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求學之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觀《上學的路還有多遠》有感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了一段《上學的路還有多遠》的片子,看過之后心里一陣酸楚。
這段片子講的是貴州的一所小學,大部分學生都要走很長的時間山路,土路才能到達學校,一個月都走爛了幾雙鞋。最遠的一個讀六年級的女孩子早上天還沒光就要從家出發,一個人拿著手電筒抹黑上路,走泥路,土路,山路,翻過七八座山才到達學校。中午有大部分學生因為家庭經濟等原因,不帶飯來學校吃。小男孩和小女孩的2011幸福公式分別是:2011+新鞋+新衣服=幸福,2011+一條好走的路=幸福。
與他們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不用走將近兩個小時的山路,不用抹黑,不用拿著手電筒沿著陡峭的山路,冒著生命危險上學。現在的學生一般都是父母接送的,走路的,騎車的,坐公交車的,還有的家長將自己的孩子親自送到學校門口,然后才放心的離去。我們是幸福的,中午不但不用挨餓,還能吃上豐盛的午餐。有的孩子有可口的飯菜都不想吃,非要吃西餐,有的孩子把剩下的包子隨手扔掉,還有的把自己不喜歡的菜全部倒掉,那么心安,那么理得,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嗎?
關鍵詞:民辦院校,貧困學生,求學
1.案例
11級一女生王某,新生入學時想通過綠色通道入學,但因手續準備不全采取學費先交一部分。正式開學一個月后,學校要求統計未交費和欠費學生名單,同時了解詳細情況。我讓班委通知各班未交費的同學來我辦公室做一下簡單了解。
這一切都很正常,但等到欠費學生都來了后,當我一個一個咨詢和了解情況的時候,我發現有一個學生和別人不太一樣。首先是眼神,充滿了怯懦、害怕和無助。然后是淚水,其他同學的淚水都是在說到自身情況是流下來,而她未語淚先流。我故意讓其他同學先走然后讓她留下,最后一個問她的情況。但當我還沒有說的時候她卻先問了我。說“老師不交學費會不會被開除啊”,我愣了一下。看著她驚恐的眼神,我能感覺到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個否定的答案。我當時覺得必須要給她一個確定的答案,哪怕是不對的但這一刻我想讓她不在飽受心靈上的煎熬。我肯定的告訴她不會。然后她流著淚給我講了她的家庭情況和一些她的故事。他父親是農民但年邁多病,常年的體力勞動積勞成疾。母親是精神病患者已患病二十多年,姊妹三人她是老大。妹妹在上大專,弟弟在讀高中。07年連續大雨房子倒塌至今尚未重建。在她上中學的時候曾多次因為學費交不起被學校趕出去,在她不斷訴說的過程中我似乎看到一個從小家庭就非常貧困的學生的求學歷程,也能夠理解到她剛開始時的表情和和她問我的問題。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在說所有的這一切的時候,一種堅定的信念從來沒有改變過,就是——上學。不論多么困難,不論多么艱辛。似乎從來都沒能有能撼動她一絲上學的信念,我感動了。
聽她說完我沉默了一下,我問她:“你想上學”。他說“恩”。我告訴她首先學校不會趕她走,然后我說我們一塊算一筆賬,我問她家里一年最多能給她拿多少錢,她說連借的一年四千應該沒問題。我說好,那么一年兩個假期你打工至少能賺多少,她說五千。然后我說我可以幫她找個兼職在學校周圍,在不耽誤學習和上課的情況下一個月有伍佰元左右的收入夠生活費,她說很愿意去。然后她還可以申請助學金和助學貸款每年能幫她解決三四千。算了算一年一萬二的學費夠了,她笑了。我也很開心。半年后,這學期開學她告訴我今年暑假出去打工掙了有近五千快錢,校外兼職因為干的出色工資也漲了,而且一個月只用課余時間干半個月就可以,她告訴我要用更多的時間好好學習。
2.案例分析與啟示
這個案例并不非常特殊,但卻很典型,是三本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三本院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貧困生也隨之而來,這個問題也顯的越來越棘手。三本院校高昂的學費和學生貧寒的家境顯得越發的不可調和。我們可以簡單算一下。一個一般的三本院校學費13000,加上一年的生活費每月500,一年至少5000。加起來已接近20000。那么四年下來就是七八萬。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而言都不是小數目,更何況是已經很貧苦的家庭。
但這個問題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在同樣的困難面前學生表現出來的不一樣的態度,這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有的學生無法在家人的訴苦和學校的高昂的學費間堅持,選擇退學或者復讀;同時還有些貧苦生家長堅持要上,而學生自己覺得背負這么貧困的包袱同時還有家人對自己的期待,無力承受,最終崩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會被困難打到。
三本院校里貧困生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是很強的,因為畢竟還有很多家庭情況好的同學。這個時候他們的感受尤其需要關注。
我這個學生可以說非常堅強,而且很執著,這真的很難得,也讓我倍感欣慰。而在做學生工作尤其是貧困生來講,過多的理論上和情感上的東西已經無法解決,這需要實際的幫扶和合理的規劃。也是我感覺越來越力不從心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能做得只有關注、安撫和同情,但更多的是無奈。
民辦院校的經費都是自給自足,但同時也都擁有自身的特色,貧困生交不起學費,看似民辦院校的負擔,但我認為他們卻是金子。為什么?因為他們具備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原始要素,就是動力,很強的動力。同時他們也具備這樣的品質堅強和吃苦耐勞。他們是否也代表了一部分市場需求我還不敢下定論,貧困生的問題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僅僅只是依靠國家的助學金和助學貸款,或者推給學生自己。對一個高校來講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翁,其他公職人員是為了提供服務。學生的問題就是學校的問題,學校應該和學生共同解決。
我們可否嘗試引進更多的企業,甚至是校企結合。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有沒有可能,學生一上大學就意味著參加了工作;有沒有可能,學生一上大一就已經參加社會實踐。當然不同的專業肯定不一樣,但是哪怕是一小部分。大學是學生從學生時代到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期間,我們能否把這個過渡期縮短半步,也就是我門現在培養的有知識無經驗,有學歷無實踐的“半成品”人才,變成有實踐有經驗的“成品”人才到社會上去競爭。換句話說就是提升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學生是學校的品牌,學生的競爭力提上了,學校的競爭力自然也上去了。
我期望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需求能得到民辦院校的關注,列入學院的發展規劃。將來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平臺,相信我們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定會還我們一個驚喜,也許奇跡就在其中。
3.個人體會和感悟
因為我這個學生所以我特別關注大學生暑期工和大學生兼職工作。我發現學校周圍有越來越多的勞務公司,而且勞務市場非常混亂,這中間騙取中介費的,學生在外打工克扣工資的,和事前決定待遇不一樣的。包括學生的安全問題總之學生在這方面必然是弱勢群體。我試想過不讓學生去,但實際這根本無法控制。而且無法說通學生。相反學生假期打工的趨勢規模越來越大。甚至到了高中,有些高中高三的學生參加完高考第二天便全部去南方打工。更關鍵的是今年我調查了一下我的暑期打工的學生最多的一個人賺了8000元。這對于一個貧困家庭來說真的太重要了。他干保安,一個月2000元,只不過他干了兩個班,一天只睡6個小時。這樣一個月就有4000元的收入,兩個月8000。有時候反過來想想學生在假期打工,鍛煉了自己的意志,收獲了工作經驗,當然關鍵還能在于掙到了一部分學費,減輕家庭負擔,減輕了父母的壓力。
民辦院校和公辦院校相比我覺的最大的也是為數不多的優勢就是靈活,“說半就辦,船小好調頭”。辦學特色是我們的靈魂,市場則是我們的指揮棒,如何提高學生就業質量。能否讓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就參加社會實踐,積累他們的實踐經驗。我們提到把教學和考證結合到一起,增加實踐課程,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那么我們是否能夠提供更多的實踐崗位,讓學生在學習到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緊跟市場去創造,在現實中真正的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帶過的國貿專業的學生,他們主要是電子商務方面。其實一臺電腦和基本的專業知識就可以做,學生完全可以和一些公司結合,課余時間在一些大型的網站上幫助這些公司代買產品。不僅能獲得一部分經濟收益,重要的是學生在實踐中知道了所學專業知識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要學,應該怎樣學。而不是現在僅僅是為了期末考試,好一些的是為考研,考證。讓學生通過實踐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要學到什么程度。學習不再需要別人要求和依賴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變成自身需要,內在的動力。(作者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孫兵,朱平,高校貧困學生動態管理預警機制探析,《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16期
[2]王麗,高職院校貧困學生挫折教育探析,《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應麗卿,淺析貧困學生的自我評價,《文教資料》,2009年34期
教室圖書館寢室食堂,又開學了,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這樣“四點一線”生活中一定要再加上一“點”,那就是招聘會和實習單位。面對已找到“東家”的同學和課業上的壓力,“待字閨中”的畢業生們如何走好開學后的求職路?放平心態最重要大學里的最后一學期,總有一種焦急、煩躁的情緒彌漫在校園的空氣中。特別是在寒假以后,各大跨國公司開完宣講會,一個接一個離開了高校,那些工作沒有著落的應屆畢業生們,正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赫敦職業咨詢的張建勤女士說,焦急的心態可以理解:畢竟都是些爭強好勝的年輕人,而且大都是獨生子女,看著身邊有的同學一個個拿到了offer,怎么可能不為自己著急呢?但是,想要在新學期里找到自己滿意的單位,第一條要做到的,就是把先心態放平。
首先,不要總看著別人,“誰?簽了哪家公司?試用期的工資是多少?”這些信息可以作為自己求職的一個參考,但切不可把這些當成自己的壓力,也不要把身邊同學找到的工作當成自己努力的目標。張建勤說,有的同學平時成績并不出色,但在求職路上卻走得異常順利,其中也許有運氣、人際關系等因素在影響,所以沒有找到工作的同學千萬不能受“別人已經找到了工作”的影響,否則難免會動搖了自己的“軍心”。另外,要以“務實”的態度在對待求職,不能盲目攀比,不要覺得一定要找世界500強企業才行,否則在同學面前就沒有面子。從某種意義上說,找工作也像是在買東西“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僅僅把眼光局限在500強企業,很可能會錯過一些更好的發展機會。想進大公司仍有機會從去年11月開始,跨國公司紛紛進入高校,張建勤解釋說,年前一般是各國際型大公司“儲備人才”的時候,而新學期開始后,進入學校招收人才的一般都是國企、私營企業,因此,在年前沒有獲得500強企業面試機會的畢業生總會慨嘆“時運不濟”,為自己沒有能一步踏進大公司而感到后悔。其實,跨國公司的工作機會一直是open著的,年前進入高校的宣講會也不過一半是招人,一半是宣傳,應屆生想進跨國企業,在新學期開始后仍有機會。雖然在學校里舉辦的招聘會已經結束,但畢業生們還可以登錄專門的人才招聘網站,那些網站上常年有著名跨國公司的人才招聘信息,也可以去心儀公司的網站,大部分的網站都可以在線投遞簡歷。
對于大公司的HR部門來說,他們也很歡迎畢業生這樣做,以便公司豐富自己的人才庫。張建勤提醒應屆畢業生們,進了著名的大公司并不等于就進了“保險柜”,很多國際型大公司也有重組、裁員的可能,如果隨著千軍萬馬一起擠向跨國公司這個座“獨木橋”,無疑是不明智的。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要考慮的是自己的專業、自己的個性,和以前在實習中自己積累的經驗,而不僅僅是公司的大小和名氣。
新學期不做“逃學威龍”一到大四,特別是到了下學期,課堂上應屆生們的出勤率就明顯降低,“選修必逃,必修選逃”,而且這種現象這兩年來變得越來越嚴重。有老師痛心地說:“大四的都怕自己畢業了沒有著落,很多人用上課的時間找工作、忙實習,都快把四年制的本科教育變成三年制的了。”
當前,IT產業發展迅猛,對人才需求旺盛。一方面,企業在抱怨找不到適合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抱怨工作不好找。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將從產業、經濟、政策和學生素質與觀念等角度,層層剖析,解答矛盾背后的原因――企業的需要與大學生實際技能之間存在斷層,展現產業發展、區域合作、企業需要與人才素質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提高在校IT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職業競爭力,要從學校開始。
“人+鼠標”構成的綠色服務產業
與傳統產業相比,IT產業屬于低消耗、高產出的綠色型服務產業,產業不必因為能源短缺、資源不足等制約發展,但會因為人力不足而出現恐慌。這主要是由于IT行業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人的整體素質與數量決定著產業的發展。因此,人就成了該行業最決定性的因素。在這個行業里,只要你有適合行業發展的素質,并愿意投身于這個行業,那么你在該行業的職業生涯就充滿了機會。如果還想當這個時代的經濟英雄,那么你還需要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知識創新的能力。
美國的比爾?蓋茨就是時代的楷模,在車庫里創業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個人的成功不僅成就了一個團隊,成就了一個公司,也成就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更成就了一個微軟時代。縱觀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高速發展的IT業直接或間接地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并形成了低財政赤字、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而經濟高增長的“新經濟”時代。當今美國經濟發展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經濟增長70%以上依靠IT業的拉動。
但這個增長核心是通過知識創新來增值,新經濟時代也就是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創新經濟的時代,經濟發展的主體――人,就是創新的主體。與其它時代的產業相比,人的知識創新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產業中,都沒有像IT產業這樣把人的素質的重要性提升到如此高的位置。中國的陳天橋、李彥宏、張朝陽、丁磊、馬化騰、江南春等一批財富新貴,就是這個時代的驕子,也驗證了“財以智起,智以致財”。
IT業對于政府進一步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解決產業升級,解決失業和解決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來說,應該是一個時代賜給的大好時機;特別是對于那些資源型發展或資源短缺型區域與國家來說,更為重要。因為IT業可以推動資源型區域經濟的其他產業的升級,并減少地區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新產業經濟等,還可以幫助資源短缺型的區域發展高新產業經濟,擺脫經濟發展的困境。而且在推動IT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產業發展的創新主體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由于產業人才的相對短缺,培訓IT人才的教育服務也會蓬勃發展起來。這樣可以促成一個產業拉動一個區域社會的和諧發展,形成社會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局面。
同時,這種良性互動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可以說是“引入一個產業搞活一方經濟”。當IT產業在區域落戶發展后,信息技術會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被廣泛地應用并會帶來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技術、新的需求、新的消費方式等,也會改變各種傳統產業狀況,會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步伐,會降低傳統行業的生產成本、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
IT產業,通俗地講就是“人+鼠標”的綠色服務產業。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越早進入就能越早地掌握主動地位。同時,它的發展除了需要新技術、新成果和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需要良好的制度環境與協調來推動以外,還需要創新的復合型人才,而且是大批量的。這對于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應該是充滿了機會,“英雄不問出處”也將不是神話。
“制造+服務”的國際化務實之路
正在中國被越來越多的人稱為世界工廠時,服務業卻在悄悄地崛起。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中,貢獻最多的已經不是制造產業;經濟學家預計,它可能將永遠不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支柱了。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在1997至2002年間,中國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平均每年比第二產業(主要是制造業)多1100億元。
對于已經到來的服務經濟,IT產業的發展將加快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信息化與產業升級,也會給IT服務帶來更多的機遇,IT業也將成為服務經濟增長中的勁旅。與此同時的全球社會化大分工和資源的重整,將導致IT服務越來越國際化、分工越來越細化,外包也將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還有網絡技術的發展,IT產業將會滲透到各行各業中,IT服務將會打破行業界限,打破國界,打破時空限制,打破虛擬與現實的界限。
美國E5公司就預測,2006年全球軟件外包市場將達到1000億美元;IDC數據也表明,近幾年全球應用軟件外包服務市場平均每年以29.2%的速度遞增;塞迪顧問預計到2009年全球外包將增長到740億美元,中國的外包市場規模也將從現在的9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45個億。由此可見,軟件外包已成為繼互聯網和網絡游戲后的第五次浪潮。與全球軟件外包服務業的大國――印度相比,中國的軟件外包發展空間巨大。如中國最大的軟件外包企業才有幾千人,而孟買上市的TCS雇員就超過了4萬人。還如2005年底中關村的軟件外包企業有機會獲得微軟650萬美元的大單,但因為軟件外包企業規模太小、人才不足而繞道去了印度。
2005年10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和麥肯錫中國分公司的《中國面臨人才短缺》表明,盡管中國表面上擁有大量勞動力,但中國本土人才短缺的問題將會越來越明顯。它將對在中國的跨國公司和將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盡管中國已成為了世界制造基地,但在短期內很難成為離岸IT服務的主要地點。
研究也發現,中國求職者中僅有10%適合在服務或出口型外資企業工作。為了避免人才緊缺并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須培養更多適合在世界一流公司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無論本國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領導麥肯錫大中華分公司的資深董事高安德認為:“中國隱現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將阻礙其經濟增長,以及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價值鏈遷移。”
盡管目前中國可以提供巨大的人力資源,但跨國公司仍很難在中國找到擁有服務業必備技能的大學畢業生。研究人員訪問了83位在低工資國家負責招聘當地畢業生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結果發現只有不到10%的中國大學畢業生,能在外國公司的工程師、財務人員、會計師、計量分析人員、通用人才等9種行業中工作。
麥肯錫研究報告還指出,中國本地人才不被外國公司雇用的主要原因是英語能力不足,溝通方式和文化差異也存在障礙。此外,中國大學畢業生分散各地,而且缺乏機動性。相比印度的大學畢業生就有將近一半集中在國際樞紐城市,而中國只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到外省工作。所以在中國的世界級公司很難接觸到半數以上的中國大學畢業生。
其中,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是制約中國軟件和服務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與歐美日印的IT教育培養體系相比,目前中國的IT教育層次較為單一、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也缺乏“雙師型”的教師,IT人才培養起步較晚;而美英法日四國實現的是從基礎教育開始的全民IT教育,把基礎教育作為了IT人才的源頭。
因此,正如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表示,中國在硬件制造領域已經領先全球,但如果中國不能制造軟部件將是一個極大的遺憾,中國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這個現代制造業與服務業結合的機會。所以結合中國實際,發展中國軟件外包服務也許是一個比較務實的道路,培養IT服務型人才也任重道遠。
“需求+生產”決定企業用人需求
IT產業具備服務業的屬性,產業鏈條較短。生產代碼的過程幾乎就是服務的過程,它沒有傳統產業那樣多的中間生產環節。在IT服務業中,有一部分是直接給客戶提供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不生產信息產品;另一種是制造市場需求,生產信息產品。后者主要是開發商與用戶存在著一種技術的不對稱所致,同時它也不同于多邊市場。
這樣就導致IT中小企業在用人時就會考慮,“下一個單子在哪里”、“我的利潤在哪里”、“成本是否會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所以企業的用人會與市場最直接掛鉤,在外包服務中表現尤為明顯。在中國的不少IT企業,多在接到了訂單以后才大批量地招人,以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成本。培訓人才與儲備人才,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反之,不少企業丟失大量的海外訂單,主要是因為企業的規模不夠。這兩者之間,就形成了鮮明的矛盾。在一段時間內,這種矛盾不會有很大改觀。如果繼續爭辯,就會落入中國的IT企業是先做大,還是先做強的話題當中。這主要是人力資源成本為軟件外包服務中的最大成本之一,并且國內軟件外包人才儲備不足所致。
即使在北京、大連等外包比較集中的城市,缺少外包人才已成為制約外包發展的瓶頸。比如現在比較緊缺的軟件測試師,據中華英才網顯示:2005年年薪10.6萬元的軟件測試人員首次超過軟件程序員的待遇。盡管這“越老越值錢”的職業不會出現大量人才需求的缺口,但在中國目前卻是人才缺口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軟件業發達的國家,測試在整個軟件開發周期中占有相當大比重,需要花費很多人力與時間的投入。優秀的軟件開發機構會把40%的工作量花在軟件測試上,測試費用占軟件開發總費用的30%至50%。為了降低成本,這些軟件公司就會把測試服務外包給人力資源比較低的地區或國家。
對于將走服務道路的中國軟件業來說,軟件測試服務也應該是中國軟件業發展的一個新的促動力和一個新的增長點。但只面對此項新的機會,我們準備好了嗎?從2006年初,信息產業部辦公廳根據《人事部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方案》(國人部發〔2005〕73號)的要求,頒布的《信息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辦法》就可以得知,中國軟件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
所以實施“653工程”計劃的目標要達到,從2006年至2010年,在我國信息技術領域開展大規模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活動,每年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12萬人次左右,6年內共培訓信息技術領域各類中高級創新型、復合型、實用型人才60至70萬人次左右。通過專項繼續教育活動,使各類信息專業技術人才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技術領域的繼續教育工作體系、服務體系和制度體系,為全面提升我國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提供良好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服務。
招聘者與求職者卻遇到了尷尬
曾經有一段微軟與一位大學生應聘者的典型對話:大學生希望企業給他一個空間,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馬上適應。但企業說不行,我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誰給我機會?我需要的是馬上就能夠工作并無需培訓的員工,矛盾由此出現了。
其實,在IT人才的教育培養上,我國IT人才應該初具規模。據塞迪數據,到2002年底我國普通高等院校中設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件、軟件工程專業的有982所,其中本科院校485所、專科院校498所,計算機及軟件專業在校生達71.85萬人,另外與軟件相關專業的在校生約有48.26萬人。同時,國家教育部先后還成立了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和35所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大量IT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涌向市場,可不少IT企業在招聘會后依然沒有招到滿意的人才,同時也有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今年五月,國家教育部學生司負責人認為大學生應定位為普通勞動者。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告,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10.3%,比原先公布的初步核算數據提高了0.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均超過10%,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2%,高經濟增長與高失業形成一種尷尬。
為什么遭遇如此尷尬?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IT產業在全球發展迅猛,整個產業的不斷升級和競爭的加劇,導致產業需要人才增加,而國內IT人才儲備不足;其次,最近幾年的跨國企業在中國開展人才爭奪戰,如惠普2006年下半年就要招聘中國員工1000人,微軟也要招聘800名新員工,并計劃在中國的研發人員3到5年內將超過3000人,Google中國公司也在全國50多所高校廣納賢才,不少計劃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可謂求賢若渴,這對不少國內企業應該是雪上加霜;再次,求職者綜合素質與企業需求有一定差距,如不少IT高手,在技術方面十分出色,但外語或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不強,也難被錄取;最后,國內IT教育培訓體系還在不斷完善,而不少院校的課程體系卻跟不上企業要求,學生進入社會就會直接遇到很大的職業技能問題,由于缺乏一定的職業訓練,那學生的競爭力就很低。
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全社會都在努力。各級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推動IT人才的培養;企業與高校開展企業定制班培養,或繼續擴大實習生的比率,對實習生開展從技術、職業技能、外文、實戰項目等方面進行培養;學校也在開展多門實踐課程,改革課程體系,與企業合作,提高學生與產業無縫對接能力;部分有實力的IT培訓機構,直接聘用有IT從業經驗的外教,結合軟件服務的項目,把跨軟件開發規范和外國企業文化融入課程體系中;目前國內還有不少學生在本科畢業后,再自費參加企業技能職業培訓,進一步提高自己在IT行業的職業競爭力。
IT職業競爭力到底怎樣才能煉成
在IT行業工作的人,一般薪資不低,但每天正常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有人戲稱,“我們就是IT民工”,也抱怨每天都加班,沒有時間陪朋友,沒有時間做運動,職位很難提升等。據調查在北京工作的人中,在中關村工作的人盡管收入最高,但生活幸福感卻最低。在以主題為“中國軟件工程和諧融入世界”的第28屆世界軟件工程大會上,與會中外專家也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中國軟件業必須走出勞動密集型“賺血汗錢”和“搬進搬出”的發展模式。
但在軟件外包潮流的沖擊下,要想提高職業競爭力,一般需要掌握一些符合國際標準的軟件工程規范和技術規范,并能熟練運用一門以上外語,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等,這些都是必須具備的條件。企業如果不愿意付出培訓成本,技術與技能的提高就只能靠個人。在產業環境、企業需求快速變化的時候,無論是IT職場的老手,還是將入此行的新兵,想立于職場不敗之地,勢必需要提高職業競爭力。
在IT行業里提高競爭力,除專業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養成一些最基本的綜合素質和學習一些基本的職業技能,如做事的認真度、外語應用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快速學習能力、處世態度與勤勞的品質等。因為只要具備基礎扎實的專業技能,勝任一般性的IT工作基本沒有大的問題,在工作中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但那些綜合素質是較難在工作中提高的,必須在入職之前就要具備。
如編程工作就比較辛苦,有些公司經常加班。而且有些編程工作技術含量很少,只是簡單的復制和粘貼。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他們會感到枯燥而乏味、似乎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搬磚頭”式的編程。一段時間以后,很多初入職場的人就會出現厭倦情緒,這對于一些龐大的項目開發來說是致命的。如果有一個項目組成員把厭倦情緒帶到工作中,每天編寫的程序就難免出錯,那僅繁雜程序測試與糾錯就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它既會影響整個項目的進度與質量,還會增加項目組的工作量,甚至會影響到其他成員。一個項目組就像一支木桶,每個成員就像木桶的每塊板,哪一塊短了以后,木桶的容積都會減小。
這個時候,一個項目員工的綜合素質就會在工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盡管這樣的工作只需由大中專生就可以完成,但目前對于軟件藍領比較缺乏的中國,讓本科甚至更高學歷的人從事這樣的工作,既是人才的浪費,也是整體IT人才結構不合理所導致。對于用人企業來說,它不希望招聘來的員工還需要培訓這些基本的職業素質,招聘時一味看學歷也在所難免。
無
(f0002)《地球物理學進展》獲評“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無
特約專稿
(531)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技術及其應用 李家彪 方銀霞 吳自銀 唐勇
空間與固體地球物理學
(540)imf北向時磁層頂重聯的模擬研究 郭九苓 沈超 劉振興
(545)不同尺度低緯電離層不規則體漂移特性的觀測研究 酈洪柯 寧百齊 李國主
(554)中國不同緯度城市群對東亞夏季風氣候影響的模擬研究 鄭益群 貴志成 強學民 曾新民 江志紅
(570)太陽軌道運動長周期性韻律的成因 劉復剛 王建 商志遠 鄭一
(579)彈道擾動引力無奇異性計算模型的建立 劉曉剛 吳娟 姬劍鋒
(585)航空重力數據樣條平滑濾波試驗研究 王靜波 熊盛青 郭志宏 周錫華
(590)金星地質特征及主要科學問題 李泳泉 鄒永廖 鄭永春
(599)gps展示的中國大陸主要相對變形特征及強震活動研究 薄萬舉
(607)斷層同震滑動的實驗模擬——巖石高速摩擦實驗的意義、方法與研究進展 姚路 馬勝利
(624)青藏高原-天山大陸內部地殼變形三維數值模擬研究 盧雙疆 何建坤
(633)華南中生代地球動力學機制研究進展 劉瓊穎 何麗娟 黃方
(648)低頻事件類別及特征分析 鄧津 劉琨 李少華
(658)高階交錯網格非穩態相移疊后深度偏移 周竹生 李淵
(664)復雜介質地震波傳播模擬中邊界元法與有限差分法的比較研究 何彥鋒 孫偉家 符力耘
(679)物理模型實驗中一種特殊震相的分析討論 楊正華 王保利 黃翼堅
(687)介質非均勻性參數對散射波包絡的影響 范小平 楊從杰 李清河
(695)基于改進的隨機有限斷層模型進行區域烈度速報 申文豪 仲秋 劉博研 史保平
(706)地震預警系統研究及應用進展 張紅才 金星 李軍 韋永祥 朱海燕
(720)疊前地震數據彈性參數反演及反演策略淺析 成谷 張寶金
(727)地埋鋼纜對寶昌臺地電阻率干擾的定量分析 解滔 盧軍 李美 王中平 王亞麗
(735)地磁場水平梯度及高空地磁場的計算與分析 馮彥 蔣勇 孫涵 安振昌 毛飛 柳士俊
(747)伊犁風成黃土不同組分對磁化率的影響 李傳想 宋友桂 強小科
(754)回線源瞬變電磁法的三維正演研究 李建慧 朱自強 魯光銀 曾思紅
應用地球物理
(766)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綜述 楊午陽 王西文 雍學善 陳啟燕
(777)利用最小二乘自適應濾波實現繞射波分離 李學良 孫晨 袁義明 楊長春
(785)多道自適應匹配濾波方法壓制表面多次波 石穎 王建民 井洪亮 李瑩
(793)高精度重磁電資料在伊犁盆地鞏乃斯坳陷基底巖性巖
相識別中的應用 王耀輝 姜忠誠 石東陽 朱傳慶
(800)微地震監測定位精度分析 尹陳 劉鴻 李亞林 巫芙蓉 何光明 陳春華
(808)大間距深度-時間約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記錄制作技術 董相杰 嚴萌 王雙喜 勾永峰 李克臣
(815)地震屬性分析技術綜述 王開燕 徐清彥 張桂芳 程某存 李培海
(824)巖石孔喉道中表面粗糙度對油水兩相流動的影響 陳萍 陶果 董明哲 孫華峰
(830)正演方法識別濱里海中區塊鹽下真假構造 許先華 張靜 楊勤林 洪亮 李國斌
(838)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測井評價技術綜述與展望 趙軍龍 曹軍濤 李傳浩 王軼平 李坪東 白旭 何小菊 蔡天含
(846)wheeler域儲層地震預測技術研究 譚紹泉
(852)l-bfgs算法在反演譜分解中的應用研究 周家雄 張國棟 鄧武兵 張國棟
(860)地震屬性質量控制技術在地震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趙玉蓮 王宇超 王振強 蘇勤 李斐 趙玉合 張小美
(869)角度域疊前時間偏移振幅補償方法 盧寶坤 張江杰
(874)淺淡地層基準面對沉積相遷移及砂體展布的控制作用——以松遼盆地北部杏13區葡萄花油層為例 于英華 袁紅旗
(882)分頻混色技術在高精度地震解釋中的應用 姜秀娣 翁斌 劉亞茹 趙偉
(889)非震物探方法在南方油氣調查中的應用效果 艾斯卡爾 吾守艾力 梁生賢 李華 李富
(899)砂泥巖儲層間距變化對地震屬性影響分析 趙虎 尹成 彭達 鮑祥生 張春峰
(908)測井數據巖性識別軟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劉明軍
(914)重磁對應分析技術在緬甸x區塊的應用研究 趙汝敏 朱光輝 柏冠軍
(920)基于碳酸鹽巖孔隙結構預測孔隙度方法研究 高剛
(928)縫洞型儲層隨鉆測井自適應有限元法數值模擬 劉得軍 馬中華 張穎穎 閆景富 艾清慧
(937)復雜斷塊油田地震成像關鍵技術研究 劉愛群 陳殿遠 李林
(945)埕海潛山奧陶系碳酸鹽巖裂縫預測 蔡剛 楊子玉 李雙文 陳啟艷 姚軍 張兆輝 楊帆
(952)納米瞬變電磁法在探測淺層鐵礦采空區的實驗研究 包乃利 劉鴻福 余傳濤 李月雷
(958)地震槽波動力學特征物理-數學模擬及應用進展 皮嬌龍 滕吉文 楊輝 劉國棟 李建新 李松營
(975)煤巖摩擦電荷感應規律分析 唐治 潘一山 李國臻 趙揚鋒
(980)基于改進振幅衰減常數的無線電波透視層析成像研究 劉鑫明 劉樹才 姜志海 劉英 楊光 易洪春
(988)南海地熱研究綜述 唐曉音 楊樹春 張功成 梁建設 單競男 莊維偉 胡圣標
(998)大陸邊緣熱狀態研究進展 雷曉 劉紹文 蔣學鴻 曹縈 王華玉
(1013)南極大陸及其周緣海域重、磁異常特征及區域構造分析 楊永 鄧希光 任江波
(1026)線性拉東域預測反褶積在海洋多次波去除中的應用 趙昌壘 葉月明 姚根順 胡冰 莊錫進
(1033)南海北部無明顯bsr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識別研究 楊睿 吳能友 白杰 蘇正 梁金強 沙志彬
&
nbsp; (1041)含天然氣水合物的海底沉積物的電學特性實驗 陳玉鳳 李棟梁 梁德青 杜建偉 吳能友
(1048)天然氣水合物冷泉和氣泡羽狀流研究進展 李燦蘋 劉學偉 趙羅臣
(1057)低頻地質雷達新技術在滑坡勘查中的試驗研究 王春輝 查恩來 田運濤 連晟
[關鍵詞]求新 創新欲望 尋奧探秘 視聽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4-0255-01
音樂教育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人類的另一種“語言”,它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人們學會從另一個渠道來理解世界。美好的音樂不僅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樂趣,使人愉快健康,還能陶冶人的情操。
通過幾年的教學,使我認識到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都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任何一個音樂教師,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手。基于青少年學生的好奇心,就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狀態,探索音樂教學的“求新”之路。通過實踐,我認為“求新”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首先,教學方法新。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到有新鮮感。如情景教學法,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形象、直觀;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可望又可及,能極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創新欲望,也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綜合使用,以喚起學生強烈的尋奧探秘的求知欲望,可以穿插啟發式提問;時而組織活潑熱烈的討論;時而進行饒有興趣的對話;時而進行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范唱、范奏……如上欣賞課《梁祝》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歌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首先我介紹了流傳于民間的關于《梁祝》的愛情故事。接著我繼續講解:“如在樓臺會中,樂曲采用了大小提琴對答的方式,如泣如訴的表現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相互傾訴愛情的情景。此情此景,感人肺腑。”使學生領略到了愛情的真摯,同時也感受到了音樂的奧秘,樂曲中如歌如泣的傾訴使人浮想連綿,如夢如幻。此時,我見火候已到,便話鋒一轉,進入正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讓我們在《梁祝》恢弘的愛情曲調中去感受如歌的情,如情的愛意。”幾句話便引出了學生學習新課的強烈欲望和好奇心,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學手段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應現代教學手段具有新穎、形象、直觀等特點,創造出悅耳、悅目的教學情景。但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而忽略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在進行課件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感,采用適當的交流方式,要從教學實際需要,才能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我在教授音樂欣賞課方面,打破了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活動中、圖畫的描繪中掌握音樂的主次、曲式結構及情緒。如:我在教欣賞課《在鐘表店里》這課時,先讓學生觀賞自己帶來的小臺鐘及聽它們發出美妙的聲響,然后再欣賞音樂,結合生活中的鐘表聲理解樂曲所描繪的情景,每個學生都很投入,整堂課以活動為中心展開各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在自己主動參與中理解音樂。
第三,教學內容新。教師應適當地更新和補充教材,把時代氣息濃,緊貼學生現實生活,符合學生“胃口”的材料充實到教材中;把能反映現代社會和學生生活情趣的校園歌曲和優秀流行歌曲引進課堂;也可以利用校慶、五四等大型文娛活動之際,大興演唱歌曲之風,把團結之歌、愛國之曲,唱到校園的每一塊土地。如可以告訴學生音樂可以調節人的情緒,調節人的精神活動,產生鎮靜、安定、鎮痛、興奮、調節情緒的功能,音樂對多種疾病有著治療作用,如音樂可代替進行拔牙效果很好,小提琴協奏曲,能使高血壓的病人血壓明顯下降,《梅花三弄》可治療煩躁不安,《步步高》則使人精神振奮。孕婦經常聽音樂是一種較好的胎教方式,可促使胎兒健康成長和容顏美麗,老年人經常聽音樂,可延緩衰老。年輕人聽搖滾音樂,則能發泄出心中的不滿,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地殼形變與地震
(1)云南地區地殼垂直運動與地震的關系 郭良遷 塔拉 陳阜超 周海濤 陳聚忠 薄萬舉
(6)新疆于田mw7.2地震3d同震形變場解算與分析 洪順英 單新建 劉智榮 申旭輝 戴婭瓊 荊鳳
(13)用bp神經網絡技術探測汶川地震前電離層nmf2異常擾動 熊晶 吳云 林劍
(17)直接反演多層密度界面的方法研究 王筍 申重陽
(21)defnode負位錯模型反演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分析 趙靜 江在森 武艷強 劉曉霞 魏文薪 王閱兵 李強 徐晶
(25)近海基準站絕對重力的測定分析 張宏偉 肖凡 何志堂 王應建 趙東明 夏晨
(29)張北6.2級地震前后斷層活動時空演化特征分析 李臘月 邢成起 武安緒 胡樂銀
(35)承壓井與非承壓井水位潮汐效應及其定量分析 劉序儼 鄭小菁 陳瑩 張清秀 王林
理論方法研究
(40)總體最小二乘的擾動分析 王樂洋
(45)自回歸模型參數的結構總體最小二乘估計 胡川 陳義
(48)加權整體最小二乘算法的改進 楊仕平 范東明 龍玉春
(53)gps兩種廣播星歷參數擬合及外推精度分析 戴小蕾 樓益棟 李文
(59)基于改進灰色arma模型的衛星鐘差短期預報研究 李曉宇 楊洋 胡曉粉 賈蕊溪
(64)航空重力數據向下延拓的fft快速算法比較 周波陽 羅志才 許闖 吳懌昊
(69)基于區域電離層建模的單點定位應用分析 張瑞 姚宜斌 鄭艷麗
(74)大規模方程組參數估計與精度評定的改進算法 陳秋杰 張興福 沈云中
(78)基于全球并置站的gps周年系統性誤差分析 田亮 段金梅 王強 趙亞平 喬亞明
(81)dop值進行gnss相對定位預報的適用性研究 曹新運 王堅 劉超
(86)glonass三種載波頻率組合值研究 徐軍 陶庭葉 高飛
(90)基于cook距離的三維激光掃描點云平面擬合 嚴劍鋒 鄧喀中
(93)利用先驗頻譜信息的多頻段寬帶接收機的設計 張鵬 徐爭光 鄒進貴 孫福余
(98)區域范圍內參心與地心坐標成果轉換精度評估 楊小偉 王玉宏 吳止緩
(103)區域似大地水準面擬合方法及適用性分析 郭春喜 聶建亮 王斌 蔣光偉
(108)利用時頻分析法精化gnss/ins組合導航先驗濾波模型 甘雨 隋立芬 張清華 桑渤
(113)gps變形監測系統中基準站長期穩定性分析 劉鴻飛 肖玉鋼 鄧連生 畢剛
(117)傳感器位置對狹長空間定位精度的影響 侯全武 王堅 胡洪 張虹
(123)雙
基線姿態確定三種算法的比較分析 劉曉輝 黨亞民 王潛心 楊磊
無
(127)《geodesy and geodynamics》約稿函 無
理論方法研究
(128)顧及gps軌道凹凸性的標準化方法改進研究 趙自強 劉志平
(133)sbas方法監測城市地表形變初步研究 余勇 卞正富 劉振國 雷少剛
(137)基于cnes實時軌道鐘差數據反演大氣可降水量 王敏 柴洪洲 謝愷 陳艷麗
(141)基于openmp的高性能gnss法方程解算方法研究 楊凱
(145)點質量模型與最小二乘配置在多源重力數據融合中的應用 高新兵 李姍姍 李海 張宏偉 王應建
(150)鄱陽湖湖區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研究 彭祥國 萬先斌 王海龍
觀測技術
工業用水的水質應該滿足生產用途的需求,保證產品的質量,不同的用途對水質有不同的要求。鍋爐把水作為原料,在高溫高壓下產生蒸汽,成為輸送熱力或動力的介質。一旦鍋爐用水不符合標準要求,就會使鍋爐出現結垢、腐蝕、泡沫等現象,降低鍋爐熱效率,增加燃料消耗,更為嚴重的是甚至引起爆炸,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財產損失。因此,《工業分析》課程以熱水鍋爐水質檢測項目及檢驗方法的討論為重點,介紹了水質的分析。對鍋爐用水的水質檢驗,在知識、技能及職業素質方面對學生都有明確要求,采用項目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滿足課程標準的要求。項目所需教學時數共14學時,其中項目實施計劃的制訂與交流研討2學時,項目實施10學時,評價總結與拓展提升2學時。
二、熱水鍋爐水質檢測的項目分析
熱水鍋爐水質檢測,是針對化工、石油、輕工、環保等領域的分析檢驗和環境檢測等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進行的教學設計。該項目是由09級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班的學生來完成的。他們是在校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前期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檢索與分析能力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但面對即將進入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學生的自我意識強,團隊合作精神比較欠缺。因此,通過熱水鍋爐水質檢驗項目這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讓學生置身于實際檢驗工作崗位,按照分析檢驗工作的模式進行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獲得實際檢驗工作崗位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為學生掌握水質分析奠定基礎,為拓展學習后續課程如煤質分析、肥料分析、鋼鐵分析等提供條件,在課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項目實施對學生、教師和實訓條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對學生來說應當能夠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化工分析的知識與技能,理解化工分析的操作規程,能按照國家標準設計檢驗方案,能按照崗位操作規程正確對各個檢測項目進行測定,同時具備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演說、知識遷移與運用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對教師來說應當具有掌控熱水鍋爐水質檢測的工作進程,能夠處置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突發事件,能夠將相關理論與實踐操作具備結合起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承擔起項目課程的設計者、教學實施的組織者、教學過程的指導者和教學結果評價與管理者的責任。對教學場所及儀器設備來說應當具有化驗室實訓場地,具備取樣器、電子天平、滴定管、PH計、電磁攪拌器等儀器設備,其中儀器設備的數量、質量應當能夠滿足學生分組操作的需要。
項目教學的重點:一是學生制訂項目工作計劃。二是分析檢驗工作崗位操作規程的理解與操作技能的掌握。三是對檢驗結果及出現問題的分析。難點是對分析檢驗工作崗位操作規程的理解和檢驗結果與問題的分析。
三、熱水鍋爐水質檢測的項目實施
1.下達項目工作任務書
教師通過簡單講解水的不同用途,引出水質檢測,再通過熱水鍋爐爆炸的新聞報道,進而提出熱水鍋爐水質檢測的工作任務。同時要講清工作任務具體的功能和檢測要求,具體內容包括采樣與制樣、試樣處理、對指定成分進行定量測定、計算和報告分析結果等要求。帶領學生回顧項目實施所需要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求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必須達到的規定標準。
2.制訂項目實施計劃書
在明確項目工作任務后,學生可以按照小組分工查找相關資料,然后利用收集來的資料,根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進行研討,制訂完成項目實施計劃書的草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和咨詢,組織學生按小組進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修訂完善項目實施計劃書。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水質檢測
各小組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水質檢測任務,得到相應的數據,并完成項目報告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回顧工作計劃內容,對實施項目要有整體認知,對項目進行的每一步都了然于胸。需要復習學過的分析實驗技能,將各相通的技能用于水質分析中,完成知識遷移。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演示實驗錄像或操作示范,讓學生了解操作規程,學生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技能訓練,遇到問題后再通過觀看錄像或通過教師示范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掌握該項技能。
學生掌握了檢測技能后,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水質分析,教師觀察各組工作狀態,講解檢測要點,對進度慢的小組適當給予幫助,突出重點,強調規范操作與安全意識的養成。各小組完成生產工作后要寫撰寫任務報告書,闡述完成工作任務的準備過程、工作過程及工作成效。
4.項目完成成果展示與評價
在各小組完成項目檢測任務和工作任務報告書后,由教師組織各組檢驗報告的展示,并由師生一起對各組檢驗結果的精密度與準確度進行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在這個環節中,評價建議以正性評價為主,尤其是學生,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看待人和事物,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的成果,正確對待老師和同學提出的批評或建議。教師要在大家評議的基礎上,完成對各小組項目實施的成績鑒定報告書。
四、項目教學反思
熱水鍋爐水質檢測項目教學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方面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存在如下問題:由于水質檢測指標有六項,如果每組都做所有指標的檢測,學生會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應由每組完成一個指標的檢測。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項目時間較為寬松,可以用來進行其他指標的檢測。項目的整體時間安排應以能力較弱的學生剛好能完成整個項目的時間為準。
學生在完成熱水鍋爐水質檢測項目后,獲得了直觀的檢驗經驗,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梳理水質檢測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因為有了親身體驗,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已經有了感性認知,在教師的點撥下,知識理解能夠做到融會貫通,并舉一反三,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姜大源.指導優先原則與建構優先原則的特征及其融合——關于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原則思辨.職教通訊,2005,(2).
[2]王民權,梅曉妍.高等職業教育中項目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3]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關鍵詞】 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丘腦;顯微解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anatomy of the transcallosal interforniceal approach to the medial thalamicr region.Methods The intracranial vessels were perfused with colored silicone to trace the approach in ten adult cadaveric heads fixed in 10% formalin. A horseshoe incision was done inside the right frontal hairline.A 50mm×50mm bone opening was created. The medial thalamic region was exposed step by step. The anatomic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through the opening.Results After a 15mm longitudinal dissection of the corpus callosum and a split of the septum pellucidum interspace and the corpus callosum interspace above the foramen of monro were done, the medial thalamicr region was exposed between the internal cerebral veins.Conclusion The transcallosal interforniceal approach through the septum pellucidum interspace may need a limited corpus callosum and interforniceal splitting, and gain adequate visualization of the medial thalamicr region. The approach is safe and direct.
Key words: transcallosal interforniceal approach; thalamus; microanatomy
手術風險大、術后并發癥多、病死率較高。丘腦腫瘤治療是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的邊緣性領域,被認為是神經外科界富有挑戰性的課題之一[13]。近年來,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用于切除丘腦內側區域的腫瘤被國內外神經外科學者所關注,為此,筆者模擬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顯露丘腦內側區域[46],為臨床應用提供詳細的顯微解剖學資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4%甲醛液固定的成人尸頭標本10具,血管沖洗后行頸總動脈和椎動脈紅色乳膠灌注、頸內靜脈藍色乳膠灌注。所用儀器為:日本ZeissⅡ型手術顯微鏡(×5~×25)、日本Canon A630數碼相機、Mayfield三角頭架、常規及顯微手術器械等。
1.2 模擬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
尸頭取仰臥位,抬高20°,取右額部發際內馬蹄形切口:后界位于冠狀縫后1 cm、前界位于冠狀縫前4 cm、內側過中線1 cm(圖1),在冠狀縫鉆孔,銑刀銑下直徑約5 cm的骨窗,弧形剪開硬腦膜,翻向中線。顯微鏡前傾20°,于冠狀縫前2 cm處分開縱裂,縱行切開胼胝體15 mm,在室間孔后上方分離透明隔間隙、穹窿體中間縫,沿兩側大腦內靜脈之間顯露丘腦中間塊(圖2)。在此過程中觀察相關的解剖結構。
2 結果
大腦鐮:大腦鐮發育狀態變異較大,大腦鐮的中部常有發育性的破口或缺損(3/10)。大腦鐮的下緣與胼胝體間的距離不等,總的趨勢是由前向后大腦鐮與胼胝體間的距離是逐漸減小,一般到胼胝體的壓部,大腦鐮與胼胝體距離最小。
圖1 手術切口(略)
圖2 手術途徑示意圖(略)
大腦前動脈:一般在胼胝體的膝部的上曲處開始分為胼周動脈和胼緣動脈,胼周動脈為大腦前動脈的自然延續,胼緣動脈自大腦前動脈末端弓形向上分出,雙側大腦前動脈和胝周動脈在胼胝體膝部常有迂曲,左、右側支不易分清。
透明隔間隙的解剖:切開胼胝體可顯露其下方的透明隔間隙,透明隔間隙在正常情況下由透明隔的左右兩層互相緊貼在一起形成潛在性間隙,形似倒立的三角形。雙側的透明隔明顯分開成透明隔間隙的比例為6/10,兩側的透明隔互相粘附在一起的比例為4/10。當兩側透明隔互相分離時進入透明隔間隙較為容易,當透明隔的左右兩層緊密粘貼在一起時,用顯微剝離子在高倍顯微鏡下仔細分離,找到兩層間的潛在間隙,在此間隙內向前向后擴大解剖出整個透明隔間隙。
穹窿的解剖:在側腦室的房部和體部的結合部兩側的穹隆腳向內、前、上走行到胼胝體下方匯合成穹隆體繼續向前走行并分化成穹隆柱,最后止于體等神經結構;在胼胝體干部下方兩側的穹隆腳間有互相交叉的連合纖維-海馬連合。
中央帆的解剖:中央帆位于穹窿的下方,是第三腦室頂上、下層脈絡膜之間的間隙,其內由大腦內靜脈及其屬支和脈絡膜后內側動脈及其分支纏繞組成。大腦內靜脈位于中央帆內,左右各一,在室間孔后方由透明隔前靜脈、丘紋靜脈和脈絡膜叢上靜脈在室管膜下匯合而成,向后走行,沿途匯入丘尾靜脈和房內側靜脈。
丘腦內側區的解剖:進入第三腦室后見到最醒目的結構是三腦室腔內橫行連接左右丘腦的丘腦間連合(中間塊),出現率為10/10,它將狹長的第三腦室室腔分為前后兩半。第三腦室側壁的后上部是丘腦內側面,占第三腦室側壁的大部分,它向室腔內略隆起,丘腦間連合正好連于丘腦內側隆起的最高處;第三腦室側壁的前下部是下丘腦形成,占第三腦室側壁的小部分。
中腦水管上口:呈尖向前的似三角形,三角的底邊為后連合,兩外側邊由中腦的中央灰質組成。中腦水管上口擴大成一個大腔后再與第三腦室室腔相連。
3 討論
從神經解剖學來看,丘腦具有本身的特點,只有丘腦的腹外側面、下面毗鄰重要的結構:內囊和下丘腦,其后面、內側面和上面構成腦室的壁,則為相對自由的地方,這種解剖特點為丘腦腫瘤切除留下空間。此外,功能神經外科實踐證實:破壞丘腦的背側核和內側核不會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并發癥。這些為丘腦腫瘤切除的可行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據[78]。
3.1 丘腦腫瘤手術入路的選擇
丘腦腫瘤的手術入路根據腫瘤的具置加以選擇[911]。位于丘腦前部的腫瘤,采用額葉皮層額角入路,術中暴露腫瘤和確認深部標志性結構較為理想,但該入路可能并發術后癲癇。位于丘腦后部的腫瘤,采用經頂枕皮質三角區入路,術野開闊,易于保護腦室靜脈系統,但術后可能出現偏癱、偏盲等;若腫瘤主體突入側腦室,可選擇經胼胝體前部經側腦室入路,解剖標志清楚,不受腦室大小的影響;當腫瘤向前外側生長,腫瘤與島葉距離較近,經外側裂入路是最佳選擇,主要優點是損傷小、暴露好、操作距離短,但需解剖整個外側裂區,其錯綜復雜的血管網的顯微解剖是難點之一;位于丘腦內側、向中線生長突入第三腦室的腫瘤,多選擇經第三腦室入路切除腫瘤。經額角-室間孔入路,此入路需皮質造瘺,術后可誘發癲癇;擴大室間孔時有損傷穹窿柱及丘紋靜脈的可能,對于第三腦室內位置偏后的腫瘤切除十分困難。經胼胝體脈絡裂入路,由于術中需切斷、牽拉穹窿柱,術后易出現緘默、記憶力障礙等,該入路術野狹窄、易受大腦內靜脈等第三腦室頂部結構的阻擋,影響暴露。
3.2 采用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的注意事項
(1)開顱時如遇到靜脈隱窩或橋靜脈,可分離切開該處硬膜并翻轉,保持靜脈部分的完整無損。(2)在橋靜脈的蛛網膜鞘內將這些靜脈從硬膜或軟膜附著處分離下來,以增加活動空間。在橋靜脈之間選擇最恰當的分離方向,暫時用牽開器將額葉內側面牽開,有時額葉內側面與大腦鐮之間有小的橋靜脈,必要時將其電凝、切斷。(3)解剖大腦縱裂面與大腦鐮間的蛛網膜,顯露大腦鐮下緣、扣帶回、和胼胝體。觀察和鑒別大腦前動脈的分支-胼周動脈和胼緣動脈,辨認其解剖變異。注意避免將胼緣動脈易被誤認為胼周動脈、將同側扣帶回與白色的胼胝體混淆。(4)在實際手術操作中,從腦溝、胼胝體池釋放足夠的腦脊液使腦松弛,然后移走牽開器,將棉球放置在分離區的前后端,形成無損傷牽拉。如將牽開器留置在原位則會高出于切口平面,增加2~3 cm的器械工作距離。分離越深,這個問題越突出。(5)在中線部位即兩條胼周動脈之間切開胼胝體約15 mm,進入透明隔間隙。
3.3 手術解剖與相關手術技巧
選擇胼胝體切口位置時可先在目標區的胼胝體上做一個橫向的小切口,找到透明隔的實際位置,再沿透明隔縱向方向切開胼胝體,其理論依據為:胼胝體是左右大腦半球的連合纖維,并且所做的橫切口是在胼胝體縱切口的范圍內,因此附加的橫切口不會明顯增加胼胝體切開的功能損害。
透明隔從上面向下與穹窿體的上表面相連,為防止穹隆和海馬連合的損傷,穹隆間的手術操作就需要限制在透明隔間隙內進行。由于進入側腦室后再打開一側透明隔進入透明隔間隙時會受到胼胝體的影響而難以準確把握透明隔間隙的前后界,故從胼胝體切開后直接進入透明隔間隙內操作較為安全。
穹隆向前下走行,跨過并在前連合的前后處移行為連合前穹隆和穹隆柱,在室間孔部位的穹隆間距略增寬,故自室間孔部位開始分開左右側穹隆較為安全,穹隆體前部解剖分開到顯露出穹隆柱和(或)前連合止,再向后上繼續分開左右側穹隆形成穹隆間的手術通道。穹隆體向側方的牽拉不能過度,在完成左右穹隆解離后,左右穹隆間形成一約5~8 mm寬的手術通道并不困難,但超過10 mm將使穹隆體受到的張力較大,安全性難以保證,而且對手術顯露無明顯意義。術者術中僅需作一側穹隆的牽拉,用吸引器或剝離子完成對另一側穹隆的牽拉,不但減少了一個腦壓板對有限手術空間的占用,而且術者可于術中隨時解除牽拉,減輕了穹隆的牽拉性損傷。
穹隆的下方為第三腦室頂的上層脈絡膜,可為菲薄的半透明膜,也可是較厚的膜,在完成左右穹隆的分離前不要貿然打開,以防中央帆內大腦內靜脈的損傷。在穹隆體的后部,大腦內靜脈一般與上層脈絡膜較遠,于此處銳性打開上層脈絡膜較安全,在將大腦內靜脈等血管結構辨清后再向前將上層脈絡膜全部打開。
進入中央帆后最重要的事是確認大腦內靜脈和脈絡膜后內側動脈的左右分支。大腦內靜脈常有迂曲,需細心解剖,通過其屬支靜脈的來源確定左右側大腦內靜脈。丘紋靜脈和隔前靜脈易于辨認。左右脈絡膜后內側動脈的分支常有向對側伸展的血管袢,要細心解剖分離加以辨認。分開左右側血管結構就可暴露第三腦室頂的最下層:下層脈絡膜,打開后就進入了第三腦室的室腔,注意避免損傷第三腦室頂的脈絡叢。
3.4 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的優缺點
優點:(1)通過腦組織胚胎發育中潛在腔隙進行手術操作(縱裂、透明隔間隙、穹窿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損傷穹窿、大腦內靜脈,防止術后出現記憶力障礙和緘默癥;(2)在實踐操作中,可視具體情況打開透明隔,進入側腦室而轉化成經胼胝體前部-側腦室入路,擴大手術視野;(3)可直視下探查和打通室間孔、中腦水管上口、并可根據術中需要行第三腦室底部造瘺及透明隔造瘺,避免術后腦積水的發生。缺點:經穹隆間入路對術者的個人技術要求較高,貿然而行其潛在的危害甚至比切開穹隆的損害都大。
參考文獻
[1] MartinezLage J F, PerezEspejo M A, Esteban J A, et al. Thalamic tumors clinical presentation[J].Childs Nerv Syst,2002,18(8):405411.
[2]Ozek M M,Ture U.Surgical approach to thalamic tumors[J]. Childs Nerv Syst, 2002,18(8):450456.
[3]Albright A L. Feasibility and advisability of resections of thalamic tumors in pediatric patients[J].J Neurosurg,2004,100(5 suppl):s468s472.
[4] Siwanuwatn R, Deshmukh P, FeizErfan I, et al.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transcallosal anterior interforniceal approach to the third ventricle[J]. Neurosurgery,56(2 Suppl):390396.
[5]Winkle P A,Wenger E. Transcallosal approach to the third ventricle:normative morphometric data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fornix and formiceal insertion[J]. Neurosurgery,1999,45(2):309317.
[6]宮劍,馬振宇,張玉琪,等.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切除內側型丘腦膠質瘤[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20):13881391.
[7]Steiger H J,Gotz C,SchmidElasaesser R, et al.Thalamic astrocytomas surgical anatomy and results of a pilot series using maximum microsurgical removal[J].Acta Neurochir(Wien),2000,142(12):13271337.
[8]Nishio S, Morioka T,Suzuki S,et al.Thalamic gliomas: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20 cases with reference to patient age[J].Acta Neurochir (Wien), 1997, 139(4):336342.
[9]Tirakotai W,Sure U,Benes L,et al.Imageguided transsylvian transinsular approach for insular cavermous angiomas[J].Neurosurgery,2003,53(6):1299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