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典型的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學案例 點的合成運動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5-0206-02
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本門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或能代表本門課程主要教學方法手段實施的典型內容進行的教學過程、方法和具體教學行為的記錄,以及對該案例的剖析與總結。教案不是教學案例,教案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內容、使用教學方法手段的說明和設計,是預先行為。教學案例是對已發生教學過程的反映,目的是通過案例的記錄,使課程標準的使用者更加準確地掌握在特定條件下,處理典型知識內容的方法、手段,以增強對課程目標、內容特點如何落實的理解,為本門課程的教學實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教學案例一般應包括以下要素:
案例背景:案例產生的背景,可包括面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進度、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等方面的介紹,主要目的是使讀者了解該案例發生的特定原因和條件。
案例主題:簡要概括案例內容的標題。
實施過程:圍繞主題,對教學的實施過程進行具體的闡述,可以包括創設教學情境、分析教材、精選內容、剖析難點、開展研討、教學互動、評價等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實施過程的寫作要注重經典常見、生動具體、啟發點撥。
教學效果:對本案例教學的效果進行闡述,要描述出教學的結果及學生的感受和教師的感受等。
教學評價:評價本案例所反映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及教學處理方式的意義和價值。
實例:
案例背景:點的合成運動第一次課的內容是運動學的重點,也是整個工程力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學上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涉及的概念多也較難理解:二是概念間的關系學生不易把握;三是動點、動系、靜系的選取是解決點的合成運動問題的關鍵,但動點、動系、靜系的選取既不易講清楚,學生也不易掌握和應用。針對上述特點,建議采用如下教學策略:一是結合典型實例(利用模型或課件)講清概念;二是利用圖表和式子理清概念間的關系;三是分類講解動點、動系、靜系的選取。該教學策略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既有利于教師上好本次課,又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本次課的內容。
案例主題:點的合成運動第一次課的教學策略
實施過程:
一、結合典型實例(利用模型或課件)講清概念
本次課涉及的概念有:動點、動系、靜系、絕對運動、相對運動、牽連運動、絕對軌跡、相對軌跡、絕對速度、相對速度、絕對加速度、相對加速度、牽連點、牽連速度、牽連加速度、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以及運動的相對性等概念。特別是牽連點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剛開始較難理解,而牽連點、牽連速度、牽連加速度又是本次課的重點,不理解牽連點的概念,很難分析牽連速度和牽連加速度。如果在講解概念時,結合典型實例,最好結合模型或課件,反復給學員分析清楚,就會化抽象為具體。同時,分析具體例子也會引起學員的學習興趣,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
典型實例1:沿直線軌道滾動的車輪,其輪緣上一點的運動(結合教具),取輪緣上的一點M為動點,固結于車廂的坐標系為動參考系,則車廂相對于地面的平動是牽連運動;在車廂上看到的點作圓周運動,這是相對運動;在地面上看到點沿旋輪線運動,這是絕對運動。
典型實例2:飛機在空中飛行時螺旋漿上一點的運動(結合課件),取飛機螺旋槳上一點M為動點,動系固結機上,則飛機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是牽連運動;在飛機上看到點作圓周運動,這是相對運動;在地面上看到點沿螺旋線運動,這是絕對運動。
分析完上述兩例后,要強調,在分析三種運動時,必須明確:(1)站在什么地方看物體的運動?(2)看什么物體的運動?
而且要指出,動點的絕對運動和相對運動都是指點的運動,它可能作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而牽連運動則是指參考體的運動,實際上是剛體的運動,它可能作平動、轉動或其他較復雜的運動。
至于動點的牽連速度和牽連加速度的定義,要讓學生特別注意。由于動參考系的運動是剛體的運動而不是一個點的運動,所以除非動參考系作平動,否則其上各點的運動都不完全相同。因為動參考系與動點直接相關的是動參考系上與動點相重合的那一點。因此定義:某瞬時,動參考系上與動點相重合的那一點為牽連點,而牽連點在某瞬時的速度和加速度稱為該瞬時的牽連速度和牽連加速度,接著再舉一例說明。
典型實例3:人在航行的船上走動(結合課件),取人為動點,動參考系固連于航行的船上,靜參考系固連在河岸的地面上。站在地面上的人看航行船上的人的走動為絕對運動,其軌跡為絕對軌跡,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為絕對速度和絕對加速度。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固結在船上動參考系的運動(即船的運動)為牽連運動,而在某瞬時看船上走動的人在船上所留下的腳印(假設能看到)隨動參考系一起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稱為該瞬時動點的牽連速度和牽連加速度。
這里還要向學生強調,要講動點的牽連速度和牽連加速度,就必須指出是在什么瞬時,是動系上哪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根據這個道理,所以在確定了動點與動參考系以后,就可以暫不考慮動點的運動,而只是考慮在動系上與動點重合的點的運動。這樣,在分析牽連速度和牽連加速度時,可假設某瞬時動點停止相對運動,這時動點被動系所帶動的速度和加速度(即剛體上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是該瞬時的牽連速度和牽連加速度。
二、利用圖表和式子理清概念間的關系
本次課的概念多,概念間的關系不易講清楚,而利用圖表和式子,就會使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三、分類講解動點、動系、靜系的選取
動點、動系、靜系的選取原則是:1.動點、動系、靜系必須分別取在三個物體(包括點)上,靜系一般固定在不動的物體上。2.動點相對于動系的相對運動軌跡要明顯、簡單(比如軌跡是直線、圓或某一確定的曲線),并且動參考系要有明確的運動(比如平動、定軸轉動或其他運動等)。
動點、動系、靜系的選取是求解點的合成運動問題的關鍵,如果選取不當,求解時不但麻煩,有時甚至求解不出結果。但選取原則對于初學者來講又很難把握,突破這個難點時,可分類型講解動點、動系、靜系的選取,這樣學生遇到具體問題時,可對號入座進行分析選取,不致于無從下手或選錯。
類型一:沒有約束聯系的問題
此類問題較簡單,一般情況下可根據題意選取所研究的點為動點,而動系固連在另一運動的物體上。
類型二:有約束聯系的問題
此類問題又分為兩種類型:機構傳動和一個點在另一個運動著的物體上運動。
1.機構傳動
對于機構傳動問題,動點多選在主動件與從動件的聯接點和接觸點;當選定了某構件上一點為動點時,則動系必須固結在另一構件上。
2.一個點在另一個運動著的物體上運動
這類問題的特點是點的相對運動軌跡已知,動點就選為運動的點,動系固結在運動的物體上。
關鍵詞 沉迷網絡 典型案例 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1 典案型例
小王,男,2006年9月入校。最初和其他同學沒什么差別,懷揣夢想和激情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該生內向、羞怯,沒有勇氣參加社團競選,作為一名普通同學本打算從學習上多加努力,出人頭地。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小王痛苦地發現高等數學等科目難得超出想象,而且大學不再像高中隨時有老師監督,偶爾逃一兩節課似乎沒什么影響,考試要到期末才有一次,于是慢慢開始接觸網絡游戲,進而一發不可收拾。相比學習的艱難枯燥,網游要有趣得多,開始只是零星地去網吧玩,玩過之后也會內疚,可是日子有功,逐漸出入網吧變成他主要的生活方式。身邊的同學開始規勸他,也在束手無策之后匯報給導師和輔導員老師。導師和輔導員很重視,多次找他談心,并根據小王的特點幫他制定了實際可行的學習方案,請學生干部和宿舍同學幫忙督促。
奏效一段時間后,小王重蹈覆轍,又開始頻繁地出入網吧,原因是原本對他來說較難的科目,荒廢了一段時間更加跟不上上課進度,自制力差,又不擅長和老師、同學溝通,內心痛苦無法排解便重新沉迷網絡。這次輔導員找他談話了解到此時的網游已經成為一種逃避學習、逃避生活的手段,而非之前的興趣使然。用上網來排解內心的空虛和不安,可是上完網卻更空虛,學習已經變成一座可望不可即的高山,壓在學生心里。期末考試,該生掛科較多。新學期努力學習了一段時間還是跟不上,又開始沉迷網絡,如此惡性循環,兩三個學期下來,幾乎所有的教育管理方法已經起不到作用,因為小王本人已經自我放棄,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
2 了解學生成長史
作為心理輔導員,筆者與小王的父母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到該生來自偏遠的農村,父母年紀較大,該生自小成績優異,沉默寡言,在家與父母和弟弟都很少交流,父母盡量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供他上大學的錢都是借來的,但是卻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并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對孩子在校表現憂心如焚,卻也無可奈何。
通過學生成長史的了解,筆者發現該生外表很冷漠,內心特別脆弱,對媽媽有很深的感情。于是在接下來的輔導過程中,并不談學習,與他閑話家常,談到家庭和母親,該生觸動很深。后來我找學生暗中觀察,該生的狀況有所改善,抓住這個時機,我安排班里的骨干對其進行幫扶,主動幫助該生學習,小王踏實努力了大半個學期,可是期末成績仍舊很糟糕,徹底打消了他學習的信心。他對父親提出退學,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
3 尊重關愛學生
大三上學期,該生開學后就著手找兼職,想通過自己努力給家人減輕負擔。干了一陣嫌累就辭了,開學后第三個周,小王僅帶了300多元錢就離校出走了,走時未通知任何人,也沒留下任何線索。學院第一時間通知了家長,并上報了學校和公安處,安排熟悉的同學從網絡、附近網吧展開尋找,小王父親告訴筆者一個情況:小王的母親因長期勞累、營養不良,加上心情不好罹患癌癥,家里經濟更拮據了,可是卻沒敢告訴該生,該生上網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家里力不從心了,可是還在咬牙堅持。父親最后從市里的網吧找到小王,把他帶回家一周。
返校后,我沒有批評他。面對一直低頭不語,反應木訥的小王,我從情感的角度講了父母對他的愛和期望。主要是從心理的角度,深切同情他的遭遇和體會,理解他的矛盾和痛苦,并且支持他嘗試過多種生活方式之后的反思,鼓勵他從頭再來,按照自己的進度成長。
4 加強同伴關系
小王回去之后更努力了,經歷過這么多風波,他已經對自己、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每節課都去上課了。為了鞏固這個成果,我再次找來班長和宿舍同學,大家展開討論如何幫助小王回到同學中來,產生歸屬感。大家都設身處地地為他想了很多辦法,并紛紛表示,自己會盡最大努力主動和小王交流,從學習上和他一起自習,切磋學習,生活上叫上他一起打球、健身等,用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替代之前的,我很欣慰,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但因為掛科太多,該生沒能正常畢業,他已經調整好了心態,接受自己的現狀并且通過踏實的努力去成長、進步,畢業后先找了份臨時工作做著,一邊重修不及格科目,一年后拿到了畢業證和學位證。小王拿到證那天,特意到我辦公室找我,感謝老師所做的一切,我由衷地替他高興,一個大家都認為“完了”的孩子,迎來了鳳凰涅槃的一天。
5 抓住成長關鍵期
多年一線工作的經歷和經驗告訴我,抓住網絡成癮等特殊學生教育的關鍵期至關重要,小王的例子也說明了這一點。因為在大學,大多數學生要經歷一個重新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接納的過程,完成青年期的自我同一性。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發展軌跡產生偏離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上大學之前,生活和學習的目標是很明確的,學生只要把成績抓好,其他的都無需考慮。可是到了大學之后,生活環境的陡變,寬松自由的氛圍和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現狀,讓很多人迷失自己,不知所措。只有在他們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去犯錯誤、去嘗試時報以尊重、愛和寬容,但是在他們有所悔悟之時抓住時機進行幫扶、督促,才能徹底做好這部分特殊學生的工作,使他們有機會重新獲得成長,順利完成大學學業。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很可能就錯失了一個真正的“人”,一個人才。
6 心理輔導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在面對特殊學生開展工作時,單純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思想教育方法往往發揮不了太大作用。因為每個學生都覺得老師講的道理他懂,可是他無能為力,而且老師、家長、同學、朋友都不了解他,沒有人了解他的矛盾和痛苦,他是一個孤獨的人,一個獨行俠。于是他所做的逃課、上網、生活方式混亂等事情統統被他自己賦予了一層悲壯的色彩,他甚至會覺得自己很神圣,很超然。
關鍵詞:典型案例;plc課程;教學設計;案例整合
plc的應用日益廣泛,技工學校電工、機電一體化類專業大多都開設了plc課程。如何在技工學校教好這門課程,一直以來都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問題。
plc的編程控制指令有三種:基本邏輯控制指令、步進順序控制指令和功能控制指令。各種指令又屬具體的門類。大部分教材在各種類控制指令的應用上選擇了各不相同的教學案例,其內容缺乏前后的連貫性,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選擇典型案例貫穿plc課程教學,不失為一條事半功倍的教學途徑。現以《plc原理與應用》中 “交通燈控制課題”為例,對plc課程教學設計加以研究。
對plc課程的教學設計
教材在基本控制指令、步進順序控制指令和功能控制指令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了不同的編程思想方法,各種類控制指令是并列關系,而教材在應用案例選擇上的“散”,使得教師往往限于對各個案例功能的剖析,弱化了控制指令應用的教學,而學生在對新控制指令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卻要花大力氣弄懂弄通案例本身所要實現的功能,無形中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
在本課程教學上,筆者設計的以“交通燈控制課題”為主線的案例,貫穿plc的三種控制指令編程教學,讓學生通過分別用三種不同的控制指令編程實現其控制功能,達到一題多解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此法使得plc課程教學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大幅提升,教學難度有效降低,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增強,也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明顯提高。現將具體教學設計及過程簡述如下。
交通燈控制要求:設計交通燈白天與夜間的控制程序(見圖1)。
(一)基本控制指令編程
1.引導學生將已具備的繼電控制知識遷移到梯形圖語言,使得學生獲取plc基本控制指令知識。
2.引導學生編程、接線,實現交通燈控制功能(強調交通燈白天和夜間的控制功能的差異性,為后續步進順序控制指令教學埋下伏筆)。
3.引導學生反思基本控制指令編程存在的問題:(1)工藝動作表達繁瑣;(2)梯形圖涉及聯鎖,關系復雜,處理麻煩;(3)梯形圖可讀性差,難以看出具體控制工藝過程(見圖2)。
(二)步進順序控制指令編程
1.承上啟下,指出為解決基本控制指令編程存在的問題,引入更為直觀簡便的步進順序控制編程方法,運用程序設計工具——順序控制狀態流程圖來實現,其特點是:(1)將復雜的控制任務或工作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工序;(2)使各工序的任務明確而具體;(3)使各工序間的聯系清楚,工序間的轉換條件直觀。
2.說明步進順序控制的種類:有單流程順序控制和多流程順序控制。多流程順序控制常見的有選擇性分支與匯合、并行性分支與匯合、選擇性分支與并行性分支的組合等。仍以交通燈時序控制為例,進行分析比較,解決如何分別用單流程、選擇性分支與匯合、并行性分支與匯合、選擇性分支與并行性分支的組合這四種順序控制方法編程實現其控制要求。
3.單流程順序控制編程一體化教學。經過前期對基本控制指令編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交通燈控制功能,無需再對案例本身進行功能解析。此時的教學重點是要教會學生掌握單流程順序控制狀態流程圖設計方法,引導學生將交通燈時序控制過程時序分解成若干個工序,明確各工序中哪些燈工作,找出工序間的轉換條件。突出順序控制編程的六個設計步驟:一是i/o分配;二是將整個過程按任務要求分解,其中,每個工序均對應一個狀態;三是弄清每個狀態的功能、作用;四是找出每個狀態的轉移條件;五是畫出狀態流程圖(sfc圖);六是對應狀態梯形圖,列出語句表程序;最后引導學生學習sfc圖編程和調試方法,實現交通燈控制功能。
4.選擇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編程一體化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分析上述單流程控制編程的缺陷。缺陷在于夜間控制的實現必須是在執行白天控制以后,不符合實際控制要求,需要改進,進而引入選擇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在選擇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編程教學中,重點突出如何設計交通燈白天、夜間控制選擇分支,其次是選擇性分支狀態的編程方法:從驅動、轉移、匯合三個方面分別闡述。最后引導學生學習sfc圖編程和調試方法,實現交通燈控制功能(見圖3)。
5.并行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編程一體化教學。首先,從交通燈時序控制角度說明東西向、南北向信號燈是滿通時序條件要求同時執行的兩個并行分支,引導學生比較上述單流程控制、選擇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編程,會發現將東西向、南北向信號燈設計在一個流程中,容易引起混淆。指出須用一個更為合理的編程方法——并行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從而引入并行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編程教學。在并行性分支與匯合順序控制編程教學中,首先,突出如何設計東西向、南北向信號燈分支;其次,采用比較法強調并行性分支、匯合狀態、轉移條件的編程與選擇性分支、匯合狀態、轉移條件編程的區別,以及并行性分支與匯合的驅動、轉移、匯合編程方法;再次,引導學生掌握區別于選擇性分支與匯合的并行性分支與匯合的編程、調試方法,實現交通燈控制功能(因與組合流程順序控制相近,故此程序圖略)。
6.組合流程順序控制編程一體化教學。引導學生綜合比較上述各編程方法的優劣,采用選擇性分支與并行性分支的組合編程、調試,實現交通燈時序控制功能(見圖4)。
從這里看出,僅在步進順序控制指令教學設計中,交通燈時序控制編程就達到一題四解。(參見表1及圖4)
(三)功能控制指令編程
通過以上基本控制指令、步進順序控制指令編程教學,學生對plc編程已經入門,但對于復雜的控制系統,則需要運用功能指令和功能模塊共同完成教學。在學到傳送比較指令及其應用時,引導學生掌握以觸點比較指令編程、調試,實現交通燈控制。接下來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傳送指令編程,實現交通燈控制。
通過這段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plc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plc的控制方式是存儲邏輯,是一種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一種計算機。從而激發學生進行更高層次學習的積極性,為后續學習各類功能指令打下良好的基礎(見圖5)。
以典型案例為主線貫穿plc課程教學特點
(一)引導學生進行建構性學習
以典型案例貫穿課程教學,從而實現知識構建梯次、整合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建構性學習。
通過選擇“交通燈時序控制”這樣一個生活中常見的課題,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通過應用該典型案例貫穿課程教學,能夠達到三個教學目的。一是實現學生知識構建上的從繼電控制的邏輯控制指令入門,到步進順序控制指令編程的簡便直觀,再到功能控制指令實現的循序漸進、由繁到簡,最后深入提高的過程。二是從簡單到復雜層層引導,加強了控制指令之間應用的有機聯系,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保證了學生學習思維的連貫性和學習內容的系統性,使學生通過教學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比較中學習,在比較中鑒別,在比較中掌握,在比較中融會貫通,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通過教學使學生具有判斷能力、行動能力和自發的繼續學習能力。三是使學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控制指令、步進順序控制指令、功能控制指令的編程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以典型案例貫穿課程教學只是實現了教學的基本目標:領會掌握不同的控制指令的編程方法。在其后的教學中還要完成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即拓展到其他案例,引導學生針對不同案例的控制要求,運用恰當的控制指令編程,做到各個擊破,分步掌握。
(二)教學案例內容典型化
教學案例內容的典型化,可以盡量多地涵蓋知識點,實現多種控制指令編程,達成一題多解,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plc原理與應用》教材提供的主要案例有工作臺自動循環控制,y-降壓啟動,雙速電動機控制、三速電動機控制、帶式輸送機、彩燈控制、液體混料、工業洗衣機、恒壓供水控制等。在教學設計上,需要將教學案例進行整合。如將工作臺自動循環控制、y-降壓啟動、雙速電動機控制、三速電動機控制等歸為一類,在教學中設計要求分別采用基本控制指令、單流程順序控制指令、傳送比較功能控制指令編程。另外,應盡量設計貼近生產實際的案例,這樣的案例具有綜合性特征,從而也使得編程必須具備綜合性。如設計帶式輸送機案例在原有順序啟動傳送功能基礎上,增加當其中任一電動機發生故障情況下均能合理逆序停止的控制要求,達成將原本只需要用單流程順序控制指令編程的單一功能案例,提升到必須要用組合流程順序控制指令來完成的復雜功能案例,這樣可以有意識地鍛煉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仍需要指出的是,典型案例的設計整合,必須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側重能力培養和實際應用。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掌握plc在電氣控制工作領域的應用,案例內容必須與實際應用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具有控制電路技術革新與改造的特征。
以典型案例貫穿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手腦并用,學做合一,梯次完成操作訓練、進行控制功能實現的驗證和先后學習成果的比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和“在評價中學習”。
【關鍵詞】案例教學 經濟法基礎 遠程教育
20世紀初,哈佛大學創造了案例教學法。即圍繞一定培訓的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常為書面形式),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辦法把教學內容編成案例形式來進行教學很受歡迎,在當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訓中受到重視和廣泛的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基礎》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經濟法基礎》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財經類專科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 經濟法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因而本門課程涉及的內容也極其廣泛,幾乎覆蓋了所有經濟管理工作的全部業務范圍;2. 經濟法受經濟發展的原因,發展、變化、更新速度更快,因而課程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補充和修改;3. 經濟法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知識跨度較廣;4. 經濟法理論不僅具有抽象性,而且其實際操作性也很強。由于該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操作性及與時俱進的發展性,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該門課程的教學若不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很難較理想地達到教學目標。
然而,我們又無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沿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單單靠教師向學生灌輸。而財經專業專科學生基礎知識尤其是法律基礎知識掌握較少,尤其是電大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脫離學習環境時間較長,枯燥的經濟法律理論學習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這樣的教學模式使這門課程成了空洞的理論,必將嚴重影響到學生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嚴重影響到學生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案例教學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二、《經濟法基礎》案例的撰寫與挑選
(一)針對性
案例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我們在挑選案例的時候應該緊貼教學目標,突出主題。即根據本章的教學目的而選擇案例,讓挑選的案例更具有針對性,服務于教學目的, 否則即使是很好的案例也不能起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應當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并不是案例越多越好,關鍵而在于精。
(二)真實性
我們挑選的案例最好是真實的,貼近生活的。對于社會上剛剛發生的,有較大影響的案例,應該作為我們案例教學的首選,因為這樣的案例學生對其內容有一定了解,尤其是發生在名人或是著名企業的案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容易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學生參與討論,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
(三)時效性
經濟法律與其他法律相比受經濟發展變化的影響更大,隨著近十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使得經濟法律也隨之調整,如:2006年《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的重大修改,2012年修改中的《專利法》和《著作權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自己選取案例時,更加注重案例的實效性,緊密聯系最新的立法動態和司法解釋,注重其現實指導意義。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方式
我們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教師在課堂中口述案例,然后讓學生討論;通過學生扮演角色再現案例情景或以模擬法庭形式,并分組討論;利用多媒體技術等方式,模擬再現實際情景。根據教學實踐,通常案例會放在課程的前段從而引出課程內容,或是通過案例對理論知識作進一步理解和補充。在導入案例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使用案例教學的一個主要方面在于可以使學生參與其中,所以教師要先為其創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以便于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其次,教師應變“灌輸”為“引導”,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哪怕與“正確答案”不符,也應對積極思考的學生予以鼓勵和肯定;第三,給學生創造討論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可以接收到不同的觀點,學會別人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僅做到“學會”而且做到“會用”。
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中,能夠幫助教師解決難以講解的法律理論,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案例教學法”適應了新時期教育理念的要求,它能夠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真正的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此外,“案例教學法”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菊霞,葉得明,王建平. 經濟法案例教學中應處理好的關系[J]. 學術縱橫,2007(6) : 129.
關鍵詞: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參松養心膠囊;胺碘酮;QT離散度
中圖分類號:R541.6 R28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9(201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for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Chen Yong,Xiang Lin,Hu Yuhua,et al//Yongchu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Yongchuan 40216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SYC)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VA).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ight patients(pts) with CHF and V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Group A (n=52) treated with oral SYC,group B(n=56) treated with oral amiodarone and group C (n=60) treated with SYC and oral amiodarone for 4 weeks.The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clinical treatment.Results After 4 week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6%,78% and 86% in group A,group B and group C.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B(P<0.05).Conclusion SYC was effective as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for treatment of CHF and VA.SYC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for treatment of CHF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amiodarone or SYC alone.
Key words:congestive heart failure;ventricular arrhythmia;Shensong Yangxin capsule;amiodarone;QT dispersion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種復雜的臨床證候群,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CHF患者心律失常(VA)發生率達70%以上,心臟猝死約占CHF總病死的30%~70%,主要與CHF快速VA有關[1]。應用藥物治療仍然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室性心律失常通常選用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但其療效不夠滿意,或因其負性肌力作用抑制心功能,甚至出現嚴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限制了在心力衰竭時的應用。胺碘酮是一苯呋喃衍生物,它具有擴張血管,減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作用。20世紀70年代應用于各種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療,尤其可以控制一般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2] 。本研究旨在觀察參松養心膠囊治療CHF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以了解是否參松養心膠囊能夠取代胺碘酮在CHF合并VA中的應用地位。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6年6月―2009年4月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選標準:有明確的基礎心臟病史及癥狀、體征;有或無呼吸困難、乏力、液體潴留等癥狀;胸部X線檢查:心影增大,肺門陰影增大,右下肺動脈增寬;超聲心動圖示左室射血分數(LVEF)≤40%,和/或二尖瓣早期血流峰速度/晚期血流峰速度(E/A)≤1.0;排除了Ⅱ度以及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及竇性心動過緩、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未安裝起搏器者,先天性心臟病及心包疾病,心源性休克,校正的QT間期(QTc)>0.50 s、嚴重肺部疾病、嚴重肝臟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嚴重電解質紊亂,合并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持久性心房顫動等。共入選患者168例,隨機分為A組(52例)、B組(56例)及C組(6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最近4周內未接受過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在常規抗心衰治療(強心、利尿、擴血管、心肌細胞營養劑應用)同時, A組口服參松養心膠囊(石家莊以嶺制藥公司)4粒,3次/日;B組給予鹽酸胺碘酮片(賽諾菲民生制藥公司)0.2 g,3次/日(5 d~7 d),然后逐漸減量至0.1 g,1次/日;C組給予參松養心膠囊4粒,3次/日,鹽酸胺碘酮片0.2 g,3次/日(5 d~7 d),然后逐漸減量至0.1 g,1次/日。用藥期間根據患者心率和心律調整胺碘酮劑量。若出現Ⅱ度以及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或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
1.3 療效評定 根據治療前后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及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顯效:頻發室性早搏(VPC)數量平均減少≥70%;成對室性早搏數量減少≥80%;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連續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或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有效:VPC平均減少≥70%或連發減少≥90%;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
1.4 檢查項目 治療前、治療4周后詢問病史及體檢,血壓監測、靜息心率測定,12導聯同步心電圖記錄并測量QT間期、計算出QT離散度(QTd),24 h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甲狀腺功能檢查。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
2 結 果
2.1 治療結果 治療4周后,A組52例中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11例;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17例;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23例;1例心功能無改善。VPC平均減少≥70%有37例(37/44);成對室性早搏數量減少≥80%有17例(17/18);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有18例(18/19),連續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5例(5/6);有1例成對室性早搏數量未見減少。總有效率76%。竇性心律者HR由(97.42±13.35)/min減至(61.38±6.37)/min(P
B組56例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12例;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18例;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24例;2例心功能無改善。VPC平均減少≥70%有38例(38/45);成對室性早搏數量減少≥80%有16例(16/17);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有21例(21/22),連續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6例(6/7)。總有效率78%。竇性心律者HR由(97.38±13.32)/min減至(61.35±6.36)/min(P
C組60例中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13例;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20例;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26例;1例心功能無改善。VPC平均減少≥70%有40例(40/47);成對室性早搏數量減少≥80%有18例(18/20);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23例(23/23),連續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8例(8/9);有1例成對室性早搏數量未見減少。治療總有效率86%。竇性心律者HR由(97.39±13.34)/min減至(61.34±6.32)/min(P
2.2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A組出現上腹部燒灼痛等胃腸道癥狀6例,堅持服用或加壓保護胃黏膜藥物,癥狀有所減輕能繼續堅持用藥治療。B組出現5例竇性心動過緩
3 討 論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危重癥之一,尤其同時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常使心功能進一步惡化,病死率明顯增加,應用藥物治療仍然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胺碘酮的電生理作用說明[3],胺碘酮是一種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它具有Ⅰ、Ⅱ、Ⅲ、Ⅳ類抗心律失常藥作用。對于有癥狀的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均使用胺碘酮、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體阻滯劑治療[4]。對降低心力衰竭猝死,改善生存有益對心臟功能的抑制及促心律失常作用小,如無禁忌證是治療嚴重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5]。胺碘酮用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或猝死的治療及預防,安全性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6]。
參松養心膠囊具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也有改善心臟自主神經受損或迷走神經功能受損的作用。吳以嶺教授運用絡病學理論,探討心律失常的中醫病理機制及其治療[7],認為其主要病理機制是氣陰兩虛而致絡虛不榮、絡脈瘀阻,提出絡虛不榮與心臟傳導系統和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的內在相關性,確定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的治療法則,并結合其臨床經驗組成了參松養心膠囊處方。
本研究顯示,參松養心膠囊與胺碘酮在減低QTd效果相似,在治療后顯著縮短(P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松養心膠囊具有較好的抗VA作用,其效果與胺碘酮相仿,但不良反應明顯低于胺碘酮,且均能耐受。并且參松養心膠囊與胺碘酮聯用治療CHF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優于單用胺碘酮或單用參松養心膠囊的療效,并可明顯減少胺碘酮的用量。采用小劑量負荷方法給藥,根據不同個體給予最小有效量長時期治療,未見產生尖端扭轉型室速,即使QT間期延長至0.5 s也未見致心律失常作用。由于胺碘酮引起的QT間期延長是均勻延長,故引起尖端扭轉型室速較少,所以QT間期延長可不作為停藥的依據,但臨床上應嚴密觀察[8]。同時應注意維持血清鉀、鎂在正常較高水平。由于本研究樣本數較少,觀察時間短,對CHF合并VA患者遠期預后影響尚需大規模臨床試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Cleland JG,Clark A.Has the survival of the heart failure population challd lessons fromtrials[J].Am J Cardiol,1999,83(5):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
[2] 鄭昕.胺碘酮的臨床應用回顧[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1,15(5增刊):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黃進宇.胺碘酮與心肌缺血的相關研究[J].國外醫學:心血管病分冊,1999,26(5):283.
[4]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專題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6):323.
[5] Amiodarone Trials Met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lysis Investigators.Effect of prop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lactic amiodarone on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 congesitive heart failure:Met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m 6500 patients in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1997,350:14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4.
[6]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分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應用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1.
[7] 吳以嶺.絡病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
[8] 郭林妮,程康安,鄧華.全國心律失常治療專題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4):1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
案例指的是教學內容里的實例,而地理教學案例則是一些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能夠具體地體現地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也就是從空間與時間上來具體進行展現。從廣義上來說,地理教學案例包括所有典型的以及不典型的地理實例,而狹義的則專門指能夠對地理的理論和方法作出解釋的典型事例。文章首先介紹了地理教學案例的內涵,然后從了解案例開發主體和明確案例開發目標兩個方面介紹了高中地理教學案例的開發策略。其中了解案例開發主體主要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生的智能結構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而明確案例開發目標則要依據學生的特點、課程的標準和教學的目標三個方面的內容。
二、高中地理教學案例的開發策略
(一)了解案例開發的主體
開發地理教學案例需要對學生的參與足夠重視,學生是案例開發很重要的一個主體,而不能只注重展示教師的作用,畢竟教育是以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為最終目標的,所以本文也是主要從學生的角度來探究案例的開發。
1.學生的學習態度方面
所謂的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所保持的長時間的內在反應傾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認知傾向、行為傾向和情感傾向。他們的學習態度既是進行地理案例所產生的結果,也是后來開發地理教學案例的重要前提。其中,認知傾向指的是學生對于整個案例的開發的一些理解、認識和評價,比如學生是怎樣看待案例對提高個人問題解決能力的幫助的;而行為傾向指的是學生在開發案例的過程里表現出了怎樣的行為意向,比如學生在課前積極地閱讀相關的案例材料;情感傾向指的是學生在案例的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情緒體驗,比如學生在案例的討論過程中表現出喜歡或討厭的情感。通常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將學生分為俘虜型、好奇型和投入型三種,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態度,并及時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或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具體的促進措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以自己的教學經驗來進行判斷,分析學生當前的學習態度可能是怎樣的;其次可以通過與其他學生或教師進行交談來了解學生的相關情況,從而分析出該學生的學習態度;再次是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對開發的案例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的一些看法,進而分析該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最后是對第一節案例課進行足夠的重視,以生動而富有懸念的內容和平等而緊張的氣氛來調動學生的興趣。
2.學生的基礎知識方面
對于案例的教學,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已有知識的影響,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一些新知識需要與原有的觀念或知識相關聯才會被接受和運用。例如,學生在參與到某“商業區位選擇”的教學案例的時候,假如學生原有的概念中連“區位”的概念都沒有的話,就很難開發出好的案例出來。
所以,在帶領學生進行案例開發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所具備的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一方面教師要分析學生所具備的這些知識有哪些是錯誤的或是有偏差的,還有哪些固有的知識會影響到案例的開發,然后幫助學生改變和了解到這些問題,進而避免對案例的開發產生不好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對學生已有知識中那些對新知識的學習有利的,與新知識有聯系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充分發揮其作用。
3. 學生的智能結構方面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加德納曾經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智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組合在每個人的身上,也就是說每個學生的智能結構是不一樣的,此外,每個人身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一樣,所以相同的優勢智能也會隨著發展的不同而不同。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智能結構,并在引導學生開發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優勢智能結構,通過組織具體的活動或情景來展現他們的優勢。
(二)明確案例開發的目標
泰勒原理是課程設計的重要理論,任何課程的開發都應該弄清楚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校追求的教育目標是什么;二是通過哪些教育經驗我們才能實現這些教育目標;三是怎樣有效地將這些教育經驗組織起來;四是怎樣可以確定這些目標正在一步步的實現。解決這四個方面的問題的過程便是設計課程的基本程序,首先是確定目標,然后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并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最后是教育的評價。所以說明確開發目標是進行教學案例開發的重要前提。
1. 依據學生的特點
開發教學案例最終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地理教學案例不管怎樣設計,最終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力。如果開發教學案例時,所設計的課程內容很難被學生吸收,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外在物,很難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態度或行為。然而,如果結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愛好來制定開發目標,讓教育目標語學生的這些特點相協調,就會對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科學文化知識有很大的幫助,還會幫助他們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2. 依據課程的標準
高中地理學科的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是規定了地理學科在高中階段的培養目標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課程的標準是課程編制和課程設計的重要指導,是處于學生的理想和期望之上的。可以說,課程目標是由專家和學者們認真地研究和思考之后而形成的,通過對社會、對地理學科本身、對學生的特點等的綜合研究而最終制定的。所以在對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進行開發的時候,應該依據高中地理學科的課程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案例庫;案例;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7-0281-02
一、引言
高職教育中常用小組學習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其中案例教學法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就是選擇適當典型案例,進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計劃與實踐,從而達到理論與實際結合、學以致用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促進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老師起到主導作用,便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及探索學習。所以,在高職院校中開發典型的實踐教學案例必定是案例教學的基礎,也是在專業核心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的必要準備。那么在高職院校中建設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庫的同時,還應該構建一套能科學、合理的案例庫評價指標體系,既能夠反應相應專業的特色,又能夠體現案例庫建設的質量。因此,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對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初探與研究。
二、評價體系的要求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以相對獨立、知識內容相對完整的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案例為單元進行,通過觀看、閱讀、學習、分析案例,實現理論與實踐知識內容的傳授、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知識遷移、技能掌握等。因此,案例庫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應滿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評價指標體系與實踐教學案例庫建設兩者的目標具備一致性。針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建設目標就是指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所以首先要體現案例庫主要應用于指導實踐教學工作,最好來自于企業一線的案例,同時要明確實踐教學案例庫的主要使用群體是學生,教師起到主導作用。
第二,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夠系統完整的反映出被評價對象的特性,即具有完整性。評價體系的不完整會導致評價的局限性,也會誤導資源制作者的建設方向偏頗,重點難以突出,案例資源存在缺陷,回頭再次修改勢必浪費很多時間與資金。
第三,評價指標體系應有評價易用性與可操作性。通常過多的評價指標會導致操作難度的增加,從而導致評價體系的存在價值。所以在評價體系中核心評價指標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既考慮到評價的易用性,同時兼顧體系的可操作性。
綜合以上三點,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完整性與可操作性中,如果二者產生矛盾,評價體系指標必須在合理考慮完整性的基礎上,抓住考核評價的核心性指標。
三、評價指標的確定原則
觀測的角度不同,針對高職院校教學案例庫的評價指標也不同。作為課程本身要考慮整個知識點、技能點的完整性;作為企業要反映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典型性、真實性、實用性;作為學生要反映知識的運用與學習的接受能力等。總之,實踐教學案例庫的評價指標要能夠反映課程的本質特性,能體現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建設質量。最終確定實踐教學案例庫評價指標有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從眾多源指標中選擇最能代表案例特質的核心指標。
原則二,綜合較分散和稍小的指標,提煉實踐教學案例庫的本質特性,形成核心指標。
原則三,最終形成的核心指標要具備嚴肅性與權威性,在評價實踐教學案例庫建設時要確實能夠具備客觀的依據。
四、評價指標的形成
在分析評價原則的基礎上研究分析,構建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案例庫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五、評價指標的說明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案例庫的編寫一方面要遵循案例庫編寫的總體規范,另一方面也要滿足案例庫中具體個案編寫的基本要求。
(一)案例庫的總體要求
案例庫編寫的總體規范主要表現在案例庫的結構和總體內容上。
1.案例庫結構。案例庫的結構從個案數量及案例庫提交形式三個方面體現。
第一,案例庫個案數量。針對案例庫建設的目標不同,所建立的案例庫中包含的個案數量也會有所不同。實踐教學案例庫的編制目的是用于實踐教學,其所包含的個案數量基本覆蓋相應教學內容即可,數量以15個左右為宜。
第二,案例庫的分類。根據案例庫建設的目標,實踐教學案例庫分為專題案例和綜合案例。專題案例,主要針對某些知識模塊而設置的一些教學案例,含實訓項目需求、實訓任務分解、實訓計劃、實訓過程演示、實訓成果形式等。綜合案例,是將一個或多個知識模塊而構建的系統性的教學案例,含項目設計文檔、項目任務(模塊)分解、操作步驟、源文件、項目成果演示等,真實項目案例庫主要用于提高學生的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一般情況下,專題案例較多,綜合案例相對較少。
第三,案例庫提交格式的規范性。案例庫的建設是基于共享的基礎上的,所以案例庫的建設最終都是以網頁的形式提供給學習者使用的,所以案例庫的主要格式是“word”和“html”,同時提供素材下載的是“rar”文件,模擬軟件采用的是“exe”格式,視頻使用以“wmv”和“swf”為主。
2.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內容。針對專業與課程特點,結合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內容分布,應注重以下指標。
第一,案例覆蓋的知識點、技能點與課程內容的相關性以及多樣性。首先要強調實踐教學案例庫包含的知識點、技能點與課程標準中教學要求的高度相關;其次案例所覆蓋的知識要具備多樣性,能反映課程的重點與難點。
第二,案例要體現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綜合性。在分類的基礎上,專題案例要突出不同知識與技能的重點,且在設計上要考慮企業真實應用的特點;綜合案例則應注重整門課程的聯系,體現商業應用典型性與企業應用的真實性。
第三,案例庫的特色性。案例庫應能體現專業的特色,依據需要采用案例的動畫引入、案例描述、實踐應用環境、案例應用效果、模擬仿真實驗以及動畫或者視頻表現等多種形式來具體展現實踐案例的應用。
(二)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個案要求
實踐教學案例庫個案的編寫也表現在結構與內容兩方面上。
1.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個案結構。個案的格式首先要保證個案格式的完整。通常案例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標題:標題是個案內容的簡要概括與說明。
應用專業:能反映案例的所屬的專業與應用范圍。
內容簡介:個案的基本介紹與所包含的知識點、技能點,解決了什么問題,重難點等。
正文:包括相關背景資料和實踐實施的過程。正文是案例的核心內容,應提供相關技能的應用背景材料,應用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全過程。
案例拓展:以啟發式的思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指導類似的實踐問題。
視頻:相關的動畫與視頻模擬或者演示。
附錄:包含案例相關的素材、PPT、模擬軟件等。
2.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個案內容。個案內容質量的核心指標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商業應用典型性。要求根據商業應用的本需要,結合教學目的篩選和整理案例使用的知識點與技能點,體現新技術與技能的應用的代表性,是通用事件而不是個別事件。
企業應用真實性。案例來源應從企業實踐應用中取得。應用場景與使用出處應保證案例的真實性。案例內容不能虛構,但可在某些細節上作適當修改,既保證了企業的商業與技術權利,又提高了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實踐技能。
合適的技術處理。案例實現過程應詳盡,細節不可忽略,應用場景應清晰,問題解決的過程應清晰,技術應用需恰當,例如根據需要可采用二維動畫、交互系統、模擬系統等。
六、結語
通過從多角度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分析評價,從眾多的源指標中提煉了核心指標,從而構建實踐教學案例庫的評價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能夠反映案例庫的系統性、整體性以及實踐性,同時也體現了評價體系的權威、完整、可操作、可評價特性。這一評價指標體系較全面地反映了高職院校中實踐教學案例庫建設質量的關鍵和核心要素,具有較強的客觀性,便于在建設中操作。總之,依據這一評價指標體系既能夠全面地指導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工作,又能評價實踐教學案例庫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文士.質量管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26-129.
[2]張峰,宋加升.信息化制造技術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7,(3):11-14.
[3]周梅妮,張振威.高校案例庫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重慶高教,2011,(3):10-12.
1.1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傳統的計算機網頁設計教學沒有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只是告訴學生怎么去做,非常枯燥無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積極性。但在計算機網頁設計的案例教學中,沒人會告訴學生下一步應該怎么做,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創造、去思考,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而且案例教學的后續階段中,每位學生要根據自己和同學的方案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交流,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1.2更加重視雙向交流
傳統的計算機網頁設計教學是教師講、學生學,學生聽沒聽課、聽懂了多少,教師也不清楚,要到最后考試成績出來才能見分曉。而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到的都是死知識,難以在實際操作中得到真正的應用。而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拿到案例后,先要對案例進行理解,然后查詢各種相關的理論知識,無形中學生又對這些知識主動復習了一遍,并且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理解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后,學生還要經過自主地思考,然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就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此同時,因為教師隨時會給以學生引導點撥,又促使教師思考相關問題,并且可以隨時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補充新的教學內容。
1.3引導學生更加注重實際操作能力
隨著計算機網頁設計案例教學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學生越來越明白,掌握了知識不等于具備了能力,知識還需要通過實際的操作才能轉化為能力。如果教師忽視實際能力的培養,一味的教授書本上的死知識,不僅會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障礙,而且也不利于計算機網頁設計教學的開展。
2教學案例實現的步驟
2.1設計教學案例
在計算機網頁設計案例教學中,設計科學、合理、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案例是實施該教學方式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充分備課,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進度設計案例,解析并講授與教學案例相關的技能技巧和理論知識。教師在設計教學案例時要注意,案例必須具備典型性、覆蓋足夠多的知識點,并且要和實際操作相吻合。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階段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計或者選擇教學案例,讓教學案例能夠被學生理解。整個計算機網頁設計教學過程中用到的案例之間應該相互聯系、由易到難、前后銜接。
2.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
組織案例討論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該環節的關鍵是把理論知識與所對應的案例內容聯系起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求教師做好啟發工作和引導工作,創造自由輕松的討論氛圍。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中心,在宏觀上指導和把握案例討論,避免出現方向性的偏差。教師應該把案例分解成若干個小的部分,將案例的分解順序與學生的知識認知順序相結合,這樣做更能體現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安排教學內容的思想方針。
2.3對案例進行總結
在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研究之后,教師應該針對討論做出相應的講評,重點強調案例中所涉及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在學生上機實踐的時候,可以按照課堂上討論的方案來進行實際操作。案例總結應該做到客觀、全面,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為主要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案例進行總結不僅有利于學生記牢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避免在案例中留下沒有解決的問題。
3在計算機網頁設計中應用案例教學
(1)準備階段。
教師在課前做的準備包括研究教學內容,尋找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了解學生關心的話題和興趣所在、將來的就業方向等問題。學生在課前做的準備包括仔細研究案例、向同學和教師介紹自己擅長的方面等。
(2)實施階段。
將學生分為3~5人的學習小組,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逐步解決各個小的案例問題,如制作一個主頁、設計混排網頁、設計一個頁面等。在這過程中,教師要保障及時檢查各個小組的問題解決情況,在必要時要對典型的問題進行講解。最后,將學生解決完成的所有小案例組合成一個大案例。
(3)結束階段。
關鍵詞:中學數學;自主性;教學日記;教學案例;錄像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7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46
許多人認為戲劇是一種遺憾的藝術。表演結束后,回頭來看,總是能發現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和表演中的瑕疵。其實,課堂教學同樣如此,在45分鐘之內,盡管我們課前做了許多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可是也難免出現許多不盡人心的地方。那么,我們如何揚長避短,變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呢?如何讓一次次的失誤變成我們向上的階梯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反思教學能夠幫助我們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再次出發。中學數學反思性教學主要包含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個性化的自主反思,一種是集體化的群體式反思。本文主要討論個性化的自主反思策略。
一、通過教學日記進行反思
教學日記不同于一般的日記,不在乎日常事件和情感的記敘,而是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程式的記述中。它是以課堂教學為原素材,以改進教學方法方式為目的的工作日記,包括具有教育價值的事例以及對此所作的思考和總結。中學數學教學的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書寫特點加以發揮,如寫成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隨筆式等。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既然是日記,就要堅持每天都記,每堂課都記。其實,記敘不是我們的目的,反思、反芻、總結才是我們的目的。強迫自己坐下,把課堂的過程像過電影一樣重新溫習一遍,這溫習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能夠讓我們找到許多不足,或者從中發現自己的許多閃光點,就會有需要記述和反思的內容。
一方面,教學日記要記教學的閃光點。在數學課堂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學生注意力的專注,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自己運用了哪一種策略和手法提高了教學效率。這些都是教師在日記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另一方面,日記要記教學的不足之處。比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學目標沒有實現,哪些教學環節對學生的觸動不大,在課堂例題的講解中是否還有更好的思路,自己對于課堂生成性事件的處理是否恰當,以及還出現了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這些都是日記需要記述的內容。
當然,記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是在記日記的過程中進行反思。記的過程就是一種不自覺的反思,有利于我們回顧整個課堂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二、通過教學案例進行反思
如果說教學日記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功的話,那么教學案例分析就是教學反思的有力和有效提高,是數學教師的創造性反思。教學案例是數學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偶然事件的記敘,案例分析往往更青睞比較典型的教學事例,比較詳細地記錄處理的過程,所用的手段,取得的效果,并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反思和總結,提出進一步的改進策略。數學教學案例不僅要求記錄真實的教學行為,還要記錄由此而產生的想法、思路和對策,并從中反思出一定的經驗或教訓,提煉出新的觀點。
數學案例分析在寫作格式上與日記不同,教學日記可以不拘格式,更體現了個性化自主反思的特點,更具有隨意性。而案例反思則更具規范性和科學性,首先應記下教學的背景、上課的基本情況,做好學情分析,并就某一節課的時間、地點和上課前的預期以及對這一節課的情景預設、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必要的說明。
其次是進行片段的實錄。雖然教學案例并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數學課堂教學實錄,但是為了進行典型的案例分析,我們不得不對某些細節特別關注。教學案例要經過篩選,把需要重點反思的環節進行比較詳細的描述,將案例主題涉及的數學教學事件的發生和處理過程以及其中的人物心理活動呈現出來。整個過程中的關鍵性細節要作為重點描述清楚。
再次是進行評析,對案例中記述的問題進行種種分析,反思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有時候是因為教學理念的差異造成聽課者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見解,也有的是因為教學手段和學生實情之間的矛盾,或者不協調。對于需要改進的地方就要重點記敘,對于相關知識應該進行拓展性學習,及時補充自己的種種不足。
三、通過錄像課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