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體育線上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正確地認識壓力
當今社會,人們對教師充滿著期望,在他們的眼中,教師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是“辛勤的園丁”、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模范公民、紀律維護者和家長的人”等,這無形之中會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壓力。其中的緣由,一方面,在現今的社會里,家長不希望獨生子女輸在學校教育的起跑線上,對教師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處在全體社會成員的監督之下的教師,要時刻加強自身能力來適應標準。另一方面,教育職業的神圣感使得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注重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刻意關注自身言行的細節,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壓抑自己的情緒表達來適應職業的特殊性。因此,教師因壓力導致心理問題就不足為怪了,但作為教師,不能排斥壓力,選擇逃避或忍受而把問題激化,而是要正確地認識壓力,增強自身的“適應力”,把壓力弱化于萌芽之中。
1.要適應社會的發展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家長因孩子的成長關注而波及對教師的過高要求,其實是整個社會的競爭帶來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教師的學術知識、專業修養、教學技藝、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會越來越高。作為社會一分子的教師,要及時調整思維,改變觀念,適應社會的競爭,在波濤洶涌的競爭中蕩起自己的小舟,迎著風,破著浪,勇敢地前進。
2.要放眼社會,開闊心胸
職業選擇了教師,就要承受職業所帶來的壓力,有時可站得高一些,高瞻遠矚,有時可退一步,海闊天空,要以社會人的身份看待這個充滿競爭挑戰的社會中的成敗得失,此起彼伏。放開眼,關注其他職場所受的壓力,比較之下就會感到平衡,就會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壓力,在崗位上就會體驗到人生的快樂。
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緩解壓力
社會的壓力,歸根到底還是教師的業務水平,一個擁有高水平業務能力的人會在自己的崗位上游刃有余。因此,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來迎接挑戰。首先,要有一顆學習的心,教師的工作是繁雜的,每天要應對上課、批改作業、開會等一系列的事務,但我們還要合理地分配時間,抓住自己繼續學習的時間。如在上班時間,多聽一些老教師的課,汲取課中的精華,為己所用;課間多接觸學生,從學生的動態中分析自己的不足,逐步積累經驗;業余時間多看一些教學案例、教學論文及新的教學思想的文章,創新自己的思維,把新的思想融入教學,享受“新”帶來的美。其次,要有一份善思的情,教師的工作是累的,但苦中卻又有許多樂等待我們去體會。心理學者林崇德先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作為一個教師一生工作也許會有30年,假如他從不進行反思,那么他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復。但如果他堅持反思,30年后他可能會成為一名專家。為此,我們要學會反思,既要課前思,又要課后思;既要動腦思,又要動手記,把自己的點點滴滴心得記錄成案,應用于教學,躍然于論文。這樣,即使不能成為專家,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自由馳騁于課堂,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才華,提高課堂效率,成為學生喜愛的好教師,自己的心理也就會有許多的安慰,壓力自然就會得到緩解。
三、調整心態,釋放壓力
分析教師的壓力,大部分來自于工作,如何把壓力釋放出去,調整好心態是關鍵。
1.要有一顆平常心
只要是工作都會有煩惱,只不過教師的煩惱涉及的方面比較繁雜而已,如有來自社會地位的自卑心態、有評價機制引發的嫉妒情緒、有學生學業成績好壞刺激的焦慮水平偏高等諸多的“不公平”,這些必然會引起教師心理的變化,但這些又是現有教育體制無法改變的。因此,需要教師自我調整,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正確地判斷教育工作的復雜性,正視工作中責任感與自我實現的沖突,看淡各種名利與非議,樹立正確、穩定的自我概念,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既不自高狂妄,也不妄自菲薄。這樣就會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從每一節好課中體檢成功,就會從每個學生點點滴滴的進步中體驗到成功,就會從學生天真可愛中獲取其他工作無法享受到的樂趣。
2.建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教師的工作是平淡的,尤其是小學教師,無法取得一時的成就感,也無法獲得社會高度的重視,更無法在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上享有優越感。但“既來之,則安之”,社會賦予了我們工作,我們就要接受,保持樂觀的心態,從中尋找快樂。就會積極地善待每一個人,向他們傳遞積極的心態,以開放的豁達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讓自己那顆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心去感染每一個人,懷著“任勞任怨的鋪路石”“默默奉獻的人梯和渡船”的心態去生活,真摯地用“良心”去撫摸自己的工作,我們的心必將是平靜而歡樂的。
3.借助資源,調整心態
教師面對的是人,快樂的資源自然是學生。為此,我們借助學生,從他們那里發掘快樂的源泉。小學生是調皮的卻又是可愛的、天真的,他們的一舉一動充滿著無邪與活力,他們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善良與真誠。作為一名教師就要“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從學生的愛里找尋自己愛的歸宿;在學生一聲聲“老師好”中享受其他職業無法得到的安慰;從一個個學生的成長中感悟自己的成就;從學生由“差”轉“好”里增強自己的信心,發自內心的微笑。正如有人所說:“整天與孩子在一起,你將永遠有一顆童心。”
四、融入生活,調適情緒
與其他勞動者相比,教師屬于一個比較孤立、比較封閉的群體,他們的許多行為被約束在一定的框架之內,生活定格在一個兒童的世界里,與親朋好友交流的機會很少,合群需要和獲得支持的需要經常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和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隔離感。為此教師要積極地改變自己的生活世界,豐富自己的情感生活,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情。例如可以和學生一起參加體育鍛煉,強壯自己的身體;和同事多交流,分解自己的不愉快;當自己感覺焦慮、緊張、抑郁時,向心理學教師了解心理學知識,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宣泄自己的情緒,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也可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以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時,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各類文體活動,如唱歌、跳舞、郊游、聚會等,釋放教學過程形成的心理壓力,豐富業余生活,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