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杯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三杯茶讀后感摩頓森的故事正如特蕾莎修女的格言所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提煉,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服侍眾人。有意思的是恰好摩頓森跟特蕾莎修女也有過一面之緣,本書中對此有較為具體的先容,感愛好的朋友可以閱讀相關章節。從這個故事中,我還學到一個道理,假如你是出于良好的動機,只要堅持不懈,總會形成一股氣力與你共同前行。摩頓森得到了這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主要就是由于他動機善良,同時還堅持不懈地努力。
另外從《三杯茶》這本書中,我們還能了解到很多關于巴基斯坦地區的人們生活情況,印巴戰爭和美國攻打阿富汗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伊斯蘭世界的宗教生活以及他們對美國的看法等等,當然這些資料相較于葛瑞格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而言,都只能算是bonus了。希看大家能夠往閱讀此書,得到自己的收獲。
但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三杯茶是巴爾蒂人交朋友的方式,第一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賓客,第三杯茶,你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愿意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很敬重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承諾與相信的感覺,可以感到人性光芒的溫暖。作者摩頓森就是被這樣的真誠所感動,并為他們默默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既為巴爾蒂人的淳樸而感動,也為摩頓森十二年來堅守著自己的承諾,最終讓這個美麗的承諾得以兌現的不懈精神而感動!!!
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你可以為這個世界奉獻多少?《三杯茶》讓我震撼于人世間的大愛,震撼于人世間的自然美景,震撼于人性光輝的美麗。摩頓森那一諾千金的美麗讓我感慨,那鍥而不舍的意志令我敬佩!!
我始終相信愛的種子會播中到更多人的心中,總會在某一個地方或者是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讀《三杯茶》有感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三杯茶是巴爾蒂人交朋友的方式:第一杯茶,意味著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意味著你是他們的賓客;而第三杯茶,則意味著你是他們的家人。可見,如果你去到巴蒂人的地方,能喝到他們的第三杯茶,那是多么榮幸的一件事。
《三杯茶》講述的是主人公摩頓森在一次登山失敗后,誤入巴基斯坦北部的科爾飛村莊。那里是巴基斯坦最偏僻、最貧瘠、最閉塞的地方。那里的巴爾蒂人照顧他,并把他當貴賓一樣對待。當他發現科爾飛村的小孩都是跪在土地上自習的時候,摩爾森就想為他們建一所學校。后來,摩爾森離開了科爾飛村回到了美國,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回到美國后,他不斷地為了那個承諾而努力。最后,他的努力與執著終于有了回報。他得到了一位富人的資助,并成立了中亞協會。但是,這個只是一個開始,離在那么偏僻的地方建一所學校的目標還有很遠。科爾飛村沒有學校,不僅因為它的貧窮,還有偏僻,寒冷等一系列問題。單是把建筑材料運到那里就已經是很大困難。但是,摩爾森最終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在村民的幫助下,把材料運到村子里,并建成學校。然而,摩頓森的成績不只在這一方面,建一所學校是要克服很多困難的,而他卻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區,建了六十所學校。
《三杯茶》是我在讀了《追風箏的人》以后,接觸的第二本中東地區的文學作品。從中,我不僅了解了更多有關中東地區的文化,習俗,風氣,也對責任、友情、堅持有了更深的體會。不僅如此,通過文章主人公的慈善行為,我對慈善的真正意義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真正的慈善是不一定要被人知道的,也不一定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故事的主人公為巴蒂人所做的事,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但是他歷經千辛萬苦還是完成了,所以我對主人公的行為產生由衷的敬佩。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努力為真正需要的人付出。雖然我知道自己是達不到主人公的境界的。
三杯茶的讀書筆記一個人,一個心愿,一段辛苦漫長的旅程,許許多多人的愛心,一個美麗的承諾,終于兌現。讀了《三杯茶》后,我深深的被摩頓森的堅守的承諾和無疆的愛心而感動。事實上,摩頓森不僅僅是為巴基斯坦建成了一棟又一棟的教學樓,還用行動在我們每個讀者心中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愛心之塔。
《三杯茶》以作者摩頓森的親身經歷帶我們去進行了一場洗滌心靈的旅程,作為一個平凡的美國人,摩頓森的生活質量只到溫飽線上,為了自己的登山愛好,他省吃儉用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挑戰極限。但是在攀登喬戈里峰失敗后,經歷了生命與自然的抗爭的摩頓森被巴爾蒂人救起,從此和當地人結下了深厚情愿。為了回報善良的巴爾蒂人,摩頓森決定實現當地人民渴望已久的夢想為那些貧困地區的人們造學校。以后的十幾年,摩頓森歷盡千辛萬苦,身體力行,盡他所能實現了他最初的道義承諾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建立60余所學校。他幫助了無數的巴基斯坦人,改變了無數巴基斯坦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成為了一個真正心靈高尚的人。
也許這個世界的很多人都認為,慈善是富人做的。他們積累了一輩子的財富然后功成名就,開始想用慈善來回報社會。然而,三杯茶的作者卻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善事,去幫助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而且,真正的慈善是一種責任感,否則,他怎么會深入全世界生活條件最艱苦的地方那里常年高海拔、交通極其惡劣、戰亂頻繁。我記得四川地震的時候,有一個乞丐老爺爺捐了5塊錢,第二天他又來捐了100誰都知道他賺這些錢有多么的不容易,也因此讓我們知道什么是平凡人給我們的感動。 很多時候,那只是我們的舉手之勞或是微不足道的一些錢,但是否有意識去做,是否肯用心去就顯得很重要了。
我們的世界可能又很多鉤心斗角,爾虞我詐的現象,但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三杯茶是巴爾蒂人交朋友的方式,第一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賓客,第三杯茶,你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愿意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很敬重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承諾與相信的感覺,可以感到人性光芒的溫暖。作者摩頓森就是被這樣的真誠所感動,并為他們默默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既為巴爾蒂人的淳樸而感動,也為摩頓森十二年來堅守著自己的承諾,最終讓這個美麗的承諾得以兌現的不懈精神而感動!!!
曾令(化名)在華中科技大學從碩士一路念到博士,科研能力相當出色。但是,光鮮的博士帽并沒有給她的求職增添多少砝碼。近日,她在應聘武漢一所二本高校時,順利通過了院方的筆試、面試,并得到院領導的口頭承諾,但辦理入職手續時,卻在該校人事處卡了殼。原因在于其本科念的是一所不太起眼的非“211”學校。曾令說,她身邊很多碩士、博士都因為本科“出身”栽跟頭。雖然在深造時得過很多獎學金,就業時卻因為第一學歷是二、三本院校而屢遭挫折。
據了解,國內很多“211”院校在招聘老師的時候基本都要求本碩博的三個學校要有一個是“211”、兩個是“985”,甚至三個都是“985”。
Heart:很難說本科階段是全日制“211”或“985”院校的碩士、博士的能力就一定比第一學歷是二本、三本的碩士、博士強,兩者間最大的區別也許只是當年的高考成績有差異。第一學歷真有那么重要嗎?照此邏輯,是不是連應聘者以前上什么幼兒園都要查?
東坡快跑:從三本院校到名校碩士、博士,無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沒有堅定的意志,恐怕很難做到,這樣的人才不正是用人單位最需要的嗎?不經過專業水平測試與科學的考核,怎么知道他們無法適應招聘崗位,技不如人呢? 用人單位如此離譜的“學歷歧視”,可能會造成與真正的優秀人才失之交臂。
他們來到一家茶坊,妻子卻為丈夫叫了三杯茶,并對丈夫說:“這三杯茶,不僅僅是對我們過去婚姻的總結和回味,也是我對你的祝福。”
丈夫捧起第一杯茶,入口很甜,妻子說:“這是一杯甜茶,盡管我們走到了離婚的地步,但總歸有過愛的甜蜜,也有過許多美好的時光。只不過,再甜的生活也會被時光泡淡,終于心生疲憊。”
第二杯是苦茶,是苦得張不開嘴的那種。妻子說:“由甜到苦,這就是我們的婚姻。只不過人生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吃苦,又哪來白頭到老的婚姻呢?”
第三杯雖然叫做茶,丈夫喝來卻只是一杯白開水而已,只不過剛剛喝過苦茶,此時飲來卻也品出了一絲甘甜。妻子說:“婚姻到最后就像一杯白開水,平淡從容。你的下一次婚姻,不論開局是多么出色,我想到最后還是會成為一杯白開水,希望你那時已經懂得了婚姻,能以從容的心態對待。”
慢慢地琢磨著那三杯茶的味道,丈夫頓時明白了妻子的良苦用心,所有的婚姻都是一樣的,到最后,都要歸于平淡,就好像人生的腳步最終會變得從容一樣,這便是婚姻和生活的本質。于是丈夫牽過妻子的手,輕輕地說:“我們回家吧。”
剛聽到這則故事的時候,我非常欽佩于那位妻子的智慧,僅僅用三杯茶便令丈夫明白了平淡是真的道理。但我不解的是,為什么非要到離婚才來喝這三杯茶?經營婚姻的智慧一定要到千鈞一發時才能爆發嗎?
事實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隨著離婚率的逐年攀高,類似“離婚茶”的事例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很多夫妻在離婚前都會先去喝一杯“離婚茶”;而很多剛辦完離婚手續的雙方,從民政局出來的第一件事也并不是惡言相向或者宣布從此行同陌路,而是心平氣和地找家茶坊(或西餐廳)喝喝茶、聊聊天。
他們大都會以一種品嘗最后晚餐的心情,總結一下結婚數年的喜怒哀樂,向對方真摯地表達自己的歉意與祝福。而這時,之前的苦不堪言往往就會變得豁然開朗,曾經的忍無可忍頓時化為了理解與包容。之后,雖然還是會有一部分人走上一去不返的離婚之路,但更多的人則會牽手回家、執手相老。
很多人將這種和平方式下的分手、離婚、轉變(由戀人變為朋友)與復婚,稱之為“圍城”的宿命 ―― 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而在這一宿命中,茶坊(或西餐廳)看起來就好似捍衛圍城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如當初愛情開始時,人們信仰其“催化愛情”的魔力一樣,很多人覺得茶坊似乎也可以“挽救婚姻”。
然而,茶坊真的能在婚姻的懸崖邊力挽狂瀾、化腐朽為神奇嗎?恐怕就是丘比特開的茶坊也未必敢這樣承諾。畢竟,婚姻不是簡單的愛情 ―― 一支愛神之箭能令互不相識的雙方一見鐘情,但一杯茶的工夫卻難以化開“非一日之寒”的“三尺冰凍”。
那么究竟是什么令瀕臨絕境的婚姻能夠重現生機?
我想首先肯定是愛。并非所有的婚姻都能起死回生,但有愛的婚姻就有生存下去的能量。
其次就是溝通。婚姻有生存的能量,更要有生存的技巧。而有愛的婚姻之所以會出現危機最本質的原因就是缺乏生存的技巧 ――溝通。尤其是在當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有愛而缺乏溝通的婚姻正變得越來越普遍。有的可能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磕絆日積月累,有的可能是由于一個小小的誤會沒有及時澄清,有的或許是過于專注物質的創造而忽略了情感的交流 …… 但只要給他們溝通的機會,這些積怨、誤會與疏忽就能被愛包容與排解。而茶坊(西餐廳)則是給溝通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與機會,令雙方可以在一種比較溫馨的氛圍里釋放愛的溫度,融化一切的不愉快與誤解。
【關鍵詞】 厄貝沙坦;依那普利;高血壓;臨床研究
作者單位:518033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 mm 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 min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測得的血壓≥140/90 mm 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本研究選100例高血壓患者,觀察兩種藥物的降壓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3年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性別比為1.5:1;年齡介于40~68歲之間,平均(58.55±10.65)歲。所有的患者均被確診為高血壓病。
1.2 分組方法 將入選的患者100例,隨機平分為A、B兩組,其中A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性別比為1.5:1,年齡介于40~66歲之間,平均(55.55±11.65)歲;B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性別比為1.4:1,年齡介于42~68歲之間,平均(54.28±10.2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血壓的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試驗方法 選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3年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共100例,隨機平分為A、B兩組,每組50例,A組用厄貝沙坦分散片,B組用依那普利,用藥兩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高血壓控制效果。參照1993年衛生部藥政局新藥(西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顯效:舒張壓(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DBP雖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張壓下降未達l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部分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取P=0.05為檢驗標準,當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使用療效的統計結果 A組中顯效患者35例,有效12例,無效3例;B組中顯效患者36例,有效11例,無效3例。兩組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在效果上的統計結果(例)
組別顯效有效無效
A35123
B36113
注:兩組比較,P>0.05
3 討論
根據2002年中國高血壓患病統計。目前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18.8%,全國高血壓人數已近1.6億。因高血壓引起的各種并發癥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壓、減少或降低由高血壓引起的各種并發癥是降低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一般來說,高血壓屬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有效控制血壓到目標水平(一般來說要求血壓低于140/90 mm Hg),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腎病的發生及發展,同時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風險。近40年來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新的降壓藥不斷問世,而且都經過了大型臨床試驗的科學評估。目前在我國常用的一線降壓藥主要有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鈣拮抗劑等五大類。厄貝沙坦是一種長效的AT1拮抗劑,它無需生物轉化即有藥理活性,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在60%~80%之間,且吸收不受食物影響,藥代動力學呈線性劑量依賴性,血漿半衰期平均為11~15 h,口服1次/d可維持24 h的降壓作用[1]。
本研究選100例高血壓患者,觀察兩種藥物的降壓效果。結果顯示厄貝沙坦分散片、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的有效率均為94.00%。結果說明,厄貝沙坦分散片與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效果差不多。
參 考 文 獻
[1] 周雙陸,成功,顧昌福,等.厄貝沙坦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四川醫學,2004,6,25(6):637-638.
關鍵詞:蘋果;三倍體;種質;氣孔性狀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910(2008)01-0025-02
研究表明,植物的葉片氣孔性狀與倍性關系密切,可用于倍性鑒定……多倍體的蘋果、梨等果樹葉片的氣孔增大,氣孔密度增加,保衛細胞內葉綠體數目增多。我們以新獲得的三倍體蘋果新種質為試材,對其部分氣孔性狀進行調查,旨在探索3倍體蘋果種質的形態學鑒定的評價參數。
1 材料與方法
2006年春,從喬納金蘋果實生后代、寒富×四倍體種質4-9的雜交后代中分別得到三倍體種質8株,分別記作組合1和組合2。2007年春,分別取各植株的中部飽滿芽進行嫁接擴繁,各得8個株系。組合1的8個株系分別記作1-1、1-2、1-3、1-4、1-5、1-6、1-7、1-8,組合2分別記作2-1、2-2、2-3、2-4、2-5、2-6、2-7、2-8。
撕取上述株系葉片的下表皮置于滴清水的載玻片上,加蓋玻片,400倍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統計10個視野的氣孔數,30個氣孔長、寬值;氣孔密度以400倍視野下氣孔數目表示,氣孔指數用氣孔長/寬值表示。每株系測10個單株,取每個性狀的平均值做基本數據,分別計算2個雜交群體性狀平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三倍體蘋果種質株系間氣孔性狀差異
2個組合各株系間氣孔長度、氣孔指數、氣孔密度均表現出不同程度差異,而氣孔寬度差異不顯著。組合1氣孔長度變化幅度為28.73-35.23um,組合2為31.98-41.73um;組合1氣孔密度變化幅度為23.67-42.67,組合2為20.67-52.67,組合2的氣孔長度、氣孔密度變化大于組合1。組合1氣孔指數變化幅度為1.22-1.54,組合2為1.31-1.56,組合1氣孔指數的變化幅度大于組合2氣孔指數的變化幅度。
2.2 三倍體蘋果種質株系間氣孔性狀差異
調查表明,2個組合雜交群體株系間氣孔長度、氣孔寬度和氣孔指數均差異不顯著,變異系數,均小于10%。2個組合的氣孔密度變異系數雖然較大,但差異也不顯著。說明三倍體蘋果種質群體氣孔性狀可能是穩定的。
3 小結與討論
目的制備痔瘡散,觀察其臨床療效。 方法根據長期臨床經驗協定處方,探討制備工藝,用于各型痔瘡患者,觀察療效。結果治療各型痔瘡患者有效率達95%。結論 處方合理,制備工藝簡便,療效確切,無不良反應。
【關鍵詞】 痔瘡散; 制備; 質量標準; 痔瘡
痔瘡為臨床常見多發病,可分為內外痔、混合痔、肛瘺、肛裂等,根椐臨床癥狀及體征的不同又分為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單純、復雜肛瘺、新鮮、陳舊性肛裂等不同。中醫藥治療痔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外用中藥坐浴方面取得了甚佳效果,痔瘡散就是由《瘍科選粹》的五倍子湯和《瘍科心得集》的苦參湯加減而成,經多年臨床應用,具有顯著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1 儀器與試藥
1.1 儀器
紫外線分析儀(上海安亭電子儀器廠);AL2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1.2 試劑與藥品
試劑均為分析純。硅膠H、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大黃對照藥材(0902-200207)、大黃酸(0757-200206)(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痔瘡散(自制)。
2 處方與制備
2.1 處方 五倍子105 g,大黃105 g,兩面針90 g,苦參160 g,十大功勞190 g,明礬380 g,芒硝380 g,冰片76 g,血竭76 g。制成1 000 g。
2.2 制備
以上9味,除明礬、芒硝、冰片、血竭外,其余大黃等5味加水煎煮兩次,第1次2 h,第2次1.5 h,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狀(密度為1.30),烘干,明礬、芒硝、冰片混勻,粉碎,分裝,即得。
3 質量標準
3.1 性狀 本品為棕灰色的干燥粉末,具刺激性氣味。
3.2 鑒別
3.2.1 冰片的鑒別
取本品20 g,進行微量升華,升華物置顯微鏡下觀察:呈不定形的無色結晶,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漸顯紫紅色。
3.2.2 大黃及大黃中大黃酸的鑒別
取本品2 g,加甲醇20 ml浸漬1 h,濾過,取濾液5 ml,蒸干,加水10 ml使溶解,再加鹽酸1 ml,置水浴中加熱30 min,立即冷卻,用乙醚分2次提取,20 ml/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殘渣加氯仿0.5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0.1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1]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各4 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5個橙黃色熒光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熏后,日光下檢視,斑點變為紅色。
3.3 檢查
3.3.1 水分 不得超過15.0%[1]。
3.3.2 裝量差異
取本品10袋,分別稱定每袋內容物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與標示裝量相比較,限度為±5%,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1倍。
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內外痔發炎、痔瘺手術后、肛瘺腫痛。
5 穩定性實驗
將3批樣品在室溫貯存觀察12個月,分別在0,3,6,9,12個月進行外觀性狀、水分、微生物限度檢查。結果見表1。結果說明痔瘡散質量穩定,符合藥用要求。表1 痔瘡散室溫留樣穩定性考查結果(略)
6 臨床療效觀察
6.1 病例選擇
共觀察165例炎性外痔、嵌頓痔、血栓性外痔患者。治療組100例, 臨床用痔瘡散進行治療;對照組65例,用高錳酸鉀坐浴,進行對比觀察。兩組均符合1992年全國肛腸學術會議制訂的統一診斷標準。
6.2 療效判定標準
按1992年全國肛腸學術會議制訂痔瘡的療效標準執行[2]。臨床癥狀消失,檢查見痔塊消失為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檢查見痔塊明顯縮小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檢查見痔塊有縮小為有效;臨床癥狀及檢查見痔塊無變化為無效。
6.3 治療方法
治療組每次取痔瘡散1袋,用開水1 500 ml浸泡,溶化后先熏洗部,后坐浴15~20 min,2次/d,大便后即給坐浴。對照組用0.02%高錳酸鉀溶液1 500 ml坐浴,2次/d,大便后即給坐浴15~20 min。兩組均坐浴7 d為1個療程,術后患者坐浴后用馬應龍痔瘡膏換藥至愈。
6.4 治療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2。表2 炎性外痔、嵌頓痔、血栓性外痔兩組療效比較(略)
從結果看,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有效率差異有顯著性(P<0.01),表明痔瘡散療效優于高錳酸鉀溶液 。
7 討論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痔是濕熱所致,大腸濕熱應隨便排出,如排出不暢,蓄積日久,直腸受其所害,則生成痔。中醫用清熱解毒、活血化淤、消腫止痛之方劑外薰洗坐浴治療痔瘡、肛裂、痔術后等,都獲得了很好的療效。在此基礎上我們研制了痔瘡散,該方由五倍子、大黃、兩面針、苦參、十大功勞、明礬、芒硝、冰片、血竭等組成。現代藥理分析表明,五倍子的主要成分是鞣酸,能使組織蛋白凝固,微血管收縮而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明礬能使創面黏膜表層細胞的蛋白質凝固,形成保護膜,使局部微血管收縮,起收斂止血作用;芒硝、冰片解毒消腫、袪腐生肌;兩面針消炎止痛;配以血竭,止血消腫作用更佳。諸藥合用具抗菌消炎、鎮痛消腫、止血止癢、促進創面愈合的功效。臨床應用痔瘡散治療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嵌頓痔、肛瘺、肛裂、痔瘺術后等療效滿意,且無副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茶葉品牌競爭的主戰場在哪里?搞不清楚這個問題,任憑你再努力,也終究事倍功半,甚至是辛苦勞作之后依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茶葉品牌競爭的主戰場不在茶園,不在茶場,不在茶杯,也不在茶葉店。茶葉品牌競爭的主戰場在消費者的大腦。消費者認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很少有解釋的機會。即使你有機會解釋,人也會受第一印象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立即改變。
賣得好的產品未必是就是最好的產品,賣得不好的產品也未必就是不好的產品。例如,從前人們認為青菜葉子有蟲眼,很難看,不愿意買,都想去買好看的青菜,現在的觀點漸漸改變了,有蟲眼的青菜說明農藥少,或者說沒打農藥,人們反而更愿意買有蟲眼的青菜了。
可見,消費者的認識和觀點很重要,要想做強茶葉品牌,賣好茶葉,我們必須緊緊圍繞消費者的大腦做工作,為消費者著想,真心去愛消費者,真心幫助消費者,讓消費者知道什么是好茶,什么是差茶,應該選擇購買怎樣的茶葉,平常應該怎樣喝茶等等。
第14問:學習成功的茶葉品牌為什么導致失敗?
任何一個優秀的品牌獲得成功,往往都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成功的因素來自于當時的時代、環境、人文等等方面,成功的經驗是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形成的,具有不可復制的“時機”基礎。
就連成功品牌自身,后期的提高與發展也不能只是延續前期的成功,例如,曾經輝煌的諾基亞正在改變策略以重塑輝煌,茶葉企業如果趨之若鶩地去學習膜拜,拿來就用,必然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記住了標桿。
《孫子兵法虛實篇》有云:“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每一次作戰取勝所采用的戰術都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針對不同的敵情靈活運用、變化無窮。
可口可樂,可謂家喻戶曉。有調查稱,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眼就認出可口可樂的標簽。可口可樂不僅長期位居全球價值最高的品牌前列,而且是生命周期長、輻射范圍廣的品牌。從1886年誕生到如今,可口可樂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在不斷流淌的歷史長河中,日益富強、經久不衰。
但是,我們很難想象作為一種碳酸型飲料,可口可樂創業之初是作為一種藥物進行出售的,并且開始風行世界。而可口可樂當時會作出這樣的產品定位,也正是因為當時不少美國民眾相信碳酸飲料有助健康。如果處在現在這個時代,要是還有碳酸飲料品牌盲目學習可口可樂當初的做法的話,打出“健康牌”,估計就要遭到全社會的抨擊了。
可見,地方政府和茶葉企業想要塑造茶葉品牌,發展茶葉經濟,就要把握時勢,與時俱進,基于自身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程度上順應市場特征,滿足消費者需求。除此之外,《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一書誤區篇第二十二節,對此有更詳細的闡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里不再贅述。
第15問:如何選擇合適的品牌策劃公司?
自己公司有品牌運作能力,則沒必要另外花錢請茶葉品牌策劃公司,畢竟花的是真金白銀。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品牌運作能力,渴望得到專業系統的幫助,則有必要請實力強并且適合自己的茶葉品牌策劃公司。
具體來說,如何選擇茶葉品牌策劃公司才算是合適呢?我認為茶企老板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其一,茶葉品牌策劃公司必須具備過硬的原創能力和創新能力。茶葉品牌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必須與眾不同,自己沒有原創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茶葉品牌策劃公司,談個觀點都要靠抄襲的茶葉品牌策劃公司很難做好事情,或者說很難服務好茶葉品牌,甚至是“難于上青天”。
其二,茶葉品牌策劃公司必須具備寬廣的視野,擁有跨行業實戰經驗,做到精通茶葉行業,但又不受困于茶葉行業。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們只能讓茶葉行業的實戰經驗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拿著經驗就一招鮮吃遍天了,否則,只要買幾本書、看幾篇文章就能夠天下無敵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三,茶葉品牌策劃公司必須具備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和咨詢道德觀。一個期望基業長青的茶葉品牌必須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茶葉品牌的社會責任不應該是空談,也不能是唱高調,更不能是“涂脂抹粉”。 作為影響企業品牌發展戰略的茶葉品牌策劃公司,必須具備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和咨詢道德觀,必須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有所為有所不為。
例如,遠卓品牌策劃公司在成立初期,就鄭重提出“三不做”:誤導祖國下一代的教育機構或相關企業不做;傷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醫療機構或相關產品不做;“爛泥扶不上墻”或者是我們沒有能力將其“扶上墻”的企業不做。
再如,我還曾經提出,胖老板不能賣茶葉等等。這是很顯然的道理,一個胖老板率領茶葉企業,努力向他人宣傳茶葉的保健與養生作用,積極打造茶葉品牌時,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唱反調”,成了品牌的“負面代言人”,其對茶葉品牌的傷害究竟有多大呢?自己的理念不正確,又怎么去傳播正確的理念呢?自己對自己的健康不負責任,又怎能為消費者的健康負責任呢?
第16問:為什么同等質量的茶葉價格不一樣?
為什么同等質量的茶葉價格不一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面對兩個問題。
其一,茶葉質量極其重要,是茶葉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但是,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茶葉價格不等同于茶葉質量,二者絕不能劃等號。
其二,茶葉價格與茶葉質量有關系,質量好的茶葉應該高一點,但是,我們必須努力清楚:影響茶葉價格的因素不下于20個。我們要盡早該搞清楚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茶葉價格的,而后逐一解決。
茶葉價格是企業效益最直接的“警戒線”,我們要想經營好茶葉企業,成功塑造茶葉品牌,就必須學會定價,結合自己企業和產品的情況,基于目標消費者的心里特征和實際需求,制定更能夠促進銷售、同時又能夠提高企業利潤的價格,最終構建“1秒制勝”的茶葉價格體系。
第17問:為什么賣了很多茶葉卻賺不到錢?
很多茶葉企業都出現過類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茶葉賣出了很多,卻并沒有賺到錢。最直接的原因,同時也是大家提得最多的是茶葉價格因素,總是抱怨自己的茶葉價格太低,錢都被別人賺去了。
我們都知道,除了茶葉價格,企業經營成本也不能忽視。不少企業之所以之前能賺錢,現在不賺錢,與成本上漲、價格不能同步上漲甚至價格反而走低有著密切關系。
因此,遠卓品牌策劃公司謝付亮認為,要解決賣了很多茶葉卻賺不到錢這一難題,顯而易見的策略是構建利潤合理的價格體系,同時嚴格控制經營成本。前者,我們在上一個問題中已做簡要闡釋,后者則需要從企業的花錢思維入手,砍掉不必要的支出項目,減少必要的支出項目。
例如,茶葉企業必須做品牌,做品牌就必須投入。但是,做茶葉品牌不等于大投入,只要你擁有合適的茶葉品牌塑造策略,你就可以在投入極低或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一步步做強茶葉品牌。
不用腦子,就用票子;不做大創新,就要花大錢。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關鍵在于茶企老板要在實際經營過程中踏踏實實地去實踐,去改進,從而保障在業績提升的同時,利潤也能穩步增長,具體可參考《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書中就茶葉品牌的低成本塑造策略做了系統分析。
第18問:為什么50%以上的茶葉企業要倒閉?
沒有差異化的茶葉品牌,消費者記不住你,其他人也記不住你。最后,你能怎么辦?只能打價格戰,價格成了茶葉品牌之間最大的差異化。所以,茶葉行業的價格戰不可避免,而且會越打越激烈!例如,淘寶上二三十元一斤的鐵觀音還能包郵。
打價格戰對誰有好處?遠卓品牌策劃公司謝付亮認為,不管是哪個行業,價格戰在短期內對消費者有好處,茶葉企業也可以飲鴆止渴,但是從長期來說,一定是個“雙輸”的結果。
所以,茶葉品牌必須走差異化的道路。沒有差異化的茶葉企業,就等于“模仿秀”,我們看不到一個大牌明星,是靠“模仿秀”獲得強勢地位的。例如,模仿劉德華的很多,但是誰看到第二個像劉德華那么成功的“劉德華”呢?
現在還沒有!以后也不會有!茶葉企業也是一樣。正由于此,茶葉行業競爭的加劇、茶葉品牌的差異化缺失等原因將最終導致50%以上的企業倒閉。這不是危言聳聽,大家可以看著茶葉行業的發展,必定會有這么一天,“只爭來早與來遲”而已!
這些年來,遠卓品牌策劃公司服務了不少茶葉客戶,國內上規模的茶企老板,或者渴望打造品牌的茶企老板,大多數都讀過我們推出的中國第一本茶葉品牌營銷實戰專著《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不少老板還采購了我們的“培訓式咨詢”服務,當面向我們“取過經”。
當然,每個茶企老板的人生目的不一樣,素質也不一樣,做出來的事情也是天壤之別。人分三六九等,老板更是參差不齊,靠投機取巧做不了大事情,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社會發展的規律,網絡盛行的今天更是如此。
不管是茶葉行業,還是其他行業,在企業發展道路上,最寶貴的是機遇,其他都可以商量,唯有機遇不能商量,大智還是小智,大勝還是小勝,創新還是抄襲,強大還是出局,這些問題選擇起來看起來很復雜,也很難,其實都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越是顯而易見的,越是會被人忽視,就如親情、友情、空氣和水,都極其重要,可是空氣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親情被漠視了,友情被冷落了……
換句話說,今天的茶葉企業,在看似重要的事情上知道得越來越多,卻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知道得越來越少。
例如,和其他行業類似,很多茶葉企業抄襲一些華而不實的文化理念,掛在墻上,印在冊子上,添加在網站上,還找一些人來宣講,以為這樣就是品味,就是品牌,就是競爭力,但是很遺憾,遠卓品牌策劃公司在大規模的調研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員工對之嗤之以鼻,銷售人員更是不予理睬:你說你的“文化理念”,我用我的“文盲策略”,雙方是“井水不犯河水”。
原因很簡單,消費者不會和你來談這些空洞的文化理念,消費者要看的是,我為什么要買你的茶葉,而不是買別人的茶葉!進一步而言,消費者看重的是,我為什么要高價買你的茶葉,而不是低價買別人的茶葉,究竟你的茶葉能夠給我帶來哪些與眾不同的利益!
為了完成自己的諾言,回到美國之后,他向自己認為可能伸出手來的人發出了580封信,呼吁大家幫助他完成自己的心愿。在此期間,他非常節儉,每天只吃兩頓飯,幾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建學校這件事情上。在經歷了種種曲折之后,摩頓森得到了一張支票。為了修建學校,摩頓森再次返回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他把別人捐助的12000美元都花光了,卻還沒有建好一所三間房子的學校。這真是糟糕透了。但是,在1995年9月,摩頓森不僅接到了贊助人追加的10000元捐助,而且找到了自己的情感歸屬。這個光棍漢從認識對方到結婚,總共只花了不到6天時間。此后,他在當地陸續建起了60多所學校。
在號稱世界屋脊的喀喇昆侖山脈,為了使當地孩子能夠受到教育,摩頓森曾經冒險,曾經窮困潦倒,曾經被綁架,而這些遭遇并沒有將其擊敗。在當地,以及在美國,有眾多的人伸出熱情的雙手支持他的工作。在“幫山區孩子建小學”的號召下,身患絕癥的科學實業家、渾身酒氣的綁匪,都像小說人物一樣出場。摩頓森修建學校的故事,也因此有了更多撲朔迷離的情節,糅合了更多的人性化的色彩。這,確實是一個傳奇。
《三杯茶》是一本書。書的作者,就是上述文字中提到的葛瑞格?摩頓森。內容講述的就是作者摩頓森個人在中亞修建學校的故事。這本書在美國出版以后,曾經連續90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不僅如此,這本書的作者還與村上春樹同獲桐山文學獎。
美國人為什么如此看重《三杯茶》?有人認為,這本書的作者在與中亞人(當然也包括)打交道的過程中,走了一條與美國前總統布什完全不同的道路。布什用武力解決的武裝,而摩頓森則用教育改變當地人的貧窮面貌。與布什總統的收獲迥然不同的是,摩頓森獲得了當地人的接納與認可。即使在9?11事件期間,他修建學校的工作仍然沒有停止……
中亞的貧窮、教育、、公益事業、美國,上述詞匯的每一個都曾經在我們的視野里被放大和重視。而這些濃縮了最近十多年以來人類社會眾多焦點事件的詞匯,在今天,齊齊聚集在一個人和一本書的身上。這,就是《三杯茶》的故事。
這是一席茶榻,草青色的紋理,墨綠色的榻邊;榻前一張云杉古樹雕根茶桌;桌旁一小小白石淺潭,清泉水不知來自何處,隨竹節相連引進潭中。哦,我想你已聽見了竹節時而隨水輕輕起落,激起的佩環琮。
聲起,這是在揀茶;瓷蓋輕振,這是一旁小火爐上燒著的執壺水已開;悶聲如注,這是強勁的水流直貫茶甌。是否聽見熱水力透甌底,激起茶葉的共鳴?
茶香四散,溢滿凈室一屋。
且慢來,這茶妙在三“聽”,唯淺斟慢品,方能漸悟其中蘊秀。
這是第一杯,杯內茶湯輕翻,柔情蕩漾。茶葉以優美的姿勢舒展開,然后浮浮沉沉,舞姿翩翩。你聽到了什么?是茶葉在杯中曼妙的舞步聲?抑或是茶水穿梭水中時恣意的吟唱?再聽―哦,對了。是淘氣的你,打碎了案上父親珍愛的玻璃杯時那一聲“砰”的清越;是好奇的你,坐在門檻上仰望頭頂椽梁時聽見的,檐間春燕的呢喃;是貪玩的你,趴在園中的大青石上聽見的,石罅間蟋蟀的奏演……一品濃過翰香墨色,初嘗清苦但伴隨而來的余甘,回味良久。這杯茶就叫做少年。
這是第二杯。杯內水光翠影,蔚然成觀,茶葉欲上不能,欲下不得,于是若起若浮,如蟬翼輕振。是靜,長久的靜,杯中似已凝滯,似乎只剩下一旁的竹節“篤嗒”“篤嗒”扣著潭沿。于是你聽到你匆匆的腳步,卷著略粗的喘氣;你聽見你緊握的筆在紙張上的“沙沙”,桌前鑲金的鐘“咔嗒”“咔嗒”一絲不茍地走著;你聽見旁人似乎永遠無盡的唏噓,嘆氣……你聽見你的心中有股穿堂風“嗚嗚”吹過,在心壁上反彈,空落落的回聲縈繞盤旋……這時,你緩緩抬起頭,望見窗外的細雨交織出一片寧靜……二品過后雅似蘭馨蕙草,雋永悠長。這杯茶叫做中年。
這是第三杯。回歸自然,杯內有悠悠遐思。茶葉層層疊疊,紋絲不亂。是的,是青籬院落,葡萄藤,牽牛架。你靠在藤椅上,懷中一只懶散花貓。你又聽見檐間雛鳥啁啾,石底小蟲幽鳴,秋風吹過葡萄架,細雨敲打芭蕉葉如瑤琴輕點。“砰”的一聲,是你年幼的孫兒打碎了你珍藏的玻璃杯,花貓不滿地在你懷中嘟囔。此刻,你便如稚童般“吃吃”而笑了……三品淡若纖纖細水,余味綿綿,兼容古韻新賦之美,其意入茶而境在茶外。這杯茶就叫做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