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工電子電路設計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引言
在現代教育中,實驗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對學生進行創新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必要途徑。
現在,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學校對各類技術的培訓也逐漸增多。職業類學校對實驗課的教學,在實驗形式、內容上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同時在實驗設備、器材、場地、經費的保障相對滯后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實驗教學的開展和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虛擬實驗作為傳統實驗的一個必要的有益補充,既能節約大量的教育經費,也可以圓滿地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所以我們設想來利用“虛擬儀器”、“虛擬器件”在計算機上進行電子電路設計和實驗的新方法。
2.MULTISIM的發展與優勢
3.1.2 電路原理
在學習電工基礎時,最先要學習的就是基爾霍夫定律?;鶢柣舴蚨傻膬热菔牵涸谌我鈺r刻,對于任意節點來說,流入或流出該節點的電流之和為零,電路中任意一個回路的電壓降之和為零。
3.1.4 實驗數據及結論
3.2 電子實驗應用實例-串聯型穩壓電路
3.2.1 要求
(1)建立串聯型穩壓電路.
(2)分析串聯型穩壓電路的性能
3.2.2 電路原理
在穩壓電源電路里,應用的最多、最廣泛的就是串聯型穩壓電源。
串聯型穩壓電源主要由基準電壓產生電路、取樣電路、放大電路和調整環節組成。在實際電路中,為了保證調整管的安全,還必須設有保護電路。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穩壓管構成的電路作為基準電壓產生電路;R1、R2和RW構成取樣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作為比較放大電路;晶體管為調整管。
電路工作時,經過從輸出電壓取樣—與基準電壓比較-誤差放大-調整管進行調整,完成穩壓的過程。由于調整管和負載電阻串聯,故稱電路為串聯型穩壓電路。
3.2.3 MULTISIM操作步驟
(1)建立如圖3-3-1的串聯型穩壓電源電路。220v的交流電經變壓、整流、濾波進入穩壓環節。電路中,運放采用741,穩壓管采用IN4372A,示波器通道A設為10v/DIV,通道B的輸入設為5v/DIV,選擇DC方式。
(2)打開仿真開關,調節電位器的阻值,將輸出電壓調至5v,利用萬用表來測量輸出電壓和電流,并用示波器來觀察串聯型穩壓電路的輸入輸出波形。
(3)計算該電路的輸出電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與理論值進行對比。
3.2.4 實驗結論
4.存在的問題
(1)本文的題目中提到了虛擬實驗室,但論述的內容只是羅列了幾個典型的實驗,簡述了MULTISIM軟件在電工電子實驗方面的應用。但是如果真的構建一個虛擬的實驗室,僅僅靠軟件本身是無法實現的,應配合數據庫的建設和網絡來進行完善。通過網絡不但可以進行在線教學,還可以對實驗進行整體批改和實驗報告的生成。
(2)虛擬的設備和元件并不能完全地代替實物教學,應該是作為一種輔助的實驗設施。應該讓學生會實際操作實物,而對于損耗大、破壞性強的實驗盡量采用虛擬設備。
5.結論
從以上列舉的仿真試驗中可以看出,用MultiSim進行電工電子虛擬實驗非常方便,現象直觀,結果精確。我們認為在職業類學校教學經費不足的情況下,通過仿真實驗可以大大緩解實驗儀器設備不足等問題,提升實驗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力度,同時降低實驗教學對客觀物質條件的依賴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熊偉,梁青.MULTISIM電路設計及仿真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
[2]鄭步生.Multisim2001電路設計及仿真入門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3]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用人單位更注重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因此,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適應新形勢下綜合素質高、復合型及應用型的人才,成為當前的迫切需求。在大多數的理工院校,會開設工藝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1]。
一、完善電子設計綜合實踐教學體系,采用模塊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
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以往開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以電子CAD實訓和電子綜合設計與實踐為主。該實踐課程主要是針對自動化、電氣類專業大三學生開設的,一般先修課程為《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其中,電子CAD實訓主要以熟悉電子工藝為主[2],設置16個學時,內容包括熟悉PCB電路板的制作工藝和流程,熟悉普通電工電子儀表的使用,熟悉手工焊接的技巧和方法,焊接、組裝和調試一些簡單的電子小套件,如直流穩壓充電器、機器狗、收音機等。這種傳統的實訓內容單一,所做的電子小套件是購買的已印制好的電路及相應的配套元器件,限制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3,4]。另外一門電子綜合設計與實踐是熟悉與掌握設計仿真軟件為主,課程設置為16個學時。教師通過設置好多組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設計與仿真項目,利用EDA?件設計和仿真數字電路系統,最后下載到DE2板加以驗證。該實踐課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設計與仿真能力,但缺少動手制作電路板及焊接和調試電路的練習,使理論和實踐發生脫節。
鑒于兩門課程的側重點不同,本學院進行了實踐環節的創新和改革,將兩個實踐環節合二為一,設置了48個學時,涵蓋采用EDA軟件進行電路設計與仿真、PCB圖設計與繪制、電路制作、焊接與調試等綜合性內容,學時上更充足,教學環節更全面。本課程是對電工和電子技術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與日后工作奠定基礎[5]。
電子設計綜合實踐采用漸進式PBL教學方式(即在常規PBL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增加“過渡問題引導”和“教師課內輔導”等環節),通過解決電子電路設計與制作調試的實際問題,來提升學生綜合設計與時間能力及科技創新能力。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能夠針對具體電子電路系統設計目標,設計多種解決方案,對復雜工程問題的設計方案進行綜合和評價。
2.在理解多種解決方案的基礎上,能夠通過建模與仿真,對不同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和評價,選擇適合的方案,嘗試進行改進和優化。
3.能夠將理論設計實現,使學生具備電子產品的設計、制作、安裝、調試及性能測試的能力,并能夠借助于口頭和課程設計報告等書面方式與外界進行交流。
二、結合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充實電子設計綜合實踐的內容
在總結以往實踐教學環節經驗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最新的電子設計綜合與實踐教學大綱[6],對實踐環節的教學目標和畢業要求指標點提出明確要求。工程類專業的畢業要求,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將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使用現代工具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預測和模擬,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響。
依據電子設計綜合與實踐教學大綱,課程設計具體內容和安排如表1所示。
三、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完善電子設計綜合實踐考核機制
本實踐課程的考核與成績評定方法,采用全面和創新開放式的考核指標要求,其中包括三大內容:平時成績、實踐報告成績、項目設計考核成績。平時與實踐報告部分,按照通用的標準進行評定,而項目設計考核部分,包括創新與開放式的評定指標、擴展功能的實現及創新性,所占比例為30%,更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電子設計綜合實踐的發展方向與創新探索
對自動化和電氣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涵蓋培養學生具有健全人格、正確價值觀、良好職業素養及社會責任感,具有對相關領域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設計與開發的專業能力,具有組織和實施相關領域工程項目的團隊合作和管理能力,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追求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與創新意識,主動適應技術、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通過對電子設計綜合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和探索,其發展方向和創新教學模式應重點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理論基礎,注重培養動手能力。保證一定課時的理論課教學,再通過一定學時的綜合實踐,使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不斷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建立模塊化、多層次的創新型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和培養目標,采用多層次的創新型教學模式,設置開放式的設計項目,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的題目。通過建模和仿真,分析和比較多種解決方案,利用電子產品和設計方案的多樣性,避免學生出現重復、抄襲現象,極大提高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現行的課程體系注重理論化、分立化,在這個體系下實施的課程教學,往往只能講到元器件、電路,幾乎觸及不到系統。目前,該課程教學基本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但對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能、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尚顯得不足,主要表現如下。
現行課程內容面窄且重微觀細節
該課程歷來的教學重點是電子電路分析的各種方法及元器件特性,學生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去記憶、去計算,卻對于系統工程電路的分析設計無從下手。另外,許多現代電氣工程中實用的概念及全新的應用技術也相對缺乏,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從宏觀上全面系統分析及設計電路,不能滿足市場對專門人才的需求。
教學內容未能充分體現重實踐的目標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位地方區域轉型的推進,高等教育也正朝著系統工程基礎教育和智力開發轉變。另外,現有的教材內容多、學時少,理論與實驗教學沒有緊密結合,實驗項目更新慢,導致很多學生對實驗應付了事,甚至不愿意做實驗。很多學生在實驗中遇到問題就不加思考、急于問老師,主要原因是對電路整體工作原理尚不理解;還有些學生雖理論知識掌握較好,但照電路圖連線都不知道從何下手;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動手做實驗,最后抄別人的實驗數據上交。因而教師如何改進講課內容及講課方式、加強理論結合實踐的訓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得刻不容緩。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落后
該課程目前主要是板書授課,這種授課方式節奏適中,給學生時間思考、練習及討論,知識掌握牢固。但板書授課也存在一些缺點:不形象、不直觀、教學面窄,這樣就會使學生普遍感覺該課程知識枯燥難懂,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另外,沒有結合matlab、multism等仿真軟件輔助學生分析電子電路,這與黃河科技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宗旨和本專業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有一定差距。
針對以上問題,在課程改革建設中筆者主要做了以下內容的探索研究。
解放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根據黃河科技學院“應用型普通本科院?!钡霓k學定位和“應用科技大學”的目標要求,同時為了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近幾年逐漸增開了職業技能課程、創新型課程等,這樣使得“電工電子學”的學時不斷減少。目前理論為50學時,實驗為10學時,教師面臨著學時少、內容多與能力培養出現缺口的問題,所以,急需教師通過到院校、企業調研,解放思想,提升教學理念。
優化理論教學內容,體現能力培養
現行教材內容體系包括電路分析基礎與模擬電子技術兩大部分,內容較全面。其中涉及到電工電子領域必備的知識,如線性電阻電路分析、動態電路分析、放大電路分析、波形產生電路分析、直流穩壓電源等。每一部分內容都有詳細系統的介紹,但缺少計算機輔助電路分析和實用電路分析設計部分,這就導致學生概念清楚,電路分析方法熟練,只會解題而缺乏系統分析能力。對于本校三本類的學生來說,應注重電路的系統分析設計而不是細節研究及計算能力。
教學內容改革方面,應避免繁復枯燥的公式推導及復雜電路的內部結構分析,增加電阻、電容、二極管及集成運放等元器件的外特性、選型及實際應用舉例;增加實用系統電路設計,如涉及信號和能量處理領域的手機、音響設備等;重點講解與目前新技術新產品聯系較多的內容,強化器件外部特性、淡化內部原理,強化系統宏觀設計、淡化微觀細節,強化電路定性分析、淡化定量推導。例如:對于分立器件部分,加強應用廣泛的MOS管應用講解;對集成電路,把重點放在器件和模塊的選用、連接、匹配等外部特性上;增加高速、低噪聲及高、低電壓芯片的特性及應用內容。同時引入Multisim仿真技術,輔助分析設計電路系統。
改革實踐教學環節,重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部分是整個教學過程必不可缺的環節。現行的實踐教學中實驗內容大多是驗證性的,學生只需按照電路圖機械式地連接好線路并簡單記錄數據即可,無需動腦筋去思考、去分析。另外,開設“電工電子學”課程時,學生剛剛接觸專業基礎課,缺乏系統的電子電路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更缺乏活躍的設計思維能力,不足以進行大型綜合性的實驗。
筆者計劃采用一種新的實踐教學方案,即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由基礎到綜合創新的層次化、階梯式的總體教學方案。該方案將實驗內容分成基礎驗證型、仿真型、綜合設計型、創新型四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師和學生的主導地位各有側重,從而多方位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驗證型實驗不僅要驗證理論,更要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如何發現問題、分析數據、總結規律,從而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由于在實驗初期階段,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識別基本元器件及使用常用儀器,所以在教學內容上首先安排驗證型實驗。
引入仿真型實驗,使學生掌握現代電子電路一般設計方法,把EDA技術引入實驗教學,可讓學生了解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從而拓寬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通過綜合設計型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驗技能和仿真能力后,再安排設計型實驗,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新能力。
通過創新型實驗,可使實踐能力強的學生進一步提高自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為以后的崗位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時,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給實驗技能差的學生提供二次動手實踐的機會,同時也給實驗技能強的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平臺,最終提高學生整體的系統設計能力,引導學生邁出創新創業的關鍵一步。
豐富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
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使之成為貫徹新教改理念的最佳授課方式。
理論結合實踐教學
例如,在講完電阻、電容、三極管及集成運放等元器件的特性后,可以在課堂上發給學生一些實際元器件,并結合實際應用講解一些諸如元件值讀法、三極管極性判斷、集成塊額定工作參數及選用等問題,使學生針對實際問題會選擇合適的元器件。還可以引入仿真軟件輔助理解、分析、設計電路。力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同時,課堂上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和掌握都有一個思考、整理和再加工的過程,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必須做到張弛有度,教師應控制好講課節奏。
多媒體輔助教學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有些章節的內容比較抽象,比如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基本共射放大電路圖解法分析、各參數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變壓器的工作原理等等,如果采用純粹的板書教學,學生不易理解,為此,可以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引入錄像、錄音、幻燈片等,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其工作原理。
通過matlab和multisim軟件進行仿真實驗演示,將理論分析與實驗仿真結果加以對比,可以加深學生對電路現象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對網孔法和結點法解方程組時,可利用matlab軟件強大的計算功能進行輔助求解,從而節省時間,把學生從大量的計算中解放出來。仿真演示時,可以邊演示邊講解,電路的波形、特性曲線及電路參數等都直觀顯示在屏幕上,且可以實時修改電路參數,演示電路的不同特性,從而加深學生形象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啟發式教學
通過精心設問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就重點章節內容有針對性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回答,然后再逐個加以對比分析,找出解決方法。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層次性、系列性、綜合性和拓展化。例如,求解一電路中某支路電流或某兩點間電壓,可提問學生有哪些解決方法,然后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支路電流法、節點電壓法、疊加定理等)解題,最后對比找出最優解決方案,若答案不同進而查找原因,從而營造一個活躍、熱烈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認真聽課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領會思路、學習解決問題的途徑。
討論教學法
在講完一些重要知識點后,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做一些討論。例如:在講集成運放的特性及應用前,可以讓學生課下提前搜集相關資料,講解過程中針對和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典型應用進行課上討論,從中更切身體會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項目促進教學法
讓更多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申報創新型科技項目,讓學生像一名科研人員一樣主動去研究、去發現、去探索。這樣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知識轉化技術及開發創新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加強網絡資源建設,豐富第二課堂
利用網絡平臺建立教學內容課件、授課錄像、問題答疑、新技術應用資料、試題庫等模塊,為學生創造一個多角度學習、多方位交流的自主學習平臺,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學習,并與最終的課程考核緊密結合。
網絡資源的建設需要本課程的多位骨干教師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實驗課程、學生興趣、參照網絡資源共同建設,并且要不斷更新、提高。
改革考核方法,加大考查實踐能力
長期以來,“電工電子學”課程考試都是以一份試卷決定學生的優劣。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記硬背上,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方位掌握,也難以衡量學生真正的水平。期末考試不但要考核理論知識,還要進行綜合能力的考核,其中制作、調試等應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從而以考促學。在原有基礎增加仿真型和設計型實驗項目的考核,同應加大課程體系的過程性考核力度,以課堂表現、作業、實踐技能、平時測試等方式多方考查學生的能力。減少理論課成績比例,加重綜合技能的成績比例,將學生從大量記憶、計算中解放出來。
平時成績包括:出勤率、作業、課堂問答及討論,作業中增加仿真練習,占總評成績的10%。
實驗項目包括:戴維南定理的驗證、RLC元件阻抗特性測試、模擬運算電路等驗證型實驗,從連線操作過程(30%)、實驗結果(30%)、實驗報告(40%)三方面進行考核,占總評成績20%。
1引入模塊化、層次化教學理念,完善電子實訓教學體系
以往多數院校開設的電子工藝實習,大多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電子元器件的常識,熟悉常用電工電子儀表的使用,通過手工焊接練習學會組裝一個超外差收音機、穩壓電源或聲控臺燈之類的簡單電子小產品[3]。這種傳統的實訓內容單一,實習設備落后,限制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回流焊接技術和SMT等工藝的引入,改變了傳統過孔插裝技術的局限性[4],而EDA技術的廣泛應用,對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教學體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原有硬件條件基礎上進行了實訓教學改革,每學年針對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通信工程等電類專業十幾個教學班,進行2周的電子設計綜合實訓[5]。在實訓內容上設立了3個必選模塊,包括印刷線路板設計、計算機仿真和電子工藝裝配實習,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基本內容的實訓。設計項目改變原來的單一產品,在必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自選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對于參加大學生電子競賽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自行準備設計方案和電子電路,靈活安排開放實驗室,給予他們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把“必選”模塊與“自選”模塊相結合,引入模塊化和層次化的教學理念,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因材施教目的,有利于學生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模塊組成見圖1。
2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平臺充實實訓內容
2.1實訓教學大綱和內容體系的整合我們在總結經驗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訂了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教學大綱[6]。對于培養目標和教學重點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面向社會和生產實際。對于產品設計,要讓學生了解有關國家技術標準和各種常用電子器件的技術參數,學會查閱各種資料,并了解電子新工藝、新技術,強化電路設計和動手能力。教材對于電子實訓也十分重要。我們在多年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編寫了《電子技術實習指導》,內容包括印制電路板設計、計算機仿真和電子工藝實習三大部分,介紹了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測試方法、焊接技術、波峰焊、再流焊等,以及印刷線路板設計、電子電路仿真、典型電子產品的組裝與調試等內容,并通過對T-2906FM收音機的焊接調試和安裝,使學生了解電子產品的基本工藝,熟悉SMT器件的組裝技巧。我們進一步整合了實訓內容和各部分學時分配方案,重在加強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學時分配見表1[7]。
2.2教學手段和資源的整合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是針對電類專業大三學生開設的實踐課程,一般在學完“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后進行。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學生學習基本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測量方法,了解手工焊接和自動焊接技術的基本機理,觀看焊接工藝視頻等,使學生初步建立起感性認識,再通過實際制作組裝FM收音機等電子產品,了解整體電路的調試方法,熟悉完成一件電子產品的全過程,保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資源的極大豐富,為電子設計綜合實訓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保障,如Multisim電子電路設計與仿真、Protel印制電路板(PCB)設計等軟件,已成為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教學環節中必備的工具和手段。我們結合省級精品課程“電工電子課程群”和示范中心建設,豐富了“電子設計與綜合實訓”網站資源,使教學體系更加規范和完善。
3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完善實訓考核機制
在電子設計綜合實訓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對于學生遇到的各種故障現象,要現場分析故障原因、示范講解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調試技巧,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印刷板設計的布線技巧和仿真結果分析等也要提出具體要求。電子設計綜合實訓的考核是對學生整個實訓效果的檢驗,是整個實訓過程的重要環節,要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綜合考評,考核機制要全面、客觀[8]。電子設計綜合實訓考核成績主要由出勤情況、實踐操作、總結報告3個部分組成,尤其是電子產品制作環節的考核,不僅要看學生作品的外觀組裝情況,更重要的是看調試過程是否規范、產品效果是否達到技術指標要求,例如FM收音機的靈敏度和覆蓋調整等具體參數。電子設計綜合實訓為獨立的教學環節,我們各部分的考核比例為:印刷板設計20%;計算機仿真20%;電子產品焊接工藝及裝配35%;出勤及實結報告25%。
【關鍵詞】電路仿真;軟件;特點
電路級仿真分析由電子元器件構成的電路的性能,包括數字電路的邏輯仿真和模擬電路的交直流分析、時域和頻域分析等。電路級仿真必須有包含PSPICE參數的元器件模型庫的支持,仿真信號和輸出數據代替了實際電路調試中的信號源和示波器。電路仿真主要是檢驗設計方案在功能方面的正確性。電路仿真技術使工程師在實際電子系統產生之前,就有可能全面地了解電路的各種特性?,F在電路仿真也廣泛用于各類學校的電子專業教學。
商品化的電路仿真軟件種類比較多,軟件性能特點各不相同,應用的便利性也有差別。根據工程和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電路仿真軟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
一、電路仿真技術的功能特點
電路仿真是經過廣泛實踐,被證明是相當有效的分析技術,被越來越多的電子設計者采用。電路仿真技術可以在下面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驗證電子電路設計
采用電路仿真技術對不同的電路設計方案快速地進行模擬分析,保證設計思想正確。在電路形式確定以后,對電路的元件參數進行靈敏度分析和容差分析,優化電路參數,保證設計質量。電路設計采用仿真技術,能極大的減少人工勞動,縮短設計周期,降低設計成本。如濾波器設計中有大量的復雜分析。用人工計算全部數據的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采用電路仿真軟件可以在幾分鐘內得到結果,而且誤差可保持在工程規范的范圍內。
與傳統的電路測量方法相比,計算機仿真可預測某特定電路參數的變化過程和最終結果,使人們對電路性能的變化規律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元件參數的誤差會給產品性能帶來多大的影響?哪個元件的誤差會給電路性能產生最大的作用?采用電路仿真技術中的蒙特卡洛分析能快速得出結論。應用最壞情況分析,設計人員可方便地測試各種極端情況,觀察極限條件下電路的反應。靈敏性分析使用戶能夠確定由于設計或元器件參數更改引起的電路性能參數(諸如周期、增益或上升時間)的變化比例。
在常規測量有困難,特別是在實際系統中具有破壞性的實驗研究中,電路仿真技術尤其有優勢。如某些電子設計涉及高電壓和大電流,不正確的設計參數可能造成電子元件損壞,使設計進程受阻。電路仿真用于數字電路同樣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點。在搭建電路之前使用仿真技術,可避免各種致命的損壞,增加成功率。
作為一種模擬技術,仿真雖然還不能完全取代真實電路的實際測量。但由仿真產生的各種參數在設計中有決定性的意義,也為實物試驗提供了數據基礎。
2.電子專業的輔助教學
電子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電子學原理的學習最好和實驗同步進行,以加深感性認識。實驗需要測量儀器和電子元件。受到客觀條件限制時,用電路仿真驗證理論分析結論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電路仿真能記錄分析中的全部數據,可以方便地重現各種電學過程,特別是一些瞬息即逝的現象。如振蕩電路的起振過程,一般只有1毫秒左右。在沒有存儲功能的示波器上無法觀察到這一過程。而使用仿真可記錄電路起振的全過程;再如用電路仿真軟件可構建各種運算電路,隨時驗證運算放大器的電路理論,比搭建實驗電路更為簡便快捷。繪制的電路圖和產生的仿真曲線可被復制到文檔中,使你的實驗報告看起來更有說服力。
學習電子電路,不僅要掌握基本原理和計算方法,還要注重電路的設計、分析和研發能力的培養。通常實驗室不可能提供世界上各廠家的最新器件。而電路仿真可以采用新器件的模型加以模擬和分析。應用電路仿真技術還可設計驗證、測試、設計和創新等不同形式的訓練,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3.學習電子工程測量技術
測量是電子技術的基本技能之一。電子測量有兩個方面的要求:掌握電子儀器的操作方法和數據的采集分析。表1列出了部分電子測量項目和電路仿真分析的對應關系。
在電子測量中,要用到多種信號發生器:如高頻信號發生器、低頻信號發生器和函數發生器等。這些儀器產生的信號在電路仿真軟件中都能實現:如瞬態源可產生函數發生器的各種信號,非線性受控源可產生調幅波等。通過設置仿真源的信號參數,能深入理解各種波形的電學意義。
在仿真軟件的圖線界面中,根據對測量結果的期待,選擇波形的顯示參數,相當于調節電子儀器的各個旋鈕。電路仿真產生的波形圖線比示波器熒屏有更大的幅面和更精確的坐標。軟件的圖線測量工具可對信號曲線實施多種測量,如周期信號的幅值、頻率、周期、相位及脈沖信號的上升時間,信號的過沖幅度等。測量工具是完全圖形化的,具有很強的交互性,能自動計算各項參數。
波形計算器對波形進行數學計算。波形計算器使用各種數學符號及函數,計算信號的如平均值,微分積分等數據。在大多數軟件中,利用波形計算器,可以交互地構建復雜的函數表達式,產生新的波形。部分仿真軟件的測量結果可以被直接標注到圖表中。
運用某些軟件(如Multisim)中的虛擬儀器,對掌握真實儀器的性能和操作很有幫助。
二、電路仿真軟件的基本性能
隨著微機技術的發展,基于Windows的EDA軟件水平不斷提高,現在有很多不同軟件公司生產PC版的電路仿真產品。這些產品有不同技術檔次和應用定位。一些以印制電路板設計為主要應用的軟件也有內嵌仿真組件,如ORCAD的PSPICE、Protel的Simulate等。專門用于電路仿真產品品牌比較多,如Multisim、TINA、ICAP/4、Circuitmaker和Micro-CAP等。通常這些軟件都是基于電路仿真語言PSPICE。
各種電路仿真軟件的界面和功能各有特點,數據的顯示和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梢詮南铝兴膫€方面來評價電路仿真軟件的實用價值。
1.仿真項目的數量和性能
仿真項目的多少是電路仿真軟件的主要指標。各種電路仿真軟件基本的分析功能包括靜態工作點分析、瞬態分析、直流掃描和交流小信號分析等4項。還可能有的分析功能有:傅里葉分析、參數分析、溫度分析、蒙特卡羅分析、噪聲分析、傳輸函數分析、直流和交流靈敏度分析、失真度分析、極點和零點分析等。仿真功能比較少的軟件如SIMextrix只有6項,而TINA有多達20項。Protel、Orcad、P-CAD等軟件的仿真功能在10項左右。專業化的電路仿真軟件有更多的仿真功能,對電子設計和教學的各種需求考慮得比較周到。如TINA的符號分析、Pspice和ICAP/4的元件參數變量和最優化分析、Multisim的網絡分析和數字電路仿真、CircuitMaker的錯誤設置等都是比較有特色的功能。
PSPICE語言長于分析模擬電路,對數字電路的處理不很理想。各種軟件的解決方法也不一樣:如Protel對數字元件采用Digital SimCode描述,并用喬治亞大學的XSPICE處理數字仿真。Multisim采用基于VHDL、Verilog或C代碼描述的模擬和數字器件協同模型。對于純數字電路的分析和仿真,最好采用基于VHDL等硬件描述語言的仿真軟件,如Altera公司的可編程邏輯器件開發軟件MAX+plus II等。
2.仿真元器件的數量和精度
軟件元件庫中仿真元件的數量和精度決定了仿真的適用性和精確度。電路仿真軟件的元件庫有數千到1、2萬個不等的仿真元件,但軟件內含的元件模型總是落后于器件的開發和應用。因此,除了軟件本身的器件庫之外,器件制造商的網站是元器件模型的重要來源。設計者可根據最新器件的外部參數自定義元件模型,構建自己的元件庫。對于教學工作者來說,軟件的元件模型庫完全可以滿足常規教學所需。
電路仿真軟件的元件分類方式有兩種:按元器件類型如電源、二極管、74系列等分成若干個大類;或按元件制造廠商分類。大多數仿真軟件有電路圖形符號的預覽,便于取用。各電路仿真軟件對元件的PSPICE模型都作了簡化。如PSPICE的電阻模型有一階、二階和指數等三個溫度系數。多數軟件只定義了前兩個溫度參數,只有TINA定義了電阻的三個溫度參數,而Protel的電阻未定義溫度系數;又如雙極型晶體管有40個PSPICE模型參數,Multisim規定了全部的參數、TINA也有32個,Protel只有22個。所以對仿真精度要求比較高的設計要采用高精度的元件模型,或根據實際元件修正模型參數。查閱和修改組件模型的方法各個軟件的處理各有不同。有的在元件屬性框中即可修改元件模型參數,而有的要打開專門的模型參數文件或界面才能修改。
3.數據顯示和處理能力
運行仿真后會得到大量的電路數據。仿真數據的顯示方式有列表和圖線兩種。如計算直流靜態工作點后,Protel將節點電壓、支路電流、元件消耗功能和電源端等效電阻等數據以列表顯示;Pspice和Micro-CAP可將電壓、電流和功率標示在電路圖中。瞬態分析、直流掃描、交流小信號分析一般以圖線顯示結果。圖線可以被打印或保存為特定格式的文件;部分軟件可將波形保存為通用的PWL(以時間—電學量數對組表示的)格式文件,或導出到Excel中。也可以復制圖線,把它粘貼到Windows的“畫圖”中,處理后保存為圖片文件;或直接把圖線粘貼到Word、PowerPoint、Autherware等軟件的文檔中。
各電路仿真軟件對波形圖線的處理能力不同。但一般都有如下數據處理功能:
(1)波形測量:顯示為不同類型的坐標刻度(線性、對數、幅度、分貝等);測出圖線的有效值、方均根值、峰峰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周期等。
(2)圖線計算:對圖線進行加、減、乘、除、微分、積分等運算。或將圖線變量作為數學函數的自變量,得到新的數學變量。
(3)修飾圖線:使圖線更美觀、更容易被理解??筛膱D線的粗細、顏色、式樣和標記;添加測量數據點標志和數據標簽;改變圖線的背景色、坐標的式樣和顏色等。有些軟件允許在圖線畫面中輸入說明性的文字,甚至可以是中文文本。
4.虛擬儀器和教育功能
形象化的虛擬儀器是電路仿真軟件的一個特色。最典型的例子是Multisim,該軟件的虛擬儀器無論界面的外觀還是內在的功能,都達到了同類軟件的最高水平。其它備有虛擬儀器的軟件有TINA和EDISON等。
虛擬儀器可以幫助學習者了解電子儀器的作用,深入理解電子測量的方法和技術要領。掌握電子儀器的各種操作方法,特別是各種控制按鈕、旋鈕的功能。Multisim和TINA虛擬儀器的功能實際上已超過了PSPICE本身,比較典型的是網絡分析儀和邏輯分析儀。網絡分析儀是分析射頻組件和射頻網絡參數的專用儀器;而Multisim的邏輯分析儀具有真正的數字電路分析能力,符合實際數字系統分析的技術要求。部分軟件還有虛擬的機電元件,如燈泡、按鈕、繼電器、接觸器等電氣元件,調用這些元件可構建機電控制電路。軟件元件庫中的數學和模擬控制器件可用以分析自動控制原理。
為適應教育單位對電路原理教學的需求,有的軟件設置了教育功能。主要是允許使用者對元器件設置一些隱藏的錯誤,以提高訓練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Mulisim和TINA可對組件設置開路、短路和漏電阻三項參數;而Altium公司的另一個電路仿真產品CircuitMaker可以對組件和電路做更多的教學設置,并且可加上密碼,以防止應用者修改組件屬性。
表2是10個有代表性的電路仿真軟件主要參數的統計。表中安裝容量是指軟件安裝后在硬盤中所占用的空間,有些軟件安裝后包括PCB設計組件,如Altium;電源種類數的多少和軟件對電源的分類有關,如有的軟件將同一電源分別放在多個目錄下,有的軟件將5種瞬態分析源放在一個圖標中;Pspice正式版的仿真元件數為1.6萬個。
三、怎樣選擇電路仿真軟件?
在電子工程的生產設計或電子學專業教學中,對電路仿真軟件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應從軟件功能特點和工作實際需要兩個方面來考慮。
1.考慮生產和教學對電路仿真軟件的需求
首先要考慮軟件的實際生產能力,用此軟件能完成什么樣的工作?該軟件的模型庫能否滿足設計需要;軟件有哪些電路仿真功能;電路圖有哪些輸出格式,是否和企業現有的PCB設計軟件兼容;軟件的價格及提供哪些售后服務等等。如果本單位的產品比較復雜,就要考慮從電路設計、分析、優化,系統仿真、甚至機電系統設計在內的全面解決方案。
2.評估電路仿真軟件的性能
各公司的軟件產品有不同的銷售定位,電路仿真軟件的功能、擴展性和價格相差很大。
同一軟件有不同的版本,以不同的功能和價格適應不同的業務需求。一般的教學單位只要學習電路仿真的相關原理,不必強求軟件的高性能。使用學生版或教育版的軟件完全可以應對日常教學所需。而作為電子生產企業,則要采用企業版或加強版的軟件,還要考慮產品的設計、生產和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對軟件的維護和技術支持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應盡量采用大公司的產品。如ICAP/4、Orcad等;如果對電路設計和仿真有更高的綜合性要求,可以考慮美國Synopsys公司的Saber。Saber適用領域廣泛,包括電子學、電力電子學、電機工程、機械工程、電光學、光學、控制系統以及數據采樣系統等等。
3.根據教學需要選擇適用的軟件
在教學中,要求電路仿真軟件能清晰地展示電路圖、信號圖線和各種電路數據。Multisim在所有電路仿真軟件中,它的仿真元器件、仿真分析類型和虛擬儀器都是最全的,是各級學校電路教學的理想仿真工具。Multisim的缺點是電路圖畫面只能放大到200%,電路線條比較細,投影到大屏幕上不太清晰。比較適合于職業技術學校的電路仿真軟件是TINA 6.0簡體中文版,該軟件不但菜單和對話框是簡體中文,所有的幫助也都是用中文寫成,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Altium的電路圖和仿真圖線界面的顯示質量比較好,適合教師用于教學幻燈演示和制作各種文檔中的插圖。Altium也很適合用于印制電路板設計的教學。ICAP/4的優點是可以把仿真得到的電路波形插入電路圖中,即可以顯示電路中任何一點的波形。Orcad的Pspice在電路中顯示仿真得到的節點電壓、支路電流和元件消耗功率等數據,非常直觀;MicroCAP有最強大的參數掃描功能,可時設置多達20個參數進行掃描分析。如果是電子學的初學者,則可以用有3D界面的電路仿真軟件Edison,該軟件界面生動直觀,和實物形象相當接近,有助于認識和理解電路。
4.專用電路仿真軟件
除了通常的電路仿真軟件外,還有一些專門針對某一類設計應用的軟件如:Intusoft公司的電源仿真設計軟件Power Supply Designer和磁性元件(設計分析變壓器和電感器)的設計軟件Magnetics Designer;芬蘭APLAC公司用于射頻電路設計和仿真的軟件APLAC;以及美國Ansoft公司的系列產品等。很多的半導體器件生產商為了推廣它們的產品,也開發了專門的電路設計和仿真軟件。如Altera公司的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軟件Max+Plus II;TI公司的開關電源專用設計軟件SWIFT Designer;Linear公司的電路仿真和開關電源設計軟件SwicherCAD等。
最后要說明的是,現在電路仿真軟件的發展方向已不再局限在電子學范圍內。電路仿真技術在增強數?;旌闲盘柕姆抡婺芰Φ耐瑫r,正在向電力電子、電光學、甚至是電機工程、機電工程等領域擴展,為工程實際和教學帶來更多的方便。
本文提到的軟件試用版,可以從各自生產商的官方網站上下載。
參考文獻
[1]劉蘇杰,馬亮.電路仿真技術在科研生產中的應用[J].制導與引信,2011(06).
[2]于海泉,曹鳳奎.電路仿真軟件在電子線路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4).
[3]周洪亮,劉志遠.基于IBIS模型的仿真在電路設計中的應用[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6(03).
[4]翁碩.基于Multisim的數模混合電路仿真方法[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12(06).
[5]王偉.OrCAD在電路優化設計中的分析和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9(34).
[6]劉正,蔣常炯.PSpice在電路優化設計中的分析和應用[J].高職論叢,2009(Z1).
[7]王海波,孫桂良.Multisim電路仿真在高職電子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6).
[8]侯繼紅.基于VHDL語言的按鍵消抖電路設計及仿真[J].現代電子技術,2009(23).
[9]林軍.基于Protel 99SE的電路仿真運用技術[J].艦船科學技術,2009(06).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工科 電子技術 崗位能力
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薄耙槍Ω叩嚷殬I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里提出的“以就業為導向”、“就業能力”等均要求高職院校加強崗位能力的培養。我對企業進行調查,發現企業衡量人才和提拔人才的標準就是崗位能力,企業對職業教育的共同愿望,就是加強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對高職院校來說,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就能夠不讓或少讓學生走彎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或少距離上崗。
一、崗位能力的概念
崗位能力主要是指針對某一行業某一工作職位提出的在職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種鑒定形式[2]。
二、高職工科學生需培養的崗位能力
高等職業工科學生究竟應培養哪些崗位能力?我曾在大型國有企業從事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多年,對工礦企業崗位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從運行實踐來看。我認為,作為培養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來說,其工科學生應該培養“I、J、C、P、S、S”六種崗位能力,即識別能力I(identification ability):包括識圖能力、熟悉規程的能力等;判斷能力J(judgment):包括事故判斷能力、疑難問題排解能力等;聯系能力C(connection):包括工序之間的聯系能力、其他協調能力等;作業能力P(performance capacity):包括平穩操作能力、維修機器和系統的技能、設備維護、設備選擇的能力等;應變能力S(straincapacity):包括故障排除能力、緊急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自保能力S(Self-protection capability):包括安全生產的能力、保證設備安全與人身安全的基本常識與技能。
三、培養工科學生的崗位能力的途徑
1.緊扣崗位能力要求,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建設的前提是根據企業提供的實際崗位和崗位能力要求,明確專業的就業崗位和崗位能力要求。如我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根據企業調研,確定了該專業的就業崗位,如PCB板生產企業從事PCB板的設計和制造,現代化生產企業和工程公司從事生產信息系統的安裝、測試、維護、管理等工作,音視頻產品生產企業從事產品輔助設計、生產、測試、質量控制、售后服務等方面工作。崗位能力要求有電工、電子儀表的使用(判斷能力、自保能力)、電工工具的使用(判斷能力、自保能力)、電子電路安裝調試(識別能力、判斷能力)、基本電工工藝(作業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作業能力)、自動化控制應用能力(作業能力)、印刷電路板設計制作能力(聯系能力、作業能力、自保能力)、音視頻產品生產、測試、維修能力(聯系能力、作業能力、應變能力、自保能力)、生產信息系統的安裝、測試維護管理的能力(聯系能力、作業能力、應變能力、自保能力)。
根據崗位能力的確定和分解,構建新的模塊式課程體系,明確核心課程。如我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根據高職教育規律,結合企業要求,設計出了公共課模塊、職業基礎課模塊、職業技術課模塊、選修課模塊等模式課程結構。并確定了培養崗位能力所對應的核心課程,如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可編程控制器及應用、電子CAD、收錄音與電視技術、可編程邏輯器件、VHDL硬件描述語言等。
2.改革教學模式,構建以崗位能力為本位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我經過多年的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認為培養工科學生的崗位能力,必須改革教學模式,構建以崗位能力為本位的“三個階段、五模塊”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三階段即為初級技能階段、中級技能階段、高級技能階段,五模塊即為專業認知訓練、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專業崗位能力訓練、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和專業創新能力訓練[4]。專業認知訓練、專業創新能力訓練貫穿于三個階段始終。這五個模塊的訓練基本上囊括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部教學訓練活動。以崗位能力訓練為本位,將專業所屬課程科學地安排到五個訓練模塊之中。
如我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采用“三個階段、五模塊”的職業能力培訓模式,初級技能階段主要是基本技能訓練,其主要內容是制圖綜合訓練、萬用表安裝與使用、單片機應用實訓等;中級技能階段主要是崗位能力訓練,其主要內容是傳感器應用實習、電子CAD實訓、EDA實習、電視機維修實習等;高級技能階段主要是綜合能力訓練,其主要內容是電子產品設計安裝調試實習、畢業設計等。
3.落實頂崗實習,促進崗位能力培養。
我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班頂崗實習,是安排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和電子產品應用企業進行的,如飛高電子、郵電智能等,真正落實了專業頂崗實習的過程。
實習過程由專業老師帶隊,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指導,按電子產品生產工藝線(主要工序)輪流實習。通過頂崗實習,學生真實地感知了電子產品生產的最新技術、最新裝備,熟悉了電子工程技術員崗位的工作內容。頂崗實習,促進了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
4.舉行技能競賽,強化崗位能力培養。
我院以水利部組織的高等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為契機,每年舉行專業技能競賽,實現了技能競賽常規化。如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我們開展了單片機電路設計安裝與調試、電子電路設計安裝與調試等技能競賽,通過技能競賽,強化了學生的識別能力、判斷能力、聯系能力、作業能力、應變能力、自保能力等崗位能力。
5.開發校企合作,規范崗位能力培養。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校企合作只是學校一方“單相思”,熱臉碰冷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院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董事會辦學”模式。學院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水利行業100多個企事業單位參加的董事會,董事會在學院辦學思路、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頂崗實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董事會辦學”模式真正實現了“廠中?!焙汀靶V袕S”?!皬S中?!钡膶崿F,要求在企業實施教育與訓練,校企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董事會成員單位開放企業生產現場,如株樹橋水庫管理局等多家單位就是我院的“廠中?!?,能夠滿足學生實際訓練的需要?!靶V袕S”的建立,董事會成員單位提供一些在工程改造中置換下來的設備武裝實訓室,幫助我們新建實訓室,改造現有的實訓室,模擬企業的車間,將原有實訓室布置為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室,同時董事會成員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課。按照企業對專業崗位能力的要求教學,從而規范了學生的崗位能力培養。
6.改革考核評價體系,保障崗位能力形成。
在課程考核中,不再是一張試卷定分數了。由于我們提倡有實訓條件的課程要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如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過去考核評價是采用期中、期末考試、平時成績三項綜合給分,對崗位能力的形成促進不大。而現在改用崗位能力評分體系,采用指導老師評價、兼職老師評價、小組評價、個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學生的成績。在實習教學考核中,我們也引入了實習崗位的師傅的評價、實習日志、實習報告綜合打分。
四、注意問題
強調崗位能力的培養,并不能忽視其他能力的培養。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強調崗位能力培養并不能忽視其他能力的培養,如專業基本技能、專業綜合能力、專業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應該按照前面闡述的“三個階段、五模塊”能力結構綜合培養,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企業愿望,加強崗位能力培養.
關鍵詞:實驗教學;電路;電子;創新能力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ircuit and electron to cultivate 3C innovative students
Wu Yanmin, Deng Wei, Cao Weife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3C applied and innovative students, the circuit & electron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tool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explored and considered. A hierarchical ladder teaching mode is carried out, a mission-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computer-aided experiment teaching is introduced,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experiment elective course and laboratory are open. Because of these reforms,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project awareness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of students ar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circuit; electron; innovation capacity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電路電子技術應用遍及各個角落,滲透到越來越多的學科領域,在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彰顯[1]。電路電子實驗教學是高等院校電路、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課程設計、電工電子實訓、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基礎,對培養3C型(consciousness,competence and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即工程意識、工程創新能力、工程資格認證)創新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之一,近年來,學校堅持以培養3C工程技術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本著“為學生負責,為教育負責,為社會負責”的原則,圍繞電路電子實驗課程建設,不斷嘗試探索實驗教學新模式。
1 電路電子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通過近幾年教學經驗的交流與總結以及對二年級以上電類專業部分學生的調研,筆者從當前電路電子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1.1 實驗教學模式古板
傳統電路電子基礎實驗的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對實驗項目、實驗內容、實驗時間進行安排,統一組織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做講解和演示,學生按教師的演示重復一遍,將實驗結果填入統一格式的實驗報告中。這樣的實驗教學,忽略了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3C型高素質人才。
1.2 實驗教學僅為理論教學的補充,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電路電子實驗教學內容是根據理論課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定的,實驗內容被分割成若干個小實驗,每個小實驗為2學時,以驗證某一理論知識為目的,學生只需簡單記錄實驗數據即可。總的來說,驗證性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阻礙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
1.3 缺少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
傳統實驗教學是使用硬件驗證教學理論,注重培養學生對孤立的元器件的認識與使用能力,忽視了計算機技術在電路分析和設計中的應用。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可能會因接錯電路產生故障,造成器件或儀器損壞,導致學生不能放心大膽地做實驗,不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對新技術的掌握應用能力為出發點,結合實驗教學經驗,對電路電子實驗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了改革探索。
2 電路電子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2.1 開展分層次的階梯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將實驗教學由傳統的單一模式改變為循序漸進的分層次階梯化教學模式,將實驗內容分成基礎驗證性、綜合應用性、設計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引導學生從基礎著手,循序漸進階段式提高。學生剛接觸電路電子實驗,缺乏系統的電路電子基礎知識和基本的動手實驗能力,可以先通過驗證性實驗,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及實驗報告的撰寫等基礎實驗技能,調動他們做實驗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性實驗的設置,此類實驗選題要緊密結合現代電工電子技術的發展應用水平和教師的科研成果,同時應具有新穎性、工程性和創新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2.2 采用任務驅動的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以學生為中心設計難度適當的實驗任務,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結合任務的主題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在實驗中,學生需要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其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進一步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3 引入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實施軟硬結合的實驗教學新模式
傳統的實驗教學使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實際的儀器儀表、元器件以及真實電路,并通過親手搭接電路的過程,鍛煉動手能力[2]。但是,在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中,常常受到實驗元器件以及實驗設備的品種、規格和數量不足的限制,不能滿足各種新電路設計和調試的要求,學生的一些獨特想法和設計思路難以實現。另外,在實驗過程中,電路的安裝、調試、測量過程往往需要重復多次,難免出現錯誤連線和器件損壞的現象,不僅使電路調試費時費力,還可能造成錯誤的性能分析,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入計算機仿真技術,借助EWB,Multisim和Protues等仿真軟件,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進行實驗過程的動態仿真,有助于對整個實驗過程的理解;并且可以通過修改電路結構和選擇不同的元器件及參數,設計、校驗和測試各種不同的電路及系統,彌補傳統硬件實驗的不足,節省實驗時間。但是,仿真實驗中的電路并不是實際的電路,而是由虛擬的元器件、儀器儀表連接而成的虛擬電路。在真實的、實際的實物實驗中,可能會出現某些異常現象和故障,而這些現象和故障在虛擬實驗中不會出現,用虛擬實驗方法也不能解釋。所以,要讓學生真正接觸、了解和掌握現實的各種電路和系統,必須把軟件與硬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軟硬結合、相互補充的實踐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2.4 構建電路電子實驗網絡教學平臺
電路電子實驗教學是面向全校電類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學生人數多,實驗學時少,實驗設備數量少。另外,由于發展需要,學校目前處于新老校區同時運行階段,為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教育,我們借助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建立了電路電子實驗教學網絡系統,主要包括實時模擬實驗系統、交互性的答疑系統、報告上傳系統等。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或者手機登錄電路電子實驗教學網絡平臺系統,在線查看實驗教學大綱,明確每個學期需要學習的實驗項目,還可以在線預習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原理、實驗步驟以及觀看實驗教學錄像,并可進行網上答疑和討論,通過網絡平臺提交實驗報告。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入實驗室建立的QQ交流群等,與同年級同學進行交流討論。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綜合性、創造性、自主性的實驗學習環境。
2.5 開設選修課,注重課外培養
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教學資源,給學生營造自主合作的實驗氛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開設了電路電子實驗選修課,并全面開放電路電子實驗室[3]。在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補做實驗課上未完成的實驗,做自己設計的綜合性的實驗,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完成自己的小發明、小制作等[4]。實驗選修課由實驗教師制訂具有一定梯度的培訓計劃,其中主要是設計創新類實驗項目,學生自愿報名,課程成績優異的學生還可進入大學生創新實驗室進一步學習和鍛煉,并可參加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等多項全國性大學生電子技能競賽。
為了培養低年級學生對電路電子課程的學習興趣,也為了促進電類各個不同專業的溝通交流,我院分團委成立了電子協會。協會主要開展各項實驗、培訓、專家講座、科研項目、社區維修服務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操作體驗、經驗交流、充電學習、開展實踐性科研的交際平臺。學院每年都會設立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為學生的科技創新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提高學生的創新主動性和積極性。
2.6 加強實驗過程管理,改革考核方式
正確合理的實驗考核辦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實驗成績主要由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三部分組成。做實驗之前,要求學生預習所做實驗,并采用抽查提問的方式檢驗預習效果。在實驗成績構成中,實驗預習成績占10%;實驗操作和實驗結果占70%,具體按照:實驗內容,實驗結果正確性,有無創新性三部分實驗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實驗報告占20%,主要根據實驗報告中實驗數據記錄是否完整、客觀,數據處理是否正確,故障分析是否合理等進行評定。
此外,為了鼓勵喜歡鉆研喜歡動手操作的學生,實驗考核增加了創新性實驗成績,對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可適當給予高分,如果學生在全國性大學生電子技能競賽中取得名次,還可以適當增加學分作為獎勵,這也是學校卓越工程師計劃所倡導的思想。
3 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
電路電子實驗教學改革實施三年以來,我校本科生的自主學習、思維創新、動手實踐能力均有所提高,電子電氣實驗教學中心獲批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每年舉辦的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亞龍杯”全國大學生智能建筑工程實踐技能競賽等均有我校學生獲獎。2010~2013年,我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中獲得了賽區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并獲全國二等獎三項;2010~2013年,我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學生參加“亞龍杯”全國大學生智能建筑工程實踐技能競賽,獲得建筑電氣設計一等獎一項,團體二等獎一項,團體三等獎一項。此外,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也在穩步提高,在全國高校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我校每年都有不少電類專業學生應聘到許繼集團、美的集團、格力空調、周立功公司等國內知名大型企業從事研發工作,有不少學生已經成為企業研發骨干。
電路電子實驗教學改革是學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全體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后學校將進一步推進各個教學環節改革,擴大學生受益面,完善學籍激勵機制。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學生的能力將會進一步提高,更多適合社會需求的優秀大學生也將被培養出來。
4 結束語
圍繞電路電子實驗教學課程建設,堅持以培養3C型工程技術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特色,對實驗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和考核方式進行了探索和思考。分層次的階梯化實驗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任務驅動式的實驗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電路電子實驗教學中引入計算機仿真技術,借助Multisim及Protues等仿真軟件,實現了電路電子實驗中軟硬件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網絡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設實驗選修課,成立電子協會,給學生營造了一種自主合作的課外實驗氛圍,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增加創新型實驗的成績比例,充分考慮學生個性的發展,為喜歡鉆研實驗的學生提供了保障。通過學生的實驗成績、畢業設計情況及參加競賽情況來看,這些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后續實踐課程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革思,謝紅,王松武.電子電路虛擬實驗平臺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1):93-96.
[2] 黃勤易,陳金玉,徐小青.電路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05(4):32-34.
關鍵詞:電子線路;CAD;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人類社會已進入到高度發達的信息化社會,信息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電子產品的進步?,F代電子產品在性能提高、復雜度增大的同時,價格卻一直呈下降趨勢,而且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也越來越快,實現這種進步的主要因素是生產制造技術和電子設計技術的發展。前者以微細加工技術為代表,目前已進展到深亞微米階段,可以在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數千萬個晶體管。后者的核心就是CDA技術,CDA是指以計算機為工作平臺,融合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化技術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電子CAD通用軟件包,主要能輔助進行三方面的設計工作:IC設計、電子電路設計、PCB設計。沒有CDA技術的支持,想要完成上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是不可想象的,反過來,生產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又必將對CDA技術提出新的要求。
回顧近20年電子設計技術的發展歷程,可將CDA技術分為兩個階段。
20世紀80年代為CAE階段,與CAD相比,除了純粹的圖形繪制功能外,又增加了電路功能設計和結構設計,并且通過電氣連接網絡表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工程設計,這就是計算機輔助工程的概念。CAE的主要功能是:原理圖輸入、邏輯仿真、電路分析、自動布局布線、PCB后分析。
20世紀90年代為EDA階段,盡管CAD/CAE技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沒有把人從繁重的設計工作中徹底解放出來?;谝陨喜蛔悖藗冮_始追求:貫徹整個設計過程的自動化,這就是EDA,即電子設計自動化。
機電工程系應用電子專業自2002年開始開設電子線路CAD課程。自開設以來,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率,在系領導的支持下不斷地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考核方法進行改革,以期學生能將這門課程掌握得更好,更加接近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學生的就業創造更廣泛的舞臺。
2005年我系根據對畢業生的工作情況調查的結果,發現電子線路CAD軟件在我國電子行業的使用已經十分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我系在應用電子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加入了電子線路CAD課程,電子線路CAD的課程改革主要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探索,具體內容如下: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改革的第一步是關于軟件版本的選擇,電子線路CAD課程主要講解電路制版軟件的使用,所以選擇的軟件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選擇的是PROTEL公司的系列制版軟件,該系列軟件在電子行業中使用的比較廣泛。
第二步則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電子線路CAD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重點講授內容是軟件的使用,如何更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軟件的使用能力,是我們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最初在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我們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加實驗驗證模式,是模仿其他電類課程的教學方式建立的,這種教學方法在學校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對電子線路CAD教學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多。
熱轉印法制PCB的原理:將PCB文件用激光打印機打印至熱轉印紙,然后將紙貼在敷銅板上,加溫,使墨融化粘到敷銅板上,然后將紙除去,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將墨留在PCB板上,而不是隨著紙撕掉。然后將這塊板用三氯化鐵進行腐蝕,因為墨里有膠劑不會被腐蝕掉,所以當旁邊的銅被腐蝕掉,需要的線路就出來了,然后鉆孔,將墨層洗掉,打磨,涂上酒精松香水,最終PCB就做好了。在制作過程中有幾個要注意的問題:一是打印機和打印紙的選擇,打印機最好是激光打印機,其他類型的打印機在打印的過程中會出現墨粉附著效果差或者熔膠等問題,打印紙當然是熱轉印紙了,實在沒有或者只缺幾張的情況下可以用普通打印紙(銅版紙)臨時替代也是可以的;二是PCB版轉印前的處理,敷銅板在轉印前是需要處理一下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清潔表面。不要有什么雜質,比如說油,這個東西很討厭,可是哪都有;一個是讓表面有一些微小的孔,這樣當墨融化時就會滲進這些孔里,增加粘合力,墨粉就不容易掉了。首先用挫刀將PCB的邊修平,主要是因為切割PCB板時,容易有一些突起,這些突起在轉印時容易導致紙與PCB表面接觸不好,不平,溫度不高,導致斷線,所以將邊修平,使PCB表面成一個很平的平面是非常必要的。接著用砂紙將PCB表面磨光,主要還是磨平,這個程度靠個人感覺了。要求是平整光滑,無異物就可以了。然后到廢FeCl3當中過一下,很快只要表面有點變色就行了,馬上到水龍頭上沖洗干凈。然后用洗衣粉把板表面洗干凈,這個步驟主要是去油,洗干凈就可以了,然后用水沖干凈,接著用衛生紙將表面擦光,注意不能掉渣;三是加熱設備的選擇,比較好的當然是過塑機改的熱轉印機,萬一沒有或者學生自己回家后制作使用電熨斗也是可以的,只是要控制好溫度大約在180攝氏度左右就行;四是將熱轉印紙撕下來的問題,轉印完了,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了。冷下來的板子,直接扔在水里讓它泡泡,注意欲速而不達,浸一段時間,多長都沒關系。至少是整張紙都發泡起皺,然后拿著板子用手指慢慢搓就行。如果發現有掉墨的地方用油性筆補一下,然后進入下一步操作;五是腐蝕。用FeCl3燒板,影響速度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濃度;一個是溫度。濃度高了低了都不行。這個要多試幾次,差不多就行,不差那幾分鐘。但溫度是越高越快,個人把握。最后就是在各個環節中都要注意安全,防止出現劃傷、燙傷、腐蝕等危險事件的發生,始終牢記安全第一。
最后一步就是關于考試方式的改進。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對其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考核,就不是傳統試卷的考察方式所能達到的了,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在對電子線路CAD的考試方式的選擇上進行探索,不斷地進行改革,以期能有效地對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開始我們模仿電子技術實驗課的考試方式,采用的是學生對一個給定的電路進行制版設計,然后寫出實驗報告,老師根據設計結果和實驗報告來給定分數。這個考試方法在操作中有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兩個小時中做好電路板的設計又同時寫出實驗報告,時間不是很充分,另外如果學生能比較好地設計出電路板文件,那么已經表示其對軟件的使用掌握較好,至于實驗報告,也不能很好地從上面看出學生對軟件的掌握程度,其考察作用有限,另外還存在考試資料不易保存,評分標準不易拿捏好的問題。于是在實驗室建立起來以后,我們改革了考試的方式,由老師給出電路圖,讓學生在兩小時內操作完,將結果打印輸出,并在打印的結果上簽字確認,以打印輸出的圖紙為評分依據,并給出了比較詳細的評分標準。事實上達到了比較理想的考察效果。
但是這種考試方式與實訓的形式比較相似,在學生們的考試成績與他們在實訓中表現的能力是比較相符的,而且實訓也要評分,評分標準還是參考國家技能考試的評分標準設定的。為了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掌握程度,我們還在實訓即將結束前進行了簡單的答辯環節,先根據參加實訓學生人數的多少進行分組,每組里的學生隨機回答事先準備好的十個左右的問題,題目范圍既有來自課本上的知識,用來考查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水平,又有實踐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可以考查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得出每個學生的本次實訓成績,也就是期末成績。
隨著我國電子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計算機輔助設計在電路系統中的使用也會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電子業的從業人員對電路線路CAD的良好掌握也會成為社會需求的必然,在高職院校中,電子線路CAD課程的發展方興未艾,這一課程的教學改革也會一直進行下去,如何保證課程教學中各個環節能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也是每個電子線路CAD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奚洋,汪濤.電子線路CAD課程教改初探.科教導刊,2009.
[2]周又玲.關于電子線路CAD教學的構想[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
關鍵詞 教學改革 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48
On Independent Institut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XU Jiangling, YUAN Jinjua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According to independent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ituation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majoring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and curricula, and proposes appropriate solutions.
Key words reform in education; curricular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教育部對我國高校各大專業進行了大范圍的重新調整??刂祁惐究茖I調整為“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兩個方向。針對就業方向的不同,把自動化專業確定為弱電專業,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確定為強電專業。在高校布局結束之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設置教學內容,通俗一點講就是設置課程,課程的設置往往是教學的核心內容。
獨立學院,是國家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利用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的資本,以實施本科學歷為主的高等學校。通常,在國外,重點大學大多是私立大學,他們的資金來源的主要是校友的捐款,少部分來自于政府撥款;而我們國恰恰相反,我國的重點大學都是公立大學,它們的資金來源通常是財政撥款,幾乎沒有任何社會資金的投入。由于我們國家財力有限,很難滿足大部分高中畢業生生讀大學的需求,所以獨立學院就孕育而生了。獨立學院的開設則是完全采用社會資本辦學,政府沒有一分錢投入,大大緩解了我國教育經費嚴重短缺的問題,并且使很多之前根本無法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而在獨立學院創辦初期,學科課程建設基本照搬申辦母體的做法,這是因為在獨立學院創辦初期,學校是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的,只能依靠母體。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這只是權益之計。因為獨立學院的生態和母體學校有很大的區別,這就要及時地對母體學校的教學資源進行創造性的改造,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響應調整。
目前,獨立學院在我國的定位是應用型本科,所以它要面向平民化、大眾化,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面向基層。要使學生能夠減少適應的工作的時間,這就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減少課程的內容和降低課程的難度。因為,我們之前的大學教學主要是精英教學,教學的內容既多又難,而獨立學院學生的生源質量偏低,如果按照傳統的教育方法無異于緣木求魚、刻舟求劍。二是必須增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因為,獨立學院的學生通常理論水平不高,但是很多同學實踐動手能力較強。另外,他們最后的就業面向基層,而基層的工作通常不需要很多理論知識,而特別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針對這兩個問題以所教學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進行一些相關的探討。
1 減少理論課程數量
傳統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理論課程主要包括電工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機與拖動基礎、控制電機、運動控制系統、過程控制系統、可編程控制器、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現場總線技術、電工電子技術、電氣工程、專業英語等四十余門課程。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中,存在著課程數目多,面比較廣,不深入、難度大等缺陷。學生進入大二之后,常常要在一周面臨著上28課時至32課時的情況,這對一本學生無可厚非。而獨立院校的學生由于普遍基礎較差,接受能力有限,從而造成了學生的負擔過重,教學效果不好,造成了老師與學生互相埋怨。仔細一想,很多理論課程都是有調整的空間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些課程的設置就沒有太大的必要,甚至完全可以取消。以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這門課程為例,這門課程多是介紹性的內容,沒有任何公式推導以及分析計算,學生在工作遇到相應的傳感器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即可。但是在理論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減少課程,要有保有壓。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核心課程,進行大量的訓練。例如,單片機這門課程,就需要大大增強,很多高新企業招聘學生的過程中,常常要考查單片機的相關知識,但是在很多獨立院校中,單片機的課時得到不斷的壓縮,得不到相應的重視。
2 改善實踐教學
2.1 減少驗證性實驗內容,增加設計性實驗內容
傳統的實驗教學大多數是驗證性的,主要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某一物理定律和物理現象。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沒有任何的主觀能動性,只是按照老師所給的圖紙進行接線、通電,最后得出實驗結果。這種實驗教學的缺陷在于結論已知,沒有任何神秘感。很多學生在沒有做出實驗結果的情況下,編造或者抄襲數據,造成老師無法判斷學生成績的混亂境地。在教學過程應該逐步用一些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項目取代簡單驗證性實驗。這些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由于實驗結果未知,會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2.2 用仿真實驗來代替現實實驗
使用教學仿真軟件有很多好處。一方面可以在一臺電腦中做多個仿真實驗,減少由于實際實驗過程中造成的元件損耗,大幅度降低教學成本。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仿真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很分析,并根據實際需要自動繪制出系統的特性曲線,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工作量,例如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組態王仿真軟件就得到了師生的好評,很多學校都開展了工控組態的實驗教學。
2.3 嚴抓實訓教學考核
實訓和實驗不同,實驗通常是驗證某一存在的物理定律和物理現象,而實訓通常是完成某一任務,來達到訓練的目的。實訓成績的考核是擺在我們面前比較重要的問題之一。針對學生普通反映出的實訓教學的打分隨意,彈性大的缺點,通過在實訓教學過程中采用過程考核的方法,把一個實訓教學課程分成若個的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分成若干個子子項目,每個子子項目都有相應的權重。每完成某個子項目就打相應的分數,最大程度上保證實訓教學考核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
2.4 取消課程設計環節,以相應的實訓環節來代替
以筆者個人的求學經歷和教學經歷來說,絕大部分的學科的課程設計環節是失敗的,至少是不成功的。傳統的課程設計,是在該門課程結束后,根據課程要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出一些設計題目,讓學生自己完成。例如在學習完單片機課程后,通過安排學生兩周的時間內,按照要求,設計出一種用單片機控制的實際電路,并把它制作出來,通電調試、運行,寫出規范的設計報告交老師。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常常變味了,具體的做法是把學生圈禁在一個帶有電腦的大教室里面,給學生布置一個題目,學生在這個教師里面完成課程設計報告即可,其中沒有任何學生實際動手的內容,這樣的課程設計對學生的鍛煉是極其有限的。學生通?;ハ喑u課程設計報告是常事,老師也沒有一些比較好的方法來制止這種行為。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取消課程設計,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與課程對應的實訓環節。作為獨立學院的學生,課程設計對他們來說不現實,在以后的工作中,企業也很難有機會讓獨立學院的學生做設計,給他們安排的工作往往是實際操作。與其效果不好,還不如讓學生多做實訓練練手。比如在完成了電子電路設計理論課程之后,安排學生做相應課程的實訓環節,在規定的時間按照圖紙安裝、調試出一個萬能充電器,寫出實訓報告即可。
2.5 取消畢業論文環節,以頂崗實習報告來代替
我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環節一直被教育專家所詬病,關于畢業論文的存廢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議,一定程度上這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一個利益問題。通常來說,一個本科生的畢業設計按照工作量計算10個學時,一般的教師帶10~15個學生,這就是100~150學時,而老師一學期的基本教學任務就在200學時左右。如果取消了畢業論文,老師的利益會受到影響,高校老師肯定會反對。而且,畢業設計不僅僅對老師有利益瓜葛,而且對學校中的打印社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按照一個學生打印的費用為100元計算(包括初稿和終稿),按學校有3000學生來計算,這就有30萬元的經濟利益,由學校的幾家打印社瓜分。所以,作為利益共同體,學校的打印社也不希望取消畢業論文。
畢業設計到底對學生多大好處呢?畢業設計的全過程一般是這樣的:通常在大四上學期期末給學生布置畢業論文題目之后,學生就去企業頂崗實習了,根本沒有時間寫所謂的畢業論文。到了來年的4月底5月初的時候,學校會通知學生返校交論文,并且安排五月中旬答辯。大部分學生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在五月初,寫畢業論文的時間都在1~2周。這樣的畢業論文到底有什么意義?大家心知肚明。除了浪費紙張擴大內需以外,一點用處也沒有。所以筆者建議在一本以下的學校都取消畢業設計,取而代之的是頂崗實習報告。頂崗實習報告主要讓學生寫一下在企業中實習內容以及感想,同樣也可以安排答辯。筆者經過調查,大部分學生均可以接受頂崗實習報告,它具有可操作性。
2.6 加強第二課堂的教學
加強第二課堂的教學工作,以申請實驗室的契機,在校內開展一些諸如電工實訓技能大賽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另外,挑選那些對專業有興趣的學生,組隊參加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大賽和挑戰杯等等??傊?,通過這些比賽,引導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和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探討通過所學職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造成一種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創新思想火花的碰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創新意識和創新觀念。
4 結語
獨立學院的產生,不可否認帶來很多積極的作用,它讓很多人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提高了我們國家國民的整體素質。但是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這樣的改革單靠高校教師個人呼吁作用不大,需要教育部門根據獨立學院的實際情況做頂層設計,突破部門利益的藩籬,使獨立學院的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更加貼近于市場的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