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素質教育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知識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多計算機的專業名詞都很難理解。對于這些抽象的知識點,如果照本宣科或者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說給學生聽,結果是很不理想的,大多數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似是而非。因此在教學中可盡量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樣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可增加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創作能力
創造性思維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提供新穎獨創而又有價值的思維成果,由于信息技術教學摒棄了傳統學科中所形成的常規思維模式,多媒體的形象教育和網絡資源的豐富對學生來說非常具有新鮮感,學生的創造欲望能得到極大地激發,非常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小報的設計――用Word寫古詩配畫”一課中,當學生看完演示制作完古詩配畫的版面設計后都紛紛羨慕不已,迫不及待的想動手一試。老師說道:“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老師制作的這么漂亮嗎,因為老師注重了古詩以外的一些設計細節,如從右到左豎立的排版方式,古樸的字體,恰當的配畫等等,這些都是令古詩更有韻味的竅門,希望你們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將這些細節表達出來,這樣你們就能制作出漂亮的版面設計來?!苯Y果,學生們紛紛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大部分學生不但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制作完成作品,還加入一些老師沒有教過的內容,如給文本加入美觀的背景和線框,選擇別具一格的字體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作品無不反應出學生張揚的個性,豐富的創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學科特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賦予了素質教育很強的操作性,學習過程成為了一個培養堅韌意志、深刻思維、堅強毅力的自我修養的過程。學生上機要通過手、眼、心、腦并用而使大腦形成強烈的專注,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上機體會各種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養出勇于進取、獨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計算機運行高度自動化和程序化,學習計算機要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十分嚴謹。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極為嚴謹的態度,稍有疏漏便會出錯或死機,因此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嚴謹性。
四、制定合理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中小學校園植物的各種研究,國內外都有所涉及,做為素質教育的新型載體,基于實踐學校素質教育的植物規劃研究目前還較少。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科學合理的校園植物規劃,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直接影響學生對自然、環境、社會、人文、人際關系的認知,引導著學生形成積極、健康、負有責任心的生活態度。
2.基于素質教育的植物種植設計研究
溫州市實踐學?,F有綠化植物總計289種,豐富多樣的植物品種,為學生學習植物科普知識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景觀多樣性植物選擇
2.1.1季相景觀植物。植物可以說是校園景觀設計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大多數植物的景觀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化,具有較強的運動感。園林植物配置就是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特色,對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習性及生態特點有充分的認識,按照美學的原理合理配置,利用植物的形體、色澤、質地的功能外部特征,發揮其干莖、葉色、花色等在各時期的最佳觀賞效果,盡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觀。
學校在選擇植物種植時就考慮到了四季景色,應用較多的植物種類,使校園環境在每一個季節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觀。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交替,呈現出變化豐富的優美景色,展現出大自然賦予綠地空間的無窮魅力。春有枝頭嫩綠,花團錦簇,代表植物如垂柳、玉蘭、櫻花、紫荊、紫藤、桃花等;夏有綠樹成蔭,枝繁葉茂,代表植物如香樟、無柄小葉榕、杜英等;秋有碩果累累,彩葉斑斕,代表植物如柑桔、甌柑、柿子、香泡、紅楓、雞爪槭等;冬有銀裝素裹,茶、梅含香,代表植物如蠟梅、紅梅、茶梅、茶花等。一年四季的季相變化,在這里充分表現出了它特有的藝術效果。來校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在這樣優美的自然教室里,通過學校的實踐教育,既能學習相關的植物知識,又能領略園林植物的藝術美,從而更能讓學生體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魅力。
2.1.2群落植物。園林植物景觀配置時應注重群落結構的合理搭配,以形成層次豐富多變的植物景觀,通過地被、灌木與喬木的搭配可以構成多種空間,使它們相互間合理配置,創造出既滿足生物學特性,又達到較好的景觀綠化效果。
學校除溫室外現有喬木、灌木、地被種類總計137種,科學而又藝術地點綴著校園。在植物配置上非常注重喬木、灌木、草本的結合,形成具有上、中、下不同層次的植物群落,由于校園內部種植了大量的常綠、落葉大喬木構成的高層空間,使得校園形成一個獨特的小氣候,有利于校園中其他各類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生長,因此形成較好的校園植物景觀。另外,也充分考慮了植物的生態習性和觀賞特性,充分考慮了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質地,形成既和諧統一又有強烈對比的喬灌木配置景觀。如學生家政訓練區,以規則式的糙面石板與草坪組合而成的,周圍再配以從低矮植物到高大喬木的配置,層次分明,高低錯落,色彩分明,主要植物有:萱草、沿階草、細葉十大功勞、海桐球、紅花檻木球、四季桂、茶花、池杉、烏桕、紫葉李、廣玉蘭、水杉、香樟等,使得家政訓練區在簡潔統一中尋求變化,體現了一個健康活力,又積極向上的區域。
(1)喬木。植株一般較高大,主干明顯。校園現有喬木類84種,其中常綠喬木33種,落葉喬木51種。學校在種植喬木類設計時,就考慮了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的合理搭配,不再滿校園的突出常綠的主調,有些是常綠為主,零星點綴秋色葉的造景,有些局部則強調落葉樹種為主調,常綠樹種為輔助,既可滿足了色相變化,又實現了植物的和諧效果。
(2)灌木:植株一般較矮,自基部分枝,無明顯主干。校園現有灌木類40種,其中常綠灌木33種、落葉灌木7種。灌木在綠化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校園種植設計中,小灌木既可做色塊或曲線來綠化點綴綠地或草坪,也可做綠籬作隔離帶。這些灌木的色塊、曲線、綠籬,應用于如河邊、道路兩旁、喬木下等不同位置,能起到美化和增加綠量的作用。
(3)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凡能覆蓋地面的植物,除草本植物外,木本植物中之矮小叢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均可能用作園林地被植物用。學校目前常用的地被植物13種,在種植地被植物時,考慮其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可以在全光、半陰、干旱、潮濕多種不同的環境條件生長,還可彌補上層喬木的緩慢生長,形成良好的整體景觀效果,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都可收到較好觀賞效果。如麥冬、萱草、石蒜、吉祥草、絡石等均是優良的地被植物,抗性強,不易遭受病蟲危害,因此可在校園綠化中大力推廣。
2.1.3鄉土植物。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人類擁有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園林種植設計只有在保護和利用自然植被與地形生境的條件下,才能創造出自然、優美、和諧的園林空間。實踐學校植物種植設計亦是如此,在植物配置方面,盡量采用鄉土植物進行種植設計,體現學校地方植物特色,也達到傳播地方文化目的。百草園,從附近山林、村民家中移栽的豆腐柴、清風濕等植物。百果園,植物選擇上也是遵循鄉土樹種原則,種植了楊梅、無花果、甌柑等12種溫州常見的果樹。田園,種植著溫州應季的蔬菜瓜果,不僅營造了田園景觀特色,也讓學校保留了傳統農業特色。當學生置身于以地方植物為特色的景觀中,在欣賞和學習的同時,使得溫州地方文化的知識潛移默化傳播于學生之間。
2.2科普教育植物選擇
實踐學校的校園科普教育植物應基于素質教育為前提,在滿足師生欣賞景觀功能的同時,還具有提升學生科普教育作用,從而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植物知識,使實踐學校的校園真正發揮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功能。經過實地調查統計,實踐學?;谒刭|教育的科普植物選擇為:名師林植物種類56種、百果園植物種類12種、百草園植物種類89種、溫室大棚植物36種。
2.2.1名師林。學校名師林是由64位溫州市首屆名師名校長獲得者種下的64棵大香樟形成的紀念林,樹下的大卵石刻著每位老師的名言警句。另外,旁邊的桃李林以桃樹和紫葉李為主,外圍香樟、茶花、梅花等,寓意尊師重教,桃李滿天,在這樣充滿師生柔情又詩情畫意的校園里,到處飄逸著教育的氣息,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珍惜師生之情、同學之情。此處植物總計56種,列出代表植物14種。
2.2.2百果園。百果園是訓練學生進行農業勞動操作的學習區域,讓學生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此處的植物選擇上也是遵循鄉土樹種原則,種植了楊梅、無花果、甌柑、柑桔、石榴、柿子樹、李樹、梨樹、櫻桃、桃樹、香泡、桑葚等12種溫州常見的果樹,既可供學生科普教育,讓學生能夠認識這些經常吃到的果樹,又可做為優良的綠化樹種美化著百果園。
2.2.3百草園。百草園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植物以溫州民間常見常用的草本草藥為主,陣列式的大缸擺放在學生集會的廣場上,讓學生隨時隨地地觀察和學習溫州常見的中草藥知識,如車前草、爵床、白花苦菜等89種草藥,有些植物還是用溫州方言予以注明,在讓學生學習草藥知識的同時又可領略溫州方言的魅力。
2.2.4溫室大棚。溫室大棚是以現代智能化溫室為目標建設而成的科普性植物基地,主要以熱帶植物和現代農業水培蔬菜為主,讓學生認識不同地區的植物,又可了解和學習現代的農業技術知識。
3.基于素質教育的植物教育教學課程研究
經過專家的引領和幾年的探索,目前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遵循領域模塊項目的結構進行設置。領域,是指本實踐學校課程的第一層核心構架,是由體現共同的課程價值觀和課程目標的課程模塊組成的整體。模塊,是本基地課程結構中的第二層基本構架,是體現領域共同課程價值和課程目標,但具有不同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源的課程板塊。項目,是本基地課程的第三層,也是具體到學生活動層面的具體課程內容主題,相當于具體的科目。學校目前設置生存體驗、素質拓展、科學實踐、專題教育四大領域的實踐活動,目前本校課程結構由生存體驗領域、素質拓展領域、科學實踐領域、專題教育領域四大領域組成,下設9個模塊。其中校園植物課程是基于實踐學校素質教育的前提,學校通過先期規劃和后期的調整不斷完善校園植物資源,從季相景觀植物、喬灌植物、地被植物、鄉土植物和科普知識教育上選擇植物種類,形成特定的校園植物景觀功能分區。從2009年開始我們就利用校園植物資源嘗試開設系列綜合實踐教學探索,經過多次的實踐與修改,最終形成了實踐學校特色植物教學的綜合課程,并出版了《校園植物與園藝》一書。目前校園植物與園藝模塊的植物課程有如依托名師林景觀開展的校園植物調查、校園植物鑒賞、校園植物創意畫等課程,依托溫室景觀的熱帶植物鑒賞、植物種養實踐、植物DIY等課程,依托百果園開展的果樹識別課程,依托鄉土植物開展的自制植物果凍課程、溫州常見草藥識別等等。這些課程充分的將植物與其他學科相互相結合,與地理知識、美學知識、定向拓展知識、中醫學知識、生活常識等相結合;利用這樣的綜合形式,更能體現植物的美學功能,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對植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體現了綜合實踐課程的綜合性、自主性、實踐性、生成性。
4.結論
作為素質教育的新型載體,實踐學校秉承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的辦學理念,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積極體驗,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實踐學校的校園植物規劃,不是簡單的公園,它是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活動的景觀園林。
(1)基于素質教育為前提,一方面以景觀多樣性植物與科普性教育植物為主,另一方面與校園植物文化相結合,在滿足師生欣賞景觀功能的同時,還具有提升學生美學情操和教育作用,使實踐學校的校園真正發揮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功能。
數學文化包含了數學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數學思想、思維、方法及歷史過程等諸多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小學學習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也受到了許多教育者的重視,在大部分的數學教學方法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趣味"二字,只有圍繞數學文化展開趣味教學,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減少學習數學的枯燥感,給數學課堂開出一朵美麗的趣味之花。
一、數學文化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美國著名數學家提出了"數學文化"這一概念,認為數學是一種理性精神,隨著數學文化的出現,人類的發展歷程進入了里程碑式的階段,這不僅僅是人類智慧結晶的體現,同時也是我們追求知識的表現。通過對數學文化的內涵及價值進行研究和分析,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我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文化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數學教師在數學課當中必須要貫徹數學文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就是數學素質。"通過對大量參考文獻的研究與分析,并結合實踐教學情況,我們可以得出數學文化具有較強的素質教育功能,比如能夠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培育學生的優秀品質。其中學生的理性思維,比如邏輯思維能力、開放性思考能力、數形結合解決問題能力等等。數學文化的核心內涵是以生為本,強調數學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作用,以"趣味"作為先導,必須要發揮趣味的作用,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以此來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二、數學文化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運用之策
(一)遵循學生學習意愿,給予學生學習自由
趣味教學方式的提出本就是遵循學生的意愿,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也要絕對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遵循學生學習意愿的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由,不能強迫學生學習或是完全將課堂時間把握在自己手中,這就違背了我們趣味教學的初衷,無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章節的教學里,教師不能只給學生強行灌輸一些人民幣換算的基本知識,認為學生只需要進行簡單換算就足夠了。教師更需要在學生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鼓勵學生自己站起來談一談對于人民幣的認識,發表自己對人民幣的看法。教育不只是單純地教授學生一些簡單數學知識,更是要教給學生一些客觀的、正能量的認識。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理智消費、不能沖動消費或是超出能力的消費;也可以在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得差不多的時候,給予學生一些課堂自由討論的時間,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思考一下上課所學的內容、發表一些個人觀點和看法,讓幼小的思維彼此碰撞融合。在即將下課前,教師還可以遵循學生的學習意愿,帶領學生做一次簡單的總結,讓學生對于人民幣的認識和換算的記憶更加深刻,提高本堂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培養形象聯想能力,解釋數學文化原理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得到發展,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形象聯想更好的闡釋數學原理。
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時候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過長方形和正方形這兩種圖形,生活當中有包含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體,請大家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你能夠發現那些長方形和正方形呢?"接著,有的學生發現書是長方形的,有的學生發現了筆記本是長方形的,還有學生發現橡皮擦有正方形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通過形象聯想使學生更好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接著教師再說:"大家都說得沒錯,那么要想知道這本書有多大,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計算呢,這本書的面積也就是書所呈現出來的長方形的面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如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長方形面積的概念,從而更好的內化這部分知識。
(三)課堂教學循序漸進,建構數學文化知識
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和其身心發展過程一樣都是不斷循序漸進的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構新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講解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當事先了解---這部分注重考查的是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對于舊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練一練中的這道題:下面是一個專門的鉛筆架,你能夠聯系梯形的面積公式計算一下鉛筆的支數嗎?教師在講解這道題時,應當首先帶領學生回顧計算梯形的面積公式,然后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說:"計算這道題,我們首先應當回顧一下梯形的計算公式。有哪位同學愿意來說一說呢?"接著有學生說到:"梯形的面積是上底+下底×高&pide;2."接著,教師再說:"那么接下來,大家就可以在小組討論一下這道題應當如何解決。"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之下,不斷地建構起數學知識。
(四)拓展數學學習思維,促進數學文化應用
數學思維也是一種發散思維的體現,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題解析中的應用能夠促進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使用,從而體現數學學科的價值,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促進數學應用。
例如,在講解正比例和反比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比例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有效且快速的統計,通過掌握比例的計算方法,我們能夠更快的獲得信息解決問題。比如說,在計算班級人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到比例的知識,大家請看黑板上這樣一道題:一個班級男生與女生的比是三比二,班級人數是60人,那么男生有多少人?這道題,大家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計算出男生的人數,接下來大家可以在小組討論,然后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中拓展自己的思維,更好的運用數學知識。當然,還可以設置"數學問題","數學問題"圍繞著整個一類數學問題和數學概念,提出一個更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培養學生在問題中的"疑問感",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有更加高超的問題設計水平。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關鍵"落筆".
關鍵詞:茶文化;素質教育;大學生;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154-02
近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倡導將茶文化應用于素質教育,在2007年茶學教育研究會上,來自日本的姉崎有峰闡述了茶文化對素質培養、增強民族凝聚力所起的重要作用;韓國的鄭英淑認為韓國茶禮是提高個人修養、陶治情操的重要方式。更多的中國學者就茶文化素質教育功能作出實際嘗試,如伍萍在《中國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初探》一文中指出,茶文化在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黃曉琴等在《試論茶文化學課程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文中亦提出茶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有著良好的作用。眾多高校開設了《茶文化》、《中國茶藝》等相關課程,受到學生們的青睞,茶文化教學已在素質教育中取得初步成效,同時,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挖掘和弘揚茶文化的精華,把茶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相融合來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這既是素質教育的創新模式的探索,也是高?!安栉幕睙岢卑l展的需要。
一、我國開展茶文化教育教學的現有成績與存在問題
傳統茶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極具生命力,對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茶養生健身的功效有利于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茶中寄寓了清淡平和、寧靜自然的人生態度,飽含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中華傳統美德,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以優化精神生活質量為旨而學習茶知識、接受茶藝培訓的人日漸增多,茶文化專業也作為特色專業開始進入高、中等院校國民教育體系,國內有多所高等、中等院校陸續開設茶文化或茶藝專業(包括茶藝專業方向班),并在專業教學中設置了茶文化概論性的相關課程。茶藝師也已成為國家勞動技能的一種職業。諸多學者倡導將茶文化應用于人文素質教育,眾多的中國茶文化專家、學者、教師就茶文化素質教育功能作出實際嘗試。我國茶文化教育在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也還存在以下問題有待研究和解決:
1.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將儒、釋、道精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我們既不能機械地把茶文化當成說教或以教條主義的形式傳授,更不能用膚淺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如何使學習者準確領會和感悟其思想精髓并傳播其文化內涵,是亟待解決的第一層關鍵問題。
2.茶文化教學內容有待豐富。目前各大高校的《茶文化》課程教學內容偏重茶史、茶政、茶法,多停留在以史論史,以事論事的層面,缺少符合時代需要的實用性茶文化知識。
3.茶文化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和大多數課程一樣,目前茶文化教學以理論學習為主,缺乏動手操作的實踐教育,多數學生在學習之余很難有機會接觸到與茶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很難體會識茶、泡茶的過程,而僅文字表述難以使學生深刻理解茶文化,也就談不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4.目前茶文化所實現的素質教育功能僅僅是茶文化教學中所產生的副產品,茶文化素質教育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有待研究。
因此,本文著力探討充分發揮茶文化素質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品德、陶冶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創新性教學模式。
二、茶文化認識及《茶文化》課程教學現狀調查結果與分析
目前,我校已在茶學專業開設《茶文化》、《中國茶藝》、《評茶與茶藝技能培訓》等必選課。所開設的《茶文化》、《中國茶藝》公選課程成為熱門課程。茶學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也培養了上千名的初、中、高級茶藝師、評茶員,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擴展了學生的就業范圍。沁心茗茶協會通過開展講座、茶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在校園內營造出濃厚的茶文化氛圍。2006至2011年我校選修茶文化與中國茶藝課程的學生人數分別為323、664、704、717、889、884人次,茶文化課程受到學生空前的青睞。2011年6月10日-11日,我們以湖南農業大學選修茶文化公選課的部分學生共計190人為調查對象,開展以問卷調查和當面訪談為主要形式的調查工作,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85份,結果分析如下圖。
1.茶文化常識的了解情況。調查表明,對茶文化常識不了解、較了解、很熟悉的學生人數分別為:2人、8人、175人,所占比率分別為1.1%、4.3%、94.6%。其中有175位學生對茶文化中的茶史、茶藝、茶詩、中國和世界的飲茶習俗與形式等都能深刻理解,熟練掌握。因此,在沒有材而僅憑教師講授的教學條件下,學生還能運用自如,靈活處理,充分表明茶文化內涵豐富,富有吸引力;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茶文化的喜愛,因為沒有發自內心的投入,是很難對新知識產生如此深刻記憶的。同時也證明了茶文化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品格教育最方便、最深入的管道之一。
【輔導對象】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個別機構校區差異輔導范圍有所不同,建議家長撥打電話了解情況)
【輔導科目】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生物 政治 歷史 地理 奧數 小升初 中高考
【輔導介紹】根據不同孩子的基礎知識及接受能力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案,配備輔導經驗豐富的課程老師全程指導,各機構收費標準、課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詳情請家長們撥打電話詳細了解。
【熱門輔導】
小學:小學各年級奧數拔高、舉一反三的解題思維及應變能力提升;小學語文基礎知識串講、作文框架脈絡梳理提高、閱讀理解答題技巧講解;小學數學重點難點查缺補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學、電學等重點難點基礎夯實;初中英語語法、數學基礎知識鞏固提高;初中語文作文及閱讀理解等得分點提升;中考重點難點輔導、各科基礎夯實;
高中:高考理綜、文綜重點科目得分點突破講解,針對基礎薄弱的考生給出合理的學習建議;藝考生、特長生文化課針對性輔導;高中各科重點知識點梳理,高考沖刺輔導。
【溫馨提示】家長您好,請結合所在城區位置,尋找離家就近的機構和校區,先輸入前10位總機號碼,根據語音提示輸入后5位分機號碼,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顧問老師,把您孩子的學習情況跟老師詳細描述一下,老師會給您做針對性分析。
【蘇州市】
——滄浪區——
蘇州市滄浪區京翰教育滄浪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74
——常熟市——
蘇州市常熟市學大教育常熟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高新區——
蘇州市高新區京翰教育高新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73
蘇州市高新區聚智堂名師教育新區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02
蘇州市高新區學大教育新區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工業園區——
蘇州市工業園區京翰教育園區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75
蘇州市工業園區聚智堂名師教育蘇州園區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54
蘇州市工業園區學大教育工業園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蘇州市工業園區學大教育科文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蘇州市工業園區學大教育蘇玲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金閶區——
蘇州市金閶區聚智堂名師教育姑蘇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01
蘇州市金閶區學大教育金閶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昆山市——
蘇州市昆山市京翰教育昆山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76
蘇州市昆山市聚智堂名師教育昆山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04
蘇州市昆山市聚智堂名師教育昆山城北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19
蘇州市昆山市學大教育蘇盛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蘇州市昆山市學大教育昆山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平江區——
蘇州市平江區學大教育蘇達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蘇州市平江區學大教育蘇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太倉市——
蘇州市太倉市學大教育太倉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蘇州市太倉市學大教育蘇園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吳江市——
蘇州市吳江市學大教育吳江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吳中區——
蘇州市吳中區京翰教育吳中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221
蘇州市吳中區聚智堂名師教育吳中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03
蘇州市吳中區學大教育吳中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相城區——
蘇州市相城區學大教育蘇蠡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張家港市——
蘇州市張家港市學大教育張家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30
【臺州市】
臺州市椒江區學大教育椒江鳳凰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7
臺州市溫嶺市學大教育中華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7
臺州市玉環縣學大教育玉環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7
【太原市】
——萬柏林區——
太原市萬柏林區學大教育理工大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小店區——
太原市小店區京翰教育南內環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83
太原市小店區京翰教育長風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213
太原市小店區聚智堂名師教育賽格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15
太原市小店區聚智堂名師教育長風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35
太原市小店區學大教育區政府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太原市小店區學大教育長風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杏花嶺區——
太原市杏花嶺區京翰教育三墻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223
太原市杏花嶺區京翰教育府西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84
太原市杏花嶺區聚智堂名師教育解放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16
太原市杏花嶺區學大教育太鋼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太原市杏花嶺區學大教育漪汾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太原市杏花嶺區學大教育旱西關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太原市杏花嶺區學大教育三墻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迎澤區——
太原市迎澤區聚智堂名師教育迎澤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436
太原市迎澤區學大教育桃南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43
【關鍵詞】教育改革,素質教育
國際著名教育改革理論專家哈維洛克(R. G. Havelock)教授曾對“教育改革”作過如下定義:“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現狀所發生的任何有意義的轉變”。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包括各級各類教育。各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即使是“以人為本”,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要求。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素質教育計劃也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實。國家教育經費的大量投入,為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提拱了可靠的資金支持;國家教育改革舉措的出臺,為調和教育事業中的供求矛盾和教學沖突起了關鍵性作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口號深入人心,人才戰略的提出在全社會更是掀起了一股重視教育的熱潮,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日漸強盛,就業機會成倍增加。這一切的進步都為全面教育舉措的實施喊出了促進的號角。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素質教育施實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實施素質教育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素質教育定位尚不明確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意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目前,很多人是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提法,來定義素質教育,認為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質”或“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教育。素質可以做多樣或任意理解,從理論上講,就沒什么教育行為或教育現象不可以歸入素質教育的名下。因此,當素質教育主張內涵模糊的時候,也必然導致所指混亂。
(二)素質教育認識尚未形成
盡管近年來,各地素質教育開展得轟轟烈烈,但從目前來看,在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認識誤區:認為素質教育是藝術教育和娛樂教育、就只是要學生會做人的強調教育、是沒有負擔的教育、是無需教師的教育、是取消考試的教育、是提倡自由發展無須管教的教育、是不注重尖子生培養的教育、是課外活動的教育、是不看升學率的教育、是權宜之計式臨時任務的教育。但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通過教學,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為主要載體,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換言之,正確處理好知識學、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三者的關系,促進其協調發展、融為一體,則是素質教育理念的關鍵所在。
(三)素質教育推進尚有差別
目前,素質教育推進的差別巨大,一些制約素質教育推進的體制尚未消除,一是長期以來,城 、鄉二元結構和現實差別不斷擴大。城區學校在師資配備、教育教學設施方面都占有優勢,教育的投入大部分用于一些城區重點中小學建設,而農村中小學則師資匱乏、設施落后,只能維護日常教育教學;二是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的差別大。從小學到高中不同學段發展來看,素質教育在小學階段效果明顯,而離高考、中考越近,實施素質教育的環境就越嚴峻,進展難度就越大。
(四)素質教育隊伍尚缺保障
素質教育,最終要通過教師落實到學生身上。教師的素質決定了素質教育的水平,僅有一顆愛生之心是遠遠不夠的。有一位著名的學者曾說:“當你不斷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時候,你才能教育別人”。由于教育編制管理嚴格,加之地方財政困難,教師隊伍形成了每年大量教師離退休,而極少有補充新教師,使教師隊伍日漸薄弱。在這樣的環境中,在這樣的教師隊伍教育教學下,怎樣全面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
二、實施素質教育過程相應的舉措
(一)對素質教育定好位
十報告明確提出“要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要求,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努力建設有利于創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養體系?!睂嵤┧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要從教育思想、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計劃、課程教材、考試評價以及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將素質教育滲透在專業教育中,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通過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來實現。
(二)對素質教育隊伍形成提供保障
各級政府應按學生比,配足、配齊教師,對每年自然減員的教師進行補充,應通過招考等形式補充一批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教師隊伍中去,并形成一種教師補充長效機制,使教師隊伍充滿活力。通過教師素質提高培訓、學歷提高培訓,積極探索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并進一步完善教師考試、考核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成才。
(三)對素質教育設備、設施經費加大投入
在現行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下,國家對學校的公用經費予以了足額的保證,但這些經費只能保證學校最基本的日常教育教學的活動開展。政府加大對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經費投入,配齊、配足學校的文娛體育、科學實驗的設施、設備,真正實現公平教育。
(四)形成小學至高中、中考與高考和素質教育要求相吻合的評價機制
加強素質教育的考核,建立符合開放教育學生素質教育的評價、考核機制,注重對素質教育過程中的檢查和平時的測評,現在社會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社會對學校、教師的評價還是看升學率,小學培養學生興趣特長,初中加強文化課學習,高中只看分數,只有建立一種從小學到大學的一整套完整的、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素質教育才能完全實施。
(五)積極發展三生教育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現狀;對策
教學管理分為兩個部分,主要包括教學的日常管理和學生日常學習的交流管理,這兩個部分是學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對于整個學校教學活動順利的運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教學管理工作?,F階段的小學教學管理不隨人意,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因此需要小學教學管理者充分的認識到當前學校在教學管理當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加以解決,促進小學教學管理的科學合理化,進而讓小學的整個教學質量得到提高。讓學校有一個更加長遠的發展。
1.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現狀
1.1教學方法有待更新
小學生教育時期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教學過程不同于其他教學階段,受小學生自身年齡階段的限制,在基礎知識方面較為薄弱,理解能力還存在一定不足,這也就給小學生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的教學,缺乏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發掘與培養,因此,小學生在學習時期難以對學習內容產生深厚興趣,進而造成小學生學習成果不明顯。
1.2素質教育教學理念未充分落實
就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來看,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落實。目前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依舊受到分數與成績的支配,學習分數還是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與老師教學水平的關鍵。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不僅缺乏重視,而且很多任課老師并非相關專業的老師,由語文、數學等老師兼職教學的素質課程,不但缺乏專業的教學知識,也很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教學也就無從談起。
1.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差異
小學生階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處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國小學生教育教學階段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脫節的現象。家長受教育層次的不同,對小學生心理特征與學習狀態難以全面的掌握,不能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家長工作的繁忙,對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缺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很難跟學校教育同步開展。
1.4課外實踐活動缺乏
我國小學生教育活動對課堂教學比較重視,不重視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效果,這一點跟西方國家的教學理念有一定的差異。課外實踐活動的缺乏導致小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難以和實踐相結合,對知識的掌握不夠深刻,也難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建議
2.1更新小學教育教學理念
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更新理念是關鍵,傳統的教學理念要跟現代社會的發展相結合,針對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激發是關鍵環境,在這方面要更新教學理念,引入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重視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加強小學素質教育建設
素質教育是新課改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理念,素質教育的開展要落到實處,在小學時期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小學生全面了解自身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也有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學校要重視素質教學建設,加強對素質教育在小學生教育教育過程中重要性的認識,多開展一些素質教育活動,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2.3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手段,兩者的結合既有助于家庭教育的開展,也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學校教育的效果,家長和學校實現了良性互動,能夠及時掌握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狀態。學校也能了解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教育計劃,促進小學生良好學習環境的建設。
2.4重視小學課外實踐教學活動
課外實踐活動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在小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小學生建立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結語
小學教育教學的發展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支持,重視小學生教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入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充分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再輔以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的推動小學生教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繼續教育;現狀;原因;對策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學歷補償教育取得的成績更為突出。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合格學歷小學不足30%,中學不足20%。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合格學歷已分別提高到85%和75%。教育先進的省、市、縣中小學教師的合格學歷達到90%以上,有的小學的教師學歷合格率已達到100%,并且向??苹?、本科化發展。但是在中小學教師學歷補償教育之后,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現狀卻并不令人滿意,還存在著不少誤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面臨中小學全面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更為重要,我們必須正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并要研究相應的對策,以確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穩步健康地發展。
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
1.重學歷教育輕非學歷教育
在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很低的時候,重視學歷補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學歷補償教育達到很高的合格率之后,是繼續進行學歷提高教育,還是把重點轉移到非學歷教育?有的教育行政領導一味地強調小學教師要達到大專、本科,中學教師要達到本科、研究生,而忽視了非學歷教育。我們并不反對中小學教師的學歷教育提高再提高,直至中小學教師的學歷都達到研究生或博士生的水平。問題在于在重視學歷提高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非學歷教育。相當一部分教師學歷是很高了,但教學思想、教學能力、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等仍然沒有一定的提高,這不能不說是只重視學歷提高教育而忽視非學歷教育所造成的結果。
2.重教育形式輕教育內容
現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只重視教育形式,而忽視了教育內容,只問你參加了什么形式的教育,諸如新教師上崗培訓、教導主任培訓、校長培訓、新課改培訓等,卻不問你參加培訓的內容是什么,培訓的內容是不是你所需要的,或者對你有什么提高,這樣的繼續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形式主義,它沒有收到繼續教育的效果。
3.重教育結果輕教育過程
教育主管部門或人事部門每年都要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情況審核驗證,而審核驗證時也只看你參加培訓的結果,諸如參訓課時、考試成績等等,至于你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有沒有缺席,缺席多少次,學習了哪些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收獲,考試是怎么考的等等一概不問。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大多數受訓者往往是培訓的第一天報到,最后一天考試,至于中間可到可不到,考試不過是走過場,抄抄而已,人人都得90分以上,皆大歡喜。
4.重低層次教育輕高層次教育
在學歷補償教育和學歷提高教育完成之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究竟是什么,這大概不僅受訓者一片茫然,就是許多培訓者也是一無所知。現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往往是一種較低層次的教育,即大部分教育的內容還停留在“適應性教育”、“教學基本功教育”這兩大內容上,如各地舉辦的新教師上崗培訓、普通話培訓、新課改培訓、計算機培訓等等。“適應性教育”、“教學基本功教育”不是不重要,但如果總是停留在這兩種教育上,那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是很難提高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不僅要重視低層次的教育,更要重視高層次的教育,諸如持續發展能力教育、自我學習能力教育、教科研能力教育、創新能力教育等等,只有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才能得到切切實實地提高。
5.重教育對象教育輕教育者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只一味地強調中小學教師即受訓者的教育,卻又忽略了培訓者的教育,相當一部分培訓機構的教育者年齡老化,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技術生疏,有的教育者學歷也不過是大專或本科,結果往往是大專教育大專、本科教育大專、本科教育本科,甚至大專教育本科。培訓機構的教育者水平滯后嚴重影響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
6.重中青年教師教育輕老年教師教育
中青年教師是繼續教育的主要對象,但是這并不是說就不要對老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了。老教師經驗閱歷都比較豐富,但是他們思想觀念、方法技術等都未必能跟得上飛速發展的教育形勢,尤其是面臨中小學全面課程改革,面對現代科學技術教育,老教師都有可能落伍,對他們的繼續教育是不可忽視的。
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分析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六重六輕”的現象不是孤立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繼續教育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深刻
有的教育主管部門領導,他們認為只要你好好教書,教學質量提高了,升學率上去了,就行了,至于繼續教育那只是可有可無的事,即使不搞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有的學校領導,由于升學率的重壓,他們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質量上,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去抓什么繼續教育;至于中小學教師本人,即使自己想參加繼續教育,但教育教學的重擔壓得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參加繼續教育不僅花錢,花精力,更重要的是影響了教學質量,到頭來還是自己倒霉。
2.檢查審核走過場
現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機構五花八門,不管是有關的,還是無關的,只要有利可圖,誰都可以插一杠子,這給檢查審核部門帶來了許多麻煩,如果都去一一檢查審核,哪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時間。因此到了一年一度的繼續教育檢查審按時,也就只好馬馬虎虎,不管你有沒有參加教育培訓,只要你有證明,審核大章一蓋就了事了,就算你完成繼續教育任務了。
3.培訓機構的師資素質滯后
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這是人們都懂得的道理。但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的培訓機構師資水平跟不上教育步伐,中級教育中級,中級教育高級,高級教育高級,這不僅在學歷上不適應,就是在實際水平上也未必能適應。拿新課改來說,中小學教師大多數已經過培訓,而有不少培訓機構的教師卻沒有受到培訓,像這種情況,培訓機構怎么能去搞教育培訓?更談不上更高級的教育培訓了。
4.沒有一套完整的繼續教育計劃
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學校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方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繼續教育計劃,包括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有的地方雖然有計劃,但多數是計劃計劃墻上一掛,不執行也罷,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
5.繼續教育的教材建設滯后
雖然教育部等有關部門也在著手編訂繼續教育教材,但這些教材在某種程度上只能供“適應性教育?之用,至于提高所用的教材就很少了。這樣使得中小學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教師繼續教育始終停留在較為低級的教育培訓上,而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已經經過了幾輪教育培訓,所教育培訓的內容陳舊,方法也落后,所以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對繼續教育厭倦,不是規定要完成一定學時的培訓課時,誰愿意去參加培訓。
6.繼續教育經費嚴重不足
必要的經費是實施繼續教育的保證,可是相當一部分繼續教育機構經費嚴重不足,教學設備落后,校舍簡陋,圖書資料缺少,尤其是繼續教育機構師資培訓經費不足,師資得不到提高,這種狀況不改變,怎能適應現代繼續教育的需要?
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對策
1.強化管理,嚴格審核責任
現在就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立法方面來說,已不是什么問題了,從國家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人事部門大多都制定了比較全面的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我們要在全面提高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全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認識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管理,層層把關,尤其是繼續教育審核部門更要高度負責,不僅要對平時的繼續教育情況加大督查力度,更要在一年一度的繼續教育驗證時把住課時關、成績關、內容關,最大限度地杜絕虛假現象發生,對審核驗證的部門或有關人員、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應追究有關責任,確保中小學繼續教育健康發展。
2.加強教育者教育,提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層次
教育者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繼續教育的質量??偸峭A粼诘蛯哟蔚睦^續教育上,很難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需要。要提高中小學繼續教育的質量,要提高中小學繼續教育的層次,就必須對擔任繼續教育的教育者先進行教育,提高教育者的綜合素質,要徹底改變低學歷教育高學歷、低職稱教育高職稱倒掛現象。就目前情況來說,縣(區)級培訓機構已不能適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需要,跟不上繼續教育的步伐,應該著手整頓,能升格的可以升格,不能升格的或撤消、或合并,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資源,提高教育者的水平。
3.在兼顧“適應性教育”的同時,加強提高性教育
適應性教育不是不需要,在某些時候它是必要的,如新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對中小學教育教學不適應,對他們進行崗前教育當然是必要的;新課程改革,對擔任新課程教學的人員進行教前培訓,當然也是必要的。但是對大部分中小學教師而言,應該多進行更高層次的教育培訓。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等都需要廣大中小學教師去摸索、去創新、去研究,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是21世紀教育的需要,是中國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需要,也應該成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
4.加大中小學繼續教育經費投入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存在諸多不令人滿意的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經費投入不足。教育者不能受到高級教育,是經費不足所致;培訓機構設備陳舊,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繼續教育,也是經費不足所致。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本來就很低,讓他們參加繼續教育還交錢,對本系統的培訓機構來說實在于心不忍,不交錢,培訓機構又拿不出經費,怎么辦?社會上一些培訓機構的培訓經費更為昂貴,廣大中小學教師也只能望而卻步。教育、財政部門應該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減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經濟負擔,保證中小學繼續教育經費按時足額到位,并逐步有所提高。
5.制定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計劃,建設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教材
要制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計劃,這個計劃應該是長短期結合、多層次結合的計劃。長期計劃重在提高,短期計劃重在適應。舉例來說,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開始時進行崗前培訓,這是“適應性”培訓,當他們“適應”了工作崗位之后,就要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使他們從適應型教師逐步成為勝任型教師、骨干型教師、研究型教師、最后成為專家型教師。繼續教育的教材也應該顯示這樣的層次性。而我們現在的繼續教育教材什么內容都有,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組織有關專家和中小學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共同編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確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有章可循,有本可教。
6.要強化“校本培訓”的指導和管理。
“校本培訓”花錢少,花時省,既能針對學校實際和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有目的地開展繼續教育,又能充分利用學?,F有人才資源和設備,它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校本培訓”由于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校本培訓”的隨意性太大,缺乏科學性、系統性?!靶1九嘤枴币盏胶玫男Ч麘撟龅剑?/p>
(1)由培訓機構或上級主管部門配合學校共同制定“校本培訓”計劃,學校負責實施,培訓機構或上級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和監督;
(2)“校本培訓”考校由培訓機構負責;
(3)培訓機構或上級主管部門可以定期派出專家到學校講學,學校也可以聘請有關專家來校講學。
一、教材分析: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多以跑、跳為主,在走和跑的練習中,主要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為主要的練習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跳的練習中,主要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為主要的練習內容
二、教學目的:
1.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
2.掌握基本的衛生保健常識,懂得簡易急救及體育常識。
3.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穩步提高。
三、教學重點:
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規范體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力爭提高全校學生的體育達標率。
五、教學措施:
1.從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出發,完善體育管理機制,明確個人職責,為體育工作的開展鋪平道路。
2.學校體育教育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工作,對所學課程及時測試,以督促學生學習,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3.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豐富學校文體生活。
學校加強對課間操課間舞的管理,建立課間操常規,嚴格紀律,保證課間操、舞順利開展。在本學期力爭使我校課間操、舞形成自己的特色。
4.學校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利用下午第三節課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由各班主任負責,體育教師與班主任密切配合,幫助各班制定執行鍛煉計劃,并給予技術上的指導。班主任要把班級體育鍛煉納入班級教育計劃,做好組織發動工作,進行思想教育,保證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學校將定期對各班鍛煉情況進行評比,及時總結,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