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

    第1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1.信息不對稱及宏觀環境不確定

    并購過程中最核心的是并購價格。合理的并購價格以對目標企業價值的科學評估為前提,是并購成功的基礎。對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合理性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方面,信息不對稱可引起并購公司估價風險:由于目標企業內部人員與并購方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上市和非上市的目標企業在高質最的信息資料獲取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容易形成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宏觀面的不確定性導致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企業并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比如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動、并購企業的經營環境、管理協調和文化整合的變化等等。所有這些變化都會影響著企業并購的各種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

    2.缺乏專業中介運作

    缺乏規范運作的中介機構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中介機構的作用一是為雙方牽線搭橋,降低企業并購的信息成本;二是能提供中立、公正的判斷,避免較強的主觀傾向,從而最終導致交易的達成。三是結合豐富的相同行業并購經驗,避免彎路和風險。我國的企業并購中,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較少,完全依靠并購企業自己自主搜尋目標、設計方案、籌集資金、談判價格等等,結果由于并購方信息不靈,缺乏操作的經驗,往往使并購陷于失敗。

    二、基于業務的財務分析應對行業風險

    傳統的財務分析和風險管理在具體的行業和企業面前的這些不足,需要從銷售鏈財務的角度進行重新的分析和解讀,銷售鏈財務突破了標準的財務報表的銷售確認、成本和利潤計量的標準,銷售鏈財務基于整個供應鏈的兩頭,充分考慮了服裝品牌企業典型的“長尾”風險,改變了單一企業的分析角度,以銷售鏈整體作為分析對象,更能揭示業務背后的潛在風險。

    三、大型服裝上市公司收購風險控制案例

    1.并購的行業背景

    M公司就是上述的一家上市龍頭企業,13年市值位列上市服裝企業前5名,而且得益于上市成功后的巨額超募資金,并且募集資金也遠遠超過了上市募投項目本身的資金需求。S公司經過前幾年的高速增長為企業積累大量的銷售規模和資產,但隨著13年開始的整個服裝企業的變局,S公司也未能例外,銷售和利潤同比都有所下滑。2013年S公司選中的當地快速成長的J公司,J公司的品牌定位高于M公司,且根據市場占有率及品牌生命力,未來5年仍能獲得快速的成長。在前期的盡職調查中,雙方重點對品牌的融合,渠道的整合,供應鏈的協同優化進行的深入的分析和溝通,基本確定并購對雙方在市場占有率上都能帶來收益,同時并購能帶來渠道和供應鏈成本的進一步降低,結合J公司做的3年一期的盈利預測,從M公司角度分析,并購后能使當年合并每股收益保守增加20%,這在整個行業利潤下滑的大背景下,這是個非常亮麗的一份盈利成績單。

    2.雙方企業初步估值

    雙方初步認可的估值超過了10億,由于J公司本身是輕資產公司,估值超過10億,但凈資產只有1個億,在服裝企業的并購案例中也很少見,這么高的估值是基于現金流量凈現值法,通過J公司未來5年的銷售利潤增長和現金流量凈現值。

    3.投行中介深入盡調

    在初步盡調亮麗的財務遠景基礎上,M公司董事會考慮到第一次實施并購,自身財務團隊的專業水平和并購經驗欠缺,所以聘請了國際投行咨詢公司進一步實施財務盡調。投行中介的分析重點從一般層面的銷售、成本、費用、流動資金,轉向了更為核心的銷售鏈財務。所謂的銷售鏈財務的方向有這幾個方面:1、終端業績增長;2、終端店效、平效、人效;3、終端門店盈利情況;4、終端門店的售罄率情況;5、庫存投產與留存(產銷率)情況。投行中介的盡調結論與M公司的初步預測正好相反:J公司的強盡銷售增長更多的是通過下游壓貨實現,終端銷售增長在13年也開始呈現增長頹勢,各經銷商訂貨量已經超過了終端的增長和貨品需求;并且終端的增長質量存在更多的問題,門店的開店數量在13年增長過快,單店的可比銷售業績出現了同比下滑,平效和人效的分析也得出同樣的結論;經過與各經銷的訪談得知其經銷的利潤率也同比下降,下降的原因除上述的單店銷售問題之外,綜合型大店的開店導致的租金成本的過快增長也是一大問題;經銷商終端顯示的售罄率也逐年降低,這也反映了品牌商壓貨的情況。最后回到J公司的庫存,產銷率(庫存占投產的比重)也顯示不如前兩年的水平。

    4.投行中介深入盡調

    綜合以上情況,投行中介認為J公司描述的銷售和利潤的增長前景在未來3年實現的可能性并不樂觀。M公司召開了董事會,再結合當時的行業普遍情況,認可投行中介的盡調報告,否決了并購框架。

    5.項目結論與總結

    M公司的財務總結報告中,認識到了簡單通過會計報表的財務預測帶來的認識誤區,以及通過銷售鏈財務的分析進行財務風險規避的重要性。這個案例也說明了服裝零售品牌的并購不同于其他行業并購時進行財務風險把控的差異,也豐富了財務風險管理的涵蓋面。

    四、防范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的綜合措施

    1.加強財務風險監控

    增強風險意識,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測和監控體系。要做好防范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工作需要切實提高企業管理層的財務風險意識,從業務源頭上防范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在企業自身的內部建立健全嚴格的財務風險防控體系,加強企業對并購風險的預測預警機制,盡最大可能避免或者減少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2.深入事前調查

    獲取目標企業準確的信息。并購企業在選擇被并購企業時,必須在事前作大量的調查研究和搜集信息的工作,包括被并購企業的產業環境信息、財務狀況信息、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企業文化,特別是銷售鏈的綜合分析。

    3.選用適用的評估方法

    做好資產評估,防范財務風險。采用恰當的清算價值法、市場價值法、現金流量法等估價方法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對企業的資產評估,是防范企業并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建立一個客觀公正的資產評估模型,充分考慮被評估企業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采用靈活的評估方法,制定符合實際發展情況的策略,以更好的避免財務風險的產生。

    五、結束語

    第2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財務報表分析

    新準則的執行究竟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乃至經營行為產生什么具體影響,這種影響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影響的程度有多大、報表使用者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變化、在新老準則體系的轉換期間某些上市公司是否會突擊調控報表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本文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及新會計準則對證券市場的沖擊和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的影響。

    一、新準則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

    1. 財務會計報告目標及會計理念的主要變化。新準則明確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任職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新準則建立了財務報表的概念,取代了原制度中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規定財務報表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表述,報表結構為四表一注,包括: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及附注,取消了利潤分配表,增加了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2. 資產負債表的變動及其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2. 1 列示項目的變動。新準則根據相關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和預測性,對部分報表列示項目進行了變動,操縱性較強。從會計信息質量的“短期投資”,“長期債權投資”等資產類項目,變動成了幾類單獨列示的項目: “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等資產類項目,將“遞延所得稅借項”改為“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 負債類項目取消了“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改為“應付職工薪酬”項目,將“遞延稅款貸項”改為“遞延所得稅負債”項目。

    2. 2 結構的明確。新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負債應當分流動與非流動列示,并明確給出了劃分標準,充分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這對于財務分析中的一些指標計算來說,無疑是提供了更合理的計算基礎,如短期償債能力和總體結構比例分析的一些指標。

    2. 3 公允價值的引入。新會計準則最大的亮點是公允價值的引入,最大的爭議點也是公允價值的引入。總體來說,新準則體系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還是比較謹慎的,強調在可靠計量的前提下才適用公允價值,在有些準則中并不把公允價值計量作為優先考慮的方法。

    3. 利潤表的變動及其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3. 1 不再區分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新準則規定,利潤表不再區分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將這些業務產生的收入,成本統一在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中反映。這是結合我國企業經營實際情況做出的一項規定,目前我國企業經營活動日益多元化,很多企業的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劃分不明顯或是無法完全劃分,在選擇計入主營業務收入還是其他業務收入時,企業操作性較強。

    3. 2 新準則規定的營業利潤比原制度規定的范圍有所擴大,主要是將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納入營業利潤,這是因為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本質上是屬于營業范疇,體現企業經營能力的組成部分。因此,新準則規定的營業利潤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后的金額。

    3. 3 費用的分類變化。新準則規定,費用應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而舊準則的費用是按成果分類,分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對費用的分析對象有所改變。

    3. 4 現金流量表的變動及其對財務分析的影響。新舊準則相對比,實質性的變化較少,在某些環節上進行了變動和簡化,增加了應當在附注中披露的部分項目。新準則對金融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項目不再做細化規定,只做一般規定。同時,新準則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個調整項目,在披露部分增加了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有關的信息。

    3. 5 新增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對財務分析的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新準則規定財務報表應包含的內容,而舊準則沒有,所以國內對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分析的不多。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屬于動態報告表,揭示了企業在某特定時期內所有者權益各組成項目增減變化的情況。而所有者權益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反應是靜態的,對所有者權益的分析僅僅基于資產負債表是遠遠不夠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新增給財務報表分析注入了新的信息,使分析更加全面,能夠滿足部分報表分

    析主體的需要。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分析主要內容包括: 投入資本分析,保留盈余分析,總體利益分析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趨勢的分析等。

    二、新準則體系下財務表報分析的主要對策

    1. 對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分析。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①對結構進行分析確定各因素在總變動額中所占的比重及影響程度; ②對權益增長分析比較確認公司長期增長潛力以及公司是否健康成長; ③對全面收益分析以權衡企業財富的創造能力和效率。

    2. 對變動后利潤表的分析。應該注意企業是否合理運用新準則,是否正確反映了企業的價值及其盈利能力,是否有利潤操縱行為。

    3. 對企業合并的分析。新準則對合并的概念、范圍和內容都有重大突破。在分析時,應當針對變化,相應調整分析重點: ①對合并范圍的分析要考慮母公司將被投資企業納入合并范圍、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時候,其行為是否合理; ②少數股東損益。新準則規定把少數股東損益納入凈利潤總額,而在實際財務分析中,是否記入凈利潤或所有者權益中,應當視財務分析的目的而定。綜上所述,新準則的頒布不僅是會計界的重大轉變和里程碑,對財務分析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不論是會計信息質量方面,還是報表結構和內容方面,都對財務分析有積極的作

    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利于財務分析的轉變,有待于會計準則的不斷改進與實施過程中的有效監督。

    4. 企業的應對對策分析。

    4. 1 盡快熟悉和理解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及其影響。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估值是動態的,相關會計政策的變化即使對其當期利潤產生積極影響,但往往是以未來數年的利潤受到平抑為代價的; 另一方面,會計政策的變化會影響上市公司的會計利潤,但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量。因此,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并不會在實質意義上改變上市公司的內在估值。財務比率應用。( 1) 對原有一些財務比率的謹慎運用。如市盈率和市凈率、每股收益等。隨著股市的不斷上漲,即使上市公司的經營沒有任何變化,只要存在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就會隨著股市上

    漲而不斷上漲,而上市公司業績的不斷上漲又反過來支持股市的進一步上升,因此有可能會出現股市上漲而市盈率和市凈率不升反降的極端情況。( 2) 財務比率的計算。由于報表的項目及其內涵均發生了一些變化,原來的一些財務比率可能失去了作用或應重新解釋,相關的數據需要結合附注才能計算,如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各項資產周轉率、現金比率等。也應設計一些新的財務比率,如資產減值損益/營業利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營業利潤、直接計入資本公積的利得或損失/凈資產等。( 3) 重視現金流量相關比率的應用。新會計準則實行以后,

    凈利潤和凈資產對于報表分析的重要性將下降,而現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將會上升,在進行報表分析時,應加大對現金流量的分析,通過現金凈流量等數據與利潤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利潤質量。

    第3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通過財務分析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越發顯得重要。2007年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給企業財務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戰,理解并掌握新舊準則差異及其對財務分析的影響,對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圖對新會計準則對財務分析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新具體準則實施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財務分析 企業

    一、引言

    近期財政部頒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一層次,是起到駕馭作用的基本準則。第二個層次是38項具體準則,基本準則主要規范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二、主要會計具體準則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一)新存貨準則實施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新準則允許符合條件的借款費用計入因而存貨成本對生產周期長的企業影響大;取消了“商品流通企業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以及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不計入存貨成本,直接計入損益”的規定,因而對商業企業影響大。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金額將增加,流動資產合計金額增加,總資產合計金額增加。短期內企業的權益將增加。利潤表中期間費用減少,營業成本增長,但營業成本增長的幅度小于期間費用減少的幅度。短期內企業收益將增加,長期看企業總收益不變。流動比率增長,銷售毛利率下降,短期內銷售凈利率增長。

    由于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企業應改用加權平均法或先進先出法,對原發出存貨采用后進先出法計價的企業影響較大。在物價上漲期間,對財務分析的影響:(1)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金額將增加,流動資產合計金額增加,資產合計金額增加。短期內企業權益將增加。(2)短期內利潤表中企業盈利增加,長期看收益總額不變。(3)流動比率增長,銷售毛利率提高,短期內銷售凈利率增長。

    (二)新投資準則實施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由權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從單個報表看,如果子公司盈利,將使母公司個別報表的利潤減少;如果子公司虧損,將使母公司個別報表的利潤增加。其對利潤的影響,取決于子公司的盈虧。母公司對具有控制權的投資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核算,將大大減少母公司尤其是自身沒有主營業務的控股型母公司的利潤總額,從而影響其財務報表中的利潤結構。

    新準則要求,交易性證券和可供出售證券均按公允價值反映。因此,交易性證券的價格上漲會影響到損益,使企業的利潤增加;新準則不僅要求可供出售證券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將價格變動的金額直接計入權益。因此,這一計量方式的改變將會直接影響期末利潤。

    新準則將原長期債權投資改為持有至到期日投資,保持了原有長期股權投資。原投資準則要求長期投資期末采用帳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法計量,對于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價值的計提減值準備,同時計入損益。新準則要求持有至到期日投資期末按攤余價值計量,并要求溢折價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與直線法比較,實際利率法應更科學。商譽只作減值測試,平時不攤銷。原準則在長期投資未發生減值情況下,也需要進行攤銷。新準則與原準則相比,將會增加由于不攤銷商譽部分的利潤。

    (三)新固定資產準則實施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固定資產的質量,主要體現在:第一,企業年度內固定資產結構的變化與企業生產經營特點之間的吻合程度。企業在各個會計期間內固定資產原值的變化,應朝著優化企業內部固定資產結構、改善企業固定資產的質量、提高企業固定資產利用效果的方向而努力。第二,在企業折舊政策多樣化的條件下,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并不代表企業固定資產的實際貶值程度。因此,固定資產凈值與原值之間的對比也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更不反映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效能。

    原準則固定資產定義有“單位價值較高”這一標準,新固定資產準則改變了固定資產定義的價值標準,因而會改變企業資產結構及今后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計量結果增大,同時預計凈殘值強調現值,結果會使企業各期計提的折舊額增加,導致各期的費用增加,最終使企業的收益水平及所有者權益金額降低,同時增加負債。新準則將固定資產預計的處置費用的折現金額計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將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后續支出確認為固定資產,會使固定資產的計量結果增大,導致企業資產結構發生變化,使長期資產比重提高。

    (四)新無形資產準則實施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無形資產的質量,主要體現在特定企業內部的利用價值和對外投資或轉讓的價值上,具體表現在:第一,企業無形資產與其他有形資產相結合而獲取較好的經濟效益的潛力;第二,企業無形資產被轉讓或出售的增值潛力;第三,企業無形資產在用于對外投資時的增值潛力。

    新準則取消原準則第10條中的“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這條規定取消后,企業就可以按照投資雙方議定的價格作為入賬價值,從而造成權益增加,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權益比率提高,有利于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同時新準則增加有關不確定有用壽命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規定。明確規定了此類無形資產不再采用攤銷的辦法,而是采用減值測試。商譽的后續計量方式由按照直線法攤銷,改變為至少每年進行減值測試不攤銷的方法,并規定按照相關資產組或組合進行減值測試的方法。可能增加或減少企業的損益,從而造成權益變化,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

    (五)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實施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執行新準則后,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這一計量模式。但是,我國的產權和生產要素市場的活躍程度和定價能力與成熟市場還有不小的差距,同時,決定公允價值兩個關鍵變量(貼現率和未來現金流量)都需要會計人員對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職業判斷,主觀性極強。而資產公允價值估值的高低,直接影響當期資產結構、所得稅費用、凈利潤及凈資產。如果公允價值運用得當,會極大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反之,公允價值又為企業提供了利潤操縱的途徑。

    新準則中,商業實質有兩個判斷條件:(1)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2)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在實際運用中,商業實質的這兩個判斷條件也帶有很強的人為主觀判斷特點和靈活性,判斷的結果同樣影響企業當期的資產結構、所得稅費用、凈利潤及凈資產等,為企業的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間。

    (六)新借款費用準則實施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借款費用資本化范圍的變革,使得可資本化的資產不再限于使用專門借款購建的固定資產。如果企業存在較多的除專門借款購建固定資產以外的此類資產產生的借款利息,過去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如按準則進行調整則要予以資本化計入資產價值,這樣就會大幅度地提高借款當年的利潤、資產和權益,調低資產負債率,調高凈資產報酬率。

    對于目前證券市場上廣受關注的先進制造業是有利的。由于許多先進制造業公司的生產周期比較長,而且借款金額巨大,因此實施新會計準則將會提高此類企業的業績。這種會計政策的變更,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當前的會計利潤上升,關鍵在于改善企業經營者的業績考核指標,從而提高經營者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除了先進制造業以外,當前廣受投資人關注的軍工企業同樣如此。

    三、結論

    財務分析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和剖析,以反映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利弊得失、財務狀況及發展趨勢,新準則的實施涉及大量理論和實務問題,內容錯綜復雜,文章論述了新會計準則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利弊。

    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有利于境外投資者了解境內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從而促進他們對境內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對國際投資者而言,會計準則趨同帶來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強,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資者進入的風險,為國內公司吸引外資創造便利,有利于我國走向國際經濟舞臺。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李淑敏.對新會計準則的思考.集團經濟研究.

    第4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2010年初的云南省大旱致使三七大面積受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3月15日,三七受災面積56746畝,占總種植面積的94.5%,成災面積27503畝,占受災面積的48.47%。三七從播種到收獲要3年以上時間,如果2010年減產,以后的五六年之內整個市場三七的供應都會受到影響。這是這導致三七價格暴漲的基本面因素。惡劣天氣的影響導致減產由于擔心未來貨源,大量的藥廠囤積收購,這是主力資金流入。另一方面一些藥商的惡意囤積炒作,同時種植三七的農民以及供貨商惜售心理確實更加強烈。這是市場共識,因此三七的價格不斷持續上漲。

    三種力量的共同作用才是三七價格飆升的重要原因。

    影響供需的基礎是基本面因素,如果企業經營不錯,未來被機構投資者看好,那么機構資金會逐步買入這個企業的股票。同時由于買人愿望強于賣出。所以股價不斷上漲,而且形成上升趨勢。這又導致市場上更多的趨勢投資者買入。從而形成市場共識。結果導致價格不斷上漲。相反.如果這家企業經營不善,那么想變現的人就比較多,結果就是跌跌不休。

    簡單的說:

    想買的人多==)供小于求==)股價上漲。

    想賣的人多==)供大干求==>股價下跌。

    所謂基本面分析方法,就是把對股票的分析研究重點放在它本身的內在價值上。基本面分析需要大量的財務分析數據及財務分析經驗。普通投資者無法掌握。因此我們在本書里采用量化的基本面分析方法。

    一、常用相對量化指標

    本節所說的量化相對指標是針對上一節所說的絕對量化的財務指標而言。相對是因為引人了價格要素。即把財務指標與價格的高低進行了聯系。

    P/E(市盈率):是衡量股票相對內在價值的一種量化指標,以稅后每股收益作分母,股價作分子,所得出的商就是該股的市盈率。一般而言P/E的值越小越好,特別是與同行業比較時更是如此,誰的P/E低就說明誰的股價相對被低估。一般P/E值的標準范圍是15-25倍認為合理。

    P/BV(市賬比):衡量每一元錢能夠買入多少資產的指標,此值越小越好,值小說明此股價風險比較小。一般標準是l 2倍左右認為合理。

    P/SR(價售比):衡量個股主營業務能力的一種指標,此值越小越好,說明今后的業務擴張能力強,一般標準是1左右認為比較合理。

    ROE(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核心指標。透過這個財務指標,投資者可以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做出系統而相對準確的分析,業內稱之為杜邦分析系統。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證監會規定6-10%的配股資格線。因此這個指標往往可以衡量成長能力的關鍵指標。許多大黑馬股票的ROE往往會連續幾年高達20%以上。

    在線分析師軟件里在K線圖中點擊個股K,就會出現如下個股快速診斷界面,見圖,這個界面里,投資者可以快速了解這個股的基本面情況。

    以000858~糧液為例,主營業務是白酒。最新分析師報告評價:2010年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40.91%。2010年預測1.18元/每股。增持評級。

    個股的P/E=38.93,而酒行業的P/E=63.34。個股的P/B=8.85,而酒行業的P/B=9.85。也就是說個股的相對評價指標小于行業的相對評價指標。ROE=24.46。

    這說明這個股票的基本面不錯。當然基本面信號燈就肯定是綠燈了。

    二、如何通過P/E選擇便宜的股票

    市盈率(P/E)作為一個衡量股票投資相對價值的指標。被投資者廣泛應用。投資者一般根據個股市盈率的相對高低來評價其投資價值的大小,來進行買賣決策。自有股市那一天起,市盈率便成為評判股價的常用標準。一些觀點甚至只以市盈率來衡量股市有無投資價值。投資者在運用過程中,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市盈率蝴十算公式是:P/E,P代表價格,而E代表每股收益,市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但有一點應注意的是,既然市盈率是由股價和上市公司業績之比而得出的,那么就應該對市盈率有動態的認識。

    因為如果每股收益E不變,那么股票價格上漲則P/E上升。而如果股票價格不變,當每股收益E上升時,那么P/E就會下跌。因此目前市盈率高并不意味著將來市盈率高。

    買賣股票與購買商品一樣,買便宜貨是大眾首選。通過P/E值的高低可以方便的選擇便宜的股票,P/E是通過公司的業績與股價的相對關系來判斷一個股票的貴賤。一般而言P/E低于15就是便宜,但是不同的行業P/E值范圍是不同的。成長型行業的P/E比周期性行業的高。

    以600166福田汽車為例,在2010年7月2日,大勢下跌至2373點左右。該股票的P/E是10.97,同期行業P/E是31倍。該股的市銷率也小于1(P/SR=0.25)。說明成長性不錯。ROE=21.65。可以認為這是比較便宜區域。見下圖中的A區域。此時買入到了9月20日賣出。就有20%的回報率。而同期大盤收益不過9%。采用低P/E找便宜選股的策略。可以配合逐步低買的交易策略。

    如果一個公司業績不錯,而且低P/E,那么市場人士就可能逐步買入這個股票。現在才10倍左右的P/E,未來可能上漲至30倍P/E。因為汽車行業的P/E=是30倍。可以認為這個比較便宜的股票。

    另外還要注意由于周期循環始終是在行業景氣還未到高峰之前,股價就先到頂,行業景氣未到低谷底之前。股價就先回落見底。所以,在投資周期性股票時,切忌在行業景氣高峰期因P/E低而買進股票,也不要在景氣低谷底期因P/E過高而放棄低買的投資機會。

    還要注意股票的現有價格代表公司未來的收益和股利折現后的現值。未來收益和股利的折現反映著通貨膨脹的水平。因此市場的市盈率PE會隨著利率波動變化。另外通脹數據也會影響P/E的正常數據。如果通脹率下降,未來收益的現值會增加,投資者會提高市盈率的預期。如果通脹率上升,市盈率及公司未來收益的現值會下降,公司目前的股票價格也會下跌。因此真實的PE=市場平均市盈率+通脹率(CPI)。例如目前的市場平均P/E是15.7,看似不高,但目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4.5%。那么實際P/E=15.7+4.5=20.2。也就不能夠認為目前市場估值偏低。

    三、如何通過P/B選擇便宜的股票

    作為一個常用的估值指標,對于收益為負數的公司,P/E的估值就無法使用了。另外EPS往往比較容易包裝。因此我們可以采用P/BV(價格/賬面值)比率估價法。

    P/BV比率是公司資產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比,反映了資產盈利能力與初始成本之比。其優點在于首先賬面價值提供了一個對價值相對穩定和直觀的度量.尤其對于那些從不相信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的投資者來說。

    這里的P是指價格,BV是指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如果P/BV等于1,那么說明市場價格等于內在價值。P/BV提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估值標準。其次因為P/BV比率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跨企業比較標準,所以投資者可以比較不同行業中不同公司的P/Bv比率來發現價值被高估或被低估的企業。最后,即使那些盈利為負數,無法使用P/E比率進行估價的企業也可以用P/BV比率來進行估值。

    P/B值是從公司的資產角度來判斷股票是否便宜。如果公司業績差營運不好,那么連續的虧損可能使得公司的凈值為負。但是如果是優績股票。因為暫時的下跌使得P/B等于1或小于零。可以認為是底部信號。因為只要公司經營環境還可以,那么公司運作很快就可能恢復正常,業績就可能提升。市場平均值P/B等于1左右時就是強烈的底部信號。

    一般的而言認為買入低P/BV的股票一定抗跌,而買入高P/BV的股票風險比較大,一旦下跌則下跌幅度就比較大。因為如果這股票清盤時,你仍能可依靠變賣上市公司收回你部分投資,但是如果你不幸購買了一個P/BV小于O的股票,那么一旦有清盤事件發生,你將連回家的路費都輸光。總的來說從長期看投資低P/BV的股票表現比高P/BV的好。

    第5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據Wind數據,民生加銀精選從2010年2月3日成立以來,虧損30.10%,低于同類平均水平,同類排名為228/236。從各區間表現看,該基金今年以來表現較差,收益率為-3.72%,同類排名為393/531;1年收益率為-1.41%,同類排名為394/531;3年收益為-29.75%,同類排名為295/321。

    該基金現任基金經理江國華,自2011年12月起擔任民生加銀精選股票型基金基金經理。截至12月24日,任職回報-2.24%,同類排名為265/288。

    堅守精選流程但效果欠佳

    今年以來以創業板為首的中小市值個股發力,主動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凈值大都表現優異,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2.62%。與之相比,民生加銀精選基金今年的業績并不樂觀。

    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江國華解釋說:“我們買入股票,是按照成長性、價值性綜合比較,自下而上精選作出的判斷。對于個股問題,由于公司要求,我們不便談論。敬請理解。”記者注意到,在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這一欄里,對于如何進行股票投資著墨甚多。譬如:

    “本基金在個股選擇上采取自下而上的股票精選策略,通過構建初選股票池、精選股票池,從基本面角度篩選出具有核心競爭力優勢的企業,并通過估值水平和流動性篩選個股,構建股票投資組合,最后通過風險評估優化股票投資組合。”

    “本基金將分別通過民生加銀核心競爭力外部特征識別系統、民生加銀核心競爭力內在根基識別系統,由外及內、由淺到深逐步細致深入分析和評價企業的競爭力,精選出具有核心競爭力優勢的企業作為股票投資備選對象。”

    “企業競爭優勢的好壞必然體現在企業的一系列財務數據中,因此,本基金運用財務分析的方法,分析有關指標和數據,以細化、深化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的理解,同時,揭示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的真實面目。”

    正是由于對個股選擇有著詳細的精選流程和電腦識別系統,所以民生加銀精選基金2013年各個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同公司的十大重倉股中交叉持倉品種分別達到了10只、8只、7只。

    “我們的重倉股都是經過公司的流程,通過構建初選股票池、精選股票池,從基本面角度篩選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并按照成長性、價值性的綜合比較,作出的投資決策。”江國華稱。

    自由發揮的個股業績也差強人意

    《投資者報》記者對比發現,除了同基金公司持倉品種,該基金在201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各有兩只重倉股。其中二季度是恒寶股份和金地集團,三季度是云南白藥、東港股份。

    從上述個股的盤面表現來看,恒寶股份與金地集團都是在3月至5月間有過短暫拉升,此后一直橫盤陰跌,可能是基金經理個人發揮,追高買入。之后見勢不對便斬倉賣出。云南白藥和東港股份情況類似。

    一位北京劉姓證券分析師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稱,今年的市場行情和民生加銀精選基金的精選流程不夠契合。一般而言,通過電腦識別系統篩選出來的股票更為看重市盈率和財務指標,因此也更為穩健,配置偏均衡,而今年市場的熱點基本上是在成長股和創業板。資料顯示,江國華出任民生加銀精選基金經理之前,在招商基金公司擔任分析師,從事數量化研究與風險管理;2008年7月加入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金融工程研究員,兼任煤炭、電力、汽車、電力設備行業研究員。他的從業經歷也決定了他選股傾向于自下而上,基本面好、估值不高、盈利增長空間大、市場份額方面占有優勢的公司,不傾向炒重組、炒熱點、炒概念等波段操作行為。

    翻開民生加銀精選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報告,江國華始終強調的是倉位以及組合結構上將保持較為均衡的配置,重于選股而并非擇時。

    第6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一、當前企業財務分析報告存在的問題

    1.目的單一。目前的財務分析和管理報告,主要目的是為企業內部績效考核評價所用,對于如何支持企業經營決策較少。

    2.分析主題、維度單一。大部分單位的財務分析由于核算精細度的問題,數據維度較為單一,基本是圍繞組織維度(如部門、子公司)進行核算和分析,缺乏對項目、產品、客戶等多維度的分析。

    3.業務溯源能力弱。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沒有整合,分析大部分是財務數據的羅列,“就財務說財務”,缺乏對業務動因的理解和挖掘,與業務貼合度差,因此分析報告缺乏對重大風險、重點問題的提示內容,缺少從財務視角給出管理改進建議。

    4.分析方法較為基礎。大部分企業的財務分析只作了實際完成與預算的比較和同環比分析,缺少如敏感度分析、情景分析、長期趨勢分析、對標分析等較為靈活、前瞻性強的分析方式來說明內部管理問題的實質原因,導致管理層對財務分析的價值認識不夠。

    5.分析報告可讀性差。分析數據羅列多而全,非財務背景的閱讀者較難理解。整個報告結構重點不突出,較少使用圖形、儀表盤等,可讀性低。

    二、財務分析報告體系應包含的內容

    財務分析報告是為管理決策服務的,應該從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存在問題,用不同的情景去分析企業所作決策的財務指標。財務分析報告是一個體系,至少應涵蓋以下內容:

    1.基于企業歷史數據和管理會計資料的財務分析。這類分析是在總結前期企業經營取得的業績和亮點的基礎上,查找薄弱環節,為企業內部考核和解決管理短板提供決策依據。主要包括:

    1.1預算分析報告。主要是結合年初制定的財務預算,按照各業務單元或預算主體承接的預算指標,分析預算完成情況,與序時進度的差異,查找預算沒有完成和超預算的原因,要求預算主體制定措施,確保預算指標的完成,如是年初預算編制條件或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提出預算調整建議方案。

    1.2財務業績分析報告。主要是分析企業效益的來源和影響企業效益的關鍵因素。包括:(1)收入增長分析。主要分析收入的結構,為企業制訂合理的經營策略提供依據。應從幾個維度來分析:分產品,分析各類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及增減情況,對當期利潤的影響;分區域,分析不同區域收入的增減情況和原因,是區域政策因素還是自然環境變化,或是當地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不同區域收入的變化對企業效益的影響;分部門(業務單元),分析不同業務單元收入增減對企業效益的影響;還要分析內生性收入增長趨勢,分析企業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潛力。(2)盈利能力分析。主要為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成本控制提供決策依據。一是不同產品的盈利能力分析,分析現有產品(業務)的毛利水平和占有資源情況,運用情景假設法分析在現有資源下,哪種產品組合結構可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二是產品全成本結構分析,主要分析企業成本的構成和產品全價值鏈的成本,查找企業可降的成本和降成本的重點,并通過價值鏈分析查找不增值作業,為管理層優化成本結構和作業流程提供決策支持;三是成本對標分析,將企業成本和競爭對手對比,為企業制訂競爭策略、彌補短板、消除劣勢提供依據,還要將企業自制零件成本與外部購買成本對比,為業務是否外包提供依據;四是成本要素動因分析,分析影響各成本要素產生和高低的主要事項,能否優化或取消以降低企業成本。如不同產品質量標準下的外賠費用分析對比。五是可控費用分析,通過對每項可控費用的增減趨勢分析,查找最佳控制方法。

    2.基于企業未來管理與決策的財務分析。主要是通過建立財務分析模型,測算各種情景下的模擬財務數據,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主要包括:

    2.1為制定企業戰略服務的財務分析。企業戰略目標的主要指標是利潤或企業的價值。財務要根據企業的戰略規劃,結合各業務的發展目標及所占用資源的多少,測算不同業務組合下的財務指標,以及樂觀、悲觀和最可能實現情況下的財務指標,和不同發展模式(自我滾動發展還是靠兼并重組發展)下的財務指標,為企業制定戰略路徑和措施提供依據。

    2.2基于新產品(業務)決策的財務分析。通過組織相關業務部門對新產品的價格、市場容量、企業投入的資源、產品成本等進行分析,一是為企業是否投產該產品提供測算依據;二是為產品設計成本優化提供依據,即在新產品在投入生產前優化產品設計成本,為企業擴大盈利空間;三是為生產制造產品提供成本控制標準。

    2.3企業投資決策的財務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分析在財務管理的課本中講的比較詳細,不做贅述。企業并購重組的財務分析是投資決策的關鍵,除了對被并購方的估值、風險進行分析外,還應該對本企業的財務承擔能力及并購后對本企業的財務影響進行分析,防止因并購導致集團母體出現財務危機。

    2.4企業籌融資方式的財務分析。分析各種融資方式的財務成本是財務人員的強項,但是企業籌融資方式的分析除了融資成本外,還應該分析如何將企業的資源和籌融資方式結合起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如,將企業的哪部分業務通過上市或利用已有的資本平臺,從資本市場上融資,需要滿足什么條件,應該怎么做;在什么時間應該發行債券,發行規模應該控制在多少,才能滿足長期資金使用。

    3.基于企業經營風險的分析與評估。風險管理越來越被企業管理人員重視,經營風險的發生將會導致財務風險的出現,甚至使企業破產。企業經營風險的分析與評估應是財務分析報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險分析報告應包括:從現金流風險出發分析新業務、發展較快的業務的業務流程,評估業務風險;從資產的流動性出發,分析資產的變現能力和可收回性,評估現有占用資產的風險,如對逾期應收帳款按逾期原因分析(質量問題、客戶資金困難還是有意討債等),為企業制訂收款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還可以通過對公司的欠款大戶的財務狀況分析,采取應對措施;分析債務規模與企業收入規模的匹配度,和債務結構與企業資產結構的匹配度,評估企業的財務風險。

    4.專項分析報告。主要針對企業經營中的某個專題或某項業務開展的分析。包括質量成本分析,股權投資效果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效果分析,稅務籌劃報告等。

    三、如何寫出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報告

    第7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關鍵詞:報業集團;借殼上市;短期績效;長期績效;財富效應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4-0083-04

    關于借殼上市的績效檢驗方法,據國內外文獻研究顯示,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事件研究法,它以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日為中心確定一個窗口期,研究上市公司在借殼上市事件發生前后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用以反映借殼上市的市場績效,檢驗對殼資源的利用是否具有財富效應。二是財務指標分析法,它通過對比借殼上市前后的各項財務指標變化來檢驗績效。一般短期績效采用事件研究法,長期績效采用財務分析法。本文對杭州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杭報集團”)借殼上市進行績效分析,來估算財富效益情況,以期給傳統媒體借殼上市提供借鑒。

    一、杭報集團借殼上市方案

    借殼方杭報集團是一家以報刊為主、多元經營并進,大力發展相關文化產業的現代傳媒集團。杭報集團100%控股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都市快報社,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都市快報社下屬有多家子公司。

    讓殼方浙江華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智控股”)主營業務為制造、銷售儀表及原材料等。在2010年前因連續兩年虧損,更名“*ST華控”,2011―2012年間,經營狀況好轉,2012年6月27日摘帽,更名“華智控股”。

    2013年9月27日,華智控股因控股股東華立集團正在籌劃可能涉及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申請停牌。

    2014年3月24日,華智控股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整體方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同時,上市公司與杭報集團簽署了《利潤補償協議》,杭報集團承諾2014年至2017年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標的資產股東的凈利潤分別1.75億、1.95億、2.15億、2.26億。如果實現利潤低于上述數據,杭報集團將按相關公式計算,回購華智控股股份賠償上市公司。

    2014年5月18日,華智控股于晚間重大資產重組公告預案,擬向杭報集團所屬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都市快報社發行股份,購買其下屬傳媒經營類資產,資產估值約為22億元,股票發行規模約為5.3億股。次日,華智控股復牌。

    2014年11月23日,華智控股《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修訂版)》,擬出售(以2013年度為基準)89.69%的資產(除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和97.13%的負債(除其他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應付款以及應付職工薪酬)與杭報集團置換股權,華智控股置換出凈資產評估價值為37 011.42萬元,置換入資產評估值223 115.86萬元,為華智控股2012會計年度期末總資產的114.13%,定向增發529 966 415股,定向增發為4.21元/股。

    2014年12月18日,華智控股公告,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畢。實施后,華智控股控制權從華立集團轉移為杭報集團,華智控股主營業務亦從制造業轉為傳媒業,杭報集團持有上市公司52.07%股份,不久即更名為“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稱改為華媒控股。

    二、杭報集團借殼上市短期績效分析

    (一)累計超額收益率的計算

    本文以華智控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首次公告日2014年5月18日為事件基準日(t=0),選取[-20,+20](剔除停牌日期)作為事件公告的時間窗,用市場指數模型計算累計超額收益率(CAR),計算公式如(1)式所示:

    ARit為t日股價的超額收益率計算公式如(2)式所示,Rit為華智控股股票在交易日t 的個股實際收益率;E(Rt)為交易日t的市場指數收益率。本文采用CPAM模型估計市場正常收益率E(Ri)t,E(Ri)t=αi+βiRmt。出于謹慎性考慮,本文選取2013年1月4日至8月27日,即公告日前146個交易日(剔除了華智控股暫停交易日期)為估計正常收益率參數區間,以此估計窗口估計市場正常收益率和貝塔系數βi。華智控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故選取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指數作為市場指數Rmt,經過回歸分析可得方程(3)式。

    接下來,檢驗CAR與0是否有顯著差異。如果檢驗結果顯著,CAR>0,表明股東的財富增加,CAR

    (二)財富效應分析

    從表2中我們觀察到CAR的變動情況。總體而言,雖然有較多天數的超額收益率為負,但是其絕對值較小,而超額收益率為正時,其絕對值較大,累計超額收益率在穩步上升。在窗口事件期的40天中,前期上升較慢,公告日而前20日上升6.8%,公告日后CAR快速增長,其超額收益率共上升80%。分析表明,重組事件增加了殼公司股東財富,給投資者帶來了實質性的利益。

    從表3可以求得CAR的平均值為6.56%,用EVIEWS的系列分布試驗可求出T 檢驗值為(6.56,a=0.05),T檢驗的結果(如表3所示)。從T檢驗的結果來看,在[-20,20]時間窗口期內,CAR顯著大于0,市場對該重大資產重組態度積極,股東的財富在該時間段非預期地增加了,這為股東提供了交易條件。

    (三)杭報集團股東財富效應

    表中除每日送電子商務中的快遞業務和盛元印務中的商業印刷其余均屬于傳媒相關行業,有“輕資產”的特征,這些輕資產企業擁有業務網絡、服務能力、管理團隊、品牌優勢、優惠政策等重要的無形資源并不能在會計賬面上反映。因此,用收益法能公平公正反映市場公允價值。

    杭報集團借殼上市,置入資產評估值按收益法評估,評估值達到了賬面資產的298%,從而獲得上市公司更多股份,按每股4.25元價格,22.31億可定向增發5.3億股,意味著杭報集團節省了隱性的借殼成本,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同時復牌當日收盤價4.68元,之后連續6個漲停,上市的溢價明顯,股東的財富效應顯著增加。

    三、杭報集團借殼上市長期績效分析

    (一)盈利水平不斷上升

    華媒控股的凈資產收益率在杭報集團借殼上市后的2014年度達到歷史新高,雖然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有所滑落,但也明顯高于華立集團控股的階段。一方面,文化傳媒業行業“輕資產”特點;另一方面,杭報集團多元發展,“移動互聯+”產業閉環的布局,新媒體營收的增加,盛元印務的發力以及相對壟斷地位的杭州地鐵戶外廣告經營等等,促使非報業收入比重不斷上升,并且部分抵消了廣告客戶如汽車行業、房地產行業客戶等政策限制導致的廣告投放減少帶來的不利因素。

    華媒控股按照2001年和2012年證監會分類,分別屬于出版業和新聞與出版業。將上市后數據與國資委制定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中傳播與文化業的出版業平均值相比較,杭報集團上市后,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報酬率遠高于行業平均值。成本費用利潤率在2014年度高于行業平均值30.5%,就2015年第三季度測算,也高于行業平均值48.3%,同時,營業利潤率雖然在2014年低于行業平均值,在2015年上市后超出平均40.23%。這反映出杭報集團在上市后,企業整體是“輕資產”運作,對于主營業務成本和三費的控制力度很強,盈利能力總體很高。

    (二)償債能力高于行業水平

    2012年華智控股仍屬制造業,主要從事電表生產和銷售業務。對于資本密集型行業,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較高,速動比率較低的問題,償債能力往往較弱。隨著借殼上市的實施完成,改名華媒控股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迅速降低54.26%,速動比率暴漲193.7%,資產負債率保持在較低水準,華媒控股的短期償債能力大幅度提升。利息保障倍數為負,直接原因是利息費用為負――利息收入高于利息費用所導致。據2014年年報與2015年三季報顯示,華媒控股有超過2 000萬元現金購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華媒控股的長期償債能力也較強,與同行相比,華媒控股的各項指標均優于行業均值。

    (三)經營水平仍有提升需要

    分析表明,借殼后華媒控股與同行相比,總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明顯高于平均值。但是,應收賬款周轉率遠不如行業平均值。

    究其原因,與杭報集團的廣告與策劃業務的疲軟及多元發展模式有關。首先,2014年度杭報集團有54.8%營業收入來源于廣告及策劃業,2015年度顯然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汽車業與房地產業總體發展疲軟,公司對這些行業承攬的廣告回款期較長,增加了應收款。2014年報反映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占據總應收賬款的56.2%,達3.93億元。其次,杭報集團已不是純粹意義的出版業,非報業收入比重較高。但是,過低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仍值得關注。

    四、啟示與建議

    (一)借殼需挑選合適的凈殼資源

    殼資源要選擇債務糾紛小的企業,盡可能借“凈殼”上市,既可減少證監會和主管部門雙重審核中關注的問題,減少審核等待時間,也可避免未來債務糾紛,避免業績波動和投資減值帶來的不確定性,有助于經營業績的穩定。

    (二)合理估值有利于借殼方財務統籌

    輕資產企業用收益法評估,可以體現出資產的大幅度增值,也有利于拿到更多的上市公司股權。但高估值也意味著借殼方對于上市公司的高額利潤承諾。一旦置入資產經營情況不理想,或者客觀環境發生無法抗拒的重大變化,則借殼方須支付巨額成本回購股份,之前的增值將大打折扣。背負高額利潤承諾,也會使借殼方壓力巨大,不利于幫助上市公司更好地籌劃未來發展。因此,后續有其他同類企業借殼上市,未來業績承諾還是要更多地留有余地,可能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兩方面的發展。

    (三)“輕資產”上市財富效應顯著

    傳統媒體能借助“輕資產”的優勢,以收益法進行資產評估,獲得較高的上市估值;以優質資產注入讓殼方,短期內市場反映積極,可實現資產的溢價;長期績效需要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8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在資本市場上,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退出,都需要對被投資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企業價值評估是一項綜合性的資產評估,是對企業整體經濟價值進行判斷、估計的過程,主要服從或服務于企業的產權轉讓或產權交易。企業價值評估是收購兼并中技術性最強的環節,也是購并雙方談判交易的基礎。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推行,企業兼并、收購、股權重組、資產重組、合并、分設、股票發行、聯營等經濟交易行為的出現和增多,企業價值評估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因此,找到一條合適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非常重要。近十年來,剩余收益估價理論成為美國財務學界最為流行的研究主題,并在實踐中廣泛應用。

    一、剩余收益估價法簡介

    美國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撰文指出:作為一種度量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指標,剩余收益反映了管理價值的所有方面。

    1938年Preinreich提出了剩余收益定價模型RIV。當時這個模型是直接基于股利定價模型而建立的,由于沒有明確的優于DDM模型的理論基礎,證券市場也沒有發展到能提供足夠穩定的數據對其正確性進行檢驗的程度,因此該模型并沒有為當時的會計界所普遍接受。直到20世紀90年代,在深入研究凈盈余理論CSR(Clean Surplus Relation)的背景下,經由Ohlson (1995)和Feltham and Ohlson(1995)等一系列分析性研究的逐漸發展,才真正確立了剩余收益估價模型的地位。Lundholm認為“Ohlson(1995)和Feltham and Ohlson(1995)是財務會計的里程碑”,足見其在財務會計及企業價值估價中的地位。

    所謂剩余收益,也叫非正常盈余,是從會計收益中扣除所有權資本成本后的余額。即:

    RIt+1=NIt+1 -rBVt

    其中RIt+1代表t+1期的剩余收益;NIt+1代表t+1期的凈收益;r為投資者要求的必要報酬率,通常取無風險利率;BVt代表t期的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剩余收益的基本觀點認為企業只有賺取了超過股東要求的報酬的凈利潤,才算是獲得了正的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估價模型的基本形式為:

    Pt=BVt+Σ(1+r)-tE[RI](RIV)

    即公司的價值等于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加預期剩余收益期望的現值。

    進一步考慮,企業凈收益的來源是什么?NIt+1=ROEt+1×BVt,所以RIV可進一步表述為:

    而ROE根據杜邦分析體系可分解為資產報酬率、銷售凈利率、權益乘數等,所有這些參數都可以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得到。

    Ohlson(1995)在剩余收益股價模型基本形式的基礎上引入了線性信息動態,即假設剩余收益和剩余收益估價中的其他信息都滿足自回歸過程,從而將未來剩余收益同當期的會計數據建立起了聯系,將剩余收益模型發展為:

    Pt = yt + α1xta+α2νt

    yt 為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xta為t期的非正常盈余(剩余收益),νt為非正常盈余以外的其他信息。

    另外,如果采用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形式RIV來進行公司估值,必須要解決預測無限期非正常盈余的估計這一問題,為了避免這一難題增加模型的可操作性,Ohlson進一步給出了有限期內通過預計盈余、賬面價值和折現率的函數計算公司價值的模型:

    二、對剩余收益模型的評價

    (一)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論貢獻

    1.把價值創造作為出發點,將股票價格反映為權益的賬面價值與預期的超常收益的一個線性函數,建立了估價同會計數據之間的聯系,肯定了會計信息在公司估價中的作用。

    傳統的估價方式如DCF是從股利即價值分配的角度出發的,而剩余收益估價是基于財富分配與財富創造匹配的理念,將財富分配即股利與記錄財富創造的會計數據聯系起來,從而得到公司價值的過程。

    傳統估值模型的支持者認為,會計數據是會計處理的結果,受會計政策和公司管理者操縱的影響,其本身并不可靠,只有現金流量等才是用來計算權益價值的可靠數據。事實上,絕大多數公司都選擇最適合本公司經營特點的會計政策和方法來計量業務和反映經營成果,其會計數據應是對公司的中肯評價,而對于那些不能深切的了解公司業務特性的局外人(證券市場上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是如此)對會計數據的調整反而會減低數據的信息內涵。大量的實證研究(Fama 和French(1992)Kim(1997))顯示:市場很認同公司公布的會計數據,反而是投資者(包括財務分析師)不能充分理解已公布數據的內涵;會計盈余當然對市價有很強的解釋力度,但是解釋力度最強的會計數據是資產的賬面價值。傳統的估值模型根本沒有考慮資產賬面價值對權益的影響,這顯然存在不足,剩余收益模型正好克服了這一不足之處。建立在剩余收益模型基礎上的分析發現,“在大多數國家,使用剩余收益估價模型得出的預測可以說明超過70%的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價格變化(Frankel and Lee, 1996)。”

    2.剩余收益模型提供了一個有限期內進行公司估價的模式,提高了估價的準確性。

    幾乎所有的估值模型都面臨著估計無限期的終值的問題,與貼現現金流量法或貼現股利法相比,剩余收益法下終值的估計值往往只占總價值的很小一個部分,這就使分析師避開了最為頭疼的難題。這是因為在貼現現金流法下,終值包括預測期以外所有預期現金流量的現值,而在剩余收益法下,該價值被分為兩個部分:預測期以外的正常收益現值和異常收益現值。剩余收益法中的終值只包括異常收益,正常收益的現值已經反映在預測期內最初賬面價值和賬面價值增長率之中。因此在剩余收益法下,預測期內的當前賬面價值和收益已經反映了很多在預測期以后預測獲得的現金流量。另外,企業處于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根據微觀經濟理論,除非擁有特殊的技術和產業進入壁壘,當一個行業進入長期競爭均衡的時候,所有企業只能期望獲得與資本的機會成本相等的收益。如果有些企業賺取經濟利潤,由于新的競爭對手不斷加入及本行業內部企業擴大生產,企業的經濟租金很難在長期內維持,因此企業的剩余收益期限一般不會太長,那么對終值的估計就簡單多了,增強了模型應用的準確性。

    另一方面,奧爾森提供的有限期內進行公司估值的模型經過實證檢驗也是可行的。Bernard(1995)假設預測期僅為4年,比較了剩余收益模型和股利貼現模型。他發現在僅為4年的預測期內,股利解釋了29%的股票價格的變動,而相比之下當前賬面價值和非正常收益預測聯合解釋能力為68%。

    3.傳統的估值模型大都建立在對未來股利或現金流量預測的基礎上,因此都需要有嚴格的假設把有關會計數據調整為股利或現金流量,而剩余收益模型則是把權益價值的計算建立在會計數據的基礎上,其基本假設較少。

    干凈盈余關系是剩余收益模型的唯一假設前提,即兩個期間的賬面價值的變化等于收益減股利:

    bt=bt-1+xt-dt(CSR)

    (二)剩余收益模型的局限性

    1.忽視了會計收益存在著非客觀性的弊端。剩余受益估價模型的基點是會計收益、非正常性收益和賬面價值。在權責發生制會計準則和歷史成本原則下,會計收益容易受到非客觀因素的影響,而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權責發生制下容易發生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采用預計、推斷和估算等一系列主觀估計和判斷的方法,尤其在存貨計價、費用攤配、計提折舊等方面,造成損益計算的隨意性較大,使得損益信息嚴重失真;二是企業對收入與費用進行隨意的配比,不可避免地導致用本期的收入同歷史成本(可能是前期成本)相配比,從而引起內在邏輯的不統一;三是財務會計立足于過去的交易與事項,只處理與反映那些對企業的經濟利益確實產生了影響的交易或事項,對未來趨勢的信息不予反映,這樣無疑難以滿足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要。同時歷史成本原則使得資產價值難以準確反映,收益難以真正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等情況,這些都往往導致企業經營業績信息的失真。美國的安然事件、中國銀廣廈事件等一系列企業操縱會計收益事件的發生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會計收益信息失真將導致對企業價值的錯誤評估,也預示著如果僅僅是片面的利用會計收益信息來評估企業價值將可能導致錯誤的估值。

    2.會計準則差異可能導致投資估值理論與模型在不同國家存在不同的結論。我們知道模型所使用的賬面價值、收益是按一定的會計準則(或制度)處理后的產物,而會計準則是一定社會經濟制度的產物,這就必然導致因為每個國家國情的差異而使會計準則產生差異,最終影響到會計收益、權益賬面價值的差異,進而影響模型的結論。

    3.運用模型進行估值時,主要是依據目標公司相關會計信息的影響。我國證券市場從起步至今,雖然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質和量上都取得較大的進展,但是,“國內信息披露的現狀仍不容盲目樂觀,股票市場上尚存有一些公司,或者在信息加工處理環節存有非科學合理的做法,或者在信息披露環節有意推遲或有所遺漏,使得所披露的會計信息不可靠、不夠相關,影響公司決策的有用性,”因為其只采用一個會計年度的數據,使得計算結果存有偶然性。

    三、 在中國應用的研究設計

    成熟市場大量的實證檢驗已經證明了剩余收益模型的有效性,而其在中國市場的應用還沒有得到推廣。國內學者已經嘗試對改進的模型作一些檢驗(陸宇峰1998;陳信元2002等),認為它對股票價格具有更高的解釋能力,但與傳統的會計收益相比其改進效果并不明顯。因此筆者提出在我國應用時的研究設計。

    (一)鑒于中國的特殊國情,上市公司中,國家股、法人股占多數,普通股流通比例較低,如果在我國作實證研究,流通股的比例是必須考慮的一個變量。

    (二)添加規模變量。陳信元、張田余和陳冬華(2000)的研究發現規模和流通股的比例可以顯著的解釋股票收益,因此我們應用剩余收益模型時應考慮這一因素。

    第9篇:公司的財務分析和估值范文

    關鍵詞:農業上市企業 經濟增加值 價值評估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逐步融入世界,合資、收購、兼并、企業重組等活動日益頻繁,這些活動無不涉及企業價值評估。然而代表農業最先進生產力的農業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中的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表現為公司股本小,經營不穩定,整體經營業績不佳。但是無論是從政策需要還是從企業治理與控制要求來看,研究和開發農業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都是目前財務管理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經濟增加值法(EVA)由美國思騰思特公司(Stern stewart&CO)提出并推廣到整個現代企業管理實踐中的一種價值評估法。本文將選取A股市場上農業板塊中具有代表性的兩家種業公司[豐樂種業(股票代碼:000713);萬向德農(股票代碼:600371)]作為樣本,進行基于EVA的企業價值評估比較案例分析。數據主要來自RESSET數據庫和滬深證券交易所網站公布的審計報告。

    二、案例分析

    (一)樣本公司基本情況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樂種業”)于1997年4月22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總股份為10800萬股,可流通股份為4500萬股,后經多次股本增發,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股本總額人民幣22500萬股。其主要產品有農作物種子、農藥、薄荷油及其衍生產品、酒店服務及房地產開發等。萬向德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向德農”),于1995年9月13日通過發起設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后股本總額為10000萬股。經2003年5月派發股票后,股本總額增加到人民幣15500萬股。其主要產品有玉米、油葵、馬鈴薯、高梁、小麥、棉花等的雜交種子、親本種子及化肥等。

    (二)豐樂種業和萬向德農財務分析兩家公司主營業務主要是農作物種子,尤其是在玉米種子領域兩者互為競爭對手,而且兩家在企業規模方面相當,股票市場上業績(以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為指標)處于伯仲之間,萬向德農緊隨豐樂種業之后;然而兩家公司又存在差異化的業務領域,分別來自兩家不同的證券交易所,分別在以水稻為代表的南方市場和以馬鈴薯和小麥為代表的北方市場上各領。這些因素為兩家公司創造了可比條件。

    (1)償債能力分析。(表1)顯示兩家公司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差距很小且明顯偏低,短期償債能力弱;但利息保障倍數卻差距很大,萬向德農的指標平均值是豐樂種業的2.6倍多,說明萬向德農償債能力較強,尤其是對長期負債償還能力強,企業獲利能力很好。

    (2)營運能力分析。(表2)顯示兩家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差距很小,但存貨周轉率明顯偏低,說明兩家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弱,企業管理水平偏低。

    (3)盈利能力分析。(表3)顯示兩家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差距很小,但銷售凈利率均較低,說明兩家公司目前盈利能力水平低,有待改進經營管理水平。

    (4)成長能力分析。(表4)顯示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每股收益增長率都非常好,其中萬向德農的凈利潤增長率和每股收益增長率的指標平均值均是豐樂種業的1.7倍以上,說明兩家公司正處于高速成長期,尤其是萬向德農,發展前景頗好。

    縱觀2005年至2009年,兩家公司營業能力、盈利能力逐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改善,但實際水平仍不高,面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存貨周轉慢,銷售收益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兩家公司償債能力和成長能力基本向好,但有下降的跡象,其中不能排除未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橫看兩家公司,萬向德農絕大多數指標都好于豐樂種業,但萬向德農近來舉債經營明顯,成長能力有趨緩跡象。總體上來說萬向德農各個指標波動比較大;而豐樂種業各個指標較為穩健,這體現了兩家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差異。

    (三)未來年度財務報表預測本文根據2005年至2009年的財務報表,通過比較分析對2010年至2015年(其中:2010年至2014年是明確預測期,2015年是明確預測后期)主要財務報表進行預測。

    (1)豐樂種業主要財務報表預測。與營業收入存在比例關系的會計科目有:貨幣資金等,本文對其采取占以前各年度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作為預測值。各年度為零或者各年度只有個別數據的會計科目有:應收利息等,本文假設其預測值仍然為零。其他會計科目預測:無形資產等科目,采用以前各年度數據的平均值作為預測值;專項應付款屬于項目活動資金,采用以前各年度數據的平均值作為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2014年之后假設其為零;存貨跌價準備取其占以前各年度存貨比例的平均值(即:0.066)作為預測值;壞賬準備取其占以前各年度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之和的比例的平均值(即:0.337)作為預測值;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取2006年至2009年的平均值作為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2014年以后取其占以前各年度長期股權投資的比例中最小值(即:1.12)作為預測值。長期股權投資據企業發展規模且結合數據分析可知歷年數據表現平穩(增長率為負數),因而取各年度的平均值作為預測值;固定資產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2010年至2014年為以前各年度平均值0.107,2014年以后假設為0.08;長期待攤費用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為0.02;長期借款據企業發展規模且結合數據分析可知歷年數據表現平穩(增長率為負數),因而取各年度的平均值作為預測值;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的增長速度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為0.06;營業收入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2010年至2014為以前各年度平均值0.199,2014年以后假設為0.08;營業成本采取占以前各年度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0.72為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2014年以后為0.67;所得稅費用假設為利潤總額的0.25;少數股東損益由凈利潤和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計算獲得。

    (2)萬向德農主要財務報表預測。與營業收入存在比例關系的會計科目有:貨幣資金等,本文對其采取占以前各年度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作為預測值。各年度為零或者各年度只有個別數據的會計科目有:應收票據等,本文假設其預測值仍然為零。其他會計科目預測:無形資產等科目,采用以前各年度數據的平均值作為預測值;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取其占以前各年度長期股權投資比例的平均值(即:0.52)作為預測值;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取其占以前各年度固定資產的比例的平均值(即:0.138)作為預測值;存貨跌價準備取2009年的數值作為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只有個別歷史數據),2014年以后采用2009年的存貨跌價準備占存貨的比例作為預測值;壞賬準備取2006年至2009年的平均值作為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2014年以后取其占以前各年度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之和的比例中最小值(即:0.6)作為預測值。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的增長速度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為0.22;長期股權投資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取以前各年度增長率的平均值(即:0.47)作為預測值;固定資產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取以前各年度增長率的平均值(即:0.01),2014年以后為0.07;在建工程采取占以前各年度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0.08為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2014年以后為0.015;長期待攤費用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取以前各年度增長率的平均值(即:0.6)作為預測值,2014年以后為0.23;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的增長速度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為0.04;營業收入據企業發展規模假設其增長率2010年至2014為以前各年度平均值0.17,2014年以后假設為0.08;營業成本采取占以前各年度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0.689為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2014年以后為0.64;所得稅費用假設為利潤總額的0.25;少數股東損益由凈利潤和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計算獲得。鑒于篇幅原因,本文未列示預測財務報表數據。

    (四)豐樂種業和萬向德農企業價值評估

    (1)經濟增加值(EVA)法參數計算。首先計算稅后凈營業利潤和資本總額。具體公式如下:

    稅后凈營業利潤=營業利潤+利息支出+少數股東損益+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的增加(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增加為減項)+各種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的增加(不包括在建工程減值準備金額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若為損失則加上)-EVA稅收調整

    EVA稅收調整=利潤表上的所得稅費用+所得稅稅率×[利息支出+各種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的增加(不包括在建工程減值準備金額的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若為損失則加上)+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

    資本總額=債務資本+權益資本+約當股權資本-在建工程凈值

    債務資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

    權益資本=股東權益合計+少數股東權益

    約當股權資本=遞延所得稅負債貸方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資產借方余額為減項)+各種資產減值準備余額(不包括在建工程的減值準備)+累計稅后營業外支出-累計稅后營業外收入

    其中:累計稅后營業外收入和累計稅后營業外支出用本會計期間的營業外收入總額和本會計期間的營業外支出總額分別替代;研究支出全部費用化,基于簡潔和重要性考慮,忽略不計研發費用(在新會計準備下研發費用已不進行攤銷)。經計算結果見(表5)和(表6)。其次,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本文將采用2005年至2009年的加權平均成本的平均值作為2010年至2014年預測期和2014年以后的預測后期的預測值。鑒于篇幅原因,本文未列示債務資本比重、權益資本比重、債務資本成本率和權益資本成本率表及其相關的計算列表。其中:取5年期銀行整存整取利率分別為各年的無風險報酬率;β取自RESSET數據庫;市場風險溢價取0.08,結果見(表7)。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率×債務資本比重+權益資本成本率×權益資本比重;

    債務資本成本率=利息支出/平均有息債務

    平均有息債務=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交易性金融負債+平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平均長期借款+平均應付債券+平均長期應付款 (平均值取四個季度數據的代數平均數);

    權益資本成本率=無風險報酬率+β×市場風險溢價

    (2)豐樂種業和萬向德農企業價值評估。經濟增加值和公司價值數學計算公式表示如下:

    EVA=NOPAT-(C×WACC) (其中:NOPAT為稅后凈利潤;C為期初資本總額;WACC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公司價值=I+PV=C+ +

    其中:投入資本取2009年資本總額數據:經計算C豐樂種業=849097812、C萬向德農=640520322;鑒于極少數有公司的發展速度能長期超過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本文根據中國GDP增長率和農業GDP增長率的歷史情況,估計永續增長率gm如下:g豐樂種業=0.06、g萬向德農=0.04;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采用前五年數據的平均值預計,即:WACC豐樂種業=0.09、WACC萬向德農=0.08。計算結果見(表8)和(表9)。

    (3)企業價值評估值的敏感性分析。鑒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和永續增長率變動對公司價值存在重大影響,本文對(表8)和(表9)中的評估值進行敏感性分析。詳見(表10)和(表11)。(表10)顯示豐樂種業以WACC豐樂種業=0.09和g豐樂種業=0.05為中心,分別變動為±0.02和±0.02,從該區域的左對角線上可以看出企業價值在2772425494元和3133993042元之間波動;(表11)顯示萬向德農以WACC萬向德農=0.08和g萬向德農=0.04為中心,分別變動為-0.02~+0.01和-0.02 ~+0.01,從該區域的左對角線上可以看出企業價值在4549325949元和5765584697元之間波動。

    (4)企業價值評估效果分析。對比兩家企業價值可以看出,農業上市企業總體股本小,股本總額不到人民幣3000000000元;經營不穩定,萬向德農歷史的經濟增加值也曾出現負值(如:2005年和2008年的數值,本文限于篇幅,未列示歷史經濟增加值計算過程),豐樂種業則幾乎全是負值。而且經計算發現豐樂種業和萬向德農預測后期EVA的現值占到整個企業價值的0.815和0.834,說明二者的企業價值目前增值并不理想但未來發展潛力非常大;同時也說明預測后期企業價值占整個企業價值的權重很大。本文將豐樂種業和萬向德農的預測后期營業收入增長率預測值從0.08和0.08分別調整到0.06和0.06(表9和表10中其他參數不變),經計算可得豐樂種業和萬向德農的企業價值分別下降0.03(數值從3355467254元下降到3238421303元)和0.01(數值從5096252752元下降到5026318582元);說明以營業收入增長率為中心調整會計項目而進行的經濟增加值法計算的企業價值評估值變動非常小,企業價值評估效果良好。

    三、結論

    盡管豐樂種業的企業規模、股票市場上業績(以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為指標)皆好于萬向德農,但是從歷史財務指標分析看,萬向德農企業經營管理明顯好于豐樂種業,尤其體現在利息保障倍數(多于2.6倍)、凈利潤增長率(多于1.7倍)和每股收益增長率(多于1.7倍)上;而且無論從歷史的經濟增加值(本文限于篇幅,未列示歷史經濟增加值計算結果)還是從預測期及其后期的經濟增加值來看,萬向德農企業價值增加值都好于豐樂種業,顯然萬向德農的企業價值評估值也高于豐樂種業的企業價值評估值。從兩家公司經營產品領域看,萬向德農幾乎全部產品是農業生產資料,具體說就是種子和化肥,而豐樂種業的產品范圍卻比較廣泛,除了種子,農藥和香料以外還涉足了酒店和房地產。可以看出高利潤行業的房地產并為給豐樂種業帶來整個企業價值的增加,相反專注農業領域的萬向德農卻獲得優于豐樂種業的成績。本文認為萬向德農比豐樂種業更具投資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雪飛:《農業上市公司價值評估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2]倪梅林:《EVA企業價值評估研究》,《天津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3]中國EVA研究中心:《2010年新會計準則下EVA指標的計算》,《 省略.cn/learnes/learn_show.asp?id=2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亚洲欧美成人日韩|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