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醫院財務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Keywords】ERM method; risk management ; public hospital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3-0039-02
1 引言
隨著我國醫療體系改革逐步完善,傳統的公立醫院的運營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內對外都存在著顯著需要改革醫院財務風險管理模式的需求。公立醫院體系外,國家層面上,對公立醫院的扶持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轉而國家將政策的主要重點放置在社區醫院和縣級以下醫療單位上面;從醫療的行業層面上,醫療成本逐步提高,醫療效率較低以及醫院的口碑下降問題都比較顯著;從醫療市場上看,國家在大力支持民營醫院的設立,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體系,對公立醫院的發展形成了顯著的沖擊性。對公立醫院體系內,各種國家政策制度的要求也推進了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近年來財政部下達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公立醫院也在實現內部控制。因此,公立醫院必須搭建完善的現代醫院管理體制。
2 當前公立醫院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在建立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前,要先了解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存在的原因,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潛藏于醫院運營的各個環節,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原因產生。
2.1 市場經濟因素
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衛生體制的變革,推進了公立醫院對信貸市場的依托,國家政策的倚重越來越傾向于社區和縣級以下醫療機構,而對公立醫院的側重越來越低,而醫療行業的發展要求公立醫院要不斷地做大做強提升市場的競爭力,這使得許多的公立醫院采取擴大信貸范圍的方式,采用負債經營的模式來拓展自身的規模,同時也使得醫院的債務風險進一步提升。
2.2 法律法規因素
隨著居民城鎮化發展的提高,居民對醫療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國家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在近年來不斷出臺降低社會醫療成本的政策文件,如藥品零差價、醫藥分離等政策的出臺都對公立醫院的經營情況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隨著居民對醫院法律知識的普及以及患者維權意識的不斷加強,醫療糾紛的訴訟的提高以及醫療事故的追溯等都對醫院財務情況造成影響。
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的推進,政府的基礎衛生投入占比越來越重,公立醫院醫療投入占比越來越輕,變更的投入方式對公立醫院產生了新的財務風險。
2.3 醫療技術因素
在當前醫療技術日益完善的階段中,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醫療方式的復雜性也顯著提高。面對復雜高風險的醫療技術,一旦在醫療過程中出現醫療狀況和醫療事故,會導致醫患風險的增加,出現醫患糾紛,影響醫院的財務狀況。
2.4 衛生行業因素
作為國家主要公益機構之一的公立醫院,國家針對公立醫院救死扶傷的社會公益性提出無條件對醫患進行救治的要求。但是往往存在沒有能力進行醫療救助的群體,雖然醫院在這種救助活動中存在義不容辭的作用,但是這種情況的增加往往導致了公立醫院醫療負擔的增加,引發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
盡管我國的許多公立醫院都已經建立了相應的財務管理預警系統,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無法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是防范財務風險發生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于此建立了基于ERM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3 ERM概述
ERM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企業風險管理)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職業會計團體潛心研究的科研成果。泛指一??實體組織制定的可識別可能影響該實體的事件并為實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程序[1]。在我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指引文件都引用了 ERM的結構框架。
當前,我國的公立醫院較多運用傳統模式實施財務風險管理,而把現代先進技術方法ERM應用于研究解決當前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管理理論體系的理論還很罕見。
4 基于ERM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探索
4.1 明確目標
一是搭建合法性目標。搭建的ERM框架要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同時要符合服務利益相關人的要求。
二是目標的受益人。ERM框架致力于向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和頂層設計者披露醫院存在的財務風險,為下一步設計合理財務制度提供保障。
三是搭建指向性目標。運用ERM的方式主要用于提高公立醫院醫療的效率,提高醫院的資金利用率,確保醫院整體的財務安全。四是搭建長期性目標。通過ERM的運用不僅可以在當期改善醫院的財務風險,同時可以與醫院的長期目標相結合,為醫院的長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2]。
4.2 ERM框架構成要素
ERM構成要素主要由環境、目標、事件、評估、響應、控制、信息溝通、監控八個要素,要發揮ERM的功能,需要整合各個要素,充分發揮各個要素的作用,確保 ERM框架良性運轉。
4.3 ERM框架運行模式
ERM框架運行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公立醫院的主管機構和公立醫院的各級管理機構以及二級分支機構和部分進行簽訂風險責任書,并對風險進行細化分解,進行考核確定。實現對預期風險的監控和潛在風險的化解。
5 防范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策略
5.1 樹立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理念
要從根本上建立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理念,按照醫院的規模和人員的素質,分批分次進行培訓和提升。將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理念灌輸至醫院的各個分支節點,實現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全面化。
5.2 完善公立醫院治理結構
ERM框架下,構建良好的治理結構是完善醫院財務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探索公立醫院的管辦分離制度,建立公立醫院的理事會、董事會制度。在公立醫院范圍內實現決策和監督的分離并能互相制衡的制度。充分利用管辦分離的制度對經費的支出進行嚴格的審批管理,杜絕醫院的盲目擴張和融資,降低醫院的財務風險[3]。
5.3 創新風險管理措施
ERM模式下,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不能簡單地倚重風險識別以及限額管理,要充分利用更加全面和復合的管理模式,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等多樣方式設立更加全面的指標體系,加強內部控制,采用合理的績效目標,加強醫院的財務管理。
多年來,徐匯區人民檢察院緊密結合這一區位特點,積極延伸檢察職能,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針對轄區內三級甲等醫院規模居全市之首、醫學專家型人才聚集的特點,結合查辦醫療衛生系統職務犯罪案件,主動聯合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徐匯區衛生局,復旦大學、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紀委,中山醫院、市六醫院、腫瘤醫院、胸科醫院等十所三等甲級醫院,探索構建“教育、制度、監督、科技”并重的職務犯罪懲防工作機制。
懲治加預防,
深化預防工作網絡建設
自2009年開始,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協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區衛生主管部門及市級醫療機構,創建了醫療領域職務犯罪懲防工作網絡,發動和依靠醫療單位黨政組織,促進完善廉政風險防控和管理,實現預防工作聯動效應。
三年來,區院不斷深化網絡建設,在徐匯區市級醫院職務犯罪懲防工作聯席會議的基礎上,聯合區衛生局進一步將轄區所有二級、社區醫院和衛生監督管理所、血液管理中心等醫療機構全部吸納進預防工作網絡,主動邀請市衛生基建管理中心、第十人民醫院、肺科醫院等參與預防工作研討和經驗交流,將21家區屬醫療機構吸納進工作網絡,網絡成員總數達到36家,實現了區域內公營醫療機構的全覆蓋。
2012年8月,徐匯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區衛生局舉辦徐匯區醫療系統職務犯罪預防網絡專題培訓,區內市屬和區屬醫療單位黨委(支部)紀委、紀檢領導共40余人參加了培訓。這次培訓標志著徐匯區醫療系統職務犯罪預防網絡從起初的籌備、逐步建立到不斷發展和完善,在已有市級醫院預防網絡的基礎上,將社區醫院、兩級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納入整個職務犯罪預防網絡系統,進一步完善醫療系統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網絡,有力地推進了徐匯區衛生系統懲防體系建設。
“這樣的培訓授課很貼近我們醫療行業的特點和工作實際”,一位參加培訓的醫院領導表示授課內容針對性很強,增強了他們醫療衛生系統紀檢干部的廉政意識和責任意識,對規范權力運行,有效預防腐敗大有裨益。
徐匯區人民檢察院依托工作網絡,積極爭取醫療單位黨政組織對查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線索移送、初查突破等各環節緊密協作,充分發揮查案威懾作用,起到以查促防的效果;結合辦案,及時制發規范藥品采銷環節、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等檢察建議,邀請實務專家、法律學者圍繞醫療領域職務犯罪特點、成因進行授課,有效開展預測預警,每年選擇一至兩項專題開展課題研究或試點,從制度、機制層面尋找預防對策。
三年來,先后開展醫院建設工程廉政風險預警預測系統研究、市級醫院權力運行監控系統建設及運行探索、醫院“防統方”軟件系統建設等專題調查與實踐,著力解決當前醫療領域預防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同時,發揮預警預測效用,不定期預警預測通報,定期召開會議,結合全市醫療系統案件查處情況,向成員單位通報職務犯罪發展趨勢、特點,對涉及的職務犯罪風險點和易發、多發環節進行深入分析,圍繞預防和遏制醫療器材采購、工程建設、后勤保障等環節提出對策建議。
制度加科技,
探索突出問題治理對策
醫療領域職務犯罪預防不是簡單的完善制度和形成“紙面文字”,然后束之高閣。在推進醫療領域職務犯罪預防機制的建設中,徐匯區人民檢察院積極倡導“制度加科技”的理念,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對醫療管理進行流程再造,通過“痕跡化”管理強化對關鍵環節、重要崗位人員的監督和制約,從而將廉政風險防控融于日常管理之中,提升制度執行力和實效性。
“制度加科技”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的理念和方法,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在扎實抓好預防調查工作的同時,充分運用“制度加科技”理念,以制約權力為目的,以科學制度為前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將有關制度演化為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統程序,推動成果轉化,提升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效果。
徐匯區人民檢察院配合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選擇下屬醫院試點建立規范化的權力運行機制,對制度規范進行梳理、審核、修訂、重建,組織開展對廉政風險點的排查,根據制度規范的風險防控要求,從職務權力、職業權力、患者滿意度和供應商廉潔度四個方面重新設計建立分類管理程序,尤其對重要事項和重點崗位的履職要求全部轉變成電子化流程,實現日常運轉過程中的同步動態監督。
建立臨床信息安全防控機制是治理藥品商業賄賂的重要基礎,為此,徐匯區人民檢察院聯合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復旦大學、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區衛生局,向區內醫院提出推行“防統方”軟件的建議,運用技術手段促進強化源頭控制和實時監督。中山、龍華等三級甲等醫院在應用軟件過程中,徐匯區人民檢察院預防部門積極配合醫院黨政組織加強對軟件運行情況的監督,全天候、全面、實時監控藥品規范使用情況,對越權登錄、違規操作等行為實行超常預警,目前已在中山醫院嚴肅查處了數起違規用藥情況,起到有力的震懾作用。
為確保科技防腐的長效性,徐匯區人民檢察院深入探索科技在預防職務犯罪領域發揮作用的具體形式,在對市級醫院基建和大修改造項目同步開展創“雙優”的工作中,建立項目信息公開機制,將項目審批、工程進展、投資控制、廉政建設、合同管理以及總包、設計、監理、設備和材料采購招投標制度執行情況等轉化為信息化資料,實現醫療基建業務和管理均在網上流傳。
通過自動預警、同步跟蹤、審核糾錯和評估防控等功能,對醫療基建工作進行實時、全程、動態監督管理,確保醫療工作建設領域廉政長效管理,并定期通過預防職務犯罪聯席會議予以通報,研究落實預防對策措施。實踐證明,這種環環相扣的權力監督制衡模式,不僅使崗位責任更加明確清晰、過程管理更加及時有效,而且有助于筑牢抵御“人情文化”侵蝕的“防火墻”,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人為操作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弊端,確保執行過程的公平、公開和公正,降低腐敗發生幾率。
宣傳加服務,
營造廉潔的從醫文化氛圍
傳播廉政理念和廉政文化,徐匯區人民檢察院把宣傳服務放在醫療領域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重要位置,將正面宣傳、警示教育與專家人才法律服務有機結合。徐匯區人民檢察院依托新辦公大樓的啟用,建立上海檢察機關首家基層院預防職務犯罪廉政教育基地,形成與龍華街道烈士陵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徐家匯街道光啟公園的廉政勤政教育基地并列的,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三個專業化教育基地。
廉政教育基地結合檢察開放日活動,積極拓展職務預防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圖片展覽、法制講座、觀看專題電視教育片,以及參觀檢察辦案工作區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上海師范大學文科綜合資源積淀深厚的特點,徐匯區人民檢察院與上師大商討簽訂廉政文化共建協議,發揮檢察資源和高校資源的優勢互補與共享,進一步加強職務犯罪預防宣傳載體的探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