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定位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永紅: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金永紅 朱方園
摘要目的:使用計算機導航追蹤定位技術配合骨科醫師完成導航輔助骨科手術方法。方法:對30例骨科患者實施計算機導航輔助骨科手術,手術室護理人員采用導航追蹤定位,即導航設備的安裝連接、導航定位的追蹤、出現問題的處理及糾正等方法進行配合。結果:手術過程順利,30例骨科患者成功實施計算機導航輔助下的骨科手術。結論:護理人員通過計算機導航追蹤定位技術的學習與培訓,不斷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能積極應對高難度及高新技術的開展。
關鍵詞 護理人員;追蹤定位技術;計算機導航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41
計算機導航輔助骨科技術(CAOS)是使術者通過顯示屏直觀觀察到所操作部位的解剖結構,通過可追蹤的手術工具進行操作,提高了手術的質量和安全性[1]。在計算機輔助骨科導航系統中,光學定位是目前手術導航系統中的主流定位方法,其作用就是實時測出手術器械的空間位置和姿態[2]。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手術配合時除充分做好常規準備外,還應熟練掌握導航追蹤定位技術,根據術中具體情況隨時調整導航系統追蹤定位狀態,保證追蹤定位的準確性,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1臨床資料
我院手術室于2011年6月~2013年5月共30例在計算機導航輔助下行骨科手術,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齡60歲以下13例,61~80歲13例,80歲以上4例。全髖關節置換術2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例,全膝表面置換術1例,股骨頸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術4例,腰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術10例,股骨粗隆閉合復位內固定術9例,肱骨近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2例,其他手術1例。
2操作方法
2.1連接設備(1)把設備連接到計算機輔助導航系統,連接狀態會自動顯示,綠色實線表示確認已連接,桔色虛線表示連接未得到確認。(2)當所有的連接都已確認,點擊到下一步。
2.2安裝光學器件(1)把追蹤器的鳩尾槽放在導航工具的榫舌上,沿著鳩尾榫滑動追蹤器。(2)用追蹤器安裝工具及十字螺絲起子擰緊螺釘。(3)把光學定位標記球安裝到追蹤器上。
2.3安裝攝像系統(1)清除攝像機鏡頭和參考架上定位標記球之間的機器視野范圍上的障礙物。(2)將攝像頭放置在距離參考架1.75 m的位置。攝像機鏡頭瞄準參考架。(3)在攝像機手柄上按下激光觸發按鈕,調整攝像頭,使得激光束能夠穿過目標攝像區域的中心位置。(4)微調左右、上下攝像頭目標區域,使得參考架上的定位標記球和手術工具在整個導航過程中都在攝像機攝像范圍。(5)移動攝像頭和參考架之間的距離,直到距離指示器靠近標尺中間位置。
2.4校驗導航工具(1)拍攝導航工具和參考架上的定位標記球,確保其與顯示屏上的圖片一致。(2)將導航工具的尖端放到參考架的槽底部,盡可能地保持針尖和凹槽之間垂直。(3)握住導航工具不動2 s或踩下腳踩,當導航工具被校驗完畢,系統會給出確定語音提示,導航工具圖片變綠。(4)重復上述操作校驗每一個導航工具。
3討論
3.1攝像機鏡頭和參考架上定位標記球之間的機器視野范圍內不可有遮擋物目前在骨科導航中應用最多的是光學定位導航系統,其優點為精確度高、手術器械更換方便、易操作,缺點為有遮擋物光線無法透過,從而影響瞄準。所以在進行導航追蹤定位應清除范圍內的所有遮擋物,如有血跡及時用濕紗布擦凈,再用干紗布擦干,保證導航無障礙無阻擋。
3.2定位標記球銀色感應膜不能有破損參考架安裝定位標記球時動作應輕柔,并檢查定位標記球銀色感應膜是否有破損,如有破損應立即更換;如有血跡應用濕紗布輕拭,勿與尖銳或硬質器械碰擦,防止感應膜破損;定位標記球一般在使用10次以后,感應膜會被耗損,故應定期更換,以保持良好的信號通道。
3.3導航工具不得有任何損壞如使用彎曲或已經損壞的工具將會影響其精確度,導航手術專用器械復雜,器械護士應充分了解每一器械的用途,傳遞手術用物時準確到位,動作輕柔迅速。應將導航器械與普通器械分別放置,輕拿輕放,注意保護指示器精細的尖端不受損壞。如使用容易彎曲的手術器械如克氏針、鉆頭等應使用套筒,防止因手術器械彎曲而引起偏差。
3.4參考架定位固定完畢,不可移動為保證導航準確,參考架固定一定要牢固,術中導航系統一旦開啟,參考架絕對不能出現移動,術中傳遞器材或進行操作時勿觸碰參考架;有些手術術中需多次安放參考架及注冊特別要注意參考架固定牢固,以防圖像“漂移”。
3.5攝像機鏡頭和參考架保持有效距離根據不同手術正確安放導航儀,確保有效距離,便于操作,如脊柱手術可置于手術床床尾,髖關節手術可置于手術床左側或右側,股骨粗隆骨折可置于手術床頭側位等。
3.6保證導航工具使用正確選擇導航系統認可的廠家的配套工具、器械,并對操作器械進行正確的校驗注冊,使之進入到導航狀態;參考架的注冊及安放應遠離3D掃描部位,以保證掃描后的圖像清晰、無干擾,保證導航操作的準確性[3]。
4小結
計算機導航系統是外科技術領域一個新的飛躍,涉及眾多軟、硬件設備和精密器械[4]。采用骨科導航系統行骨科手術,具有明顯的優點:(1)術中能同時多方位X線片影像上觀察到手術器械位置,術者的操作在無輻射條件下更形象化,多維化,且實時感強,最大限度地避開危險區,使內置物按預定的理想路徑精確固定。(2)能大輻度減少患者和醫務人員的X線輻射。(3)具有較高的準確性。(4)減少了手術時間。
追蹤定位技術作為整個計算導航系統中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手術室護理人員的不懈努力,積極應對高難度及高新技術的開展,順利地配合骨科醫師完成了30例患者實施計算機導航輔助骨科手術。計算機輔助骨科手術的發展給骨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對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術室護士除需掌握手術基本配合外,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導航技術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不僅要在理論上不斷學習,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地配合手術,確保手術成功。
參考文獻
[1]裴國獻,相大勇.計算機輔助骨科技術的現狀與未來[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3,5(2):85-88.
[2]郝穎明.外科手術計算機輔助導航技術[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4,21(2):306-310.
[3]周東生主編.實用骨科導航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172.
[4]謝楠.計算機輔助導航全膝關節置換的手術配合[J].天津護理,2009,17(1):16-17.
【關鍵詞】室內定位;DV-Hop算法;RSSI算法
0 引言
由于無線傳感器網絡快速成長,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室內應用也應運而生并不斷增多。例如在智能家居、醫療和健康護理、工業生產等領域。但這些應用的使用都必需明確了解目標的位置,所以室內定位結果的精度引起了很多人注意。室內定位技術分為兩種:與距離有關的定位技術和與距離無關的定位技術。第一種定位技術必需知道參考節點和盲節點之間的距離或者角度,并結合相應的定位方法才可以計算出盲節點的坐標,第一種定位技術包含TOA、TDOA、AOA和RSSI等。第二種定位技術只需要知道網絡連通性并結合相應的方法就可以計算出盲節點的坐標,第二種定位技術包含DV-Hop、質心算法和凸規劃等。RSSI因為其操作簡單、不用添加額外的硬件設備和不需要時間同步,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1 RSSI定位原理
盲節點通過網絡發送信號給參考節點,參考節點接收信號的同時并測出該信號在傳播過程中的消耗,再把這個消耗程度代入到經驗模型中,使其轉換成參考節點與盲節點的距離。
現在最常采用的經驗模型是對數-常數分布模型,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從公式(5)中可以看出,環境參數A和n影響RSSI數值的精確度,但是以往獲得環境參數的方法都是通過經驗值或者對環境參數擬合而得的。這兩種方法在獲取環境參數過程中,都沒有考慮到室內的復雜環境,而在整個室內,可能某一區域的環境參數高,而另一區域的環境參數低。所以通過前兩種方法獲取的環境參數并不能正確的體現事實情況,使得最終的定位精度不夠高。
2 環境參數擬合
經驗值或是對整體環境擬合來獲取環境參數不能滿足室內環境后,為了獲得更精確的環境參數,把整個室內環境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分別求得每一個分塊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在室內區域分割之前,要對測距誤差和實際之間的距離關系進行分析。實驗采用ZigBee模塊的CC2430和CC2431,并在一個16m*12m的室內環境中進行。CC2430作為盲節點,用來發送信號;CC2431作為參考節點,用來接收信號。實驗中把CC2430和CC2431放在室內的同一條直線上,并讓兩者之間進行一對一的通信。CC2431首先放在距離CC2430為1m處的直線距離上,測得在該點的RSSI值,多次測量后求平均值為該點的RSSI值。以下的實驗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m進行測量。
由實驗結果可得,RSSI值在10m以內的變化由波動很大到趨于穩定,最終得到的測量結果誤差不是很大。10m以外的RSSI值變化不大,所得到的測量結果誤差很大。所以采用10m距離作為劃分依據,對室內區域進行劃分,把室內環境劃分為4個8m*6m的子區域,每個區域內的最大通信距離為10m。
圖中E0為盲節點,剩下的節點均為參考節點。圖中所對應的4個區域中的參考節點分別進行數據擬合獲得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并將這些數據與參考節點所對應的ID建立成一張表格傳送給上位機。在以下的定位過程中,上位機可以通過上表格迅速找到每個參考節點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對于公共點所對應的環境參數,我們采用對其所在的幾個區域內的環境參數求平均值來獲取該公共點所對應的環境參數。
3 改進的RSSI算法
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而獲得的每個區域的環境參數,對最終的測距誤差有所降低。但因為室內錯綜復雜的環境、多徑效應和人員走動遮擋等原因,對所測得的RSSI值得準確度有所影響。為了減少對RSSI值的影響,采用將DV-hop算法與RSSI算法相結合,把DV-hop算法對參考節點的位置、ID號和跳數信息廣播到網絡的原理和RSSI算法原理相結合,防止受干擾的RSSI值影響定位的精度。
改進RSSI算法原理:參考節點將自身的位置、ID號和跳數信息廣播到網絡中,盲節點傳送信號給參考節點,并獲得相應的RSSI值。
盲節點獲得兩張表-跳數表和RSSI值表。跳數表用來表示兩個節點之間的距離,其中數值越小,表示兩點之間的距離越近。跳數表示穩定的,而RSSI值表是不穩定的。所以我們主要依據跳數表對兩個表格進行排序,跳數表從小到大進行排序,RSSI值表從大到小進行排序。當RSSI值排名落后跳數排名兩個名次及其以上時,則認為該RSSI值是不準確的,將其放在最后。這樣重復下去,直到結束。最后計算采用RSSI值名次在前的值代入。
4 結論
基于RSSI算法易受環境的干擾以至于室內定位精度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本文提出對室內區域進行劃分,每個區域采用相應的環境參數,而不是采用統一采用經驗值或對整體環境進行擬合獲得的環境值。并通過DV-hop算法與RSSI算法相結合對所獲得的RSSI數值進行修正,最終算法采用RSSI值靠前的值進行計算盲節點的位置。實驗是在ZigBee模塊上進行的,實驗結果證明了該改進方法的可行性。與傳統的定位算法相比,該方法所造成的定位誤差有明顯降低,在室內定位中是比較適用的。
【參考文獻】
[1]于海濱,梁煒,曾鵬.智能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M].科技出版社,2013.
[2]周艷,李海成.基于RSSI無線傳感器網絡空間定位算法[J].通信學報,2009(6):75-79.
Segmentation Distance Function
Cheng Lei;Zheng Xin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摘要: 針對有復雜背景的人臉中眼睛定位問題,本文采用膚色分割原理分離出背景信息,在人眼檢測過程中采用尋找最大圖像塊復雜度的小塊的方法,在人眼定位過程中采用計算分段距離函數的方法。本文精選了200張單人照片進行仿真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上述解決方案可以從有干擾背景,人頭側向一方,甚至戴眼鏡和帽子等飾物的圖像中快速精確地識別出人臉和人眼。
Abstract: For the human eye positioning with a complex background, the paper uses skin color segmentation principle to separat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the human eye detection process, it used the approach of finding the small block of maximum image block complexity, and used segmentation distance function the process of human eye positioning. This paper selected 200 single photos to conduct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solutions coul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 images of human faces and human eye in the images of head lateral side, or even wearing glasses and hats and other accessories from the interference background.
關鍵詞: 人眼定位 膚色分割 圖像塊復雜度 分段距離函數
Key words: eye positioning; color segmentation; image block complexity; segmentation distance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1-0167-02
0引言
人臉識別技術在信息安全、刑事偵查、社會保障、軍事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主要應用在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或識別的場合,如自動門禁、海關邊檢、銀行安全監控、出國護照、身份證等證件的核對,罪犯搜捕等領域[1],被稱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身份驗證方法。
人臉識別技術中,由于有干擾背景,人頭側向一方,戴眼鏡,帽子等飾物的影響,使得人臉識別變的困難。在人臉部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眼睛,眼睛在人臉識別和檢測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人臉識別算法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眼睛定位。
本文提出了一種含復雜背景的基于圖像塊復雜度[2]和分段距離函數[3]的人眼定位算法,從CMU Image Database中的Frontal Face Images選出(去除多人和閉眼等情況)復雜背景的單人照片100張,從The UMIST Face Database中隨機抽取出簡單背景的單人照片100張進行仿真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基于圖像塊復雜度和分段距離函數的人眼定位算法具有較快的定位速度和較高的定位準確率。
1運用膚色分割原理處理復雜背景縮小人眼檢測區域
由于圖像背景對人臉檢測有影響,為了避免圖像背景在檢測中的干擾,采用膚色分割原理,縮小圖像中人眼檢測的區域,使其與膚色一致或相近的顏色區域。RGB格式是由紅綠藍三元色組成,設RGB分別表示紅綠藍的色度值,將其歸一化,r=R/(R+G+B),g=G/(R+G+B),b=B/(R+G+B)。得到r+g+b=1,因此歸一化色度值只需r和g二個就可以表示。文獻[4]表明在攝像參數和光照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圖像中的人臉膚色在由r和g表示的顏色空間中,集中在一個較小的區域中并近似呈現出正態分布規律。
圖1展示了一張由100幅人臉圖像的膚色得出的r和g值二維分布圖。r和g表示的顏色空間中膚色相對比較集中的區域可簡單地用一個外接矩形區域Dskin來表示。
由膚色空間Dskin可將包含人臉在內的膚色區域從原圖像中分割出來,具體步驟如下:①將原始彩色圖像Ic(x,y)的RGB值歸一化得到各像素的r、g 值;②對原彩色圖像的每一像素(x,y)的r、g值判斷是否(r,g)∈Dskin。若是令二值分割圖像Imask(x,y)=1否則令Imask(x,y)=0;③對每一像素(x,y),計算I0(x,y)=Imask(x,y)×Ig(x,y)(Ig為原始灰度圖像,可由原始彩色圖像Ic轉換得到。
利用二值分割圖像Imask即可將膚色區域從原始灰度圖像Ig中分割出來,I0(x,y)為分割后的圖像。不難看出二值分割圖像Imask實際上相當于掩模的作用。因此又稱Imask為掩模圖像。
圖2給出了求掩模圖像的一個例子。圖2(b)為圖2(a)的一個掩模圖像,其中白色(對應膚色)區域內出現很多黑塊,作為掩模圖像,這一區域的黑塊必須去除掉。為此我們可利用二值圖像中形態學“膨脹”和“腐蝕”運算分別對圖2(b)連續處理10次至15次(兩種運算必須使用同樣的次數),即可達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如圖2(c)所示。如果掩模圖像中包含多個孤立的白色區域,一般只保留最大的白色區域(最可能對應于臉部)。然后,利用掩模圖像Imask通過I0(x,y)=Imask(x,y)×Ig(x,y)運算(Ig為由Ic轉換的灰度圖像),即可得到利用膚色分割后的灰度臉像I0,如圖2(d)所示。
2眼睛搜索區域的確定
一般來說,兒童的眼睛處于頭高一半的位置,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到下巴的距離在整個頭高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到成人時基本不變。雖然人和人有所不同,有瘦長和扁寬等各種臉型,而且還有脖子和衣領的影響,但是我們把搜索區域下界為圖像的三分之一高度是合理的。本文對搜索區域的上界不作規定。因為額頭上區域是背景和頭發,復雜度都不大。讓這些區域參與搜索不會影響到眼睛的尋找且可以省去查找額頭的位置,這樣就可以排除因額頭定位不準而導致眼睛定位不準的情況。
3人眼的檢測
3.1 圖像塊復雜度的引入假設從人臉圖像中任意分割的一小圖像塊,此圖像塊總共m行n列,矩陣Gn×m代表橫向n個象素點縱向m個象素點的灰度矩陣。
設B為象素點的灰度值,則Bij∈Gn×m為圖像塊第i列第j行象素點的灰度值,則圖像塊復雜度Com(k)的計算公式定義如下:Com(k)=■■Bi,j+1-Bi,j?min(j,m-j)(1)
此圖像塊復雜度公式Com(k)計算了圖像塊灰度值的縱向一階加權導數,min(j,m-j)即為權,離圖像中心越近導數的權越大,橫向坐標沒有加權,實驗證明這種定義符合人臉特征器官復雜度的計算。類似的也可以有橫向一階加權導數。但是通過實驗發現人眼的縱向一階加權導數比橫向一階加權導數大,所以我們后面的計算都采用了圖像塊灰度值的一階縱向加權導數。
3.2 人眼檢測的實現眼睛的檢測是對于眼睛的初步定位,為了找到兩個眼睛所在的小塊區域。按前文確定的眼睛搜索區域進行小塊的分割。小塊的形狀為長方形,大小近似于眼睛的大小且必須包含整個眼睛。本文中設置小塊的數量為14,要求相鄰的小塊在縱向和橫向有半塊重疊。小塊的寬為16個像素,BlockWidth=ImageWidth/20,把橫向分成大約40塊。小塊的高為44個像素,BlockHeight=ImageHeight/20,把縱向分成大約8塊。這樣把搜索區域分成320個小塊。分別計算這些小塊的圖像復雜度,圖像復雜度的計算公式見式(1)。然后將圖像復雜度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找出復雜度最大的14個小塊,并記錄它們的位置。從實驗結果可以發現這14個小塊最大限度地包含了兩只眼睛,而且小塊的位置比較集中,其中兩眼睛的位置形成了兩個集中點。
4人臉的轉正
人臉的轉正。旋轉的角度為左右小塊中心連線與水平線的夾角,并根據兩個眼睛中間的距離進行圖像的歸一化操作。
5人眼的定位
對于人臉圖像已經過初步旋轉校正或者人臉圖像本身姿態變化不大的情況,兩只眼睛的相對位置關系滿足:其橫坐標之差的絕對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其縱坐標在允許的姿態變化范圍內應接近相等。經過排除部分干擾點以后,由相似眼睛點組成的集合中剩下的干擾點主要有眉毛點、個別的鼻孔點、頭發邊緣點及嘴角點。
為了從中找出與實際雙眼的相對位置最接近的一組,需要首先做兩步工作,一是對庫中的部分圖像進行統計,得到雙眼位置關系的統計值;二是構造一種距離函數(2),可以體現兩個相似眼睛點的相對位置關系與真正雙眼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接近程度,接近程度越高距離函數值越小,反之則距離函數值越大;然后將1個相似眼睛點任意兩兩組合,共有21組,計算每一組的距離函數值,從中找出距離最小的一組(即與雙眼位置關系最接近的一組)作為定位眼睛點。D(i,j)=f(Xi-Xj?Yi-Yj)cxN
其中D(i,j)定義為兩個眼睛相似點i,j之間的一種距離,(Xi,Yi)和(XiYj)是這兩點的坐標;當滿足條件時,f(|Xi,Xj|,|Yi,Yj|)的值主要受|Yi,Yj|的影響,|Yi,Yj|越小則f(|Xi,Xj|,|Yi,Yj|)的值越??;M,N分別是模板高度和寬度;參數a,b,c是根據對庫中部分人臉圖像的眼睛位置關系進行統計得到的參數值,可以?。篴=■,b=■,c=■
■和σx分別是水平距離的均值和標準差,■和σY分別是垂直距離的均值和標準差;A取一個較大的常數。
根據上式,計算每一組點的距離值,找出最小距離的一組(i,j)作為雙眼的定位結果,它們在原圖中的坐標分別為(Xi,Yi)(Xi,Yi)。
本實驗的環境為Pentium(R) 4 CPU 2.80GHz、操作系統為Windows2003 Professional、編程軟件為Microsoft VC++ 6.0。上式(2)中,M=9,N=8,構造的距離函數為:
D(i,j)=■cxN
根據庫中30幅人臉圖像中兩眼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得到的統計值見表1,根據統計數據計算
a=■,b=■,c=■,A=100,n=20。
6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表明,算法對實驗圖片基本能夠正確定位,準確定位率達到95.3%。眼睛定位算法連同人臉轉正算法總共耗時也不超過1秒,因此,利用眼睛在整幅人臉圖片中具有更大的圖像復雜度這一現象來定位眼睛是完全可行的,所以此算法在時間上完全能滿足實時性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敏,陶亮.人臉圖像中人眼的檢測與定位,光電工程,2006,33(8).
[2]陳麗華,龔雯,沈建國.基于人臉結構特征的眼睛定位算法,電子工程師,2005,31(9).
2008年2月,張某到某文化發展公司工作,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張某的工作任務是參加各地方政府組織的圖書政府采購,中標后再采購圖書供貨。工作期間,張某的勞動報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本工資,一部分為提成。根據公司內部指定的《員工工資待遇、業績提成制度方案》,員工轉正后基本工資為每月900元,提成根據業績完成情況確定。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公司向張某支付基本工資9000元、提成30000元。
2009年4月,張某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公司支付2008年2月至12月未簽勞動合同期間的雙倍工資。仲裁委經審理作出裁決:公司支付張某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39000元。仲裁裁決后,公司不服,遂于2010年3月至人民法院,請求判令不支付張某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39000元。
<H:\人事天地雜志\人事天地2014\2014人事天地雜志五月刊\2014人事天地5月刊\箭頭.tif>[審理結果:]
一審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公司應以張某每月固定領取的基本工資為基數支付張某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9000元。一審判決后,張某不服,以提成屬于工資的組成部分為由上訴至中級人民法院,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判令公司支付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39000元;公司方同意一審判決。二審法院經過審理于2010年6月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主要理由如下:首先,公司已按照《員工工資待遇、業績提成制度方案》向張某支付了基本工資,該部分工資屬于張某固定的工資收入;其次,張某可根據業績完成情況進行提成,該部分提成款與張某付出的勞動量及所完成業績對價,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不屬于公司固定支付給張某的勞動報酬,故張某要求將提成計算在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內,依據不足;再次,張某要求公司支付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39000元,所主張數額過高,法院對于張某要求過高的部分不予支持。
<H:\人事天地雜志\人事天地2014\2014人事天地雜志五月刊\2014人事天地5月刊\箭頭.tif>[評析意見:]
就本案中張某和某文化發展公司的勞動爭議,仲裁委、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均認定公司在和張某存在勞動關系的情形下沒有及時同張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公司方應當向張某支付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期間的二倍工資差額。案件爭議的焦點在于提成是否計入未簽勞動合同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爭議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本案中提成(30000元)遠遠高于基本工資(9000元),是否將提成計入二倍工資計算基數對爭議雙方權利義務影響重大;二是仲裁裁決和法院判決就此問題的認定存在不一致,仲裁裁決認定提成屬于二倍工資計算基數,而一審和二審法院均將提成排除在二倍工資計算基數之外。
問題一: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是否包含提成?
就此問題,《勞動合同法》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有不同的處理方法,關于哪種做法更合乎立法原意、更能夠體現司法公正性,筆者認為應當從兩個層面進行討論,第一個層面是從工資構成的角度探討提成是否屬于工資組成部分;第二個層面是從立法目的的角度探討把提成納入未簽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中是否符合立法目的。只有對這兩個層面的問題都作出肯定性回答,才能認定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包含提成;否則,對任何一個層面問題的否定回答都表明把提成納入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不具有合理性。
首先,從工資構成的角度來看,需要回答“提成是否屬于工資組成部分”這一問題。通常意義上,提成是指企業將銷售收入或者純利潤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給員工,根據員工的工作量或者其他指標計算發放的勞動報酬,較之固定工資具有一定的激勵性。根據原勞動部1994年印發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三條,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此條規定對工資采取了廣義的定義方法,將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都納入工資的范疇,而不論具體的支付形式。根據這一定義,提成作為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一種勞動報酬,應當被計入工資范疇。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1990年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三條,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該規定第四條具體指出工資總額的六個組成部分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第六條進一步指出計件工資包括“按營業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綜上,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和《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提成應當被計入工資的組成部分。但是,一般意義上提成可以被計入工資范疇就可以支持在未簽訂勞動合同情形下將提成納入到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的合理性嗎?
其次,從未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需支付二倍工資這一規定的立法目的來看,需要回答“把提成納入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是否符合立法目的”的問題?!秳趧雍贤ā返谝粭l即明確其立法目的為“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是實現立法目的的重要保障。為了督促用人單位依法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采納“二倍工資罰款”的懲罰性規定,通過賦予勞動者二倍工資請求權來增加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從而減少其違法行為;這一規定改變了《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二款僅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而沒有規定違法后果的立法缺陷。通常意義上,勞動者較之用人單位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所以法律通過讓用人單位多支付一倍工資來懲罰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這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就其提供商品 或者服務的欺詐行為需要向消費者增加一倍賠償的規定十分類似。
《勞動合同法》有多層次的立法目的,其中“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是具有終極意義的目的,其他目的都是輔的,傾斜保護勞動者有利于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但是,對勞動者過度的社會保護可能不僅不能使他們獲得實際利益,反而有可能危害到勞動關系的穩定。筆者想要強調的是,立法以及司法在處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關系時應當給予勞動者以傾斜性保護,但是這種保護不應當違背公平原則。具體到《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該規定并不以懲罰用人單位為目的,懲罰只是手段,目的是促使用人單位增強守法意識,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所以在司法實踐中,仲裁員或法官不應拘泥于工資在一般意義上的組成部分,而應當根據共公平原則來確定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
問題二:如何根據公平原則確定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
就此問題,筆者認為本案一審、二審判決的處理方法值得借鑒,在本案中,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并沒有否認提成屬于工資范疇,而是把張某的工資分為固定發放的基本工資和不固定發放的提成工資兩部分,由于提成并不屬于每月固定支付且不同月份提成數額要與張某的業績相結合,一審法院、二審法院的判決都沒有將提成納入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綜合一審、二審法院的判決,都是以“固定發放”與否作為勞動報酬是否納入二倍工資計算基數的標準。此外,二審法院判決中“對于張某要求過高的部分不予支持”的論述表明二審法院對公平原則這一法律價值觀念的遵守。
1.對納入二倍工資計算基數的工資范疇的進一步說明
國家統計局1990年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指出工資總額的六個組成部分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這六個組成部分基本上涵蓋了勞動者從用人單位取得的勞動報酬的所有形式。實踐中,用人單位并沒有統一采用的工資標準,往往將工資分成名稱各異的組成部分。比如有的用人單位將工資構成分為基本工資、職務補助、通訊費、交通費、銷售提成等組成部分,有的用人單位的工資構成則包括基本工資、加班工資、崗位獎金、房補、伙補等部分,當然實踐中還有其他各種形式。筆者認為,不論上述報酬支付的具體根據是什么,不論采用什么名稱,只要報酬支付的基本原因是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那么都應認定為工資。但是如上文所述,這些工資并不一定都能被納入未簽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只有那些用人單位固定支付或者經常性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才能被納入到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中。至于哪些可以被認定為固定支付或者經常性支付的工資,筆者認為應當通過工資單或者其他證據來具體確定。
2.二倍工資計算基數的具體確定
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排除提成等非固定性工資的前提下,筆者分兩種情況討論未簽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基數的計算。首先,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相同數額的工資,比如每月支付900元基本工資、100元通訊費、100元交通費、200元其他補助,合計1300元;此種情況下,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的二倍工資基數每個月都是1300元。其次,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不同數額的工資,比如每月支付基本工資900元,但是由于加班、考勤等原因會導致每個月工資存在差別;此種情況下,就要分別計算用人單位各個月份向勞動者支付的工資,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的二倍工資基數每個月都有差別。
研究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數碼比色(dc)法測定水樣中的亞硝酸根。在酸性介質中,亞硝酸根和對硝基苯胺及二苯胺作用,生成紅色偶氮化合物。用乙醇作分散劑,以四氯化碳為萃取劑進行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液點樣在薄層硅膠板上用數碼相機進行數碼成像。成像斑點的灰度值和亞硝酸根的濃度成正比,據此建立了測定水樣中痕量亞硝酸根的新方法。對影響萃取富集效率和數碼成像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優化。亞硝酸根濃度在2.0~80 μg/l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r=0.9997);檢出限為0.22 μg/l。方法已應用于實際水樣及人體體液分析,加標回收率在97.6%~103.4%之間,相對標準偏差在1.7%~3.4%之間;方法具有儀器成本低、方便快速、靈敏度高、環境友好等特點,可滿足野外現場的檢測要求。
【關鍵詞】 分散液液微萃取 數碼比色 亞硝酸根 分離富集 水樣
1 引言
亞硝酸根(no-2)廣泛存在于土壤、地表水、食物中。它是生物體內氮循環的重要中間體,在人體內可轉化成強致癌物亞硝胺[1],是水質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建立準確、快速,特別是能用于野外現場操作的no-2測定方法有重要意義。
no-2的測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2]、熒光法[3,4]、原子吸收法[5]、液相色譜法[6]、離子色譜法[7]、毛細管電泳[8]及循環伏安法[9]等。光度法所需儀器簡單,操作簡便,但它的靈敏度不佳。其它方法則需要昂貴的儀器和復雜的樣品前處理過程。分散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是2006年由assadi[10]等提出的一種新型少溶劑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微量萃取劑在分散溶劑的作用下,在樣品溶液中形成無數微小液滴。由于萃取劑用量少且與水相接觸面積很大,所以可以達到很高的萃取效率和富集倍數。本方法集分離和富集于一體,操作簡便快速、環境友好。目前dllme主要應用于測定有機物和重金屬離子[11,12],還未見用于測定無機陰離子的報道。
對萃取富集后的濃縮液進行檢測多采用色譜法[11]和原子吸收法[12]等。這些方法的儀器價格較高、笨重,不能進行現場檢測,運行費用高。數碼比色檢測法在2007年由楊傳孝[13]等首次提出。該方法使用普通數碼相機拍攝顯色后試液的影像,由軟件讀出影像灰度積分值并計算試液濃度。整個檢測系統便攜、價廉,適合現場快速分析。本實驗提出了新的固體基質數碼比色技術,克服了原方法存在的樣品體積大、靈敏度低等缺點。并用于微萃取后試液的檢測。
在酸性介質中,no-2和對硝基苯胺及二苯胺作用,生成疏水性紅色偶氮化合物,易被有機溶劑萃取。本實驗應用dllme與數碼比色聯用建立了測定痕量no-2的新方法,并應用于環境水樣和人體體液的分析。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802型離心機(江蘇金壇富華電器廠);dimage z6數碼相機(日本柯尼卡美能達公司);5 μl微量進樣器(上海安亭微量進樣器廠)。no-2標準溶液:用nano2配制成濃度為1000 mg/l no-2儲備溶液,加入1滴三氯甲烷,4 ℃保存,使用前稀釋至100 μg/l為工作溶液; 0.2%(m/v)對硝基苯胺乙醇溶液; 0.2%(m/v)二苯胺乙醇溶液; 4.0 mol/l h2so4; 四氯化碳; 5 cm×10 cm硅膠g薄層板(青島海洋化工廠), 試劑均為分析純(上海國藥集團), 實驗用水為石英二次亞沸水。
2.2 實驗方法
在10 ml具塞玻璃離心管中加入10.0 ml no-2標準溶液或樣品(條件實驗中no-2濃度為50 μg/l),0.5 ml h2so4,0.5 ml對硝基苯胺乙醇溶液,搖勻,放置1 min。加入0.8 ml二苯胺乙醇溶液,搖勻,靜置10 min。加入50 μl四氯化碳,振蕩1 min,使管內形成均勻的乳濁液體系,以3000 r/min轉速離心2 min,有機相沉積在管底。用微量進樣器吸取5.0 μl有機相點樣在硅膠薄層板上,揮干溶劑后用數碼相機自動模式拍攝。用acdsee7.0軟件將數碼照片轉化為tiff灰度格式,用scion image軟件讀數,得到樣點灰度峰面積數據,作峰面積濃度工作曲線,或通過工作曲線計算no-2的濃度。
3 結果與討論
3.1 分散液液微萃取
3.1.1 萃取劑的選擇及用量 萃取劑的種類對萃取效率有重要影響。萃取劑應具備密度比水大,對分析物有良好的親合性,適當的揮發性等特點。考察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乙烷和溴苯等萃取劑,用萃取成像后的灰度值峰面積作為指標[13]來評價它們的萃取效率。結果表明,溴乙烷由于揮發性和溶解損失過大,萃取后有機相消失;其它萃取劑中四氯化碳的灰度值最大,故選擇四氯化碳為萃取劑。為優化其用量,分別加入25、50、100、150和200 μl四氯化碳進行萃取。結果表明,灰度值隨其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考慮到萃取后取樣的方便,實驗選擇使用50 μl四氯化碳萃取。萃取后有機相體積為32 μl,方法的富集倍數為313倍。
3.1.2 分散劑的選擇及用量 分散劑的極性應介于水和有機相之間??疾炝思状?、乙醇、乙腈和丙酮等分散劑,結果表明,這些溶劑對四氯化碳在水中均有良好的分散效果??紤]到溶劑的毒性和價格,實驗選擇乙醇為分散劑。實驗表明乙醇的用量在1.0~1.8 ml之間對灰度值無顯著影響,且反應試劑能溶于乙醇中。實驗選用乙醇做為反應試劑的溶劑,乙醇總用量為1.3 ml。
3.1.3 酸度和試劑用量的影響 反應需在酸性環境下進行。考察了h3po4、h2so4、hcl和乙酸等反應介質對萃取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同等濃度下,h2so4介質的萃取效率最高。固定no-2的濃度為50 μg/l,采用單變量法,分別加入0.1、0.3、0.5、0.8、1.0及1.5 ml h2so4、對硝基苯胺和二苯胺,按實驗方法考察其萃取效率,結果如圖1。實驗選用加入0.5 ml h2so4、0.5 ml對硝基苯胺和0.8 ml二苯胺。
3.1.4 放置時間和萃取時間的影響 考察了不同放置時間的影響。結果表明,萃取率隨放置時間增加而增大,放置10 min后增大趨勢減緩??紤]到測定速度,實驗采用放置10 min。萃取時間是指將萃取劑注入體系后的振蕩時間。
圖1 試劑用量對萃取率的影響(略)
fig.1 effect of reagent dosage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1. h2so4;2. 對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3. 二苯胺(diphenylamine)。
按實驗方法分別振蕩1~10 min考察萃取效率,結果表明,萃取時間對萃取率并無顯著影響,也說明了本方法可以很快的達到萃取平衡。實驗采用萃取時間為1 min。
3.1.5 鹽效應 在體系中加入適量的鹽能降低分析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提高萃取效率。在體系中加入不同質量的固體nacl進行實驗,結果表明,加入鹽對萃取效率并無影響,這是由于加入鹽后萃取劑的溶解量下降,降低了富集倍數。實驗選擇不加鹽。
3.2 數碼比色
3.2.1 固體比色基質的選擇 點樣的背景灰度值(空白值)是影響數碼比色結果準確度、靈敏度的重要因素。固體基質應具有灰度背景低、表面平整均勻、易吸收液體、化學穩定性好等特點。按實驗方法對比了商品硅膠薄層板、自制硅膠薄層板和濾紙等固體基質的比色效果。濾紙的灰度背景不均勻,且點樣后斑點擴散較大,不易積分;自制硅膠板的重現性不佳;商品硅膠薄層板的背景低且均勻,基線平滑,斑點大小合適。實驗選擇商品硅膠薄層板(青島海洋化工廠)為比色基質。
3.2.2 點樣體積 考察了2~10 μl點樣體積對灰度值的影響。結果表明,斑點的灰度值和點樣體積成正比。但點樣體積增加導致斑點面積增加,加大了積分誤差。綜合考慮,選擇5.0 μl為點樣體積。
3.2.3 拍攝條件的影響 考察了不同拍攝模式對數碼成像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各種拍攝模式(自動、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程序暴光)對樣點和背景的灰度值無影響,實驗選用自動模式進行拍攝。在靠窗位置,讓自然光均勻散布在硅膠板表面,避免日光直射,能獲得良好的結果。
3.3 干擾離子的影響
實驗了常見離子對10 μg/l no-2測定的干擾,相對誤差在±5%以內時:大量的(10000倍以上)cl-、so2-4、co2-3、na+、k+、nh+4,5000倍的po3-4、ac-、f-、ca2+、mg2+、al3+、zn2+、co2+、ni2+、cd2+,1000倍的no-3、i-、br-、cu2+、ba2+、ag+、cr3+、hg2+不干擾測定,50倍的fe3+對測定有干擾。加入0.1 g/l 的酒石酸鈉可使fe3+的允許量提高至500倍??梢姳痉▽o-2的測定有良好的選擇性。
圖2 標準溶液數碼成像圖和灰度曲線圖(略)
fig.2 digital imaging feature of no-2 standard solution and gray scale curve
no-2濃度(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μg/l): 1. 2; 2. 10; 3. 20; 4. 30; 5. 40; 6. 60; 7. 80。
3.4 標準曲線及檢出限
在優化的實驗條件下,對系列濃度的no-2標準溶液進行萃取數碼比色測定。圖2是系列標準溶液萃取后在硅膠板上點樣后的數碼成像圖和經acdsee7. 0和scion image軟件處理后的灰度曲線圖。no-2的濃度在2.0~80 μg/l范圍內與灰度峰面積呈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 410.4+106.8c(c為no-2濃度,單位:μg/l),相關系數r=0.9997;檢出限為(s/n=3)0.22 μg/l。分別對10和50 μg/l no-2標準溶液平行測定11次,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rsd分別為2.0%和2.6%。
3.5 樣品測定
將水樣和人體尿液、唾液以3000 r/min轉速離心5 min,取上層清液10.0 ml或經適當稀釋后按實驗方法進行測定,并做兩個濃度水平的加標回收實驗,結果見表1。
表1 樣品測定結果(n=6)(略)
table 1 analytical results of samples (n=6)
*適當稀釋測定(appropriate dilution performed before analysis)
結果表明,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數碼比色法測定環境及生物樣品中的no-2。樣品的分離和富集可以同步進行,富集倍數高。固體基質數碼比色法只需點樣微量試液,可與微萃取方法很好的聯用。標準系列和樣品測定可在同一塊薄層板上進行成像,能夠消除由于拍攝環境差異帶來的誤差。方法簡便快速、靈敏度高、環境友好,儀器設備可隨身攜帶,能夠滿足野外現場測定要求。
【參考文獻】
1 masuda m, mower h f, pignatelli b, celan i, friesen m d, nishino h, ohshima h. chem. res. toxicol., 2000, 13(4): 301~308
2 pasquali c e l, hernando p f, alegria j s d. anal. chim. acta, 2007, 600(1/2): 177~182
3 huang k j, xie w z, zhang h s, wang h. microchim. acta, 2008, 161(1/2): 201~207
4 dong cunzhi(董存智).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2, 30(11): 1407
5 noroozifar m, khorasanimotlagh m, taheri a, homayoonfard m. talanta, 2007, 71(1): 359~364
6 ferreira i m p l v, silva s. talanta, 2008, 74(5): 1598~1602
7 xu xia(徐 霞), ying xinghua(應興華), duan binwu(段彬伍), chen neng(陳 能).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7, 35(11): 1586~1590
8 gaspar a, juhasz p, bagyi k. j. chromatogr. a, 2005, 1065(2): 327~331
9 zhao k, song h y, zhuang s q, dai l m, he p g, fang y z. electrochem. commun., 2007, 9(1): 65~70
10 rezaee m, assadi y, milani h m r, aghaee e, ahmadi f, berijani s. j. chromatogr. a, 2006, 1116: 1~9
11 zang xiaohuan(臧曉歡), wang chun(王 春), gao shutao(高書濤), zhou xin(周 欣), wang zhi(王 志).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8, 36(6): 765~769
會辦公軟件及常用工具軟件使用技術,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檢索、識別、整理和創造性使有的能力。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非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基礎 課程定位 職業核心能力 信息素養
一、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面臨挑戰
一方面,隨著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各行業的工作越來越依賴于計算機,要求高職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將計算機與本專業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算機基礎”課程的定位前幾年與本科趨同,近年與中職趨同,出現高職不“高”、職業不“職”的現象。針對以上情況,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應如何定位,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進行探索。
二、高職非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特點
(一)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計算機不是專業,僅僅是一種工具。
(二)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將從事不同種類的工作,課堂上引用的實例應該是不同專業學生都能夠接受的。
(三)學生用在計算機課程上的學習時間十分有限,不太可能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知識,
(四)不同專業的學生所需要和使用的軟件工具有很大差異?!坝嬎銠C基礎”課是高等教育本科和高職各類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方法;辦公軟件的應用;信息檢索與交流;常用工具軟件使用技術。因此,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定位是:了解計算機系統、相關技術的基本概念、方法,能夠熟練地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概括來說。其課程定位就是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和信息素養。
三、“計算機基礎”課程與提升職業核心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以人為本;職業生涯規劃
作者簡介:陳利平(1966-),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工學院計算機信息科學學院,副教授;任長安(1980-),男,山東荷澤人,湖南工學院計算機信息科學學院,講師。(湖南 衡陽 421002)
基金項目:本文系“十一五”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專業(湘教通[2006]165號)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2-0019-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需要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而高校培養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因各種弊端不能滿足市場要求,造成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部分學生就業難。主要原因是許多高校制定的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沒有考慮社會實際需要,因此,培養的人才就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們在制訂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時都要進行社會調研;在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上針對學生進行培養,構建以人為本的培養模式。[1-2]經過十多年時間的不斷實踐與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鮮明特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以湖南工學院(以下簡稱“我?!保?008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進行說明。
一、與專業特點相結合,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是從2000年開始招生,于2006年成為湖南省重點建設專業。自專業開辦以來,學校一直著力研究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等問題。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修改和完善專業教學計劃,注重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3-5]增加技能訓練。在充分調研和分析市場需求后,我們將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一個目標、三個層次”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一個目標是培養工程師,三個層次是“應用(培養網絡管理員)、設計(培養網絡工程師)、開發(培養網絡編程工程師)”。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學生學習能力、學生自身定位來制訂。
IT人才市場調查表明,用人單位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才,因此學校人才培養定位也應有不同層次。另外,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差別,因此要求個性化培養。若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則引導他們以網絡管理員作為自己的職業定位;若學生學習能力一般或編程能力較弱,則引導他們以網絡工程師為自己的職業定位;若學生學習或編程能力較強,則引導他們以軟件設計師為自己的職業定位。
二、以人為本,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人是富于個性的存在。不同的學生具有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此,教師不能以一個標準去對待千差萬別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實施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主體地位,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其獲得個性化發展。對于在校大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其認識自己的個性,了解專業的知識結構和社會需求,依據其個性和專業要求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1.大一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
為每個新生班安排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同時還聘請同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做輔導員,并開設一系列的講座,讓他們盡早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根據自身的特點來準確定位職業目標,規劃好職業生涯。在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后,還要關注規劃的實施,有時還需要調整、充實和完善。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第一年開設的是基礎課:高等數學、英語、計算機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電路等。大一的課程相對來說比較輕松。因此,從大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2008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63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中,90%的學生目標明確,而且制定了詳細的分階段計劃。十多個學生制定了自考本科的目標,三十多個學生制定了計算機水平考試的中級(網絡工程師、程序設計師)目標,還有十多個學生制定了專升本的目標。
2.大二完善職業生涯規劃,逐步實施職業目標
大二相對來講比較緊張,計算機專業課程較多,是學生實施職業目標關鍵的一年。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在《一年致富》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點是渴望。目標就是力量,奮斗才會成功。在引導學生制訂職業生涯目標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為自己的目標奮斗。除了專業課程的學習,還要引導學生參加相關職業認證考試。計算機軟件水平考試是我國最有權威的職業考試,它由人事部和信息部共同組織,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參加網絡管理員和程序員的考試,分階段實現自己的目標。
2008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有三十多個學生參加了網絡管理員的考試,有5人通過,同時有1人通過網絡工程師的考試。有14名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參加CSTP的軟件開發培訓。
[關鍵詞]計算機 中職教育 定位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261-01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學習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重視計算機對社會的推動作用,掌握相關計算機技能已經成為當前時期就業和發展的必需基本素質之一。職業院校作為計算機專業實用型人才的主要輸送者,如何培養出具有優秀和全面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高素質人才成為其自身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相較而言,計算機相關知識和技術更加注重實用性、通用性,且該領域的知識更新速度相對較快,是其他學科或專業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如何把握計算機職業教育的準確定位是加強計算機教學與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建立完善的計算機職業教育模式的重要保證。
1計算機專業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在高等院校擴招分流生源的情況下,中等職業教育入學門檻逐漸降低,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在校生員數量及質量都大幅度的下降。加之部分中職學校審批不嚴格,盲目擴充,致使計算機專業招生生源的專業基礎差且認識不足,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落后,教師的教學水平良莠不齊,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又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因此造成了許多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就業率逐漸降低。
首先,在教材選取方面,教材是教學之本,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具有直接影響關系。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沿襲了學科課程的設置方式,一般情況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所學的課程分為文化基礎課、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四大類。相關配套教材沒有根據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實踐性等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編寫,進而導致內容過于單薄,過程過于簡略,不利于學生的動手實踐。
其次,在課程安排方面,雖然學校盡量保證對教學課程進行系統性、科學性開設,但是計算機專業的技術發展方式決定了中職院校開設的課程、采用的教學手段、配置的教學條件等很難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這就限制了教學工作的開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教學設施落后,學生興趣不夠。目前由于學校財力有限,大部分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設備只是最基本的設施,不僅老套,甚至有的因為長久使用而導致功能不全。這樣的設備環境,這樣的配備資源不足以引起原本就對知識不感興趣的學生的注意力。
2對計算機職業教育重新定位的重要性分析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綜臺性學科,計算機技術可以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種高效工具,因而計算機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故對計算機專業的職業教育應該屬于實踐性教育、應用性教育。但是我國的計算機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對課程的設置和內容的選取通常參照和借鑒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但是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主要側重系統性研究、理論性研究,這與職業教育的初衷相互矛盾。
研究數據表明,計算機行業所需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第一線的技術人員,其人員占比可以占到所有計算機行業人才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計算機職業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這些工作在生產、建設和管理等領域第一線的,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實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對計算機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應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重新定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個人發展需要。
3計算機職業教育的理性定位分析
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進行重新定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分析。
3.1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帶動認知,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
計算機行業的技術發展速度非???,如果僅僅依靠教學期間的教學內容,學生是無法獲得與實際工作環境相匹配的工作能力的,為幫助學生獲得與社會要求相適應的工作能力必須將學生定位為教學工作的中心,以學生工作所面臨的問題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相關資料的獲取方面,教師同樣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獲取能力,通過這種訓練方式,學生可以對知識的來源,如圖書館、互聯網等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完善和實時的知識更新。以計算機語言為例,雖然計算機這門學科出現的時間并不長,但是計算機設計語言已經經歷了多次變革,無論在橫向方向如c語言、c++語言再到c#語言,還是在縱向方向如匯編語言、B語言、c語言,Java語言等,計算機語言都在進行發展和變化,這些發展和變化必然無法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全部獲取,這就要求培養學生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獲得相應的語言編寫規范,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融會貫通。
3.2以師資為根本,更新職業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素質決定著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敗。中職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普通學校有很大不同,它不僅簡單地反映在一個課堂教學的概念上,而且要體現在對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的掌握和運用,以及對專業的發展趨勢的把握;體現在課程開發能力、專業技術實踐和研究開發能力的提高;體現在實踐教學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教師的自身實踐活動對其專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研究教學的方向、方法、內容和形式等,這就要求教師更多地加強與工商業界的聯系,盡可能成為職業實踐者,不斷更新自己的課程內容,開發新的教學案例,分析學生普遍的、特殊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停留在“教書匠”的位置上進行照本宣科。
其次,教師要做好示范指導工作。實際工作環境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大量的問題,這種問題大多數是由于教師的教學工作疏忽導致的。為完善教學效果,明確學生學習的方向性和完備性,必須利用教學優勢做好教學示范工作,引導和規范學生軟件使用、語言編程等過程,減小錯誤的發生概率,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因此,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成功的根本。
3.3以社會、企業為支撐,加強校企合作,拓展學生實踐機會
最能夠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就是企業環境,拓展職業教育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對學生的個人發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企業、行業參與學校專業計劃的制定和專業課程的設置,以企業需求作為導向,根據市場的發展需求進行課程的調整安排。根據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鍛煉,以企業為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技能的運用和提升。
總結
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增強學生的職場競爭力,中職教學中計算機專業定位,應該注意計算機是一種生活和工作中必備的工具,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生源、市場需求以及師資教學設施情況設置。目前,社會各方面對于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普遍認同,中職的學生就業定位方向就是工作在企業第一線的勞動者,這就要求中職教育計算機專業應該主要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重點培養綜合素質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海朋洋.計算機職業教育的定位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13)
[2]邊春旭.淺談高職計算機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11(35)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醫學信息技術;高等醫學院校;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1.5-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能已成為從業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高等教育中,計算機課程已進入基礎課程設置之列。醫學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醫學人才的基地,其計算機教學尤為重要。目前,醫學信息技術(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T)是計算機在醫學中典型的應用,它是指用來對醫生和患者進行門診、住院和收費等醫療過程信息進行存儲、獲取、共享和使用的或是為管理者決策而服務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醫學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和應用,對現代的醫務工作者提出了越來越高、越來越專業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醫務工作者認識到,只有掌握較高的醫學信息技術知識,才能適應現代醫院的發展。在這一趨勢下,加強醫學信息技術教育特別是在醫學高等院校的信息技術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事實上,在醫學高等院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特別是有醫學特色的醫學信息技術教學卻存在著許多問題。
1 目前醫學高等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
1.1 教學內容統一,無專業特色
目前,在國內,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及相關的課程[1]。以山東省為例,各醫學高校均設置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以此開展信息化技術教學。在信息技術能力要求和考核上,醫學院校之間、高校內各專業均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考試模式。教學內容沒有門類和專業的區別,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內容包括數制表示、計算機軟硬件,操作系統等計算機基礎知識、Office辦公軟件模塊、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基本知識和病毒和安全等內容。實驗課內容包括操作系統基本內容、office模塊和網絡技術。教材多選擇具有通用性和普適性的規劃和自編教材,在專業上沒有區分。
1.2 醫學信息技術教學滯后
據統計,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設置和方式下,許多醫學生醫學信息技術掌握情況較差,甚至許多醫學及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存在著醫學信息技術不足,無法滿足現代醫院常規工作要求的現象[2]。造成上述問題主要原因在于醫學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設置不合理。同實際應用相比,主要不足表現在計算機等基礎課程過多, 缺乏與醫院相關的支持系統課程,(醫學院校各專業的學生在學完基礎課程后,只有到實習和實踐課上甚至是工作以后才能接觸到與專業相關的醫學信息系統),計算機基礎與醫學信息技術課程之間的銜接,整合不夠,醫學信息技術學習遠遠滯后于實際需求。
1.3 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隨著醫學高等院校計算機教學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實驗室等硬件設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內容也隨著發展。但在醫學信息技術方面,師資隊伍的素質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首先,受過醫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背景的教師偏少。醫學院校中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大都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畢業,對計算機的基礎和應用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但對醫學計算機技術不熟悉,甚至不太了解。其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由于受到教學大綱、能力要求的限制,許多教師長期從事計算機基礎的工作,接觸不到醫學信息技術的內容,加上自身專業的因素,無法開展醫學計算機技術教學,也沒有條件參加此類技術的培訓。因此,教師整體素質無法提高。
2 醫學院計算機教學改革初步思路
2.1 課程定位
從醫學高等院校的教學現狀可知,目前接受信息技術教學的醫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醫學信息技術教育缺失和不足的問題,計算機教學課程已經刻不容緩。因此,醫學院校醫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教育,應當與醫學臨床實踐相結合,調整和改革醫學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課程,把課程重新定位[3,4]。結合目前醫學信息技術的發展,醫學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課程可定位為以醫學及非醫學人才培養需求為驅動力,以先進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理念為指導,結合實際,內容豐富、理念先進,能夠滿足醫學院校醫藥及非醫專業、醫療機構等用戶需求,并能夠持續更新的應用型課程。
2.2 加強計算機教學,推進教學革新
首先,醫學院校信息技術課程的重新定位,可進一步加強計算機技術教學,促進各專業協調發展。近幾年,醫學高等院校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專業也出現了細分的情況。把有醫學特色的計算機課程加入教育活動中,對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既可以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又可以在此之上學習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信息技術,提高了自身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醫學人才綜合素質培養質量也大大提高。
其次,可推進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為其他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提供思路。教學內容和方式由原來統一的、無區分的教學方式,轉變為有專業特色、個性化的內容和方式,將會極大地促進本課程的發展。
再次,醫學院校中開展醫學信息技術,也可滿足醫學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需求[5]。醫學信息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展,需要具有醫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在醫學院校中改革信息技術教學,培養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也可促進醫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支持醫院信息化建設。
2.3 教學改革的依據
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能力界定方面,我國和各省市先后制定了多種規范和要求,如全國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考試大綱、全國醫學信息技術考試大綱和山東教育廳《關于加強普通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等。這些規范和要求主要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人員和非醫學信息學專業人員,主要考核他們在本行業的計算機和網絡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它們關注的不是計算機構造、原理、理論等方面的知識,注重的是應試人員在從事某一方面應用時所應具備的能力。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目前共設置四個等級:一級定位為滿一般性工作中對計算機的應用,重點是操作能力的考核。二級定位為計算機程序員,考核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以及上機調試的基本技能。全國醫學信息技術考試大綱主要針對非醫學信息專業(護理專業、臨床專業、藥劑專業、影像專業、檢驗專業、美容專業、衛生管理專業、口腔專業等),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初級主要是面向醫療信息化辦公,中級為醫療信息化辦公應用師,高級為醫療信息化辦公高級應用師。綜合這些規范和要求,可把計算機教學定位為基礎性教學,也就是高等醫學院校的各專業的學生的能力要求等同于各類規范和要求的初級水平,即掌握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和醫療的信息化辦公。這樣設置課程內容,既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又具備初級的醫學信息技術能力,有機地將醫學信息技術融入到計算機教學中。
3 醫學高等醫學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具體內容
3.1 改進教學內容
醫學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改革,主要是授課內容改革和調整。授課內容應包含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基礎內容,除此之外還應添加醫學特色的醫學信息技術部分。內容可分為基礎部分和醫學信息技術部分。在基礎部分上,涵蓋現有計算機教學的內容,醫學信息部分可根據現在醫學信息系統的發展設定,以目前為例,可包括醫院信息系統、電子病例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和檢驗信息系統等。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課時有限,需要調整其中計算機基礎和醫學信息技術部分的比例。對基礎部分,對于學生在初級教育階段已接受過的內容已成為常識的內容進行縮減。新增的醫學信息技術內容,包含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理論部分應與學生學習能力相適應,簡單明了,以操作部分為主,可結合現有系統進行講解。
3.2 分層次和分階段的教學模式
由于醫學信息技術涉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醫學知識。在學生學習時,應具備相應的兩方面的基礎知識。針對此問題,在教學中可采用分層次和分階段進行的教學模式。大一的新生,進行計算機基礎內容的學習,掌握計算機基礎內容,為學習醫學信息技術打下基礎。隨著學生學習深入,到高年級具備相應的醫學知識時,開展醫學信息技術部分的學習。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可有機地將醫學特色的醫學信息技術學習融入到計算機教學中,大都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效果和實際操作能力。
3.3 加大對醫學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的不足會影響學生醫學信息技術學習的質量,使得醫學信息技術學習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傳統的計算機加軟件的實驗室配備不能開展醫學信息技術的實驗教學,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在計算機教學中,醫學高等院校應大力加強實驗室特別是醫學信息技術實驗室的建設,引進新的設備,建設現代數字化的實驗室,讓醫學生能得到更多的鍛煉,以適應目前醫學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對人才的要求。
4 結語
隨著計算機在醫學領域不斷地發展和應用,對醫學生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能力的要求也隨之增強。醫學院校需適應現代醫院的發展,改革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樣才能解決現有的醫學高等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出適應醫院需求、具備較高信息技術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勝春.醫學院校計算機教學探討[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1,32(5),307-309.
[2] 周愛民,等.醫學??茖W校畢業生主要就業單位信息需求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0,16(11):129-131.
[3] 王秀平,袁永旭,孫眾.醫學信息管理學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分析[J].醫學信息學雜志,2006,(2):154-156.
[4] 馬卓賽.醫學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探討[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0,31(9),92-94.
[5] 方之瑜.論高等院校醫學生醫學信息技術素養的培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2,300(1):29-32.
作者簡介:
尚憲剛(1972-),男,碩士,講師.研究領域:醫學計算機應用,圖形圖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