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醫療醫藥行業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醫藥行業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醫藥行業分析

    第1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 急性胰腺炎;腹腔積液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為臨床危重病癥之一,病情兇險,并發癥多,病死率高,死亡率平均為17% ~20%。早期手術可加重內環境紊亂及胰腺組織壞死,并增加手術并發癥及感染機會,目前認為早期積極的非手術治療能降低SAP病死率。SAP常合并腹腔積液,引發腸功能障礙,造成腹腔內高壓(IAH),誘發腹腔感染,導致病情惡化。傳統的芒硝腹部外敷和生大黃灌腸的方法藥物偏于簡單,針對性不強,很難達到辨證施治,兼顧全面的功效,我科自2010年1月起采用自擬中藥消飲散腹部外敷及灌腸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腹腔積液,現已累計觀察病例70例,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按入院時間次序以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35例,對照組35例。本組70例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14~85歲,中位年齡54歲;均以腹痛腹脹入院,采用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診斷標準診斷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同時合并腹腔積液。

    1.2 治療方法 入組的所有病例均嚴格按照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常規進行治療。如:禁飲食,胃腸減壓,生命體征監護,輸液防治感染(三代頭孢菌素或喹諾酮類藥物加奧硝唑),分階段營養支持,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生長抑素加烏司他丁、奧美拉唑),改善胰腺微循環(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參),維護重要臟器功能,防治相關并發癥等。同時根據臨床辨證應用中藥胰安合劑系列方劑(院內制劑)管飼或口服。入組病例均不采用腹腔穿刺抽液的方法。

    影像學檢查明確腹腔積液診斷后,立即開始應用中藥腹部外敷及保留灌腸。治療第一周,中藥腹部外敷2次/d,保留灌腸3~4次/d;治療第二周,中藥腹部外敷2次/d,保留灌腸1~2次。腸功能恢復,大便每日自解2~3次可考慮停止灌腸。①試驗組:自擬中藥組方消飲散,中藥藥味組成:桃仁30 g、紅花30 g、三棱30 g、莪術30 g、敗醬草20 g、紫花地丁20 g、蒲公英20 g、金銀花20 g、連翹20 g、大黃20 g、芒硝20 g、丹皮20 g、生地黃20 g、玄參20 g。碾末制成散劑,陰涼干燥處保存。每次一付,適量溫水調成糊狀,均勻外敷于胰腺體表投影區和腹腔積液明顯區域,外襯紗布,邊角用膠布固定。配合TDP照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效發揮。完全干燥后更換,2次/d。同時應用該中藥組方煎水后取汁300 ml保留灌腸。②對照組:芒硝500 g腹部外敷及生大黃30 g加芒硝20 g用溫開水300 ml溶解后保留灌腸。③療程:治療開始后兩周。

    1.3 觀察指標 腹腔積液測定評分:無腹腔積液 0分,腹腔積液深度1~3 cm 2分,腹腔積液深度4 cm~6 cm 4分,腹腔積液深度>6 cm 6分;腹內壓測定分級評分:35 mm Hg Ⅳ級 6分;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血-C反應蛋白恢復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等。

    1.4 療效標準 根據療效指數來評價總體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和-治療后積分和)/治療前積分和 100%。①顯效:治療后腹腔積液明顯吸收,療效指數≥70%,

    1.5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1

    2 結果

    2.1 兩組總體療效分析(詳見表1) 根據上表,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腹腔積液測定評分及腹內壓測定分級評分等方面,總體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觀察指標比較(詳見表2)

    根據上表,兩組治療后臨床觀察指標比較,腹痛、腹脹癥狀緩解時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腔積液常發生于胰腺炎病程的早期,位于胰腺內或胰周,通常靠影像學檢查發現。影像學上為無明顯囊壁包裹的急性液體積聚。臨床研究發現,急性液體積聚常引發腸功能障礙,造成腹腔內高壓(IAH),導致病情惡化。少數可發展為胰腺假性囊腫或胰腺膿腫,病情遷延不愈。針對腹腔積液,目前單純的西醫治療方案,特別是在病程早期僅能對癥處理。雖有腹腔穿刺引流的方法,但無感染的腹腔積液穿刺引流除穿刺相關的并發癥外,還有逆行性感染之虞,故并未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中醫治療方案中,除根據臨床辨證使用口服或管飼中藥外,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制定的SAP診治方案中亦將生大黃灌腸和芒硝外敷作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查閱近三十年相關文獻,發現有關中藥外治法應用于SAP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單味中藥(如芒硝、大黃、冰片等)或單一途徑(如外敷或灌腸)上,聯合應用中藥外敷和灌腸的很少,治療方法顯得既不系統也不規范。考慮到中藥復方更能體現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聯合外敷、灌腸雙管齊下,使藥效得以充分發揮。故提出此研究。

    重癥急性胰腺炎病機傳變一般經歷氣分證、血分證、臟衰期和恢復期,治法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里攻下四法運用最多[1]。根據中醫理論,腹腔積液的形成多系血瘀熱毒內結,中焦運化失常,壅滯不通,則脘腹脹滿不適,熱邪熾盛,傷精耗氣,氣血逆亂,而變生他證。熱蘊日久,腐肉成癰成膿。瘀血不散,則結而成塊。故《重訂通俗傷寒論》謂之“邪熱熾盛,郁火熏蒸,血液膠凝”[2],《重訂廣溫熱論》又謂“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熬成瘀”[3]。針對本病發病時不論處于那種辨證分型都有熱毒血瘀互結的病理本質,本研究應用自擬中藥組方消飲散,方中以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活血化瘀為主,輔以敗醬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大黃、芒硝通里攻下,丹皮、生地黃、玄參涼血活血,諸藥合用,從而達到辨證施治,兼顧全面的功效。活血化瘀的中藥有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增加胰腺的血流量及組織灌注量,減輕胰腺水腫;抑制胰腺外分泌,降低胰管內壓;抗炎;抗氧化作用等作用[4]。

    該治療方案簡單、易行、安全,針對性強,能促進腹腔積液的吸收,減輕腹腔內高壓(IAH),加速腸功能恢復,減少胰腺假性囊腫或胰腺、胰周膿腫的發生率,降低中轉手術率,提高療效,便于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任燕怡,萬美華,唐文富,陳光遠. 活血化瘀法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胰腺假性囊腫. 華西醫學,2009,24(3):632-634.

    [2] 俞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131,162,281.

    第2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醫藥:表現最出色的行業之一

    雖然A股表示低迷,但醫療行業無疑是金融危機后業績最為優異的子行業之一。統計顯示,自上證綜指在2007年10月16日見頂6124.04點后,截止今年6月30日,上證綜指累計下跌66.03%,但申萬醫療衛生一級行業指數實現72.12%的收益。

    齊海滔表示,醫藥行業是一個兼具消費行業的穩定性和科技類行業的爆發性的優點的行業。一方面它有一個穩定的增長,另一方面新技術新產品的引入,使其有短期內的爆發性增長,因而在不同的市場階段和風格下,醫藥行業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能夠長期跑贏其他行業。而從歷史走向來看,不管是A股市場還是國外的成熟市場,醫藥股都是每個市場表現最出色的行業之一。

    正是過去幾年連續上漲,使目前醫藥行業整體估值處于高位。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18日,申萬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行業的市盈率約為34.2倍。業內人士分析,醫藥股這樣的估值溢價是有道理的。由于剛需,醫藥行業的增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行業上升空間較大,因此它的估值溢價是合理的。

    “即使是現在買醫藥行業,未來仍然有空間。”齊海滔表示,中國是世界上人均衛生費用最低的國家,目前我國人均衛生費的支出差不多只有馬來西亞的40%,日本的1/10,美國的1/30。從市場的長期價值來看,醫藥股提升空間巨大。

    下半年行情值得期待

    基于醫保增速下滑以及新醫改對藥品消費的壓制等因素,上半年醫藥行業走勢平緩。統計顯示,截止7月18日,申萬醫藥行業指數今年以來漲幅為1.17%。

    對此,齊海滔表示,上半年醫藥股收益不高,主要是由于市場對政策的預期不明朗,擔心負面政策出臺;此外,上半年各省醫藥行業沒有招標,因此行業增速一般。下半年隨著招標的進行,或者招標之后一些新標端的執行,行業增速將會提升。從行業經營數據來看,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

    第3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當前醫藥行業最大的機會在于醫保政策刺激市場需求、政府投入逐年增長,以及各地開放社會資本投入醫療行業。”易方達醫療保健行業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李文健表示,“醫療行業最突出的一個特征就是穩定增長,2011年的增長率預計也會比較穩定,跟去年差不多。這幾年醫藥行業銷售收入的增長率按季度統計,最低16%、最高28%,2008年最差的時候它都有20%的增長。這些數字只是銷售增長,利潤增長會更高一點,股價也會有溢價。”

    北大醫藥生物碩士畢業的李文健,已擁有10多年醫藥行業研究經驗,可以稱為是中國第一代醫藥行業研究員,他對行業的研究卓有成效。

    “2011年醫藥各子行業都孕育著重大的投資主題,整個行業可以說是精彩紛呈。”李文健對記者表示。

    投資主題精彩紛呈

    具體來說,七大方面主題值得看好。一是隨著基本藥物政策的推進,一些基本藥物品種,特別是獨家品種,有望實現爆發性增長;二是2009年版的醫保目錄陸續在各省市實行,處方藥將結束2010年觀望、徘徊的局面,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三是制劑出口業務,經過多年的培育,技術和管理水平逐步和國際接軌,2011年有望實現根本性的突破;四是品牌中藥品種,在通脹的大背景下,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五是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繼續在全國收購兼并,做大做強;六是在政府加大縣級醫療機構投資的背景下,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新一輪需求旺盛期;七是政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服務行業,參與公立醫院改制,為醫療服務類公司的發展掃除了政策障礙。

    估值仍然合理

    增長前景雖好,但醫藥股的估值是否已經偏高呢?李文健認為,醫藥股相對估值目前仍然處于較合理水平。按照Wind市盈率的方法計算,截至2010年12月3日,滬深300平均PE為15.36倍,醫藥股的平均PE為47.74倍,醫藥板塊PE和滬深300 PE均為3.11倍。在通脹的背景下,醫藥股的估值不會太低,市場不太可能出現只有十幾倍的情況。有相對溢價是可以接受的,在熊市最厲害的時候,醫藥股出現20倍估值已經是鐵底了。從歷史溢價率水平看,醫藥行業目前處于合理區間,未來行業將通過快速增長化解估值壓力。

    如果按照2011年的盈利預測對醫藥公司進行估值,大部分公司估值水平是在30倍附近。這個水平雖然比銀行、地產等周期性行業高,但與同是新興行業的TMT、新能源、新材料等相比并不高。另外,醫藥行業增長確定并平穩,預計2011年行業利潤增長在30%左右,大部分公司的PEG在1附近,也是合理的。

    中金公司最新發表的行業研究報告也認為,醫藥產業從絕對增速和盈利來看,仍處于高速成長期,行業基本面非常健康。近期醫藥板塊整體出現調整,當前整體板塊PE(TIM)達到42倍左右,相對于市場整體的估值溢價略有回落。目前醫藥板塊2011年PE為35倍左右,估值處于合理區間。

    李文健補充說,套用彼得?林奇的一句話:漲得多不是賣出的理由,跌得多也不是買進的理由。股票投資的本質是看未來,如果未來增長的空間大,股價還會繼續漲。PE是一個考慮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投資主要是看未來預期,如果未來預期非常樂觀的話,稍微高一點的估值可以接受,因為未來的增長可以化解這個風險。

    黃金10年

    “未來的10年將是黃金10年。有過去十幾年的鋪墊,‘十二五’期間,中國醫藥行業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速度,我敢說我們一切的規劃都是會滯后的。”國家發改委生物醫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李文健認為,醫療保健行業在中國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概括來講當前有三大因素持續驅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第一是受益于“新醫改”和“十二五”規劃的政策驅動。“新醫改”啟動后,國家預計在2009年到2011年累計投入8500億元,包括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強醫療設施建設等投入,將對醫療保健產業鏈的上下游產生積極影響。“十二五”規劃高度重視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相關配套政策正在逐步推出,將使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現代中藥等新興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第二是醫藥消費升級的驅動。隨著社會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民眾對健康的態度更加積極,觀念也在轉變,人們要“小康”、更要“健康”,2000年以來,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穩步增長,醫藥消費正逐步升級。

    衛生部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穩步增長,2002至2009年,這項指標的復合年增長率都在11%以上。醫藥消費正逐步升級,這將成為支撐中國醫療保健行業長期發展的基礎。

    第三個驅動因素是人口老齡化。老齡化將是未來半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內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道路上的棘手難題。據國家計生委預測,到本世紀20年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42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將從2000年的6.96%增長到近12%。老齡化將帶來對醫療保健產業的持續需求。

    未來幾年這三大因素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可能出現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從10年以后更長期的遠景來看,醫藥行業也是一個弱周期的、長期穩定增長的行業。

    個股機會在哪

    中投證券認為,醫藥行業整體調整已經基本到位,估值具有吸引力。從中期來看,大部分醫藥股已經具備買入價值,但短期出現整體性行情的概率較小,機會仍然存在于個股。

    申銀萬國行業分析師表示,2011年在政府控制通脹、收縮流動性的背景下,市場或許很難重演2010年流動性推動下的醫藥板塊的全面上漲,但醫藥行業在快速增長,板塊、個股機會永遠存在。

    從2010年板塊表現來看,最差的公司主要是定價過高的新股,表現最好的可以分為三類:成長型公司,如魚躍醫療、東阿阿膠、康美藥業、愛爾眼科、人福醫藥、科倫藥業;拐點型公司,如海翔藥業、紫光古漢、華東醫藥、仁和藥業;題材型公司,如華神集團、紫鑫藥業、通策醫療、海南海藥、廣州藥業。

    在創新和整合推動下,未來3年有望誕生千億市值藥企。創新藥有突破的恒瑞醫藥和正在打造“滋補第一品牌”的東阿阿膠可能最早突破千億市值;云南白藥顯然是一家市值最有能力上千億的公司,但是由于沒有對管理團隊實施有效激勵,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因素;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行業市場規模巨大,會誕生市值千億的企業,正在這一行業整合的康美藥業市值能否上千億,取決于公司的管理能力以及未來對終端的掌控能力;科倫藥業所處大輸液行業仍有很大整合空間,公司市值能否上千億,須看其能否在醫藥行業其他領域長袖善舞。目前這5家公司市值分別是446億元、334億元、419億元、334億元和378億元。

    申萬在2011年仍看好醫藥板塊中的成長股,高成長才能享受高估值。分析師建議根據催化劑節奏把握個股機會,1月份主推東阿阿膠和海正藥業。理由是東阿阿膠的阿膠塊將進一步實施價值回歸,提高價格;復方阿膠漿銷量已經開始快速提升,公司開始布局自身終端網絡。而海正藥業的定向增發將啟動,虛擬一體化國際產業趨勢下,公司作為跨國公司首選合作伙伴,產業轉移將深化。其他值得關注的公司有恒瑞醫藥、云南白藥、康美藥業、人福醫藥、仁和藥業、江中藥業、國藥股份、華蘭生物和馬應龍等。

    中金公司認為,可從兩條路徑選擇超成長公司。自上而下選擇,“生物制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品牌專科藥”是未來發展前景最為看好的子行業;自下而上選擇,“創新、整合”將是未來幾年尋找超成長公司的重要因素。

    中金推薦的穩健型組合包括恒瑞醫藥、云南白藥、上海醫藥、華東醫藥、康緣藥業,成長型公司組合包括康美藥業、雙鷺藥業、沃森生物、康芝藥業、科倫藥業。

    第4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2014年無疑是中國醫療大健康行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隨著過去10年高增長黃金期的結束,醫藥行業從2014年開始正式步入低增速的新常態時代,這也成為每一家藥企未來長時期內都要面臨的新挑戰。

    然而,機遇與挑戰總是相伴相生,即將過去的2014年也是醫藥行業不斷求變、不斷創新的一年,并購重組大潮愈演愈烈,同時也正式開啟了互聯網醫療元年,將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深刻影響A股上市藥企和醫藥股投資者。

    新常態時代

    2014年,醫藥行業增速放緩得到確認。

    “2014年初大家還在憧憬醫藥行業增速回歸20%以上,但半年度以及三季度報告的出爐則徹底打消了這種念想,尤其是三季度在2013年低基數下并未實現觸底反彈,讓投資者逐步確認了行業增速放緩的事實。”東方證券醫藥分析師田加強如此表示。

    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中國醫藥制造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576.4億元,同比增長13.12%,比2013年同期下降5.08個百分點,雖仍處于增長態勢,但增速下滑明顯;當期實現利潤總額1786.8億元,同比增長12.86%,比2013年同期下降4.56個百分點。

    過去10年,受益于醫保擴容、政府投入和新品放量,中國醫藥行業經歷了持續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復合增長均超過20%,常年維持在GDP增速的兩倍以上,醫藥板塊也成為一級行業中超額收益最為明顯的行業,醫藥股更是牛股輩出,10倍股不在少數。

    “但時過境遷,進入2014年,醫改已經正式步入深水區,在醫保總盤不會有大幅擴張的情況下,醫保控費和藥占比下降將是長期趨勢。”興業證券分析師項軍認為,考慮到醫保支出、財政投入、新藥審批和醫藥消費升級的總體情況,未來行業回到20%以上的高速增長區間難度較大,10%-20%的增速將成為醫藥行業的“新常態”,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業績和估值分化也將進一步加劇。

    在項軍看來,這一現象很正常,因為整個GDP增速也已經下了一個臺階。

    東方證券的報告也認為,醫藥行業進入成長2.0時代,2014年醫藥行業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速相比前兩年明顯下降一個臺階,未來10%-15%的增速區間成為新常態。

    “新常態下醫藥企業一方面要修煉內功,豐富自身的在研品種梯隊來增加硬實力,同時要通過國際認證來增加軟實力。”田加強認為。

    展望2015年,招商證券認為,醫藥行業整體增速基本和2014年相當,醫藥工業維持13%左右的增長,上市公司整體維持在15%左右。

    醫藥并購大潮

    2014年,A股的并購重組熱鬧非凡,其中醫藥行業是重中之重。前11個月,醫藥生物板塊發生130起左右的并購整合。有市場人士分析稱,為了應對股東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上市公司在內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開始尋求外延式并購增長。此外,在研品種審批周期過長,以及行業集中度過低,也需要通過并購來繼續做大做強。

    從并購領域來看,受益于國家對于民營資本進入健康服務行業的政策支持,醫藥行業并購多涉及健康服務、醫療器械領域,尤其醫療服務領域并購重組數量呈爆發式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先后有康美藥業(600518.SH)、復星醫藥(600196.SH)、北大醫藥(000788.SZ)、信邦制藥(002390.SZ)、三諾生物(300298.SZ)等公司宣布并購醫療機構,部分并購對象還是當地公立醫院。截至目前,至少有17家醫藥類上市公司參與了醫療機構并購。

    據悉,目前復星醫藥、馬應龍(600993.SH)、愛爾眼科(300015.SZ)、恒康醫療(002219.SZ)等公司已基本實現了從傳統醫藥企業向醫療服務行業及大健康產業的滲透,部分公司此前并購的醫療機構已成為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如金陵藥業(000919.SZ)等。

    2014年醫藥行業并購的另外一個特點則是,由于美股市場Illumina股價屢創歷史新高,以及A股市場爆炒基因檢測、細胞治療、血液透析等主題投資,國內市場也開始全面擁抱新興產業技術,頻繁通過并購實現深度介入。

    例如,千山藥機(300216.SZ)通過收購宏灝基因進入基因檢測領域,北陸藥業(300016.SZ)以2.04億元取得中美康士51%股權,進入細胞免疫領域。

    “新技術、新領域短期內不可能實現規模性的盈利,因此上市公司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行跨界并購。”項軍認為,上市藥企進入新的領域,可以較大提升估值水平,從市值管理的角度來看效率非常高。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憂不少醫藥企業并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盤考慮,有些并購后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預期。而且,從醫藥企業的并購案例來看,普遍溢價較高,未來能否順利整合以及整合后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的資本運作方式相比,2014年“上市公司+PE”模式開始流行,醫療產業并購基金日漸成為醫藥企業快速實現外延式增長的途徑。

    據統計,2013年僅京新藥業(002020.SZ)參與了并購基金合作,但2014年多達十余家,包括中恒集團(600252.SH)、愛爾眼科、中源協和(600645.SH)等,規模多在2億-10億元,其中中恒集團基金規模高達20億元。

    “這種并購基金的運作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債權加股權的夾層融資基金方式。”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宸表示,醫藥類上市公司可以降低投資風險,通過體外孵化的方式減少研發投入和人力成本。

    對于2015年,東方證券認為并購將進入下半場,一方面在先行者成功案例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加入并購大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要面對越來越高的要價以及并購標的挑選從“優中選優”到 “劣中選優”,難度會明顯增大,預計資本市場的反應會更加理性。

    互聯網醫療元年

    每一次新的技術潮流,都會引發傳統行業顛覆性的變革。2014年,互聯網正式叩開了醫藥行業大門,BAT三巨頭和A股醫藥上市公司動作頻繁。

    “移動醫療能有效緩解醫療費用支出(看病貴)、解決醫療資源錯配(看病難)的歷史難題。”中金公司醫藥分析師強靜稱,同時由于互聯網能有效克服醫療資源分布的長尾效應,實現醫療資源優化配和解決患者與醫生之間信息不對稱難題,從而降低隱形成本。

    據分析,移動醫療每年將為中國節約1100億-6100億元的健康費用支出。

    在線醫療服務市場前景看好。2014年BAT巨頭憑借科技公司的專業身份和資金優勢,高調進軍移動醫療領域,騰訊先后牽手丁香園、好大夫在線、中澳凱爾,阿里巴巴則推出未來醫院計劃、收購中信21世紀,百度打造了Dulife設備+Dulife平臺以及北京健康云項目。

    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布局互聯網醫療。2014年8月,樂普醫療(300003.SZ)宣布收購醫康科技,旨在構建可穿戴設備和服務平臺,在心血管疾病垂直領域形成立體閉環。九安醫療(002432.SZ)則是國內移動健康產品的開拓者,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iHealth 系列產品。三諾生物與糖護科技合作,福瑞股份(300049.SZ)投資開發肝纖維化在線診斷系統(FSTM),寶萊特(300246.SZ)育兒寶。家用器械龍頭魚躍醫療(002223.SZ)、連鎖體檢機構愛康國賓也頻頻尋求與移動醫療公司的合作,旨在拓展新業務,為企業的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中金公司認為,未來在線醫療服務、可穿戴設備以及醫院信息化將是移動醫療發展的三大重點領域。其中,在線醫療服務將成為互聯網醫療中最具想象空間的綜合性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互聯網醫藥電商也是各路資本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

    據統計,2013年網上藥店銷售收入約42億元,占比只有0.4%,無論是相對還是絕對空間,尚有巨大增長空間。

    第5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中國醫藥行業上半年運行分析及下半年發展趨勢

    2007年下半年,醫藥行業成本費用繼續上漲的壓力仍然存在,但藥品終端市場依然旺盛,醫藥行業總體將繼續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

    2007年以來,醫藥工業生產、銷售保持較快增長,經濟效益大幅回升。但上游原輔材料成本上漲、藥品價格繼續走低等因素,對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影響值得關注。

    一、上半年運行情況

    (一)生產、銷售快速增長。今年1~6月,累計完成醫藥工業總產值3100億元,同比增長22.5%。其中,中藥飲片加工、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化學原料藥、生物生化藥品及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等子行業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銷售產值2913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中藥飲片加工、生物生化藥品、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化學原料藥及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等行業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醫藥工業平均產銷率為93.97%。

    (二)效益回升較多。1~5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36.1%,處于“十五”以來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藥飲片加工、化學藥品制劑、中成藥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等行業利潤增幅較大。虧損企業1384家,行業虧損面為24%,較一季度下降3.5個百分點;累計虧損額18.1億元,增長1.1%。

    (三)出口增速減緩。今年1~6月,完成出貨值379億元,同比增長20.6%,增幅回落5.17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原料藥行業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分別實現出貨值173和93億元,增長14.6%和33.5%,增幅下降2.6和9.7個百分點。在成品藥方面,化學藥品制劑、中成藥和生物生化制品,分別實現出貨值34.9、17.2和3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24.6%和19.1%。

    01

    (四)藥品價格繼續走低。今年以來,國家對千余種中西藥品最高零售價格調整。同時,今年起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將主要以掛網招標模式統一各省的藥品采購平臺,以低價為主導,藥品價格總體趨降。

    (五)淘汰落后步伐加快。為提高三廢治理水平,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潔生產,《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在年內制定出臺。該標準將成為醫藥企業新的準入門檻,隨著環保門檻提高,相當一批污染嚴重,治理不力的企業將面臨停產、關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原料藥漲價。在今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6066家工業污染源重點監控企業中,醫藥企業占117家,以發酵類原料藥生產企業居多。部分企業因環保問題停產,市場供應趨緊,受此影響今年以來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等以糧食為原料的發酵類產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今年前4月份的青霉素工業鹽出口平均單價增長41.6%,維生素C同比增長4.7%。相關的能源、原材料價格今年仍呈上漲趨勢,下游產品及終端市場面臨一定的價格上漲壓力。

    02

    (二)部分品種產能低水平擴張的后果顯現。大部分制藥企業在GMP改造過程中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產能擴充。為解決新增的產能,相當一部分企業都將“仿制”作為“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徑,同品種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市場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加劇,價格大戰頻繁發生。

    (三)行業投資大幅下滑。受2006年行業效益大幅下滑、行業門檻提高,以及從藥品研發、生產、市場及使用各環節全面進行整頓的影響,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計投資僅為8%,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別為17.9%和16.6%)。今年上半年1~5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2億元,同比增長7.3%,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幅水平低了近20個百分點,為近年來較低水平。

    三、下半年發展趨勢

    今年下半年,醫藥行業成本費用繼續上漲的壓力仍存在,但藥品終端市場依然旺盛,醫藥行業總體將繼續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

    第6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摘 要:通過對醫藥行業現狀的分析不難發現,改革開放并沒有造就一個強大的藥品流通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市場化過程中缺乏現代流通理論的指導,政府沒有有意識地推動一個完整、高效醫藥行業供應鏈的形成;而沒有形成完整、高效醫藥行業供應鏈的直接原因在于企業沒有進行從藥品批發商到藥品商和配送商角色定位的轉變。本文將探討促進這一轉變的現實意義與實踐途徑,并試圖構建一個新型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與物流配送方案。

    關鍵詞: 行業供應鏈 醫藥商品流通 電子商務 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國的醫藥行業脫胎于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藥品按國家計劃生產,統購統銷,價格上實行國家統一控制、分級管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醫藥行業逐漸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藥品生產領域向外資開放,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藥品流通行業一直沒有對外資開放,出現了大量經營分散、市場競爭能力差的批發企業,使我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出“市場分散、地方割據、企業規模小、流通秩序亂、整體競爭能力弱”的基本特點。在我國承諾向外資開放藥品分銷業即將到來,弱小的藥品流通企業即將與在資金、管理和技術上占優勢的國外流通巨頭進行面對面競爭的時候,重構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大力發展醫藥物流與醫藥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藥品流通行業改革的當務之急。

    2.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現狀分析

    考察我國醫藥行業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過程(見圖1),不難發現其供應鏈有如下兩個基本特點:

    (1)流通環節和交易層次多、交易渠道復雜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藥品流通環節多,交易層次多是非常明顯的。藥品從出廠到最終消費者手里,在國外成熟市場一般為2~3個,在我國往往有6~7個環節。僅批發環節一般就有地區總經銷、市級批發商和縣級批發商,此外,廠家往往要設立辦事處,與各級批發商及醫院或零售藥店打交道。通常,各級批發商和廠家辦事處都可直接對醫院和零售藥店進行銷售,因此,藥品在流通環節上的去向多樣,往往難以監控。

    (35%

    辦 事 處

    生 產 領 域(35%)

    消費者

    (100%)

    調 撥、批 發(50%)

    零售(15%)

    流 通 領 域(65%)

    圖1 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現狀示意圖

    (2)信息不對稱、物流效率低,批發環節所占成本比重過大

    過多的交易環節和復雜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流動無序,必然導致在流通過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損失,直接表現為流通環節在藥品價格構成中所占比重高達65%,其中批發環節占50%。批發環節成本高,必然導致銷售成本上升,從而迫使藥品趨向虛高定價,使藥品價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發環節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國藥品價格獨特的“逆向調節”機制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由于醫藥商品作為特殊商品的消費特性及醫院作為強勢買方的市場特性,在我國醫療機構特有的“以藥養醫”利益機制的趨動下,形成了藥品價格獨特的“逆向調節”機制,即藥品的價格越高,醫院獲利越多,醫生的回扣越多,反過來導致企業產品定價越高。

    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所表現出的這些特點與我國醫藥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政府調控不力,市場流通秩序混亂密切相關。在我國醫藥流通領域,流通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市場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還沒有根本的改觀。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統計,我國有醫藥批發企業16000家,幾乎與醫院的數量相當,平均每個企業的年銷售額為1000萬元,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的企業不到5%,名列前10位批發企業銷售額合計占市場總額的20%。2002年銷售額最大的中國醫藥集團公司和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億元和70億元。而市場規模比中國大10倍的美國全國只有5家一級批發商,其中美國醫藥商業三強——Amerisource Bergen,Cardinal 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場份額。零售市場則由RiteAid 、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壟斷,市場份額在60%以上。數量眾多、經營分散企業的出現,必然導致無序競爭和過度競爭,使企業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國醫藥商業企業平均流通費用率為12.56%,銷售利潤率為0.6%,而美國的流通費用率為3%,銷售利潤率為2.4%。以上這些數字的反差,顯示出我國醫藥流通企業在流通組織規模化、營銷對象全國化、流通技術和設備科學化、經營行為規范化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的重構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成為我國“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我國將于2004年對外資開放藥品分銷市場,對我國民族醫藥產業和藥品流通行業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正如國家經貿委指出的那樣:沒有分銷的外資企業僅是一個生產車間,而分銷一旦開放,競爭的天平可能出現更大的傾斜。為了深化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建立現代化的醫藥流通體制,迎接外資的挑戰,原國家經貿委在《我國醫藥行業“十五”規劃》中提出用5年的時間,“培育5至10個面向國內外市場、多元化經營,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建立40個左右面向國內市場或國內區域性市場、年銷售額達到20億以上的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這些企業的銷售額達到醫藥行業銷售額的70%以上。建立10個在國內外知名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000個以上;建立一批區域性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00個左右。”

    推進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就是要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構建一個新型的藥品流通模式(見圖2),做大做強醫藥產業。為此,在制度層面上首先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堅決推行GSP認證制度,取締非法的醫藥市場,強化對整個行業和市場的監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醫療機構采購制度,進一步推行以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為主要內容的新型采購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實行,并在實踐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術層面上要推動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手段的醫藥電子商務在全行業的應用,推動現有批發企業向商和配送商轉變。

    區域配送中心

    地區配送商

    區域結算中心

    醫藥電子商務平臺

    消費者

    物流 信息流 資金流

    圖2 新型藥品流通模式示意圖

    這一新型醫藥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供應商與分銷商通過醫藥電子商務平臺直接進行網上價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傳遞到區域配送中心,通過地區配送商進行配送;分銷商通過區域結算中心直接與供應商進行結算,并支付醫藥電子商務提供商和配送商相應的費用。此外,區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對獨立的配送信息系統與供應商和分銷商相連。在這一模式中,醫藥電子商務平臺(虛擬的醫藥電子商務市場)與交易各方相連,是醫藥行業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這一虛擬的醫藥電子交易市場通過與真實的物流配送系統和區域結算系統相互協調的運作,實現醫藥商品的高效流通。歸納起來,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交易方式電子化

    通過醫藥電子商務系統的虛擬,醫療機構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與藥品生產企業直接進行交易,商流變得公開、透明,批發環節將不復存在,因而減少了中間環節,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變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動的低效和無序狀態,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完整性和及時性的特點,使信息流變得有序、透明,從而大大降低收集和處理醫藥商品信息的時間和成本。

    (3)物流系統扁平化

    將原來多層、分散、雜亂的批發商經過科學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業為極點,覆蓋整個區域的配送網絡,徹底改變原有物流系統混亂無序、效率低下的狀況,使之成為一個設施完善、技術先進、層次簡單、運作高效的物流系統。

    (4)采購形式多樣化

    既可以進行獨立的分散采購,又可以進行集中的聯合采購,兼顧個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進行實時采購,因此可以縮短采購和儲存周期,減少庫存,既滿足臨床需要,又盡可能減少了市場風險,增加經濟效益。

    (5)政府監管現代化

    政府采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對醫藥市場進行全程監控,徹底改變政府監管手段嚴重滯后,不適應市場發展的狀況,各種市場監管信息公開、透明,市場準入機制嚴格、規范,使醫藥商品的質量和臨床用藥安全有可靠的保證。

    在這一新的藥品流通模式下,將形成新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見圖3)。這一新的醫藥供應鏈系統將原料企業、生產企業、配送企業和分銷企業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多層的中間批發環節將消失;醫藥批發企業將失去傳統流通職能,向藥品商和配送商轉變;交易渠道單一;所有交易過程將公開化,信息透明,政府將有能力對交易全過程進行監管。因此,這一新的醫藥供應鏈系統將使藥品流通環節成本大大降低,可從60%降至25%,從而極大地減輕消費者的醫藥負擔。

    4.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的重構與電子商務的應用

    在我國新型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中,電子商務系統和物流系統是相互依存的兩大子系統,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撐起了現代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的運行。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日等國就已廣泛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替代手工訂單處理流程,通過傳統的EDI、便攜式訂單處理系統和互聯網生成的訂單占訂單總數的90%,電子商務成為主流模式。這些國家的醫藥企業致力于推動醫療機構藥品采購活動的信息化。如強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設投資達到10億美元以上。在美國,藥品經銷企業為醫療機構和其他分銷機構提供各種信息系統,包括訂單系統、庫存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合同管理系統及處方調劑系統等,以降低供應鏈成本。美國佛羅斯特——沙利文市場調查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每年花費在醫藥供應上的830億美元中,有230億美元是純粹的流通費用,如果采用電子商務,在不降低美國人醫療保健水平的基礎上,至少能夠節約110億美元。

    (35%

    生 產 領 域(35%)

    消費者

    (60%)

    調 撥、批 發(10%)

    零售(15%)

    流 通 領 域(25%)

    醫藥電子商務平臺

    物流 信息流

    圖3 新型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示意圖

    電子商務在我國醫藥行業的應用,緣起于國家從2000開始推行的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政策的拉動。由于藥品品種規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復雜,為了高標準地完成招標采購任務,既滿足醫療機構臨床用藥需求,又保證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電子商務自然而然被引進了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當中。目前,醫藥電子商務正借著國家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契機,在全國范圍內正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交易方式。

    我國的醫藥電子商務以B2B模式為主,它占了整個醫藥電子商務交易的絕大部分份額。在我國的醫藥電子商務領域,以海虹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在全國28個省推廣應用,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已累計網上成交60多億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就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見圖4),目前已發展到全面進行網上采購的電子交易場階段,即醫療機構可以全面上網采購,藥品生產企業、批發企業可以全面上網銷售,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全面上網監管,從而初步實現了我國藥品流通方式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向國際慣例靠攏。

    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系統V3.0是能夠為整個醫藥衛生行業的買方和賣方提供電子交易場所服務的第三方獨立系統,由數據準備、成交撮合、訂單處理、結算服務、會員制管理、交易監管六大子系統構成[2](見圖5)。該系統不具有傳統實體藥品市場的物理形態,但卻能夠提供實體藥品市場的交易服務功能,代表了現代藥品流通發展的方向。其主要特點是:

    (1)同行政機關和藥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隸屬關系和利益關系,是獨立的第三方公共平臺系統;

    (2)利用會員服務體系進行企業及其產品信息的數字化,實現數據準備與成交撮合的分離,因而可實現無紙化的商務過程;

    (3)藥品生產企業在委托企業進行配送服務的基礎上,可以直接進行投標報價,從而可以建立網上經銷體系,以減少中間環節,規范流通渠道,推動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聯合、分散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公開競價、邀請競價、詢價、瀏覽等多種采購方式,方便了醫療機構的采購;

    (5)采用客戶端、瀏覽器和電話、傳真等多種方式進行訂單采集,全面支持采購訂單電子化;

    (6)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電子交易監管服務

    總之,電子商務被引入醫藥行業后,將形成一個虛擬的醫藥電子交易市場,這一虛擬的醫藥電子交易市場將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成為整個醫藥行業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資源可在行業內共享,從而為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的重建與醫藥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招投標系統

    l 網上招標

    l 兩種成交方式

    買方采購系統

    • 全面上網采購

    • 四種成交方式

    • 半無紙化的商務過程

    電子交易場系統

    l 獨立的第三方系統

    l 六大子系統同時運行

    l 六種成交方式任意選擇

    l 全程無紙化的商務過程

    l 多種方式確保訂單執行

    l 政府全程的監管服務

    l

    V3.0系統

    (2003年)

    V2.0系統

    (2002年)

    V1.0系統

    (2001年)

    圖4 我國醫藥電子商務系統功能演進示意圖

    5.我國醫藥行業供應鏈的重構與藥品配送制發展

    重建我國新型的醫藥行業供應鏈系統,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實現“四流”在系統內的有序流動、協調運轉。從理論上講,實現物流配送系統與醫藥電子商務平臺的整合,就能夠實現四流合一。

    政府監管

    銷售合同目錄

    采購計劃

    采購單

    銷售訂單

    采購入庫記錄

    采購應付細目

    銷售應收細目

    制定采購計劃

    發送采購計劃

    訂單分發

    訂單配送響應

    訂單到貨管理

    銷售應收管理

    采購應付管理

    藥品采購結算

    交易保

    障服務

    交易統

    計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購結算服務

    銷售結算服務

    資金劃撥管理

    退貨換貨管理

    全國數據中心

    地區數據中心

    交易數據中心

    數據加工

    數據采集

    數據

    數據

    數據加工

    數據加工

    數據采集

    權威數據

    及監管

    政府監管

    政府監管

    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

    數據

    藥品采購目錄

    自主采購目錄//集中采購目錄

    集中采購目錄

    藥品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

    醫療機構及藥品零售企業

    公開招標

    邀請招標

    公開競價

    邀請競價

    詢價采購

    直接采購

    成交合同

    政府監管

    采購中介服務

    藥品采購中介組織

    賣方開戶銀行

    買方開戶銀行

    第7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社保基金;投資股市;醫藥行業

    一、 社保基金投資的現狀分析

    我國社保基金主要有四部分組成分別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省級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以及企業補充養老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在中國證券報獨家披露的年報顯示,2010年,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為321.22億元。其中,已實現收益額為426.41億元,交易類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為-105.19億元。當年投資收益率為4.23%。全國社保基金成立10年以來,累計投資收益額為2772.60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9.17%。

    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末,全國社保基金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達8566.90億元。其中,社保基金直接投資資產為4977.56億元,占比58.10%;委托投資資產為3589.34億元,占比41.90%。

    自2009年6月執行《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以來,全國社保基金累計轉持境內國有股為917.64億元。其中,股票為695.22億元,現金為222.42億元。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收到境內轉持國有股為319.80億元。其中,股票為196.63億元,現金為123.17億元。

    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收到境外轉持國有股為67.54億元。自2005年執行境外國有股減持改轉持政策以來,累計轉持境外國有股為500.36億元。

    二、 社保基金的投資股市的現狀分析

    2001 年,社保基金試點入市,獨獲中石化3 億股,成為其第一大戰略投資者。半年后,中石化跌破發行價30%,即使委托基金管理,仍于2003 年9 月每股跌至3.35 元,社保基金被深度套牢,浮虧2.61 億元。2003 年6 月,社保基金采取適度集中的投資模式正式入市。社保基金理事會委托給南方、博時等6 家基金管理公司每家約20 億-30 億元的資金額度進入證券市場投資。通過分析公開披露的信息,人們不難了解社保基金入市后的投資組合選擇的基本思路:

    (1)綜合來看,社保基金在二級市場的投資相當謹慎,尤其注重資金的安全性。

    (2)社保基金在股票市場投資組合的選擇上以低價大盤藍籌為主,注重中長線理念,適量參與一級市場的增發和配股。

    (3)社保基金堅持分散投資的理念,對單只股票投資的規模一般不大,最少的不足200 萬元,最多的也不過3300 多萬元,并且投資對象涉及電力、鋼鐵、化工、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物流、汽配、房地產、紡織等眾多國民經濟的景氣行業。

    (4)社保基金也注意挖掘那些被市場低估,而其基本面預料不久會有根本改變的所謂“冷門股票”。

    最近的有關分析表明,社保基金入市除獲得二級市場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外,還分享到逾600萬元的紅利收益。這至少表明,那些正式入市的社保基金在保證其安全性的同時產生了較好的盈利預期。對此,人們很容易發現,通過證券市場操作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必須至少堅持安全性和分散化的原則。

    三、 社保基金投資醫藥行業的前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人們的醫藥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用于醫療保健的費用不斷加大,給醫療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

    1、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新機遇

    根據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地區60 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或者是65 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7%,這個地區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據統計,2009 年,我國40 歲~60 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5.76%,總人口超過2.1億人,這意味著未來20 年,我國平均每年將有1000 萬人成為60 歲以上老人,人口老化速度遠超前20年。人口老化程度的加劇,使得老年人的患病率大大提高,而與此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也逐漸提升而儲蓄意愿明顯下降,這些都使得醫療保健需求快速增長,從而帶動健康產業的加速發展。

    2、慢性病發病率增長較快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死率逐年降低,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骨質疏松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上升較快。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15 年,中國慢性病造成的直接醫療費用將達到5000 多億美元。我國目前有高血壓患者1.6 億人,血脂異常患者1.6 億人,糖尿病患者9000 多萬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000 萬人,每年新增腫瘤患者160 萬人,新增冠心病75 萬人,新增腦卒中患者150 萬人。

    如果不實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國40 歲以上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的人數在未來20 年可能增加到現在的2~3倍。據衛生部報告,目前慢性病已經導致45.9%的全球疾病負擔,而中國已經達到60%以上。根據衛生部2010 年衛生統計年鑒,2009 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率居前的疾病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另外神經系統疾病死亡率近20 年上升較快,由1990 年的4.99/10 萬上升到2009 年的6.89/10 萬。

    3、政府和社會的投入持續增加

    從政府投入上看,我國政府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00 年的4.47%提高到2009 年的6.18%,投入金額也由2000年的709.52 億元增長到2009 年的4685.6 億元,10 年增長了5.6 倍。

    除了國家財政投入外,社會和居民個人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資金也在持續增加。我國衛生費用支出由1990 年的747.4 億元增加到2009 年的17204.8 億元,20 年間增加了22 倍。但從衛生費用占GDP 比重這個指標看,20 年間僅由4%提高到5.13%。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發達國家的衛生費用占GDP 的比重超過10%,其中美國達到16%,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達到6%-8%。我國人均GDP 已經達到4000 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而我國目前的衛生費用占GDP 的比重剛到5%,發展潛力巨大。

    4、醫改激發民眾釋放保健需求

    國家在2009 年啟動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極大地激發了民眾醫療保健需求的釋放。從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來看,從去年底以來,全國醫療機構的月度診療人數的同比增速在快速提高,今年前8 個月,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數達到13.9 億人次,同比增長了8.8%。從出院人數來看,今年前8 個月的出院人數為9332.9 萬人,同比增長4.2%。

    四、 社保基金投資醫藥行業的投資建議。

    結合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可以看出醫藥行業在未來將穩健上行。考慮到未來整體經濟形式的不確定性和醫藥行業明確的增長趨勢,以及社保基金收益性安全性的特點對于醫藥行業的介入有以下幾個建議:

    (1)基于前面的分析發現醫藥行業未來幾年的成長性是有保障的,可以選擇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白馬股和長遠發展潛力較大的公司。同時選擇各子行業中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白馬公司將會最大程度分享行業的高速增長。

    (2)順應醫藥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建議布局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3)創新是醫藥行業的生命力,擁有潛力產品的創新型企業也可以作為投資的選擇。

    (4)醫藥行業的長期推動力首先是老齡化,老齡化會帶來三大疾病的增長,分別是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代謝類疾病,因此對于生產這類藥品的企業將長期受益。

    (5)順應醫改政策,我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投資基本藥物目錄,尤其是其中具有的獨家品種的上市公司將重點受益;另一個方向是選擇低政策風險的區域。

    參考文獻:

    [1]鄭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現代化,2006年8月,第243-244頁.

    [2]楊愛玲,《淺析我國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運行狀況》[J],特區經濟,2007年3月第78-79頁.

    [3]王宏,《對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討》[J],經濟師,2005年9月,第283頁。

    [4]匯川,林義著,《社會保險基金管理》[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2年。

    [5]萬解秋,貝政新著,《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社,2003年.

    第8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從上市公司的角度,結合國家政策,把醫藥行業分為五大子行業進行逐一分析其投資價值。

    關鍵詞 醫藥上市公司 醫藥行業

    醫藥行業是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消費類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理和精神健康的關注以及投入將會越來越大這是醫藥行業長期豁求增長的堅實基礎。在證券市場上醫藥板塊對風險厭惡型資金和從周期性行業流出的資金產生強大吸引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目前滬深兩市共有100多家醫藥類上市公司,進一步細分主要可分為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藥、中成藥、生物制藥和醫藥流通業五大子行業,以下將對這幾個細分子行業進行逐一分析。

    一、化學原料藥企業

    2006年,化學原料藥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288.81億元,同比增長16.7%;產品銷售收入方面,化學原料藥工業為1258.50億元,同比增長13.41%。從利潤來看,化學原料藥工業為71.99億元,同比增長17.87%;行業發展速度明顯減緩。但從醫藥上市公司2008年3季報分析,化學原料藥板塊的收入和利潤同比都是增長最迅速的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0.02%,與行業增長速度相仿,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5.19%,遠高于行業的增長速度。

    二、化學制劑企業

    化學制劑生產商研發能力較低,產品主要以普通仿制藥為主,產品同質性高,競爭較為激烈,導致盈利能力較低。雖然由于“醫改”的因素及包括震后防疫在內的大規模傳染病防治需要,一些廠商的普藥產品有望放量,但是較低的毛利率水平不易給公司帶來太多的利潤。相較而言,依靠研發能力不斷推出新品,從而維持較強盈利能力的模式具有更強的生命力。重點關注我國化學藥領域內研發能力最強的恒瑞醫藥。

    三、中藥企業

    我國作為中醫藥的發源地在中藥原料和技術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中藥類上市公司大多擁有難以模仿的生產工藝和歷久彌新的專利技術.具有壟斷性的市場競爭優勢,能保證風險相對較小但長期穩定而豐厚的收益。2009年5月7日,國務院出臺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此舉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中醫藥的重視,對中藥企業的發展有利,此政策性文件的公布對中藥類上市公司構成利好。另外,中藥企業走中藥保健品和化妝品路線已成趨勢,關注江中藥業,按照現代科學標準改造傳統中藥的前景也十分可觀,關注先行者天士力。

    四、生物醫藥行業

    一方面,由于生物藥品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且可大規模生產,生產周期短利潤極高無環境污染等優點,其行業前景十分廣闊. 另一方面,生物醫藥是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國家的《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清晰顯示出生物醫藥行業的重要性,意味著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將獲得政府更多的扶持,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領域仍然以仿制為主,需要關注具備成本、技術優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高的公司,他們可能不斷推出新產品,且可能搶奪跨國公司市場份額,關注天壇生物、華蘭生物、通化東寶等公司。

    五、醫藥流通業

    我國醫藥市場處于快速增長期。在新醫療改革背景下,政府增加衛生投入,醫保覆蓋面擴大,以及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等眾多因素拉動醫藥經濟快速增長。我們保守估計,到2020年,藥品市場規模也將是目前的3倍以上,總規模將超過1.2萬億。醫藥流通業作為藥品從生產企業到達醫院、藥店等銷售終端的必經環節,是藥品市場擴容的最直接受益者,2007年醫藥流通行業銷售規模達到4026億,年增速創近年新高,達到19.82%。

    基于新醫改擴容,醫藥流通行業整合加速,產業格局從春秋到戰國,企業盈利能力有顯著改善以及我國進入降息周期等理由,我們給予醫藥流通行業“增持”評級。根據公司的行業地位、競爭優勢及未來發展前景,關注四家上市公司:一致藥業、國藥股份、南京醫藥、上海醫藥。

    參考文獻:

    第9篇:醫療醫藥行業分析范文

    從醫藥行業11月份的統計數據來看,盡管受國家政策調控以及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影響,我國的醫藥行業目前仍然表現為穩步上升的趨勢。其中,生產、銷售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出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成本費用持續增加,經濟效益有所回升,今年以來利潤增幅終于超過10%。

    生產、銷售均保持較快增長

    2006年1-11月,醫藥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760.23億元,同比增長18.39%,較前三季度的增幅微跌。新產品產值653.47億元,同比增長14.60%。

    其中,化學原料藥工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161.71億元,同比增長17.11%;化學藥品制劑工業累計實現1353.87億元,同比增長14.48%;中成藥工業累計實現1031.37億元,同比增長13.86%,增幅列各子行業之末;中藥飲片加工業累計實現191.41億元,同比增長30.56%;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簡稱“醫療器械”,下同)399.61億元,同比增長26.95%;生物生化制品行業381.07億元,同比增長24.85%;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行業(簡稱“衛生材料”,下同)209.04億元,同比增長39.93%,在所有的子行業中增幅最大;制藥機械32.14億元,同比增長31.85%。

    今年1-11月,醫藥工業總產值排名前10位的省市在醫藥工業中所占的比例為67.94%,山東、江蘇和浙江省繼續居排行榜的三甲,增幅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山東、河南和廣東省。

    表1 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總產值按地區排名(前10位)

    今年1-11月,全行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661.45億元,同比增長16.55%。

    圖1 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增加值完成情況

    全行業累計實現工業銷售產值4525.59億元,同比增長19.71%。其中,衛生材料、中藥飲片加工、生物生化、制藥機械和醫療器械行業分別完成銷售產值203.77、179.21、361.24、30.10和382.9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4.95%、31.54%、28.15%、25.64%和24.95%,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和中成藥行業為銷售產值最高的3個分行業,分別完成銷售產值1124.37、1285.14和958.7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增速進一步下降。

    1-11月,全行業累計完成出貨值590.26億元,同比增長26.83%,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作為醫藥出口兩大組成之一的化學原料藥行業,出貨值占全行業的45.59%,在面臨反傾銷反壟斷雙重壓力下,實現出貨值269.09億元,同比增長17.59%;出貨居第二位、占比23.37%的是醫療器械行業,累計實現出貨值137.93億元,同比增長42.52%。在成品藥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藥分別實現出貨值61.41和26.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49%和24.07%,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化學藥品制劑累計實現出貨值51.60億元,同比增長也達到18.46%。

    產銷銜接方面,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平均產銷率為95.07%,比上年同期高1.11個百分點,處于歷史的較高水平,整體產銷較為穩定。除醫療器械行業和制藥機械行業產銷率分別較同期下降1.28和4.41個百分點外,其他分行業的產銷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圖2 2006年1-11月各子行業產銷情況

    1-11月,全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461.74億元,同比增長為18.12%。其中,衛生材料、中藥飲片加工、制藥機械、生物生化和醫療器械行業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92.97、169.32、29.53、347.38和379.7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2.42%、35.62%、30.25%、25.04%和23.21%,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的銷售收入增幅相當,同比增長分別為15.00%和15.81%,均低于全行業的平均增幅,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147.95億元和1248.51億元。中成藥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45.82億元,其增幅列全行業末位,為13.47%。

    成本費用持續增加

    自2003年底以來,水、電、煤、汽等上游生產要素持續處于較高的價格水平,醫藥生產成本也相應提高。2006年1-11月,在面對上游原輔材料、水電煤運價格處于高位壓力的同時,企業開工不足、行業毛利水平下降、GMP改造后企業的經營費用普遍提高等原因導致企業成本費用持續上升。

    1-11月,醫藥工業成本費用的增長幅度一直領先于銷售收入的增長。本期醫藥工業銷售成本同比增長了20.86%,比銷售收入增幅高了2.74個百分點,達到3122.48億元。2003年以來,醫藥行業成本費用一直處于20%以上較高水平,并且高于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

    圖3 2000-2006年11月醫藥工業銷售成本增幅變化趨勢

    其中,化學原料藥累計銷售成本757.24億元,同比增長16.03%;化學藥品制劑613.10億元,同比增長20.31%;中成藥472.91億元,同比增長19.77%;中藥飲片加工100.10億元,同比增長39.31%;生物生化制品194.48億元,同比增長28.35%;衛生材料124.12億元,同比增長48.42%;醫療器械18.32億元,同比增長25.70%;制藥機械18.32億元,同比增長33.78%。

    今年1-11月,全行業銷售費用累計455.77億元,同比增長13.61%,增幅較同期有所下降。

    表2 2006年1-11月醫藥各子行業銷售費用情況

    經濟效益增速平緩,仍處于歷史低位

    1-11月,全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利潤352.89億元,同比增長為10.44%,盡管仍處于歷史低位,但是終于扭轉了2006年以來利潤增幅一直處于10%以下的局面。

    圖4 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利潤增幅變化趨勢

    醫藥行業運行分析

    本期出現虧損企業1449家,行業虧損面為25.36%,累計虧損額36.72億元,同比增長了17.58%。

    從分行業的利潤看,衛生材料、醫療器械、中藥飲片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學原料藥工業1-11月分別實現利潤總額12.62、36.35、8.75、38.10和65.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8.39%、27.40%、24.48%、20.52%和19.58%,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中成藥累計實現利潤84.24億元,同比增長僅為2.36%;化學藥品制劑105.41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75%,也突破了2006年以來一直處于負增長的局面,且相對于2006年上半年情況有較大的好轉;制藥機械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85億元,同比下降了5.50%;作為行業利潤貢獻最大的兩個領域――化學藥品制劑和中成藥兩個成品藥領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直接影響了全行業經濟效益的增長。

    表3 2006年1-11月醫藥各子行業利潤增幅及占比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成人免费夜片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亚洲欧美成人网|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免费的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成人免费草草视频|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成人看的一级毛片|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