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畢要寫上什么時候、摘于什么書刊、作者是誰。這種方法有利于加強語言的積累,提高對文章的領悟能力及駕馭文字的能力。
2、查讀
它的重點在于利用工具書查明閱讀中碰到的字詞的音、形、義,并結合課文的上下基本掌握。它是小學生最基本的一種讀書方法。
3、劃讀
它的目的在于有重點地掌握閱讀中所需要重視的內容,便于攻克難點,解除疑點,培養學生按要求找劃內容的閱讀能力。
4、詢讀
它的重點在于閱讀中發現疑問,做出標記或摘錄下來,通過詢問別人解決問題。
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樹立“能者為師”,“不恥下問”的治學觀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虛心好學的精神。
5、理讀
它要求學生反復琢磨課文的全部標題(包括課題),分析標題之間的關系,鉆研課文的結構、層次、劃分段落,列出提綱,理解文章主題思想和中心線索,掌握文章思路,有規律地加以思想分析和結構分析。
6、議讀
它的目的和重點在于通過議論,發展學生的思維,解決閱讀中的疑難所在。它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抓住關鍵疑難,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找出依據,然后與同學、老師共同議論(包括評論、爭論),各抒己見,進行探討。
7、疑讀
“學貴有疑”。它的目的和重點在于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思考的習慣。它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善于質疑問難,邊讀邊想,發現疑問,然后帶著疑問去查讀、詢讀,去解決問題。
8、避讀
它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對經過努力解決不了的問題或無重要意義的內容以及自己了解的內容,避而不讀。
它能培養學生從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具有避輕就重地選擇能力。
9、演讀
要求學生對寓言,童話等閱讀內容邊讀邊表演。目的在于使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和作者想在一起,接受熏陶感染,培養學生閱讀的動作反應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10、畫讀
一、創造自主機會,激發閱讀熱情,再現文本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讀什么,教師不妨讓學生做主,根據個人愛好和自身發展,自選讀物。在綜合民意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確定必讀的,推薦選讀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告訴學生哪些必考,所以必讀,哪些有名,所以必須看。教師則把好讀物的質量關,符合求知、立德、修身、養性的標準。怎么讀,教師不妨拓寬閱讀渠道,從傳統的小課堂到圖書館甚至到網上閱讀,從課堂到課外,在線上與線下,讓學生有一種游刃有余的感覺,閱讀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他們的朋友,置身其中,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教師不可能將文本空白一一打開讓學生來填補,關鍵在于給學生自主發現的機會,開展多元對話,達到觸類旁通。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自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課內與課外的對話。如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我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他們特別關注小弗朗士,為他的思想轉變而欣喜,為他即將失去課堂學習的機會而惋惜,為他將來的人生旅程而擔憂,還有的設想到了自己畢業前的最后一堂課;有學生關注到韓麥爾先生,由此直言不諱地談到所遇到的嚴格的、溫和的、充滿愛心的、不負責任的各種各樣的老師;也有學生注意到了小弗朗士對法語的第一次鐘愛,自由組合,分別用漢語和英語演繹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激發同學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語言學習的興趣。雖然教師沒有任何愛國主題的導語,也沒有關于主人公的提示,但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日積月累,師生在既獨立自主又合作交流的氛圍中,取長補短,培養起自主學習和不斷反省自己的習慣,迸發更大的閱讀熱情。
二、積累情感視野,享受閱讀樂趣,促進綜合發展
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往往都是豐富、深邃的思想感情的載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體會、感受文章傳達的情感是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必由之路。然而,作者的愛恨情仇,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學生未必都曾經歷,也未必都需經歷。閱讀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豐富情感閱歷的過程。通過閱讀,了解蕓蕓眾生、社會百態,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提高識別真善美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求作者心靈的軌跡,找到與作者的共鳴點,深入感受文章的境界,挖掘出作品所蘊含的美。
閱讀者在每次閱讀時都應帶著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于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于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就內容上,我們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構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
三、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
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布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大體了解而不做細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后以這個總的印象為出發點和依據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系、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個局部、片斷聯接起來。先從整體去感知文章是為精讀詳析做準備,對進一步深入閱讀,透徹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解題步驟
(1)掠讀全文。特別注意首尾段、首尾句。
(2)解讀題目。定位關鍵詞所在部位。
(3)重疊選項(對照原文),選出答案。
二、閱讀方法
(1)掠讀。快速瀏覽全文,抓住文章的話題,歸納主旨大意。
(2)跳讀。根據題目的要求,對文章有關細節再進行“掃描”,然后對問題作出判斷。(適用于細節題)
(3) 細讀。逐字逐句地精讀有關語段,讓“隱含”的意思露出“廬山真面目”。(適用于選標題、隱含性推理)
三、閱讀理解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
1細節題
該題型針對某個特定細節而提出,難度較小,通過短文一般能直接找出答案。解題方法:
(1)掠讀全文,領悟大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①六個W(Who,Where,When,What,Which,Why),一個H(How)以及其他特殊之處,比如轉折詞處;②數字,日期,時間等;③標點符號――比如破折號,括號,省略號,同位語等;④表示附加說明的詞,比如by the way,besides,what’s more,in addition to,including to,as well as,except等;⑤倒裝句及加強語氣的詞,比如above all,mainly,mostly,certainly,indeed,in fact等。
(2)使用排除法去掉不符合原文細節的選項,剩下的就是要選擇的最佳答案。
Practice time:
I go to the barber every three weeksI don’t like very short hair,so my barber doesn’t cut muchI have known him for almost four years,and when I go to him,we always talk a lotHe tells me all his news and I tell him mineHe meets a lot of interesting people in his shop and he talks to most of them,so he always has a lot of news for me
Every year my barber goes to France for two weeks for his holidays,and when he comes back to England,he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newsWhile he is cutting my hair,he tells me about beautiful old cities and quiet little villages,strange food and drinks and many other thingsI sit there and listen to the old man with open earsOne minute,my barber’s chair is a seat in a French train,and the next minute it becomes a chair in a restaurant in Praise
Although my barber is old,he always tries new thingsHe never says,“I have never eaten this food before,so I am not going to eat it now” He says instead,“Try everything onc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 )1How long has the author known the barber?
AFive years
BAlmost four years
CAlmost six years
DTen years
( )2Where does the barber go for his holiday every year?
AEngland BAmerican
CGermanyDFrance
( )3Why does the barber never say,“I have never eaten this food before,so I am not going to eat it now”?
ABecause he is too old to eat it
BBecause he likes to eat
CBecause he wants to eat
DBecause he always tries new things
2詞句理解題
要求正確理解短文中一些關鍵詞、短語或句子的含義。解題方法:
(1)根據構詞法來辨別詞義。(如前后綴、轉化法、合成法)
(2)利用上下文來分析生詞的含義。
常見設問形式:
1The underlined word“ ” in the…paragraph refers to/means/stands for
2The expression/phrase“ ”means
3The word“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Practice 1:
I go to the barber every three weeksI don’t like very short hair,so my barber doesn’t cut much
( ) what does the word “barber” mean?
A花匠B學徒
C清潔工D理發師
提示:通過上下文,根據生活經驗、生活常識來推理。
Practice 2:
A century is a hundred years
( ) What does the word “century” mean?
A世紀;百年B一打
C一群
提示:定義或解釋說明。信號詞:be,be called,means,be defined as等。
Practice 3:
Because the little girl was the only child in the family,she was the apple of her parents’ eye
( )What does the word“apple”mean?
A蘋果 B掌上明珠
提示:根據上下文中的因果關系。信號詞: because,since,as,for,due to,so,therefore,so…that,such…that,thus等。
Practice 4:
He had been getting better,but during the night his condition(情況)deteriorated
( )What does the word“deteriorated”mean?
A好轉 B惡化 C正常
提示: 通過表示轉折的詞猜詞義。信號詞: but,however,yet,otherwise,while ,though等。
3推理判斷題
在掌握全文提供的信息的基礎上,推斷作者的意圖、人物的動機、目的、性格特征、事情的前因后果、語氣等。解題方法:
(1)利用已知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2)結合一般常識,分析提供信息。
(3)注意表層意思,悟出深層含義。
典型的常用詞匯:infer, imply , suggest和conclude;表示推測的情態動詞:can,could,would,might 等;表示可能性的副詞:probably,most likely等。常用設問形式:
1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2From the text we know that
3The story implies that
4The passage /story /author /paragraph implies,but does not directly state that
5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is
Practice time:
One day,a man walked into a pet shop and said to the shop assistant,“I need two small mice and about five dozen roaches(蟑螂) and two spiders(蜘蛛)”
“What do you need these things for?” the shop assistant was very surprised
“Well,” replied the man,“I’m moving out of my apartment(公寓) and the landlord insists that I should leave the house in exactly the same condition as I found it”
(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when the writer moved into the apartment(公寓), it was
Avery clean
Bjust cleaned by the landlord
Ctidy and comfortable
Ddirty and full of insects
4主旨大意題
這類題型主要測試學生對文章全面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比如要求學生確定文章的標題或歸納文章大意。一般不容易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技巧:排除細節或論據,找到各段的主題句。解題方法:
(1)確定主題句。如:“for example” “first” “second”等之前的句子中或者 “all in all” “above all” 等之后的句子后。
(2)文章提及最多的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主題句的特征為:①它表達的意思比較概括;②一般結構簡單;③段落中其他句子必定是用來解釋、支撐主題句的。
例如,主題句在段首,其后句子是論證性細節。
For example:
People have different tastes in foodSome feel that they haven't eaten a meal unless they have had steak or other red meatSome prefer chicken or fish and eat one or the other at every mealOthers prefer vegetables and fruits or grains and would enjoy a meal of spaghetti,eggplant,and fresh fruitOthers could live on what were called fast――foods: a hamburger or hot dog,French fries and a soft drink
又如,主題句在段尾。作者先擺出事實依據,最后得出結論,即段落的主題。
For example:
Some students prefer a strict teacher who tells them exactly what to doOthers prefer to be left to work on their ownStill others like a democratic discussion type of classNo one teaching method can be devised to satisfy all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再如,主題句在短文中間。前面只提出問題,文中的主題由其后陳述的細節或合乎邏輯的引申在文中導出,然后再作進一步的解釋,支持或發展。
For example:
Nothing is as useful as a flashlight on a dark night if a tire goes flatFew inventions are so helpful to a child who is afraid of the darkIn fact,the modern flashlight brings light to many dark situationsFinding something in the back of a closet is easy with a flashlight in handA camper also needs one after the light of the campfire has been out
常見設問形式:
1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ext?
2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3Which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Practice time:
You dream each night,even though you may not remember your dreamsWhile you dream your eyes move and your heart beats fasterEven your brain-wave pattern changesSome scientists think that dream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sake of healthThey claim that without dream,people would go crazy
( )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AHow people stay healthy
BHow sleep is necessary
CWhy dreams are important
DWhen people remember their dreams
四、注意點
1掠讀
重點讀首尾段及其他各段首尾句。
2設題順序
出題的順序與行文的順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對應一題。(除推理判斷題、主旨大意題)
3定位原則
(1)從題目出發,使用其中的關鍵詞。(大寫字母、地名、時間、數字等)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6-069-01
閱讀理解是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頭戲,是歷屆高考所占分值最高的題型。因此,在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也重視閱讀教學,力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實際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本文從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入手,提出重視英語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和實際意義,闡述幾種實用的教學方法,和同仁們共同探討。
一、重視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如新形勢下教學現狀、教學方法仍然滯后,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低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方法指導不到位,關注語言點,造成學生閱讀效率低。英語教師都知道Reading是訓練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語教學的關鍵部分。而多數英語教師在教學Reading時,忽略閱讀方法的指導、技巧的點撥和閱讀的有效訓練。將閱讀方法、閱讀技能放在一邊,強調語言點的講解、記憶和運用,久而久之學生養成逐字逐詞閱讀的習慣,致使高中學生閱讀速度慢、能力難以提高。
2、閱讀教學模式單一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又一主要特點。多數高中英語教師認為,高中生有升學任務和升學壓力,沒有必要像小學生、中學生那樣又說又笑、又唱又跳地學英語,所以無形中給英語教學披上了高考、分數的外衣,使學生背單詞、記短語、死記語法規律、一天到晚鉆進題海……總之,“應試教育”桎梏著高中英語教學,至今沿襲灌輸教學老路,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以Reading為基礎,指導閱讀技巧、培養閱讀能力
Reading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能預測、思考、捕捉信息,準確理解文章的主題。在教學中抓好reading教學不可小覷。本文以人教版英語必修1 Unit2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為例,談談利用reading,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培養閱讀能力的做法。
1、重視課前預習、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為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技巧的訓練、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手段之一,對Reading的課前預習更見其重要性。預習reading時一般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預習生詞和短語,為閱讀掃除障礙。
(2)瀏覽全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旨及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系。
(3)找出疑點,提出問題,供課堂上進行交流。
課前,如果學生能按照以上三點預習,上課時既有針對性、又提前預知了課文內容,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為有效學習打下基礎。
2、實現課文整體教學,有效閱讀訓練是Reading的整體要求。課文整體教學被廣大英語教師所推崇,要求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大意,力避傳統的塊塊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訓練學生的skimming,巧用warming-up對課文進行討論、大膽推測,如What is the passage main about? 再給學生2―3個簡單但關鍵性的問題,如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讓學生有目的地瀏覽課文,抓住關鍵詞、捕捉主題句,訓練學生怎樣去把握文章主旨,獲取相關信息。例如,讓學生快速閱讀reading,把握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文章分成幾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用1-2句話概括每一段的大意。這樣循序漸進地堅持訓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中的skimming,逐漸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
(2)設計有效任務,指導學生scanning。這個環節一般是預設若干個關于reading的問題,可以是選擇題、可以是問答題,也可以使閱讀填詞,也可以設計為任務型閱讀,總之,模仿高考閱讀理解的出題模式,精心設計與reading相關的練習,務必讓學生限時完成。也可以對文章進行推斷讀Inferring,如Do you think it matters what kind of English you learn? Why?可以組織學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相互交流:What is the reason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want to learn English? 也可以讓學生討論、理解文章的內涵、對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進行評價和深層次分析。
三、拓寬課外閱讀,培養閱讀興趣,運用有效閱讀策略
課后提供題材廣泛的課外閱讀很有必要,如閱讀英語報刊、英文版名著,上網下載所喜歡的閱讀文章都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增長知識,且范圍廣泛,了解到大量鮮活的語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堂上所習得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得以有效運用。
英語閱讀教學訓練學生的scanning、skimming、inferring等技巧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猜測單詞的能力,掌握語言知識為語言運用奠定基礎。教學是一門藝術、閱讀教學更講求藝術,用reading指導學生閱讀,為培養閱讀技能推波助瀾。
參考文獻:
一、準確定位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關系
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兩大難點,這兩方面教學效率低下往往會制約語文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重視這兩個方面的教學研究,他們都是建立在對漢語言文學精華進行深入感悟、內化和表達基礎上的學習架構,深入閱讀可以幫助學生走進文學作品內心,感悟其方法技巧,而作文教學則是將內化的技能技巧表達出來。
二、創新理念,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融合
如果將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分裂開來,是極不利于語文教學開展的。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重視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結合語文教學整體目標,積極嘗試將兩者融為一體。筆者在教學中重點抓住四個方面,有效促進了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融合。
1.在閱讀教學中傳授寫作技巧
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開展深入的研究閱讀,從閱讀中感悟作者高超的寫作激發,尤其是要將所感悟的技巧技法融入到自身的作文寫作之中。在《背影》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文中隱藏的情感線索,開展分析研究,并把握教材如何運用細節描寫與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和表達情感的。為了增強學生對這兩方面寫作特色的感悟,教學探究題中專門設置了相關內容,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在全班開展交流。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對教材中高超的寫作技法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可以內化吸收為自己的寫作技巧。
2.運用仿段鞏固課堂所學技巧
開展當堂閱讀分析感悟之后,教師可以將所學習感悟的技能技巧在課后進行鞏固,最為常見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仿寫的形式掌握和鞏固。在課文分析總結之后,筆者鼓勵學生進行仿寫,運用課文中的表達手法,選取相類似的題材開展寫作,在這一過程中活學活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筆者發現通過仿寫活動可以實現兩個方面的顯著功能,一是可以鞏固閱讀分析中的寫作技巧理解,另一方面也有效促進了學生仿寫能力的提高,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中實現仿寫能力快速提升。
3.作前指導環節運用閱讀引導方法
提高作前指導的生動形象程度,也是提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許多教師采取的范文示范法就是非常好的路徑,筆者在教學中選取范文引導學生開展分析,分析的方法充分借鑒了閱讀教學法,讓學生對范文進行分析研究,立足于文章的結構、表達手法、題材選擇、詳略安排以及修辭手法等諸多方面進行討論研究,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自己的角度開展分析。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整體寫作特色,這樣的分析理解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了深入的分析作為基礎,接下來開展提綱撰寫活動則會非常順利,學生實現了能力的有效遷移。可見,閱讀教學方法與作文教學方法也是一脈相承、相互貫通的。
4.組織專題研究打通兩者融合通道
閱讀與寫作在整個教學工作中相輔相成、互為促進,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經驗技巧交流,讓好的做法在全班進行推廣,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筆者組織學生對如何高效開展閱讀、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兩個方面分別進行了交流,接下來組織學生分析閱讀學習和作文學習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如何將兩者融合起來。學生對此有著自己的實踐和體會,對閱讀學習中感悟寫作技巧、作文創作中參考寫作技巧方面具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進而在閱讀學習與作文學習中做到游刃自如。
三、對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融合的思考
一、“生本閱讀”方法習慣養成教育
有那么一句話叫做:“優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可比作“捕魚技巧”中的重要一環。教師要通過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開啟閱讀能力的鑰匙。通過日常觀察,教師會發現所教班級里許多同學由于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養成不良的英語閱讀方法習慣,影響了他們的英語閱讀速度與效率,還對理解文章造成障礙。這些不良的閱讀方法習慣包括:
(一)逐字逐句的讀與回讀:很多同學不知是從小太過認真還是受他人影響的緣故,喜歡把手放在文本上逐字閱讀,遇到不懂的地方會再回讀,因為手的運動時間遠遠長于眼睛閱讀時的掃視時間,這種方法十分影響閱讀效率,影響對文章大意的理解,答題成功率低。長此以往,會使同學喪失對英語閱讀的信心與興趣,十分不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出聲閱讀:如在早讀等時間出聲閱讀是好習慣,因為大聲閱讀時,閱讀的人既讀了,又看了,且聽到了,一石三鳥。但是閱讀時這樣做可不是一個好習慣,出聲朗讀的速度相比用眼睛看的速度慢了許多。平時就出聲閱讀的話,習慣使然,考試時同學也會這樣做,很容易使閱讀超時。
(三)“神游”閱讀:閱讀時注意力不夠集中,在看完文章標題之后就開始開小差,神游天外,在回答問題時才驚醒,剛才根本沒有注意看文章,還得重新回去閱讀一次,費時費力。
這些不好的閱讀方法若不能及時糾正,將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對閱讀的能力成長十分不利。針對目前學生們在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對癥下藥,改進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生本閱讀”技巧習慣養成教育
為強化促使良好的英語閱讀技巧習慣養成,教師平時要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初中英語閱讀中常見的技巧,如:
(一) 掃讀
掃讀(Scanning)是一種快速閱讀方式,目的是為了搜索特定的信息。對這種閱讀方法的要求是“快”和“準”。一般在整體瀏覽過文章后,閱讀者會對文章大意有一個整體印象,可以據此尋找信息。其中,文章如有小標題等可以掃讀,尋找目標的重要提示,或者尋找關鍵詞。
(二) 略讀
略讀(Skimming)顧名思義就是大略的讀,目的是獲得文章大意。在略讀時,可以采取以下步驟。首先,閱讀首段與尾段,因為首段和尾段一般都是提綱挈領的主題段,有利于把握大意。其次,閱讀每段的主題句與結論句,注意其中的核心詞匯,包括序列次,轉折詞,動詞和名詞等。
(三) 猜讀
猜測詞義(Guessing the meaning of words)是閱讀能力中的重要一環,在閱讀過程中,不可能每個詞都是學過的詞匯,這時候,根據上下文,詞根推衍,構詞法,語法結構等進行大膽推測是十分必要的。許多考試中的閱讀理解中也會出此類題目,所以這種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四) 細讀
細讀(Close-reading)就是對文章進行細致認真的閱讀,是精讀文章時候的重要閱讀技巧。通過細讀,可以了解每段文章的大意與重要細節,在此基礎上將可以進行推演與延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
三、“生本閱讀”策略習慣養成教育
為促進學生速效閱讀,教師需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策略,有助于英語閱讀速度與效率的提升。通過以下策略運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獲得開啟英語閱讀能力的鑰匙。
(一) 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培養學生默讀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讓同學們通過結成閱讀互幫互助對子,互相監督是否在默讀,杜絕指讀現象,有意識的培養默讀能力;
(二) 運用限時短文練習策略,培養學生閱讀速度:通過限時短文練習,適當的給同學們施加學習壓力,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閱讀速度,也能適應在考試時候的壓力與節奏;
(三) 運用適量背誦策略培養學生英式思維與語感:適量的布置背誦任務包括句子與文章,促使同學形成英式思維與英語語感,有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
1.優選閱讀素材,豐富學生閱讀內容
優選課外閱讀素材是我們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首要條件,更是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在教學中選好閱讀素材,一方面,能夠對課內的閱讀教學起到拓寬延伸作用,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另一方面,能夠便于學生更有目的地學習和使用英語,鼓勵學生在閱讀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予以提高。通過這樣的優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層次品味。
在教學中,優選閱讀素材,應該在緊緊圍繞文本課程教學內容需要的基礎上,注重精選與文本學習內容相關的閱讀素材。筆者以為,
首先,應該符合學生的閱讀學習口味要求,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能夠深入體味文本中的內涵;其次是,注重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掌握;最后,能夠將所選的內容作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一種補充,以此來拓寬他們的文化知識視野和學習思維。
筆者在《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模塊三Unit2 Language的“Reading English and its history”教學中,對于閱讀素材的選擇,運用了如下的方法:首先,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圍繞“The history of English”進行選擇好素材,便于學生能夠進行閱讀學習。其次是,要求學生能夠找出在英國文學發展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最后,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閱讀學習素材,進行整理歸納。
2.關注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技能
在閱讀教學中。
學生的閱讀學習方法也是值得關注的話題。這是因為課外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學習時間承受限度為根本,優化閱讀學習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多元化的閱讀學習思維,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技能。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緊緊圍繞閱讀方法的優化,注意以下幾方面的教學: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有效閱讀學習意識,要求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能夠概括出閱讀素材所體現的表達主題大意。其次是,培養學生合理分配時間的習慣,根據學生的閱讀習慣注意指導學生利用課外的零碎的時間去閱讀。最后,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升華能力,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能夠運用續寫、改寫等多樣化的形式來表達學習成果。 轉貼于
筆者在《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下同)模塊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文本內容,自行挑選與此相關的閱讀素材,以此來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在確定課外閱讀素材后,筆者要求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就閱讀素材表達大意等方面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閱讀技能。
3.注重閱讀技巧,提高學生學科素養
學生的課外閱讀技巧培養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閱讀學習和運用能力。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培養閱讀學習技巧,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的效率,促進學生語言文化知識的有效生成;另一方面,能夠在提高學生語言運用技能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運用靈活性,以達到閱讀效果。學生的學科素養也變得到提高。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很多知識都是從閱讀中獲得的。因此,掌握好閱讀對學生學習英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閱讀題在中考試題中所占的篇幅最多,是中考英語的重頭戲。很多學生也了解英語閱讀很重要,但一看到英文就頭疼,沒有興趣讀下去,這主要是因為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沒有分清楚培養閱讀能力與培養閱讀技巧的區別。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抓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
一、精心選擇閱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
1.注重閱讀材料難易度。初中英語閱讀目的主要是鞏固所學知識,選擇閱讀材料時要注意其難度要低于課文或者與課文相當,盡可能減少生詞率,這樣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閱讀,體驗成功的喜悅,調動閱讀興趣,增強閱讀的信心。否則,會挫傷學生閱讀積極性。
2.注重選擇趣味性強的閱讀材料。初中生正處在求知欲較強的年齡段,他們對自己感興趣或者熟悉的內容比較關注,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或心理特點選擇趣味性的閱讀材料,同時要盡可能擴寬閱讀材料的涉及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豐富學生視野。
3.注重閱讀技巧知識的系統性。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閱讀技巧,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要注重閱讀技巧知識的系統性,因為閱讀技巧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材料的編排都有系統性,對此教師要靈活處理,在注重閱讀技巧知識系統性的基礎上選擇材料。
二、培養學習策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培養閱讀技巧。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規范的閱讀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能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引導我們閱讀更多的材料。首先,預讀方法。預讀是閱讀技巧中的基本技巧,通過預讀雖不能了解文章細節,但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有用的信息。預讀一般是先閱讀材料前兩段,然后閱讀后面每段的第一句,再閱讀最后兩段的方法。其次,略讀方法。略讀是眼球快速移動,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和段落主題句,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同一個文章,如果不同的學生閱讀,抓住的關鍵詞或許不同,但文章大意是相似的。只是略讀時學生不要回讀,要擯棄一些無關的東西,提高閱讀速度。再次,詞群法。能讓眼睛一下子看到幾個詞,提高閱讀速度。一般來說學生喜歡逐詞閱讀,其實逐詞閱讀習慣很不好,影響到閱讀內容。詞群法能快速了解句子整體意義,但需要不斷地練習。
2.培養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會對閱讀效率產生直接影響。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促使學生長期堅持閱讀,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掌握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有默讀、記筆記、限定時間等。首先,默讀是讓學生養成不出聲、速度快、理解深的習慣,這對學生的長遠學習非常有幫助。其次,記筆記是說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這是積累知識的有效方法。再次,限定時間是說讓學生養成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文章的習慣,以提高閱讀速度,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擴展閱讀空間。通過閱讀我們能獲得信息,但課內閱讀范圍有限,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閱讀知識面,這是提高閱讀效果的最佳途徑。
三、設計閱讀任務,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任務型教學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出發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學任務設計時要遵循以下幾個策略:
1.趣味策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內驅力。趣味策略主要是閱讀前采取的一個策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閱讀效果。首先,巧妙導入。如圖片導入法,對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可以出示一些圖片,調動學生積極性,故意留一些懸念讓學生到文章中尋找答案。如教學“The Taiwan earthquake”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幾張與地震有關的圖片,然后給學生介紹這場大地震中的幸免者Timmy,他是如何在地震中幸免的,學生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找答案。其次,角色扮演。可以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讓學生根據故事進行角色扮演,在參與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興趣。
2.拓展策略。閱讀需要大量的詞匯量,詞匯量對閱讀效果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時,可以采用聯想法拓展。如學習“taste”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sour、hot、sweet、salty等,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增加詞匯量。
參考文獻:
[1]王曉霞.提高英語閱讀教學之管見[J].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04).
關鍵詞: 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技巧 語篇 體裁教學
一、引言
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掌握語言知識、獲取信息、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泛讀課的開設旨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培養學生熟練地運用閱讀技巧、快速而準確地從語篇中提取所需信息和正確理解篇章的能力。
泛讀(亦稱為英語閱讀)是一門傳統而且重要的課程,在新形勢下要將這門課上好、上精仍屬不易。縱觀這幾年對泛讀課程的討論,我們發現主要分為兩個派系,一派著重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建立詞匯和語言結構的知識,偏重對詞匯、句子、語法等表層語言形式的分析;一派則強調對閱讀材料實現完整及深層次的把握,主張重視語篇的整體性及內在結構特點,并將語篇與體裁分析理論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前者屬傳統派,后者屬革新派。本文認為,英語閱讀教學應該不僅僅拘泥于傳統的講解語言現象和培訓閱讀技巧,而應同時從宏觀角度對語篇體裁進行分析實行體裁教學,重視語言信息在閱讀中的積極作用。
二、系統的閱讀訓練
閱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是讀者借助于自身的語言知識與經驗、閱讀策略與技巧、背景知識等,對新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和解釋,以盡可能準確地獲取作者的意圖,實現閱讀目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經過大量的閱讀實踐。因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并運用各種閱讀方法、策略及技巧,進行大量廣泛的閱讀,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就是大學英語泛讀課的首要任務。泛讀課堂教學大多仍然沿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精讀教學模式,學習的主要目標仍然是語法、詞匯及語言知識。他們尚未認識到將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作為課堂必需的一部分,在課堂內進行系統的傳授和訓練。而事實上,我們認為,以語法、詞匯和語言知識為目標的教學當屬精讀的教學目標,進行系統的閱讀技巧和策略訓練才是泛讀課題的基礎。沒有閱讀技巧和策略的訓練,泛讀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與精讀無異沒有特色的課程。
1.糾正學生不良閱讀習慣,掌握基本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的系統訓練,當從糾正不良閱讀習慣開始。尤其是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高中的閱讀習慣。有些沒有良好的閱讀姿勢,喜歡趴著或歪著看書寫字,有些有著唇讀、指讀、回讀、譯讀等習慣,但通病就是缺乏閱讀技能,無論閱讀什么文章,出于什么樣的閱讀目的,都采用同樣的閱讀速度、同樣的閱讀方式。在閱讀過程中頻繁地使用詞典,潛意識地進行逐字逐句的默讀或心讀,細嚼慢咽,生怕有所遺漏,對所有語言點、所有信息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這種閱讀方式既費時又費力,閱讀到的只是字面的含義,影響了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影響了整體閱讀理解,也影響了閱讀興趣,對閱讀效率的提高十分不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略讀、尋讀及猜測詞義等能力的訓練,鼓勵學生學會找主題句抓中心,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猜測、推斷、概括等綜合分析的能力,在閱讀中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的能力。同時,我們要根據教師的風格和班級特點,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教學方法。
2.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提高閱讀速度。
泛讀,簡而言之,就是泛泛而讀,要廣而博。但泛讀課程課時量一般都非常有限,在課堂上實現泛讀的基本目標是不切合實際的,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同時,學生在掌握基本閱讀技巧之后,還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才可能將技巧和策略應用于實際閱讀中,千錘百煉熟能生巧,才能提高閱讀速度。閱讀速度的提高是技巧和閱讀總量不斷增加的自然結果。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閱讀材料,或者將材料選擇的原則和方法教給學生,由學生自主選擇符合自己能力并感興趣的英語讀物。在鼓勵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教師還需要監督閱讀進展,對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給予學生以必要的指導。
3.注重文化差異,理解不同文化內涵。
英語閱讀的障礙不僅僅存在于詞匯和語法方面,語言所承載的背景知識和文化信息也是閱讀理解的主要障礙。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的語言是不存在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忽略語言傳遞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差異問題。而且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很多學生雖然對不同的文化內涵不能理解,但非常感興趣。所以,教師宏觀上應從不同的文化要素(包括民族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地理文化、民族心理差異等方面)切入,微觀上可以通過文化內涵詞、成語、典故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加以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異域文化的內涵,擴大知識面,加深對國外風土人情的了解,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三、體裁教學法
近年來,無論是語言學家,還是人工智能專家都在閱讀理解的理論方面,作出深入研究,從語篇的各個角度進行分析,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體裁教學法是在體裁與體裁分析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體裁分析法以全方位多層次的語篇分析為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1.語篇分析與體裁分析。
1952年,美國結構主義者Harris在Language(語言)雜志上發表了“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一文,被看做是現代語篇分析的起源。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語篇研究迅速發展起來。國際上《篇章》(Text)雜志的創刊,標志著語篇分析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語篇研究受到如此的重視,這是將語言學研究向縱深發展的必然結果。近三四十年,應用語篇分析在四個層面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新加坡國立大學的Bhatia
將其概括為:利用能學派的語域理論對語篇進行語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語法修辭分析(grammatical rhetorical analysis);交往分析模式(interactional analysis);語篇的體裁分析(genre analysis)。前三種模式基本上還停留在對語篇進行表層描寫的階段,而體裁分析恰恰是從語篇的體裁角度解析特定語篇所具有的特定認知結構,對語篇的宏觀結構和交際功能進行深層解釋。語篇分析中的各種研究成果為建立語篇語言學為基礎的語言教學,尤其是外語教學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隨著篇章語言學、文體學和話語分析等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體裁已進入語篇分析領域。體裁分析從語篇的體裁角度解析特定語篇所具有的特定認知結構,對語篇的宏觀結構和交際功能進行深層解釋,其最為顯著的特點就在于它的解釋性。它能夠回答人們在創作特定語篇時為什么都傾向于這樣而不是那樣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體裁作為語篇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語篇的產生具有約束力。在對語篇進行解析時,如果僅僅重視語篇的銜接手段或句際關系,忽略體裁分析,就很難對語篇的宏觀結構及其交際功能進行深層探討,對其語篇所具有的特定的認知結構的認識就更無從談起。
2.體裁教學法。
體裁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自覺運用語篇和體裁分析理論而產生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同的文章都有著獨特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不知其體裁,往往使閱讀帶有盲目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體裁分析法,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體裁結構、篇章模式和篇章類型,分析作者謀篇布局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手法,抓住典型文章,分析體裁框架及寫作特點,讓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體裁分析入手分析語篇的宏觀結構模式雖然復雜,但還是有章可循的。下面我們結合語篇實例談談在英語教學中如何通過體裁教學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問題解決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s)是比較重要和普遍的體裁模式,一般可以分解為“情景―問題―反應―評價/結果”(situation―problem―response―evaluation/result)四個組成部分。以我校英語專業學生使用的泛讀教材《新編大學英語》(浙江大學編著第二版)第二冊Unit 7 Passage A為例。我們來看第一、二段,作者在第一段就開門見山指出自己“as an American,I constantly found myself tongue-tied when it came to seeing guests off at the door”,并指出問題在于“an abrupt goodbye would not do,yet that was all I had ever learned from these books”。那么作者對此是何反應呢?當然是潛心學習勤學苦練了,在第二段我們就可以看到作者勤學苦練的結果是“with a feeling of mission not only accomplished but surpassed”。下面列出其模式:
(In what situation?)?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Situation(情形)
I constantly found myself tongue-tied when?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it came to seeing guests off at the door.
(What happened next?) Problem(問題)
Chinese textbooks don’t tell how to see people?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off in real life but start out with the standard phrase.
(What is her response?)Response(對策)
Listening to others,picking up the phrases that ease?搖?搖
relations,studying up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at is the result of this?) Result(結果)
I can see the guests off with a feeling of mission
not only accomplished but surpassed.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這種體裁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學生掌握常見的體裁結構和認知模式,在掌握基本的體裁知識后,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培養體裁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甚至創作出符合特定體裁慣例的語篇。
四、結語
通過上面一系列的論述,我們發現,前面提到的泛讀課程兩大派系其實各有側重各有千秋,但我們認為,如果僅僅強調閱讀技巧訓練,英語閱讀課程就容易陷入反復枯燥的閱讀做題訓練,同時讓學生只注重表面語言現象和語言要素,忽略了篇章中千絲萬縷的邏輯、語義、整體結構和認知各方面的聯系。把握篇章的整體框架是英語閱讀教程的基本目標,但如果缺乏系統的閱讀技巧訓練和大量閱讀基礎,強調篇章和體裁,強調超越語言平面的表層描述對語篇的宏觀結構及其交際功能進行深層探討,并試圖解析特定語篇所具有的特定的認知結構,就成了空洞的口號,成了閱讀過程中不可奢望、不可企及的高度。
因此,系統的閱讀技巧訓練和語篇體裁教學,猶如雄鷹之左右翼,都應是英語泛讀教程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將傳統的閱讀技巧訓練和革新的體裁教學相結合,將“自下而上”的詞匯教學與“自上而下”的語篇分析相結合,宏觀把握和微觀剖析兼顧,突破教學瓶頸,任雄鷹展翅飛翔。
參考文獻: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London:Longman,1993.
[2]胡曙中.英語語篇語言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潘文晉.體裁教學法與大學英語教學.三峽大學學報,2009,(1).
[4]秦秀白.體裁教學法述評.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
[5]任曉菲.體裁分析法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華北工學院學報,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