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動物科學研究方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科學研究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動物科學研究方向

    第1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1.1本科教育忽略學生實驗技能、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本科生學習模式中老師與學生基本是零交流,老師幻燈片教授已有現成的書本知識,學生接受、理解、記憶,完成考試即可。這種方式嚴重忽略了學生思考能力和創新力的培養,使其缺乏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意識習慣。而學生在面臨探索型科學研究時就似隔屋攛椽,無法勝任。

    1.2本科教育學習環境簡單,缺乏必需的社交經驗醫學生的本科學習任務相對其他專業更加繁重,課業、考試壓力大,大學生實踐活動較少,缺乏豐富的人際交往經驗。而研究生學習環境相對復雜,需要處理好與導師、同門、廠家、其他實驗室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誘惑。一旦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如何適應這種環境的改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種類多,知識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來源很多,甚至還會有跨專業報考的現象,所以知識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現代的醫學科學研究常常接觸到分子水平的實驗,本科為臨床醫學或護理學的醫學研究生比較缺乏。即使本科階段有一些相關基礎課,由于沒有認識到重要性,知識也比較薄弱;而本科為生物技術的研究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學背景知識。研究生階段的教學是以自學為主,在參差不齊的背景下,如何讓醫學研究生迅速學習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2醫學研究生科研技能培養的模式探討

    2.1加強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的積累并進行科研嘗試為彌補本科生理論基礎薄弱的情況,研究生一年級主要是進行理論學習以滿足將來的科研要求,如實驗動物學提供動物實驗的基礎知識,科學研究嚴謹的設計和分析需要統計學。但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很多,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已有的學校研究生課程無法滿足每個方向的不同要求。為此,重點學習相關專業的背景知識尤為重要。如對于生殖醫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強生殖醫學和生殖生物學的基礎知識,與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為了讓研究生學習生殖相關基礎知識,學校最近專門開設了生殖生物學選修課程,供生殖醫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選修。現在的醫學研究已經深入細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種大型儀器。儀器分析課程可以幫助研究生了解常見大型儀器的原理,如用于斷層掃描的激光共聚焦、細胞檢測和分選用的流式細胞儀、超高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等。通過這些理論課程的學習,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見大型儀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將來課題的實驗設計。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為每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提供足夠的理論知識。所以在已有的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通過組織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學習專業相關的專著就很有意義。如本實驗室從事發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組織學習發生相關的英文專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學后以講座的形式,給其他同學介紹各個章節的內容。通過這種途徑,在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自學能力和英文專著閱讀能力,鍛煉了總結、陳述、演示以及制作講解報告的能力,有助于開題報告和畢業答辯的順利完成。

    2.2培養良好的實驗技能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本質、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與其他學科廣泛交叉滲透,是當前生命科學中迅速發展的前沿學科。醫學分子生物學是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其實驗技術和方法已普遍應用到各個學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學技術,其他如細胞生物學等技術也在科研中廣泛使用,這些實驗技能的培養對于其課題開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研究生數量多,教育資源有限,即使有實驗課程安排也無法實現讓每個研究生動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不能僅靠學校的研究生課程;再者醫學研究生一般來自于醫學專業如臨床醫學或者護理學等,本科教育沒有經過分子生物學理論和實踐培訓,所以研究生進入實驗室后,還需要進一步培訓。為此,本實驗室在培養模式上進行了一些嘗試。組織由多位教師、技術員和高年級博士組成的培訓團隊,以專題培訓的方式對實驗室基本科研技能進行短期培訓,包括RT-PCR、蘇木素伊紅染色、免疫熒光、Westernblot、流式細胞術、顯微鏡操作、文獻檢索等多種常規實驗方法和技術,目的是讓剛進入實驗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技術以及常規實驗儀器和設備的使用。實驗技能培訓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介紹實驗的基礎理論,然后演示實驗操作,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完成的實驗結果由老師統一評價。只有能獨立地完成每個實驗,才算順利通過培訓。我們深知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所以理論與實踐齊頭并進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探索思考,形成邊動手邊思考、理論指導實踐的學習模式。本實驗室通過這樣統一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幫助研究生在短時間內系統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礎實驗理論和技術,為后續課題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嚴格實驗室規范管理實驗室是高校研究生科研實驗技能培養的主要場所,其建設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研究生科研實驗技能的水平。比如一個實驗室通常有多個研究生,每個研究生在課題開展中一般會使用多種儀器設備。有的儀器設備比較貴重,操作不當可以導致儀器損壞,甚至威脅人身安全。如高速離心機使用時,轉子不蓋蓋子,高速旋轉時,轉子可以飛出離心機,導致財產或人身損傷。所以如何能保證儀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質量的研究數據,有序的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以本實驗室為例,實驗過程中會有常見儀器,如pH計、天平等;有貴重儀器,如高速離心機、熒光顯微鏡、定量PCR儀等;還有一些大型的儀器,如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本實驗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對于實驗室常見儀器,研究生通過培訓過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儀器一般都有分析測試中心集中管理,如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設備有工作人員操作,學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準備樣本和學會分析數據。但有的大型儀器如激光共聚焦,學生可以通過專門的操作培訓,自己獨立操作。高速離心機、熒光顯微鏡等設備一般都有專人管理。在學生進入實驗室統一培訓時,會涵蓋這些設備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實驗室儀器得到正常使用,又營造了嚴謹、有序和安全的實驗室環境,為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證。

    2.4培養嚴謹的科研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研究生在開展科研的準備過程中,完成了理論知識的儲備、實驗技能的掌握和實驗室管理的規范,還面臨著最關鍵的科研精神和習慣的培養,因為這與最終科研活動的完成并被接受認可密切相關。研究活動中,能拿到客觀的數據至關重要,而嚴謹的科研習慣恰恰決定了客觀數據的可信度,所以我們要培養研究生客觀詳實地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的習慣,也就是實驗記錄的撰寫。一份好的實驗記錄能讓人知道為何開展該實驗(實驗目的),實驗如何進行(實驗流程),實驗得出什么結果(實驗原始數據),這些結果提示了什么,其中有什么問題(結果分析)。所以實驗記錄的培訓是研究生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便于管理,本實驗室引進了Elab電子實驗記錄,學生通過電子實驗記錄,將實驗結果通過Word文檔或附件形式保存在數據庫中,導師可以及時對實驗結果進行評價,對研究生科研中存在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糾正,把研究生弄虛作假的現象消滅于萌芽,有效預防了研究生學術道德腐敗現象的發生。這些實驗記錄可以長期保存,彌補了紙質記錄保存期限的不足。科研的嚴謹性還在于數據的客觀性。因實驗有一定的變異,人群或動物個體差異,實驗結果都需要重復,由統計學得出結論。所以要讓學生掌握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涉及人工計數的實驗,需要至少兩位同學分別統計,最后得到客觀的計量結果。科學研究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更離不開團隊合作[5]。現在科學研究涉及的技術方法越來越多,好的研究結果工作量也很大,常常不是由一個人獨立完成,需要多人互相配合協作,所以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團隊合作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相借鑒研究方法,甚至觸發研究思路和靈感。為此,本實驗室研究并實行“新老結合、以老帶新”的模式,以課題組為單位,讓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探索學習,如此不僅使得實驗技巧得以傳承并優化,更能通過不斷交流學習迸發更多科研想法和理念,實現雙贏。

    第2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禽病;研究;比較;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2.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5-0065-02

    2009年11月,第十六屆世界禽病大會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1],有超過60個國家1 000名代表參加,在此次大會中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病等課題備受關注,關于病毒性疾病的論文高達139篇,約占總數的46%。時隔兩年,第十七屆世界禽病大會于2011年8月在墨西哥坎昆市舉行[2],此次大會參與國家近百個,表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受到日益嚴重的禽病的困擾,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并致力于禽病的研究。

    禽肉在人類的日常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們補充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在全球肉品市場的地位日益重要。研究顯示,在今后幾年,人類對肉品的需求量將大大增加,增幅達14%,總量增長超過4 000萬t,其中約60%是禽肉產品,預計到2020年,禽肉將超過豬肉成為消費量最大的肉類,居于主導地位。

    1 國內外關于禽病的研究現狀

    1.1 國外的研究現狀

    美國是養禽業大國,也一直走在禽病研究的最前沿,在第十七屆世界禽病大會中,7個主題報告中就有6位發言人是美國人。可見美國在禽病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目前關于禽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火雞疫病:該主題報告主要對常見的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禽流感和組織滴蟲病進行了概述,指出藥物使用、疫病控制和疫苗等應是全球合作和貿易的重點領域。

    傳染性疾病的影響:感染性疫病可改變動物的營養吸收、新陳代謝等功能。病原可以損傷組織,造成組織功能和免疫系統功能的下降。如堆型艾美耳球蟲對腸道的損傷造成食物攝取障礙、急性感染期新陳代謝紊亂、飼料轉化率降低等。從營養的角度分析致病機理有助于降低由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用于診斷病毒性疾病的新技術:采用微陣列和生物傳感器等新技術可以用最短的時間用最準確的方法檢查出家禽的感染情況,這是美國東南禽病研究實驗室正在研究的新技術。而采用PCR等各種利用核酸進行檢測的方法都已被廣泛使用。許多病毒診斷試劑業已實現商品化,其中79%的試劑產于美國和歐洲。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診斷與控制:能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反應的原因有很多,諸如環境因素、感染性病原都是其中之一。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的Silke Rautenschleinj博士采用多重PCR、多重DNA微陣列、檢測淋巴細胞核淋巴因子水平等方法可以有效的檢測免疫抑制。

    大腸桿菌的研究:愛荷華州立大學的Lisa Nolan博士通過分析大腸桿菌的基因組發現造成大腸桿菌致病性的質粒,有些質粒還帶有耐藥基因,由于人和動物的大腸桿菌致病機理很相像,人們也開始探索是否是人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家禽致病。

    肉種雞疾病:種雞、肉雞、蛋雞患病會相同,但多數種雞疾病的表現卻異于后二者。造成種雞高死亡率和低產能的禍首是非感染性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uillermo Zavala 博士重點對腸球菌引起的各種疾病進行了研究,探索它們對種雞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國外關于禽病研究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疾病的基礎研究、疫苗的研制,還包括科學飼養、動物營養、新陳代謝、動物福利、獸醫教學等各方面,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研究一直處于世界的最高水平。

    1.2 國內的研究現狀

    時隔15年,第二屆全國禽病分子生物技術青年學者論壇于2011年11月在廣州舉行,該屆盛會匯聚了全國從事禽病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等200余人參加。大會評選出一大批優秀的論文,就禽病研究各方面展開熱烈的討論與交流,促進了我國禽病研究的發展。當前我國在許多領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劉秀梵院士對家鴨的新城疫病毒(NDV)的遺傳分析表明鴨是NDV的主要宿主之一,而且在我國普遍流行的NDV雖各不相同,但具有同源性,I系疫苗已經不能滿足我國NDV的防控,通過臨床試驗,基因VII型致弱毒株疫苗對免疫雞群非典型性病毒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012年10月26~28日,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禽病學分會的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3],各界人士超過600人參加。病毒病依然是目前研究的重點,以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為主,研究內容包括病原特性、致病機理、流行病學、診斷技術與疫苗等。

    2 對于我國禽病研究的思考

    我國飼養家禽的歷史很悠久,但是真正就禽病進行研究卻比較晚,與國外差距較大。在由傳統散戶飼養轉變為規模化養禽后,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養禽生產和消費國。

    2.1 確立研究目標

    獸醫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禽病的研究應當是為生產服務,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應只停留在理論研究上。科研人員應圍繞生產,就其應用性和市場前景進行研究,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生產的需要,而且在科學上也可能產生重大突破[4]。

    2.2 保證研究方向的穩定性

    有很多獸醫科研人員存在一個普遍問題是研究不夠執著,容易跟風,看到當前什么課題熱門就去研究什么,這樣做雖然暫時能取得一定的成績或者經濟效益,但是長遠來看,你在每個領域都不精通,不可能成為該領域人人認可的專家,也不可能研究出來很多很深刻的東西,對個人和整個國家的科學研究發展都是不利的。

    2.3 密切關注國際上最新研究動態

    國內研究人員和機構應時刻關注了解國際上禽病研究狀況、流行病學發展、綜合控制策略等,對對于我們正確選擇研究方向不無裨益,這樣既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還能打入國際市場。

    2.4 加強與國內外的交流聯系

    學術是無國界的,世界范圍內的經驗交流也是毫無保留的,通過與各國專家學者的交流可以學習他們嚴謹的作風、先進的技術、一流的管理,加大合作和交流,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在研發水平、診斷技術等與國際接軌,把握最新的研究技術。

    參考文獻:

    [1] 磨美蘭.世界禽病研究新動態-第16屆世界禽病大會概況[J].中國家禽,2010,32(9):1-6.

    [2] 何海蓉,廖 敏,金 喬.國際禽病研究的前沿趨勢與思考-第十七屆世界禽病大會在墨西哥舉行[J].中國家禽,2011,33(19):1-7.

    第3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馬里奧?卡佩奇、奧利弗?史密斯和來自英國的馬丁?埃文斯。他們因胚胎干細胞研究獲該獎項。

    這三位科學家是因為“在涉及胚胎干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而獲得這一殊榮的。這些發現導致了一種通常被人們稱為“基因打靶”的強大技術。這一國際小組通過使用胚胎干細胞在老鼠身上實現了基因變化。

    馬里奧?卡佩奇現年70歲,目前是美國猶他州醫學院著名教授、人類基因系兩位主任之一。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維羅納,少年時移民美國。他在俄亥俄州安提亞克學院獲得了化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在哈佛大學獲得生物物理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是在DNAg5(螺旋結構發現者、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華生的指導下完成的。

    卡佩奇在哈佛時就是一位成果豐富的研究者,他發現了導致蛋白合成的分子機制。當他于1973年在猶他大學建立實驗室時,便試圖將分子基因學引入到對動物細胞的研究,以便獲悉如何掌控這些細胞里的基因。卡佩奇于1977年開始一系列實驗室研究,這些研究展現了對動物細胞進行基因打靶的技術,并在1989年成功對一只老鼠進行基因打靶。

    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任職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異形基因進行修正,另外一個便是利用人類基因病變構造動物模型,以發現新的疾病治療方法。

    多年來,奧利弗?史密西斯教授及其助手深入研究了“基因打靶”的具體操作方法,并借助這項技術治療地中海貧血癥。

    66歲的馬丁?埃文斯曾是英國卡的夫大學哺乳動物基因教授和生物科學學院院長。埃文斯于1963年畢業于劍橋大學,他在這之后決定研究基因對肢體發展的控制,在倫敦學院解剖與胚胎系攻讀博士學位。

    埃文斯1981年在重返劍橋大學后和馬特?科夫曼成功地將類似的“EC”細胞與正常的老鼠胚胎進行分離。埃文斯隨后和他的學生們證實,這些后來被之稱為“胚胎干細胞”的細胞可以用來從組織層細胞全面恢復老鼠的生育能力,這些細胞因此可以引發突變或者進行挑選。

    埃文斯的這些先驅性研究創造了哺乳動物基因的新路徑,他一直在使用基因陷阱等方法來進行新的發現和治療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式的研究。

    獲得物理學獎的阿爾貝?費爾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2007年10月9日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物理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格爾,以表彰他們發現巨磁電阻效應的貢獻。

    阿爾貝?費爾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國的卡爾卡松。1962年,費爾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獲數學和物理碩士學位。1970年,費爾從巴黎第十一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阿爾貝?費爾目前為巴黎第十一大學物理學教授。費爾從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學固體物理實驗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組組長。1995年至今則擔任國家科學研究中心-Thales集團聯合物理小組科學主管。1988年,費爾發現巨磁電阻效應,同時他對自旋電子學作出過許多貢獻。

    費爾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已經取得多種獎項,包括1994年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新材料國際獎,1997年獲歐洲物理協會頒發的歐洲物理學大獎,以及2003年獲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金獎。

    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1939年5月18日出生。從1959年到1963年,格林貝格爾在法蘭克福的歌德大學學習物理,1962年獲得中級文憑,1969年在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88年,格林貝爾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并發現巨磁電阻效應;1992被任命為科隆大學兼任教授;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后退休,但仍在繼續工作。

    格林貝格爾在學術方面獲獎頗豐,包括1994年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新材料國際獎(與阿爾貝?費爾、帕克林共同獲得);1998年獲由德國總統頒發的德國未來獎;2007年獲沃爾夫基金獎的物理獎(與阿爾貝?費爾共同獲得)。

    獲得化學獎的格哈德?埃特爾

    瑞典皇家科學院2007年10月10日宣布,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因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而獲得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

    當天恰逢埃特爾的71歲生日。他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生涯在慕尼黑技術大學度過,并于1965年獲博士學位。

    從1973年開始,埃特爾擔任路德維希一馬克西米利安大學教授及該校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1986年至2004年,埃特爾出任德國馬普學會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長,目前他是這個研究所的名譽教授。

    第4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自從水稻之父揚名天下,自從基因技術深種人心,農學專業揚眉吐氣,不再灰頭土臉。

      其實,農學專業的內涵非常寬,包含水產類、植物生產類、草業科學類、動物醫學類、環境生態類、森林資源類、動物生產類7大類,分為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學、林學、水產養殖學、畜牧學、動物醫學等8個一級學科,共27個二級學科。今天,小編將帶你淺嘗“農家樂”,想要報考這類專業的考生們也可以順便多了解一下相關信息。

    汗滴不再禾下土――作物學

      十里稻花,百里飄香。提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他成功地研制出雜交水稻,使得中國的糧食產量驚人般地增長,堪稱作物學的標志性人物。狹義的農學就是指作物學。這是一門研究作物遺傳、生長規律和育種技術的學科,也是農學科學的核心學科之一。作物學是通過改良糧食品種、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探索并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低成本集約化的理論栽培與技術措施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是實踐帶動理論學習的新探索。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基礎生物化學、基礎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統計與田間試驗、農業生態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學等。

      【就業方向】 畢業后主要到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機關從事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考研率也在35%左右。

      【學府推薦】在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領域首屈一指的當然要數中國農業大學了。當然,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吉林大學、西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揚州大學等也都久負盛名。

    農園的美發師――園藝學

      現代栽培技術加入了美學元素,通過對園藝作物的栽培、育種、組織培養等技術的貫徹,實現果樹、蔬菜以及觀賞植物的栽培。園藝場(庭園)規劃設計、園藝植物栽培、種質資源保護、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園藝產品商品化處理等都是園藝學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看來,農學專家也要給作物們穿上漂亮的外衣了。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植物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生物統計與田間試驗、園藝學總論、園藝學各論、園藝作物育種學總論、園藝作物育種學各論、園藝植物組織培養學、設施園藝學、園產品商品學、無土栽培學、現代果樹科學、現代蔬菜科學、現代觀賞園藝科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園藝科研院所、中等和高等院校、企業部門、行政部門等從事園藝作物栽培和遺傳育種、園藝生物技術、現代園藝生產技術、現代設施園藝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管理、開發和規劃設計工作。

      【學府推薦】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吉林大學、西南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

    土地的魔術師――農業資源利用

      農業資源利用是農學門類中的一個新生科學,是伴隨著人口增加、資源短缺、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等問題而產生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產物。本專業主要研究土壤、水、養分、氣候、生物等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推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學、土壤學(英語教學)、普通生態學、植物營養學(英語教學)、地學基礎、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遙感與信息技術、土壤環境污染與治理、資源與環境分析等。

      【就業方向】主要在農業資源與環境相關部門和單位,包括環境保護部門、生態環境治理、農業資源開發、農產品綜合利用等企事業單位,或在科研單位、農業生產、土地管理、環保、農資等部門、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學府推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已形成地域特色明顯的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土壤物理、土壤地理與信息技術、土壤生態與旱地農業、土壤化學5個研究方向。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吉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大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植物的白衣衛士――植物保護學

      植物保護學是農學類專業中一門跨學科、綜合性最強的學科。其開設目的就是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控制環境污染、節約能源,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的目的。給植物作白衣衛士,也是很光榮的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出入境檢疫,國家、省、市縣植保部門,涉農大型企業,農業科技園區等從事檢疫、測報、植保技術推廣與開發、企業經營與管理等工作。

      【學府推薦】浙江大學的植物保護學科可是響當當的,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的植物保護學科也都非常不錯。

    森林的檢測器――林學

      林學是研究森林的生長發育、結構與功能,探求如何對森林進行培育、管理、保護和利用的學科。注重培養森林基礎科學研究、森林防火、林木育種、森林培育、森林資源管護、森林資源調查規劃、濕地保護與管理、城鄉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森林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高素質的科學研究、應用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研究應用型人才。其中,木材科學與工程的家具與室內設計方向是該學科的熱門,就業前景廣闊,就業率相當高。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基礎生物化學、普通遺傳學、林木病理學、森林生態學、測量學、樹木學、土壤肥料學、森林培育、林木育種學、森林環境學、數字林業技術、森林計測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林業、城市園林綠化、環保、農業等部門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管理與利用、森林生態環境建設、城市園林綠化等方面的技術、經營與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

      【學府推薦】東北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貴州大學、大學、甘肅農業大學、青海大學、寧夏農學院、新疆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

    海底大將軍――水產養殖學

      水產養殖學是以水產經濟動植物(如魚、貝、海藻等)為研究對象,研究水產經濟動植物的應用、開發、經營管理及開發新型漁業技術的科學。通過學習生物科學、水域生態學、水環境科學、水生生物技術以及水產動物生產、水產品加工與貿易和水生資源開發和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畢業生將具備水產經濟動植物生產、水產飼料生產、水生生物病害檢測與控制、水域環境監測、水產資源開發、水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普通動物學、魚類學、細胞生物學、動物生理學、生態學、水生生物學、遺傳育種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水產動物病害學、魚類增養殖學、無脊椎動物增養殖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水產部門從事水產品的增殖、養殖、保藏加工利用工作,也可從事漁業技術設備研究、制造工作,還可到海洋、海運、輕工、外貿、環保等部門從事科研工作。

      【學府推薦】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大學的水產養殖學都非常棒。

    風吹草低見牛羊――畜牧學

      傳統的畜牧技術,加上現代化的科學管理,讓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膘肥體壯的景色,成為眼底更加美麗的風景線。農業現代化的今天,發展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畜牧業,提高畜產品品質、實施名牌戰略,降低畜產品藥物殘留指標,開發畜禽附加利用,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要,早已成為畜牧業的發展方向。畜牧學專業就是研究家畜育種、繁殖、飼養、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設、畜產品加工和畜牧經營管理等的學科。

      【主要課程】動物生理與生物化學、動物遺傳學、家畜育種學、動物營養學、飼料與飼養學、動物繁殖學、家畜環境衛生學、動物生產學、草地學、生物統計學、畜牧經濟管理學、畜產品加工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到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畜牧生產企業、飼料加工企業、畜產品進出口企業、國家機關等單位從事農業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還可從事與動物科學相關領域和部門從事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工作。

      【學府推薦】南京農業大學是我國進行畜牧學研究生培養最早的單位之一。此外,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的實力也很雄厚。

    動物的保護神――動物醫學

      現在,人類與動物越來越親密,動物醫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動物醫學可算得上農學領域的熱點了,主要包括預防獸醫學、基礎獸醫學,研究預防和治療家畜疾病,通過掌握動物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疾病發生規律,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的發生。

      【主要課程】基礎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胚胎學、獸醫病理生理學、獸醫藥理學、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免疫學、獸醫臨床診斷學、獸醫內科學、獸醫外科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寄生蟲病學、獸醫產科學、中獸醫學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的畢業生可從事各級農業教育部門、畜牧獸醫研究單位、獸醫行政管理機關、各級獸醫診斷和醫療機構、畜牧生產企業、衛生行政部門及實驗動物研究生產單位、生物藥品制造及研究部門和企業、商品檢驗部門、海關檢疫單位、環境保護部門、外貿系統、農業科技出版單位、軍事部門、獸醫醫療器械檢測管理部門、科技情報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公安系統等方面的工作及其他相關的工作,前景不錯。

    第5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肺鑄型》趙欣 攝

    趙欣拍攝這類題材是很偶然的,最初是給同事幫忙,現在已經把這類題材作為個人的研究方向。她通過攝影向社會提供用于科學研究的圖片,向人們展示人體生理構造,展示生命的孕育、誕生、成長、成熟、死亡,引導人們探尋生命奧秘,關注自身健康。

    這種科譜展示,已漸漸被人們所接受。日前,大型生命奧秘展覽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參觀現場人潮涌動,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300余件動物和人體標本,均采用“生物塑化”技術制作,真實,科學,直觀地展示了動物和人類的內在形態結構,本次展覽至10月9日結束。

    克里斯?雷尼爾攝

    克里斯?雷尼爾(Chris Rainier)被《美國攝影》雜志評選為當代對攝影最有影響力的百位名人之一。

    他致力于拍攝被遺忘的原住民文化,并多次在各種攝影大賽中獲獎。他所拍攝的瀕臨消失的部族文化,相繼被刊載于各大雜志及其他出版物中。克里斯的作品被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喬治伊斯曼之家國際博物館、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巴黎國家圖書館、亞利桑那創意攝影中心,以及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等世界多家機構永久收藏。克里斯出版了兩本畫冊:《精神的守望者》和《面具后跳舞的新幾內亞》,而在新作《古老的印記》一書中,他記錄了傳統部落中從石器時展至今的紋身習俗。

    克里斯?雷尼爾攝

    七年中旅行了七大洲的三十多個國家,美國攝影家克里斯?雷尼爾拍攝了傳統的紋身,劃痕標志,穿刺以及其他不同民族的身體藝術樣式,這些藝術樣式一直可以溯源到人類的黎明時代。在《古代標志:紋身的宗教起源和身體的標志》畫冊中,克里斯通過100多幅精美的黑白畫面,展示了這些神秘形態而令人難忘的美麗。這些具有沖擊力的紀實畫面,通過身體的藝術,講述了人類持之以恒的努力所留下的相關故事。

    第6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縱觀歷史,上下五千年人類研究動物可謂悠久:在以漁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逐步認識了一些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動物的生活習性及身體結構,繼而嘗試飼養馴化有益的動物,防治有害的動物,積累了一些與動物相關知識。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認出許多獸、鳥、魚、蟲等字,后來的象形文字也有如:“蟲”“魚”“犭”作偏旁,可見,人類對動物的分類觀念從那時起已形成。

    20世紀以來,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突飛猛進,由于學科的相互滲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斷改進,促進了動物學研究的飛躍。當今的動物學研究,已由過去的觀察描述階段,上升到了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高峰,專業分類也逐漸豐富和科學。下面介紹常見的幾類動物類相關專業,包括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和水產養殖學,三個專業既有包容又相區別。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訪“動物世界”,了解各專業基本特征,發現興趣、消除誤區、理性選擇吧!

    動物科學專業

    動物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是以生物學為基礎,研究高等經濟動物遺傳變異、生長發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謝等生命基本規律的科學。從中可以看出,動物科學專業主要研究動物的養殖、生長發育及遺傳變異,它的基本任務是在認識和掌握上述規律的基礎上,為人類提供質優、量多的動物產品及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種需求。其主要進行動物生產與管理、動物遺傳育種、動物繁殖、動物營養與飼養、飼料資源開發、飼料配方與飼料工藝設計,以及飼料與飼養企業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生產實踐意義。

    隨著科學的進步,動物科學的研究不僅在范圍上從傳統的畜牧業擴展到了水產動物、珍禽異獸、伴侶動物、觀賞動物的飼養、育種、繁殖、加工等各個領域,而且在研究深度上已從動物整體水平、細胞水平和亞細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使得我們今天可以在基因的層面上認識動物遺傳、發育、繁殖、代謝的規律,克隆羊誕生的實例已說明此。

    如今科技興牧已成為畜牧業最緊迫的任務,胚胎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等新技術將在畜牧業中較為廣泛地應用,將為動物科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大展拳腳的機會。

    動物科學專業一般分兩個方向,動物營養和動物遺傳。國內專門設置動物科學專業的高等學校約有50所,主要是在農業大專院校,較好的為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畢業后會獲得農學學士學位。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學習:動物學、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畜牧微生物學、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動物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技術、家畜育種學、動物繁殖學、動物營養學、飼料學與飼料營養分析、家畜環境衛生學、動物生產學、畜牧業企業經營管理等科目。在專業的學習實踐中,你會看到許多相關的技術資料片,并參與許多有趣的實驗,參觀許多的牛、羊、鴨等農場,也可能有機會親自參加動物生產的活動;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和畜禽生產實踐,你將了解各種動物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并學習對其進行飼養管理、幫助它們繁殖后代等的科學方法,所以對于喜歡親近小動物并樂于動手進行實驗研究的學生而言,該專業比較適合報考。

    動物科學偏重對相關技術的綜合運用,管理科學研究方面則需要注意統籌布局,所以對學習者生產實踐經驗積累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會很重要。

    動物科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與動物科學相關的企業管理、行政管理、產品研發與經營、動物生物技術及飼料營養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和產品研發和銷售等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每年約有20%~30%的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深造的主要方向有: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細胞工程、動物營養、生物工程等。另外,也可以考公務員,在政府畜牧主管單位,從事統一規劃管理地區畜牧生產工作。

    動物醫學專業

    相較于動物科學專業來說,動物醫學顧名思義,旨在培養具有動物保健、臨床診療、動物防疫檢疫和獸醫衛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的人員,而動物科學主要是研究如何為人類提供更優質的動物產品,滿足人類需求等。因此對動物醫學感興趣的學生要選擇此專業而不要誤以為是動物科學。

    談到動物醫學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到動物疫情所帶來的巨大威脅。2003年我國爆發SARS(非典)疫情;2004年廣西、廣東、湖北、湖南發生禽流感;2005年四川發生人感染豬鏈球菌病……這類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怪病”時有發生,因此動物醫學這一專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動物醫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獸醫病理學、獸醫藥理學、獸醫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獸醫內科學、獸醫外科學、動物傳染病學等。學生通過學習,要掌握動物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致病因素、疾病發生發展和轉移的規律及預防、診斷、治療、畜牧科學的基本知識,具備致病因素分析、檢驗、藥物正確使用與開發、常規及器械診斷、主要治療方法、動物檢疫等技能。動物醫學開設院校與動物科學相似,農業院校較多,學生畢業后也獲得農學學士學位,也屬于實驗科學,主要涉及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獸醫藥理學、獸醫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獸醫病理學等實驗。因此報考學生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動手實驗能力等進行選擇。

    動物醫學就業情況近年來持續走高,龐大的市場需求是其主導因素。動物醫學專業是一個專業性較強、對臨床實踐經驗要求較高的專業。作為動物醫學專業的畢業生,應當具備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相關企業對于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但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提高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盡快適應企業已成為農業院校動物醫學專業培養學生的當務之急。另外,在2004年底,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寵物健康護理員”正式列為了新興職業,于是人們將這一新興職業與動物醫學專業聯系了起來。當今世界飛速發展,使得動物醫學的研究范圍已不再囿于畜牧業,而是像藤蔓植物一樣伸張到了公共衛生事業、社會預防醫學、伴侶動物及觀賞動物醫療保健及食品衛生、環境保護、醫藥工業等諸多領域。特別是寵物健康護理員這個新興職業的出現,更多地引起人們對動物醫學專業的好奇和關注。在飼養寵物數目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在寵物身上投入的錢越來越多。寵物健康護理員從事的主要工作是寵物飼養與疾病預防,對寵物進行日常健康護理、管理與科學美容,對傷病寵物進行現場救護、病期護理、手術后護理及康復護理等。畢業生可在新興的寵物醫療保健等方面尋求職業發展,社會的巨大需求給這個專業帶來了較好的發展機會。從就業方面看,畢業生可以在藥廠、飼料廠、生物制品廠、畜產品加工廠等從事銷售或研發工作,也可考林業局、入境檢疫局、海關、防疫站等部門的公務員等。從目前就業市場看,該專業的就業率比較高,就業渠道比較多。

    水產養殖學專業

    水產養殖學是研究水產經濟動植物養殖原理與技術的學科,不僅限于動物,還包括植物和藻類等。動物方面的研究方向包括水產動物增養殖研究、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學研究和水產動物病害防治等,既包括養殖與營養,又包括疾病診斷和防治。同上述兩個專業一樣,水產養殖學也屬于農學,主要開設院校有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水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

    水產養殖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和水域環境學的基本理論以及水產增養殖、漁業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主要課程包括:魚類增養殖學、甲殼動物增養殖學、水產動物育種學、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海藻與海藻栽培學、水環境化學等。學生畢業時具有生物學、水產動植物養殖及水產動植物營養與飼料、疾病診斷、防治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實踐的基本技能,能從事水生動植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疾病防治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技術服務及經營管理等工作。

    由于所處環境限定在水生環境,因此本專業從研究內容和環境來說都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如在研究水產動物增養殖時,除要考慮動物本身的特點和營養條件外,還要考慮不同養殖模式對水生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養殖容量及生物學能量等因素;對工作環境也有一定限制,多在近海或多水域地帶,與地方經濟緊密結合。因此學生報考時要結合自身特點,比如畢業后工作地點是否具有所學專業的地方資源及經濟優勢等,做出全面考量和分析。水產養殖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在水產養殖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養殖開發、管理、銷售等工作。如果不怕吃苦、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也可以考慮自己創業,在養殖實踐中積累經驗和財富。

    第7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Whether animal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good ethics,has been the philosophers thought.Most of the early philosophers believed that animals have no rights.19th century philosopher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moral status of animals have their own,people should be kind to animals.For example,Tom Reagan believe that humans and animals have exactly the same rights.Peter Singer have proposed the liberation of animals.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has been analyzed,treatment of laboratory animals should follow ethical principles.

    關鍵詞:善待 實驗動物 倫理學 原則

    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在生物醫學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說,沒有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就沒有今天的實驗醫學。人們在利用實驗動物進行科學實驗,避免人類自身受到痛苦或傷害,獲得了科學研究或測試數據的同時,實驗動物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生理或心理的傷害,甚至死亡[1]。據統計,現在每年大約有2000 萬只動物被當作實驗對象,其中四分之三被用作醫學目的,其中大約有800萬只動物被用在了那些使其遭受痛苦的實驗當中[2]。那么,這樣的動物實驗是否具有倫理學上的合理性?實驗動物是否應該得到倫理學的關懷或善待?這一直是哲學家們和生物醫學工作者思考和爭論的焦點。

    早期的哲學家大都認為動物是沒有道德地位的,或者說沒有權利的。例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為人區別于動物在于人有理性。動物的存在就是為人類服務的[3]。17世紀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認為,非人類動物沒有思維,只具有物質的屬性,是一種“自然的機器”[3]。德國哲學家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人本身就是目的,動物就是間接達到人的目的的手段[3]。人們之所以倡導善待動物,是因為這有助于培養人與人的仁慈情感[4]。

    19世紀以后,倫理學從人類中心論發展到了動物權利論與生物中心論。哲學家普遍認為動物有自己的道德地位或者權利,人們應該善待動物。例如,英國的功利主義創始人杰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感受痛苦和快樂的能力是動物享有權利的關鍵特征[5]。人道主義者沙特(Henry S.Salt)于1891年出版其著名的《動物權利與社會進步的關系》一書,認為人類有自由與生存的權利,動物也應該有。法國人施韋茲(A.Schweitzer,1875-1965)的“敬畏生命的倫理學”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擁有“生存意志”,人應當象敬畏他自己的生命那樣敬畏所有擁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只有當一個人把植物和動物的生命看得與他的同胞的生命同樣重要的時候,他才是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6]。美國哲學家湯姆?雷根(Tom Regan)提出把天賦權利賦予動物,并認為人和動物一樣擁有權利而且這種權利完全一樣。他在《論證動物權利》一書中提出,很多動物都符合“生命主體”的定義,故應擁有生存以及不受傷害的權利[7]。美國哲學家(倫理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于1975年出版了《動物的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書,提出了動物解放論[8]。主張在如何對待動物的基本問題上,動物是否遭受痛苦和人類的痛苦這兩者我們應該同等考慮[9]。美國生命中心主義論者泰勒(Paul W. Taylor)在《尊重大自然》一書中,認為所有有機體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無論哪一物種都應獲得平等的道德關懷[7]。

    支持哲學家提出動物擁有權利或者應該得到人類善待的觀點,有這樣幾種理由:一是神學認為,人和動物都是上帝創造的。既然是被上帝一起創造的,那么人和動物本身就有他存在的價值。在伊甸園的時候,人是不吃動物的,人和動物是平等的。二是進化論認為,人是由動物進化來的,人和動物是近親,人應該平等地對待動物。三是動物也有感覺,能感受疼痛。動物是否具有權利不在于它們是否推理,也不是它們能否說話,而在于它們能夠感受痛苦[3]。

    那么,今天對于實驗動物而言,我們又如何善待呢?根據已有的資料,從倫理學角度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善待實驗動物應該遵循如下幾方面的倫理學原則。

    一、動物基本福利原則――“五大福利自由”原則

    動物福利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康樂狀態,在此狀態下,動物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而痛苦被減至最小[10]。從動物飼養基本規律出發,根據動物的基本需要,上世紀70年代,英國布蘭貝爾委員會提出了農場動物基本享有“五種自由”的權利[11]。這五種自由,后來被發展為目前在國際上公認的動物五大基本福利原則。2004年3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巴黎開會,會上學者們提出動物福利包括5個基本要素:①生理福利,即要保證提供充足的清潔水和保持健康,使動物享受無饑渴的自由;②環境福利,即為其提供適當的棲息場所,保障動物舒適的休息和睡眠,使其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③衛生福利,即享有不受額外的疼痛,預防疾病,對疾病動物及時治療,使其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折磨的自由;④行為福利,即保證動物表達天性的自由;⑤心理福利,即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保證動物免遭各種精神痛苦[10、12]。這“五大福利自由”理所當然也應該成為善待實驗動物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動物實驗的“3R”原則

    基于動物擁有善待權利的倫理學理念,1959年,英國的動物學家W.M.S.Russell和微生物學家R.L.Burch開展了“有關動物實驗人道主義技術”的研究。根據研究,他們出版了《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人道主義試驗技術原理)。該書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動物實驗的“3R”原則,即Reduction(減少)、Replacement(替代)和Refinement(優化)。Reduction(減少)指減少使用實驗動物的數量。可以采取合用動物、改進統計學設計方法、用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以使用高質量動物代替數量等方法來減少使用實驗動物的數量。例如在處死或已死亡的動物身上進行外科手術實習,或在病理解剖時提供器官或組織,用大量無脊椎動物來代替一只非人靈長類。替代(Replacement)是指采用其它手段代替實驗動物。如用離體培養器官、組織、細胞等代替實驗動物,用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使用物理學或機械學系統代替實驗動物等。Refinement(優化)主要是指動物實驗技術路線和手段的精細設計與選擇,使動物實驗得到良好的結果并減少實驗動物痛苦。如合理地及時地使用麻醉劑、鎮痛劑或鎮靜劑,以減少動物在實驗過程中遭受的不安、不適和疼痛,采用人類先進的臨床診療無痛技術和遙控技術對動物施行手術和臨床觀察[1]。

    三、實驗動物飼養管理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在實驗動物飼養管理中加強對實驗動物的善待,加強實驗動物福利,不僅是尊重動物道德地位的要求,也是實驗動物標準化管理的要求。鑒于此,國家科技部于2006年了《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成為我國善待實驗動物具有行政指令性的文件。文件要求在實驗動物飼養管理和使用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是實驗動物免遭不必要的傷害、饑渴、不適、驚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證動物能夠實現自然行為,受到良好的管理與照料,為其提供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提供充足的保證健康的食物和飲水,避免或減輕疼痛和痛苦等。按照動物“五大福利自由”原則的要求和科技部的指導性意見,實驗動物飼養管理應遵循以下倫理學善待原則【13、14、15】:

    1、實驗動物飼養與應用條件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1)設施環境應滿足實驗動物享有呼吸新鮮空氣和免受疾病折磨的自由。應按照實驗動物設施環境國家標準,建立和改善實驗動物飼養與應用條件。

    (2)設施空間應滿足實驗動物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其中,對于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及犬、豬等實驗動物,應設有專用的運動場地,并定時遛放。

    (3)設施結構條件應滿足實驗動物享有表達行為天性的自由。如籠具內宜放置供實驗動物活動和嬉戲的物品,運動場地內宜放置適于實驗動物玩耍、消遣的設施或物品。

    2、實驗動物飼養過程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1)應有同情心、科學合理地編排生產計劃,提出合符倫理學要求的管理措施。

    (2)應滿足實驗動物對飲食、飲水的要求,使之不受饑渴之苦。給予的飼料和飲用水,既要充足又應符合國家標準的質量要求。限制實驗動物飲食、飲水必須要有正當的理由。

    (3)應給予實驗動物細心的照料。如給予實驗動物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狀態下的特殊照顧;當大型實驗動物(指猴、犬、豬等)分娩時,應有人現場監護,防止意外發生。當實驗動物發生疾病時,應采取必要的適宜的疾病防疫措施。

    (4)飼養員必須愛護實驗動物,不得戲弄或虐待實驗動物。例如在進行抓取動物等操作時,應方法得當,態度溫和;在日常管理中,應注意觀察動物行為或狀態是否異常。

    (5)必須處死實驗動物時,應采取安樂死等人道主義方法。猿類靈長類動物應該贍養善終。

    3、實驗動物運輸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1)應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對實驗動物運輸的規定,同時符合國際運輸相關規定。

    (2)應遵守安全、舒適、衛生的原則,通過最直接的途徑盡快完成。

    (3)應把動物放在合適的籠具里,籠具應能防止動物逃逸或其它動物進入,并能有效防止外部微生物侵襲和污染。

    (4)運輸過程中,能保證動物自由呼吸,必要時應提供通風設備。

    (5)實驗動物不應與感染性微生物、害蟲及可能傷害動物的物品混裝在一起運輸。

    (6)患有傷病或臨產的懷孕動物,不宜長途運輸,必須運輸的,應有監護和照料。

    (7)運輸時間較長的,途中應為實驗動物提供必要的飲食和飲用水,避免實驗動物過度饑渴。

    四、實驗動物使用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在使用實驗動物過程中,善待實驗動物的核心內容,就是采取各種人道主義的措施避免、減少或減輕對實驗動物造成恐懼、疼痛和痛苦。早在1831年,英國生理學家Marshall Hall就對如何規范動物實驗提出了著名的5條原則,指出沒有明確的限定和預期的結果,不需要進行動物實驗,實驗中應該使動物受到最小的痛苦[1]。倫理學家則提出了實驗不合法認定的原則。任何一種動物實驗都將被認為是不合乎道德,除非實驗者能夠證明該實驗的合理性。應盡量提高被用于實驗的動物的福利,減少動物所遭受的不必要的痛苦[1]。科學家則普遍認為,以科學研究為目的使用實驗動物時,實驗操作者應當負責任地和合乎道德地管理和使用實驗動物。動物實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保證不進行沒必要的動物實驗,只有在用其它替代技術嘗試失敗后才可使用動物進行實驗。

    (2)不給動物造成沒必要的疼痛和死亡或不安。

    (3)使用實驗動物進行的任何科學研究都必須符合“3R”原則。

    (4)動物實驗應符合本國的法律和指導方針。

    (5)實驗用動物必須采用統一許可的標準進行飼養管理,建筑設施、籠器具應舒適、安全,同時,要重視動物的社會性及行為需求。

    此外,對實驗動物必須愛護,不得戲弄或虐待。保定實驗動物時,應遵循“溫和保定,善良撫慰,減少痛苦和應激反應”的原則。在對實驗動物進行手術、解剖或器官移植時,必須進行有效麻醉。術后恢復期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鎮痛和有針對性的護理及飲食調理。處死實驗動物時,須按照人道主義原則實施安死術。處死現場,不宜有其他動物在場。確認動物死亡后,方可妥善處置尸體。在不影響實驗結果判定的情況下,應選擇“仁慈終點”,避免延長動物承受痛苦的時間。靈長類實驗動物的使用僅限于非用靈長類動物不可的實驗。除非因傷病不能治愈而備受煎熬者,猿類靈長類動物原則上不予處死,實驗結束后單獨飼養,直至自然死亡。

    參考文獻

    [1] 吳端生,張健.現代實驗動物學技術[M].北京:化學化工出版社,2007

    [2] 白晶.動物實驗“3R”原則的倫理論證[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5):48~50

    [3] 邱仁宗,動物的權利與保護[J].書摘,2003,2:79~81

    [4] 孫江.從“非人類中心主義”看動物權利的理論基礎[J].河北法學,2009,(27)4:146~150

    [5] 唐道林,肖獻忠.動物實驗面臨的倫理問題[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3,16(5):29~32

    [6] 楊通進.動物權利論與生物中心主論――西方環境倫理學的兩大流派[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3,9(8):54~59

    [7] 黎娟.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述評[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1):76~80

    [8] (英)彼得?辛格(祖述憲譯).動物的解放[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4

    [9] Peter Singer:Animal Experimentation.Munson R.Intervention and Reflection:Basic Issues in Medical Ethics.6thed.Belmont,CA:Wadsworth,2000

    [10] 考林?斯伯丁(崔衛國譯).動物福利[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11] Mike Radford.Animal Welfare Law in Britai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2] 李舒妍.動物福利對我國動物源性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01月

    [13] 關于《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的通知.國科發財字〔2006〕398號,2006(見: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7.04:35~36)

    [14] 王祿增,王捷,賀爭鳴,等.起草《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草案溯源的探討[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7,17(8):S38~S41

    [15] 宗阿南,鄭志紅,史曉萍,等.探討《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飼育、應用、運輸及相關方面的措施[J].實驗動物科學,2008,25(2):24~25轉67

    第8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學生;主體探究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實施學生主體探究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用生物學家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優化教學模式,采用多樣性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充滿創新氣氛的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創作發明,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一、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

    曾經有學者說:“生物精神是一種科學研究精神,所有的生物學家都喜歡鉆研與探究科學,在刻苦鉆研中獲得新發現”,因此,教師應該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用生物學家的故事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共創細胞學說的施萊登和施望,在顯微鏡前,施萊登潛心研究有花植物的胚囊,施望研究蛙類脊索的胚組織,相同的研究方向、共同的科研精神和相似的探究方法使他們取得了一致的見解,施望把施萊登植物由細胞構成的概念擴展到動物界,他們積極合作,刻苦鉆研,共同創立了生物科學的基礎理論細胞學說。美國學者摩爾根是一個講求實際,具有敏銳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的科學家,畢生都進行著細心的探索與研究,他的小果蠅遺傳學研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是遺傳學的一次重大突破。摩爾根所創立的染色體遺傳理論揭開了遺傳學的秘密,他也因此榮獲了1933年的生理學獎和諾貝爾醫學獎。

    以上兩個故事說明所有的生物學家都是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的發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師用生物學家的勵志故事來感染學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提高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文化修養,塑造學生的創新實踐意識。

    二、優化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代生物教育,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工具,設置情景教育,采用逆向思維法、類比法、等效替換法、控制變量法和歸納法等方式進行生物教學,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

    三、為學生營造充滿創新氣氛的課堂

    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充滿創新氣氛的課堂,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使課堂氣氛具有創造性、自由性和靈活性。教師理應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談自己的見解與發現,組建“合作學習與發現”的平臺,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生物知識創作發明,例如種植轉基因蔬菜,通過細胞移植來培養美麗的鯽金魚等,讓學生體驗學習生物的樂趣,享受制作發明與發表個人理論的成功與快樂,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創新實踐能力。

    四、通過生物實驗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生物這門科學與實驗操作的關系密不可分,通過生物實驗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判斷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輔助學生做實驗,通過實驗來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繼續學習生物知識,做各種各樣的生物實驗,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例如在課堂上讓學生研究植物的細胞組成,在進行植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外嫁接植物,修剪果樹,培育無籽西瓜等,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學生做課外生物實驗時予以適當的指導,在進行植物嫁接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果樹不接不甜”的原理,嫁接繁衍可以保持接穗母樹的優良品種。果樹的修剪主要分為冬剪和夏剪,教師應該告訴學生冬季時可以采用疏剪、短截、長放、破芽、開張角度、曲枝、留樁等修剪技術,通過冬剪,可以促進樹體的生長,調整結果枝的疏密度。夏剪是夏季的修剪,常采用抹芽、摘心、剪梢、拿枝、刻傷、環剝、疏花、疏果、疏葉、舒穗等方式來促進果實生長,提高產量的目的。在學生培育無籽西瓜之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無籽西瓜屬于三倍體,基本流程是先將正常的二倍體西瓜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處理,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創造出四倍體西瓜,然后把誘導成功的四倍體西瓜植株作為母本,用正常的二倍體作為父本,在開花時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讓它們雜交,就能得到三倍體的種子。第二年播種三倍體的種子,并用二倍體的植株給三倍體的植株授粉,三倍體的植株上就會長出甜美的無籽西瓜。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養殖珍珠蚌來獲取美麗的珍珠,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學生主體探究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教師理應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用生物學家的故事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優化教學方法,采用逆向思維法、類比法、等效替換法、控制變量法和歸納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為學生營造充滿創新氣氛的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引導學生嘗試創作發明,并發表理論;通過生物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塑造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推動高中生物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邢麗艷.素質教育下如何搞好高中生物教學[J].文理導航,2012(05)

    [2]曹春盛.怎樣搞好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文理導航,2010(05)

    第9篇:動物科學研究方向范文

    經肝動脈栓塞術始于40年前目前仍是肝癌非手術治療首選

    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是目前有效治療肝癌的主要技術,被重要的國際指南和中國肝癌治療指南所推薦,已成為非手術治療的首選療法,在中國,約70%的肝癌患者在各個階段接受過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治療。

    肝動脈栓塞術可以追溯到1976年,當時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放射科醫師Goldstein和Wallace首先報道肝動脈栓塞治療肝癌。隨后,日本醫師將碘化油應用于栓塞術,發展成今天的栓塞化療術, 其原理是通過對肝動脈或其他的腫瘤滋養血管里注射碘化油和明膠海綿等栓塞材料,阻斷腫瘤的血供,從而使腫瘤“餓死”;同時,為了加強療效,將阿霉素等化療藥物乳化在碘化油中,從而達到了栓塞和化療一體化治療的效果。

    雖然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取得了相當成就,拯救了難以計數的肝癌患者,但是,由于肝癌的微環境復雜,腫瘤血供豐富,栓塞后很容易建立側支循環,腫瘤獲得新的血供而復活,因此,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常難以達到根治肝癌的效果。

    研究方向另辟蹊徑逆向思維喜獲突破

    在過去的40年里,介入醫生和科學家致力于進一步加強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療效,主要方向為研發更強大的栓塞材料,如可以同時釋放化療的“載藥微球”,甚至可以同步釋放放射線的同位素微球“90Y-微球”;介入醫生和器械研發者還在栓塞的技術做了大量創新性工作,如微導管的廣泛應用,使介入插管無孔不入,做到了真正的超選擇栓塞。盡管上述努力和成果極大地改善了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的療效,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仍不能達到“根治”肝癌的效果。

    晁明和胡汛的研究顯然與上述研究方向逆向而行,他們不是在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的栓塞材料和方法上想方設法,而是著力于改變腫瘤的微環境來達到更徹底的栓塞效果,通過改變腫瘤內部的pH值,用堿如碳酸氫鈉(小蘇打)來去除腫瘤內的氫離子,從而破壞乳酸根和氫離子的協同作用,從而快速有效地殺死處于葡萄糖饑餓或缺乏的腫瘤細胞。

    腫瘤微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有別于正常細胞與其周圍組織所形成的微環境。組織缺氧和酸中毒、大量生長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的產生及免疫炎性反應等構成了腫瘤組織代謝環境的生物學特征,這種特性對于腫瘤的增殖、侵襲、遷移、黏附能力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通過改變腫瘤組織pH值來提升腫瘤治療效果已成為腫瘤治療的新策略。

    非最早但創新成果意義最大

    事實上,通過碳酸氫鈉(小蘇打)改變肝癌內部pH值并聯合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也并非胡汛和晁明首創,早在2002年,安徽省立醫院范平生等人就已經進行了臨床嘗試,隨后又有多人進行臨床應用,但是,這些研究未能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推廣,其原因可能為:①注射碳酸氫鈉的方法、劑量與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聯合的方法上可能存在缺陷。②研究本身的缺陷,包括課題的設計,療效評價,病例數量等方面存在明顯缺點。③未能像胡汛和晁明有系列的臨床前研究包括動物實驗結果的支撐。④這些論文均發表在影響力較小的中文期刊上。因此,十分遺憾,這項本應該在十多年前就應該獲得重視的技術夭折在萌芽中。

    而晁明和胡汛則通過動物實驗闡明了其作用機理:向瘤體注射碳酸氫鈉(小蘇打),消除瘤內乳酸堆積,導致瘤內殘存葡葡糖的快速耗竭,并且使腫瘤細胞喪失在葡萄糖耗竭后轉入休眠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強有力的永久栓塞致腫瘤的壞死率明顯提高。

    因此,這項技術和研究成果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這是科學研究中逆向思維的成功應用,也是將一直停留在基礎研究層面的腫瘤治療新策略實現臨床轉化的有益嘗試,并可能突破肝癌治療的瓶頸,是中國醫師為肝癌的介入治療的一項重要貢獻。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該項研究得到了媒體的著重報道。

    總結屬于前沿研究,應用尚不成熟

    從流行病統計學上來看,雖然這個臨床試驗只有40例患者入組,入組標準也未完成隨機化,但是,其觀察指標與結果是真實的,因此,其結論是可靠的。但是,正如他們自己所說,該研究為前沿研究,有它的不成熟性,結果還需要更多研究來反復證明其準確性,尤其需要多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予以“確證”,希望他們的研究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于媒體報道的“小蘇打‘餓’死癌細胞”。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該項研究采用的治療方法是直接針對滋養腫瘤的血管,向瘤體注射碳酸氫鈉(小蘇打),而非大家理解的喝小蘇打。

    此外,在這項研究中,對肝癌的主要作用仍然是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是滋養腫瘤的動脈栓塞阻斷后才引起的腫瘤缺血“餓死”,而小蘇打的作用是通過改變腫瘤內的pH值,使腫瘤的“耐餓和抗餓”能力下降,從而配合經肝動脈栓塞化療術,使腫瘤更容易餓死,甚至完全餓死。

    【知識鏈接】

    肝癌的綜合介入治療的可選方案

    1.肝動脈介入治療(首選)

    適用于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也可用于手術可以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齡、嚴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術的患者。臨床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及大量的臨床數據表明:TACE對肝癌有明確的療效,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TACE為非手術治療的首選療法。近40年的應用經驗積累,TACE技術已相當成熟,國內的調查顯示:TACE在各種非手術微創治療中占90%的份額,在所有的肝癌患者中,約70%的肝癌在不同的時期經歷過TACE治療。

    2.局部消融治療

    局部消融治療是借助醫學影像技術的引導對腫瘤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直接殺滅腫瘤組織一類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射頻消融 、微波消融、冷凍治療以及無水乙醇注射治療;具有微創、安全、簡便和易于多次施行的特點。

    3.分子靶向與藥物系統治療

    近年來,應用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已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并受到高度的關注和重視。索拉非尼是一種口服的多靶點、多激酶抑制劑。索拉非尼與肝動脈介入治療或系統化療聯合應用,可能使患者更多地獲益,已有一些臨床證據。與其他治療方法(手術、射頻消融和放療等)聯合應用,也在研究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成人免费视频网址|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