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機械通氣基本原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通氣基本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機械通氣基本原理

    第1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嬰幼兒急性呼吸功能不全臨床較為常見,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呼吸支持,以增加氧合、減輕呼吸肌疲勞、降低氧耗,往往能夠事半功倍。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為救治嬰幼兒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輔助通氣支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已被肯定[1]。方便、快捷、價廉、無創、易護理,已被醫護人員和患兒家長所接受。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對兒科重癥監護病房58例嬰幼兒急性呼吸功能不全采用NCPAP輔助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將診治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8例均為兒科ICU(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兒,男34例,女24例,3月~12月38例,~24月20例,平均年齡9.7月,平均體重8.6kg。入選標準:臨床診斷呼吸功能不全[2],且排除氣道異物和Ⅲ度以上喉梗阻。共同的臨床表現:呼吸頻率≥60次/分,呼吸動作增強、深度增加、吸氣三凹、輔助呼吸肌動作、急促、煩躁、咳嗽無力、口唇發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神志淡漠,FiO20.6時PaO2≤10.6kPa(80mmHg),PaCO2≤9.33kPa(70mmHg),SaO2≤80%。在常規鼻導管或面罩吸氧、β2受體激動劑霧化止喘、抗感染,以及強心、利尿等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前提下行NCPAP輔助治療。本組病例中先天性心臟病并肺炎18例、支氣管肺炎17例、毛細支氣管炎16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5例、膿毒癥2例。

    1.2 NCPAP裝置及使用方法 主要由空氧混合儀、電熱恒溫濕化罐、特制硅膠鼻塞、水封瓶、硅膠管及刻度管等構件連接而成。鼻塞兩端分別與供氣的加溫濕化罐和連接插入水封瓶刻度管的乳膠管相連,鼻塞固定在鼻前庭內。鼻塞一端連接管道接水封瓶刻度管,刻度管插入水封瓶,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調節插入水下深度,一般3~5cmH2O;另一段連接空氧混合儀和加溫濕化罐。電熱加溫濕化罐用以保障吸人氣體濕度為0.8~1.0,溫度在30~35℃之間。整個管道保持密封,使患兒在吸氣相和呼氣相氣道內保持一定正壓,NCPAP條件根據患兒原發病和病情輕重及轉歸而定:氧濃度21%~60%,氧流量5~10 L/min,根據患兒依從性適當使用鎮靜劑如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鈉、咪唑安定等。一般無需靜脈維持鎮靜劑。觀察患兒在應用NCPAP前后1、6、24 h后臨床表現及血氣監測,比較PaO2,調節氧濃度和刻度管深度。最初1小時可采用高濃度氧,之后根據血氣或病情逐步降低氧濃度。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P

    2 結 果

    治療效果:36例(62.3%)患兒在應用NCPAP1小時后口周發紺、吸氣三凹征、呼吸困難癥狀緩解;54例(93%)患兒6小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平均呼吸次數、心率、平均動脈壓治療前后比較見表1,t值分別為13.2、12.5、3.43,P值均

    3 討 論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是兒科急危重癥。及時采用NCPAP對改善患兒特別是重癥肺炎、毛細支氣管炎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的心肺功能效果顯著[3-4]。其基本原理主要是使患兒在吸氣、呼氣相均保持氣道內有一定正壓的經過加溫濕化的新鮮氣流,從而達到使萎陷的肺泡擴張,增加功能殘氣量,減少肺內動靜脈分流,提高氧合能力,改善換氣功能,升高PaO2;同時克服氣道阻力,增加潮氣量,減少呼吸功消耗,在一定條件下改善通氣功能,降低PaCO2;并能減少肺泡毛細血管淤血及滲出,減輕肺淤血水腫,保持呼吸道暢通,穩定胸廓框架結構,刺激肺牽張感受器,防止氣道、胸廓塌陷及氣道阻塞。各種原因導致的低氧、高碳酸血癥,尤其在呼吸衰竭早期,自主呼吸節律及頻率尚無嚴重異常,經過普通吸氧無效時,均可盡早選用NCPAP,但不能代替控制性機械通氣,在PaCO2>9.33kPa(70mmHg)慎用NCPAP。嚴重休克、肺氣腫、氣胸、呼吸淺表而無有效呼吸者、呼吸衰竭晚期、中樞性呼吸衰竭等應盡早使用機械通氣。

    本組中36例(62.3%)患兒在應用NCPAP 1小時后口周發紺、吸氣三凹征、呼吸困難等低氧癥狀較快緩解;54例(93%)患兒6小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平均呼吸次數、心率、血壓、氧分壓、氧飽和度等有較好的改善,病情穩定后可改為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本組患兒應用NCPAP時間1~5天,中位時間2.5天。1例肺炎伴復雜先心病、2例膿毒癥伴下呼吸道感染應用NCPAP 6小時候后無好轉,低氧癥狀加重,PaCO2升高≥70mmHg,改為氣管插管,改為呼吸機通氣,分別于3~7天病情好轉拔管后改為NCPAP給氧。

    本組患兒在使用NCPAP時特別要重視護理,是保障NCPAP實施的重要環節,護理的要點首先要保持裝置正常運行,管道密閉通暢,并定時更換消毒,防止污染;注意鼻塞通暢,及時清潔鼻腔,以免分泌物阻塞影響通氣;注意鼻塞固定,必要時應用鎮靜劑;防止空氣進入胃部引起胃擴張,必要時間斷胃腸減壓或開放胃管,小嬰兒需胃管喂養,避免嗆奶;定時拍背吸痰,及時進行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定時檢測血氣,觀察治療效果,病情加重或呼吸中樞衰竭、自主呼吸力弱者應及時更換通氣方式。注意防止CO2潴留、鼻前庭損傷、腹脹、以及壓力過高所致的心臟負荷過重以及肺泡過度擴張造成的肺容量損傷等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崔 威,耿 榮,金定中,等.鼻塞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對室間隔缺損嬰幼兒心肺功能的支持作用[J].中華兒科雜志,2002,11(11):678-679.

    [2] 薛辛東,杜中立.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96-500

    第2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 肺復張; 心臟手術; 體外循環; 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n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rgery.Method:A total of 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ere treated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they were in line with ALI-ARDS diagnostic criteria,the oxygenation index,blood gas analysis and hemodynamics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In 36 cases,PaO2 and oxygenation index afte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were (110.2±28.3)mm Hg,(164.0±52.2),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1±12.2)mm Hg,(102.8±38.2)before th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process of recruitment maneuvers,CVP increased went up temporarily as the PEEP increased.But when the PEEP decreased,CVP would get normal.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all of patients.Conclusion:Recruitment maneuvers is helpful to improve oxygenation for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LI-ARDS after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and impact little on the hemodynamics.

    【Key words】 Recruitment maneuvers; Cardiac surger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irst-author’s address:Xiamen City Cardiovascular Hospital,Xiamen 36100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13

    w外循環心臟術屬于一種常見的心外科手術,術后極易出現低氧血癥[1],因此部分患者需行機械通氣治療。作為常見的有效保護肺組織的通氣手段,肺復張可迅速改善患者氧合,有利于盡早撤除呼吸機,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促進患者康復[2]。本科ICU采用肺復張治療體外循環心臟術后早期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廈門市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重癥監護室(CSICU)行全麻低溫體外循環心臟手術術后早期(24 h內)出現低氧血癥的36例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35~72歲,平均(57.3±8.1)歲;體重47~90 kg,平均(62.3±14.4)kg。瓣膜置換術23例,冠脈搭橋術6例,瓣膜置換合并冠脈搭橋術3例,主動脈弓置換聯合降主動脈支架植入術4例。術后均行呼吸機輔助治療,經鼻氣管插管,36例患者均在術后24 h內因低氧血癥而不能脫離呼吸機機械通氣,但可保持穩定循環,無低血容量,且未出現心律失常及嚴重心衰等,平均動脈壓(MAP)75 mm Hg以上,CVP 8~15 cm H2O。納入標準:符合ALI-ARDS診斷標準[3],且符合“柏林標準”[4],術前檢查無重度肺動脈高壓,肺復張前氧合指數(PaO2/FiO2)均不超過200 mm Hg。排除標準:胸腔、積液氣胸、痰阻及急性左心衰肺水腫所導致低氧血癥;嚴重腦疝、顱內高壓及腹脹等。

    1.2 臨床監測 采用美國Solar 8000m多功能監護儀,持續床旁心電監測、持續有創動脈壓(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脈搏氧飽和度(SpO2)監測。機械通氣治療采用德國德爾格Evita 4或Evita XL呼吸機。美國GEM Premier3000的血氣分析儀監測動脈血pH、PaO2和PaCO2。

    1.3 治療方法 囑患者取仰臥位,不予以肌松劑情況下進行適度鎮靜,使患者自主呼吸。復張前在體外排痰機輔助下排痰,防止復張期間出現痰液入肺泡及支氣管現象。復張期間固定FiO2,參照BIPAP模式調整呼吸機參數,機械通氣模式選擇容量控制+呼氣末正壓通氣,其中潮氣量8 ml/kg,呼吸頻率(f)12~15次/min,吸氣壓12~20 cm H2O,吸入氧濃度(FiO2)70%~90%,呼吸末正壓(PEEP)

    6~10 cm H2O,吸:呼比(I∶E)1∶(1.5~2.0)。在原先PEEP基礎上以每次升高5 cm H2O速度將其增加至20 cm H2O,每次增加持續2 min,再以上述速度將PEEP恢復至復張前水平。復張期間如出現收縮壓下降幅度大于30 mm Hg或者心率增加大于20次/min以及嚴重低血壓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肺復張操作。測定肺復張前PEEP=20 cm H2O及肺復張后2 h。中心靜脈壓(CVP)、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同時對動脈血pH、PaO2、PaCO2進行測定,對氧合指數(oxygenation index,OI)進行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肺復張前后CV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73,P>0.05);相比于肺復張前,肺復張過程中CVP顯著性升高(t=12.695,P0.05;t=0.639,P>0.05)。肺復張前PaO2、氧合指數均顯著低于肺復張后2 h,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9.162,P0.05。本組36例中,31例在肺復張后48 h內撤離呼吸機并拔除氣管插管,5例因急性腎功能衰竭行持續床旁血濾而延遲拔管,平均機械通氣(48.3±34.2)h,未出現心律失常、縱隔氣腫、氣胸、誤吸及嘔吐等不良事件。36例在ICU停留(8.8±5.2)d,均痊愈出院,無死亡病例。肺復張前后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見表1;血氣分析結果,見表2。

    3 討論

    心臟外科體外循環術后患者盡管循環平穩但出現低氧血癥而不能順利脫離呼吸機者不少見,其易出現肺功能損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術前心臟原發病所致心力衰竭可使肺間質水腫、肺血管通透性改變,導致肺彌散功能與肺順應性下降;(2)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時間較長,易造成橫膈移位所導致的壓迫性肺不張[5-6];(3)體外循環會導致明顯的炎癥介質釋放,使肺泡血管屏障破壞,導致通透性增加,肺順應性下降,進而減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濃度[7],氣體交換受損;(4)有些患者還具有長期吸煙、肥胖、胸腔容積小等易導致呼吸窘迫的危險因素;(5)術中及術后大量輸血也可導致輸血相關性的急性肺損傷[8-9]。

    作為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肺復張(RM)可重新開放無通氣功能的肺泡,增加ARDS患者的功能殘氣量,降低通氣/血流比例失衡,從而改善氧合[10]。其基本原理為將膨脹不全的肺泡打開,因而可增加呼氣末肺容量,改善氣體交換,對減輕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具有明顯優勢。臨床心臟術后肺復張方法包括控制性肺膨脹、壓力控制法、PEEP遞增法、間歇嘆氣法及俯臥位通氣等,目前對上述哪種方法是心臟術后最佳肺復張手段尚無定論[11]。有研究指出,肺復張治療在改善心外科術后患者氧合水平方面具有顯著效果[12-13]。亦有研究表明,將肺復張技術應用于體外循環前和心臟手術后均對患者的功能殘氣量具有改善作用,低氧事件隨之減少[14]。Cakar等[15]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早期使用肺復張療效比晚期好,原因是疾病晚期存在肺實質病變,肺復張效果不佳。本組36例體外循環患者術后早期24 h內采用肺復張技術,復張前氧合指數(102.8±38.2),與復張后(164.0±52.2)相比較,肺復張后氧合指數明顯升高(P

    較高的PEEP是肺復張治療的關鍵,但PEEP水平過高又易導致肺組織過度牽拉。較高PEEP對心臟術后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不容忽視[16]。PEEP升高可使肺血管收縮而壓力升高,引起右心系統壓力升高,影響右心排空及回心血量,導致血壓下降。與此同時,PEEP升高可增加胸腔內壓,減少靜脈回心血量,為了克服不足的血容量,左室做功、心肌耗氧增加,心排量降低心排量,最終降低心肌收縮力[17]。有研究采用動物實驗證實了三種肺復張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血流動力學,但相比之下,緩慢升高PEEP較小影響血流動力學[18]。本組采用的是緩慢升高PEEP的方法,通過周期性的壓力波動和脈沖式壓力擴散,壓力傳導更均勻,塌陷程度不一樣的肺泡更有可能均勻的擴張,因此可能更有助于改善肺順應性和氧合,局部胸內壓過高導致的血流動力學影響也較少。目前尚未確定肺復張治療中的PEEP最高值。本研究選擇將20 cm H2O作為肺復張過程中PEEP最高點,并且增加緩慢,維持時間較短,且遞減緩慢,整個過程中未發現有血壓、心率等血流動力學的明顯變化[19-20]。值得一提的是,對心臟術后早期ALI-ARDS患者進行肺復張前需注意排除以下情況:伴有腦疝、嚴重顱內高壓及腹部并發癥等;合并呼吸道梗阻及氣胸等[21]。同時應密切觀察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如患者出現血流動力學異常應及時停止使用。

    綜上所述,采用肺復張治療體外循環心臟術后早期ALI-ARDS患者可有效地改善氧合,且較小影響血流動力學。考慮到心臟外科患者的特殊性,如胸骨正中切口未愈合,帶心縱引流管等各種管道,使用緩慢升高PEEP的方法,并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有創動脈壓,保證復張過程的安全性。心臟外科肺復張治療目前還在起步階段,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做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Ng C S,Wan S,Yin A P,et al.Pulmonary dysfun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J].Chest,2002,121(4):1269-1277.

    [2]錢程,谷天祥,修宗誼,等.肺復張在體外循環心臟術后早期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3(6):69-72.

    [3]馬曉春,王辰,方強,等.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06)[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12):706-710.

    [4] Ranieri V M,Rubenfeld G D,Thompson B T,et al.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The Berlin Definition[J].JAMA,2012,307(5):2526-2533.

    [5] Hedenstierna G,Rothen H U.Atelectasis formation during anesthesia:caus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it[J].J Clin Monit Comput,2000,16(5-6):329-335.

    [6]李冬凱.肺部超聲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復張過程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3.

    [7] Apostolakis E,Filos K S,Koletsis E,et al.Lung dysfunction following cardiacpulmonary bypass[J].J Card Surg,2010,23(1):47-55.

    [8] Wallis J P.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L):under diagnosed and under reported[J].Br J Anesth,2003,21(4):573-576.

    [9]楊自建,張翔宇,樊海蓉,等.外科重癥加強治療病房252例機通氣患者肺復張術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7,19(9):539-541.

    [10] Nielsen J,?stergaard M,Kjaergaard J,et al.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depresses central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5,31(9):1189-1194.

    [11] Auler J E,Nozawa E,Toma E K,et al.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 to reverse hypoxemia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of cardiac surgery[J].Revista Brasileira Anestesiologia,2007,57(5):476-488.

    [12]楊慧燕,魏紅亮,宋艷艷,等.肺復張在體外循環心臟術后低氧血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15,37(7):630-632.

    [13] Reis M D,Struijs A,Koetsier P,et al.Open lung ventilation improves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after extubation in cardiac surgery[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5,33(10):2253-2258.

    [14]危宇,⒈潁許衛江.心臟術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肺復張的應用[J].醫學綜述,2014,20(10):1821-1826.

    [15] Cakar N,Der Kloot T V,Youngblood M,et al.Oxygenation response to a recruitment maneuver during supine and prone positions in anoleic acid-induced lung injury model[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0,161(6):1949-1956.

    [16]徐盈,張燕芳,陳國兵,等.俯臥位機械通氣對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動脈氧合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2):1346-1349.

    [17] Nielsen J,Stergaard M,Kjaergaard J,et al.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depresses central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5,31(9):1189-1194.

    [18]李文元.影響ARDS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及治療干預臨床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2.

    [19] Odenstedt H,Lindgren S,Olegard C,et al.Slow moderate pressure recruitment maneuver minimizes negative circulatory and lung mechanic side effects:evaluation of recruitment maneuvers using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J].Intensive Care Med,2005,31(12):1603-1604.

    [20]趙湛元,肖倩霞,姜海明,等.不同通氣策略對體外循環心臟術后急性肺損傷效果的對比觀察[J].疑難病雜志,2013,12(12):922-924.

    第3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作者簡介: 吳喜軍,男,湖南漣源人,1980.11,講師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醫用物理材料。

    摘要:南華大學物理教研室在充分調研麻醉專業學生培養方案與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結合《麻醉設備學》課程的教學特點,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在《麻醉設備學》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及注意事項。以實現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與學的過程。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麻醉設備學》;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 (B)-0000-00

    隨著各種危重癥以及器官移植手術的大量開展,以及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問世并大量應用于臨床,使得對復雜手術的麻醉、監測和手術中的生命支持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麻醉醫師需掌握更多相關的物理、機械及計算機的知識以提高其綜合能力。南華大學麻醉醫學專業自2003年開設了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麻醉設備學》,同大多數醫學院校一樣,該課程由物理學教研室承擔,該課程主要給學生講授與麻醉儀器相關的物理學的基本理論、麻醉儀器設備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掌握與麻醉相關的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正確使用與日常維護[1,2]。《麻醉設備學》的教學內容抽象、繁雜,如何將抽象、繁雜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有趣,成為《麻醉設備學》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利用臨床豐富的儀器設備、病源和科研優勢,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過程中充分注重現代教學手段與臨床實踐的結合,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在《麻醉設備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1 《麻醉設備學》課程的教學特點

    《麻醉設備學》課程內容涉及學科多而復雜,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面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總的來說《麻醉設備學》的教學有以下特點[3]。

    (1)《麻醉設備學》中大量內容涉及到物理、機械及電子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

    涉及到麻醉學與理工學科相互滲透、交叉的相關內容。而在我國的醫學院校中,

    該課程大都由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來或由具有理工科知識結構的物理教師來承擔。

    (2)由于麻醉設備、監測儀器的抽象、復雜、昂貴,教學單位難以構建與《麻醉設備學》課程教學相適應的實驗室。而有限的總學時和大量的教學內容使該課程的實驗學時得不到保證,從而容易導致《麻醉設備學》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鉤。

    (3)《麻醉設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與麻醉相關的器械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是一門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對于麻醉專業學生來說,必要的課程見習與觀摩是必不可少的,而繁重的臨床醫療與教學科研任務的現實,致使臨床教學醫院無力接收大量學生的課程間見習與觀摩,從而導致該課程的教學因缺少輔助教學而難以深化。

    2 多媒體技術在《麻醉設備學》教學中的作用

    (1)多媒體技術可有效提高《麻醉設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隨著醫院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和現代臨床麻醉監測技術的快速發展,《麻醉設備學》教學內容中的圖畫、操作演示、原理介紹、公式推導、動畫演示相應增加,這些內容對學生的理工基礎知識要求較高,單純依靠板書、幻燈片等傳統沒法實現課堂教學的全面、形象與直觀。而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預先將教學內容通過課件預設、動畫視頻的制作及網絡流媒體資源的利用[4],在課堂教學中輔以適當的板書和肢體語言逐步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既減少了板書時間和內容,同時使原本繁復、抽象、靜態的內容變得簡單、形象、動態。例如通過制作多媒體動畫,實時模擬Mapleson通氣系統的結構原理和工作過程。

    (2)合理而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克服《麻醉設備學》的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麻醉設備學》的內容涉及物理、臨床麻醉、機械、電子、流體力學、電工學等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范圍也較廣泛。多媒體的動畫和順序播放技術,可以使要講解的內容更具有邏輯性和前因后果關系表達清楚,使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更深透,對知識掌握更牢固。利用網絡資源的流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對操作復雜、應用性很強的諸如插管技術、麻醉機與呼吸機等器械的使用以及麻醉狀況的監控等內容[3]有非常直觀的、系統的印象。

    (3)多媒體技術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目前我校《麻醉設備學》課程總學時48標準學時(包含36理論學時和12實驗學時),目前開設了流體力學、超聲測距基本原理等少數幾節實驗課,但這些實驗和《麻醉設備學》內容關聯度不大,這有課程特點的原因,也有實驗教學條件有限的原因。此外,《麻醉設備學》的理論教學中還有許多的演示實驗。對于那些目前不能開展或開展效果不夠好的實驗內容,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流媒體、錄像、音頻或其他形式的教學資源展示出來,此舉在補充課本知識的同時,還能對教學起到幫助理解的作用。

    3 多媒體技術在《麻醉設備學》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麻醉設備學》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研發與使用過程中,要做到注重以下三個結合。

    (1) 注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設計制作中與麻醉專業教師及臨床麻醉醫師的結

    合,考慮到《麻醉設備學》的內容是理工學科與麻醉學的交叉,我們聯合麻醉專業教師及臨床工作人員通過《麻醉設備學》多媒體資源的開發,實現教育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在《麻醉設備學》具體學科中的實踐與應用。

    (2)注重多媒體課件設計、制作與使用過程中與現代信息化手段的結合,在多媒體教學資源中應考慮PPT、Flash、視頻等多媒體的綜合應用,涉及物理理論和麻醉專業基礎知識的內容教學實踐中借助多媒體課件、手術室內視頻直播系統、校園網絡流媒體學習等現代化信息手段。

    (3)注重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和作用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在課堂教學中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而忽視了教師人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有針對性的板書、抑揚頓挫的表達、匯入教師個人特質的見解與體會甚至個人的人格魅力都成為教師圓滿教學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鄭方,范從源.麻醉設備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第二版):1~3.

    [2] 趙嘉訓. 麻醉設備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第三版):2~5.

    第4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1.近似生境原理。移植后的生境優于原生生境,移植成功率較高。樹木的生態環境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整體,主要指光、氣、熱等小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如果把生長在高山上的大樹移入平地,把生長在酸性土壤中的大樹移入堿性土壤,其生態差異太大,移植成功率會比較低。因此,定植地生境最好與原植地類似。移植前,需要對大樹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條件進行測定,根據測定結果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條件,以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2.樹勢平衡原理。樹勢平衡是指喬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須保持平衡。移植大樹時,如對根系造成傷害,就必須根據其根系分布的情況,對地上部分進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情況基本保持平衡。因為,供給根發育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地上部分,對枝葉修剪過多不但會影響樹木的景觀,也會影響根系的生長發育。如果地上部分所留比例超過地下部分所留比例,可通過人工養護彌補這種不平衡性,如遮陰以減少水分蒸發,葉面施肥,對樹干進行包扎阻止樹體水分散發等。

    二、大樹移植的環節

    1.做好移植前的準備工作

    (1)確定合適的移植時間。一般來說,落葉樹種春、秋兩季都可移植,而以早春樹木的芽即將萌動但還沒膨脹之前移植效果最好,在秋季,當樹木生長速度降低即將進入休眠的時候也可移植。至于常綠的樹木,在春季移植最好,成活率高,秋季也可移植,但必須要早。

    (2)選擇合適的天氣移植。移前注意天氣情況,大樹移植前要根據天氣預報制訂移植計劃,應避開高溫、低溫天氣和北風天。由于雨后挖土球易松散,所以挖樹時要選擇晴天或等土壤干燥時才能進行。當天挖土球時要避免挖后土球被太陽直射而引起水分蒸發。有條件可用遮陽網蓋好,最好做到即挖即種。

    (3)選擇較好的土壤。若在粘土,硬土或石礫、碎瓦片成堆的地方移栽樹木,一定要更換客土,即把種植穴內不利于大樹成活的土壤和雜物清除,把富含養分的土壤,加入種植穴里,然后才進行移栽。

    (4)準備好各類材料和用具,除常用的園林機械外,還需要起吊用的吊繩、保護樹干被起吊位置的麻布包,支撐用的樹棍,遮陰網、鋼管架、草繩等。

    2.移植操作技術要點

    (1)修剪。在挖前將內堂枝清掉,下垂枝按規定高度截剪,并剪掉帶病蟲的枯枝。

    (2)掘樹。一種是樹根帶土球的掘取法:以樹干為中心,胸徑的8-10倍為半徑,畫一圓圈,沿圓周邊切斷樹的側根,掘到下層看不到側根時,就可以向中心掘進去。初步掘成土球渾圓的輪廓,土球厚度一般為土球直徑的1/2-2/3,按此大小修整土球,修好后即用草繩密密捆牢,以免土球破碎分裂。另一種是不帶土球的掘取法:樹木被掘起后,把根系上的泥土全部打落,露出樹根,便可輕松地搬運到目的地。該法最適宜移植矮小的樹木及落葉樹中耐干旱且生長能力強的楊、柳等樹種。

    (3)包扎。掘起的樹木,如距栽植地點很遠,要將樹冠加以包扎,捆束成為圓錐形,外加草席包裹,樹干也要用草繩密密地卷扎。

    (4)搬運。小樹、較大的樹可用人力搬運,而大樹則要用起重機搬運,但無論用何種方法搬運,都必須保護好土球及樹干完好無損。

    (5)再次修剪處理。運輸至種植點時在車上修剪頂枝,頂枝部分如為嫩枝則需全部剪掉,長度約30厘米左右,過密的枝也需剪掉,將一半的老葉打掉,以利于新陳代謝。保留中間年輕部分,年輕葉不得過密,過密時用間隔法打葉,種植前對因機械損傷的枝葉再進行修剪。修剪的目的是減少整棵樹移植后對水分需求,確保提高樹木成活率。修截枝條為整體的三分之一,使整體樹形不被損壞,并為萌發新枝、葉創造條件。根系修剪的刀口要求小且平整,有利于新生根的生長。

    (6)吊樹。吊樹種植時看準樹冠方向,選定朝向,在樹未下穴時將底部網和繩解開,如土球松散可不解底層,土球放入樹穴后鏟入客土,并用棍插緊周圍,待土回填近三分之一時,松吊樹帶,看樹是否正直平穩,如斜一邊用吊機勾吊樹帶拉直,并鏟泥至樹穴底部,并用棍插緊壓實,直到樹正直為止,再將遮陽網和繩解開取出,再填滿泥。

    (7)栽植。先在種植地點挖掘出圓鍋形的種植穴,種植穴直徑要比土球稍大,一般比土球直徑大20至30厘米,深20厘米至40厘米,在種植穴底層處放好底肥,回客土20厘米左右,在穴底放置通氣管,如遇積水情況則要放置排水管。然后除去樹體外部包扎的雜物,將樹身豎立在種植穴中央,與地面垂直,并固定它的位置,隨即用肥土填入穴的周圍。落葉樹種在填到一半或以上時,就開始澆水,并用小棒在土球下方穿若干個孔,使細土隨流水灌注到土球的下面,等空隙全被塞滿,繼續加土,到地面稍稍高起為止,樹種植高度比原地面約高20厘米左右,利于排水,然后將松土踏實,最后在種植穴周圍微微掘出環狀淺溝,溝內澆足水。常綠樹填土時不用澆水,而用棍棒搗土,使土球下面全部被塞實,不留空隙,然后填土蓋住土球,緊緊壓實,最后也環繞樹的四周掘一環狀溝,并在溝中澆水。

    3.栽植后的養護管理

    剛移植的大樹,下部新根沒有長出,易被大風吹倒,可根據樹的胸徑、高度和冠幅大小合理選用支撐材料和方法,常用的支撐材料有鋼管、杉木樁、毛竹等,以四角和三角支撐樣式比較實用,以保持樹體穩定牢固為原則,同時要對樹干的支撐部位加以保護,以防鐵絲等硬物擦傷樹皮。

    種植后如陽光很強,要盡快加蓋遮陽網,適當澆水。澆水應視天氣情況而定,晴天保持早晚各噴樹干一次,并保持包扎樹干的草繩濕潤,確保大樹的枝、葉水分供應。

    對種植完成的大樹要及時進行跟蹤,觀察樹木的生長狀況,如發現部分樹葉干枯等現象,要分析原因,并將枯枝除掉,做好應對措施,同時,針對季節性的或者部分樹種易發生的病蟲害要及時根治,以減輕樹木的生長負擔。

    大樹移植并不一定在全國各個地區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畢竟南北氣候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古樹、大樹移植要量力而行,要慎重,需要各個園林工作者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提高移植和養護管理水平,進而使園林綠化發揮更大的效益。

    第5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農作物 種子 加工 貯藏 技術

    中圖分類號:TQ440.79 文獻標識碼:TQ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4033501

    一、種子的清選分級

    首先種子得清選分級.未經清選的種子堆,成分相當復雜,其中不僅含有各種不同大小、不同飽滿度和完整度的本品種種子,還含有相當數量的混雜物。而各類種子或各種混合物各具固有的物理特性,如形狀、大小、比重及表面結構等。種子的清選和分級就是根據種子群體的物理特性以及種子和混合物之間的差異性,在機械操作過程中(如運輸、振動、鼓風等)將種子與種子、種子與混雜物分離開。

    (一)種子清選分級的原理

    1、根據種子大小進行分離

    根據種子的大小,可用不同形狀和規格的篩孔,把種子與夾雜物分離開,也可以將長短和大小不同的本品種種子進行分級。

    (1).按種子的長度分離按長度分離是用圓窩眼筒來進行的。窩眼筒為一內壁上帶有圓型窩眼的圓筒,筒內置有盛種槽。工作時,將需要進行清選的種子置于筒內,并使窩眼筒作旋轉運動,落于窩眼中的短種粒(或短小夾物)被旋轉的窩眼滾筒帶到較高位置,接著靠種子本身的重力落于盛種槽內。長種粒(或長夾物)進不到窩眼內,由窩眼筒壁的摩擦力向上帶動,其上升高度較低,落不到盛種槽內,于是長、短種子分開。一般圓窩筒轉速為30-45轉/min。

    (2).按種子的寬度分離按寬度分離是用圓孔篩進行的。凡種粒寬度大于孔徑者不能通過。當種粒長度大于篩孔直徑2倍時,如果篩子只作水平運動,種粒不易豎直通過篩孔,需要帶有垂直振動。

    (3).按種子的厚度分離按厚度分離是用長孔篩進行的。篩孔的寬度應大于種子的厚度而小于種子的寬度,篩孔的長度應大于種子的長度,分離時只有厚度適宜的種粒通過篩孔。

    根據種子大小,在固定作業的種子精選機上,就可以利用各種規格的分級篩圓孔篩,長孔篩和窩眼滾筒,精確地按種子寬度、厚度和長度分成不同等級

    2、根據種子的比重進行分離

    種子的比重因作物種類、飽滿度、含水量以及受病蟲害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比重差異越大,其分離效果越顯著。

    (1)應用液體進行分離 利用種子在液體中的浮力不同進行分離,當種子的比重大于液體的比重時,種子就下沉;反之則浮起。這樣,即可將輕、重不同的種子分開。一般用的液體可以是水、鹽水、黃泥水等。這是靜止液體的分離法。此外還可利用流動液體分離。種子在流動液體中,是根據種子的下降速度與液體流速的關系來決定種子流動得近還是遠。種子比重大的流動得近,小的則遠;當液體流速快時種子也被流送得遠,流速過快會影響分離效果。

    用此法分離出來的種子,若不立即用來播種,則應洗凈、干燥,否則容易引起發熱霉變。

    (2).重力篩遠 其工作原理是重力篩在風的吸力(或吹力)作用下,使輕種子或輕雜質瞬時處于懸浮狀態,作不規則運動,而重種子則隨篩子的擺動作有規則運動,借此規律將輕重不同的種子分離。

    (二)種子清選分級的程序

    1、預先準備:為種子基本清洗作準備。2、基本清洗:為一切種子加工中必要的工序。3、精選分級:基本清選后的種子還不能達到種子質量標準,必須進行精加工。精加工包括按種子長度分級,按種子寬度和厚度分級,按比重分級和處理。

    二、種子的干燥

    種子含水量高,耐藏性差,在短期內便失去種用價值。嚴重時會引起發熱、生蟲甚至霉變。因此,種子干燥是保證種子質量的一項關鍵措施。

    (一)種子干燥的基本原理

    種子是活的有機體,又是一團凝膠,具有吸濕和解吸的特性。當空氣中的水蒸汽壓超過種子所含水分的蒸汽壓時,種子就開始從空氣中吸收水分,直到種子的蒸汽壓與該條件下空氣相對濕度所產生的蒸汽壓達到平衡時,種子水分才不再增加,此時種子所含的水分稱為“平衡水分”。反之,當空氣相對濕度低于種子平衡水分時,種子就向空氣中釋放水分,直到種子水分與該條件下的空氣相對濕度達到新的平衡時,種子水分才不再降低。種子干燥就是利用或改變空氣與種子內部的蒸汽壓差,使種子內部的水分不斷向外散發的過程。

    (二)種子的干燥方法

    種子干燥的方法可以分為自然干燥和人工機械干燥兩類。

    1.自然干燥法 即利用日光曝曬,通風和攤晾等方法降低種子水分。此法簡單、經濟、安全,一般不易喪失種子生活力,但必須備有曬場,同時易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

    為使種子干燥達到預期效果,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選擇天氣,②清場預曬,③薄攤勤翻,④適時入庫。

    2.人工機械干燥法 即采用動力機械鼓風或通過熱空氣的作用以降低種子水分。此法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并具有干燥快、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優點,但必須有配套的設備,并嚴格掌握溫度和種子含水量兩個重要環節。人工機械干燥可分為自然風干燥和熱空氣干燥。

    三、種子包衣

    (一)種子包衣的意義

    種子包衣技術可根據所用材料性質(固體或液體)的不同,分為種子丸化技術和種子包膜技術。種子丸化技術是用特制的丸化材料通過機械處理包裹在種子表面,并加工成外表光滑,顆粒增大,形狀似“藥丸”的丸(粒)化種子(或稱種子丸)。種子包膜技術是將種子與特制的種衣劑按一定“藥種比”充分攪拌混合,使每粒種子表面涂上一層均勻的藥膜(不增加體積),形成包衣種子(或稱包膜種子)。種子包衣技術與傳統的種子處理技術相比具有許多不可比擬的優點:1、確保苗全、苗齊、苗壯 2、省種省藥,降低生產成本3、利于保護環境.

    (二)包衣種子的類型

    目前包衣種子的類型有1.包膜種子;2.重型丸粒種子;3.速生丸化種子;4.扁平丸粒種子;5.快裂丸粒種子。

    (三)種子包膜技術

    1、種衣劑

    種衣劑是用成膜劑等配套助劑制成的乳糊狀新劑型。種衣劑借助成膜劑粘著在種子上,很快固化成均勻的薄膜,不易脫落。目前我國已研制了復合種衣劑、生物型種衣劑20多個劑型,可應用于玉米、小麥、棉花、花生、水稻、大豆等多種作物,有9個劑型已大量投產。

    2、種子包膜的加工工藝

    種子包膜的關鍵是用好的種子包衣機進行作業。包膜工藝并不復雜,種子經過精選分級后,在包衣機內種衣劑通過噴嘴或甩盤,形成霧狀后噴灑在種子上,再用攪拌軸或滾筒進行攪拌,使種子外表敷有一層均勻的藥膜,包膜后的種子外表形狀變化不大。包膜時,種子與種衣劑必須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如玉米的藥種比為1:50,而大豆則為1:80效果較好。

    四、種子貯藏

    (一)貯藏條件

    種子采收以后生活力的保持和壽命的延長都取決于貯藏條件,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度、水分及通氣狀況這三個因素。這三個因素在影響貯藏的種子壽命過程中,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比如,貯藏環境的溫度較高時,可以通過降低種子含水量,控制氧氣供應量來達到延長種子壽命的目的。同樣,在種子含水量和空氣濕度較高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降低溫度,控制氧氣供給量來相對延長種子壽命。

    (二)貯藏方法

    第6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超聲波焊接;鎳;鋁;顯微組織

    引言

    隨著有色金屬應用的日益廣泛,其連接技術也隨之備受關注。工業純鎳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在工業生產中,純鎳主要用來制造不銹鋼以及其他抗腐蝕合金,也用來做加氫催化劑以及陶瓷產品、電子線路、玻璃著綠色和制備Ni的化合物等。所以,優化純鎳材料的焊接工藝、控制焊接缺陷是保證設備制造質量的關鍵環節。純鎳的液態凝固過程沒有相變,非常容易生成低熔點的共晶體,出現熱裂紋等缺陷;在傳統焊接過程中,焊接快速冷卻凝固過程極易出現裂紋、氣孔以及晶粒粗大等缺陷,嚴重影響焊接接頭的耐腐蝕性能與機械性能。鋁的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蝕、導熱以及導電等性能優良,而且在很低的溫度下依然能夠得到滿意的力學性能,在化工、機械、交通、建筑、航空航天、日常生產生活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鋁極易形成致密的Al2O3氧化膜,吸附水分,在傳統焊接過程中易造成焊縫夾雜與氣孔。這些都是焊接生產中頗感困難的問題。總的來說,國內外常采用傳統的焊接方法(如MIG、TIG等)對此類金屬進行焊接,但所焊接的接頭強度不夠,且焊縫容易產生氣體、夾渣、裂紋等缺陷,同時被焊金屬表面狀態對焊接質量影響大。焊縫中容易出現焊接變形和氣孔,殘余應力較大,且對應力腐蝕敏感,不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因此,探索新的焊接方法在鎳、鋁構件材料中的運用,是非常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1 超聲波焊接原理

    1.1 焊接原理

    超聲波焊接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超聲波發生器是一個變頻裝置,將工頻電流變成超聲波頻率(15~60kHz)的振蕩電流,經過換能器向焊件輸出彈性機械振動。焊接時,待焊工件被上、下聲極壓緊,在彈性機械振動的作用下,經過摩擦、升溫以及變形,使表面附著物破壞、碎化,使界面間金屬原子無限接近,形成牢固的焊接接頭。待焊金屬工件焊接時,伴隨著接觸面的物理冶金過程,原子之間出現了結合與擴散現象,焊接過程中沒有電流經過焊件,是一種特殊焊接過程,具有摩擦焊、擴散焊的某些特征。

    1.2 接頭形成過程

    超聲波焊接過程中,上聲極把超聲波的彈性機械振動傳送給工件接觸界面,在靜壓力作用下,發生相對摩擦。隨著摩擦面的擴大,氧化膜和其他表明附著物不斷受到排擠、碎化與分散。接觸面溫度升高,焊件的變形抗力下降。在彈性機械振動與靜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接觸表面持續塑性流動,被碎化的氧化膜不斷分解,深入工件內部,使純凈界面間的金屬原子無限接近直至能發生引力作用,表面晶體能和擴散過程導致了再結晶現象。摩擦過程的進行使微觀接觸面積增大,發生嚴重的塑性變形,此時焊接區域能發現渦流狀的塑形流動層,出現工件表面的機械咬合。當焊件的結合力超過上聲極和上工件表面的結合力,在振動切變力作用下,上聲極與上工件很容易分離,焊件之間形成牢固接頭。

    1.3 材料的焊接性

    焊接性是指材料在焊接工藝下能夠形成可靠接頭同時能夠正常使用的能力。金屬材料的焊接性主要由材料硬度和晶格結構決定。超聲波焊接對于面心立方晶格結構的金屬比較適用,如Cu、Au、Ag、Ni、Pt等;對于六方晶格結構的金屬,如Mg、Ti、Zn、Zr等,可焊程度受限。原理上說,金屬硬度增加會導致焊接性降低。不適合超聲波焊接的金屬通過一些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焊接性,如預熱、插入其他金屬箔、涂上金屬涂層等。

    2 實驗方案

    2.1 實驗材料

    本研究的待焊材料是0.2mm厚的鎳N4薄片和0.2mm厚的鋁1060薄片。主要成分如下:

    其中,鎳N4是具有鐵磁性的銀白色金屬,質堅硬,能夠高度磨光和抗腐蝕,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延展性,密度為8.902g/cm3,熔點1726K。主要用來制造不銹鋼等抗腐蝕合金,也作加氫催化劑和用于陶瓷制品、電子線路、玻璃著綠色和鎳化合物制備等。鋁1060含鋁量達到99.60%以上,屬于工業純鋁。該種鋁生產過程單一,技術成熟,成本低廉,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抗拉強度,易承受各種壓力加工和引伸、彎曲。鋁在空氣中易被氧化形成一層致密的Al2O3氧化膜,因而耐蝕性好。實驗材料預處理過程如下:(1)按規格120×40×0.2mm裁剪N4和1060薄片;(2)用酒精對兩種金屬試樣的表面進行清理。

    2.2 實驗設備

    超聲波焊接實驗設備是NC-2032型超聲波金屬點焊機。點焊機的主要構成部分有超聲波發生器、電氣控制箱、焊頭和氣動部分。在超聲波金屬焊接過程中,振動頻率和振幅固定不變,焊接時間和焊接壓力可以進行調整。該超聲波金屬點焊機的技術規格如表3所示。

    2.3 實驗方法

    本實驗采取同向搭接的方式進行鎳/鋁超聲波焊接,以便制作焊接試樣金相。

    焊接中,將待焊工件夾持在上聲極和下聲極之間,保持工件與上下聲極貼合在一起,并施加一定的焊接壓力進行焊接,從而實現鎳/鋁的連接。

    (1)接通電源:單相AC220V,50Hz電源;(2)接通氣源:空壓源壓力范圍0.2~0.6MPa,通過氣源調節閥調節壓力大小;(3)打開發生器電源,電源指示燈亮;(4)設定焊接壓力、焊接時間和焊接延時時間,開始焊接;(5)根據焊接牢固程度調整參數,進行焊接。

    3 微觀組織分析

    3.1 接頭組織特征

    (1)機械嵌合:焊接工件的接觸界面發生明顯的塑性流動以及犬牙交錯的機械嵌合,有利于焊件接頭強度的提高。(2)金屬間的物理冶金:超聲波金屬焊接過程可能存在再結晶、擴散、相變和金屬間化合物形成等一系列的物理冶金現象。至今為止,這一類的研究不多,缺少實驗支撐,而且短時間焊接的情況下接頭中不一定出現上述變化照樣可以形成接頭。(3)金屬原子間的鍵合:接頭中,焊接界面出現的大量被歪扭的晶粒的尺寸與母材金屬的晶粒并沒有顯著差異,焊件依靠金屬原子鍵合連在一起。待焊材料在摩擦作用下產生變形與塑性流動,使金屬表面得以接觸,持續的振動和溫升造成金屬晶格原子激活,就可能使原子間相互作用形成金屬鍵。(4)界面微區熔化現象:超聲波焊接時,微區焊接溫度無法準確測量,因此不排除出現局部熔化現象。高倍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中觀察到,在連結區微細晶粒的轉角處,存在非熔化質點,這是該處金屬加熱熔化之后凝固的特點。也就是說,超聲波焊接時界面薄層或局部發生了短時間熔化隨即高速冷卻的過程。

    3.2 超聲波焊接實驗

    超聲波焊接過程中,采用不同的工藝參數進行焊接,需要調整的工藝參數有:焊接延時、焊接時間、焊接壓力。鎳/鋁超聲波焊接過程中,當焊接延時時間變化范圍是300~500ms時,接頭焊接效果沒有變化,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焊接延時在一定范圍內對焊接效果幾乎沒有影響,故本實驗統一取定焊接延時為400ms。當焊接壓力是0.3MPa,焊接時間為40ms時,鎳鋁無法有效連接;焊接時間為50ms時,待焊工件能夠有效連接;焊接時間是120ms時,焊件表面出現明顯壓損,開始斷裂,因而也無法滿足焊接要求。當焊接時間是80ms,焊接壓力為0.2MPa時,接頭焊接不足,不能有效連接;當焊接壓力是0.4MPa,造成焊件壓潰。另外,在其它極端參數下無法保證鎳/鋁的可靠連接,故確定可焊范圍為:焊接時間50~110ms,焊接壓力0.25MPa~0.35MPa,焊接延時400ms。選取表4焊接工藝參數對鎳/鋁實施超聲波焊接,得到9組焊接參數下的試樣,并對各參數下的焊件試樣進行分析。

    3.3 金相試樣制備

    (1)取樣超聲波焊接實驗完畢后,沿所得試樣焊接接頭截面中間垂直剪開,取中間焊合的部分作為分析試樣。

    (2)鑲嵌因焊件試樣非常小,而且用于觀察界面組織特征,所以必須進行鑲嵌。鑲嵌時,待溫度上升至110℃時進行壓力加載,保溫8~12min即可。

    (3)打磨將鑲嵌試樣依次用400#、800#、1000#、1500#、2000#的水砂紙進行打磨。砂紙粒度由粗到細,打磨過程中,用力應輕時間應短,保持試樣與砂紙平行,摩擦方向與試樣條形走向一致。磨光后用水清洗,以避免磨面上殘存的磨料微粒與游離金屬劃傷試樣表面。

    (4)拋光在拋光機上用細絨布和金剛石研磨膏(粒度2.5μm)和對試樣進行機械拋光,除去打磨后留下的劃痕,將觀察面拋光成接近光滑鏡面。用金相顯微鏡觀察接頭顯微組織并記錄。

    3.4 焊接工藝參數優化

    本文因限于實驗條件,僅將拋光得到的焊件試樣用金相顯微鏡進行觀察,分析焊接工藝參數的不同對接頭界面的顯微組織造成的影響。不同焊接時間下的接頭焊縫微觀組織,可以看出,焊接時間為50ms時,接頭焊接效果非常好,焊接界面整齊,鎳/鋁異種金屬完全結合;當焊接時間為80ms,鋁上表面已經出現了壓潰的現象,焊頭上的凸點把鋁薄片大部分壓穿,焊接效果不佳;當焊接時間為110ms,焊接接頭的接觸界面雖然緊緊貼合在一起,但是鋁片全部被焊頭壓穿,壓損的程度更加嚴重,接頭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焊接時間對接頭質量影響很大,焊接時間不夠,金屬表面氧化膜來不及被氧化,只形成幾個凸點間的焊接,接頭強度低,甚至不能有效形成接頭,如在焊接壓力為0.3MPa,焊接時間為40ms時,鎳/鋁接頭無法有效連接。隨著焊接時間的延長,超聲波能量在兩焊件之間產生充分的振動,從而使鎳/鋁焊接接頭獲得足夠的能量,可以增加焊件之間的接觸面積,有利于焊點強度快速增加,而且在某個焊接時間范圍之間接頭強度持續增加。當焊接時間超過一定的范圍,焊點強度轉而開始減小,這是因為焊件的熱量增加過多,溫度升高,塑性增強,上聲極表面的微齒陷入焊件中,使焊件產生嚴重變形,容易使焊點發生壓損,而且使焊件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所以接頭強度降低。不同焊接壓力下的接頭焊縫顯微形貌,可以看到,焊接壓力為0.25Mpa時,焊接界面出現了一大段沒有焊合的區域,實際上沒有形成理想的連接;焊接壓力為0.3MPa時,焊接界面整齊,完全焊合,鎳/鋁異種金屬完全結合在一起,接頭焊接效果非常好;當焊接壓力為0.35MPa時,鋁薄片完全被上聲極凸點壓穿,甚至陷入了鎳薄片里面,造成接頭實際結合面減小,焊接效果不好,接頭質量差。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在工件位置為鋁在上鎳在下、焊件表面清潔的條件下,當焊接時間為50ms,焊接壓力為0.3MPa,焊接延時為400ms,接頭焊接效果最佳,得到了最佳的焊接接頭。焊接過程中,焊接壓力為0.3MPa時,焊接時間在一定范圍內(50ms~100ms)會提高焊接接頭強度,但焊接時間過長(超過120ms),會使焊件壓潰,產生裂紋。同樣地,焊接時間為80ms時,當焊接壓力持續增加時,在一定范圍內(0.25MPa~0.35MPa)使焊接界面的焊合率增大。但焊接壓力過大(超過0.4MPa)時,鎳/鋁焊接接頭強度不升反降。

    4 結束語

    在實驗過程中,嘗試過用腐蝕液對接頭金相試樣進行腐蝕。由于鎳、鋁的化學性質相差較大,不同的金屬必須使用不同的腐蝕溶液,但腐蝕效果不明顯,經過多種腐蝕溶液的嘗試,均無法觀察到鋁的明顯組織特征,在今后研究中需要找到理想的腐蝕劑進行腐蝕。實驗過程中發現,當未對鎳、鋁進行表面清理時,鎳/鋁焊接不足,無法實現有效連接;在其他工藝參數不變時,清理后的焊件能夠形成可靠接頭。其中的具體原因也是值得探究的。影響鎳/鋁焊接接頭微觀形貌的因素可能還有工件的相對位置,焊件的厚度等,這些都有待研究。關于鎳/鋁超聲波焊接接頭的具體形成機理,限于實驗條件,本文的探討有限,但它一定是值得我們去不斷研究的。隨著實驗條件的改善,還有待于進行深入的探究以揭示其本質機理。

    參考文獻

    [1]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焊接手冊(第1卷焊接方法與設備)[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王宋.超聲波焊接機理及實驗裝置研究[D].鄭州:河南理工大學,2009.

    [3]王軍.鋁片-銅管太陽能集熱板超聲波焊接顯微試驗[J].焊接技術,2009,38(3):9-12.

    第7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 重癥腦卒中;腸內營養;預防性護理干預

    卒中后營養管理是卒中醫療中十分重要的基礎[1]。腦卒中急性期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短期(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07月-2013年06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符合診斷標準[4]的急性腦卒中患者60例,病種包括腦梗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入選條件:①年齡為46-85歲。②發病24h以內,并經顱腦CT或MRI證實。③入院當天GCS評分≤8分④ 既往無消化系統疾病及慢性臟器功能異常。⑤去除7d內停用EN的病例及死亡病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 對照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3. 1 5. 3)歲。其中腦梗塞13例,腦出血1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實驗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62. 2 6. 1)歲。其中腦梗塞12例, 腦出血14例,蛛網膜下腔出血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營養狀況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按照腦卒中的治療原則進行常規治療,在入院24 h-72 h生命體征平穩后置入胃管行EN支持;營養制劑統一選用腸內營養混懸液(能全力),溫度為38-40℃。

    1.2.1 對照組:①采用14-16F普通硅膠胃管;②采用間隙推注法;③將每日能全力總量按q2h、每次200-300 m1用50m1注洗器緩慢推注鼻飼;④胃殘余量 (GRV )﹥100ml時,使用胃動力藥[3],減少用量,直至暫停EN。

    1.2.2實驗組:①采用10-12F復爾凱鼻胃管②采用EN輸注泵滴注;根據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輸入速度與輸入量;③在開始EN當天用泰士WCH -Ⅱ型胃腸起搏器進行胃腸起搏治療,每天1次,每次30min,7天為一個療程; ④GRV﹥500ml時暫停EN[5]。

    1.3 觀察指標 ①生化指標: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② EN并發癥:腹瀉、胃潴留、嘔吐、誤吸、堵管的發生率。

    1.4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 χ2 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營養支持前各項營養指標無明顯差異,營養支持后實驗組各項營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表1)

    3討論

    3.1 EN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的重要性 重癥腦卒中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比例較高,而營養不良是影響腦卒中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6],EN在重癥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被大家認識。但EN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也不容忽視,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應對辦法往往因此而中斷EN,嚴重影響該類患者的恢復。

    3.2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

    3.2.1胃腸起搏 胃腸的蠕動就象心臟一樣是受電節律控制的。胃腸起搏[7,8]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較新的概念。胃生物電起搏可增強胃動力、協調胃十二指腸蠕動規律[9]。其基本原理是基于人胃腸道各部的“起搏點” (pacemaker)可被外加的不同頻率的電流所“驅動”(driven)。將模擬胃生物電信息的最佳治療參數經體表輸入,驅動胃高位起步點,使其跟隨胃生物電信息,達到恢復及改變胃腸的功能活動,減輕或消除癥狀[10]。國內、外文獻報道[9-19] 體表胃腸起搏在用于治療功能性胃病、胃癱、胃腸動力紊亂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療效。重癥腦卒中患者由于顱內壓升高、使用鎮痛藥物、胃腸道低灌流狀態、機械通氣等易導致胃腸動力降低和排空障礙。實驗組通過使用胃腸起搏治療改善了患者胃腸動力不足或紊亂,進而確保EN順利實施。

    3.2.2腸內營養泵 腸內營養泵是一種由微電腦控制輸注的裝置,以精確控制腸內營養液的輸注[20]。具有定時定量,空管報警,堵塞報警、斷流、限制量等多種報警提示功能,并可模仿胃的蠕動節律,間斷向胃腸內輸送營養液,為危重患者定向、定量、定時地營養輸注提供保障。實驗組使用腸內營養泵代替以往的間隙推注,由于其對時間、容量、速度的準確可控性,減少了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可避免傳統的推注法因間隔的時間長、營養液濃度高、黏稠度大、起始速度較慢等造成的堵管。

    3.2.3綜合性護理措施 實驗組運用循證護理提高病人EN的耐受性,通過采取①無醫學禁忌的情況下, EN時抬高床頭30-45°;②EN液的準備和實施嚴格無菌操作;③輸注管道每24h更換1次;④每4 h檢測GRV;⑤使用小口徑的鼻胃管;⑥全面評估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及各項生化指標,及時發現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負氮平衡等情況。

    綜上所述,重癥腦卒中患者實施EN的過程中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能顯著減少EN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更容易為患者提供足量的營養液且有利于營養液的吸收,糾正機體的負氮平衡,改善患者的營養指標,提高免疫力,促進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少石.營養管理是卒中急性期醫療的重要基礎,[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7,4(5):193-195.

    [2]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腸外EN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9-58.

    [3]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神經疾病營養支持學組.神經系統疾病腸內營養支持操作規范共識(2011 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1,44(11):787-791.

    [4] 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5] Bankhead R, Boullata J, Brantley S, et al. Enteral nutrition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PEN,2009,33 (2):122-167.

    [6] 石向群,汪泳,楊金升,等.急性腦卒中后營養狀況惡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醫學雜志, 2003, 23(7): 464-465.

    [7] Tougas G,Huizinga J D.Gastric pacing as a treatment for intractable gastroparesis,schocking news [J]. Gastroenterology,1998,114(3):598-601.

    [8] Lin ZY,McCallm RW,Schirmer BD,et al. Effects of pacing parameters on entrainment of gastric slow wav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paresis [J].Am J Physiol,1998,274(pt1):G186-191.

    [9] 李麗娜,李心元. 生物電起搏治療促進胃排空的實驗研究[J]. 臨床兒科雜志,2007,25 (5):351-353.

    [10] 王美峰,林征,林琳,等.胃腸起搏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6,12(1):36-37.

    [11] 孫純.應用胃腸起搏器治療腹脹療效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3,18(9):679.

    [12] GEMS study groups. Report of multicenter study on el ectrical stimulat- ion for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 is. Motility an d Nerve-Gut interact ion, 1997; 4( 2) : A736.

    [13] Mccallum RW, Jian DE, Ch en Z, etal . Gastric pacingim proves emptying and symptoms in patient s with gastropares is. Gasroenterology, 1998,114( 5) : 456.

    [14] 李富宇,于運海,何生,毛輝.胃起搏治療手術后胃動力障礙的實驗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 醫學版),2003,34(2):322-324.

    [15] 楊敏,房殿春,隋建峰,等.胃腸電生理起搏治療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臨床療效[J]. 中華消化雜志,2004,24(6):322-326.

    [16] 程望林,王娟,張林. 泰士WCH-Ⅱ型胃腸起搏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J]. 臨床內科雜志,2008,25(36):211-212.

    [17] 陳熙,許建明,胡乃中,李邦庫. 胃起搏對胃動力障礙患者胃肌電活動和胃排空的影響[J]. 安徽醫學,2003,24(5):169-170.

    [18] 胡春燕,厲有名,劉有恃,王杭勇.胃腸起搏器治療胃動力紊亂性疾病[J]. 浙江大學學報( 醫學版),2003,32(3):249-252.

    第8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喬木;移植;養護技術

    Abstract: As the tree growth period was long, and the regeneration ability is poor, so the tree transplant process is essential, if do not regulate the operation easy cause trees transplanted poor growth and even death problem.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maintenanc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t can guarantee the transplanted tre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grow sturdi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re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teps of garden tree transplantation and attention problems and post-transplant maintenance technology.

    Key words: trees; transplantation; maintenance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S339.4+6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1 喬木的成活原理

    喬木能否成活和很多因素有關,植物的生長習性等均能影響,喬木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近似生境原理和樹勢平衡原理。近似生境原理是指移植后的環境與移植植物之前的生態環境類似,包括陽光、雨水量、溫度、土壤條件等。綠化生態環境是個綜合的整體,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有可能嚴重影響移植喬木的成活率。因此移植后的生態環境應與移植前盡量相似,必要時應改善需移植喬木的土壤條件等以利于喬木成活。樹勢平衡是指喬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保持平衡,使喬木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保持一致生長狀況,例如移植時若根系受到損傷,應在移植后根據根系分布對地上部分進行適當修剪,保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平衡以提高成活率。

    2 移植前的準備工作

    2.1選擇合適的移植喬木

    由于城市綠化需求不同,植物移植后成活率不同,植物原種植地與被移植地環境不同等,我們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種類的喬木進行移植工作,應根據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要求選擇植株健壯、樹齡適合、樹形符合觀賞要求的喬木。

    2.2收集相關資料

    應在移植之前對需移植的喬木生長狀況有所了解,對原種植地與被移植地的環境條件作比較分析,對施工時的運輸方法、交通狀況等進行研究;對施工現場的土壤條件、地下有無電纜管線等環境條件進行調查等。只有充分掌握了移植工程相關的資料才能做到有備無患,提高移植喬木成活率。

    2.3制定移植施工的技術方案

    在對喬木移植前應根據不同的喬木制定適宜的移植施工技術方案,這是由于喬木的樹體高大、樹齡較高、根系發達,移植困難,加之環境復雜,土壤、氣候等均能較大影響被移植喬木的成活率,所以制定移植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在方案中應確定被移植喬木的挖掘方法、斷根方式、修剪方式與修剪量、標號與定向等前期準備工作,移植時間、移植方法、運輸、施工過程以及移植后的養護管理工作等內容,保證所移植喬木能夠適應新環境。

    2.4喬木移植前的處理

    選定好要移植的喬木后,應在移植前1-3年對移植喬木進行斷根處理,并修剪地上部分的枝葉,以修正喬木身形,調整植株體內營養分布,使其移植后更易成活。在喬木的向陽方向應做好標記,移植到新環境后應使其按照原來的方向繼續生長。這樣更有利于成活。

    2.5重視移植施工的時間

    選擇合適的移植時間是保證樹木成活的關鍵因素。根據不同的樹種移植時間也不同,一般在樹木的休眠期,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不同地區應制定不同的移植時間,一般以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3月較為合適。在南方氣候溫暖濕度適宜的地方也可一年四季移植。早春移植較好,因為此時樹木開始生長發芽,有較強的愈合能力,更容易成活。經過一年的生長,積累了足夠的養科,也更容易度過冬眠期。除了季節因素,移植前應注意施工日期的天氣狀況。要避免高溫、低溫、大風、大雨天氣,防止植物根部土球因為雨水的沖刷松散或晴天太陽直射造成水分蒸發,最好選擇陰天移植。為降低死亡率,應盡量做到當天移植當天種好。

    2.6整理被移植栽植地

    應對被移植地清除障礙物,排除地下管道電纜等地干擾,綜合環境因素和綠化需要進行定點,確定地點后整理挖坑,所挖坑徑一般寬度為比大樹土球大l米左右,深度比土球深0.6米左右。移植地的土壤若不適合所移喬木生長,應將其整理成肥沃、通氣、透水的沙壤,并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3 喬木移植步驟

    3.1對樹木進行修剪

    在移植之前應對所移植喬木枝葉部分進行修剪,除去枯枝、病蟲枝等,根據綠化要求截去影響樹形的枝條,保證水分的供應與消耗平衡。修剪的幅度要根據不同的樹種的再生能力不同而定,對于落葉喬木來說可以修剪幅度大些,生長速度快、再生能力強的也應重剪,避免水分的過分損耗,提高成活率。

    3.2樹木的挖掘

    挖樹前應清除移植喬木周邊障礙物,防止其他樹木或建筑物影響樹木的遷移。挖掘喬木時要保護好根系,盡量保留主根,尤其是使用機械挖掘時,若遇粗根應用手工鋸斷,否則易造成主根損傷。挖掘時除了植物根系完整還必須帶有土壤,可以挖掘出一個圓形土球,用草繩等緊密的纏繞,連土球一起移植到新的環境中。

    3.3對傷口的處理

    在樹木移植的過程中難免會對樹木產生損傷。在傷口處涂抹專用傷口涂抹劑并包扎,促進傷口愈合,減少水分蒸發。

    3.4喬木的運輸

    喬木挖掘后,根據喬木大小選擇運輸方式,若距離較遠應使用汽車運輸,一般用起重機吊裝。在運輸過程中要盡量保護喬木土球和枝干,及時補充水分,避免樹木多傷。

    3.5對喬木移植后的重剪

    將樹木運至栽植地后要對樹木進行重剪工作,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和營養流失,提高成活率。剪去在運輸過程中損傷的以及長勢過密的枝葉,對受損的根系也要進行修剪,鋸口應小而整齊以利于傷口盡快愈合。

    3.6栽植

    在已挖好的坑里先施基肥,然后填薄薄的一層土壤,將處理好的喬木放入坑的中間位置,調整樹的深度和朝向,確定好后再填土。填約一半土時拆除土球的包扎物,用腳踏實后再填,繼續分層填土,直至填至地面。

    4 移植后的養護工作

    喬木移植是一項專業的工程,移植后成活率的高低與工程的每一個環節密切相連,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移植喬木死亡。因此我們要重視移植后的養護工作,排除“重栽輕養”的思想,保證移植后的喬木能夠茁壯成長,發揮綠化作用。養護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4.1注意支撐

    由于喬木樹身高大,種植后應立即使用工具支撐固定,防止倒塌造成事故。由于三角形最穩定,一般采用三柱支架固定法對樹木進行固定,并在樹身上加墊保護層,以防對樹皮造成損傷。

    4.2樹木遮蔭

    喬木移植后若遇高溫季節或太陽光很強的天氣時需要搭蔭棚或掛遮陽網遮蔭,以降低樹木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蒸發。但是不能把陽光全部遮住,要讓樹木接收部分陽光以進行光合作用。當移植樹木適應新環境后可慢慢去掉遮陽物。

    4.3定期澆水

    新移植喬木根系由于不能盡快適應新環境,若受到損傷更降低其吸收功能,對土壤水分需求量隨之減少。因此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就能滿足其需求。若土壤含水量過大,土壤的透氣性降低,根系呼吸受到抑制,反而更容易導致死亡。對樹冠應定期噴水,補充蒸騰作用損失的水分,保證樹木體內水分充足。

    4.4及時施肥

    喬木移植初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施肥時最好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在移植后的第一年秋季追加第一次速效肥,后面可每個月一次。這樣可以保證樹木營養充足,促進其健康成長。

    4.5防蟲防凍

    由于樹木移植后處在恢復期,對病蟲的防御能力較弱,應密切觀察樹木生長狀況,及時發現病蟲害,對癥用藥。在樹干上進行涂白處理,可減少病蟲的危害。用草繩纏繞樹干可以保護樹木過冬,起到防風防凍的作用,還可減少樹干水分蒸發。

    5 總結

    喬木移植是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的一項重要工程。在實際工作中應嚴格規范移植和養護技術,提高喬木成活率,保證使其發揮其最大的作用,為人類造福,做到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千好.提高移植木成活率的關鍵環節[J].現代農業科技,2008,(06).

    第9篇:機械通氣基本原理范文

    楊樹速生豐產的適生條件:一是光照時間充足。楊樹為強陽性樹種,喜光,光照充足時速生豐產性好。二是年均氣溫適宜。楊樹適宜生長的年均氣溫在10~16℃之間。三是立地條件優異。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通氣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在0.5%以上。四是氮、鈣養分豐富。楊樹對氮肥、鈣肥需求量大,反應敏感。據測算,每生產1000千克干楊樹木材,需要氮7230克、鈣4980克、鉀2792克、磷882克、鎂882克、硫320克、鐵130克、銅21克、鋅18克、錳13克。

    一、合理施肥

    我國多數林地的立地條件與上述適生條件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肥力不足嚴重制約了楊樹速生豐產。合理施肥,發揮最大肥效,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應遵循養分歸還學說、最小養分律、報酬遞減律等基本原理,要求施肥有針對性,根據營養診斷,缺什么養分就施什么肥料。

    1. 缺素癥狀診斷

    營養診斷(葉片分析、土壤分析等)是實現楊樹精準施肥的前提。可根據當地技術條件,選用外觀分析、葉片分析、測土分析等手段,診斷樹體及土壤缺素情況。葉片分析營養元素含量(占葉干重百分數) 較低時,如氮2%、磷0.17%、鉀1%、硫0.3%、鎂0.12%為缺素。測土分析土壤中養分含量高低情況,并由此確定配方施肥方案。缺少專業儀器設備時,可用外觀分析法:氮在楊樹生命活動中有生命元素之稱,缺乏時樹體長勢弱、分枝少、葉片小而薄、葉色發黃、根纖細發白;鈣是楊樹生長第二重要元素,缺乏時生長點受損(易斷脖)、嫩葉變形或尖端干枯、葉片皺縮、邊緣黃卷、中脈壞死、根量小(根系萎縮)、根尖壞死;鉀是楊樹生長第三重要元素,缺乏時樹體矮小,枝杈節間小,老葉葉緣先變黃且易失水而逐漸壞死(葉緣焦枯或現褐色斑點),葉片易變形彎曲或皺縮;缺磷時,樹體生長緩慢,分枝少,老葉暗綠或灰色,次生根杈少或無;缺鎂時,老葉失綠,葉片黃綠相間或葉枕壞死干枯;缺硫時,葉片淡綠,老葉失色或早落,幼葉細小上卷。

    2. 確定施肥方案

    根據營養診斷結果,結合施肥試驗,兼顧不同地區、不同土壤類型,土壤的養分供應能力、施肥效果和對肥料反應的差異等情況,確定最佳配方施肥方案。以氮肥為主,增施有機肥,追施磷、鉀肥,巧施鈣、鎂、硫、鐵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①施肥次數。以4月底至5月上旬、6月底至8月上旬(或萌芽前、5~6月、7~8月),施肥2(或3)次效果較好,每次施入全年施肥總量的1/2(或1/3)。

    ②施肥種類。以氮、鈣、磷、鉀肥為主,鎂、硫、鐵、銅、鋅、錳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為輔。另外,有機肥含有比較豐富的楊樹必需元素和有益成分,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有條件的地方可增施有機肥。據驗證:潮土、砂質土等林地施氮肥速生效果好,氮肥和有機肥、磷肥混施效果更佳;單施氮肥或磷肥材積增加顯著,單施鉀肥則不明顯;中等立地條件的施肥效果依次為:復合肥>尿素>磷酸二銨>過磷酸鈣>氯化鉀(或硫酸鉀)。

    ③施肥數量。施肥量的確定,應綜合考慮楊樹的需肥規律、林地土壤養分條件、栽培品種、樹齡、林分密度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同時,結合土壤分析結果,追施必需的硫、鎂、鐵、銅、錳、鋅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幾種常見林地類型施肥量:a.一般林地(每公頃)施尿素40千克、過磷酸鈣60千克、氯化鉀30千克;或按樹齡施肥,幼樹株施尿素150~450克+過磷酸鈣75克,成齡樹株施尿素250~500克+過磷酸鈣75克+氯化鉀75克。b.黃河流域林地每公頃施尿素126千克、過磷酸鈣72千克、氯化鉀14千克。c.砂質土林地,黑楊株施尿素0.25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效果最好;毛白楊每公頃施三元復合肥450千克,氮、磷、鉀最佳配比為4∶3∶0。d.平原黏濕土林地,每公頃施尿素400千克;平原沖積土林地,每公頃施尿素2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

    3. 施肥方法

    楊樹施肥有四點穴施、溝施等方法。幼樹根系分布的范圍小,可在四周均勻挖穴4個,將肥料平均施入后覆土;大樹沿樹冠垂直投影外緣挖環狀或輻射狀溝,也可在株間兩側開溝施肥(溝長80厘米、寬20厘米、深20~30厘米)。施肥深度依據樹齡不同而異,以15~30厘米為宜,幼樹淺施,大樹深施。

    二、適時灌溉

    楊樹屬濕生樹種,對水分要求高,適時灌水是實現其速生豐產的重要措施。

    1. 灌溉時機與次數

    灌溉原則是在生長季節內均勻供給水分,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左右。低于45%(砂壤土11%)時,應及時灌水。合理灌溉能延長土壤適宜含水量的時間,促進蓄積穩定增長。楊樹生長季需水量最少為600毫米(含降水量),土壤水分不足時應適時灌水3~4次:3月下旬灌返青水,5月中旬至6月初灌生長水,夏季干旱時灌抗旱水,11月上旬灌封凍水。另外,秋旱嚴重時、施肥后墑情不好時要及時灌水,并在每次灌水后及時松土保墑。

    2. 灌水量的確定

    灌水量因土質、土壤含水量、土壤結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可根據田間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及預定濕潤層厚度來確定每次的灌水量,計算公式為:灌水量(米3/公頃)=10000×(田間持水量-當時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克/厘米3)×預定濕潤層厚度(米)。

    3. 灌溉方法

    目前多采用溝灌、畦灌等方式。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滴灌、噴灌方式,以節約用水。

    三、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也是促進楊樹速生豐產的關鍵措施之一,能鏟除與楊樹競爭的雜草,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改良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增加有機質含量。

    1. 松土除草次數

    栽植當年撫育3次,第二至第五年每年撫育2次,以后每年雨季撫育1次。幼齡期農林間作時,不必進行專門的松土除草;農林間作停止后及時松土除草。

    2. 松土除草方法

    多采用機械方式,以降低用工成本。可用小型旋耕機完成,也可采用行間鋪設除草布除草。松土除草的深度一般為5~10厘米,樹盤里淺外深,勿傷樹根。

    四、林下復合經營

    在楊樹行間實行農林牧副立體開發、復合經營,可起到以耕代撫的作用,增加土壤養分,提高林地生產力,還能增加收益。

    1. 林糧間作

    最佳作物為矮稈的花生、大豆等,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有利于楊樹生長。

    2. 林藥間作

    適宜間作的藥材品種為芍藥、天麻、白術、貝母、板藍根、丹參、金銀花等。藥材多采用集約化管理,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加肥力,促進楊樹速生。

    3. 林草間作

    適宜間作的牧草品種為紫花苜蓿等耐陰牧草。林內每畝飼養10只羊,或50只雞、鵝等畜禽,糞便可肥地。

    4. 林菌間作

    適宜品種為平菇、白色雙孢菇等食用菌。食用菌生長發育只需散射光,忌直射光,林內庇蔭、濕潤、涼爽,可為食用菌提供適宜的小氣候。同時,菇料分解后變成有機肥又能促進林木生長。

    5. 林蟬間作

    適宜間作的品種為金蟬。楊樹根系發達、生長茂盛、幼嫩,非常適宜金蟬若蟲生長需求。在行間離樹干基部1米左右,挖深30~50厘米的窄溝多條,放入已孵化的養殖種后蓋土壓實,2年后即可收獲出土上樹的金蟬若蟲,上市出售。

    五、及時修枝

    楊樹幼樹易形成卡脖枝、競爭枝,影響干形和長勢,需及時修枝。

    1. 修枝時機

    苗木成活后,主干下部側枝繁多時;競爭枝、卡脖枝影響主干時。

    2. 修枝內容

    ①整形。重點是“去競爭,保主干”。隨著樹木長高,及時剪除樹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影響頂部主梢生長的競爭枝,直到樹干8米以下通直無杈。

    ②修枝。重點是“去側枝,保良材”。在整形的基礎上,當最下部一層側枝著生處直徑達到8~10厘米時,修去側枝;對4年生以上的楊樹及時剪除樹冠下層的衰弱枝條。也可按照冠干比來修枝:樹高10米以上時,冠干比保持在2∶3;樹高20米以上時,冠干比保持在1∶2。

    ③除萌。重點是“去萌枝,留營養”。為確保幼樹有足夠的葉量進行光合作用,于定植翌年秋冬或第三年春季除萌,以后出現萌條,于當年雨季及時從基部剪除。

    3. 修枝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免费成人网|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a毛片在线看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黄页网站免费观看大全|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中文字幕成人网|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aaa|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成人av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