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設計;道路景觀;構成要素

    近幾年,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不再滿足城市道路建設的交通功能的需求,更多的希望從美學觀念出發,將道路空間的美觀、整體景觀協調性、民眾路用的舒適性等等考慮在內,這也將城市道路建設提到了更高的層次去考慮,涉及了建筑及空間設計、園林學、城市規劃、道路美學、環境心理學各方面學科的綜合運用。

    一、城市道路景觀的要素組成

    很多人在城市道路建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道路的設置、以及沿街環境的配合,但這也只是排在頭兩個因素,一座城市的道路建設遠不止這些,它的景觀構成是有很多因素構成,如果忽略了這些,那么道路景觀的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偏差,甚至是出現不可行。因此,每個建筑師在著手城市道路景觀建設時需要明確它的景觀是由哪些要素構成。

    首先第一個要素就是道路本身,道路上的交通設施,道路邊的種植、延伸的因素還有沿街邊建筑物、結點,遠景中的如山岳、海、森林、湖泊都算在內的自然要素、高樓大廈、城墻、高塔等人工要素,還有民眾的活動比如路過的人、任何交通工具等都是包括在內。而更微妙的來說,變化的動態因素,如季節、時間、氣候,都是要融入到最初的城市道路建設當中,而且容易被忽略的周圍設施也是設計的一部分,比如商業設施、通信設施、排水設施等等的地下部分。只有把所有因素都結合起來,設計出來的城市道路景觀才能夠凸顯這座城市的個性和鮮明的特點。

    更詳細一點說,如果要分出哪些重要,哪些次重要,哪些需要顧及,通過這樣的分類來規劃城市道路景觀,更具層次感,所以要明確主次: 一是“道路”和“沿街”是最基本要素,必不可少;二是“地下部分”、“遠景”、“變動因素”、“人的活動”是次重要因素;三是不可忽略地下部分眾多設施的規劃和設置。

    二、城市道路景觀建設當中遇到的問題

    近些年我國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得好壞關系到城市形象、城市環境的建設優或劣,更進一步講是城市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所以重要性顯而易見,總體上來說,目前我國在城市道路景觀建設中還是存在一些考慮不周、不完善的問題。

    (一)設計過程中沒有處理好地下管網、架空線路在綠化中的沖突。如果沒有規劃、科學合理地設置地下網管,又或者盲目在這些地段上在栽植一些名貴、好看的喬木、灌木,長期下來很容易導致樹木長勢不好,甚至出現植物枯萎、死亡,這將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二)設計過程中忽略了道路附屬設施的建設,造成形成不便。很多設計人員比較注重交通功能,但卻忽略交通標志、行人公廁、道路地下通道、路向標牌、以及垃圾箱、電話亭、殘疾人士無障礙通道等等的設置,很容易在現實的使用當中造成行人的不便。

    (三)設計過程中忽略草地花卉等植物的季節應變性,容易造成浪費的現象。比如夏季植物卻種植在冬季、冬季植物種植在夏季,又舉個比較突出的反例子,比如有些花開在晚上卻凋謝在白天,那么這種花的美化效果相比那些可以白天盛開的花朵要稍遜一些。

    (四)設計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綠化,尤其是綠地面積的規劃。一旦城市道路缺少兩側綠化帶,那么就會造成酷暑或者炎熱時期不能為民眾遮蔭蔽日,另一方面也不能帶來視覺上的美觀。如果只是注重交通功能,甚至擠占綠地面積,很容易破壞城市道路整個景觀。

    (五)設計過程中總體規劃過于簡單、形式化,缺乏創新、活力。一旦城市街道建設在空間上、色彩上、形式上、色彩上缺乏與別的城市的區分性,那么很容易導致城市街道景觀建設形同虛設,達不到理想效果。

    三、城市道路建設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建設最好加入人文特色,這樣才能方便民眾,加大當地城市特點。人們欣賞街景很多是在人流、車流這樣的動態過程中進行,而人們行街的目的不一樣,有些是為了上班、有些要去購物、有些為了旅游等,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樣,因此為產生不一樣的視覺特征、行為規律,這時候設計師可以加入以人為本的因素,這樣才能獲得民眾的好評。

    (二)遵循不同道路性質、功能因地制宜搞建設的原則

    同一座城市有眾多道路,有大有小,有不同的性質,不同的功能使用,所以設計師在設計時候要結合交通目的的實際情況來規劃,這樣才能設計出搭調的風格、雕塑、綠地以及很多其它附屬建設。

    (三)遵循道路建設綜合效應、整體性的原則

    我們在遵循道路建設的交通功能的同時,也要求具有景觀的美感,觀賞性,這也決定了城市自然景色比如地形、山峰、湖泊、綠地等,人文景觀有機聯系在一起,讓它們成為各種因素放到道路建設中,形成一個整體性、一體化的規劃,這樣才能創造出具有整體感、時代感的城市,就比如蘇州園林,不論在哪個角度看都可以成為一幅畫是異曲同工的設計原則,考驗的是建筑師、設計師的智慧。

    (四)遵循可持續與個性化兼備的建設原則

    道路景觀建設成不成功,很大因素是在于它能不能在具備交通功能、美觀的基礎上有沒有具備這所城市的形象特點,俗稱“個性”。但是不論怎樣個性都離不開一個前提,那就是“無害”,其實也就是對應了當今一直老生常談的一個主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三方面統一中來搞建設,一旦要是破壞了環境、破壞了生態,影響了經濟發展,那么再怎么個性的道路景觀的價值都會被。

    四、研究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關鍵性環節

    城市道路景觀建設要注重的環節很多,但是以下幾點還是要結合實際給予更多的關注:

    (一)道路景觀設計要結合交通設施來考慮。道路景觀的設計絕不能影響交通安全暢通,它們是統一的一體,要在確保交通設施正常發揮作用的基礎上,充分規劃道路景觀,這是在交通功能正常發揮的實用角度上出發,那么從道路景觀的美觀角度出發,合理的交通設施建設可以增強道路的美觀,不然就會起到反作用。要運用好標線的作用,合理科學的標線設計滿通功能,引導交通流,還可以起到美觀作用,一箭雙雕。

    (二)道路景觀設計要注重道路線型的美觀。道路線型可以是直線的,也可以是曲線,甚至是一半直線一半曲線,但不管怎樣的線型都要在科學的景觀分析上才能設置,不然就會導致交通功能無法發揮,甚至提高交通事故的頻率,從長遠看,可以將行車功能、美學兩方面相結合,充分體現道路線型的美觀。

    綜合論之,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時候,應當將道路周邊一些因素融合進去,比如不同區域、不同地形條件、不同人文歷史情況,在確保正常發揮道路實用功能的基礎上,深層次地綜合很多因素來追求景觀環境的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不斷展現城市個性化特點的內涵,最終營造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符合生態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系統,為民眾謀福利,創造更多的驚喜。

    參考文獻:

    [1]戴天興.城市環境生態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顧小玲.景觀設計藝術EM].福建: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3]越曉冬,越曉峰.淺談城市道路的空間及景觀設計(J].城市交通,2009,(1).

    第2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視覺空間分析;道路景觀;設計原則;設計方法

    道路景觀設計對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響,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道路的設計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面貌以及發展水平,同時,景觀設計的產物也就是景觀視覺形象,因此,我們在進行道路景觀設計時,應當基于視覺空間分析,合理組織景觀來滿足人們在視覺上對于道路景觀的審美需求。

    1道路視覺空間分析的相關理論

    1.1動態視覺分析

    (1)人和車輛作為道路承載的主體,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處在高速運動的狀態當中的。此時人眼所能看到的道路景觀也是處于相對運動狀態,這就要分析人的動態視覺。(2)步移景異是對欣賞主體視覺動態景觀體驗的高度概括。“步移景異”的實質可以理解為:通過對視線落點的位置、形態的經營來構成畫面,同時通過這些點來塑造空間,使空間的維度發生變化,產生明確的方向性(傾向性),引導人的行為,人不斷被牽引前行的過程中,景致紛繁變化,空間的時間屬性被釋放出來,在時間中不斷豐富對空間的認知,加以聯系和想象,就生成了超越本體空間的意境空間。步移景異強調了道路空間的個性和每個節點所看到的景致的不同。一方面,這使得空間序列上每一部分都有較強的識別性,在這樣的變化中,空間有了節奏感,時而舒緩時而急切,時而開闊時而幽閉,空間流線充滿彈性,生機勃勃。(3)對于高速運動中的欣賞主體而言,每一個景觀個體由一個個“點”的概念轉化為了線性并列的關系,形成了一系列不可拆分的景觀整體。設計師可以利用這種視覺動態關系對道路空間進行積極引導,營造良好的空間氣氛和意境,在運動的延續中,通過同一流線上不同道路空間屬性的對比,來彼此加強。

    1.2意象分析

    (1)在凱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象》中,林奇教授從城市的物質現實中抽取了一些精神化的東西,他把這些精神化的東西總結為5類基本元素(道路、區域、邊界、節點、標志物)并以此來構建自己的城市意象,而這5類基本元素對道路視覺空間分析也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人們通過對這5類要素的觀察來想象道路的空間形態,我們可以在這5類意象分析要素的基礎上來組織道路景觀,使一條道路能在人腦中形成明顯的“意象圖”。(2)為了測試這5類意象分析要素,我們可以對該段道路上的行人進行調研,最好可以為調研者提供一份該段道路的草圖,讓被調研者標出他們認為最有趣、最重要的景觀并說明該景觀最具視覺效果的原因。在充分分析調研結果之后,設計師們可以對這些元素進行實地調研,然后對多種不同光效、距離、活動、交通等地域條件下的個性與結構進行研究。最后完成一份該段道路景觀構成的示意圖和報告,得出道路景觀的基本意象,包括整體視覺效果上的問題和長處,關鍵性元素之間的關聯。這個分析必須不斷修正、隨時更新,在它的基礎上建立起道路景觀視覺形式的規劃。

    2基于視覺空間分析的道路景觀設計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1)基于視覺空間的分析,我們在進行道路景觀設計時,應遵循整體性原則。所謂整體性原則就是將道路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統一安排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避免其成為片段的堆砌和拼湊。(2)道路景觀的欣賞主體有著它的特殊性,行駛在道路上的車輛和人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處在一定速度下運動著的。這也就使得道路景觀個體由原本相對靜止關系下的“點”的概念轉化為了相對運動關系下的線性特征。比如,乘坐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的旅客往往是看不清鐵路旁的行道樹個體的,他們所能看到的是一條連續的線性綠帶,如果在種植規劃時沒有將綠帶作為一個視覺空間上的整體來考慮,樹種的高度甚至色彩沒有統一的安排,那么人們看到的將是一個個破碎的片段,景觀的組織顯得雜亂無章。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整體性原則對于道路景觀的設計的重要性。

    2.2環境契合性原則

    道路本身應是積極的環境視覺要素,道路景觀設計要能促進這種環境質量的提升,使道路的環境特征與道路周邊環境以及城市整體環境特征相和諧。通過視覺空間分析,道路景觀設計中的環境契合性原則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沿道路提供強化環境特征的景觀,方便駕駛員識別空間方位和環境特征。(2)對多余的視覺要素進行阻隔和景觀處理。(3)嚴格控制道路的開發高度和建筑紅線。(4)街道小品、照明設施的選擇以及綠化系統的規劃要符合城市的整體環境的特色。(5)強化道路中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觀。(6)對于城市邊緣區等自然特征較強的地區,要充分考慮到保護當地的自然生物生境。

    2.3突出個性的原則

    (1)城市道路景觀的個性來自于每個城市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氣候,城市居民不同的生活觀念和習慣。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通過對具有共性的景觀要素的設計與把握,給行駛者以強烈的視覺空間印象,構成豐富的城市意象。同時,個性特色的創造應在符合區位共性特點的前提下,在滿足功能需要、協調環境文脈、創造自然生態等方面反復推敲、不斷升華,使城市道路既有地方性、時代特色,又與市民生活緊密結合、有機交融。

    3不同地段環境的道路景觀設計方法

    3.1道路和山體

    從城市中看到的山體,或者有特征的山體都能成為城市的標志,是反映道路景觀個性最好的素材。為了將山體融入到道路景觀中,自然就會聯想到道路的方向、寬度、栽植、沿街建筑的高度限制、配電管線的地下化等一系列設計應該注意的事項。如果道路方向沒有制約的話,一般采用道路正對山體,由沿街建筑和林蔭樹形成軸線的構成手法。如果情況不可能,可用沿街設置小型公園、廣場等開敞空間,以提供遠眺山景的場所。道路寬度盡可能增寬,栽植的密度和樹種的選擇也需要考慮不阻礙遠眺的視線。此外,沿街的廣告牌、電桿和電線,是引起意外和景觀煩雜的主要因素,為確保良好的眺望視線可采用埋入地下的方法,以減少景觀的雜亂性。

    3.2道路與水體

    如今城市的濱水空間作為重要的環境資源,已逐漸被市民所接受。而在道路景觀設計時,也應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濱水資源。根據道路與水體的關系,采用的手法也是不同的。當道路沿水面而行時,其間盡可能不設置建筑物,多讓人觀賞到水景。只是,比起過于開敞的水系空間在道路與水體之間一行樹木作為一種框景手法,隱約之間欣賞的水體效果更加令人滿意。

    3.3歷史文化街區

    (1)歷史街區中傳統民居是整體歷史氛圍的集中體現,承載著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當地民俗文化長期積淀的結果,具有普遍的歷史、民俗、藝術、社會等方面的價值。但是在一些歷史街區中,部分傳統民居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滄桑歲月,破損較為嚴重,已經喪失了景觀的視覺功能;居住密度較大,街區居民以老年人、低收入者、外來戶居多,年輕人或收入較高的居民外遷現象嚴重,人口結構失調,造成街區缺少活力。這就需要通過景觀設計組織來對街區進行改造,恢復其活力。

    4結語

    在進行道路景觀設計時,要充分分析欣賞主體(人和車輛)的視覺空間。設計可以運用一些成熟的理論,同時也應滿足整體性、環境契合性、突出個性以及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對于不同地段環境的道路景觀設計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拓展和深化它們的外延和內涵,營造出一個布局合理的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1王云霞,劉光文.道路景觀空間形態分析與設計原則[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6)

    第3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已成為最為關注的內容。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求我們堅持設計原則,利用發展戰略,規劃合理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為人們創造一個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1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概述

    1.1城市道路

    城市的形成產生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為人們日常出行提供方便,便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并與城市的外部道路聯系[1]。城市道路可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等,它是城市的骨架,連接城市的各個領域。

    1.2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指在道路的兩側、綠化分隔帶以內等種植樹木、花卉等,達到隔離噪音、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目的[2]。

    1.3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意義

    城市道路綠化對城市的影響越來越突出,主要體現在:(1)綠化功能: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提高綠地率。(2)生態功能:城市綠化景觀的主要因子是植物,植物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具有遮陽功能,提高空氣濕度,促使城市系統之間的空氣流通。(3)美化功能:植物具有豐富的品種和季節變化,能降噪、除塵、空氣凈化,具有動感效果,提高城市質量。(4)規劃功能:植物種植具有分化交通路線的功能,使車輛和行人的安全得到保證[3]?!?/p>

    2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問題分析

    2.1植物品種單一

    據調查顯示,植物種植單一是普遍現象,特別是行道樹一般選擇香樟、桂花、欒樹,品種單一,植物群落不穩定,缺乏生態效益,同時,觀賞性植物缺乏,景觀效果差。

    2.2盲目選用外來植物品種

    外來植物品種可以增添植物的豐富性,但沒有經過深入研究而盲目引進外來植物,由于植物不同的生活習性,導致引進植物存活率低,甚至死亡,浪費資源,從而造成經濟損失?!?/p>

    2.3缺乏豐富的季相景觀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四季有景是現在植物種植所缺乏的,春天觀賞性的花灌木少,秋天觀葉的植物少,植物的觀賞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沒有展現城市的生機活力。

    2.4忽視城市的安全性

    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時,沒有充分進行現場調查,沒有與周邊環境進行分析和比較,種植時,植物與電力線路、排水管線發生沖突時,導致植物根系沒有伸展之地,導致植物長勢慢,甚至是死亡。若在刮風下雨天,有可能導致電線斷落,使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4]。

    3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原則

    3.1功能原則

    不同等級道路綠化植物的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快速路植物種植以人們的生命安全和保護為前提,綠化帶具有適當的分級,建議臨路一側道路綠化帶厚度為20~30…m,臨邊建筑的綠化帶厚度為15~20…m,對30…m范圍的中間部分,活動場地銜接環道,穿插其中。同時,深入研究道路的現狀,創造一個舒適、合理的道路環境。

    3.2生態原則

    植物的生活特性是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科學挑選植物品種,構成合理的結構。不同的區位環境種植不同的植物,如在醫院、療養院種植具有殺菌和保健功能為主的樹木;街道綠化選擇易成活,對水、土壤和肥料要求不高,抗煙塵、樹干通直、枝葉繁茂健壯的樹木;濱水景觀選擇耐水濕植物,與水景協調等。

    3.3以人為本原則

    人是城市道路景觀綠化設計的主體,任何一種景觀設計的物理空間形式都不以環境設計為目的,最終它是針對人們的生活,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要充分考慮行人的存在。在以機動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城市道路綠化的人性化設計主要考慮車行的安全感,同時體驗與自然零距離的接觸,實現“景為人用,人為景迷”的效果。

    3.4藝術性原則

    藝術性是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所追求的,既能展現綠化的美感,又能通過綠化彰顯個性,是文化的象征。城市道路作為一個文化內涵的生態走廊,能讓人通過行車、步行了解一個城市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的特點,實現“車上的路要走,人在畫中游”的完美景觀效果。

    3.5協調原則

    道路綠化的協調原則有2層含義:一是在不同植物之間的協調,如植物之間的顏色、形狀、高度和適應性;二是把控道路的基礎設施,如排水、燃氣、電力等,控制與綠化之間的距離,以免發生沖突。《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5]中主要內容如下。(1)樹木與架空線。設置在汽車的架空線,不應在大街綠地。當必須設置時,應確保增長空間不小于樹木的生長空間。在架空線路的樹冠下,應選擇開放的剪切品種。電力線導線與植物最小垂直距離見表1。(2)樹木與地下管線外緣最小水平距離見表2。(3)有關樹木及其他設施的道路綠化及最低水平距離規定見表3。

    3.6整體性與連續性原則

    城市中的每一條道路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它是一種共同的東西,形成城市的整體特征。從整體上看,不斷尋求差異,實現統一的景觀效果的變化。同時,兩邊的道路綠化景觀將街道周圍的景觀小品、景觀建筑、自然山水等作為一個系統考慮,相互補充,切忌對道路綠地進行隔離封閉的設計。這樣,它會產生一個良好的秩序感和整體性,創造標志性景觀[6]。

    4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發展對策

    4.1安全需求是綠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

    城市道路綠化以提高植物物種的科學性為主旨,避免使用的物種和現有設施的城市之間的矛盾。同時,可以提高景觀的遮光、防眩光、除塵、降低噪音和其他影響。此外,在交叉路口和機動車車道外避免種植超高的植物,以免產生誤導和遮擋等。

    4.2增加城市景觀綠化選用的植物種類,實現

    景觀季相為了實現城市景觀的季節性豐富,增加對街道樹種的選擇量,例如可以增加觀花喬木和灌木樹種,使城市道路景觀豐富多彩。通過植物的形態特征和開花植物的差異,增加景觀效果。

    4.3對綠化中選用的植物品種進行科學配置

    減少城市道路污染,可以選擇適宜當地生態環境、抵抗力強、耐修剪的樹種,此類樹種易于管理,而且有很強的抗輻射和耐灰塵能力。城市綠化景觀設計時,根據施工現場環境和城市整體需求,引進外來植物品種進行科學栽植,豐富城市植物品種,為城市增添活力,提高城市的品味。

    4.4城市道路景觀綠化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原則”是道路綠化設計的核心原則,景觀設計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結合不同城市的發展特點,不斷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征,從而展現城市的多樣性與差異性[7]。

    5結語

    第4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現代化的城市道路設計,交通功能和環境景觀功能必須相提并論,并駕齊驅。在城市道路的設計中,使用的方便性、舒適性以及精神上的感受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越顯突出。城市道路環境景觀是需要人們不斷深入研究、逐步完善的課題。

    一、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

    安全性

    安全性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的,這是我們在從事景觀設計中所需要考慮到的第一因素。在一些設計工作的有關強制性指導文件下需要能夠處理好一些有關于道路景觀設計工作當中有關于安全視角以及旁邊的建筑物以及道路當中的凈空標準。

    2、實現功能與景觀良好統一的原則

    我們的道路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滿通的需要,但我們同時可以將其延伸為具備有某種文化的表現,利用這個方式較為明顯的表達出來。

    3、實現文化的傳承

    我們需要保護我們的歷史并將其牢記,我們需要保護并且繼承我們的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要從中取尋找我們歷史中有關文化的精神所在,去尋找我們以往文化中那些能夠充分滿足我們文化中的一些要求與內容,并與我們現在的情況相互的融合,爭取創造出各種新的形象。

    4、要堅持人作為設計的第一要素這一中心

    我們的設計工作從規劃一直到設計的所有工作都需要能夠從我們的人的需要這一角度作為出發點,既要能夠有效地滿足到我們對于道路交通的需要,還需要能夠滿足我們在人們在心理上以及生理上和視覺感受上的需要,要滿足我們對于人們的精神生活方面的各種不同的個性化的滿足。也就是我們的設計需要能夠滿足人性的實際需要。

    二、 現代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存在的若干問題

    1、不能很好地傳承文脈

    在城市道路的改、擴建工程中,缺乏對原有城市道路既成景觀風格或特色的尊重,不能夠有機地處理新增元素與原有景觀組成元素之間的關系,這種現象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地段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2、道路景觀缺乏整體性、連續性

    其主要表現在沿街整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欠佳,城市道路兩旁建筑、綠化、設施等景觀要素設計缺乏統一考慮。

    3、景觀缺乏尺度感、層次感

    不同的道路由于其功能、形式的不同應該有不同的景觀尺度及景觀層次,然而設計上不考慮尺度及空間層次,導致道路景觀乏味且單薄的例子隨處可見。

    4、不能很好地“以人為本”。道路建設沒有從人的角度出發來滿足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忘記了道路景觀設計的目標是為人提供舒適優美的交通空間。只強調汽車尺度而忽略了人的尺度,道路環境只考慮交通的需要,而缺少了對人的關懷。

    5、城市道路缺少足夠的綠地面積

    城市道路在規劃建設時由于用地緊張,缺少路側綠化帶,不能為市民遮蔭避日,營造綠色的環境氣氛。另外,對城市道路綠化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存在交通擠占綠地的現象。道路綠化內容不豐富,缺乏可供行人休閑娛樂的場所。

    6、忽視了綠化與地下管網、架空線路的矛盾

    如在埋有地下管網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喬木、灌木,果使樹木長勢減弱,甚至因根系無法伸展,吸收不到所需養分而死亡。

    三、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方法

    1、 道路的平、縱、橫設計

    在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的內容中,平縱橫設計是核心,它在在道路的整體設計中很大程度的影響著交通暢通安全。很長一段時期,大多數人把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定為綠化設計,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若沒有合理的道路的平縱橫設計,再怎么做好綠化設計,也會使人產生不協調的感覺,感受不到美。道路空間線形優美,平、縱線形配合良好,平順流暢的線形,就使行車產生安全舒適感。

    2、綠化設計

    若把道路的平縱橫設計看做成景觀設計的內涵,則綠化設計就是景觀設計的外在體現。綠化設計若是良好,那么道路使用者的心態就會被其調整,這樣道路使用者行車的緊張感得以緩解,視覺疲勞就得以消除,行車的安全性則然加強。道路的綠化設計不同于通常的綠地設計,道路的綠化設計為動態綠化景觀,花紋層次分明、簡潔明快是它的要求,它更要求有豐富的和周邊環境相協調的色彩。金石南路路側綠帶采用陣列式和自然群落式的種植形式,形成整個植物景觀的基調,其間間隔自然式布置段落,以樹形優美,秋色艷麗,花朵爛漫的櫸樹、嫁接銀杏等突出四季開花的景觀特征,林前以夾竹桃、金邊黃楊為主體灌木,再配以其他花團錦簇的灌木如花石榴、紅葉李、八角金盤、金絲桃等,在背景林的映襯下,反映出豐富的季相變化并營造出層次分明、有豐富天際線的植物群落景觀。整條道路的綠化設計采用曲線形的地被、“W”型的灌木線,以及充滿野趣的一些邊邊角角為行人帶來一段美妙的旅途。

    3、交通設施設計

    該設計能夠保障交通的安全暢通。交通設施和景觀設計既是統一的整體,同時又是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交通設施設計合理能夠使道路的景觀得到增強,若不合理就會對道路的景觀起到破壞的作用。在標志標牌的設計方面,應主要采取附著式的方法,門式框架不宜采用,在城區,應把標線的作用中分體現出來,利用良好的標線設計對交通流進行引導。在進行交通設施的設計時應將道路的景觀設計納入其中,這樣交通設施的設置的功能及景觀設計的要求就能同時得到滿足。

    4、 城市交通性干道的景觀設計

    城市交通性干道,由于突出路徑屬性,表現為對目標通達性的追求。此追求是靠路線的捷徑便利來實現的,表現在道路線型規劃設計中的布線與景觀的協調。布線直接形成的景觀特色就成為此類道路景觀設計的主要問題。因此,布線強調其“顯現的場所” 屬性,從而打破僅作為路徑而呈現空間的單調與呆板。同時由于突出路徑屬性,故道路使用者為迅速到達目標而高速行進,其景觀感受是粗獷的、大尺度的。

    5、 生活性干道的景觀設計

    對于生活性街道的景觀設計要著重強調其領域屬性,以形成其區域特色,使街道與兩側空間相融合,進而弱化道路與周圍界面的隔離,使行人在其中能感受到如鳥兒翱翔空中,魚兒在水中游動那樣自由。其設計手法亦可從布線、空間變化、領域分隔、道路設施及周圍建筑環境等方面來實施。

    6、城市次干道、支路的景觀設計

    城市次干道支路屬人車混雜型道路,人車分離裝置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行走環境和街道的氛圍。在人車分離上不選用任何道路附屬設施的方法可以創造整潔的街道景致,譬如說只要人行道比機動車道高出少許就可以避免機動車開到人行道上來停車。當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在實現有高差的設計上有困難時,就不得不考慮使用附屬輔助設施了。

    7、 交通設施設計

    該設計能夠保障交通的安全暢通。交通設施和景觀設計既是統一的整體,同時又是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交通設施設計合理能夠使道路的景觀得到增強,若不合理就會對道路的景觀起到破壞的作用。在標志標牌的設計方面,應主要采取附著式的方法,門式框架不宜采用,在城區,應把標線的作用中分體現出來,利用良好的標線設計對交通流進行引導。在進行交通設施的設計時應將道路的景觀設計納入其中,這樣交通設施的設置的功能及景觀設計的要求就能同時得到滿足。

    總之,進行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是其環境景觀功能的物資基礎,環境景觀功能又是對交通功能的促進和完善。二者相輔相成。應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不同的人文歷史情況來建設,拓展和深化城市道路景觀的外延和內涵,最終營造出一個空間布局合理、景觀和諧的城市環境系統,這不僅是道路自身建設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需要。

    參考文獻:

    [1] 吳.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的探討[J]. 建材與裝飾(中旬刊). 2008(02)

    [2] 張敏敏,劉橋堂.淺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02)

    第5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山地城市在建筑學上一般被認為是指城市選址并且修建在山城或丘陵的復雜地形之上的城市。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項使用功能,如居住環境、生產環境、交通組織、綠化空間、景觀特征等都是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來組織和形成的,因此山地道路是山地城市中景觀與功能兼備的科學,它不僅是構成優美的城市環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礎,而且是山地城市社會活動與經濟活動的紐帶和動脈,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山地城市道路的設計特點

    1.道路空間的立體布局

    山地城市與平原城市在城市空間布局上的差異最顯著,這也是影響道路線路布局的重要因素。山地城市在空間上表現為“水”“陸”“空”三種線路同時存在,“三維”立體效果很明顯,而平原城市在城市布局上表現為城市以圈層結構分布,像“攤大餅”式的,一般以核心區為中心,并且具有很強的連續性,生態環境沒有山地城市那樣復雜,基礎設施都四通八達,給人以視覺開闊、連續不斷的效果,線路一般都表現為交通線路在平面上的延伸。山地城市道路發展向“三維空間”發展,而平原城市向“二維空間”發展居多。因此,山地城市道路線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多彩。由于交通工具多樣化、地勢起伏大、線路呈跳躍式發展,山地城市道路線路給人以立體景觀的感覺。

    2.道路與建筑的制約關系

    山城由于地形的制約,居民出行以步行和乘車為主,當坡度大于15%或地形高差較大時應考慮升降式交通工具。

    在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火車站、輪船碼頭等人流集中且流量穩定的地方,最好設置自動扶梯。坡度大于15%時,設上升自動扶梯,當坡度大于25%時設下行扶梯。在交通主干道與客流量集中的地段,設置纜車或架空索道。

    3.道路立體景觀系統

    山地城市以立體交叉的道路交通組織為典型的集散形式,以其強烈的山地特色和現存舊式道路形態的多樣性并存,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發展的歷史。

    立體交叉系統除了通行的功能外,還有安全性和趣味性方面的特點。既解決人們的行路問題,又讓人在行走中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這除了尺度方面的把握外,所使用的鄉土材料也保證了牢固、生態、美觀的要求。

    山城的道路高低不同,錯落重疊,密度較高。山城在修建立交橋時應充分注意與地形的結合,而不應追求某種形式。

    二山地道路的生態景觀

    1.道路景觀帶建設網格化

    道路綠化網需要與城市道路網相協調,既要強調網絡內骨干部分的綠化帶建設,還要注意其它脈絡的綠化景觀設計,使綠化網形成如同道路系統一樣有層次的有機體系。這不僅需要重視城市主、次干道化的環境建設,還應更多地設置街頭休息綠地、市民休閑廣場綠地、花園林蔭路綠地等景觀,以便于行人暫時的停歇和居民生活的休閑。如三峽廣場就是由步行道路連接各個廣場而形成的大型居民聚集場所。

    2.高速路段綠地廊道綠化

    高速公路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相互連接的線狀空間,對其空間的景觀配置尤顯重要。高速路綠化建設的重點一般都落在中央分隔帶上,對其加以立體綠化栽植設計,便能創造出強烈的節奏感,減弱駕駛員的視疲勞。

    由于重慶特殊的山地地貌,部分高速路段的中央分隔帶設計受道路面積限制,沒有足夠的建設寬度,使得中央分隔帶綠化難以成為高速路段內合格的生態景觀。在中央分隔帶綠化建設受一定局限的情況下,可發展高速路路肩外側的綠地建設。

    3.道路綠地栽植及多樣化

    城市道路中央隔離帶、隔車帶以及人行道內的基礎綠化帶是塑造生態景觀的主要因素。通過對上述綠地的設計和建設能快速地獲得城市裝飾效果,起到美化、綠化的作用。衡量城市綠化建設的優劣常以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為評審標準。同時需要通過合理的植物栽植達到多種喬木、花灌木和草本花卉的有機結合,使之形成一個協調的地域性生態群落。

    重慶主城區內的道路綠地栽植建設迅速,成效顯著。然而快速之下,卻出現了道路景觀帶雷同、栽植配置單一、四季變化不明顯的問題。要利用道路綠地展現重慶特色,達到生態目標,需要在有限道路綠地空間內,盡可能地增加鄉土植物種類,避免濫用外來物種,使其達到植物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4.擋土墻景觀立體化

    重慶地勢起伏大,道路依山而建,市內多處道路設置于陡坡之下,如袁家港至兩路口段、馬家巖至沙坪壩段等,車輛沿擋土墻而行。這些路段中擋土墻體量較大,與道路路面接近垂直,空間視覺感較強。作為山城的重慶要著重對道路沿線的擋土墻和坡坎進行綠化栽植。

    對擋土墻的景觀設計可以利用其與建筑墻面相似的特點,采用藤本植物或地被植物,來達到壁面綠化的目的,如爬山虎、常春藤、紫藤等都是栽植率較高的。

    擋土墻的植物栽植配置除了美化道路空間景觀,還可減少陽光對混凝土墻面的直接照射和雨水沖刷,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龜裂并起到保護壁面的作用。

    5.人行步道鋪裝景觀生態化

    人行步道鋪裝是道路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工程內容,鋪裝目的在于劃分出適合步行的道路環境,鋪裝效果能對道路景觀環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目前,國內各大城市均采用透水特性良好的色彩環保透水磚,這種磚體由新型混凝土積壓而成,其良好的透水性能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和增加土壤中水的含量,還能保持行道樹所需要的水分不被流失;耐壓強度高,解決了路面積水問題,減少了維護修補的工作量;同時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

    總之,我國國土資源的現狀,迫切使我們加快對山地城市的道路景觀生態建設的完善。建設出功能完備、生態美觀、安全牢固的山地景觀道路勢在必行。然而,山地城市道路景觀生態建設是一個涉及景觀生態設計、園林綠化、公路設計等多個學科的綜合性問題。在今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倡導生態設計方向,協調自然與人類的矛盾與產生的問題,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指導方向將是極為必要和需要的。提高山地城市道路景觀的質量和層次,就應在景觀建設的過程中考慮生態保護和協調問題,從而創造出更具活力和生命力的山地城市。

    參 考 文 獻

    [1] M.C.費舍里松.城市交通[M].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1984

    [2] 劉常富,陳瑋.園林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 日本土木學會.道路景觀設計.[M].章俊華,陸偉,雷蕓,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 朱強,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規劃中的生態廊道寬度[J].生態學報,2005-07-12(9)

    [5] 程根偉.1998年長江洪水的成因與減災對策[M]∥許厚澤,趙其國.長江流域洪澇災害與技術對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2-36.

    [6] 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

    [7] 凱文?林奇.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第6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 綠地景觀 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1 城市道路綠化的功能

    道路綠化不僅美化街景,還有凈化空氣、減弱噪音、除塵、改善小氣候、防

    風防炎、保護路面、組織交通等作用,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1環境保護功能

    (1)凈化空氣

    降塵、飄塵、汽車尾氣等煙塵是道路周邊環境中主要的粉塵污染源。而植物

    所具有的阻截灰塵和降低風速的功能,可以截留道路周邊環境的粉塵、煙塵并防止二次揚塵,同時,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釋放氧氣,不斷循環,從而凈化大氣。

    (2)減弱噪音

    在環境噪音中70%-80%來自地面交通運輸,通過加大道路綠化的面積和合理配置形成綠籬,可以大大降低噪音,減少噪音污染給居民帶來的危害。

    (3)調節改善道路小氣候

    道路綠化對調節道路附近地區的溫度、濕度、風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特別是當道路布局與該地夏季主導風向一致時,市郊的清新空氣即可順風勢引入城市中心地區,為城市的通風創造良好的條件。

    1.2安全功能

    (1)組織交通

    車行道之間、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各類廣場及停車場等處種植綠化,可起到引導、控制車流和人流,組織交通并提高行車安全等作用。

    (2)分隔空間、集中視線

    道路綠化能夠增強連續性和方向性,并從縱向分隔空間,使行駛者產生距離感。同時,高大的樹木對空間具有分隔作用,通過綠化可以使視線集中。

    2 道路綠化的規劃

    2.1綠化道路首先要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分類情況。

    (1)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內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動脈。它可分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和區鎮干道。①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設置這類干道,為城市各個區之間遠離高速交通服務。距離在20-60km,行車速度在80-120km/h。行車全程均為立體交叉,其他車輛與行人不準進入使用。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設置,與近郊1-2級公路連接,位于城市分區的邊緣地帶。服務距離一般在10-40km之間,車速大于70km/h,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種干道不允許在兩側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點。③普通交通干道:這種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大城市又分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1200m為宜,車速為40-60km/h,一般均勻平交叉。④區鎮干道:此為大中城市分區或一般城鎮的生活服務性干道,主要是滿足生產貨運和上下班客運交通的需要。其特點為行車速度較低,一般在25-40km/h,全程基本為平交。區鎮干道位于市中心與居住區之間,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區鎮的商業街,斷面要考慮人行、貨運、公共交通和自行車停放等要求。風景區干道放線時要注意景觀的要求,步行與車行之間要較寬的綠帶間隔。

    (2)市區支道

    這是小區街坊內的道路,直接連接工廠、居住區、公共建筑。車速一般為

    15-45km/h。斷面的變化較多,車道劃分不規則。

    (3)專用道路

    城市規劃中考慮需要的道路。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專供自行車行使

    的道路和城市綠地系統中步行林蔭道等均為此類。

    2.2道路綠地率的計算與指標

    道路綠化用地是城市道路用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規劃的不同階段,

    確定不同級別城市道路紅線位置時,根據道路的紅線寬度和性質確定相應的綠地

    率,可保證道路的綠化用地,也可減少綠化與市政公用設施的矛盾,提高道路綠

    化水平。

    (1)道路綠地率的計算道路綠地多以綠地率的計算是采用簡化方式,因

    道路綠地多以綠帶分布在道路上,各種綠帶寬度之和占道路總寬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綠地面積與道路總面積的百分比。計算時,對僅種植喬木的行道樹帶寬度按1.5m計;對喬木下成帶狀配置地被植物,寬度大于1.5m的行道樹綠帶按實際寬度計。

    (2)道路綠地率的指標

    道路綠地率的結盟標是通過在一些城市調研和參考有關規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的。一般道路綠地率為15%-30%。而《北京市綠化條例》規定道路綠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在國外一些大城市綠化較好的道路,其綠地率為30%-40%。

    2.3道路綠地的規劃原則

    (1)符合國家關于環境保護“三同時”的原則,即環境保護實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2)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保護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

    (3)綠化經費預先落實的原則

    綠化概算最好在設計階段落實。綠化經費除包括邊坡、中央隔離帶、立交橋、沿線附屬設施等處的綠化費用外,還包含為補償因道路建設所占原有地面在道路用地范圍以外建設的綠化費用,如棄土場植被的恢復與防護措施的費用。

    (4)行車視線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和彎道內側的規定范圍內種植的樹要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通透,保證行車視距;其二,在彎道外側的樹林沿邊緣整齊連續栽植,預告道路線形變化,誘導駕駛員行車視線。

    3 道路景觀的營造

    1.道路綠化的生態原則。生態是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協調關系,是景觀的靈魂。

    它要求植物的多層次配置,喬灌花、喬灌草的結合,分隔豎向的空間,創造植物群落的整體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設計中,注重這一生態景觀的體現。植物配置講求層次美、季相美,從而達到最佳的滯塵、降溫、增加濕度、凈化空氣、吸收噪音,美化環境的作用。設計中這一原則的運用應當是尤為重要的,因為這切實的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道路綠化規劃設計要有長遠觀點,綠化樹木不應經常更換、移植。

    2.科學性與藝術性原則。既要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習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的構圖原理體現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即符合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的四大原則。因此在配置上應考慮道路長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條道路以不同的區塊重復,以一種復現的節奏感來形成一種韻律,達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觀要求。道路綠化設計與一般的綠地設計有所不同,它是動態綠化景觀,要求花紋簡潔明快、層次分明,作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豐富,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良好感覺。

    3.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根據本地區氣候、栽植地的小氣候和地下環境條件選擇適于在該地生長的樹木,以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發育,抗御自然災害,保持較穩定的綠化成果。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強健、管理粗放的植物。如行道樹樹種選擇的一般標準:(1)樹冠冠幅大、枝葉密;(2)抗性強,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3)壽命長;(4)深根性;(5)病蟲害少;(6)耐修剪;(7)落果少,或沒有飛絮;(8)發芽早、落葉晚。公路綠化帶采用大手筆、大色塊手法,植觀花、觀果、觀葉植物,適應不同車速的不同綠化帶,空間上采用層次種植,平面上簡潔有序,線條流暢,強調整體性、導向性和圖案性,形成舒展、開敞、明快的風貌。選擇多種植物創造不同氛圍,體現植物生長的多樣性和植物的層次性與季相性。

    4 結語

    優美的城市環境,宜人的道路綠化是人們對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第一印象的

    重要組成部分。精工細琢的園林式的道路綠化是自然景觀的提煉和再現,是人工藝術的融合與升華,使人感到親切、舒適、具有生命力,在城市里實現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望,是衡量現代化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的標志。

    參考文獻:

    第7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動態景觀;園林景觀;主景植物;設計要點

    1 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特點與設計原則

    1.1 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的特點

    城市道路景觀不同于公園景觀,公園景觀是一種靜態景觀,而道路景觀則是動態景觀。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是以園林植物為載體,把植物在綠化帶內進行有序列的動態韻律設計配置,從而形成整條道路線型的相對動態景觀帶,給人以動態視覺美感,也就是說,公園景觀的靜態景觀不適宜城市道路景觀。

    1.2 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設計基本原則

    作為道路景觀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動態景觀也有著自已的設計原則。

    1.2.1 以人身安全為導向原則

    園林植物的綠化設計與配置應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效的削弱汽車眩光,減少司機駕駛疲勞度等,創建安全和諧的道路環境,保障人身安全。

    1.2.2 動態美學原則

    動態景觀是人類視覺運動變化中的景觀,后者是前者的決定性因素,因此人類視覺變化的速度決定動態景觀的變化尺度。

    1.2.3 因地制宜原則

    植物選擇要根據城市土壤條件、養護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以本地樹種為主,同時引種觀賞性、適應性強的樹種選擇適宜的綠地植物,形成穩定優美的道路景觀。

    2 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點

    2.1 景觀定位

    城市道路園林根據市政的作用、功能和設計時速不同,被分為城市景觀路、城市快速路和一般道路,城市景觀路和城市快速路又被稱為主干路。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對于道路園林進行了整體的景觀規劃,尤其是城市景觀路和主干路的綠化。速度快慢決定動態景觀的尺度,設計時速與景觀定位相關聯,所以景觀定位間接地影響動態景觀的變化尺度。

    城市景觀路:城市景觀路是城市道路園林系統的重中之重,設計時速小于60km。園林的設計要根據植物的配置與城市環境結合,合理的搭配和設計,這樣才能體現一個城市的園林風貌與景觀特色。

    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的重點不同于景觀路,其設計時速80km左右。所以園林設計要以綠色安全為主導,植物的配置要有大尺度的變化,這樣才能使其擁有長期穩定的綠化效果和完美的景觀設計。

    一般道路:一般的道路在景觀設計中要求不高,因其在城市道路中占次要位置,時速設計需求不高,所以園林的設計要側重于安全與生態方面。

    2.2 景觀分段

    景觀分段是實現動態景觀的一項有效手段,可以通過不同階段進行不同景觀設計,最終在整體上達到道路景觀的協調統一。景觀分段中可以利用道路路線較長的特點進行分類設計,在保證動態道路景觀協調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綠化藝術思想,實現道路分段綠化的多樣化,從而加強道路景觀的動態效果,提高道路動態景觀綠化的豐富性。

    3 城市道路綠化帶動態景觀分析

    3.1 中間綠化帶動態景觀

    位于動態景觀中間位置的中間綠化帶是綠化工作的中心,它有削弱汽車眩光的功能,在中間綠化帶上種植灌木等枝葉繁茂的常綠植物可以有效地阻擋對面車輛的遠光,減少交通事故;除此之外,它還是體現道路景觀的重要空間。 中間綠化帶的特殊位置使它帶有兩個觀賞面,路面上的雙向汽車是綠化帶的觀賞點,因此有兩個觀賞面可以觀賞中間綠化帶。一般來說,中間綠化帶主要由各類灌木組成,通過一個個主景植物相連形成主要規模。所以,如何依據美學原則選擇好植物種類和將主景植物以不同差異進行配置以形成良好綠色景觀是設計者的必須掌握的。

    3.2 紅線綠化帶動態景觀

    紅線綠化帶處于道路邊緣位置,與人行道相鄰,所以與人行道一樣是以行人為觀賞視點。行人的移動速度較之汽車慢很多,一般時速6~10km,與之對應的動態景觀的變化尺度較小。

    在紅線超過4m標準后,可將綠化帶同側的相似自然植物進行混搭;在超過10m后,綠化植物可形成兩層搭配結構,分別為背景林與前景林,背景林可通過種植常綠紅喬木組成,前景林要求由開花喬木、灌木組成,從而線綠帶大于4m時,同側綠帶相似,喬、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當大于10m時,植物配置結構可分解為背景林、前景林,背景林主要由常綠喬木構成,形成綠化植物的混交搭配,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前景林的景觀可由行人移動產生視覺改變,可在100m的標準段設置多個搭配風格,豐富道路景觀。

    3.3 側分隔綠帶動態景觀

    側綠帶是車道兩側的綠化帶,它以行駛中的汽車作為觀賞視點,但因為它位于均速道,同樣以運動的汽車為觀賞視點,所以側綠帶尺度變化受景觀定位影響比中央綠化帶小。兩側的分車綠帶有濾減煙塵減少噪音的效果,對于非機動車道的行人也有庇護作用,當側綠帶超過規定長度時,應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把喬、灌、地被植物復層混交,增加綠色植物數量。

    4 現代城市道路園林設計發展趨勢

    4.1 設計應以強調自然配置的形式為主,突出城市生態景特色

    以當前城市道路綠化寬度為基礎,將不同的園林植物以自然配置形式合理搭配;運用動態園林景觀的方法,在保證城市綠化寬度的同時,將不同景觀植物按花期、形態、葉色、花色等自然差異實現有機配合,確保綠化景觀的協調美觀;此外,還可以憑借動態景觀園林設計方式,將喬木、灌木、花草進行混合多層搭配,形成多樣化的景觀空間結構,通過這些景觀結構的高低錯落,疏密不同,最終實現城市景觀植物的最大生態效益與景觀效果。

    4.2 保證景觀植物選擇的多樣性,主要選擇自然粗放的生長植物

    為了確保道路景觀設計的觀賞效果,景觀設計的植物選擇多樣化是必須實現的重要手段。景觀植物中,喬木與灌木的護理與種植都較為簡單,但由于小喬與大灌的中低性質,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該揚長避短,根據其自然形態進行護理,發揮其生長茂盛的自然效果,這樣既可以節約園林景觀的護理成本,又能夠遵循景觀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保證園林景觀的觀賞效果與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第8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道路;景觀設計;原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re endlessly emerges the various schemes of road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mbining with years work practice, simply treatise the road landscape virescence design of modern city, which offers only for reference for the personnel engaged in the related field.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中圖分類號: U41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作用

    第9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

    動態園林景觀不同于靜止的園林景觀,靜止的園林景觀是以公園景觀為代表的靜態物體。但動態園林景觀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其具有相對性,道路兩旁的景觀靜止不動,但道路上行使的車輛和人員卻運動著,參考系的不同給與了運動者對于靜態園林景觀不一樣的享受美感。

    2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

    2.1動態美學

    通過陀螺在靜置和旋轉不同狀態下觀看效果的對比試驗,很好地詮釋了有關動態美學的原理。影響動態美學呈現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動者的運動速率,既包括速度也包括方向2方面,這是由于速率直接關系到對于靜態景觀的視覺變化速度。因此,在進行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本路段的平均車速和實際行駛方向等問題。

    2.2安全導向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遵循不妨礙正常行駛的重要原則,要時刻考慮正確的安全導向,以人為本。道路兩旁的園林景觀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確導向,有效減弱汽車眩光,降低司機的駕駛疲勞度等,創建舒適宜人的行車與人行的道路環境,體現人文關懷。

    2.3因地制宜

    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因地制宜的原則,多利用本地的樹種進行栽植。

    3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

    3.1植物選擇多樣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動態園林景觀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生態效益更為主要。因此,正確的植物樹種選擇很關鍵,要遵循多樣化和時效化特點。眾所周知,喬木的日常維護和種植都很簡單,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對于中小型喬木來說,要少修剪、少移植、揚長避短地發揮其生理優勢。植物選擇多樣化可發揚其茂盛的生長效果,又可降低遠期的養護成本打造節約型社會。

    3.2設計與環境相適應,最大程度促進生態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不但要以美的顯示為目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適應與融合當地自然環境。生態景觀的設置,要選擇多種植被來進行構建,要以此形成混合的植物空間結構。不同形狀、不同花色、不同造型的樹種都是進行全面美化的參與者,通過此起彼伏、高低錯落、疏密相間等方式來突出城市的生態與景觀效益。

    4需要注意的設計誤區

    4.1重視生態效益忽略經濟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充分發揮生態效益,但不意味著要不惜消耗巨大的經濟效益。城市生態效益的發展要依靠植被等自然資源的完善,要充分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不要為了生態而毀壞生態。

    4.2美感不等同于生態

    在設計領域普遍存在著美感勝于一切的觀念,在于平面、產品的設計環節正確,但在實際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上卻存在缺陷。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是為了給城市增添美感,但要建立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基礎上。

    5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

    5.1景觀分段

    景觀分段是為了更好地從宏觀上對長距離的景觀進行分界,按照實際的地理環境對景觀進行段落式的劃分。各個路段上的景觀配置要遵循整體的設計主基調,雖然每段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整體上要具有一定的景觀連續性。

    5.2景觀定位

    5.2.1城市景觀大道:城市景觀大道的車速大致為<60km/h,是城市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重點。一般來說,城市景觀大道在設計過程中,要選擇觀賞性較高、大小相對適宜的植物,園林喬灌草立體結合及垂直綠化的有機配置設,體現一個城市的園林風貌與景觀特色。

    5.2.2城市快速道:城市快速道的車速大致為80km/h。在設計環節與上文提到的城市景觀大道存在很大的差異,城市快速道的設計前提應該是正確的導向作用,而不是觀賞性,植物配置強調大尺度的變化,使其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綠化效果,形成一種整體的景觀基調。5.2.3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處于次干道的地位,設計時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觀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園林設計應滿足安全與生態的要求。

    6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簡要敘述了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當前盛行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以及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希望通過本論文能進一步的推動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發展。

    作者:閆雪峰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视频网址|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成人免费小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