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

    第1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醫學界越來越多的層流通風手術室感染率沒有減少的研究進行分析,發現上風向污染可能是關鍵原因,并對暖通界的不同的觀點給予復信和評議,探索用低成本低運行費的空氣無菌衛生技術替代高投入、高運行費的層流凈化技術。

    關鍵詞

    低紊流置換流層流送風?紊流送風

    上風向污染?感染率

    Abstract

    More and more medical statist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did not reduce infection rates, the upwind pollution could be the major cause. Comment on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e HVAC circle;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eplacing the high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cost Laminar flow purifying technology by low cost Air aseptic health technology.

    Keywords

    Low-turbulence displace laminar flow

    Turbulent air?Upwind pollution

    Infection rate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2.08.011

    自1961年胯關節置換手術之父—英國約翰查恩利醫生(John Charnley,1911-1982),在英國Wrightington[1]醫院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采用空氣由上向下流動的全新風空氣過濾手術倉(greenhouse)以來,空氣無菌潔凈技術逐漸在世界發達和發展中國家被應用到手術室的空氣污染控制中,特別是采用高效過濾的層流和紊流空氣無菌技術。同時,40多年來世界發達國家的外科醫生,孜孜不倦地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各種空氣無菌技術,調查層流空氣環境、紊流空氣環境和普通空氣環境與關節置換手術感染率的關聯,盡一切可能降低手術感染率。

    2008年,國際外科年刊雜志刊登了德國Brandt等6位醫學博士的《在層流手術室進行整形和腹部手術,手術部位感染率并無改善》 的統計研究報告。該報告是對德國55所醫院63個手術部,2000~2004年間的99230例手術感染率與空氣凈化方式的統計調查。這項研究是近幾年來這一領域的一項重要的大樣本醫學統計研究,其研究的結果與美國政府衛生管理部門CDC的沒有看出層流手術室對預防感染有什么益處的結論相似,也證實了美國ASHRAE對手術室氣流形式與局部污染的理論研究。Brandt博士的研究在德國和中國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2010年10月,新西蘭骨科學會發表了對11年62596例關節置換手術的感染率調查報告,發現層流手術室感染率比普通通風手術室高出1倍以上。2011年1月國際骨關節外科雜志刊登了新西蘭G. J. Hooper教授對新西蘭全胯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最新的醫學統計研究,結果發現總共88311例關節置換手術的深度感染率,在層流手術室進行的30909例手術的感染率比在普通手術室完成的57402例手術的感染率高出三倍,因此質疑使用高成本的層流凈化系統沒有益處。

    2003年,美國暖通界通過流體動力學和空氣污染物分布的理論研究發現了層流手術室手術切口部位污染率高的問題,并且作為專門的一節寫入了美國ASHRAE的《醫院HVAC設計指南》。這一理論研究已經預示了可能出現層流手術室感染率高的報道,并在理論上指導美國醫院的通風空調設計采用換氣次數少,氣流組織佳,節能和衛生的空調通風系統。這一研究也是美國2008年《衛生保健設施通風標準》的技術基礎。

    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暖通界一些學者不僅還沒有從這些有價值的醫學應用研究中發現傳統的層流技術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吸取經驗教訓,反而對這些與自己觀點不同的重要的醫學應用研究持否定態度,甚至贊同“Brandt等6位醫學博士和醫護人員沒有研究層流裝置的資格和研究方法存在重大錯誤”的觀點。本文就暖通空調雜志2010年第5期刊登的德國塞普博士的信和2010年12期刊登的《復信和評議德國手術感染控制措施的討論》中的如下觀點進行討論:

    1.Brandt博士等醫護人員沒有資格評價層流空氣技術的效果;

    2.Brandt博士的研究顯示出最重大的方法錯誤;

    3.低紊流度置換流層流送風天花系統對預防感染有效。

    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通過對層流技術與手術感染率關系的廣泛的討論、總結,將有利于我國醫院高效過濾空氣無菌技術的正確定位、合理應用和科學發展。

    一、德國Brandt博士的有關層流手術室感染率高的研究簡介

    歐美合辦的國際外科年刊雜志在2008年11月第248卷第5期刊登了德國Brandt博士等6位醫學博士合著的醫學統計研究文章《在層流手術室進行整形和腹部手術,手術部位感染率并無改善》。這項研究的目標是通過調查整形手術與腹部手術,研究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HEPA)過濾的空氣(不論是紊流還是經(垂直)層流引導)對手術部位感染率的影響。

    第2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本科教育;醫學檢驗;課程設置

    2012年國家本科專業目錄中,醫學檢驗專業從臨床醫學二級學科轉變為醫學技術一級學科,更名為醫學檢驗技術,學制由五年改為四年,學位由醫學改為理學,培養目標由“醫學高級人才”改為“應用型人才”,實際上明確了培養目標是“檢驗技師”而非“檢驗醫師”,教學內涵由重視臨床改為注重技術[1-2]。隨著培養目標改變,必然要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其中課程改革是關鍵。因此,如何重構既滿足臨床需要又符合新時期特點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是擺在醫學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談一些體會,并對醫學檢驗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作比較。

    1明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

    根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本專業旨在培養品德高尚、基礎扎實、技能熟練、素質全面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3]。掌握醫學檢驗技術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相關知識;掌握先進醫學檢驗技術,具備初步醫學檢驗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及一定的科研發展潛能;能勝任醫療衛生機構及與醫學檢驗相關機構的臨床檢驗、衛生檢驗及其他醫學實驗室工作。

    2理順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

    課程設置是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切入點,構建課程體系應慎重[4-6]。教學思想應統一于人才培養要求,突出醫學檢驗技術的基本屬性,不能認為是對原有課程的簡單壓縮或只需將有關臨床課砍去。在人文公共課不能動的現狀下,怎樣爭取其他教學單位支持,構建保證本專業學生獲得所需基礎及相關臨床知識的課程體系?另外,教學內容應根據培養要求進行改革,其中教師知識結構調整是重中之重。在保證醫學檢驗技術為主的同時,在學生臨床醫學知識薄弱的背景下,怎樣處理無法回避的與臨床的聯系和結合?因此,第一,科學制定主干課程,以培養檢驗技師為目的;第二,對課程設置做具體界定,弱化過于冗長、純理論的基礎課程,整合臨床課程,促進專業多方位發展;第三,理順課程關系,避免重復;第四,重視技能訓練,滿足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第五,就學科特點作自身考慮外,聘請三甲附屬醫院、教學醫院檢驗科骨干人員為專家,就課程設置提出意見和建議。

    3構建“三個平臺、一個環節”的課程體系

    綜合醫學檢驗技術的專業特點和課程性質及最低畢業學分要求,利用本校綜合性大學優勢,構建“三個平臺、一個環節”的課程體系,即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教育平臺及實踐教學環節。每個平臺的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其中通識教育、學科基礎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在平臺中比例約為60%和40%,專業教育平臺中二者的比例約為70%和30%。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實驗課程、社會實踐、技能培訓、畢業實習等,其中實驗課程的配置主要體現在三個平臺中。打破原來授予“醫學學位”、培養“檢驗醫師”的舊課程體系,建立適合授予“理學學位”、培養“檢驗技師”的新課程體系。

    3.1調整和整合課程

    3.1.1學科基礎課程“檢驗技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診斷,將病理學、脫落細胞學等課程調整到“學科基礎平臺”。壓縮帶有濃厚“臨床醫學”色彩的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等課程內容。將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整合為醫用化學,加強化學與醫學檢驗各亞學科的聯系;將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整合為分析化學,針對儀器檢驗時代特點,將儀器分析內容整合到檢驗儀器學。另外,將物理及電子技術基礎(必修)調整為醫用物理學(選修),以減輕教學任務和學習負擔。

    3.1.2專業教育課程把單獨設置的內、外、婦、兒、傳染病、診斷學等臨床課程一體化,將內科學與診斷學整合為臨床醫學概論1(必修);將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整合為臨床醫學概論2(選修);將傳染病學調整為選修課。這種整合表面上屬于“不得不”,實質上是一個整合臨床課程內容的機會。針對四年制檢驗技術的要求,臨床課程整合以診斷為先導、以內科為重點、其他各科力求簡明扼要,體現了對臨床醫學知識不應強調系統性而應強調整體性的觀念[7-8]。

    3.2按照學科發展、知識銜接的先后設置課程

    四年制本科學制短、任務重,課程設置既要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學科的系統性,又要避免內容重疊,培養學生崗位基本能力,做到縱向階梯少重復,橫向平臺不重復。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包括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臨床微生物學及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等,基礎課包含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等,這些課程間存在著部分內容重復及銜接不當問題。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時常會遺忘之前所學的基礎知識,老師不得不重復基礎課內容。因此,將基礎課與相應專業課安排于相鄰2個學期,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后更好地繼續學習臨床技能,起到了課程整合的效果。

    3.3配置和優化課程,培養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3.3.1突出專業特色課程檢驗醫學是現代精密實驗技術與臨床知識的有機融合,是醫學領域中發展較迅速的學科,其外延已擴展到與人類健康有關的檢驗、試劑研發、儀器設備制造和產品營銷等。增加檢驗儀器學為主干課程,將臨床檢驗儀器集中講授,做到綱舉目張,避免重復;增加分子生物學檢驗課程,介紹分子生物學技術。

    3.3.2兼顧職業資格考試及研究生入學考試增加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課程,將生化、免疫、細胞等有關質量管理的內容集中講授,既避免重復、節約課時,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質控意識和標準化操作理念;并將臨床輸血與檢驗變更為必修課。目前研究生入學考西醫綜合而非檢驗綜合,故設置臨床醫學概論1(診斷學、內科學)、臨床醫學概論2(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課程。

    3.3.3加強英語及計算機知識教育增設醫學檢驗專業英語課程,增加雙語授課比重;在通識教育平臺要求修滿5學分的計算機模塊課程。檢驗工作對專業英語和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學好專業外語,不但有利于對自動化儀器的學習和掌握,在吸收國外先進經驗、與世界先進技術接軌方面也非常必要。計算機技術不僅要學好,還要熟練地掌握和應用,以便能夠駕馭不斷更新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檢測儀器。

    3.3.4增加數理統計、文獻檢索等“工具性學科”的教學比重在醫學統計學、SPSS在統計學中的應用等課程基礎上,增設科研設計與論文寫作、醫學文獻檢索和利用等課程,增強學生的數據處理及科研能力,為可持續學習奠定基礎。3.3.5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利用本校綜合性大學優勢,在通識教育平臺,要求學生選修人文社會科學類、體育與藝術類課程不低于該平臺選修課程的60%。另外,增加醫學人文等課程,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3.6增加選修課考慮學生后期專業方向分化,增設預防醫學、國際衛生檢疫、醫學影像學、超聲診斷學等選修課程,學生根據個人學習基礎和職業規劃選修。

    3.4強化實踐教學

    3.4.1基于學生差異化發展,改革實踐教學構建由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組成的整合化、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實驗整合為機能學實驗,增加顯微形態學實驗、現代病理技術等課程,將實驗與理論分開,單獨開課,單獨考試,實驗教學不再是理論教學的附屬品,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另外,以教師科研課題為載體,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大學生科研等融入創新教育體系。

    3.4.2增加實驗課程比重,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增強教學與臨床及社會需求的聯系。調整理論課與實驗課的課時比例。引入近年來各亞學科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知識的更新和延伸。遵循“檢驗技師”培養目標,減少相關疾病發病機制探討及過分深入的檢測指標的臨床分析。重視臨床模擬教學,包括病例討論式教學、臨床標本檢測等。

    3.4.3加強臨床實訓和見習,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對低年級學生,提倡到醫院搞社會實踐,了解實驗室工作流程,達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對高年級學生,以各醫院檢驗科及試劑、檢驗儀器生產企業為依托,安排臨床見習,使學生熟悉未來工作環境和各種檢驗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

    3.4.4注重實習前崗前培訓增加專業基本技能強化訓練學時,并將其分成兩部分,首先在檢驗診斷學實驗室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然后到醫院檢驗科進行各專業組實戰訓練。

    3.4.5重視畢業實習強化檢驗的綜合技能。最后一年進入實習,嚴格按照實綱要求,加大訓練力度,加強檢查指導、規范管理,定期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一項課題設計,結合臨床資料分析檢驗結果,撰寫調查報告,學校組織專家評審。

    4比較醫學檢驗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五年制醫學檢驗與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分相差較大,前者243.7學分,后者160學分;各平臺或環節學分占總學分比例差異也較大,五年制的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教育平臺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占總學分比例分別為25.4%、26.3%、33.4%和14.9%,四年制的則分別為30.6%、25.0%、25.0%和19.4%,見表2。表明醫學檢驗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間存在較大差異,主要表現為醫學檢驗技術總學分減少,通識課程比例較高,導致學科基礎和專業教育課程,尤其后者所占比例明顯降低。另外,醫學檢驗技術的實踐教學環節比例提高,體現了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再者,醫學檢驗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教育課為0.788,醫學檢驗技術則稍有增加,為1,主要由于后者通識課比例增高,專業教育課比例降低;另外,本科教育強調“重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從這方面看基礎課較之專業課可適當多一點,至于多少為合適,應結合各校實際情況作進一步研究,關鍵是要有特色[9-10]。總之,新一輪專業目錄調整,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各校都會以教育部文件精神為指導,根據本校實際和市場需求,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本校將根據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在現有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基礎上,通過配置和優化課程,初步構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并通過實踐不斷優化、完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培養方案,為與本校類似的地方高校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繼瑜,王前,鄭磊,等.醫學檢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1):78-80.

    [2]姚婕,黃輝,方立超,等.新形勢下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8):1047-1048.

    [3]郭桂平,仝玲.堅持科學發展觀培養實用型醫學檢驗人才[J].職業時空,2012,8(8):78-79.

    [4]SmithBR,Aguero-RosenfeldM,AnastasiJ,eta1.Educa-tingmedicalstudentsinlaboratorymedicine:aproposedcurriculum[J].AmJClinPathol,2010,133(4):533-542.

    [5]郭素紅,李正祎,孫可歆,等.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初探[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5,36(1):71-72.

    [6]吳肖肖,蒙偉達,羅保紅,等.醫學檢驗技術與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1):70-72.

    [7]馬德秀.將綜合性大學優勢轉化為醫學教育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2,48(2):12-13.

    [8]夏乾峰,覃西,呂剛,等.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7):884-885.

    [9]張浩.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修訂的原則及方法[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3):1970-1971.

    第3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生化檢驗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4-124-01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已應用多年,是高校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普通手段[1]。所謂的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把文字、圖形、圖像、視頻、音頻及動畫等多種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同時又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的鏈接等使用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的一種信息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和網絡的普遍運用,多媒體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在醫學、藥學等各個領域都發揮著獨特的優勢[2]。

    1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

    生物化學檢驗技術的教學一直以來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目前的環境下這種教學方式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生化檢驗技術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單憑課堂理論講解顯得枯燥,有些內容學生難以理解和操作;(2)由于受到具體條件的限制,許多病例“可遇不可求”,還有一些則隨著現實生活的變化難得一見,學生很難在學習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期間看到全部應該看到的生化指標,因此引入現代科技來提高教學的效果十分必要的。

    2多媒體技術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中的優勢

    2.1應用多媒體可以生動形象地演示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

    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是研究測定人體體液化學成分的方法學及臨床應用的技術學科,講授的內容多為實驗操作。傳統的教學手段多為理論講授,教學手法單一,抽象難懂。尤其是有很多實驗內容在一般的中專衛校里是沒有能力開展的,使得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影響教學效果,更加影響學生心理。而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素材,在課堂上讓學生同時接受圖像、文字、音響、語言等多種信息的聯合刺激,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習疲勞和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潛能,提高教學效果。

    2.2信息量大

    信息時代,課堂教學質量如何、信息量的多少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特別是一些前沿問題。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極大地增加和豐富了原有的教學內容,在縮短課時的情況下,濃縮教學內容,加強校本開發力度,在有效的時間內.增大課堂教學信息,對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很有幫助。

    2.3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可在單位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節省大量板書和懸掛掛圖的時間,有利于保證難點和重點教學時間的前提下,擴展了教學內容,有利于師生的互動,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3多媒體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中的弊端

    3.1多媒體課件的質量良莠不齊

    有些課件幾乎就是教材的翻版,沒有把圖、文、聲、像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不突出,課件太死板,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課件太追求媒體的多樣性和表現形式,太過花哨,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所以課件要求一定要做到內容的科學性、表達的簡潔性和實用性的協調統一。課件中每張幻燈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綱挈領、簡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書[3]。

    3.2缺乏教學互動

    由于多媒體教學的特點,限制了教師的肢體語言和教師宏觀調控的主導作用,教師在上課時多數時間在注視電腦屏幕,減少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滿堂講”變成了“滿堂看”,雖然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是教學理念仍是傳統理念,學生不能發揮主動性,僅是“接受學習”而非“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只顧操作不與學生交流,只看屏幕不顧學生反應的不良弊端,而應攜帶隨身麥克風、遙控鼠標或激光教鞭適時走動,與學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3.3設備和環境因素影響教學效果

    要想達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理想效果,不但要有好的課件和懂得教學的優秀教師,設備的好壞以及教室的環境也至關重要。因為多媒體設備是由計算機、投影機、音響系統和網絡系統等多種高科技設備組合起來的,而在教學中,設備處于無專業人員監控、維護狀態中。所以,如果使用不當或保養不到位,就會造成教學工作的中斷,減少教學時間,有時甚至會造成教學秩序的混亂,影響到整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清平,胡華平. 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1:48-49.

    [2] 唐小牛,王少圣,陳文魁,等. 如何正確理解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形態學教學中的優勢[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6,3:225-227.

    第4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發展現狀;對策分析

    一、引言

    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有了一定的提升,大部分的醫療設施以及檢驗技術也開始在不斷的完善,這些條件的出現,都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水平以及質量。臨床醫學檢驗主要是利用臨床需要使用器具以及相關的技術和經驗對病患進行各類檢驗,并相應的填寫出其所檢測出來的報告。臨床醫學檢驗的證據主要是為病患的后期診療提供一個更加精準、科學的依據。按照其所檢測出來的報告進行臨床的診斷,保證報告填寫數據的準確程度,讓病患得到更有效的治療。

    二、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中心主要是對一些基層醫療的機構進行臨床樣本的醫學檢測服務,進行優勢互補,把基層醫療機構內部的一些樣本含量比較小,所耗費的成本比較高項目放置到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當中。我國在醫學獨立的實驗室發展中,其起步的時間比較晚,整體的發展時間比較短,但是其發展的速度卻比較快,我國在1994年成立了第一個獨立的醫學實驗室,該實驗室的成立,給我國醫療發展史上帶來了一個重大的突破。該實驗室是由三方共同出資構建的,是我國最早并獲得相關許可證的一個實驗室。在2000年時,其醫學獨立實驗室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很多的實驗室。在2005年時,我國的醫學診斷收入再創新高,已經達到了一千億元,其中獨立實驗室所占據的收入為10億元,只是占到了總體醫學診斷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和其它國外的醫學發展相比,其份額差距比較大。所以,我國開始依照西方的一些國家進行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相關人員預測,我國會在2018年成立規模更加宏達的醫學實驗室,并且其整體的上升空間也會比較大,發展的前景也比較客觀。

    三、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醫療衛生資源的分布

    大部分的醫療衛生資源在分布情況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會受到各種外力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整體出現分布不均勻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發生,使得大部分的醫院結構開始重復設置檢測機構,整體的醫療人員的關系被排布的比較錯亂,臨床醫學檢驗隊伍的力量相對來說也比較薄弱。在一些經濟條件比較落后的地區,其內部的醫療機構質量會比較差,整體實驗室內的條件也比較簡陋,一些儀器以及設備不能得到很好的使用,甚至還會有一些實驗室內的布局存在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從長遠的角度對其布局進行規劃和設計,不能滿足相關的安全以及防護的各種基本需求。

    (2)管理規范

    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中心起步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其整體在管理過程中會存在大量的問題,管理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對一些臨床準入的確立制度也不是十分的完善,隨著我國醫療事業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提高,惡性的低價競爭現象開始涌現,這使得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管理無法正常的進行,讓患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打破了醫學檢驗市場穩定的運行秩序。

    (3)報銷范圍

    經過調查,我國大部分的檢驗項目仍舊沒有被納入到醫療保險制度的系統當中,脫離了報銷的范圍,這一舉措嚴重的阻礙了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約束了其整體的發展水平,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臨床醫學檢驗服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投入的資金比較多,所以,需要國家各種醫療保險的支撐,共同去維系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若臨床醫學檢驗中心得不到其相應的支持,那么其整體的檢測項目就無法繼續推行,更無法和市場接軌。

    (4)檢驗人員素質

    檢驗人員是構成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會直接決定其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水平,雖然近些年來,我國臨床檢驗中心的實驗室條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并沒有從內在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素質的調整和提高,大部分的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比較地下,對一些科研工作的研究力度比較薄弱,更是缺乏對其的創新以及鉆研的意識。特別是一些市級以下的醫療機構內部的檢驗人員,其更是存在著教育水平地下的狀況,甚至會出現一些臨床思維惰性化的現象,使得相關的工作人員無法跟上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發展的步伐。

    2.解決問題的對策

    (1)搭建臨床醫學檢驗平臺,共同協作

    為了能有效的緩解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地方政府需要下發一系列的政策,相關的工作人員要聽從這一調配,在政府的安排下,進行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創新。構建一個跨城市或者跨地區的臨床醫學檢驗中心,讓其內部的資源可以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調配和使用,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以此來盡可能的減少病患重復檢查的現象,降低其整體診療檢測所需要支出的費用,提高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其優越性在國外已得到證實,且有部分獨立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開始實行股份制,進行商業化、企業化管理。

    (2)構建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

    目前,國內大多數獨立第三方檢驗所正在按照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標準逐步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同時還有部分臨檢中心通過美國病理學家協會質量管理認證,這將促使臨床醫學檢驗中心健康發展。

    (3)加強高水平、專業化醫學檢驗人才隊伍建設

    臨床醫學檢驗中心需要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且能在各級醫療機構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如此,臨檢中心可以根據崗位需求與醫學院校合作制定醫學檢驗人員培養方案,積極參與教學,培養符合臨床醫學檢驗中心需要的人才,從而可以大幅度提升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

    (4)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點

    隨著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家層面提出未來要構建以人為本的一體化服務模式,圍繞居民及其家庭的醫療健康,通過正式的上下協作、優質的醫療數據、供方之間以及醫患之間的數據共享、患者積極主動參與等方式有效組織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實現服務一體化,將疾病預防、檢測診斷、治療和預后監測等醫療服務相結合,為患者提供綜合全面的服務體驗。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聯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區域醫療聯合體。

    四、結語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主要是對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不斷的強化相關人員對臨床醫學技術的創新意識,推動其整體醫學事業的發展,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對檢驗工作方式進行處理和優化,把相關的檢驗信息數據等完整的錄入到其中,并進行歸納以及歸檔處理,保證數據信息的準確性,提高其精準程度,讓相關的部門可以實時的進行數據信心的共享,不斷的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水平,對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勇于接受各類的挑戰,提高整體的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的服務質量。

    作者:董家俊

    參考文獻: 

    [1]論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若干問題[J]. 肖進.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16). 

    第5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 互聯網 臨床檢驗儀器學 網絡課程 課程建設

    一、臨床檢驗儀器學網絡課程建設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教學已經逐漸成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手段。互聯網教學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來說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網絡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網絡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同時,隨著檢驗儀器快速向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發展,學生在學習臨床檢驗儀器學時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通過文字圖像視頻全方位去學習了解儀器的結構和操作。在這種大形勢下,加強《臨床檢驗儀器學》網絡課程的建設則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臨床檢驗儀器學網絡課程建設

    1、 前期準備。在網絡課程建設前,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明確網絡課程的重要意義,明白網絡課程和傳統課程的優勢和劣勢在何處,如何充分發揮網絡課程的優勢。

    2、素材搜集和準備。在建設網絡課程時,我們必須要保證素材的科學性和前沿性。根據現實需求和教學需要,對所搜集的素材進行篩選和整合。同時,要緊跟科技發展,在學習臨床檢驗儀器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及時更近素材庫,刪除淘汰過時的檢驗儀器學習,加入新儀器的學習和了解,比如流式細胞儀、DNA測序儀、PCR擴增儀等。

    3、教學方式的改革。網絡課程和傳統課程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靈活生動,相應的,教學方式也要勇于變革創新,不能沿用舊有的說教式教學,而要充分結合兩種教學方式的優點。在網絡課程教學中,教室應該在傳授學生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利用圖像和視頻教學方式,充分和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和動手實踐,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掌握檢驗儀器的構造以及操作方法。同時,臨床檢驗儀器學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深入實驗室動手實踐,熟悉操作方法,提升實踐能力;還要著重講解在臨床試驗上經常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全面掌握檢驗儀器的各種知識和技能。

    4、加強師資建設。臨床檢驗儀器學是一門嚴謹且不斷更新的學科,作為師者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外,教師還要及時掌握檢驗儀器的最新發展動態并掌握新儀器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以便隨時更新課程內容和完善教學方法。

    三、臨床檢驗儀器學網絡課程的應用

    1、充分應用網絡優勢,教學通知。臨床檢驗儀器學網絡課程上線后,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優勢,及時課程的相關信息。比如,提前通知課程進度安排和時間安排,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變動,也會及時在網上更新,提前通知學生。

    2、設置課程區。在臨床檢驗儀器學當期網絡課程結束后,會將課件掛在網上一段時間,供大家充分消化和復習學習內容,這樣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更加深入,學習效果更好。

    3、設置討論區。在課程學習結束后,有專門的師生互動討論區,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惑,老師也能及時解答,并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能及時了解當期網絡課程學習中學生的掌握情況和教學效果,以便于在下次教學中進行及時調整和更新。

    4、O置測試區。在測試區,老師可以抽取臨床檢驗儀器學相關的知識點和重點要點,生成測試試卷,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這樣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堂教學成效。

    結語: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建設臨床檢驗儀器學網絡課程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大膽創新,這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很大的意義。但是網絡課程建設是不斷更近完善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及時更近教學素材、提升教學水平、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充分利用網絡課程的教學優勢,更好的做好教學工作。

    參 考 文 獻

    [1]耿建,李玉云,梅傳忠.臨床檢驗儀器學課程建設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2,01:62-64.

    [2]何振輝,梁輝洪,陳振翅,袁漢堯.臨床檢驗基礎在線網絡課程建設與探索[J].檢驗醫學教育,2012,01:21-23.

    [3]陳文成,農樂根,韋葉生,王俊利,曾永龍,許桂丹,羅宏成.“臨床檢驗儀器學”精品課程建設探索――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為例[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05:678-679.

    第6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法醫學;醫學影像學;尸檢;應用研究

    醫學影像技術包括X線、超聲、CT、MRI以及相關的衍生技術,在臨床實踐中已經廣泛的應用,而在國內法醫學實踐中還較少使用。影像學檢查圖像能客觀真實的反應人體的內部特征,圖像資料可永久保留,具有可重復性檢驗的特點。影像學檢查作為一種非侵入、非破壞的檢查方法,越來越多的受到國內外法醫學家的關注與重視,本文就現階段國內外醫學影像學檢查在法醫學中的應用進展做如下綜述。

    1 死亡時間的推斷

    死亡時間即死后間隔時間,是指檢驗尸體時距死亡發生時的時間間隔。死亡時間的推斷,對于查找嫌疑人、確定嫌疑人有無作案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以往死亡時間的推斷是根據死后尸體現象來推斷的,如尸斑與尸僵等,但都無法對其量化,從而準確的推斷死亡時間。李曉娜等[1]利用圖像分析軟件對角膜切片中角膜上皮層厚度、角膜基質層厚度和全角膜厚度進行測量,并建立了角膜厚度與死亡時間的回歸方程。呂國麗等[2]利用超聲儀測得死后家兔角膜的厚度,得出角膜的厚度與死亡時間高度相關。這使得利用超聲儀對角膜厚度進行量化來推測死亡時間成為了可能。此外,利用CT影像來推斷死亡時間也陸續出現。李曉娜等[3]利用CT掃描,得到了129 h內不同死因兔腦組織面積/顱腔面積值、腦組織平均CT值和顱腔整體平均CT值,并建立了3項參數指標與死亡時間的回歸方程。鄭吉龍等[4]對不同死因兔肺CT影像進行研究,獲得了129 h內不同死因兔肺平均CT值、肺面積/胸椎面積與死后間隔時間的回歸方程。利用醫學影像技術推斷死亡時間的國內外研究尚不充分、系統,僅處在實驗階段,發展空間廣闊。

    2 死亡原因的確定

    在臨床中,應用影像學圖像診斷疾病已經成為疾病診斷必不可少的方法,而利用影像學圖像確定死亡原因,在國內法醫學界還較少使用,但其對于尸體檢驗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國外法醫學界,X線、超聲、CT與MRI檢查已經應用于法醫學實踐之中。Akopov等[5]是第一個提出超聲成像在法醫尸檢中起到輔助的支持作用的學者。隨后,S.Uchigasaki等[6]對158例尸體進行尸檢前,進行了超聲檢查,結果在158例尸體中有76例尸體的超聲學表現與尸檢后的死亡原因相驗證。Leth[7]對100個死者進行CT掃描,發現11個重要的影像學發現在尸體解剖中遺漏,57例死者CT圖像診斷的死亡原因與尸體解剖得到的死亡原因相同。

    在常見的死亡原因中,利用影像學檢查都能得到準確的診斷。在心血管系統中,超聲在一些常見的致死原因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損傷[8]、心包積液、心瓣膜病等的診斷中具有優勢。B超檢查心包積液目前優于任何一種檢查方 法[9],B超檢查可以測量出心室壁的厚度、心腔的大小、心臟瓣膜的情況及主動脈肺動脈的直徑,心房心室內是否有血栓等情況來迅速確定心臟疾病來推斷死亡原因。呼吸系統中,X線與CT在診斷上具有優勢,陳志勇等[10]在研究X線平片和CT掃描對胸部創傷的診斷價值時指出,X線平片和CT掃描都能對氣胸、血氣胸、肺血腫、胸腔積血進行診斷,但CT成像效果明顯優于X線。肺動脈栓塞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多層螺旋CT[11-12]、MRI肺動脈成像[13]與支氣管腔內超聲[14]檢查都能很好的對其進行診斷。消化系統中,最常見的死因是肝脾破裂,劉玉清等[15]把超聲診斷與手術結果相對比發現,超聲檢查肝脾破裂的符合率為100%。

    3 致傷物與致傷方式的推斷

    在法醫學鑒定中,最常見的損傷類型就是創,根據創的特點進行致傷物的推斷與認定對于偵查與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作用。de Vries CS等[16]利用高頻超聲檢查刺創,從而根據創傷的形態判斷刺器。高頻超聲顯示刺創為一管狀低回聲區域,管腔內徑大小不一、管壁不規則不整齊,內部回聲分布不均勻且隨時間的變化而動態變化。切創的創口一般較長、創腔較淺,在超聲圖像中表現為走形傾斜的低回聲區,輪廓較清晰,邊緣規則,創腔內回聲均勻。鈍器創的高頻超聲表現為創口不規則,創口下創道形態多樣,內部回多為低回聲,分布不均勻,隨時間延長動態變化,有出血時,可出現局限性無回聲區[17]。

    在致傷方式方面,復旦大學鄭劍[18]系統的論述了CT技術在法醫學致傷方式鑒定中的應用,應用多排螺旋CT進行交通事故生物力學分析,利用顱腦損傷圖像進行生物力學研究和摔跌導致顱腦損傷的生物力學研究等。劉寧國等[19]以墜亡案件為對象,對尸體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MRI成像與尸體剖驗并進行比較后指出,影像圖像在致傷方式的判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指導法醫解剖的進行并補充相關信息,在特定的條件下,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4 個人識別

    對于尸體的檢驗,首先要確定的是尸體的尸源,尸源的確定是案件偵破的關鍵。通常指紋、DNA、家屬辨認是尸體個人識別常用的方法,但指紋、DNA都需要有樣本進行比對,對于沒有比對樣本或者尸體白骨化的情況下,尸體的個人識別就顯得異常困難。過去,法醫學家們通過牙齒的磨耗程度和恥骨的發育特點來判斷死者的年齡,下頜角的角度和骨盆的特點判斷死者的性別,都是用肉眼觀察的方法,造成了推斷的不準確性。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法醫學家們通過X線平片[20]、CBCT圖像[21]可以準確的測量相關標志點間的距離與角度,并建立了一系列相關指標與性別和年齡的方程,為準確的推斷死者的性別與年齡奠定了基礎。

    隨著圖像三維重建技術的發展,利用尸體的顱骨就能復原出死者生前的面貌。在進行面貌復原時,需要使用面部軟組織厚度的相關數據,以往數據的獲得是使用針刺法對尸體的面部軟組織進行測量,這種方法對皮膚進行按壓,且測量對象是尸體,使得測量數據不準確。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在法醫學中的應用,使得面部軟組織厚度的測量的方法大大優化,精確度也有所提高。CT[22]、超聲[23]、MRI[24]影像技術成為面部軟組織厚度測量的新手段。

    5 展望

    醫學影像技術在死亡時間的推斷、死亡原因的確定、致傷物與致傷方式的鑒定和個人識別等一系列法醫學相關的問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圖像處理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推廣,遠程診斷、遠程鑒定將成為可能。影像學設備如超聲設備、CBCT設備的小型化和操作的便捷化,有利于相關影像學技術和鑒定在基層公安機關全面開展。作為尸體剖驗的輔助手段,影像學檢驗必將成為將來尸體檢驗必不可少的步驟。

    參考文獻:

    [1]李曉娜,鄭吉龍,胡忠國,等.兔死后角膜厚度與死亡時間的關系[J].法醫學雜志,2013,29(4):241-243.

    [2]呂國麗,姜富學,等.超聲法測量角膜厚度推斷死亡時間[J].法醫學雜志,2012,28(2):89-91.

    [3]李曉娜,鄭吉龍,單迪,等.兔不同死因死后腦組織CT影像學變化的時間規律性研究[J].解剖科學進展,2014(2):145-150.

    [4]鄭吉龍,張家鑫,王玖琳,等.兔死后肺CT影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性研究[J].刑事技術,2016(4):270-273.

    [5]V.I. Akopov, B.V.Lozovskii, A.N.Kuryshev.Possibilities of using ultrasonic diagnosis in forensic medicine[J]. Sudebno-meditsinskaia ekspertiza, 1976, 19(3):16-8.

    [6]Uchigasaki S, Oesterhelweg L, Gehl A, et al. Application of compact ultrasound imaging device to postmortem diagnosis[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2004,140(1):33-41.

    [7]Leth P M. The use of CT scanning in forensic autopsy[J]. Forensic Science Medicine & Pathology, 2007, 3(1):65-69.

    [8] Baroldi Giorgio,Bigi Riccardo,Cortigiani Lauro. Ultrasound imaging versus morphopatholog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yocardial cell damage[J]. 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2005,3:32.

    [9]羅向佳.二維B超診斷心包積液65例與臨床抽液體量觀察的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9):2475-2477.

    [10]陳志勇,陳俊.X線平片和CT掃描對胸部創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6(4):125-127.

    [11]董雙國.淺談64排螺旋CT肺動脈栓塞中應用[J].醫藥前沿,2016,6(10):147-148.

    [12]李明山,張勇,戴金漢,等.多層螺旋CT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云南醫藥,2016,22(1):1194-1197.

    [13]王俊鋒,王會軒,高朝前.多層螺旋CT和MR肺動脈成像診斷急性肺動脈栓塞的對比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055-1057.

    [14]Sachdeva Ashutosh,Lee Hans J,Malhotra Rajiv,Shepherd Ray W.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J]. Journal of Bronchology &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2013,20(1):33-4.

    [15]劉玉清.B超在閉合性肝脾破裂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5):112.

    [16]de Vries CS.The imaging of stabinjuries[J].Acta Radiol,2010,51(1): 92-106.

    [17]陳崢,施曉琳,姜輝,等.創道的高頻超聲檢查及法醫學意義[J].t學綜述,2013,19(10):1782-1784.

    [18]鄭劍.CT技術在法醫學致傷方式鑒定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0.

    [19]劉寧國,鄒冬華,許建榮,等.影像學技術與尸體解剖在致傷方式鑒定中的應用比較[J].法醫學雜志,2009,25(4):254-259.

    [20]陳曉慶.頭顱側位片測量數據在法醫性別判定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14.

    [21]王堅,張家鑫,呂途.錐形束CT在法醫學中的應用與展望[J].刑事技術,2016,41(4):309-312.

    [22]Chung J H,Hsu W Y,Chen H T,et al. A CT-scan database for the 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of Taiwan adults[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2015,253:132.e1-132.e11.

    第7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Discuss to Improve Clinical Assay Quality by Assay Robotization

    Key words:Assay robotization;Improve;Assay quality

    隨著醫學基礎學科和邊緣學科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檢驗科在不斷引進和更新儀器設備,實現實驗室自動化和網絡化建設。新技術、新的檢驗項目、新的測定方法不斷應用于臨床檢驗,醫學檢驗專業的科技含量在不同程度地轉變或提高,給檢驗科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檢驗科既要學習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又要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堅持一切以質量為基準,服務為根本,科學為原則,力求準確、客觀、及時和廉價的優質服務。積極地為臨床診斷、防治疾病、科學研究提供準確的實驗論證依據。另一方面如果檢驗者片面地依賴儀器和試劑質量,就可能使得檢驗技術人員疏忽對臨床診斷、治療起重要診斷意義的那些經典實驗檢驗操作規程,造成實驗室的漏檢和(或)誤檢報告的發出,影響臨床診斷、治療工作,給患者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提高檢驗工作質量,充分應用現代化的醫療資源,合理、高效地做好檢驗工作,密切聯系臨床,減少因檢驗結果對診斷和治療的影響而造成的損失,及時、準確地發出每一張檢驗報告單。

    1 實現檢驗自動化和網絡化管理醫院

    實現計算機網絡化管理,臨床的檢驗申請單由計算機網絡傳輸到檢驗科。臨床需檢驗的檢驗標本統一使用條形碼管理(包括檢驗項目、患者信息、費用等)。檢驗科接收標本后,標本進行條形碼識別掃描。獲取信息后,根據檢驗項目將標本進行分類、離心,再通過傳送系統將樣品傳送到相應的分析儀器,分析儀器自動取樣分析后進行檢驗數據的判斷、分析、報告,然后將標本冷藏保存。檢驗分析后的檢驗報告需經具有檢驗審核資格的人員審核確認后通過醫院內的計算機網絡及時地發送到各臨床科室。檢驗儀器的自動化和網絡化只是醫院網絡化管理的一部分。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檢驗科將會實現臨床樣品采集、運送、檢測結果報告等全過程自動化,即全實驗室自動化管理(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

    2 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檢驗儀器自動化、網絡化的實驗室應用,使傳統的手工檢驗分析試驗方法變成了歷史,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使檢驗質量明顯提高,商品化試劑盒的規范使用和檢驗工作者系統化、經常化的業務知識培訓,使檢驗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統一化日益完善。現代化的全自動分析儀器可同時進行數十項甚至上百項的常規和特殊檢驗分析任務,因此要更新觀念,調整傳統的管理模式。要資源共享,以開放和應用現代化儀器的功能作用為基礎,調整相關專業學組,規范各臨床科室的小實驗室,盡快實現檢驗報告一單通。將儀器設備集中管理可充分發揮現有儀器設備的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綜合分析成本,使患者的標本周轉及檢驗分析時間明顯縮短,為患者的及時治療與康復和提高醫院床位周轉率提供有效保障。

    3 加強質量控制,提高檢驗質量

    嚴格認真做好室內、室間質控,保證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減少實驗操作過程中批間和日間標本檢測結果差異。對實驗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連續監測管理,如出現失控要認真分析失控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寫失控報告,觀察整改效果,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檢驗質量。

    4 加強儀器使用管理,保障儀器正常穩定

    檢驗科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要使用經國家有關行政部門認證注冊并檢測合格的醫療儀器。要建立、健全檢驗儀器管理使用檔案,對儀器登記注冊、責任到人。按操作指導書規范使用,做好儀器日、周、月、年使用保養記錄,定期維護,以保證檢驗儀器的正常穩定運行。

    5 加強員工崗位培訓,不斷提高檢驗質量

    根據檢驗專業工作特點和科室自動化程度要求定崗定職,工作崗位實行固定加輪換相結合的方法,對工作經驗豐富者結合個人專業愛好相對固定專業崗位,對年輕的工作人員要定期輪換學習,并在學習中發現人才并安排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工作。檢驗科要不斷加強員工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再教育培訓學習,提高員工素質和檢驗醫學技術水平,保證檢驗質量穩定。要加強檢驗技術人員人才隊伍建設與管理,為優秀的檢驗技術人員提供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使他們為把好檢驗工作質量關盡心盡力。

    6 加強三基訓練,提高專業水平

    檢驗科要認真開展“三基”、“三嚴”的學習,并定期考核。應結合檢驗工作的特點,加強急救醫學、急救技術知識的訓練學習。提高工作人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圍繞新知識、新測定方法、新儀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驟進行學習,不斷加強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檢驗科要加強與臨床科室的聯系,熟悉不同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特點和疾病的診斷標準,了解臨床常見病與多發病的醫學知識,不斷學習和積累臨床知識和臨床工作經驗,提高專業業務水平。

    7 應用網絡資源優勢,溝通檢驗信息

    隨著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不斷建全和完善,要充分應用網絡資源優勢,將所開展的檢驗項目、項目組合、項目選擇、患者準備、標本采集、正常參考范圍、可能的影響因素、臨床意義、咨詢服務等相關內容,設立網頁便于臨床醫務人員隨時查閱,熟悉實驗室診斷與疾病變化的相關規律。檢驗科要不斷和計算機網絡專家交換意見,充分發揮實驗室自動化在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的功能特點。

    8 密切檢驗與臨床科室的聯系

    檢驗科要把服務臨床、服務患者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檢驗科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臨床一線,征集臨床醫務人員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宣傳檢驗醫學新知識,密切檢驗與臨床科室的聯系,共同探討疾病的病因學特點、發病規律、病情變化與實驗指標的關系,采取檢驗結果與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1],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檢驗質量,增強責任心,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

    9 建立檢驗結果審簽復核制度

    正確的檢驗結果報告單是給臨床科室提供診療措施的有效載體,也是檢驗科分析后質量控制工作的必備環節。檢驗科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必然給檢驗報告單的簽發提出新的要求,每張檢驗報告單要有操作人員簽字,還應該有豐富的檢驗工作經驗和具備檢驗資格的檢驗人員審簽復核,審核的主要內容首先應掌握整個檢驗過程是否在控,這是檢驗結果真實可靠的基本保證。其次對醫師所申請的檢測項目有無漏檢、漏項,難以解釋或錯誤結果的復檢等。再者就是要建立特殊檢驗報告單或急、危、重患者的結果復檢制度等。 加快檢驗科自動化、網絡化的發展進程,是檢驗科的硬件建設,也是檢驗科未來的發展方向。密切聯系臨床提高檢驗質量,是檢驗醫務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職責。實施實驗室自動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改善其安全性,提高檢驗質量,降低整體成本,提升整個醫院的管理水平,從而改善對患者的服務質量[2]。

    參考文獻:

    第8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醫學檢驗大致可分為形態學、生物化學、血清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幾大類,其分別代表幾代實驗診斷技術。6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及半保留復制模式的出現,70年代基因重組及體外基因克隆技術、分子雜交技術的應用使分子生物學在疾病診斷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1985年Mullis發明了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使醫學界真正興起了基因診斷技術熱,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又一里程碑。用于臨床檢驗的PCR技術與經典的PCR反應在操作上稍有區別,有其自己的特色。一般在樣品處理上,多采用非離子去污劑一次加熱處理,這種方法對DNA純化有限,但適應臨床微量、快速的特點。另外PCR反應體系中各組成成份往往都預分裝到反應管中,既減少操作者的工作強度而且也減少了污染的機會,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

    PCR檢測的臨床應用范圍: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疾病的鑒別診斷,疾病的病因確定,藥物療效的評價,治療效果的評價,治愈標準的確定。

    通常用PCR法檢測血清中的乙肝病毒。PCR法檢測乙肝的優勢表現在:

    ①早期診斷,因為PCR擴增極其敏感,理論上可檢出100CID/ml乙肝病毒的患者血清,在感染潛伏期即可被PCR法檢出。

    ②對低持續感染乙肝病人的診斷,有些乙肝病人體內的病毒長期低復制感染,血清病毒濃度極低,一般酶標試劑無法檢出,可以用PCR法檢出。

    ③療效跟蹤及病程判斷,因為PCR能半定量檢測乙肝病毒基因,是病毒是否存在及其數量多少的最直接指標。在治療過程中通過監測血清或白細胞中病毒基因存在與否及其動態變化即能準確地了解病情。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清中的濃度很低,丙肝病毒的分離尚未成功。目前用于丙肝病毒檢驗的方法主要是ELISA法測定血清中的HCV抗體。由于HCV尚無法分離純化,所以用于包被的抗原是人工合成肽或基因工程蛋白,這些人工抗原與天然病毒抗原有一定的區別,理論上是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同時血清中抗體的出現及動態變化與病人病情無線性相關關系。RT-PCR技術使這些困難得到解決。HCV是RNA病毒,需先將病毒RNA逆轉錄為cDNA(RT)后再進行PCR擴增,這種技術稱之為逆轉錄-PCR(RT-PCR)。

    PCR檢測在性傳播性疾病(STD)的診斷中有較廣泛的應用。經典的性傳播疾病有梅毒、淋病、腹股溝淋巴肉芽腫、軟銳濕癘、硬下疳等。而在現代STD中、解尿支原體及沙眼衣原體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可能更具有代表性意義。檢測標本無特殊限制: 痰、尿、腹水、胸水、關節液、血、肺泡灌洗液、腦脊液、分泌物等均可送檢PCR檢測淋球菌。淋病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其確診主要是進行實驗室檢查。傳統的方法有涂片染色法,分離培養法和用來檢測淋球菌抗原的EIA-Gonozyme系統法。近年來,熒光定量PCR診斷技術的應用,使淋病的快速診斷有重大突破。

    循環系統以腸道小RNA病毒感染最具代表意義,如柯薩奇病毒等。這些病毒經腸道粘膜、淋巴結進入血液,最終可定位于心肌細胞中導致心肌炎。目前對這些病毒的血液樣本檢測往往比較困難。PCR用于柯薩奇病毒檢測時因其是RNA病毒所以應注意樣本的保存。外在環境中存在大量RNA酶,病毒脫殼后RNA將被迅速降解。一般用于RNA檢測的血清常溫下不應超過24小時,4℃下可保存2天,-20℃下可以保存2月以下。

    PCR敏感性高可以檢測出血清中低濃度的病毒,了解病毒在體內復制的動態狀況。

    參考文獻

    第9篇:醫學檢驗技術的優勢范文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31-02

    隨著醫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檢驗學科已經從“醫學檢驗”發展為“檢驗醫學”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檢驗醫學是現代實驗室技術與臨床醫學結合,是多個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形成的一門新型學科。檢驗科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輔助科室,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檢驗醫學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臨床醫學的診斷與治療的效率。然而,要使醫學檢驗在臨床中充分有效發揮其作用,必須要求檢驗科與臨床醫生、護理人員之間緊密配合、加強溝通、互相理解,檢驗科才能更好地為臨床醫生提供準確可靠的實驗數據,提高醫療質量,更有效的發揮檢驗科的作用。所以醫學檢驗和臨床醫學的溝通是檢驗醫學的重要部分。在檢驗的過程中,檢驗的核心是質量。質量保證除了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外,還包括標本的采集、運送和保存以及結果的報告及分析。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無法保證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起不到指導臨床治療的作用。要避免這些問題,就需要檢驗科積極地與臨床進行溝通、交流。這種溝通我認為有以下方面:

    1檢驗與臨床溝通的現狀

    1.1目前,檢驗新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應用,而絕大多數臨床醫生對新技術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檢驗新技術、新項目,不能體現出新技術、新項目的使用價值;

    1.2盲目求快已成為檢驗與臨床在實際工作中不和諧的音符,臨床醫生往往過分強調快出結果,這也成為制約檢驗與臨床和諧共進的一個因素;

    1.3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是復雜的,疾病發生的不同階段其檢驗結果是不一樣的;1.4當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合時,不少臨床醫生首先懷疑的是檢驗環節出問題,甚至當著患者或患者家屬的面指責檢驗科的結果不可靠,增加了醫患糾紛的風險。

    2檢驗與臨床溝通的重要性

    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對檢驗科管理要求體現在質量及服務滿意上,要求患者、醫師、護理人員對檢驗部門服務滿意度大于90%,而管理的核心就是溝通。實驗室質量管理分為分析前、中、后三個階段,由于實驗室的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使得分析中的質量出差錯的概率逐漸減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錯率較高。Mario Plebani等分析指出醫學實驗室出現誤差的原因:46%~68.2%的誤差出現在分析前,18.5%~47%出現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產生的誤差不足15%。因此,為了提高分析前的質量控制,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加強檢驗與臨床的溝通交流尤為重要。具體來說,檢驗醫學通過與臨床醫學的有效溝通,可促進臨床標本的正確采集以及檢驗結果的正確解釋和應用,把實驗室單方面的質量控制發展為全面質量控制,同時實驗室也可從臨床上獲得許多有用的反饋信息,借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室的方法學以及其臨床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并推進新項目、新方法的開展及應用。

    3檢驗與臨床溝通的具體措施

    提供及時準確的報告是檢驗科的責任和義務,但一張報告單要經過標本采集、收集、離心、實驗操作等諸多環節。檢驗結果準確性涉及很多方面:標本采集方法是否準確,采集標本是否符合檢驗要求,標本送檢是否及時,臨床使用藥物影響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3.1保證高質量送檢標本

    送檢標本是否合格,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此階段質量環節是臨床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中最主要、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如這一環節得不到保證,就會使標本在未送到實驗室之前就發生了變異,檢測出的結果也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病人當前的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誤導作用。如:抽血過程中不順利,會造成血小板的降低,凝血時間的延長等。尿液分析中,如果環境溫度過高或樣本放置時間超過2h,就會導致尿液中形成分如白細胞、紅細胞、管型等破壞裂解,而尿糖、膽紅素等化學成分隨著時間的延長會被細菌利用分解和氧化,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因此,醫護人員應規范化采集、送檢標本,才能保證準確的檢驗結果。

    3.2加強檢驗人員的臨床意識

    臨床意識是強調檢驗工作必須與臨床醫療工作相結合的檢驗醫學發展建設的重要理念,檢驗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基礎醫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走出實驗室,與醫護人員合作,參加臨床會診與查房,共同探討病因特點、發展規律、病情變化和實驗指標的關系,可根據質量控制情況排除影響結果的各種因素,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給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臨床提出的各種疑問要進行總結和改進,當臨床對檢驗質量提出疑問時,應立即總結這方面的工作和有關職責進行審核,及時制定糾正措施。對于一些指標懷疑異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須重復做,并和臨床聯系,也就是要有預警報告。報告單上也可備注相關情況(如標本溶血、標本已復查、建議復查)對于不符合標注的標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對),要及時通知臨床重新留取。 檢驗科應經常主動下科室與醫生、護士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征求他們對檢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這種配合、溝通的方式,對我們檢驗工作者,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3檢驗科對新設備、新項目宣傳及指導

    在新的檢測項目開展和新設備使用前,檢驗科應該將其臨床應用價值、應用的局限性、如何正確采集檢驗標本、標本測定的影響因素和臨床意義等相關信息通過舉辦講座、編寫“檢驗快訊”等形式傳遞到臨床科室。對一些專業性很強的檢驗新項目、新技術,應組織科內人員利用業務空閑到相關的科室與醫生進行個別交流,以求得臨床配合與支持,使每一個檢驗項目都發揮其最大優勢。

    3.4臨床醫護人員要了解檢驗相關程序

    一個病人需要做什么檢驗項目,往往由負責的臨床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來決定,但有時臨床醫生對某些檢測項目的評價指標還不太熟悉,從而影響對檢驗項目的正確選擇。不同的疾病其病因是不同的,而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病程中有不同的病理表現。臨床上一些特殊的實驗項目就是根據不同病因、不同病理、不同病程產生的標志物不同而設計的實驗方法,用于疾病的特異性診斷。作為臨床醫護人員應該對實驗的方法學原理、臨床參考值、臨床診斷意義及干擾實驗的生理、病理、藥物等因素有較深入的熟悉和了解,有助于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因此要求檢驗人員和臨床醫護人員經常性地進行學科交流、檢驗方法學的研究和實驗方法學臨床價值的探討,總結經驗,優化出最直接、最特異、最經濟的檢驗項目或項目組合提供給臨床,并主動與臨床溝通和對話,接受臨床反饋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3.5臨床醫護人員合理解釋減少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和差錯事故的處理,需要臨床醫生的配合與溝通,檢驗結果是臨床診斷治療的重要依據。檢驗結果不準或不及時,可能導致診斷和治療發生錯誤或延誤。化驗結果的解釋是由醫生完成的,解釋得當,可使病人滿意而歸(如乙肝病毒檢查,在病人血清中病毒含量很低的情況下,有時檢查陽性,有時檢查陰性,不排除實驗本身存在的假陽性或假陰性誤差) ,這種情況下醫生對檢測結果的解釋就至關重要。反之就會引起病人的不滿意,進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而影響檢驗科的聲譽。

    隨著醫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檢驗科與臨床學科之間已形成不可分割的相互關系,檢驗科的檢測結果與臨床的診斷、治療、療效判斷和預后緊密相連,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醫學檢驗在醫學領域尤其在醫院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要使醫學檢驗在臨床中充分有效發揮其作用,必須要求檢驗科與臨床醫生、護理人員之間緊密聯系、加強溝通、互相理解、密切配合,檢驗科才能更好地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可靠的實驗數據,讓患者及早得到合理的診斷治療,這樣可有效的發揮檢驗科的作用的基礎上,提高醫療質量。所以醫學檢驗和臨床醫學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成人免费男女视频网站慢动作|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在线第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亚洲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亚洲一成人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