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高一英語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一英語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一英語教學設計

    第1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英語課堂 教學設計 以學定教 有效性

    以“學”定教是新時代教育的人文精神,是以鼓勵人自主發展為旨趣,是適應能力和愛的基石,是正確認識人,尊重人、信任人,開發人的心智,是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在初中英語教學設計中,如何以“學”定“教”,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提高英語課堂設計的有效性。筆者的實踐體會如下:

    1心中有“書”,教學設計走進教材,超越教材。

    優秀教師不是一個簡單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個“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或“重新開發教材”的人。英語教師應深入分析并準確把握教材所體現的課程目標和教育理念,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的需要,創造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刪減和加工處理,以盡量合理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材內容,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和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使教學過程 成為教材內容的持續生成與意義建構的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案例1某青年教師的一節教師組內公開課:

    T:Good morning,everyone,Let's have our lesson today.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In this class we'll learn about…

    T:Don't open your books.We'll talk about…

    T:You don't need to open your books.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Today's homework is on the blackboard.

    You don't need to do the exercises in your books.…

    “用教材教”取代傳統的“教教材”,這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之一。但是,教師決不能將它變成隨意處理教材的借口,更不能以“用教材教”為由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脫離教材。案例1 中,青年教師整堂課忽略了本書,拋棄教材,這樣一來,學生對教材本身的學習就被大大削弱。筆者認為:“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拋開教材另搞一套。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能夠樹立一種新的教材觀,擯棄那種傳統下的“教教科書”的觀念,在課程設計中應充分體現“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理解教材所闡明的道理以及所講述的知識,將教材轉化為學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在實際駕馭課程和教學中,課堂不能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教師在具體教學情景下,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結合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開發處理,為學生的學習搭建超越教材的平臺,讓學生獲得教材規定以外的教學效果。

    2目中有“人”,教學設計走進學生,走出學生。

    “為學生的需要和發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前期,一定要有走進學生,對學生進行學習需求分析,為明確教學的具體目標,確定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提供科學的依據,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從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減少盲目性,提高教學效率。

    案例2:有位教師上有關Weather的一些單詞的教學片段:

    T:先通過電腦在大屏幕上呈現四幅圖片,分別表示這樣的天氣:晴、多云、刮風和下大雨。

    T:將學生分為四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幅圖片。要求每個同學根據圖片內容說出一個句子,最后要求學生盡量用不同的詞匯或方式描述當天的天氣情況。

    Ss:有的開始獨立思考和探索;有的則分組討論、分析、歸納。最后總結出許多跟天氣有關的句子。

    T:適當集中學生寫的句子并通過投影儀呈現部分句子:

    ①What a fine day! ②The sun is very bright!③t's a fine day today.④I think tomorrow will be fine.⑤The sun is shining brightly.⑥What a beautiful day?、逫t's good weather,isn't it?、⑧There is lot of sunshine today.⑨It is cloudy today?、釮ow heavy the rain is !

    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天氣現象的圖片,放手讓學生邊看邊根據圖的內容進行了描述。無論是學生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分析等,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情況下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追求課堂教學設計,要目中有“人”,走進學生,走出學生 ,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和廣闊的展示他們自主學習成果的舞臺,這樣學生才會有思維發散的時間和空間,才會在自主、積極參與學習,并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3凸顯過程,教學設計走進預設,生成精彩性。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過程,課堂教學不能沒有預設。我們已習慣于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精心預設而取得教學的成功。但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在“目標――過程――結果”的演變過程中,除了預約的精彩以外,伴隨著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也會“生成”出許多無法預知的精彩。

    如一位教師上牛津8B Unit 6,圍繞“慈善步行Charity walk”展開系列教學活動。在上Reading時,教師提問:“If there is a charity walk next Saturday in our school,would you like to take part in it?”部分同學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這是預設內的結果),還有部分學生的回答了“No”教師追問 Why not? 時,他們各抒己見“ I have no time.”“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 I' m so tired that I went to have a rest.”etc.(這是預設外結果)此時,教師雖感到有點意外,俏作停頓說:“Yes, you're honest. It's the fact that you really have much work to do at weekends.”聽到此,(教師沒批評,反而理解他們)答了“No”同學似乎松了一口氣,抬起了頭更加認真聽講。接著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語言素材和思想內涵,將德育自然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再問:如果有一項慈善步行下周六在我們學校,你想參加嗎?同學們齊聲回答Yes。教師又追問:Why yes now? 其中有的說“As a student, work must come first. But helping others is also important.”也有的說“We hope someone will help us when we are in trouble. So we should take every chance to help others.”最后,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這一課的教學任務。

    面對課堂的一點生成,若我們教師能以此為契機,及時捕捉和善于利用,那么,一個個超越預設、洋溢著芬芳的精彩會向我們襲來,那些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點點滴滴會呈現出詩一般的美麗。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以“學”設計內涵的認識不斷變化。教學設計與教學有效不僅成為理論研究者關注的熱點,也成為一線教師探索的課題。經一線的英語教師實踐探索,將呈現出新的正效能。

    [參考文獻]

    [1]黃遠振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08

    第2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 實踐理論 教學模式

    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藝術人才,是普通高校設計藝術教學的重要目標,合格的藝術人才應該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敏銳的審美視野、綜合的創造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術能力等綜合素質。我國的普通高等教育在一般的學科和專業里,多注重基礎知識和相關理論知識,但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則重視不夠。對高校設計藝術院校來講,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設計人才,應是亟待解決和重新思考的問題。

    一、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對中國設計藝術教育的啟迪

    在設計教育方面注重理論與實踐、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注重市場需求和社會實踐的教育觀點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德國包豪斯藝術學院是現代藝術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它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基礎,在現代工業設計領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可以說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包豪斯體系。這個體系對設計教育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體系的主要特征是:一是設計中強調自由創造,反對模仿因襲、墨守陳規;二是將手工藝同機器生產結合起來;三是強調各類藝術之間的交流融合;四是學生既有動手能力,又有理論素養;五是將學校教育同社會生產掛鉤。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既能認清20世紀工業時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科學技術知識,創造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新環境。

    包豪斯的宣言中講到:“建筑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里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造出一幢將建筑、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并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其矗立在云霄高處,成為一種標志?!?/p>

    包豪斯在藝術設計教育的諸多方面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一是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后的教育觀念,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二是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獲得新的統一;三是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四是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為現代設計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規范;五是發展了現代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六是包豪斯堅決反對把風格變成僵死的教條,只承認設計必須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

    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傳承了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論體系,從德國包豪斯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今天的設計教育有啟發性意義的東西。這就是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研究和實踐服務,研究為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實踐為教學和研究提供驗證,同時也為現代設計教育提供可能的經濟支持。這種良性循環的教育體系,自包豪斯開始,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教育所采納。近些年,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提倡素質教育,開始認識到這種教育體系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二、我國高校設計藝術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的設計藝術教育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從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以前,僅中央工藝美院和無錫輕工業學院設置工業設計專業。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設計人員需求旺盛,促使設計教育開始有了較為迅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設計專業已經遍布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已建立包括建筑、平面、服裝、工業、動畫、影視等多個設計學科;在專業培養方面也建立了包括博士、碩士、本科、??频牟煌瑢哟?。但是由于現代設計教育在我國的歷史較短、師資力量不足、辦學條件較差、辦學效率較低、教學質量不高、科學研究較弱,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我們的學校教育并沒有達到社會或者市場需求的標準,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理應由學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實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業代替學校完成了。這些中小企業認為自己成了大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和人才儲備庫。但是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又使這種現象長期存在,而且持續升溫,折射出現在我們的教育體制存在嚴重缺陷。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經費由原來的國家投入逐漸轉向收費教育,高校大量擴招,新學校、新專業也大量產生。在教學條件不盡如人意的現狀下,解決問題的施力點就只能集中在教學第一線,教師分析和思考的素質將直接決定教學效果,通過技能操作歸納,體現方法、體現思維方式。對于本來就傾向于感性思維的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僅灌輸“精辟”的方法論往往很難有實際效果,教條的灌輸應留給圖書館,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利于創新與實踐的學習氛圍,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三、高校藝術教育要注重實踐與教學、科研相結合

    第3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移動學習 高職英語 優化設計

    現如今,隨著移動設備的更新,無線通訊技術的利用,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可以盡享移動學習的環境。移動學習方式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對學生的學習具有促進作用,針對高職英語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信息的分享,掌握英語的學習方式。我國的高職英語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注重對社會的有效運用為目的。加強對高職英語的讀寫,可以對英語進行有效的利用。

    一、移動學習環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化的趨勢不斷融合,對于英語的運用日益頻繁,信息時代,對于高職英語的學習就必須要加強。高職英語的學習,基于移動學習環境的影響,學生在這個學習環境下,英語的學習現狀呈現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信息獲取及時且豐富?;谝苿訉W習環境的影響,學生通過網路,可以及時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移動學習本來就打破了傳統的課堂環境,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學習,雖然學生能夠及時或許信息,但是“信息大爆炸”時代,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有效性學習,就顯得比較落后。這需要學生對信息獲取的時候,有針對性地選擇,從這些信息中整合出自己需要的,剔除那些不需要,而且不適合自己的信息,在進一步的整合加工作用下,從而制作出適合自己需求的,進而促進自己的英語學習水平。

    2.學生自身英語專業知識有限。網絡時代,信息的共享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方便,形式呈現多樣化。在學校這個環境下,老師傳授知識的時間有限,為了獲得更加有利于自己學習的英語知識,適應社會所匹配的人才需要,就要根據自己專業的需求,習得自己所需的知識。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由于學生自身的英語專業能力有限,在知識的獲得中,沒有辨別那些是自己所需的知識的能力,這就束縛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在時間觀念上,英語的學習在移動環境下顯得更加充分。由于高職英語的教育本身具有專業性,學生在移動環境的學習情況下就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從而浪費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時間。

    二、移動學習環境下高職英語的優化設計

    1.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取,要以高職英語的學科專業知識為核心,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下可以進行運用,同時還要符合不同專業學生的需要。英語語言的展示,在說的同時,還要會進行讀寫。在讀寫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專業學習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并且不同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有其不同的特色。主題內容的選擇,考慮要適用學生的專業要求,又要符合學生所處的學習階段,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英語的學科知識有更好的認知能力。

    2.教學方法。移動學習環境下,對高職英語的讀寫教學設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其中有情境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例如,一堂課的演講,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回答問題。學生通過參與式的互動,回答問題的結果,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英語的教學,多采用情境教學法,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學生之間的互動,口語的有效利用,達到學生互助合作學習的目的。

    3.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采用,需要老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實施。教學手段呈現三點:第一,借助多媒體設備和網絡資源,通過視覺的傳達調動學生對讀寫的興趣。第二,創設學習環境的模擬,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語言交流場地,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提高學習的興趣,在提升語言技能的同時,鞏固了自己的專業知識。第三,利用通訊設備實現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實現語言的讀寫。

    4.教學評估。早期的教學評估方式,多采用試卷的考核模式,顯然如今這種模式已經不符合對學生的全面性評估。為了學生的發展,對于讀寫教學的設計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的學科專業知識為導向,對內容的依托,建立適應學生特點的全新考核機制。這種機制形式要多樣化,評定要有過程,內容要具有綜合性。學生的教學評估可以通過口語測試和書面作業的形式來完成考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移動環境下高職英語的教學設計,在讀寫教學設計上面,依靠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達到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對高職英語而言,順應社會發展的移動學習環境,學生獲取知識方便及時的同時,對專業知識的加強尤為重要。針對高職學生對英語的讀寫,不但是簡單的認知,而是更專業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萍.基于移動學習終端的高職移動英語學習現狀研究――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 27(6):102-104.

    第4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一、在繼承傳統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

    (一)夯實藝術設計的基礎,從零起點做起

    藝術設計專業要求較高的設計靈感和設計思維,前提必須是有堅實的藝術設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在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做到選擇性繼承,時代進步,人們思維活躍,對于那些過于陳舊的和傳統的藝術設計知識紀要果斷放棄,而不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藝術設計專業的知識永不改變。一直在墨守成規和循環往復。

    (二)做到創新有特色

    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在不斷創新的專業,它的創新要素有很多,例如藝術設計的思維創新,藝術設計的理念創新,藝術設計的含義創新等等。高校教育者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可以選擇其中一點進行創新嘗試,做到符合教育目標和發展方向,教師就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理論,可以選擇一些適合當前需要的情景式、演練式、實驗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不要死板和教條,一切以適應學生學習和夯實藝術設計基礎知識為根本原則,在異彩封層的藝術設計教學方法上有自己的特色。

    二、將枯燥無謂的知識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現

    (一)努力研究教材和教法,讓課程生動和形象

    教師需要把藝術設計課程中很多枯燥、無趣的知識加以揣摩和加工,讓這些知識由靜止的晶體知識變成活動的流體知識,這樣能有效的提高知識的傳授。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好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雙主體的作用。

    (二)調動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集體思考

    藝術設計的課堂本身即是一種創造,那么就要充分調動一切因素和主體。要改變課堂上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變成是師生的合作與互動關系,充分活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藝術設計的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五光十色。

    三、課堂地點的多樣性,學習方式的多變形

    首先,藝術設計本身就充滿了多樣性和多變性,那么它的教學就不能一直堅守教室這塊陣地。教師的教學場地非常豐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狹小的教室,去廣闊無邊的社會上進行教學。教師的說教總是枯燥和無聊的,但是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門口,深入社會,讓學生親自去感受身邊的形形的藝術設計,去理解各種設計的淵源,讓課堂更充實。

    其次,藝術設計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學以致用的專業,學習了它就要會運用有關知識,感受藝術設計的美。學生學習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接觸到的藝術設計作品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去試著發現、歸納和概括身邊有關的藝術設計,讓學生切身體驗來加強學生對以藝術設計的理解深度,有助于知識的學習和思維的拓展。

    四、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應用

    首先,社會進步,教育發展,教學手段也多樣化和豐富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就具有社會前沿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將多種教學手段同時運用于高校藝術設計課堂上。在這方面,教師要大膽的去嘗試,去努力,只有試過才知道效果如何,效果好就繼續和深化,不好就及時變換教學手段。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其次,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就是一個集視、聽、說、思等全方位感官的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從多種角度和多種方面去刺激學生的感官與思維,讓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圖文并茂。通過對多種媒體的應用,能夠更好地開發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大家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切磋和研討,相信憑著廣大群眾的偉大智慧,一定會給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新型的教學方法增添無限光彩。

    第5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本課是一節聽說課,重在訓練學生的聽力技能和口語表達技巧。本課以圖片為載體,學生活動貫穿始終。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收集、積累語言材料,為最后的語言輸出做準備。本節課的兩個聽力均按聽前, 聽中和聽后處理。 難度由淺至深,層層遞近,聽前的話題準備以預測為主。聽中以填寫明信片的形式來訓練學生聽關鍵詞和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聽后讓學生用自己收集的詞和描述所給的自然景觀,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新課標提出:外國語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師要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

    該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教材進行了操作性較強的處理。在本節課中,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興趣為中心,以競爭為機制,以新課標為準繩,以多媒體、學案為手段,以合作為紐帶,力圖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積極向上的英語學習氛圍,為每個學生都提供適合自己的學習和練習機會。同時,組內合作組與競爭組,相互幫助互相促進其樂融融;多媒體的運用,增大課堂容量,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整個過程都體現新課標理念,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英語教材選修八unit1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 Holiday in California。該部分在本單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承擔著對整個單元中的語言和文化信息鞏固的任務,從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的角度訓練學生對該單元語言點和文化信息的掌握,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大練習的部分。本課內容主要以加利福尼亞的假日為主線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聽說練習,形式靈活多樣,有聽錄音回答問題、填寫明信片等。此外,練習還要求學生變化角色編對話,運用聽力對話中學習的表達法,針對市內的景點作介紹,增強語言的交際性。這樣就使學生真切目睹加州和本市的美麗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領略加州和當地文化,容易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之感。本部分把聽說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學生情況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有一定詞匯、語法及語言技能的積累。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活躍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掌握相關的認知策略,如分析、想象、推理、歸類、總結等。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強,能夠積極配合老師的指令高效地完成本堂課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Knowledge objectives

    使學生了解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Joshua Tree國家公園。

    To learn about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in California.

    (二)能力目標Ability objective

    訓練學生在談論景點時的聽說能力。

    To train the 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o talk about places of interest.

    (三) 情感價值目標Affective objectives

    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同時激發學生為家鄉做貢獻的動力。

    To develop Ss’ awareness of love for their hometown and arouse their feeling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ity.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在聽力練習中,對加利福尼亞州的土地和氣候多樣性的詳細理解本節課的重點。

    Listen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how the land and climate of California varies.

    教學難點:

    在口語訓練中,運用已經掌握的句式句型描述家鄉的景點以及對聽力材料再加工是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過程設計

    步驟1:

    (一)巧妙導入,激發興趣

    開始上課時,教師提出問題: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同學們對于金州了解有多少、是否去過加利福尼亞等。教師提示:其實加州離我們很近。這時出示加州牛肉面的門店照片。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本節課因為教師的幽默而使學生倍感輕松,也順利地進入了下一環節。

    When the class begins, the teacher ask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2.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Golden State?

    3. A picture of a California Beef Noodle restaurant in Baoding street.

    (二)聽前訓練,預測內容

    在做第一遍聽力之前,首先讓學生查看課本第六頁圖片,迅速瀏覽本頁的所有習題,根據這些信息對聽力內容作出預測。學生能預計到的內容有:美國的一個景點;加利福尼亞的信息;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等。這時給出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背景介紹。

    Befor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read all the exercises and guess what the listening is about.

    The students may come up with some ideas, such as:

    ? It’s about a place in America;

    ? It’s about California;

    ? It’s about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設計意圖:讀前活動讓學生大致了解聽力內容,激發學生的背景知識,引發學生對此話題進行思考。采用泛聽的方法,不必聽懂文中的每一個單詞和句子,為隨后的聽力活動做準備。

    步驟2:

    (一)精聽對話,尋找細節

    組織學生聽第二遍材料,檢測學生的預測內容是否正確。接下來聽三遍材料,回答課文練習第二題,之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第二題的精確答案。比如:喬治行程的出發地

    和目的地;喬治對于加州的錯誤認識來源何處;加州有不同的美食、藝術、音樂的原因等。

    1. Listen for the main idea

    Listen to the whole conversation without stopping. Go back to the sugg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and check which are correct.

    2. Listen for the details

    Read the questions in Exercise 2 with Ss and play the tape again. Ask S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 Check answers in the class discussion.

    (1)Where did George’s tour start and in which direction has he been travelling?

    (2)What surprised George about California?

    (3)Why did George have the wrong idea about California?

    (4)Why are there so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food and art in California?

    讓學生看練習第三題,這是一封喬治寫給Christie的明信片。讓學生聽第四遍聽力材料,補全明信片中缺失的信息。因為聽力材料的語速較快,需要補全的詞匯較多,所以,筆者設計鏈接了單句的重復,講解聽力材料的難點,讓學生記錄對話中的其他的重要信息。這樣就降低聽力的難度,便于學生完成本環節的聽力任務。

    3. Listen for the key words

    Read the postcard on page 6 with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recall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Then play the tape right through while students listen for the missing details. Play it twice if necessary and then check answers by playing the tape again and stopping when the missing details are given.

    Dear Christie,

    I’m here in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in southeastern California. Have been traveling around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for three weeks now.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I have seen in American movies. Not everyone is rich and not everyone lives near the beach. First traveled southeast through rich farmland then to the central part. They grow everything here including cotton, vegetables, nuts and fruit. Cattle too. Then traveled further southeast into mountains and desert . Californians are very friendly, and they are from many different races and cultures.

    Every culture has its own festivals, music, food and art. Most interesting.

    Wish you were here. Give my love to Paula.

    Yours

    George

    設計意圖:本部分是聽力訓練的重點,以精聽的方式為主。學生聽完后馬上回答相關問題和填寫明信片得活動,因此,他們要帶著目的去聽,尋求所需要的信息。此步驟考查的是學生對聽力材料細節的把握,學生需要針對所聽的內容進行信息加工。

    (二)游戲輔助,聽后檢測

    教師借助飛行棋的游戲,重新設計和組合聽力材料,并將聽力中所有的重要信息轉變成問題、填空、對錯等形式,讓學生們結成小組,做游戲。飛行棋以其獨有的娛樂形式,緩解了學生緊張的情緒,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有的學生用篩子打到了前進5步,立刻變得眉飛色舞;打到了后退3步的學生直呼手氣太差;有個學生打到回到原點,失望至極??吹剿麄內绱嗽鷮嵉念I悟到了聽力材料的中心內容,相信每一個教師都會非常欣慰。

    (1) Play a game(見圖1)

    This game is designed for Ss to practice their oral English based on the listening material.

    設計意圖:學生做了三到四遍的聽力重復,倍感枯燥。課堂的氣氛也比較沉悶。這時穿插使用游戲無疑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而獨創的飛行棋游戲又將聽力材料的細節相結合,更加鞏固了學生們對于本材料的認知。

    步驟3: 總結概括,增強活動

    先是對于聽力材料中涉及的詢問及反饋進行總結。對話中應用了那些句式,對方如何回應,又有那些固定的句型。指導學生如何學會傾聽,并學會鼓勵對方,學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與人交流,從而建立起愉悅的人際關系。

    Summary――How to ask and comment

    Feedback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without it the speaker is likely to think the listener is not listening or is not interested. So this exercise gives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giving feedback when listening.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for a speaker to encourage someone to talk. Can you name out some of them Christie uses in the conversation?

    Sounds interesting. /It’s fantastic. / That’s great.……

    組織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如何詢問以及反饋的句型,小組合作編對話。 掌握在口語中如何使用描述景點的表達法介紹我們家鄉的旅游景點,以及在口語中鼓勵別人說話的方法。這三個景點分別是:競秀公園、直隸總督府、古蓮花池。編完對話后三個景點派各自的代表做表演,爭搶游客。然后讓同學們投票看哪個介紹更加深入人心,贏得更多的游客前去參觀。

    Talk show(見圖2、3、4)

    After this activity, ask them to vote for their favorite places.

    假設你是市長,請對全世界的游客致歡迎詞,邀請他們前來參觀,并派發明信片。

    Deliver an address

    Suppose you are the mayor of our City now, write some sentences of welcome to attract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mail the postcard to them.

    情感升華,熱愛家鄉。

    我們的家鄉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民勤勞。因此我們要攜起手來致力于建設和改造我們的生活環境,永遠熱愛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們的城市!

    Our hometown is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people here are so warm-hearted. I love this city. What about you? I’m sure you are willing to take action to protect it and devote yourself to making it a better city to live in. Now let’s develop a bright future for it.

    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整節課的升華,聽力是口語的活動的示范。形式多樣的口語活動充分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口頭抒發各自的思想和感情。本課最終的落腳點是在熱愛家鄉的情感主題上。

    六、教學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

    這堂課基本做到了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氣氛中愉快度過,既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又促進其情感教育。

    這堂課的完成使我感到欣慰,值得我深思。

    首先,良好的導入是整個課堂成功的一半,它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和興趣,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和藝術性??傮w來說,這節課的導入是比較成功的,切入點是讓學生觀看面館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句話“教有趣,必樂學”。學習興趣的形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各種智能的發展。

    其次,教學內容設計應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難度適中,盡量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在任務的設置中應充分考慮學生是否能夠完成。本堂課的細節理解部分難度合理,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

    再次,只有師生處于平等地位,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發揮;只有使課堂交際化,師生才能融合在智力與情感的交際過程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教學,創設了多種形式的交際活動。

    但是也有一些遺憾:

    1.由于本堂課任務多,容量大,導致完成任務時間較緊,今后應注意教學步驟間的緊密銜接,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

    2.思考討論題設置較好,但難度較大,導致很多學生沒能完成任務。今后應多引導,降低難度,留足討論時間,鼓勵學生大膽開口。

    評價方法:

    1. 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多樣感官參與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可以將交際教學,任務型教學和全身反應法等多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同時多媒體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通過語音,圖象等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大大提高知識掌握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自然習得語言,以及鍛煉其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本課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優勢,使視覺和聽覺相互配合。

    第6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高校;英語教學;內涵;更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B)-0000-00

    1. 前言

    英語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合格的英語人才,近年來,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社會建構主義逐漸進入高校英語教師的視野。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景,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高校英語教師應在社會建構主義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高校英語人才的培養質量。

    2. 社會建構主義概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其主要觀點是: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心理變化的反映,需要學生親自參與。由此看來,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構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英語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英語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語言,為了讓學生能夠應用英語進行流利的交流,高校英語教師不能單一地給學生灌輸英語理論知識,必須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1]。此外,高校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還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英語知識。

    3.社會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高校英語教學內涵

    3.1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3.1.1強化高校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的尋找教學方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摒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大學英語人才。

    3.1.2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高校英語教師要為學生制造自主學習的機會,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3.2構建多樣化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各類學習資源,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這正好符合英語實踐性強的特點。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創建實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景中練習英語、探究英語問題,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有利于實現“學以致用”。高校英語教師可以構建開放性的討論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設置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英語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3.3創新英語教學體驗

    現階段,英語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體驗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交流和溝通,這與社會建構主義下的英語教學思想有一定的關聯性。

    3.3.1啟發式英語教學

    在傳統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沒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學生進行教學,一味地要求學生背誦語法知識和英語詞匯等英語理論知識,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毫無興趣可言,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而“以問題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法把教學內容轉變為一系列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探究這些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及英語應用能力,避免了“啞巴英語”現象。在設置英語問題時,高校英語教師要注重從多角度設置英語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探究問題的欲望,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探究過程中獲取英語知識、培養英語表達能力。

    3.3.2討論式英語教學

    在以往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致使很多學生不能應用英語流利地與別人進行交流,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在討論式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大量英語語言交流活動、組織學生討論英語問題。討論式英語教學不但能讓學生在交流、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4.社會構建主義理論下更新高校英語教學的路徑

    4.1更新教育觀念

    在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不利于高校英語教學的革新。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英語教學觀念,結合社會建構主義,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研究英語教材和英語教學,讓自己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的引路人。其次,高校英語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育人”,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最后,高校英語教師要制定長期的發展計劃,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以身作則地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觀念。

    4.2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不但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策略。一方面,在組織學生參加英語活動的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對學生進行親切的指導,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構建主義理論要求高校英語教師不斷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在這里,高校英語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個性不斷調整學習策略,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4.3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

    在構建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高校英語教師不但要利用豐富的英語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而且要為學生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學生挖掘更多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資料,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其次,高校應該給學生設置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這樣一來,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英語與別人流利的交流。

    4.3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課本上的英語知識,無法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因此,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提高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在社會構建主義理論下,高校英語教師要把素質教學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5.結束語

    當前,在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不斷更新,高校的英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相應的英語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優秀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建構主義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23(20):105

    第7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論文關鍵詞:藝術設計;職業教育;實踐性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一、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設計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能和創新、創業、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和關鍵手段。高職教育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必須符合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和藝術設計職業崗位的要求,形成獨特、創新的教學模式。

    (一)“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

    “項目工作室”是一種仿真的職業環境,藝術設計職業環境決定了藝術設計“項目工作室”硬件設施的投入不用很高,藝術設計類專業全面實現工作室教學模式成為可能。如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平面設計工作室”按平面設計工作環境配備硬件設備,包括掃描儀和打印機,學生人手一臺高配置電腦,并安裝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機與學生機同步顯示。本課程校內教學階段全程在工作室完成。教師通過項目導入,將學生分組,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設計項目。教學過程實現了理實一體化,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理論與實訓交替循環授課的教學模式

    課堂(工作室)教學采取理論與實訓交替循環的方式進行,教師每講完一個知識點,就演示一個小型實例,然后要求學生完成,教師進行現場輔導。對于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再進行講授與演示,學生完成后再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講授。課程后半段,通過實施項目教學,鞏固了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了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分階段實施教學。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

    現場教學與項崗實踐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要融人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第一階段為校內學習,校內學習場所為工作室,通過針對課程知識點的實訓和針對職業能力培養的綜合實訓,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藝術設計與制作能力。然后到校外實習基地,進入現場教學與實訓階段。安排學生進入相關公司頂崗實踐,由公司實訓教師與任課教師共同實施本階段教學,以公司實訓教師為主,企業與任課教師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進行綜合考核。

    (四)把作品講評與學生作品展作為重要教學環節融入教學過程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實踐性教學成果主要為學生設計的作品。在課程總結階段,教師指定部分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設計理念、制作過程等進行簡要闡述,并由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講評,并選擇30%左右的優秀作品公開展出,這有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

    二、實踐教學方法的運用

    針對職業崗位(群)特點和課程特點,將企業相關項目引進教學。我們聘請了企業設計師擔任部分理論及實訓課的教學工作,使教學走進企業。通過工學結合,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新模式,強調“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強調“工學結合”的教學過程,強調學生職業崗位工作能力的培養。

    (一)按照“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根據課程特點.采用現場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

    1、現場教學法

    現場教學法,即把學生帶到工作崗位現場施教,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工作過程,熟悉專業公司運作模式,并進行職業素質教育。

    2、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就是導人企業真實項目,在教師帶領下組成一個團隊進行設計,學生自始至終參與項目,學習從項目分析到項目完成這一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以及綜合分析與項目實施能力等。同時,通過項目的獎勵,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設計水平的提高,養成了其團隊協作意識以及注重設計質量、講求工作效率的良好風氣,為適應就業后的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充分體現出高職教育教學特色。

    3、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即以真實項目或模擬項目設置任務,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中,精心設置項目驅動任務,調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通過開展對話、討論、歸納、總結等活動,使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學生的活動中深化,教學難點在學生討論中突破,不但達到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而且使學生從多種訓練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4、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即教師精選企業項目案例導入教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案例導人法包括將教師完成的社會實踐項目引入課堂,進行講解、演習,也包括教師對一個設計作品設計制作過程的全程演示。

    (二)以案例或真實的任務為實習實訓項目。將實習、實訓與產品、技術服務結合起來

    1、以藝術設計行業設計項目和真實案例為主,基于職業崗位設計綜合性的實訓課題

    突出應用與實踐的職業教育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導入設計項目,通過工學結合形式,組織學生調研,師生共同設計,以教師為主。教師給學生講解設計理念與設計流程,由學生分組進行設計制作。

    2、實行開放型、多方位教學形式

    實行開放型、多方位教學形式,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課堂授課與網絡資源教學相結合,教師傳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根據藝術設計類實習基地的特點,實行分散實習與集中進行現場教學二個方面相結合。校外實習教師以校外實習基地實訓教師為主,考核主體也以實訓基地教師為主。也可將企業相關項目帶到校內實訓室,師生共同完成,并針對課程輔之以較多的模擬項目。教師可將優秀的課件、教案、教學錄像、教學案例等教學資源共享于校園網,供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8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PWP教學模式;教材;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235-03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新課標的要求: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新的教學理念倡導高中英語教學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的教學模式。

    然而,當前國內閱讀課的現狀,卻并不令人滿意,張琳琳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很多高中教師仍然沒有確立新的教育理念,缺乏正確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對學生閱讀能力缺乏有力合理的培養,未能到達課標的要求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同時,王淼經調查發現,在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教學一直很受重視,但是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速度卻相對緩慢。許多教師不斷反映大部分高中學生的判斷、推理和總結能力較低,而學生自己也為自己的閱讀能力低,不清楚一些有效的閱讀策略而倍感困惑。唐海燕曾分析其原因,認為其中教學方法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在英語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教師在教學中總是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放在解釋生詞、詞語搭配、造句訓練上。語法規范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的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梢?,當今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不容忽視。很多學者也對閱讀教學現狀提出了自己的解決對策,其中王興科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PPP模式是以知識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模式,該模式注重教師的知識講解和學生的機械練習,來求得學生對語言詞匯和語法的學習認知;而新的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即PWP模式。然而,經筆者研究發現,目前對于PWP閱讀模式的文獻綜述和概念解釋數目甚多,許多學者也只是羅列出用該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及一些粗略的解決辦法,而用PWP模式進行教學設計的文獻卻寥寥無幾,有些學者如張琳琳,列舉出了改進后PWP模式的若干導入方法,給出了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和訓練等教學途徑。筆者認為,她給出的具體策略很有參考價值,但文章中并沒有針對一個具體的文本閱讀體裁設計一堂課。Harmer就此在其著作中提出了閱讀教學的六點原則,即閱讀不是消極技能;應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注意閱讀的內容而不僅僅是語言形式;預測是閱讀的一個重要因素;任務要與話題匹配;優秀教師應能夠深入挖掘閱讀材料??梢?,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教師按照某種教學模式照本宣科地講解詞匯和語法,而是要通過先前的深加工和對學習者的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建立在教師對材料深入的理解而后設計活動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筆者想以《英語》(外研版)必修3 Module 1為例,用PWP模式進行教學設計。

    二、PWP閱讀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

    根據魯子問在《英語教學論》中對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的敘述,教學活動設計分為三部分,讀前、讀中和讀后階段。讀前活動是指學生閱讀理解開始前的準備活動,主要教學活動包括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組織學生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內容,提供相關話題的背景知識,在話題語境中呈現新詞,掃清閱讀理解上的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讀中活動是理解文本并在閱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主要包括略讀;尋讀;質疑、釋疑和概括;識別替代詞的技能訓練。讀后活動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師生就某一或某些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和辯論的話語活動,主要包括復述課文;討論、辯論;縮寫;仿寫等。

    三、實際教學設計

    (一)學習者分析

    分析學生的需求是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缎抡n標》明確規定: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因此,充分發揮學生掌握英語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功能,由此形成內化的語言能力就成為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

    《英語》(外研版)必修3 Module 1是高一年級學生在高一下半學期迎來的第一堂英語課中教師所要呈現的內容,這堂課的成敗關乎該學期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關注度和重視度,而且上好這第一堂課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從假期狀態調整到學習狀態。精彩有趣的“開門紅”對于英語教師而言,也是樹立威信的最好呈現方式。因此,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狀態和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高一下半學期的學生已經經歷了半個學期的高中生活,其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會比剛剛入學的學生好,所以,在教學目標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任務型的方式向學生滲透語言點并使其內化,在學生的語言運用方面,教師可設計討論、回答問題等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本模塊的中心是“歐洲國家城市”,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很貼近,同時,天津城市建設發展和出境旅游熱、各學校開展的冬令營、夏令營及各種合作交流學習也使得學生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教材規定學生應學會選擇正確的定義,這也給該課時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根據文章的結構設計教學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的文化氛圍中理解重難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略讀、找讀等閱讀策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有層次、有梯度地完成閱讀理解技能訓練、詞匯練習等教學目標。

    (三)教學設計

    四、結束語

    通過PWP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豐富了課外知識儲備,強化了課堂重點知識的記憶,豐富了可理解語言輸入,提高了接收、理解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鍛煉英語的思維、聯想、想象、判斷和推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強化了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語言的表達和創造能力。PWP模式是一個很有趣味性的改革思路,它順應了學生思維方式的全面更新和發展,提高了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操培養,可以作為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改革的嘗試推廣開來。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魯子問.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25-126.

    [3][英]Greenall,S,陳琳.英語(供高中一年級下學期使用)學生用書(第三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唐海燕.整體語言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王淼.閱讀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6]張琳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第9篇:高一英語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英語;教學設計;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012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英語學科也不例外。教師依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對教育對象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可以生成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教學設計。當下,高中英語的學習現狀大致呈現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大部分學生依靠死記硬背來學習英語,效率低下;二是女生的英語成績普遍優于男生。要解決這一現狀,就要求我們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花工夫,盡可能地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下是筆者根據新高考的要求,結合十幾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得出來的關于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思考:

    一、重新審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應著眼于提高課堂效率、確保教學的實效性,而教學設計就是其中的關鍵。在實施教學活動之前,科學的教學設計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和新一輪課程標準的修訂,英語教學的大改變勢在必行?!斑M行教學設計,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選擇能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英語課堂,同時增加英語課堂的活力”。

    比如,當學生對教師講的內容不能明白時,很容易分心走神,那么這樣的課堂是沒有效率的。此時,在課堂上如果能有足夠的機智,隨機生成一些學生比較喜歡、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或者是話題,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致,就能很好地扭轉學生學習的頹勢。那么,如何使我們的教學富有機智,使課堂生成信手拈來呢?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有充分的教學設計,預設得越充分、生成得越自然、教學得越流暢。

    我們在準備教學設計時,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定位――教學引領者。對于“引領者”包含這樣兩層意思:一是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引領。教材是學生上課的材料依據,我們在英語課堂設計中要考慮整體教學進度,組織好教材,安排好課時,抓住每個課時的重難點、疑難點、能力點和價值提升點;二是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引領學生知道“聽”什么、應該怎么“想”、敢于開口“說”、樂于動手“做”。教師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教育學知識,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實際需要。教師要能夠有效地調控課堂氣氛,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成功地進行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出色的教學設計,才可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懂得透徹,從而愛上英語。

    二、加深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案例中的要素研究

    英語學習的基礎是詞匯和語法教學。詞匯就像一塊塊的磚,語法就像水泥,當磚和水泥結合的時候才能建成一棟高樓。要想把英語學好,詞匯和語法是必須要學好的兩個部分,這堪稱是英語學科的基礎。倘若基礎不牢,很可能就是“地動山搖”,學好英語成了空中樓閣!

    語言實踐是語言學習的目的。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如何能夠做到把現有的知識在新的語境中合理運用,并且舉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新詞匯放入特定的語境中以學習詞匯的具體應用,假以時日,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會有比較大的提升。再加上通過持續不斷的閱讀訓練,學習英語的基礎也就慢慢地扎實了!

    1. 知識領悟的生成性

    就拿語法教學來說,英語與中文的語法區別很大,一句話中詞的位置不同,又要加關系代詞等組成復合句,這些都是教學中比較難懂的問題。“教師需要將抽象的語法知識變得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和理解力”。

    例如:筆者在教SEFC BOOK1 UNIT4的語法――定語從句時,利用電影Titanic中的情節進行定語從句關系代詞用法的引入:(利用關系詞將兩個簡單句合拼成一個定語從句)

    (1)Just now we heard a song. It (the song) is from the film Titanic.

    Just now we heard a song that/ which is from the film Titanic.

    (2)This is a ship. Its name is Titanic.

    This is a ship whose name is Titanic.

    (3)Titanic is a ship. It sa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 on its virgin voyage.

    Titanic is a ship that/ which sa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 on its virgin voyage.

    (4)Rose was a nice girl. Jack loved her the first time he saw her.

    Rose was a nice girl (who/ that/ whom) Jack loved the first time he saw her.

    (5)Rose and Jack are lovers. They met on the ship.

    教師在課堂上要和學生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相互學習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勇于對已有的答案學會合理的質疑,形成多維互動式語言實踐活動。這種模式下的學習,能夠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對學習的印象。

    3. 高度重視知識掌握的反思性

    W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生活。經由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反思改正,實現自我設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在學習中,學生會制定學習計劃,確定自己要達到的目標,主動地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提升學習效率。按照新高考的要求,現在的英語教師都會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監控學習、自我評估。做到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并對已掌握的知識更好的進行反思。以下是筆者在每學完一單元各板塊后,為學生設計的自我評估和反饋的表格:

    不可否認,英語學習的過程是非??菰锏?。詞匯的記憶、語法的學習,聽力、寫作、閱讀等,都是艱巨的任務,還要會基本的口語交際,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出來。從這個角度講,英語的學習也是鍛煉學生意志的過程。英語教學的艱巨性一方面呼喚著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同時也反映了當下語言教學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反規律現象。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遵循語言教學規則是基本要求,所以一定要有大量的豐富的語言材料的輸入。正如著名英語特級教師劉兆義先生強調的:“輸入是更為重要的事情,不必每節課都有輸出,可以幾節課輸入之后才進行語言的輸出?!?/p>

    高中英語課堂案例設計不僅能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增加課程的靈活性、選擇性和實用性,還能為不同起點的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可能。從而,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也有利于培養多層次的英語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陳 林.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董義兵.高一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北師大版高一英語Unit 3 Lesson 4 Christmas第一課時閱讀)[J].東西南北?教育,2014(5).

    [3] 馮轉紅.高一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案例(高一必修4第5單元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第二課時閱讀課)[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0).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亚洲午夜成人片|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久久久成人影院|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成人免费漫画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