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的預防及治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血壓病;三級管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4.1R255.3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21349(2012)12152101
高血壓病的管理是控制人群心腦血管病、腎病高發病、高死亡的主要手段之一[1],為探索有效可行的高血壓管理模式,本文提出高血壓三級管理模式與病人自服藥未管理模式對高血壓病人機體狀況及心腦血管病等發病率的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研究以社區為單位進行隨機試驗研究設計,將110例高血壓病人隨機分為高血壓三級管理組(干預組)與高血壓自服藥組(對照組),每組各55例,比較兩組病人在實施2年后,在血壓控制、心腦血管病、腎病發生率及死亡率方面的變化。排除標準:有腫瘤、精神異常伴有嚴重軀體功能損害的腦卒中病人。
1.2研究方法高血壓三級管理模式主要為門診醫療藥房家庭保健方式[2],積極參與門診醫療、自行藥物服用及日常生活保健三者有效結合,使病人認識高血壓,加強自我管理。高血壓自服藥組病人只進行日常服藥[3]。
3討論
高血壓三級管理包括門診醫療、藥房和自我保健管理三方面。這種疾病管理模式強調病人對自身病情的重視與自我有效科學管理[4],非常適合高血壓病這種需終身管理同時涉及心理、生物及社會等多方面問題的疾病[5]。本組研究發現,三級管理模式與病人自行服藥管理相比,血壓下降程度較高,高血壓的控制量增加相對明顯。
本組研究是在對病人進行有效需求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病人自行服藥非規范管理對病人有一定的效果,但要進一步降低病人血壓,提高高血壓的控制率,需要病人與醫生之間進行密切合作[6]。通過三級管理模式中三部分的密切配合,從而有效改善目前我國高血壓控制率低、覆蓋面小的局面[7]。
本組研究通過對比三級管理模式及病人自行服藥管理模式,發現三級管理模式有明顯的優勢,病人的高血壓控制、機體反應及心腦血管疾病及腎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證了病人身體的健康。
另外本組研究由于樣本量較小,因此統計效能存在一些問題,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增加樣本量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三級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控制高血壓病人病情[810],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春霖,陳嫣,張東霞,等.不同社區高血壓病人管理模式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3):309310.
[2]WeaverFM,CollinsEG,KurichiJ,etal.Prevalenceofobesityandhighbloodpressureinveteranswithspinalcordinjuriesanddisorders:Aretrospectivereview[J].AmJPhysicalMedRehabilitation,2007,86(1):2229.
[3]余信國,李靜,趙鵬,等.人機結合管理模式在社區高血壓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15):13781380.
[4]HoshideS,KarioK.Lowdensitylipoproteinsubfractionasanewriskfactorforsilentcerebralinfarctioninhypertensivepatients[J].HypertensionResearch,2009,29(5):297298.
[5]趙欣,李瑞杰,徐應軍,等.高血壓病社區醫院之間危險度分級管理模式的效果[J].臨床薈萃,2010,25(6):464467.
[6]徐崇凱,季建隆,曹靜,等.以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主體的高血壓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8688.
[7]李曉雯,袁欣,古艷云,等.健康促進診療管理模式在社區高血壓病人防治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8):760762.
[8]DevynckMA,KunesJ,LeQuanSangKH,etal.Membranemicroviscosityandplasmatriacylglycerolsintherat[J].ClinSci,2009,94(1):7985.
勝利石油管理局臨盤醫院,山東德州 251507
[摘要] 目的 探討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與胺碘酮聯合應用在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中的效果。 方法 整群選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83例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病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n=41)和B組(n=42)。A組給予坎地沙坦酯、胺碘酮聯合治療,B組給予依那普利、胺碘酮聯合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A組、B組治療后6個月、12個月的SBP水平、DBP水平、房顫發作次數均顯著地低于治療前(P<0.05);A組、B組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左心房內徑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組間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的SBP水平、DBP水平、左心房內徑大小、房顫發作次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坎地沙坦酯或者依那普利聯合胺碘酮均可有效地治療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效果確切。
[
關鍵詞 ] 高血壓;陣發性房顫;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胺碘酮
[中圖分類號] R71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8(b)-0117-02
[作者簡介] 宋金燕 (1972.6-),女,山東德州人,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醫院藥學。
目前,對于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相關研究顯示[1-2]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劑對房顫的治療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未達理想。胺碘酮被認為可降低房顫時心室率,有助于改善房顫病情。該研究為尋找更佳的治療藥物,將探討兩種不同RAS抑制劑聯合應用胺碘酮在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中的治療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該院收取的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病人8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n=42)和B組(n=41)。A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在63~75歲,平均(68.1±4.0)歲;B組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齡在62~76歲,平均(68.5±4.3)歲。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給予坎地沙坦酯(H20041988,重慶圣華曦藥業)和胺碘酮(H31021872,上海信宜九福藥業)治療:①坎地沙坦酯用法用量為:4~8 mg/次,1次/d;②胺碘酮用法用量為:第一周開始,200 mg/次,3次/d;第二周開始,200 mg/次,2次/d;第三周開始至治療結束,200 mg/次,1次/d。B組給予依那普利(H31021938,上海現代制藥)和胺碘酮治療:①依那普利用法用量為:5~10 mg/次,2次/d;②胺碘酮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治療時,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可依據血壓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用量。兩組共治療4周。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形式表示。
2 結果
2.1 不同治療方案血壓改善情況的比較
A組、B組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SBP和DBP水平均顯著地低于治療前(P<0.05);兩組組間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的SBP和DBP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治療方案患者左心房內徑大小的比較
A組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的內徑大小分別為(34.5±4.9)mm、(34.7±4.3)mm、(34.9±3.9)mm,B組分別為(34.3±4.5)mm、(34.4±4.1)mm、(34.6±4.5)mm。兩組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左心房內徑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間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左心房內徑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治療方案房顫發作次數的比較
A組、B組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房顫發作次數均顯著地低于治療前(P<0.05);兩組組間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房顫發作次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高血壓藥物治療過程中容易合并陣發性房顫,陣發性房顫是常見心律失常癥,發病時出現嚴重癥狀,有可能引發栓塞,增加心力衰竭發生率、死亡率,因此需盡快處理。相關研究顯示[3-4],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和房顫的發生密切相關,高血壓病人心房內壓力異常升高,導致心房肌局部轉換酶出現異常表達,上調血管緊張素受體mRNA水平,增強血管緊張素Ⅱ于心房中的作用效果,而血管緊張素Ⅱ能夠增加病人體內心肌細胞鈣離子負荷量,而超負荷則是引發房顫心房肌電重構的一個重要機制,這表明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和房顫的發生、預防密切相關。
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常見藥物,能夠阻斷鉀通道,且可抑制延遲整流鉀電流[5];此外它還能夠有效地阻滯超快激活的延遲整流鉀電流、內向整流鉀電流,以及有效地抑制延遲后除極、早期后除極[6-7]。作為兩種RAS抑制劑藥物,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能夠有效地作用于病人的RAS系統,并發揮抑制作用,與胺碘酮聯合應用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A組治療后6個月、12個月的SBP為(124.5±12.8)mm Hg、(125.6±13.1)mm Hg,DBP為(74.1±7.3)mmHg、(75.0±6.9)mm Hg;B組SBP則為(125.1±13.5)mm Hg、(125.9±13.9)mmHg,而DBP為(74.4±8.1)mm Hg、(75.2±7.2)mmHg;兩組血壓水平均明顯降低,提示兩種不同方案均可有效地緩解高血壓病情;左心房增大,是房顫發生過程中的典型癥狀,本文A組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的內徑大小分別為(34.5±4.9)mm、(34.7±4.3)mm、(34.9±3.9)mm,B組分別為(34.3±4.5)mm、(34.4±4.1)mm、(34.6±4.5)mm ,A組、B組經治療后左心房內徑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不同方案均可以抑制左心房內徑增大,緩解病情;本文A組經治療后房顫發作次數為(5.8±0.8)次、(3.9±0.4)次,而B組則為(5.7±0.9)次、(3.8±0.5)次,明顯低于治療前(A組為(10.7±1.3)次,B組為10.8±1.5次),提示兩種不同方案對房顫控制效果確切,減少房顫發作次數;A組、B組治療后無論在血壓控制、左心房內徑大小、房顫發作次數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不同的RAS抑制劑均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病情。李超[8]等人在胺碘酮、厄貝沙坦聯合治療房顫中指出,兩組合用可降低房顫復發率,維持竇性心律,證實RAS和胺碘酮聯合治療具有確切效果。
綜上,坎地沙坦酯或者依那普利聯合胺碘酮均可有效地治療高血壓合并陣發性房顫,效果確切。
[
參考文獻]
[1] 杜以梅,張家明,于世龍,等.RAS抑制劑預防心房顫動研究進展[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3):161-162.
[2] 李廣平.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與心房顫動[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0,8(7):556-557.
[3] 劉濤.厄貝沙坦聯合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臨床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6下半月版):823-824.
[4] 周小良,吳立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物對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電重構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6):939-941.
[5] 馮曉云.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時期房顫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業,2014,23(3):77-78.
[6] 蔣軍華,鄭乃清,何皓,等.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顫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12):103.
[7] 王勃.60例心房顫動應用胺碘酮轉律的療效觀察和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11):108-109.
高血壓病的三級預防的主要內容是:一級預防是預防高血壓病的發生。二級預防是對已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全面的治療,預防其病情加重或發生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早期正規治療高血壓,減低高血壓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三級預防是對重癥患者的搶救及康復治療。對重度高血壓患者,進行搶救,有效預防并發癥,同時進行康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社區衛生工作中,對居民及患者進行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強化自我保健知識,使居民逐步掌握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健康知識,對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意義:高血壓病是一組以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分別三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特征,伴有頭暈頭疼等癥狀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見病,可影響心臟、大腦等多個器官功能。高血壓病通過改變飲食結構,適當體育鍛煉,減輕體重,降低血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放松心情,保證良好情緒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對已經發病的患者,通過合理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血壓,很好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無論對醫務人員還是社區居民,甚至是高血壓病患者而言,正確合理的防治是一項長期工作。開展高血壓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獲取高血壓病防與治的基本知識,使得患者配合治療的一種途徑,也是其它一切治療的基礎。
高血壓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與家屬及社區居民掌握高血壓病防治的基本常識,更好地配合社會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2)對于患高血壓的病人,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保證長期正規合理的治療,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3)避免發生高血壓病急性合并癥(如高血壓腦出血)。因此要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調整用藥種類及藥量。
(4)使家屬掌握在特殊情況下的處理措施。如高血壓腦出血發生時,不要隨便搬動病人,應撥打120急救電話,并使患頭偏向一側,頭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腦部更多出血及嘔吐物嗆著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壓病人教育的對象:
(1)一般人群:主要對他們宣傳當前高血壓病驚人的發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及嚴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傳高血壓病的發病因素,如肥胖、高鹽飲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點:對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更應該很好地教育他們,充分掌握高血壓病的防治常識,教會他們自己監測血壓或一定要定期到衛生服務中心監測血壓。飲食上注意少鹽多醋,少糖多果,戒煙限酒,少食或不食動物性脂肪,飲食以高蛋白、低熱量、多纖維為主。加強有氧運動,每天最少做有氧運動兩次以上,每次超過30分鐘,很好地控制體重,減少心腦腎負擔。同時還應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蔥、大蒜、木耳、芹菜、蘿卜、海帶等食品。另外限制食鹽攝入量,高危人群<10g/日。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R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629-00
高血壓是目前我國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與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預防和治療難以分割,難以在短時間內見到明顯預防與控制效果。社區衛生人員與居民易于溝通,便于開展各類工作,能夠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因此,只有以社區為基礎,以健康促進和行為危險因素干預為主要手段和工作內容,才能提高預防與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實現慢性病綜合預防與控制的目標。社區是高血壓防治的主要陣地。社區開展高血壓防治是控制高血壓日益增長趨勢的關鍵,如何在社區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診治,采取什么樣的綜合防治路徑,與高血壓患者本身息息相關,下面就高血壓患者社區綜合防治的體會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納入社區管理的高血壓患者272人,其中男性174人,女性98人,年齡44至76歲,平均60歲。所有病例根據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 高血壓的最新診斷標準確立。
1.2社區高血壓防治現狀
我國高血壓患病率持續增長,有資料統計表明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達到19.2%,估計高血壓患者接近2億人。目前社區高血壓管理存在宣傳率低、治療不規范、未全面評估等缺點,隨著當前醫改的推進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的不斷完善,為高血壓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1.3方法
我社區衛生服務站對轄區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綜合防治措施,以防治結合為主要路徑,從多渠道進行管理,具體如下:
1.3.1政策與宣傳 動員全社區參與社區高血壓防治的計劃,實施,提高人群高血壓疾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根據文化、經濟、環境和地理的差異,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采用多種形式進行信息的傳播,著重于宣傳高血壓的特點、原因和并發癥的有關知識,宣傳其可預防性和可治療性,以及生活方式在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對來門診高血壓患者指導要具體化,行為改變從小量開始。
1.3.2藥物治療 采取規范化與差異化相結合的治療模式,結合社區現狀,選取高血壓一線治療藥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美托洛爾等進行規范治療,同時根據血壓監測情況、患者病情進行差異化指導用藥,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對于血壓控制不理想患者適時調整。
1.3.3社區管理模式 將社區依據各居委會分布進行劃片,組建家庭醫生團隊,深入社區、家庭對患者進行隨訪與評價,提供健康咨詢服務,普及健康知識,進行用藥觀察與康復促進,同時囑患者低鈉、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從社會環境、軀體狀態和心理因素同時著手,進行心理疏導等其它治療。
3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隨著社區衛生服務醫療機構成為防治高血壓的主體,如何進行高血壓患者社區綜合防治,選擇什么樣的路徑進行管理成為社區醫療的服務重點。近幾年的實踐中,我們采取的一種綜合性的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路徑,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行為方式干預、分級隨訪、藥物管理以及督促自我管理等工作,從效果來看,這種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高血壓防治意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合理用藥,從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我們體會到,社區醫療發揮的是網底作用,接觸面廣,能夠為患者多渠道的提供診治信息,因此在路徑選擇上應能更好的利用社區這個平臺,進行規范管理,要運用健康促進的理論將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相結合,一級預防、二級預防與三級預防相結合,開展一體化的綜合防治。在選擇降壓藥時,要考慮到社區醫療與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用藥,可以在基本藥物里選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復方降壓片等,也可選用一些價格適中,療效較好的國產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進行教育宣傳時要注意形式方法,可組織健康教育俱樂部、健康講座、文字宣傳材料發放等等。
綜上,采取綜合性的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多渠道的規范管理路徑,有利于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防治,控制病情,延續病程,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義,沈潞華等.高血壓病的合理用藥[J].中國臨床醫生,2005,33(7):393―399
[2]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等.高血壓患者社區綜合防治路徑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20):257
【關鍵詞】高血壓 預防 危險因素 血壓控制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350-02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和健康,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成為全球范圍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高血壓病是多種腦血管病特別是腦卒中及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加劇心力衰竭[1]、腎損害的常見病因,全球大約54%的腦卒中,47%的缺血性心臟病都歸因于高血壓。隨著對高血壓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有關指南不斷提出,使我國高血壓防治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實用性均有了很大的進展。本文介紹我結構對轄區內居民所進行的調查,總結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防治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7月~2010年3月對我轄區內1200名居民進行高血壓篩查,其中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齡在23~81歲之間,平均(46.5±4.7)歲。
1.2 方法
在前期完成本機構高血壓患者篩查及基線高血壓調查的基礎上,對高血壓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生活習慣、基礎疾病、治療措施,進行調查,總結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干預包括健康教育、飲食干預、行為干預、藥物管理,隨訪1年,比較干預前后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及血壓控制情況。
1.3 高血壓入選標準
未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SBP)≥140mmHg和舒張壓(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壓,經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也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控制達標標準: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并發癥患者血壓<140/90mmHg。年輕人(18~40周歲)、糖尿病、心血管病、穩定型冠心病、慢性腎病患者血壓<130/90mmHg;老年患者(≥65周歲)血壓控制<150/90mmHg。全部患者血壓建議降至120/80mmHg以下[2]。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均數和率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
2 結果
2.1 在本次調查中,高血壓病患者240例,男性157例,女性83例;健康人群960例,男性623例,女性337例。高血壓病患者與健康人相關因素比較見表1。
表1 高血壓病患者與健康人相關因素比較
高血壓與家族遺傳、環境、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有明顯相關性,與健康人群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前后比較 經過系統干預后血壓控制達標189例,達標率78.7%。
3 討論
3.1 高血壓防治的意義
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治療的目的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導致的死亡,我國已經從單純的控制血壓發展到多種危險因素綜合干預,使心血管預防發生了重大的戰略性轉移。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已經超過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因此要高度重視、積極做好高血壓的預防工作,做到“三級預防”即:病因預防;強調早發現、早治療,降低高血壓讀數及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對重度高危患者進行積極救治[3],減少病殘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三級預防的基礎上,是高血壓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醫療資源,為最大限度的康復獲益。
3.2 高血壓防治的相關措施
3.2.1 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可以提供微量營養素,蔬菜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葉酸、鈣、磷、鉀、鐵的良好來源。由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控制食鹽攝入量:每日每人鈉鹽攝入不超過6克,以三口之家為例,500克(1袋)食鹽應吃30天左右,盡量控制每月只食1袋鹽,少腌制咸菜,必要時將腌菜、咸菜清洗降鹽后再加工食用;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即用餐葷素營養搭配,少葷多素。強調控制BMI在18.5-23.9kg/m2的正常范圍內。通過合理體育鍛煉控制體重增長或降低體重。重點控制能量平衡,使能量攝入≤能量消耗。通過參加各種活動來調節和放松心情。
3.2.2 健康教育 高血壓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使患者能自覺選擇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降低影響健康的因素[4],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基礎與前提。
3.2.3 藥物管理 結合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及合并癥,進行用藥指導,由專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由社區醫生負責具體實施,促進合理用藥增加服藥依從性。多數患者需要聯合用藥,仍不能達標時要加用第3種藥物。
3.2.4 自我管理 高血壓病自我管理是高血壓綜合管理的一部分,是在醫務人員的支持下,個人承擔血壓控制的所必需的預防性及治療性活動[5],這也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手段。
總之,高血壓的防治要強調連續、綜合、主動、預防的理念,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的綜合干預,能使血壓控制的整體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趙學軍,高俊嶺,傅華.社區高血壓群組于預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4):1181.
[2] 高雷,顏驊.上海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老年高血壓的疾病特點與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4):1375.
[3]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社區衛生服務屬地化管理的實踐和探索[J].中華全科醫學,2009,7(10):1097.
【關鍵詞】血塞通注射液;高血壓,原發性;二級預防
【中圖分類號】R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725-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病發病率的上升,原發性高血壓的二級預防顯得尤為重要【1】,除了西醫常規的降壓治療外,筆者2009-2012年采用中成藥輔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發現在原發性高血壓的二級預防中,血塞通注射液在改善癥狀、減少遠期并發癥等方面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共384例均來自我院內科門診,符合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就診時無并發癥。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00例,對照組184例。觀察過程中有5例在入組兩年內死亡,有44例失去聯系。完成觀察的患者治療組190例,對照組160例。治療組年齡40-90歲,其中40-50歲25例,51-60歲者82例,61-70歲者64例,》70歲者19例。對照組年齡37-90歲,其中《37歲者5例,40-50歲20例,51-60歲者40例,61-70歲者75例,》70歲者20例。兩組合并糖尿病者均為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等基礎治療,西醫降壓等常規治療,有合并癥者酌情用藥,用藥方案符合高血壓防治指南要求。治療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5+生理鹽水250ml靜滴7-15天一療程,一年用2-4個療程,最好一個季度用一療程,至少觀察兩年。
1.3 療效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轉歸情況,如高血壓腦病、高血壓危象等急癥,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腦出血、心肌梗塞、高血壓腎病等的發生率及預后轉歸,患者治療后轉歸,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腦卒中致殘率)等。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有遠近期并發癥[4],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中,死亡患者7例及流失患者36已不在觀察之列。腦卒中致殘率是指出現的肌體功能障礙、意識障礙、腦梗死后患者出現的肌體功能障礙、意識障礙、腦梗死后癡呆癥、抑郁癥的發生率。判斷界限為能否完成生活自理。高血壓腦病、高血壓危象發病例數種中部分患者為重復發病,而且部分轉歸為腦卒中、統計作為單獨例數計算。腦卒中患者中部分患者為梗死后出血,均以初發疾病列入統計數據。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論其轉歸均獨立計算。治療組中有3例患者同時合并心腦腎并發癥,予以分類單獨計算,具體見表2。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高居全球各病種發病率之首,占用大量的醫療資源,其罪魁禍首就是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重點是控制并發癥的發生【2-3】血壓達標是基礎,而且很多患者雖然血壓控制理想,但不能有效地控制并發癥的發生。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研究正在成為專家關注的焦點,作為西醫治療的有效補充,祖國傳統醫學有者廣闊的發展空間。
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活絡,現代藥理研究,具有抗腦及心肌缺血的作用,改善血液流變性作用,改善微循環作用,有降血脂作用,有抗自由基損傷作用。長期用藥對增加血管彈性,提高肌體抗突發事件能力有一定幫助。
高血壓所致各種并發癥在中醫理論上多屬風癥、痰癥、瘀癥,治療上以活血化瘀,熄風通絡為主,與西醫治療的抗凝、改善微循環一脈相通。在筆者的觀察研究中,對照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下降,大大改善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腦卒中患者的生存質量。許多重癥患者能夠達到生活自理,恢復部分勞動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存信心,兩組患者致殘率的差別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與現代醫學提倡的人性化治療相吻合。
中醫理論傾向癥狀醫學,血塞通注射液能顯著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頭暈、目眩、胸悶、乏力等癥狀,使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加,有利于長期治療和管理,尤其在文化層次低的人群中,其能迅速解除患者癥狀,增加患者對醫生的信賴,成為治療的關鍵。在筆者的觀察研究中,治療組入組患者完成觀察率為95%,而對照組為86.96%,很好地證實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血塞通注射液在原發性高血壓的二級預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和極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社區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嬌,歐愛華. 我國社區原發性高血壓的防治現狀[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7):1354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衛生部、諾華制藥:聯手行動防治高血壓
前不久,衛生部疾病控制局和新聞辦公室于第十個全國高血壓日當天召開了“從觀念到行動――全國高血壓日十年回顧”座談會。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齊小秋在座談會上積極倡導全民積極參與高血壓防治工作。據了解,這次座談會是今年高血壓大眾宣傳教育系列活動之一。其他活動還包括王府井步行街專家義診,功能社區高血壓調查活動、功能社區健康教育活動及媒體專題宣傳教育節目等。
立足今天,回顧過去,近年來,衛生部在高血壓防治方面采取了諸多有效措施并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以加強大眾的高血壓防治意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004年底諾華公司全球總裁在北京受到總理接見時,提出希望對中國的高血壓防治進行支持,溫總理表示支持和鼓勵。2006年8月,“衛生部―諾華高血壓預防控制教育項目”得以于2006年8月在北京正式啟動。
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瓊麗女士介紹說,這個項目通過開展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對患者和公眾進行認知高血壓的宣傳教育,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提高醫務人員專業能力,使醫務人員能有效應用《高血壓防治指南》,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加強對高血壓疾病的控制;二是提升高血壓患者的認知率、治療依從性和控制率、控制高血壓及其并發癥,從而共同降低社會經濟負擔和患者醫療費用。據了解,整個項目為期2年,由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全額出資,跟科技發展中心共同開展和實施這個項目。
在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該項目在北京、上海、廣東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等10個城市建立了高血壓預防控制培訓中心,通過多種形式培訓基層和社區醫生,提高了醫務人員的知識水平,給當地帶來了新思想、新學術,初步計算受益的患者超過千萬名。項目開展期間共舉行了將近120多場全國巡展,在全國各地相繼展開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全國70個城市一共組織召開了1 53場培訓會,除了、青海、內蒙古以外,整個培訓活動涉及了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受培訓的醫生一共達到了21500人。同時,對公眾進行以提高高血壓治療和預防為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也在此期間頻頻展升。
黃瓊麗女士表示,這樣大規模廣泛深入的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了基層醫療水平,從而有助于改善目前醫療配置不均衡的問題,活動采取衛生部領導、部門協同、多方參與的形式,解決了基層醫療知識水平不高等相關問題,收效很大。
阜外醫院的白冰冰醫生作為“衛生部―諾華高血壓預防控制教育項目”的參與者與受益者,談起自己的體會來,熱情洋溢。她覺得,這次培訓活動的每一次講課都有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實踐方法傳授給大家,有較高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大大提高了臨床醫生的心血管和高血壓方面的診治水平。通過學習,我了解到高血壓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而且發病率越來越低,控病率僅為6.1%。作為醫務人員,我也見到很多由于高血壓病得不到控制而痛苦不堪的患者。有一些患者因為高血壓引發了心腦血管的發病,我感到無奈而痛心,如果做為醫護人員的我們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使病人更早得到全面控制和有效治療,結果也許會不一樣。
同時,像高血壓這樣的慢性疾病,社區醫療非常重要,如果廣大的居民可以在基層社區的醫療機構得到相應的防治和治療措施,將是高血壓患者的福音。基層醫院醫生的能力,以及他們所能覆蓋的人群多少,直接決定著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診治的水平。
關注特殊人群 防治高血壓
談到具體的高血壓疾病,參加此次培訓的高血壓疾病診療專家強調,高血壓疾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兒童,青春期少年,婦女等特殊人群也要加強高血壓疾病防治意識。
高血壓病因不明,但臨床醫學表明,高血壓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日常攝入食鹽多者發病率高、肥胖者發病率高。同時,高血壓發病率還與遺傳有關,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有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都容易發生高血壓,因此城市中的高壓發病率高于農村。
近年來,隨著兒童保健事業的發展和健康檢查的普及,發現兒童高血壓發病率不低,應該引起人們重視。而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正常血壓已接近成年人。如在安靜狀態時,血壓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診斷為青春期高血壓。青春期高血壓一般是青少年發育過程中的暫時現象,據醫學家觀察,青春期輕度高血壓雖然在相當長時間內無任何自覺癥狀,但它能在機體內慢慢地破壞血管、心臟、腎臟和大腦。對青春期高血壓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由于青春期高血壓的發生是暫時性的,過了青春期,心血管系統發育迅速趨于平衡,血壓就會恢復正常。因此一般不主張過早應用降壓藥物,但必須通過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達到使血壓恢復正常的目的。
此外都市白領一族和婦女也要加強高血壓的防治意識。由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下,導致腎上腺素過多分泌,引起血管收縮,最終導致高血壓;而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也容易導致高血壓。臨床醫學證明,病情進展迅速,常伴有視網膜病變的惡性高血壓病,常常“襲擊”年輕人。患病者常出現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心慌、氣短、體重減輕等臨床表現。
婦女與男性相比,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所以,也常發生一些特有病癥,如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病多發生于妊娠24周與產后兩周,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嚴重時會出現抽風、昏迷而威脅母子生命,因此要注意預防。預防工作關鍵在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了解妊娠前和早孕時血壓水平。
高血壓健康知識補充站
健康膳食 遠離高血壓
10月8日高血壓日當天,在衛生部全國高血壓日十年回顧座談會上公布的“健康膳食,健康血壓促進行動”項目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功能社區勞動力人群的高血壓患病中38.6%就是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此次調查從今年5月17日開始,歷時近5個月,主要調查了北京市機關單位等功能社區的勞動力人群。
飲食對于人們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飲食更是重要至極。中西醫一致認為,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高血壓的高危因素,改善膳食結構,合理膳食
是完全可以預防高血壓的。
首先,在日常飲食中減少鈉鹽攝入,臨床上經證實人們若食進過多的鈉鹽,可以因鈉分子濃度的增加導致血管平滑肌腫脹,血管腔變細,血液流動的阻力增加;同時,由于血管內水量的相應增加使血容量增加,直接加重了心臟和腎臟的工作負擔,從而使血壓升高。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量不超過6g。其實,肉類如雞、鴨、牛、羊和一些蔬菜本身都已含有鈉鹽,烹飪時人們又習慣地加入各種調味品,如醬油、食鹽、豆醬、辣醬等,都含大量的鹽分,使菜肴內的鹽量更高。所以人們應該盡量食用清淡的食物,少食各種咸菜及鹽腌食品,以減少鹽分的攝食。
其次,避免進食高熱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食物。高脂肪高膽固醇膳食容易致動脈粥樣硬化,故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對高血壓防治不利。長期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腦髓、蛋黃、肥肉、貝類、烏賊魚、動物脂肪等,可形成高脂蛋白血癥,促使脂質沉積,加重高血壓。應當適量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每天每千克體重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在1克以內。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魚、雞等。
第三,主食宜多吃粗糧、雜糧如糙米、玉米。烹飪中宜多用紅糖、少用或不用綿白糖、白砂糖。烹調食物應采用植物性食油如花生油、葵花油。因其含較多的不飽和性脂肪,對預防高血壓及腦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一定好處,不過,當植物性食油經過長時間的加熱時,其不飽和脂肪會因高熱的影響,起化學反應變成對人體有害的飽和脂肪,譬如用來炸油條、炸雞、煎蔥油餅所用的植物油,由于重復的加熱作用,終已變成對血管不利的飽和脂肪。故高血壓者也不宜多食煎炸食品。
第四,注意補充鉀和鈣。中國膳食低鉀低鈣,應增加含鉀多,含鈣高的食物,如綠葉菜、鮮奶、豆類制品等。其次,還應多吃蔬菜和水果。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較低的血壓,其降壓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纖維和低脂肪的綜合作用。
最后,遠離飲酒。煙酒都會促進血管的粥樣硬化,所以吸煙和嗜酒者應盡早把煙,酒戒掉。飲酒還會增加服用降壓藥物的抗性。建議男性如果飲酒每日飲酒的酒精量應少于20~30g,女性則應少于10~15g。
除了合理膳食外,要預防高血壓,還要加強體育鍛煉。應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減少心臟工作量。減重的方法一方面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強調少脂肪并限制過多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另一方面則需增加體育鍛煉。每周跑步1小時或更長時間可使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42%:每天快走3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8%并可使患中風的風險降低11%。減重的速度可因人而異,但首次減重最好達到減輕5公斤以增強減重信心,以后再根據自覺癥狀和有關指標決定進一步減重的速度和目標。
高血壓急癥病人:及時治療最重要
高血壓預防工作非常重要,但對于高血壓急癥病人,要當機立斷采取相應治療。高血壓急癥指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或在某些誘因作用下(如生氣、動怒),使血壓突然升高,病情急劇變化,發生高血壓危象或高血壓腦病,以及由于高血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嚴重并發癥,此時必須及時處理,否則可能危及生命的一種緊急狀態。
【關鍵詞】高血壓;三級預防;社區護理與管理
原發性高血壓是原因不明的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可引起心、腦、腎等器官損害,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血壓升高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為了遏制高血壓高峰的到來,保證人民健康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社區范圍內大力開展高血壓的防治,積極治療高血壓病人,控制整個人群的血壓水平,已刻不容緩。
1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特點
1.1年齡及性別:男女發病率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
1.2地區差異:高血壓發病率北方高于南方,東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農村。
1.3職業因素:腦力勞動者高于體力勞動者。
2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2.1體重超重、肥胖:體重因素與血壓有高度的相關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較體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國的人群研究結果,無論單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證明體重指數偏高是血壓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
2.2膳食高鹽、低鉀、低鈣、低動物蛋白質:中國人群食鹽攝入量高于西方國家,北方為每日12~18g,南方為7~8g。膳食鈉的攝入量與血壓水平有顯著相關性。膳食高鹽是中國人群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而低鉀、低鈣、低動物蛋白質的膳食結構又加重了鈉對血壓的不良影響。
2.3飲酒: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續飲酒者與不飲酒者比較,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增高40%。
2.4遺傳因素:父母有高血壓史者高血壓患病率高,父母雙方均有高血壓史者比僅1人有高血壓史者患病率高。
3高血壓的社區預防與控制
3.1主要目標:高血壓的社區預防與控制的主要目標是對健康人群通過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防止高血壓的發生;對高危人群通過危險因素干預,降低和控制血壓水平;對患者個體通過現患管理,提高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3.2高血壓的三級:
3.2.1第一級預防:主要對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險因素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指高纖維素、低鹽及低脂。一是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是指每餐主食二兩左右;三是指每日3~4分高蛋白食品;四是指4句話:有粗有細;不咸(每日食鹽控制在6g以內)不甜;三四五頓;七八分飽。五指每日500g蔬菜和水果。如堅果、大豆、豌豆和深色蔬菜、香蕉等。
3.2.1.1長期堅持散步、慢走、打太極拳、騎車和游泳等有氧運動,不要選擇短跑、舉重、跳高、跳遠等無氧運動。
3.2.1.2戒煙限酒:吸煙和酗酒和高血壓有直接的關系,吸煙人群高血壓的死亡率顯著高于吸煙人群;少量飲用葡萄酒,如一天一杯可使血壓降低,但過量飲酒可加重高血壓,所以煙限酒對預防高血壓有著重要作用。
3.2.1.3平衡心態: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精神壓力、心理應激、情緒緊張也隨之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也相應增高,為此,及時調整情緒,適當休閑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對預防高血壓也尤為重要。
3.2.2第二級預防:主要對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發現(規范化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3.2.3第三級預防:主要對象是患病個體,主要措施是積極治療、控制病情、緩解癥狀,防止并發癥、殘疾和死亡的發生。充分利用社區及家庭資源,開展康復治療和病后醫護咨詢教育高血壓病人科學安排24小時的生活,做到緩慢起床-溫水洗漱-適當晨練-耐心排便。早餐清淡-中午小睡-晚餐宜少-充足睡眠。
4護理
4.1護理評估:①健康情況:既往病史、日常生活方式②身體狀況:③理社會狀態;④理查體及輔助檢查。
4.2護理措施:
4.2.1心理護理:病人要保持情緒平穩,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和焦慮;指導病人使用放松技術,如緩慢呼吸、心理訓練、音樂治療等。
4.2.2合理均衡膳食:脂脈<每日攝入總量的30%,鹽5g/日,膽固醇<300mg/日,多吃蔬菜、水果、攝入足量的鉀、鎂、鈣,戒煙酒及刺激性飲料等。
4.2.3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動:提倡有氧運動,一般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40分鐘,出現頭暈、心慌、氣短、極度疲乏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運動。
4.2.4遵醫囑給予降壓藥,觀察用藥后的療效和不良反應。
說明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囑病人堅持正規治療,藥物劑量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達到降壓目的后改用維持量以鞏固療效。維持血壓平穩,降壓不宜過快過低。注意按時、按量服藥,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漏服、補吃上次劑量或突然停藥,以防血壓過低或突然停藥引發血壓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應。許多抗高血壓藥物具有性低血壓的不良反應,應注意預防應指導病人不要在臨睡前服藥,病人起床或改變姿勢的動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過熱,床活動時穿彈力襪,站立時間不宜過久,發生頭暈時立即平臥、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腦部供血。外出時應有人陪伴。
4.3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定期隨訪、定期監測
4.3.135歲以上者第一次就診,應監測血壓;
4.3.2至少每月自測血壓或到社區衛生保健服務站測量血壓1次,并記錄;
4.3.3指導測量方法:做到四定,血壓計定期檢測,定血壓計、定時間、定部位。
5社區護理管理
5.1首次就診
5.1.1低危患者:每6~12月監測血壓,如血壓≥140/90mmHg開始服用治療藥物。
5.1.2中危患者:每3~6月監測血壓,如血壓≥140/90mmHg開始服用治療藥物。
5.1.3高危患者:立即開始藥物治療,同時將改變生活方式作為輔助治療。
5.2隨訪復查:
5.2.1低危患者:每3個月至少復查血壓一次,同進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每年復查一次血脂、血糖、腎功能及眼底。
15歲以上高血壓發病趨勢已不容樂觀
2004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超過1.6億。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數增加約7000多萬人。目前高血壓發病年齡越來越呈低齡化趨勢發展,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發病年齡正在提前,比50年代提早了10年,15歲以上的青年中,高血壓發病趨勢已不容樂觀。“我國的高血壓患者約1.6億,15歲到35歲患病人數達15.4%,35歲以上達26.5%。”首都安貞醫院高血壓科主任余振球向記者介紹。
“從臨床現狀來看,我們并未感覺到有越來越多的兒童患有高血壓,但在兒童期就發現血壓增高的情況是有的。”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內科主任金梅指出。
肥胖、飲食過咸等成為兒童高血壓誘因
余振球指出,兒童高血壓是指兒童時期所發生的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13歲以下的患兒50%為繼發性高血壓,13歲以上90%為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主要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壓異常,比如腎臟、心血管、腎血管、內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原發性的則是與其飲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肥胖、飲食過咸、長期精神緊張、熬夜、性格急躁、噪音等都易成為誘發高血壓的原因。兒童高血壓80%以上都是繼發性的,但原發性的比例也在逐漸提高,特別是青少年高血壓多為原發性的。
高血壓的遺傳因素也是兒童被“偷襲”的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研究證實,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高血壓。除了基因遺傳作用之外,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習慣都可能會使家族出現多發病的傾向。比如,家長本身就喜歡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孩子也會不可避免多吃一些,這樣就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關于兒童高血壓的原因,專家也指出,可能與其有高血壓家族病史、自身肥胖等多種因素相關,比如,現在很多兒童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肥胖也成為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原因。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理目前還不清楚,多與遺傳有關,多鹽飲食、肥胖也可能與高血壓有關。
如何預防兒童高血壓?首先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
金梅還說,自身有高血壓家族病史的兒童要注意經常監測血壓,以掌握血壓的變化情況,早期發現高血壓。肥胖引起的高血壓就要注意減肥,控制體重。另外,金梅還指出,高血壓的治療要針對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繼發性的要針對原發病治療。對于原發性的兒童高血壓患者,如果經控制體重,改善飲食習慣及限鹽、消除緊張因素等措施后血壓仍無下降,也要適當地服用藥物控制血壓。
中青年人尤其不要誤以為高血壓是老年病, 而應采取積極態度。從胎兒開始,首先要注意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其次孕母應多攝入高糖類,少攝入動物蛋白同時要預防可能發生的病毒感染,因為宮內發育遲緩胎兒成年后易發展成高血壓患者。
余振球指出,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預防原發疾病,如對腎炎、泌尿道感染的預防以及合理用藥,避免濫用某些可致高血壓的藥物。對高血壓疾病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高血壓進一步發展或者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改變。
對抗兒童高血壓,非藥治療6個月無效需藥物治療
對兒童高血壓的治療,要充分注意其特點,不能由偶然的一次血壓升高就給予治療,必需按高血壓診斷程度審慎檢查,確診后再進行治療。其次,患者的年齡愈大而血壓愈高者,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性愈大,要做全面的鑒別診斷。一旦確診血壓升高,舒張壓(低壓)超過90mmHg時,必須積極治療,治療方法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包括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同時要注意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還要注意限鹽、戒煙、戒酒及放松緊張情緒。經非藥物治療3-6個月無效,舒張壓≥90mmHg或出現器官功能損害時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有專家表示,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辦法是防治,對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導,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所有高血壓患者必須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限制食鹽、多食綠葉蔬果和脫脂牛奶、減輕體重、減少酒精攝入量、減少飽和脂肪攝入量和脂肪總量、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等;且必須謹遵醫囑,保持用藥量。
鏈接>>>
高血壓用藥技巧
高血壓是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所以患者要有自我管理血壓的意識,并需注重用藥。除了不能停藥,患者還需要注意以前用藥事項:
1、提倡使用長效降壓藥物,每日服用1-2次,保證24小時血壓平穩,減少血壓的波動。
2、不要隨意換藥、停藥,降壓藥物只要有效,不必經常換藥,更不要隨意停用,以免血壓反彈。
3、禁忌人群警惕服藥,選藥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如充分考慮妊娠、心絞痛、腎功能不全、禁忌癥等因素。
4、多數人睡前不宜服降壓藥,忌睡前服用降壓藥物,因其極易導致血栓形成,引發腦卒中或心肌梗死,具體用藥請咨詢醫生。
5、降壓標準個體化,對于僅患有高血壓而無并發癥者,應降壓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血壓應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或腎病患者應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降壓不能太快,對有腦動脈硬化、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降壓不可過快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