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打樣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實驗實訓和課程設計等相關實踐環節的設置
我國一直都以應試教育為主,作為工程應用型的紡織工程本科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僅靠課堂教學是無法完成培養學生“大紡織”的綜合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的任務的,因此在本科教育期間加入實踐環節是十分必要的。紡織工程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我校紡織工程專業是結合相關專業各高校的培養模式,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將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重新做出調整和修改,依然在《紡織材料學》和《紡紗學》理論課的課程后配有相應的《紡織材料實驗》和《紡紗實驗》,將原有的《紡織綜合實驗3》和《紡織綜合實驗4》進行了整合,變為現在的《織物實驗》,設置在《織造工藝學》和《織物組織與結構》相關理論課程之后,同時結合亞麻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有利條件和地方特色,設置了《亞麻織物打樣》等實訓課程;與此同時還設置了與理論課程相聯系的《紡紗工藝學課程設計》、《亞麻紗線設計綜合訓練》和《紡織廠設計課程設計》等相關實驗實訓課程。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更能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1.2實踐環節的應用與實效性
實踐環節是作為工科的紡織工程專業學生課程設置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結合專業實際,在實驗室現有的條件下,結合亞麻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優勢條件,本專業一直采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原有培養方案中,我們也將各門專業理論課程之后都配有與之對應的實驗課程,或者課程設計。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當今時展的要求,結合本專業的地域特色,增添了《亞麻織物打樣》和《亞麻紗線設計綜合訓練》等相關課程。紡織專業的各年級學生都在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陸續完成相關的實驗課程、實訓課程和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在實踐中,學生們會有很多不同的實驗經歷和感受,比如學生在進行棉纖維顯微鏡觀察的時候,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棉纖維天然轉曲的存在,而且在調顯微鏡焦距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但在顯微鏡焦距調節過程中非常仔細、非常用心;在進行織物布樣強力拉伸測試時,有的同學發現被拉斷的布樣非常整齊,就會想是自己的操作出了問題還是布樣的選取出了問題,最終該小組的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了上述問題;在紡紗實驗中,很多同學都體會到生條在生頭時的困難,但大家一遍遍練習,最終解決了生頭難的問題;在細紗操作時,細紗總會出現斷頭的現象,這時學生們會想很多原因出來進行分析:如細紗管是否合適,鋼絲圈和鋼領的速度不協調等等,一次次重新操作,依次排除原因,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老師的耐心指導,最后會很好地紡出所要求的細紗;織物小樣設計中,同學們會自行擬定織物組織,選擇所需經緯紗線,然后將自己設計的織物組織在實驗室小樣機上賦予實踐。在小樣整體設計中,同學們體會到穿經階段用時最長,且最需要耐心和技巧,穿經階段關系到織物組織形成的正確與否,穿經好壞關系到用紗是否會造成浪費,織物布面形成是否平整,是否會出現條痕等現象;這些經歷都是學生們在實踐中真實感受到的,他們同樣也在一次次的實踐中總結教訓,吸收經驗,不斷改進,使實驗測試及產品設計越來越接近理論設計的結果。在幾年的實踐教學中,我們不斷地看到上述類似問題的發生,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學生會在實踐教學中對專業產生興趣,并能及時發現實驗過程中問題的所在,及時討論或解決,也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實驗過程中不在意實驗時間是否結束,直到將測試完成或織物小樣設計完成才會離開。本專業實踐環節的設置讓學生有了實踐機會,鍛煉了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紡織行業的同學打下一定的實踐基礎。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環節也在教學中陸續進行,由于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按照相應的理論劃分得更為具體,更有針對性,學生進行實驗時內容更具象,與相關理論聯系更為緊密,更符合現在企業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創新與團隊協作能力。
2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與實踐
根據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開放實驗室的設置與實施是實踐教學的創新體現,為教師完成相應的教學計劃的同時,更為學生提供了便利的實驗條件,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與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和諧的實驗環境,同時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創新意識,使學生在開放實驗室中得到鍛煉與提升,為以后適應社會的發展打下基礎。本專業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從專業的實際出發,為學生開設了一些開放實驗室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知識水平,自行選定題目,設計實驗方案等,也可以根據教師的相關項目,學生選擇進行實驗和實訓活動,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引導,使學生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開設開放實驗室,除了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外,還可以彌補課內實驗的不足,有時可以很好地與課內實驗教學相互配合;同時部門之間的實驗教學資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儀器設備、實驗場所、試劑藥品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開放實驗的教學可以是靈活多樣的,學生進行的實驗項目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與現代科學發展相關聯的,綜合性的,可以是研究性實驗項目,也可以是與專業課程聯系緊密的相關實驗項目與設計,實驗方法可由指導老師和學生主體自行設定。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體會到開放實驗室可以讓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學校期間的綜合能力素質得到提高。有時實驗需要很長時間,實驗量較大,幾個同學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和組織協調能力。在開放實驗中,有些學生展現出了不同的優勢,現在在校生有的跟著老師做相關科研課題,他將自己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應用到了理論課堂;還有些同學已經畢業,但很感謝開放實驗室給他們帶來的福利,他說正是因為在開放實驗中的堅持、耐心,注意觀察、自主思考,在問題中不斷前行,才使他現在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更踏實、更認真地走下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開放實驗室成就了很多學生的現在與未來。
3結合專業參與紡織品設計比賽活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紡織品的附加需求越來越多,無論是紡織品的功能設計和外觀設計,還是產品的特色化與多樣化,色彩種類的選擇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所培養的學生設計和創新能力也越來越高。本專業在進行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結合開放實驗室,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鼓勵學生參加校級或國家級組織的本專業紡織品設計大賽,學生們總結實踐教學中的經驗,避免了很多相同錯誤的再次發生,同時也在原來簡單設計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增添了自己的個性設計,各年級學生也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參加紡織品設計大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提高學生的整體專業素養。
4結語
實踐教學的設置成為了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相關實驗課程的設置與理論課程相互補充,加深學生對專業課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開放實驗室的設立彌補了本科實踐教學中的缺憾,打破了課內實踐教學的局限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專業設計大賽,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設計與創新能力及相互配合協作能力。幾年的教學中,我們也不斷地總結與改革實踐教學,不斷地完善實驗和實訓的設備,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全面的實踐環境,也為提高紡織專業人才的綜合專業素質而不懈努力。
作者:孫丹 王大偉 孫穎 栗洪彬 鄭文星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輕工與紡織學院
參考文獻:
[1]杜鈺洲.對紡織高等教育工作的五點建議.紡織教育[J],2007(1):4~5.
[2]孫穎,劉鐵山,葉仲琪,王大偉,顏丹.應用型紡織工程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黑龍江紡織[J],2011(1):6~8.
[3]林卉,胡召玲,趙長勝等.高校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實驗技術與管理[J],2010(3):153~155.
[4]茍如虎,王亞玲.“三線并進”實驗室開放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J],2015(1):238~241.
[關鍵詞]學習理論;實訓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12-0131-03
作者簡介:戴黎鸝(1976-),女,浙江臺州人,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分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法與雙語教學;曹曉明(1982-),女,浙江溫州人,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分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法與雙語教學。
基金項目: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2012年院級科研項目“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實訓課程——以商務英語實訓課程教學實踐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2QJJW03。
一、引言
相對于本科院校而言,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就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和技能為導向,學校會在硬件和軟件上有較大投入,建設綜合模擬實訓室來滿足各類實訓課程的需求。但是本科院校通常只是在學生即將進入社會的最后一個學期,對學生進行為期較短、與專業相關的實訓課程培訓。該課程對教師的專業基礎和實踐經驗,對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職業技能的能力有較高要求:教師要在短期內,比如說10周時間內,將與專業相關的某種職業的特征和工作流程系統地介紹給學生,并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而學生則在短時間內既要理解和掌握某種職業的基本特征和工作流程,又要親身感受該職業的技能要領。這對于教學雙方顯然都是比較困難的。
本文旨在通過分析三大現代學習理論,結合實訓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在理論的指導下開展本科院校的實訓課程。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不但以科學學習理論進行指導,還要完成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教授;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動腦、動手、動嘴來積極參與教學實踐中各個環節,較快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二、三大學習理論的基本要旨
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已經有許多不同理論來解釋學習是如何達成的。三大現代學習理論,即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具有核心的理論指導意義。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前因與后果在改變行為上的重要性(Wayne & Cecil,2005),將學習等同于可觀察業績的形式或頻率所發生的變化。例如,教師將某種知識和技能灌輸給學生,學生記住并能夠在下一次提問時給出一個恰當的反應,學習就算是發生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是被動的,只是對環境中的條件做出反應,不起主動作用。根據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強調學習的目的、設定每單元的學習主題、內容和評估方式、教授每單元的專業知識要點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非常大。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遵循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的。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提出,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學習者帶著什么東西進入到學習情境中來(Wayne & Cecil,2005)。認知主義理論強調知識獲得和內部心理結構;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參與的結果,是一種心理活動。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在于: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運用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變被動的學習過程為更加主動的學習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的是“學習者在個體和社會活動中的意義與學習的重要性”(Brunning,Schraw,and Ronning,1999),認為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主動構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現代教育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學習理論是各種教學策略、手段和技術的源頭;學習理論為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基礎。學習理論對于教學設計人員(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根據Johnson(1992)報告說,將“學習理論”作為核心概念的大學課程在教育技術一般領域中不到2%,也就是說,至今理論知識的實際好處人們還沒有看到(Peggy & Timothy,1993)。
三、三大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
三大學習理論為教學設計人員提供了各種教學策略、促進學習的技巧以及教學策略選擇的基礎。三大學習理論對于實訓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亦具有指導作用。
行為主義教學方式在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方面是最有效的(Peggy & Timothy,1993),因此在實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為學生設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每單元的教學目標(見表1),使學生可以清楚明晰地了解自己通過每一單元的學習可以學到哪些知識和技能,以及如何來評估自己是否掌握這些教學要點。對于專業知識要點,教師也可以通過直接教學法(見表2)來教授學生。認知主義教學方式在教學生如何將確定的事實與規則運用于一個不熟悉的情境中,也就是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方面是最得心應手的(Peggy & Timothy,1993)。在實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學得更加合理、有效。建構主義教學方式則是使學生通過行動中的反思來學習并解決問題(Peggy & Timothy,1993)。在實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一些與職業相關的真實、復雜的任務,為學生設計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積極主動地探索。對于通過直接教學中獲得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可以運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利用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主動探索當前事物的意義,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
四、三大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商務英語實訓教學
以商務英語實訓課程為例,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評估方式;或者對要求較低認知加工程度的學習任務,如商務知識、商務流程、商務詞匯的認知等可以采用行為主義的教學方式,像學習目標、掌握學習和直接教學。對要求中等水平認知加工的學習任務,如觀看模擬商務實戰錄像、做課堂記錄、復述錄像內容以及復述相關商務知識等可以采用認知主義的教學方式,像記筆記、視覺工具和記憶術(見表1)。對要求高水平認知加工的學習任務,如成立商務公司并按照商務流程進行模擬實訓、角色扮演、舉辦小型交易會等可以采用建構主義的教學方式,像情境學習、認知學徒制和合作學習。
在設置商務英語實訓課程時,通常安排10周的授課時間,每周為4學時,分兩次上課。在第一節課就讓學生明確實訓課程的學習目標。同時介紹10周的主題、主要學習內容和考核方式。10周實訓的主題分別為:1.機場接機、初次會談、參觀工廠、宴請客戶、商務洽談。2.打樣與產品推薦、商務洽談。3.報價與產品質量、商務洽談。4.運輸與付款方式、商務洽談。5.投訴與索賠、招待客戶、送別客戶與后續合作。在10周實訓結束時,要求學生組織一次小型的交易會,在交易會上進行業務洽談和合同簽訂。在課程一開始學生就分組成立模擬的外貿公司,選擇自己公司的主營業務,制作產品目錄、報價單、準備樣品等,在實訓期間與業務對等公司進行模擬商務洽談。學生準備的公司資料、往來商務函電、會議紀要、角色扮演的照片或錄像、合同等資料都整理并匯總歸檔,最終作為教師評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據。教師在每單元第一次課中介紹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商務知識、商務流程、商務詞匯;播放商務情境模擬錄像;與學生探討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在第二次上課時進行情境角色扮演和模擬商業接洽,教師根據專業知識、技能和工作經驗進行點評,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通過10周實訓,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并掌握商務流程的各個環節。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三大學習理論從理論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指導實訓課程,并從始至終地貫徹于整個實訓課程中。
五、結語
通過對三大學習理論的探討與分析,我們得知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能應該通過不同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以便他們及時、有效地獲取和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實訓課程是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知識和技能,并懂得如何加以運用的課程。因此,三大學習理論對于實訓課程的指導作用尤為突出。在實際操作中,三大學習理論指導下設定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實踐也切實可行,受到了師生的廣泛好評。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強調要“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普通本科院校要調整課程結構,增加應用性、實踐性的課程,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睂嵱栒n程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即可以幫助他們體驗如何應用和實踐所學知識和技能,又能為他們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因此,本科院校加強對實訓課程的關注和重視刻不容緩,也應積極有效地開展對實訓課程教學法的探討與研究。
[參考文獻]
[1]Brunning,R.H.,Schraw,G.J.,and Ronning,R.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3rd ed.)[M]Englewood Cliffs,NJ: Merrill,1999.
[2]Johnson,J.K.Advancing by degrees: Trends in master’s and doctoral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J]Tech Trends,1992,37(2):13-16.
[3]Peggy A.Ertmer & Timothy J.Newby.Behaviorism,Cognitivism,Constructivism: Comparing Critical Features from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J]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1993,6(4):50-72.
[4]Wayne K.Hoy & Cecil G.Misk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5.
[5]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上)[J]盛群力譯.電化教育研究,2004(3).
[關鍵詞] 教學方法 銼配 指導 配合原則
現代加工技術不斷更新,加工手段千變萬化,新的加工模式逐步取代繁重的手工加工。但在某些領域鉗工銼配仍不可替代。如高精度模具的修配、各種精密樣板的制作、工業生產中的配建等,以及各種鉗工技能大賽也以銼配為主。銼配不但鞏固和提升學生已掌握的鉗工基本操作技能,還著重培養學生“三問”和“三心”,“三問”即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三心”即信心、耐心和恒心的培養。
現就日常教學中銼配課題教學方法予以介紹,請各位同仁給予指導。
教學中銼配課題訓練的教學方法
教師按照實訓授課計劃進行學生實訓操作,銼配課題占到鉗工實訓課題的60%以上,所以銼配是鉗工實訓課的核心課題。不同年級的學生其銼配訓練的課題不同,由淺入深依次展開。例如一年級學生主要進行凹凸、單燕尾、雙燕尾(圖1)等平面、角度直線型銼配,二年級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圓弧銼配訓練,三年級學生以裝配鉗工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為主,進行直線、圓弧復合型銼配以及考試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同階段的學生,銼配訓練課題的教學方法不同。
1.教主學次 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廣泛的批評。但我個人認為對于一個“陌生”的事物,學生要了解它、學習它,從無到有的掌握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教學方法能替代。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針對一年級學生,這個層次的學生對銼配的概念、類型及加工方法全然不知。具體做法如下:①讓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零件圖紙,運用教學作圖工具按一定比例把圖繪制在教學黑板上。主要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繪圖能力(在圖紙以外的地方)。②依照學生繪制的圖形進行講解,主要從線條的正確和標注的規范性進行講解。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糾正,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講解圖紙的加工要求,進行尺寸間的分析,最后確定加工順序、重點、難點及安全事項,學生按此加工。③學生技能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依據我從事實訓教學十幾年的經驗證實:技能操作訓練的初始階段是學生最容易出現不規范操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學生最渴望獲得教師指導的時候,所以實習中的巡回指導就顯得尤其關鍵,教師在巡回指導過程中,應及時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針對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議,指導他們排除實際操作上的困難和障礙。例如,某個加工面的局部加工尺寸比公差大0.02mm,如果依舊采用銼刀加工,勢必使工件尺寸小于公差,造成尺寸不合格。可教學生用折斷的“廢”鋸條斷面去鏟工件表面上的高點等技巧加工。④互檢互測。在加工過程中,在學生自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兩兩互檢,給對方“挑毛病”,指出對方的測量和加工失誤。如果有爭議,引入第三位同學,還有爭議,教師進行測量,判斷“是非”。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測量能力,一個不會測量的學生就不可能加工出高質量的工件。
2.學主教次 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針對三年級學生,這個層次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知識。具體做法如下:①分組討論法。按班級人數把學生分成3組~4組,各組根據黑板上的圖紙討論制訂工件的加工步驟、工量具及設備的選擇等。教師事先不作任何講解。討論結束后,由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面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類似于教師平常講課)。然后全班進行各個方案比較、分析、綜合,最后選擇一個合理的加工方案進行加工。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起到“牽線搭橋”以及最后的綜合作用。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同時又鍛煉學生專業術語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上講臺的勇氣?,F在還有部分學生一上講臺臉就發紅,說不出話來。②編制工藝。按照討論的最后方案,參照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學生編制工件加工工藝。③巡回指導。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逐步提高的同時,工件難度也逐漸加大,教師的巡回指導仍然一絲不敢放松,及時解決學生技能訓練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如較高精度孔距的鉆孔,可以教學生運用“放大鏡”看著對準工件上孔的中心位置打樣沖眼和對準鉆頭鉆孔。④互檢互測。繼續堅持這一訓練方法,有利于為今后培養企業中的檢驗員作準備。
對于二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從教師為主到學生為主的逐步過渡的教學方法。
銼配件的測評工作:每個課題結束后教師按照給定的評分標準,嚴格對學生的工件進行測量,認真記錄。最后進行全班講評,逐個工件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尺寸精度的因素及解決方法,在下次加工此類工件時避免產生同類的失誤。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照這個標準,可以了解實訓的要求;根據評分標準的側重點,重點關注分值較高的項目,有所取舍。教師利用這個標準,方便對學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評價。指出學生在本次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學生在操作技能水平,掌握巡回指導中的重點。學生發現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進;教師對學生的成績及時予以肯定,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此外,實習結束以后要及時作好總結工作,指出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強調課堂的重點內容,使學生知道自己在訓練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
高職學生在入學時知識水平、動手能力參差不齊,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堅持“面向全班、著眼中間、扶優幫困、分類推進”的教學原則。精心指導,培養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激發他們的上進精神。
以國家試題庫技能考核為基礎,
全面掌握工件銼配原則及考試技巧
我們學院機電工程系的學生畢業時取雙證,即大專畢業證書和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機電專業的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為裝配鉗工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內容大多為平面、圓弧復合型銼配。(圖2就是歷年考題之一)這里僅講一些銼配的一般原則:
為了保證銼配的質量,提高銼配的效率和速度,銼配時應遵從以下一般性原則:學生練習先從一些簡單的直線型銼配練起,難度逐步加大,精度逐步提高,待學生全面掌握基本技巧后,再進行平面、圓弧復合型銼配等高難度銼配。具體原則如下:(1)先加工凸件(圖1中的件Ⅰ)、再根據凸件對凹件進行試配加工,直到達到要求的配合間隙。在銼配時一般不再加工凸形面,否則會使其失去精度而無基準,使銼配難以進行。(2)對于對稱類工件的加工,只能先加工一邊形狀尺寸(包括間接尺寸),再去鋸掉另一邊的余量,按照圖紙尺寸加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件的對稱性;對于非對稱類工件,先分析各尺寸間的先后順序,哪些是平行尺寸,哪些是非平行尺寸。對于非平行尺寸要嚴格按照先后順序進行加工。(3)在作精確修整前,應將各銳邊倒鈍,去毛刺,清潔測量面,否則會影響測量精度,造成錯誤判斷。配合修銼時,一般可通過透光法和涂色顯示法確定加工部位和余量,逐步達到規定的配合要求。
在考試工件制作過程中,要從基準件開始,一項一項達到圖紙要求。同時仔細閱讀評分標準,在不能全部保證時,一定要注意取舍。心態平穩,盡心盡力地達到規定的銼配要求。不管是何種銼配考題,都是由平面和曲面組合而成。要求學生鉗工基本技能操作扎實,工藝分析合理。我們學生的裝配鉗工高級工通過率在80%以上。
總而言之,學生技能訓練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采取了正確、合適、靈活的教學方法。在任何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都不是單一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民族文化;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現代學徒制
一、引言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各民族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且涵蓋范圍廣,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力量。國家始終非常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是美術作品、手工藝產品和藝術設計作品題材的重要來源,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來源于各族人民勞動中產生的文化。2013 年12 月,國家教育部設立國家藝術基金,以保護、傳承與發展各地特色傳統文化、培養文化傳承人和培養藝術創作人才為目標。據統計,國家設立藝術基金至今,每年參與申報與獲批立項的項目以培養傳承民族文化人才專題為主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8 年,《教育部關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中決定支持高校圍繞民間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和傳統體育等傳統文化項目建設傳承基地,同時指出面向全體學生普及與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 ??梢?,中國教育部非常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搖籃,設計類專業如增設傳承與創新民族技藝的專業,將大大豐富設計專業人才的知識構成,增加實操經驗,提高設計素養,培養設計美感,從而增強設計文化內涵。
二、高職設計類專業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優勢
中國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且種類繁多,以中國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為例,傳統手技藝有漆、雕、染、繡、刻、瓷、竹、根和織九類,通過這九大技藝制作而成的優秀手工藝產品,不僅沉淀著藝術美,還體現出工匠師傅深厚的美術功底、熟練的技藝、非凡的審美能力和多年的實踐經驗。據網上與實際調查,我國許多藝術類高職院校一直都在堅持致力于創辦、開設與傳統手工藝相關的專業,譬如我國的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和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多年來堅持開設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手工藝等相關專業(表1 )。他們是中國較早成立的擁有傳統工藝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院校設有省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為國家持續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工匠技能型人才。除此之外,各省也相繼響應國家號召和地方需求建設了許多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與此同時,現如今許多具有藝術設計專業的普通高職院校也陸續開設了傳統手工藝相關專業。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和不可替代性。總之,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實操型人才為目標,這與大多數高職藝術設計學院或系部相繼開設的手工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一致性。所以,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如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技藝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三、高職現代學徒制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傳統文化與人類的關系如同魚和水一般,不可分割。由于現代機器制造業和傳統手工藝產業的矛盾造成許多民族傳統文化出現了斷層現象,譬如許多民族傳統文化無人問津,傳統工藝傳承人老齡化,甚至部分民族傳統技藝出現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等現象。(圖1 )民族文化傳承的途徑有很多,譬如傳承人選擇范圍小卻做到了極致傳承的家族傳承模式,其特點是在家族內部有血緣關系的人員中選擇傳承人,這些人員在幼兒年紀就被當做傳承人來培養,其優點是擁有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和資源,熟悉一切制作工藝和流程,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受到杰出父輩和長輩的技藝、文化熏陶,嚴苛和精益求精的訓誡,他們憑借日積月累的學習知識和實踐經驗將其家族技藝傳承與發展下去,其缺點是如果傳承人對此文化沒有興趣,傳承人或選擇放棄傳承或另謀他業,其文化就會出現無人繼承或傳承斷層,最后變成銷聲匿跡的結局。另外,除了家族傳承還有傳承人選擇范圍較廣的學徒傳承,其特點是沒有苛刻家族血緣關系的限制,外姓人或者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員只要喜歡和想要學習也可以傳承某種文化或技藝,其優點是文化或技藝的傳承不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傳承范圍更廣。總之,不論是家族傳承還是學徒傳承,其傳承的根本還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梢妼W徒制從古至今,都是文化、技藝傳承的根本形式?,F如今,我國以家庭為單位的家族學徒制雖然存在,但遠不及古時繁盛,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迫在眉睫。以上種種現象表明,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新的傳承模式、傳承方法和手段,現代學徒制便應運而生一解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燃眉之急。從廣義上說,現代學徒制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完成的師傅帶徒弟的學習模式?,F代學徒制一般在學校、企業、培訓組織機構、工匠大師工作室等場所進行,但其中具有專門獨立組織運行機構、嚴格的管理體系、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成熟的教育教學團隊的高職院校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平穩落地與快速運行的最佳場所,無論從場所、設備、教師資格方面,還是從國家資助及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高職院校都獨具優勢。當然,學校缺乏企業的流水線生產工廠和企業導師的實踐經驗,這些都可以通過合作的形式完美實現。因為與古時學徒制不同,高等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師和工匠師傅的聯合,可以形成協作和互補的優勢,將素質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技能培養和技能實踐相結合,將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相結合,兩個完美的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實操能力和職業能力。同時,設計類專業學生直接將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轉換成創意設計和工藝產品,通過企業和市場加以驗證,不斷總結和提升專業技能,最終得到企業和市場認同,可以說高職現代學徒制設計人才的培養是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所以,為了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讓民族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代社會,高職院校需要和企業、工匠大師強強聯手、與時俱進,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質量創新設計人才。
四、高職設計類專業人才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有效途徑
高職院校設計專業有效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傳統藝術文化可通過以下途徑:首先,政府可牽頭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文化,搭建政、校、企合作平臺,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譬如在校內或企業內建設傳統工藝現代學徒實踐基地,保障學生與企業設計師、工匠大師、行業專家學習和實踐的環境,同時該實踐基地的設立可以有效解決高職設計專業教育與當下市場人才需求脫節、技能與實踐脫節和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等問題。其次,政府和學校鼓勵設計類專業教師進企業和大師工作室鍛煉學習,使教師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改良教學方式和方法,緊跟時展要求。最后,學校需進一步修訂人才培養模式與改革教學內容,推進設計類專業傳承、發展與創新民族傳統藝術文化課程體系建設。同時,學校需要加強學生專業考核制度,培養業精藝專、品學兼優的全方位設計人才。
(一)提高現代學徒制校內外實踐基地教學質量,加強專業傳承、實踐與創新
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工藝,高職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需要堅持走傳承、實踐與創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一方面,民族傳統工藝文化只繼承不創新,因循守舊,文化可能會無人問津;只創新不傳承,文化將失去其核心的精神內涵,可能會出現曇花一現的現象,所以,民族傳統工藝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密不可分。通過政府扶持、學校主辦、企業配合三者合作共同建立校內校外傳承與創新民族文化現代學徒實踐基地,從政府的扶持、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工匠大師和藝術家的加入再到企業的孵化,打造政府、學校、工匠大師、企業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發展模式,從根本上解決校內校外現代學徒制實踐基地建設和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杜絕校內外實踐基地空置和有名無實等現象。另一方面,堅持提高現代學徒制校內外實踐基地教學質量,從理論教學、技藝教學、項目實操實訓、工廠打樣生產再到市場檢驗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且相互配合完成。教師、工匠大師和學生在實訓基地上課作息時間嚴格按照規定時間進行,課后實訓基地對專業學生開放,真正讓學生擁有與教師溝通、交流問題的專業實訓室,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學徒制實踐基地,真正的使教師和工匠大師配合教學,共同發展,使學生學有所專、學有所用、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愛、學有所樂,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傳統工藝文化與技能的魅力,開拓傳承與創新民族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方式。
(二)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發展設計專業人才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深入推進民族文化融入高校,不僅需要各地政府、學校、企業和工匠大師的加入,還需要學校結合地方文化、非遺文化或民間藝術文化傳承人和企業人才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首先,政府應該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加大職業教育支持力度,成為民族文化藝術人才培養的堅實后盾。政府搭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將加快高職設計人才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的進程。其次,職業院校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培養雙師型、雙能力、雙素質、雙證書和雙職稱教師,因為教師不能僅僅依靠原有的知識積累和固定不變的教學方式去教學,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主動接受和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學校、教師和學生一樣,需緊跟時代的發展,學校需全方位建設一批高水平、高素質、創新型、專業化的教師團隊,形成高效、團結、協同、合作、鼎新的教學組織。最后,企業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廣度與深度,學校針對設計專業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積極吸納行業和企業人才招聘標準作為主要參考點和依據。另外,企業導師和工匠大師需要和高校教師相互交流教學經驗、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建立高素質的校企教師教學團隊。
(三)改革教學內容,拓展與創新專業技能
改革教學內容,拓展與創新專業技能。一方面,合理增設民族傳統藝術文化專業基礎課程、核心實踐課和選修課程,實現三者的互補與支撐、協調與發展;同時,在進行民族藝術文化教學時,需要著重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真熱愛、真學習、真討論、真思考、真實踐和真創新的自主學習模式。另一方面,2014 年至今,國家大力推動“雙創”理念,民族傳統文化的創新也是設計專業人才的新時代使命與責任。拓展與創新專業技能,可以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譬如,一從教學模式方面看,可以從固有的線下教學、固定的教室教學轉變為線上教學或在企業、實訓基地、田野等場地學習。二從教學內容方面看,應該設置一些注重與產業需求對接、注重與職業技能對接和注重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課程② 。三從教學方法方面看,可以運用項目驅動法和競賽驅動法,將任務和工作帶入課堂,使學生告別安逸的學習環境,營造適當緊張的學習氣氛,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四從教材選擇方面看,不限制教材的形式,總的要求就是能夠滿足實用、適應的需求,通俗易懂,而且能夠對接時代趨勢;五從考核方式方面看,推動復合型技能人才的考核模式,偏重理論與實操技能應用的考核,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國家和企業承認的職業技能考試并獲得等級證書,拓展與創新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