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務英語信函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德國功能翻譯理論
德國功能翻譯理論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萊斯,弗米爾,諾德和曼塔利。1971年萊斯出版了《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首先把 “功能類型”這個概念引入翻譯理論,并將文本功能列為翻譯評判的一個標準。此前西方多數翻譯理論家持翻譯等值理論,他們主張以原語文本為中心,注重原語文本,在譯語文本中保存原語文本的特征(林華: 2006,(6))。功能翻譯理論者認為等值理論在實際翻譯中是沒有辦法完全做到的,有時也沒有必要。費米爾是萊斯的學生,他提出了“譯文功能論”,他認為:翻譯的過程是由翻譯的目的所決定的,也就是說預期結果決定著翻譯的方法,翻譯應以文本目的第一準則,他創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論――目的論。目的論的核心概念是: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必須由譯文預期目的或功能決定。隨后,諾德進一步拓展了譯文功能翻譯理論,提出了“功能加忠實”的概念,認為:“翻譯是創作使其發揮某種功能的譯語文本,它與其原語文本保持的聯系是由譯文預期或所要求達到的功能確定的。 翻譯使由于客觀存在的語言文化障礙無法進行的交際行為得以順利進行”(Nord Christiane,1997),譯者也因此在翻譯活動中發揮溝通協調的橋梁作用。這使得功能翻譯理論較傳統翻譯理論表現出更高的科學性,對實用文體的翻譯也有較大的指導作用。
二、國際商務英語
商務英語作為一門專門用途英語,既具有普通英語的特征,又有其獨特性,它以國際商務為語言背景,是英語在商務場合中的具體應用,它在日益紛繁的國際商務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王興孫: 1997)。商務英語屬應用性語言和功能性語言的范疇,涉及對外貿易、投資引資、國際金融、合同、法律等方面。商務英語背后的文化主要是歐美文化,商務英語翻譯在這一語言環境下,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在此,本論文以商務信函翻譯為例,探討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運用。
三、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在商務信函翻譯中的具體運用
國際商務信函結構嚴謹,并要求語言完整具體、清楚簡潔、禮貌婉轉,要靈活應對。商務信函是在公司之間以及公司與顧客之間的書信來往,是經貿文本中的一種常見類型。它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行文用字高度程式化,往往為順應“實用”要求而不避章法雷同,不求形式變化,常用一些商界共同遵循的固定套語,在書信的起、轉、合之處按常式因事布詞、行文構句(凌華倍,朱佩芬,2002)。由于信函寫作都是有目的性的,在功能目的論指導下,譯語文本所采用的語氣語調也應該符合預期功能下的目的,是歉意的,建議性的,還是堅決的等等。譯者還要保證譯文的簡潔性和準確性,當涉及具體的信息時,比如時間,地點,價格,貨號等等,盡可能做到精確。總之,商務信函翻譯要求譯者在譯本的措辭方面多加斟酌,使譯文能達到同原文相同的交際目的,甚至能夠促進交際。下文以一則商務信函正文為例,主要從語言特點和措辭方面探討功能翻譯理論在商務信函中的應用:
We have read in China Daily that you are the exclusive agent for Hi-Fi Corporation of Africa and Asia.
我方從《中國日報》上獲悉,貴公司為高保真公司在非洲和亞洲的獨家商。
“We have read in China Daily that……”這種句型屬于商務英語的程式化翻譯,譯成“從某處獲悉”,而“you”可以譯成“貴公司”,表示對對方的禮貌,Would you please send us price-lists and catalogues of all the Hi-Fi wireless products and terms of payment. Please advise if you would grant special terms for an annual trade over 1 million U.S. dollars.
請貴公司惠送所有無線通訊產品的目錄、價目表及付款條件,并請告知,如果每年交易額達100萬美元以上,是否可獲得特別條件。
要注意惠送的資料是什么,翻譯時一定要準確,不可出現遺漏或錯譯,以免影響雙方貿易往來。
A visit of your representative would be appreciated. Perhaps he could bring the newest samples of the 999 hand phone, an item of growing interest here.
敬請貴方派代表來與我們洽談,并攜帶最新999型手機樣品,該產品在此地銷路很好。
在英文商務信函中,我們長能見到“obliged”,“ appreciated”等詞,表達寫信人的一種感激感謝之情,屬于商務信函中的套用語,根據譯文預期目的,選擇合適的中文詞語就可。這句話的翻譯還要注意商務英語的一些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例如“growing interest”,字面意思是“吸引了消費者的興趣”,按照約定俗成的譯法,我們譯成“銷路好”就顯得很得體。譯者在平時工作中需要積累商務信函的慣用詞匯或短語。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leasure of hearing from you soon.
直譯成“我們期待早日收到貴方信息”,確實做到了信息的完整傳遞,但是考慮到這句話并非是向對方傳達重要商務信息,而是表示一種期盼的客氣的語氣,在這種目的指引下,我們意譯成“敬請回復”就比較妥帖。
參考文獻:
[1]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1997
[2] 林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及其在實用文體翻譯中的應用[J]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6)
關鍵詞: 財經類院校 商務英語教學 教學方法
隨著進一步對外開放和經濟的發展,涉外投資、服務貿易和進出口貿易也在飛躍式地發展,需要大量的國際經貿人才,并且需求還在不斷上升。商務英語是為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商務英語或外貿英語等專業已經具有一定英語基礎和國際貿易知識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商務英語因為側重實例、實踐性和實用性,并且與進出口業務緊密相關,已經成為培養外經貿人才的一門有效的專業課程,也越來越被高等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重視。近幾年來,開設該課程的院校增多,重點的、普通的、財經的、非財經的、外語的和非外語的院校都開設該課程。但是在課程設計、教學手段和師資情況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培養的學生往往知識面狹窄、實踐能力不強,不能滿足用人單位要求。面對這樣的形式,財經院校應該依靠自己擁有國貿、金融、財經、會計、管理、物流等經貿類各種專業的優勢,培養復合型人才。
由于商務英語與基礎英語課程不同,又區別于一般的外經貿課程,因此,如何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創新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本文根據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就其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一、注重教材的選擇和編寫
教學目標是課程的核心,而教材則是教師授課的基礎,選擇好的教材是授課成功的關鍵。因為世界經濟形式不斷變化,貿易規則和要求也隨之不斷變化,所以教材的內容也需要變化和更新。教師在選擇教材時應該把握時代的節奏,力求教材的內容跟上最新動態。
教材的內容應該全面,貫穿商務內容全過程。基礎英語課程的教材一般是以語言點為中心,每個單元都是選擇一至三篇范文作為輸入的內容,內容和排列基本相同,單元和單元之間并沒有太大聯系。與基礎課程的教材相比,商務英語教材的內容應該更講究連貫性,單元的編排應該根據商務活動的過程編寫,給學生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整個貿易活動包括:建立貿易關系、訊盤和發盤及還盤、價格、訂貨、支付方式、合同、裝運、保險、索賠和仲裁、電報和電傳等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按照商務活動的不同環節進行系統的講解,并進行相關的練習。每個單元還應該配有相應的英文版單據,比如支付方式的單元應該附上信用證,裝運的單元應該配上提單、裝箱單,保險的單元配上保險單,合同的單元配上銷售合同等,以作為每個單元內容的補充。
另外,教材的內容應該難易適中,難度太大、專業詞匯過多的教材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而太簡單的教材則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好的教材應該選擇有代表性的詞匯、句型和信函,并配合大量的體現這類信函特征的練習。
二、明確教學目標
大學英語分為基礎階段(及基礎英語EGP)和專業應用階段(即專門用途英語ESP),商務英語屬于后者。與基礎英語課程相比,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知識性和實踐性,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專門用途英語是指與某種特定學科或專業相關的英語,有明確的目的性和特殊的內容。商務英語是專門針對商務和商務活動的專門用途英語之一。《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使用英語交流信息;領會式掌握1000―1500個本科專業有關的常用單詞;能閱讀有關專業的原版教科書、參考書及其它參考資料;能聽懂與本專業有關內容的英語講課、會話、報道、和講座;能用英語進行有關專業內容的一般性會話;能在閱讀有關專業書面材料時做筆記、寫提綱、寫論文摘要和論文簡介等;能在半小時內寫出150-180詞有關內容的短文和信函。”
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我們制定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為:“掌握在國際商務領域中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入門知識;掌握商務英語信函的基本寫作方法;能進行基本的商務英語對話。”根據教學目標可制定具體的教學要求為“熟悉商業函電規范、格式;掌握有關詢盤、發盤、還盤及價格術語方面的基本商務知識;了解訂貨、支付方式、交貨及裝運環節及常識;認識信用證、發票及海運提單等單據;對購貨合同和收貨確認有初步認識;掌握保險和索賠業務;具有起草電傳、傳真及電子單據的基礎知識”。最后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制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練習分配及教學進度。教學目標是一個課程的核心,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在此基礎上制定具體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商務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商務活動中各環節中的信函、電報、傳真的寫作方法和專業術語。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講解專業術語和句型,介紹信函格式,然后翻譯教材上的信函。缺乏實踐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且難以真正掌握教學內容和達到教學目的。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和學生正襟危坐的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教學,使學生能聯系理論和實踐,增強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解完理論的基礎上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教學,例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等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案例分析法是一種利用案例作為教學工具的方法,是理論聯系實踐的工具。教師以案例為題,與學生互動討論。學生通過案例的討論,可在具體環境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案例教學已經在法律、管理學、經濟學中廣泛使用,在語言學習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根據商務義務中不同的環節,設計不同的案例和情景,首先向學生描述案例,提供分析和寫作的方法,然后要求學生寫出相應的信函或電報,最后選出有代表性的習作進行點評和講解。案例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和實踐的能力。
角色扮演教學法不僅是英語口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商務英語教學中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這種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活動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分為若干組,給組里的每位學生安排不同的職務,例如經理、秘書、業務員等,分配不同的工作,讓學生合作完成函電的寫作。角色表演教學法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了濃厚的學習
氛圍。
四、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培養
目前商務英語教學基本是按“英語+外貿商務知識”的組合模式進行,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缺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學者賈玉新指出:外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語言教學很大程度上應是文化教育。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地介紹與商務活動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的能力,這也是商務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可選擇較典型的商務交際行為,從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兩方面介紹文化背景知識。語言交流方面包括稱呼、問候語、拒絕語、稱贊、稱贊回應、告別、送禮、戒忌語、委婉語等;非語言交流包括體態語、姿勢、身勢、握手、擁抱、沉默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對比中外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
我國已加入了WTO,商務英語的學生面臨著如何更好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這一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加入文化背景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只有在教學中把語言、專業知識和文化相結合,才能使商務英語教學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
五、教師要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
所謂“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學生的水平,所以充實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知識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師要樹立急迫感和責任感,要有不進步、不變出特色就很難使學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勝出的意識。外貿商務活動的范圍很廣,教師只有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強業務學習,充實專業知識,才能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學生。專門用途英語教師應該跨專業學習,商務英語教師除了提高英語水平之外,還要積極學習外貿及商務方面的知識。另外,教師可以尋找機會多參與外貿商務活動,從實踐中積累經驗,豐富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有親身實踐經驗的教師在講課時也會更有說服力和針對性。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中比較復雜的一個分支,要求也更高,比如明確的教學目標、優秀的教材、實踐性強的教學方法等。因此教授商務英語的教師必須認真研究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成功完成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大力.淺析WTO下我國商務英語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
關鍵詞:商務英語寫作,電子郵件,寫作方法
1.國際商務電子郵件與傳統的函電結構對比分析
傳統的國際商務信函一般由信頭、日期、封內地址、稱呼、信文、結尾敬語、簽名七個基本成分構成。論文參考網。與傳統的商務函電相比,商務電子郵件的結構趨向于更加簡單明了且重點突出。原商務信函中的信頭和封內地址演變為發件人和收件人的電子郵箱地址,而發信日期則由系統自動生成,不需另外添加。主題欄的作用得到強化,其位置不再位于稱呼的下面,而是被提到了收件人的電子郵箱下面,顯得更加突出和重要。論文參考網。國際商務電子郵件一般仍然采用較正式的稱呼, 如:“Dear
Ms. Johnson”, “Dear Mr. Smith”。但如果對方是多年的業務合作伙伴或老客戶,則可以省去“Dear”, 直呼對方的名字, 如:“Hello,Victor”, “Hi, Jenny”。若不能確定具體的收件人,仍可以用“Dear Sirs”或“Ladies and Gentlemen”來稱呼對方。在郵件的結尾部分,傳統的結尾敬語如“Yours faithfully”,“Sincerely yours”等已很少用,現在人們多用bye, best regards,cheers等來作結束語,反映出網絡時代人際溝通輕松隨意的特點。署名可以使用郵件程序中的自動簽名功能,把發信人的簽名、公司名、電話和傳真號碼或其他聯絡方式自動添加到郵件的結尾處。
2.國際商務電子郵件的寫作原則
為了使貿易雙方達到預期的溝通目的,增強郵件的有效性,電子郵件的寫作和信函的寫作一樣,要遵循七個C原則,即簡潔(Conciseness)、清晰(Clearness)、禮貌(Courtesy)、完整(Completeness)、具體(Concreteness)、正確(Correctness)和體諒(Consideration)。
2.1簡潔(Conciseness)
簡潔被認為是郵件寫作最重要的原則。一封郵件應精辟清楚地表達發件人想要表達的觀點和內容。因此,在書寫電子郵件時,應長話短說,盡量使用常用的詞匯、短語、結構簡單的短句,避免使用難詞和陳詞濫調,不用長句或從句。
2.2清晰(Clearness)
清晰是郵件的主要語言特點之一。清晰是指作者思路清晰,行文明了,郵件內容不會被對方誤解。要清楚地表達郵件的要義,必須避免使用意義上模棱兩可的詞語和句子,注意修飾語的位置、語義的連貫性和郵件全文的邏輯性。例如:“The steamer is sailing directly from Shanghai to Los Angelesbimonthly.”在此句中,“bimonthly”這個詞就要避免使用,因為它既有“兩個月一次”的含義,又表示“一個月兩次”。
2.3禮貌(Courtesy)
禮貌是指發件人在措辭和表達方式上通過使用虛擬語氣,委婉語氣等方法及運用一些語用策略,婉轉、迂回、和緩地表達觀點,提出要求,從而給收件人留下有知識、有修養、素質高的印象,使對方容易接受一些請求并愿意進行合作。例如:句子“We did request that you send us by registered mail.”就比“You forgot to send us the report by registered mail.”要更加禮貌。
2.4完整(Completeness)
完整是指發件人要對收件人提供其需要的所有信息,答復其提出的所有問題并爭取滿足其提出的一切要求。同時,還要注意在格式上郵件的基本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例如買方在表示接受賣方的報盤時,要詳細說明接受條件并引述受盤的依據,如報價單,產品目錄、宣傳冊或某日的郵件內容等。
2.5具體(Concreteness)
每一封郵件都應有一個具體、明確的主題,盡量避免含糊、籠統、抽象的表述。必須強調具體的事實、數據和時間,以使收件人閱件后采取具體的行動,解決具體的問題。例如對某一商品報盤時,必須詳細地說明品名、價格、數量、包裝方式、支付條件、裝運時間、裝運港等具體的交易條件和發盤的有效時限。
例如:
Hi,Johnson:
Wehave received your mail of April 6 and now we are in a position to offer youwoolen blankets as follows:
Quantity:“Peacock” Brand Woolen Blanket
Size:66 x 78inches
Weight:6 lbs
Color:Red and Brown
Quantity:5000 pcs
Price:US $ 30 each piece CIF Montreal
Shipment:During August to September
Termsof Payment: Draft at 30 days under irrevocable L/C
Thisoffer is firm subject to your immediate reply reaching us not late than the endof this month.
Bestregards,
Linda
Director
2.6正確(Correctness)
由于商務電子郵件涉及到商務活動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因此,其準確性對雙方的溝通至關重要。具體而言,不僅電郵的內容要敘述準確,其格式、語法、標點符號和拼寫也要做到準確無誤,以免引起誤會,造成糾紛。校對很關鍵,尤其是日期、數字和收件人的信箱不能弄錯。
2.7體諒(Consideration)
起草郵件時,一定要設身處地為收件人著想,考慮他們的感情、希望、要求和利益等,給收件人留下好感和深刻的印象,從而極大地提高郵件的有效性。應盡量以積極的態度,從“對方角度”來進行表達。例如:“We feel sure that you will be entirely satisfied.” 就比 “We do not believe that you will have cause for dissatisfaction.” 態度上要顯得更積極;“You earn a 3% discount when you pay cash.” 要比 “ We allow you a 3% discount for cash payment.” 顯得更易被接受且更富有人情味。
3.商務電子郵件的寫作注意事項
3.1設置電子郵箱時,最好包含發件人的具體姓名,方便收件人辨認信件的來源,把重要的或正期待的郵件與垃圾郵件區分開來。
3.2郵件的標題應當簡潔明了。郵件的標題是郵件主要內容的濃縮, 簡明的標題可起到內容索引的作用, 決定了收件人瀏覽郵箱時是否閱讀郵件,便于收件人在大量的郵件中去尋找需要的信息,可以極大地提高收件人處理郵件的效率。因此, 為了確保收件人能及時閱讀郵件, 郵件的標題一定要引人注目并爭取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出郵件的要旨,以滿足收件人對郵件的合理預期。標題通常用名詞短語或動名詞短語來表示,這是為了使郵件信息清晰具體、一目了然,例如:“Your Meeting in New York”, “Your Order No. 933”, “Complaints about PoorPacking” 等。
3.3郵件內容的主流書寫格式是平頭式(或叫齊頭式)。平頭式是指郵件內容的各部分都從每行的最左邊開始, 不需空格。由于商務人士每天要處理大量的郵件,采用這種格式寫作,便于提高打字速度和辦公效率。
3.4正文的寫作。正文是電子郵件的核心部分, 通常由兩三個或三四個簡短的段落構成。每個段落只表達一個主題。表述內容時一定要完整清楚,得體自然,盡量多用英語主動語態,少用被動語態。另外,可以適時、適量地使用商貿行業常用的縮略語。例如,S/C(銷售合同)、 B/L (提單)、 ASAP(盡快)、C/O(原產地證)、LCL (拼箱)等。在內容較為嚴肅或是文體較為正式的電子郵件中,應避免使用表情符號。
3.5附件的應用。由于篇幅的原因,難以在正文中包含的內容最好放在附件中來發送。用于附件的文檔應該選用WORD、EXCEL等廣泛使用且功能強大的文字或圖表處理軟件,避免收件人在軟件兼容方面出現問題。
3.6郵件的回復。論文參考網。由于人們交流頻繁,每天可能會處理數十封乃至上百封郵件,不可能清楚記得所有郵件的內容。回復郵件時,發件人應利用“回復”功能將對方發來的郵件附上,方便對方回憶相關郵件的內容,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4.結語
商務英語寫作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水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商務電子郵件,在將來的涉外商務交流中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商務郵件的寫作要遵循七個C的原則。得體、規范的電子郵件,有助于交易雙方建立和鞏固良好的國際商務合作關系,對最終取得交易的成功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廖瑛,莫再樹. 國際商務英語語言與翻譯研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21-53.
【關鍵詞】 全國國際商務英語 英漢翻譯 課程融通 課程改革
教育部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指出,建立開放溝通的職業教育學歷、學位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工學結合、學分認證為基礎,創新學習方式,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融通”,這是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融通”,前者反映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后者證明他們的職業技能;“融通”即要求人才培養方案將課程與就業、教學與考證有機結合,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這一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又一具體措施能夠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與課程改革,使學生獲取的知識、技能、素質通過證書得以清晰地體現,能增強畢業生的崗位競爭力。
一、對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CNBEC)的認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一方面,各類工作崗位對國際商務從業人員的英語水平要求隨之提高;另一方面,應用性與實踐性是高職教育最顯著的特色之一,高職商務英語的學生要想突出其職場競爭力,就必須具備優于其他教育層次學生的職場適應性和商務英語相關崗位的從業能力。然而,對于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目前國內可供選擇的考證并不多,大學英語四六級、PETS等非英語專業考試以及國際上通用的托福、雅思考試考查的是考生的英語通用能力,并不能作為國際商務領域的行業準入資格考試;劍橋商務英語(BEC)考查商務環境的英語語言運用,認可度較高,但對于職業院校學生針對性不強,職場實際操作性有待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組織推出了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并于2007年4月組織了全國國際商務英語(一級)的首次考試,填補了我國國際商務領域英語考試的空白,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將以英漢翻譯課程為例,全面展現圍繞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一級)該課程所做的改革、創新與探索。
二、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CNBEC)對英漢翻譯能力的要求
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CNBEC)著重考察被測試者在商務環境下各個業務環節中的英語應用能力,涵蓋語言與商務兩方面的要求,英漢翻譯無論在“聽、說、讀、寫、譯”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中,還是在國際貿易實務的操作環節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國際商務從業者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該考試分為口試和筆試兩大部分,其中筆試分為聽力、閱讀、翻譯與寫作四大模塊。必須明確一點,在日常教學與考試中,各個部分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無論哪種題型其涵蓋的商務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商務辦公,如公司介紹、電話接聽、來訪者接待、郵件收發等;二是商務禮儀,如電話禮儀、名片禮儀、信函禮儀、求職禮儀等;三是國際市場營銷,如市場與需求、消費者購買行為、產品、定價等;四是國際貿易,如合同磋商、質量和數量的表示方法、包裝與運輸標志、主要貿易術語等;五是其他國際商務相關內容。
涉及到英漢翻譯方面,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一級)中的商務短文翻譯(英譯漢)涉及題型為一段50~60詞左右的英文段落,要求考生將其譯成正確、通順的漢語,段落翻譯的內容是實用性的應用文,包括廣告、告示、報告片段、說明書片段、合同片段、商務信函等。“正確”與“通順”兩個標準,聽起來容易,實則做起來難。翻譯(筆譯)是考查學生的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轉換的書面表達能力,需要譯者同時對兩種語言都有較高的把握能力。商務英語作為普通英語的功能分支,其用詞、句型、語篇都形成了自身的特點,在交際中還須把握專業術語、正確的格式、恰當的語氣,以及須特別留意普通詞匯在商務語境中的專業釋義。達到“正確”與“通順”就是要做到忠實于原文的內容,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同時要有商務意識和文化意識。要達到這一要求,需要考生平時大量的積累,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大量的諸如函電、公司簡介、產品說明書、商務廣告、單證等現實材料進行對比練習與實踐。
三、英漢翻譯課程“課證融通”改革原則
圍繞全國國際商務英語(一級)考試,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外貿函電、英漢翻譯、英語聽說等各門主干課程的課程標準、課程實施方案、教材的選用及教學方法有必要進行相應改革,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綜合文化水平提升與職業技能的提高做到銜接與溝通。以英漢翻譯課程為例,要以就業為導向,把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內容納入課程教學之中,重構課程標準,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要求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將證書考試大綱與課程標準有效對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使學生在掌握英漢翻譯基本原則和翻譯方法的基礎上,強化商務文本的翻譯技能。
因此,進行英漢翻譯課程“課證融通”改革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即將英漢翻譯日常教學內容與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要求相對照、相融合,以考促學,使學習有目標、效果有參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提升課程的教學效益。借考證推動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英漢翻譯課程的改革和創新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思路,變枯燥的翻譯課堂成為學生提高實際翻譯技能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工作坊。
四、英漢翻譯課程“課證融通”改革具體思路
1、將全國國際商務英語(一級)證書考核要求融入英漢翻譯課程標準的制訂
課程標準是一門課程得以順利實施達到預期效果的基礎,英漢翻譯課程的標準要有別于本科院校的學科性和學術性,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深入分析商務崗位和外貿崗位的職業需求基礎上進行課程設計、安排課程內容。在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方案中融入證書考核內容,在翻譯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翻譯實踐的能力。傳統的課程標準無法與全國國際商務考試同步,課程與考證相互割裂,學生必須單獨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考前突擊復習和參加考前培訓,從而影響了學習和考證的效率。
2、改革課程內容,把考證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之中
根據教材內容,英漢翻譯的詞法翻譯方法(如詞義的選擇、增益翻譯法、凝練翻譯法、詞類轉換翻譯法、詞義引申翻譯法)以及句法翻譯方法(如主語的翻譯、被動語態的翻譯、英語從句的翻譯、詞語調整翻譯法等)占據了大量篇幅和時間,不可否認,這一部分是整個英漢翻譯入門的基礎。但是,對于高職學生和職業崗位需求,翻譯理論不可研究得過深,根據考證要求,必須以理論為基礎,重點在商務語篇的實踐,諸如商務信函語篇的翻譯、商務廣告語篇的翻譯、商務說明書語篇的翻譯、商務合同的翻譯、單證的翻譯、公司簡介的翻譯等等。因此,在課程內容上,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將課程選用教材與考證培訓教材相結合,講授翻譯方法時,多選用現實商務材料作為實例,尤其是考證考綱中重點要求的商務語篇,將商務語篇的例子分解個個擊破。在基本翻譯方法入門之后,通過集中的商務語篇的翻譯實踐強化翻譯技能。在整個課程安排上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比例要恰當,可適當擴大實踐環節。
3、翻譯課程的教學中要注意英語語言知識與商務知識的融合
改革后的翻譯課程,要以英語技能學習為先導,輔之以廣泛的商務專業知識和翻譯實踐技能的強化。從語言角度看,通過本課程學習幫助學生獲得國際商務相關崗位上所需的實際英語運用能力,尤其是中英文的相互轉換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功底和專業技能。然而,職業教育不可忽視第二個層面,即學生要通過本課程涉獵各種商務、國際貿易、營銷、管理、會計學原理等廣義上的經濟學知識,并能將二者有機結合,能夠在商務環境中自如地運用英語語言處理各種可能面臨的經貿實務。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擴充自身的知識廣度,注意教學內容中英語語言與商務知識的融合。例如國際商務合同的翻譯中涉及許多專業詞匯,如運輸標識、貿易術語、保險等方面,教師不僅教授的是英漢兩種譯文的記憶,而是相關專業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在理解中從英語漢語兩個層面獲取知識。
4、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
傳統的翻譯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的獲得以教師的傳授為主,教師注重用例子講授翻譯的基本方法等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參考譯文,視參考譯文為標答。改革后,課程中的某些章節尤其適合以特定的翻譯項目和翻譯的全過程為兩條交叉的主線完成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傳授。翻譯的全過程分為譯前的準備工作和任務分析,譯中的語言轉換和修改潤色,以及譯后的固定表達總結和翻譯技巧點睛。任務教學法適用于部分句法翻譯方法的傳授和所有商務語篇的翻譯實踐,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過程中,構建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結合全國國際商務英語(一級)考證需要,項目設計重點放在60字左右的商務信函片段、國際銷售合同片段、商務報告片段、說明書片段等實用性應用文的英譯漢。
5、以實踐教學為突破點,建立多渠道、多途徑、立體式的實踐教學新體系
由于專業性質與工科專業的差異,以及中小企業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應當全方位拓展實踐教學,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相結合。校內,擴大課內實踐教學比例,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建立翻譯工作坊,借助現實材料強化翻譯實踐;聘請外貿公司或翻譯公司的企業專家指導實踐教學或舉辦講座。校外,帶領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實地觀摩工作過程,選派一定比例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同時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實操能力,不僅須考取全國國際商務英語(一級)考官證及培訓師證,還須到企業進行半年的頂崗鍛煉,豐富實踐經驗,了解學校教育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
(注: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4年武漢市屬高校教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圍繞考證展開的任務型課程改革”(編號2014136)階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王穎。)
【參考文獻】
[1] 謝瀟、羅集廣:商務英語方向課程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教學方法的選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7).
【論文關鍵詞】商務英語 體裁教學法 英語寫作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其寫作教學的特點,提出了一種非常適合于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的方法——體裁教學法,并結合對商務英語寫作教學法的理解和自身的教學經驗,歸納了體裁教學法寫作教學的四個階段。
寫作是英語學習非常重要而又最復雜最困難的一個部分,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寫作課是一門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的課程,而它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事關學生的基本寫作技能,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就業能力。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社會對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社會急需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豐富的商務知識及較強跨文化交際
能力的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因此我們急需完善商務英語教學,以適應我國經濟國際化發展 的需求。
1商務英語寫作課的特點及現狀
商務英語,從語言載體的角度來講,是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它屬于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商務英語通常是某個特別工作或行業相關的特定內容與一般有效溝通能力相關的一般內容的混合。和普通英語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商務英語學習雖然重視如結構和功能等語言基本方面的訓練,但其學習重點卻在商務環境。商務英語寫作是英語專業商務方向學生的一門核心課程。商務英語寫作的目的不僅要使讀者明白,更重要的是讓讀者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愿意與你建立業務聯系。傳統的商務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單一、陳舊、缺乏創造性,教師只注重講解格式、專業詞匯、分析語法,學生在這種教學過程中雖然了解了一定的商務寫作知識,積累了大量的專業詞匯和表達,但在實際的商務寫作過程中,卻不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進行有效的溝通。最終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學生的實際商務英語寫作能力不僅沒有得到加強,而且會引導學生認為范文就是至高無上的,從而加以模仿,限制了自己的思維,影響其創造力的培養。為此,應該改變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教法,而改變這種狀況最好的辦法是將體裁教學法運用于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中去。
2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2.1.1教學方法單一盡管教學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但不可否認,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固守著傳統的教學理念,延續使用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他們雖然不辭勞苦,但教學效果卻無法令人滿意。
2.1.2不夠重視寫作課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很多教師認為寫作課沒有口語課重要,認為學生都有基本的寫作能力和技巧,因此不怎么重視寫作課。而事實上,學生商務英語寫作能力不強已經成為阻礙畢業生順利就業的一大難題。
2.1.3對批改學生作文有畏難情緒根據調查,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愿意教授寫作課是因為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有畏難情緒。如果全批全改的話,教師要花相當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要進行必要的點評和拓展,這讓有些教師談寫作課而色變。
2.1.4教師對寫作課的定位有偏差寫作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訓練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為主。但調查發現,有些教師對商務英語寫作課的定位存在著偏差,依然沿用教授其他理論課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讓學生作筆記,這自然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1.5教師商務背景不足筆者在學習過程中還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教授商務英語寫作的是純粹學語言專業的,商務知識不足,缺乏足夠的英語寫作教學背景知識。
2.2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2.2.1厭學情緒學生對商務英語寫作課感覺無用、枯燥并因此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更嚴重的是,學生不僅對商務英語寫作課提不起興趣,甚至還會感覺前途渺茫,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不知道將來干什么。
2.2.2商務知識匱乏,專業基礎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不夠在商務寫作課程方面,學生專業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特別是語法方面問題較多。很多同學寫的商務信函和一般信函沒有兩樣,這是商務知識缺乏所致。 轉貼于 3體裁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商務英語寫作區別于常規寫作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其鮮明的體裁特征,而過程教學法的最大不足就在于忽略了不同體裁文章的差異。因此,要更好地進行商務英語寫作教學,我們就必須重視文章的體裁,體裁教學法應運而生。雖然體裁教學法出現的時間較晚,但已經在ELT、EST、EFL、EAP和ESP等領域的寫作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并獲得了承認。
體裁教學法把寫作視為一種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交際活動,突出不同文體的寫作目的與功能,注重在一定語境下語言形式和功能的統一。體裁理論認為交際目的是體裁的決定性因素,不同的語篇體裁(如求職信、科研論文、法律文書等)被用來實現不同的目的,其認為寫作的成功取決于語言知識與社會目的密切結合,而寫作過程主要由教師提供范文,然后進行分析和模仿。
本人根據對商務英語寫作教學法的理解并結合自身的學習體會,認為體裁教學法寫作教學應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3.1范文分析寫作是作者應對特定社會情景的手段/工具,但這個手段/工具不是任意的個人行為,而是由社會情景制約的,是高度約定俗成的。一個成熟的體裁有其自身特有的體裁結構和語言特點,并為所有使用者共同承認、遵守。因此,教師應選擇特定體裁的典型范文,向學生講解與這種體裁相關的社會語境、交際目的,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體裁的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包括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總結這一體裁的體裁結構、語言特點,使學生對這一體裁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全面的了解,為下面的寫作階段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這一階段類似于成果教學法中的“熟悉范文”和過程教學法中的“寫前階段”,但又有所不同。同成果教學法相比,它不僅分析和描述語篇語言層面的特點,而且更進一步,探究語篇的深層結構——體裁結構,及其結構特點、語言特點的心理學依據。同過程教學法相比,它不是寫作各類文章時都采用同一套過程,而是針對具體體裁采取相應的方法,同時它還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可供模仿的范文,使其不至于像在過程教學法中那樣,常常感到無從下筆,一片茫然。
3.2模仿寫作/集體仿寫這里的模仿不是簡單地模仿范文,而是有意識地運用上一個步驟中所獲得的有關某一特定體裁的知識,包括體裁結構、語言特點等。通過模仿,學生將對這一體裁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同時還能把這些結構特點、語言特點“內化”(internalize)到其知識結構中,確保其在以后寫作同一體裁文章時能做到得心應手,發揮自如。
3.3獨立寫作學生根據給定的題目/情景和有關這一體裁的知識進行實際的創作,包括編寫提綱、打草稿、成文等寫作過程。
3.4編輯修訂這一步驟包括寫作者自己修改、小組互改和教師批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和實施上述教學步驟,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對目前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寫作教學方法的研究表明體裁教學法十分適合商務英語寫作教學。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該理論的指引下,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語言水平等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措施。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改進商務英語寫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商務英語寫作能力是一個十分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廣大商務英語寫作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
關鍵詞:商務英語;學術商務英語;多層次性;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8-0186-04
一、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ESP發展方向
隨著目前大學入學新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大學英語將越來越需要將語言教學重點從普及提高基本語言知識和能力調整到培養與特定語域相關的英語語用和交際能力。所以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正在加速從一般用途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發展(蔡基剛,2004;程雨民,2002)。各大高校都在近幾年紛紛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如復旦大學的雙語教育等,同濟大學各院均開設ESP課程。秦秀白教授指出“從長遠角度看,我國高校英語教育和主流應該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根據我國英語教育事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中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定位在通用英語上,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定位在專用英語上。(秦秀白,2003)這些高級ESP課程延升了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長度和寬度,并且成為大學英語與畢業后的工作需求接軌的橋梁。然而對于大學英語體系中的具體ESP課程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有爭議,有些課程的存在是多層次、多模態的。
二、商務英語發展背景
在所有的ESP課程中商務英語是開設最廣泛、歷史最長的ESP課程之一,也是實用性最強的課程。商務英語是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它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SP)的一種(variety)(王興孫1997:24)。在我國,商務英語教學“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當時被稱作“外貿英語,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王關富,徐偉,1997:10)。“商務英語一開始指的是以負載一定商務(外貿)內容的語言材料來進行的英語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包括學習外貿業務術語,閱讀外貿業務信函、國外報刊上的經貿文章,聽有關商務資訊,寫作外貿業務書信。”(對外經貿大學,2006)從最初到20世紀初,商務英語還只是面向英語專業(尤其是后來的商務英語專業)或商科專業(如國際貿易)的專業課程。近十幾年,隨著商務話語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發展,商務英語逐漸發展成一門語言學下屬的獨立學科(商務英語學科)。但其實從很早開始社會上針對low-experience,pre-experience層次學習者的商務英語培訓就非常普遍并且受到歡迎。而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重要分支,商務英語課最需要做到的原則就是“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教學內容和方法根據學習者在目標領域或情景下使用英語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對外經貿大學,2006)。
三、商務英語課的多層次性
1.“寬式”和“窄式”商務英語。如前一節所反映,目前商務英語課的存在是多層次、多模態的。筆者認為商務英語有“寬式”和“窄式”兩個概念:寬式概念是指商務英語學科體系,其下可包含若干門經貿商務課程。同時作為一門教學學科,它還有本科和高職商務英語兩個層次。在本科層次,它的學習主體是有著良好的普通英語應用能力、極可能專門從事商務活動的英語專業或商科專業學生。在高職層次,它的學習主體是高職高專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以培養服務型的商務業務素質、較基礎的商務實踐操作技能、一定的英語溝通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黃光芬,2012);窄式概念是指在1~2個學期內開設的商務英語課或商務英語短期培訓課,對象通常是已入職的、經驗尚不足的人士;或對將來有可能參與商務活動、對商務感興趣的無經驗的在校學生。
冠以商務英語名稱的課程面向的受眾既包括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也有大批的非商科非英專的本科生、研究生,還有大批工作可能涉外的高職高專的英語專業學生,以及社會上廣大的在職人士。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相關高校為其商務英語專業開設的是一個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在這個課程之下有著不同側重的若干門商務英語課。簡單地說,它是接近英語專業設置或西方商科教育的課程體系,用英文授課,其內容和目標的深度和高度要高于其他的商務英語課。它的培養目標是“能夠在國際商務領域和活動中具有行為能力的專業人才”(對外經貿大學,2006)。這是“寬式”概念的商務英語學科教育。可是商務環境中的參與者是多樣化的,而其中純商務背景出身的人群比例并不高。許多其他專業背景、教育背景的人士由于職業的變遷或由于其本身工作性質也需要參與,甚至主導商務活動。如技術研發人員也需要或主持參與產品推薦會。因此他們對商務英語學習或培訓也是有需求的,這是“窄式”概念。
2.商務英語教學的多層次性。既然商務英語課程的性質是分寬式和窄式的,作為教者,我們有義務對不同層次的商務英語教學進行描述和定位。王興孫認為“商務英語是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1997)。可是由于對商務環境/商務場合并沒有明確的分類定義,所以商務英語仍然是一個較不明確的概念。筆者認為商務環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商務場合是跨行業的、跨崗位的、普遍存在的,并不是只有外貿從業者、職業經理人、銷售人員等,才工作在商務環境中。而是幾乎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崗位都會在職業發展中涉及商務中的某個或多個方面,如信息溝通、法律事務、管理等。所以對商務英語的學習需求來自不同的群體。而每個群體的學習需求、認知需求和社會需求都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在窄式商務英語中,由于學習者的需求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根據ESP理論:“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Hutchinson&Waters,1987),這些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應該不盡相同。寬式商務英語是面向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不是本文的討論范圍。我們認為窄式商務英語課也可以根據學生需求、目標情境等劃分若干層次和區域,其中也不乏交叉。其中必然交叉的部分是英語商務語言共核部分。
對于商務英語課程的性質描述和層次定位要充分考慮到商務英語本身的特點。商務英語教學不同于普通英語教學的地方是語言技能和商務知識,以及商務溝通技能的緊密結合。普通用途英語教學,是一種通識語言教育(蔡基剛,2014),目標是培養學習者在二語中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等外語水平,以一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為其主要教學內容,更多側重大學英語的人文。而ESP或EAP等教學是以特定的目標語境為背景,強調外語的工具性。因此筆者認為要分析商務英語情境和學習者未來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識,以此為標尺來確定不同的商務英語課的目標。
商務活動中參與者的行為能力“……不僅涉及語言方面,而且還涉及語言和業務知識的互動以及語言與具體目標任務之間的互動。因此,商務英語教學的內容除了有關的學科知識和內在邏輯以及專業人士處理日常業務的認知和行為策略外,還涉及這種知識和內在邏輯用語言表述的方式、使用語言的策略和技巧。”(對外經貿大學,2006)所以商務英語課須要綜合語言知識與應用能力、商務背景知識以及商務交際技巧和策略。這三大商務英語能力的支柱是在三維立體結合的,如圖1所示。在這個三角空間里,每一門商務英語課都可以找到自己位置。換句話說,可能每門商務英語課對這三方面的能力要求都不完全相同。如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對語言能力、溝通策略和商務知識的要求均很高,因此它在圖上的位置是既高又遠,在三個維度上的標量都是比較高的。而高職中的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內容由于其定位是涉外基礎崗位的語言需求,其商務知識的目標低、語言能力相對高一些、交際技巧和策略更高一些。
四、大學英語后續課程之商務英語的定位
1.學術商務英語。目前大學英語EGP之后的后續課程發展已經如火如荼。后續課程是符合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的‘更高要求’的英語拓展課程,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一方面順應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我國著名專門用途英語研究學者蔡基剛多次撰文(2004,2010(1),2010(2),2013)表達了大學英語ESP即EAP的觀點,“我國的大學ESP教學應定位在學術英語(EAP)上,著力培養學生學術口語和書面交流能力(2010)”。蔡基剛認為大學里的ESP教學主要是學術英語,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為他們提供培養專業方面的交際技能,如討論策略、口頭陳述、論文寫作和報告寫作等,為學生今后的學術研究做好準備。
就商務英語這個分支而言,“學術商務英語”或“學術經濟英語”是以探索較專業的經濟問題的英語原文文章為教材,以提升學生的商業、經濟問題分析能力為重要目標之一,要求學生熟悉世界經濟、商業事務并以進行針對性研究和英語論述為最終目標的學術英語課程。學術商務英語適合經濟管理類的本科生。首先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商務經濟背景知識(知識不分語言),其次他們未來可能以此為職業發展和學術提升的方向。因此在學術商務英語課程中他們需要重點提升三大支柱中的語言能力,了解并熟悉經濟商務領域中英語使用的范式,從詞匯、語法、語篇、語用、修辭等角度分析商務英語的特點,使自己的話語產出更符合學術商務英語的規范。所以在前圖1上,商務知識維度上是很高的,語言應用能力伴隨著。
2.ESP商務英語。我們認為ESP是否就定位在EAP還需取決于學習對象的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正如王守仁所言:“對于我國廣大高校大學生來說,學習學術英語的需求是存在的,但不應以偏概全,使學術英語成為大學英語的全部教學內容。”(王守仁,2013)事實上我國數百萬在校生中大部分將進入工作崗位而不是研究崗位,因此EAP不能完全等于職業化的ESP,只能是ESP的一個方向。如前文所提及,商務英語的需求群體是多樣化的。即使是在大學校園里也是如此。大學英語的商務英語面向是有著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他們未來需要參與的商務活動其內容很可能是與專業相關的,但是活動的外顯形式是普通的商務溝通形式。更詳細地說,他們未來面對的商務場合是有兩方面內容:本專業內容+交際內容。他們也需要通過選修某些課程來提升自身的特定領域的英語應用能力、溝通能力等,了解商務環境的基本常識和規程。
在此“ESP商務英語”是為了與“學術商務英語”相區別而稱。相比“學術商務英語”前者應該更注重商務人際交際能力的培養(即三大支柱之三)。學術商務英語是為學術發展做準備,因此它的側重點在專業領域的話語能力,如專業領域的書面語篇閱讀、專業論文寫作等(蔡基剛,廖雷朝,2010),是一種以英語交流專業思想的能力。ESP商務英語,應該是更接地氣的,是為本科生畢業之后完成各種職業性的交際任務而設置,更加傾向于交際性和實用性。后者的課程材料和課程內容中主要使用真實的商務工作流程材料或項目材料。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三維圖中,“ESP商務英語”的定位是較均衡的,以語言能力、語言知識為主,結合交際策略和商務知識。“ESP商務英語”也是需要分析和熟悉詞匯、語法、語篇、語用、修辭等特點,但是與學術商務英語相比較而言,ESP商務英語的語料更傾向于使用口語語料、實際語料(如annual report公司財年報告等)。
五、結語
本文中把“ESP商務英語”定位于既不是“學術商務英語”;也不是高職的“EOP商務英語”,而是面向本科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在某一特定商務領域,和不特定的職業相關的,為達成某一特定商務目標,綜合相關的語言的、交際的、社會風俗的、職業常識的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課程。在語言能力和交際策略上的教學要求很可能高于高職的商務英語,而在商務背景知識上的目標稍低一些。畢竟大學英語“ESP商務英語”的選修者都有著自己的專業內容為交際背景。ESP商務英語的目標是為本科畢業生在相關領域的商務溝通、商務實踐方面打下基礎,以便今后更順暢地走上上升通道。在高職的EOP初級階段,商務英語課的內容是讓學習者熟悉并掌握商務接待、電話、迎來送往、普通商務信函等秘書、助理級別的工作內容;而在大學英語體系中的ESP課程中,商務英語應涵蓋商務演講、談判、商務會議主持等更高級別的、富有思考和創造性的內容。“ESP商務英語”需要做到讓學習者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社交能力在整體的語言能力、商務知識、交際策略三大支柱的支撐下進行正遷移。
商務課程不僅要教會相關的語篇、語法、句法、用詞等客觀的語言知識,更要培養學習者一種商務職業思維習慣。這一點可以通過語言能力之外的另兩個支柱來實現:商務交際策略和商務知識。就像普通英語課程(EGP)的教學目標絕不僅僅是傳授純語言語法知識,而是涵蓋了文化、社會風俗、跨文化交際等知識內容。而以已經具備較好語言知識儲備的學習者為受眾的商務英語課程必定需要更加豐富的內容,才有存在的意義和引發學習者的真正興趣。我們認為這“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里應該包括而不限于商務行業/專業知識、語言句法知識,還有溝通策略、交際技巧、思考的方式等。
參考文獻:
[1]Dudley-Evans,T.& St. John. Development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Ellis,M. & C. Johnson.1994.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Hutchkinson,T. & 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5]蔡基剛,廖雷朝.學術英語還是專業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教學,2010,11(6):47-50.
[6]蔡基剛,廖雷朝.ELE還是ESP,再論我國大學英語的發展方向[J].外語電化教學,2010,(9):20-25.
[7]蔡基剛.臺灣成功大學從ESP向ESP轉型的啟示[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3):7-11,94.
[8]對外經貿大學商務英語理論研究小組.論商務英語的學科定位、研究對象和發展方向[J].中國外語,2006,9(5):4-8.
[9]程雨民.入世形式下的外語教改[J].外國語,2002,(6):10-12.
[10]黃光芬,程穎.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原則[J].外國語文,2012,2(1):124-127.
[11]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2):23-27.
[12]王關富,徐偉.商務英語初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
[13]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3,(6):9-13,22.
[14]王興孫.對國際商務英語學科發展的探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
On Multi-levelness and Nature of Business English in the Framework of College English
關鍵詞:模糊語言;商務英語;語用功能
1模糊語言的概述
傳統語言學的基本準則要求語言表達清楚、正確。但是由于客觀實體邊界的不明確性,人們對事物觀察的不同角度或缺乏全面的認識,導致語言使用的不一致性,從而使模糊的語言形式成為一種必然的存在。長期以來模糊語言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65年美國科學家L.Zadeh在其論文《模糊集合》(FuzzySet)中,引入“隸屬函數”這個概念,用于描述差異的中間過渡,首次成功地運用數學方法描述模糊詞項,標志著模糊理論的誕生。隨后,語言學家和語言哲學家運用該理論從語義、認知、語用等方面來研究語言的模糊性,取得豐碩成果,從而逐漸形成了一門新的邊緣學科——模糊語言學。模糊語言理論對語言中許多模糊現象有著很強的解釋力,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描述、研究語言的新途徑,其研究成果大大豐富了我們對語言的本質及語言使用的認識,也給我們正確認識當前外語教學中的模糊概念、有效解決外語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問題以及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等方面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札德認為:“模糊性所涉及的不是一個點屬于集合的不確定性,而是從屬于到不屬于的變化過程的漸進性”。MaxBlack認為:“語詞的模糊性就表現在它有一個應用的有限區域,但這個區域的界限是不明確的”。Lakoff則把作為模糊語言重要組成部分的模糊限制語(hedges)釋義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是語言中最普遍、典型的模糊語言。這些對語言模糊性定義的解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不管怎樣,人們已通過這些定義對模糊語言的形成有了一總的認識與了解。查德對模糊語言的本質更深刻地指出:“人的大部分知覺過程和思維過程都浸透著模糊性。語言描寫就其本質而言是模糊的,因為這種描寫通常是對復雜情況的概括的描寫”。就實質性而言,語言本身是非量化的模糊集合,具有非物質形態的和非直觀的朦朧特性。語言的模糊性信息作為這種非定量模糊集合的要素,正是語言的模糊性在人們交際中的體現形式,而得到語言使用者的普遍認同與接受。就表現形式而言,模糊語言可有模糊詞語和模糊語句兩種形式。它們常常具有一種似是而非,似明非明,模棱兩可,由此及彼的含蓄韻味,讓讀者或聽話人感受到語言模糊性的動態美感。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意識是指各種不同程度的知覺和情緒的反應,包括從低層次未形成語言的模糊感覺直到高層次清楚表達的合理思維模糊語言用于一定的語境和場合,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表面上看似模糊的語言信息,實質上是相對準確地表達人們復雜的情感、說話動機或潛在意識;是相對客觀嚴謹地表達某種觀察、觀點、預測或理論,從而含蓄地表達真實思想和內心世界,或提供合乎邏輯、正確可靠的信息。事實上,語言的模糊性并不會妨礙交際,相反言語交際與信息交流需要大量模糊語言的存在。語義學家沙夫說:“交際需要語句的模糊性,這聽起來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如果我們通過約定的方法消除了語詞的模糊性,我們就會使語言變得貧乏,使它的交際和表達作用受到限制,結果摧毀了語言的目的,人的交際就很難進行,因為我們用以互相交際的那種工具遭到了損害”。這就充分說明了模糊語言在交際中的重要性。
2模糊語言在商務英語中的語用功能
2.1模糊語言可以提高國際商務英語的客觀準確性
由于客觀事物本身的不確定性,有時用模糊語言來表達反而更準確。美國哲學家格萊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系列將講座中指出,在交際過程中為了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說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既“合作原則”(cooperativeprinciple),并提出了判斷和具體實現合作原則的四大子準則,它們是量準則、質準則、關系準則以及方式準則。質準則要求努力使提供的信息是真實的,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證據的話。商務英語中的模糊語言的使用正是遵循了該準則。例如:
Asfarasweknow,insurancecompaniesacceptgoodspackedincartonstobeinsuredagainstTPND.(盜竊及不能交貨險)。此例中供貨商意欲向對方提供有關貨物保險的信息以使對方放心,但又不能肯定提供的信息是否確切,信息來源是否可靠,故使用了模糊語言asfarasweknow(據我們所知),表明這只是我方所了解到的,不代表別人了解的也是如此或者事實就是如此,以免所提供的信息被證明是缺乏足夠的證據,從而提高表達的準確性。例如:
Itseemsthatthecostinthisyearwouldbeaboutfourhundredmilliondollars.
在揭示事物發展變化的某種趨勢時或者在對將來的情況進行預測時,常常使用模糊語言來預防進程中的隨意性。例中使用模糊語言Itseems和aboutfourhundredmilliondollars大致預測了今年的生產成本,考慮到成本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制約,沒有說一定會怎樣,因而看似模糊的語言實際上更準確的表達了對所言對象的把握。
2.2表達禮貌,緩和尷尬局面
語言學家利奇(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包括六項子準則:既得體準則,寬容準則,稱贊準則,謙遜準則,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它對人們為何使用模糊語言提供了合理的解釋。人們在交際中,首先考慮的是禮貌,以使交際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進行,順利實現交際目的。商務交際中各方能否以禮相待是商務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之一,因此各方都盡力遵守禮貌原則,而模糊語言能使言語表達在某些情況下顯得更含蓄,更委婉,更得體禮貌。
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當遇到一些與對方意見相左的,但又不便直說,不好明說的情況時,語言處理不當往往使談判陷入僵局。這時采取有意使用模糊語言的表達策略,把輸出的信息“模糊化”,作出富有彈性的回答,避免把話說得太死太絕,從而緩和尷尬甚至劍拔弩張的局面。例如:
A:Iamafraidthattheproposalyouputforwardjustnowisn''''tuptoomuch.
B:Youpresentationmakesmefeelaliitletoo-youknowwhatImean.
示例中談判雙方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使用了模糊語言isn''''tuptoomuch,youknowwhatImean,使語言表達委婉含蓄,“言猶盡而意未窮,余意寓于未言中”,這樣就保全了雙方的面子,使雙方都易于接受對方的談話,從而使談判順利進行。
2.3提高語言的表達效率
禮貌原則提供了使用模糊語言的一種解釋,但使用模糊語言不僅僅是出于禮貌,因而禮貌原則的解釋力是有限的。關聯理論則提出另一種解釋。關聯理論是由斯波伯和威爾遜(Sperber&Wilson)于1986年提出的一種語用學理論,它以兩大原則為基礎:認知原則,既人類認知傾向于產生最大關聯;交際原則,既話語產生關聯期待。關聯理論的核心之核心就是最佳關聯,既投入恰當的處理,努力取得想要的足夠的語境效果(toachievesufficientcontextualeffortswithnounjustifiableprocessingeffortsinutteranceinterpretation.)。而模糊語言似乎不需要較多的處理努力,就能達到這種效果,因為運用模糊語言可以增大信息量,用較少的代價傳遞足夠的信息,并對復雜的事物作出高效率的判斷和處理。商務活動中有時不必要對某事說的過于精確,這時使用模糊語言往往能夠獲得最佳關聯。例如:Romantic.Mysterious.Italian.
這則廣告只用了三個具有模糊語義的形容詞,卻表達了極深的內涵,能使人充分調動已有的相關知識展開無限的聯想,以達到極為有限的詞語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的目的,既“有限手段的無限應用”,從而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2.4增強語言表達的靈活性
在商務活動中,當對某些問題的答復超出你的權限時,或者你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時,使用模糊語言來應對不失為良策,因為它可以使自己處于進退自如的主動地位。例如:
It''''satthedisposaloftheboard.we''''llgiveyouourreplyassoonaspossible.
表面上許諾“盡早答復”,實際上只不過是緩兵之計,董事會意見如何,最終怎么處理,就可以視己需要靈活掌握了。
商務英語信函中也經常運用模糊語言來增強語言表達的靈活性。商務英語信函是在國際商活動的范圍內專用的正式的交流工具,一般化或模棱兩可的語言很可能會阻礙閱信人對信函意思的理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爭議,應盡量避免。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商業信函都要具體,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使用模糊語言會更有靈活性,外交性和策略性。例如:OurpricecomparefavorablywiththoseofferedbyothermanufactureseitherinEuropeoranywhereelse,andweareoneofthebestmanufacturesinthisline.Hereareourlatestpricesheets,you''''llseeourpricesaremostcompetitive.
一個對某一行不太熟悉的買方在購買某些商品時,會自然而然的在詢問時比較不同制造商的產品質量價格等。例中的銷售方抓住了買方的這種心理,在報盤信函中使用模糊語言anywhereelse,oneofthebest,mostcompetitive等來推銷自己,雖然沒有精確的說出己方如何如何,但買方讀信后靈活的理解,并立刻形成對產品的良好印象,認為這就是最佳選擇;這樣銷售方就通過模糊語言的運用成功地實現了勸導對方的目的。
3結語
模糊語言是語言本身的特點,模糊語言學的研究已經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然而人們對商務英語中的模糊語言現象及其語用功能研究卻不多。為了某種語用目的,模糊語言不可避免的存在于商務英語中,應該正確的加以認識,恰當運用,以達到最佳商務效果。本文只是對商務英語中模糊語的語用功能進行一些粗淺的分析,作者希望能夠給讀者提供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ChannellJ.2000.VagueLanguage.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2]Franken,Nathalie.VaguenessandApproximationinRelevanceTheory[J].JournalofPragmatics,(28),1997,135-151.
[3]LeechG.P.2002.PrinciplesofPragmatics.London:Longman.
【論文摘要】任務教學是建立在語言學習和課堂教學研究基礎上的一種新的教學法。論文首先分析了商務英語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各種弊端,然后簡要介紹了任務驅動教學與商務英語課程的聯系。最后,論文討論了任務驅動教學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施問題。
商務英語課程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較好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質,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往、商務交流、磋商、談判等能力。商務英語課程是商務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
1.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
顯然,商務英語課程的實質是商務背景、專業知識和語言三方面的綜合運用,具有專業化、口語化、較強的針對性等特點,因此實用性應該是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最大要求。然而,實際教學效果卻與目標相差甚遠。
1.1 側重于知識的傳授
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機械地、單方面地向學生講解詞匯和規則,語法翻譯成了基本手段。講解課文,解釋詞語,說明專業詞匯是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而練習也缺乏真實場景,過于強調語法,學生憑記憶答題,不需要更多的思考。這實際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很容易造成英語強運用弱的教學效果。 首先是教學材料的真實性問題。不可否認,目前許多商務英語教學材料確實選自原版的報紙、雜志,但這還不夠。一個普遍的問題是,選用的材料過于專業化和理論化,或者僅僅是專業詞匯的列舉。這必將導致教學材料過于重視語言、語法規則或功能的學習,而不能解決實際的商務問題。因此,教師應注重選擇來自真實商務領域的素材,要把握選材的現時性、題材的多元化、體裁的多樣性和材料來源的廣泛性,例如:報刊及廣告中的內容,或者旅館住宿、時刻表和飯店菜單,或者公司年度報告、合同、信函、產品報告冊,或者外貿業務活動中的詢盤、報價、訂購與確認等等。
其次教學任務缺乏真實性。課堂教學的任務應該注重學生要完成的任務與實際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商務場景相吻合。只有符合語言使用的真實條件,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顯然,教師和學生不是為了學習語言本身,而是為了表達實際商務活動的意義,這才是真實的教學任務。
1.3 強英語淡商務
目前,很多商務英語教師自覺不自覺地將商務英語當成一般的英語語言看來上。教師往往比較注重解釋相關詞匯,疏通語法,將課文翻譯一下就完事了,至于如何指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表達技能,如何同外商進行交流,妥善解決和處理商務上的實際問題則淡化處理。這難以達到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商務英語中,英語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其最核心的要求是精通商務活動。因此,需要注重對教師商務知識的培訓,也就是強調“英語強、業務強”的“雙師型”。
2.任務驅動式教學
2.1 任務教學法含義
任務教學是當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法,在教學原則上提倡“意義至上,使用至上”。美國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醫學院、工學院、法學院等注重能力培養的學科有40%的課程采用這種方法或類似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教學法以解決某一與現實世界有聯系的問題為出發點。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首先呈現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然后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執行各項任務,最后在教師指導下各小組進行交叉分析和評價。
2.2 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而任務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傳統教學法以書本為中心,而任務教學法以任務為中心。因此,以任務為本的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其了解自己的認知能力,并發展這種認知能力。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任務教學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響。當學生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具體任務后,學生往往會有較大的成功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而傳統的教學法往往很難達到這種效果。
2.3 商務英語與任務教學法
如前文所述,商務英語主要應用于特定的商務活動,在實際商務活動中,英語主要應用于電話、會議、社交、談判和報告中。實用性是商務英語課程最大的特點。商務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和加強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和對外交往的能力,為今后在工作崗位上盡早適應環境,為開展對外交往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與公共教學中的基礎英語教學不同,商務英語教學不再側重于對語句、生詞和語法的講解,而側重于使學生運用已經具備的英語技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商業管理各領域的專業詞匯,熟練地運用專業語言,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參與商業談判。商務英語課程的這種特性決定了該課程必將蘊含實踐性極強的豐富的任務。因此,完成與現實環境較為吻合的任務比掌握語句、生詞和語法更為重要。由此看來,商務英語課程比較適合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 "
3.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
3.1 構建任務目標體系
任務型教學的關鍵在于構建任務目標體系。如何構建一個既有難度,又有可行性的任務是每個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要充分重視任務的設計。任務設計必須具有意義性、可操作性、真實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任務有二種:封閉型任務、開放性任務。封閉性任務要求每個學生都應自主完成的任務。例如在學習英語自我介紹時,可以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讓每個學生先寫制作一個英語簡歷,然后到網上申請一個電子郵箱,并通過這個郵箱向教師發送。顯然,發送一封帶有附件的電子郵件是一個封閉性任務。而開放型任務是一個任務框架,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自主選擇和設計任務類型和任務主題。例如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個商務英語問卷樣本,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基于商務英語談判的問卷調查。問卷的形式和類型由學生自主確定。
在構建構成中,師生應當明確各自在不同階段的任務與要求,并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任務的意義,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要特別注意的是,設計任務時要注重如前文所說的真實性。
3.2 構建學習小組
分組教學可以將學生任意分組,但應該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以形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學習互動。一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質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組成員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二是各組人數適宜。每組以4-5人為宜,太多不利于交流,太少又不利于學生間的互助和交流。三是內部應有一定的分工,力求使每個成員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彌補學生的不同差異,可以定期進行角色變換。讓每個成員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例如在學習商務英語洽談時,可以根據實習角色讓學生分別充當生產商、經銷商、供應商等角色,在各角色都掌握了自己的角色職責以后,再實行角色轉換,充當另一個角色。這樣一輪下來,學生對各角色的洽談技巧都能深入理解和掌握了。
學習小組構建后,教師應檢查每一任務組的想法,詢問其所選擇任務的原因并確定是否可行,確定每一任務組的最終任務。教師還應要求各任務小組在課后進一步分解和設計任務,即將任務具體到每一個小組成員。
3.3 任務的交叉評價
各個任務小組在指定期間完成任務后,需要在課堂上進行交叉評述。首先由各小組選出陳述手進行陳述,教師則可以向學生強調口頭陳述所需要的技巧,例如眼睛的交流,手勢的使用,以及音量的把握。其他小組則對其進行評價,教師則這個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任務的特點,介紹評價時的注意事項。
交叉評價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得課堂充滿活力。教師則是核心,是使車輪轉動起來的發動機,把學生的潛質發揮出來。當學生的話題和問題被小組認為是有效并被采納的時候,很多學生感到加強了合作意識。在活動進行中,學生可以與老師探討如何更深層次地解決任務中的問題,例如自我介紹任務使得他們感受到對表達練習的欠缺以及進一步提高能力的迫切。很多同學擔心自己的表達不確切,或擔心要陳述的問題由于表達不準確而影響了小組的發揮。這樣一來,學生無形中促進了對于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有效地鍛煉了商務英語的交際能力。
【論文關鍵詞】翻譯行為理論;商務信函;曼塔里
1翻譯行為理論簡介
翻譯行為理論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發展的第三階段,是由德國籍芬蘭職業翻譯家賈斯特·赫爾茲-曼塔里提出的。在曼塔里的理論模式中.翻譯被解釋為一種“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設計的復雜行為”。(ChristianeNord,2005)曼塔里認為翻譯過程可比為一種行為,強調對于行為的參與者以及周圍環境條件的分析理解。作為一種翻譯互動形式.翻譯行為理論的核心因素包含以下幾種:f1)翻譯作為一種有意圖的互動;(2)翻譯作為一種人際互動;(3)翻譯作為一種交際行為;(4)翻譯作為跨文化行為;(5)翻譯作為一種文本處理行為。基于這幾點,在翻譯時,我們應該予以更多的考慮以便使譯文更為順暢貼切。
2商務信函的語言特點
2.1大量使用專業性詞匯
為了達到表意準確,專業性強的目的,商務信函常常使用大量的專業性詞匯,具體表現在使用大量的行話、縮略語以及專業術語等等,例如、FOB(離岸價格)、irrevocableL/C(不可撤銷信用證)。可以說,大量使用專業詞匯能夠使商務信函表達得更加準確有效。
2.2用詞規范正式
作為一種正式的公函語體,商務信函中正式詞匯與基本詞匯并存.這樣才能顯示商務信函的規范正式等特性。例如,商務信函中常用inaccordancewith來代替accordingto。又如.“Therefore,weherebyregisterourclaim withyouforthefollowingsum.”其中帶下劃線的hereby一詞則體現商務語言的正式規范性。當然商務信函中也經常利用構詞手法以及詞類轉換手法來體現其語言的正式性與規范性。
2.3運用結構嚴謹復雜的長句與套語
由于商務英語是一種正式的書面語言,因此其中往往套用一些長旬,這些長句結構完整,成分多,層次多,充分體現了書面語體的典型特點。(張煒,2008)商務信函中常見的套語如“Itwillbehighlyappreciated ifyoucouldcooperatewith USin thematter.”
3從翻譯行為理論下幾個因素考慮商務信函翻譯
3.1從翻譯作為文本處理行為的角度考慮
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的創始人賴斯曾對于文本類型進行界定并將其分為信息型、表情型以及操作型三種文本。一封商務信函里可以包含三種文本類型的語言:信息型文本通常文字簡樸,所陳事實包括信息、知識、觀點等,其目的是為表達其內容。表情型文本指的是“創作性文本”,傳遞的信息形式特別,語言具有美學特點。而操作型文本目的是為了感染讀者并使其采取行動,其焦點重在呼吁或感染。(張美芳,2005:70)基于這三種文本的不同特點,在翻譯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使得譯文更為精準。
試看下面這個例子:順告,如果今后貴公司能保證按規定期限開出信用證,本公司仍樂意接受貴公司的新訂單。若貴公司訂單能夠達到我方預定數量,我方將給予5%傭金。這段話既包含了文本類型的語句又包含了操作型文本,因此在翻譯時應予以多加考慮。
譯文:WeherebynotiCEThatifyouguaranteetoopenyourL/Cin accordancewith thestipulateddeadlineinfuture,wewillstillbewillingto acceptyourfresh orders.W e would like to provide you with a 5%commissionifyourordercancometothestipulatedamount.
又如:為了促進我們的業務合作,我方衷心希望貴方能盡早全部解決我方的索賠。這句話屬于操作型文本的語句,其目的是為了促使對方解決索賠問題.因而在翻譯時,譯出語也應該具備此呼喚功能。譯文:Forthesakeofourcooperation,wesincerelyhopethatyou willcome to asettlementofourclaim atyourearliestconvenience.
3.2從翻譯作為跨文化行為角度考慮
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文化因素對于翻譯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如文化對等與文化差異等因素等。
首先我們來看看文化對等因素影響下的商務信函翻譯。以一則商務信函為例:
Wewritetointroduceourselvesasoneofthelargestexporters in USA,ofawide range ofMachinery and Equipment.W e learntthatyourcompany is in urgentneed of our producteaned“CrowWashingMachine”.原文美方公司向中方公司推銷“烏鴉牌洗衣機”,烏鴉在西方國家文化中是吉祥物,而對于中國而言,烏鴉則代表邪惡與晦氣,因此在翻譯時候譯者務必對于此點多加以考慮。在翻譯時候則可以少許做些改動,將CrowWashingMachine翻譯成“喜鵲牌洗衣機”。這樣能夠促進使文化對等,同時也因改動一下名字而增加本商品進口后的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