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教育范文

    醫學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醫學教育范文

    1.1一般資料:2016年1月,隨機抽取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不同職稱、學歷、專業的衛生技術人員500名,針對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情況發放自編調查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74份,回收率94.8%。其中有效問卷474份,有效率為100%。參與調查的醫務人員中,男性占32.57%,女性占67.43%。醫生占60.4%,護理人員占23.3%,醫技人員占16.4%。學歷為大專人員占28.5%,學歷為本科人員占49.8%,學歷為碩士及以上人員占21.7%。初級職稱人員占47.2%,中級職稱人員占30.5%,高級職稱人員占22.3%。30歲以下者占40.4%,30~45歲者占33.7%,45歲以上者占25.9%。同時調取2013-2015年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的相關數據。1.2研究方法1.2.1自編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四部分:填寫者基本信息、對繼續醫學教育的認知和參與情況、對科室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方面的評價和建議、對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和實施效果的評價和建議。1.2.2隨機抽取訪談對象90人,其中院級領導5人,中層管理干部15人,臨床醫生25人,醫技人員20人,護理人員25人,調取2013-2015年繼續醫學教育相關資料。1.3統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2結果

    2.1對CME的認知情況:認為開展CME有必要441人,占93.0%;有時參加CME活動289人,占61.0%;經常參加CME活動166人,占35.0%。2.2收獲及影響因素:認為可以提高專業水平的占56.1%;認為對工作有幫助的占30.8%;認為開闊和發展思維的占66.5%;認為可以提高理論水平的占46.0%,見表1。2.3醫院職工對CME活動的評價:內容符合和基本符合“四新”占74.7%,對授課老師方法滿意或很滿意占9.1%,對CME教材質量滿意或很滿意占4.4%,見表2。醫院職工認為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占75.1%、擴大硬件設施投入占84.8%、信息化建設占90.3%,見表3。

    3討論

    3.1醫院管理層要重視和支持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結果顯示,醫院職工對繼續醫學教育很有需求,認為繼續醫學教育對提升專業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醫院管理層要結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新形勢和衛生行業領域發展的新特點,統籌全局,制定符合醫院實際的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管理組織機構,形成醫院和科室雙重管理體制;二是發揮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的質量監控作用,建立醫學教育工作會議例會制度;三是重視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部門的發展;四是保證經費支持,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醫院業務收入作為繼續醫學教育專項經費,做到專款專用。3.2加強和擴大宣傳,強化繼續醫學教育思想意識:結果顯示,仍有部分職工存在學習意識淡薄、參與積極性不高現象。因此,醫院要從根本入手,加大繼續醫學教育宣傳力度,使繼續醫學教育成為醫院職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是通過邀請專家講座、發放宣傳彩頁、播放宣傳教育片、制作展板和海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和擴大繼續醫學教育宣傳;二是增強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4],真正把衛生技術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轉變成自覺的行動[5];三是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網絡和遠程醫學教育建設,盡快實現網絡醫學教育平臺的全院覆蓋,使其對內是宣傳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平臺,對外是樹立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形象的窗口。3.3加強制度和體制建設,嚴格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和實施:本研究結果顯示,之所以會出現“經常參加”、“有時參加”、“根本不參加”等參差不齊現象,主要還是缺乏有效的獎懲措施。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加強繼續教育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設,是繼續醫學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6]:一是從規章制度著手,完善、更新醫院和科室關于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二是成立科室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實施目標責任考核制,把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與醫務人員年度考核、聘任、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職業再注冊等緊密結合[7];三是建立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管理評價體系,及時有效規范繼續醫學教育管理。3.4進一步豐富繼續醫學教育內容和形式:根據表2中結果,醫院在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目前開展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基本符合“四新”要求,但在“三性”方面差些,在課程內容設置、教師配備、活動形式等方面尚未兼顧到不同學歷、不同崗位和不同專業群體的學習需求。因此,結合醫院發展和人才培養,注重繼續醫學教育內容和形式的變動性和創新性至關重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廣大衛生技術人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是適應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8]。3.5發展壯大繼續醫學教育師資隊伍:本研究結果顯示,醫院現有繼續醫學教育師資力量薄弱,要進一步壯大師資力量:一是每年拿出一定的教育經費用于選拔科室業務骨干外出研修、攻讀學位、出國深造,搭建老中青分布合理、構建科學的師資隊伍;二是借助CME項目的實施,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院開展學術交流,介紹最新的疾病診療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保證師資隊伍能夠及時接收到最前沿的醫學科技信息和醫學研究成果;三是與國內外的知名醫院、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開展高層次衛生人才的聯合培養和學術交流,從而保持師資隊伍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的先進性。3.6加大繼續醫學教育硬件設施投入,引進軟件管理系統:結果顯示,醫院目前尚未實現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職工個人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繼續醫學教育的網絡化管理效能。因此,引進繼續醫學教育軟件管理系統,通過應用互聯網、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IC卡、POS機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CME項目信息公開化、個人學分電子化存儲與查詢,個人可以通過賬號和密碼登陸系統查閱學分獲得情況。

    [參考文獻]

    [1]徐婷婷.關于腫瘤學會開展國際繼續醫學教育的思考[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38):3127-3128.

    [2]謝冰,林婧,蔣瑩,等.醫療聯合體內繼續醫學教育共享平臺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4):497-501.

    [3]馬曉紅.某所2008-2012年繼續醫學教育數據分析[J].醫院管理雜志,2014,21(2):149-150,160.

    [4]凌蔚.中醫醫院臨床醫生繼續醫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1):28-29.

    [5]付曉宇,孟群,敬蜀青,等.新時期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3(4):2-3.

    [6]李燕云,馬維紅,馬靜.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3):436-437.

    [7]王玲玲,魯立,盛偉.國外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發展及啟示[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11):1189-1191.

    第2篇:醫學教育范文

    【關鍵字】全科醫學 教育模式 問題 建議

    全科醫學是一門研究病人、服務病人、理解病人、滿足病人的學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臨床醫學學科。全科醫學的培養目標是高質量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的培養離不開全科醫學的教育模式和體系。

    一、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對全科醫學教育觀念有待改變。由于我國長期以來醫療衛生條件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所以人們缺乏對全科醫學的認識,認為全科醫學可有可無。并且生病去醫院找專業醫生的想法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全科醫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隨著醫療的改革,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了較為迅速的發展,有望在近些年來實現社區衛生服務,這樣的話就可以實現大病去醫院,小病進社區的目標。但是當前人們對于醫療相關的觀念還是非常傳統,認為生病應該去專門門診看專門醫生,對全科醫生還不是特別認可,對于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夠。

    2.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當前由于開設全科醫學教育的學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對于全科醫學教育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然后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來進行教學模式的制定。這樣以來,每個學校的培養模式以及教學目標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許多醫學學生對于全科醫生的定位都不夠準確,學生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不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目標不夠明確,許多全科醫生不愿意去基層社區進行醫療服務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醫學畢業生就業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站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

    3.教學偏離實際。由于理論與實踐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當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論階段,與實踐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造成了全科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偏離實際。通過實習就可以發現,在醫學教學過程中教授的內容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于實際操作以及實際可能遇到的問題分析的則較少。許多學校的教學手段也過于單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科醫學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全科醫學教育模式的建議

    1.建立一個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想要建立一個有效地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個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因為全科醫學教育不單單是某一個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統的對整個醫學體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夠有效地掌握與醫學相關的所有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區服務的根本目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建設,必須要尊重醫學教育的本質,遵循醫學教育的規律,按部就班的通過知識脈絡的積累和搭建,來建立一個完整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這個體系要包括學習、實習、考核、反饋等多個環節,將與全科醫學教育相關的內容全部都納入這個體系當中。

    2.改變全科醫學的觀念,加大對全科醫學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傳了力度,爭取從最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全科醫學的觀念。要讓人們明確全科醫學的重要性,同時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全科醫療,通過對全科醫學觀念的改變來增強對全科醫學的重視。政府各部門和相關教育機構也要加大對全科醫學教育的投入,通過師資力量的提高來增加全科醫學教育的產出。

    3.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給學生指出學習與努力的方向。當前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社區醫療服務的水平,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國整體的醫療水平,為廣大的人民群眾謀福利。對學生的教育一定要從長遠的目光出發,通過明確教學目標的設立來為學生指明方向。

    4.理論聯系實際。任何理論都是需要實踐的檢驗的,同時任何理論也都是從實踐中來的。這就需要在全科醫學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地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全科醫學的學生不僅僅能夠牢固的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動手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全科醫療進行服務。

    總之,在醫學院校中開展全科醫學教育是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要求,也是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是社會進步的需要,因此,高校應該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全科醫學教育模式,解決當前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培養出更多的全科醫學人才,讓他們在社會需要的地方發揮光和熱。

    參考文獻:

    [1]張曉玲,李紅玉.澳大利亞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對中國全科醫學教育的啟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4(20).

    [2]王家驥,劉義海,王心旺等.構建廣東省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全科醫學.2006(09).

    (作者單位:1

    【摘要】全科醫學的提出對我國醫學發展歷程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全科醫學雖然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在發展過程中還是面臨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的匱乏。由于我國高校招生就業的市場化,很多醫學院校適應社會發展開展了全科醫學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全科醫學人才,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間存在很大的關系,我國全科醫學教育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成果。本文總結了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對全科醫學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字】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問題建議

    全科醫學是一門研究病人、服務病人、理解病人、滿足病人的學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臨床醫學學科。全科醫學的培養目標是高質量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的培養離不開全科醫學的教育模式和體系。

    一、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對全科醫學教育觀念有待改變。由于我國長期以來醫療衛生條件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所以人們缺乏對全科醫學的認識,認為全科醫學可有可無。并且生病去醫院找專業醫生的想法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全科醫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隨著醫療的改革,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了較為迅速的發展,有望在近些年來實現社區衛生服務,這樣的話就可以實現大病去醫院,小病進社區的目標。但是當前人們對于醫療相關的觀念還是非常傳統,認為生病應該去專門門診看專門醫生,對全科醫生還不是特別認可,對于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夠。

    2.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當前由于開設全科醫學教育的學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對于全科醫學教育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然后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來進行教學模式的制定。這樣以來,每個學校的培養模式以及教學目標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許多醫學學生對于全科醫生的定位都不夠準確,學生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不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目標不夠明確,許多全科醫生不愿意去基層社區進行醫療服務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醫學畢業生就業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站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

    3.教學偏離實際。由于理論與實踐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當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論階段,與實踐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造成了全科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偏離實際。通過實習就可以發現,在醫學教學過程中教授的內容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于實際操作以及實際可能遇到的問題分析的則較少。許多學校的教學手段也過于單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科醫學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全科醫學教育模式的建議

    1.建立一個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想要建立一個有效地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個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因為全科醫學教育不單單是某一個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統的對整個醫學體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夠有效地掌握與醫學相關的所有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區服務的根本目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建設,必須要尊重醫學教育的本質,遵循醫學教育的規律,按部就班的通過知識脈絡的積累和搭建,來建立一個完整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這個體系要包括學習、實習、考核、反饋等多個環節,將與全科醫學教育相關的內容全部都納入這個體系當中。

    2.改變全科醫學的觀念,加大對全科醫學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傳了力度,爭取從最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全科醫學的觀念。要讓人們明確全科醫學的重要性,同時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全科醫療,通過對全科醫學觀念的改變來增強對全科醫學的重視。政府各部門和相關教育機構也要加大對全科醫學教育的投入,通過師資力量的提高來增加全科醫學教育的產出。

    3.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給學生指出學習與努力的方向。當前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社區醫療服務的水平,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國整體的醫療水平,為廣大的人民群眾謀福利。對學生的教育一定要從長遠的目光出發,通過明確教學目標的設立來為學生指明方向。

    4.理論聯系實際。任何理論都是需要實踐的檢驗的,同時任何理論也都是從實踐中來的。這就需要在全科醫學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地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全科醫學的學生不僅僅能夠牢固的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動手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全科醫療進行服務。

    總之,在醫學院校中開展全科醫學教育是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要求,也是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是社會進步的需要,因此,高校應該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全科醫學教育模式,解決當前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培養出更多的全科醫學人才,讓他們在社會需要的地方發揮光和熱。

    參考文獻:

    [1]張曉玲,李紅玉.澳大利亞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對中國全科醫學教育的啟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4(20).

    [2]王家驥,劉義海,王心旺等.構建廣東省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全科醫學.2006(09).

    第3篇:醫學教育范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北京醫科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2-7130

    國內刊號:11-5259/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4篇:醫學教育范文

    元代的醫學教育在中國古代醫學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體現在元朝政府對醫學教育的重視,醫家社會地位的提高。本文通過對元代官方醫學教育和民間醫學教育的研究,初步呈現元代醫學教育的整體面貌。

    關鍵詞:

    醫學教授;醫學提舉司;教育

    目前國內關于元代醫學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通史類的著作,此外在部分研究元代醫學的文章中也有所涉及。本文通過對《金元醫史類存》中搜集的關于元代醫學教育資料的分析,力圖能全面反映元代的醫學教育。

    一、元代官方醫學學校的設立

    中國古代官方醫學教育機構的設立時間非常早,早在晉代就有負責醫學教育的太醫署,在此之后的各朝代均設有掌管醫學教育的機構。元代正式下令恢復官方醫學教育的時間據《元典章.禮部》卷5的記載是中統三年(1262),《元史》上的時間是中統二年(1261),不過這些只是元代正式下令建立醫學的開始。至于這個時候頒布設立醫學的原因是“醫學久廢,后進無所師受,設或朝廷取要醫人,切恐學不經師,深為利害。”才由太醫院大使王猷、副使王安仁奏請皇上設立醫學。其實在這之前,元朝政府內也設有一些零散的醫學教育機構。據高偉的考證,從蒙哥汗以來,蒙古統治下的某些區域已有醫學存在,并且有朝廷委派的教官,而在中統三年以前,太醫院內也設有醫學。元朝政府雖然下令在中統三年年差遣太醫院副使王安仁到全國各路去建立醫學學校,但全國各地的醫學學校不是在同一時間內設立的,各地醫學學校設立的情況也非常復雜。總體來說,北方各地設立的時間要早于南方,而南方的醫學學校是隨著元朝政府對南方控制逐步強化的過程中逐步設立的。《慶元路建醫學記》“至元二十八年(1291)冬,肅政廉訪副使陳公祥,攬轡來臨,察民顰呻,尤以以為重。顧講習無所,思作新興起之。”《全寧路新建三皇廟記》“今遍天下郡邑或立廟建學,有師有生,而全寧路獨闕……延祐四年(1317),作新廟于大永慶寺之東。”《弘治溫州府志》卷19“余被命守溫,作醫學于惠民局之北端,以延祐戊午(1318)八月經始,越三月落成。”《滋溪文稿》卷2“前衛屯營在涿州范陽縣之境,建于至元十六年,而醫學之設則肇于后至元二年(1337)年也。”從上述材料可知,元代南方各地醫學學校設立的時間都普遍較晚,集中在元統治的中期。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元代在軍隊里也設立了醫學學校,從時間上看是元代的晚期。

    二、元代官方醫學學校的教官和學生

    元代醫學教官的編制是效仿儒學的慣例,但有所區別。《元典章》卷9《吏部三》的記載“諸路教授、學錄、學正各一員,上州、中州各設教授一員,下州設學正一員,諸縣設教諭一員。”由于需要大規模的醫學教官,元朝政府急需招攬一批懂醫學的人才。因此就按照舊例,聘用醫學人才來充當各路的教授,建立醫學。“依舊來體例,就隨路名醫充教授職事,設立醫學,訓誨后進醫生勾當等事,仍保舉到隨路名醫人等,充各路教授。”這些民間的醫學人才應該是元代醫學教授等的主要來源,在文獻中也有大量的證據來佐證。魏初《青崖集》卷五《有元故京兆醫學教授趙公墓志銘》“公諱友,字鵬舉,三世業醫,為人愷悌簡質,不立崖岸……至元丙子,皇子開府于秦,擢公教授京兆醫學。”姚燧《牧庵集》卷二十九《南京路醫學教授李君墓志銘》“君以儒業醫,故思道靜詣,為人診治疾輒已。中統元年,制授南京路醫學教授。”王旭《蘭軒集》卷16《泰安申君墓碣銘》“(申)明敏剛果,見義必為,敦尚詩書,于醫尤邃……至元間,兩為泰安州醫學教授,眾無不推服者。”許有壬《至正集》卷54《故成全郎諸路醫學提舉郜公墓志銘》“(郜)以儒為醫,故所造詣視世之專門而局于其術者有加焉。擢大都路醫學教授。”

    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及各種制度的完善,醫學教官的來源也從過去單一的民間世家擴大到了各醫學學校的畢業學生。在危素《危太樸續集》卷6《故天臨路醫學教授嚴君墓銘•序》中有這樣的記載:“(嚴壽逸)國朝設醫學,充弟子員者復之。君以儒家子在選中。學官廬陵曾某昭先,授以《內經》……暨長,以能醫稱于鄉。遂以選為南豐州醫學正,北游京師。”以上這兩種方式都是官方直接提拔任命的,此外還有通過仿照儒學的科舉考試,在參加考試的醫戶中選拔成績優異者擔任醫學教授。《元典章》卷32《禮部五•學校》對此有所提及,“赴試人員從各路、府、州、縣醫戶并諸色內,選舉三十以上、醫明行修、孝友忠(義)〈信〉著于鄉閭,為眾所稱,保結貢士……于試中三十人內,第一甲充太醫,二甲副提舉,三甲教授。”但是縱觀整個元代的醫學發展,民間的醫家還是全國各地醫學學校教授、學正等教官的主要來源,而從醫學學生中任命和通過科舉考試選拔的醫學教官占少數,至少在現有已知的文獻記載中沒有大量的發現。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數來自民間主要是民間醫家的醫術大多是數代相傳,醫術高超;來自醫學生少是和元代醫學學校的地位有關,它的定位是普及教育基礎醫學,況且在校學習時間短,導致學生醫術水平有限;而科舉取士少則是因為元朝科舉考試舉行的次數少,錄取的人數自然就少。醫學學生主要來自于各地的醫戶,還有就是開設藥鋪或在各地行醫人家的男性成員。除上述來源外,平常百姓家中,如有品行端正,愿意學醫的也能成為醫學學生一員。選拔學生的工作由諸路官醫提舉司或提領所委派正官一名,和各路醫學教授一道完成。

    三、醫學教育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各地醫學教育的管理機構是太醫院下屬的醫學提舉司。《元史•百官四》中記載“:醫學提舉司,秩從五品。至元九年始置。”太醫院醫學提舉司據高偉的考證就是文獻中經常提到的“諸路醫學提舉司”,他同時還指出《元史》中記載的醫學提舉司設立時間不準確,應該是至元五年,即1269年。除中央的太醫院醫學提舉司外,元代在各路也設置了其下屬的機構,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可參考高偉的《元代太醫院及醫官制度》一文。文章中提到北方各路設提舉,南方設提領;州設提領,縣設管勾。不過并不是全國各地都設有上述這些機構,有些地方設立“醫學教授司”,這也是醫學的管理機構。

    隨著各地醫學學校的紛紛設立,政府補充了大量的醫學人才進入醫學教育領域。在這些保薦的醫家中,存在著大量名不符實之人,極大地影響了醫學教育質量。元政府對此也有所察覺,在至元二十一年(1284)四月時,御史臺奉中書省的札付向上呈報,要求嚴格挑選各路的醫學教授,不要任意保送沒有才學的人,建議每年對教授、見習學生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是:“每年出十三科的疑難題,呈報太醫院轉發各路醫學教授,令醫學生依式每月學習醫義一通,年終時造冊呈報醫學提舉司,以考察醫學生學習成績。此外,醫學教授就所下發的題目解答3道,年終時另行造冊,呈報給太醫院,以考核其是否稱職。”在這此后沒有幾年,到元貞二年(1296),太醫院呈報到,諸路醫學提舉司制定的十三科擬難醫義題目120道,雖然下發到各路醫學教授,要求他們按照這些題目教學,到年終進行考核,可是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今(切)[竊見]各處教授、學正、學錄、教諭人等,連到所業文字,不依官降題目,或遠行舊題,或自意立題,不合格法,往往赴院求進,以至泛濫不一,”導致整個醫學教育內容非常混亂。因此,太醫院在此時又重申要加強對教授、學正、學錄、教諭等人的管理,要求他們“須要于三年以里官降題目內,教授作醫義三道、治法一道,學正課醫義二道、治法一道,親筆真謹書寫”,由太醫院來考校,如果文理相應、治法允當,就按照慣例,醫學教授得到升遷,學正則量材擢用。相反,如果不按照官方下發的題目或者雖然是官方題目,可是已經過了三年,照例不得升遷。這次對教師隊伍的整頓由于和他們切身利益相聯系,取得不錯的效果,元代醫學教育也漸漸的步入正軌,國家對醫學的控制力也相應加強了。這些措施都是試圖通過對教師的獎勵,提高教師水平,沒有制定對教師的相應懲罰措施,使得“各處學校因循茍且,不能奉承,月試既未舉行,課義亦皆鹵莽”,各地的醫學教授、學正、學錄等又“尸素備員,淺見寡聞,不能訓誨”。大德八年(1304)十月,太醫院的諸路醫學提舉司采納了湖廣行省湖南道廉訪司僉事李奉訓的意見,在全國各地推行改革,其主要內容是:“一、各處學校應設大小學生,今后其有仍前不令坐齋肄業、有名無實者,初次,教授罰俸一月,正、錄各罰中統鈔七兩;再次,教授罰俸兩月,正、錄視前例倍罰;三次,教授、正、錄取招別議,仍各標注過名。其提調官視學官例減等,初次罰俸半月,再次一月,三次兩月。二、各處學校若[有]大小生員在學,而訓誨無法,課講鹵莽,茍應故事者,初次,教授罰俸一月,正、錄各罰中統鈔五兩;再次,教授罰俸一月,正、錄各罰中統鈔七兩;三次,教授、正、錄取招別議,仍各標注過名。提調官初次罰俸十日,再次半月,三次一月。”經過上述一整套考核體系的完善,相關獎勵或者懲罰措施的制定,元代醫學教育已從原先的混亂走向有序,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也得到明顯提高。

    四、結語

    第5篇:醫學教育范文

    1.1引進循證醫學的理念

    傳統醫學是以經驗為主,依靠上級醫師的指導、教科書和醫學刊物上零散的研究報道以及臨床醫生的直覺、經驗等進行醫療決策的,知識更新隉。傳統醫學教育一直處于經驗醫學教育模式,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目標,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術的傳授。常常是教師按照教學大剛的要求,以及教材的順序和內容,照本宣科;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科書和專家成為絕對的權威,缺乏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J。而循證醫學不同于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的最好證據,利用薈萃分析綜合評價和分析所得的證據,從而得出最科學的結論以指導臨床實踐。現代婦產科學是臨床醫學的四大支柱學科之一,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現代婦產科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全球生殖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圍產醫學飛速發展等等。只有通過循證醫學的實踐,才能尋找最佳證據,指導臨床醫療工作。因此,將循證醫學的理念引進婦產科臨床教學,不斷向學生灌輸循證醫學的理念,特別是將一些典型的案例介紹給學生,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我們向醫學生介紹了世界循證醫學之父ArchieCochrane的循證醫學研究。他于1987年對先兆早產孕婦應用氫化可的松治療而促進胎兒肺成熟的系統評價表明,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可使早產兒死亡率降低30%~50%。此療法推廣后,挽救了成千上萬早產兒的生命。此項評價結果的森林圖成為Cochrane協作網的標志性圖標J。這是第一個運用循證醫學的經典研究,即來源于產科學,增強了學生們在產科臨床運用循證醫學的信心。

    1.2介紹產科臨床循證醫學中的流行病學知識

    臨床流行病學是臨床醫生將流行病學的原理和方法,運用于臨床研究的一門應用科學。臨床流行病學是循證醫學的基礎,一方面臨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為循證醫學提供了有效的外部證據;另一方面臨床流行病學的評論性判斷方法,使臨床醫生能夠有效地從眾多的文獻中挑選出科學和有效的外部證據,作為臨床決策依據]。運用臨床流行病學手段,可以為產科循證醫學提供有效的臨床決策證據。例如:近年來學者們對妊高征的預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一般認為鈣劑可以預防妊高征的發生。然而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發現,2295例孕婦從孕13—21周起每日口服鈣劑2g,2294例服用安慰劑,兩組病例先兆子癇發生率分別為6.9%與7.3%,無統計學差異。因此,臨床流行病學與產科循證醫學相互支撐,并為產科循證醫學提供科學根據。

    1.3展示循證醫學數據庫

    循證醫學數據庫可以為臨床醫生診治患者提供科學的依據,從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因此,我們在產科臨床教學中,將一系列的循證醫學數據庫展示給學生,拓展了他們的臨床思維。例如:我們首先介紹了英國于1992年成立的Cochrane中心,以及1993年成立的國際Cochrane協作網,這些數據庫旨在通過制備、傳播和更新醫學各領域的系統評述,利用Cochrane圖書館檢索的優點是一次檢索可以獲得多個數據庫的檢出結果,并可獲得Cochrane系統評價的全文以及注冊的研究方案,有利于臨床決策效率的提高;進而介紹了目前循證醫學主要數據庫:ACP(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s)JoumalClub、CochraneLibrary、循證醫學評價(Evidence—BasedMedicineReviews,EB—MR)、EvidenceBasedNursing、循證醫學圖書館等J。CochraneLibrary中的Cochrane系統評價資料庫(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CDSR)是目前公認的獲取臨床醫學證據的最好的信息源,還有Cochrane臨床對照試驗資料庫(CochraneControlledTrialsRegis.ter,CCTR)等。并告之學生,在缺乏循證醫學數據庫的情況下,綜合性醫學文獻數據庫,如MEDLINE、PubMed、荷蘭醫學文摘(EMBASE)、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摘數據庫(CMCC)、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等,也可以用于檢索臨床科學證據。

    1.4產科臨床中循證醫學的運用

    了解以上知識后,我們向學生介紹了循證醫學的實施方法可分為以下5個基本步驟心]:①根據病人的病史、體征及臨床檢驗結果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②檢索相關的醫學文獻,尋找現有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③全面評價證據的真實性、正確性及實用性;④應用合理的證據,指導臨床診療的決策;⑤評估總結此項工作,進一步提高臨床學術水平和醫療質量。并通過實例,告之學生在產科臨床工作中,努力運用這5個基本步驟。例如:一直以來,羊水胎糞污染被認為是胎兒缺氧的標志,導致臨床過度的干預,手術產增加。然而通過大量循證醫學證據顯示,羊水胎糞污染是胎兒胃腸道成熟的表現,或是由于臍帶受壓刺激迷走神經的結果,多數并不伴有胎兒的缺氧。影響胎糞排出的主要因素還是孕周,缺氧和酸中毒本身并不會導致胎糞排出。當胎心監護圖形異常時,胎糞的排出可能與胎兒酸中毒及不良圍產兒預后有關。因此,單純的羊水污染不能診斷為胎兒窘迫,只是需要連續胎心監護的指征。此結論對產科臨床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充分體現了循證醫學的巨大威力。隨著臨床流行病學、統計學的發展及臨床科研水平的提高,通過許多高質量的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發現,一些臨床上認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可能無效,甚至有害。如過去曾使用高濃度氧氣療法預防早產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和智力發育不全,但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據顯示過高濃度的氧氣會造成視力障礙。由此充分顯示了循證醫學在產科臨床工作中的決策性地位。總之,在產科理論及臨床教學中注重循證醫學教育理念的應用,對醫學生進行各種循證知識的培訓:循證醫學的基本知識、流行病學知識、循證醫學的重要數據庫(如Coehrane協作網、Cochrane圖書館的系列評價數據庫)、互聯網檢索方法、以及如何認識循證醫學的結論等等,將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產科臨床中運用循證醫學理念指導臨床工作,即:首先結合病人的病情挑選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利用互聯網去檢索資料,尋找證據;根據循證醫學的評價標準,對文獻進行分析匯總,得出具體、正確、實用的結論,應用于臨床,指導治療。

    2在產科臨床教學中實施循證醫學教育面I臨的問題

    2.1循證醫學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在產科教學中實施

    循證醫學教育,對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循證醫學本身就是綜合了臨床醫學、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及現代信息學等多學科的精華而產生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轉變觀念,具有淵博的學識,滿腔熱情地投入醫學模式改革的大潮中去,將循證醫學的觀念自始至終地貫穿于教學當中J。

    2.2明確循證醫學的局限性

    循證醫學也有其局限性l9],并不能取代臨床經驗、臨床技能。首先,循證醫學最佳研究證據的得出依賴于隨機、雙盲、對照、大樣本的研究成果,所以任何研究都只能得到在現有條件下,接近“正確”的結論,但不一定是唯一的或更接近“正確”的結論。其次,在臨床研究中,由于設計者的知識局限性,設計方法的正確性,或臨床驗證的可靠性等問題,可能影響研究結論的科學性。最后,每一個具體的病例都有其特殊性,任何臨床研究證據都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及診治醫生的經驗,才能應用于患者。

    2.3辯證對待循證醫學

    第6篇:醫學教育范文

    醫學是一項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事業。醫學教育從理論到實踐,對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的知識、學會的技能和養成的態度上要求很高。新知識、新技術、新學科仍在日新月異地迅速進步和發展,使得教學內容不斷增加,原本較長的修業年限仍顯不足,學生負擔過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難以應付。基礎醫學教育的教學內容大體上可分為形態和機能二個方面,形態教學內容借助掛圖、標本、幻燈、投影、錄像、CAI等技術手段,進行靜態的、動態的、平面的、立體的、微觀的、宏觀的、實物的、模擬的、多層次與多側面的展示,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機能教學內容除傳統的實驗教學外,借助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可以對驗證性、理解性、觀察性和操作性實驗進行模擬、再現、重組和闡釋,能夠開展傳統實驗所不能進行的實驗。臨床醫學教育尤其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由于許多疾病現象和病理過程不能隨意再現和重復,所以,突破時空限制的多媒體教育技術為徹底解決臨床機會教學的束縛,提供了無限美好前景。

    二、現代教育技術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要基礎

    電化教育從初起是為教學提供手段,現在發展到現代教育技術,其內涵已大大地深化和延伸。它已成為一種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它是否能得到重視和發展,是否能真正發揮其功能,必然要涉及到教育觀念、教育目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師資水平、教學管理及教育資源配置等諸方面。現代教學觀強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不等于教書,也不等于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學知識、學技術、學做人,即教會學生如何學知識,如何發展能力,如何培養自己的人格,如何提高修養。

    從注重教師教轉變為注重學生學這樣的觀念,重新設計教學,重新組織教學過程,重新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培養質量。這是極為深刻的教學改革和教育改革,必然涉及到21世紀醫學生的培養質量,而這樣的改革,完全可以得益于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及網絡通訊技術的應用。它的個體化及交互性的特點就為從有利于學的教學設計及優化教學過程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因此,教育技術成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不可缺少的條件,這是教育發展的必然。

    至于涉及到擴大教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和教學效率,開展遠距離教學等,就更不是僅僅依靠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所能辦到的。特別是當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引入到教學中,將會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促進教學觀念與形式的更新,引起教學方法與教學結構的變化,促進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的發展。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各種電教媒體只有深入到教學、深入到學科、深入到課堂,才能發揮作用,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教育技術人員應該參與教學全過程,進行教學設計,改善教學方法,參與教學改革,才能充分顯示教育技術的地位和作用,顯示我們存在的意義。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主流是多媒體技術

    本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經遍及經濟與社會的各個方面,其深刻影響必將引起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其中包括教育在內。由于多媒體數字技術不僅可將圖、文、音、像集成在一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音像質量,為教學提供理想的技術手段,因此,具有傳統媒體和模擬技術無法相比的優勢功能。這些特點將會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并且對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產生深遠影響,使之成為當今教育技術的主流。多媒體技術的真正含義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或數字多媒體技術,并不是多種媒體的簡單組合,其著重關鍵技術是模數轉換,將模擬信號變為數字信號。為了便于存儲、加工、傳輸,還要進行數據壓縮,傳到指定地址后再還原。這一整套復雜的過程必須通過計算機才能實現。因此,現在實現多媒體技術的是多媒體計算機.

    四、多媒體技術體現現代教育媒體技術的主要特點

    隨著電子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的高度發展,出現了大量的電子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電影、錄像、計算機等。這些現代教學媒體承載信息的種類和能力、使用的方便程度,都有很大的發展,并已被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到了今天,教育媒體技術的發展已達到了一種新水平,它有如下特點:(1)聲像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綜合化;(2)教學信息組織的非線性化;(3)信息處理的數字化;(4)信息儲存的光盤化;(5)信息傳輸的網絡化;(6)教學過程的智能化;(7)學習資源的系列化。在眾多的教育媒體中,其中多媒體計算機,最能體現上述的特點。它不僅具有計算機的存儲記憶、高速運算、邏輯判斷、自動運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于一體,并采用了圖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觸摸屏技術,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它正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媒體迅速運用于教育與教學過程中,成為促進教育和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認識這種先進教學媒體的特點,充分利用這種先進的教學媒體的功能,以促進教學改革,應成為教育技術的一個重要課題進行研究。

    五、多媒體技術對教育改革的價值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計算機把電視機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且可以立即反饋。這一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來說,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力。交互性是計算機和多媒體計算機所獨有的,這個特點使多媒體計算機不僅是教學的手段,而且成為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乃至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決定,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礎、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如果教學軟件編得更好,連教學方式也可以選擇,比如,可以用個別化教學方式,也可以用協商討論的方式。學生在交互式學習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只能被動接受。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多媒體技術形成的學生主動參與性就為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條件,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2.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心理學家Treicher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中83%來自視覺,n%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看得見,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教師講課強得多。二是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人們一般能記住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說明多媒體計算機應用于教學過程不僅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而且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3.可實現對教學信烏的有效組織與管理。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腦的聯想思維方式非線性地組織管理信息的一種先進技術,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僅是文字,還包含圖形、圖像、聲音等其他媒體信息,就成為一個超媒體系統,換句話說,超媒體就是多媒體加超文本。目前絕大多數多媒體系統采用超文本方式對信息進行組織與管理。因此也可對超媒體系統與多媒體系統不加區分,即把超文本看作是多媒體系統的一種特有功能。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組織一本書,這時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話、一個詞)都按相互間的聯系被組織成正文網。無所謂第一面和最后一頁,從哪段正文開始閱讀,以及接下來讀什么,都由讀者的意愿來決定,選擇下一段正文的依據不是順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間的語義聯系。

    第7篇:醫學教育范文

    [摘要] 高等教育專業認證是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闡述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中有關基礎醫學教育教學要求的內涵和意義,提出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改革教學方法,突出啟發式教學;優化基礎醫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學生科研五個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保證護理專業通過認證,培養國際化護理人才。

    [關鍵詞] 專業認證;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基礎醫學;教學改革;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11(b)-0144-03

    Study on the reform of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ZHAO Wanhong ZHU Ming'an YAN Hongchun ZHU Kegang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guarantee of higher education external quality.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demand for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summarizes the five following aspect of reforms: taking the content of recombinant education, making education reform by selecting organs as the center; reducing the time of classroom lecture, improving the time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outstanding heuristic teaching;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basic medicine; enhanc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ll these reforms can make nursing be through the authentication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nursing tal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ternationla

    [基金項目]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湖北醫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2015)。

    [作者簡介] 趙萬紅(1970-),男,陜西寶雞人,醫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藥理學及醫學教育研究。

    通訊作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高校內部的自我質量保障是核心,外部的質量保障也不可或缺。同時,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專業教育和專業人才的跨國流動日益頻繁。20世紀末,高等教育專業認證作為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以及人才國際化的重要保障被引入我國[1-2]。

    醫學類專業認證最早開始于2006年。其中,《護理學專業認證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于2009年初步制定,并于2010年首先在吉林大學進行護理專業認證。截至目前,有6所高校的護理學專業通過認證。普遍認為,專業認證很好地促進了現代護理學教育觀念的傳播與更新,促進了內外結合、多元主體參與的醫學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和模式的構建與完善,促進了護理學院辦學水平的提高和學校整體的發展[3-4]。鑒于此,本文對《標準》的有關內涵進行剖析,對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進行探討。

    1 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

    《標準》提出,“積極開展課程改革,注意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對醫學基礎課程,鼓勵開設包括基礎各學科內容的創新性、整合性課程”[5]。

    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強調本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很少注重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同一系統的不同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學科,教授時間相距較遠,前期知識容易遺忘,需要重復講授的內容較多;教學時數過多,教師、學生負擔較重,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很少;前期教學不是以為后續課程打基礎和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為主要目的,學習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種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時期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不能滿足《標準》的要求。因此,必須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優化課程體系。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推薦的課程模式之一。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按照“形態功能疾病藥物治療(藥理)”的認知規律,將組織學、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學科的內容按系統重組為若干個模塊,采用模塊式教學,如呼吸系統模塊:呼吸系統的正常結構(宏觀和微觀結構,包括解剖學和組織學)正常功能(生理)異常結構(病理)異常功能的形成(病理生理)治療(藥理)。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按照系統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授課學時,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需要克服的困難是:缺乏合適的優秀教材;需要打破現有以學科劃分的教學單元——教研室,增加了教學準備和組織管理的難度;需要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6-8]。

    2 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標準》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健康保健需求”[5]。

    現行護理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周學時在25~30之間,平均每天5~6學時,再加上學生的業余活動,學生很少有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學生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只需要被動的接受,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居于較次要地位。所以,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力求涵蓋書本的全部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有限學習時間,很少留給學生自學時間,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顯然,這與當前醫療行業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與《標準》的要求、與人才國際化的要求都是不適應的。而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前提是要給學生學習時間。因此,必須修改課程計劃,減少講授學習,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可以結合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進行,減少不同學科間重復內容的講授。修改的基本原則是保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主要由教師講授。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教師放任不管,學生自由的可學可不學,而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設定學習目標和靈活的考核方式,教師做好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大力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啟發式教學

    《標準》要求,護理學院(系)必須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改革,關注溝通協調能力的養成,注重批判性思維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關于教學方法,鼓勵應用討論式、案例式、問題式等啟發式教學方法[5]。2009年,教育部、原衛生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也有一致的要求。

    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千百年來,在各行各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護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中也不例外。然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只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還要有創新思維和自我發展能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護理人員也不是簡單的分發藥品、換藥和打針,還要指導患者就醫治療全過程,要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要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良好的護理在患者身心恢復健康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教學。當前,主要的教學改革有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以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case-based learning)、以資源為基礎的教學模式(resources-based learning)、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模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ask-based learning)和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eam-based learning)等[9-10]。這些模式各有特點,但共同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各院校、不同學科可根據實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 優化基礎醫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認證的關鍵在于專業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畢業后進入該領域從事專業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是否符合該專業資格證書或執照的申請條件。《標準》課程計劃要求具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課程計劃中明確實踐教學環節,在主要課程中對護理專業實踐做了具體的要求。對醫學基礎課的要求是“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必要的醫學基礎課程,為學生學習護理學專業課程打下基礎”[5]。

    在以往的課程計劃中,對基礎醫學實踐課的要求與臨床專業相似,安排的實驗內容和實驗學時也相似或略少,都包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探索性實驗等。筆者認為,按照《標準》的要求,基礎醫學主要是為護理學專業課程打基礎,對實踐要求不高;護理專業畢業人員從事基礎醫學教學、科研的人員幾乎沒有;在護理工作中,也很難用到與基礎醫學實踐有關的技能。所以,護理學專業基礎醫學實踐教學的要求相比臨床專業應大幅降低。當然,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掌握基礎醫學知識角度來說,基礎醫學實踐教學也是必要的。但應該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幫助學生掌握基礎醫學理論,同時兼顧學生的能力培養。減少實踐教學時數,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或增加專業課的教學時數。

    5 加強學生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標準》要求,護理學院(系)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提倡教師將科研活動、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過程,通過科學研究培養師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道德。必須制定政策鼓勵教師或以學科為單位的教師團隊開展具有護理特色,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科學研究活動[5]。這說明,《標準》主要要求學生多參加和護理專業課程有關的科研活動,而對于與基礎醫學有關的科研活動,主要是提倡,而非必須。所以,應該鼓勵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申請有關基礎醫學的學生科研項目,或參加基礎醫學教師的科研活動,以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思維、方法和道德,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護理專業人才。但在參加科研活動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關注科研過程,關注科研能力的訓練,而不是結果,畢竟學生的精力、基礎有限,而且學習重點并不在于此。當然,對于學生的科研也應該有激勵機制,否則,學生缺乏興趣,培養目標難以實現。

    總之,專業認證是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滿足社會需求的必經之路。現行基礎醫學教育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吸收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優秀成果,建立新的課程體系,采用啟發式教學,優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具有特色鮮明的護理學教育發展道路,通過常規化的護理專業認證,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國際化護理人才[11]。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S].2010.

    [2] 袁東敏.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認證發展之路徑選擇—基于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 12(4):86-89.

    [3] 吳云,付麗.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專業認證的現狀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207-209,220.

    [4] 陳敏,邱偉華.美英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比較[J].復旦教育論壇,2013,11(1):92-96.

    [5] 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試行)[S].2009.

    [6] 沈杭麗,盧丹,羅東曉,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護理教學模式的探討[J].浙江臨床醫學,2011,13(9):1061-1062.

    [7] 張萍,解玲.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2,18(4):381-382,384.

    [8] 何云,周曉帆,郝嘉.以消化系統疾病為例淺談器官系統教學模式的改革[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1057-1059.

    [9] 趙萬紅,龔應霞,藍星蓮,等.藥理學PBL教學實踐與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8):997-1000.

    [10] 藍星蓮,潘龍瑞,于龍順,等.藥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與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27-29.

    第8篇:醫學教育范文

    任何臨床問題的提出都基于對該問題現狀的準確把握,即對該問題在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全面了解,需要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優秀的文獻檢索和總結能力。而我國的醫學教育體制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生源與就業模式、課程計劃、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師資配備等方面均有相當的差異。以美國為例:首先,美國醫學院招收的是完成了大學本科的學生,而我國的醫學院校招收的是高中畢業生,美國學生必須經過11年的學習教育才能獲得專科醫生培訓的機會,在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優勢。其次,美國醫學院在臨床實習前階段都采用了跨學科的整合課程模塊,課程設置還體現了與臨床的早期接觸。而且,美國醫學院對教材的選擇比較靈活,一般沒有材,由教師指定一些課余讀物,有利于啟發式教學。這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看出,美國的醫學教育思維很好地秉承了循證醫學的理念,從問題的提出階段即很好地豐富了學生的醫學知識,并啟發了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在我國,本科階段的教育多數時間在院校內學習基礎課程,臨床見習與實習的時間短,但卻涵蓋了內科、外科及專科等眾多專業。短暫的實踐時間與海量的臨床知識之間形成了巨大矛盾。因此,經過這樣培訓的醫學生畢業后的執業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2臨床問題的解決

    循證醫學強調運用最新證據解決臨床問題。而我國目前醫學教育的現狀則是以教科書為藍本,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由于教科書的出版周期非常長,導致其所倡導的醫學理念已經落后很多。醫學知識每年知識更新速度達10%,其半衰期大約為5年。多數醫學生接觸新的醫學知識的機會僅來自于不定期的學術講座以及強制性完成的綜述。由于傳統醫學教學模式的長期滲透,當前大多數的臨床教學仍然采取依據教科書的灌輸式教育。雖然這種教學模式有條理清晰、系統性強的優點,但忽視了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根本無需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只是被動地去接受和背誦知識。這樣會越來越弱化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循證醫學所倡導的運用最新證據解決臨床問題,很好地解決了這種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育的缺點,使學生不僅僅局限于教科書內的很可能已經過時的醫學知識,轉而運用科學的試驗方法獲取新的臨床證據,從而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3科研能力的提高

    中國的醫學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學歷教育,也即意味著許多醫學生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會在本科畢業后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而在最初1979年中美建交的相關協定中,中國大陸177所院校的臨床醫學本科學位被認可相當于美國MD(MedicalDoctor),可以申請美國醫師執照考試。美國MD和中國臨床醫學本科在法律地位上和實際操作中地位也是對等的,都是取得醫師執照前的基本醫學教育,培養目標是相對等的。但實際上在我國只有臨床醫學博士的執業水平才能達到美國MD的水平。由于我國目前特殊的職稱評定系統對科研的特殊要求,使得科研教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生做科研存在著盲目追求熱點,缺乏創新性的問題,從而導致大多數的研究脫離臨床實際,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這樣的科研教育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目的,而且會極大地傷害學生的創新能力。運用循證醫學的思維,從現有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運用基礎醫學試驗或臨床試驗的方法將其解決,并將結論應用推廣至臨床實踐。這種科研思維會比上述科研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從微觀上講,這種思維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達到了教育目的。從宏觀上看,每一次成功的運用都節約了寶貴的醫療資源,促進了醫學的發展。

    4結語

    第9篇:醫學教育范文

    【關鍵詞】醫學教育 倫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292-02

    前沿:醫學教育,毫無疑問,就是要培養出具有一流的醫術和以治病救人為天職的醫務工作者,這直接關系到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的維護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訴求。然,當今的醫學教育往往過于獨立的進行醫學基礎和技術的理論和實踐的教學,而忽視了醫學更重要和更高層次―倫理和道德層面的教育。有了倫理和道德的約束,醫生們的手術刀曾不會變成草菅人命的兇器,而是治病救人的寶刀。

    1對準醫生們進行倫理教育刻不容緩

    自神農嘗百草,不惜以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換取世人的安康,人們便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給了醫生,這是一種神圣的職業,但也是風險極高的。作為未來的醫生,醫學生將面對的不是一個普通的群體,而是飽受病痛的折磨,甚至面臨著死神的呼喚而渴望回歸健康,在生命面前略顯弱勢的群體,他們有生理的疾患,抑或具有心理的缺陷。醫生必須將用自己的醫學技能和人文關懷去撫平患者的痛楚。僅有藥物的治療將是不完全的。就像是我們中醫常常強調的,治標還要治本,解決了病人們身體上的疼痛,還要更好的施加關懷,使他們從疾病的陰影中更好的解脫出來,更好的生活。這是我們的神圣和不可替代的職責。

    歸根結底,倫理道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現代教育的需要。倫理道德教育和醫學人才培養兩者相輔相成。醫生高尚的醫德有賴于良好的醫學教育,只有接受了良好的醫德和倫理道德教育才有可能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另一方面,臨床教師的為人師表的示范效應是巨大的。高尚醫德的一言一行必將進一步推動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在以人為本和建設和諧醫療社區的今天,我們尤其要突出對人的尊重,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轉變思路,把生物醫學模式不斷轉變為生物加心理的治療模式,增強對病人的心理關懷,尊重病人,讓病人感受到關懷,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以助其早日康復。

    倫理道德教育是社會的發展的需要,也是迎合廣大民眾心理呼喚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對醫院和醫生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醫學教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2如何進行倫理道德和職業道德的教育

    2. 1在臨床醫學教育實踐中加強倫理道德和職業道德的教育

    談起倫理教育和職業道德,恐怕我們的醫學生們會不以為然,受我們當今大學教育寬泛性的影響,學生們很容易想到我們所進行的倫理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會像那樣的理論一樣死板和空洞,課堂上的理論教育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加強醫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倫理道德關鍵在于是學生們在實踐中感悟對生命的敬重和職業的崇高性。要在日常診療實踐中培養學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職業操守,鼓勵他們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真正為病人服務。讓他們明白體現一個醫生真正的職業道德是建立在愛護、保護患者的基礎上。要做到從內心視病人如親人。

    健康是生理的健康,更是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要將“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意識融入教與學的過程中。將“平等、關愛、公正、尊重、寬容”等生命倫理的理念貫穿在臨床教學環節中。醫學生剛踏入臨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因此,要抓住這關鍵時刻,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醫德觀、事業觀。要建立“生命神圣與生命價值原則和公正與公益原則相結合”這一重要的生命倫理觀念。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相信自己的醫術,但還要相信科學理論,時刻對病人負責。

    2. 2倫理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應合理開展

    由于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和接受能力和途徑不能,不能對所有學生求同。醫德教育和人文培養不是空洞的說教,要結合具體的事例,有針對性地教育。可以采用理論講座、醫療糾紛案例分析等方式,并利用倫理查房的形式,切實使醫學生形成正確的臨床倫理決策程序。醫學倫理查房是一種新的創舉,它是醫學倫理學直接介入臨床實踐的好方法,它可以根據醫療活動中不符合醫學倫理的事例,直接對醫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教育,并給予正確的處理。我們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不斷開拓出類似醫學倫理查房的新舉措。

    2. 3繼承優良傳統,向先輩們學習

    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中醫藥的魅力之所以直至今日仍令人津津樂道,無疑是因為它對人類的健康做出過重大的貢獻。同樣,中國的傳統醫德中蘊含的豐富的人道主義思想,如“濟世活命”、“仁愛救人”、“醫乃仁術”、“厚德濟世”、“人命至貴,有貴千金”等思想無論是神農氏、華佗還是扁鵲、孫思邈,這些前輩們被我們所熟知,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高超的醫術,更因為他們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這些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醫學發展的推動力。我們要以我們具有這樣的優秀傳統為榮,更要以古人樸素的“仁愛之心”來發揚光大我們的精神財富。學有所用,實現我們醫務工作者的價值。

    結語:本文詳細闡述了加強醫學教育中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希望能對醫學教育的同仁們提供一點借鑒,也希望我國的準醫生們也能在學習和時間中,不斷注重自身的修養,在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注重職業道德和操守的提高。共同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達慶東,瞿曉敏,樊民勝.患者知情同意權實現的倫理思考與法律保護[J].醫學與哲學, 2006, 27(1): 23-25.

    [2]樊民勝,奚益群,賈福娟,等.加強醫學倫理學教育指導醫療實踐[J].醫學與哲學, 2006, 27(1): 36-38.

    [3]高麗敏.試論醫療經濟活動中的倫理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J].中國衛生資源, 2006, 9(3): 102-1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h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网|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俺也去色官网|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app下载 |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