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國美術教育論文范文

    中國美術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國美術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國美術教育論文

    第1篇:中國美術教育論文范文

    關 鍵 詞:室內 環境藝術 教育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從發生本源上來說是人們對美好家居生活的營建,逐步拓展到工作環境、休閑環境、交往空間等更大的社會領域。這種發展正是人們經濟生活不斷擴展的結果,也是物質發展與精神需求提升的必然規律。因此室內設計作為人類對所處環境物質改造的集中藝術反映,記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一、中國當代室內環境藝術及教育沿革

    中國的環境藝術教育體系是在上世紀80年代,源自日本的室內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并根據中國改革開放的迫切需要應運而生的。環境藝術最初的定位,完全是依附在室內設計范疇之上,確切地說是中國特色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

    現代中國室內環境藝術,其開端是處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社會的逐步開放與物質的相對匱乏,要求通過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塑造出能夠代表中國實力和潛力的環境面貌。因此,最初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也是基于這種社會需求而著重強調市政辦公、涉外賓館等公共建筑室內空間的裝修與裝潢。注重的是室內環境的藝術裝飾和面貌展示。這種以公共建筑為開端的室內設計是現代中國該學科發展的特有模式。這也造成了早期的室內環境藝術教育片面局限于裝飾、裝修以及藝術的單純堆砌之上,關注的焦點是公共建筑內部空間的形象展示,而非真正的人文關懷設計。133229.COm在這一時期,環境藝術教育內容多由其他藝術學科衍生而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室內設計逐步走向大眾,業內人士意識到室內設計并非簡單的藝術堆砌。該時期的室內設計教育開始強化對建筑的理解和認識,在藝術教育的同時開始注重技術層面的問題。不同建筑形式與建筑功能對室內設計起到了應有的導向作用。在此基礎上環境藝術教育經過了初期的摸索逐步開始體現出作為綜合學科與交叉學科教育的特性。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日漸關注功能空間與人文因素的特性,這一時期對于設計師的培養是環境藝術教育的重點,并且推動了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室內設計開始從政府行為逐漸歸屬到公眾生活空間的設計。

    其后,因為服務對象的擴大化,室內設計的多樣化、風格化、功能化、人文化更為突出。環境藝術的教育開始導向于以人為本的藝術設計模式,同時,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逐步強調出功能與技術、生態與綠色的現代室內設計要求。該時期室內環境藝術教育,面向的是設計師極度匱乏的市場需求,因此教育仍然旨在培養設計師,屬于精英教育層面。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和人們對該行業細化的不斷期許,人才需求呈現出多層面的發展,室內環境藝術教育從傳統藝術教育的上層化、貴族化開始有所轉變。

    中國的環境藝術教育一直是隨著社會需求的變更而不斷調整的,并且教育的模式是針對設計師社會效應的反饋而不斷更新的。因此環境藝術的發展在我國雖起步較晚,但因為學院派始終引領著行業導向并不斷根據社會變化而調整著自身的教育步伐,所以在短短二三十年有著建筑行業無法比擬的發展優勢(建筑行業發展主要受商業模式的設計院所影響,學院成果的社會轉換實施較慢,因此近年來設計思想的發展速度遠不及室內設計)。

    二、室內環境藝術教育現狀

    各行業的發展都需要有厚重的培養土壤,尤其是服務大眾的與技術相關的學科。其發展的后勁更是來源于社會的普遍關注與認同。公眾的理解與認同將極大地影響行業的發展。室內環境藝術教育需要人才培養的多層面化,而且提高公眾素質與公眾認可度是該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行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需要教育規模的擴大。

    同時專業發展與從業人員的增長必然導致社會分工的細化,也派生出不同的研究方向與領域。并且這種發展也融合了建筑學、城市規劃、園林等相關學科內容。環境藝術設計逐漸分化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個主體專業研究方向。環境藝術教育的體系也隨之演化。在這一時期室內環境藝術日趨發展成熟,其教育不再僅僅單層面關注功能、以人為本、生態,而是融合了各學科特長,開始尋求藝術教育的本源和學科總體發展的定位。

    三、室內環境藝術教育的本源和定位

    從中國教育體系的根基來看,室內環境藝術教育是源于外來文化的教育模式。該模式在中國土壤的傳播和發展,在行業發展初期是適應于社會需要的,滿足了階段性民眾對生存環境品質提升的迫切需求。但在經歷了數十年追逐西方物質文明的發展熱潮之后,人們逐漸冷靜,民族精神逐漸蘇醒。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突出民族個性、民族審美意識的環境空間,需要重新拾回東方文明的國際地位。因此在此時期需要室內環境藝術教育適應于發展需求,調整教育導向,促進該行業國際地位的確立。

    事實上,中國的環境觀是早于西方世界的,這種環境觀與中國傳統文化血脈相承,并且從今天來看,仍然具有先進的現實意義。在《大學》中,孔子寫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說,對于外部環境的改造應先究其內因,如果放棄我們對自身的關懷,不能完善自身的感知、知識、美德、健康和人性,我們將缺乏克服和轉變外在條件的能力。相應的,作為藝術教育,我們應先回歸到人本身的素養修正之上。預施以技,先立其身。室內環境藝術教育應著重強化傳統文化、國學及美學素養的培養,應加強學生對生活審美的感知,提升學生對人文關懷、自然關懷的認同。如果我們不理解中國美學元素與符號語言的相通性,又怎能理解中國環境文化的精髓?如果我們不理解傳統建筑空間倫理格致的哲學思想,又怎能擁有華夏民族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呢?因此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教育思想正是當代室內環境藝術教育的本源。我們所要繼承的,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知識,而是傳統文化思想,不是要求所有的設計都仿古,而是要求所有的設計都能夠體現民族思想的意識滲透。

    西安美院“大美術、大美院、大寫意”的辦學理念,為室內環境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傳統美學基礎教育背景,同時大美術中對于環境美學意識以及應用美學的發展已有了明確的界定,“從一切為了美術到美術為了一切”的哲學理念也正是國際上美學發展的先進思想。

    美國文學家梭羅曾說過,“誠然,繪一幅畫、塑一座像或者創造幾件美的東西,這樣的才干實為可貴,但通過我們的眼和手去描繪、塑造周遭的氛圍、環境,那要偉大得多。去改善生活的質量,這是最高明的藝術。”審美的環境正是每個人生活的介質,是環境的藝術、人類生活的藝術。顯而易見環境藝術的教育應是深入淺出的,是耳濡目染的,是身體力行的。實踐教學的意義正在于此。設計不應僅僅停留于圖紙,設計應是整個構思到實施的過程。教育應貫穿于其中的每一個環節,是方法流程的學習,是框架體系的搭建,是知識點的不斷填充與梳理。教授的應是思考問題的方法而絕非簡單的答案,更何況作為藝術設計教育原本只是有規律可循,而無一定之規可依。實踐正是一種要求學生依據規律自我探尋的教育方式。這也是應用美學教育的特色定位。

    西安美院的室內環境設計教育正是在建筑環境藝術系的確立之后逐漸充實并確立特色導向的。對于當今的行業發展與社會需求,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也需要不斷地探索與更新。身處西北,我們有責任挖掘、保存和發揚這塊土地的精神,因此室內環境藝術教育應立足陜西地域文化特點,創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現代室內設計教育體系。深研本土文化的豐沛資源,強調傳統文化的古為今用,確立具有民族美學精神的現代室內設計教育根基,同時以生產、教學、科研相結合,作為室內設計教育辦學的基本依據。以理論——實踐——理論為基本模式,進行知識強化、應用與提升。強調理論聯系實踐,通過學生參與學院實際生產科研項目,大力拓展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同時多學科交叉性與知識教授系統性應是室內設計教學設置的基本依據。現代室內設計涉及到藝術、社會、科學、工程技術、人文心理等眾多學科,是多學科的交叉領域。其教學設置就需要兼容并蓄,同時要具備知識搭建的連貫性與體系化。使學生能夠在室內設計龐雜的知識學習中,脈絡清晰地打下堅實的框架基礎,以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對應掌握及擴充學習。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不再是過去一二十人的小班,而是一二百人的龐大課堂,多層面的因材施教,培養不同層面人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生產的需要和當代教育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教育的側重點也不應僅僅停留在個體人才教育上,還應兼顧強化群體優勢。既要體現個體教育所不能完成之事(例如整個古城的調研、考察、繪制和規劃),還應體現在對學生的溝通、協作與設計組織能力的培養上。

    第2篇:中國美術教育論文范文

    一、人才培養狀況新變化

    設計學升級為一級學科所帶來的變化首先是學科及專業目錄的調整。2012年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新目錄的學科門類由原來的11個增至12個,增加藝術學門類;專業類由原來的73個增至92個,由原來的635種調減至506種。其中針對理工科的“工業設計”專業仍保留在工學門類下,而原本在文學門類下的則轉入藝術學門類下的設計學類,命名為“產品設計”。在本科招生目錄中,原來的“藝術設計”專業不復存在,代之而來的是具體的設計各專業方向,如:“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以及“藝術與科技”特設專業等,并且,從2013年度開始,各個院校還可以根據專業目錄自行設置本科專業,也可以申請設置尚未列入目錄的新專業。

    新的設計學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和確立結束了設計學科長期附屬于美術學科之下的尷尬局面,設計學科終于第一次以獨立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長期以來,作為美術學的附屬,設計學科無論是在招生、考試還是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都存在與美術學相重合的地方,客觀上造成了設計從屬于美術的局面,這并不利于設計學科的健康發展。無論是從歷史演進過程還是從今天的發展狀況來看,設計學科都具有與美術學科相區別的學科特征與性質。作為一個顯著注重使用價值、材料、技術等因素的學科,設計學科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及其所承載的社會價值早已為當代社會所認可,設計在今天人類生活中早已扮演了與美術截然不同且同等重要的角色。因此,這次設計學升級為一級學科可以說是業界期盼已久而又順理成章之舉。從此,設計學將作為一個具有獨立理論和實踐體系的學科登上中國學科專業設置榜單。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變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表面上專業名稱的改變,今后,作為獨立的一級學科,設計學不但需要重視作為一門具有高度實踐性學科為社會生產生活服務的應用價值,同時也需要更加關注本學科理論體系的完善和構建,嚴謹的學科理論將是提升設計學科形象地位和本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設計學旗下各專業發展也將在未來面對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設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和博士點也隨之發生變化。2012年國內具有設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約138家,設計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約為11家,分別為: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湖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四川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西安美術學院等院校,清華大學設計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與之前屬于美術學科時相比,設計學一級學科的數量略有上升,但單位變化較大,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上海大學、西安美術學院等都躋身于國內設計學一級學科授予權單位,反映出這些院校在新的學科分類體系中設計學科占有的突出地位。清華大學設計學科仍然為國家重點學科,延續了該校在設計學科中的領軍地位。作為上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設計院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延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科擁有良好的設計實踐與設計理論研究相互結合促進學科成長的特點,使其具備了更大的學科發展優勢。

    經過這次學科調整,設計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數量也有所變化。2012年8月29日,國務院學位委員公布的國內46個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點中擁有設計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有6家,分別為:清華大學、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蘇州大學。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藝術學院取得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5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這也使得南藝成為國內擁有藝術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最多的院校。

    2012年,全國設計類高考學生人數雖仍然保持了較大規模,但與前些年“藝考”呈井噴態勢相比,由于錄取、投入、就業、畢業后深造等條件和環境的制約,報考已逐漸趨于理性,國內重要設計院校的招生規模保持了大致穩定的態勢。如清華大學設計類招生人數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在200人左右的規模,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育質量;其他主要院校也大都保持相對穩定的招生人數:中國美院各類設計專業招生人數超過1300人;中央美術學院約400人;西安美術學院超過500人;魯迅美術學院包含大連校區在內超過1500人,天津美院近600人;廣州美院近700人;四川美院約1200人。

    和本科生報考相比,設計類研究生報考仍然處于上升態勢,由于受到就業、工作等壓力增大的影響,不少畢業生和在職人員選擇報考研究生,客觀上加劇了碩、博士研究生的競爭激烈程度。

    二、科研項目申報立項與科研成果出版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申報仍然呈現上升態勢,共收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的課題2624項,較2011年的2502項有所增加,確定544項初評入圍項目,最終確定項目立項123項,其中重點項目8項,一般項目59項,青年項目40項,西部項目16項。涉及到設計理論、設計歷史、中外設計交流、民間工藝美術以及具體設計門類的研究項目共約31項。其中《中國傳統藍印花布紋樣研究》(吳元新,南通大學)為國家重點項目,其余16項為國家一般項目,14項為國家青年項目,總體數量略少于美術學。

    與之前的立項項目相比,本年度立項除了將研究視野投向傳統的設計歷史、設計理論等領域之外,更加關注對具體設計實踐的研究,如《纖維藝術的應用之美》、《東方服飾設計審美研究》、《比較藝術學視野下的中日動漫創作研究》、《基于國際前沿視野的交互設計方法論研》、《節約型社會住宅空間的低碳設計創新與實踐》等項目。設計史和設計理論研究的關注點也較以往有了更細致的劃分,研究的關注點集中在具體的區域及專業理論或設計史斷代的研究,前者如《現代玻璃藝術的學科構建及發展研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漆工藝和陶瓷工藝的保護與發展》、《信息化時代“藝工商結合”的紡織品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后者如《器用與生活――以宋遼金時代為例》、《晚清至民國前期西方設計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研究(1840―1937)》、《漢代讖緯與漢畫像祥瑞圖式研究》等。而民族民間手工藝研究則更加注重對區域手工藝體系的考察,如《東北少數民族薩滿教造物藝術研究》,《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技藝傳承譜系研究》,《工業化背景下的嘎瑪藏族傳統首飾設計藝術與工藝研究》等,反映了設計學科日益細分的研究趨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青年基金、自籌經費項目共3961項,其中藝術學項目約232項,比2011年增加8項。在此當中,相關設計學科的項目約為52項,其中規劃項目24項,青年基金項目28項。本年度項目申報呈現出民族、傳統、歷史與現代、時尚、技術并重的特點。一方面不少申報者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民族、民間傳統工藝文化的發掘,以及對古代某一時期設計歷史的整理研究;另一方面,適應于現代社會發展的現代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也受到較多的關注,這也與近年來政府提倡和鼓勵研究的政策密切相連。前者如《獨龍族民俗藝術研究》、《北方滿族民居歷史環境景觀分析與保護》、《建國以來民生百貨設計價值及對當代設計的啟示》、《貴州儺面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傳統功能為基礎的多元化發展趨勢研究》、《遼宋金元飲食器具設計研究》、《新疆民間工藝美術資源保護與開發策略研究》等;后者如《數碼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時尚創意中的民族元素與文化認同研究》、《中國動畫產業化語境下的現實主義創作研究》、《美國動畫研究及其對中國動畫的啟示》、《新農村建設中鄉土景觀資源保護策略研究》、《可持續背景下產品服務系統設計方法研究》等。研究者的申報和立項較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設計學科研究的熱點和趨向。南京大學周憲主持的《當代中國社會轉型中的視覺文化研究》被列為2012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但其余立項中均無直接與設計學相關聯的項目入選,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設計學科成長和發展的現狀,社會對其重視的程度有待提升,而其自身理論和學科系統的建設也亟需進一步完善。

    2012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的與設計學相關獎項包括:三聯書店出版的《百年衣裳――20 世紀中國服裝流變》(袁仄),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從一元到二元――近代中國服裝的傳承經脈》(張競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契丹藝術史》(李曉峰),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設計道--中國設計的基本問題》(杭間),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李立新編著),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手藝農村――山東農村文化產業調查報告》(潘魯生)以及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宋代家具――研究與圖像集成》(邵曉峰)。獲獎著作多研究將關注的重點集中于中國傳統設計歷史的挖掘和整理,當代設計理論的總結和探索,民間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創新,以及創意文化產業研究等領域,反映了當下設計學研究正向著更為廣闊和細化的方向發展。

    三、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

    學術會議是促進設計學科研究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內國際會議不但有助于中國更好地吸收和學習國際先進設計理念和實踐模式,更能夠為學界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拓寬視野,推進學術研究。2012年一系列重要學術會議的舉行繼續推動中國設計的發展。

    以“信息-生態-智慧”為主題的“第三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于2012年11月1日-30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辦。這次會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支持,清華大學等主辦。參展作品來自美國、德國、荷蘭、奧地利、法國、西班牙、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加拿大、厄瓜多爾、丹麥、墨西哥、中國國內的多所藝術院校和研究機構等。作品涉及新媒體藝術、產品設計、建筑與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藝術創作等領域。當今社會,藝術與科學之間的關系變得愈加緊密,二者相互融合,良好的創意需要科學技術支撐實現,而科技發展的目的則是更好地實現人類藝術化生活的目標。在這當中,設計扮演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將高度集中人類智慧的兩極巧妙地契合在一起,構成立體的人類物質文化形態。會議還出版了《第三屆藝術與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匯集了90余篇國內外學術論文。

    中國設計各專業自我認同進一步加強,視覺傳達、環境設計、工業設計以及設計教育年會和論壇相繼召開。2012年11月24日-26日“第六屆全國視覺傳達設計教育論壇”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論壇主題為“鏈接與升華”,具有呈現文化性、交叉性、國際性的特點。論壇關注視覺傳達設計的文化意義與本體形態,視覺傳達設計在信息時代中的存在方式,在消費社會中的經濟價值,以及視覺藝術與設計發展的多元取向;討論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新觀念、新空間、新方法,多學科的交叉方式,實驗性與研究型課程建構的途徑等,以及建立在這些問題探討基礎之上的設計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未來發展。

    2012年12月15-16日,2012中國高等學校環境設計教育年會暨第十屆中國環境設計學年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年會分為“2012中國環境設計教育年會分論壇:建造的虛構與現實”主論壇及“建筑與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光與空間設計”四個分論壇。與會專家就設計的再教育、重返風景的景觀設計、梳理與展望――中國環境設計學年獎10周年、光的舞臺等主題進行了演講和討論,對中國環境設計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共同探討了中國設計的現狀與未來以及如何提升中國環境設計教育水平。

    2012年高校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2012年10月10日在燕山大學舉行。論壇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工業設計學科教學委員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教育委員會主辦。論壇以“反思? 交融? 重構”為主題,來自國內外工業設計教育界、工業設計界和產品制造界的專家學者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討,共同謀劃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的未來。論壇舉辦了8場專題講座。湖南大學、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在論壇上分別做了學術演講。與會代表還就“工業設計教育現狀”、“工業設計的前沿與趨勢”、“工業設計教育改革”等話題進行了分組討論。

    此外,設計教育方面,2012年12月22日-2012年12月24日,“南昌啟意”2012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全國設計教育學術研討會在江西南昌舉行。會議議題包括:跨界設計與教育、地域性設計教育、設計教育的理念、方法與經驗等。設計教育理念、方法、各類設計之間的關聯等是當下設計教育所要面對的問題,區別于美術教育并確立設計教育理論體系及價值取向是設計教育急需明確的方向。

    上述會議和論壇的舉行,不單是設計學下屬各專業的年度總結,更重要的在于更加明確了本專業領域的研究范疇以及關注到各自專業的熱點及趨勢。

    四、中外設計交流與重要設計獎項

    現代設計源于西方,中國現代設計也是在不斷發掘自身和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和發展起來的。2012年,中外設計交流顯著加強,范圍上進一步擴大,中國設計的國際地位也進一步提升,設計生態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逐步成熟并與國際接軌。

    2012年6月15日,北京繼柏林、蒙特利爾、名古屋和深圳、上海等城市之后,成為入選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的全球第12個城市。北京有著優越的現代設計發展的外部環境,包括歷史遺產、高等教育機構、設計教育中心、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文化機構、創意產業基地、設計從業人員等,這些條件成為北京“申都”成功的必要條件,表明中國設計正在受到國際設計界的關注和認可,北京成功申請“設計之都”成為中國設計發展生態環境提升的一個縮影。

    以“設計提升城市品質”為主題的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舉辦。這次活動由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活動展示了設計對于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帶動社會經濟文化進步,推動設計產業發展,促進設計交易與設計消費,提升公眾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性。與往屆相比,本屆設計周活動凸顯在“設計改變城市”、“設計走進社會”、“設計走進生活”和“設計關乎你我”四個層面的提升。北京設計周活動有助于匯聚國際設計資源,幫助北京建設“文化中心”,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社會服務的價值力量,從而促進中國設計產業的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中國設計品牌影響力,促進了設計交易。另外,這屆設計周活動設立意大利米蘭市為主賓城市,米蘭市政府組織意大利品牌企業、設計院校、設計媒體代表團,參與設計周活動,使得中國設計在更廣闊的層面展開國際間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中國設計師參與國際評獎和競賽逐年增多,特別是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中屢屢出現中國設計師的身影。2012年,中國設計師在這些國際頂級設計大獎上均有所斬獲,如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師生的10件創意作品獲得2012年德國紅點獎,其中《Defender》、《Jarpet》、《Disposable Raincoat》3件作品榮膺“紅點至尊獎(Best of Best)”;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同學設計的“傾凈杯”(Tilt Cup),獲得2012美國杰出工業設計獎(IDEA)大獎銅獎。江南大學因此還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囊括世界三大頂級設計大獎――德國紅點概念獎、德國iF概念獎和美國IDEA獎的院校之一。此外,中國設計“紅星獎”2012年度也進行了評獎,與往屆相比,這次評獎吸引了包括美國、荷蘭、日本、英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1279家企業的5348件產品,其中包括世界五百強企業17家、外資企業84家。發達國家積極參與中國國家及設計獎項,其數量超過了德國紅點獎的全球征集量,并首次出現非洲企業參評,表明中國設計已具備一定的國際號召力,同時也反映出中國設計水準乃至中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