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水利工程地質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利工程地質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利工程地質論文

    第1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1.1辯證唯物論觀點

    某壩基夾層雙側的巖體側向抗滑效應比較大,如果按照既有的規律,不進行考慮的話就不符合壩基的實際。但是,進行絕對地考慮的話,也不一定非常合適。事實上,只要按照正常的辦法,將其作為安全儲備,而不參與壩基穩定計算就可以了。

    1.2整體論觀點

    每一個工程地質問題都存在一定的系統之中,只有采用系統分析法才能夠對其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判斷。系統方法論認為,人們在研究和解決系統問題時,僅僅重視各要素自身的可靠性是不夠的,而應當將重點放在如何通過對具有必要可靠性的諸多要素的優化組合,以達到系統的整體效應最佳,而并不追求每個要素自身可靠性都達到最高等級。否則,工程地質決斷就必然是偏于保守的。

    1.3經驗支持論觀點

    隨著工程地質勘察的深入,其經驗越來越多,作用也越來越大。工程經驗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工程地質環境,建立數學模型進行研究[1]。工程地質勘察的經驗還能夠幫助人們分析地質狀況是否適合進行相關的水利水電工程操作,如果能的話,需要在實際的工作中注意哪些問題。

    2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理論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逐漸實現了現代化,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作亦是如此。這些先進的技術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研究提供了現代化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水平。實現現代化的操作、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將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研究工作的必然途徑。近幾十年來,水利水電工程的地質研究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發展,從勘察技術到測試技術,再到數值分析技術等都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雖然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在理論、知識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地質環境的復雜以及地質信息獲取難等原因,導致了水利水電地質研究工作無法成為一門精確的學科,在眾多方面還存在的缺陷。

    3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主要內容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應該涵蓋到多個方面。但是傳統的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由于受到理論以及經驗方面的限制,只考慮到地質信息的基本調查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僅對水利水電工程區的地質進行簡單的分析,為建設人員提供建設區地形地貌、地層巖性以及地質構造等信息[2]。這樣,就使得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不夠完善,為工程建設提供的幫助也較為有限。自20世紀70年代,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勘察的工作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包括多個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地質信息的調查;工程地質問題的提出、分析以及判斷;對工程地質進行改造的問題分析;對地質信息進行監測以及反饋,并且依據監測反饋內容進行調整?;A信息的調查是勘察工作的基礎,然而后3個方面的增加則逐漸完善了勘察工作,將勘察的目標從簡單的地質勘察延伸至地質工程方向。這種方向的轉變能夠有助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同時也給勘察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是地質專家,也要了解水利水電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提高地質勘察工作的水平。

    4水利水電勘察實物工程量與工程地質問題決斷質量的關系

    水利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首先是要進行地質勘察,進而對地質做出決斷,這是該項工作的最基本環節,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環節,因為決斷的質量會直接作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時的參考。但是對于這一環節,許多人存在一個誤區,主要是關于水利水電勘察實物工程量與工程地質問題決斷質量的關系。許多人會認為工程地質問題決斷質量完全與勘察實物的工程量成正比,受到勘察實物工程量的直接影響。但是實際上,二者并無如此明顯的因果關系??辈鞂嵨锕こ塘繒楣こ痰刭|問題的決斷工作提供基礎,但是決斷的質量大部分還是取決于勘察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利水電工程所面臨的地質條件往往較為復雜,這本身就對勘察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面對這么復雜的地質環境,勘察人員要想進行正確、科學的決斷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具有較高的綜合決斷能力。

    5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決斷風險問題

    工程地質決斷風險(簡稱地質風險),主要是指因為重要地質信息的遺漏或者工程地質決斷失誤等原因,為社會、經濟以及工程帶來危害的事件。所有的工程都想通過建設,在風險降到最低水平的前提下,達到一定的經濟、社會效益,水利水電工程也是如此。但是有些人一味地要求工程完全無風險,是不夠科學的,是一種理想化的認知,尤其是對于水利水電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的選址往往是在河道、山體等地質較為復雜的地區,這些地區所面臨的地質風險概率很大。因此,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都必備地質勘察流程。通過這一工作來對地質進行分析、決斷,指導工程建設,降低地質風險。依據地質風險事件的危害程度,可以將風險事件劃分為毀壞型風險事件和損傷型風險事件。從實際而言,損傷性的風險事件是被允許的,但是毀壞型則完全不予允許。雖然地質風險客觀存在,但是為了確保水利水電工程能夠發揮更大的效果,減少損壞,勘察人員們必須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利用經驗等各種理論,結合實際對地質問題進行正確的決斷,確保決斷質量,將地質風險控制在最低的狀態。

    6水利水電巖體工程穩定性地質評價問題

    由于水利水電工程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巖體之上,所以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還需要對巖體工程進行穩定性分析以及評價。這一工程由壩基工程、地下工程以及邊坡工程等構成。實際的分析評價中,要立足工程實際,綜合多方面因素來進行。開展巖體工程的穩定性分析首先要為巖體工程確定目標以及預定工程需要達到的可靠度。此外,為整個工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穩定性評價系統,從整體出發,利用系統將各個單方面因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使得穩定性評價工作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這一工作的科學、有效也將為后期的地質決斷提供基礎。

    7結語

    第2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針對土地資源價值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爭論,這是由于土地資源價值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具體內容,不僅有效用價值,還有工程價值,同時還有哲學價值以及勞動價值。但是總體來講,土地資源的本身的效用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資源的整體價值,在此基礎上,還受到資源量的影響,如果資源處于稀缺狀態,將會使得土地資源價值急劇攀升。針對土地資源價值的具體構成問題,需要通過一定的核算方式來進行明確[2]。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資源無價的傳統觀念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對土地資源進行全面客觀的認識,這樣一來使得我國土地資源在利用以及開發過程中處于無序的狀態,不僅存在強征強占的侵略性開發,同時還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資源浪費。面對這種情況,就必須通過量化的方式,對土地資源進行價值核對,這樣才能夠使得土地資源價值理論能夠更加系統并完善起來。根據我國相關專家學者的論述,土地資源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能夠在人類的利用下產生多大的經濟價值,使得人類能夠進行有效利用。從整體上來講,人類在這一過程中占據了主動性地位,土地資源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的開發利用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受到資源本身的稀缺性影響,同時還有社會供求關系以及是否能夠進行資源替代的影響。

    二、土地價值核算對水利工程項目經濟評價影響

    通常情況下,水利工程的主導單位都是國家或者政府,并且針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能夠通過水利工程相關的補償性措施來進行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過渡或轉讓,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政府對于土地擁有絕對的主宰權,所以并不會對水利工程的整體經濟評價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但是在我國水利工程中,多元開發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形式,這樣一來項目產權就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針對水電行業我國已經在政策上進行了全面開放,在這種情況下,對相關水利工程項目進行具體收購,就逐漸成了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在我國現有的國民經濟體制下,通常都是通過影子價格來對土地價值進行量化衡量,在這一過程中,使用價值是針對土地資源進行評價的唯一衡量標準,但是卻忽視了土地本身價值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土地核算將會對水利工程經濟評價,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如果針對土地本身的資源價值進行具體全面的考慮,將會得出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的經濟評價結論。所以在針對土地資源進行經濟價值核對的過程中,要能夠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形式的工程項目經濟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經濟評價結果更加符合真實情況,并且更加全面系統。否則如果進行片面的土地價值核對,將會對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造成強烈的結果沖擊,從而不能夠對項目進行客觀分析。

    三、結語

    第3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關鍵詞:工程地質數據;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系統;分析;GDM

    工程地質數據是地質信息最重要和基本的因素之一,因此,對此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更是構建地質信息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地質數據管理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工程地域之間的差異,然后將現有的工程地質勘查的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過信息收集的方式,建立相應的當地工程區域地質信息資料庫,這樣就可以在工程地質管理中形成基本的管理和控制,然后,在進一步的加大勘查和收集信息的力度,將工程地域之間的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綜合的整理和分析,這樣就能夠實現工程地質數據信息的規范化管理以及信息資源的共享,可以達到綜合利用的目的,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數據管理系統的效率,一方面還提高了工程地質信息數據的使用價值和利用率,近些年以來,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的發展十分迅速,在行業之間也受到廣泛的利用和普及,傳統的GIS工程地質數據管理方式,在當今的工程地質數據管理應用中已經顯示了很多不足的之處,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了,當今很多的領域都在采用(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簡稱GDM),為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和應用,已經建設了相對科學合理的應用手段,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和論述來對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系統的應用進行闡述。

    一、工程地質數據管理GDM的基本結構

    GDM系統在研發和應用過程中,主要的的基本結構大概被分為三個部分,基本體系結構,是使用數據層來支撐平臺層和應用層然后實現三層分離的設計模式,從而來實現GSM系統的應用靈活配置,GDM的數據層主要內容包括,空間之內的數據庫、工程地質勘查的原始數據庫、坐標系統數據庫等,支撐的數據庫主要包括GDM的操作系統、管理數據庫的系統、以及GIS平臺、應用層主要的內容包括,對于工程地質數據進行采集,數據存儲、數據管理、分析數據、權限管理等等相關的職能,以上所說的三部分就是工程地質數據管理GDM的基本結構。

    二、GDM對工程地質數據中地質勘查的影響

    GDM系統的不斷普及和應用,給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的科學系統化管理,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更是將工程地質數據管理提升到了一定的管理水平上來,提供了一個投資少、見效快、實用性的管理系統方案,傳統的GIS平臺在建設過程中發生的成本非常的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制了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的發展和創新,GDM系統的出現構建了相對經濟合理的工程地質數據庫,大大改進了工程地質數據建設的腳步,提高了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的使用效率,實現了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的數字化和規范化管理模式,GDM系統在工程地質數據管理中,能夠有效的對相關工程鉆孔數據資料、地質圖件資料、勘查結構、進行全面綜合的治理和分析,因為其在研發過程中,設置了非常豐富的數據庫平臺,能夠輕松的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應用,它的出現一方面可以進行工程地質數據管理,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行工程地質勘察的成果分析。

    三、GDM系統在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GDM系統在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系統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很好的實現,數據采集、數據管理、數據使用、能夠將其三個特點共同的融會到實際管理中,在加上GDM系統在設計過程中,還融入了CAD功能,CAD可以采集和分析的數據直接傳輸到GDM的數據庫中,能夠輕松的實現管理和應用,GDM中的數據在無法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講信息導入到CAD的系統中,然后對其相應的信息進行更加全面和系統的地質數據分析和管理,相關的工程人員可以在對數據庫的存儲數據來對地質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通過觀察分析得出來的結果對工程狀況進行了了解和分析。

    在使用GDM系統進行工程地質數據管理中,GDM能夠快速的構建起相關的工程地質數據管理平臺和相關的數據庫,能夠及時的對工程相關的地質信息進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進行水利工程地質數據管理中,在對水利工程進行地質數據管理,普遍采用的都是以ArcGIS 和Oracle為主要的地質數據管理平臺,然后以Microsoft Visual C + + 6. 0 集成開發環境和ArcGIS Engine 開發工具進行開發,GDM以此強大的功能對工程地質數據進行管理,可以說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全方位的監管模式,特別是在水利工程中使用GDM系統進行工程地質數據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地質數據的使用價值和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及時的對水利工程的相關地質信息數據進行及時的掌握和控制,另一方面,還為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積累了一定的數據資料,非常有利于今后GDM的創新和使用,更為GDM數字化現代化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在對工程地質數據進行管理中,一定要實現地質數據集成化的管理方式,在對工程地質數據管理中一定要做好地質數據信息之間的銜接工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使其管理系統能夠科學合理運行,必須保持系統的整體性,在對地質數據管理中一定要本著工程地質勘查的邏輯結構去看,只要掌握好地質勘查的環節,才能夠為工程地質數據管理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只有真實的可靠的地質數據信息才能夠為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在工程地質數據管理中必須要保證數據存儲有序,避免和杜絕信息錯亂的現象發生,如果一旦信息發生混亂的現象就會給工程地質數據管理和地質信息勘查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一定程度上帶了很大的麻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系統中GDM的應用,可以說將工程地質數據管理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領域當中來,一方面GDM在投資和使用功能上面占據了一定的有事,其投資非常的小,而且在功能和性能方面還具有非常的靈活性,能夠輕松實現工程地質數據的管理,另一方面還為工程地質數據的綜合利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能夠為工程地質勘查提供更多有參考價值的數據信息,即便是GDM在工程地質數據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優點,但是還是需要我們相關的實踐人員,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的對其進行完善和創新,創造出更多有利發展的方案,實現智能化、現代化、科學化、合理化、全面系統化的管理系統。推動工程地質數據管理的創新。

    參考文獻:

    [1]. 陳飛,劉軍旗,黃長青,石林. 建立工程地質勘察數據庫的一般性原則與方法探討[J]. 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 2002.(03) .

    [2]. 龍玲,沈智慧.王啟才.孫鵬飛. 水文地質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 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 2001.(02) .

    [3]. 雷玲玲,談曉軍.豐碩.李愛軍. 數字流域建設中若干關鍵技術的探討[J]. 計算機與數字工程. 2005.(09) .

    [4]. 劉橋喜,毛善君,王成,雷小鋒. 地質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煤炭技術. 2000.(04).

    第4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關鍵詞: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133-03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Zhang Yongbo Zhang Zhixiang Yang Junyao Zhao Zhihuai Zhao Xuehua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03002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ew situation is proposed,including new curriculum,setting up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order,curriculum content reform,selection of reasonable teaching materials,increas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ransformation teaching,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form;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Innovation capability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是太原理工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主要專業之一,其前身是原“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1975年第一屆招生,1997年國家專業調整時取消,2004年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獲山西省教育廳批準,2005年恢復招生。作為目前山西省高校中惟一一個水資源類本科專業,堅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國的發展方向,針對山西山丘區多、干旱缺水、污染嚴重、礦山開采誘發地質災害及水循環系統嚴重破壞等自然地理和經濟發展特點,制訂培養計劃,開設的課程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兩個方面,并且有機地將地表水和地下水結合起來培養專門人才。近年來,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取得了較大成績,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良好,但面對新形勢條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特別是教學環節中的課程體系存在一些問題,已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為了適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目錄調整的需要以及滿足工程領域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工程創新人才需求緊迫的要求,有必要對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構建,對提高教學效果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盡管已有學者針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進行了諸如課程體系、實踐等教學改革[1-8],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全國關于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成果仍然較少,而山西省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屬于空白。從水利工程高等教育發展角度來說,必須進一步加強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才能為我省水利工程高等教育提供參考和理論支持。

    1 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課堂理論教學以及實驗、實習等環節來完成的,培養具有水文與水資 源、水與地質環境等方面的專業及專業基礎理論,能從事水文與水資源、水與地質環境保護和防治方面的勘察、設計、規劃、管理、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等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通過近年來對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畢業生、本科生及授課教師的調查和訪問,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存在如下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課程有綜合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在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開設有必修課和選修課,一般先開綜合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后開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從總體上講,這種課程設置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1)同期開課或課程順序顛倒,造成一些學科基礎課與專業課次序不清,不能很好地體現課程之間的相互遞進關系;(2)有的課程無法體現本專業的特點,使學生感到學的有些雜亂。如《土力學》和《地基基礎與基礎工程》,前者屬于學科基礎課,后者屬于專業課,兩課程之間本應該有很好的遞進關系,卻都安排在第五學期。再如《水利工程經濟學》和《水利工程概論》,前者屬于學科基礎課,而后者屬于專業課,卻把課程順序顛倒了,將前者安排在第六學期,后者安排在第五學期。另外,對于所開設的《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屬于環境工程的專業課,對于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沒有前期《環境學》等基礎課做鋪墊,學生總體上感到該課程偏離本專業,對課程內容不能很好地理解。

    1.2 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差

    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性總體上比較符合教學規定,但也有個別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差,以至于學生們感到課程安排有點零亂。如同樣為專業課的《水資源工程勘察》《水資源開發利用》《礦床水文地質學》,分別由三位主講教師進行授課,但由于課程之間的銜接性考慮不夠,將《礦床水文地質學》被安排在第六學期開課,而《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工程勘察》被安排在第七學期開課,這就造成學生在學習《礦床水文地質學》之前還沒有掌握《水資源工程勘察》的專業知識,在學習《水資源開發利用》之前還沒有掌握《水資源工程勘察》的專業知識。由于前期《水資源工程勘察》專業知識的缺乏,學生普遍反映在學習過程中對《礦床水文地質學》《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部分內容不好理解。這種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差的狀況,已阻礙了學生對地下水專業知識的鞏固,導致課堂學習效果相對較差。

    1.3 課程內容交叉重復

    課程內容安排是否合理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也很大。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是部分課程內容交叉重復,加上授課教師之間沒有做好溝通,對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部分沒有進行適當的協調和刪減,造成部分課程內容已由某一位老師前期在課堂上進行了講解,另一位老師后期又在課堂上進行重復講解。如《水文分析與水利計算》《水資源工程勘察》這兩門課,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是地表水勘察這一部分,包括水文測驗、水文調查和水文實驗等。再如《水文與工程物探》《水資源工程勘察》這兩門課,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是水文地質物探這一部分。課程內容交叉重復不僅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而且降低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4 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理論與實踐密不可分,二者緊密結合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鞏固和提高。多年來,由于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條件的限制,部分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無法開展正常的實驗,不能滿足實踐教學活動的要求,致使一些課程的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水文地質學基礎》,學生對基本概念與原理容易理解,但深入掌握并靈活運用就困難,這是因為學生無法在實驗室進行達西滲流實驗、潛水模擬演示實驗、承壓水模擬演示實驗、地下水流動系統模擬演示等實驗,對地下水缺乏感性認識。再如《地下水動力學》,由于學生沒有在實驗室進行過裘布依潛水穩定流井流實驗、壩基滲流水電比擬實驗、非飽和帶水運動實驗等實驗,影響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鞏固及實踐技能水平的提高。還有《水文分析與水利計算》,學生雖然學了許多水文方面的理論知識,但卻沒有機會進行水文測驗和水文實驗。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造成學生的科學實驗基本能力無法得到有效訓練,降低了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或進一步深造的實驗實踐能力。

    2 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必須嚴格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按照專業發展需求,以促進校企合作、產學研共同培養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及就業等為前提,科學優化和重組課程體系,篩選符合當前教育現狀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課程,為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結合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即包含地表水又兼顧地下水的特點,提出新形勢條件下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2.1 新增課程

    在確保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本科培養計劃中所設課程總門數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本學科發展的需要,考慮到《水文分析與水利計算》《水資源工程勘察》兩門課程在地表水勘察內容上的交叉重復,可刪除《水資源工程勘察》,新增《水文地質勘察》,既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又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水資源工程勘察的方法及最新的技術??紤]到目前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在我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及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1年)的出版,結合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特點、地下水環評人才短缺以及環評單位對地下水環評人員的迫切需求,可刪除《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新增《地下水環境監測與評價》,并把《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作為教學參考書,使學生掌握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方法,為其就業創造良好條件??紤]到《水文地質勘察》與《水文與工程物探》內容的重復以及同位素技術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廣闊應用前景,可刪除《水文與工程物探》,新增《環境同位素水文地質》,使學生多掌握一項水文地質新技術,增強其未來應用同位素技術從事水文地質勘察的能力。

    2.2 設置合理課程次序

    為了體現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互遞進關系,必須對不合理的課程次序進行相應調整,理順課程開設的前后順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循序漸進,真正所學課程專業知識的積累。為此,把《土力學》安排在第五學期,《地基基礎與基礎工程》安排在第六學期,確保學生在充分掌握《土力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后,對《地基基礎與基礎工程》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鞏固。把《水利工程經濟學》安排在第五學期,《水利工程概論》安排在第六學期,確保學生在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經濟的基礎上,對各項水利工程專業知識的學習有更深層次的掌握。把《水文地質勘察》安排在第六學期,《水資源開發利用》《礦床水文地質學》安排在第七學期,確保學生在前期掌握了《水文地質勘察》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后,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和掌握《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理論與方法以及《礦床水文地質學》的調查評價方法。

    2.3 課程內容改革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知識更新較快,但課程教材更新卻相對較慢,其中的一些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在課程專業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改革,刪除一些課程中內容陳舊、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內容,對課程內容要突出其科學性和先進性,深入淺出,能夠反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及前沿性的新視點,把原來分散的課程內容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在《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內容改革中,可增加區域尺度非均質性、斷裂帶滲透性、海洋―陸地界面處的地下水等內容,與學生分析和探討這些因素對地下水資源的分布、循環、水質和可持續性利用的影響。在《水環境化學》課程內容改革中,可增加水文、化學、生物過程的耦合及水文和地球化學過程的計算機模擬等內容,使學生了解目前水文地球化學研究的熱點和方向。在《水污染控制與修復理論》課程內容改革中,可增加有機污染物的野外最有效的降解路徑及強放射性廢料的地質處置等內容,增強學生在水污染控制與修復中的自我創新能力。

    2.4 選用合理教材

    合理的教材對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嚴格要求本專業教師對所授課程選用合理教材,必須是國家規劃教材和專業規范核心課程教材,且教材名稱與所開設課程的名稱一致或接近,對于未納入國家教材計劃的非正規教材或正規出版的書籍,嚴禁用做教材給學生使用,可作為課程參考書使用。通過選用合理教材,不僅避免課程知識交叉重復,而且能反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可使學生比較系統的接受學科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結合山西省礦山開采對水循環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的實際,加強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材建設,通過申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委員會下達的教材指標,組織主要骨干教師編寫出理論聯系實際、基礎知識與技術知識兼容的《礦床水文地質學》《水文水利計算》等專業教材,為學生課堂的學習提供更符合實際的教材,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2.5 增加實驗教學

    實驗課在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實踐性很強。通過實驗教學,可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此,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在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及山西省財政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對整體水平落后的實驗室進行了改造,共建設有6個實驗室,包括氣候氣象實驗室、飽和與非飽和帶水實驗室、水文工程勘察實驗室、水文實驗室、水環境污染與修復實驗室、礦山水文地質實驗室,并制定詳細的實驗計劃,使實驗室能開設出符合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如人工模擬降雨實驗、土壤入滲性能測量實驗、淺層水流流速測量實驗、達西滲流實驗、潛水模擬實驗、承壓水模擬實驗、裘布依潛水穩定流井流實驗、壩基滲流水電比擬實驗、地表水溶質遷移轉化實驗、水質分析實驗等。同時為了確保實驗的順利開展,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教師的業務素質,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2.6 科研轉化教學

    太原理工大學作為教學研究型大學,對教學和科研非常重視。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授課教師都從事有關科研項目的研究,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行業基金及其他橫向科研項目等,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或國際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了諸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徑流趨勢預測、水資源、水環境、水污染、土壤、水土保持等不同方向的專業學術論文,并有多篇論文被EI、SCI收錄及他人參考引用。針對水文與水資源教師在科研上的優勢,提倡各位授課教師以科研促進教學,鼓勵教師積極將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中。通過科研轉化教學,不僅使學生了解各位教師的主要研究方向,從教師的科研成果中學到最新的理論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3 結語

    課程體系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太原理工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差、課程內容交叉重復、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主要包括新增課程、設置合理課程次序、課程內容改革、選用合理教材、增加實驗教學及科研轉化教學。通過課程體系構建,為進一步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及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訓.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修訂的若干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 2005(1):56-58.

    [2] 李鐸,李方紅,方曉峰.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8,31(4):127-129.

    [3] 李小龍,姚多喜,楊金香,等.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探索[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4):59-60.

    [4] 祖波,王維,李穎,等.關于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36(6):190-192.

    [5] 郭純青,方榮杰,代俊鋒.“三農”背景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 4(11):60-62.

    [6] 郭純青,周蕊,代俊鋒.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11):83-85.

    第5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迅猛發展,但在施工質量控制及評價方法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在對質量控制相關原理介紹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和研究了水利施工質量控制內容。

    1 質量控制概述

    1.1 質量控制的基本模式

    動態控制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建設周期長、建設環境影響因素復雜的工程項目。通過動態的控制及時糾偏、調整措施,達到工程質量控制的目標。

    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相結合模式。主動控制是一種事先預控,被動控制是一種事后控制。工程建設過程中隨時可能會出現目標偏離的情況,對此采取被動控制及時制定預防措施,而此措施將成為主動控制的指導計劃。

    項目綜合管理模式。項目綜合控制的目的是:一方面控制各項建設目標的實現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協調各項建設目標之間的各種關系,并通過目標協調來保證建設目標的組中實現。在展開項目綜合依據時首先要開展單目標控制和階段目標控制,才能為開展項目綜合控制提供依據。

    1.2 質量控制的基本原則

    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項目內容與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樣,施工的要求與標準并不會因此而降低。本著對國家、人民、社會負責的態度,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工程的建設要將隱患盡量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因此必須加強事前控制,嚴格過程監控。事先預控要貫穿工程的始終,從項目的審批、立項、設計、招投標、承包人的選擇及施工質量控制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對項目的每個環節加強全過程監控。

    堅持以人為控制核心。人是質量的創造者,質量控制必須“以人為核心”,把人作為質量控制的動力,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質量保工序質量、保工程質量。

    2 我國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專業多、單項工程量小、單價低、投資少、工期短等特點,其質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項目管理水平差。項目部人員素質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項目管理科學化決策少,相關的技術支持比較少,隨意性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籌資,采用地方單價都較低,加上資金到位情況比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夠按照計劃進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領導的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施工進度。

    工程前期勘測設計不規范。個別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項目規劃書 、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文件,由于前期工作經費不足,規劃只停留在已有資料的分析上,缺乏對環境、經濟、社會水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綜合分析,特別是缺乏較系統全面地滿足設計要求的地址勘測資料,致使方案比選不力,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嚴重滯后,整個前期工作做的不夠扎實,直接影響到工程建設項目的評估﹑立項﹑進度和質量等。

    監理單位之間無序競爭比較嚴重。我國監理單位的人員來自不同部門,監理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部分監理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水準與職業道德,影響了監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由于監理人員素質低下,管理水平有限,也導致監理單位工作質量下降,市場上無法形成有力的競爭優勢。

    3 施工質量控制的內容研究

    3.1 人員的控制

    加強人員資質審查要求,明確必須持證上崗。工程建設一般要求領導者應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質,豐富的實踐經驗。項目經理應從事工程建設多年有一定的經驗,且具備相應工程要求的項目經理證書。各專業技術工種,應具有本專業的資質證書,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監理工程師應具備水利水電工程監理工程師執業資格。

    加強對技術骨干及一線工人的技術培訓。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隊伍的構成基本是以農民工加包工頭的形式,絕大多數人沒有經歷正規的專業技術教育,主要從事比較單一的施工內容。

    3.2 材料的控制

    對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構配件,承包人應按有關規定和施工合同約定進行檢驗,并應查驗材質證明和產品合格證。材料、構配件未經檢驗,不得使用;經檢驗不合格的材料、構配件和工程設備,承包人應及時運離工地或做出相應處理。

    明確質量標準。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質量保證的基礎,對于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與半成品,必須明確其質量標準及檢測要求。國家及部頒標準對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部適用,在質量控制過程中不能降低要求與標準。

    3.3 機械設備的控制

    設備的選擇應本著因地制宜,因工程而宜的原則,按照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維修方便的原則,使其具有工程的適應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機械設備要考慮要現實情況,切合實際的配置機械設備。

    舊施工設備進入工地前,承包人應提供該設備的使用和檢修記錄,以及具有設備鑒定資格的機構出具的檢修合格證。經監理單位認可,方可進場。

    機械設備的使用操作應貫徹“人機固定”原則,實行定機定人定崗定位責任制的制度。

    3.4 工序質量的控制

    工序質量即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和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工序質量的控制就是對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控制和工序活動效果的控制,從而達到對整個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工序質量控制是施工技術質量職能的重要內容,也是事中控制的重點。因此控制要點有:

    工序質量控制目標及計劃。確立每道工序合格的標準,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每道工序驗收檢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對不合格工序堅決返工處理。

    關鍵工序。關鍵工序是指在工序控制中起主導地位的關鍵工序或根據歷史經驗資料認為經常發生質量問題的工序。

    3.5 檢測的控制

    一般的單元工程檢驗由承包人的質檢部門進行,報監理工程師簽證確認。重要部位的隱蔽工程、關鍵部位和關鍵工序的單元工程,承包人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報監理單位,由項目法人組織施工、設計、監理、地質等部門聯合檢查。

    承包人與監理單位都必須加強對施工過程中的材料工藝、混凝土配合比等檢查,建立相應的實驗室,并配備試驗設備、有資質的試驗人員,對于小型水利工程考慮到工程成本,建議考慮由三方共同確定一個有資質的試驗室作為工程檢測機構,執行與工程質量有關的相關材料及半成品檢測。

    3.6 環境因素的控制

    工程技術環境。工程地質的處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不同的地質狀況會對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質量的保證造成不同影響。如氣候的突變可能會對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造成影響,有的甚至會嚴重威脅到工程質量。

    勞動環境。施工場地的狹小會造成大型施工機械設備進場的困難,而不得不換用簡單的施工機械,則對工程質量的保證也會造成影響。如在建筑物施工中由于進場道路的不暢與場地狹小,本可以施工商品混凝土進行混凝土灌注樁施工,而改用傳統的小推車加現場攪拌機的施工方法,則對工程質量質量也會造成不同影響。

    施工環境。各種不同類型的環境都會對工程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外界環境的干擾因素也會對工程造成影響,如在不斷航的河道進行水下疏浚施工,則必須考慮來往船只的航行,安全合理的確定水下排泥管埋設的位置及深度。

    對環境因素產生的影響,要予以充分重視,根據工程特點及具體情況,靈活機動的進行動態控制,把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參考文獻

    [1]王漢中.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幾點看法.中國水利水電市場.2004.

    第6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關鍵詞:水利行業;檔案工作人員;基本素質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chives, in the country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irrigation works in the background, for water conservancy archives personnel quality requirements improve, archives work quality direct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archivists, only the ascending water conservancy archives personnel occupation quality,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water industry; the archives working personnel; basic quality

    中圖分類號:G271

    0前言

    在知識經濟全面發展的21 世紀,我國水利行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多數挑戰是來自于現階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與漏洞。在水利行業的檔案管理工作中,適時加強對于管理人員基本素質提升是極為重要的。

    1 水利工程的檔案特點 水利工程建設既與建筑、電力、機械、水文、氣象等專業緊密聯系,還涉及到農業、工業、交通、通信、市政、生態環境等相關方面,導致了歸檔的水利檔案在種類上的多樣性,包括了水利工程建設檔案、文書檔案、財務檔案、聲像檔案、設備檔案等??尚行匝芯侩A段的文件材料主要由設計單位提供給管理單位歸檔,工程投產運行管理階段的文件材料由管理單位歸檔,施工建設階段涉及的文件材料比較多,有設計文件、建設管理文件、監理管理文件、施工管理文件、設備文件等。

    水利工程檔案包括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水利工程按其建設過程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投)標、施工、質檢、監理到竣工驗收、試運行等全過程。水利工程檔案是建設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一般來說,遠在建設工程施工之前,建設工程檔案就開始產生并積累。其中建設工程立項文件是建設工程項目決策、審批、確立過程的真實記錄,是項目經費落實和項目具體實施的根本依據。項目預算編制、項目概要設計、招投標都必須以立項文件為依據。而項目預算、概要設計、招投標產生積累的文件材料又是項目勘察測量、詳細設計的依據。也就是說,在建設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前,已經有大量的文件材料形成了。如果把這一個文件積累過程從建設工程中剔除,建設工程是根本無法成立,也是無法開展的。

    水利檔案人員在工程項目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需要將各類工程從項目規劃、咨詢、勘察、設計、招標投標過程中形成的文件納入歸檔范圍,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水土保持報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試驗報告、總體規劃、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標投標文件、施工圖階段、設計修改等有關文件。這些文檔材料全面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設的詳細情況,對工程質量評定,工程開工后管理和維護,以及對新建工程的準備,都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水利檔案工作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2.1 高尚的職業道德

    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以服務為主的工作,是檔案與利用者之間的紐帶,所以,檔案管理人員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全心全意為水利事業和經濟發展服務的觀念,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不計名利、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過硬的業務能力

    水利檔案管理人員是傳播信息,儲備知識鏈接應用的橋梁。根據目前形勢要求,水利檔案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業務素質:一是在掌握檔案管理基本知識的同時,還需了解相關的業務知識,這包括建筑、造價、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工程制圖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將工程項目的各階段資料進行系統收集。二是要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熟練地進行檔案信息的輸入與輸出。重視網絡知識學習,以適應新時期檔案工作的需要。三是要有一定的外語水平。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和國際交往的增多,中國承擔了更多水利援外工程,這就需要檔案工作者,在精通本國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還應熟練和掌握一門外語知識。

    較強的創新能力

    創新給水利檔案管理工作帶來發展動力,新時期實現現代化水利檔案管理建設,關鍵要

    堅持改革創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信息網絡化程度的普及,對水利檔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檔案管理人員必須要有創新意識,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開展檔案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檔案管理工作實效,立足新的實踐及時總結創造新經驗,并結合實際研究解決新的問題。

    團隊協作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團隊成功的時代,特別檔案管理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從業人員僅靠單打獨

    斗是不現實的。對那些個人難以決定或者完成的檔案保存或利用工作都需要幾個人的通力協作。檔案管理部門的每項工作都應該有盡量多的工作人員參與進來,個人的參與、團隊的協作能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提升水利檔案管理人員素質的途徑

    3.1愛崗敬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做好水利檔案管理工作,愛崗敬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前提。檔案管理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員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辦事細心的工作態度、樂于奉獻的工作精神。因此作為一名檔案工作人員首先要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在領導和群眾心目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3.2 依法治檔,完善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設 做好水利檔案管理工作,嚴格遵守檔案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是關鍵。制度建設是檔案工作的基礎性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嚴格依法治檔,是新形勢下對檔案工作的迫切要求。根據新形勢的需要,對已有的檔案制度進行了修訂,使檔案制度能更加完善。

    3.3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自身素質

    從事水利工程檔案工作的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應該比一般單位的檔案人員更全面。不僅要懂文書檔案,還要懂科技檔案,懂與水利工程相關的一些專業類別檔案,懂不同類別檔案的分類整理。因此,為達到水利工程檔案整理規范化的要求,應對各專職或兼職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大量培訓。還應加大計算機知識的學習,重視網絡知識教育,以適應新時期檔案工作的需要。檔案工作者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檔案事業的總體水平。要通過教育培訓,完善檔案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培養敏銳的檔案遺失以及較強的檔案技術能力。

    3.4營造競爭氛圍,提高工作效率

    水利檔案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競爭,檔案管理部門與單位其他部門之間沒有對比,檔案管理部門內部人員之間沒有競爭,這極大地制約了檔案管理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檔案管理人員無論文化層次高低、經驗豐富與否,都要具備競爭意識,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

    3.5建立激勵體系,適應水利新形勢

    建立激勵體系,激勵包含正激勵和負激勵兩個方面,即獎勵和懲罰。實踐中,激勵機制的運行可以極大地促進檔案管理人員素質能力的提高。必須履行激勵手段,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隊伍能適應檔案管理的發展,適應水利新形勢的要求。

    3.6 利用現代化技術,實現檔案管理規范化 做好水利檔案管理工作,利用計算機管理檔案,實現檔案管理規范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隨著計算機在檔案應用中日益成熟,對檔案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已經不能只局限于古老的收集、整理、歸檔中,它需要檔案工作者不僅要熟練操作計算機,懂得規范準確地使用檔案軟件,還要具有創新意識,跟上現代化的步伐。

    第7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關鍵字:水利施工 技術 影響因素 提高 應用水平

    一、前言

    我國是水利大國,水利可以說已經成為經濟命脈,同時也是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水利工程具有供給水資源、抵御水旱災害的作用。近些年來,我國的水利建設和水利施工技術發展很快,在技術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水利工程施工的裝備、材料和工藝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盡管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施工時還是存在許多問題。

    二、對水利施工技術產生影響的因素

    對水利施工技術產生影響的因素總體上有五個,分別是:環境因素、方法因素、機械因素、材料因素、人的因素。水利項目在施工前和施工時對這五個方面的因素進行嚴格的控制,能保證施工質量達標。

    2.1材料因素

    對材料因素的管理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別是:合理處理水利施工項目竣工后剩下的材料;建立檢驗制度,對材料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合理使用材料,減少材料的損失;在材料采購時,嚴把質量關。主要是對材料進行嚴格的檢查,檢查合格后才能驗收;正確使用材料,合理確定材料的采購數量;建立管理臺賬;對運、儲、發、收等各環節進行技術管理,避免材料混用,避免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

    2.2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施工項目的影響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能對工程項目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有好多,包括氣象因素、水文因素、工程地質因素、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保證體系、工作面、作業場所、勞動組合等。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產生的影響比較復雜,例如氣象這一因素,變化性就十分大,嚴寒、酷暑、暴雨、大風、濕度、溫度等因素會對工程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再如一個工序的環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工序,一分項工程的環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分項工程,一分部工程的環境因素也包括上一分部工程。所以要根據工程的具體條件和具體特點,采取多種措施對能對項目質量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進行嚴格控制。在施工現場,要建立文明生產、文明施工的施工現場環境,要使材料的堆放一直整齊有序,保證項目中道路的通暢,工作場所要保持整潔,施工的工序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這樣可以為安全生產、質量提高等創造有利的條件。要溝通干部和施工項目所在地的群眾之間的關系,尊重當地群眾的風俗。

    2.3方法因素

    方法因素包括施工技術措施、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藝、施工方案等,對這些因素要進行嚴格地控制。一些水利項目或因為施工工藝落后或因為施工方案存在問題,導致施工進度無法按照施工計劃進行、項目質量不達標、不得不追加投資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確定施工工藝和制定施工方案時,必須結合經濟、管理、組織、技術等方面的實際進行綜合考慮,以確定施工方案在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并且有利于工程質量的提高。

    2.4機械因素

    施工的機械設備對水利項目質量的影響最為直接,機械因素包括機械工具和機械設備兩個方面。要根據施工技術的要求和施工工藝的具體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機械設備。要對這些機械設備進行正確的使用和管理,做好保養和維護工作。為此要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包括對機械設備的檢查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技術保養制度、交接班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操作證制度、人機固定制度等,要確保機械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因此在選擇機械設備時,要注意維護和操作方面的方便性、技術方面的先進性、經濟方面的合理性。

    2.5人因素

    人因素包括參與水利項目的操作者、指揮者和組織者。對人因素也要進行控制,避免工作人員在操作中出現失誤;鼓勵員工發表職稱論文,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人因素在水利項目建設中起主導作用。要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嚴格遵守公平合理的原則,完善崗位責任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職業道德教育、勞動紀律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除此之外還要根據工程項目的具體特點,以確保水利項目的質量為前提,從人的錯誤行為、心理行為、生理缺陷、技術水平等方面來控制人因素。如果工序或操作精度高、難度大、技術復雜,那么就要用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工人來完成。如果機械設備的操作復雜、運行速度比較快,那么不可使用應變能力差、反應遲鈍的工人。如果操作或工序要求萬無一失,那么必須分析人的心理,穩定操作人的情緒,控制操作人的思想活動。如果現場操作中有危險源,一定要控制操作人的錯誤行為,嚴禁誤動作、誤判斷、嬉戲、打賭、吸煙等行為。除此之外,嚴禁缺乏技術資質的工人上崗,對有意違章、碰運氣、圖省事、不懂裝懂等行為,要立即禁止并進行處罰。總之在考慮人因素時,要從身體素質、業務素質、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慮和全面的控制。

    三、提高新技術的應用水平

    3.1強化事先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事先控制等,事先控制是指在水利項目開工前,對企業提交的管理制度、質量保證體系、技術方案、技術措施等進行嚴密地審核,對企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數量進行具體要求。對用于工程的機械、設備、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進行控制,這些東西在監理部同意之前不得進入施工現場。這樣就避免了質量安全措施不到位、人力物力不足、施工措施不善、準備工作不充分、倉促開工等原因導致的質量問題。事先控制是最重要的質量控制,它能將工程事故和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保證施工項目能夠高質量地完成。

    3.2強化事中質量控制

    事中控制實際上指工序控制,事中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二級三檢制度。第一級是保證實現監理目標,質檢機構和質檢制度如下:班組進行初檢,施工隊進行復檢,施工企業進行終檢。第二級是在施工企業進行內部檢驗并且檢驗合格后,填寫報驗申請單,讓工程指揮部進行復驗,如果復驗也合格,那么交給監理工程師進行終驗,要保證所有進入下一工序的工序都是合格工序。監理工程師、單元工程在評定表上要評定質量等級和簽驗收意見,保證每道工序都達到了規范要求和設計要求。檢驗的整個過程,質檢人員都要站在旁邊進行監督,質檢工程師要不定期地對工地進行巡視。關鍵施工過程、隱蔽工程、主要部位在質檢時,監理工程師要全過程進行監督。出現的工程質量問題,原則上三不放過,既不接受教訓不放過、不落實處理措施不放過、不查明事故原因不放過。負責人和施工單位要查出事故出現的原因,并提出處理意見和措施,并向監理部遞交書面報告。

    3.3強化事后質量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單元工程進行檢測和觀察,收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狀況,同時將資料進行整理歸檔,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檢查和驗收。

    4 推行水利工程建設的“三制”

    所謂“三制”就是指水利工程建設推行的建設監理制、招標承包制、項目法人責任制等。項目法人擔負起工程項目的全部責任后,才能按照市場規律來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從而保證工程的質量。在進行招標和投標時,資質審查關要嚴把,重點看投標單位的實際業績。

    第8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根據土力學課程的特點,就如何發展土力學實驗環節,加強土力學教學實踐,從而提高土力學教學質量提出一些初步想法。在土力學教學中,一個好的實驗實踐環節應具有可操作性,基本概念清晰,工程應用背景強,能激發學生興趣,具有創新和發展性的特點,從而完善理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思維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結合案例分析得出,一個好的實驗實踐環節,能使學生對土力學學科有全面宏觀的認識,并順應科學研究過程,這對培養土建類、水利類、交通運輸類、地礦類、地質學類等專業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科研素質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土力學;實驗教學;實踐環節;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TU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0052909(2017)01014404

    土力學作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采礦工程、地質工程等眾多專業大學生的專業基礎主干課程,是認知土的工程力學性質的一門技術核心課程。由于土力學課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土力W的教學如何適應新形勢,順應改革發展的要求,是每一位土力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1]。隨著各建設項目向大型化、復雜化發展,建筑行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提倡進行大土木教學改革,旨在提高本科生的綜合專業素養、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2011年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指出[2],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

    但是目前在土力學實踐環節教學過程中,出現實踐環節和理論教學脫軌的現象,比如實踐環節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興趣,學生也不懂得如何理論聯系實踐,從而沒能很好地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學到的知識形如散沙,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文章結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重基礎平臺、寬口徑、突出專業

    特色,針對土力學實驗環節的拓展、教學實踐等方面,結合實際訓練談一些體會和感悟,探討土力學教學中實踐環節指導理論教學的可行性,以求通過實踐環節使學生對土力學學科知識有整體宏觀的認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土力學的工程特性

    土力學是工程力學的一個分支,是以土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強的課程[3]。土是巖石風化以后,產生崩解、破碎、變質,又經過各種自然力搬運,在新環境堆積或沉降下來的顆粒狀松散物質。土力學是以力學和工程地質學知識為基礎,運用力學原理和土工試驗技術,來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土和土體在荷載、水、溫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的應力、應變、強度和穩定性等特性的一門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程技術科學。在工程建設中,常會遇到各種有關土的工程問題,包括建筑物地基、路堤、邊坡和各種土工構筑物,以及以土作為建筑材料、建筑環境等,都需要應用土力學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同時,為各類建設工程的穩定和安全提供科學的對策,包括土體加固和地基處理等。

    土的利用可以追溯至古代,遠在古代人們就懂得利用土進行工程建設。如我國西安市半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就發現當時人們已經能利用土臺階及石基礎為簡陋的房屋考慮地基基礎的穩定性問題[4]。以后如秦代用壓實法修筑馳道,隋朝用木樁,唐代用灰土基礎造塔等。我國東漢時的鄭玄在注釋戰國時的《考工記》時,就認知到了作用力和變形之間的彈性定律,這比胡克(Hooke)定律要早1 500多年,但直到18世紀,基本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歐洲產業革命時期,隨著大型建筑物、鐵路、公路的興建和科學的發展,建立了零星的土力學理論。如1773年法國的庫倫(C. A. Coulomb)通過試驗研究提出了砂土的抗剪強度公式和設計擋土墻的土壓力滑楔理論,1857年英國的朗肯(W. J. Rankine)又從不同的途徑提出了土壓力理論。這兩種土壓力理論至今仍被廣泛應用。1869年卡爾洛維奇(Карлович)發表了世界上第一本地基與基礎著作。1885年布西涅斯克(J. Boussinesq)根據彈性理論求出了在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三維應力解析解。1900年莫爾(Mohr)提出了土的強度理論。20世紀初,人們在工程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資料,對土的強度、變形和滲透性質進行了理論探討,土力學逐漸形成了一門獨立學科。20世紀20年代普朗特(Prandtl)發表了地基承載力理論,這一時期在邊坡理論方面也有很大發展,費倫紐斯(W. Fellenius)完善了邊坡圓弧滑動法。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實踐和理論研究,1925年美國的太沙基(K. Terzaghi)歸納出版了第一本《土力學》專著,1929年又與其他學者共同編寫了《工程地質學》。從此,土力學、工程地質學、地基與基礎作為獨立學科不斷發展。1936年在美國召開第一屆國際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會議,到2013年已舉辦

    18次,在會議上,世界各地學者對本學科的研究進行經驗交流。

    因此,土力學是把土作為建筑物地基、建筑材料或建筑物周圍介質(環境)來研究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土的工程性質以及土在荷載作用下的應力、變形和強度問題,為工程設計與施工提供力學指標、評價方法以及分析計算原理,是土木、水利工程等專業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工程應用背景和工程特性。

    二、土力學課程實踐環節

    由于土力學學科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知識點廣,涉及面寬,從土的基本物理性質和工程分類、土的滲透性、地基土中的應力分布、土的壓縮性再到土的抗剪強度、地基承載力、土壓力計算、邊坡穩定性分析等。從內容來看,主要包含基礎理論與基本概念、工程實際運用部分、試驗與測試部分[1]。由于各章知識點的相對獨立性,筆者將土力學的學習過程比喻為橋梁建設,而各個章節的學習如同各個橋墩的建立過程,只有把每個橋墩都建扎實了,將橋面鋪裝好,橋梁才能發揮其作用。在這里每章的基礎理論就如橋墩,土力學的實踐環節就如同橋面鋪裝過程,將各個知識點貫穿起來。因此,如何設立合理的實踐環節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對學科的宏觀把握至關重要。而土壓力計算、擋土墻設計和邊坡穩定性分析等都可提供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理論后,進行實際操作訓練。

    目前本科土力學教學實踐環節中大多只設立了四個基本的常規試驗,測定土的液、塑限,通過擊實試驗繪制土的擊實曲線,還有壓縮試驗和直剪試驗。四個試驗代表著土的不同物理力學特性,是測定最基本的參數指標。通過調研,學生普遍反映,如果沒有一個工程背景作為支撐,他們較難理解這幾個常規試驗的意義和重要性,更多的是被動完成,而不是主動設計。故參與試驗準備、操作和進行結果分析的主觀能動性不強,沒能充分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并發揮創造力的目的。

    加強實驗課和適當進行實踐性環節的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非常有效。對實驗現象和結果要進行合理的分析,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才能有所發現,有所進步[5]。通過實驗教學,加深對土力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大大提高了土力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6]。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我們嘗試了一些開放性的實踐環節,在學習土力學的基本知識后,除了完成常規試驗,還要參與一些競賽,開展開放性的設計課題,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料,自己設計解決問題的技術路線,自己進行驗和優化設計。目前已經開展了加筋擋墻設計、邊坡失穩試驗等多種趣味性強的實踐環節,收獲頗豐。下面將結合加筋擋墻設計的課題談談學生在這次實踐環節中的完成過程和理論聯系實踐的訓練。

    三、案例分析

    為了實踐實驗環節對學生所起的作用,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加筋擋土墻結構設計大賽,為土力學的實踐性環節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該課題合理之處在于其可以充分利用土力學各章理論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土壓力計算、擋墻設計和土坡穩定計算等理論知識在解決加筋擋墻設計中的重要性,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加筋擋墻設計優化作為一個開放的課題,其答案的多樣性,可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充分表達個人想法并愿意為自己的想法付出實踐。下面是在設計過程中的體會。

    (1)剛開始給學生布置該課題時,學生不知道該如何突破和入手。我的建議是要充分理解擋墻設計的核心,即通過合理的錨桿布置(實驗中用筋帶進行模擬)平衡擋墻土壓力,從而使擋墻處于穩定狀態。因此,學生先結合本科土力學中土壓力的計算部分,還有擋土墻的設計和土坡穩定分析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自主學習。

    (2)接著為了完成相關實驗,

    根據大賽要求制作模型箱,并為保證模型箱拆卸方便,構思了多種模型箱設計方案

    ,最后各側板之間通過錨栓連接,底板上安裝固定銷釘,各側板底部打孔,直接插入底板。在模型箱設計過程中,學生充分聯想了日常物品的連接方式,從而順利完成模型箱制作。接著為了完成本次實驗,學生也聯系了相應砂子生產廠家,了解中粗砂的規格,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3)根據設計要求,需要學生自主完成多個常規試驗,為進行本次加筋擋墻設計提供材料參數。比如,對砂樣進行基本的物理性質參數測定,包括篩分試驗、密度測定等。力學強度測定包括砂土的直剪試驗、確定內摩擦角,以及筋材的抗拉強度測定等。

    (4)在理論計算方面,學生自主查閱TB 100025―2006《鐵路路基支擋結構技術設計規范》等多個規范,進行加筋土擋土墻土壓力計算、下滑力和抗滑力計算、全墻抗拔穩定驗算等,能結合自己提出的布筋方案,建立布筋優化方案的目標函數,從而為整個課題的完成提供扎實的技術路線支持。

    (5)在實驗方面,為了觀察砂樣擋墻在不加筋帶下的自穩定狀況,學生首先做了無筋帶下砂土的滑裂面分析和砂土自然休止角的測定,直觀上認識了無粘性土滑坡的過程。通過強度較低的紙板作為擋墻,也直觀上看到了墻后土體的土壓力分布狀況,以及不同深度的變形狀況。

    (6)隨著實驗的進行,學生興趣越來越高,查閱了相關加筋土工方面的文獻資料,了解了加筋土加固機理。讓學生初步嘗試布置直線型的筋帶進行試驗,模擬加筋擋墻過程,不斷調整筋帶總層數和各層筋帶的數目、尺寸等,通過豎向加載直至擋墻破壞,從擋墻后砂土的破壞類型以及筋帶的破壞來判斷筋帶布置的合理性。

    (7)通過大膽嘗試,學生提出了多種筋帶類型和布置方案,比如采用筋帶末端彎起成U形或V形,末端采用擴大頭的加筋布置等,體會了加筋復合體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聯系工程實際,考慮筋帶布置時的經濟合理性,培養學生全面理解問題能力,提高其抓住問題癥結并各個擊破的能力。

    (8)最后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計算書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思路和方案,鍛煉學生組織整理實驗課題報告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本科土力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有了更全面和系統的理解。

    在加筋土擋墻設計的基礎上,若不考慮筋帶,通過設置擋墻面板的位移狀態,可以來模擬邊坡失穩的主動狀態和被動狀態,從而使學生結合課本知識,直觀了解邊坡失穩過程以及滑裂面的形成。

    在此開放性試驗中采取4人一組,利用的是課外學時,加筋土擋墻設計為4學時(包括計算和操作的整個過程),邊坡失穩試驗為2個學時(主要是操作環節)。上述結合土力學課程開展的實踐環節,學生反映學習效果很好,提高了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并為本科生的畢業設計和論文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教學中通過不斷嘗試和學生的反饋,我們看到實踐環節的合理性可以大大促進理論教學部分的成效。更可喜的是,雖然開放實踐課題結束了,但是學生總結實驗結果的熱情不減,仍然能認真分析實驗各個環節和數據結果,加深了對土性質的認識,增強了對巖土工程的興趣,為培養巖土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和巖土工程的從業者打下了基礎。土力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為主,但通過能力培養,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對理論知識有整體宏觀的認知和運用才是人才培養的根本。教學中重視實踐環節課題的設置,使課題具有可操作性、工程性、趣味性和發展性,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課程學習的主角,充分調動他們對學科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教師,在整個實踐環節中,應該起到指導作用,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法,這樣土力學實踐環節的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參考文獻:

    [1]李廣信,呂禾,張建紅.土力學課程中的實踐教學[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2):13-14.

    [2]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3]李廣信.奇談怪論土力學[J].巖土工程界,2003,6(8):24-26.

    [4]趙樹德,廖紅建.土力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李廣信.試驗與思考[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S):118-120.

    [6]繆林昌,經緋,邵俐.大土木工程類土力學教學改革思考與實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6):255-25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preliminary ideas on how to develop 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further mo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 good experimental training should be operable with clear basic conception,should have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background,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motivation, and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ory teaching effect, improv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ed that a good experimental training can make the students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aste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fostering students’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civil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transportation, mining, geology and other professional fields.

    第9篇:水利工程地質論文范文

    關鍵詞:水文地質勘察;水庫滲漏;巖溶區;巖溶發育特征

    Pick to: hydrogeology survey and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geological conditi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kars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leakage in karst area, the geological analysis, etc. Reservoir construction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mainly include hydrogeology, chemical surve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rilling, physical prospecting, the hydrogeological experiment and dynamic observation of groundwater.

    Keywords: hydrogeology survey; Leakage of reservoir; Karst area; Kars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 TU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工程分析

    1.1水文地質勘察

    1.1.1地貌地質

    胡家墳水庫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鄉胡家墳村,距曲靖市區33km,流域位于東經103°56′48″-103°56′58″,北緯25°25′22″-25°25′28″之間。地處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盤江上游支流的龍潭河源頭。屬云貴高原丘陵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高原山地與盆地相間的地貌特征。區內北東、北北東向斷裂構造發育,北西向斷裂構造次之,成為該區地貌格局的控制因素。該區地勢北、西、東三面高,南部低,最高點為水庫西北部,高程2058m,最低點為壩址區下游,高程約1905.4m。山嶺大致呈北東、北北東向延伸,與區域主構造線基本一致。

    庫區灰巖廣布,地質構造較復雜,發育一順河向斷裂,斷層斷于二疊系棲霞、茅口組(P1q+m)淺灰、灰白色泥晶骨屑灰巖內,基本呈南北向展布,長約1公里,為一逆斷層,在庫區轉為北西—南東向,傾向246°,傾角約68°,自大壩河槽處穿過。庫區巖層產狀紊亂,陡傾角裂隙發育,兩岸巖層破碎,溢洪道出口附近并見有角礫巖,斷層沿線喀斯特極為發育,見有地下暗河、溶洞、落水洞、豎井等,無充填。在大壩左岸測得灰巖產狀為223°∠39°,大壩右岸測得灰巖產狀為141°∠17°。

    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01)》,工程區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相應地震烈度為Ⅶ度。該區處于構造穩定區內,區域穩定性好。

    1.1.2水文及氣象

    胡家墳水庫流域處在低緯度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秋季陰雨日數多,降水集中;冬春季節晴天多,日照足,溫暖干燥。多年平均氣溫14.5℃,最高氣溫33.7℃,最低氣溫12.9℃,多年平均日照數為2008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40天。多年平均風速為15m/s,歷年最大風速為20m/s。一般年份汛期始于5月中旬,10月下旬結束,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左右,多年平均降水980mm,年最大降雨量1354.7mm(1965年),年最小降水量691.8mm(1958年)。暴雨降水歷時短,強度大,單點暴雨突出,易形成洪澇災害。

    1.2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

    1)對右岸0+116.90~0+120.10m斷層破碎帶補做鉆探水文地質勘察,重新對斷層進行防滲設計,設計批復以后對斷層進行灌漿處理,停工2個月。

    2)項目在具體施工中,由于工程所處環境及地質條件發生變化,導致實際施工工程量大于合同工程量;溢洪道工程基礎開挖時,遇破碎帶,設計增加基礎斷面,增加碎石墊層,實際開挖工程量比設計大。

    3)大壩灌漿先導孔施工時,部分孔終孔段壓水實驗未滿足設計要求,增加孔深,工程量增大;斷層灌漿處理較原設計縮小孔距,工作量增大。

    1.3工程事故分析

    從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以上主要事件中可以看出,造成這些事故發生、工程量增大、工期延誤,主要是由于在進行水文地質勘察時,勘察不仔細造成的??梢娫谒畮旖ㄔO、病險水庫滲漏處理中進行水文地質勘察的重要性。

    二、水庫滲漏水文地質勘察內容

    2.1地質條件

    1)地形地貌的特點,通過勘察水庫周圍的地形地貌,正確分析其對于水庫區地下水的影響。河水位低于庫水位,以及水庫間的分水嶺比較單薄時,容易引起庫水滲漏。

    2)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裂隙等發育的地帶,斷層破碎現象明顯,是形成水庫嚴重滲漏的通道;巖層中寬大密集裂隙地帶容易形成滲漏;在巖溶地區,斷層帶上容易形成滲漏的通道。

    3)地層巖性以及結構,水庫發生滲漏和巖土體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水庫是松散巖類壩基,容易形成河道堆積物,由于其滲透性比較強,造成庫水的滲漏和流失;如果水庫建在巖溶地區,由于碳酸鹽底部的隔水層的隔水效果一般來說很差,不利于阻擋和保存庫水,也會造成庫水流失。

    2.2水文地質條件

    除了地形地貌以及地質結構以外,水文地質條件也是影響水庫滲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確定地下水類型,含水層層次、分布以及埋藏深度等信息以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以及排泄的條件,分析地下水水位及其變化幅度。在勘察中尤其要注意對水庫附近地下水分水嶺的勘察,因為如果當地下分水嶺比水庫正常蓄水位低的時候,容易引發滲漏。

    2.3巖溶區的巖溶發育特征

    如果水庫位于巖溶地區,還必須重視勘察巖溶發育強度及其規律、巖溶形態及其分布規律、巖溶水的動力特征、建壩前后地下水流量動態變化等。

    2.4水庫滲漏的地質分析

    1)滲漏通道的主要表現形式。對于巖漿巖地區的水庫,一般來說,可能發生滲漏通道主要是砂礫石層以及基巖表面的透水層;對于沉積巖地區的水庫其滲漏一般來說主要表現為透水層漏水,而且斷層的破碎帶也可以形成滲漏的通道;對于第四紀堆積物地區的水庫,壩下滲漏的主要通道有河床、古河道以及砂卵礫石層等,見表1:

    表1滲漏通道的主要表現形式分析

    2)漏水通道的連通性。地層的結構特征對于松軟巖層滲漏通道的連通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多層結構水文地質條件下,相對隔水層的條件會影響到漏水,而對于基巖透水層以及巖溶發育地帶漏水通道的連通性,其主要影響因素為地質構造。

    三、水庫滲漏的水文地質勘察手段

    3.1水文地質測繪

    在進行水文地質測繪時,應該注意滲漏通道和進出口地段;山區的水庫地質測繪還要包括水庫附近的鄰谷和分水嶺;平原地區的水庫地質測繪還要包括正常高水位以上的第一級階地;在巖溶地區的水庫地質測繪應該包括所有勘測到的巖溶洞穴。

    3.2鉆探和物探

    鉆探和物探是勘察和確定水文地質結構情況、含水層的具置,斷裂富水帶的位置等水文地質條件以及獲取準確數據信息的重要手段。鉆探和物探結合使用,有利于提高水文地質勘察的質量,獲取準確的數據信息??碧狡拭婢€的布置必須綜合考慮水文地質結構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況。對于多層含水層結構的區域,在可能出現滲漏情況的各巖組內布置2個以上的鉆孔;在巖溶地區,鉆孔的布置的深度必須穿過巖溶發育帶。

    3.3水文地質試驗

    主要包括鉆孔壓(注)水試驗、抽水試驗。抽水試驗的持續時間比較長,一般來說大于1個月,準確分析水位的變化趨勢,提高計算的精確度。在巖溶地區,主要應用的是示蹤試驗,用于勘察巖溶洞穴的連通性。此外,巖土層的滲透試驗可以測定滲透系數,是估算水庫的滲漏量的主要數據依據。

    3.4地下水動態觀測

    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需要建立一個長期觀測網,尤其對于可能發生滲漏的巖組內要布置2個以上的觀測孔。主要觀測水文地質勘察的常規項目,以及發生降雨時洞穴的涌水和流量等具體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實際簡述了水庫由于建設較早、施工質量不高、使用時間比較長、維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加之水庫受自然環境影響比較大,導致現階段很多的水庫出現滲漏等現象,安全隱患比較嚴重。忽視水文地質勘察是造成很多水庫施工質量差、滲漏現象多發的重要原因。水文地質勘察在水庫建設、病險水庫滲漏處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加強水文地質勘察,確保水庫的施工質量,防范滲漏的發生。

    參考文獻:

    [ 1 ]會議論文. 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質環境分析. 中國水利學會勘測專業委員會2002 年學術研討會2002.

    [ 2 王大純、張大權、史毅虹等. 水文地質學基礎[M] , 北京, 地質出版社,2009.

    [ 3] 王紅蓮, 趙鐵峰. 淺談鉆孔原始地質編錄[ J] . 中國科技信息,2007(2),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91香蕉视频成人|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成人免费视频69|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麻豆精品传媒成人精品|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国产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污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