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基層婦聯主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縣農村婦代會直選試點工作圓滿結束
今年3月份,*縣農村婦代會直選試點工作再次拉開序幕,縣委、政府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以縣委副書記潘瀾潤同志為組長的農村婦帶會換屆直選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經過全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婦聯干部的共同努力,此項工作歷時兩個多月于5月底圓滿結束。全縣9個鄉鎮的9個試點村(*鎮*)共選出9名婦代會主任,15名委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下面,就此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1、?充分準備,夯實基礎
今年3月份,縣成立了農村婦代會換屆直選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縣農村婦代會換屆直選試點工作方案》,各鄉鎮選取了試點村,并于3月29日召開了各鄉鎮黨委書記、組織委員、民政助理、婦聯主席等參加的各鄉(鎮)試點村婦代會換屆直選試點工作會議,并在縣電視臺和《*宣傳》設立宣傳專欄,各試點村紛紛通過村務公開欄、粉刷標語、秧歌隊、喇叭廣播等靈活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了婦代會直選的意義和選舉辦法,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切實增強了農村婦女的參與意識,并分兩次進行了相應的業務培訓,為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夯實了基礎。
2、?組織實施,嚴格督導
4月中旬,縣婦聯克服經費緊、人員少等重重困難,深入各鄉鎮試點村,了解群眾的意愿,傾聽她們的心聲,正確把握直選動向,確保直選順利進行。
4月下旬,各鄉鎮試點村婦代會換屆直選工作正式開始。在直選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農村婦代會換屆直選辦法》要求進行,歷經了選民登記、張貼選民榜、換屆選舉等各個環節,參加競選的婦女代表個個精神抖擻,神情昂揚,她們的從容和自信感染了臺下的觀眾,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盡顯公開、公平、公正。在這次選舉中,縣婦聯全體干部在主席李燕的帶領下,深入到每個試點選舉會場指導工作;縣電視臺、《*宣傳》對此項工作跟蹤報道,場面之宏大,氛圍之濃厚,前所未有。此次選舉,使廣大婦女在參與中,學到了知識,激發了婦女參政議政的熱情。
3、圓滿結束,效果顯著
截止5月29日,全縣9個鄉鎮的9個試點村婦代會直選工作圓滿結束。女性選民數為3020人,參加選舉的有2234人,參選率為74%,51人參加了競選演講,9人當選為婦代會主任,15人當選為委員。9名婦代會主任都是高票當選。當選的婦代會班子成員普遍年輕化,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綜合素質高,懂技術,致富能力強,能夠帶領廣大婦女發家致富,會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總之,通過這次9個鄉鎮婦代會換屆直選試點工作,為進一步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直選工作起到了表率帶頭作用,切實加強了農村基層婦女組織建設,增強了婦聯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六一”救助“留守兒童”
目前,*縣一些邊遠村莊的“留守兒童”仍處于貧困狀態,他們的溫飽問題依然未解,失輟學現象時有發生。為此,4-5月份,縣婦聯對全縣“留守兒童”進行了摸底清查。“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使全縣“留守兒童”過一個愉快、歡樂的節日,*縣婦聯組織開展了播撒愛心,傳遞真情捐贈活動。5月24日上午,*縣召開了“六一”救助工作會議。縣委副書記潘讕潤、政府副縣長李巧風出席會議,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上,救助單位代表和被救助對象代表做了發言,特別是貧困兒童何萌萌的發言,聲淚俱下,令與會的同志及縣領導都深有感觸。紛紛表示一定要讓孩子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
關鍵詞:農廣校;涉農中職;教學管理;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7-0173-03
自2010年以來,根據省農廣校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洪澤區農廣校就開始有計劃地開展涉農專業中專班招生工作,到2016年共招收學員1 703人,開設了淡水養殖、設施園藝、農村經濟綜合管理、農產品保鮮與加工、現代農藝技術五個專業,合計23個教學班,校本部開設了3個教學班,鎮級開設了7個教學班,村級開設了13個教學班,生源覆蓋了全縣各鎮。已畢業1 105人,目前還有8個班598人在讀。
1 主要做法
1.1 加大招生宣傳力度,順利開展招生 歷年來,學校都高度重視涉農中專的招生工作。招生過程中廣開門路,多種途徑招生,除了下沉辦學重心,主動在鄉鎮、村開設中專班的同時,還通過與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合進行招生,并通過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讓每一位想學、愿學的人員有機會參加學習。
1.1.1 緊緊圍繞產業,科學確定專業 在涉農專業開設上,堅持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跟緊產業,做到因地、因需制宜,與現代農業和農民的現實需求實行“無縫對接”。并且圍繞當地農業資源特色開設專業,在洪澤區水產養殖重點鎮老子山鎮開設水產養殖專業,在洪澤區設施蔬菜基地鎮高良澗鎮、東雙溝鎮和仁和鎮開設現代園藝專業。洪澤區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擁有高標準農田2.33萬hm2,為此在相關鎮村重點開設了現代農藝技術專業,同時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開設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以及農產品保鮮與加工專業。
1.1.2 深入實地考察,科學選點建班 根據江蘇省農廣校下發的招生工作意見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招生簡章,同時深入調研,廣泛宣傳,認真組織,通過現場查看各教學班教學場地和教學條件,科學選點建班。通過村干部和學員座談會,了解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人口規模、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村兩委班子意見等情況,設立教學點并科學確定相應專業。
1.1.3 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合招生,確保學員的素質 2010年與組織部在全區村干部中招了一個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班,與老子山鎮水產站在老子山鎮養殖戶中招了一個淡水養殖班;12a與區委農工部在全區村會計中招了一個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班;13a與區婦聯在村(居)婦聯主席中招了一個農產品保鮮專業班。這些學員從業類型一致,整體素質較高,從而提高了參學率,降低了教學管理的難度。
1.1.4 把好學員入學關,科學遴選學員 把好學員入學關,是提高涉農專業中專班辦學質量的基礎。學校對學員的遴選堅持“三有”原則:首先,有文化水平。要求學員有初中或初中以上的文化、年g在50周歲以下。其次,有產業基礎。學員要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和較強的學習欲望。再次,有較好素質和認知能力。學員能夠服從學校安排,協調好學習與生產關系。
1.2 成立專門工作班子,加強組織保障 為規范涉農專業中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總負責,學校中層以上干部為成員的涉農專業校級教學管理、督查領導小組。各教學點配備教學班負責人、班主任2名(農廣校專職教師和教學點各1人擔任)、輔導教師(教學點擔任)4人組成,分工協作,職責明晰;每班根據班級管理規定成立了由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組成的班委會。組建教育教研組,負責涉農專業中職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涉農專業中專班學生絕大多數是從業人員,有過行業經歷,他們參加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拿文憑,更多的是希望學到與從事的行業、產業有關聯,對自己增收有幫助的知識、技能,解決短期培訓中不能解決的“所以然”的問題。因此要提高涉農專業中專班辦學實效,關鍵要了解學生想學什么、想聽什么、想解決什么,因此學校每年都針對不同專業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下基層、進村,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了解其需求,了解行業、產業生產實際,了解學生最關心、最想知道、最想掌握的知識、技能,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把握課程教學方向,確保教學的針對性。
1.3 加強教學教務管理,確保教學質量
1.3.1 規范師資隊建設,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決定著學校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校結合產業與成人教育特點,依托本系統技術力量,選聘高學歷、高職稱,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30余名擔當兼職教師,負責涉農專業中專班教學和實習指導工作,同時建立師資庫,實行聘用制管理,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15人,其他全為中級職稱,同時在教學中還經常聘請一些農牧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來我校為學員講學,提升教學水平。
1.3.2 完善教學規章制度,形成良好校風 為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開學之初,學校先后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和職責,其中有教學管理職責、班主任工作職責、學員學習考試管理制度、學員守則、學生干部管理實施方案和學籍管理細則等等,并將學校相關規章制度、學生守則張貼上墻。
1.3.3 改進教學內容方法,提升學習興趣 提高涉農中專辦學實效的關鍵是教學內容實用。增加辦學的吸引力,讓辦學有生命力,講解系統、抽象的理論同時,也要想法設法讓這些理論變成學生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傻瓜技術,從而讓學員感興趣,提高學員的參學率,多年來學校一直努力嘗試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一是聘請在生產一線的、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擔當專業課老師;二是優化教材內容,授課上要求教師不必照本宣科,更不必講解一些空洞的理論知識,而是講解一些貼近現實、生活和生產一線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改進教學方法,創建開放的學習環境,一改上課只有老師講學生聽的這種古板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將生產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帶到課堂,向授課教師提問,直到弄懂為止。同時也鼓勵學生能夠積極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師生之間的交流得到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大大得到了激發,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并經常組織老師上門、到田頭指導服務。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移動電腦房補助教學,為教學計劃的實施提供相應保障。
1.3.4 加強實習實訓環節指導,提高專業技能 根據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要求,建立完善相應實習基地,確保學員實習開出率,按質按量順利開展了實踐課教學任務。根據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要求,建立完善相應實習基地,按質按量順利開展了實踐課教學任務。設立了水產品批發大市場、花卉批發市場、果蔬批發市場、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實習基地,提供學生了解種養行情、農產品的收獲儲存保管、農產品成本核算、農產品的推銷、農產品的分類、農產品的包裝、農產品的儲運保管、產品的加工、物流核算產品收購、產品儲存保管、農產品包裝運輸、農產品銷售等實習內容。
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認真負責,學生勤奮好學,學生中反響也較好,開出率幾近達到90%以上。通過以上實習,鍛煉了學員實踐技能,提高組織、指導生產的能力及崗位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已學的知識,培養獨立工作和處理生產過程中問題的能力。從而樹立學員正確的專業思想,增強學員的感性認識,基本達到了教學計劃的要求。
3 主要成效
通過3a的系統教學,提高了學員整體素質,培養了一批有學歷、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能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各級涉農專業學員中,都出現了一批“帶動一方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創業能手。
3.1 提高了學員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 學員通過系統地中專職業教育,能從實踐去感悟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如原來知道用什么藥防治病蟲害,現在知道了用藥原理和為什么用此類藥防治,并能舉一反三,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能力呈螺旋上升,真正掌握了一技之長。學以致用的水平提高促進了產業上規模、上效益。
3.2 提升了學員適應和闖蕩市場抱團致富本領 通過系統學習,學員素質進一步提高,學員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得到加強,就業技能、創業能力和抱團闖市場的本領得到提升。據統計,各級中專班剛入學時絕大多數學員只是單純種養等人上門收購或上街零售,現在有約40%學員擴大了種植和養殖規模成為種植大戶,20%學員成為專業農產品經紀人,利用營銷手段把收購的農產品集中運輸賣到大城市大超市;50%學員既種植又銷售,提高了經濟效益。80%學生參加了各類專業合作社,其中45%學生創辦和領辦了合作組織或家庭農場。
3.3 促進了學員主動推廣應用農業生產新技術 3a的學習增強了學員學用科技能力,主動接受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來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自身收益。
3.4 增了學員承擔建設新農村的社會責任感 學員在村部場部的教室上課,經常接觸,對村里場里的事務關心自然增多,村干部帶頭為村民做事贏得學員尊重,逐步轉化為對村集體的關心和支持,社會責任感油然而生,農村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加強,和諧穩定有助于新農村建設,從而也彰顯了農廣校聯合辦學的社會效益。
4 面臨問題
(1)辦學吸引力不足。農村勞動力中80%以上從事非農生產,農村家庭收入的80%以上來源于非農收入,農民增收對農業的依賴程度降低,加上現有刺激政策吸引力不夠,參加不參加學習、拿不拿證書并不會影響農民從事農業產業,農民對涉農專業中職教育不夠重視,缺乏內在或外在的動力,導致辦學難、難招生。
(2)農廣校專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不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辦學能力和條件建設較差亟待提升。
(3)因助學金政策的變化和免學費補貼的調整以及學歷文憑內在驅動力不強,參加學習獲證的農民與未參學未獲證的農民在政策扶持上沒有差別,少數學員失去學習興趣,到課率受到影響,增加了教學管理難度。
5 對策措施
(1)切實解決學員生產需求,做到學以致用。學員的學習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想解決眼前的農業問題,有的是瞄準一些新型農業。通過廣泛調研搜集信息,引進新品種、新項目,為有志在農村創業的社會青年打造展示的平臺。同時要在學員與學校,學員與專家之間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通過微信群、QQ群、博客等現代信息手段,達到有問題及時反映,并及時解決。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涉農人才的培養質量。
(3)跟蹤指導,做好對畢業學生的后續服務工作。中等教育應以農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為平臺,建立長期師生聯系制度,確保每個畢業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產實踐中隨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得到學校的支持和關懷。同時加大典型培植力度,宣傳和扶持優秀畢業學生,彰顯農廣校涉農中專教育的辦學成果。
(4)加大對涉農中專辦學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涉農中專生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軟硬件設施投入,提高辦學能力。同時對涉農中專生在農村干部任用、土地流轉、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優先優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士海,田玉斌.涉農專業中專班教學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農民科技培訓,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