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關愛空巢老人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愛空巢老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愛空巢老人

    第1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2015年10月29號,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小水滴志愿服務隊來到了北林路街道辦事處文雅社區志愿服務站,組織并開展了“手拉手,關愛空巢老人”活動。

    下午一點半,小水滴隊員們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北門集合完畢,清點人數后就開始向目的地――北林路街道辦事處文雅社區志愿服務站出發。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全程都是站著,但沒有那個隊員說累,沒有那個隊員想放棄,愛心就是戰勝一切的力量。三點半左右,隊員們到達目的地,與辦事處負責人溝通活動流程后就開始了愛心洋溢的活動。先是老人們為迎接隊員們而唱了兩首歌。一位奶奶和一位爺爺主動上場,頓時,現場歌聲嘹亮,氣氛熱鬧,緊接著是隊員們精心準備的歌曲《一生有你》《夕陽紅》等。聽完隊員們美妙的歌聲后,接下來是與老人們的互動時間,隊員們教老人們唱一些現代的歌曲,老人們教隊員們學習織圍巾,老人和小水滴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相處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樣。在這其樂融融的氣氛中,時間悄然無聲的溜走了。活動時間很快就到了,隊員們和老人們互留聯系方式后,依依不舍的分別了。

    本次活動讓長期不見子女的老人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外出的學子來說,父母不在身邊,孝心可在異地體現;對老人來說,子女不在身邊,孝心亦可在此處體現。

    第2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經過為期五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我們xx學院關愛空巢老人社會實踐隊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在這幾天中大家因為天氣炎熱而有所懈怠過,也因為生活環境不好而感到困頓過,但大家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更多地是互相鼓勵,以最短的時間去調整心態,積極的投入到志愿服務當中。

    在本次社會實踐中,我們學會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我們懂得了老一輩們生活上的不易,他們的勤儉節約與我們的奢侈浪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倍加珍惜我們幸福的生活。當他們如同我們這個年紀時正頂著烈日在農田干活,而我們坐在空調屋里抱怨這抱怨那;當他們吃著咸菜時,我們在評說著食堂的飯菜不好吃;當他們奔跑于田野時候我們正玩著各種無聊的游戲。在與老人們的相處的這幾天中,老人們的無私與偉大深深打動著我們。這些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家,他們有的獨自生活,有的還需照料不能隨父母去外地的孫子孫女,所以生活上的節儉可想而知。而且,老人們年紀大了,有的老人會經常生病,在生病期間由于子女未在身邊,所以只能自己照顧自己,他們的心酸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身處外地的兒女總是以工作忙為由而不回家,這讓老人想讓子女回家又怕耽誤了他們的工作。導致老人只能如此孤獨的一日又一日的度過。生病時也只能自己強忍著,不敢告訴兒女,怕他們擔心。

    在暑期實踐的這幾天里真的感覺我們收獲了許多精神食糧,在我們為老人奉獻出自己服務的同時,老人們也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在實踐的這幾天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不開心,但我們從不表現出來總是把自己燦爛的笑臉展現在老人面前。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為老人帶來歡樂的時光。同時也希望那些出門在外的游子們在奔波于工作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獨自在家的老父母。“子欲養而親不在”世間最悲傷的也莫過于此。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趁父母健在時好好的去疼愛關心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應該多去參加這種社會實踐以便去更好的提升自己。

    第3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關愛失能老人的活動方案一】

    為貫徹落實好全國兩會精神,實現中國夢,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我們將目光放在老人身上,尤其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獨老人。

    老人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諧社會更離不開老年人群體! 憶昔日,前輩們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用辛勤的汗水譜寫了一首首人生的贊歌。看今朝,祖國的蓬勃發展,有他們不可磨滅的貢獻。社會的不斷發展更是蘊含著他們的勞動和智慧,凝結著他們的青春汗水。今天他們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仍然為了祖國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建言獻策,發光發熱。他們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最美的黃昏。老人們是我們的前輩,也是我們的鋪路石,他們創造的是我們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盡自己的全力關愛身邊的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不知不覺中,父母親一天天老了。他們的頭發開始變得花白了,堅強直挺的背影在歲月中淡去,腳步也變得逐漸緩慢和蹣跚起來。于是,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讓子女們擱棄不下,在從事各種活動時,他們的生活也更加引起孩子們的關注。

    德乃人之本,孝為德之先。尊老敬老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幾千年燦爛文化之精華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多少敬老愛老的故事被傳為千古美談,新時代的青年人秉承起尊老愛老的傳統們的為和諧中國奏出最強音。

    我們中華民族是敬老愛老的典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華民族一向注重人與人之間親情和友愛,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發揚尊老愛老的傳統。

    為此,我們12級工商管理1班舉辦這次最美黃昏系列活動! 活動簡介

    主辦單位:12級工商管理1班 承辦單位:12級工商管理1班 活動主題:最美黃昏

    傳播愛心文化,關愛老人,營造和諧社會.

    活動意義:

    (1)倡導班級同學積極參與尊老、愛老活動,從不同的方面創造機會去體驗,學會尊重老人,感悟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2)倡導社會有愛心的各界人士行動起來關愛老人,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3)通過在活動過程中刻畫美滿的生活片段,引發老人對美好生活的眷戀,從而喚起其對健康的足夠重視。

    (4)讓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這支關愛老人,構建和諧社會

    的隊伍來,讓愛心之花開遍每一個角落。

    (2)策劃小組:負責編寫活動總評。

    活動流程

    一、籌備階段:

    (1)宣傳小組:負責在活動之前制好一塊展板并及時展出,并負責展板的展出和收回展板

    (2)外聯小組:負責在活動之前活動場地的審批

    (3)組織小組:負責在活動之前準備所需用品,如:桌子以及活動場地的布置和收拾。

    二、活動階段:

    (1)組織小組:負責組織人員發放倡議書、簽名、收集參加關愛老人,構建和諧社會系列活動之二三的志愿者的相關資料。 (2)攝影小組:負責進行活動期間的圖像收集工作。 (3)策劃小組、外聯小組:負責配合實踐小組開展活動。 三、后期階段:

    (1)宣傳小組:負責收集整理活動心得。

    【關愛失能老人的活動方案二】

    活動主題:關愛空巢老人,讓老人巢空心不空 主辦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機電青年志愿者協會 活動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和人們工作變動日益頻繁,人口流動和遷移加速,促成了空巢家庭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在傳統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離家的時間越來越早,比過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維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離,使許多夫妻難以適應。在醫學心理學上表現為空巢綜合征。醫學表明,空巢老人最易發生老年抑郁,由此導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老年人自殺也因此增加。據統計,2010年,中國城市老年家庭空巢率增至49.7% 農村已達38%。關愛空巢老人是全社會無法回避的責任。 活動目的:

    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文體娛樂、健康保健等服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加強志愿者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志愿者的社會責任心,讓志愿者在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干,讓志愿理念得到廣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揚,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

    活動時間:20xx年11月14日 活動地點:橋南社區

    活動對象:橋南社區的空巢老人 活動前期準備:

    1、摸清社區空巢老人情況,明確志愿服務需求。對空巢老人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摸清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文體活動等方面志愿服務需求基本情況,統一建檔,制定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規范,確保所有空巢老人都納入志愿服務的范疇。

    2、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愛心服務隊。在學院內進行宣傳,招一批有愛心,有耐心及責任心的優秀志愿者(本地人優先)。

    3、邀請學校醫務室醫生對隊員進行培訓, 4,在了解老人情況后將隊員進行分組 活動開展:

    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文體娛樂、健康保健等服務。

    (一)生活照料。根據空巢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開展志愿服務。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幫助做飯、打掃衛生、購物、陪同就醫等志愿服務,為老人捐贈生活用品。

    (二)心理撫慰。定期為精神寂寞、特別是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關懷志愿服務,如電話問候、上門慰問、為老人讀報、陪老人聊天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幫助老人解開心結,快樂生活。幫助空巢老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擺脫孤獨寂寞,保持樂觀健康的生活狀態。

    (三)健康保健。邀請學校醫務室醫生到社區為老人體檢,提供健康咨詢。

    (四)文體娛樂。組織小型娛樂活動。讓志愿者準備一些節目,如唱歌、跳舞、相聲、小品、詩朗誦等,到社區進行節目表演,讓老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使他們更加健康長壽。 活動當天流程:

    家政慰問(11月14日上午) 1、8:00在校門口集合。

    2、8:30統一步行前往社區。到達社區后按已分好的組進入老人家中家中進行志愿服務。

    3、 進入老人家中后,將已備好的禮品送給老人,志愿者幫助老人打掃衛生,修剪指甲,梳理頭發,洗洗衣服等等。另外組織部分志愿者跟老人談心、講新聞,使活動形式豐富多彩。通過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推動敬老愛老、老少共融的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第4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給老人帶去溫暖與關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志愿者的服務態度真好,字寫得也漂亮”;“志愿者的理發技術比街上理發店里的師傅技術還好,志愿者們常常來我們鄉就好了”。這是貴陽清鎮市犁倭鄉在開展貴州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中,幾位老人情不自禁對志愿者們的贊揚。

    活動當天,犁倭鄉集市上人頭攢動,一群臂系綠絲帶、身穿藍色馬甲的志愿者在寒風中不停地忙碌著。在義診桌前,志愿者們認真地為每一位前來問診的老鄉檢查、開處方、發藥。領取春聯、理發、問診的隊伍排成了長龍,志愿者們冒著嚴寒熱情地為每一位群眾提供耐心細致的服務,以實際行動給基層群眾帶去實惠。活動中,“和諧貴州三關愛”綠絲帶志愿者來到犁倭鄉左八村,為空巢老人李翠書、留守兒童常開龍和殘疾人汪定學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等慰問品,讓基層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志愿者的關愛。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和諧貴州三關愛”綠絲帶志愿者來到犁倭鄉左八村,為空巢老人李翠書、留守兒童常開龍和殘疾人汪定學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等慰問品,讓基層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志愿者的關愛。

    活動當天,志愿者接待服務群眾千余人,發放年畫、春聯及志愿服務理念宣傳品3000余份,捐贈學習卡、各類藥品及慰問品價值12萬元。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進一步弘揚優良傳統,增強全社會的敬老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廣大老年人充分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懷和溫暖。各地綠絲帶志愿者通過走訪和慰問為空巢老人帶去了歡樂。

    在敬老院、空巢老人家里,志愿者為老人們整理房間,給他們梳頭、剪指甲,陪老人聊天等。在聊天之余把準備好的牛奶、手套、大米、油等慰問品送給老人們,令老人們倍感溫馨。慰問中,志愿者還為老人們表演精心準備的歌曲,有革命紅歌《太行山上》,也有流行歌曲《東方之珠》。志愿者的到來為老人們帶去了歡樂,帶去了微笑,帶去了幸福。

    在“三關愛”活動開展中,貴州省各地各單位在當地“和諧貴州三關愛”綠絲帶志愿服務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服務對象的選擇和意愿,對空巢老人,主要以社區、福利院等社會公益機構為依托,組織志愿者采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以社區注冊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為主,與空巢老人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結對幫扶。積極圍繞加強基層老齡志愿服務工作,在全面推進村(居)老年人協會建設,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以及開展居家養老志愿服務工作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務。讓空巢老人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幸福安享晚年。

    為老年人服務,弘揚敬老愛老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助老也一直是志愿服務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團省委將以啟動儀式為契機,拉開貴州共青團三關愛志愿行動的大幕,號召和組織更多的青年朋友參加到三關愛活動中來,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用三關愛活動統領關愛空巢老人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活動,讓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得到貼心的關懷。

    旱災中的生命之水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去年干旱到今年入春以來,全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其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損失之大均為歷史罕見。

    畢節市撒拉溪鎮鐘山、朝營、沖鋒等村集中在326國道東面,都是全省一類貧困村,也是干旱后飲水最困難的村。災情面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更是雪上添霜。撒拉溪鎮團委、堅決貫徹“三關愛”領導小組將他們作為首要幫扶對象的精神,撒拉溪中學團總支組建了教師志愿者送水服務隊,承擔了3個村51戶“三關愛”服務對象的送水任務。32名騎摩托的志愿者每天在陡峭崎嶇的山路上緩慢前行,將一桶桶清水送到孤殘老人的家中。一些志愿者在騎車送水的過程中不慎摔倒受傷也毫無怨言。撒拉溪中學團總支書記、志愿者送水隊隊長譚蕩說:“如果不降雨,旱情不緩解,我們的義務送水活動就會一直繼續下去”。

    有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我們就一定能夠打贏戰勝旱魔這場戰斗。晴隆縣20余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組成的送水隊,承擔了為受災最嚴重的光照鎮野麥沖村的“三關愛”服務對象送水的任務。志愿者王強說:“難耐的高溫讓人喘不過氣來,但當我們看到劉大伯抿著龜裂的嘴唇凝望著從消防車里流出的清泉憨憨地笑時,當看到李大叔用干枯的手去捧那一滴滴外濺的水時,當看到張大爺的孫子把一個光頭伸進桶里狂飲著水的時候,那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

    在“和諧貴州三關愛”綠絲帶志愿服務行動啟動一個月的時間里,全省抗旱救災志愿者累計為3700余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家庭送水達4000余噸。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為這片干涸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綠色,志愿者們每一句貼心的話,每一雙有力的手,每一個真誠的微笑,猶如濃濃的綠色暖流溫暖著災區人們的心田。

    一幕幕感人的人間大善又一次再現,“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綠絲帶精神在每一個志愿者的心中閃耀,彰顯出人性之光在貴州大地熠熠生輝。無論是在陡峭的山路上,還是在偏遠的村莊里,一支支志愿者抗旱救災服務隊和送水隊,奔走于全省各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不讓一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家庭缺水少糧。

    第5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關鍵詞]“空巢”老人 孤寂 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9-0028-01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子女因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離家后,“空巢”老人在心理上產生了孤寂感。因為孤單,他們生活無人照料,抑郁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綜合癥”現象越來越普遍。“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已儼然成為“空巢”老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一、孤寂感給“空巢”老人帶來的問題

    (一)心理問題。“空巢”老人普遍都有“空巢感”。“空巢感”也就是孤寂感,然而在這種孤寂感里又多了思念、自憐以及無助等等復雜的情感。有“空巢感”的老人絕大多數心情抑郁,惆悵孤寂,從而形成孤獨的心理感受。孤獨是一種消極的人格特征,并且是長期的、穩定的,它不是一時的消極體驗。他們因情感脆弱而孤獨,而孤獨又加劇了他們情感脆弱的程度。

    (二)生理問題。人到老年,身體各項機能發生變化,普遍遭受疾病的困擾。受“空巢”應激影響產生的不良情緒,可導致一系列的軀體癥狀和疾病更加嚴重,如睡眠問題、心血管問題以及其他生理疾病等。除此之外,“空巢綜合癥”的出現還引起了另一種現象――“孤寂感引起的疼痛泛化”:老年人本身的一些慢性疾病雖然沒有嚴重到一定程度,但是在“空巢綜合癥”的情況下很容易引發疼痛的循環過程。病人看病,檢查、治療、恢復,如果疼痛稍有復發,就會影響到心理,加劇這種疼痛,再回來看病,從而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

    二、“空巢”老人孤寂感產生的原因

    (一)個人原因。一是對離退休后的生活變化無法適應,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感到冷清、寂寞,無法把生活的中心進行轉移。二是對子女依賴性強,有“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子女離開家后,無法把其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人或事上,再加之子女對其的關心不夠及時,導致其孤獨寂寞感產生。三是一些老人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加上身體上疾病的困擾,心境抑郁,對生活興趣索然。

    (二)子女的原因。當代社會年輕人,特別是獨生子女聯姻的年輕人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壓力和贍養父母壓力。為了事業的發展或為了取得更好的社會經濟待遇,他們的居住地點常常以滿足工作需要為首要考慮因素而跨地域遷徙,因此很多子女不能和老人同住,難以實現老人在家由子女照顧、養老的宿愿。而子女們把關注點大部分落在了父母的物質生活上,往往忽略了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久而久之,老人孤獨寂寞感產生,并無法消除。

    (三)社會的原因。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后,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孤寂問題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還缺乏解決相應問題的對策和經驗。我國目前專門針對“空巢”老人孤寂感的保障體系還相對落后和不完善,很多“空巢”老人產生孤寂感和心理問題后得不到及時的解決。

    三、減少“空巢”老人孤寂問題的對策

    (一)強化子女的精神贍養責任,讓濃濃的親情趕走孤獨的陰影。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錢財,他們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慰藉,是家的溫暖和親人的關懷。正是缺乏精神上的慰藉,“空巢”老人才會出現所謂的“空巢綜合癥”。作為老人的子女應該努力承擔自己應盡的精神贍養責任。即使工作忙、身居外地,也要爭取每天給父母打個電話,與老人聊聊天,轉移老人的注意力,增加探視和陪同老人的時間和次數。大量資料表明,子女對于滿足父母的感情交流與精神需要的作用遠大于非家庭成員,是非家庭成員所不可替代的。

    (二)引導社會力量關愛“空巢”老人孤寂問題,讓社會的力量溫暖他們的心。“空巢”老人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社會無法逃避的問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社會力量的支持也是“空巢”老人的精神動力。首先,大力開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倡導社會各企業單位對“空巢”老人進行資金上的援助。比如:興建一些免費供他們活動、娛樂的場所和設施等。其次,倡導志愿者服務,由專門機構向社會招募,以社區為依托,長期、合理地為“空巢”老人提供義務服務,經常組織老年人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形成社工與“空巢”老人(或“空巢”老人之間或鄰里之間)的結對模式,這種互幫互助的模式能及時對結對老人自身的問題做出針對性解決,讓這種溫暖不再是形式化、流程化。

    (三)積極開展老齡人教育活動,加強對其觀念和知識的指導。首先,父母對子女離家獨立生活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注意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其次,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擴大自己的社會交往,把注意力從兒女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以緩解孤獨感。再次,對較嚴重的“空巢綜合癥”老人,如有嚴重的心境抑郁、失眠,存在多種軀體化癥狀,有自殺觀念和行為者,社區應及時尋求心理或精神科醫生對其進行幫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藥物治療。

    【參考文獻】

    [1]龐小燕.“空巢”老人問題與對策探析――基于武漢市六個社區的調查.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83期)2009(5).

    第6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關鍵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社會問題,子女,關注

    至今,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喂,媽,說好要回家看您的,可是公司今天要請客戶吃飯,微波爐用著還方便嗎,還缺什么嗎?”老人忙說不缺不缺,話音未落,孫子又高興地對奶奶說,今天我和同學去游樂園玩,奶奶再見。電話鈴再次響起,女兒打來了電話。“媽,家庭影院用得怎么樣,我上健美班,今兒不回家了。”老人放下了電話,只能自己與自己說話:忙,忙,都忙,忙點好啊。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做了一桌子的菜,也黯然失色。老人獨自地坐在沙發上,望著沒有頻道的電視,慢慢的,睡著了。別讓你的父母感到孤獨,常回家看看。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在激烈競爭下社會產生新的意識形態,從社會到家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情感,傳統思想與新文化格調有了一定的變化,也有了一定的沖突。年輕人因為繁忙的工作以及復雜的人際交往,往往忽視了一些問題的存在。也許他們獲得了一定的財富、權利、地位,通過自己的打拼得到了想要的生活。但是卻摧毀了最后一道防線,忽視了作為子女應對父母給予的關愛。在事業上,他們是成功的,但在家庭中,作為孩子這個角色是失敗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人口大國,而老齡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從2000年到2007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億增長到1.53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21.4%,相當于歐洲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總和。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率高達3.2%,約為總人口增長速度的5倍。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

    由于老年人群體隨著年齡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他們需要人們的很多幫助,心理上也比較脆弱,容易孤獨。很多年輕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事業,疏忽了對老人的關心,造成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

    對于空巢老人來說,老宅是老年人一生奮斗的基地,也是剩下的唯一的資產。守候著往日的美好憧憬,守候著那美好的回憶,一切都成為歷史的風塵,成為昨天的事,而眼前的,未來的生活何去何從,心里一點著落沒有,就向樹上的空巢守候者,小鳥兒遠飛,剩下冷落的樹與巢。心靈里是灰暗的,無助的。甚者,有的老人連巢穴也沒有,最終只能被子女送到養老院,一個陌生的地方。望著周邊的環境,自己與這美好的景物卻格格不入,內心的獨白卻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很久很久,都無人問津。

    空巢老人已經成為極需被關注的話題。子女一度認為給予父母物質上的東西便是關愛,的確,這只是表達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常回家看看,他們心靈上的空缺是用物質彌補不了的,哪怕是回家吃一頓飯,陪父母聊聊天,對他們也是極大的滿足。父母永遠不會要求子女太多,孩子是他們的一切,父母年輕時陪伴著孩子,年老了,依舊心系孩子。知道他們忙,不愿意給他們添麻煩。可是父母心里的孤獨與凄涼又能向誰傾訴。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悔悟的時候卻為時已晚,留下的只能是遺憾與悲痛。

    誰都有變老的一天,沒有人可以逃脫時間的掌控,當你年老之時也會孤單,也會需要孩子的照顧與陪伴,讓航行的船有一個港灣可以依靠,讓自己的心有一個歸宿。也許那時你才會深深地感受到作為父母的不易,當你不再年輕,健壯,唯一需要的便是子女給予的關愛。

    趁著現在我們都還年輕,及時行孝。讓自己的父母不要成為空巢老人的一份子,節假日請不要光顧著自己行樂,在出游的同時,想一想自己已過花甲的父母,卻還沒有看過人世間的風情,享受過美好的生活,帶著他們一起暢游屬于你們的時光。時間如梭,一起看風景的機會在慢慢減少,當你想要與他們分享的時候,他們已腿腳不麻利,為你做一頓飯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這時你便是他們的拐杖,時不時地要為他們指引方向。

    空巢老人的問題要以子女解決為主,然而政府也給予了一些社會關注,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供給,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網”,建立應急求助信息系統等,為“空巢老人”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是到了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的時候了,因為他們正面對或遭受心理危機的困擾。

    所以關于空巢老人的問題解決,要結合家庭、社會、政府等多方面的關注,讓他們的晚年有一個健康的生活還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而關愛和溫暖就是他們的最佳良藥,盡子女應盡的義務,為他們多做一些他們所希望的事情,讓空巢老人不再空巢,讓他們的家成為真正的家。

    參考文獻:

    [1]熊必俊,保障老有所養的理論與實踐, 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

    [2]謝文緯,走進老人的心靈深處,東方出版社,2014.

    第7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H社區是典型的單位型社區,社區住戶8827戶,在冊居民23000人,其中空巢老人244人,孤寡老人2人,44名90以上的老人。社區居住大多為大學在校的教職工及家屬,是一座單位大院式的管理社區。 

    1.2方法 選擇H社區186例空巢老人隨機分為兩組,各93例。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觀察組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對患者行心理護理,通過建立良好的關系,在語言上關心和安慰老人,給予老人精神支持。對兩組的血壓控制情況、焦慮抑郁心理狀態進行對比。 

    1.2.1對照組按傳統的方法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方法上對老人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好解決對策后進行針對性的老人心理護理。 

    1.2.2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及情緒變化作為心理狀態評定的指標:①護理前后的血壓情況記錄;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老人護理前及術后3d的心理狀態進行測評。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前后血壓情況比較 護理前后平均血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兩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 d的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親情缺失 在調查中有老人們對因為子女不在身邊表現出來的失落感,在問到老人的精神生活感受時,孤獨寂寞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狀態,這種情緒會導致老人性格抑郁、行為能力降低、記憶力和判斷力衰退,甚至會誘發老年癡呆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缺少親情和精神慰藉使老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自然大打折扣。 

    2.4身體功能衰退 在調查中老人們患有兩種及兩種以上的疾病很平常,且多為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病等。這些慢性疾病造成老人獨自完成日常生活活動都比較困難。

    2.5心理支撐不足 空巢老人當前的生活狀態凄冷,專家指出,由于“空巢老人”得到的關懷少,身邊無子女依靠,缺乏精神安慰和精神寄托,易犯孤獨、抑郁、恐病、情感饑餓等,這些精神疾患為表現特征的“空巢綜合癥”。老年帶來的孤寂、喪偶帶來的悲痛等等都會導致老年人情緒低落。 

    2.6養老機構不符合自身需求 空巢老人若是依靠社會的力量,但當前這些空巢老人生活照料體系體制不健全,相應的社會幫扶機制不成熟,尚未完全建立。 

    3 結論 

    3.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政府應該對其進行資金的有力支持,和社區在開展活動中多次遇到資金緊缺的情況,社區工作人員會通過拉贊助的形式來保證服務的有效進行,政府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建立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薪酬的保障機制,讓社工能夠安穩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服務,這樣才能讓社會工作的發展有所改善。 

    3.2加強群眾對社工的認可度 廣泛宣傳普及志愿服務理念,倡導公職人員、大中專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通過媒體報導來廣泛宣傳社會工作的事跡,加大力度宣講社會工作相關政策法規。讓社會工作者的角色深入人心。 

    3.3強化社工專業知識體系的人員配備 發展為老服務要充分抓好志愿者隊伍建設。要建立健全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須“完善招募制度,加強自我管理;健全培訓制度,提高服務水平;建立激勵機制,推動持久發展。”H社區以高效為依托,社區的志愿者服務幾乎都是由在校大學生來擔任的,他們有著較高的熱情和積極性,這樣保證了能不間斷的為空巢老人輸送志愿者。定期研討社區社會服務需求,開展經常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的社區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通過一些措施,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強社工對空巢老人的關愛和心理護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巢老人的生存質量,改善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積極良好的心理護理,可有效疏導空巢老人負面心理狀態。 

    4 建議 

    4.1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作為老人要擺正心態,平和對待。子女不在身邊,年輕人在社會上工作、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難免會忽視對父母的照顧,回家探望父母次數少了,做父母的也要理解,因此老人應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對子女的情感依賴。通過這種逆向思維,平衡老人的心理,只有老人怨氣少了,明理是非,就能擺正心態,心平氣和地應對“空巢期”。 

    4.2開展社區娛樂活動,培養老人興趣,廣交朋友,積極參與文體和社交活動。組織社區空巢老人一起參加晨練、跳舞、打門球、郊游等,以比賽形式組織這些老人,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圍棋,唱歌,老年舞蹈等等,只要有事情做,老人們才不會覺得空虛無聊,也不會寂寞。 

    4.3子女要定期看望老人,加強與老人的交流,從根本上醫治他們內心的創傷。做子女的多回家與老人團聚,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讓老人感到兒女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子女應敬老養老。中國傳統的養老模式則是“小有所依,老有所靠”,所以子女應在可能的條件下,擔負起贍養父母的義務。 

    參考文獻: 

    [1]黃麗娟.社區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措施[J].當代護士:專科版旬刊,2014(3):133-134. 

    [2]樊英偉,王文琴.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1):106-107. 

    [3]孫景賢.我國農村空巢老人心理問題及社區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 2014(22):2030-2032. 

    [4]張俊芳,我國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社區護理現狀[J].天津護理,2013,21(3):280-281. 

    第8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關鍵詞:空巢老人 養老風險 社會支持 社區依托

    一、空巢及空巢現象

    老齡問題討論,通常把無子女和有子女但已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形象比喻為“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是指獨居或只有夫婦兩人生活的老年人。

    2010年《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指出,在21世紀剩下的90余年里,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將一直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中國在相對較低的起點發展,最終老齡化會超過日本,這說明中國老齡化具有速度非常快的特點。

    2010年城鄉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70%。河南省民政廳的抽樣調查,河南省有60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空巢率為47%左右。根據預測,河南省人口老齡化高峰期將在2030年到來,屆時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490萬人。本課題組2011年5月,有大學生暑期在全省范圍內,進行的50個抽樣點的抽樣調查,空巢率達46.5%,越是經濟落后的農村,空巢率越高;城郊、經濟發達農村低于邊遠地20%。

    二、空巢成因及風險分析

    1、空巢成因

    導致空巢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觀與微觀因素、社會和個人原因同時存在交織影響。(1)社會變遷是主要因素,城鎮化、現代化大潮下,人口流動使空巢老人成為家園守望者。我國進城務工農民已超過1.3億,農村“空巢家庭”大量涌現。(2)思想觀念因素,子女進城后,父母仍愿意在農村生活,此觀念很難轉變。(4)人際關系因素,只要是指子女雙全,由于代際關系,兩代難相處而產生的獨居老人。當青年一代一次從農村進入到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后,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發生變化,代際鴻溝不可逾越在所難免,這種文化的代溝促使推動了子女與父母分居傾向發展成為一種家庭主流模式,空巢老人增多也是必然。

    從微觀的角度而言,導致空巢家庭出現的原因較多,但是從老人個人意愿來說,根據研究把農村空巢老人分為三類,被迫型空巢老人。自愿型空巢老人。無奈型空巢老人。

    2、空巢老人風險問題

    (1)高齡化與“低齡化”并存,調查顯示:子女外出的70歲及以上老人占35%,其中,80歲以上老人占4.7%。中齡空巢老人60至79歲的占空巢老人的72.67%;高齡空巢老人80歲以上的占空巢老人的27.32%。而低齡(50-55歲)空巢幾乎達該年齡段人口的80%以上。(2)生活水平低。社保養老體制建設和社會養老服務發展滯后,政府和社會能夠為空巢老人提供的養老服務遠遠滯后于需求。子女務工收入能夠給予父母的補貼微量,來自土地轉包租金收入也在減少。(3)心理健康狀況堪憂,身邊長期缺乏親情關愛,陷入孤獨和無助狀態,“家庭空巢綜合癥”嚴重。(4)身體健康狀況較差,隨著年事漸高, 身體生理機能日益衰弱, 空巢老人患病的次數增多, 時間上也越來越長。此次調查中發現,有25.34%的空巢老人身體是健康的,12.57%的空巢老人身體狀況一般,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62.09%,很多人還是多病纏身。(5)生活缺少照料,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的衰退,生活料理成了空巢老人最為憂慮的問題。青壯年外出打工后,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隨之下降。加劇了農村家庭的空巢化與老人養老難。空巢老年人病死家中無人知曉和不堪凄涼而服毒自殺等現象的不斷出現。據有關資料顯示,僅四川就有300多萬空巢老人需要社會照顧。空巢家庭養老風險已經呈現線性化趨勢,社會化的養老體系支持系統已經成為迫切需要。

    三、構建空巢老人養老社會支持體系

    解決空巢老人養老風險已經迫在眉睫,構建空巢老人養老社會支持系統,化解空巢老人養老風險,是保證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構建社會養老支持體系,有助于解決空巢老人養老的物質支持,精神慰藉和心理關懷。有助于提高老齡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有利于緩解老年生活貧困和心理焦慮等問題。

    1、空巢老人養老模式選擇。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選擇,要與中國當前和今后社會發展情況相適應

    實施以居家養老為主,日間照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養老醫療一體化為支撐,建立一整套的社會養老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構建空巢老人社會養老服務支持體系,實現風險分攤和風險規避。

    2、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保障支持體系

    國家作為社會的管理者,其社會職能要求國家必須以緩和社會矛盾、謀求社會安定、保障社會成員生存權利、增進社會福利為己任。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角色發生轉變,除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之外,還要實現一個福利目標,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使公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

    首先,在制度構建上要充分認識當前養老形勢的急迫性,做好應對挑戰的對策。2010年,針對農村居民的社會化養老制度,新農保在全國5%的試點縣展開,2012年要基本實現全覆蓋。養老社會保險有三大支柱構成,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國際社會普遍鼓勵個人參加商業養老保險。通過這些長期的政策支持和保值增值的養老保險制度,為我國老齡人口養老風險化解提供一系列的制度支持。

    第9篇:關愛空巢老人范文

    關鍵詞:永州市 空巢老人 生活現狀 措施

    自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已有三十多年。在此期間,中國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質量也隨之升高。加上醫療水平的進步以及國家的保障政策的實施,中國老年人口數量越來越多;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達到2.21億,屆時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將達到2400萬,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全國都是如此,湖南省永州市當然也不例外。資料顯示,湖南省65歲及以上人口為472.66萬,人占總人口的7.47%。湖南永州市同樣也面臨著空巢老人數量逐年增長的形勢,面對這樣的情況,深入了解湖南省永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并就此作出相應措施成為了關鍵,為此,本文將就湖南省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現狀作出分析并提出相應措施。

    一、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現狀分析

    永州市坐落在湖南省西南方向,北臨邵陽,東靠衡陽、郴州。隨著全國范圍內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湖南永州的老年人口數量也迅速上升,伴隨著老年人口迅增長的是空巢老人數量也在急劇增加。空巢老人的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物質生活水平不高

    身為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再身邊,他們自身并沒有足夠的體力去完成足夠支付生活所需的勞動,而國家保障制度也還不夠完善,無法提供給空巢老人足夠多的補助,所以他們的生活所需大部分還是要靠子女;但是子女大多數也沒有很大的能力,寄給老人的贍養費用有限,導致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相對處在較低的位置。

    (二)精神上的空虛,精神財富匱乏

    對于空巢老人來說,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自己的女子親人在一起,而這一點在如今的永州卻很難實現。研究表明,與非空巢老人相比,由于精神上的空虛,空巢老人心理上表現出更多的痛苦、不適、焦慮和抑郁,他們在情感上更為脆弱,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突出。空巢老人因為遠離子女,缺乏關愛,溝通等情況,精神財富極其匱乏,導致空巢老人非常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波動,造成焦慮、抑郁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二、關于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現狀的處理措施

    基于上文中對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現狀的分析,整理出了以下四項措施:

    (一)永州市政府應對此保持重視,深入調查,并完善相關保障制度

    永州市政府應對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現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就相關情況對其進行深入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出臺相應政策,從而完善相關生活保障制度,榭粘怖先頌峁┮歡ǖ納活補助,以提高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從而提升老人的物質生活質量,保證空巢老人的身體健康。

    (二)加快推進本地區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本地勞動力資源

    永州市政府應注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根據實際推行相應的積極的經濟政策,從而加快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給本人民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以此減少勞動力資源和人才外流,勞動力不再多數涌入外地,空巢老人的數量自然也會下降。

    (三)加強“孝”文化宣傳工作

    永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相關文化工作,進行“孝”文化宣傳,讓民眾了解空巢老人的現狀,引起民眾對空巢老人的重視和關心,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子女。

    (四)建立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組織相關活動

    永州市政府應組織相關社會公共部門和組織的工作人員,舉辦為空巢老人送溫暖活動;在節假日和重要的時間,給予老人生活補助,或生活用品等;應在社區建立老年人服務中心,定期舉行活動,如給空巢老人表演節目;也應多組織志愿者去空巢老人家中,給予空巢老人更多的關懷與理解,在相關工作上適當提供便利的途徑,尊重并理解空巢老人。

    三、結語

    在本文中,筆者試者對湖南永州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四條措施。幸運的是,國家已經認識到了空巢老人相關問題的嚴峻程度,對空巢老人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在大形勢的影響下,湖南永州也無法脫離,雖然形式依舊不容樂觀,但請相信,在國家足夠重視,地方也認真執行相關措施的情況下,空巢老人問題必將得到圓滿解決。

    參考文獻:

    [1]聶志平,溫忠文.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研究綜述[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2]王麗輝.湖南人口發展與社會變遷(1950-2007)[D].中南大學,2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app|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免费网站|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a一级试看片|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