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一生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一生剛踏入中學大門,會接觸一些陌生的學科,生物則是其一。初一學生學習生物時,通常有較大的好奇心。初一生物知識較為淺薄,大多數簡單的敘述、插圖。讓學生在直觀觀察中了解各種生物知識,這樣啟發性的教學對于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通過“看圖”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初一生非常熱衷于“看圖”,圖片能夠簡單直觀的介紹事物,生物老師想要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就必須迎合初一生的心理特征,進而為學習生物提供有力保障。為了能夠使學生感興趣,將定量的插圖插入到教材中,這些插圖就好像沙漠中的綠洲,給枯燥的生物課點綴了色彩。而怎么充分利用這些插圖進行直觀教學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運用各種指導性插圖來引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啟發學生從插圖中獲取新知識。教科書中內容可以由插圖直觀的呈現出來。在對插圖展開學習時,當看到插圖的第一眼,就知道接下來要學習學習什么知識;第二是對插圖的整體進行直觀的觀察,引發其興趣,對整個插圖的內容進行總括,獲取插圖的整個輪廓。第三,對插圖中的每個符號、文字敘述等進行仔仔細細的觀察,進而能夠在插圖中獲取相關的知識,通過看圖就可以直觀形象的把應當學習的內容印到腦海中。例如在對《周圍的生物世界》這一節課展開教學時,看到標題后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不一樣的生物世界,插圖上有鳥、蝴蝶飛舞、草木叢生、魚在河中暢游等畫面展現給學生,學生就會將這些畫面引入到腦中,并且掌握了生物的概念。
二、通過“一看二想”來培育學生的思維和觀察力
作為有較強實踐性的生物學科,其中的知識大部分是從觀察整個自然世界而得出的,因此學好生物就需要學生有一項基本功即觀察自然界的生物現象。初一生有較高的求知欲,非常向往自然界,這對于老師展開觀察實物課有非常大的幫助,在課后的“想一想”往往會依據本章節所學的知識,將很多自然界實物列出來,讓學生指出這是什么?在觀看時到底要怎樣觀看,應當觀看哪個位置?等這些問題一提出來,就會引發學生的聯想,使學生發散思維,在老師的指引下積極主動的展開思索,進而使思維發散能力提高。例如上《葉的結構》這一節課時,按著課后的“想一想”專欄中的題目,老師號召同學們去采集一段與莖相連接的葉子帶入到課堂中,并提出以下要求:①對葉片的形態進行觀察;②仔細觀測葉片有哪幾部分組成;③哪個部位是葉子的主干;④在太陽下,將葉片拿起來放在朝著太陽的頭上來仔細觀察葉子的分布。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給出正確的觀察結論。其中一位學生說道:“老師,我采集到的葉片,葉子是扁平的很寬,葉子包含葉柄和葉片兩部分,有的葉子中還附有小型的托葉,整個葉子是以葉片為主,通過在太陽底下觀察可以看到葉脈像蜘蛛網。”有一位同學站起來又說到:“老師我所收集的葉子與他的葉子有所不同,葉脈接行,且這個葉子也沒有托葉?!崩蠋熀苜澩狞c了點頭,然后就提問道:“為什么整個葉的主要部分是葉片?”其中站起來一個同學說:“老師,因為葉子平而且寬,整個葉中就是它面積最大?!痹谟懻撝貙W生獲取了很多關與葉的知識,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力,而且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最后老師做了總結,并指出:大部分單子葉植物的葉片是平行脈,而大部分雙子葉的植物葉片是網狀脈,并且葉都是由葉柄、葉片和托葉三部分組成,不過不是所有的葉子這三個部分都齊全。
總之,初一生想要學習好生物這門課程,必須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基礎,使他們感受到生物不是枯燥、乏味的一門課程,而是充滿趣味性的學科,所以運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能夠通過直觀的看圖、看實物來體會到學習生物的樂趣,為學生深入學習生物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我要含情脈脈地向您遞交我的這篇生物考試檢討書。我這次生物考試取得了90分,雖說不是很低,但有些錯誤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我知道自己這次不是滿分,歸根結底的原因是自己平時不注意認真學習生物。誠然,我在平時真的是沒有花多少時間與精力在生物科目的學習上,這才最終導致我的生物成績不是很好。
其次,這次考試的失利也有原因在我的考試態度上??荚嚠斨形掖嬖隈R虎大意的情況,就連一些很基礎的題目也沒有做對,這就很說不過去了。身為一名學生,我竟然沒有把握好生物的基礎知識,我知道自己犯了錯誤。這次考試我如此失利,在我個人心頭上也是非常懊惱的。我恰恰是敗給了自己,假如我平時多注意鞏固一下生物知識,這次考試也不會如此糟糕。
可是我堅信:“一次失利不會永久失利”。請老師相信我,我一定要從此次錯誤當中吸取經驗教訓,今后努力學習一定要在生物科目上取得優良學習成績。
一、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學、醫學、林學、環境科學等科學的基礎。
二、生物科學的新成就:
1、試管嬰兒;2、雜交水稻;3、克隆技術;4、基因工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生物技術強國之一。
三、環境問題:
1、森林正在減少,亂砍濫伐。森林火災的此起彼伏,大面積毀林。
2、工廠排放的廢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塵暴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判斷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機器人 鐘乳石 珊瑚 珊瑚蟲 太陽 水 樹 人 動物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的一般方法:
1、明確調查目的。2、選擇材料用具。3、方法步驟:
(1)選擇調查范圍。(2)分組。(3)設計調查路線。(4)調查記錄。(5)歸類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類。
1、按形態結構分:植物、動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個家。
二、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分兩類:1、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等。
四、探究實驗的步驟: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五、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法是:對照實驗。
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
三、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響著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發展中不斷地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在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漫長過程中,環境在不斷改變;生物也在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榮的生物圈。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定義: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
1、生物成分: 消費者(主要指動物) 2、非生物成分:陽光、空氣、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構成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鏈的定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稱為食物鏈。
四、食物網的定義: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構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能夠沿食物鏈積累。
五、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得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對的穩定,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過該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1、森林生態系統2、草原生態系統3、海洋生態系統4、淡水生態系統5、濕地生態系統6、農田生態系統7、城市生態系統8、河流生態系統等。
二、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1、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像毫不相干,但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2、整個生物圈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顯微鏡的構造。
二、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
三、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大,看到的細胞數量越少。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玻片標本。
1、 種類:切片、涂片、裝片
2、 制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
1、 模式圖。細胞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細胞質內含有液泡、葉綠體
2、細胞壁的作用: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西瓜的細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分別具有各自的功能,它們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人和動物的細胞形態不同,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動物細胞模式圖。主要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
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植物細胞有液泡,動物細胞沒有液泡;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細胞中含有兩類物質。
1、 無機物:水和無機鹽 2、有機物:糖、脂類、蛋白質、核酸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 葉綠體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2、 細胞都含有線粒體,線粒體將有機物與氧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3、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理轉換器。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的定義: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長發育的信息傳給下一代,這樣的信息就叫做遺傳信息。
二、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三、細胞核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DNA
1、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DNA存在于細胞核中。
2、DNA的每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1、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如人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水稻有12對。
2、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3、DNA上的遺傳信息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
二、細胞的生長:新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通過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
三、細胞的分裂:一個分成兩個,兩個分成四個。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1、 在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2、 組織的定義: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3、 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1、 器官的定義: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例如:大腦、胃、心臟、肝、肺、腎、眼、耳等。
三、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1、 系統的定義: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2、 人體的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植物體是由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最終形成植物體。
二、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三、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1、 分生組織:位于根尖的分生區就是分生組織。
2、 另外幾種: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大多數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們身上。
二、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以草履蟲為例:如圖。草履蟲的結構和生活。
三、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數浮游生物是魚類的天然餌料。
2、 草履蟲對污水凈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體內寄生蟲危害人類健康。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等。
2、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漁業。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種類。
1、根據它們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里的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細菌內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二、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1、病毒的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沒有細胞結構。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細胞里。離開了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就會重新開始生命活動。
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給人類、飼養動物、栽培植物帶來了極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雞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預防疾病。疫苗是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
單元小結
1、 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 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是絕大多數細胞共有的基本結構。
3、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核內含有遺傳信息。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1 有效備課是前提基礎
1.1 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傳統備課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需要準確了解。備課時應盡量用知道、說出這樣的動詞。
1.2 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進行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并不只是一張白紙,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
1.3 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開發”。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過精挑細選、反復洗練的。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但傳統的備教材中,教師一般主要是分析本節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后知識的聯系等。而有效備課應更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 有效講授
2.1 有效講授要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講授首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創設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一般不會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而有效講授要求教師告訴學生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2.2 有效講授要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只有講到重難點內容時,才會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可能會造成學生只關注形式的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所以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時,進行中和結束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
2.3 有效講授要求保持一定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又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例如: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故意稍作停頓,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或使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但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長時間的停留,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
2.4 有效講授要求控制教學過渡。當教師在改變話題、活動時出現的教學過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保證過渡有條理、簡潔,并且要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
3 有效提問
3.1 有效提問要求問題保持大眾性。提問能引起大多數同學的思維共鳴,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后要求回答,課堂氣氛可立即活躍,提問要向全體學生發問,抽答面要廣,這就要求所提問題必須具有大眾性。提問之后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如課堂氣氛活躍時),可以適當增加提問的難度,但難度不可過高。教師可以相應進行引導。
一、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并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流和學習,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為講課,而學生一味地聽和做筆記的學習模式。因為教學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事,所以需要兩者有進一步的學習交流,因此這就需要一個互相尊重、融洽的一個課堂學習氛圍。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是需要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從而營造出一種較為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這樣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而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校教學要更加注重課堂教學中的生活體驗,加強日常生活與學科教學中的實際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有效利用這些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從而使初中的生物課堂教學充滿著無盡的生活氣息。
二、設置生活化的學習情境,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部分理論學者認為,學生對屬于自身知識的構建是建立在自身實際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當學生走出課堂學習之后,并不是對周圍的事情一無所知,而是通過日常的學習、生活以及各種社會活動而逐漸形成了對不同社會現象的個人看法和理解。由此可見,學習不僅僅是由外部向內部的一種知識傳遞和轉移,更是一種對自身經驗知識的主動性構建的過程,也就是說是一種對自身生活經驗和自身已有知識的一種相互間的作用,進而不斷豐富著自身的經驗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對生活處處留心,并收集到對教學有價值意義的信息資料,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教材有深入的分析,設置更貼近,現實生活的課堂學習情境,這樣就可以將物理學習中的問題有笑容如到教學實踐當中,讓物理的課堂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源豐富課程資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校教學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對學科教材進行二次架構的系統性工程,再加上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盡相同,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科教材進行適當的取舍,是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對教材進行相關生活素材的補充,但這種內容的補充不能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應該是起到豐富學生物理知識的引導作用。例如,在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性的引導,讓他們真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真實現象,也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體溫調節時讓他們真實感受到室外的寒冷和室內的溫暖,并發現和察覺自身身體的真實變化??梢姡處熢趯W生進行教學引導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有意識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充分利用好學校中的教學資源,例如圖書館、實驗室以及綠地等資源,讓學生會主動將課堂中的學習到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現實的生活實踐當中。只有這樣,生活化的教學才會更好地接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工作,進而可以有效實現教師對學生課文閱讀進行反復性的學習引導,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在課文閱讀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真正得到生活的感悟。
四、實現生物作業的生活化
推薦應用:同程旅游、景點打折門票
推薦理由:打折旅游、經濟實惠
我平時常備兩款應用,“同程旅游”是其中的第一款,想出遠門,可以讓它把全國各地低價打折的酒店、機票、景區統統提供出來。舉例來說,我們想逛逛“保定”的名勝古跡,只需打開應用界面,點擊“景點門票”圖標,在屏幕底部點擊“旅游主題”按鈕進入“景點主題”界面,先通過“我想去”選項選擇要游覽的城市名稱,再從界面中點擊“名勝古跡”按鈕,該應用就會自動把所選城市打折優惠的名勝古跡全部列舉出來。接下來點擊想去的景點名稱,比如“河北滿城漢墓”,在打開的界面中點擊“預訂”按鈕即可完成訂票。要知道,該景點原票價為60元,而我們只需花費48元就能買到,此外在售票口取票時還能返還1元的現金,足足省了13元。
目前這款應用提供了全國300多個主要城市的2萬余家經濟型酒店、星級酒店,3000余家景點折扣門票預訂,無論查詢還是訂票都非常方便。
我推薦的另一款工具是“景點打折門票”,想在近處旅游,這款應用必不可少,它能把四周景點的打折門票提供出來。想出游時,先運行應用,軟件自動進行定位,定位完畢,從界面上方選擇景區類型,比如“主題樂園”,再在右側選擇“優惠景區”選項,應用便可通過界面把所有門票打折的景點名稱顯示出來。點擊某一景點后,可以看到該景點的介紹。想訂票再簡單不過了,點擊“立即預訂”按鈕即可完成。該應用提供了全國313個城市6000家景點門票。景區現場付款,不方便的話可以隨時可取消訂單。
張杰:23歲。每到五一、十一,最期待那些誘人的電影和精彩的演唱會,自以為人生樂事,莫過于此。可每次買票都得出門,一來會花不少路費,二來還要排隊等候,白浪費不少時間。因此在手機中安裝了兩款應用,從此訂票買票輕松完成,再也不用排隊苦等了,而且運氣好的話,還能買到打折票。
推薦應用:票啦啦、QQ看演出
推薦理由:在家訂票、買票打折
“票啦啦”是我看電影的訂票工具,它提供了全國100座城市400家影院折扣電影票的購買服務、600家影院影訊信息,提供在線實時訂座服務。應用運行后,從屏幕上就能看到正在熱映的大片,喜歡哪一部,點擊屏幕上的電影海報,在打開的界面中點擊“排隊/購票”按鈕,然后按提示選擇影院購票即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應用提供兌換券購買服務,購票價格2折起,大家可以隨時兌換想看的影片。支持支付寶、銀聯、網銀、票啦啦電影卡等多種安全支付方式。
看演唱會、音樂會等演出時,“QQ看演出”就派上了用場,它會把各地演出信息及時提供給你。該應用把演出類型分為親子家庭、體育賽事、音樂會、演唱會、話劇歌劇、戲曲曲藝等七個類別。想看哪類演出,可以先切換到“演出庫”界面,然后從上方點擊相應的標簽,比如“演唱會”,再從屏幕上點擊演出名稱即可。在打開的“演出詳情”界面,可以看到“立即購票”按鈕,點擊該按鈕,按提示選擇票價進行購票就可以了。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軟件還會定期推出10元特價搶票活動,用它訂票看演出,既經濟又實惠。
李紅:22歲,最大的愛好是品嘗美食,所以一年一度的五一游,就變成了名符其實的“美食游”。原價消費?算了吧,李紅的信條是:吃,也要吃出實惠,絕不能瞎花錢?,F在有不少打折的美食,這樣的美食才是她的首選。若問她怎樣找出打折的美食,很簡單,女子不才,自有秘密武器在身。
推薦應用:淘寶券券、查周邊
推薦理由:吃也能吃出實惠
我的第一個秘密武器是“淘寶券券”,這是一款淘寶應用,能把距離最近的美食店找出來。打開應用后,軟件自動進行定位,先通過上方的標簽選擇類別,比如:“吃喝”, 這樣軟件就能自動把四周打折的餐飲、美食定位出來。選擇店鋪進入后,點擊“立即購買”按鈕,登錄淘寶付款就可以了。必須說明的是,該應用不僅可以找出四周圍的吃喝優惠,還包括玩樂、生活等十幾類商戶。需要時大家通過上方選擇對應的標簽即可。假如找到不需要的寶貝,還可以通過底部切換到“搜索”標簽,輸入需要的類別,比如KTV,進行搜索。搜索到的寶貝全部支持電子碼,即買即用,你說輕松不輕松。
我的第二件武器是“查周邊”,這是一個實體店搜索工具,能幫助你查周邊的銀行、找美食、訂酒店、查公交地鐵站等,找附近團購也沒問題。比方想看看附近有沒有美食店的團購活動,只需打開應用后,點擊“團購”按鈕即可看到,找到相關美食后,點擊“去購買”按鈕就可以了。這里告訴你一個小竅門,該應用支持語音輸入,如果天冷,大家不用打字,點擊屏幕上的麥克風按鈕,然后對著手機說出要找的地方,比如“我要找餐廳”,就能迅速搜到結果。省事吧?
吳迪:26歲,攝影愛好者。平時放假,喜歡一個人帶上相機到處走走,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出租車。在這幾年的打車經歷中發現,一是有些地方不好打,有時會打到黑出租。二是有的正規車司機為多賺錢,故意繞遠。雖然沒多花多少錢,但心里感覺別扭,有種挨宰的感覺。如今她通過兩款手機軟件,徹底地解決了這兩個難題。
推薦應用:百米出租車、HiTaxt
推薦理由:陌生城市打車不被坑
“百米出租車”是我用來找出租的應用,它的好處是,無需你盯緊馬路,它能自動幫你呼叫周圍的出租車。進入應用后,“百米出租車”會自動開啟GPS定位功能。在地圖上識別出用戶的位置后,我們可以點擊“呼叫出租車”按鈕,在打開的屏幕上輸入目的地名稱和人數,點擊“提交”按鈕進行智能打車。發出需求后,在司機端上,我們的請求會被附近的出租車司機接收,司機會根據乘客的位置安排路線前往,并根據用戶的電話與用戶展開溝通。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地圖上發現標有空車標志的汽車,也方便我們就近打車。
【關鍵詞】生物實驗教學;實驗材料;情感體驗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提出的新階段生物課程基本理念依然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人類的不斷探究不僅發展了生物科學,也啟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實驗探究。眾所周知,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它的每一個重要發現都是科學家長期實驗探究的結果。生物學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科學家的實驗探究過程。未來生物學的發展也主要依賴于探究過程的進一步深入。正是基于以上這些認識,課程標準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當數量的實驗,足以見得實驗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只有教師設計的探究實驗簡便易行、符合學生特點又不失其科學性才能引導學生更大膽的嘗試實驗探究。
對于實驗教學,這里提出一些筆者在使用人教版生物學教材,貫徹新課改思想的過程中關于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方面的一些探索體會。
一、實驗材料用具經濟、有效
鑒于我國是人口多、學生多、班級多,并且近幾年教材內容更新較快,多數學校生物學實驗室和相應的儀器設備還處在較低的水平或更新較慢,因此提倡實驗低成本、簡單易行尤為重要。本教材的實驗,除顯微鏡外,教材用具都是非常低廉的。即便如此,筆者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多種實驗材料用具的代用品。這樣不僅降低了實驗成本,還提高了試驗質量。例如《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材料用具中鐵盤、紙板和玻璃板既不容易收集整理,成本也相對較高,所以發動學生將家里的閑置鞋盒改造,為實驗所用。具體做法:將鞋盒的一側盒蓋從中間剪開向下折入盒中并與盒底垂直。由于鞋盒較高,所以鼠婦不會爬出,這樣就節省了玻璃板。另外,還有一半盒蓋沒有剪去,所以可起到紙板的擋光作用。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折入盒中的盒蓋可以將盒子的兩邊分割成光線對比明顯的兩個空間(靠近盒底處不能分割開),更能體現出對照實驗中的變量,一箭雙雕。
教材中種子萌發條件的探究實驗,用的是普通廣口瓶,也可以換用其他用具,如玻璃杯等。教師只要認同這個道理,就能夠在低成本實驗上做出許多創造。
二、實驗中突出情感體驗
新課程理念特別注意教育學生愛護生物。通常生物實驗,都要使用生物材料,所以教師首先應該以身作則不采集野生動植物作為實驗材料或不傷害它們,這既是愛護生物資源,也是一種情感教育。這冊教材中涉及鼠婦等實驗動物,也應該特別提醒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愛護它們,并且在實驗完畢將其放歸大自然。在本冊教材中筆者還適當增加了一些實驗。例如在《植物的生長》一節中增加了實驗《做植物醫生》,其中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診斷給其提供的植物的無機鹽缺乏癥,這樣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增強了學生保護植物乃至生物圈的責任感。整個課程標準沒有要求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以及解剖動物,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另外,在實驗中改進實驗方法及材料時還應主動邀請學生參與討論,這也有利于增強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我們還可以采用模擬實驗,如模擬血型鑒定的實驗。情感化的實驗不僅可以激發教師不斷創新,還可以更大程度的讓學生發揮創造力,培養他們的愛心。
三、實驗設計科學、合理
實驗包含著豐富的技能訓練,這里的技能,不單單是指操作技能,如顯微鏡的操作等,更重要的是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因此要特別強調如控制變量,設計對照,量的檢測,數據的整理、分析及表示方式,以及書寫實驗報告等。對于本教材中的某些實驗活動和探究活動,如《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等,教師應主動將實驗課堂還給學生,由學生設計方案、討論其合理性、完成方案,教師只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并及時反饋實驗結果。這樣做可以給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也可以強化技能的訓練,也可以說和過去實驗的要求重在驗證有顯著的差別。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實驗方案的改進也交給學生去做,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創新熱情。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學生如何去“學科學”“愛科學”,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做科學”,即通過實驗探究去發展科學,去認識自然界的未知領域。這樣通過學生動手,一方面使他們能學到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素質,另一方面又使他們能親自體驗到探索自然界的快樂,激發他們投身科學的理想和志趣,而且也讓他們更加熱愛賴以生存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劉玉蘭.??論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效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5).
[2]凌麗紅.??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06).
[3]莫雪斌,李坊貞,陳小珺.??優化生物實驗教學方式培養中學生實驗能力的研究[J].?中學生物學,2011(05).
[4]李嵩.??轉變觀念 努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13).
采用調查問卷和理論考核成績來評價教學效果。理論考核分兩次,一次是針對CMT教學內容在對照組和實驗組展開測驗,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和綜合題。前三種題型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共80分,綜合題一道,分值為20分,目的是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次是面向全校2011級學生的期末理論考核,均是傳統考試題型,總分100分,主要考察學生對書本內容的掌握情況。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兩次的理論成績,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問卷分析
調查全部在實驗組學生中展開,共匿名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結果表明,CMT的引入讓學生明白了基礎知識在臨床中的運用,激發了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這正是應試教育下的學生最缺乏的學習能力之一,見表1。
2.2理論成績分析
由表2得知,在CMT教學內容測試中實驗組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u=2.48,p<0.05),說明CMT教學法提高了實驗組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培養了其學習能力和方法,從而對基礎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表3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亦證實了這一點(u=3.72,p<0.01)。在綜合能力測試方面,實驗組同樣表現優秀,其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10.2,p<0.01)。
3討論
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學好它可以幫助醫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臨床上各種疾病發生、發展的機制及其治療原理,但因其知識點繁雜、枯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和效率低下,歷來被醫學生認為是較難學習的課程之一[4]。對醫學生來說,沒有比臨床病例更能引起其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將CMT引入生物化學教學,通過不斷摸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積累了一些經驗,總結如下:
3.1教學案例的難度應符合學生的綜合能力
典型性CMT要求的教學案例是從臨床搜集的真實的復雜病例[5],對于醫學知識掌握甚少的大一學生來說,即使在教師引導下也很難就復雜的臨床病例做出準確的分析,最終必然會因為超出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使教改流于形式。鑒于此,我們所采用的病例都是授課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自己編寫的,擯棄了過多的干擾因素,適當降低案例的難度,同時保證其真實度和有效性。此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需要教科書以外知識較多的病例,我們同時指定相應的參考書,減輕了學生的課下負擔。實踐表明,以上措施使得大部分學生均能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活躍。
3.2CMT盡量不要在新授課中引入
目前的文獻資料顯示,CMT在臨床課程中均是在新授課中應用,先由學生課下預習、自學或者查閱資料來分析問題,課上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問題的一步步解決來學習新知識。我們開始也借鑒上述方法,但遺憾地發現,有能力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甚少,教學氣氛慘淡。我們轉而在學完相關章節后引入臨床病例,將其中的知識點甚至是已學的跨課程知識融入到教學病例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的興趣和靶向性。這才是醫學基礎課程引入CMT教學的主要目的。表1的調查問卷結果同樣證明了這一點。
3.3教師的綜合素質決定了CMT教學質量
【關鍵詞】導入 發言 走進教材 思考
每逢丹桂飄香的好季節,就是新學期的開始,看著那一個個可愛活潑的初一新生,心里真是特別的激動和開心。與其說開學是學生焦慮綜合癥的開始,倒不如說是老師們不適應的開始。如何在新學期的第一課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喜愛自己的課,一直是困擾老師們的一個難題。下面我針對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第一課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一、在上課之前,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個優秀的教師常常會利用1-2分鐘的時間巧妙引入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節新課,尤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課,如能通過主意新穎、出人意料、富有情趣的引入,學生就能產生濃厚的興趣,關注所要學的內容,并從此喜愛生物課。例如:教師在講授《致同學—走進生命科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鳥語花香的視頻,然后提問學生:“其中的鳥兒、花草樹木都有生命嗎?大家坐的椅子和用的書本有生命嗎?”學生通過思考一下子就能明白原來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接著教師可以再分別播放一段關于種子發芽、植物開花和動物繁殖(家貓生小貓)的視頻,讓學生體會生物學主要是研究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這樣一導入,學生的參與心里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氛圍自然就熱情高漲起來。
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發言
我覺得目前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初一的學生其實還很天真、很自主、很想上課表達自己的觀點,可是很多老師為了控制課堂紀律混亂常常鎮壓或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到了初二,上課舉手發言的學生越來越少,到了初三幾乎沒有學生愿意發言了。所以教師應該還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發言。最近我有幸聽了一位出國培訓回來的老師的講座,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關英國中學的教學課堂時間分配理念,他們非常地重視教學課堂中老師和學生的時間比例,他們提倡TTT20%(教師講話時間)和STT80%(學生講話時間)。因此我覺得開學初的第一堂生物,教師通過引入生物概念以及研究的方向以后,寶貴的時間都應該留給學生,讓學生看圖說話和聯系生活實際舉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總結:生物與我們的生活事息息相關的,它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基礎。
三、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真正地走進教材
“生物在給我們提供生存基礎的同時,還在生產和生活中,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呢?接著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引入仿生學,仿生學——模仿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機械、儀器、建筑、工藝等方面的科學。例如: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腸動物,如海蜇、水母等,有一套預測風暴的報警裝置――鈣質平衡石,人們模仿這些裝置,設計制造的風暴預警儀器,能提前15小時預報風暴,并能指示方向。模擬蒼蠅的翅膀及其運動模式,制造出微型飛行器,可用于災難救援、電子偵察等。模擬蟑螂的運動方式制造出的機械蟑螂,有望在太空探索或排除地雷方面起重要作用。北京車站大廳是仿蛋殼、龜殼的薄殼結構。緊接著,教師可以再介紹一些比較高水平,高科技的例子。例如:細胞核移植技術、轉基因食品、試管嬰兒、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生態農業(果園養雞)等。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讓學生討論,例如“轉基因食品”,其實在市場上,我們購買的很多食用油和水果蔬菜都是轉基因的,譬如說:金龍魚的轉基因大豆油、轉基因的玉米油、水果店里暢銷的圣女果(小番茄)、菜市場里轉基因的生菜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相關資料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分組實驗,有計劃地進入各大超市和菜場,做一些簡單的實地考察,真正地利用生物課所學習的知識去感受生活、從實踐中更好地學習生命科學。
四、教師還應該給學生留些思考的懸念
雖然人類憑借自己的智慧,揭開了一個個生命之謎,但人類對生命的奧秘還“知之甚少”,還面臨著許多難題。例如:我們能找到“第二個地球”生存嗎?人長生不老嗎?人類什么時候能夠戰勝各種癌癥?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嗎?當然,人類社會還面臨著人口增長、環境污染、資源匱乏、疾病危害以及生態平衡被破壞等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都必須依賴于生命科學。通過一番這樣的語錄,教師可以充分調動起了學生走進生命科學殿堂的興趣,為以后的生物課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2]羅軍兵.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課堂參與式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