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于疫情的感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青光眼;護理;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3.77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8-91-02
青光眼是一組以特征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壓增高是其主要危險因素[1],延緩治療會導致失明。據有關資料調查表明,青光眼是我國常見的致盲性疾病,占致盲性眼病的第4位,占可預防致盲性眼病的第2位,多發生于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約1∶2,常有雙眼前后同時發病,它的發生、發展及預后與患者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緊張焦慮、恐懼與不良心理狀態都會使眼壓增高,從而誘發加重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我們希望采用護理干預來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致盲率,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質量。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本院自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青光眼患者80例(121眼),其中男24例,女56例;年齡9~82歲;病程7~16d。所有病例均確診為青光眼,其中有5例伴有并發性白內障,8例伴有高血壓病,66例患者進行了小梁切除術+虹膜周切。
1.2方法
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視力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治療和護理,實驗組的患者在此基礎上由科內管床醫生、負責護士、護士長在患者住院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干預。
1.2.1心理干預急性青光眼病人起病急,頭痛,眼脹痛,惡心、嘔吐,視力嚴重下降,患者害怕失明,擔心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及眼壓控制不穩定而引起緊張、焦慮、恐懼、失眠等負面情緒,擔心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擔心得不到家人的照料與支持等,這些急需護理人員的關懷與開導。及時介紹住院環境、經治醫生、負責護士、護士長,消除其陌生感和緊張感,增加醫療工作的配合度和護患溝通。耐心向患者和家屬解釋病情,消除其顧慮,正確對待疾病,取得家屬配合,同時鼓勵家屬、親友、同事對患者給予情感支持,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人的照顧及來自各方面的關愛和自己存在的價值,激發其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外界刺激,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多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多與人交談,幫助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反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認知干預通過進行青光眼健康知識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青光眼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讓患者了解青光眼的概念、發病機制、發病原因、治療和轉歸,使患者明白青光眼是終身性疾病,需長期跟蹤治療,控制好眼壓,嚴防青光眼進一步發展,保證視力,防止致盲等并發癥發生,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②指導患者正確自測眼壓和記錄,合理飲食和正確用眼、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③指導患者正確滴眼藥水,包括滴藥時間、次數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④指導患者正確用眼。教育培訓的方式可選擇集體授課、討論、單個指導和鼓勵看書自學。
1.2.3行為干預行為干預包括①改變患者及家屬的不良生活方式,囑其進食高纖維素、高維生素、易消化清淡無刺激飲食,以素食為主,保證充分的營養供給,提高機體抵抗力,保證大便通暢;避免排便時用力導致眼壓增高。嚴格控制患者液體攝入量,每日飲水量不超過1000~1500mL,每次飲水不超過300mL。禁煙禁酒,不喝濃茶、咖啡。因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視網膜血管痙攣,導致視神經缺損,酒、濃茶、咖啡有興奮交感神經的作用,使瞳孔散大,房水循環受阻,導致眼壓升高,加重病情。②保證患者睡眠質量,失眠是青光眼的誘發因素之一,所以青光眼患者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失眠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護理工作應盡量集中進行,避免打擾患者。對于睡眠失調紊亂的患者應加強舒適護理,睡前用溫水泡足,調節適宜的溫濕度,聽輕音樂等增加舒適感,睡前不談論有刺激話題,避免引起興奮,保持樂觀情緒,心情平和,消除一切引起眼壓升高的因素。
1.3評價指標
所有出院患者3個月后均進行問卷式調查。從青光眼患者的依從性、治療效果觀察護理干預的作用。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得數據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青光眼患者依從性的比較(表1)
2.2兩組患者復查視力、眼壓、視野比較(表2)
3討論
患者的依從性是指患者的行為(遵醫用藥、定期復查及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與醫囑的一致性。對青光眼患者來說,其遵醫用藥、定期門診復查、生活方式的依從性是決定青光眼患者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作為眼科??谱o士有責任提高患者對青光眼疾病的認識,從而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保證視力,提高生活質量。
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因青光眼是終身性疾病,患者對青光眼的認識不足,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異常心態,大多有焦慮、恐懼、懷疑的想法,導致患者依從性差,這在終身堅持治療方面表現尤為明顯。本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在遵醫用藥、堅持復診的依從性方面對比,發現采用護理干預后可明顯提高青光眼患者的依從性,因此積極開展對青光眼患者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是切實、有效的。
經過護理干預、青光眼患者的眼壓、視力、視野、眼底等情況明顯優于未接受護理干預者,直接反映出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遵醫依從性的基礎上,可提高青光眼的治療效果。因此,對青光眼患者實行護理干預是很有必要的。
4小結
護理干預能明顯提高青光眼患者治療效果,是提高青光眼患者遵醫依從性的有效途徑。如要保證長遠效果。有必要進行全程護理干預,這一觀點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惠延年. 眼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9.
[2] 周丹,常清明. 護理干預對Ⅱ型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影響[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3:20-21.
[3] 楊宏娥. 心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3:69-70.
[4] 陳希平,陳立華. 健康教育對青光眼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3:93-94.
[5] 李因茵,張昕,鮑鶴政. 全程護理干預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遵醫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5):2681-2682.
[6] 王雅靜,許晶,王彩霞. 對氣管切開病人實施舒適護理的帶教體會[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5):2591-2592.
世界醫學性難題之一糖尿病,現無明確根治方案。疾病長期困擾老年患者心理使其產生抑郁癥狀,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體內出現應激反應提高胰高血糖素或胰島素敏感度降低,造成患者體內胰島素抵抗,血糖濃度控制力減弱[1]。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健康問題成為醫學各階層關注焦點。本研究選擇我院內科收治該病老年患者進行分組對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內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患糖尿病合并抑郁老年患者62例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根據患者護理模式類型不同將62例患者分為一般組和特殊組各31例。一般組老年患者男性31例,年齡(67.2±3.5)歲,糖尿病史(6.3±1.7)年;特殊組老年男性患者31例,年齡(68.2±3.6)歲,糖尿病史(7.1±1.9)年。所有患者均無交流障礙且年齡、性別、病情、住院時間、并發癥等數據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兩組間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一般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如每日分時間段進行血糖測量及給予胰島素藥物注射、口服降血糖藥,對于抑郁嚴重患者給予??扑幬镏委??;顒邮芟拚叨〞r翻身防止壓瘡等。特殊組在此基礎上針對患者抑郁情況進行護理干預模式:①對初次患病患者給予糖尿病基礎知識講解,告知該病危害以及治療原則(飲食為關鍵,藥物為手段,運動為輔助,心理為統帥,自我監測為基礎)。②心理干預:因患者抑郁癥狀需主動與其交流,聽取并講解患者內心疑問和傾訴,幫助減緩內心負擔并避免抑郁情緒傳播,建立良好自信心理鼓勵患者自我表達。③教育護理:告知患者如何預防并發癥產生以及服用藥物注意事項、藥理作用、不良反應以及藥物起效時間。④胰島素注射指導,幫助患者掌握胰島素注射時間、劑量、劑型以及注射位置掌握,以便其更好進行治療。
1.3 評定標準 ①依從性評價:有專職護理人員制定依從性調查表并依次詢問患者(調查內容包括飲食、運動、服用、心理交流、自我監測等)。評分為10分制,>8分為依從,5~8分為部分依從,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數據并應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處理及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應用"%"顯示,一般組與特殊組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均數(x±s)標準差表示且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兩組依從性 特殊組依從性總統計率為93.55%,一般組依從性總統計率為77.42%,且P
2.2 SAS、SDS評分 組間護理后SAS、SDS情況,特殊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一般組,上述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關鍵詞】 斷指再植術后; 情感抑郁; 心理干預;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replanta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operative effects of emotional depression.Method:40 replantation patients with acute emotional depression status were studied by the bas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HADS, and 38 cases after determination of certain how emotional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for 19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r 19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wounded finger regular ca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based on regular care. The emotional depression status and replantation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ood,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emotional depression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Replantation of amputated finger; Emotional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Affiliated (Zhuhai) Hospital to Zhuhai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 519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38
手指離斷是手外科常見的一種急診,突發的急癥使很多患者產生一種巨大的心理創傷。盡管目前的顯微外科技術大多可以修復身體創傷,但患者的心理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發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1]。筆者采用國際通用量表,包括一般資料調查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對傷后1~2周內40例斷指再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狀態調查評定,對檢出有心理障礙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和臨床治療,提高了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發生,保證再植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本科斷指再植住院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34.28±1.26)歲;斷指受傷原因均為創傷或機器軋傷為主,無自殘離斷手指;受傷性質均為外傷性不完全離斷或完全離斷,需要再植手術才能保證患指存活。其中,拇指共10指,食指至小指30指。均在傷后6~8 h內進行了斷指再植術。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1)符合指體離斷診斷標準,排除自殘患者,需行斷指再植術;(2)經急診手術住院治療且術后住院觀察1~2周;(3)18歲及以上,具備完全行為能力,具備正常的聽說讀寫等交流能力;(4)無任何情感抑郁等嚴重心理疾??;(5)認真詳細告知本調查目的和意義后,本人及家屬理解并完全同意接受調查。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斷指再植術常規基礎護理;心理干預組除予以常規基礎護理外,還給予患者術前、術后心理護理,把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產生焦慮抑郁的因素采取了有效的分析排解和干預措施,如:(1)詳細介紹本科室的技術力量和成功病例,增加其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2)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時要細致耐心,充滿關懷的情感;(3)密切的觀察斷指的血運循環,有效地鎮痛,對出現血管危象等情況的患者進行及時有效地處理;(4)增加訪視患者的次數,對調查發現有心理障礙的患者要進行重點關照和干預治療,確保其情緒平穩;(5)心理醫生干預,針對焦慮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同時教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針對抑郁利用理性情緒療法的原理。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多進行積極的支持,使其轉移注意力,減少術后一些不良反應等。
1.4 調查工具 一般資料調查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HADS是目前臨床上對懷疑存在有焦慮抑郁疾病患者進行篩查最常應用工具之一,已廣泛應用于醫院臨床各科的需進行焦慮和抑郁的檢測,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對存在抑郁焦慮疾病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了情感障礙對軀體的不良影響[2-5]。由Zigmond等編制的本量表,上世紀90年代翻譯和修訂為中文版,用來測定急性軀體疾病的情感抑郁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6-11]。
1.5 調查方法 以手外科為單位,共發放調查問卷40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回收率為100%。為確保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問卷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完成?;举Y料調查表由調查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測試目的和意義,并講解問卷指導語及難理解的詞句,由患者獨立或醫護人員協助填寫;HADS由調查人員對患者觀察評定后分別獨立評分,均要求一次性完成表格填寫。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及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所有患者治療前抑郁相關問題、HADS量表調查結果見表1~2。
2.3 兩組干預前后HADS量表結果比較 兩組干預前的HADS量表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受到醫學界所關注,健康心理學的研究及其工作實踐與人類健康的各種問題緊密相連,它在防治疾病、矯正不良行為、生理功能障礙的康復、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緩解精神緊張及運動鍛煉與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都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同時能降低許多心身疾病的發生。隨著社會學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個體化的綜合心理干預方法,會更加適應及滿足現代人的健康需求。心理干預作為常規生物治療的輔助手段,將逐漸發展為臨床各科患者所用,比如:婦產科不孕不育癥、孕期產后抑郁癥,老年多病焦慮癥,癌癥、外科骨折、空巢家庭等均可與臨床治療緊密結合并綜合應用,與單一??浦委熛啾?,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態,提高治療效率,穩定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減輕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質量[12-14]。有研究表明斷指再植術后伴有抑郁、焦慮、敵對、自卑等情感障礙的患者,再植成活率受到一定影響,說明心理因素也是影響斷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15-16]。由表1可見,調查對象因為擔心患指能否成活、功能是否恢復、術后疼痛、術后工作及賠償問題等,導致患者在術后情感抑郁,主要表現為焦慮和抑郁兩種癥狀,焦慮是一種復雜的情緒狀態,包含恐懼和擔心[3];抑郁是情緒低落、喪失愉、悲觀、缺乏興趣、自我評價降低、睡眠和飲食障礙、自覺不適等[17]。本次調查發現很多患者為外來務工者,是家里重要的經濟來源,手是作為勞動的重要工具,作用巨大,手部的受傷,特別是指體的離斷,讓他們在身體、精神上飽受極大折磨,本身收入低,生活缺乏保障,擔憂受傷后的經濟來源等,讓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會產生情感抑郁。很多勞動者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對疾病的認識產生很大的障礙,加上自身認識問題,處理事物的能力欠佳及傷后對受傷經過的回憶等,這些因素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由表2可見,40例調查對象中存在中度以上抑郁患者70%,存在明顯焦慮患者40%。存在這些擔憂將導致情緒緊張,甚至一些患者出現強烈的應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收縮出現血管痙攣。女性患者較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女性患者本身愛美,手又被譽為“人類第二張臉”,受傷后的外觀恢復及功能能否恢復受傷以前等讓她們產生更多擔憂。女性手指血管偏細,情緒波動比較大,容易情緒緊張[18]。遠離家鄉,缺少家人、親人的關愛呵護,使她們內心的抑郁情感更加明顯。由表3可以看出心理干預組對預防血管危象發生,提高斷指再植存活率較對照組影響明顯。在臨床工作中,可以運用掌握的心理知識,了解、分析、掌握各類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運用溫暖的話語、關愛的態度去影響或改變患者的不良感受,以減輕或消除其痛苦,幫助建立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身心狀態。由表4中可以得出心理干預護理的確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有助于其臨床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斷指再植術后患者急性期存在心理抑郁的比例較大,平時內向、精神質患者的抑郁傾向更大。職業、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受傷經過、受傷的嚴重程度、預后等對患者有一定的影響,但需進一步進行相關研究總結。
心理障礙通過神經內分泌軸的作用,使人體組織中很多縮血管物質升高,導致血液粘稠度升高,凝血機制啟動,導致血管痙攣或栓塞。在住院患者交流過程中,發現對病情的不了解,術后的漫長恢復過程讓很多患者心理困惑,有些喜歡吸煙患者,在傷后被禁止吸煙,這些看似為患者著想的舉動反而加重他們的抑郁焦慮心理。對病情的不了解也可看做是疾病的不確定感,在很多患其他疾病的患者身上存在,不確定感使得患者在遇到疾病產生的意識性心理策略和行為反應不同,會產生回避、屈服,“回避”方式與身心癥狀呈正相關,說明回避對患者本身就是一種健康的處理方法,“面對”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對斷指再植術后的急性期能明顯降低血管危象等的發生率,對患者平穩的術后愈合很關鍵[19]。“回避”產生的與心身疾病的正相關將不利于斷指再植的存活,反而有出現血運障礙的可能,一旦再植手術失敗,對患者來說,不僅損失大量精力、物力,對患者本身及家庭產生巨大痛苦,加重他們抑郁焦慮的心理壓力,同時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多不良影響。所以看似是一個小問題,實際上折射出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需要足夠重視。
針對以上的調查分析和總結,醫護人員應該應用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調查中發現的存在心理疾患的患者進行及時細致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本研究顯示,心理干預組抑郁、焦慮的發生率明顯降低。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正確的把握了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產生抑郁的因素采取了有效的分析排解和干預措施,如:(1)詳細介紹本科室的技術力量和成功病例,增加其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2)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時要細致耐心,充滿關懷的情感;(3)密切的觀察斷指的血運循環,有效的鎮痛,對出現血管危象等情況的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20-21];(4)增加訪視患者的次數,對調查發現有心理障礙的患者要進行重點關照和干預治療,確保其情緒平穩。指導患者家屬多進行積極的支持,使其轉移注意力,減少術后一些不良反應,平穩康復。
參考文獻
[1]苗平,賀加.斷指再植患者不良心理狀況及心理干預的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3):253-254.
[2]范青,季建林,肖澤萍,等.綜合醫院焦慮抑郁量表在內科門診病人中的應[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5):325-328.
[3]葉瑞繁,耿慶山,陳劍,等.醫院焦慮抑郁量表與Beck抑郁問卷在綜合醫院門診病人中評定抑郁的比較[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1):48-50.
[4]朱曉紅.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狀況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0,7(34):119-121.
[5]楊娜,劉翠紅,朱慶宇,等.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應用心理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5-116.
[6]Zigmond A S,Snaith R P.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J].Acta Psychia Scand,1983,67(12):361-370.
[7]Herrmann C.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with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a reviewof validation data and clinical results[J].Jou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997,42(1):17-41.
[8]黃崢,文書鋒,陳祉妍,等.應對量表的結構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1):4-7.
[9]Feifel H,Strack S,Nagy V T.Coping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edically ill patient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87,19(6):616-625.
[10]沈曉紅,姜乾金.醫學應對方式問卷中文版701例測試報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18-20.
[11]張蕓,陳麗珍,江瀅,等.心理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預指導胎兒臍帶繞頸復位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55-56.
[12]張新彩,李瑩,焦見芬,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相關性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74-75.
[13]宗寶玉,熊紅芳,李占江.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應對方式[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1):15-18.
[14]孔燕,李敏.心理干預相關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3,42(29):3567-3569.
[15]修平,李政平,徐林.外傷斷指后不良心理狀態對斷指再植成活率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2):100-101.
[16]陳淑琴.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多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075-1077.
[17]葉蘭英,朱桂娟,季邦菊,等.斷指再植患者心理問題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31-1432.
[18]何旭,侯書建,趙靖,等.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多因素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7,23(1):38-40.
[19]趙鑫,劉華平.乳腺癌化療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及其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學位論文,2007:43.
[20]王國華.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預防與護理[J].護理雜志,2010,27(12B):1883-1884.
關鍵詞:情志干預;心理狀態;慢性乙肝;生活質量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本病病程較長,疾病治愈率非常低,且容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長時間處于疾病環境中也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本文分析了情志干預對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122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據患者入院順序、自身意愿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每組6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患者平均年齡為(45.6±11.5)歲,男性35例,女性26例,患者病程平均為(2.9±1.2)年,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肝功能、乙肝DNA檢查、B超檢查,并確診為慢性乙肝;實驗組患者同時配合情志干預,患者平均年齡為(46.2±11.4)歲,男性34例,女性27例,患者病程平均為(2.7±1.3)年,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肝功能、乙肝DNA檢查、B超檢查,并確診為慢性乙肝,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予以測量體重、血壓、血糖,并對其進行用藥指導、環境干預、飲食干預,但不對其進行情志干預。
1.2.2實驗組 患者在進行上述護理的同時還進行情志護理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干預前均要取得家屬的同意,并要參與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進行護理干預。情志干預主要包括言語開導、清新靜神、疏導宣泄、移情易性、家庭支持等幾個方面[1]。
1.2.2.1言語開導 護理人員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多與患者進行焦慮,為患者傳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改變患者的不良觀點,多傾聽患者的情緒,取得患者的信任[2]。
1.2.2.2清心靜神 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平臥呼吸,采用腹式深呼吸進行練習,意守丹田,排除雜念,集中精神,練習1次/d,30min/次。在進行練習時,盡量要選擇安靜的環境,避免受到打擾,護理人員也要叮囑病房中其他患者保持安靜[3]。
1.2.2.3疏導宣泄 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疏導情緒,并要讓患者適當宣泄情緒。護理人員可以與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或讓患者尋找信任的人進行情緒,也可適當讓患者進行運動,在運動中宣泄情緒[4]。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正確的宣泄形式,并要指導患者以正確的方式對待疾病,防止患者采用不當的方式進行宣泄情緒。
1.2.2.4移情易性 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進行娛樂活動來轉移患者注意力,例如聽音樂,看報紙、看書等等。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提供其喜愛的音樂或刊物,讓患者全身心投入到其喜歡的事物中,幫助患者轉移不良的情緒[5]。
1.2.2.5家庭支持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家屬進行一定的護理,告知家屬多陪伴鼓勵患者,家庭的鼓勵和支持對患者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3效果觀察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情況、焦慮情況、抑郁情況進行調查,并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調查,焦慮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調查,抑郁則采用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調查,生活質量采用WHJOQOL-100生活質量評定量表進行調查。所有內容均由患者責任護士負責調查,并將結果進行整理。
1.4評價指標
1.4.1焦慮自評量表 50分以下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為中度焦慮,71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4.2抑郁自評量表 50分以下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抑郁,61~70分為中度抑郁,71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3生活質量評定量 WHJOQOL-100量表,分為生活、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幾個領域,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5數據統計 文中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焦慮評價結果 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為(50.4±4.3),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
2.2兩組患抑郁評價結果 實驗組患者抑郁評分結果為(49.5±6.4),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3 討論
慢性乙肝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很容易出現不良的心理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情志護理是中醫傳統的療法,歷史悠久,簡便易行,具有非常好的臨床療效,因此非常受到患者的歡迎[6-8]。在我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實驗組患者采用情志護理后,焦慮評價結果、抑郁評價結果、生活質量評價均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中醫認為,情志分為七情五志,情志分為怒喜思悲恐,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肺在志為悲,腎在志為恐,情志的活動與五臟六腑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9-10]。臟腑是推動、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基礎,情志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表現形式[11]。有研究表示,情志致病的機理為正氣留而不行,情志異常會導致機體氣機失調,氣機運動方式為升降出入四種,不同的臟腑承擔著不同的氣體調控職責。若臟腑功能失調則會導致陰陽失衡,正氣虛弱,邪氣乘虛而入致病。情志致病,主要病位為肝,肝主疏泄、主藏血,促進一身血液運行,肝的疏泄功能不僅在于氣機,也在于情志,肝臟疏泄功能正常,則患者情志舒暢、氣血調和。若患者肝臟功能失調,則會導致氣機不暢、郁郁寡歡、暴躁易怒。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注重肝臟的調養。除了藥物治療外,也要輔助相應的情志干預,情志改善也有助于肝臟功能恢復。此外,我們認為,在對患者進行輔助干預之前,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相應培訓,讓其更加了解情志護理的方式和意義,使其能夠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總的來說,情志護理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
參考文獻:
[1]劉新平.護理干預對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3,30(01):105-106.
[2]耿麗,吳曼莉,軋春妹.心理行為干預對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所致抑郁的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9:111-112.
[3]Lily H.Kim,Vincent G.Nguyen,Huy N.Trinh,Jiayi Li,Jian Q.Zhang,Mindie H.Nguyen.Sa1005 Antiviral Treatment Eligibility and Treatment Rat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At Primary Care,Community and University Referral Clinics:A Comparative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13,144(5):970.
[4]Chi-Wing Chow,Steven Woon-Choy Tsang,Owen Tak-Yin Tsang,et parison of acute hepatitis E infecti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A 10 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three regional hospitals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14,60(01):4-10.
[5]李暉,何寶珍,胡倩倩.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5,26(04):617-619.
[6]Jin-Lin Hou,Ji-Dong Jia,Lai Wei,et al.Randomized,observational study of long-term entecavir treatment versus other standard of care nucleos(t)ide analog therapy in nucleos(t)ide-na?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from a'real-world'clinical practice setting in china[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epatology,2013,3(1):60-61.
[7]李長蘭.全程護理干預對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07:75-76.
[8]Meirong Wang,Ning Qiu,Shichun Lu,et al.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s correlated with intrahepatic total HBV DNA and cccDNA in treatment\na?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but not in patients with HBV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Med.Virol.,2012,85(2).
[9]Chih-Lin Lin,Tai-Chung Tseng,Tung-Hung Su,et al.Host genetic variants and hepatitis B virologic features in HBeAg-negative hepatitis B carriers with long-term biochemical remission[J].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12,6(3):598-605.
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復雜的心里過程。面對一個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完全陌生的語言系統,面對一種全新的文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的思維方式,面對兩種文化差異的沖擊,學習者要努力超越母語界限,才能掌握另一種語言。這并非只單純涉及語言過程,還涉及到心里過程和認知過程。在這些過程中,顯而易見,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情感因素在這些非智力因素中起主要作用。
2.情感因素與二語習得
2.1 情感過濾說(Affective Filter thesis)
該假說由Dulay & Burt 在1977年提出,旨在解釋情感因素影響外語學習的過程。他們將情感過濾定義為:一種內在的處理系統,它潛意識地通過情感因素來阻止學習者對語言的吸收。后來,Krashen 在他們的基礎上發展了這一理論,認為情感過濾是“阻止學習者完全消化他習得中所得到的綜合輸入的一種心理障礙”(Krashen 1985)。情感因素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對語言輸入進行過濾。有高過濾器的人,只能允許低量的輸入(input)變成吸入(intake),即語言輸入到達大腦中的語言習得機制(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se);而有底過濾器的人們則有更多輸入進入他們的腦里,語言學習的量就增加??傊?,情感因素可以促進或阻礙第二語言的習得。
2.2 二語習得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二語習得區別于嬰兒習得母語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偟膩碚f,嬰兒學習母語是一個自然的習得過程,嬰兒學習語言即學會了另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而二語習得則涉及到很多情感因素,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這些情感因素就是語言輸入的第一道過濾器,情感因素的發揮直接影響外語學習的效果。而影響外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包括動機、態度、和語言焦慮(Krashen 1982)。
3 情感因素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外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因素。調動好學生的情感因素,就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釋放潛能,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思想問題。學生由于性格不同,對外語習得的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學生大多被分為兩種,一種學生對外語學習興趣濃厚,不怕出錯,積極與教師配合;另一種學生性格內向,怕出錯,被別人恥笑,不愿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如何排除干擾語言習得的情感因素?
3.1 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決定了一個學習者的努力程度,無論哪種動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語言學習。由于學習者的特定興趣、學習的參與度和學習環境,學習的動機可能會時消時漲。學習者強烈的動機會促使他們的語言學習,而他們語言學習上的進步或成就又會反過來增強他們的語言學習動機(戴煒棟 2002 ),。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動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強調學生面臨的多種考試,如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研究生考試,各種出國考試等等都要對他們的外語水平進行測試,這也是學生學習外語的一種動力。只有經常強調動機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大量接觸語言,促進語言的習得。
3.2 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態度
眾所周知,肯定的態度有助于外語學習,否定的態度會阻礙外語學習。如果對某國的語言和文化抱有積極的態度,渴望通過對其語言的學習,了解該國的歷史文化,就可以拉近心理上的距離,增強學習該語言的內在動力。反之,如果對該國語言及其歷史文化抱有消極態度,就會在心理上形成對該語言的抵制情緒,降低學習該語言的熱情。例如,有的學生出于愛國情感對日本存有一定的偏見,進而對日語學習持有否定的態度,內心深處不愿接受并學習日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對目的語及講該目的語國家的興趣,在幫助學習者端正學習態度的同時,也要讓學習者明白外語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而且也是為了掌握一種交流工具。
3.3 降低學習焦慮,提高學習效率
前面提到,語言焦慮會影響學生的二語習得。為避免學生產生的課堂焦慮,考試焦慮和交際焦慮,教師上課應態度和藹,讓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坦露在教師面前。對于向教師吐露學習焦慮的學生,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給學生建議并鼓勵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的反應如果能讓學生從中獲得信息,享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簡單的對或錯、是或否的評價,那么學生產生焦慮的可能性就會減少。對于考試,教師則可以通過課堂上循序漸進的提問、降低任務的難度、放寬任務完成的時間來降低學生的考試焦慮。正面的鼓勵和及時的表揚有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關鍵詞] 綜合性干預模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焦慮;抑郁;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66;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5-0035-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最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疾病[1],發病機制復雜,呈進行性發展,具有潛在危險性,可引起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內分泌紊亂、神經調節功能失調, 并可引發多種全身性疾病,是當前臨床的研究熱點。近期有文獻認為[2],OSAHS患者的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而且睡眠質量越差越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其他文獻還認為[3],OSAHS患者雖然存在著顯著心理衛生障礙,但綜合性治療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復。為了尋找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現對我院住院的OSAHS患者實施了綜合干預模式,并觀察了該模式對OSAHS患者睡眠質量及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OSAHS患者60例,年齡 30~75歲。納入標準: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神志清楚;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2011年修訂版)有關OSAHS 的診斷標準[4],且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AHI)≥20次/h;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酒精或藥物依賴者;②有嚴重的認知功能損害;③有精神疾病史或近3個月應用過精神類藥物者。研究開始前,60例OSAHS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齡(55.8±6.1)歲。對照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6.4±7.2)歲。兩組OSAHS患者的性別比、年齡等相關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OSAHS患者均進行持續正壓氣道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OSAHS健康教育。觀察組實施綜合性干預模式:①常規OSAHS健康教育。②心理支持措施:醫務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準確評估找到引發OSAHS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并針對這些負性情緒開展《實用臨床心理學》介紹的普通心理治療會談方法和支持療法,同時讓患者親友了解OSAHS病情、心理支持的原理與方法,讓他們協助,為OSAHS患者的康復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③采用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 根據系統放松全身主要肌肉群以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每周2 次,每次40 min。訓練時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訓練前囑OSAHS患者排空大小便,平臥位休息約10 min,集中思想,其中第1次 40 min, 訓練包括講解肌肉放松目的,教OSAHS患者逐一收縮、放松肌肉要領,第2次至第8次由工作人員督促OSAHS患者參加訓練,必要時進行合理的心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采用Zung撰述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兩組OSAHS患者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的心理狀態[5]。兩組均在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采用Epworth 嗜睡量表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 及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OSAHS患者的白天嗜睡情況及主觀睡眠質量情況[6]。ESS 采用 4 級評分,總分 0~24 分,ESS評分 >10 分即提示有日間過度嗜睡,得分越高說明OSAHS患者嗜睡程度越重。PSQI采用7個因子,即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障礙,每個因子按 0~3 分計分,總分為 0~21 分,得分越高,說明OSAHS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OSAHS患者焦慮抑郁評分的比較
干預4周后,觀察組OSAHS患者的SAS、SDS評分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0.05),見表1。
2.2 兩組OSAHS患者ESS、PSQI評分的比較
干預4周后,觀察組OSAHS患者ESS、PSQI評分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
3 討論
OSAHS是指每夜7 h的睡眠過程中呼吸暫停及低通氣反復發作在30次以上,或AHI大于或等于5次/h。林文霞等[7]收集40例OSAHS患者和40例健康者,并采用多導睡眠圖監測(PSG)、 ESS、SDS和Calgary生活質量指數量表(SAQU)評定OSAHS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結論認為OSAHS患者可通過降低MSaO2、引發白天嗜睡和抑郁情緒障礙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宋旭紅等[8]以中、重度OSAHS患者且行持續正壓氣道治療者為對象,對其進行PSG、PSQI、嗜睡評價量表(Epworth)、SAS、SDS、艾森克人格測驗(EPQ)、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的調查分析,和持續正壓氣道治療依從性的比較,結論認為心理社會因素和持續正壓氣道治療技術影響患者持續正壓氣道治療依從性,及時的心理干預和持續正壓氣道治療技術的支持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存質量的關鍵。本研究中兩組OSAHS患者均行持續正壓氣道治療,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OSAHS健康教育,觀察組實施綜合性干預模式(包括常規OSAHS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措施及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結果發現干預4周后,觀察組OSAHS患者的SAS、SDS評分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認為實施綜合性干預模式能明顯改善OSAHS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文獻表明,ESS表[9]及PSQI表[10]常用來評估研究對象的嗜睡情況及主觀睡眠質量,而且ESS得分越高說明嗜睡程度越重,而PSQI得分越高,也說明研究對象睡眠質量越差。劉建偉等[11]選擇采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的中重度OSAHS患者91例,以能夠每晚4 h且每周5 d以上進行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且堅持≥2個月的患者為CPAP依從組(37例),否則為CPAP非依從組(54例)。患者白天過度嗜睡程度以Epworth嗜睡評分量表(ESS)評分表示,探討中重度OSAHS患者白天過度嗜睡程度與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依從性的關系,結論認為中重度OSAHS患者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的依從性與白天過度嗜睡程度有關,ESS評分較高患者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的依從性較好。文獻還認為[12,13],持續正壓通氣能顯著改善OSAHS患者睡眠情況下的呼吸紊亂,并能使其主觀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改善;PSQI量表可作為基層醫院評定OSAHS患者睡眠質量的重要工具。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4周后,觀察組OSAHS患者不但ESS評分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PSQI評分的改善情況也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施綜合性干預模式能明顯改善OSAHS患者的嗜睡情況及主觀睡眠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騰飛,金曉杰. 舌下神經刺激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47(8):698-701.
[2] 戴艷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 天津護理,2010,18(3):129-130.
[3] 李正民,張國芳. 63例鼾癥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變化及干預對策[J]. 黑龍江醫學,2011,35(2):122-125.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2011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1):9-12.
[5] 吳命坤,孟亞麗,張紅真,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高齡初產婦焦慮和抑郁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2,26(3):240-241.
[6] 王衛紅,何國平,王美蓉,等. 健康教育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2):2559-2563.
[7] 林文霞,楊秀云,陳青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1):142-143.
[8] 宋旭紅,李大雨,王蓓,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保持持續正壓氣道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2):102-104.
[9] Guimar■es C,Martins MV,Vaz Rodrigues L,et al.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anunderestimated subjective scale[J]. Rev Port Pneumol,2012,18(6):267-271.
[10] Shin SH,Ye MK, Kim CG. Modified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resection of the musculus uvulae[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40(6):924-929.
[11] 劉建偉,劉松,李雪峰,等.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白天過度嗜睡與持續氣道正壓治療依從性的關系[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6):2993-2995.
[12] 王小平. CPAP對OSAHS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2):298-299.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焦慮 抑郁 心理問題 心理干預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ype 2 diabetics and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their anxietydepression emotions.Methods 100 diabetic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gtrol group( each n=50), both groups received diabetic routine therapy, and treatment group was plus mental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s of the 1st, 2nd, 3rd and 4th week treatment, mental health status was assess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anxietydepression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with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and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chang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detected at the ame time.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CL90, type 2 diabetics had psychoproblems in varying degree, after treatment scores of the SCL90, the HAMA and HAMD as well as fasting blood glucose lowered more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
【Keywords】 Type 2 diabetes; anxiety; depression; psychoproblems; mental intervention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代謝性疾病,主要因胰島素作用不足及胰島素抵抗而導致的糖、蛋白質、脂類代謝障礙。其發生、發展和轉歸與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及應激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衛生狀況,探討心理干預對其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作者進行了相關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6年5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符合《內科學》第6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病程>1 a。(3)無智能障礙。(4)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5)排除既往有精神病、焦慮抑郁等病史。共入組100例,年齡20 a~70 a。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對照組50例,男23例,女27例。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糖尿病治療。治療組由統一培訓的3名專業心理科醫生給予心理干預:第1 w針對住院環境給患者帶來的心理變化進行心理疏導和支持性心理治療。第2 w積極幫助患者調整飲食及有序的生活規律,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同時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治療。第3 w放松訓練,使患者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第4 w提高認知能力,改變患者對糖尿病不良的認知,努力培養良好的認知行為模式。心理干預2次·w-1,40 min~50 min·次-1。觀察4 w。
1.2.2 評定工具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 w、2 w、3 w、4 w末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定心理衛生狀況,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焦慮抑郁狀況及心理干預效果,同時檢測空腹血糖的變化。SCL90測評心理問題判定標準:總分>160、或陽性項目數>43、或任一因子分>2分判定為疑有心理問題。
1.2.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并進行t檢驗,F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CL90評分比較
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總分分別為210.33和215.21,陽性項目分別為49.95和50.10,陽性總分分別為162.98及164.1,陽性均分分別為3.22和3.41,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說明兩組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治療第4 w末兩組總分分別為119.63和190.32,陽性項目為24.3和46.56,陽性總分為110.32和135.54,治療組各因子分均有顯著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HAMD評分結果比較,見表1。表1 治療前與治療后HAMA及HAMD評分(略)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
表1顯示,HAMA、HAND評分,治療組治療1 w末起、對照組治療2 w末起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P<0.01~0.05),并隨著治療時間的延續均呈持續性下降,但同期治療組均較對照組下降顯著(P<0.01~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變化比較,見表2。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變化(略)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表2顯示,空腹血糖檢測,治療組治療1 w末起、對照組治療2 w末起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P<0.01),并隨著治療時間的延續均呈持續性下降,但同期治療組均較對照組下降顯著(P<0.01~0.05)。
3 討論
研究認為[1],機體在內外環境應激的作用下,可引起人體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心理特征和心理因素的變化不僅可激活腎上腺素髓質的功能,使血漿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及血糖升高,而且可引起抑郁、憤怒、焦慮、緊張和恐懼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再通過下丘腦垂體靶腺軸使胰島細胞分泌減少、血糖升高或誘發糖尿病,焦慮抑郁情緒可顯著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只有消除焦慮、抑郁,改變代謝異常的中介體以后,才能逐步恢復胰島素的敏感性[1]。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SCL90評分均超過陽性標準,說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此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2~4]。可能與糖尿病療程持久,需終身用藥,易引起患者焦慮不安、緊張、恐懼、激越、情緒低落、痛苦不堪、飲食差、睡眠差等有關。而情緒障礙可進一步加重軀體癥狀。經心理干預后,兩組患者HAMA、HAMD總分及空腹血糖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P<0.01),但同期治療組均較對照組下降顯著(P<0.01~0.05)。提示有計劃的心理干預能有效地穩定糖尿病患者的情緒,緩解焦慮、抑郁狀況,調節因情緒等因素引起的生長激素、胰升血糖素和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5]而達到控制血糖,從而提高療效,有效防止并發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金衛東,姚升.精神免疫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218~219
[2]鐘友彬.心理與疾?。跰].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0~11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急診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診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人,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而干預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的干預措施,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急診患者情緒的影響。結果:干預組患者經過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得以有效改善,對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增加,患者搶救時間縮短,以上指標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心理護理;急診患者;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37-01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及現代護理學的不斷發展,有效的護理干預被廣泛應用于急診科[1],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為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急診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筆者選取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人為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診患者,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45.5±7.6)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3人。所有患者均無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無理解力、記憶力、定向力等認知障礙;無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疾??;無腦部器質性疾病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文化程度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干預組患者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內心焦慮抑郁改善情況。對患者采用焦慮抑郁調查問卷調查。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問卷滿分為10分。0分為非常不滿意,10分為非常滿意。問卷經過信度調查,信度值為0.87。
1.3 心理干預措施
1.3.1 幫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態、樹立治病信念。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使患者產生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從而增強治療的依從性。通過耐心傾聽患者敘述各種不適癥狀,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其顧慮,使患者不良情緒得以釋放。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的態度要和藹,舉止文雅,對病人要有耐心、細心,更要有愛心,在治病和精神上給予支持,護士要經常接近病人,明確回答提出的問題,切不可說出消極的語言加重病人的負擔,并用自己嫻熟的技術取得病人的依賴,爭取病人的配合。
1.3.2 重視家屬和親友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家屬親友、單位同事、領導及其他患者的言行舉止,即使是情感的微妙變化,都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對患者心理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讓家屬共同參與心理護理訪談,使其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讓家屬主動地關心、體貼患者并給予經濟支持,幫助協調各種關系,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滿足患者希望得到更多人同情和關心的愿望。
1.3.3 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心理問題不僅局限于腫瘤患者,其家屬同樣也存在,一方面其家屬要不斷籌措治療的資金,另一方面還要強作歡顏來安慰患者鼓勵其繼續堅持治療,因此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其家屬也可能產生極端情緒。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家屬的情緒特點及趨勢,鼓勵其家屬振作起來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
1.3.4 放松行為訓練:對于過度焦慮、抑郁的患者,在干預過程中指導其進行肌肉放松訓練,以緩解其緊張情緒。
1.3 數據處理:
搜集的數據通過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經過我科的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得以有效改善?;颊咴谧o理干預后,能夠更加樂觀向上地面對疾病,并對醫生的各項治療均能夠很好地配合。患者愿意與護士主動交流內心的顧慮,可積極地尋找各種緩解自身壓力的方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滿意度及搶救時間比較(x±s)
3 討論
急診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可能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其中可包括焦慮、抑郁、孤獨、緊張、悲觀等多種感覺,以焦慮和抑郁為最常見情況[2]
我科通過對80例患者的調查發現,有73例患者出現了不同嚴重程度的焦慮及抑郁心理,所占比例較高。
總之,心理護理治療有利于緩解急診患者的負性情緒,降低焦慮和抑郁程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病癥[1],它是發生于胃部或者十二指腸部位的一種慢性潰瘍。當患病后,患者多有上腹劇烈疼痛、周期性發作、神經紊亂等表現。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將受到嚴重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密切相關[2]。本文對護理干預用于應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能夠幫助改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預后。現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對象為我院收治的76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對選取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46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在23歲至69歲,平均年齡為(39.4±5.7)歲;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表現,經內窺鏡檢查最終確診為符合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3]。
1.2 一般方法
1.2.1 焦慮、抑郁評分方法 (1)指導兩組患者分別使用焦慮自評表和抑郁自評表對自身情況進行真實的評價;(2)收集焦慮、抑郁自評表,由醫護人員依據相關標準將原始評分轉化為標準評分用于統計。
1.2.2 護理干預方法
1.2.2.1 心理護理 消化性潰瘍患者多表現為上腹劇烈疼痛、且反復發作、治療過程較長。這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的不適,更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因此患者往往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對此,醫護人員需要充分關注患者的情緒、心理變化,給予患者充分的呵護和照顧,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以幫助患者充分地了解自身的病情、疾病的發生原因以及治療的辦法,并以過去成功治愈的案例來教導患者,和家屬共同努力幫助患者建立起應對消化性潰瘍的信心。
1.2.2.2 生活及飲食護理 (1)生活護理:醫護人員應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干凈、舒適的治療及休息環境,督促患者按規律作息、保證睡眠量在7個小時以上,幫助其調整好自身身體狀況,以最積極的治療依從性面對治療過程;(2)飲食護理:①注意避免攝入過多高熱量、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嚴禁攝入過酸、過辣、過冷的食物,避免引用濃茶、大量酒精;②鼓勵患者“少食”、“多餐”,當癥狀得到一定的緩解之后,可以逐漸地恢復為一日三餐;③幫助患者制定一個合理的飲食計劃,使其能夠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糖類等營養物質;對于遵醫囑不能攝食的患者來說,可以經由靜脈輸入營養的方式提供營養。
1.2.2.3 放松護理(1)在患者睡覺前,可以播放一些輕松、安謐的輕音樂,幫助患者充分放松、進入睡眠狀態;(2)鼓勵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多參與室外運動,如散步、下棋、練太極拳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SPSS18.0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X 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當P
2 結果
應用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標準化后的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護理干預前的焦慮評分為51.2±8.7,護理干預后的焦慮評分為41.0±7.2;護理干預前的抑郁評分為54.8±4.9,護理干預后的焦慮評分為42.5±7.6;統計學分析表明,經過護理干預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干預前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P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