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題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 本文旨在更新學業評價理念,淡化傳統評價模式的選擇和排隊功能,結合醫學教育特點,引入網絡題庫考試方法,構建行之有效的醫學生形成性評價模式,使學生有個性地協調發展。這對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及促進醫學教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 學業評價 形成性評價 題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24
Explore Medical Students'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 Based on Network Exam Construction
CHENG Qin, ZENG Xin, WU Yan, XU Zhengdong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L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evaluation, dilute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selection and queuing capabiliti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network exam test method to build effective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l for medical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person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will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academic evalua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exam construction
由于傳統學業評價模式存在試題質量偏低、考核標準、評價結果不統一等不足之處,題庫建設以及網絡考試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熱點問題。西方高等教育評價研究起步早,成果豐富,發展性評價模式應用廣泛,強調評價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而其高等醫學教育則在強調個體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依托相對完善的制度,從評價的形式到評價的內容均體現出尊重個性、鼓勵創新的特點。國內學者對醫學生學業評價問題也進行了諸多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理論成果的應用性也在不斷提升,但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成果。
1 必要性研究――醫學生形成性評價模式勢在必行
1.1 傳統評價模式制約了杰出人才的培養
由于任何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都需要強大的理論知識為基礎,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學業評價也主要針對理論知識,采用終結性的考試方法進行,評價方法單調、過度強調分數的高低,重結果、輕過程,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能力、人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客觀評價,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法,考試缺乏靈活性,學校特色和教師的教學藝術無法得到體現,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等等,這些都是傳統評價模式所固有的弊端。這種評價模式大大制約了杰出人才的培養,這也是當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培養出大量醫學“匠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沒有科學的學業評價模式,就必然培養不出具有獨立創新精神的高等醫學人才。
1.2 建立醫學生綜合評價模式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優選擇
近年來隨著各類先進評價理念的涌入,我國大多數高校都在對傳統的學業評價模式進行改革,期望通過新型的學業評價模式更好地指引學生發揮個人的特長,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美國學者布魯姆的三種將學業評價模式比較來看,終結性評價注重結果,各類考試在人才選拔方面具有簡單、易行、高效之優勢,但同時又因為教育對象只能被動消極地接受和適應而備受爭議。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則更加注重人才培養的過程,通過各類評價方法實現對學生學業持續、系統的反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更有效地實現評價的改進功能,但是此類評價方式極其耗費時間,會給師生增加巨大的壓力,存在不易實施的問題。由此看來,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在操作過程中更不能脫離實際盲目地對學業評價方法進行改革。學業評價最大的價值是服務于教育目標,因此,我們認為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綜合學業評價體系,這才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優選擇。
2 可行性研究――前景光明但全面實行形成性評價仍有障礙
學業評價的改革應該在具體環境下摸索前行,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在改革過程中過分理論化,不結合各高校學科門類的具體實際,則有可能重蹈美國當年的覆轍,導致教育質量下降。因此,在改革評價方法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調研準備工作,找出實施形成性評價的難點,并努力克服。
2.1 醫學生學習任務重,難以全面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
相較于其他學科專業,醫學生學習較為艱苦有其特殊的含義。首先體現在醫學專業學制長、學習任務重、實踐性強、實習時間長,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有偏科現象,必須全面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的所有課程。其次,醫學生還要廣泛汲取相關專業的學科知識,盡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再次,醫學部分學科之間內在聯系小,但又要求學生完整、準確地予以把握。加之,人體的疾病和醫學科學都具有極強的特異性,醫學生除了掌握大量的普遍性醫學知識以外,還要掌握各類可能出現的特異性知識。因此,要在有限的理論學習時間內,開展大量的形成性評價模式改革,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可能還會得不償失。
2.2 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也是開展形成性評價模式一大障礙
形成性評價模式的開展除了會給學生帶來更大負擔之外,教師也面臨相同的挑戰。如果要求教師在完成系列知識傳授的基礎之上還要開展大量形成性評價工作,例如觀察記錄、平時測驗、問卷調查、課后作業等,這是不現實的。尤其是臨床課程的教師大多是醫院的醫生,他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承擔大量的臨床工作,如果要求他們按照理想中的形成性評價模式開展大量的多元化學業評價確實存在客觀的困難。根據實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采用強制性的措施要求教師開展該項工作,則有可能造成師生的敷衍,使評價模式改革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這也與我們教學改革的初衷相違背。
3 對策研究――建立具有生命力的網絡考試題庫
鑒于上述客觀原因,要開展全面的形成性評價模式改革確實存在了諸多的困難,因此引入網絡題庫考試系統,選用簡易的評價模式是解決形成性評價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應用中水土不服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網絡試題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檢測,并對教學效果產生反饋,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評價模式既不會對授課時間進行壓縮,也不會對師生的課余時間產生過多的要求,大大減少了理論上形成性評價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造成的壓力。
(1)教師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建設網絡考試題庫的重要意義。試題庫的建立可以為教師命題組卷提供便利,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學效果中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建立的網絡題庫采用多樣化的題型,既能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準確衡量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學習質量。加上這樣的評價方式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學生從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式向注重整個學習過程轉變,有利于良好學風的形成。
(2)相關部門應制定題庫建設相應制度,實行先試點后推廣的策略。題庫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必須通過積極調研、集體探討等形式,出臺相應的政策以明確課程試題庫建設的組織機構、基本原則、主要內容、保障措施和監控機制等,為題庫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依據,對試題庫建設提出宏觀要求。由于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用網絡題庫考試模式,因此,網絡題庫考試初期應采用課程自主申報以及學校遴選相結合的方式來選擇開展,這樣既保證了教師的積極性,又避免了過度鋪開的方式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勞而無獲。
(3)各學科應當培養一支高效的題庫建設團隊。網絡題庫建設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試題質量的高低又是決定題庫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建立一套高質量的題庫,就必須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的題庫建設隊伍,具體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進行建設。首先,由該學科資深教師組成命題小組,負責試題的收集與整理;然后,由該領域專家負責試題的審核與評定,包涵題目的內容、格式、邏輯、難度等等;其次,命題教師還應該加強對題庫組卷技巧的學習,最大程度地發揮試題庫組卷考核的優勢。因此,學校層面應加強對題庫建設隊伍的培訓,使其進一步轉變觀念,吸收和引進先進、科學的現代化考試理論和方法,學習和掌握考試理論和命題技巧,才能逐步完善試題庫。
(4)各系院建立題庫建設長效機制,完善題庫管理功能。一套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題庫需要時間的積淀,更匯集了廣大教師和專家的智慧和辛勤勞動,所以,題庫應該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它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科知識在不斷發展,教材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學生水平持續變化,因此題庫的結構和內容也應進行相應的維護,隨著時間、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每個參與題庫建設的人都必須嚴格按照學校的相關文件規定,做到科學務實、職責分明、持續深入地做好所在環節的工作,這對于提高題庫的時效性、科學性,以及延長試題庫的生命周期都具有重要意義。當題量達到一定要求時,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組卷的靈活度,逐步實現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的接軌,增設配伍題,豐富試題庫內容,滿足不同考試類型需求。對于試題庫較為成熟的課程,教研室還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和課程性質進行適度的開放,使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同時也使其教學測量作用無法得到發揮。
總之,題庫建設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我們應該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目標,通過對課程題庫的不斷完善探索出科學有效的評價模式,促進學業評價發展,推進教學改革進程,實現學風、校風的全面提升。當然,任何改革都有可能會受到來自各方面壓力,相信基于網絡題庫考試系統的簡易形成性評價模式,經過時間的磨礪一定能夠在廣大師生的教學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徐正東為本文通訊作者
本文為四川省教改項目(構建基于數學量化方法的醫學生“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結項成果
參考文獻
[1] 江燕.教考分離視域下高校網絡試題庫建設探析.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3).
[2] 王素君.試論高校實施教考分離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教育理論研究,2011(28).
[3] 劉靜.關于高校試題庫建設的若干思考.中國社會醫學,2009.26(3).
[4] 趙宇鳴.機考題庫建設存在的問題與隱憂.現代企業教育,2012(8).
(一)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鞏固人才培養定位
傳統的教考合一的情況下,學生在考前要求任課教師劃范圍降低難度,考后成績不理想還要求助于老師,嚴重破壞了學校學風、考風的建設。而試題庫的建設,會使學生認識到成績的好壞取決于平時的努力程度以及對所學課程掌握與理解水平的高低,從而促使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認真學習并掌握刑法學課程的基本內容重點。因此,試題庫的建設,不僅有助于形成重教重學的良好氛圍,也有利于客觀公正地評價人才培養質量,更能鞏固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式。
(二)促進法學專業學生適應標準化考核制度及就業
法學專業學生在大學本科期間除必須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教學任務外,還可以通過社會考試獲得各種從業資格證書,試題庫的建設則能端正學生的心態,學生將擺脫“投機”“押寶”等心態,學生在課堂上熟悉標準化考試環境,在多次標準化考試中培養自身應考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從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促進了法學專業學生就業。
二、高質量刑法學試題庫建設的需求規范
(一)刑法學試題庫建設的基本原則
刑法學試題庫不是刑法學試題的簡單拼湊與羅列,試題庫建設應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組織與實施。教學大綱是教學內容的總體綱要,基本內容包括內容簡介、教學目的與要求、講授重點與難點章節要點及授課學時數等;考試大綱則規定了考試目的、考試性質、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等。
(二)刑法學試題庫中的試題應具有一定規模
刑法學試題庫中的題量必須達到足夠容量,否則就會失去試題庫的價值。刑法學試題根據知識點難度題型等參數的要求,應具有合理的比例結構,其題量也應具有一定規模,盡管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量化標準,但筆者認為至少應能保證連續四年抽取的試題重復率不超過10%為佳。
三、刑法學試題庫建設的成效
(一)學生實踐能力凸顯
刑法學試題庫的建成、補充、更新了大量實踐考核內容,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配合學校成立的模擬法庭,使學生更加明確了刑事庭審的過程,加強了對訴訟法的掌握,同時提高了對實體法的興趣。
(二)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均得以提高
刑法學試題庫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實行教考分離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辦學效益。實行教考分離,直接促進了教師教學責任心的提高,唯有積極做好切實的教學,方可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實行教考分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自覺性的提高。面對大量的高質量試題,學生只有主動勤奮地學習。刑法學試題庫的建成有力地調動了教學雙方的積極性,自然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總之,刑法學試題庫建設是一項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細致而又嚴肅的工作,試題庫建設是必然的趨勢。它涉及教育科學與刑法學教學以及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緊密結合,試題庫建設使試題管理工作趨于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有利于樹立良好的教風與學風,也為試卷標準化及無紙化考試提供了基礎。試題庫建設要扎扎實實地逐步進行,盡管在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難題,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但與傳統方式相比,已體現出很多優越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王曉宇,孟繁疆,賈銀江.高等學校試題庫建設實踐與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為此設計數據庫,要求能夠完成以下功能:應用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能夠對不同的系、班級、學生、教師、課程、選課等相關內容進行增加、刪減、修改。其中,必須具有方便的查詢功能、還有豐富的報表統計功能,并能夠打印出相關數據。課題二、電腦產品生產與銷售的管理系統某電腦公司生產和銷售多種電腦產品。公司擁有不同型號和品牌的電腦產品,每個產品有相應的人員進行負責。購買的客戶可在公司下設的多個銷售點購買電腦,所購買的電腦信息記錄在訂單中,銷售點根據訂單向客戶發送電腦。要求學生根據以上的應用環境,為這個公司設計并且實現電腦產品生產與銷售管理系統,必須具有以下一些功能:該系統能夠記錄公司電腦產品和員工的一些基本信息,并能進行方便的增加、刪減和修改操作。模板,表間公式,工作流,SWEB,自定義打印,網盤,即時通訊,Excel,指紋驗證大并發,多核CPU,多層體系結構,附件,圖片,外部數據,源,組織架構,角色,數據規范定時任務,大中小微企業管理,CAD,預警,文檔管理,導航圖,文件傳輸,短信ESWEB支持ipad,平板電腦,手機,Android,chrome,irefox,Safari,IE,欄目。主要功能模塊包括:渠道管理、項目管理、合同管理、報價管理、銷售機會管理、收款計劃管理、付款計劃管理、潛在客戶池、公共檢索、自動化管理策略、客戶管理、競爭對手管理、服務管理、商品管理、銷售管理、采購管理、費用管理、短信群發、傳真群發、郵件群發、活動管理、任務管理、權限管理、自定義功能、數據導入功能、新聞公告、工作臺、快速通道、系統監控、報表數據分析等。
二、數據庫實踐教學中可使用的教學方法
在數據庫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目標,我主要采用主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主動創新機會。
(1)主題教學方法。針對課堂教學過程、實踐教學要求和課后練習需要,我設計了不同的數據庫教學主題。將數據庫基本原理、設計、實現和開發等諸要素都設計在同一個主題中,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深入進行講解和練習,從而達到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所有知識,尤其是加快了學生對抽象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針對數據庫教學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我精心設計了實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從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學生操作、交流討論、鞏固創新、總結等步驟展開教學。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 多媒體圖片庫; PBL教學模式; 病理學; 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 由教師引導的一種主動性學習方法[1] 。本研究以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中西醫臨床本科學生為實驗對象, 對不同分組的學生實施傳統病理教學及多媒體圖片庫結合PBL教學模式,對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價,為進一步改革中醫藥院校病理教學模式提供了實踐依據。
一、實驗對象與實驗方法
1. 實驗分組
1.1 實驗組: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中西醫臨床本科學生1班71人
1.2 對照組: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中西醫臨床本科學生2班70人
2. 教材和教學大綱
兩組均采用黃玉芳主編的病理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年7月第2版) 教材, 并使用配套學大綱及成都中醫藥大學病理教研室制作的常見病鏡下圖片庫。
3. 授課時間與學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授課時間均為72學時(于2012年3月2 日到6月29日完成) 。
4.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在規定時間內, 掌握病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 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5. 教師資質
均為講師以上職稱的任課教師,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授課為同一教師, 實驗組自學討論指導教師共6 人。
6. 教學實施方案。
6.1. 實驗組方案:
授課: 授課教師在30 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重點掌握知識的傳授, 然后采取PBL 教學模式42 學時,討論時8 人為一小組, 每組推選一名組長, 負責組織自學討論和記錄。討論內容: 選擇各系統常見病例, 分別為動脈粥樣硬化癥、大葉性肺炎、肝硬化和慢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在指導老師的啟發引導下,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問題的重點圍繞病理學基礎理論以及相關的內容。學生討論病例時要提出問題,分工查找資料,最后進行組間討論, 每組選1個代表在全班發言(約5分鐘) 。最后由授課教師根據病例涉及到的病理學知識點進行總結,并結合多媒體播放圖片庫中相關病變器官的組織切片圖。每個病例討論為3 學時, 小結1學時。學生問卷調查1學時。
6.2.對照組方案:
全程采用老師講授, 學生聽課的傳統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在72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的傳授, 小結1 學時, 學生問卷調查1 學時。
7. 教學效果評價
7.1. 問卷調查
于課程結束前1 學時, 對實驗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知識掌握能力的評價, 了解學生對PBL 教學模式在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對教學模式的認識、看法和希望。
7.2. 考試
考試試卷含選擇、、名詞解釋、簡答、病案分析題五個部分。
7.3. 學生座談
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班各派2 名代表參加座談會, 全體指導教師參加。在召開座談會之前, 要求各班代表廣泛收集全體學生對本次PBL 教學的意見,教師學生面對面進行雙向交流。
二、實驗結果
1. 學生對PBL 教學效果的評價
學生座談的反饋意見主要有: (1) PBL 模式能夠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擴展解決問題的思路, 增強團隊意識; (2)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PBL 教學可以減少學習的盲目性; (3) PBL 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 傳統的考試成績不能客觀反映PBL 教學效果。
2. 學生對自身綜合運用病理學知識的能力評價
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自身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 甚至明顯提高(表1)。
表1 實驗組學生對多媒體圖片庫結合PBL 授課方式提高綜合能力的評價人數( %)
評價指標 明顯提高(%) 有所提高(%) 沒有提高(%)
理解能力 39.01 61.54 7.45
自學能力 37.43 55.81 6.76
表達能力 28.74 59.6 11.66
交流能力 32.03 63.22 4.75
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27.51 58.79 13.7
三、討 論
單純以卷面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質量, 容易造成讀死書的后果, 進而使學生在進入臨床和科研工作時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基礎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填鴨式傳統教學體制越來越不適應時展的要求。因此, 尋求適應時展的新教學模式成為必然,PBL 教學模式恰恰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3]。其特點是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 小組討論, 獲取新知; 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啟發者; 學生主動承擔學習的主要責任, 充分發揮探索和創新精神, 他們的學習過程是對工作實踐真實情況的部分反映[4]。因此, 我們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初步嘗試了PBL 教學模式,并結合多媒體圖片庫的應用,學生對此給予了肯定, 問卷調查和座談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適應或基本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認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培養了大家交流、溝通、表達的綜合能力, 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 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效果[5]。
總結這次教學改革實踐經驗, 我們認為,PBL教學效果不應以一次考試成績作為標準, 應采取多參數累積記分的方式, 增加過程性考核任務,如切片讀片、病理診斷分析、提問和討論等方式都可以計分[6]; 考試試卷不應完全取締, 但出題形式可更加靈活。針對我國中醫院校病理教學現狀,制定科學的綜合評價病理教學質量的標準是教育改革的關鍵, 也是我們將來病理教學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資源庫;開發;師訓模式
教學資源是指數字化和電子化的教育資源和信息,而教學資源庫是指教育資源整合和優化的產物,不僅包括教學資源(試題庫、案例庫、媒體素材庫、文獻庫、課件庫、常見問題解答庫等),還提供資源的分類管理,檢索查詢等信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指出:“建設有效共享、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國家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和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建成較完備的國家級和省級教育基礎信息庫以及教育質量、學生流動、資源配置和畢業生就業狀況等監測分析系統。”可見開發、建設與完善教學資源庫,成為我們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任務。
一、教學資源庫開發的組織形式
1.專家指導
專業教師實踐動手(應用)能力相對較差,是影響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瓶頸。為保證教學資源庫的實用性、嚴謹性和有效性,在教學資源庫的開發前勢必要組建一支專家隊伍來指導、規范我們工作,尤其是汽車維修專業,其操作過程中非常注重工藝的規范和精準。在資源庫開發中我們學校聯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通過學會我們邀請到了由六位國內長年供職于汽修生產一線,并有厚實理念功底的專家指導團來幫助我們進行資源庫開發。專家提供長期的技術支持,主要包括項目開發中的維修(護)工藝規范,文字表述、技術規范、維修手冊的提供。再次專家們參與全部教學資源庫內容、工藝的審核工作,保證教師在資源庫開發過程中能得到全程的指導。
2.企業合作
資源庫的開發要求有各類資源的整合,我們的汽修專業在辦學過程中,不僅與北京現代、上海通用、一汽豐田、德國巴斯夫等一線汽修企業進行深層合作辦學,及時吸收他們的先進生產理念、維修工藝,幫助我們開發資源庫。另外本著直觀、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資源庫表述原則,開發的教學資料庫重點考慮了真實情境模擬、實景拍攝、三維動作模擬等元素,學校與當前汽車軟件開發的知名公司“上海景格汽車軟件有限公司”進行開發合作,依靠軟件公司的技術力量,為我們解決動畫制作,影像資料編輯等工作,使得資源庫不僅易于教師教,也易于學生、維修工、駕駛員學習的目的。
3.全員開發
教學資源庫開發過程中的專業教師全員參加是我校的一大特點。目前不少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者多專家、學者、政府專門管理機構人員以及計算機人才,普通教師多以應用為主,很少有參與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我們學校近三年分配的汽修專業新教師占到汽修專業教師總數59.4%。為加速他們成長,我們從2010年初設想以教學資源庫開發為載體的專業教師師訓模式,并在同年九月開始實施,目前共有43個項目的腳本通過行業專業審核,部分已進入錄像和編輯階段。從我校的實踐來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為專業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平臺,實現了專業教師素質的整體快速、持續提升。
二、教學資源庫開發促進教師成長
1.提高了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
汽修教學資源庫的素材來源于汽修維護、維修過程中的各個實際操作項目,教學資源庫開發,必須要有具體的流程設計,這些設計完全基于以維修手冊為技術指導的過程操作。
例:“更換三元催化轉換器”項目腳本就有下列流程設計
A.項目導入:一輛豐田卡羅拉1.6AT型轎車,行駛里程80000km。故障現象主要表現為:速無力,經診斷發現三元催化轉換器堵塞,需更換三元催化轉換器。
B.教學目標略(含技能點、知識點)
C.實訓要求略(含實訓場地、器材、實訓人員組織形式)
D.操作步驟
E.相關資源略(本項目的理論拓展)
在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們首先要具備對所開發的項目有非常熟練而規范的操作技能,所以參與資源庫開發,也是我們教師專業技能提高的過程。一些項目教師非常熟悉,但嚴格地按照維修手冊來作業,并要分析每一步的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必須要求教師重新編排流程親自動手去感受,從而也把汽修作業規范性、嚴謹性的作業要求滲透到教師意識中。
2.培養了教師的合作能力
科學家通過風洞實驗發現,大雁群落以人字形飛行比大雁單獨飛行能多飛百分之二百的路程,這便是合作產生的巨大作用。我們的教師團隊如果能把每個成員的機智、耐力、毅力、自信、知識集結在一起,使他們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必能形成更大的力量。資源庫建設過程也是廣大教師們合作的過程,在項目安排中可以把具體項目落實到個人,而每個人都從屬于某個協作小組,在工作中組內教師群策群力和分工合作來完成各項任務,提高溝通能力,培養團隊意識。
3.提供了教師與專家的交流學習機會
在資源庫的開發過程中,我們與專家的交流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式(1)定期(一般兩個一次)安排專家來校進行指導,主要幫助教師解決操作工藝中的疑難問題、部分維修手冊的解讀和文本的審核、定稿,此間要求所有的專業教師一同參與交流和學習;(2)通過網上信息交通,不間斷地把教師資源庫開發進程和有關資料向專家們匯報,取得反饋信息。通過如此交流不僅幫助教師學到不少維修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且可以學習到專家們嚴謹、敬業、孜孜不倦的職業素養。我們的專業教師利用這樣交流平臺,既是在開展一次次實實在在的教研活動,也是教師不斷取長補短、規范維修工藝、勵志成長的契機。
4.提升了教師文字的表達能力
教師是傳播文明的使者,因此,表達能力(包括語言和文字)是教師勞動的特殊工具。尤其對于工科畢業的教師來說,表達能力更是我們要大力提升的基本技能之一。資源庫的開發恰好可以鍛煉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以汽修資源庫的項目腳本說明為例,其篇幅大都在4000~6000字之間,與一般的論文相似。其文字表述要求能簡練、易懂、知識性(專業性)強。一個項目腳本的成熟必須通過初審、復審、終審等環節,在反復的修改、提煉過程中,極大地鍛煉了教師們的文字推敲能力和表述水平。
5.鍛煉了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
為滿足教師教學需要,開發的教學資源庫不僅要有具體的專業技術資料、工藝手冊、試題庫、案例庫、媒體素材庫等資料,也要 有相關的教學設計,其中有教學情境設置、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流程等內容。在編排教學設計時要求參與教師通過反復嘗試,找到適合以“技能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易于教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和相應的考評機制,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實際教學設計和課堂掌控能力。
資源庫的開發,為中職專業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平臺,我們教師借助這個平臺,可以飛得更高、看得更遠,更能把“新課改、新課堂、新教法”的三新職教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推進教學改革,引領時代步伐。
參考文獻:
[1]劉清堂.網絡教育資源庫的設計和開發[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 作文文本 英語專業學生 二語心理詞庫 心理詞庫提取 發展模式
1.引言
雙語心理詞庫是心理詞庫領域的一個特殊領域,主要關注雙語心理詞庫的概念形式表征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之前關于心理詞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詞庫存儲的異質性研究方面,其核心思想是概念和單詞存儲于雙語者的記憶的不同部位。而且二語學習者的母語詞匯與二語詞匯的存儲也是分開的。Weinreich(1953)按形式表征和概念表征的關系,將心理詞庫分為三類:合成型、并列型和附屬型。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后,心理詞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心理詞匯存儲的同質性。在中國,桂詩春和董燕萍(2002)調查了雙語心理詞庫的表征,揭示了七種表征模型。肖旭月(2001)認為語言錯誤是心理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和依據。70年代興起的口誤研究入手對心理詞庫及言語產出等心理語言學領域的研究。閆嶸(2007)采用英語語音意識、假詞拼讀、聽覺言語工作記憶測驗和詞匯量及篇章閱讀理解測驗,對高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語音信息加工能力與詞匯量和篇章閱讀理解的關系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英語語音意識、假詞拼讀、聽覺言語工作記憶與詞匯量和篇章閱讀理解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以上對于心理詞匯的研究很多都集中在詞匯聯想研究存儲模型和理論研究上,很少將心理詞匯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本文旨以寫作為基礎對心理詞匯進行研究,并將研究結果用于實踐,提出提高寫作能力的策略。
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選取某外語院校英語專業一年級及二年級學生的作文為研究對象。作文題目統一,是2006年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原題。根據學生年級及作文水平等各方面因素,每個年級選取25名受試,將其分成較高水平二語學習者和較低水平二語學習者兩個組別。通過分析一年級(較低水平組)與二年級(較高水平組)學生作文中所運用的詞匯的難度,準確度、多樣性等方面的問題,并結合對受試者進行關于詞匯學習及寫作中詞匯應用等方面問題的隨機一對一訪問和一項根據作文反饋針對低水平學習者的簡單詞匯測試,來了解分析學生心理詞庫的發展,找出英語學習者二語心理詞庫的發展對英語寫作造成的影響。
3.從心理詞庫提取方面看二語心理詞庫發展
影響心理詞庫提取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詞頻(lexical frequency)、詞素結構(morphological complexity)、詞匯歧義(lexical ambiguity)、詞匯性(lexicality)和語義啟動(semantic priming)。本研究主要考察前兩種因素對二語心理詞庫提取的影響,并通過對高低兩個年級組的作文文本詞匯錯誤分析進行對比,試圖總結出二語心理詞庫的發展模式。
3.1詞頻因素
因詞頻而引起的不同反應就是文獻中常提到的詞頻效應(frequency effect)。詞頻效應是指受試對高頻詞的反應快于對低頻詞的反應。本研究在對高低年級組作文文本中出現的詞匯錯誤進行分析時發現,受試作文中的許多詞匯拼寫錯誤與詞頻有關,其中高低年級組對高低詞頻的應用存在差異。
在詞匯拼寫錯誤中,受試對于低頻詞的拼寫相對錯誤很多,而對高頻詞的拼寫則很少出錯。例如:embrassment(正:embarrassment),guarantte(正:guarantee),extravagent(正:extravagant),mickle(正:miracle)等。根據《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中對詞頻的統計,以上詞匯均屬于低頻詞。
其中,高低水平二語學習者因詞頻導致的詞匯拼寫錯誤存在差異。低水平組比高水平組更容易出現詞匯拼寫錯誤,而且出現的拼寫錯誤集中在高頻詞上,例如:ablity(ability),anther(another),accoarding/accoading(according);ecnomic(economic);porpose(propose);persude(persuade);earthquick(earthquake)等,這是因為低水平組受試本身的英語水平有限決定了他們對低頻詞的有意回避或缺乏掌握。而高水平組的受試相對掌握了一些低頻詞的語義和用法知識,因此他們有意識地嘗試使用一些低頻詞來表達概念和思想,故錯誤出現的概率要高于低水平組的受試。
除詞匯拼寫錯誤外,高低詞頻對詞匯多樣性的提取也存在一定影響。低水平組的受試往往運用一個或幾個最常接觸的高頻詞去表達不同的意思,而高水平組的受試則選擇運用多個語義相近的低頻詞去表達同一個概念意義,以突出英語語言的多樣性特點。
以上例子顯示了高低水平組在詞匯運用方面的巨大差異。低水平組的受試詞匯表達比較單一,往往用一個或兩個固定的高頻詞去表達相近的語義概念,忽略或沒有掌握這些相近語義概念的差異性,從而造成語言表達單一、籠統,缺乏生動和細致。例如:
Saving money is a good habit.
It is a good way for our better life.
People wan to have a good living condition.
Shopping list is good for saving money.
高水平組則相對高一個層次。他們會用一些低頻詞去表達一些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語義概念,體現其中的細微語義和語境差別。例如:
It is really enjoyable to spend tomorrow’s money.
Many students have an advanced idea that using tomorrow’s money is better.
Saving money is an excellent tradition in Chinese culture.
As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comes more frequent,lots of Chinese stufents begin to change our tradition of being a brilliant saver.
3.2詞素結構
一個詞可能是由兩個以上的詞素構成的,如unhappily由三個詞素組成,其中un和ly是詞綴(affix),一個為前綴,一個為后綴,happy是詞根(root/base)。在對高低水平組受試的作文文本分析中發現,受試趨向于使用不帶詞綴的詞,用句法形式去代替詞綴意義的表達,如:用“not likely”代替“unlikely”,用“not practical”代替“unpractical”,用“not acceptable”代替“unacceptable”,等等。這種趨勢在低水平組更明顯。
在高低水平兩組受試中,詞綴用法錯誤在詞匯錯誤類型中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低水平的詞綴錯誤有20處,高水平有9處。下面表格中列舉了文本分析中的一些詞綴用法錯誤。這說明受試在對詞素結構詞的提取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難。他們并沒有真正掌握英語詞素結構的特點和規律,只是憑個人感覺和經驗去向詞干添加一些詞綴,從而犯了過分規則化(overgeneralization)的錯誤。例如worthly這個詞在英語中是不存在的,受試想要表達的是“有價值的,值得重視的”語義概念,英文中對應的詞應該是worthy。受試受一些以往經驗和構詞規律的影響,認為添加詞綴ly到詞根上可以構成形容詞,表示“像什么那樣的,有什么特性的”的意思。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表3 高低水平學習者詞綴錯誤對比
研究發現,受試對帶有詞綴的詞的反應慢于對沒有帶有詞綴的詞的反應(Snodgrass&Jarvella,1972),這說明受試可能是先將帶詞綴的詞進行分析后分別提取了詞根和詞綴,然后進行比較才作出的決定,而不帶詞綴的詞是直接提取的,所以時間快。從詞匯存儲的角度看,這說明詞綴和詞根可能是獨立存儲的。有些研究(Rubin,Becker&Freeman,1979)則表明在詞匯判斷的任務中,并不是所有帶有詞綴的詞都經過了這樣一個分解并分別提取的過程。Carroll指出詞素結構詞的存儲和提取與詞頻有關,他認為高頻詞(impossible)一般是整詞存儲,整詞替提取的,而低頻詞(imperceptible)可能是以詞根和詞綴分別存儲的(Carroll,2000:122)。本研究中的詞綴錯誤分析進一步證明了Carroll的觀點。在受試的文本中,低水平受試大都用高頻詞去表達概念。作者將這些低水平受試出現用法錯誤的詞素結構詞總結在一起,并對一部分受試進行一對一的采訪,了解受試對詞綴和英語構詞法的掌握情況。在受試的回饋中我們發現,他們在學習和記憶這些帶有詞綴結構的高頻詞時,并沒有將詞根和詞綴分開存儲和提取,相反,他們將這些詞看做一個整體來記憶和存儲的。這可能和他們對英語構詞法知識的掌握有限相關聯。同時,由于這些高頻詞經常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出現,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不予以強調,受試一般不會自行將其拆分,而是整體存儲。例如,happiness這個詞,受試反應在平時學習時就是將它與中文“幸福”這個概念對等的,并沒有將它分解為“happy+ness”。而高水平因為已經掌握了較系統的構詞法知識,其對低頻詞的存儲則大都采用分解的方式,即詞根和詞綴分別存儲和記憶。這也就對過分規則化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4.對英語學習的啟示及策略
我們對于二語學習者的作文的分析主要從心理詞庫提取方面進行,發現二語學習者心理詞庫的發展。從心理詞庫提取角度看,不難發現高水平學習者在使用低頻詞,對于復雜性詞綴掌握等方面有較大提高。這證明經過專門的語言學習和培訓,二語學習者可以不斷擴充二語心理詞庫量,掌握二語心理詞庫的某些特征而簡化詞匯記憶和詞匯使用。從以上分析結果中我們不難發現心理詞匯提取方面問題主要限制低水平學習者作文水平。針對低水平學習者多使用高頻詞,低頻詞和復雜詞形使用易出現錯誤,就要人為提高低頻詞出現的頻率,也就是詞匯的近現率。提高詞匯近現率就要求學生多讀多聽,更多接觸低頻詞,這樣低頻詞就會成為二語學習者心理詞庫中的高頻詞。
參考文獻:
[1]Bonin,P.(Ed.)Mental Lexicon:Some Words to Talk about Word. Nova Science Publisher,2003.
[2]Hino,Y.,Lupker,S.J.Effects of polysemy in lexical decision and naming:An alternative to lexical access accoun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2,1996:1331-1356.
[3]Meara,P.The Rediscovery of Vocabulary.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8/4,2000:393-407.
[4]Michael Garman.Psycholinguis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Singleton,D.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Wesche,M.B.,Paribakht,T.S.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Knowledge:Depth versus Breadth.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6.53:13-40.
[7]董燕萍.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8]胡壯麟.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 詩文名曲,創設情境
詩詞名句是濃縮的精華,它們的內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盡的,設計導語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詩文名句,不但能夠很快地渲染一種詩情畫意的典雅氣氛,而且能創設“先聲奪人”審美情境。例如在講授孫犁的散文名篇《黃鸝》時,教師先問“大家能說出哪些有關黃鸝的詩文?”,這是課堂上的一個“逗”,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積淀,能夠說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然后教師總結“在這些詩文中,黃鸝作為春天的使者,給大好春光增添了盎然的生機和無限的活力。那么,在我國著名的散文家孫犁的筆下,黃鸝又是怎樣的呢?
樂曲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在音樂創造的情境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我的母親》時,我先讓學生聽滿文軍的歌曲《懂你》,悠揚的樂曲把學生帶入生活,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心深處掀起層層波瀾。在講授《琵琶行》前,讓學生聽古典名曲《十面埋伏》,講《孔雀東南飛》時聽《梁祝》等。
2 故事導入,欲擒故縱
學生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注意力并不是最為集中的,導語作為過渡,有時可先宕開一筆,欲擒故縱,采用“曲徑通幽”的方式,用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如講故事開始,這樣能很快地把課堂導入到和諧有序的課堂氣氛,使師生之間的知識傳遞融入和諧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時又能使課內和課外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收到“一石二鳥”之效。例如,在講授房龍的《序言》時,我先講了一個故事,“在茫茫的草原上,當暴風雨將要來臨的時候,人們能看到一種天藍色的小星星。這是些非常奇怪的天藍色的小火舌,仿佛暗示著某個神話故事似的。據說這些美麗的小星星是古時候一位勇士的血化成的,他的名字叫丹柯。穿越不過的森林從三面把這族人的營地包圍著,而在第四面——才是一片草原。當一場災難降臨時,他要把自己的部族領向幸福,但在密林里,他受到了誤解、猜疑、謾罵。于是,他撕開自己的胸膛,捧出自己的燃燒的心臟,用心靈之光將人們帶出了死亡之地。但是,在人們狂歡的時刻,他卻流盡了鮮血,躺在了地上,而他的心也被人們踩碎,變成了這些美麗的藍星星。丹柯是一位英雄,他深愛著人們,但卻這樣悲哀地死去。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人類的先驅者如何理解恪守傳統和大膽創新的關系?從房龍的《序言》中,相信大家會找到答案。
另外,每個人對笑話都是不會抗拒的,尤其是永遠笑不夠的學生。一上臺就“整”一個笑話,必將使課堂沉浸于融洽的氣氛中。我在上《藥》時這樣開頭——給大家講個笑話:從前有對父子極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皇歷,看適宜做何事,忌諱做什么。一天,老頭要出去辦事,習慣性地翻開黃歷——不好!上面說今天“不宜出門”,這可急壞了他。但他靈機一動:不宜出“門”,我翻墻頭不行么?于是就去翻墻,由于土墻年久失修,塌了,把老頭壓在下面起不來。他大喊:“兒子救命!”兒子聽到后說:“別急,我來翻翻黃歷——不好!上面說今天‘不宜動土’,所以我不能救你!”結果老頭活活被壓死了。我們在笑的時候,也感到悲哀——多么迷信、多么愚昧!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藥》,講的事也很愚昧:竟然有人認為人血饅頭可以治病!
3 背景介紹,以情激情
任何優秀的作品都是在文本的殘缺中成就其完美的。“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學作品的特征,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以現成的答案來規范作品的解讀,所以在導入時,恰到好處地為學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沒有傳達出來的信息,例如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內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比如在講授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說“使生如春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峻美”。我想,用這句話來概括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生是再恰當不過了。托翁的一生是壯麗的一生,在世界的文壇上,給我們留下了《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等偉大的作品,大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長廊。他雖然貴為伯爵,但是他的靈魂卻始終放射著自由和博愛的光芒,他愛這塊土地,也愛這塊土地上受苦受難的人民。可是,他的妻子卻不理解他,最后,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獨自出走,不久病逝在一個陌生的小站上。托爾斯泰一生為聲名所累,所以在他才希望自己死后埋骨于一處自己選擇的幸福所在,將它作為自己靈魂的安棲之地。1946年,在他百年華誕之時,奧地利作家茨威格造訪了俄羅斯這塊古老的土地,在這里,他看到了“世間最美的墳墓”。
世事洞明皆學問,生活處處是語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電視、電腦普及率的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視與完善,這些渠道所傳輸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豐富多樣,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有敏銳的視角和開闊的視野,留心學生關注的焦點話題,并能信手拈來,認真提煉。這樣的開場白,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能順理成章地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從而使語文課真正地和課外聯系在一起。比如學習《胡同文化》時,中央臺的《大宅門》正在熱播,而電視劇也便成了學生課余消閑的話題。于是在上課時,我用了這樣的導語:這兩天大家課余的熱門話題便是白家的是是非非起起落落。大家知道,白景琦在笑聲中落地,《大宅門》的主題曲里唱到:“驀然一聲笑,推開兩扇門”,生活在皇城根兒的白景琦用他的笑聲推開了兩扇民族大門,在這兩扇大門之中,究竟包含著怎樣的京都文化。我們學習了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后,將能找到這個答案。
4 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2016屆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及各分流方向、麻醉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依據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和國家執業醫師考核標準,以及強技能、強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通過對畢業生的臨床技能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健康評估能力、健康教育能力進行臨床考核。OSCE考試其中一站為計算機考站,考試時間30min,根據各臨床科室常見病、多發病,建立病例分析試題庫,考查醫學生臨床分析能力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考生根據學號及密碼登陸第一臨床醫學院在線考試系統,由系統隨機從試題庫抽題做答后自動判分。
1.3 研究的主要內容
(1)考試題庫的組成:由北京眾恒志信開發有限公司開發,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等多家醫學試題庫。系統由題庫學習、達標作業、網上考試、手工評卷、題庫管理、考試設置、試卷分析、賬戶管理、權限分配、通知、賬戶配置、題型配設置、系統日志、初始化設置十四大功能模塊組成。其中初始設置、帳戶管理、題庫管理、試卷管理、統計分析五大功能模塊,貫穿考試組織工作的整個過程。如圖1。
圖1
(2)考試題庫的應用:第一步考生在登錄界面輸入用戶名(學號)和密碼(初始密碼666666),第二步點擊“網上考試”里面的“參加考試”,即可進行答題,考試時間20分鐘,試卷左上角以倒計時方式顯示考試剩余時間,當倒計時為0時,系統則自動交卷并顯示成績,特別注意在答題過程中不能中途退出,否則默認自動交卷,考生無法再次考試。如在規定時間內答題結束可自動提交答卷,系統自動生成成績。
2 結果
我校2015-2017屆2521名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專業畢業生參加OSCE畢業考核,共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心電圖室、CT室及放射科等相關臨床科室。該系統已在我院投入使用四年,已完成四屆醫學類臨床醫學生畢業考核的應用,基本滿足了醫學生臨床分析能力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達到了滿意的效果。同時很好地解決了我院傳統考試方式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完全避免了傳統考試方式中所必須進行的試卷印刷、人工閱卷、分數登記等一系列的工作環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學生問卷調查,88.7%學生對計算機考站表示滿意,80.2%學生認為考核內容符合臨床實習所在科室需掌握知識點,92.6%學生認為能夠適應畢業在線考核模式,總體合格率90.5%,優秀率8.2%,基本符合考試要求,其中有62.4%學生寫下了相關反饋意見,具體內容如下:(1)考題和知識點有重復;(2)閱片圖像不是太清晰;(3)答案存在不合理選項。
3 討論
優勢:我院在線考試系統平臺自投入使用至今,相比傳統考試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大降低了醫院的成本。所有考生成績都以電子文檔形式導出進行長期保存,節省了紙質試卷所占用的空間。由于在線考試系統是對每個考生隨機生成的試卷,在試題難度系數相同的情況下,試題的順序和題目都是不同的,因此有效防止了考生傳遞答案等作弊方式,嚴肅了考試紀律,從而端正了學風,保證了考試的客觀性。同時考試過程和成績處理過程中都不受人工操作的影響,考試結束后考生自動提交試卷即顯示成績,杜絕了考生利用各種關系進行成績修改的現象,有利于考試的公平、公正。
根據考試命題、成績統計與試卷分析質量控制的要求開發了題庫管理系統。根據篇章、知識點、題型、難易度(難、中、易)、大綱要求(掌握、熟悉、了解)和目標(記憶、理解、掌握)對每一道題統一規范格式,導入題庫管理軟件。生成的題庫文件可以方便地在題庫管理軟件中運行,進行題目和相關信息的修訂等自動化管理和自動或手動組卷。
2生理學題庫計算機組卷的應用
2.1手動組卷題庫管理軟件可以運行手動和自動兩種組卷方式。手動組卷即出題人員人工選定某一試題進入生成的試卷,可以節省逐字錄入的時間。但是由于仍然存在人為干預因素,不利于體現考試的客觀性和公平性原則,可根據考生層次和考試要求酌情使用。
2.2自動組卷在自動組卷過程中,出題人員只需設置篇章、題型、知識點、難易度比例等相關參數,由軟件根據設定參數自動選擇題目生成試卷。同時軟件可以對生成的試卷信息進行細致分析,給出細目表,便于出題人員把握生成的試卷是否符合既定要求。
2.3計算機自動組卷常見問題及對策
2.3.1試卷中各道題目格式不統一。由于題庫數量龐大,由不同人員完成,雖然建設題庫時進行了細致的要求,對試題規定了統一的格式,但是由于要求繁雜,難免出現細節上的不統一,如字體、字號、上下標、段落格式等。題庫管理軟件輸出的試卷(存儲為.doc文件)將保留原來的格式,不同篇章的題目顯示在同一張試卷上時,這些格式的差異暴露無遺。為此,要求在將題庫導入管理軟件之前對全部試題格式進行校對,務求統一。導入完成后如發現問題,需刪除該題并重新導入格式正確的題目,題庫管理軟件上不能對格式進行修改。如在自動組卷中發現問題,彌補的措施是可以在最終生成的試卷上進行修改。
2.3.2試卷不符合考試計劃編制要求。我校對考試計劃的編制原則是: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約占50%~60%,熟悉的內容約占30%~40%,了解的內容約占10%~20%左右。在基礎教學階段,記憶、理解、應用三個層次試題的比例大致為50%:30%:20%,按難:中:易=10%~20%:80%~60%:10%~20%的比例組成試卷。而自動組卷生成的試卷往往滿足不了以上所有要求,而且常常出現偏題、怪題。試卷分析結果常常提示難易度偏低,但是老師和學生對試題的評價卻偏難。可能的原因有:(1)為了避免各套試卷重題率過高的問題,題庫要保證有足夠的題量,為了增加題庫中題目數量,難免在建設過程中添加了很多偏題、怪題。(2)在難易度的設置上,命題人對于某些題目把握不準確,導致本來應為“難”的題目被設定為“易”。(3)題庫中的題目偏記憶、輕應用。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是:要由有經驗的教師對所有題目的難易度進行統一的評估,力求客觀;在每一個知識點下,要設置不同難易度的多個題目;組織教師加強新題的收集和編制,在原有基礎上補充側重“理解”和“應用”方面的題目,命題要科學合理。
2.3.3自動組卷在不同層次教學對象中的應用。本套題庫雖然是針對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生教學要求編制的,但是由于其廣泛涵蓋了生理學的基本內容,仍然適用于較低和較高各個層次的生理學課程考試。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根據各層次教學目標、大綱要求,限定試題的題型、數量,適當調整試卷平均難度要求,可以達到合理命題的要求。
3試卷質量和考生成績分析與評價
試卷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考試結果,而對于考試取得的數據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又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教育評價結果[2]。做好試卷質量和考生成績分析與評價,是反饋教學工作、管理工作中有關信息的重要途徑,只有不斷完善題庫,提高試題質量才能保證這項工作的客觀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為確定試題的質量,加強題庫建設、完善試題的有關數據,獲得改進教學和考試質量的更多信息,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對每道試題的實測難度和區分度進行計算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難度適中、區分度良好的是好試題,試題偏難但區分度較好的題目依然適用,試題容易且區分度較差的題目酌情使用,難度偏高又無區分能力的題目為差題不應使用。據此,分析出試題質量優劣后才能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考試成績,反映教學效果。同時對題庫中相應的題目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