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關于春天的詩古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春天的詩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春天的詩古詩

    第1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3、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的定義。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么季節來臨了?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并默寫《》。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創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板書設計: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第2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一、良好的環境氛圍是基礎

    環境是影響人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孟母之所以三遷,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所以,要想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必須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誦讀氛圍,激發他們的誦讀興趣。

    首先,在古典詩詞的選擇上,我們選擇了一些淺顯易懂、通俗曉暢、短小精煉、貼近日常生活、且能朗朗上口的作品。

    其次,教師可在教室建立一個圖書角,專門放置一些古典詩詞的書或者畫冊,鼓勵幼兒經常去翻閱,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同時還可在走廊以及教室里張貼一些經典的詩詞名句,課間播放經典的詩詞朗誦或是配樂古詩詞等,為幼兒充分營造出一個學習古典詩詞的良好氛圍。除此之外,還可定時舉辦詩詞朗誦比賽,對誦讀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并讓誦讀優秀的幼兒領讀等。

    通過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誦讀興趣,提升他們的誦讀能力,形成良好的古詩詞誦讀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古典詩詞的熏陶。

    二、多種方法策略是關鍵

    1.身臨其境法。在進行幼兒的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可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比如在誦讀關于描寫春天的詩詞時,將幼兒帶到公園,去觀察春天,看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觀察春天里萬物發生的變化。教師在一旁適時地進行詩詞內容的講解、引導,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詩詞中蘊含的景物、意蘊。此外,在室內教學時,教師可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為詩詞配上相應的圖畫來給幼兒進行講解。利用從網絡上獲取的資源,將課堂化靜為動,通過圖畫、音樂等多種形式為幼兒營造美好的詩歌意境,達到使他們身臨其境的效果。通過實踐,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圖畫和音樂使幼兒的精神更加集中,課堂的趣味性增強。

    2.音樂熏陶法。在幼兒的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可為一些簡單的詩詞,例如《登鸛雀樓》《鵝》《靜夜思》等古詩配上了優美的旋律,帶領幼兒將詩句唱出來。這樣的方式不但可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還讓他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引導幼兒對一些短小的詩句自己進行配樂,或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唱出來。這樣既培養了他們能力,也使很多幼兒感受到了詩詞的樂趣,由原來的厭學變得愛學、好學。

    3.課外引導法。對幼兒進行古典詩詞教育,不僅局限于課堂與課本,還應當注重課外的引導。例如,很多孩子都有浪費糧食、挑食或是偏食的壞習慣,筆者就在《憫農》的教學過程中,利用這首詩對幼兒進行了節約意識的培養。課堂上,為幼兒播放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短片,然后讓幼兒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這樣一堂課,幼兒不僅對詩詞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培養了他們的節約意識。

    三、德育培養是目的

    中華民族的很多經典詩詞中,都有著許多傳統的美德規范,是對幼兒進行道德培養的好素材。所以,在引導幼兒進行古詩詞誦讀時,我們可以根據誦讀內容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

    第3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編選了大量的經典古詩詞,其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和繼承這些文化遺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豐富學生文學積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古人對于學習興趣,有很多名言,諸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學習興趣是學好一切學科的前提,語文當然也不例外。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

    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運用多媒體手段,勾畫詩詞意境

    古詩詞言簡意賅的詞語中,包含著一幅幅富有意蘊的圖畫,

    通過多媒體聲色并茂、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段,可以把學生帶入詩詞的意境中去,或悠然自得的田園意境,或依依不舍的送別場面,既有古道西風,又有老樹枯藤,有磅礴的愛國情懷,也有纏綿的愛意綿綿。通過這樣的表現手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

    二、舉辦朗誦比賽,提高競爭意識

    孩子們天性好動。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古詩詞朗誦比賽,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也可以舉辦一些詩詞收集比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閱讀詩詞,如: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春天的詩詞,或者關于竹的詩詞,然后通過朗誦比賽,提高學生的詩詞積累。

    三、引導學生想象,擴充詩詞意境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從詩詞的意境擴展到更深的意境,在簡單的畫面上添加,從單線條到多線條,從黑白到彩色,從簡到繁,使之成為波瀾壯闊的畫卷。

    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绷攘葦底郑凸蠢粘鲆环鄾龅漠嬅?,再引導學生想象,這樣的畫面里,會產生什么樣的情愫呢?最后的一句“斷腸人在天涯”又寫的是作者什么樣的心情呢?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注意力也隨之集中,學習的興趣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總之,運用古詩詞自身的深遠意境,結合教師的教學手段,積極地創設教學情境,以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是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第4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教材分析】

    《村居》是由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于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因春天來臨而喜悅,所見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詩人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繽紛的“樂春圖”。全詩充滿了生活情趣,詩情畫意。詩人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將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展露無遺。本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字里行間透出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七言絕句。這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詩中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它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準確識讀生詞,認讀輕聲。能正確、規范地書寫8個生字,聽寫課后8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自學古詩。

    2.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正字音:

    注意“妝”是翹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絲”是平舌音,“鶯”、“詠”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現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

    (學生自學)

    2.學習一、二句:

    (1)(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2)學生質疑:我覺得不對,要是“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睉撌恰岸绿觳蓍L鶯飛”呀,這里寫的是“草長鶯飛二月天”這是怎么回事?

    (師點撥:這是古詩常用的方法,古人寫詩常常不按照正常順序寫,為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4)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5)指導讀:

    河堤/楊柳/醉/春煙。

    (6)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充分地說: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7)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8)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9)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3.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

    (2)(多媒體出示孩子放風箏的畫面)

    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看,它們是誰?

    1.交流識記字形。出示:詩

    加一加:“詩”“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

    教師指導書寫。

    出示“詩

    童”的田字格課件

    “詩”的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村”左右結構,左右等寬,“木”的捺變成點。

    “童”上下結構,注意下面“里”的筆順: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3.學生練習寫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展評。

    第二課時

    (一)知詩人,解題意: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嗎?(共分四步:a.知詩人,解題意,b.釋詞語,明詩意,c.想意境,悟詩情,d.拓展閱讀。)這節課我們就用這四步學詩法來學習《詠柳》。

    1.關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學習生字“詠”、“柳”。題目“詠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頌柳樹的呢?請大家輕聲讀一遍古詩。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第二步。

    (二)釋詞語,明詩意:

    1.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以小組的形式來理解詩意。

    2.匯報自學情況。

    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A.妝:(課件演示妝的演變過程),意思是裝飾,打扮。

    一般都是誰打扮?那么本詩是說誰打扮?

    B.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這句話的意思是: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

    第二句: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三)想意境,悟詩情。

    1.再來讀第一句話,說說你眼前出現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似一位姿態婀娜的美人出現在我們面前,那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搖擺。

    誰能通過誦讀把這美妙的畫面讀出來?

    2.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還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我們美的想象。

    3.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讓我們借作者的詩文,讀出我們心中對春的贊美。

    (四)橫縱觀,拓視野:

    春天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吟著春天的詩,與春天撞個滿懷……

    請在下面的三首詩中,選一首喜愛的背誦下來,并說說理由。

    出示古詩: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A.交流識記字形。

    (課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碧

    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錄”是“綠”,“前+刀”是“剪”,“纟+纟”是“絲”。

    換一換:“將”去掉右邊部分,換成“女”,就是“妝”。

    B.指導書寫。

    1.教師在黑板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2.學生練寫。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展評。

    (六)總結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詠柳》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柳樹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教學反思】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村居》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把學生帶入一個青草萋萋、百花盛開、花香四溢的情景中。在美麗的春天里,教師采用各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配上啞語吟誦古詩,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第5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關鍵詞 信息技術;情境;運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帶入意境

    千古流暢的古詩文,用凝練的文字,描繪出特定的意境。聞一多先生曾把詩的意境美、建筑美、音韻美歸納為詩的三性,而意境美首當其沖。引導學生進入并準確理解、想象詩文的意境美,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還可以幫助體會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對意境的感知十分重要。

    《憶江南》這首詩生動形象的描繪了江南水鄉花紅水碧的明媚春光,字面意思不難理解,但如何使學生進入詩中的意境,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信息技術的介入,解決了這一難題。課堂上教師打開計算機,播放早已準備好的軟件。整個教室里立刻回蕩起《春江花月夜》這首旋律優美的樂曲。學生隨著樂曲誦讀,抒情、柔美的曲調把學生感情融進江南水鄉的美景之中,隨之步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妙境界。

    二、利用信息技術再現特定事物,釋疑解惑

    在古詩文中,許多事和物,風土人情,都是那個時代、地方特有的,現在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也不易講清。教師就可以通教學軟件將古老的內容形象的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教師教學起來就容易多了。例如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一句中的“蓑笠”,這種東西古代很常見,現在的學生卻難以理解。在教學時我通過CAI播放古人披蓑笠的畫面,讓學生觀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詞的意思。同樣,古詩《詠柳》中“萬條垂下綠絲絳”中“絲絳”的解釋,只需一幅畫面,便可一目了然。再如《望洞庭》教學中,利用CAI課件,直接播放月夜的洞庭美景,讓學生直接感知,體會“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詩句中作者想象的豐富和比喻的形象生動。使教師的教學更加準確,更加精當。

    三、利用信息技術點撥渲染,激起共鳴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人情”,劉勰的這句話,對情感在創作時和閱讀過程中的作用分析的可謂精辟,無論是因情動而辭發的詩人,還是披文以入情的讀者,都需緊緊扣住一個“情”字。情感似一根無形的紐帶將千百年的歷史拉回現實,把遙遠的邊塞風光、閑適的田園小景,皆置于讀者面前,縮短了時空的界限,更縮短了讀者與詩人之間心靈的距離。為小學生的情感易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我通過電教手段來點撥渲染,造就一種特有的氛圍。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寫與友人惜別的場景,表達了與友人難舍難分的感情,詩中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深遠,感情真摯。我讓學生看CAI:滔滔的江水滾滾向前,一片孤帆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邊看邊聽《送別》之旋律,一種與朋友分別后依依之情,茫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此時,學會讀這首詩,已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真情的流露。同樣,《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可通過CAI,嘩嘩的流水聲,美妙的音樂聲及教師的講解來點撥渲染,激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利用信息技術綜合運用,融會貫通

    古詩文教學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熟讀成誦,終生受用。而要記牢這些詩詞,需反復詠誦、復習,不斷鞏固,避免遺忘。為此,我經常將一段時間內教學時用過的CAI課件集中、分類映示給學生,激活學生的記憶,背誦出有關詩文。有時,我還組織拍攝或選擇一段DV,讓學生根據圖片,朗誦出一組詩文。

    第6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寫詩 讀寫結合 學以致用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古詩詞大都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語言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詩詞短小精悍,通俗曉暢,音韻鏗鏘,朗朗上口。有的蘊含優美動人的畫面,有的富有清新高雅的情趣,有的包含意味深長的哲理,有的抒發純潔真摯的情感,深受每一位學生的喜愛。我常常想,當學生有了一定古詩詞的積累后,如果能學以致用,那么會不會效果更好呢?我引導學生嘗試寫詩,由“動嘴”到“動腦動手”,讀寫結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引導仿寫。走出創作第一步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嘗試讓學生練習寫詩。記得第一次要求學生寫詩時,大家都驚訝不已。原來學生背了那么多詩,以為只有古代詩人才可以作詩,沒想到老師竟然叫我們自己寫詩,能寫出來嗎?看出了學生的顧慮,我便因勢利導:“曹操的兒子曹植在7歲的時候就可以七步成詩了……”還沒等我說完,學生便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學生背完,我接著說:“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比曹植更優秀,如果大家也能寫詩,那該多好啊!”學生雖然大受鼓舞,但畢竟是第一次,即使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句像樣的詩句,更別說作一首完整的詩。經過琢磨,我決定先從模仿古人的詩句開始。我找來了一段關于瀑布情景的錄像,要求學生模仿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創作另一首《瀑布》。不一會兒,就有一個同學完成了習作:“萬里碧空白云飄,草兒吐芽花兒笑。遙看瀑布似白綢,信手裁來扮人間?!崩畎装哑俨急茸縻y河,寫出瀑布的壯觀,這位同學把瀑布比作白綢,寫出瀑布的輕盈、飄逸,恰如錄像里的景觀。當該生朗讀完自己的“處女作”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也為學生踏出了艱難的第一步而激動不已。

    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仿寫、接龍、填詞等多種訓練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逐步踏上神秘而又新奇的詩歌寫作之路。

    二、抓住契機。觀察生活促創作

    “創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創作不竭的源泉。如果不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那么再好的作家也寫不出優秀的作品。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即使觀察,可能也體會不到什么。應該從觀察的興趣和習慣著手培養學生,引導他們觀察生活,促進詩歌寫作。

    有一次,我帶學生去操場上活動課,無意中抬頭一看,發現天上的云朵變幻無常,新奇獨特。立即讓學生仔細觀察起云朵,看誰能以“云”為題材即興創作一首詩。不一會兒,一個學生便想好了,詩是這樣的:“似沙漠駿馬奔騰,如草原牛羊嬉戲。剎那間千變萬化,只留得白云片片。”多有詩意,該生將天空想象成一望無際的沙漠和草原,把云彩比作“駿馬”和“牛羊”,不僅比喻恰當,而且形象生動。最巧妙的是云彩變化的速度之快被表現了出來。

    我趁勢引導學生:要想創作出成功的作品,必須時刻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有時甚至需要親自去體驗,才能為創作找到素材和靈感。以后,同學們就經常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寫作的范圍和視野越來越廣。有一個學生家的院子很大,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片果園”,特別是院落棚架上掛滿了綠油油的絲瓜,給他極大靈感。他經過觀察體驗后根據絲瓜生長的順序寫下了一首詩:“綠葉碧藤競延伸,點點黃花引蜂蝶。待到成陰掛果實,正是盛夏鳴蟬時?!鼻皟删鋵懢G葉、黃花和蜂蝶,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一片生機;后兩句展開想象,由實到虛,別有韻味,最難得。我稍加評點,這首詩便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其實,學生的靈感正是來源于觀察和生活體驗,當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后,創作的靈感自然就會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看似偶然的“觸發”,在學生心中卻有積蓄已久、不得不發的必然性,因而可以寫出真實生動的詩句。

    三、錘煉字句。培養能力促進步

    錘煉詞句,力求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這是文學創作的共同要求:但比起其他的文學樣式,詩歌更加要求語言的含蓄、凝練。古往今來的詩作者,總是注重“煉字”、“煉句”,并且與“煉意”融合,力求創造出鮮明生動的意象,蘊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引導學生創作詩歌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其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進行詩歌創作練習時,要揣摩、推敲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反復修改,盡可能用詞造句準確、生動。

    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我播放了一段關于春天景色的視頻,要求學生根據畫面中的景物,展開適當想象,創作一首描寫春天的詩。不久,一位學生舉手發言了,她是這樣寫的:“春日百花競相放,樹木蔥蘢綠成陰。蝴蝶飛來展艷翅,人人都夸春色好?!蔽乙豢?,發現詩中出現了兩個“春”字,于是提醒她再把詩多讀幾遍,看是不是可以改得更好?該生一讀就覺察出來了,她想了一會兒,把“春日百花競相放”一句改成了“三月百花競相放”。原來她在思考的時候想到了“陽春三月”一詞,同時把第四句中的“都”字換成了“皆”,這樣更加有了古詩的韻味。在看似容易的修改過程中,學生卻經歷了一次扎實的語言訓練過程。再如另外兩位學生創作出的詩句,顯然在“煉字”、“煉句”上下了一番工夫。一位寫的是:“嫩草碧千里,陌上正花芳。蜂蝶慕幽香,翠柳映堤塘?!绷硪晃粚懙氖牵骸案呱礁≡骑L景秀,桃花含羞露嫩蕊。彩蝶嬉杏歡快舞,溪水清清海棠紅。”第一首中的“慕”,寫出幽香撲鼻;而“映”則寫出綠柳倒影,嫵媚動人。第二首中的“含羞”、“歡快”使人浮想聯翩,興致盎然。

    同樣描寫春天的景色,用詞構思卻各有巧妙之處,特別是在形容詞和動詞的運用上,幾位學生都經過了仔細斟酌,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不經過咬文嚼字,哪來的成功作品?通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

    四、展開想象。盡情描繪詩中畫

    古人對想象不乏論述。陸機說:“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眲③脑疲骸凹湃荒龖],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彼麄冋撌隽讼胂蟛皇軙r空限制的廣闊性、快捷性及與具體物象結合的特點。詩歌是飽含想象、憑借形象表達思想感情的。古詩詞沒有想象就沒有情境,沒有品位,更沒有創意。顯然,想象也是詩歌創作的源泉。因為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需要大量運用想象和聯想,所以詩詞創作練習更是鍛煉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渠道,其作用不容忽視。

    在訓練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嘗試模仿填詞。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學生似乎寫上了癮,一首接著一首。起初,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創作出了一首《憶江南》:“春景美,百花競相放。泉水清瑩似珍珠,岸邊垂柳映水中。游人樂不歸。”格式正確,用語工整。學生憑借想象描繪出泉水、垂柳的色彩、姿態,人物的神情,構成了一幅恬靜優美的圖畫。接著,班上便掀起了《憶江南》熱。寫得較好的如:“祖國美,藍天襯白云。鮮花香氣滿天飄,日出光芒耀四方。云海連群山?!薄凹t日升,晨霧盡消散。彩蝶飛舞落花中,幼芽何時悄然出。今日春已來?!薄叭?,魚藻映青天。碧波清涼光四射,岸邊垂柳細如弦。能不愛三泉?”學生展開想象,用詩寫景,以詩繪畫,不亦樂乎。

    除了學寫《憶江南》以外,學生還嘗試填寫其他詞牌。例如《相見歡》:“江南美景如畫,人皆夸。湖水蕩漾晶瑩見魚蝦。柳抽芽,百花放,蜂蝶鬧,猶如暢賞千古桃花源?!边@首詞是學生到無錫太湖游玩時創作的。再如《阮郎歸》:“春花時節梨木園,空山不見人,此山花木知多少?只聞鳥鳴聲,望山去,悲以代,只有離別情,大江浪花騰東去,卻留兒女心?!边@首詞是學生暢游燕子磯時有感而發的。

    第7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教材分析:

    《漁歌子》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古詩詞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詞。本單元的主題是走近田園,熱愛鄉村。《漁歌子》這首詞也是情趣盎然地表現了漁夫悠閑的鄉村生活。作者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的《漁歌子》也是一片畫意詩情。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于詩詞已經并非陌生。并掌握了一定的詩詞學習方法。特別是在我們學校開展晨誦午讀的活動中,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積累了大量的古詩詞。本學期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憶江南》也是一首詞,所以學生對詞的常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漁歌子》本身文字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對于《漁歌子》的理解和體會應該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關鍵是老師要提供好相應的踏板。

    教學目標:

    1. 認識“塞、箬、笠、蓑”這四個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這三個生字。2.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背誦。3. 體會這首詞的內容,想象畫面,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自由閑適地思想感情。4. 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讀朗讀想象,感受詞中的美景和意境,體驗作者寧靜,悠閑的心態。

    教學難點:

    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感悟“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內涵及原因。

    教學思路: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最絢麗的瑰寶,面對古詩詞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典,老師沒法講,也不能講。所以本堂課我以板畫為突破點,圍繞著板畫開展一系列的朗讀,體會,想象和練寫,以畫促讀,以畫促寫,尊重學生自己的理解,通過前面的鋪墊,讓學生深刻理解“不須歸”的文化內涵。

    教學準備:

    教科書、ppt課件、課堂練習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二、教學步驟

    (一)詞語導入

    大屏幕出示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

    附:郁郁蒼蒼 桃紅柳綠

    鶯歌燕舞 戲蝶游蜂

    白鷺翩翩 桃花朵朵

    流水潺潺 鱖魚肥美

    學生輕輕地讀一讀,談一談發現。

    【設計意圖:出示這些春天美景的詞語,一是為了積累,二是為接下來的課堂練筆做好準備,三是渲染本節課處處是美的課堂氛圍,奠定優美,閑適的情感基調?!?/p>

    (二)出示“漁歌子”這個詞牌

    1. 指出“子”是讀第三聲,在這里是“曲”的意思。

    2. 回憶詞牌名的相關知識。

    3. 通過“漁歌子”這三個字讓學生猜測本首詞的大概內容。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他們要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的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建構自己新的知識,利用已經學過的《憶江南》的知識進行遷移,學生能更好的接受。】

    (三)整體感知,通讀詞句

    1.通讀。

    (1) 初讀,重點在字音。

    (2) 再讀,讀出節奏。

    (3)第三次讀,讀出對這首詞的第一印象。

    2.談感受,找景物。

    師:剛才同學們談了自己對這首詞的第一印象,認為這首詞很美,那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來向我們傳遞這種美的信息呢?

    【設計意圖:這個教學環節是學生對這首詞的一個整體感知,也是從學生的“讀”到老師的“畫”的過渡?!?/p>

    3.教師板畫,學生欣賞體悟。

    (1)學生回答,老師相機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景物。并引導學生用上第一環節的四字詞語來描述黑板上的景物。

    (2)學生一邊看板畫,一邊再次朗讀。

    (3)發揮想象,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畫是直觀的眼睛的感受,創設這一環節是想通過耳朵和鼻子的感受讓學生能更進一步身臨其境,讓畫面更立體,讓體會更深入?!?/p>

    4.學生自主練寫。

    5.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第8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三、現代文閱讀(49分)(一)(25分)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層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白,一道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 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照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么 狹窄,又那么寬敞,①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②天兒越睛,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漫漫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的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14.該語段的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 ________,字________, 人。(4分)15.第一段文字是圍繞文中的哪個字來描寫的?又是從哪四個方面具體加以描述的?(5分)

    16.有人認為第一段文字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也有人認為是時間順序寫的雪,你 的看法呢?請簡要說說你的理由。(4分)

    17.文中的“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 ,“暗黃”指 。(2分)18.劃線句①②都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請選一句,說說這樣寫的表達效果。(3分)我選第 句, 19.“藍水晶”這一比喻新穎傳神,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3分) 20.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4分)

    (二)懷念一種聲音(9分) ①有一種聲音,讓中年畫家越來越懷念了。這種聲音非常奇妙,有顏色,有形狀,有溫度,還有雜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現在再也聽不到了, ②他知道這種聲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條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幾代居住的那個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樹,有兩棵梧桐樹,有缸荷花,還有幾畦作觀賞用的韭菜。老屋為兩層,磚木結構,上下呈現出一種古銅的色調。 ③這種聲音叫雨聲。一下雨,他爹總會站在老屋的臺階上,聽著一院子的雨聲,如醉如癡,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邊,告訴他許多古人關于雨的詩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黃時雨”“梧桐葉上三更雨”“留得殘荷聽雨聲”……他聽不懂,但他看懂了雨聲被花葉染就的絢麗顏色。④ 然后,他們回到廳堂里坐下來,爹說:“你聽——”這兩個字在無數次重復后,他的耳朵變得靈敏了:雨點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璣在玉盤里亂跳;擊在玻璃瓦上,聲音尖脆,猶如琴聲中的高音階; 打在木曬樓的雨點,聲音細膩而光潔;但前廳堂雕花檐板上的雨聲,恰恰相反,渾厚而古樸;響在麻石臺階上雨聲,沉著而充滿力度。 ⑤古城有句俗語:“落雨天,留客天?!彼浀靡幌掠?,家里就會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摯友。雨是請柬嗎?雨聲中,他們談天道、人道、醫道、藝道;或者下圍棋,落子聲與雨聲交錯而響;或者拉起京胡,唱他們所熟悉的京戲名段,音符從雨的縫隙里穿過去,居然沒有濡濕……他坐在一邊,看著,聽著,如夢如幻。 ⑥雨聲中,他長大了,成家了,做父親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詭的底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兒子講那些古人關于雨的詩句,他的畫室也總會有好友聯袂而至。 ⑦突然有一天,這一片地皮劃撥給了房地產商,他攜家人悵然搬進了世紀花園。小巷沒有了,老屋沒有了,記憶中雨的聲音,沒有了!巨大的規整的水泥匣子,嵌著一個個用混凝土、玻璃和鋼鐵構筑的巢。雨聲呈現出呆板的灰色,節奏沉悶而壓抑。這不是他感覺過的雨聲!每逢下雨的日子,他會覺得格外無聊。他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無助。 ⑧他決定,請些工匠,在露臺上做一個屋頂,蓋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聲音。露臺的屋頂很快就做好了。他還置辦了一個瓷圓桌、四個鼓形瓷凳、一個燒木炭的紅泥火爐、一個燒水的青陶提梁壺。下雨的時候,他坐在這里烹茶,沏茶,靜靜地聽雨。露臺的前方是開敞的,他一抬頭便看見一棟棟的高樓,整齊地排列著;所有的窗口都裝著锃亮的防盜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簾……這樣的背景,絕對不會生發一種古典的聲音!他明白了,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將永恒地懷念一種雨的聲音。 ⑨又是一個下雨的日子。他驀地離開露臺,急急走進畫室,他希望在宣紙上畫出那一片久遠的雨聲…… (摘自《百花園》2008年1月,有刪改)21.第⑥段畫線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什么?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3分) 22.小說結尾“他希望在宣紙上畫出那一片久遠的雨聲……”你是怎樣理解 這句話的?(3分) 23.小說在多個方面運用了對比手法,請從文中選擇一個方面作簡要分析。(3分)

    第9篇:關于春天的詩古詩范文

    關鍵詞: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繪詩;比詩;演詩

    古詩短小精悍,形象生動,音韻和諧,節奏分明。古詩是一個美倫美奐的世界,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流淌著多少璀璨的美文詩句。古老的詩句,散發著醇香的古韻,而久遠的年代、生澀難懂的詩句,卻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有些望而生怯。基于此,筆者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繪詩,繪出詩情畫意

    繪畫是學生最喜歡的表達方式之一,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奇思妙想,通過畫筆信手涂鴉地表現出來。因此,根據古詩的內容、詩人的心境,巧妙布置繪畫作業,并定期舉行古詩配畫展。這一過程,既是學生對古詩內容意境的再理解,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繪畫本領的空間,從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入情入境,展現古詩之美。

    例如:在教學古詩《山行》時,學生就如何在畫中表現“白云深處有人家”一句的詩意展開了討論,各執一詞,爭執不已。有的認為應該在遠山上畫幾個屋頂,有的認為屋子應該隱約出現在浮云之間,有的認為只在彎曲的山路上畫上幾個農作歸來的人,還有些同學認為只需在遠山之間畫上裊裊炊煙即可。又如:在教學“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兩句詩時,怎樣在畫面上表現出“無處尋”的蝴蝶呢?大家開動腦筋,展開想象。結果,有的學生畫面上的蝴蝶隱約于金黃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畫。問其理由:有的說把蝴蝶畫成淡黃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來了;有的說畫上兒童正拍著腦袋思考,“蝴蝶飛哪兒去了,怎么找到它呢?”多么有意思的想法呀!

    繪詩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能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能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因而,學生繪詩的過程,也是再次品析詩句、品味詩情的過程,這是在創造美、享受美。而抄一抄、背一背、譯一譯這樣的方式,是很難達到這一效果的。

    二、比詩,比個千姿百態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古詩在其間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學習完一首古詩,要讓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作品,或讓學生讀與之題材相同的作品。這樣,學生可以比較不同風格的古詩之間的異同,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一些千古名句。古詩閱讀可以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開展系列的古詩主題活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也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例如:學習了古詩《游園不值》,讓學生積累關于描寫春天的古詩;學習了《贈汪倫》,讓學生積累表現友情、親情的古詩;學習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讓學生積累抒發詩人愛國情懷的古詩。有針對性地找一找、記一記、背一背,以一帶十、舉一反三的古詩作業,鞏固了學生已學的古詩,便于學生加強記憶。

    設計比詩活動,不但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也很好了地反映了學生古詩積累的狀況。比詩的形式可以多樣化。(1)古詩接龍:古詩接龍與成語接龍實則大同小異。我出上句,你對下句;我出下句,你對上句。(2)數字古詩:所謂數字古詩就是詩句中含有數字的古詩。學生一下子發現,原來古代偉大的詩人是那么喜歡運用數字來表現詩情詩意。(3)含修辭手法的詩句??鋸埦洌禾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喻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在比詩過程中,學生不但很好地再次復習了古詩,而且增加了復習古詩的趣味性、生動性。

    三、演詩,演活詩外之音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2021|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av成人免费电影|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成人网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小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四虎www成人影院|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