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未來警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提升防御力的龍鱗甲
這是一款由小塊的高強度復合陶瓷防彈瓦和新型的防彈纖維編織成的魚鱗狀的輕型防彈衣。這種防彈衣不但輕巧、柔軟、合身,而且強大的防彈能力及吸收子彈能量都是同重量普通防彈衣的3倍。
增加攻擊力的ADS
這種武器系統在鎮壓暴亂時能夠發揮其他器具無法匹敵的作用,因為其發射的遠程定向高頻微波能夠瞬間使犯罪分子體內的分子及脂肪組織發熱,讓他們痛不能行,從而使其無法繼續犯罪行為。
增強戰斗力的人體負重外骨骼
半人半機器,其實合起來還是一個警察。實際上,它是一個由動力輔助的裝甲套裝,在其之上還可添加各種防御性或進攻性裝備。這套裝置能夠感應其穿戴者的移動意圖,并隨之向指定目標方向移動,其特殊的強化結構還能夠減輕穿戴者的負重。這種裝甲能持續工作72小時,提高穿戴士兵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最為重要的士氣。
“看不見”殺傷力的納米技術
在很多領域中,納米技術都被視為未來的象征,這些“小東西”同樣也有可能在未來的執法部門得到廣泛應用。納米技術幾乎具有改善一切的能力,無論是防彈材料的研制,還是利用DNA等其他微粒對犯罪現場隱藏的證據進行發掘,如可以抵抗刀刺的織物纖維,能從數十年前的案件中提取指紋……納米科技都可以將我們現今認為不可能的種種事情變為可能。
我曾到美國考察過教育,當地小學一般下午3點放學,有些孩子跑跑跳跳回家了,有些孩子則背著書包、拿起樂器,去上各種輔導班。在美國,一個不去輔導班補課、不花大價錢去學習才藝或參加社會活動來豐富自己閱歷的孩子,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
坦率地說,在西方社會,孩子們的確可以有一段開心、幸福的中小學時光,但“更少的學習、更多的游戲、更寬松的管理”,實際上意味著一個人如果想躋身上流社會,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課外輔導。與中國教育以顯性的應試來劃分學生群體不同,西方教育實際上通過一個寬松的隱性過程,悄悄地完成了社會分層。說到底,西方的教育是一個分層機制,它的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服務,受教育者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不愿買、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紀錄片中,英國學生的“頑劣”,似乎再次印證了中國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更為出色的慣常判斷。這種判斷又總是引發“為什么中國學生在大學階段后勁不足、創新不足”的老問題。而這些討論,最后往往回到“中國的應試教育不利于創新”這一結論上。然而奇怪的是,我們的近鄰日本與韓國的教育體制,恰恰是以“應試”為鮮明特征的,他們的應試教育甚至比中國還“殘酷”,為什么沒有妨礙創新呢?
筆者認為,在保持我們當下的一些優勢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與西方國家同齡人并駕齊驅的優秀人才。要關注未來教育的新形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積極關注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混合”與“創意”將成為關鍵詞
學習方式將采取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在線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突破有限的課堂時間,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自帶設備到學校,有了這些設備,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創客空間將引入到正規的學習環境中,鼓勵學生通過手工設計、制作等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將設計從理念變成現實。
第二A段:大力推廣課堂合作
教學更多地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這可以促進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和跨學科的教學機會;學生由教育的消費者向創造者轉變,各種數字化工具的出現,讓學生能夠自己制作多媒體教育資源,成為教育資源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自動適應的學習系統會通過技術手段,檢測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狀態,并相應地調整學習活動和進程,幫助學生實現差異化學習。
第三階段:學習活動向深度轉變
【關鍵詞】血尿;UF-50;相差顯微鏡;尿液;紅細胞
The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and the UF 150 urines slime analyzer originates in the distinction at the hematuria the comparison
WANG Xian-he
【Abstract】goal:Appraises UF-50 and the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originates in the distinction at the hematuria the value. The method selection kidney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utpatient service case of illness 95 examples and are hospitalized the case of illness 86 examples,separately uses UF-50 and in the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inspection analysis urine the red blood cell information. The result and is hospitalized origin case of illness regarding the outpatient service origin case of illness,the UF-50 inspection sensitivity (100% and 96.5%) is higher than the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87.9% and 85.5%),P
【Key word】hematuria;UF-50;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Urine;Red blood cell
目前,在臨床上較為經典的鑒別血尿來源的方法一般以相差顯微鏡檢查尿液紅細胞形態作為鑒別指標。近年來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的應用大幅提高了尿沉渣計數的準確度、精密度,節省了勞動力,并提供了尿液中紅細胞的相應參數,也可以用作評估血尿來源。因此隨著新的尿沉渣分析方法的出現,迫切需要對所有的有關血尿來源檢查診斷策略進行評估分析;同時由于病人醫療費用的限制、臨床醫生對實驗室檢查結果報告時間和準確度的要求等都需要我們研究此類問題。本文收集二組血尿患者分別進行UF-50全自動尿液沉渣分析和相差顯微鏡檢查紅細胞形態,評價UF-50與相差顯微鏡的分析效能,為常規臨床實驗室的鑒別血尿來源診斷策略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1.1.1 腎病門診病人95例。本組病人均為2007年1-12月本院腎內科門診病人,其中男37例,女58例,年齡28-85歲,平均(51.2士22.4)歲。經詳細病史、臨床癥狀懷疑為腎小球腎炎或腎盂腎炎或膀胱炎等疾病,尿液干化學檢查隱血試驗陽性,用UF-50尿液沉渣分析和相差顯微鏡檢查。對于初步診斷為腎炎者行腎活檢確診,計33例;非腎小球疾病者用造影(膀胱鏡或B超)確診,計62例。
1.1.2 腎內科住院病人86例。本組病人均為2007年1-12月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35例,女51例,年齡17-68歲,平均(36.2士18.9)歲。其中62例經詳細病史、臨床化學與免疫學檢查、腎活檢證實為腎小球疾病包括IgA腎病(12例) 系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36例)、膜性腎小球腎炎(6例)、微小病灶性腎小球腎炎(6例);24例用造影(膀胱鏡或B超)確診為非腎小球病變包括膀胱炎(12例)、腎結石8例、尿路感染6例。
1.2 儀器與試劑。UF-50尿液沉渣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SYS-MEX),相差顯微鏡(OLYMPUS),Mejer-600干化學尿液分析儀。
1.3 方法
1.3.1 UF-50尿液沉渣分析儀檢查取尿液10ml(住院病人取新鮮中段晨尿,門診病人取新鮮中段隨機尿)于專用測定管內。儀器在測定前使用專用質控液檢測儀器狀態,尿液標本在收集2小時內測試完畢。參考nyodo提供的參考標準,80%紅細胞前向散射強度(FSC)84ch為均一性紅細胞,即為非腎小球性血尿;紅細胞前向散射強度(FSC)126ch且84ch為非均一性紅細胞,即為腎小球性血尿;紅細胞前向散射強度介于二者之間稱為混和性紅細胞。
表1 86例住院腎病病人UF-50與相差顯微鏡測定結果
表2 95例門診腎病病人UF-50 與相差顯微鏡測定結果
表3 門診病人UF-50與相差顯微鏡測定結果比較
1.3.2 相差顯微鏡檢查。上述標本做UF-50尿液沉渣檢查時,取10mL離心1500RPM,5min,棄去上清液,留0.5ml混勻直接涂片:1O個視野,50個紅細胞,觀察紅細胞的形態。尿液標本在收集2小時內測試完畢。多形紅細胞>70%或多形紅細胞5%,即為腎小球性血尿;多形紅細胞
1.3.3 統計分析。UF-50尿液沉渣分析儀與相差顯微鏡檢查這二種方法之間敏感性與特異性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以UF-50檢測尿液為非均一性為腎小球病變的診斷依據,住院病人組的敏感性為96.8%,特異性為58.3%;門診病人組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51.6%。用卡方檢驗比較UF-50在門診與住院病人之間敏感性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特異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以相差顯微鏡檢測尿液為多形性為腎小球病變的診斷依據,住院病人組的敏感性為85.5%,特異性為91.7%;門診病人組的敏感性為87.9%,特異性為72.6%。用卡方檢驗比較相差顯微鏡在門診與住院病人之間敏感性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特異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對于門診病人組,UF-50檢查的敏感性(99.9%)高于相差顯微鏡的敏感性(87.9%);UF-50檢查的特異性(50.6%)低于相差顯微鏡的特異性(71.6%)。
表4 門診病人UF-50與相差顯微鏡測定結果比較
P0.01
表5 門診病人UF-50與相差顯微鏡測定結果比較
3 討論
本文實驗分別選取了明確診斷的住院病人組86例,未明確診斷的門診病人組95例,分別用相差顯微鏡和UF-50尿液沉渣分析儀檢查。結果表明,以UF-50檢測尿液為非均一性為腎小球病變的診斷依據,UF-50對于門診組和住院組的敏感性分別為100%和96.8%(二者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特異性為51.6% 和58.3%(二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馬駿龍,叢玉隆,陳淑云,等.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檢測尿紅細胞鑒別血尿來源的探討[J].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7;20(5):305
[2] 高飛,陳偉,鄧少麗,等.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對血尿定位診斷的評價.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2;24(6):740-742
[3] Hyodo E,King H.Automated Methods in Urinalysis.Clin Lab Sci 1998;11(1):44-46
[4] 李幼姬,葉任高,李仕梅.診斷腎小球血尿的一種簡便方法[J].中華內科雜志,1984;23(2):99
[5] KdalerAM,CAln ~ ron JS,Gnmfeld JP.Odord University Press.1988:21
【關鍵詞】馬來酸桂哌齊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甲鈷銨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476-0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發病率5%~50%[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臨床上缺乏特異治療方法。為探討應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及甲鈷胺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減輕患者痛苦,我們以活血化瘀,對改善多元醇代謝,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有作用的馬來酸桂哌齊特和甲鈷胺對在門診及住院治療的10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選擇部分病例應用甲鈷胺注射液與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聯合應用,部分病例單獨應用甲鈷胺注射液進行觀察治療,現將觀察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所選病例符合糖尿病學[2]診斷標準,糖尿病病程2~30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程1~9年。排除了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其他因素。有肢體感覺、運動神經病變表現,如肢體麻木,針刺樣、燒灼樣、閃痛或刀割樣疼痛,肌無力,深淺感覺明顯減退,腱反射、膝反射減退或消失;肌電圖檢查顯示正中神經、腓神經有傳導障礙;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齡40~76歲,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3~7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周圍神經病變病程等方面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320mg加入生理鹽水500ml內靜泳滴注,每日1次,甲鈷胺注射液(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500ug肌內注射,每日一次;對照組:甲鈷銨注射液500ug肌內注射,每日一次治療。15日為1療程,間隔7天后進行第二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項目及方法:所有病例在治療前、治療后每天進行膝反射、腱反射檢查,詢問觀察自覺癥狀并記錄, 觀察肢體麻木疼痛減輕的程度和肢體神經傳導速度改變情況,記錄左右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感覺傳導速度(SCV)。(正常參考值:正中神經SCV>55m/s,腓總神經SCV>45m/s)。
1.4 結果判斷。臨床顯效:治療三個療程后臨床疼痛癥狀消失、膝反射、腱反射基本恢復正常,SCV提高5 m/s以上;臨床有效:治療三個療程后臨床疼痛癥狀明顯減輕,膝反射、腱反射未完全恢復正常,而且SCV提高5m/s以下;無效 治療三個療程后臨床疼痛無變化,
而且SCV也無明顯改變。
1.5 統計學方法: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8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6.2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意義,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例(%)]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 #p<0.01
2.2 SCV變化:2組治療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均有改善(對照組治療前后相比p<0.5,治療組治療前后相比p<0.01),而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也有明顯改善(對照組治療前后相比p<0.5,治療組治療前后相比p<0.01),而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NCV)和(SNCV)變化(x±s,m/s)
與治療組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確切發病機理尚不清楚,但統一的觀點認為周圍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由多因素導致的。高血糖激活多元醇途徑增強氧化應激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理中的許多因素相關,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特殊生物學特性[3],動脈病變常在肢體遠端,常伴有周圍神經病變而導致臨床癥狀不明顯,一旦出現臨床癥狀治療就比較困難。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是在血糖代謝紊亂的基礎上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發病機制比較復雜。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顯示:代謝異常、微血管損害、血液粘稠、血流緩慢、凝血機制失調、血小板功能異常等,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受損,神經細胞中蛋白質發生糖化變化,加上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造成局部缺氧,最終導致神經細胞腫脹、神經纖維鞘膜脫落,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緩,誘發電位波幅下降,潛伏期延長,出現周圍神經退行性變,治療強調控制血糖和改變并恢復神經功能為原則。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為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通過阻止Ca2+跨膜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內,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從而緩解血管痙攣、降低血管阻力、有擴張血管[4],緩解血管壓力,改善外周循環,有效恢復病變組織的血液供應,改善臨床癥狀。能增強腺苷和環磷酸腺苷(cAMP)的作用,降低氧耗。能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使cAMP數量增加。還能提高紅細胞的柔韌性和變形性,提高其通過細小血管的能力,降低血液的粘性,改善微循環。該藥所具有的內源性腺苷增效作用可使細胞在無氧代謝時,減少對能量的需要,提高細胞對缺血的耐受力。甲鈷胺注射液由于參與脫氫核苷合成胸腺啶過程,起促進核酸、蛋白合成作用,還由于能提高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進髓鞘的主要結構脂質卵磷質的合成從而提高髓鞘的形成,起到恢復神經鍵傳達延遲和神經傳達物質的減少作用。與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合用,起協同作用。達到明顯的相加效果。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與甲鈷胺注射液合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率為88.89%,較單用甲鈷胺注射液療效明顯,也較單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血管神經病變療效80%有所提高[4],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可作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改善藥物。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30-1031
[2] 許曼音.糖尿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 441-442
【關鍵詞】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職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7-233-01
“國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作為未來公安力量的后備軍,公安院校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決定著未來復雜嚴峻環境下公安工作的成敗。公安院校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較強的職業榮譽感、過硬的專業技能,才能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才能經得住歷史的考驗,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作為肩負維護國家安全、維持社會穩定重擔的共和國預備警官,警校生生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只有“立從警之志,練強警之能”,未雨綢繆,迎難而上,我們才能打贏未來信息環境下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犯罪的攻堅戰,只有積極踐行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努力提高自身警察職業素養,才能堅定為黨和人民利益奮斗終生的忠誠信仰,才能真正成為“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忠誠衛士。
關于警察職業規劃與構架回歸到學生時代的落腳點是:什么是警校生最終要思考和付諸實踐的。因為任何關于自身具備優良警察職業素養的設想與對自己未來警察職業發展道路的完美規劃如果沒有在學生時代付諸實踐都只能是蒼白無力的空談,待從警之后都不會很好地適應未來復雜形勢下公安工作的要求,也不能完成黨和國家交付的艱巨任務。因此,將關于自身具備優良警察職業素養的設想與對自己未來警察職業發展道路的完美規劃拉回到現實,并與學生時代的目標有機結合并付諸實踐才是當下公安院校學生應該關注和應當做到的。
首先,公安院校學生應該對自身從警生涯重新認識,對自身的警察角色進行再審視和再定位,實現從“我想當警察”發展為“我要做好警察”的角色轉變,把成為一名優秀人民警察作為自己從警的職業信條。今天的角色定位決定明天的職業發展,公安院校學生對未來警察職業發展的定位決定著自身的努力程度,決定著能否具備良好的警察職業素養,決定著未來能否從容應對從警生涯中出現的各種挑戰,能否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完成黨和國家交付的重托。過硬的職業技能和堅定的職業信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來自于日常對自己持之以恒的嚴格要求以及各種磨礪淬煉而成的。從點滴做起,綜合全面提高自身的警察職業素養,才能在警務技能和公安理論知識學習以及警務化管理中始終保持高水準,才能時刻提醒自己以“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來衡量和激勵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最終成為“忠誠可靠、業務扎實、敢于創新、精于實戰”的人民衛士。
其次,公安院校學生應該抓住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努力提高自身的警察職業素養。警察職業素養是指人民警察為能夠履行其職責所要具備的符合警察職業要求的綜合能力,大致包括警察職業知識、警察職業道德以及警察職業意識。其中,警察職業知識是警察職業素養的基礎,警察職業道德是警察職業素養的靈魂警察,警察職業意識是警察職業素養的升華。良好的警察職業素養絕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將平日所學真正內化升華為一種高水平的能力。作為共和國預備警官,警校生需要扎實學好自己的專業課并能舉一反三,主動將所學的公安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時下警務熱點相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觸類旁通,學習了解其他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并能與本專業所學相結合,綜合全面看待與公安工作相關的社會問題(如社會管理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充分利用實習機會,對理論學習與公安實踐兩者關系進行深度自我思考并將自己在校所學公安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實戰過程中內化升華為能夠克敵制勝,應對各種突發、棘手案情的能力;主動以人民警察的視角分析各類社會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
論文摘要: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認知與職業價值觀研究,特別是基于警察職業認知角度透視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豐富和拓寬了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研究視角,為科學分析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構成,正確合理地引導警察院校學生與在職民警職業價值觀的發展,使警察院校學生和在職民警能夠運用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規范警察職業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
職業價值觀是主體在職業認知過程中,根據自我的社會需求和知識經驗對特定職業所做出的價值判斷和職業評價。由于職業價值觀直接反映出主體對特定職業的信念和態度,體現著主體對特定職業的取舍、理想等主觀偏好,蘊涵著主體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職業價值追求,因而,早已成為心理學工作者普遍關注和探討的重要課題,并被當作預測人類職業發展潛能和職業素質的重要心理指標而倍受專家和學者的重視。時至今日,國內外關于職業價值觀研究已經碩果累累,研究領域十分廣闊,其中主要包括職業價值觀結構研究、職業價值觀與其他因素的相關研究、職業價值觀變遷研究以及職業價值觀研究方法問題的研究。但是,應當指出,由于任何人的職業價值觀的建構過程都帶有明顯的社會認知性,因此,從職業認知角度來揭示人的職業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機制,應當是職業價值觀研究領域的一個進步和突破,能夠為合理引導職業價值觀的發展,優化職業行為,有效地矯正職業價值觀中存在的誤區提供心理學依據。但是,迄今為止,該領域的研究依然非常薄弱,本文擬單就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認知與職業價值觀問題做一粗淺探討。
(一)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主體對特定職業所做出的價值判斷與職業評價,應當主要是在職業認知加工過程中,在親自實施職業行為并且產生直接的職業心理體驗或者觀察他人的職業行為及其社會結果(如社會身份、地位、生存狀況)所產生的間接的職業心理體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逐漸積淀成為主體穩定的職業價值觀。在主體的職業認知發展過程中,職業價值觀的產生和發展應當主要來源于三條基本途徑:即依據親歷性職業體驗形成穩定的職業價值觀,或者憑借替代性職業經驗,即在觀察他人的職業行為及其社會結果的基礎上形成職業價值觀,抑或是親歷性職業體驗與替代性職業經驗二者的有機結合而共同建構了主體的職業價值觀。當然,無論是親歷性職業體驗還是替代性職業經驗,在主體的職業認知發展過程中順利轉化成為穩定的職業價值觀,還需要依賴于社會強化的作用,因為只有有效的社會強化才能產生鞏固職業信念和職業價值追求的作用。從總體來看,職業價值觀的社會強化方式主要包括外部強化和替代性強化兩種基本類型。其中,職業價值觀的外部強化來自于與特定職業有關的物質和精神利益以及職業成功的機遇與概率;職業價值觀的替代性強化則是建構于主體對他人職業行為及其社會結果的觀察與分析。應當指出,在人的職業認知發展過程中,社會強化對于職業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能夠產生極為重要的擬制作用,只不過社會強化功能的有效發揮要取決于主體的職業認知發展水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職業認知觀念。有關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職業價值趨向和職業選擇方面,警察院校學生與普通院校大學生相比有所不同,普通院校大學生在職業價值趨向和職業選擇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如有的趨利,職業選擇偏重高薪厚利;有的重名,職業選擇偏重彰顯揚名;有的則是名利兼顧,職業選擇多元并舉。絕大多數警察院校學生在職業價值趨向和職業選擇方面強調舍利取義,趨向于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強調警察職業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積淀與發展,一方面與警察院校學生長期受到現代社會所普遍倡導的警察職業的公平正義性觀念以及社會群體普遍認同的警察職業素質范型的強化和熏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警察院校學生在接受警察職業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特定職業認知觀念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此基礎上警察院校學生最終才會形成穩定的職業價值觀。
(二)
從人類的社會性發展過程來看,任何人的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以特定的職業認知過程作為先決條件的。一般說來,對于人的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職業認知過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階段:(1)尋求職業信息,即主體有選擇地關注自我偏好的職業信息;(2)初步選定職業類型,即對特定職業形成潛層次的職業認知觀念并初步產生擇業傾向;(3)預期職業發展結果,即主體從未來職業發展的角度對于自我從事該職業的利弊以及職業發展潛力進行預期和認知評估;(4)做出職業選擇,即根據主體的職業認知判斷做出擇業決策,選定職業類型。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盡管也經歷了與之類似的職業認知加工過程,但是由于警察職業教育內容的特殊性以及警察職業教育對于警察院校學生職業認知觀念的啟動和影響,往往使警察院校學生形成了如下一些特有的警察職業認知觀念,并在此基礎上逐步積淀成為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核心內容或基本成分。
1.警察職業環境觀念
在接受警察職業教育過程中,警察院校學生首先要對現代警察的職業環境等客觀條件進行全面系統的認知評估,形成警察職業環境觀念。一般說來,警察院校學生往往會將警察職業環境條件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警察職業環境中的積極條件,主要是指警察職業中存在的各種能夠促進自我發展,實現職業價值追求以及具有利益性、開放性和職業發展性的職業環境條件,另一類是警察職業環境中的消極條件,主要是指警察職業中存在的各種妨礙自我發展和阻礙職業價值追求以及具有危險性、有害性和職業發展局限性的職業環境條件。警察院校學生在職業認知加工過程中所形成的警察職業環境觀念,不僅有助于警察院校學生形成清晰的警察職業意識和從事警察職業的心理準備狀態,而且也為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警察職業預期觀念
警察院校學生在職業認知加工過程中所形成的警察職業預期觀念對于其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謂警察職業預期觀念,是指警察院校學生關于自我從事警察職業的主觀評價和發展前景的構想。警察職業預期觀念能夠精確地反映出警察院校學生對于警察職業的心理態度和主觀偏好,最終也會作為穩定的職業認知因素積淀于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中。應當指出的是,警察職業預期觀念會直接影響警察院校學生的擇業傾向和職業信念,對于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行為發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引導和調節作用。一般說來,警察院校學生只有在預期到自己的警察職業行為確實維護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并且能夠產生積極的職業行為結果,具有良好的職業發展潛力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強烈的職業偏好和擇業傾向,并由此形成穩定的職業價值觀和持久的職業信念。另外,警察院校學生在職業認知加工過程中也會同時對其他各類職業產生不同的職業預期觀念和職業價值位序,并在不斷權衡比較與利弊分析的過程中最終形成穩定的職業價值趨向,因此,只有當公平與正義觀念在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中始終占據優勢價值位序,并成為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核心內容時,才能夠有效地維持警察職業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警察職業信念,確保警察職業價值觀的純潔和高尚。 3.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
警察院校學生在職業認知加工過程中,還會產生穩定持久的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是指警察院校學生對于自我在警察職業能力方面的認知評價,是警察院校學生對于自我依據警察職業目標有效履行警察職責,順利完成警務工作所需能力的評估和判斷。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主要來源于警察院校學生對各種與警察職業有關的社會信息的認知加工,其中包括警察院校學生在職業認知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警察職業有關的各種親歷性職業經驗(如參加實習或者實踐課程)、替代性職業經驗(如與在職民警的職業經驗交流)、自我的生理素質與專業能力評價等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有關自我的警察職業能力評價和警察職業能力體驗,即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對于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建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趨向和警察職業能力的訪談研究中發現,職業認知加工過程中所形成的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對于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和警察職業行為發展都會起到極為有效的鞏固和強化作用,對于警察院校學生未來的職業能力發展和職業行為表現也會產生很強的影響力。另外,警察職業自我效能觀念作為警察院校學生對于自我有效實施警察職業行為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的認知與評價,還會影響警察院校學生的職業成就預期以及警察職業行為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方向。強烈的警察職業自我效能感,會使警察院校學生對自我具備的警察職業能力充滿信心,有助于警察院校學生在未來的警察職業生涯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職業才能,提高警察職業能力的整合機制,出色完成各項警務工作。
關鍵詞:公安院校;研究生;警察職業意識
一、前言
所謂職業意識就是個體對于自身所從事的職業的認識程度和社會價值的認可程度以及其他一些與本職業相關因素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于自身或他人所從事職業的看法。警察職業意識就是指對警察職業的認識程度和態度,這對于公安院校的研究生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具備良好警察職業意識的研究生能夠在進入警察行業后更好地扮演警察角色,充分履行為人民服務的神圣職責,相反的,如果缺乏對于警察職業的認同感,那么公安院校研究生在走入社會走上警察工作崗位后可能就會出現自我定位不清、角色轉換困難甚至出現行為偏差的問題,影響人民警察職責的發揮。
公安院校研究生是作為預備警官在走出校門后將要承擔起人民警察的光輝職責,因此必須要對警察職業有充分的認同和正確的認知,這就需要在公安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態度、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加強這些教育提高公安院校研究生的警察職業意識,從而為學生真正成為人民警察后更好履行職責奠定堅實基礎。
二、公安院校研究生警察職業意識現狀與問題
相比于普通高校研究生,公安院校的研究生的職業意識表現一般來說更為突出,但是考慮到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自身的特殊性,這種突出性在當前仍然呈現整體效果不理想,這種不理想會影響公安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警察職業意識培養。
(一)入警動機多元化
學生選擇公安院校就等同于選擇了警察行業,而選擇公安院校的動機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學生對于警察行業與警察社會角色的認知與定位,這也就是學生最初的入警動機,值得重視的是,隨著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公安院校的研究生入警動機逐漸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學生對于警察職業和公安工作的熱愛與興趣是主要動機之一,這種以通過公安院校學習提升自身才能和保家衛國能力的意識是積極正確的入警動機,能夠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學生入警的動機停留在通過成為警察掌握權力實現自我炫耀甚至,還有些學生的入警動機不明確,對警察的認知比較片面,僅僅認為警察工作是"鐵飯碗",對于警察職責認識不清,存在入警動機迷失的問題,這兩種入警動機都是消極片面甚至是錯誤的。
(二)學生價值取向偏差
根據相關研究結果,當前我國公安院校研究生的需求層次呈現多元化,其中物質需要在調查中居于首位,其次是信任與尊重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理想實現的需要,最后才是社會歸屬需要、貢獻的需要與勞動的需要,這說明當前公安院校研究生對于職業價值的取向存在一定偏差,學生對于物質條件的需求充分體現了其較為實際的一面,而總體價值取向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有較為突出的個人主義,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但輕視在集體中發揮作用。此外學生正處于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其價值觀、人生觀容易出現波動,在特定的環境下容易出現憂國憂民的激情與熱血,但是在另一環境下可能體現出對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奉獻精神的輕視甚至反感。
(三)學生心理問題突出
公安院校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教學是以封閉的環境為基礎的,在嚴格的警務化管理模式下研究生需要每天在枯燥重復的學習、訓練中度過,缺少自由活動時間,因此,有些學生可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甚至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近年來,公安院校大學生由于心理問題產生的影響極為惡劣的殺害室友等事件并不鮮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加以重視。
此外,公安院校的研究生在警察職業意識形成過程中存在著政治意識與紀律意識形成過程較為被動、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三、加強公安院校研究生警察職業意識的對策
(一)提高警察隊伍待遇
調查發現,公安院校研究生對于自身能否長期堅持在基層服務與終身從警等信心不足,顯示了當前我國公安院校警察隊伍培養的嚴峻形勢。一方面,警察職業屬于高風險、高負荷、高強度的"三高"職業,自己與家人的生活保障程度較低,另一方面警察職業的待遇問題長期得不到提升造成現實中警察總體人數不足、警察工作負荷過重、警察因公傷亡率居高不下等問題,這些都對公安院校的研究生帶來一定程度上對未來生活的擔憂。提高警察隊伍的待遇水平能夠更好地激發其熱愛警察職業的精神,從而提升其對自身警察職業前景的預期。
(二)調動學生充沛的職業情感
在公安院校學生隊伍內部調查可以發現專科生的警察職業意識優于本科生,而研究生的警察職業意識最低,這說明當前公安院校存在著專業定位、職業定位不明晰的問題,影響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情感的加強。在辦學過程中公安院校必須要充分明確自身的辦學定位,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其辦學思路,從而促進學生樹立起明確的職業定位和學習目標,最終使得學生對于自身的未來職業選擇充分明晰,調動學生充沛的職業情感。
(三)創新培養手段
針對當前公安院校研究生學生群體多元化的情況創新培養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形式共同培養研究生的警察職業意識。對于女生警校生、獨生子女警校生、非警親學生等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這部分學生不斷樹立良好的警察職業意識和職業認同感。
最后,在公安院校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通過引入激勵機制與淘汰機制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加強學生的警察職業意識是有積極效果的。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定期開展調查與考核,對于警察職業意識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對于警察職業意識落后的學生開展一定手段的懲罰甚至淘汰措施。
參考文獻:
[1]張佳佳.公安院校大學生警察職業認同感的現狀調查與對策--以四川警察學院為例[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3,(3).
[2]王波,田明剛.對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幾點思考[J].武警學院學報,2007,(7).
四年級八班孔榆程
現在的槍多式多樣,比如:電槍、手槍、步槍、重機槍……,可它們不是發出震耳欲聾的啪啪聲,就是發出讓人心煩的嗞嗞聲。而且沒打中目標不僅會冒出白色的霧,還會飄散出刺鼻的火藥味。是污染物啊!可未來的槍不僅環保,而且打中人也不會受傷,是幫助警察抓捕壞人們的好工具。
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一個男子鬼鬼祟祟地溜進了超市里,當他剛剛將手伸向賣白銀和黃金的柜臺時,一個營業員突然大聲說“不許動!”原來這個男子是個滿城風雨到處都在通緝的逃犯,而這個營業員是由一位警察化妝成的。警察從口袋里掏出一把藍色的手槍。男子也不甘示弱,拿出一把無比鋒利的彈跳匕首。對準警察按下了隱藏的開關,“唰”的一聲,匕首一下子飛出了六、七米遠。警察迅速地按下槍上的黃色按鈕,又馬上扣動扳機,頓時一道無聲的黃光飛到警察的面前,變成了一面堅固的防護墻。旁邊的人也馬上躲開了。由于匕首只能直刺,不能橫砍,所以男子只好收回匕首,轉身就跑。這時警察又從容不迫地按下了紅色按鈕,于是噴出一條紅色的液體,像鋒利的針一樣,直沖男子的后腦勺……等男子再次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在公安局了,可身上一點兒傷也沒有,噢,原來那條看上去像血的紅色液體竟是麻醉劑啊!喂喂喂!你可別以為這是警匪片里的片段呀,這是未來的手槍的介紹!剛才的這種手槍的名字叫環保手槍,是由鋼鐵、合金和木材做成的,它僅30克重,且每種子彈均由環保型材料制成,上面還有許多按鈕。藍色的按鈕是可以讓壞人們污濁的內心得到凈化的按鈕。紫色的按鈕能凈化廢水、噪音等污染環境的東西。并且它的上面還有指紋識別器,它會根據主人的指紋來判斷是不是主人。如果不是主人在使用它,它就會自行失效,并且如果那個人再強行使用它,它就會自動噴出麻醉劑。綠色的按鈕不但能清除垃圾,還能將垃圾變成它的能源。環保手槍還有一個更神特的功能,就是按下橙色的按鈕時,無論壞人想干什么,它都能探測到,并立馬控制住他的心魔,讓他不要再打壞主意了。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必須要加倍努力學習,趕緊造出這種環保型槍,讓世界沒有戰爭,沒有硝煙,向著和平、安定、綠色的方向發展!
論文關鍵詞 警察院校 格斗教學 武德 培養
中國有句俗語叫“尚德不尚力”,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武德的重要性。武德教育作為培養精神道德情操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對警察院校學生武德教育,有助于培養警察院校學生的良好的心里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警察院校格斗教學中倡導武德培養,不單指傳統的武德精神,還包含了作為人民警察所需要的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就目前我國警察院校格斗教學現狀而言,主要注重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的訓練,嚴重忽略格斗教學中武德的培養,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警察院校是培養人民警察的搖籃。而人民警察是懲惡揚善,為人民服務的,必須具備嫻熟的格斗技術與高尚的愛國熱情,從而捍衛法律的尊嚴,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心。通過對警察院校學生武德及格斗技能的培養,提高未來人民警察的執法能力及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本文針對武德培養的重要性,提出警察院校格斗教學中武德培養的策略。
一、警察院校格斗教學中武德培養的意義
1.對警察院校格斗教學融入武德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校通過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武術自古以來就比較重視武德的教育,警察院校格斗教學中的武德培養,不僅要繼承和發揚傳統的武德精華,還要根據警察院校學生的未來職業特點,在練就專業的格斗技術的同時,還要注重堅強意志及健強體魄的培養。通過艱苦的訓練,培養堅韌的意志力,引導學生艱苦奮斗,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
2.格斗教學中的武德培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中華傳統的武德文化蘊含的高尚的愛國情操。在警察院校格斗教學中,注重武德的培養,對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很大的意義,他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走上工作崗位,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有義務捍衛祖國的尊嚴及保護人民安全。當國家受到侵犯時,會毫不猶豫的去捍衛自己的祖國;當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脅時,會毫不猶豫的去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通過格斗技術教學,加強學生武德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愛國情操,并肩負起保護國家和人民安全的重任。
3.格斗教學中的武德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執法素質。作為人民的公仆,人民警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要根據人民警察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規范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愛國、正義、精忠報國、助人”的品質,在格斗技術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武德培養,有助于樹立人民警察的完美形象,提高學生的執法素質。
4.格斗教學中的武德培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對學生武德教育,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武德思想及道德行為規范,能夠很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互相尊重。其次,通過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有利于學生互相鼓勵,互相提高。形成以禮待人、尊師重教的作風。武德教育,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5. 格斗教學中的武德培養,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擒拿格斗技術教學主要是通過體育訓練來增強學生的體質的,它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形成,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通過格斗教學中的武德培養,可以增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同時,專業的擒拿格斗技術是未來人民警察的必備素質,擁有扎實的擒拿格斗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警察院校格斗教學中武德培養的方法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武德教育。發揚民族傳統武德指導思想,為培養優秀合格的人民警察做貢獻。 在格斗教學過程中滲入武德教育,應該結合格斗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結合課程學習,將武德教育融入課堂。課堂教學是保證學習順利開展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操,文明禮貌待人的重要渠道。警察院校格斗教學,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或途徑,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武德教育。首先,在教師授課之前,師生問好要求行抱拳禮,對學生“禮”的教育,因而能和學生進行互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在努力傳授格斗知識、技能的同時,把“禮”的精神教育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指導學生在格斗教學實踐中磨煉意志品格,強化學生的武德意識,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以禮待人的品質,還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尊師重道的優秀品質。其次,在格斗實踐練習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復雜的動作,促使學生們互相幫助完成,有助于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思想品質。再次,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紀律,考勤等考核,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提高學生對各種訓練的適應能力,從而培養出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最終實現培養出嚴明律己,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優秀品質。
2.通過技能及知識競賽等提高學生的武德品質。通過競賽評比活動,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思想的表現活動。格斗教學中的武德滲透教育,應該結合課內外實踐,才能夠取得有效的作用。青少年學生充滿朝氣,具有強烈的好勝心里和進取精神,通過組織競賽評比活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在組織技能及知識競賽評比活動時,相關組織教師應該使學生明確競賽的要求和目的,從而使學生端正競賽的態度,通過民主的競賽評比活動,發揚學生的民主精神,培養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對于不重視榮譽及競賽不積極或者為了榮譽不擇手段的學生,作為組織教師,應當對學生行為進行及時教育,使學生充分明確競賽的要求及目的,保證競賽評比活動有效的順利進行。通過技能知識的競賽,逐步培養學生堅強、勇敢的優秀品質,通過技能相互學習,促進學生互幫互助,實現共同進步的武德風尚。
警察院校可以利用在完成格斗教學任務的業余時間,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對武德的認知水平。通過各班之間、各年級之間、各系之間等格斗技能的競賽,武德知識競賽,強化學生對格斗知識及武德知識的認識。其次,學校也可以利用一些業務時間,組織武德知識方面辯論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此外,學校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網絡,組織學生觀看武大影片等相關資料,促進學生對格斗運動的正確認識,從而端正學生學習格斗技術的態度。
3.加強格斗教師的表率作用。由于青少年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的特點,因而,格斗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作為警察院校的格斗教師,必須根據教師準則,規范自己的行為、言行舉止、以及思想等,才能夠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言傳身教,是警察院校格斗教學的關鍵。格斗教師的武德行為,時時刻刻影響著自己的學生。因而,作為格斗教學的教師,不僅要規范自己的口德和公德,還有具備專業技能和專業的素質,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做到談吐文明,舉止大方,樹立在學生心中的美好形象,才能夠更好的感染學生,促進學生武德素質的提高。
4.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涉及到傳統文化的諸多個領域,諸多拳種技法猶如水上的滾滾波濤,作為其內隱文化的武德,則如同水深處的暗涌深沉。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沉淀,也是構成中華格斗文化的一節重要環節。傳統武德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觀念在格斗文化中的具體體現。因此,通過武德教育,可以使習武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美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