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從軍行七首范文

    從軍行七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從軍行七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1、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

    2、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從軍行七首

    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當君遠相知,不道云海深。

    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送柴侍御》

    8、當君遠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9、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樓送辛漸》

    10、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送魏二》

    11、所見同袍者,相逢盡衰老。——《長歌行》

    1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13、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14、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15、青山明月夢中看。

    16、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17、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8、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從軍行七首》

    19、功多翻下獄,士卒但心傷。——《塞上曲》

    20、仗劍行千里,微軀感一言,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答武陵田太守》

    21、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塞下曲四首》

    22、莫道弦歌愁遠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23、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24、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西宮秋怨》

    25、與君遠相知,不道云海深。

    26、所見同袍者,相逢盡衰老——《從軍行》

    27、前軍夜戰洮河北,巳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

    28、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第2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王昌齡(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

    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

    第3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醪g《從軍行七首·其四》

    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钯R《南園十三首·其五》

    4、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6、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懹巍恫∑饡鴳选?/p>

    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徸哉洹都汉ルs詩·其五》

    8、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寫懷》

    第4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示兒》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行路難其一》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4、《出塞》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7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5、《隴西行》唐代:陳陶

    第5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____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4、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____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____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6、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____陸游《病起書懷》

    7、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9、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____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10、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1、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____陸游《金錯刀行》

    12、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____徐錫麟《出塞》

    13、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____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1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

    15、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____杜牧《泊秦淮》

    16、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____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17、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____屈原《國殤》

    18、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1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____王昌齡《出塞二首》

    第6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關鍵詞:楓橋夜泊;以聲寫行;以聲襯靜;以聲傳情

    中圖分類號:I22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0-0207-02

    張繼僅憑一首《楓橋夜泊》就名流千古,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游覽名勝,究其因,詩作中的“夜半鐘聲”審美感應為其要妙,鐘聲是詩作流傳的核心要素,夜半響遠,自寒山寺,清空且疏遠,撩撥人無法入眠,警醒人感時喟世。

    一、以聲寫行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乃以聲寫行之要妙,《楓橋夜泊》中亦用其妙,以烏啼之聲寫秋色,以鐘聲寫愁情,以心聲寫無眠。烏啼、鐘聲屬有聲之音,心聲為無聲之音。

    一是啼聲寫秋色。烏啼霜月,秋意凄涼;愁緒如霜,鐘聲斷魂。楓漸紅,漁火閃,客夜舟,歲屬深秋;月西斜,霜正降,烏又啼,時堪凄清。一聲烏啼,劃破長空,誠如孤獨飄蕩江舟一般,境相仿,情亦傷。楓葉是秋天的顏色,白天所見,烏啼在此成了秋天的音聲,夜間所聞,只不過,“月落烏啼總是秋天的風霜”(《濤聲依舊》)。

    二是鐘聲寫愁情。關于寒山寺的鐘聲,李元洛寫《鐘聲永恒》一文,天下不少寺廟確因鐘聲清揚而寺名遠播:藏福寺“雁塔晨鐘”、白馬寺“白馬鐘聲”、相國寺“相國霜鐘”和龍華寺“龍華鐘聲”。北京“潭柘寺的鐘聲”能代表郁達夫“故都的秋”的韻味:清、靜、悲涼,寒山寺的鐘聲也慰藉了張繼的悠遠、深婉而凄惻難堪。詩人江南作客,流連的不是錦繡江南的水色山光,感喟的是“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杜甫《北征》)的江南漂泊,心間憂愁無法消釋,只能舉目環顧:江天寥廓,四野寂靜。激蕩心間的唯有悠遠的夜半鐘聲,撞擊著、糾纏著、折騰著他,輾轉反側,無法入眠。夜半鐘也叫無常鐘,乃是一種警示。

    三是心聲寫無眠。臺灣作家張曉風的《不朽的失眠》道出了詩人的心聲,失眠不朽,不朽失眠。失眠的不朽: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不朽的失眠: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二、以聲襯靜

    半夜鐘聲,打破了寒夜的寂靜,襯托出深夜的靜謐,揭示出秋夜的深永與寂寥,有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效。以聲襯靜有無聲之靜和有聲之靜,有聲之靜尤顯空靈。

    一是無聲破靜。當代詩人萬志為有小詩《破靜》:小屋坐著小路躺著小小的人走著風聲也聽不到更何況落葉直到一縷炊煙娜娜刀樣升起。無聲的“靜”又被無聲地“破”,“刀樣升起”常字出奇,為點睛之語。又如洛夫《雪落無聲》,在動靜、明暗、古今的對立中,尋求一種對抗和消解,雪落無聲,無言之美。

    二是以聲襯靜。寫聲音來反襯環境的寂靜,是為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聲中見靜,靜中顯聲?!缎⊙?車攻》中“蕭蕭馬鳴,悠悠旆旌”,以馬聲和旗聲狀征戰前的寂靜。杜甫諦聽魚躍顯江之“闃寂”:“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保ā堵梢皇住罚?,聆聽鶯啼顯春之“靜心”:“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保ā督溪毑綄せㄆ呓^句》)。《楓橋夜泊》中以“烏啼”襯江天之寂靜,以“夜半鐘聲”襯托心宇之空靈。霜鐘和月色構成一片空靈澄澈的世界,融進了禪僧寧靜空明的心境之中,洗禮了詩人清寒高潔的情愫。鐘聲,就質感而言是“清”,寧靜而超越,就效果來說,是“疏”,微茫而飄忽,確存“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之妙道。

    三、以聲傳情

    范溫的《潛溪詩話》:“蓋嘗聞之撞鐘,大聲已去,余音復來,悠揚婉轉,聲外之音,其是之謂矣?!辩娐曈嘁粞U裊,營造一種綿邈空靈的韻致。正因“夜半鐘聲”的點染,才使“楓橋夜泊”得以神韻悠然,最生動、形象、優美地展示了詩人的心境。鐘聲傳情,情致深永。鐘聲之用、之時、之質可觀。

    一是笛聲與鐘聲。唐代詩人以聲傳情,最重笛聲和鐘聲。笛聲,域外之音,心間之情。鐘聲,空中之音,方外之情。一者笛聲多為思鄉曲,或邊塞、或他鄉、或域外,念家思鄉。王昌齡有“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從軍行七首?其一》),《關山》,離別之情,羌笛,思鄉之音;李白有“黃鶴樓中聞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黃鶴樓聞笛》),笛聲悠揚,聞笛而生故園之情;李益有“天山雪后海風深,橫笛遍吹行路難”(《從軍行》)和“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春夜聞笛》),笛聲悲壯,精心警人,管世銘說:“李庶子出手即有羽歌激楚之音,非古之傷心人不能至此。”一者鐘聲多為寧靜音,或山寺、或古剎、或勝地,感懷幽情。王維的“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孟浩然的“東林精舍靜,日暮坐聞鐘”(《晚泊潯陽望廬山》),李白的“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廬山東林寺夜懷》)和杜甫的“晨鐘云外濕,勝地石堂煙”(《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等,都在遠岫鐘游、煙際鐘揚中感受一種迥超世外,鐘聲成為連接山水世界和方外之情的重要橋梁,寧靜幽寂,只幾許疏鐘悠蕩,何等靜謐!何等幽邃!化動為靜,化實為虛,鐘聲中一切迷妄頓時覺悟,幻化為空無的永恒。

    二是日暮鐘聲和夜半鐘聲。佛家講究“晨鐘暮鼓”,但唐詩中鐘聲時段最佳為日暮鐘和夜半鐘。日暮鐘聲最佳者在竹林寺。劉長卿有《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辩娐曡描茫轫嵾b遙,遺響成為兩人的共鳴,詩人和上人惜別,深情與沉思兼具。一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是由于同懷淡泊;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是由于旨趣相同。日暮鐘聲還有王維的“谷口疏鐘動,漁樵稍欲稀。悠然遠山暮,獨向白云歸。”(《歸輞川作》),孟浩然的“山寺鳴鐘晝已昏”(《夜歸鹿門山歌》),岑參的“鐘鳴長空夕,月出孤舟寒”(《陪群公龍岡寺泛舟》);日暮鐘聲,時間屬日暮,渾然恍惚,空間為悠遠,杳渺飄忽,從廟宇傳出,不可捫摸,只能聆聽,“天香自然會,靈異識鐘音。”(王昌齡《與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夜半鐘聲最佳者在寒山寺。山寺有幸遇張繼,霜天漁火聽疏鐘。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因張繼而聞名,引得許多日本朋友來夜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一直在中國詩人間傳唱,鐘聲依然,宋代陸游有《宿楓橋》:“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泵鞔邌⒂小秾⒏敖鹆瓿鲩傞T》:“烏啼霜月夜寥寥,回首離城尚未遙。正是思家起頭夜,遠鐘孤棹宿楓橋。”清代王士禎有《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楓葉蕭條水驛空,離居千里悵難同。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p>

    三是鐘聲之清空特質。愁人畏孤寂,聞鐘愁欲絕。鐘聲具清空特質,清者,清寒之聲;空者,空中之音?,F實與歷史相似,心靈契合,心聲與鐘聲相鳴,靈魂觸動。萬籟俱寂之時,諦聽鐘聲,會心處是禪機,無法妙語。

    參考文獻:

    [1]徐有富.詩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沈祖.唐人七絕詩淺析[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4]劉學鍇.唐代絕句賞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5]張學淳.千古絕句賞析唐詩[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

    第7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關鍵詞】徐賁;詩歌;特色

    徐賁,字幼文,號北郭生。生于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其先蜀人,徙居陵,后“由毗陵徙居吳,家城北望齊門外。時稱‘十才子’,幼文其一也”。1穎悟有才行,工詩文,善畫山水,為“吳中四杰”之一?!盀槿饲褰橛袣夤潱⒅靖哌h,博學多聞見,喜為文詞古詩歌以自適”,2有《北郭集》傳世。

    徐賁雖然排名四杰之末,但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法律謹嚴,字句熨帖,長篇短什并首尾溫麗于三家,別為一格?!?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中亦云:“(徐賁)詩法砉然,森有紀律,長篇險韻,極其熨帖,頗有類皮、陸者。”3而張習在《北郭集》后錄中更是對其贊譽有加:“先生之詩,清淳邃古,弗濁塵俗。五言古律似陶韋,七言在高岑間,樂府則上可溯漢魏回視張籍王建?!?4觀其詩歌,總結出徐賁詩歌創作特色主要有以下三點:

    1、清醇邃古,弗濁塵俗

    閔桂在《北郭集序》中說徐賁“其詩之清也,秋空皓月,丹桂分香”。5

    如:《次韻答吳宗禹》

    形間久息役,心澄始寧魂。微飚軒中來,悠然對琴言。

    在清凈的山林中詩人摒棄一切雜念,內心澄凈,靈魂純凈。詩人沉醉于明凈秀美的自然風光之中,悠然拂琴,忘卻了塵世的紛紛擾擾。全詩營造出一種淡然、清遠的氛圍,仿佛遠離了塵俗一般。清醇邃古,弗濁塵俗。

    如:《題畫》

    嶼鳥鳴孤影,汀淡素香。曉來江上樹,葉葉是新霜

    島嶼上的小鳥孤獨的鳴叫,留下一抹孤影,淡淡的香味若有若無。拂曉之時,江上樹木蒙上一層層新霜,營造出一種悠然清寂的氛圍。

    又如:《獅子林池上觀魚》

    微微林景涼,悄悄池魚出。欲去戲仍戀,乍深驚遂逸。行循曲島幽,聚傍新荷密。不有濠梁興,誰能坐終日。

    林景微微涼,池魚悄悄而出,“微微”和“悄悄”用的生動傳神,富有靈性,從觸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入手,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頷聯生動逼真的描寫了魚的動態,游魚仿佛就在眼前。環顧四周,曲島幽靜,新荷密聚,如果沒有此等閑靜之興,如何能夠在此終日而坐。全詩清曠灑脫,別有一番韻味。

    又如:《自南塢還蜀山途中有作》

    行盡千山更有山,此身幾日在山聞。桃花野水溶溶去,鷗鳥汀云舟舟還。

    山重水復,鷗鷺輕舟,詩人醉心于其中的清幽。全詩呈現出一派安寧祥和的生活景象,詩人寄情山水,勾勒美妙清幽的山林生活,希望可以忘卻塵世的煩憂,可以在山林生活的靜謐平和中化解現實的憂愁?!叭苋堋?、“舟舟”疊詞的運用,更加使得詩歌清靜悠遠,頗有韻味。

    2、風韻凄朗,詞彩逑麗

    據陳田《明詩紀事》載:“(《國雅》:除方伯幼文,詞彩遒麗,風韻凄朗,殆如楚客叢蘭,湘君芳杜,每多惆悵。皋亭山作全佳,當似耿韋。余嘗愛其《折蓮子》絕句云:‘柔絲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風已斷腸。’讀之頗增悲慨。集中有《送曾伯滋赴河將幕》云:‘上將初分閫,儒官解習兵。風旗春獵野,雪帳夜歸營。洮水從岷下,祁山入隴平。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卸摬⒓??!?6

    《折蓮子呈孟載》

    落盡紅衣見綠房,折來猶帶水云香。柔絲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風已斷腸。

    徐賁經歷了元末明初的戰亂,又接連遭遇喪妻、喪子之痛,身邊的摯友也相繼被害離開。千里游宦,到處漂泊,客居他鄉,又是新朝之客。飽經憂患的徐賁詩歌風韻凄朗,柔絲零落,芳心之苦,未及秋風已經斷腸,若有肝腸寸斷之痛?!皵嗄c”二字,讀之令人心痛。

    對此,《明詩紀事》里也有記載:“《木事詩》:……幼文《紀夢》詩云:‘夢綠陰芳草,畫中春水人家。何處江南風景?鶯啼小雨飛花。’7 又《聽歌》云:‘才得聽歌便淚垂,眼前不似舊題時。青春多半遭離亂,白發能消炎許悲?’”知其身傷離亂,又遭逢遷謫,故間情之作,亦復凄楚?!?/p>

    此外,徐賁的詩歌善于運用色彩的搭配,詞彩逑麗,有的青白對舉,有的紅綠相映。如:

    《六月見榴花》

    絳英綠葉斗炎光,艷色無多出女墻。欲借一枝來照眼,看時恨不在端陽。

    清新雋永,詞彩逑麗,言簡意深,營造出明麗純凈的氛圍。

    3、筆力堅勁,法度謹嚴

    徐賁一生奔波不停,命運多虞,“青春多半遭離亂,白發能消幾度悲?” 8千里游宦,朝不保夕,如履薄冰,使得徐賁小心翼翼,恐惹禍端,因而詩歌“法律嚴謹,字句熨帖”。此外,徐賁曾經從軍,詩歌也頗有氣勢,有武者的勇猛之氣,因為詩歌筆力堅勁。

    《明詩紀事》亦有記載:“……今得睹其草書《泰山紀游》三詩,雄緊跌宕,出入旭、素,無不淋漓快健,乃知古人之不可則也?!薄侗惫泛髲埩曌园显唬骸坝嘤^其晉冀《紀行詩》十四章,筆力堅勁,法度謹嚴,力矯元季綺靡之習,竹謂其‘詩法砉然深有紀律,長篇險韻極其慰,頗有類皮陸者’,余深以為知言?!?/p>

    如:《右女媧墓》

    空山兩高冢,媧皇此中葬。焦土積層,勢助殿閣壯。大哉補天手,功出千古上。

    至今煉余石,火氣夜猶放。轟雷常祓護,烈風日掀蕩。陰林慘可畏,怪木高數丈。百鳥飛繞枝,欲止不敢向。地靈氣所鐘,祭禱土人仰。經過謁祠下,幸獲拜神像。

    流暢奔放,氣勢不凡,突出了氣勢和力度,有力的矯正了元末綺靡之習。

    又如:《從軍行》

    裝刀不用金,立身不在文。昨日破邯鄲,歸來論功。君王更部位,官屬馮將軍。

    《將軍行》

    朝出飛狐塞,暮返云中營。提攜燕代卒,意氣恣縱橫。屢奉天子詔,萬里得專征。

    霜風寶刀利,曉日炫朱明。彎弧白象斫,重鎧文犀成。騎不敢向,三邊盡知名。

    裨校擁纛前,都護隨鑣行。首功不足計,當為夸擒生。

    《從軍行》首聯“裝刀不用金,立身不在文”,頗有氣勢,外在的條件是次要的,關鍵在于自身的能力,充滿了自信?!秾④娦小房坍嬃艘晃或斢律茟鸬膶④娦蜗蟆J拙湟怀荒旱膶Ρ龋醋屢晃挥⒂碌膶④娦蜗筌S然紙上,意氣縱橫?!皩曳睢焙汀皩U鳌睂懗隽藢④姙樯纤茫H被重視,更為意氣風發?!膀T不敢向,三邊盡知名”更是直接寫出了將軍的勇猛無比。這之中也寄寓著徐賁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徐賁早年即穎悟有才行,少年時期即有著濟蒼生的愿望,怎奈身逢亂世,經歷了元末的戰亂之苦,并且在中年時期接連遭遇了喪妻、喪子之痛。步入新朝,仕途之路開始展開,然而千里游宦,在新朝的高壓之下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然而終究因“迂疏儒者”而下獄瘐死。豐富的人生經歷使得徐賁的詩歌題材豐富,情感充沛。詩歌創作筆力堅挺,法度謹嚴;詞彩逑麗,風韻凄朗;清醇邃古,弗濁塵俗。是故四庫館臣評曰:“其詩才氣不及高楊張,而法律謹嚴,字句熨帖,長篇短什并首尾溫麗于三家,別為一格?!?/p>

    【參考文獻】

    [1](清)錢謙益.列朝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明)王行.蜀山書舍記[A].半軒集(卷三)[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3](清)朱彝尊著,黃君坦校點.靜志居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4][5](明)徐賁撰《北郭集》,《四部叢刊》影印本,上海:上海書店1986。

    [6](清)陳田.明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第8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边@首出自于《增廣賢文》的詩句是人盡皆知的用來比喻時間珍貴的名言。然而,對于這句名言到底出自何處還存在著許多爭議。新版《辭源》里“寸陰”的詞條下引用了元朝同恕的《矩庵集》,其中有一《送陳嘉會》詩,詩中所說“盡歡菽水晨昏幕,一寸光陰一寸金?!钡髞肀蛔C實并不是這句名言的最早出處。通過查詢各方資料,最后在《全唐詩外編》上冊中的《全唐詩補遺》卷十四發現載有王貞白七絕詩《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就是《白鹿洞》一詩,詩中便有“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詩句,唐末的王貞白比元代的同恕要早出400多年,顯然這首《白鹿洞》當是“—寸光陰一寸金”的最早出處。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詩的大意是:天和地是可以萬古常在的,可人是不能再活一次的。人生大概只有一百年,時間是很容易過去的,僥幸能夠生于天地之間的人,不能不享受一下生活的樂趣,也不能不擔心自己會虛度時光??!

    晚唐有位大詩人叫:王貞白,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中國文學家大詞典》和《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等人物辭書均有條目介紹。據傳《靈溪集》收王貞白自選的詩作300篇以及文、王貞白七絕詩《白鹿洞二首》賦、自序等,惜因年久散逸,《全唐詩》中僅存王貞白詩1卷計73首,今《全唐詩外編》據《文苑英華》、《唐詩品匯》、《永樂大典》等書籍增補12首及散句若干,此外據廣豐縣橫山鎮山頭村王姓宗譜《三求王氏宗譜》所載,也另有10余者散逸之作,共計有近100首詩傳世。王貞白的詩在唐末聲名遠揚,其文學地位在歷代均獲很高評價。宋人潘若同的《郡閣雅言》說:“貞白,唐末大播詩名”。元人辛文房所作的《唐才子傳》稱王貞白“學歷精贍,篤志于詩,清潤典雅,呼吸間兩獲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介可知矣”。五代人孟賓于在《碧云集序》中把王貞白與同時期的著名詩人鄭谷并稱。而在唐代當時,與王貞白同時代的王定保(公元 870— 954)也在《唐摭言》中評價說:“然如王貞白、張蠙詩……,皆臻前輩閫閾(達到前輩的水平)者也”,將王貞白置于張蠙諸人之前。由此顯見王貞白在唐末詩壇上的地位與影響。王貞白平生作詩很多,亦頗自負。他的《寄鄭谷》詩道:“五百首新詩,緘封寄與誰?只憑夫子鑒,不要俗人知!火鼠重燒布,冰吞乍吐絲。直須天上手,裁作領披?!编嵐仍谕踟懓椎堑诤蟛痪萌ナ?,唐末時聲名蓋蕊,王貞白作為晚輩自然視其為偶像。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同時期詩人,在王貞白看來則都是一些“俗人”,甚至沒有品評鄭詩的資格。王貞白年紀輕輕就已如此自許,倘若在詩壇上沒有一定的聲譽,當不至于如此狂妄。同時,“新詩五百首”也說明了他詩的數量之多,證實了他平生的確“篤志于詩”。王貞白傳世不多的詩中頗多佳作。譬如以寫景而論,其詩筆致清婉,清俊自得,每有獨到之處。“虹截半江雨,風逐大澤云”(《雨后登庾樓》),描寫江湖氣象,視覺開闊,意境高遠:“邊聲動白草,曉色入枯河”(《從軍行》),描寫疆場景色,有聲有色,蒼涼壯闊,其意境比之岑參的“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貞白一生作詩無數,家喻戶曉的名句還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有一天,他在白鹿洞作詩,寫下了一句詩“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逼湟馐牵何易x書讀得都忘記了時間,可是忽然發現春天都快過去了,時光就像是金子一樣,真是非常的寶貴啊!后來,“一寸光陰一寸金”成為一句勸誡人們珍惜時間 的名言?!疤斓卣?,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若果常想想我們的生命也很有限,就不能會把光陰虛擲。三國的董遇,知識十分淵博,人們都很敬佩他,紛紛前來請教學習方法。董遇告訴他們說:“學習要利用三余,所謂三余,就是三種業余時間: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時之余。”人們聽了他的話,都覺得深受啟發。海倫·凱勒曾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應該做些什么?其實冥冥中一定有無數的聲音在說:“假如給我三天生命,我也做許多許多.......”及時享樂是一種生活方式,但這是動物的生活方式。我們既然生而為人,為什么不珍惜做為人的這部分的獨特價值呢?!

    第9篇:從軍行七首范文

    原型批評(又稱神話批評)理論認為,自原始時代以來,人類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經驗長期積累,“沉淀”在每一個人的無意識深處,無論是個人還是民族,在他們的記憶中潛藏著人類“最深、最古老和最普遍的思想”,這就是集體無意識,也是人類所繼承下來并使現代人與原始祖先相聯系的“種族記憶”。原型批評的奠基者、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他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原始意象”的概念:“每一個原始意象中都有著人類精神和人類命運的一塊碎片,都有著在我們祖先的歷史中無數次重復的悲歡的殘余,而且總體上始終循著同樣的路徑發展。它猶如心理上的一道深掘的河床,生命之流在其中突然奔涌成一條大江?!?《榮格文集》,第15卷)

    中華文明關于月亮的神話,關于廣寒宮、嫦娥的傳說,經常引發我們“月圓人不圓”的惋嘆,“明月”這一意象已經具有了“集體無意識”特征,成為中國文學的“原始意象”,充滿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情韻和“種族記憶”。

    真正優秀的詩歌必然在藝術意象中體現出中華先民的典型情感體驗和生活精神原型。中國詩人對“明月”情有獨鐘,“明月”給詩人以空靈清幽的情思,“明月”給詩歌以博大幽遠的意境。那么,“明月”這一“原始意象”又包含了怎樣的“種族記憶”呢?

    一.“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明月”意象超越了詩人的“時間意識”。

    松浦友久曾說:“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詩歌,其感情的核心,正是通過對時間的推移,作出敏感的反應而產生出來的。”“中國文明在‘詩歌’與‘歷史’方面具有特別卓越的傳統已成定論,而結合這兩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認為正在于這敏感的時間意識之中?!?松浦友久《李白――詩歌及其內在心象》、《中國詩歌原理》)

    也就是說,中國文明對于時間意識的特別敏感在詩歌中有特出的表現,對于時間意識的敏感也是中國詩歌的感情的核心。“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這是屈原的敏感。

    詩人對時間意識的敏感,常常外化在“明月”這一典型意象中,因為在中國詩人看來,纖塵不染的明明月色是有生命的,因而月光通過生命意識又與詩人的“時間意識”相連結了。所謂“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詩人由明月想到先人,由先人回首現實,“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計年。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白居易《上陽人》),把時隔千載的人事勾連起來,使歷史與現實,眼前景物與心中情事,在時間上渾然一體。

    在無情的時間之流中,人生是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一旦過了某個臨界點,便開始青春消逝,年華老去。“拜新月,新月不勝情;庭前風露清,月臨人自老,人望月長生?!乜幢娕菪略?憶卻紅閨年少時?!?吉中孚妻張夫人《拜新月》)

    坡也在詠唱:“此身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詩人對青春年歲敏感就是這樣特別。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人生易老,明月永恒,“明月”意象超越了中國詩人的“時間意識”。

    二.“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明月”意象超越了詩人的“空間意識”。

    “明月”意象不僅超越了詩人的“時間意識”,也替中國詩人超越了“空間意識”。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路長”(薛濤《送友人》),“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謝莊《月賦?歌》),千里相隔,關山難越,但明月把朋友間的空間距離拉近了。“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盧綸《晚次鄂州》),托芳菲明月之福,才能“萬里歸心”。

    “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王昌齡《出塞》),明月凸現了雄渾闊大的詩意;“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高適《塞上聽吹笛》),“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明月點綴出蒼茫悲涼的風情。

    作為“原始意象”,明月賦予邊塞詩壯闊浩渺、遼遠豐滿的意境,給人一種激勵向上的情感魅力,并把地理空間轉化成了中華民族藝術上的心靈空間。連流行歌曲也唱著“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祈盼著能?!盎丶铱纯?”難怪外國人要發出這樣的感嘆:“中國人眷戀自己的家園,甚至不認為別處可以發現更好的東西。”(埃爾韋?圣?德《中國的詩歌藝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跨越空間的隔絕。讓戍邊的征夫、閨中的思婦千里與共、對月相守。“明月”這一“原始意象”不僅替中國詩人超越了“空間意識”,也為中國文學創造了空間上的詩意美。

    三.“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明月”意象寄托了懷鄉別遠的無盡愁思。

    劉勰說:“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況清風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哉?!?《文心雕龍?物色》)古今中外無數詩人詠月嘆夜、觸景傷情。對朗朗夜月,抒懷鄉別遠之愁思,正所謂“可憐歌吹明月中,此夜不堪腸斷絕”(權德輿《秋閨月》)?!懊髟隆币庀笫菓堰h相思的最佳載體。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李白《長相思》),“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溫庭筠《菩薩蠻》),“行宮見月傷心色,夜月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美好的月色在詩人眼中卻充滿了憂怨凄涼的意味,真是“可憐今夕月,恍惚使人愁”(辛棄疾《木蘭花慢》)。

    明月載不動如許的幽怨:“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曹植《七哀詩》),“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溫庭箱《菩薩蠻》),思婦望月懷人之苦可見一斑;“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自君之出矣》),因相思而“為伊消得人憔悴”;“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呂本中《采桑子》)真可謂滿腹幽怨托明月;“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沈如筠《閨怨》),“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曾城”(李冶《明月夜留別》),表現了傾訴無人,惟有望月興嘆的隱恨;“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是對明月不解風情的幽怨。月若有情月亦老,滿眼清輝愁萬端。

    明月傳遞著太多的鄉愁:“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霸陆鈭F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朱敦儒《臨江仙》),“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蔡仲《蒼梧謠》)。歷代邊塞詩、鄉愁詩與“明月”結下了不解之緣。折柳曲中看邊關,明月殷勤寄相思。

    梁啟超也說:“同一月夜也,……勞人思婦,對景獨坐,促織鳴壁,楓葉繞船,則有余悲?!痹娙斯P下之“月”,便是悲歡離合之“情”,“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明月”作為懷鄉別遠的“原始意象”,高高升起在歷代詩人的心靈上,意趣含蘊,空靈婉轉,涵詠了不朽的詩歌藝術生命,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濺起了無數美麗的浪花。

    四.“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意象承載了生命哲理的詩意感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被ㄖx了,有再開的時候,月缺了,有再圓的時候,但生命隨月光的流逝而一去不回?!懊髟隆币庀筇N含了古人對生命歲月的傷感和思考。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往事如夢,月明依舊,徒喚奈何?杜牧也說:“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潤州二首(其一)》)無論是南朝士人的曠達,還是東晉名宿的風流,都只是歷史舞臺上的“匆匆過客”。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短歌行》)作為一代梟雄曹操也難免發出如此感嘆?!吧絿蕠茉庠?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石頭城》),便是劉禹錫對千古興亡的豁達情懷,舊時明月舊時城,惟留詩人長太息。

    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醉意中探索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人生哲理,發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嘆。揭示出人生宇宙變與不變的哲理,明月變中有不變,它宵來曉沒,盈虧循環,是變,但明月自古如此,“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又是不變。月之不變對“古人今人若流水”之變,詩人“通古今而觀之”(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抒發了對人生短暫之惋惜,對自然永恒之感悟,對“憂患意識”之超越。“惟愿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便是“超越”未果后的直面人生。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無語,流水無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無奈中,詩人們只有浩然長嘆。歷史上的英雄豪杰千古業績,詩人們的聰明才智滿腹經綸都在月光朗照里慢慢地消融。“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李白《蘇臺覽古》),是對歷史讀懂后的超脫;“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是對生命感悟后的曠達。

    “明月”意象為詩人拓展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引起了詩人對生命哲理的追思,把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遼遠深邃的原始意識呈現在我們面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四虎www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四虎www成人影院|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亚洲伊人成人网|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短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入口|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成人男女网18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亚洲午夜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