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記敘文閱讀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記敘文閱讀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記敘文閱讀題

    第1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結構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展現。我們閱讀時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的以及一段內部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達到讀懂文章的目的。

    對文章的結構層次進行分析梳理,是現代文閱讀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中考語文閱讀命題的重要考點之一,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在閱讀中只有達到本能力的要求,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中考現代文閱讀試題中,對作者行文思路的考查主要有如下內容:分析結構(劃分層次)、編寫提綱、填充圖表以顯示文章思路、指出線索、分析特殊段落(主要指起總起、收束、過渡作用的段落)的作用、伏筆與照應等。

    文體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區別的。記敘文的思路是指內容呈現和情感表達的線索,如事情發展線索、人物活動線索、情感演變線索等。要想準確地把握記敘文的線索,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再分析各個材料之間的關系,弄清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

    歸納整理結構、理清文章思路除從文體特點考慮外,還可以從形式、內容等角度入手。

    從形式方面分析,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考慮:1.重視具有前后銜接、關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關鍵詞語主要有下面幾類:表指代性的詞語,如“此”、“這”、“即”等;表示語法關系的關聯詞語,如“相反”、“與此不同”表語意轉換,“更加”、“而且”表示遞進,“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并列,“首先”、“其次”等表示承接,“因此”、“總之”、“由此看來”表示因果等。2.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結構規律。如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議論文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說明文常采用總分總式或并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3.分析段內表達方式。有的語段語言表達方式較單一;有的兼用多種表達方式,對這種語段,可根據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4.要抓住語句間的組合關系。文章是由段落層次組合而成的,其內容是根據語段的大意來組合的,各語段間、層次間,不管怎樣排列,它所表達的內容都是要圍繞中心的,各個語句間都有一定的語脈,我們在閱讀時,要注意把握住這種關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從內容方面分析,一種方法是根據句意歸類。一個語段由許多句子組成,準確把握句子間的意義關系,將各個句子分別歸于幾個意義點中,根據句子連接的緊密程度,從意義疏松處斷開。另一種方法是把握體現思路的重要語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這些句子在語段中起著領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啟下的作用,依靠它們,我們便可弄清楚某層次開頭、結尾的界限。

    【典例解析】

    賣豆漿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區門口,有一個天天早晨賣豆漿的孩子,這個孩子大約有十一二歲的年齡,每天早晨六點多鐘開始,這個小孩子就在小區門口吆喝他的鮮豆漿了。

    ②最初發現這個賣豆漿的孩子,我以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這幾天有什么事,讓孩子代替幾天罷了,也沒有引起過多的注意。但是,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門口吆喝鮮豆漿的聲音卻一直是這個孩子,一種好奇心驅使著我走出了家門,我實在想了解個究竟。

    ③有時候買豆漿的人很多,只見他很用力地用那個很大的鐵皮瓢一下一下地從那個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漿機里,又很熟練地在豆漿機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漿,五角錢一份,他很熟練地算賬、找錢、舀豆漿,有條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輛三輪車上,因而當賣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夠長了。這時候,他往往就將半個身子趴在桶邊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樣子,我雖然想急于了解卻又不忍心打擾他。

    ④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聲依然準時傳來,我從家里走出來,發現他依然像往日一樣站在小區的門口磨著豆漿。買豆漿的人很少,到我買的時候,我趁著沒有人,就問他:你爸爸媽媽呢,怎么天天就你一個人?他回答說爸爸媽媽在另外兩個地方賣。我又問,你賣了多長時間了?他說一年多了,從10歲開始就賣。

    ⑤看著面前這個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10歲,他就開始為生計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幾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擔了家庭中謀生計的一份責任,或者說,他從10歲開始就有了一種職業。

    ⑥我問他,賣豆漿不影響學習嗎,起這么早?他說沒事,賣完了再去,在班里還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頭虎腦,極壯健,很精神,兩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經沒有了一個十一二歲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與嬌氣,而是平添了一份成熟,幾分老練,一些骨氣,而且,我還看到了一種生的勇氣與堅強。

    ⑦當時小雨一直在下,他的頭發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濕了,這個時候走過來一個領孩子去上學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夾衣,女人給孩子打著一把美麗的傘。那個孩子大約也是十一二歲的年齡。

    ⑧站在兩個孩子之間,我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那個孩子現在是幸福的,但這個賣豆漿的孩子呢?

    ⑨賣豆漿的孩子天天早上六點鐘就在我居住小區的門口響亮地吆喊。這個聲音成了我們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買早點,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總是在聽到這個清脆的聲音之后,合上正在讀的書或停下寫作的思路,走出家門,吸納新鮮空氣,驅除一夜伏案的勞累。

    ⑩我總這樣想,這個孩子今天賣豆漿的經歷,一定是他將來人生的一筆財富。

    (選自《少年大世界》,有刪改)

    根據“我”對孩子賣豆漿行為的情感態度變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A 我實在想了解個究竟 B 我希望這是他將來的一筆財富

    (選自2012年阜新市中考語文試卷)

    【解析】

    在“我”居住的小區門口,來了一位賣豆漿的小男孩。“我”見他賣起豆漿來動作十分嫻熟,而且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從不間斷,不禁對他有些好奇。于是,“我”便去與他交流,從中得知,原來他并不是短短地代替父母,而是承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再看看其他同齡人的生活,真是有天壤之別。頓時,“我”對小男孩不禁有些憐憫之心。現在大多數孩子過的都是飯來張口的日子,這篇文章對那些生活過于安逸的孩子或許會有所啟示吧!

    文章后的這道試題是一道思路把握題,試題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文章思路的把握情況。試題要求考生根據“我”對孩子賣豆漿行為的情感態度變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答題時,要仔細閱讀全文,找出“我” 對孩子賣豆漿行為的情感態度變化,進而理清文章思路,在方框內填上相應的語句。

    參考答案:A.我以為父母讓孩子代替幾天罷了;B.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模擬演練】

    中國地圖

    高鵬程

    去鄉下拜年。幾乎每家堂屋里都掛著一張中國地圖。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還有小姑、小姨家……

    這些地圖,有些是新貼上去不久,有些看起來有好幾年了。但是和煙熏火燎幾十年的土坯墻相比,依舊有些突兀。幾乎是昏暗的土坯墻上唯一鮮亮的事物。

    “究竟是怎么回事?”終于,在外婆家,我忍不住問起呆立在地圖邊的三舅。三舅沒說什么,用手指了指,讓我自己看。

    地圖上,沿著平峰鎮的山村土路,一些用鉛筆畫的歪歪扭扭的曲線,慢慢延伸到了四面八方:山西、浙江、上海、新疆、廣東……最后,又圈住了一些更小的地名。

    看著看著,我忽然明白了,這些地圖上連著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們外出謀生和打工的地方——

    在山西沁水挖煤的是大表兄,遠嫁新疆的是二表妹,云南昭通圈著的是三表弟媳婦的老家,如今,他們兩人又雙雙在浙江西塘打工……

    看著看著,我的心里猛地一酸。有一個圈圈,居然圈著我謀生的浙江象山。我的這些窮親戚們,大字不識幾個,老家粗糙的方言,也不適合他們表達什么細膩的感情。他們只是把對每一個親人的牽掛,用一根瓜蔓一樣的鉛筆線,牢牢地系在地圖上。

    看著看著,我的眼睛慢慢模糊起來。我不識字的三舅,年邁的三舅,我的胸懷祖國的三舅,像一個將軍指揮著自己的士兵南征北戰、東奔西走——不,他其實更像一只衰老的蜘蛛,撫摸著自己用蛛網圍成的疆域。

    看著看著,我的眼淚終于掉了下來。在廣東某地,有幾個涂得最黑最重的黑圈——這是他最小的女兒,輾轉打工的地方——因為討不到工錢,她已有三年多沒有回家了……

    我沒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斷不會有什么差錯。因為早就聽說了,寧夏西吉,這個擁有47萬人口的貧困大縣,每年外出打工的約有12萬人。

    當地的新民謠這樣說:家家屋里老兩口,門前拴個大黑狗。十戶人家九戶空,墻上一張大地圖。

    那張中國地圖,就算沒掛在墻上,也掛在幾乎每一個老人的心里。

    (選自《散文》2011年第9期)

    [閱讀與思考]

    1.閱讀全文,說說文章的線索。

    2.第二段中加點的“唯一”能否刪去?說說理由。

    3.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從畫線句中所讀到的情感信息。

    第2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關鍵詞: 中考 記敘文 考點 答題技巧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本論文中出現的記敘文是廣義上的記敘文,它包括散文、小說、通訊、游記等文學樣式。那么,中考記敘文一般的考點有哪些呢?現作如下歸納:①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題;②理解語段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結構;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理解人物形象的意義;④結合語境推敲和理解文章寫景的作用,等等。本文結合具體的文章對各個考點及解題技巧作詳細說明。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題。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中考指南中強調現代文的閱讀要訓練學生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能力,考查學生篩選文章中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歷年中考中,一般會有這樣的題型,如: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敘述了一件什么事;請簡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例如2014年安徽中考題《紅書包》中:“從全文看,篇末的示啟示錄包含哪些內容?”本題考點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題要點:人都應該追求美好的東西;能體會到美的存在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再如《站臺下的約定》中,文意把握: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故事內容。答案要點:一個普通母親利用等車時間幫助一個失學兒童學習的故事。答題技巧: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思路提示:抓住全文情節的核心,概括故事內容。

    題目理解,把握中心。標題的含義和作用,一般從以下方面考慮:語帶雙關;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線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讀者、新穎等。題目的作用(好處):①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②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③交代了描寫對象;④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等。例如:2014年鹽城中考試卷《用歲月在蓮上寫詩》,其中有一題:通讀全文,說說你對文章題目的理解:答題思路及要點:種蓮人在長年累月的辛勤勞作中用汗水和辛勞創造美好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種蓮人的贊美。其中,“歲月”表示長年的辛勞和汗水;“在蓮上寫詩”表達了對種蓮人勞動的贊美,這與一般詩人在紙上寫的詩相比,具有更美的詩意。本題目揭示了文章主旨,注意結合全文內容,理解其中的比喻意義,這是此類題目答題的技巧。因此,題目中運用修辭的,一定要還原它的本義后再分析作用。

    二、理解語段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結構

    這種題型在歷年的中考中多次出現,重要語段的考查一般可以分為三塊:開頭段的作用;中間段的作用;結尾段的作用。開頭段一般所起的作用是開篇點題、設置懸念、總領下文、開門見山、渲染氛圍、為下鋪墊、埋下伏筆;中間段落一般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總結上文的作用、總領下文的作用,以及為下文渲染氛圍,為下文埋下伏筆的作用等;結尾段落,總結全文,呼應全文或文章標題、卒章顯志、升華主題、言有盡而意無窮等。例如《拔掉那顆蛀牙》中有這樣一題:文章開篇獨句成段,有何作用?答題要點:造成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也為后文寫親情回歸埋下伏筆。此類題型如果在考試中出現,你將老師給同學們準備的一些常見的語段的作用,就好像放電影一樣在大腦中閃現,然后篩選主要信息,一般情況下此類型的題目是不應該失分的。但是也有一些開頭或者中間及結尾的語段,它們運用了修辭的手法,這種類型的題目應該怎么答呢?一般情況下,應該在原來答題的思路基礎之上,還必須將所運用的修辭的作用表達出來。例如《芳香永存》開頭一段:“那輕輕搖擺的柳絮像是你飄逸的長發――細雨像是女兒對媽媽您無盡的思念。”考題是,選文開頭一段有何作用?按照老師的解題思路:為下文渲染淡淡憂愁和充滿懷念之情的感情基調;運用排比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女兒對母親無盡的思念;再如《鄉土的籬笆》中“幾十年的城市生活,讓我早已習慣了喧囂與浮躁。前幾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籬笆,拱著身后的家園,悠閑恬靜。于是,關于籬笆的記憶便倏地返青了……”問題是這樣的:請簡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答題技巧和前者一樣:引起下文,為下文贊美鄉土籬笆作鋪墊;運用對比手法,突出鄉土籬笆的悠閑、寧靜;2014年泰州中考《我那莽撞的17歲》,有這樣一題,請簡要分析第14段中畫線句子在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答題要點:結構上,開啟下文,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寫“我”去獵旱獺交代原因,也為下文埋下伏筆;內容上:寫出了查瑪喜歡吃旱獺肉,“我”因旱獺肉之少而不能讓查瑪多吃一點的惋惜、遺憾的心理,從而表現了“我”對查瑪的喜歡。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理解人物形象的意義

    塑造人物性格,必須運用塑造人物的方法。人物描寫常見的方法有: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等;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例如,劉心武的《第八課饅頭柳》中有這樣一題:小說刻畫主人公時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答題要點: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真實地再現出“她”牽掛丈夫而又強裝若無其事的矛盾心理,傳神而細膩地刻畫出她對丈夫的關心。答題技巧:此類題必須將人物描寫方法寫全,然后結合文章主題內容思考:作者想通過這樣的描寫塑造人物怎樣的性格和內心的情感,流露作者對所塑造人物怎樣的感情。以這樣的思路答題就會比較全面。

    四、結合語境推敲和理解文章寫景的作用

    在記敘文中,往往有許多寫景。寫景或者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如下:①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了氣氛;②表現(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③為下文埋下伏筆或作鋪墊;④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例如,2014年黃岡市《長在心上的眼睛》,有這樣一題:“山上的雪很大,到處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蓋上了厚厚的大被子”這句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么?請簡要概括。答題要點:交代了小驢為奶奶上山找藥的環境,營造了一種大雪封山、無比寒冷的氛圍,表現了小驢為奶奶尋找治療失眠草藥的艱辛,體現了他對奶奶的愛。答題技巧有兩點:天氣特點與氛圍,表現人物怎樣的心情和性格。抓住這兩段,答題就比較全面。

    當然,記敘文閱讀中不止以上幾種類型,還有寫作順序,作品的表達技巧,語句的賞析等,只有在多閱讀、多練習、多總結中,才能夠慢慢發現現代文閱讀的規律,以不變應萬變,從而取得現代文閱讀的良好效果。

    第3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一、抓記敘的要素

    在閱讀記敘文時,需抓住六要素,即人物、地點、時間、事情起因、事件經過及結果,以整體把握文章的大致結構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而有的記敘文,其所記事情較為復雜,地點與時間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魯迅由東京寫起,而后寫了仙臺,接著又寫了北京的寓所,內容隨地點與時間的轉換而逐漸深化,逐步顯現中心。在閱讀的過程中,若沒有把握地點、時間的變化及相關知識,那么學生就難以把握課文的脈絡。因此,在閱讀記敘文時,我們需要抓準記敘的要素。同時,在分析人物形象時,還需弄清人物間的相互關系,理清主次,避免孤立片面的分析。另外,在對記敘要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還需將其與主題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分清記敘的順序與作用

    記敘的方法主要有順敘、倒敘、插敘。其中,順敘指依照事情發生、發展與結果的順序進行描寫。這一敘述方式使脈絡更清楚,條理更清晰。

    其次,倒序則是將重要的、突出的情節或結局提前寫,而后依照事件發生與發展的順序往下寫,即主體部分還是以順敘的方法展開。因此,倒敘是順敘的局部變通形式。同時,順敘環節的結尾處和開頭先寫的結尾應能夠遙相呼應,這樣寫結構才是完整的。換時語句、段落是如何相連的。

    另外,則是插敘,即因內容需要,在敘事時將對原情節的敘述中斷,而插入相關的事件或情節,而后繼續原先的敘述。這樣,可交代有關背景,充實內容,為下文的敘述作鋪墊。總之,在進行記敘文閱讀教學時,我們可從如下方面切入,把握記敘順序,提高閱讀效果,如辨別順序類型;思考為何文章采用這一順序。

    三、理解表達方式及其作用

    在記敘文中,其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并輔之以議論、描寫、說明、抒情等。因此,在閱讀記敘文時,若想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需理解議論、描寫、說明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描寫包括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又細分為心理、動作、語言等描寫,可表現人物的性格與思想、揭示主題、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自然環境有著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發展、提示環境、季節與時間特征等作用。而社會環境描寫,則交代社會背景與人物活動場所,并為下文作鋪墊。

    第二,抒情包括間接與直接抒情這兩種形式。通過抒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鳴,增強感染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師》一文,既有敘述,也有描寫,還有抒情,如:“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與依戀之情。

    第三,議論包括夾敘夾議、先議后敘及先敘后議三種形式,有著升華主題、統領全文、承上啟下等作用。此外,在記敘文中,還有說明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說明事物的功能、性質與狀態等特點。在記敘文中,說明服務于敘事寫人。

    四、指導閱讀技巧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指導,即如何概括文章的內容、明確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句子等。

    第一,文章內容概括。如要素歸納法。首先找文中的主要人物。其次,了解人物怎么了或者做了什么。而后對地點、時間、事件的起因與結果加以補充。最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通過反推內容法來驗證是否正確。題目擴展法。有些課文,其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們只要稍加充實拓展,就可以歸納文章大意。摘錄句段法:在有些課文中,其重點段落、過渡句或總起句總結了文章的大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稍加整理或直接引用,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明確文章中心。這可由文章標題、開頭及篇末切入,可直接引用中心句,如《棗核》一文中,末段直接點明中心。亦或抓住關鍵句或點題句,并利用適當的詞語揭示文章中心。另外,注意抒情與議論語句。此外,還可由時代背景切入,以深刻理解其折射的內涵。譬如《最后一課》,當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可更易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4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陜西省略陽縣。這里地處秦嶺腹地,山高坡陡民窮,是李白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關。我流連在這里,販點山貨倒點野味,甚是凄惶可憐,甚至到了春節年關還不敢作歸鄉的打算。

    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鞭炮聲鼓鑼聲從街巷小院傳來,聽得人心煩意亂,我裹掖著衣服離開縣城走向一個熟悉的小山村。這里也在操練鼓鑼作春節上街*的準備。既然躲不掉就留下來聽聽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幫老頭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間看著壩中十來個中青年漢子把鼓鑼敲得震天價響。

    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A)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這氣氛使我這個異鄉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獨孑孑。我準備悄悄地離開。正在這時,敲打大鼓的壯漢把雙槌一收,抹一下額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掃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邊的一個瘦老頭身上,說:張伯,你來玩一把。別,別,這個叫張伯的老頭既瘦弱又邋遢,穿著一件破舊的黑布棉襖,雙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樣的怕過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婦們卻揪住他往前推搡,說:鼓神,來一個!打鼓的漢子一臉虔誠地把有如嬰兒手臂粗的雙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銅鑼銅鈸的后生們也滿臉殷殷地望著他。

    我真不相信這樣的蔫老頭能敲擊出什么花樣來。我等著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辭不掉了。布滿皺紋和胡茬的臉上突然煥發出一股豪氣,只見他把棉襖脫下來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將雙槌握在手中的時候,一個我不敢相信的奇跡出現了。一個在黃土中長大的像黃土一般平凡的漢子忽然間像天神似的項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滿光輝,臉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鋼棍一樣堅強起來,在輕輕地敲打了鼓沿幾下后,雙臂猛一揮,一聲石破天驚的巨響倏地刺進了我的耳膜和心臟,接著小鼓銅鑼一起轟鳴,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沖動和古老意念的混亂音符猛地從地底躥出來通過雙腳直抵進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種脫胎換骨般的劇痛的.

    我像被魔語詛咒了似的,雙目緊盯著他,(B)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云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就在敲擊出的聲聲鼓鳴中,我似乎聽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獷,女人的嬌娉,還有生命,嬰兒落地開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這些奇妙的幻象在鑼鼓聲交織而成的音韻的羅網中不斷地沖突,糾纏,呼嘯,狂亂它們似在演繹著生命,似在點撥著生命,似在操縱著人類奔向精神將要達及的終點我站在這群肅立的山民之間,觀看眼前出現的不可思議的奇跡,大鼓在響,小鼓在響,銅鑼銅鈸鏗鏗鏘鏘,而指揮這支創造奇跡的鼓隊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個蔫耷漢,而是一個飄逸的精靈!一串神秘的符號!一團無形的罡聲!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這個人中的英杰此時就代表著人類在立地項天!我驚愕了,世上競有著這樣的聲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我從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來,充滿敬意地望著他們。我想我該回家過年了。(選自《首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

    15.從不敢作歸鄉的打算,到該回家過年,我為什么改變了主意?(4分)

    答:

    16.本文在寫鼓神奇跡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處鋪墊。請細讀原文,指出其中兩處并作簡要分析。(6分)

    答:(1)

    (2)

    17.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請在畫線的A、B兩處任選一句作點評。(4分)

    ()句點評:

    第5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關鍵詞:閱讀教學;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選讀課文;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86-01

    1.匯報交流課文的教學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后,接著進行匯報交流,整體感悟,賞析品味,教師適時點撥,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一流程分為三個環節:

    1.1 整體感悟,賞析品味。閱讀教學應以語感積累為目標,以言語經驗學習為主要內容,以主體感悟為途徑。模式注重在整體中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完全符合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整體感悟的方法有許多,如:以讀為本,自主閱讀,以讀代講。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多種閱讀方式,如默讀、個別讀、齊讀、競賽讀、快速讀、分角色讀、聽錄音讀、教師范讀、自由練讀等等,并且注意培養閱讀技巧,使學生在讀中生疑,讀中釋疑,讀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話題討論,即以一個涵蓋全篇的中心話題貫穿全文,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再次展開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合作去學習。精彩片斷的賞析應與整體把握緊密結合起來。賞析品味既可以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學生發現和總結一些語言規律,準備遷移到寫作中。賞析要放手,不能牽著學生往前奔,內容不要限制過死,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語文水平不同,只要他們自己認為美的地方,能品出其中的美就可以了。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背一背,或摘抄下來,積累語言。賞析品味有兩種,可以在精讀中穿插,也可在整篇討論之后,對整篇文章或文章精彩段落進行品味。

    1.2 鼓勵質疑,培養創新。質疑問難――釋疑解難,不僅是學生深層學習的一種閱讀方法,也是教師高效施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質疑,是深層閱讀的起步,也是創新能力的關鍵。模式強調教師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經常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讓學生真正是通過自己的探究性的、自主的學習來獲取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啟發學生自己找到答案,有的問題甚至可讓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來解決,進一步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要注意的是,"鼓勵質疑,培養創新"這一環節并不固定安排在"整體感悟,賞析品味"的環節之后,它也可以穿在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匯報交流的過程有不同意見、有不懂問題就大膽提出來。

    1.3 課堂總結,暢所欲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總結"這部分總是教師歸納課文中心思想、寫作方法,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等。而我校的教學模式在這部分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接著,讓學生暢所欲言去談體會。當然,教師也可適當啟發學生,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

    2.略讀課文的教學

    本冊安排了14篇略讀課文,根據葉圣陶提的"就教學而言,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讀教學要求與精讀要求不同,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讀,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后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不必多作要求。

    3.選讀課文的教學

    本冊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選讀課文,內容大都與單元對應,有少數是為了補充本冊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在某種類型上的缺乏。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自讀,教學上不作統一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和個體情況,決定是否選用。選用時,可以按課文內容分別插入相關專題單元讓學生讀,也可以作為期末綜合復習材料,讓學生課外獨立完成,教師酌情檢查。對主動閱讀的學生,要予以鼓勵,激發學生更廣泛地去閱讀。

    4.課外閱讀的指導

    第6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初中生閱讀材料來自課外,材料內容文質兼美,人文內涵豐富,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性,體現了時代特色和精神。閱讀材料更多的選擇主要反映親情、友情的內容,因此能夠給予我們人生啟迪。試題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理解和領悟能力的考查。能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分清記敘文要素;結合語境理解詞句的含義;能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點等;能從文體的角度理解文章的選材、布局謀篇的藝術特點;能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究,并談出自己的感受;能區別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在文中的表達作用;能夠把握文章的關鍵詞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

    初中記敘文考查角度靈活,題型多樣。設計的試題緊扣“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一重點,試題設置難易適中,并進一步強化了聯系生活,整體感知,注重理解,關注語言品味,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心靈對話的意識。同時突出了認知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強調了情感體驗,鼓勵創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滲透。

    由于記敘文閱讀綜合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達等能力,因此難度大,大多數學生此項內容丟分較多。可見記敘文閱讀練習在復習備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為中考考生,必須掌握記敘文的相關知識以及記敘文閱讀的答題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記敘文的分類與知識點

    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記敘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記敘文既包括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又包括一般的記敘性文章。狹義的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游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記敘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對于記敘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體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間接。因此分析清楚每個要素的作用,有助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二、記敘文的順序與線索。

    常見的順序有三類:一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情節,包括順敘、倒敘、插敘等。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楚,讀起來脈絡清晰,印象深刻;倒敘:先寫結果,再交代前面發生的事。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對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間順序安排內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門別類敘述內容。分析記敘的順序,可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條理、層次,體會不同的敘述方式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記敘文的線索常以時間、地點、事物、人物情感或話語等為線索。線索貫穿全文,增強表達效果。分析線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結構。找線索的技巧:注意題目,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議論、抒情的句子。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記敘:要注意敘述的人稱和內容的詳略。人稱,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稱。用第一人稱的好處是親切自然,真實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稱的好處是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稱的好處是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從更多的方面自由地敘述。詳寫與略寫,取決于文章中心的需要;描寫:人物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環境描寫。其作用有ɑ、烘托氣氛b、烘托任務心理c、推動情節發展;議論:包括先敘后議、先議后敘、夾敘夾議三種基本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劃分記敘文的段落的方法。按時間的順序劃分;按地點的變換劃分;按事件情節的發展劃分;按任務活動的場面劃分;按材料的性質劃分;按總──分──總的形式劃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變化劃分。

    三、寫好記敘文的結尾

    記敘文結尾的作用。總結上文;深化主題;照應開頭(或標題)⑷含蓄委婉,發人深思。

    第7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在于“依乎天理”。閱讀記敘文也如“解牛”,也須按其“天理”,即記敘文的文體特點。現從以下幾方面解說。

    一、種類特點

    記敘文以記敘、描寫為主,按寫作對象分為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寫人記敘文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刻畫形象、塑造性格、表現主題。教學時,可讓學生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分析來認識人物。如《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在范進中秀才前教訓、奚落乃至謾罵的語言;“橫披、腆、啐、罵”的動作,體現其粗俗、鄙陋、勢利的特點。敘事記敘文通過事件來表達主題,尤其是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教學時,可讓學生概括出主要事件,分析、歸納出主題。如《小巷深處》敘寫了收養“我”、換住處、改性格、苦心經營、為“我”驕傲、忍受落寞、送生活費等事件,表現了養母無私、偉大的愛。

    寫景狀物的記敘文則抓住景物特征來寄托情懷、表達主題。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的特點,再分析是如何描繪其特點,進而體會表達的感情。如《濟南的冬天》中先通過三組對比突出“溫晴”的特點,然后具體描山、繪水,最后歸結為“冬天的濟南”。通過冬天這個特定季節,表達了喜愛之情。也可讓學生找出景物、歸納特點、體會情感。如《春》,可在分析五幅圖后,結合文末三個比喻歸納出“新、美、力”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

    二、記敘順序

    記敘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也稱為記敘方法。順敘,是按照事情發生過程的先后敘述。教學時可讓學生找出表時間的標志性詞句,如《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中“一個吉日、爾后、接著”寫出了“我”井然有序的辦報過程。敘事性的文章大多采用順敘的方法,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易于接受。

    倒敘是把結果先寫出來,再按時間順序敘述事件,或者把后發生的事情提到前面敘述。如《回憶我的母親》,文章開門見山“得到……消息……值得回憶”,自然引出“回憶”。倒敘使時空交替,增強了敘事的靈活性,也便于展示更豐富的內容。倒敘改變了事件的自然程序,因此閱讀時應注意“倒”與“順”的交接點,即關鍵的詞句和段落。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時,因某種需要有關的另一件事,然后再接著敘述中心事件。如《選舉風波》中插入林武翔的家境,以加深同學們的同情,因而遷怒于搬遷,再遷怒到熱心搬遷的人。插敘手法不僅豐富了內容,也增強了表現力。閱讀運用了插敘方法的文章時,應特別注意插敘內容的起訖點,以免與中心事件混淆。

    三、線索層次

    記敘文的線索把全文的主要材料貫穿起來,使文章成為有機的整體。它可以是人物活動,即人線,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就以魯達安良除暴為線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即事線,如《選舉風波》就以選舉為線索;可以是事物,即物線,如狀物的《石榴》以石榴為線索;還可以是情感,即情感線,如《小巷深處》就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另外,還可以是按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的時間線、地點線,如《一厘米》、《差半車麥秸》。而事件較為復雜的記敘文往往會有兩條線索,從而形成明暗交織或并行的敘事特色,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明線寫魯達安良除暴的俠義行為,暗線寫鄭屠欺壓百姓,兩條線索最后在肉鋪相遇時交織,層次清楚,也擴大了文章的容量。

    這也說明,若角度不同,對文章結構的理解也會有不同。

    四、選材及詳略

    文章要表達出中心思想,就必須選擇一定的材料。一是凡與要表達的中心無關的材料一律舍去,有關的材料中也只選取最能突出中心的。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理解“選了哪些、為什么要選這些”這兩個問題。如《回憶我的母親》中,作者只選取了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及“反抗壓迫、支持革命”兩個方面的材料,刻畫了勤勞一生、平凡又偉大的母親形象,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繼續革命的堅定志向。二是注意作者選材時的典型性、代表性,讓材料由“點”形成“線”、組成“面”,而不是只選取某些方面而忽略另一些方面。如《小巷深處》中,作者就從生活、學習、思想情感三個方面選擇材料。因此,引導學生給材料分類,是體會選材要有代表性的一種好方法。

    所選取的材料是用來表達中心的,因此,凡是有關的次要材料應略寫,而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就應詳寫。詳略得當、主次映襯、點面結合,就能“立體式”地展現生活、表達情感、反映現實。因此,宜讓學生有層次地理解文中的詳略:先分清文章的詳略,再分析是如何詳寫與略寫的,最后討論為什么要這樣處理詳略。層層引導,就能讓學生掌握記敘文的詳略技巧。

    第8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關鍵詞] “象、巧、入” 記敘文 循文明象 開門見山 巧設懸念 巧引詩句

    記敘文是指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敘述、描寫人物、事件、景物來表達一定主題的文體。記敘文內容上來看,可分為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記事為主的記敘文和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側重寫人的記敘文,是把人作為主要記敘對象,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動、生活片段的描寫來刻劃人物形象,反映某個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

    一、循文明象

    四環節教學法的第一個環節是從文到象,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破譯文字符號,組合文字意義,復制形象。這是一個循文明象的過程。在常規教學中,對文字的破譯和組合往往是教學重點,詞意、句意、段意在教學中占很大比重,這是教學的要求,但不是教學的全部。嚴格地說,對文字意義的破譯和組合,首先是為了復制形象。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尤其如此。復制形象是在教學手段的作用下將作者在文章中所提供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復現出來。它的作用在于:

    1.理解作者意圖。形象是作者意圖的載體,是經過作者思想情感浸潤后的產物,要找出作者意圖,只有從形象中入手,通過對形象進行抽象和提純之后獲得。比如要理解作者寫《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意圖。首先要讓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有形象感受,包括他的畫面形象和總體形象。在教學手段的作用下,學生可以復制出若干畫面形象:面色蒼白身材高大穿著長衫的外貌形象;站在柜臺邊喝酒,彎腰和孩子門說話,被打折腿后坐在蒲包上進店喝酒,喝完酒爬出店等動作形象。

    2.培養學生的記敘能力。形象是記敘性語言材料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作者表達意圖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說無形象就無記敘。要培養學生的記敘能力,形象是必須跨越的一道臺階。學生對形象的把握不僅可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可以學習到記敘的技巧。一般來說,作者在記敘文中所運用的寫作技巧都是通過形象來實現的,尤其集中在對形象的選擇和組織上。使學生在感受、理解形象的過程中了解這些技巧,并且通過練習牢固的掌握技巧,進而熟練地運用這些技巧繪象、抒情、達意,這是記敘文教學最重要的目的

    3.開發學生的智力。文藝理論上有個習慣的說法是“形象大于思想”,這就是說形象中包含的東西往往比作者想要說的東西多。對此接受美學有個很好的解釋:文學作品是一個預設系統,它的價值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合作實現的。讀者因為受到自己的理解作用,在他通過形象理解作者意圖時必然融合進自己的知識經驗,會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填補和發揮,是智力開拓的表現。

    二、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即在文章的第一段開篇點題,或點明題目,或點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帶水,不轉彎抹角,而是簡潔明快、單刀直入。如朱自清的記實散文《背影》是這樣開頭的:“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便是開門見山:“我”思念父親,最難忘懷他的背影,它凝聚著父子間深厚、真摯的愛。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著全文。又如,的《回憶我的母親》,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魏巍的《我的老師》等。

    三、巧設懸念,欲擒故縱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賣關子。“欲說還休”,巧妙地埋下伏筆,設下懸念,能吸引讀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揭開謎底,一睹為快,故能引人入勝。如習作《“常勝將軍”生死傳》一文開頭如下:“這常勝將軍是何許人也?別忙,你且聽我慢慢道來……”這一開頭很新穎有味,頗能吊人胃口,然后再自然引出下文“常勝將軍”生的威風,死的悲壯,并悟出一個道理“凡事都要慎重,來不得半點浮躁。

    四、巧引詩句,活潑流暢

    第9篇:記敘文閱讀題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體裁分析;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語篇結構知識以及不同體裁語篇圖式結構。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閱讀分析,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不斷增強對篇章的理解程度,使信息儲存量逐漸增大。對典型篇章結構標識語的識別能力之后,自然使得閱讀理解能力不斷增強。

    一、議論文篇章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議論文作為一種常見體裁,是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來證明一件存在的事實或者證明某個想象,抑或是確認一種事情或者觀點的正確或者錯誤。論證議論文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立論,另一種是駁論。立論與駁論是相對而言的,立論表示從正面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觀點的闡明;而駁論則是利用相反的、對立的或者錯誤的見解或者主張進行反面論證。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因果論證法及歸謬法等。歸納法,英文為induction。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個假設或設想(hypothesis/supposition),根據這個假設或設想去收集證據,做調查,歸納出一定的道理來證明這一設想的正確性。演繹法(deduction),是提出一般性的論斷,通過引用大眾所熟知的事實去讓人信服這個論斷的正確性。因果論證法(cause-effect),從事物之間因果關系進行論證。歸謬/反證法(reduction/absurdity),由反而論點引出錯誤結論來駁斥某一觀點的方法。

    二、記敘文篇章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記敘文是對一件事情或者一個故事進行講述的過程。在高中英語教材內容中涉及的記敘文大多數都是人物傳記類以及故事類。教師要引導學生熟知這一類型的語篇分析,有助于促進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在學習閱讀記敘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以下幾個方面重點關注,首先是對人稱的關注,有些文章采用第一人稱,也有些是第三人稱表述。其次是找準記敘文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找到這些就大致對一個事件或經歷有了完整的了解。再次是敘述的順序,有些運用倒敘,有些運用插敘,或者直接順敘。最后是關注中心思想的描寫,一般情況下,記敘文圍繞的確定鮮明的主題展開情節描寫,要引導學生找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www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入口|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18在线观看|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在线电影|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