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門診輸液室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1-0369-01
門診輸液室是臨床一線科室,需要接待大量輸液患者及陪護家屬,就醫環境較嘈雜,同時因輸液病癥較雜,輸液量大,用藥品種多等輸液室特點,因此護理管理工作強度較大,增加輸液的風險,一旦出現差錯,則會帶來嚴重的醫療事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為此我院對門診輸液室應用移動門診輸液系統,通過臨床應用,有效改善輸液室雜亂,維護輸液室安寧的就診環境,保障患者用藥輸液安全,減輕護士工作壓力,和諧護患關系,現介紹如下。
1、系統介紹
1.1 輸液登記
顯示患者基本信息、醫囑信息、輸液信息、注射護士及執行時間,并提示座位分配,院內溫馨提示等,使護士通過界面查詢患者的輸液登記,及時處理信息,準確記錄。建立患者無線呼叫求助系統,使護士及時處理患者輸液所需。
1.2 統計查詢
統計日輸液人數、月輸液人數、年輸液人數及輸液情況瀏覽,設定統計查詢,能有效核實患者相關歷史信息,掌握患者用藥晴況及注射情況。
1.3 患者信息
記錄患者在本院輸液情況,信息中列出患者注射開方信息及執行情況。
1.4 輸液信息
在藥劑袋上有掃描條形碼標簽,建立輸液與患者的核對方式,護士掃描條形碼標簽核查藥物匹配準確性,避免出現給藥錯誤,杜絕醫療糾紛隱患。
1.5 排號信息
顯示正在輸液患者的輸液狀態,和已經做完輸液登記,等待輸液患者的輸液狀態,在輸液大廳中顯示輸液排號信息,增強患者排號等候次序。
2、系統操作流程
(1)患者到院輸液,由導診護士對患者進行輸液登記,通過輸液系統接口的數據共享,調用處方信息,打印掃描條形碼標簽和核對單,將掃描條形碼標簽貼在藥劑袋上,交給配藥護士;核對單一式兩份,由患者和配藥護士分別持有。(2)由配藥護士持有核對單,核對患者和輸液信息,并掃描藥劑袋上的條形碼標簽,正確配藥后交給輸液護士。(3)輸液排號等候注射期間,注射護士通過掃描藥劑袋上的標簽,呼叫患者到輸液室進行輸液,同時再次核對患者及輸液信息。(4)更換輸液時,由巡回護士掃描輸液條形碼標簽進行核對,或由患者通過坐位旁的無線呼叫求助系統,呼叫護士及時處理患者輸液所需。(5)輸液結束后,有護士通過MC50系統設置進行輸液結束記錄操作。
3、應用體會
3.1 系統記錄患者詳細信息,便于查詢
患者入院登記后,系統能記錄、保存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醫囑信息、輸液信息,以往這些環節需要護士手工書寫完成,但無法保存,不利于查詢。通過移動門診輸液系統記錄相應信息后,能長期保存,便于日后查詢。護士在通過系統查詢時,若對信息有疑問時,可與醫生和藥局進行核對,及時糾正用藥;若出現醫療糾紛,可以通過系統查詢追蹤調查輸液操作流程,為管理者提供有效法律證據。
3.2 掃描條形碼標簽
患者同名同姓,容易發生輸液輸錯的情況發生,常增加護士的工作難度。采用移動門診輸液系統在登記患者信息的時候,打印核對單和藥劑袋上的掃描條形碼標簽,核對單一式兩份交給患者和護士,護士通過電腦系統操作掃描條形碼,再與核對單進行核對,能有效杜絕上述事件發生,避免醫療糾紛。
3.3 有利于藥物異常患者管理
針對患者用藥不良反應,以往通過護士手工記錄,費時、費力、記錄不清晰,且不利于保存,現可通過系統提取患者用藥信息,詳細準確記錄患者反應類型,如過敏反應、發熱反應等,若患者對某種藥物反應較多,可要求巡回護士加強對該患者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及時給予處理。
3.4 利于輸液藥品的管理
通過記錄一定時期內患者使用的藥品消耗量進行統計,便于管理者對藥品管理,及時上報消耗量,保持院內藥物庫存量,及時補充消耗的藥品。
3.5 維護輸液秩序
自患者在系統上進行輸液登記時,即可自動為患者進行排號等候輸液,并通過LED顯示屏顯示患者序號、注射座位號,同時座位號也顯示患者相關注射信息,便于護士核實,同時也杜絕插隊現象,提高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3.6 無線呼叫系統
座位上有無線呼叫系統,患者對輸液有疑問或需要護理服務時,可通過該系統進行呼叫,呼叫信息實時傳送至巡回護士的移動計算終端,也可傳送至輸液大廳,等待輸液護士提供相關服務。
3.7 統計工作
輸液室管理者應用移動門診輸液系統,能在指定時間內,查詢每個護士的工作情況,根據統計護士工作量數據信息,進行相關考核,與工作業績和獎金掛鉤,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3.8 根據數據及時調整班次
基層醫院門診輸液病員多,流動性大,病種多,輸注藥品繁雜,而門診護士配備不足,工作量大,對輸液患者往往疏于管理,因而存在潛在的醫療風險。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醫療風險,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我科自2007年以來,認真分析輸液室存在的風險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不斷加強輸液室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輸液室潛在的風險因素
1.1 護士對患者的病情缺乏了解 門診患者流動性大,就診人數多,護士往往在沒有接觸病員時就遵醫囑給藥,故對用藥目的不明確,對病人的一般情況、病情變化發展無預見性。
1.2 巡視病房較少 由于工作量大,人員少,護士在給患者輸液后,巡視病房較少,以致不能及時發現患者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甚至貽誤病情診治。
1.3 醫患溝通不足 多數護理人員忙于做治療,疏于和患者交流意見,以致患者感到不被關心,不被接納。
1.4 人性化關懷較少 獨自到門診治療的患者,在輸液過程中會感覺時間漫長,孤獨無聊;男女病員同室輸液時,想小便者不方便就地解決,去衛生間又需要人陪護,如遇值班護士是異性時,患者往往難以啟齒,感覺痛苦難捱。
1.5 操作技術不過關 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較高,門診護士又以年輕人居多,缺乏經驗,輸液時如不能一針見血,病人往往產生反感情緒,甚至不再配合。無菌技術執行不嚴,有院內感染的風險,如更換液體時不消毒瓶塞;輸液室安置病床(椅)較擁擠,不同病種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輸液,且陪護人員多,室內空氣不流通。
1.6 輸液室設備簡陋 基層醫院條件較差,不注重裝備輸液室,床(椅)上用品配備不足,患者躺(坐)過久時,往往感覺疲勞不適。
2 對策
2.1 制定相應的崗位職責 接診時護士要詢問病情,認真查看醫囑單,了解患者情況和輸液目的,明確用藥后可能出現的反應。負責治療的護士要準確擺藥、配藥,苦練基本功,保證穿刺順利。
2.2 加強輸液后巡視 明確規定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藥物,在開始輸注的15min內滴速要慢,護士最好床邊觀察,無反應后調整到正常滴速。對年老、幼兒、孕婦、有基礎疾病者,每15~30min巡視病房1次,以及時發現用藥后反應。
2.3 開展輸液室宣教 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輸液注意事項宣教,如不能擅自調整滴速,如有不適及時通知醫護人員。通過宣教,也加強了醫患溝通。
2.4 實行人性化護理 改善輸液室環境,盡量滿足患者需求。配備電視機、報紙,供病人觀看、閱讀;免費供給開水、紙杯;配置帶輪的輸液架,方便病人行動。
2.5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強化每個細小環節的消毒隔離,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如輸液室消毒、止血帶一用一消毒,保證病室通風,減少陪護人員等。
3 結果
通過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科輸液室管理逐步規范,患者滿意度由92.3%上升到98.8%,投訴率下降,醫療差錯和醫患糾紛明顯減少。
4 討論
門診輸液要做到安全、優質、高效,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措施的落實是關鍵。護理安全措施不能僅僅停留在人員的安全意識、法制觀念的教育,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考核上,重要的是如何把好執行的環節[1]。
論文關鍵詞:過程管理,防范,護理糾紛
總結近6年內護理糾紛的特點,共發生護理糾紛22例,其中11例是因為工作過程中沒有認真查對,憑經驗配藥出錯,5例是由于護士心情急躁,出錯。其它6例均是由于溝通不到位或解釋不耐心,語言生硬激怒了患者,22例糾紛中1例給予經濟補償,3例由院主要部門出面協調解決,其余18例均在科內妥善解決。
2009年元月起從細化工作中每一個環節開始,將“查對”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取得了顯著效果,至今沒有由于過錯引起的糾紛發生,院級投訴為零,現將具體方法報導如下。
1查對工作貫穿于輸液的全過程
1.1統一思想,加強薄弱環節的控制,門診輸液室的工作繁忙,強度大、人員少、對穿刺技術的要求高,每個患者的血管條件各不一樣,比如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血管條件差(這時就需要有經驗、技巧、語言、悟性)。當遇到就診患者多,環境嘈雜的情況時,護士容易產生急躁情緒、工作慌亂、易出錯,因此,護士必須做到情緒平穩、不急、不燥、不慌,仔細查對,按操作流程工作,是避免差錯,降低糾紛的重要手段。
1.2從接待病人開始查對,無論皮試、靜脈輸液,護士在接到藥品時就要開始查對,查對藥品,防堵藥房發錯藥,詢問過敏史,防止發生過敏反應;查對用藥方式、劑量、藥物質量等;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等;健康教育、特殊病人特殊對待(糖尿病病人需將藥物溶入鹽水中);耐心傾聽患者的詢問,一方面醫患雙方都有權利和義務保護自己,另一方面患者也督促我們再一次查對。
1.3準確配藥,要求護士看清楚處方單上的藥品名稱、劑量、濃度、給藥方法,無醫生簽名不能執行。查對清楚后準確配藥,配藥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消毒隔離制度。有的護士習慣憑借經驗配藥,不認真查對給藥劑量、濃度、有效期,容易將藥物劑量配錯,發生危險,引起糾紛。
1.4認真查對、核實,準確穿刺。穿刺前還應認真查對、核實,由于等待輸液的病人多,打針護士著急,對“三查七對一注意”有時不能有效落實,個別護士與患者溝通不到位,這也是輸液室工作的薄弱環節,加強查對意識能夠防范很多隱患的發生。
①有的患者由于對醫院輸液環境陌生,對打針有些恐懼心理,沒聽清護士是否在呼叫自己的名字就伸手打針。②有的老年患者聽不清護士呼叫自己的名字,也容易出錯。③有的患者心理想著別的事,沒有注意聽護士呼叫自己的名字,著急打針,也易造成護士打錯針。④還有護士的原因,工作時思想不集中,配著藥想著其他的事,把藥配錯,把針打錯。⑤做好輸液病人的巡視,防范護理糾紛,在多數護士的思想里認為巡視工作簡單,不需要什么技術,不認真巡視,在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引起護理糾紛,正確調節輸液速度,對患者進行指導和宣教,認真觀察用藥后局部及全身反應,及時更換液體,正確拔針,正確指導患者拔針后如何按壓及注意事項。
2總結護理糾紛發生的原因吸取經驗教訓
2.1轉變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據報道有70-80%的醫療糾紛,并不屬于醫療事故,而是由于服務引起的,確實因為護理水平不到位引起的護理糾紛所占比例小于5%,態度生硬,主要原因是缺乏與患者的溝通,在確定醫患關系的同時,應發自內心的對患者表示關心,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站在病人的立場換位思考,利用打針時間與患者溝通,同時充分調動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和與醫護人員的互動。當患者血管條件差或打針怕痛時,護士主動為患者選擇小針頭打針,這樣會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注、關愛、體貼而諒解護士,在工作中發揚醫學人道主義精神,發自內心的同情、關心、愛護病人,視患者為親人,平等負責對待病人,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當今社會在醫患關系物化、商業化中更應主動的接近、關心了解病人。因此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能有效防范醫療糾紛。
2.2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科內每月組織召開一次護理安全分析會議,對糾紛的苗頭隱患進行分析,從過程管理入手,從環節上查找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持續改進,并定期進行效果評價,每一環節的質量決定了整個流程的質量,每一流程的質量決定了最終結果的質量。
關鍵詞:舒適護理;門診靜脈輸液;患者;療效觀察
舒適護理是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感覺心情愉悅,治療的信心增強,從而有利于疾病恢復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用一系列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克服了患者對疾病的擔心和憂慮,減輕了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的枯燥無聊;同時患者從醫護人員身上得到正能量,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了治療效果[1]。本院為響應衛生部提出的"一切為了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等號召,于2011年6月~2013年5月,對門診靜脈輸液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服務,極大地提高了治療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門診輸液的3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將30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中男65例,女85例;年齡13~66歲,平均年齡(32.6±3.47)歲;輸液時間為2.8~3.6h,平均輸液時間(3.1±0.25)h。觀察組患者中男96例,女性54例;年齡(14~63)歲,平均年齡(40.2±0.15)歲;輸液時間2.9~4.1h,平均輸液時間(3.3±0.57)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平均輸液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門診輸液常規護理。患者進入門診輸液室后,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簡單溝通,查對輸液單和藥物,詢問藥物過敏史。輸液過程中觀察患者異常反應的發生情況,必要時通知醫師處理。輸液完成后,護理人員及時拔除針頭,并用棉簽幫助患者壓迫止血。
1.1.2實驗組 實驗組提供舒適護理干預,并將舒適護理貫穿于患者整個靜脈輸液過程。①輸液室環境:保持門診靜脈輸液室的清潔干燥,定時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室內地面及時清掃,設置痰盂等器具,及時清理患者輸液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以免刺激患者不適。在輸液室內適當擺放幾盆綠色植物,開放閉路電視,以緩解患者治療時的焦慮心情。醫院應加大門診輸液室的資金投入,添置飲水機、空調等,以方便患者,增加患者舒適度。②輸液前:患者進入門診輸液室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詢問患者病情,為患者安置合適的輸液座位,讓患者盡快適應輸液室環境;詢問有無藥物過敏史,根據需要及時做藥物皮內試驗;護理人員態度要和藹,面色應保持平靜,舉止應得體,讓患者心情舒適,感覺踏實、放心、可信,在提高患者舒適度的同時,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③輸液中:護理人員將藥物攜帶至患者身邊,核對患者姓名,做好輸液準備。告訴患者靜脈穿刺僅有少許疼痛,以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并指導患者握緊拳頭,使血管充盈以配合靜脈穿刺。在為患者靜脈穿刺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選擇合適的靜脈,動作嫻熟,提高穿刺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增加患者信任度。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巡視,調節輸液速度,詢問患者有無心慌等輸液過快癥狀;觀察輸液管是否通暢、針頭固定是否牢固,有無局部滲出等,如有滲出造成患者穿刺部位腫脹疼痛,應及時拔出針頭,重新靜脈穿刺。嚴密觀察輸液反應的發生,重癥患者輸液過程中全程陪伴,如有寒戰、高熱、痙攣等癥狀,立即通知醫生處理。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必要時為患者灌熱水袋,以增加患者舒適度。④輸液后:多組輸液者,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更換輸液瓶,防止空氣進入。當患者所有液體輸完后,護理人員向患者講明輸液結束,緩慢掀開靜脈輸液貼,快速將針頭拔出,并將輸液貼回壓至穿刺點,指導患者正確按壓3min[2],以免發生穿刺點出血。拔針時護理人員動作應輕柔利索,減輕患者痛苦,切忌輸液貼沒有掀開就拔針,那樣會造成患者血管破裂或劃傷患者局部皮膚。囑患者拔針后留觀5min,協助患者清點隨身物品,確定無異常反應及出血后,方可離開。同時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加強自身觀察,如若回家后發生不適,應及時到醫院查看。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率(%)表示,以P
2結果
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感覺非常舒適113例,舒適32例,不舒適5例,總舒適度(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門診是一個醫院的窗口,門診靜脈輸液室是患者最集中、人流量最大、病種最復雜的地方。因此門診輸液室護士工作量大,工作任務重,患者不良反應多,護患矛盾隨之提高。由于編制的問題,醫院普遍存在護理人員不足,門診輸液室護理人員數量也不多,部分護理人員門診護理意識淡薄,護理工作停留在對患者靜脈穿刺、簡單詢問、換輸液瓶、拔針的水平上,缺乏對門診患者靜脈輸液治療舒適度及治療效果的評估[3]。
本院針對門診靜脈輸液室存在的問題,加大投入,積極改造輸液室環境,方便患者的同時,提高患者舒適度;護理人員將舒適護理的理念貫穿于整個輸液過程中,讓患者心理上感到舒適溫暖,增強了對醫療護理的信任感,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在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減少了不良反應;輸液結束后幫助患者拔針止血,并提醒患者不適隨診,使患者從內心感到舒適。
本研究中,觀察組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和黃燕玲[4](2012)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將舒適護理應用于門診靜脈輸液患者中,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舒適度,值得在門診護理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偉.基層醫院兒科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01):67-67.
[2]穆道銀.舒適護理在門診輸液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227-228.
【關鍵詞】 輸液室;護理;自尊;領悟社會支持;對照研究
門診輸液室是醫院的窗口,是醫院的形象工程之一,在這里匯聚了內外婦兒等多病種的患者。作為醫院患者輸液最集中的地方,護理風險始終貫穿于整個操作中,超常的工作強度,高度的精神緊張,從而引發護士情緒反應,產生心理疲勞和抵抗,致使工作質量下降,護患糾紛增加[1]。這就要求門診輸液室的護理人員不但技術過硬,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并且要有嫻熟的人際溝通技巧,門診輸液室的護理人員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本實驗通過對90例門診輸液室護理人員的自尊、領悟社會支持進行調查,探討其臨床意義及關系,旨在為臨床合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醫院的90例門診輸液室的護理人員作為觀察組,這90例護理人員工作時間2~23年,年齡21~53歲,學歷為中專30例,大專40例,本科20例,均為女性,其中已婚63人,未婚27人。同時選取90例病房護理人員作為對照組,選取90例體檢為正常的成人9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3組在性別構成、年齡構成及學歷等因素的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自尊、領悟社會支持的評定方法 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1965)所編制的自尊量表,該量表共包括10個項目,進行四級評分,從“非常符合”計4分到“非常不符合”計1分。在10個項目中,5個項目正向計分,5個項目反向計分。量表的得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2]:為Gergzimet編制領悟社會支持量表,是一種強調個體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會支持量表,分別測定個體領悟到的來自各種社會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領導,親戚,同事)的支持程度,同時以總分反映個體感受到的社會支持總程度。該量表含12個自評項目,全部社會支持滿分為84分。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資料,發放問卷時向調查對象詳細解釋調查的目的,意義和方法,使其充分理解取得合作,問卷共發放270份,回收完整問卷265份,回收率為98.1 %。
1.3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中定量資料數據結果均經Excel表格整理,以 均數±標準差(x±s)表示,應用SAS 6.12進行統計分析,組間定量資料的比較應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或方差分析,并應用SNK法進行兩兩比較,對結果進行線性相關分析,以P
2 結果
2.1 3組自尊及領悟社會支持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共90例、對照組共88例、正常對照組共87例完成調查并成功回收問卷,觀察組自尊和領悟社會支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和正常對照組,對照組自尊和領悟社會支持評分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見表1。
2.2 觀察組不同工作年限自尊、領悟社會支持評分的比較。觀察組不同年限護理人員自尊及領悟社會支持的評分差別均有統計學差別。見表2。
2.3 觀察組自尊、領悟社會支持評分的相關性 對觀察組護理人員自尊、領悟社會支持的評分進行線性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自尊與領悟社會支持呈正相關(r0.42,P=0.0293)
表1 觀察組、對照組及正常對照組自尊、領悟社會支持評分的比較
表2 觀察組不同工作年限護理人員自尊、領悟社會支持評分的比較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需求也隨著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醫療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門診輸液室作為醫院的窗口是醫院贏得信賴的基礎。門診輸液室不同于病房具有其特殊性,如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噪雜,人員流動較大,接觸的疾病和服務對象多種多樣。由于門診護士職業性質,特殊的環境氛圍,社會評價等給護士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著護士的心理健康[3]。自尊是自我概念的一種評價和體驗,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高自尊的人比低自尊的人更快樂、更獨立、更自信,并且有能效的適應環境和機體功能的改變。自尊低的護士工作倦怠程度嚴重,自尊高的護士工作倦怠程度比較低[4]。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一種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降低的癥狀。李麗英等[5]研究也指明護士的非人性化水平最高,在工作中表現出更多的對服務對象冷漠,工作熱情不足等問題,主要與綜合醫院的患者接待量較大,護理人員配備不足,護士的工作量大,工作節奏快,使護士忙于應付程序性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對服務對象付出更多的關注和熱情。這些勢必造成患者滿意度和護理工作質量的低下。領悟社會支持是指個體感受到自己在社會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緒體驗或滿意程度。當個體面對壓力時需要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隨著領悟社會支持水平的提高,責任性和神經質對憂郁以及焦慮的影響均逐漸減弱[6]。領悟社會支持對負性心理具有調節作用。
本次實驗顯示門診輸液室的護理人員普遍存在自尊感低下,領悟社會支持能力差的現象,提示門診輸液室護理員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個人成就感低,對各方支持的領悟能力低下,引發的原因涉及各個層面,吳東明等[7]研究指出社會上對護士評價低,認為門診輸液室的護士只會打針輸液,對護士工作不理解,護士的貢獻未必被患者和家屬認可。另外,護士超負荷的工作,人員的嚴重缺編等這些均未得到較好的解決,這些都是導致護士自尊感低下,領悟社會支持能力差的客觀原因。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直接影響患者的滿意度。方文等[8]研究指出心理健康不佳的護士工作熱情低,情感難于“移入”患者,缺乏與患者間信息和思想情感的交流,以致護患間缺乏寬容,缺乏相互的理解信任和體諒。本實驗還表明不同工作年限的護士其自尊及領悟社會支持能力是不同的,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其自尊和領悟社會支持的評分是最高的,5年以上護齡的護士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人際交流技巧,擁有穩定的家庭關系和社交關系,更易于得到家屬和患者的信任。
總之,門診輸液室護理人員存在著自尊感低下、領悟社會支持的能力差,而且其與工作年限有關,臨床中應積極開展此方面的治療及干預,對改善護理人員的心理情緒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王志娟, 黃瑛.門診輸液室護士心理疲勞的干預.吉林醫學, 2010,(31)35:6605-6606.
[2]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618.
[3] 梁春英, 桑秋霞.門診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8,6(13): 37-39.
[4] 張楠, 王兆良,劉斐.護士工作倦怠和一般效能感.自尊的關系.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8,(43)4:458-461.
[5] 李麗英,邱紅潔.影響職業女性工作倦怠的因素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07,23(34):4491-4493.
[6] 全宏艷,王新銀.領悟社會支持的調節作用.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9(6):231-233.
[關鍵詞] 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影響因素;預防
[中圖分類號] R19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7-0039-02
門診輸液室是醫院的治療窗口,主要承擔各類急慢性疾病的輸液工作,人口流動度高,病種復雜,是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1]。醫院感染的出現不僅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也增加了醫患糾紛的風險,嚴重影響診療質量[2]。為探討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以控制和預防感染的發生,筆者選取我院門診輸液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2例患者及17名醫務人員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輸液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2例患者及17名醫務人員。192例患者中,男97例,女95例,年齡6~71歲,平均(42.9±10.6)歲,17名醫務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9~53歲,平均(37.7±6.4)歲。
1.2研究方法
1.2.1 感染率分析 按照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學》中關于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3],對上述192例患者及17名醫務人員中出現醫院感染的病例進行分析,探討其感染類型分布。
1.2.2 感染因素分析 對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及醫務人員進行分析,將存在導致感染的隱患納入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1.2.3 預防對策分析 針對影響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參照臨床經驗及相關文獻,提出相應預防對策。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影響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P < 0.05其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感染情況
192例患者中,35例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18.2%,17名醫務人員中1名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5.9%,其感染類型分布見表1。
2.2 危險因素
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門診輸液室布局不合理、環境衛生消毒差、靜脈穿刺操作、醫用物品管理不嚴格、廢物處理方法不當及患者年齡較小均為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 < 0.05)。見表2。
3討論
3.1 感染現狀
門診輸液室是患者進行輸液的場所,工作量較大,患者密度較高、病種復雜,且流動性強,極易發生醫院感染。本次對192例患者調查中,35例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18.2%,17名醫務人員中1名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5.9%,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對患者和醫務人員的生命健康已帶來了嚴重的威脅[4]。而在感染類型分布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呼吸道感染占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50%以上,Ghaffari J等[5]指出,雖然呼吸道感染經對癥治療后可得到較好的預后,但發熱、咳痰等癥狀也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負擔,易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3.2 感染因素
3.2.1門診輸液室布局不合理 一般門診輸液室面積30~100m2,配藥室、輸液室等距離較近,若同一時期患者較多,室內空氣污染嚴重,而多數患者輸液時有家人陪同,更加劇了空氣污染狀態,使季節性疾病感染風險增加。
3.2.2環境衛生消毒差 門診輸液室一般位于醫院的底層,通風、采光均不夠理想,室內多為陰暗、潮濕的環境,為霉菌等病原菌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輸液室工作量較大,每日定期清潔無法有效清除致病微生物,使病菌殘留于座椅、門窗、床位表面,造成交叉感染。
3.2.3靜脈穿刺操作 部分靜脈輸液穿刺操作需使用止血帶、備皮刀等,部分醫務人員未嚴格按照一患者一止血帶、備皮刀規定,反復使用同一止血帶,使其成為重要的交叉感染傳染源[6];而靜脈穿刺屬有創操作,亦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條件。
3.2.4醫用物品管理不嚴格 復方液體等醫用物品在配制時,空氣中的異物、瓶塞、玻璃屑等物質會進入液體內,使藥液受到污染,從而造成患者醫院感染的出現。
3.2.5廢物處理方法不當 一次性針管、塑料盤等醫療垃圾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會導致廢棄物再次流入社會或造成各類污染[7],增加了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風險。
3.2.6患者年齡較小 李紅等[8]報道,門診輸液室60%以上患者為兒童,其年齡較小,免疫功能發育不全,在遭受病原菌侵襲時,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現醫院感染。
3.3 預防對策
3.3.1 強化醫務人員預防感染意識 組織科室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隔離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接受定期培訓,并建立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防控小組,制定相應管理措施,要求醫務人員嚴格按照規范開展工作。
3.3.2 改善門診輸液室環境 對輸液室進行分區,按照疾病種類可分為呼吸道疾病輸液區、腸道疾病輸液區等[9,10],并限制或禁止家屬隨意走動。確保每日2~3次徹底清潔,開窗通風2次,每次30 min,通風不良時需使用空氣消毒機對輸液室環境進行消毒。
3.3.3 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對患者及醫務人員進行健康宣教,加強無菌意識,做好手衛生的消毒,醫務人員在診療前后、患者接受治療后均應采取“七步洗手法”洗手,最大限度清除手部病原菌。同時,對患者提供的全方位優質服務可使其對醫院的信任度上升,從而降低家屬陪護率,達到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綜上所述,由于門診輸液室布局不合理、環境衛生消毒差、靜脈穿刺操作、醫用物品管理不嚴格、廢物處理方法不當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多種原因,導致其成為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給患者及醫務人員的生命健康帶來了較大威脅,應強化醫務人員預防感染意識、改善門診輸液室環境并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從而降低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率,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Spiess BD. Blood Transfusion and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J]. Ann Thorac Surg,2013 95(6):1855-1858.
[2] 周偉. 基層醫院兒科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管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 : 67.
[3] Malinowski A, Majchrzak-Baczmańska D, Pogoda K, et al. Evaluation of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with lymphadenectomy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s[J]. Ginekol Pol,2013,84(3):197-205.
[4] 陳迎春. 兒科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隱患及干預措施[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2, 29(4) : 331-332.
[5] Ghaffari J, Ebrahimi M, Makhlough A, et al. Seroepidemiology of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1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should we be concerned about it[J]. Iran J Kidney Dis,2013,7(3):187-190.
[6] 龍素琴, 萬珍蘭, 彭小蘭. 加強門診輸液室管理預防醫院感染[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21(24) : 5304.
[7] Bryan CS, Yarbrough WM. Preventing deep wound infec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review[J]. Tex Heart Inst J,2013,40(2):125-139.
[8] 李紅. 兒科門診輸液室的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22) : 47-48.
[9] Bouare N, Gothot A, Delwaide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profil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s in Malian women: Risk factors and relevance of disparities[J]. World J Hepatol,2013, 275(4):196-205.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門診輸液室;護理管理
品管圈主要是將工作場所相同、工作性質相似的人員自發組建活動團隊,根據活動程序,創新工作方法,以此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門診輸液室作為特殊科室,其特點為:眾多的輸液患者、復雜的疾病類型、繁瑣的工作內容、較大的護理風險等[1],為了提高護理質量,本文以我院門診輸液室的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比較了實施前后其護理情況,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同時降低了護理糾紛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以我院門診輸液室的15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最小21歲、最大54歲,平均(36.4±3.4)歲,工作年限:最短2年、最長11年、平均(6.3±1.4)年;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8名、護士5名。同時,選取同期接待的2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40例,女100例,最小12歲、最大78歲,平均(56.3±2.5)歲,納入標準(1)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均行靜脈輸液治療;(3)均無嚴重器質性疾病;(4)均無語言、交流等障礙。1.2方法在2015年4月起實施品管圈活動,具體措施如下。1.2.1組建品管圈小組活動開展前,由科室統一組織培訓,全體護理人員經學習后,掌握品管圈活動的意義、實施方法與注意事項等,待考核合格后法,方可參加活動。此小組組長為護士長,其他為組員,要求其應熟練掌握品管圈的方法與原則。1.2.2分析護理中的不足根據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利用頭腦風暴法,營造愉悅、民主與輕松的談論氛圍,各抒己見后,以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為目標,制定護理方案。常見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較差、穿刺技術水平偏低、輸液環境過于雜亂、護理宣傳及巡視等工作不到位等。1.2.3制定護理改進措施(1)服務態度,護理人員樹立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理念,根據患者身心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同時注重自身的儀容,如:穿著、頭發、指甲與語言等,接待入院患者時,應熱情、誠懇,并面帶微笑,利用親切的語言,緩解患者緊張情緒。(2)輸液室環境,護理人員應定時通風、換氣,使室內保持舒適的溫度與濕度,同時加強消毒,以此避免病毒傳播,再者,借助明顯標志,如:指示箭頭與宣傳畫報,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輸液流程、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等,室內光線應保持柔和,盡量減少噪聲干擾。(3)健康教育,在輸液前,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輸液的必要性、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等,叮囑其不要隨意調整滴速或中斷輸液,并且指導其掌握醫療保健知識,如:疾病預防、治療方法及預防情況等,同時向其講解拔針按壓的相關知識,如:部位、時間等。(4)加強巡視,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主動詢問患者輸液感受,并密切關注輸液情況,是否通暢或準確,是否伴有輸液不良反應等。(5)操作技術,護理人員應主動學習與交流,掌握無痛穿刺技術,待穿刺皮膚后,稍放平針頭,刺入血管,見回血后,于血管方向進針,此后松止血帶,固定針柄與針頭。1.3觀察指標觀察護理質量評分、等候時間、護理滿意率與護理糾紛發生率。1.4療效判定護理質量評分分為4個項目,理論知識、服務態度、輸液操作與崗位責任,各25分,分數與質量呈正相關,前者越高,后者越好[2]。1.5統計學處理數據資料以SPSS18.0軟件處理,以(x±s)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數(n)與率(%)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質量實施后,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等候時間實施后,等候時間均短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護理滿意率與護理糾紛發生率實施后,護理滿意率與護理糾紛發生率分別為100.00%(120/120)、0.00%(0/120)均優于實施前的91.67%(110/120)、10.00%(12/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其維權、保健意識的增強,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為了滿足其護理需求,門診輸液室積極探索新型管理方法,如:品管圈活動,此活動主要是借助集體與團隊的力量,分析工作實踐中的不足及成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質量。本文以我院門診輸液室的15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品管圈活動,其結果為實施后的護理質量評分、等候時間均優于實施前,差異顯著;同時實施后提高了護理滿意率,降低了護理糾紛發生率,因此,臨床實踐中應積極推廣。國內學者[3]以20名門診輸液室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品管圈活動,其結果為護理人員考核評分高于實施前,穿刺成功率、輸液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護理糾紛發生率均優于實施前,差異顯著,與本研究報道一致。門診輸液室作為醫院重要科室之一,其護理服務質量直接關系著醫院的形象,同時也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護理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是必要的。在活動初,組織的培訓與交流,使全體人員認識了品管圈的活動目的、實施方法等,并結合護理人員所總結的問題,展開了分析與談論,明確了各問題的成因,以此為依據,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具體表現在服務態度、操作技能、環境管理等方面[4]。門診輸液室護理人員應保持整潔、統一的服飾,妝容應清新淡雅,接待患者時,應保持微笑,并利用親切的語言與其交流,以此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同時,科室應為護理人員提供學習機會,使其掌握先進的操作技能,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如果穿刺失敗,則應及時道歉,調整工作心態,保持沉著冷靜。再者,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靜脈輸液的有關知識,經全面與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輸液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還有科室應利用彈性排班制度,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醫護人員應加強巡視,盡量避免輸液不良事件發生幾率[5]。在護理實踐中護理人員應圍繞患者開展工作,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及心理狀態等,為其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特別要關注伴有情緒障礙患者,經心理疏導,緩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緒,以此提高其護理配合度與依從性。綜上所述,在門診輸液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有效解決了護理中存在的不足,大幅度提高了護理質量與效率,同時滿足了患者及其家屬護理需求,利于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朱品俐.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門診輸液室護患糾紛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12:2116-2118.
[2]侯銀燕.品管圈活動在門診輸液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10:112-113.
[3]趙春新.品管圈在門診輸液室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4:115-116+119.
[4]張艷.品管圈活動在改進急診輸液室急救藥品管理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5,05:449-450.
【關鍵詞】優質護理;門診輸液室;患者滿意度
門診輸液室是醫院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醫療衛生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輸液室的患者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當前,因管理不善、醫患溝通無效等原因,醫療糾紛和醫療差錯也時有發生,為積極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發生,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就診環境,我醫院積極探討門診輸液室的護理模式,本次研究以優質護理為方式,比較優質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的差異,研究結果證明,優質護理具有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本次研究選取2011年1-6月份輸液室的182名輸液患者和2013年1-6月份194名輸液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其中2011年患者為對照組,男82例,女100例,平均年齡42.51±10.94歲;2013年患者作為干預組,男96例,女98例,平均年齡43.08±11.57歲,兩組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優質護理的方法①構建舒適的輸液環境:輸液室的環境關系到患者的心情,在現有基礎上積極構建一個舒適的輸液室內環境,在輸液床和輸液椅子周圍放置花草,提供給患者飲水機、報紙、一次性水杯等,方便患者在輸液的同時用熱水服用藥物等需求。提供干凈的輸液環境,定點讓工作人員進行衛生清理,干凈明亮的環境緩解患者因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②打造優質的護理工作團隊:優質的護理團隊關系到輸液室工作的核心,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能力培訓、業務知識培訓、技能操作培訓等。良好的溝通是緩解醫患緊張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對護理工作人員的語言進行合理規范,多用敬語和文明用語,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和尊重。熟練的輸液水平可以減少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的痛苦,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護理操作技能,體現專業化的職業素養。③滿足個性化的健康需求:由于患者各異,在輸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同,針對患者的情況,以人為本,換位思考,在輸液過程中為患者講解不同藥物的作用和可能注意的問題,同時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關心患者的需求。
1.3效果評價本次研究采用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其中包括環境滿意度、護士技能滿意度、健康宣教滿意度、服務態度滿意度、護理管理滿意度等幾個方面。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2結果
3討論
我國護理工作人員根據門診輸液室工作的特點,積極探索有效的護理工作模式,取得的較好的成果。據趙純潔、裴艷紅[1-2]等人的研究表明優質護理在門診輸液室中應用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由于醫學具有專業化的特點,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對藥物等了解較少,對輸液的速度和反應均不了解,健康教育在此時可以為患者提供一些常見的醫藥知識。學習知識的過程也可以讓患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緩解因疾病給自己帶來的軀體和心理壓力。楊彥君等人的研究也證明了這個觀點[3-4]。
專業的技術水平和有效的溝通對減少醫療糾紛具有重要意義,掌握了很好的專業知識可以減輕患者的軀體疼痛。在遇到患者不了解的問題時,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讓患者了解原因和過程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當前醫療機構承擔了巨大社會壓力,溝通更顯的尤為重要。巡視是輸液室必不可少的環節,巡視的過程也是溝通的過程,能夠及時發現輸液室患者的可能存在的問題,有效改進。張菊美、張連輝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精細化管理的運用也是基于此而提出的[5-6],同時在應用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門診輸液室中采用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提升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趙純潔.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輸液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8C):2230-2231.
[2]裴艷紅.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輸液室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5):2035-2036.
[3]楊彥君.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輸液室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2,26(14):250-251.
[4]潘蘇云.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輸液室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1):96-97.
[關鍵詞]信息化管理系統;門診;輸液
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絕大多數醫院采用了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來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及安全管理水平[1]。山西省人民醫院作為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門急診輸液量大,患者病種多樣,輸液醫囑繁多,護士工作量巨大,也存在一定的護理風險。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優化輸液流程,山西省人民醫院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門診輸液系統,護士接診工作效率提高,輸液工作流程得到優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山西省人民醫院2014年9~12月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前的門診輸液患者352例為對照組。2015年9~12月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后的門診輸液患者389例為觀察組。病例選擇為隨機選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就診時間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按照常規流程進行輸液:患者掛號—到醫生處就診—交費—取藥—前往輸液室進行排隊—護士通過窗口接收和核對患者藥物—手填輸液袋標簽—手工登記患者信息—配液—護士注射時再次核對患者姓名、年齡以及藥物—患者呼叫接瓶或拔針—護士再次人工核對接瓶或拔針[2]。觀察組的工作流程如下:a)臨床醫生在開具處方時門診輸液系統同時會顯示出該患者輸液醫囑;b)患者到藥房取藥至輸液室,護士在輸液系統中查找到該患者,打印代表該患者信息的二維碼及輸液貼;c)護士將病歷本與系統中信息核對無誤后給與配藥輸液。
2結果
2.1兩組輸液登記及核對用時比較從護士接診患者至輸液開始用時比較,對照組用時為(4±0.3)min,觀察組用時為(1.5±0.2)min,觀察組用時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3.07,P<0.05)。2.2兩組護士工作量統計用時比較對1個月平均用時進行統計,輸液系統自動生成護士工作量統計報表,護士長可通過輸液系統查看護士工作量,用時(1±0.2)min;在輸液系統使用之前則是手工統計,用時較長,對照組用時(15±2.5)min,觀察組用時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6.62,P<0.05)。
3討論
門診輸液工作繁忙,瑣碎,輸液的患者病種多樣,藥品多樣,涉及眾多科室。既往工作中,護士的工作在核對藥品和患者身份時耗時較長,是輸液護理流程中的“瓶頸”,由于醫生手寫處方存在字跡潦草、字跡不清情況,如果醫生姓名無法辨認,則需要和患者核對,患者也存在不清楚醫生姓名的情況,則登記本上不能準確體現醫生信息,出現問題的話,再去尋找醫生費時費力。傳統的手工輸液登記需要轉抄輸液條,工作量大的情況下在轉抄過程中容易出現筆誤、差錯,導致不良事件可能發生。輸液過程各個核對環節都要靠人工核對,尤其是輸液高峰時,護士工作量大,注意力時有不集中,加之患者模糊應答(甚至有同名同姓患者),時常有差錯出現,查對制度落實不到位;患者求助呼叫,護士工作忙碌時來不及處理,稍后則容易忘記,使患者需求不能及時得到解決。患者在漫長的排隊等待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不良情緒,非常容易在輸液室爆發,導致醫患護患沖突。此外手工統計的方法也無法準確考核護士的工作量[3]。每月底護士要統計當月輸液工作量,都要用手工算,速度慢,并且要反復算避免算錯,護士長統計護士工作量也不準確,因為手工登記本無護士簽字。在這種情況下,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對輸液工作就能提到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門診輸液系統優勢主要體現在運用信息化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處方字跡清晰、格式統一、項目齊全、便于核對,杜絕了護士轉抄輸液貼過程中出錯的現象,本次研究中發現的輸液系統組登記、核查時間明顯少于手工登記組(P<0.05),充分說明了信息化操作節省了工作時間,使費時費力的人工登記核查變得輕松,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護士通過輸液系統查找患者信息與藥品信息,準確無誤的對應藥品,杜絕了找錯藥的工作隱患。患者也親身體會到醫院在加強安全用藥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科學有效的方法,排隊、等待過程縮短,患者滿意度有所提升。輸液系統中每個執行人均有據可查,輸液信息的追溯簡單易行,同時可以查到每位患者所輸液體,也確保了輸液的準確與安全。護士的工作量統計通過輸液系統也變得非常方便,信息管理系統自動生成工作量表,護士長可通過輸液系統查看護士工作量,本文研究通過輸液系統統計護士工作量用時明顯少于人工登記組統計用時(P<0.05),也說明了輸液系統對于護士工作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真實的反應護士工作情況,信息的存儲在發生問題時也便于追根溯源,而且對于護士工作的客觀分析也提供了依據,這對于為合理配置人力、優化排班模式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績效管理、數據化管理、獎勵性績效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可較好的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通過工作量的比較和統計也能反應輸液工作的節點,為護理資源合理分配提供基線情況,部門管理清晰流暢,也有效提升了護理管理質量[4,5]。綜上所述,信息化管理系統在門診輸液室的應用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優化了輸液流程,為患者就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有利于提升整體醫院管理水平,值得廣大醫院進行深入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禾,許慶華.移動信息技術在改進門診輸液管理流程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6770.
[2]楊繼紅,王曉燕.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靜脈輸液流程[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4,21(2):6364.
[3]高自娟.門診無線輸液管理系統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5,28(1):26.
[4]景慎旗,劉云,韓善清,等.無線輸液管理系統的開發及其在門急診輸液中的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