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

    第1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生態;生態均衡; 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已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被納入各國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綠化建設投入不斷加大,步伐進一步加快。當前,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性也已被我國政府和市民所共識。而新型城市化的建設對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與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將城市園林綠化與周圍環境更加有機的結合起來、如何更好地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服務功能,這些都是當前城市園林綠化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研究園林綠化在城市中的應用是有實際意義的。

    一. 城市園林綠化含義

    城市園林綠化是將功能、科學、設計等知識融入城市綠化建設的藝術手段,將具有不同形態、生長規律的城市綠化植物進行有序組合,使群體美、個體美和細部的特色美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將所有綠化植物以飽滿活力展現在人們面前。城市綠化的景觀,不僅要有優秀選擇規劃方案,還要有專業人員指導整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才能使城市綠化工程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的高度統一,并營建出符合現代城市建設理念的綠化景觀效果。

    二.城市園林綠化的布局規劃

    景觀建筑的布局主要考慮組合形式、對比與層次、空間序列以及借景。

    1 組合形式

    景觀建筑組合形式包括:獨立的建筑物為主景,與周遍環境結合形成開放性空間;建筑組群,自由組合,成為連續性景觀,形成開放性空間;建筑圍合形成庭院空間,形成半開放空間,有一定景觀整體性;混合式空間布局,總體布局,分區域構圖。

    2 對比與層次

    在園林景觀建筑中,對比是把兩種有顯著差別的因素通過互相襯托突出各自的特點,同時要強調主從和重點的關系,即在設計中要注意主從配置得當,防止濫用建筑元素而破壞園林空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層次的獲得主要有相鄰空間的滲透與層次和室內室外的滲透與層次兩種表達方式,可以用對景、框景的手法,也可以利用空廊及建筑空間穿插、錯落彼此滲透,增添空間層次。

    3 空間序列

    園林景觀在建筑空間序列的設計表達,組合形式通常可分為規則對稱和自由不對稱兩類。規則對稱經常在功能和藝術思想意境要求莊嚴的建筑和建筑組群的空間布局中應用;自由不對稱空間序列多用于功能和思想意境要求愉悅輕松的建筑群落空間布局。在設計中需結合環境特點完成表達。

    4 借 景

    在園林景觀建筑規劃設計中,借景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需要把各種能夠增添藝術情趣的形、聲、色、香融合與場所中,豐富畫面構圖的外界因素,確保景色特點并富于變化。設計者可通過借形組景、借聲組景、借色組景、借香組景等手段,利用景觀建筑自身特點,達到建筑畫面構圖、景色融合與藝術表達的需要。園林對建筑的認同感方面,應該確保景觀建筑能夠在園林的空間中有準確、合理的定位,符合使用者的主觀感受和對景觀整體性的期待。

    (1)要有環境設計與景觀建筑單體設計相互同步的思維。有相互統一的設計思想,考慮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關系,采取技術措施和藝術手段,解決環境與建筑之間的矛盾部分,確保兩者的相互統一。

    (2)要有平面設計與空間設計相同步的思維。考慮景觀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時應與空間環境進行整合,促使它們在反復不斷的同步修改完善后能夠有機結合,與景觀協調。脫離整體,與整個景觀設計割裂的片面單一的建筑設計時不可取的。

    (3)要有建筑設計與工程設計同步的思維。景觀建筑設計的最終建造是在工程施工允許的基礎之上的,在設計中應避免單純追求單體效果與景觀追求而脫離現實,應基于對結構的思考完善構思,控制建筑設計

    的展開。

    (4)要有設計調整與環境互動的思維。理性分析人與環境的關系,發現設計中的不足以及未解決的園林與景觀建筑,景觀建筑與人的矛盾,即使調整設計思路,避免設計效率低下。滿足景觀建筑在以上兩個方面獲得優勢實屬不易,景觀建筑的設計者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客觀地分析人們心理特點和訴求,能夠合理總結場所的現狀與內涵,能夠熟練應用不同形式的表達技巧,從而準確傳達出自身的構思和意愿,完成與園林完美統一的優秀景觀建筑。

    三.當前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中的問題

    1. 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理念落后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園林綠化,并把城市園林綠化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中。但是由于園林綠化的規劃理念落后,不能與時俱進,造成城市園林綠化的布局、層次、景觀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地方只追求量大,沒有追求質高,表面看起來綠地面積占地大,場面震撼,但實際其產生的群眾親近自然的效益、總體生態和社會效益卻不成正比。許多公共綠地植物配置單一,樹種不豐富,喬灌木搭配不合理,沒有形成應有的層次感,觀葉植物和觀花植物配比不合理,沒有形成四季有花的綠地景觀,無法體現城市園林景觀特色。有些綠地的人工雕琢的氣息太重,沒有體現城市園林綠化的自然美,這不僅僅造成城市園林綠地建設成本高,而且造成后期的養護成本很高,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剪、維護。園林綠化規劃中忽視了城市園林綠化是有生命力的,沒有將建立城市園林綠化自身生態維護系統作為目標,只是為綠化而綠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 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不科學

    城市園林綠化職能部門制定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往往具有局限性,沒有通盤考慮,缺乏科學性。沒有高水平、科學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就無法合理的開展城市園林綠化的布局、建設,其生態環境的質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應依據城市的人口、地理位置、現有的綠地水平、社會的需求等方面綜合考慮,而不僅僅是看見空地就插綠。造成城市園林綠化的比例中,公園綠地、道路綠地、附屬綠地、防護綠地比例不協調,沒有形成合理的配比,造成局部的失衡。同時,在區域城市園林綠地的布局中,也存在不科學的問題,如:居住區綠地分布不足,造成市民的休憩、運動都擠到公園,造成公園人滿為患。郊區建設了大型的公共綠地,但是由于距離遠,很少有人去游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閑置。在日常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管理中,職能部門沒有后期的跟蹤、反饋,綠地規劃建成后,沒有去評估績效,沒有收集市民的反饋意見,這樣無法更加科學、合理的開展新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無法形成良性循環。不僅能完成自身的功能特點,也能為其所處的環境增強藝術的氛圍。

    三. 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中的對策

    1.加強綠化規劃中的計劃性

    長期的綠化規劃主要是著眼于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這種長期的規劃必須符合城市長期的發展方向,而且這種長期規劃決不能是某一任領導的個人意志的體現,必須是經過科學論證、受公眾的廣泛評價,并最終確定的一個規劃。在城市綠化規劃中,應加強綠化規劃的計劃性,要長期與短期規劃相結合,避免政府的短期行為,導致大量的財務、物力、人力資源的浪費。另外,長期規劃要根據短期規劃的成果和成效進行不斷的調整,長期規劃始終要符合社會總的發展需要,并且長期規劃要能夠引導人們更加重視城市綠化。但是也要注意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獲得更好的綠化享受,而非為計劃而計劃,所以計劃在制定前一定要經過充分的調研和數據收集,計劃必須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才能夠為綠化的長期發展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強化市林業和園林局在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

    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各階段的規劃職能和參與度,確保園林建設各項指標在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得以落實。

    2.建立科學的園林綠化評價機制

    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內容,對城市植物生態適應性及生態功能性綜合評價,是園林綠化建設科學決策的依據。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城市綠化的客觀要求和自然地理及氣候條件,城市綠化評價指標應包括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景觀效果等方面,具體為:綠量指標綠化的總量;生態適應性耐旱性、耐鹽堿、耐瘡薄、耐旱性、耐陰性、耐水濕;生態效益殺菌能力、滯塵能力、降溫增濕作用和吸碳放氧能力;經濟效益,如地價;景觀效益。2)綠化功能的量化研究。在確定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數學模型,對各項指標進行量化分析。3)采用的技術和手段。因為園林綠化具有環境功能性、采用指標多樣性和寬泛性,所以園林綠化的評價需要采用多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主要有遙感技術。利用遙感技術建立城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掌從而握城市綠化指標體系,并進行統計,對采集的數字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達到建立科學的園林綠化評價機制的目的。

    結 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綠化規劃設計需要符合特定的環境條件并且應正確把握好藝術美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生態保護延續了藝術美也支撐著生態保護。在實踐中要注重因地制宜有選擇地吸收古典園林、西方園林的藝術精華從事新的創造應注重綜合利用城市學、環境保護學、城市生態學、環境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來指導園林規劃設計應在滿足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的前提下營造景觀去營造賞心悅目的園林藝術美。

    參考文獻:

    [1]、尹珊 等建筑設計中景觀的利用對策探析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

    第2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園林規劃 園林植物 作用規劃原則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生態規劃無疑應該遵守區域原則、生態原則、發展原則、建設原則、優化原則、持續原則、經濟原則等7項基本原則。現在景觀生態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深化景觀生態系統空間結構分析與設計而發展生態區位論和區位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而有效地規劃、組織和管理區域生態建設。合理選擇施工管理手段,實時調整支配資源應用,提高創新能力, 通過對于管理手段和施工方法的改進,把美化人居環境、美化市容作為一項重大功能,充分發揮保持城市可持續利用功能,為景觀生態化創造永續價值。

    二.規劃作用。

    園林植物是城鎮園林綠化地基本材料,因此對其的選擇與規劃是城鎮綠化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早在1965年《建工部城建工作會議紀要》上明確指出:“通過調查,摸清綠化任務,了解群眾要求,根據以近期為主,遠近結合的原則,實事求是地作出綠化規劃、育苗規劃和樹種規劃,避免盲目性。”園林植物規劃確定下來以后,就能有計劃、按比例地培育苗木,使苗圃內的種苗生產有方向、有目標、有數量,避免盲目育苗,造成苗木過多或不符合城鎮綠化需要的毛病。

    三.規劃原則。

    在當地自然條件、自然植被、城鎮綠化種類、比例、古樹名木、歷史資料等方面進行全面調查后,可著手進行植物規劃。

    1.在滿足園林綠化綜合功能的基礎上,要兼顧各綠地類型及城市性質進行規劃。

    我國大、中、小城市在不斷發展,不斷增加,按1983年10月統計有245個。改革開放后出現了很多縣級市,數量難以統計。每個城市根據其歷史、工業生產、風景名勝等來確定城市的性質。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把24個城市定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承德、南京、杭州、西安、延安等),又確定杭州為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城市性質定下來后,根據園林樹木的三大功能(改善環境的生態功能、美化功能及結合生產功能)進行植物種類選擇及規劃。一個城市中又根據不同綠化類型及滿足不同的園林功能來選擇樹種。如行道樹選擇則要求:樹大蔭濃、樹冠整齊、主干通直;生長較快、長壽、耐修剪、耐移植、耐瘠薄、抗污染;樹身潔凈,沒有惡臭或有刺的花、果(如銀杏或構樹就要選擇雄株)等。

    昆明地處滇中高原,自然植被為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與針葉混交林為主,常與落葉闊葉林混交。昆明素有春城之稱,故大量栽植常綠樹種,加上色彩豐富的落葉樹,才能達到“四季常青”、“四時花香”之春城景色。武漢市的園林綠化要體現江城風格,夏日長而熱,故要達到“綠陰護夏、紅葉至秋、花開四季、冬夏常青”。要求植物規劃中既要有高大蔭濃的樹種、講求實效;又要萬紫千紅、美化、彩化。

    2. 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選用已馴化的外來樹種。

    城市的立地條件較差,上有天羅、下有地網,土層瘠薄且有磚瓦、水泥、石灰等雜物,大氣污染嚴重,飄塵大。在這樣苛刻的條件下,又要把樹種好,長好,非適地適樹不可。

    天津市地下水位高,鹽堿土多,土質不良,故要著重選擇抗澇、耐鹽樹種。主要有絨毛白蠟、檉柳、紫穗槐、杜梨、雪柳、西府海棠、枸杞、柳樹、沙棗、沙棘、玫瑰等。在樹種規劃中選9種喬木:槐樹、絨毛白蠟、苦櫟白蠟、毛白楊、刺槐、垂柳、臭椿、合歡、泡桐。10種灌木:海棠、榆葉梅、玫瑰、丁香、香茶藨子、月季、錦帶、繡線菊、木槿、金銀木等。

    一般來說,本地原產的鄉土植物最能體現地方風格,群眾喜聞樂見;最能抗災難性氣候;種苗易得且易成活。如華北的楊、柳、榆、槐、椿、油松、白皮松、五角楓、欒樹、黃連木、白蠟、海棠等最能適合華北的氣候條件。

    適當選用經過馴化的外來樹種非常重要,不少外來樹種已證明基本能適應本地生長。如原產印度、伊朗的夾竹桃,15世紀后引入我國,其性強健,抗煙塵及有毒氣體,不擇土壤,病蟲害少,花期長,目前已成為長江流域以南各城市的主要樹種之一。懸鈴木原產英國,現在我國很多城市都用其做行道樹。刺槐原產德國,目前在我國不但用于城市園林綠化,還廣泛用于造林。銀樺、桉樹原產澳大利亞;雪松原產印度、巴基斯坦;廣玉蘭、落羽松、池杉原產北美;大王椰子原產古巴;散尾葵原產馬達加斯加;三角花原產巴西。所有這些樹種已為我大江南北園林綠化中廣泛應用,安家落戶了。

    3. 以喬木為主,結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為設計人工栽培群落提供豐富的素材。

    喬木是城鎮園林綠化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等作用,但僅僅用喬木綠化,則面貌顯得單調,也不能充分發揮出生態效益。如由喬木、灌木、藤本、地被模擬自然植物群,組成有層次、有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但豐富了園林中的綠化景色,增添了自然美感,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間,增加單位面積的綠量,有效地提高了生態效益,更為有益地改善了環境。

    4. 快長樹—慢長樹,常綠樹—落葉樹相結合。

    一座新建城市,為了早日發揮城市的綠化面貌,或由于珍貴、慢長樹種的苗木缺乏,先利用一些速生樹種進行普遍綠化是正確的。快長樹能迅速形成綠化面貌,但他們往往壽命短,一旦長大綠樹成蔭,由于衰老要砍伐更新再種小樹,群眾往往不能理解和諒解,同時也影響了園林景色。慢長樹種往往長壽,能使城市綠化景觀有一相對長的穩定時期,但在小樹階段往往難達到園林綠化功能的需求。為此讓快長樹與慢長樹間隔配置,快長樹迅速成蔭,待其要影響慢長樹生長,而且慢長樹也已長大到一定程度,就要堅決地去掉快長樹,留下慢長樹,這樣就不會劇烈地影響綠化面貌,群眾也能理解。

    南京市在解放初期面對著大量荒山空地,要迅速進行綠化,要求短期內有良好的綠化面貌,因此采取先以速生樹種,稍后慢長樹跟上;先用一般樹種,后用名貴樹種。速生樹種選擇用了加楊,楓楊、懸鈴木、刺槐、泡桐、黑松、馬尾松、垂柳等,同時繁殖鄉土樹種及名貴樹種如銀杏、楓香、雪松、龍柏、薄殼山核桃、香樟、水杉、落羽松、池杉、廣玉蘭、五角楓、柿樹、梓樹、青桐、桂花、女貞、黃楊、月季等。

    根據該地的樹種規劃,園林規劃部門可按本地的綠化系統規劃,估算出總的樹種用量,而苗圃則可根據這個估算作出分批分期的育苗、出囿以及引種等計劃,當然苗圃的計劃也應有一定的彈性范圍。總之,有了該地的樹種規劃后就可使園林建設工作少走彎路,避免浪費,避免盲目性,可以有效地保證園林建設工作的發展和水平的提高。

    四.結束語

    園林植物是城鎮園林綠化地基本材料,因此對其的選擇與規劃是城鎮綠化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因此我們在保證園林工作正常開展的同時,我們也要協調各個方面的因素,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使我國的的園林規劃走向國際化道路,帶動我國園林技術更加成熟并且走向經濟化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孫華 淺談園林植物的作用及規劃原則 [期刊論文] 《湖北林業科技》 -2012年3期.

    [2] 白晶 王萍 李冰 淺談景觀園林植物規劃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20期

    [3] 鄭琦 城市綠化中園林植物的作用及優選原則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年22期

    [4] 馬栓 軟質景觀--園林植物的作用 [期刊論文] 《山西建筑》 -2002年11期

    [5] 劉鳳元 汪海巖 園林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研究 [期刊論文] 《綠色科技》 -2013年3期

    第3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公園的植物配植,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先人們都做了較多的研究。1993年,謝家芬發表“上海外灘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綠化設計”,是針對植物群落景觀設計配植的研究。專家們總結出了大量的植物配置原則和手法,出版了一系列的專著,其中蘇雪痕的《植物造景》[1]是一本比較全面系統的植物配置的書;賴爾聰的《觀賞植物景觀設計與應用》[2]論述了植物景觀設計中的理論和實際應用情況,收錄許多相關研究的論文;胡長龍的《城市園林綠化設計》[3]以植物造景為主,介紹了園林綠化中植物的選擇、配植和管理,以及園林綠化藝術構圖處理等基本理論;彭一剛的《中國古典園林分析》[4]是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經典書籍,其中也對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植做了詳細的藝術分析;還有余樹勛的《花園設計》[5],趙世偉、張佐雙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6]等圖集或專著,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類別來研究植物造景,既有理論研究,也有大量實際應用的例子。這對本論文的撰寫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該論文基于對朝陽區內五個不同類型公園綠地的植物種類、生長狀況、配植等方面進行的系統調查,總結出較適合在北京的公園內進行綠化應用的一些樹種和優秀群落,并從其生態、美化功能角度對公園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給以后的公園景觀種植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園,園林植物,群落,植物配置

    一、調查方法

    該調查采用實地考察、測量記錄與拍照等手段結合分析統計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通過樣線法人工普查調查區域內的所有植物種類、形態及其生長情況,記錄在北京市園林植物資源調查表中。調查中,園林植物的種類要求不能有遺漏,記錄的數據要以事實為基礎。

    2.結合樣圓法進行每木調查,具體做法:在整個區域內選取綠地,在其中定一點,以該點為圓心作直徑為十米的圓作為樣地,詳細測量記錄該樣圓內每棵樹木的種類、生活型、株高、喬木胸徑、灌木地徑、冠幅、生長勢、病蟲害及草本和地被植物的蓋度等,并描述蓋群落的位置和微域環境。

    3.在調查區域范圍內以植物搭配合理、結構層次科學、種植間距合理、植物種類豐富、每個群落有20株左右為原則,選取典型群落,詳細測量記錄群落樹木的種類、生活型、株高、喬木胸徑、灌木地徑、草本地被蓋度、冠幅、生長勢、病蟲害等,描述其位置及微域環境并進行植物配植評價,完成園林植物群落配植調查表,繪制群落平面圖,拍攝實際效果。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朝陽區內公園常用園林植物應用現狀調查結果

    朝陽區內被調查公園常用的園林植物大約有115種,其中木本植物96種(喬木57種,灌木33種,藤本4種,可做地被的木本植物2種),草本植物有19種。

    常綠植物共有17種,其中常綠針葉樹10種,闊葉常綠樹4種,此外還有竹子和鳳尾蘭有特殊觀賞價值植物。總體上常綠樹應用較少。由于受到北京冬天天氣較冷的影響,能露地越冬的樹種不多,所以常綠的闊葉樹種很少,基本上是常綠的針葉樹種,出現較為頻繁的就是油松、白皮松、側柏、圓柏、雪松、砂地柏等。

    落葉闊葉喬木共有46種。其中有發葉很早的楊樹、柳樹,也有落葉較晚的國槐等;有春色葉樹種、秋色葉樹種,也有彩色葉樹種;有觀葉形的樹種,也有許多大喬木開花的觀花樹種。出現概率高且生長良好的樹種有銀杏、楊樹、垂柳、欒樹、元寶楓、英桐、臭椿、香椿、玉蘭、櫻花、碧桃等等。總體上,落葉喬木樹種的應用相對較為豐富,是進行城市公園綠化的主要材料。

    藤本4種。其中紫藤、葡萄、獼猴桃應用于棚架,至于供人休息的僻靜場所,既起到景觀節點的作用,又起到分隔空間、遮蔭的作用,景觀與功能均發揮很好的效果,其中以紫藤的應用較為常見。五葉地錦主要用于墻面和裸地、坡地的綠化,較為耐蔭,在北京地區生長良好。

    灌木種類約為29種,觀賞價值較高,適用于北京市城市綠化。觀花灌木,大多主要是春季開花,少量夏秋開花,個別花期很長可以由夏初延續到秋末。出現較多的種類主要有:黃刺玫、貼梗海棠、紫薇、丁香、迎春、連翹、金銀木、棣棠、榆葉梅等等。

    地被約為19種,除野牛草、土麥冬等草坪草和鳶尾、萱草、馬藺、玉簪、萬壽菊、孔雀草、秋海棠、矮牽牛以外其余為野生。野生的草本植物如二月蘭、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在草坪上形成綴花草坪,給景觀增添了一定的野趣,但是目前在公園的綠化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

    2、朝陽區內公園園林植物應用分析

    (1)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的比例

    經過調查統計,朝陽區常用常綠樹種約有17種,其中常綠針葉樹種有10種,落葉樹種約有79種,二者的比例約為1:5.2,常綠樹種約占總樹種的13.4%。常綠樹種通常群植或孤植,孤植時一般種在草坪上,主要用的樹種是雪松。

    (2)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的比例

    經調查統計,朝陽區常用的針葉樹種有10種,闊葉樹有86種,針闊葉樹的種數比約為1:8.6。從針、闊葉樹種數的比可以看出,針葉樹種還不夠豐富,這主要受到北京市地理條件的制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加大對針葉樹種的引種與應用,以達到針闊葉樹種的比例和諧,從而使得北京市公園的冬季景觀不會蕭條。

    (3)喬木與灌木的比例

    經調查統計,北京市朝陽區公園常用喬木樹種約有53種,灌木樹種約為37種,喬灌種數比約為1:1.3。該比例比較適中,基本能夠在植物群落的配植過程中達到多層混交,使得群落的植物種類較為豐富、類型多樣。植物數量上喬木多于灌木,在以后的群落配植中應該再多引進一些灌木的變種,使得現有的群落配植更為新穎,景觀更為獨特,更具有觀賞價值。

    (4)藤本樹種

    朝陽區內公園目前應用得藤本樹種有4種,主要應用于棚架綠化、垂直墻面綠化以及裸地、坡地綠化。應用于棚架綠化的主要是紫藤、葡萄和獼猴桃,體量較大這三種植物棚架一般建在中央綠地廣場等供人休息的地方,景觀作用與功能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垂直墻面綠化、裸地和坡地的綠化主要應用的樹種是五葉地錦,生長狀況良好,但是種類較為單一,在以后的種植設計中應該多應用其他可以在北京氣候條件下生存的藤本樹種來進行垂直綠化和裸地、坡地的綠化,比如南蛇藤、膠東衛矛、木香等。

    (5)綠籬樹種

    經調查統計,朝陽區公園常用的綠籬植物主要是大葉黃楊、小葉黃楊、金葉女貞、紫葉小檗、圓柏等,其中紫葉小檗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葉細密紫紅,觀賞價值極高。總的來說目前綠籬植物的應用較為單一,這主要是受到北京地理氣候的影響,建議在充分研究樹種耐寒性的前提下,多引種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綠籬植物。

    (6)草坪及地被植物

    朝陽區內公園的草坪主要以土麥冬、野牛草、沿階草為主,土麥冬適應性強,色澤夏天翠綠,冬天墨綠,質地較為粗糙,夏季開小花,觀賞效果好,但是不耐踐踏。野牛草較細弱,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貧瘠,具有一定的耐踐踏性。

    地被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兩類,木本地被中有常綠和落葉兩種,常綠木本具有觀賞期長、觀賞效果好等優點,例如砂地柏。落葉木本地被在朝陽區公園中主要用的是平枝兆櫻觀賞價值較高,但總體來說木本地被在朝陽區公園的應用中較少,也比較單一,在以后的設計應用中應根據需要多引種和應用。

    觀賞價值較高的地被種植設計景觀應該多注重多種草本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使用,比如在公園的大草坪上可以撒一些野生草花的種子,形成綴花草坪,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增添了一份野趣。

    (7)鄉土樹種

    鄉土樹種是指野生或經過引種馴化逐漸適應當地立地條件,生長勢良好的樹種。朝陽區公園里應用了很多此類樹種,有楊樹、柳樹、榆樹、槐樹、香椿、臭椿等等。外來樹種或引種的樹種主要有雪松等。因此,在保持骨干樹種地方風格的前提下,可以憑借優良的小氣候條件來適當引種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外來樹種以豐富城市公園生態及景觀環境。

    (8)古樹名木

    朝陽區的各個公園中有很多古樹名木,越是歷史古老的公園古樹名木越多,其中日壇公園還開展了古樹名木認養活動,號召人們保護古樹名木。很多的古樹都能達到300多年以上的歷史,可以單獨留出空地種植,在不影響景觀效果的前提下用柵欄圍起來供人們觀賞,同時使用樹池或綠籬形式增加其周圍的植物及養護條件,形成合理的群落結構,以提高小氣候環境和觀賞效果。

    3、朝陽區內公園優秀群落賞析

    公園綠地群落與其它綠地群落在植物選擇和構成上差異不大,主要是形成復層混交的群落,由喬―灌―草、喬―草、灌―草等組成結構。優秀的植物群落種類豐富,尤其是林下二層、三層,耐蔭灌木和地被種類多,季相變化明顯;優勢種明顯,外貌各異,富有特色;結構緊湊,層次分明,復層混交,綠量大,生態效益好。

    (1)群落一

    群落微域環境描述:該群落位于水邊,東、西、南三邊和水面相接 ,北邊是一條園路,周圍無建筑,為一開放性的綠地。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小氣候環境優良。

    群落組成:楊樹、懸鈴木――紫葉李 、雪松、圓柏、黃刺玫――野牛草

    群落配植評價:該群落植物種類應用簡單,大喬木以自然的方式栽植在草坪上,形成疏密有致的綠地空間,復層混交,層次感較強,整體景觀很好。整個群落以楊樹和懸鈴木為背景樹,有雪松、圓柏等常綠樹,還有紫葉李的異色葉,可以說這個群落的顏色較為豐富。該群落的主要觀賞期在夏天,這時紫葉李的葉子最鮮艷,而黃刺玫開黃色的花,整體群落觀賞價值極高。

    群落圖及照片:

    圖2-1群落一平面圖 圖2-2群落一照片

    (2)群落二

    群落微域環境描述:該群落正前方為一條園路,所在地方有一定的地形起伏,周圍沒有水源,光照充足,土壤條件良好。

    群落組成:懸鈴木、楊樹、銀杏、雪松、華山松――碧桃、大葉黃楊――砂地柏、鳶尾、四季秋海棠、野牛草

    群落配植評價:該群落植物種類應用較為豐富,在地形的襯托下,整體景觀很有層次感。地被和彩色葉樹種的應用使整個群落顏色較為鮮艷。且由于各樹種葉子顏色也各不相同,使整個群落的顏色很活潑。并且該群落設計較為科學,林下空間較為寬裕,微域環境基本都能滿足各物種生長所需的條件,所以各物種生長狀況良好,整體群落形成的景觀觀賞價值較高。

    群落圖及照片:

    圖2-3群落二平面圖 圖2-4群落二照片

    三、結論

    通過系統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北京市朝陽區公園綠化中應用到的植物約有115種,喬木57種,灌木33 種;其常用樹種有油松、雪松、白皮松、銀杏、圓柏、側柏、砂地柏等20種。

    (2)總結出了5 個優秀群落可以在北京地區的公園綠化中應用借鑒。它們分別是:楊樹、懸鈴木――紫葉李 、雪松、圓柏、黃刺玫――野牛草;懸鈴木、楊樹、銀杏、雪松、華山松――碧桃、大葉黃楊――砂地柏、鳶尾、四季秋海棠、野牛草;懸鈴木、油松、華山松――碧桃、紫丁香――玉帶草、野牛草;刺槐、紫桐、圓柏――櫻花、連翹――野牛草;油松、楊樹――大葉黃楊、金葉女貞、榆葉梅、箬竹――野牛草。

    (3)總結出北京市朝陽區內公園綠化種植的一般特點: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品種及應用形式多樣;群落組成豐富,綠地類型多樣;樹種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引種其他觀賞植物為輔,新型的植物品種應用較少;主要以植物造景為主,缺少和其他園林景觀要素的搭配使用,同時文化和科普氣息不濃厚,在以后的公園種植設計中應加強。

    參考文獻:

    [1] 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 賴爾聰,觀賞植物景觀設計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 胡長龍,城市園林綠化設計[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

    [4]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12

    第4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字:居住區景觀 園林設計 人性化

    Abstract: The user-friendly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community concern. Therefore,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o achieve the harmony and unity between the landscape and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green landscape and the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of the combination of emphasis on the us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ctivities, security, cultural, developmental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Landscap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diversity of plant species have an advantage. The application of its distinctive green environment diversity and function compatible with green space,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virtuous living green landscape ecosystem. This thesis is the design to reflect the landscape humanity overtaken discussed.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design humane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意義

    1.1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人在空間中活動,街巷、道路、生活廣場等所有空間細部都蘊含著尺度的特性,當人們對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涉及的空間及環境是否方便、舒適時,影響其評價的重要因素就是其空間尺度。因此,在對居住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中,在尺度設計上一定要適合居住人群的身份以及文化背景。比如運用尺度相對較小的鋪裝材料以及降低高度的庭院燈具等。對于居住區環境設計的尺度,首先要滿足居住環境功能上的需求,堅決杜絕只講排場,只追求華麗卻不實用的方案,因此居住區園林景觀環境需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這兩大特性,在綠地系統的統一布局中形成開放式的格局,布置有利于人群居住的空間,有利于人際關系發展的空間結構,使居住區居民能夠自由,輕松的融入“家園”群體中。讓每一個居民隨時隨地都享受較為新鮮的空氣、陽光、營造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成為居民生活理想中的樂園。

    1.2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意義

    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與人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小區的景觀最貼近居民生活,在規劃設計中不僅要考慮植物配置與景區的安全性,設計時還應充分考慮以人為本的原則相對于以人為本的思路。在設計中應始終注重社會化、人性化要求,居住區景觀主要是滿足人們游憩、活動、交流的功能,固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以人為本,富有人情味。無論是人工建造的園林,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財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存在, 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循環。

    二、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原則

    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發揮居住區周圍環境有利的因素,公共自然山水環境,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這些空間往往相互融會貫通,構成了居住區外部環境的物質基礎,其主要目標是營造生態化、景觀化、宜人化、舒適化的物質環境以及和睦,開敞半開敞空間,立體化空間處理,有親活力的社會文化環境。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義,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體現“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即人性化景觀設計,并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保護人居環境的生態美,保持生物系統多樣性,注重環境生態及景觀塑造。強調人性化設計的空間功能,又要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設計結合自然的觀點,才能體現“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真正內涵。給人產生一種歸屬的感覺。

    中國的住區景觀受市場導向,裝飾之后看似美不勝收,即使景觀設計師也眼花繚亂,然而,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確一些基本的問題。那么,首先在設計之始一定要參詢自然。自然是所有被設計物的創造者,少了自然這個基本條件,設計師無從設計。其次,在混沌的意識中萬物歸于一,每一個造物的過程,都是在探詢人性的根本。住區景觀中實現人性化重要的是看其是否營造出了適宜的場所感,是否解決了功能問題,使用上是否兼顧了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人的共同需求,是否讓人們在使用中真正方便,以及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是否合理,是否與周圍環境融合。黃帝宅經中提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要融于自然才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亦是如此。“天人”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天地之間,人是主體,任何場所的設計都是在為人服務。尤其居住區環境,是人的歸屬地。天人合一,合一乃大。

    2.2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注重“生態設計”

    在居住區戶外景觀設計中,就是通過環境設計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風、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氣體等條件,實現居住區地域的多樣性,使人的感覺和感受是處在綠色的生態環境中。因此,對于人居景觀生態環境而言,共生與再生原則就要求我們特別注意和自然環境的結合與協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2.3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體現“風水理念”

    “風水”是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有利于景觀設計的人性化、自然化,以便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生活、生存環境。

    第5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水生植物;園林水景;應用

    論文摘要:介紹了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類,分析水生植物在園林中的作用以及在園林景觀應用中的不足,并對其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做出進一步的展望。

    一、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類

    水生植物是指生長在水體環境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從廣泛的生態角度來講還包括沼生和濕生植物,其種類繁多,色彩豐富,是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具有生長速度快、分布廣、繁殖快、病害少、用途大等特點。我國水系眾多,水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種,按其生活習性、適生環境,可分為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五大類。

    二、水生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是園林水景的重要素材,同時也是保持景觀水體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因素。

    1.豐富園林的景觀效果

    水是園林的靈魂,是構成景觀的重要因素。水生植物以其灑脫的姿態、優美的線條、絢麗的色彩點綴水面和堤岸,加強水體的美感。此外,像水蔥修長的莖稈,傘草碧綠的苞片等,都是水生植物園中觀葉的好材料。通過種植野生的水生植物,能使水景野趣橫生。

    2.創造園林意境

    中國園林中,水景常構成一種獨特的、耐人尋味的意境。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就是立意成功的范例,從全園的布局上突出了“碧、紅、香、涼”的意境美,即荷葉的碧,荷花的紅,熏風的香,環境的涼。從欣賞植物景觀形態美到意境美是欣賞水平的升華,不但含意深遂,而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應進一步挖掘、整理水生植物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創造美好的水生植物景觀提供豐富的源泉,如蘇州拙政園的“聽雨軒”創造出了“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的詩情畫意。

    3.凈化水體

    我國利用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包括靜態條件下單一物種及多種植物配置對污染較嚴重的污水的凈化,以及動態方法研究水生植物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近30年來大量研究證明,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可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或有抑制有害藻類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營養鹽向水中的再釋放,利于水體的生物平衡等。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地凈化富營養化湖水,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也是人工濕地系統發揮凈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三、水生植物在園林景觀應用中的不足

    1.對優良水生植物品種的開發性研究不足

    雖然許多學者對水生植物資源調查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局限于資源的分類分布的研究,而對優良水生植物品種的開發性研究不足,使傳統園林應用的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和許多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的現代水生植物,因缺乏足夠的種源而未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2.配置過程中不注意配置平衡

    只求短時間的美觀或一味的種植水生植物,不講究藝術景觀設計,太少考慮生態的均衡。有些水生植物配置只求觀賞性,而任意種植,使有些品種迅速繁殖得不到控制,破壞水體生態平衡。

    3.水生觀賞植物種植的養護不足

    同一種或不同種類水生植物在水體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繁殖,群體數量不斷擴大,而沒有適當的進行控制,勢必造成營養,光照生長空間的爭奪。定期或持續的從濕地系統中收獲成熟的植物,并能妥善處理收獲的植物,是保證污水的養分被有效去除和防止水體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徑。而一些住宅區的管理人員沒有將植物枯體殘體移出水體,使水生植物的應用沒能達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反而造成水體的惡化

    4.植物生活型概念混亂,種植欠妥

    有些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不同的水分環境下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生活型。如竹葉眼子菜、矮慈姑,它是沉水植物,但也可以是濕生植物。然而大部分植物缺乏如此跨度的適應性。由于設計人員對水生植物的生活型不了解,將旱生植物或濕生植物設計種植在深水里,這勢必影響植物的生長和整體景觀。

    四、水生植物在園林景觀應用的新思考

    園林綠化設計中,水體是構成景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園林中各類水體,無論其在園林中是主景、配景或小景,無一不借助水生植物來豐富水體的景觀。水中、水旁園林植物的姿態、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強了水體的美感。另外,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有機物質,并可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因此,水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應用于湖、池、噴泉、駁岸、沼澤園、灘涂、水族箱、盆栽等。

    1.湖。湖是園林中最常見的水體景觀,有人工湖、自然湖,湖面遼闊,視野寬廣,可在湖中種植沉水植物,如:金魚藻、蝦藻等;湖面點綴浮葉植物,如:睡蓮、王蓮等;湖邊大面積種植挺水植物,如:蘆葦、花葉蘆竹、香蒲等,可形成疏影橫斜、暗香浮動、靜雅的景觀。

    2.池。池在較小的園林中,水體的形式常以池為主。水生植物可分割水面空間、增加層次,以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同時也可創造寧靜優雅的景觀。可在池中少量配植幾株浮水或浮葉類水生植物,如:大薸、滿江紅、睡蓮、萍蓬草等;若池中養魚,還可種些沉水植物,如:金魚藻、蝦藻等;池邊可選擇旱傘草、紙莎草、花葉蘆竹、海芋、石菖蒲、鳶尾、萱草、魚腥草等多種水生植物交錯配植,使整個水池的意境非常幽靜。

    3.泉。由于泉水噴吐跳躍,吸引了人們的視線,是該景點的主題,而泉邊疊石間隙若配植合適的植物加以烘托、陪襯,效果更佳。在植物的選擇上,主要是選用挺水類型植物,如花藺、水蔥、慈菇、小香蒲、長苞香蒲、燕子花、黃菖蒲、萱草、馬蹄草、紙莎草、旱傘草、海芋等都是良好的選材。

    4.駁岸。駁岸植物配植很重要,既能使陸地和水融成一體,又對水面空間的景觀起主導作用。可選擇大批宿根、球根類植物,如天南星科的菖蒲、石菖蒲,鳶尾科的黃菖蒲、燕子花,毛茛科的馬蹄草等植物,這類植物還可起到加固駁岸的作用。

    5.沼澤園。沼澤園常和水景結合,為水池延伸部分,具有沼澤部分的水景園,可增添很多美麗的沼生植物,并創造出花草熠熠,富有情趣的景觀。挺水植物中的濕生植物是沼澤園的最佳選擇,如:萱草、花菖蒲、澤瀉、沼澤勿忘我、慈菇、海芋、千屈菜、梭魚草、小婆婆納等。

    6.水族箱。水族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居家中擺放水族箱,養殖觀賞魚類,若在水族箱中加入一些植物,定可增加野趣,提高水族箱的觀賞性。適合在水族箱中生長的為沉水類型植物,如:金魚藻、蝦藻、苦草等。

    7.盆栽。盆栽觀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綠化已習以為常,在室內擺放一盆水生植物,會給生活帶來更多的溫馨和浪漫。如:海芋,又名滴水觀音,作為盆栽在廈門深受喜愛。其它如旱傘草、紙莎草、萱草、小香蒲、碗蓮等都是理想的盆栽植物材料。

    參考文獻

    [1]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3]林培勛.廈門地區水生植物資源及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4.33(3):55-58.

    [4]崔娜欣.庭園水景園常見水生植物及其配植[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01,(6):67.

    第6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字:園林植物;造景配置;常見問題;

    在人們對生態意識逐漸重視的今天,科學合理的園林景觀營造非常重要。在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及造景配置過程中,設計及施工管理人員對不同的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和布置顯得越加重要,以此來提高園林景觀的人文性和生態性,進而為人們提供良好生態的生活環境。本文淺談關于園林植物在造景配置中的常見問題,用以更好的促進實踐工作的開展。

    一、當前園林植物在造景配置中的誤區

    (一)過度使用生長期長的大型觀賞苗木

    植物的景觀是發展、生長著的景觀,在園林的造景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最具有生態價值的景觀。也是最容易與其他硬質景觀相協調形成的具有綠色意義的景觀。但是植物的生長性和靈活性,使得植物成為園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也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植物的特殊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園林景觀營造的過程中,存在一種這樣的錯誤思想,過度使用生長期比較長的大型觀賞苗木,刻意把生長期長的樹木修建的方方正正,呈現出一種幾何美,這種只是形成了一種簡單的滿足植物的觀賞性。而長期使用這些生長期長的大型觀賞園林植物將造成整個園區的景色單調,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園林景觀的實質性的要求,達不到園林景觀的自然美,并沒有從美學和人性化的設計角度進行研究,造成不良的使用效果。

    (二)對于一次成型觀念的過度熱捧

    很多企業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營造的過程中,并沒有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也沒有根據自己的特色進行合理的綠化植物的配置,而相反他們對于一次性成型的觀念反而是過度的追捧,認為這個觀念是最好的,大量使用大規格,并從其它地方移植的大樹古木。其實這種做法往往影響了整個植物景觀的自然性,并破壞樹木的生長及生態的平衡,而且對于后期園林景觀的發展非常的不利,造成嚴重的阻礙。

    (三) 忽略了園林植物種類的多樣性

    近年來在城市的園林植物景觀的營造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配置不當不合理的現象。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并沒有根據園林景區的具體情況而進行全面性合理的搭配設計。相反總是在過度使用部分觀賞性的園林樹木,在景觀空間處理上缺乏層次性,在色彩搭配上不夠豐富,造成整個園區景色單調,缺乏植物種類多樣性,不能滿足人們的對于園林景區的實質性的觀賞效果。

    (四) 不考慮植物的特殊含義,盲目種植

    在現代園林景觀建設中,人們多注重對于環保、生態等“綠色”的追求,希望返回自然生活的懷抱。于是,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的應用應針對人們實際生活的需要與時展的需要,在造景布局中結合水流、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的考慮,真正實現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的有力貫徹,運用充滿人性化、藝術化與科學化的運用手法,將各方面的因素綜合協調起來,規劃設計中一個系統的、全面的、持續的園林景觀。于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我們真正實現藝術性、生態性與生活性的有機結合,合理而科學地運用植物造景。根據植物自己的特色以及地域的特點,有選擇性的選擇所需要的植物,不能盲目進行種植,因為有時有些植物并不能滿足當地的氣候條件,所以切記要注意合理選擇性,避免盲目性,因地制宜,盡可能多用本土樹種,保證景觀效果的穩定性。

    (五) 重草輕樹導致的資源浪費

    近幾年建造的城市園林綠地中,有不少配置不當的實例。首先是草坪面積過大,灌木和喬木比例偏少。第二種現象是灌木與草坪比例偏大。灌木常常成帶狀和大團狀組成各種圖案,雖在景觀上和生態功能要比第一種現象稍好,但達不到最佳效果,也不是現代園林追求的目標;第三種現象則是過多栽植上層喬木。

    (六)園林植物與園林小品結合不協調

    在部分景區、景點,園林植物在造景配置時,與周邊園林小品如花壇、花缽、樹池、坐椅、燈、藝術墻等組合時,在體量、質地、色彩上存在不協調,搭配不合理。品種單調,在整體與局部缺乏亮點,無法體現和突出景觀效果。

    二、基于以上誤區的針對性策略及解決方案

    (一) 規劃審查機制的完善

    首先,在施工設計方面進行完善的基礎上,合理配置園林植物,強調植物多樣性,不追求一次成型,盡量少使用生長期長的大型觀賞園林植物,保證施工隊伍能夠將設計的意圖展現出來,在施工的過程中保證施工的質量,每個環節都要按照相應的標準規范及設計圖紙進行施工,采用相應規格的樹苗,保證苗木栽植的質量。建立完善的規劃審查機制,監督施工的過程是否合理規范,對于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解決,在整個施工結束以后要進行整個施工的質量驗收,如果施工合格不驗收,要求施工單位及時進行改進并整改。完善的審查機制也能保證后期的園林景區的營造過程中隨時檢查出的問題的解決,為整個園區景觀的營造創造一個參考標準,實現景觀綠化效果。

    (二) 重視并加強園林植物造景配置的協調與統一

    1、品種多樣性原則

    在園林植物品種選擇上,盡可能多的采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的合理搭配,盡量避免單一樹種的配置方式,追求自然與人工的有機結合。合理使用季節性強的植物品種,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多采用本地化植物品種,因地制宜。

    2、植物空間層次合理配置

    喬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及草坪的合理搭配組合,形成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在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和比例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形成豐富多彩的景觀效果。

    3、植物與園林小品的協調統一

    在造景配置時,園林植物與周邊園林小品如花壇、花缽、樹池、坐椅、燈、藝術墻等組合時,在體量、質地、色彩等方面要形成協調統一且多樣性,通過選擇合適的植物品種和配置方式來突出、襯托或者烘托園林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內涵。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在設計造景觀配置時,切忌生搬硬套,應向科學、藝術和個性化方向發展,要在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創造多元化、多層次的藝術景觀。

    (三)對于不合格種植情況的處罰措施

    當前很多園區在進行植物種植時具有較強的盲目性,他們沒有根據園區的設計情況進行種植,沒有以生態學和環境學為指導。通常情況下,需要在技術條件具備,并保證成活的情況下,為達到極好的景觀效果,在綠地施工時,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并少量的點綴,以收到神來之筆的效果。在遮蔭度較高地段進行植物配置時,設計者要根據現場光照強度的大小決定采用陰性或耐蔭性植物,避免追求統一而不考慮生存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但是很多園區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園區的管理人員應該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對于不滿足園區需要盲目進行種植的人員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懲罰,最終保證整個園區景色符合人們的欣賞的需求。

    (四) 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落實強化科學種植設計觀

    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程度直接影響著園林植物景觀的營造,因此必須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提高這些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定期進行地區內或者是全國范圍內的培訓,有效的保證在進行園林植物營造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同時能夠很好的落實科學種植設計關,保證整個景觀營造的過程是合理有效的,形成具有生態美和人性化的園林植物景觀。

    結束語

    當今隨著人們對生活居住環境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對園林綠化景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提高了園林植物造景配置的重要性。在現代園林植物景觀營造配置的過程中,要采用因地制宜和生態自然的原則,加入一定的審美觀,提高專業化的管理,加強專業隊伍的素質,最終保證營造出更高質量的現代園林,為整個社會的綠化景觀造福。

    參考文獻

    [1] 張碩,陳其兵,侯萬儒,高素萍.居住區環境綠化質量的評價方案與方法.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3).

    [2] 唐東芹,楊學軍,許東新.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浙江林學院學報.2001,18(4).

    [3] 王瑞蘭.廣州現代居住區植物景觀優化配置.碩士學位論文.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1(4).

    [4] 翁殊斐,陳錫沐.廣州市公園植物景觀特色與品種配置相關性研究,亞熱帶植物科學.2004,33(1)。

    第7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施工;養護管理;問題;建議

    城市園林是一個城市的外衣,代表著城市的形象與文化內涵。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與保障居民生活環境的城市園林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工作,其意義非凡。最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地政府相繼投入大量財政資金用于城市園林綠化與管理。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動了綠色城市的發展。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城市園林綠化與養護管理中也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局面,導致城市園林綠化施工與養護管理流于形式,浪費了財政資金,更使得城市園林效果減弱。

    一、城市園林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城市園林綠化施工與養護管理就是將城市園林設計規劃人員的構想轉變為現實的過程。因此在綠化施工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充分展現設計人員的創意與構想,就必須充分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以便了解其意圖,并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綠化施工。但是這僅僅是初始環節,如果綠化施工后就不再進行管理,那么必然導致植被枯死或者荒草叢生,這樣一來必然與設計者意圖相悖,更不能夠起到美化城市,改善生態的作用。

    所以說,要想真正發揮城市園林的作用,就應該在城市園林綠化施工之后再進行科學、嚴格的養護管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城市園林綠化的主體就是各種植被,這些植被是有生命的,需要不斷地澆水、施肥、修剪與管理等。只有自始至終都能夠重視城市園林的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工作,才能將城市園林的整體效果呈現出來,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同樣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市政投入資金能夠用到實處,充分調動各種人力、物力資源,避免資金浪費。正是因為如此,城市園林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才在園林施工后顯得更加重要。

    二、城市原理綠化施工策略

    (一)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施工時,應該根據國家要求以及以往的經驗進行協調,確保園林綠化與整個城市的整體綠地規劃相一致。首先,在設計與規劃時要參照城市整體的綠地規劃,構建防護林園林綠地。其次則要按照綠地要求將園林所處區域及功能進行劃分,確定其今后屬于景觀、生態還是游憩功能等。最后,在園林綠地景觀設計時,應該盡量以鄉土植被為主,再輔以引進植物,以便增加園林的植被多樣性,形成穩定的植物生存大環境。

    (二)提高城市園林植物造景水平

    城市園林中的綠化植被必須呈現多樣性的特點,并且最好能夠通過植物色彩與樹種的合理搭配,實現喬木、灌木與草木的完美結合。在園林綠化施工中,應該重點突出花與葉的色彩,利用植物生長習性突出季節變化,從而使得整個城市園林的植物景觀具有立體、自然的景象。

    (三)打造城市園林精品綠地

    城市園林要想持續體現內在價值,就必須尋求更加廣闊的綠化空間,以便融入到城市整體的綠化環境之中。要均衡城市園林中的綠地分布,重點強化原先存在的薄弱區域。通過再次設計,以便提高園林整體的生態環境、文化內涵與品味,提升原理的整體價值,打造精品園林。

    (四)加強市場監督

    一方面要對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程序進行嚴格的管理,通過控制招投標、工程質量監督以及園林綠化施工人員管理等環節,保障城市園林綠化施工以及養護管理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必須對城市園林綠地進行嚴格的管理,避免因為各種原因私自占用城市園林綠地等問題的發生。

    三、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規范的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體制

    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前提就是有用配套并且完善的養護管理體制,從而確保養護管理的權責明確。為此,要建立一套各部門相互合作、協調管理、養護的機制,使得養護管理主體單位在擁有一定的主動權。保障城市園林綠化和養護管理的靈活性與科學性,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整體實力,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與養護管理的質量。

    (二)走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精細化路線

    首先就是要進一步明確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目標,并將其按照覆蓋全面、細致以及深入的要求進行量化與細化。并且要按照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總體研究對養護管理的每個環節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定量指標,實現城市園林養護工作的具體、詳細。其次要明確城市園林綠地養護管理的范圍,為實現精細化管理打下基礎,確保城市園林中綠化養護管理的逐級管理。最后則是通過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考核機制實現園林管理的科學與標準化。嚴格按照考核機制標準進行考核,發現問題及時治理、解決。

    (三)選擇優勢、合理植物,積極做好園林土壤改良工作

    科學選擇健康、優勢、適合的植被,并做好土壤改良工作是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重要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城市園林的生命力與植被成長的活力。同樣地,這也是為今后的城市園林養護工作提供了便利。在此環節必須對土壤成分進行專業、細致、徹底的檢測,測量土壤成分、PH值等相關指標,有針對性的對土壤進行成分改良,確保土壤具有豐富的養分促進植被生長。另外,在植被的選擇方面,也應該針對土壤與氣候進行選擇,以避免出現植被不適合土壤與氣候的狀況。

    (四)將新理念運用到城市園林養護管理之中

    在進行城市園林養護管理過程中,應該主動將新理念運用其中,以便豐富管理內涵,從而實現城市園林管理的先進性。要在管理過程中充分展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不斷提高城市園林管理者的專業素質與技能。與此同時,管理者也應該意識到城市園林的養護管理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必須為此投入巨大的心血與精力。必須秉持尊重自然、尊重生態的原則,不斷豐富城市園林主題內涵。在管理過程中切忌鼠目寸光,只重視眼前利益的問題。

    (五)加強宣傳力度,獲取全民支持

    對于城市園林綠化與養護管理,不能僅依靠單獨的園林養護管理部門,還應該通過宣傳,獲取更多民眾的關注與整個社會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憑借城市園林打造和諧、綠色、宜居、環保的城市。宣傳媒介多樣,報紙、雜質、網絡、電視、廣播等都是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在全民認識、了解城市園林的基礎上,發動群眾就會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城市園林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加以重視。隨著人們對城市園林的不斷關注,城市園林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必須科學、有序進行,要充分發揮城市園林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要以先進的眼光看待城市園林建設,不能只重建設輕管理。有鑒于此,在對城市園林進行綠化及養護時,應該制定出完善、協調的發展規劃,并在此規劃的基礎上實現城市園林與居民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最終打造一個完美的綠色城市,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參考文獻:

    [1] 楊春梅. 關于對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探討[J]. 天津農業科技. 2014(03)

    [2] 楊蕓. 城市園林綠化及養護管理策略的探討[J]. 現代園藝. 2013(18)

    [3] 鹿秀紅. 關于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探究[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06)

    第8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 闡述了生態園林的概念,從生態學的角度提出在不同的生態園林空間中,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或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共同構成主景,在植物配置上都要注重它的原則、配置方式、藝術手法、植物種類的選擇,并論述了關于生態型造景產生的效益,以期為生態園林建設提供參考。

    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創造出了高度的社會文明,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而人們在享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同時,卻不得不面臨全球環境的惡化、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威脅人類生存的嚴峻現實。這時人們逐步認識到生態環境失調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人類的生存需要一個優美、舒適、協調穩定、具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生態園林的產生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順應時展及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1 生態園林的概念

    生態園林是對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科學的植物群落,達到生態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結合。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和建設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從我國生態園林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3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能夠美化環境,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作用,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是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合理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2 生態園林的設計原則

    2.1 統一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植物的種類、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圍繞共同的主題,保持統一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2 景觀性原則

    應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這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并對整個群落的效果有整體把握,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創造“四季景觀”提高觀賞價值。

    2.3 生態位原則

    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園林綠地設計和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物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于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根據不同地域環境的特點和人們的要求,種植不同的植物群落類型,如在醫院、療養院應選擇具有殺菌和保健功能的種類作為重點;街道綠化要選擇易成活、對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煙塵、樹干挺直、枝葉茂盛、生長迅速而健壯的樹等。

    3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方式

    3.1 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均很漂亮,與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常綠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淡綠色的柳樹、草坪,淺綠色的梧桐,深綠色的香樟,暗綠色的油松、云杉等,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搭配效果更好。

    3.2 注意層次

    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

    3.3 配置植物要有明顯的季節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相創造“四季景觀”,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機及其變化。總的配置效果應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即所謂“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蒼不蕭條”的設計原則。在樹木配置中,常綠的比例占1/4~1/3較合適,枝葉茂盛的比枝葉少的效果好,闊葉樹比針葉樹效果好,喬灌木搭配的比只種喬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無草坪的效果好,多樣種植物比純林效果好。

    3.4 適當補充草本花卉以彌補木本花卉的不足

    如木繡球前可植美人蕉,櫻花樹下配萬壽菊和堰柏,可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園林植物配置應在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和生長勢等方面相互協調。同時,還應考慮到每個組合內部植物構成的比例及這種結構本身與游覽路線的關系。設計每個組合還應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系。

    4 生態園林植物種類的選擇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征。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選擇植物時應注意:以鄉土樹種為主搭配部分已適應本地區環境的外來樹種;考慮植物的景觀性,是否符合人們的審美需要;應根據各個地區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配置適宜的樹木;要根據綠地性質進行配置。如設計烈士陵園綠化時,宜選擇松柏類,給人以莊重的感覺;在幼兒園綠化設計,選擇色彩豐富的樹木,帶來活潑氣氛;考慮植物的經濟效果。另外,還要注意選擇無毒、無刺、少花粉、無飛絮的樹木。

    5 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時應注意的問題

    5.1 關于植物群落

    每一種植物群落應有一定的規模和面積,并具有一定的層次來表現群落的種類組成、規范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保證群落的發育和穩定狀態。群落中組合不是簡單的喬、灌、藤本、地被的組合,應從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較穩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尋找生長健康、穩定的組合,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態學和園林美學原理建立適合城市生態系統的人工植物群落。

    5.2 遵從互惠共生原理,協調植物之間的關系

    互惠共生即2個物種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雙方獲利。如蘭科植物、云杉、樺木、雪松、核桃等植物與菌根具有共生關系;一些植物種的分泌物對另一些植物的生長發育是有利的,如接骨木對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莢、白蠟等在一起生長時,互相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則對其他植物的生長不利,如蘋果、松樹與云杉、白樺與松樹等都不宜種在一起。可見,在配置植物種類時,也必須考慮到這一因素。

    5.3 植物配置應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所處的各個城市規模不一樣,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歷史文脈、地域文化差異很大,城市綠化要因地制宜。城市園林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歷史文脈,體現地域文化特色,體現地方風格才能提高園林綠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氣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園林植物的生長,所以在選擇植物時應以適應性較強的鄉土樹為主,大量的鄉土樹種不僅能較快地產生生態效益,而且能體現地方特色。

    6 生態園林產生的效益

    6.1 生態效益

    城市綠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是通過園林植物的生態效益來實現的。最終效果取決于綠化面積,植物群落增加了單位面積上的植物層次與數量,所以單位面積上的葉面積指數高,光合能力增強,對生態系統的作用比單層樹木大,如喬灌草結合的群落產生生態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結構復雜,穩定性強,防風、防塵、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也明顯增強,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建立盡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環境,發展生態園林的必由之路。

    6.2 社會效益

    生態園林的社會效益,不僅是開展各項有益的社會文體活動,以吸引游客為主,更重要的是按生態園林綠地的觀點,把園林辦成人們走向自然的第一課堂,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啟示人們應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創建知識型植物群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的奧秘;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讓人們同植物和睦相處;生產型植物群落告訴人們綠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觀賞植物群落將激發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們的身心疲勞和精神壓抑,以及培養兒童、青少年的公益觀念。通過日常對自然界的榮枯(生長、開花、凋謝、季節變換)和生命活動(鳥類、小動物等動物)的接觸,還可以促進孩子們的自覺性、創造力、想像力以及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人類的生活、生產離不開綠色植物,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所以生態園林應是人類模擬大自然的縮影,園林不單是游憩場所,而應是人類得諸自然、還諸自然的一塊人工植物群落。

    6.3 經濟效益

    現在植物的養護手段浪費財務、時間和人力,又會污染環境。穩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維護和調節能力,可以將樹葉轉變為植物營養的原料,變廢為寶,減少不必要的養護管理工作。建立深根與淺根、落葉與常綠、針葉與闊葉等混交類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各種生態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又可防止病蟲害,如松櫟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蟲,可從根本上降低管理費用。另外,園林植物具有多種經濟價值,園林經濟效益應從目前第三產業收入向開發園林植物自身資源轉化。

    7 結語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離不開生態學和美學,園林本身就是多元的學科,涉及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因此,生態園林設計要與農業、林業等行業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生態園林設計不能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能是簡單的返璞歸真,而是在各生態群落的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因此,要繼續認真學習研究中外園林的精髓,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環境,極大地豐富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第9篇: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園林設計;城市景觀;理念創新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享受,因此人們對城市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好的環境,以此增加人們的幸福感、滿足感,保障園林景觀設計的質量,創造自然、健康的生態環境,為我國城市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這就要求我國相關工作者應通過科學的園林設計,實現城市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這對我國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目前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園林景觀是一個城市的重要象征,它可以增加人們的愉、舒適感,使城市更具有藝術性,但是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城市景觀的發展,因此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構建和諧、自然的城市景觀。

    1.1景觀缺乏城市特征

    目前,在我國的許多城市內所看到的城市景觀在各方面都比較雷同,如樹種花卉的選擇、造景方法等,都缺乏城市特征,沒有將城市特色充分展現出來,而且失去了各城市獨有的文化底蘊,從而導致城市景觀失去觀賞性,影響城市文化的的傳播和發展,再加上歐式建筑的的引入,使得許多城市建設了歐式景觀,這完全掩蓋了城市特色,嚴重阻礙了城市景觀的建設和發展。

    1.2缺乏公共場所

    在城市園林設計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公共場所的建設,這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用地緊張,另一方面是設計人員過于注重造景的部分,因此造成許多城市景觀的建設,都缺乏可供市民活動的空間,人們很難開展業余活動,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的影響。

    1.3整體綠化環境較差

    整體綠化環境較差是我國城市景觀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目前,我國城市還缺乏完善綠化系統,同時還缺乏相應的管理,導致許多植物遭到人為的破壞,并且得不到及時的修補。(2)在城市景觀的附近,有許多張貼的小廣告,而且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清理,嚴重影響景觀的整體效果,(3)設計人員在設計與城市景觀的相關的設施時,沒有考慮到城市景觀的整體性,導致相關設施與城市景觀格格不入,嚴重影響城市景觀的整體性效果。

    2 創新園林設計理念的措施

    隨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著惡化,環境的惡化警醒了人們,可持續發展應運而生。城市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園林設計中也要遵循這一點,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另外在園林設計中要注意加強自然景觀要素的調整、運用和恢復,應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綠色空間為藍本,從而帶動城市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2.1以人們的體驗感為設計依據

    在園林景觀設計當中,人們在其中產生的感覺、情緒是進行設計的主要依據。在設計過程中,應體現出以人為木的基木原則,對于各個場景、各個設施的設計都要從人的活動角度出發,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設計的重點,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自然與人的共同成長為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足夠的空間。

    2.2明確植物配置的功能

    很多設計單位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的過程中,對于植物種植的目的性了解甚少,單純根據以往的經驗進行植物配置,而不對城市景觀功能性、目的性進行了解,導致植物無法滿足城市景觀建設的需求,使植物的實用性和觀賞性不強。一般情況下,城市景觀建設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并且使其具備一定的觀賞性,成為城市中具有生命力的景觀,并且滿足消防、娛樂、商業等功能性需求。因此,設計師在對植物配置的目的性進行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夠對城市景觀中植物配置提出合理、科學的建議。

    2.3營造多樣化的城市景觀

    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歷史人文需求等,就需要對植物的種植形式進行配置,主要對樹叢的組合、園林營造的意境、平面和立體的構圖及色彩進行選擇。首先,城市景觀植物配置應結合景觀的綠化性質和生態功能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來對植物的種類和種植形式進行選擇,并且注重兼顧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以及速生樹種與喬木、灌木等植物的搭配,從而創造穩定、豐富的植物景觀。其次,要遵循因地制宜地植物種植原則,在選擇植物品種的時候,要對植物木身的習性和生長律進行了解,根據當地水系的生存條件科學選擇樹種,并加大對鄉土樹種的使用,使整個園林景觀的植物綠化基礎得到增強。再次,對植物品種的選擇應將植物隨著季節的生長變化趨勢和景觀效果作為重點考慮的內容,在植物配置的時候應考慮到各個季節景色的交替、層疊性,根據植物形態隨季節變化而產生的形態變化來選擇植物的品種,實現各個季節植物景觀、色彩的過渡,使濱水空間呈現出色彩繽紛、層次豐富的藝術審美感。

    2.4注重城市的歷史與現實結合

    在城市建設中有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這些場所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一下這些景觀,不難發現在回憶它們美的同時,也回憶起這個城市所經歷的歷史,回憶起這個城市給人類留下的美好故事,這就是園林建設的意義,也是園林景觀要傳達給人類的信息。這種信息在長期的演變和影響下會形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在園林設計中被尊重、被繼承、被發揚。

    2.5重視園林設計風格的風格多樣性與差異性

    城市園林景觀是于整個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它在用不同的力一式來展現一個城市的文明,在不同的情況下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底蘊,它是每個旅游者的導游,在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完美的故事,較之傳統的園林,現代城市園林景觀所旱現的風格特征則更為豐富。在信息交流頻繁、思想文化繁榮、藝術風格多兀、更能要求復雜的今天,在今天城市園林既有內在的邏輯發展軌跡,又有外在的令人城市園林賞心體現出的既有內在的邏輯發展軌跡,又有外在的令人目不暇接的迥然的風格特征,顯不出與其他門類設計風格變化的一致性。為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必須突出園林風格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總結:

    總之,園林設計對城市園林景觀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促進人與自然的融合,提高城市景觀的整體效果,為人們的提供更加舒適、美好的城市環境,滿足人們對城市園林的景觀的要求,因此在園林建設過程中,必須認識園林設計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園林設計水平,充分考慮影響城市園林景觀整體效果的各種因素,從而保障園林景觀設計的質量,創造自然、健康的生態環境,為我國城市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因此這還需要未來我國相關工作者堅持的努力,積極探索創新園林綠化設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何金福,何玉楊.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理念創新措施[J]. 中外企業家,2015,20263.

    [2]劉澤方,孫學民. 淺談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的地位以及理念創新[J]. 吉林農業,2011,08197+205.

    [3]曹欣. 論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地位及其理念創新[J]. 江西建材,2013,0152-53.

    [4]孫宏宇. 關于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的地位及創新[J]. 民營科技,2012,071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毛片基地看看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伊人成人网|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成人网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亚洲成人黄色网|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