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七年級冊英語語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沿用小學教學優(yōu)點,實現(xiàn)教法對接
盡管學生已經(jīng)步入中學,但他們稚氣未脫。此時,繼續(xù)延用小學英語教學的優(yōu)點,對學生持續(xù)學習熱情以及形成良好的參與意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采用“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誘發(fā)其內(nèi)驅力。無論是對話還是課文,只要適合表演的,都不妨讓學生切身體驗一番。小組競賽活動則是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刺激其參與意識,強化學習動機,培養(yǎng)合作意識,鞏固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活動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尤其是在話題引入方面,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話題,不但可以省卻教師解釋的時間,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在語言與表述對象之間建立直接聯(lián)系。總之,不管什么教學方式,只要能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優(yōu)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都不妨一試。
二、改進小學教學方式,實現(xiàn)教與學的過渡
隨著教材難度及深度的加深,僅用小學教學方式顯然不行。且初中生畢竟不同于小學生,心智發(fā)展程度決定其接受能力不斷發(fā)展,歸納整合能力逐漸形成。教師突破原有教學模式,對詞匯、語法、閱讀等授之以漁,從而穿越初中英語教學高投入、低效率的瓶頸。
1.詞匯。初中英語詞匯相對小學來說,一是數(shù)量上更多,二是單詞本身要復雜,不再像小學英語詞匯一樣以單音節(jié)或雙音節(jié)單詞為主。單靠小學“鸚鵡學舌”式的教學,學生恐怕永遠也過不了英語詞匯關。教師若能過渡到以音標等語音知識為載體教單詞,加強詞匯學習學法指導,此問題就能解決。為此,教師務必充分利用外研社新《標準》初中《英語》教材預備級及第一、二冊精心安排的語音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教學初期的字母認知和小學常用單詞的鞏固學習,明確告訴學生字母、音素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幫助其建立起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在起始階段,教師盡量做到每教一個單詞都將單詞中的字母對應音素標出并帶讀,再逐步過渡到讓學生拼讀,以后堅持讓學生運用已初步掌握的拼讀規(guī)則學習新單詞。同時,教師有意識地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原理,鼓勵學生通過聽說、閱讀等渠道提高詞匯的復現(xiàn)率,進一步鞏固。在適當?shù)臅r候,教師應教會學生怎樣使用英語詞典,并指導學生在閱讀、寫作過程中學會辨別詞匯正確用法,從而徹底解決詞匯學習問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言互動;互動教學模式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指的是某一件事并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或者過失,作為一個不太恰當?shù)睦佑迷诮虒W上,可以指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如果只憑借教育者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學生在講臺下不給予積極的反響或回應,想必整個課堂都是死氣沉沉的,更不要說對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從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互動展開教學。
一、教育者在英語教材中選擇適當?shù)膶υ拑?nèi)容,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語言互動
初中英語不同于小學英語,學習的英語詞匯與英語語法更加全面而專業(yè)。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要著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面轉型,確保學生英語四大基本語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舉一個例子:以七年級英語下冊的第一章來說,講到了物體的方位,即方位介詞的使用,在課堂上教育者可以將物體放在不同位置,讓學生用英語口述物體的所在方位,達到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目的。
二、教育者引導學生在課堂進行英語交流,促進口語形式化與學科專業(yè)化
在英語課堂上,自然要使用英語作為交談的語言,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反映出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程度。英語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教育者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可以多添加一些西方國家的民俗風情、人文地理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探索興趣,讓他們用英語來與教育者進行互動,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內(nèi)容與實際聯(lián)合,以教育者提問和學生回答為主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把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與實際進行緊密聯(lián)合,讓學生可以將課本中所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應用,以此來增強他們學習初中英語的信心。如,八年級英語詞匯已經(jīng)趨于專業(yè)性,八年級下冊的第三章,以家庭環(huán)境為基礎,教習家庭物品的單詞。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對其家庭的物品進行分析,并通過提問與學生互動。
綜合而言,教育者應以課本知識為主與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互動,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流,最后聯(lián)合實際,以提問方式與學生互動。
【關鍵詞】 問題意識 初中英語教學 能力
【中圖分類號】 G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1(b)-0045-01
在知識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界圍繞素質教育進行了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其中問題意識對于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發(fā)現(xiàn)能力是一種與接受能力相對應的心理力量。因為缺少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也顯貧乏,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個特征,也是一個弊端。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我們有以下策略。
1 情境設疑,形成問題意識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舞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然而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更多的還是在回答問題。課堂教學中的設疑就是教師運用富有啟示性的語言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去點燃學生好奇心之火,形成問題意識;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不僅要聽懂意思,還要學會發(fā)問。如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級下Unit 6 It’s raining.教師可制作課件,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時出示不同的天氣圖,讓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Roleplay練習,S1: How's the weather? S2:It’s raining...在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感受、看法、設想或者是疑問,用眼神、表情、動作等身體語言組織現(xiàn)場情景。除此教學情境設計可以是多元的、獨特的,如教師也可利用音頻、動畫、錄像等形象手段,讓學生一開始就身于交際情境氛圍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浮想。如八年級下Unit 3,教師可先讓學生觀看與課題相關的英文電影《E.T》片段,然后借此影片向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假如你就是主角,遇見UFO第一時間想做什么,你會害怕來自外太空的外星人,還是選擇跟它做朋友?如果E.T決定在地球安家了,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影響等。由教師或學生提出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以達到更好地理解課題。在觀看英文電影時,教師也可隨機地對影片進行暫停,讓學生對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進行預測等。
2 能力培養(yǎng),造就敢問氛圍
心理學表明:只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符合學生的認識能力、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學生學習才能感到輕松愉快。教師在傳授知識和答疑的過程中,要基于認識規(guī)律,使學生的思維逐步發(fā)展和加深,也就是說要打牢基礎,真正理解掌握。試問一個說情態(tài)動詞后面不能用動詞原形的學生,如何熟練運用情態(tài)動詞句型。上述錯誤涉及的是最基礎的英語語法,對于一個具有扎實的初中英語知識的學生來說,應該非常熟悉,要能在看、聽、寫英語的時候下意識地反應出來。如果不重視語法基礎教育,學生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從哪里來呢?只有獲得了知識才能思路活躍,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能力,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那些無法集中精神上課、英語能力太差者,若不立即加以改進,恐怕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如教材的單元分為A、B兩個部分,A部分首頁引出單元重點詞匯的一幅畫,和第二頁呈現(xiàn)語法點總結的語法聚焦框,都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因為學生只有完全掌握才能繼續(xù)學習B部分;而B部分是在循環(huán)A部分的語言點上引出新詞匯,幫助學生整合新的目標語言和前面單元的語言點。教師可以把B部分作為學生的自學材料,讓學生積極探索,不懂的地方大膽質疑。
3 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
采用合作討論式,針對疑問和熱點開展課堂討論或英語辯論賽,實現(xiàn)從書本與實際結合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育的根本點是人,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出發(fā)點,合作研究性學習為具有創(chuàng)新潛質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而初中學生大多好奇好問,利用此特點,培養(yǎng)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帶著問題聽、想,以及對組員的發(fā)言做出迅速反應
如七年級上U8 關于生日的課題,可設計如下活動:
班級生日冊。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詢問對方的生日,做好小組記錄,匯總成班級生日冊,并做簡單統(tǒng)計。如同一個月生日的人數(shù),同一日期生日的人數(shù)。
Step1.讓學生觀察序數(shù)詞1-31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并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一般的以-th結尾,1,21,31都以-st結尾,2,22以-nd結尾,3,23以-rd結尾。
Step2.互相詢問對方的生日,做好小組記錄。
Step3.匯總成班級生日冊,并做簡單統(tǒng)計。如:同一個月生日的人數(shù),同一日期生日的人數(shù)。
用到的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April 10th.
Her/His /My birthday is December 2nd.
Five students were born in October.
在人教版教材中的每個單元中有許多包含開放性問題的習題和材料,如Groupwork以及Interview等,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可以起到培養(yǎng)學生應用問題意識和能力的作用。
4 主動思考,體驗解疑快樂
任務型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設計各種交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進行學習,體驗用英語學習、學會用英語做事的過程,給英語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產(chǎn)生成就感。學生從初期的被動參與到課堂到后期的主動申請參與,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生學習方式大大轉變,學會了思考與合作。當遇到疑問時,由學生把小組內(nèi)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板書并編上序號,之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共同完成任務,學生主動掌握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體驗式教學中,并非教師單方面制造,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有時還可通過組織課外活動,結合生活實際演示情景,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興趣,如當學生用英語聽懂故事、歌曲或詩歌的時候,他們會享受其中,發(fā)現(xiàn)學習英語是意見很有成就感和快樂的事。
關鍵詞: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5-0034-03
一、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及英語語法教學現(xiàn)狀
語法是聯(lián)系詞匯與句子的紐帶,學習語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英語和準確運用英語的能力。著名語言學家Wilkins曾這樣描述語法的作用:“對一種語言語法體系的習得依然是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中國人學習英語主要是通過有意識的學習,英語語法規(guī)則可以幫助中國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但是,很多教師對語法教學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教師片面理解新課程標準要求,很少講解和分析語法知識。由于語法知識的傳授嚴重不足,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很多學生既不會用準確的英語進行口語表達,也不能寫出沒有語法錯誤的英語句子。另一部分教師由于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他們雖然使用新教材,但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以講解語法知識為主,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規(guī)則,致使學生對語法學習失去興趣,英語語法課成了部分學生的休息課,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二、再認識英語語法教學
張正東教授曾經(jīng)指出,再認識語法教學,不能止于認識教學語法的必要性,也要認識到教學語法在內(nèi)容和方式上應該有所改革。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強調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這里的“改變英語教學過分強調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很顯然并不是要我們放棄語法教學,而是要求我們改變以前的教學方法,采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興趣的教學方法,將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與語言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新課程實施中的語法教學方法
(一)運用英文歌曲教授語法
用英語歌曲教語法指的是:教語法時,英語老師通過使用適當?shù)挠⒄Z歌曲及其歌詞達到教學目標。
比如在學習一般將來時態(tài)時,我們可以利用《Lazy Mary》 這首歌幫助學生認知will 后加動詞原形這種形式可以表示將要做某件事情。這首歌的歌詞是 “l(fā)azy Mary, will you get up, will you get up ? Will you get up? no, no , mother,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today.”歌詞中出現(xiàn)了由will 引導的一般將來時態(tài)的一般疑問句、否定句,歌詞簡單易學,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學生就可學會這首歌。之后,教師稍微點撥一下歌詞中出現(xiàn)的語法現(xiàn)象,加深學生對歌詞的理解。然后,教師帶著學生做“改歌詞”的游戲,利用這首歌的旋律填寫出另外一首歌。學生學習興趣很濃,積極性會很高。
又如,在教授形容詞比較等級時,用《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 the happier we will be》這首歌。歌詞旋律優(yōu)美,朗朗上口,很受學生的歡迎。讓學生帶著任務學唱英文歌曲:填空“____ ___ we get together, ____ _____ we will be.”之后,把填空內(nèi)容the more, the happier, 作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導入,效果也不錯。
有時候,還可用聽歌曲給歌詞改錯的方式來教授語法,如:在學習一般過去時態(tài)時,把《yesterday once more 》這首歌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的同時,把打印的歌詞中的錯誤找出來:“When I am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 I'd sing along. It makes me smile ”
用英語歌曲教語法,為語法提供了語境而不是孤立的句子和枯燥的規(guī)則。學生可以輕松地把歌曲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從而記住歌曲中的詞組和句型。通過唱歌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和掌握了語法知識。
(二)運用名言警句或諺語教學語法
在我們學習漢語時,老師總會精選一些經(jīng)典文段讓我們背誦,這種方法既能讓我們記住這些經(jīng)典段落,又能在我們寫作時引用或是進行仿寫。把這種方法遷移到英語語法教學中,效果會很好。如在學習比較等級時,把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和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諺語介紹給學生;在學習定語從句時,以諺語為例,幫助學生理解定語從句的結構: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He who would do great things should not attempt them all alone;在學習too to do句型時,用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作為例句;在學not until 的用法時,讓學生熟記“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這個諺語。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既新穎又典型,學生既記住了諺語或名言警句,又掌握了語法規(guī)則,可謂一舉兩得。
(三)運用直觀教學法教授語法
1.以實物展現(xiàn)的直觀教學法形象具體,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新教材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there be 句型時,我拿了一個裝飾得很漂亮的盒子走進了教室,里面放了一些書、橡皮、鉛筆、杯子、紙、帽子、球、蘋果等學生熟悉的實物。要求學生用there be 句型編一段對話;“What’s in the box?”“Is there a /an ? Are there in the box?”對話中猜對的即可獲得一份禮物。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編這個對話,允許學生有所發(fā)揮。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有些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把老師拿的禮物編為圣誕節(jié)禮物,有些英語水平不高的學生也踴躍舉手。實物的運用,加上這種有獎回答的方式,學生把“there be”句型練得很熟悉。
2.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的教學情景。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教學活動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功能于一體,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英語交際情景,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過去進行時態(tài)之前,用攝像機拍攝學生周五下午大掃除時的情景。在教授此時態(tài)時,首先說:At four o’clock last Friday afternoon, I was preparing my lessons, what were you doing at four last Friday afternoon? Maybe you can’t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let’s watch a video”此時利用多媒體快速播放學生周五下午的那段視頻。視頻之所以快速播放,是為了讓學生在之后的對話中覺得有必要詢問。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詢問對周五下午四點時正在做什么,進行一個對話活動。在此基礎上采訪2~3名同學并做匯報。在本節(jié)課上,因為討論的內(nèi)容真實自然,貼近生活,學生學習興趣很濃,效果不錯。
3.運用游戲法教授語法。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時,我們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讓喜歡表演的同學上講臺前,老師耳語他一個指令,如“playing basketball”,讓他做動作,請全班同學猜。在此游戲的前幾輪表演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向表演動作的同學提問,運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后幾次表演中,猜的同學須向老師提問,運用 What is he (she) doing? Is he (she) ?句型。喜歡表演的同學爭先恐后上臺表演,其他同學也踴躍發(fā)言,不知不覺中學生有意識地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的句子結構,學會了表達。
4.利用、開發(fā)教材中的任務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不同教學情景教授語法。任務型教學法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用中學,學中用”。清華大學英語系劉世生教授認為,情景教學就是通過設計出一些真實性和準真實性的具體場合的情形和景象,為語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實例,并活化所教語言知識。情景和任務的結合,能夠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抽象的語法融入生活情景中,準確地理解、掌握不同語境與情景中語言的不同含義,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新目標英語教材中設計了許多任務型的活動,如表演、填寫問卷,調查,訪談,書信等,使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與語法結構。有時候,我們還可以充分整合教材資源,再次開發(fā)教材中所給的任務,使之成為更有創(chuàng)意的情景,在課堂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9單元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時,首先通過設計情景:下周成龍要到石家莊來,作為石家莊的主人,我們感到很榮幸能為成龍介紹石家莊。問學生石家莊有哪些地方可以介紹,通過呈現(xiàn)一組石家莊市區(qū)及周邊的游玩地方的圖片,組織學生按照1b 中的目標語言進行Pair work,然后請幾組學生進行Role Play,在聽完聽力2a和2b后,將Self Check中的采訪任務整合到這節(jié)課,并做適當調整,把采訪同學調整為采訪成龍,考察學生運用目標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創(chuàng)設了另一個情景:成龍剛來到石家莊,現(xiàn)在正召開記者見面會,接受石家莊小記者的采訪。兩位同學扮演成龍和其助手,兩位同學當記者。通過運用2c 中的句型 Where have you been,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來模擬現(xiàn)實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更深刻地理解本課主題: Have you ever been to …? 采訪結束后,要求記者整理成龍的回答對班內(nèi)同學做一匯報。該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運用中提高交際能力,在使用目標語言的同時生成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
總之,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我們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只要我們敢于改進和創(chuàng)新我們的語法教學,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就一定能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潘亞玲.外語學習策略與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每年秋季新學期的第一堂英語課,我校英語組教師都會堅持開一節(jié)學生學習成果“展示會”,就是把學生在暑期中完成的實踐活動成果進行集體展示,讓他們在“曬”成果的同時學會分享交流、共享快樂。如,在初二(3)班開展的以“微視頻、微學習、微主張”為主題的交流展示活動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有的學生自主錄制“社區(qū)英語角”活動視頻,雖然只有短短兩三分鐘,卻體現(xiàn)出學生返鄉(xiāng)生活中愛英語、愛學習的良好品質;有的學生把在自己家里攝制的“家庭英語演講小能手”、“說英語、玩游戲”等視頻片段展示,作品中發(fā)音蹩腳卻意趣盎然,展現(xiàn)他們青春年少、健康活潑的美好氣質;甚至有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合作設計完成“獻給老師一首歌”英文歌曲集、“學英語、說方法”英語學習方法小視頻等成果,充分體現(xiàn)出他們樂學上進、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秀品格。
以上情境展現(xiàn)的是我校英語教師利用英語課堂內(nèi)外學習場景,實施情境教學,鼓勵學生自創(chuàng)自制微視頻資源的活動掠影之一。近年來,微視頻不斷滲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優(yōu)化英語教育教學提供新媒體、新支持,也為探討和摸索有效的視頻教學情境提出新要求、新問題。
二、微視頻在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中的優(yōu)勢
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微視頻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日益彰顯出新穎有趣、便捷實用、直觀增效的優(yōu)勢。
1.微視頻具有新穎性特征,已成為學生重要的學習媒介。
伴隨著現(xiàn)代智能手機、iPad等即時移動通訊終端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以QQ、微博、微信等為主要形式的微媒體成為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微視頻已經(jīng)不斷深入學生的認知視野,為新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利用視頻教學情境、優(yōu)化英語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供有力支持。
2.微視頻具有實用性特征,已成為教師有益的教學資源。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視頻作為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新型資源,正迎合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新需求。依托便捷的攝錄工具、截屏軟件、錄屏軟件等,微視頻的錄制成本低廉、設計技術要求并不復雜,已經(jīng)為廣大教師所利用,成為創(chuàng)建教學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媒體資源;并且在日常英語教學活動中,許多一線教師都勤于開展嘗試、探索、設計,堅持在應用微視頻教學情境的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新利用微視頻方式方法,展示課堂風采,為有效教與學不斷努力。
3.微視頻具有直觀性特征,已廣泛融入英語課堂教學。
微視頻具有顯著的“短小精趣”的特點,對優(yōu)化教學情境、促進課堂實效有著非常直觀的效果。尤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靈活根據(jù)學生自主學習、成果展示、導入新知、問題探究、隨堂測練、反思小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需要,適時創(chuàng)設恰當?shù)奈⒁曨l情境,對指引學生共同參與思考、操練、閱讀、理解發(fā)揮著正向的作用,對學生英語學科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著積極的意義。
三、初中英語微視頻教學情境的應用策略
1.設境激趣,豐富英語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是英語學科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習得語言技能、培養(yǎng)英語素質的必要前提。教師緊密結合英語課堂教學需求,靈活創(chuàng)設生活化、活動化微視頻情境,對引導學生體驗英語課堂,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揮英語語言功能,豐富英語語言知識等有積極的作用。
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1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Section B復習導入教學一開始,筆者就向學生展播了一段自主設計的3分鐘“鏈式發(fā)問――我的交通方式”微視頻,借助視頻中生活味十足的情境支持、動畫人物生動的一問一答,把有關交通方式的問題形象地通過Flash展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順利進入Step 1 Review對練活動,促進他們在模仿微視頻情境中有效重溫關于交通方式的表達用語和句型,為緊接著總結導出并呈現(xiàn)對話1a的語言功能目標,以及過渡到環(huán)節(jié)1b頻度副詞的學習做好積極的準備。又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4 Topic 1 What can I do for you?”Section A教學中,采用了學生小組利用周末在超市錄制的“學習購物”微視頻,為學生展示了一幅鮮活的購物英語情境,讓大家在感受熟悉親切的生活場景中了解了購物知識,激起了英語學習興趣,并在感悟視頻情境、模擬對話訓練過程中掌握了購物的基本用語,學會較為熟練地運用英語語言來表達與交際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創(chuàng)設“早讀英語5分鐘”、英語節(jié)目截屏、英語小廣告等多樣化視頻形式,使學生在微視頻情境中深入體驗互動性的英語語境,并通過音視頻、人物活動和情景等要素的全面展現(xiàn),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增添良好的語言氛圍,逐步豐富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
2.創(chuàng)境探疑,增強英語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要求。教師巧妙創(chuàng)設探究性微視頻情境,有助于指引學生在參與探疑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增強英語聽、說、讀、寫、玩演視聽等方面語言技能。
創(chuàng)設探究性微視頻情境,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利用學生學習中的疑難來創(chuàng)設問題性微視頻情境,借助英語學習專題而創(chuàng)設的研究性微視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預學時設計的自主探究微視頻情境,結合課堂合作學習需要而創(chuàng)設的互動性微視頻情境等。教師創(chuàng)設探究性微視頻情境,不要求大而全,但必須恰如其分、精準引探。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1 Topic 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 Section D一課教學前,筆者圍繞學生1a閱讀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學習疑惑,預先設計一個簡短的“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動畫微視頻,引導學生做好自主學習。同時在預學微視頻中,設置提示問題:“(1) If you can’t get together with your parents in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s your feeling?(2)What will you do? Can you give yourself some suggestions? (3) Do you know how to relax yourselves and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selves?”借助預學微視頻和問題情境的支持,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有效感受到英文動畫視頻的良好氛圍,認識了手勢和面部表情如何表達人的感情,對影響人情感的因素有了更多的理解;在視頻化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中,他們初步學會勇于利用英語表達思想、表現(xiàn)自己,學會結合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家庭情況進行簡短的對話訓練,學會利用一些常用的日常套語鍛煉口頭表達,養(yǎng)成獨立閱讀和模仿書寫的好習慣。
3.建境促知,深悉英語學習策略。
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直觀化、形象性微視頻情境,有助于指引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掌握英語語法、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學習方法和策略,促進英語學習認知,培養(yǎng)樂學、會學、善學的良好學習品質。
在八年級英語教學中,筆者堅持開展“A unit a topic”(一單元一主題)活動,并通過數(shù)字化處理手段形成微視頻系列(“怎樣更好地選擇利用英語學習資源”、“怎樣有效識記英語詞匯”、“怎樣科學把握英語語法知識”、“怎樣有效訓練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技能”等),以此引導學生更清晰地梳理一些英語學法和認知策略。例如,在“Unit 1 Playing Sports”單元教學后,就布置課后探究作業(yè),要求學生從“如何合理選擇利用英語學習資源”角度積極行動,尤其鼓勵他們創(chuàng)新作業(yè)作品表現(xiàn)形式(如合作設計微視頻)。其中,就有學生小組設計制作出優(yōu)秀的微視頻課件,他們把如何合理選擇利用英語學習資源的要點描述得有聲有色、恰當?shù)轿唬⒃谄渲写┎逍蜗蟮腇lash動畫視頻,為全班同學展示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學風。又如,在“Unit 3 Our Hobbies”單元教學結束時,舉行了“Knowledge Tree”活動,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及知識關系做好梳理。許多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主題任務,有的學生還自主設計了音視頻齊全、旁白生動、格式清晰的微視頻,給學生展現(xiàn)了一道靚麗的英語“知識樹”學習圖景,讓大家很好地明確了各知識點之間的集合關系。
這些“A unit a topic”活動及生動形象的微視頻,有效指引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認知加工、反思調控、情感激勵等活動,學會了掌握必要的學習策略,增強了學習目的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4.借境激情,培育英語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順利推進教學、得體運用語言的有力保證,而情感態(tài)度正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和進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激發(fā)學生跨文化意識和主動學習的促進要素。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可以聯(lián)系初中生的學齡特點和英語認知能力,從教材文本、詞匯教學、英語典故、影視展播、專題講座、第二課堂等豐富多樣的途徑挖掘英語語言文化素材,為英語課堂創(chuàng)設貼切生動的情感性微視頻情境,并指引學生深入體驗互動化、數(shù)字化的視頻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積極的情感,認識具有差異性的英美國家語言環(huán)境下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風俗、習慣等,學會以包容的態(tài)度主動學習英語、學好英語,進而培育起應有的英語文化意識。如,借助展播影視視頻就是引導學生感受文化意識的有效方式之一。堅持在英語課堂中適時節(jié)選、利用具有思想性、健康性、難易適中的音像影視視頻資源,對引領學生在入情入景的學習情境中更好地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和共同性,體會理解跨文化意識,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又如結合學生廣泛開展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攝制典型的、富有活動趣味的微視頻,也是激發(fā)學生體驗英語文化意識等生動形式。諸如開展“英語手抄報”比賽、“Christmas Eve”節(jié)目匯演、English corner、英語美文賞析等活動,都有利于學生親身體驗英語文化意識,更好地了解英語語言環(huán)境和基本禮儀等。
英語如今是很重要的,出來社會很多是會都需要用到,但是很多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歸納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上冊英語知識點一、過去完成時的結構特點
概念:過去完成時表示在過去某一時間或動作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或完成了的動作,即“過去的過去( past-in-the-past )”。
過去完成時 過去時 現(xiàn)在進行時
構成:過去完成時由“助動詞 had + 過去分詞”構成,其中 had 通用于各種人稱。
They had already had breakfast before they arrived at the hotel.She had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by 10 :00 this morning.
二、過去完成時的判斷依據(jù)
1.由時間狀語來判定
一般說來,各種時態(tài)都有特定的時間狀語。與過去完成時連用的時間狀語有:
( 1 ) by + 過去的時間點。如:
I had 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 by nine o'clock last night.
( 2 ) by the end of + 過去的時間點。如:
We had learned over two thousand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 3 ) before + 過去的時間點。如:
They had planted six hundred trees before last Wednesday.
2.由“過去的過去”來判定。
過去完成時表示“過去的過去”,是指過去某一動作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或完成的動作,即動作有先后關系,動作在前的用過去完成時,在后的用一般過去時。這種用法常出現(xiàn)在:
( 1 )賓語從句中,當賓語從句的主句為一般過去時,且從句的動作先于主句的動作時,從句要用過去完成時。在told, said, knew,heard, thought等動詞后的賓語從句。
如: She said that she had seen the film before.
( 2)狀語從句中,在時間、條件、原因、方式等狀語從句中,主、從句的動作發(fā)生有先后關系,動作在前的,要用過去完成時,動作在后的要用一般過去時。
如: When I got to the station, the train had already left.After he hadfinished his homework, he went to bed.
注意: before, after ,as soon as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中,由于 before 和 after本身已表達了動作的先后關系,若主、從句表示的動作緊密相連,則主、從句都用一般過去時。如:
Where did you study before you came here?
After he closed the door, he left the classroom.
(3)表示意向的動詞,如hope, wish, expect, think, intend, mean,suppose等,用過去完成時表示"原本…,未能…"
We had hoped that you would come, but you didn't.3.根據(jù)上、下文來判定。
I met Wang Tao in the street yesterday.We had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hewent to Beijing.
三、過去完成時的主要用法
1.過去完成時表示一個動作或狀態(tài)在過去某一時間或動作之前已經(jīng)完成或結束,即發(fā)生在“過去的過去”。
如:
When I woke up, it had stopped raining.我醒來時,雨已經(jīng)停了。(主句的動作發(fā)生在“過去的過去”)
2.過去完成時是一個相對的時態(tài),表示的是“過去的過去”,只有和過去某一時間或某一動作相比較時才使用它。
如:
He told me that he had written a new book.(had written 發(fā)生在 told 之前 )
3.過去完成時需要與一個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連用,它不能離開過去時間而獨立存在。
最新九年級英語語法知識點總結大全二
相互代詞
1)相互代詞只有each other和one another兩個詞組
他們表示句中動詞所敘述的動作或感覺在涉及的各個對象之間是相互存在的
例如: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always copiedeach other.
顯而易見,不同文化的人總是相互借鑒的
2) 相互代詞的句法功能:
a.作動詞賓語;
People should love one another.人們應當彼此相愛。
b.可作介詞賓語;
Does bark, cocks crow, frogs croak to each other.吠、雞鳴、蛙兒對唱。
說明:傳統(tǒng)語法認為,相互關系存在于兩個人或物之間用each other, 存在于兩個以上人和物之間用oneanother。現(xiàn)代英語中,兩組詞交替使用的實例也很多,例如:
He put all the books beside each other.
他把所有書并列擺放起來。
He put all the books beside one another.
他把所有書并列擺放起來。
Usually these small groups w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這些小團體通常是相互獨立的。
c.相互代詞可加-'s構成所有格,例如:
The students borrowed each other's notes.
學生們互借筆記。
物主代詞
1)物主代詞既有表示所屬的作用又有指代作用
例如:
John had cut his finger; apparently there was a broken glass on hisdesk.
約翰割破了手指,顯而易見,他桌子上有個破玻璃杯。
物主代詞有形容詞性(my, your等)和名詞性(mine, yours等)兩種,形容詞性的物主代詞屬于限定詞。
名詞性的物主代詞在用法上相當于省略了中心名詞的 --'s屬格結構,例如:
Jack's cap 意為 The cap is Jack's.
His cap 意為 The cap is his.
2) 名詞性物主代詞的句法功能
a.作主語,例如:
May I use your pen? Yours works better.
我可以用一用你的鋼筆嗎? 你的比我的好用。
b.作賓語,例如:
I love my motherland as much as you love yours.
我愛我的祖國就像你愛你的祖國一樣深。
c.作介詞賓語,例如:
Your should interpret what I said in my sense of the word, not inyours.
你應當按我所用的詞義去解釋我說的話,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義去解釋。
d.作主語補語,例如:
The life I have is yours.It's yours.It's yours.我的生命屬于你,屬于你,屬于你。
反身代詞
1) 列表
I-myself
we-ourselves
you-yourself
you-yourselves
she-herself
he-himself
they-themselves
2)做賓語
a.有些動詞需有反身代詞
absent, bathe, amuse, blame, dry, cut, enjoy, hurt, introduce, behave
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last night.
我們昨晚玩得很開心
Please 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請你隨便吃點魚
b.用于及物動詞+賓語+介詞
take pride in, be annoyed with, help oneself to sth.
I could not dress (myself) up at that time.
那個時候我不能打扮我自己
注:有些動詞后不跟反身代詞, get up, sit-down, stand up, wake up等。
Please sit down.
請坐
3) 作表語; 同位語
be oneself: I am not myself today.
我今天不舒服
The thing itself is not important.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
4) 在不強調的情況下,but, except, for 等介詞后賓語用反身代詞或人稱代詞賓格均可
如:
No one but myself (me) is hurt.
注意:
a.反身代詞本身不能單獨作主語。
(錯) Myself drove the car.
(對) I myself drove the car.我自己開車。
b.但在and, or, nor連接的并列主語中,第二個主語可用反身代詞,特別是myself 作主語。
Charles and myself saw it.
最新九年級英語語法知識點總結大全三
語法: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
直接引用別人的話叫直接引語,用來轉述別人的話叫間接引語。例:
Hesaid,"HewillgotoBeijingtomorrow."(直接引語)
HesaidthathewouldgotoBeijingthenextday.
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時態(tài)、人稱及一些時間或個別詞都要做相應的改變。
①時態(tài):
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
現(xiàn)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一般過去時過去完成時
九年級上冊英語學習方法(一)簡單原則
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學習、使用英語都要遵守簡單原則。當年,我碰巧是從英語簡易讀物開始的。現(xiàn)在,書店里有好多套把原著簡寫成的"簡易讀物"。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chǎn)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yōu)點:
1、造就成就感,培養(yǎng)自信。
2、增加興趣。
3、語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學以致用。
學會容易的東西,并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二)量的原則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shù)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盡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于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語言的學習是培養(yǎng)一種感覺,而感覺要靠數(shù)量的積累來培養(yǎng)。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chǎn)生了。在量的積累階段,也應該遵循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重復原則
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復同一類動作的過程。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復。一種事情重復多了,便產(chǎn)生了感覺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發(fā)展英語技能時,也應該遵循重復原則。
學習英語中的任一項技能: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都必須在量的原則的基礎上,再反復重復。
英語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經(jīng)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交際。請注意,這些熟練掌握了的詞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復過無數(shù)遍的,這些被重復的東西已經(jīng)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了。重復是人記憶的最重要途徑,重復使人準確、深刻理解事物本質、內(nèi)在規(guī)律。量的原則要求你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強調一個"泛"字。
(四)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guī)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并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征的語言方式。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jīng)歷到位的模仿的"創(chuàng)新"意味著錯誤。創(chuàng)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
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復練習音標、單詞發(fā)音,朗讀句子和文章。而在練習過程中,盡量模仿"音標發(fā)音和單詞發(fā)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和節(jié)奏。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重要。如果你要學習英語口語?模仿亦很重要。在學口語時,要盡量模仿你已經(jīng)讀過的東西和已經(jīng)聽過的東西。當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經(jīng)用"重復原則"所讀過的和所聽過的,效果就會更好。如果你要學習英文寫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你要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復地讀過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絲不茍地去模仿。
九年級上冊英語復習計劃一、指導思想:
2021考在即,我將本著以《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以考綱為標準,以教材,指導叢書,復習指導為具體內(nèi)容,根據(jù)國家提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備課組經(jīng)過討論,制訂了周密的復習計劃,并組內(nèi)自己出《中考復習課時計劃》,領學生進行全面復習,穩(wěn)打穩(wěn)扎,爭取在短短的三個月內(nèi)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充分準備。
二、復習策略
1.系統(tǒng)歸納,分清脈絡。
依綱扣本,注重雙基,夯實基礎(詞匯,語法,句型),幫助學生學會復習,學會考試。
2.以學生為主體,堅持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
并注重感情投資,利用學生的心理優(yōu)勢,多關注,多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3.針對性復習。
向優(yōu)、良、中、差各層次學生搜集、積累他們平時在各方面出現(xiàn)的錯誤,對癥下藥,逐題突破。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中考中的每一種題型的命題意圖。對聽力部分、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等各種題型進行強化訓練。
三、情況分析
人教版英語共有五本書,七年級上下冊和八年級上冊比較簡單,主要是詞匯量的積累,簡單的口語表達,八年級下冊,九年級著重是語法,閱讀。指導叢書中要求,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學會使用四會單詞和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在聽力技能方面,能聽懂有關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話題;在閱讀技能方面,能閱讀各種體裁和題材的簡短的書面材料;在寫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學語言基礎知識,以語篇為單位,清楚,連貫地進行控制性和開放性寫作;在口語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學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等基礎知識,以口頭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根據(jù)考試的內(nèi)容和考試的難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和復習方法很有必要。
四、時間安排:
整個復習分三個階段:
第一輪:時間:2.28---4.29 內(nèi)容:單元復習。
第二輪:時間:5.2 ---5.27 內(nèi)容:專項復習 (聽力,語法,詞語運用,完型填空,閱讀理解,情景對話,書面表達。)
第三輪:時間:5.30---6.21 內(nèi)容:模擬考試
五、資料
1.《中考課時計劃》
2.《天利38套歷年真題》
3.初三全體英語教師集體編排的《中考課時計劃》
六、復習內(nèi)容與要求
從近三年的中考試題來看,年年有變化,但不是很大,總之,其試題容量大,覆蓋面廣,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靈活,不僅加強了對英語基礎知識的考查,更突出了對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考查。我采用“三輪復習法”要求先全面學習,后進行重點復習和適應性考試復習,做到著眼全面,突出重點,點面結合,把全面復習和重點復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系統(tǒng)全面又有所側重,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考出優(yōu)異的成績。
第一輪復習,依綱扣本,整合課本內(nèi)容,梳理知識結構,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因為萬變不離其中,如果沒有最基本的詞匯和語法,從何談能力。所以我課堂上主要以教材為主,以《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復習指導》為輔,引導學生按教材順序復習各單元的知識點,這一輪不是炒“冷飯”,而是“溫故而知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上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并與其它知識做橫向、縱向比較,幫助學生鞏固運用。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及時查漏補缺,鞏固好基礎知識。早自習要求學生在教室里大聲朗讀,早讀的材料可以是課本,單詞表和課后的聽力材料,也可以是練習冊中的作文或平時閱讀時發(fā)現(xiàn)的寫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時注重詞匯,詞組,句型的過關,每天早自習下課前的十分鐘,對學生所復習的內(nèi)容進行檢測,課后通過《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復習指導》中的配套練習,鞏固所復習的內(nèi)容。同時在這一輪的復習中我還準備采取一些措施來激勵和督促學生自覺學習,比如,既每學完一部分后,進行階段性測試,并將成績通報給家長,與家長一起共同督促學生努力學習,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輪復習,專題講解與訓練,重,難點突破,實現(xiàn)能力升華;在這一階段復習過程中防止簡單的重復,反對面面俱到,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做到講—練—評結合。在課堂上主要是根據(jù)中考指導叢書并結合《中考課時計劃》和我們自己出的練習題,按詞匯(構詞法,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冠詞,動詞)語法(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被動語態(tài),動詞時態(tài)等)進行復習,有的強講,有的略講。讓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并通過《中考課時計劃》中的專題講解與訓練來復習檢測形成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本反思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of now lesson origin of what time introspect
Zheng Zhi chun
【Abstract】Over-emphasized to appreciate in currently of the language newly the lesson change with reading, weakenned to even neglect phrasing knowledge of study, it result is to neglect language tool a sexual function, to student language within expressi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study other academic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will result in disadvantageous influence.Literary style knowledge, phrasing knowledge etc. add reading to appreciate, the workbook train medium, will promot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The lesson origin introspect
在當今時代,教育發(fā)展是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跟上世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大趨勢,給我們教育事業(yè)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zhàn),所以必須進行教改。現(xiàn)今教改提出了實現(xiàn)三維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價值目標),語文課尤其突出。但觀現(xiàn)在新課改后的初中語文教材,欣喜之余,又感到許多遺撼。在這里提出一些觀點供大家商搓。我的觀點是:現(xiàn)在語文教材重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增加了課文可讀性、欣賞性,貼近現(xiàn)實生活,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接受和提高興趣, 重視學生的實踐、運用和能力培養(yǎng),但是淡化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例如:語法中的實詞、虛詞,單句、復句、各種修辭、語法、各種文體知識等。而現(xiàn)在教材一味加強閱讀,作文要求,這樣學生學語文非常吃力。我認為這是高要求,低標準,這對于學生學好語文這個工具科目造成了極大難度,學生反映語文難學、難考。我認為如果這樣語文沒學好,對學好其他學科仍有不利的一面。現(xiàn)在語文教材丟掉了許多過去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這對語文教學是極不利的,下面我進行對比分析:
一、新舊語文教材對比
我們以1998年初一(上)大綱語文舊教材為例:(人教版)
1.課文:30篇
2.指導思想:聯(lián)系生活,扎實活潑,有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靈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努力開拓學生視野。
3.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寫作口語交流:7次(1單元:作文貴在創(chuàng)新,說話要態(tài)度大方,口齒清楚;2單元:寫自己最熟悉最動情東西,說話要清晰簡潔;3單元:說真話訴真情;4單元:要多讀多寫;5單元: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6-7單元:自由寫作實踐)
4.語文實踐活動(3次):寫字比賽,查字典、詞典比賽,詞語接力比賽,寫日記。
5.漢語知識:漢語、漢字;形聲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語匯,單義詞,多義詞,同義詞,反義詞,貶褒詞,比喻、比擬。
6.附錄:漢語拼音方案,應用文(一)每課均安排預習提示。
2009年七年級語(上)教材內(nèi)容展示(人教本)
1.指導思想無。
2.課文30篇。
3.寫作口語交流:6次
(1)感受自然
(2)探索月球
(3)我愛我家
(4)追尋人類起源
(5)漫游語文世界
(6)這就是我
4每課前預習(無)
從上面新舊教材對比發(fā)現(xiàn),新教材內(nèi)容,要求均不如舊教材的循序漸進。
二、新舊教材優(yōu)劣對比:
通過上面近十年舊新語文教材對比展示,我們發(fā)現(xiàn),98年版教材無論知識容量,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學生運用漢語言文學的能力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的是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的全方面的編排、安排,進行了全面性、系統(tǒng)性、綜合性的編排,同時符合九年制的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完全符合今天教改的三維目標,給教者、學生拓展了極大空間,使教者在教學中可以任意馳騁、發(fā)揮,使學生可以從預習到自學,可以學到很多實實在在的人文素養(yǎng)素質,充分體現(xiàn)語文工具,這對學生發(fā)展大有裨益,無論對將來學生學習高中語文還是學習其它科目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舊98版語文編排: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學能力,要求明確,語文實踐活動(例查字典、詞典)實用,漢語知識掌握較易,應用文知識(通知訓練、啟事、電報、匯款)都做了詳細的要求。
而現(xiàn)在(2009.七上)人教版語文教材:除了情感價值觀方面比過去豐富外,只有【寫作、附錄、課文幾類】,其余的語文許多綜合性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消失了,這值得廣大教育者深思:我們究竟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方向素質,學生該掌握什么知識技能,我們教育者不知道。有個別語文教師說:“語文新課改好,天天上欣賞課,無所謂,教材沒有系統(tǒng)性要求……” 現(xiàn)在教材讓老師無所適從,學生普遍感到學語文天天不知所云,而偏偏考得又難,但從教材上學不到什么東西,而過去舊教材它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系統(tǒng)性的
1.語法知識,字詞句(漢字結構,詞【實詞、虛詞】,句子成分,單句、復句(1-6冊逐步完善、加深)要求很完善。
2.語法修辭,標點符號(都有學習)
3.各種文體知識,例:記敘文要素,散文、說明文特征(議論文基本要素等,分6冊系統(tǒng)性講授)
4.生活中應用文實踐1-6冊皆有訓練。我們可以這樣說,過去舊教材也許有不足地方,但整個初中語文是一個系統(tǒng)培養(yǎng)工程。可以讓學生學好語文打下深厚、堅實的底子,為將來學習高中階段語文知識做好良好的鋪墊。學生可以學到多種知識技能,有用的東西,并能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同時會加強對語言文字理解、分析應用,有助于其他學科學習。
而現(xiàn)在的新教材中,那些卓有成效的內(nèi)容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有,也是極少量涉及,加上考試不作要求,老師漠視它,學生就學不到上面列舉的東西了,這是現(xiàn)在語文教材的最大缺陷。
舉例說吧,現(xiàn)在學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主謂賓、定狀補,詞的分類,最多粗知表皮面而已。語文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小學一直到大學,語文科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但無論怎樣變,生活中語文是必不可少的。可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為什么在義務教育中間階段――初中,把這些學語文最重要的知識技能刪掉了,學生憑什么能學好語文?又能學到多少知識、技能呢?又有多少能用于生活實際應用呢?再舉例說吧,現(xiàn)在全民都在學英語,初中英語從一開始都介入語法學習,什么動詞、名詞、形容詞,賓語從句等,哪一樣能少?可見語法的重要性。連英語都知道語法的重要性,反過來為什么國語――語文不要求呢?如果學生懂得漢語語法,對學生學英語語法還是有作用的,所以,現(xiàn)在學生感覺語文難學,但找不到原因出在哪兒。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嚴重忽視了語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從文言文編輯安排來看,新舊教材把文言文作為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考察時,要求學生能翻譯,考試時要求又比較高,所以舊教材非常重視文言文的詞、句語法的應用和掌握:比如使動用法,賓語前置、名詞作動詞、通假字、助詞的多種用法等。而現(xiàn)在新教材文言文要求高,但沒有要求掌握其中語法,句式,字詞的用法等,所以學生學起來頗有難度。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語法技能,那么就容易學好文言文,也能基本翻譯一些新見到的文言文片段,完成考察要求。但現(xiàn)在學文言文學生認為如同讀天書一樣難,這也是教者需要反思的地方。
筆者認為,誠然課改創(chuàng)新是教改的方向和趨勢,但我們不能因這樣而把過去幾十年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東西去掉,逐本求末,對語文教學不利。對學生成長不利,這我們需要從這些方面反思新教材不合理的原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從1-6年級嚴格按照字、詞、句、篇來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是很科學而適用的,但一到中學一下子去掉了很多過去有用的知識技能,如字的構成,詞類詞性,句子分析,單句、復句,修辭,標點符號的應用,各類文體知識,應用文訓練等,這合適嗎?如果我們把語文比作一座大廈,字、詞、句、段、篇是整個大廈的基本材料,語言文字語法、文體知識,應用文知識都是構建大廈的框架結構、紐帶。是學好語文的利器,當前現(xiàn)行教材為什么要改掉呢?不做要求?
而在教材似乎要求低了,但考試要求高,基礎知識最多20%,而閱讀,作文分高、要求高, 學生很多技能未學到手,所以,要完成高標準的閱讀和作文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 現(xiàn)在好多語文老師說:“教語文書好教, 而學好語文甚難,考試難,書本上考不到什么內(nèi)容,這是完全弱化了語文書的承載,工具功能。
三、我們認為初中語文課本反思的地方:
(一)把過去傳統(tǒng)教學中的字的構成,詞類、詞性、分子成分、修辭、標點、單、復句,各類文體知識,應用文的訓練,分類,適度要求,編入現(xiàn)行教材中,讓學生理解和掙錢應用語言文字能力,才能學好語文,語文課改才能成功。
(二)新教材要重視對學生系統(tǒng)性,綜合性,全面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基本知識技能。
(三)學生要學會基本的修辭知識,標點符號加強學生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觀念;多媒體;口語能力
雖然高效課堂已經(jīng)成為廣大教師努力追求和想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但是是不是每位教師對高效課堂的定義都有正確、深入的認識呢?下面,我先對高效課堂的定義向大家進行簡要的闡述。當然,高效課堂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目前初中英語課堂上存在著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問題以后,才能制定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進而保證高效英語課堂的實現(xiàn)。下面,我先對目前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問題進行簡單總結,再與大家詳細探討建立高效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目前初中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1.如今,雖然新課程教育改革之風盛行,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因為長期使用舊教材、舊課本或者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始終不能貫徹和執(zhí)行新的教育理念,他們習慣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中心,學生要跟著自己的教學思路走。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采用的是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記筆記的方式,教師把課本里的重點內(nèi)容寫在黑板上,學生進行記錄,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自己來進行的,學生成為了聽課的機器。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地違背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更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2.我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跟外國人交流時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想法清楚、正確地表達出來。但是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成果現(xiàn)狀卻是連一個高中畢業(yè)生也不能跟外國人進行簡單的日常口語交流,我們不得不重視這一問題。因為現(xiàn)在大部分英語教師進行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追求升學率,他們在英語教學時只注重學生書面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鍛煉,這種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觀念在很多教師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他們只重視讀寫,忽視聽說,導致中國的學生學到的都是“啞巴英語”。
3.有部分地區(qū)由于條件落后,沒有給教師配備先進的教學工具,依然用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就完成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再加上有的教師的講解方法比較呆板、枯燥,學生很難對英語教學產(chǎn)生興趣,時間稍長,甚至會對英語產(chǎn)生一定的厭煩和抵觸心理,更別提高效英語課堂的建立了。
……
初中英語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在這里我無法一一詳細列舉出來,當然,我們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后,才能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來促進我們最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它也提醒我們,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布滿了荊棘,它需要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反復斟酌、縝密考慮,制訂出真正適合學生,并能為學生所接受的教學策略。下面,我們就詳細地討論一下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具體措施。
二、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具體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因為“一言堂”“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tǒng)教育模式視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注重的是對教材上知識的講解,而且沒有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只是被當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也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來,使學生釋放自己的個性、發(fā)展自己的自主能力。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Our school life》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講述自己的校園生活以及感受、想法等,因為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他們對這一話題有話說,也樂于說。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既參與了課堂教學,與教師、同學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膽量,為高效英語課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
2.合理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現(xiàn)在是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正在逐漸被各學校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計算機為載體的多媒體語言教學設備。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不僅不環(huán)保,還會浪費大量的寫板書的時間,另外因為其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更是容易讓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倦怠心理,所以,我們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在教學工具上進行一種新的嘗試。多媒體技術之所以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是因為它有傳統(tǒng)教學工具無法超越的優(yōu)點,它可以把聲音、圖像、圖文等有效結合在一起,形成聲、像、圖、文等并茂的教學系統(tǒng),把課本中的內(nèi)容以更加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對學生進行視、聽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多向發(fā)展,同時也因為其具有娛樂性質,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Learn about China》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幾張我國名勝古跡的照片,比如長城、故宮、黃山、黃河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然后展示中國的地圖,讓學生對分布在各個地區(qū)的名勝古跡進行討論,引出定語從句,然后開始一節(jié)課的學習。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我們必須適當、合理的采用,否則過多地依賴多媒體只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采用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我國英語教學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教學現(xiàn)象:很多學生對英語語法、句型可以熟練掌握,在英語考試中也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但是在實際運用時,學生一個單詞也說不出來,其實這就是我國普遍存在的“啞巴英語”現(xiàn)象,即純粹的把英語當成科學知識來研究,不重視口語、聽力、英語思維的鍛煉和提高,當然也就形不成基本的英語語言技能。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必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我們可以在每節(jié)英語課的開始幾分鐘讓學生到講臺上做Duty report(值日生匯報),慢慢地再把Duty report引申到Free talk,或者背誦一些名人的勵志演講,比如奧巴馬的就職演說,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等,這樣我們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說”英語的環(huán)境和機會,隨著學生英語知識面的擴大和詞匯量的增多,學生也就逐漸建立了想說和敢說英語的自信,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從而為高效英語課堂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綜上所述,構建高效初中英語課堂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教學任務,我們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則只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對我們的教學實踐也要進行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以研究出更多適合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有效辦法,讓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使初中英語課堂活力四射、亮點紛呈。
參考文獻:
[1]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王篤琴.初中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