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園林景觀工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景觀建設部門聯系缺失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體現了多種利益主體的不同意愿目標。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個專業和職能部門,內在有機聯系的缺失,使景觀建設過程中人為的條塊分割明顯,景觀建設過程面臨各種矛盾與挑戰,施工工作界面犬牙交錯,因此導致整體景觀效果明顯降低,景觀質量維持。
1.2人為因素造成工程質量失控相對城市建設,園林工程規模小,分項多,涉及的專業多且工程量分散,戰線長,使一些素質較低的施工單位鉆空子、做手腳,造成工程質量失控。另一方面由于園林景觀本身就是一種人造的藝術美與自然美相結合的景觀,個別景觀細節部分設計師不一定能完全通過圖紙表達規劃效果,這同樣會給一些施工單位帶來偷工減料、粗制濫造的機會,由此建成的城市園林景觀必將是粗糙的、不長久的。
2城市園林景觀組成
城市園林景觀組成主要體現在城市園林景觀特色、生態系統結構、關鍵構建技術等方面(圖1)。城市園林景觀作為城市景觀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一個成功的城市園林景觀,其景觀特色不僅僅體現在視覺上給人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同時能滿足城市居民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居住在城市里的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一片真正屬于自己自然健康的棲息之地,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呼喚著自然景觀、清新空氣與和煦陽光。城市園林景觀的生態系統結構是景觀質量持續的核心。從生態系統結構整體上把握景觀質量,對涉及的具體內容,諸如道路、植被、水體、鋪地、建筑、公共設施、廣場、景觀小品等,須在工程完工后加強各要素間的能量、物質、信息的持續發展,促進形成良性發展的景觀環境。綠化工程應滿足植物群落自我完善的功能,有利于微生物、昆蟲、鳥類等的生存,有利于對水土的保護、空氣和水體凈化的調整。水景工程應加強水凈化設施,加大對生活用水、雨水的回收利用,降低景觀水資源的消耗。園林景觀工程應突出以人為本,在具備審美愉悅功能的同時,還要具備符合人體行為科學的使用功能。在城市園林景觀構建中,關鍵構建技術是城市園林景觀實現的基礎。園林植物景觀質量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整體質量,植物作為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其形成的景觀有豐富的多樣性變化及動態變化,城市園林景觀由此變得豐富多樣與季相鮮明。熟練的栽培技術是保證植物成活與健康成長的關鍵技術,生長良好的植物配置既能達到生態要求,又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城市園林水景給城市景觀帶來生命與活力,水是園林景觀中的畫龍點睛之筆,是園林設計中最富特色的組成部分。水景的動靜結合、形態的組織、空氣負離子的營造使城市園林景觀充滿生機。
3城市園林景觀質量生態工程途徑與模式
3.1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持續的生態工程途徑
3.1.1認知自然群落,突出植物景觀生命力要求,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持續。近年來,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效果圖風景優美,地方特色被廣泛提及,園林設計中以自然植物群落為景觀的植物景觀設計逐漸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通過對設計區域周圍自然植物景觀的植物種類、生態習性、群落結構和層次分析,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理念運用到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區域周邊自然植物景觀形成的群落結構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突出植物群落結構穩定、病蟲害少、養護成本低的要求;既具有復層結構植物的生態效益,又可以展現城市園林中的當地景觀。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與城市發展的尺度相適應,從植物景觀質量層面看,常常需要從生態環境營造和環境生態效益提高等方面進行研究,否則離開自然界植被景觀就會出現毫無科學性和景觀性的呆板的植物材料的堆砌[3]。生態環境的營造是植物景觀質量實現的基本途徑。從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構成可以發現植物景觀具有多樣的物種組成、豐富的層次結構和變化萬千的季相。因此,加強對自然植物群落的認知,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與發育過程,通過植物種類的選擇、結構層次的組合、外貌季相的搭配,深入研究植物景觀設計中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實用性的要求,對實現園林植物造景的質量目標,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持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1.2綜合利用水資源,重視水的循環利用與收集,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持續。在城市園林景觀中,水景給城市景觀帶來生命與活力,水景可以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時,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受到許多國內外專家的關注,提出了節水型園林、良性節水模式、可持續小區、雨水回收的景觀化、水資源恢復的補償機制等理論[4]。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景觀質量的改進需要注重雨水、生活用水和工業廢水的回收與循環利用,選擇具有凈化功能和保水性好的植物營造城市濕地景觀,改進水質,提高水景質量。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時就以原有水脈為基礎,順應原有水流體系,減少回收損耗,提高收集效率。在城市建筑物、道路及其他硬質景觀工程中,加強雨水收集利用設計,讓回收的雨水回灌到地下,既可以減緩地下水位的下降,又可以將雨水存儲起來,維持景觀水體的水量。通過水的循環利用和對自然降水的采集,摒棄高耗水、高耗能的水景設計,將雨水的匯集系統與城市景觀結合起來,加大對自然降水的利用,把可持續發展與合理利用水資源落到實處,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持續保持。
3.1.3全面分析景觀要素間的關系,關注園林景觀動態,建造城市園林景觀持續之美。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剛建成的各種景觀在形式上很美觀整潔、植物種植層次結構豐富多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園林景觀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中,在不同的時期,各種景觀要素隨著時間、外力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原有的景觀要素的結構和形式發生改變,植物層次結構因物種間的相互競爭而不斷變化。在城市景觀設計與施工中,全面分析景觀要素間的關系,密切關注景觀的動態變化,加強城市園林各景觀要素之間的相互疊加、正常干擾的研究,掌握生態環境的堅韌程度、牢固程度、可復原程度等方面知識[5],才能保持城市園林景觀持續之美。
3.2城市園林景觀質量生態優化模式構建(圖2)
3.2.1原始資料存檔。在工程前期勘測、可行性研究、景觀設計與施工過程中,為使以后的景觀變化找到原始資料,更準確、快速地發現景觀質量變化的原因,應加強信息化管理,通過數據庫、電子檔案等形式保存好原始數據資料。
3.2.2動態數據提取。在工程施工完,園林景觀初步形成并投入使用后,為及時準確地掌握城市園林景觀質量的變化情況,隨時收集景觀環境信息是景觀質量持續的基礎。城市園林景觀的空間結構影響著城市中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正常運轉[6],因此,城市園林景觀一旦形成,城市綠地、城市植被就會對環境產生相應的影響。運用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灰度值(DN)等技術與方法[7],對景觀使用過程中的信息進行提取與分析,采取多角度來獲取景觀質量信息。
3.2.3退化診斷評價。建立定量的、動態的城市園林景觀質量退化診斷與景觀評價指標體系,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劃分城市園林景觀質量退化等級,從園林景觀要素角度探討景觀質量退化的過程與原因,并以此來研究城市園林景觀修復技術。從城市景觀結構、景觀功能、景觀穩定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制定促進景觀質量持續發展的景觀模式。
3.2.4景觀質量修復。城市景觀質量修復可以通過一些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對面臨退化的城市景觀進行修復,通過營造城市景觀原有的結構、功能與相應的生境,最終達到城市園林景觀系統的自我維持與持續發展狀態,包括生態系統穩定、水環境清新、景觀要素間自然融合等。
3.2.5長期動態監控。加強城市園林景觀質量的科學研究與長期監控,是認識城市園林景觀的主要途徑,也是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8]。在城市景觀運行過程中通過長期動態的監控獲得數據,建成城市綠地景觀信息系統數據庫,為城市景觀格局分析、環境狀況保護提供重要依據,也為城市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參考。
3.3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持續的工程保障支撐
3.3.1優化工程管理制度,保障城市園林景觀質量的長期性。城市景觀的系統性要求多方協調配合,因為管理的混亂,容易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停工、窩工或者是建了拆、拆了補等現象,這樣使景觀質量、苗木的成活率、施工工藝控制受到沖擊,極大地影響了園林景觀的實際效果。通過城市景觀建設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友好的工作管理制度,不管是在工程的前期、施工過程中,還是工程養護階段,各專業工作與職能部門都能依據制度要求協同工作,這樣既避免了施工過程的相互干擾,又不會造成利益的損失。在制度的規范下,工程材料的質量、施工工藝流程、施工過程工藝控制都能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城市園林景觀質量必然能長久保持。
3.3.2加強施工工序質量控制,確保城市園林景觀整體質量。提高城市園林景觀質量是市民的需求,是城市建設的要求。通過招投標市場選擇優秀施工企業隊伍是提高景觀質量的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而對于景觀營造來說,工程施工過程的質量把握顯得尤為重要。工程施工中標企業首先要對施工圖紙和景觀工程質量要求進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了解和掌握景觀設計意圖,根據要求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施工,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質量管理,通過一系列的檢測方法及監控措施,使景觀質量在施工中得到體現。工程質量的實現來源于施工工序質量。施工過程中,對于每一道工程工序質量都必須嚴格檢查。當一道工序完成后,不宜急于進行下一道工序,而應該結合實際通過檢測過關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只有每一道工序質量都符合景觀要求,整個工程景觀質量才能得到充分保證。每一道工序質量常常體現在施工的細節中。在景觀營造過程中,對于細部的處理往往能夠體現出景觀營造的品質感,而細部的處理也是較容易被忽視的。比如很多植物景觀施工成活后,往往是任其自然生長,設計時的景觀效果隨著植物的生長逐漸減弱。這就要求景觀設計者和維護者根據整個城市景觀的美感來規劃每一棵樹的未來生長勢,從而選擇不同的修剪方法和調整方案[9]。又如硬質景觀銜接過程中,許多地方因為工序的粗糙,導致景觀建造后就出現安全隱患。施工過程中做好各材質間的通縫處理,關注景觀要素尺度、材質質感、縮脹特性和色彩搭配,有效地規避基礎下沉后基礎等情況,這樣就有利于城市景觀質量的整體協調與持久耐用。
關鍵詞:園林工程;植物景觀
一、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
1. 喬、灌、草搭配不當
現代城市園林綠化已突破了單一的“藝術”范圍,強調以保持生態平衡、美化環境、減少生態災害為主導思想,建立完美的、生態穩定的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在系統內,喬、灌、草科學搭配,比例得當,偏重于任何一方都會影響景觀效果和系統功能。
近幾年建造的城市園林綠地中,有不少配置不當的實例。首先是草坪面積過大,灌木和喬木比例偏少。第二種現象是灌木與草坪比例偏大。第三種現象則是過多栽植上層喬木。
2. 土質太差.植物生長不良
有些綠地,由于原地貌不適于造景的需要,必須深切或填高。深切時,栽植土往往是未經熟化的深層土,不僅營養嚴重缺乏,而且粘重,容易板結,土壤透氣性極差。而填高地段,有的就近采用建筑垃圾、爐渣等不宜栽植的廢棄土、深層生土等。栽植時,沒有進行客土回填,園林植物就直接移植在這樣一類生長條件極差的土壤上,造成移植后成活困難,即使成活了也由于營養缺乏或根系發育受阻而生長極為衰弱,無法體現園林植物生機勃勃,挺拔向上的活力。
3. 光照不足,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長
植物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具有某些固定的生長特性,如陽性植物需要較強的光照,多處于植物群落的上層。而陰性植物則只需全光照的20~50%就可正常生長,在自然群落中處于下層。在一些城市綠地中,植物配置時沒有很好地考慮植物的這一特性,在具有遮蔭度較高的成片或成行的喬木下面、高大建筑物背蔭處、或是長年不到陽光的城市立交橋下不是采用陰性或耐蔭植物,而是籠統地采用一些常見的灌木或草種,致使很多植物失去其本身觀賞價值,也降低了總體的景觀效果。
4. 喬木樹苗截頭,小樹冠與整體不協調
在早些年的城市綠地建設中,從山上采集野生本土樹種,進行喬木配置較多。而在采集過程中,為了保證成活率,往往將原有完整樹冠毫無保留地截去,留下獨立主干,根系保留極少,樹齡又大,雖經苗圃幾年的恢復生長和樹冠培育,但冠量相當的少。從個體來說,干徑與冠量比例失調,從總體來說,喬木的總冠量與綠地相比,也極不相稱,這就使得綠地的喬木在總的比例和體量上不協調,無法達到一種美的意境。
二、解決方式
1. 優化設計
合理配置喬、灌、草。現代城市園林綠化已從傳統的游憩、觀賞功能發展到維持城市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再現自然的高層次階段,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要以生態學和環境學為指導,以人工植物群落為主體,以藝術手法構成具有凈化、調節和美化環境功能的生態系統。這一系統所有園林植物具有最合適的綠量、最和諧的配置、最協調的布局。
園林植物景觀是單株植物的組合體,個體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整體的效果。在設計和選擇喬木樹種的苗木時,要考慮建園初期的整體效果。單株冠量要有大有小,切忌一味地使用截頭樹和小徑級苗圃苗。 在遮蔭度較高地段進行植物配置時,設計者要根據現場光照強度的大小決定采用陰性或耐蔭植物,避免追求統一而不考慮生存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 規范施工程序,保證施工質量
目前對綠化苗木規格沒有制定明確的驗收標準,不同苗圃出圃的同一樹種和同一徑級的苗木諸如冠幅、冠量、樹高、枝下高等因子不同。故必須出臺統一驗收標準,至少在同一綠化工地要根據實際配置規定苗木規格和控制因子。主要因子要符合設計意圖和造景的需要。在栽植時,要嚴格按設計圖案放樣,定位要準確。走樣和偏移的栽植會使整體顯得松散、雜亂。單株苗木栽植時,要注意景相的調整。使之與整體協調達到最高意境。
栽植地段土壤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園林植物能否正常生長,要使植物更好地展示其自身特有的景觀素材,就要給植物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所以,我們在綠化施工過程中,對栽植植物的土壤要先進行摸底調查。如果土壤狀況不好,則必須改良土壤,特別是對那些土壤條件要求較高的樹種,更要優先滿足這一基本條件。一般常見的辦法是客土回填。客土回填的量和方法要根據土壤和植物的要求及運輸條件等綜合考慮。
苗木在移栽時,為了提高成活率和保持較好的冠形,都必須經過適當的修剪。修剪的方法和剪去枝或葉的量根據具體情況有著明顯的不同。有部分或全部剪葉、剪枝的,有為了簡單省事,截頭而除去整個樹冠的。簡單的大量剪去枝和葉或截頭的修剪方法無疑可以較好地提高成活率,但對栽植后景觀的形成和冠量、冠形的恢復都是非常不利。
3. 培育標準綠化大苗
城市綠地建設需要大量的大冠幅的喬木樹苗來進行點綴和配置,而現在大部分的苗圃因考慮經濟效益以及傳統育苗方法的影響,常規樹種的苗木種植密度都比較大,培育的苗木也就徑級中等,冠幅偏小,樹高偏高,如大部分的大葉樟、杜英等都是這一類“竹竿苗”。栽植之后,冠形恢復期長,景觀效果差。
為了適應園林綠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園林苗圃要徹底改變傳統育苗方法,首先是制定綠化用苗標準,規范出圃苗的各項指標,再就是規范苗木培育措施,各徑級苗木除達到冠幅、冠長、枝下高等主要因子的相應標準外,還要規定移栽次數,并有詳細苗圃檔案備查。這樣雖然會增加單株育苗成本,但苗木品質能得到相應程度的提高,保證了單株樹木的個體美,也就提升了整個綠地的整體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景觀園林;設計;施工;注意事項
1.引言:
我國的生態城市發展和景觀綠化建設的高需求,讓景觀園林成為現今發展中日益關注的重點話題,同時園林景觀本身也是一項高要求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工作,它對施工的要求也深入到它的各個方面,向地形控制,園林植物控制,給水排水,園林小建筑的要求及照明和水渠,這些細節方面的施工只有做到極盡全力的細致與高質量才能保證景觀園林建設滿足現今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城市建設。
下面筆者通過對園林建設施工方面一些特點的分析,讓施工人員在施工時能夠加以注意保證施工質量。
2.園林景觀工程特點:
園林景觀在施工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施工技術和質量,同時在施工時還要根據不同園林的施工特點加以辨析,在要求不同的施工園林擁有不同的施工特色,因此施工隊伍在施工之初,最終的還是要對園林景觀的特點要有相關了解。
2.1分散的施工特色:
一般的園林景觀工程建設都是主工程建設的附屬建設,這種建設通常是等主工程建設完成之后才開始進行的,這種建設的缺點在于它的施工過于分散,這樣的分散施工不利于施工對于的人員分配和施工管理。
2.2綜合性較強的施工特點:
園林景觀施工的重要施工目的是為了使施工之后的園林整體效果達到人們滿意的程度,同時在施工之后保證園林施工后具有著優美環境和大面積綠化,這就要求施工在園林景觀建設的整體控制上都要做到協調性和有效的規劃控制,這也是園林景觀的一大特色,及在施工時要求施工的綜合性強。
2.3考慮園林設計的合理性: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保證不同時間的園林都有著不同時間的特色,因此在園林植物種植方面還要結合不同季節植物的特點加以施工,讓園林在四季中都散發生機,這也就要求園林在施工中要求保證不違反自然規律,只有這種順應自然發展的園林設計才能保證園林設計的合理性。
2.4材料要求:
園林施工中,在材料要求上也很嚴格,施工中的材料選擇不僅要保證符合技術標準同時還要保證園林施工的整體美化,在植物材料的要求上,對植物材料的選擇上要保證冠型,姿態等設計符合觀賞價值,同時,在施工建設上的建筑材料原則上各種材料的強度,規格上都要符合施工要求,在物理屬性滿足之后,還要確保材料的選擇能夠對園林景觀的建設上起到美化作用。
3.施工過程前題準備: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同樣的,在建筑施工中充分的準備也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關鍵,在施工之前,施工者對各項前度準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3.1技術上的準備:
要確保施工者能夠領會園林施工的這要設計觀念,熟悉圖紙,對施工進行正確指導,同時對園林本身的整體地貌和環境特點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保證施工放線測量有一個正確的工作方向,對建設單位給出的各樁,控制點和地下網的位置進行進一步勘查核實,在前兩個條件的基礎上做好加密控制網的措施。
3.2施工材料的準備:
在施工組織中對施工預算進行相應計算,做好相關材料采購和訂貨,確保在施工之前,各項必備材料都有著充足的材料源。
3.3人員準備:
施工中,在施工之前,對人員的挑選和各部門相關人員的工作分配要做到合理清晰,保證在施工之后,人員能做到明確自身責任,做到高效率工作。
3.4施工現場準備:
在正式進行施工時,對施工現場的控制也很關鍵,有關施工現場的如人員辦公室的設置,施工方案的確定,施工秩序的保證等方面都要求做到有條不紊。
4.施工過程控制管理:
在一些必備物資和人員都準備妥當的基礎上,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進程的控制欲管理也是影響施工進程和質量的重要關鍵,通過下文的相關分析進一步論述施工過程中必備的管理與控制。
4.1切實做好施工前提管理:
只有切實對施工進行相應的施工準備才是一個好的施工的開始,這主要包括熟悉理解圖紙,勘查清楚地形,給水排水工程的準備,只有充分進行這些準備上的知道和管理才能保證施工的高質量進行和完成。
4.2控制施工按照圖紙進行:
在施工中,施工領導者要保證施工主體時刻與圖紙中的施工計劃相聯系,保證施工不會發生方向性錯誤。
4.3定點放線的嚴格控制:
定點放線要保證位置準確,明顯,在施工中,要確保操作人員能嚴格執行這一點,同時,在遇到特殊情況時,保證處理靈活。
4.4土壤處理的控制:
對土壤的酸堿度,持水性和透氣透水等特性也要進行相應分析,結合不同土壤要求進行不同的土壤處理措施。
4.5綠化材料控制:
在建設園林的植物材料上的選材控制上,不僅保證材料本身給園林帶來美觀性,同時材料還要具有適應不同園林地域環境的特點,保證園林的綠化設計不是好財力和時間的吃力不討好的活。
5.總結
本文結合了園林自身的建設特點,對園林施工景觀特點進行了分析,同時也探究了施工的前奏準備和施工過程中的控制和管理,讓讀者在園林施工技術方面有著更詳細的了解。
參考文獻
1、鄧云葉;楊賢均;李蓉;;點狀校園布局中主景建筑外環境空間設計探討——記邵陽學院圖書館與教學樓的空間設計[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關鍵詞: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
動態園林景觀不同于靜止的園林景觀,靜止的園林景觀是以公園景觀為代表的靜態物體。但動態園林景觀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其具有相對性,道路兩旁的景觀靜止不動,但道路上行使的車輛和人員卻運動著,參考系的不同給與了運動者對于靜態園林景觀不一樣的享受美感。
2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
2.1動態美學
通過陀螺在靜置和旋轉不同狀態下觀看效果的對比試驗,很好地詮釋了有關動態美學的原理。影響動態美學呈現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動者的運動速率,既包括速度也包括方向2方面,這是由于速率直接關系到對于靜態景觀的視覺變化速度。因此,在進行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本路段的平均車速和實際行駛方向等問題。
2.2安全導向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遵循不妨礙正常行駛的重要原則,要時刻考慮正確的安全導向,以人為本。道路兩旁的園林景觀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確導向,有效減弱汽車眩光,降低司機的駕駛疲勞度等,創建舒適宜人的行車與人行的道路環境,體現人文關懷。
2.3因地制宜
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因地制宜的原則,多利用本地的樹種進行栽植。
3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
3.1植物選擇多樣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動態園林景觀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生態效益更為主要。因此,正確的植物樹種選擇很關鍵,要遵循多樣化和時效化特點。眾所周知,喬木的日常維護和種植都很簡單,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對于中小型喬木來說,要少修剪、少移植、揚長避短地發揮其生理優勢。植物選擇多樣化可發揚其茂盛的生長效果,又可降低遠期的養護成本打造節約型社會。
3.2設計與環境相適應,最大程度促進生態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不但要以美的顯示為目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適應與融合當地自然環境。生態景觀的設置,要選擇多種植被來進行構建,要以此形成混合的植物空間結構。不同形狀、不同花色、不同造型的樹種都是進行全面美化的參與者,通過此起彼伏、高低錯落、疏密相間等方式來突出城市的生態與景觀效益。
4需要注意的設計誤區
4.1重視生態效益忽略經濟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充分發揮生態效益,但不意味著要不惜消耗巨大的經濟效益。城市生態效益的發展要依靠植被等自然資源的完善,要充分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不要為了生態而毀壞生態。
4.2美感不等同于生態
在設計領域普遍存在著美感勝于一切的觀念,在于平面、產品的設計環節正確,但在實際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上卻存在缺陷。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是為了給城市增添美感,但要建立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基礎上。
5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
5.1景觀分段
景觀分段是為了更好地從宏觀上對長距離的景觀進行分界,按照實際的地理環境對景觀進行段落式的劃分。各個路段上的景觀配置要遵循整體的設計主基調,雖然每段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整體上要具有一定的景觀連續性。
5.2景觀定位
5.2.1城市景觀大道:城市景觀大道的車速大致為<60km/h,是城市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重點。一般來說,城市景觀大道在設計過程中,要選擇觀賞性較高、大小相對適宜的植物,園林喬灌草立體結合及垂直綠化的有機配置設,體現一個城市的園林風貌與景觀特色。
5.2.2城市快速道:城市快速道的車速大致為80km/h。在設計環節與上文提到的城市景觀大道存在很大的差異,城市快速道的設計前提應該是正確的導向作用,而不是觀賞性,植物配置強調大尺度的變化,使其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綠化效果,形成一種整體的景觀基調。5.2.3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處于次干道的地位,設計時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觀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園林設計應滿足安全與生態的要求。
6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簡要敘述了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當前盛行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以及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希望通過本論文能進一步的推動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發展。
作者:閆雪峰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關鍵詞:園林景觀;施工控制;綠化工程
Abstract: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the garden project management, is decided to landscape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rojec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ntrol; Greening projects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更加關心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對居住環境的“健康與舒適”要求也越來越高,各項城市建設配套的園林景觀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園林景觀不同于其他配套工程,它是各項配套工程的最后一環,也是最能體現“人—自然—生態”的一環。
一、現代園林施工存在的常見問題
由于綠化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門難以掌握,至使一些綠化工程,如住宅小區內綠化,開發商一方面為了達到規劃部130%的綠地率的要求,一方面又為了迎合人們現今“擇綠而居”的時尚要求,提高其房價,必須要綠化,同時從節約資金,降低成本角度,請一些個體戶,胡亂種上幾棵樹,鋪點草,算是綠起來了。整個工程未經正規設計單位設計,景觀效果差,品位低下。此外,綠化施工隊伍良莠不齊,難以充分體現工程的設計思想。綠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嚴謹性、技術性不是很強,這讓許多人誤認為綠化施工不過是種種樹,鋪鋪草而已,至使許多素質不高的個體隊伍紛紛涌入綠化施工行業。
二、園林景觀施工工程特點
1、隨意性較強
在景觀的設計中留給建造者和設計者的發揮空間很大,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設計人員要具有獨到眼光、藝術家的細胞和臨場即興發揮的能力。例如,擺設一塊景石,有人認為橫著放好,有人認為豎著放好,在這個時候,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必須有充足的理由說服人們,究竟是橫著放好還是豎著放好。
2、實施對象多是活體的特殊性
園林綠化工程大部分的實施對象是有生命的活體,通過對各種喬灌木、花卉、地被、草皮的栽植與配置,充分發揮不同植物的生態功能和形態特征及季相變化,來達到凈化空氣、吸煙滯塵、調節溫度、隔音殺菌、營造觀光休閑與美化環境的目的。
3、協調性是園林綠化的精髓
每一塊景石,每一個能夠吸引人的景點,以至于一花一草一木的大小、高矮都必須有較好的協調性,所謂紅花要有綠葉襯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慎重考慮植物品種配置的群落搭配的協調性,群落植物的大小、高矮搭配的協調性,植物分類品種(各個科、屬、種、目等)搭配的協調性。
三、組織協調施工管理
落實組織協調與目標一致性控制在是園林景觀工程施工技術里面是一項很關鍵的工作。施工前要做好施工的準備,向所有的施工人員講清楚施工的流程、方法、標準和要求,為完成整個施工任務,實現園林景觀工程施工整體目標創造最優秀的施工條件。另外更需要的是在施工全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經濟文件的要求。圍繞著工期、質量、成本等制定施工標準,在每一個施工階段、每項施工任務中積極組織平衡和協調控制,使整個施工過程中人、物、財等各種關系能夠保持良好的結合,確保園林景觀工程的順利進行。當然,對施工技術員的組織協調控制的方法不能一模一樣的,在園林景觀工程施工階段的組織管理中應有不同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把主要精力用在影響實現工程施工整體目標最薄弱的環節上去,當發現有偏離目標的傾向時候,要積極的采取措施加以補救。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的重環節要組織有關人員加強檢查和管理,減小事故的發生的概率,凡屬關鍵重要的部位施工的主要管理人員,一定要強調其應有相應的技術操作水平。在每個施工班組中,施工人員的技能都各有所差異。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管理離不開“管”和“理”,要管好人員的分配,也要“理”順施工過程中的程序。要隨時糾正現場施工各種違規事件,如違章、違反施工操作規程及現場施工規定的傾向性等。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了設計修改或施工條件變化,應組織有關人員修改補充原有施工方案,并隨時進行補充和更改,同時辦理工程材料的增量或減量記錄,并辦理相應補充手續。并且要在圖紙上標識清楚修改后的方案,有便于接下來的施工能順利的進行。
四、園林景觀施工過程的控制
全面控制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的施工工藝及控制重點工序質量是構成合格工程質量的基礎。綜合性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都是由土方工程、綠化種植、建筑小品、水電安裝、園路鋪設、水景工程等若干個分項、分部工程組成,要確保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達到整體優良的目的,就必須全面控制施工過程,使每一個分項、分部工程都符合質量標準,對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施工,并按照質量標準嚴格檢查。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工序控制
項目部由施工主管和班組長負責向施工人員進行每一項工序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方案的交底,并指導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操作規程、施工圖紙和技術交底文件進行施工。
2、檢驗控制
要求施工班組在完成每一項工序后,做到自檢,然后由質量檢驗員按照檢驗標準,對每個分項工序進行檢驗,當上一道工序質量不符合要求時,決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隱蔽工程的控制
由施工主管負責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對隱蔽工程和特殊工序按特殊要求實施施工,并嚴格實施復核和提交驗收制度,隱蔽工程必須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后方可轉入下一個工序,并做好相應記錄。
4、建立園林工程的管理模式
吸收相鄰專業(如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給排水工程)先進的施工管理技術和經驗,結合園林工程自身的特點,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并運用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進行管理的創新。如在計算機中使用Project 系列軟件對工程項目的進度計劃等進行科學合理的編制,在網絡上隨時隨地查閱和處理文件、信息與命令,利用視頻對施工現場進行監控管理等。
五、現代化景觀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行業上,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重點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施工人員的安全以及施工單位名譽問題。因此,在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施工人員的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位置,若忽視了這一點,那是會十分危險,也是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錯誤。所以作為施工管理人員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對所有的進場的人員要做好安全教育與宣傳工作。要以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為原則。讓在施工現場的人員自覺遵守安全規則,執行安全措施。
六、園林綠化工程后期養護管理
加強園林綠化工程后期養護管理是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控制不可論文缺少的環節。俗話說“三分栽,七分管”,如果后期養護管理不到位,那么前期的綠化種植將會前功盡棄。因此,必須加強園林綠化工程后期養護管理工作,確保工程質量①項目經理在工程竣工移交時,向綠化養護班提供《綠化養護方案》,明確養護計劃和養護要求;②養護人員嚴格按照《綠化養護方案》和有關的綠化養護規范、規程的要求進行綠化養護控制;③綠化養護責任人根據綠化養護要求,按季節、植物生長情況及時做好日常的澆水、松土、除草、修剪、防旱防澇、防治病蟲害等養護工作,并做好《綠化養護記錄》;④項目部檢驗員對綠化養護質量進行抽樣檢驗,項目部施工主管不定期對綠化養護班進行綠化養護的綜合檢查考核。
結束語:
一個成功樓盤的標志需要一個出色的園林景觀設計,而獨特的同林景觀設計和專業的工程施工管理是分不開的,是打造成功園林景觀的重要保證。在整個園林景觀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員是最直接的指揮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施工技術員的工作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和質量。每個施工技術員都要各盡其責,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實施工作前對這項工作進行全面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工作。所謂知己知才能百戰百勝。不了解同林景觀工程的情況,盲目的進行施工,等于沒有計劃去打仗,這樣的后果可想而知。
參考文獻:
[1]曹緒峰、孫麗娟;淺析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管理的過程.南京園林,2004(22).
[2]趙力政譯;園林綠化施工與管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年.
[3]范美蘭;園林綠化工程的現場施工管理,廣東建材。2008(7)
[4]季書杰;園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控制方法研究,中國園藝文摘2008(4)
[5]武巧民;園林施工管理的探討,科協論壇(下半月)2008(6)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生態;生態均衡; 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已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被納入各國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綠化建設投入不斷加大,步伐進一步加快。當前,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性也已被我國政府和市民所共識。而新型城市化的建設對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與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將城市園林綠化與周圍環境更加有機的結合起來、如何更好地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服務功能,這些都是當前城市園林綠化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研究園林綠化在城市中的應用是有實際意義的。
一. 城市園林綠化含義
城市園林綠化是將功能、科學、設計等知識融入城市綠化建設的藝術手段,將具有不同形態、生長規律的城市綠化植物進行有序組合,使群體美、個體美和細部的特色美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將所有綠化植物以飽滿活力展現在人們面前。城市綠化的景觀,不僅要有優秀選擇規劃方案,還要有專業人員指導整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才能使城市綠化工程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的高度統一,并營建出符合現代城市建設理念的綠化景觀效果。
二.城市園林綠化的布局規劃
景觀建筑的布局主要考慮組合形式、對比與層次、空間序列以及借景。
1 組合形式
景觀建筑組合形式包括:獨立的建筑物為主景,與周遍環境結合形成開放性空間;建筑組群,自由組合,成為連續性景觀,形成開放性空間;建筑圍合形成庭院空間,形成半開放空間,有一定景觀整體性;混合式空間布局,總體布局,分區域構圖。
2 對比與層次
在園林景觀建筑中,對比是把兩種有顯著差別的因素通過互相襯托突出各自的特點,同時要強調主從和重點的關系,即在設計中要注意主從配置得當,防止濫用建筑元素而破壞園林空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層次的獲得主要有相鄰空間的滲透與層次和室內室外的滲透與層次兩種表達方式,可以用對景、框景的手法,也可以利用空廊及建筑空間穿插、錯落彼此滲透,增添空間層次。
3 空間序列
園林景觀在建筑空間序列的設計表達,組合形式通常可分為規則對稱和自由不對稱兩類。規則對稱經常在功能和藝術思想意境要求莊嚴的建筑和建筑組群的空間布局中應用;自由不對稱空間序列多用于功能和思想意境要求愉悅輕松的建筑群落空間布局。在設計中需結合環境特點完成表達。
4 借 景
在園林景觀建筑規劃設計中,借景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需要把各種能夠增添藝術情趣的形、聲、色、香融合與場所中,豐富畫面構圖的外界因素,確保景色特點并富于變化。設計者可通過借形組景、借聲組景、借色組景、借香組景等手段,利用景觀建筑自身特點,達到建筑畫面構圖、景色融合與藝術表達的需要。園林對建筑的認同感方面,應該確保景觀建筑能夠在園林的空間中有準確、合理的定位,符合使用者的主觀感受和對景觀整體性的期待。
(1)要有環境設計與景觀建筑單體設計相互同步的思維。有相互統一的設計思想,考慮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關系,采取技術措施和藝術手段,解決環境與建筑之間的矛盾部分,確保兩者的相互統一。
(2)要有平面設計與空間設計相同步的思維。考慮景觀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時應與空間環境進行整合,促使它們在反復不斷的同步修改完善后能夠有機結合,與景觀協調。脫離整體,與整個景觀設計割裂的片面單一的建筑設計時不可取的。
(3)要有建筑設計與工程設計同步的思維。景觀建筑設計的最終建造是在工程施工允許的基礎之上的,在設計中應避免單純追求單體效果與景觀追求而脫離現實,應基于對結構的思考完善構思,控制建筑設計
的展開。
(4)要有設計調整與環境互動的思維。理性分析人與環境的關系,發現設計中的不足以及未解決的園林與景觀建筑,景觀建筑與人的矛盾,即使調整設計思路,避免設計效率低下。滿足景觀建筑在以上兩個方面獲得優勢實屬不易,景觀建筑的設計者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客觀地分析人們心理特點和訴求,能夠合理總結場所的現狀與內涵,能夠熟練應用不同形式的表達技巧,從而準確傳達出自身的構思和意愿,完成與園林完美統一的優秀景觀建筑。
三.當前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中的問題
1. 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理念落后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園林綠化,并把城市園林綠化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中。但是由于園林綠化的規劃理念落后,不能與時俱進,造成城市園林綠化的布局、層次、景觀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地方只追求量大,沒有追求質高,表面看起來綠地面積占地大,場面震撼,但實際其產生的群眾親近自然的效益、總體生態和社會效益卻不成正比。許多公共綠地植物配置單一,樹種不豐富,喬灌木搭配不合理,沒有形成應有的層次感,觀葉植物和觀花植物配比不合理,沒有形成四季有花的綠地景觀,無法體現城市園林景觀特色。有些綠地的人工雕琢的氣息太重,沒有體現城市園林綠化的自然美,這不僅僅造成城市園林綠地建設成本高,而且造成后期的養護成本很高,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剪、維護。園林綠化規劃中忽視了城市園林綠化是有生命力的,沒有將建立城市園林綠化自身生態維護系統作為目標,只是為綠化而綠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 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不科學
城市園林綠化職能部門制定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往往具有局限性,沒有通盤考慮,缺乏科學性。沒有高水平、科學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就無法合理的開展城市園林綠化的布局、建設,其生態環境的質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應依據城市的人口、地理位置、現有的綠地水平、社會的需求等方面綜合考慮,而不僅僅是看見空地就插綠。造成城市園林綠化的比例中,公園綠地、道路綠地、附屬綠地、防護綠地比例不協調,沒有形成合理的配比,造成局部的失衡。同時,在區域城市園林綠地的布局中,也存在不科學的問題,如:居住區綠地分布不足,造成市民的休憩、運動都擠到公園,造成公園人滿為患。郊區建設了大型的公共綠地,但是由于距離遠,很少有人去游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閑置。在日常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管理中,職能部門沒有后期的跟蹤、反饋,綠地規劃建成后,沒有去評估績效,沒有收集市民的反饋意見,這樣無法更加科學、合理的開展新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無法形成良性循環。不僅能完成自身的功能特點,也能為其所處的環境增強藝術的氛圍。
三. 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中的對策
1.加強綠化規劃中的計劃性
長期的綠化規劃主要是著眼于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這種長期的規劃必須符合城市長期的發展方向,而且這種長期規劃決不能是某一任領導的個人意志的體現,必須是經過科學論證、受公眾的廣泛評價,并最終確定的一個規劃。在城市綠化規劃中,應加強綠化規劃的計劃性,要長期與短期規劃相結合,避免政府的短期行為,導致大量的財務、物力、人力資源的浪費。另外,長期規劃要根據短期規劃的成果和成效進行不斷的調整,長期規劃始終要符合社會總的發展需要,并且長期規劃要能夠引導人們更加重視城市綠化。但是也要注意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獲得更好的綠化享受,而非為計劃而計劃,所以計劃在制定前一定要經過充分的調研和數據收集,計劃必須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才能夠為綠化的長期發展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強化市林業和園林局在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
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各階段的規劃職能和參與度,確保園林建設各項指標在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得以落實。
2.建立科學的園林綠化評價機制
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內容,對城市植物生態適應性及生態功能性綜合評價,是園林綠化建設科學決策的依據。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城市綠化的客觀要求和自然地理及氣候條件,城市綠化評價指標應包括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景觀效果等方面,具體為:綠量指標綠化的總量;生態適應性耐旱性、耐鹽堿、耐瘡薄、耐旱性、耐陰性、耐水濕;生態效益殺菌能力、滯塵能力、降溫增濕作用和吸碳放氧能力;經濟效益,如地價;景觀效益。2)綠化功能的量化研究。在確定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數學模型,對各項指標進行量化分析。3)采用的技術和手段。因為園林綠化具有環境功能性、采用指標多樣性和寬泛性,所以園林綠化的評價需要采用多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主要有遙感技術。利用遙感技術建立城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掌從而握城市綠化指標體系,并進行統計,對采集的數字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達到建立科學的園林綠化評價機制的目的。
結 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綠化規劃設計需要符合特定的環境條件并且應正確把握好藝術美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生態保護延續了藝術美也支撐著生態保護。在實踐中要注重因地制宜有選擇地吸收古典園林、西方園林的藝術精華從事新的創造應注重綜合利用城市學、環境保護學、城市生態學、環境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來指導園林規劃設計應在滿足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的前提下營造景觀去營造賞心悅目的園林藝術美。
參考文獻:
[1]、尹珊 等建筑設計中景觀的利用對策探析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
關鍵詞:園林景觀;中國風景園林;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不斷上升。人們開始不滿足于傳統的居住環境,開始尋求更適宜的生活場所。大城市內部交通擁擠,人口聚集,空氣質量差,而且還會產生熱島效應。園林景觀能帶給人舒適的感覺,不單單空氣清新,而且能夠讓人感覺置身于自然。社會的需求帶動了園林景觀與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利用建筑學、園林學、美學等學科,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元素,設計成一種融入城市的園林景觀。中國風景園林的設計,要發掘出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在設計中融入。無論是園林景觀還是中國風景園林,都要遵循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1景觀的來源和局限性
“景觀”一詞,并非是中國古語。它是在20世紀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新詞,即英語中的landscape。我國古代認為“景”、“觀”二字屬于同義字,因此用其中的一個就已經夠了,比如“街景”、“城景”等。直到解放以后,我國才確定有“景觀”一詞,認為是一個地理學的詞匯。在英語中,landscape分成了兩塊,land是土地的意思,scape是景物的意思,兩個詞連在一起。英語中的landscape源于德文landschaft,德文的這個單詞來源于荷蘭語,意思是陸地上有一片草場、田地、原野森林,中間是一些住房。指的是這些景致的集合。荷蘭人認為的是風景畫,而之后這個詞用于了自然科學的生態學和地理學,從而失去了審美的內涵。
Landscape有著風景的含義,但漢字的“景觀”卻有著視覺的意味。而造景就是為了創造一片值得視覺欣賞的景致。“景觀”包含了生態學、地理學以及藝術學的韻味。而我國景觀、園林的設計師們,總是會追求“景觀”的美、值得欣賞的方面。而這方面,并能夠成為景觀未來的發展趨勢。
2園林的本質
園林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的一支。站在漢字的角度,它是“園”和“林”的結合。其實,在中國歷史中,它既是園和池、園和亭、園和山,以及眾多的集合而組成的代稱。如果用一圈的籬笆來圍成一個只是種菜的園子,那么就沒有什么審美情趣,加上山水、建筑等組成一個大的整體才能稱之為園林。園林的創造,是為了獲得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既能享受大自然,也能遮擋艷陽,保持冬暖夏涼。具有很強文化意識,也充滿了生活的功能。因為除了眼睛看以外,我們的祖先需要的是一個生活條件美好的實際生活境域,包括夏涼、冬暖、遮雨、透氣、避風、向陽等,使我們不但看起景來眼睛舒服,而且我們賞景時所處地方(賞景點)的各種環境也舒服宜人,同時又具有文化意識和生活的功能。
3中國風景園林
如今,在我國學術界,認為可以將園林和LA(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對應,我國已經將LA譯成了園林學。風景園林的翻譯和現實中的風景、園林存在著一定的重復,而且總給人一種不怎么能夠用于硬質景觀設計的印象。但比較于單純的“園林”,它又能夠拉開林業和園藝之間的差距。風景園林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有著綜合性。它能夠將觀賞園藝、景觀設計、環境藝術、國土規劃融合在一起。中國風景園林的教育,最早是由清華營建系和北農大的園藝系聯合在一起創辦,這在世界上也是非凡的創舉,只是后來學習前蘇聯而導致破壞。如今,西方文化向我國本土文化進行滲透。中國風景園林屬于綜合性的,那么也就需要用綜合性的辦法加以處理。 風景園林是利用藝術、科學的方法創造美好的室外生活,因此不能和LA完全的對應,走出自己的風景園林道路。
4景觀、園林的發展趨勢
4.1利用自然元素
景觀、園林的設計,自然離不開使用自然元素。自然元素能夠帶給人一種清新之感,也體現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傳統的景觀、園林設計中,都曾使用過自然元素,但是運用自然元素比較單一,設計的層次感以及選擇的品種都不能與周圍的景物相協調。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景觀、園林的設計將會采用多種的自然元素。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定要注意合理布局,將層次感體現出來,與周圍的建筑、景物形成和諧的色彩搭配。并且能夠達到藝術審美的要求。而利用自然元素,是景觀、園林發展的必然。
4.2 凸顯人文特色
景觀、園林的設計既充分體現了自然元素的美,也是一種文化創作的建筑體系。景觀、園林的創造,并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其實也是為了體現人文的特色。景觀屬于外來詞匯,它主要的意思是強調,就是利用人造的景物來讓眾人欣賞,感覺其中的美韻。而這樣其實就忽視了景觀擁有的含義和它的文化理念。景觀只是用來欣賞,而沒有融入設計思想,因此不存在生態化和人性化。園林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建筑,中國古典園林就有著亭、臺、樓、閣、池的內部構造。古典園林的設計,是為了滿足我國古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欣賞,屬于貴族的“內部花園”。一般的老百姓很難能夠看到或者欣賞到。曹雪芹的《紅樓夢》內“劉姥姥進大觀園”就表現出了這樣的狀況。而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內的“病梅”,就缺少著對大眾的關懷,只是為部分人欣賞所服務的。而景觀、園林的發展趨勢,將會利用人文特色來凸顯出景觀、園林的文化和生活功能,達到景觀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
5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趨勢
5.1體現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資源
信息時代的快速便捷,使得世界文化開始向著多元、融合的方向發展。中國風景園林也將跟隨著世界潮流,轉向多元和融合。只是追求多元的文化精神,可能會失去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文化傳承至今,已經沉淀了非常巨大的文化資源。中國風景園林的設計,要科學合理的使用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資源。每一個區域,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設計中國風景園林要充分的利用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體現出中國風景園林的獨特魅力。這將是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趨勢。
5.2遵循可持續發展、生態環保的基本原則
中國風景園林不單單要重視社會人文與自然的結合,也要遵循可持續發展,保持生態環保。世界科技發展過程中,工業發展一直都給社會帶來了污染,損害了自然生態。如今,世界上一些國家已經步入了新型經濟生產,重視自然環保建設。我國城市熱島效應嚴重,而且交通尾氣污染大。因此,設計風景園林,就要將景觀設計看成一個有機體,擁有和生態自然相同的功能。在設計風景園林的過程中,將生態環保的理念融入,也可以使用一些節能環保的技術,例如雨水收集器、太陽能電池等。既然要將人文和自然相結合,就要充分的利用兩個方面的節能辦法,既保持風景園林的模式漂亮,也要形成新陳代謝、有機循環的生態系統。
結束語:
園林、景觀與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趨勢,其實便是更多的向著人文關懷、自然元素的方面延伸。園林是中國的詞匯,而景觀來源于國外。無論是園林還是景觀,都帶有自然生態的特色,是因為人們需要更適宜的生活環境而創造。中國風景園林要向著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保的方向發展,并要融入中國特色文化。園林、景觀、中國風景園林的設計,都需要適應時代的潮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文化加以指導。
參考文獻:
[1]江貴寬.園林景觀與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方向研究[J].現代園藝.2012,(10).
關鍵詞:風景園林;土地利用;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S6-0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05.059
土地為復雜的區域生態綜合系統,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當今,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和經濟的發展,城市面積逐年向郊區擴張,有限的土地資源面臨著急劇緊缺的狀況。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導致的土地浪費、氣候變暖和空氣質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居住及工作環境。斯蒂文?摩爾海德(Steven Moorhead)(2001)認為,通過風景園林可以為人們創建“令人欣喜的高質量環境”[1],所以研究風景園林與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就成為了改善城市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基于此,本文從風景園林的核心價值出發,力圖對土地利用的規劃設計、生態修復、供求矛盾等影響做一個系統而全面的綜述,希望為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1風景園林的美化價值
關于園林的產生歷史,可以追溯到自人類產生的時期。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自身的生活空間范圍內通過不斷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的世界觀和審美觀。基于通過風景園林來改變土地的美化價值,國內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張晉石(2006)認為,由于自然環境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方園林景觀的價值取向差異,并根據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提出了發展鄉村景觀規劃的意義[2]。李劍(2009)提出了土地的美化價值直接影響著人類與土地的互動[3]。胡婉菲(2014)提出了通過風景園林的美化設計可以滿足人們對區域土地上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而影響著現代城市的發展[4]。
2風景園林的生態價值
風景園林設計中土壤、水文、植被等設計元素不但為人們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定的美學價值,也為人們在生活空間上提供了防塵、保濕、改善空氣、調節氣候等一系列的生態價值。通過土地生態價值的改變,又會對土地利用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趙彩君(2010)認為,通過風景園林設計來改變城市雨水徑流可為解決城市土地因大量密集建筑所帶來的供水不足及氣候變化等問題[5]。馮瀟(2009)認為,風景園林可以通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功能,凈化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配以綠色植物來保護生態環境[6]。董祚繼(2007)認為,當前為解決我國的城市化加快發展所導致的土地供求矛盾必須重視生態建設,注重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規劃[7]。
3風景園林的公共價值
風景園林存在于人們公共的生活之中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共價值。熊瑤(2010)認為,風景園林的設計應注重“以大眾為本”,而并非是建造僅迎合個人的場所[8]。李淋龍(2013)認為,風景園林是城市規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設計可體現出社會公眾的審美價值觀[9]。但承龍(2002)認為,在我國當前階段,公眾參與政府的土地利用規劃所反映的結果有利于可持續土地利用規劃的建設[10]。
4結語
根據以上學者們的研究,可以發現風景園林的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及公共價值均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問題上產生影響。如何在高效利用現有土地的基礎上提高土地的美化程度、改善區域的生態環境以及構建人文和諧的公共場所,就不得不依靠風景園林來對土地利用進行合理規劃。風景園林設計旨在對土地地塊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利用,建立一個園林景觀與人類發展文明相結合的自然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改善同時也會影響人們對區域地塊的認知,并改變土地的整體價值,進而自然而然地調控了單位土地面積內的居民居住密度,有助于解決土地的供求矛盾。將風景園林的設計理念融入到區域規劃、城市規劃、道路規劃、建筑物及建筑附屬設置規劃等一系列的土地開發利用中,通過風景園林的元素設計,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解決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所給人們帶來的生活不利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斯蒂文?摩爾海德.景園建筑[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8-11.
[2]張晉石.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129.
[3]李劍.土地美學的基礎理論問題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1.
[4]胡婉菲.淺析風景園林工程現狀及解決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4,(9):227.
[5]趙彩君.城市風景園林應對當代氣候變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111-133.
[6]馮瀟.現代風景園林中自然過程的引入與引導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41-46.
[7]董祚繼.中國現代土地利用規劃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452-454.
[8]熊瑤.中國傳統園林的現代意義[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61-80.
[9]李淋龍.風景園林設計建議及未來發展方向探究[J].才智,2013,(21):217.
[10]但承龍.可持續土地利用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141-153.
[關鍵詞]:觀光農業園;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景觀規劃
[引言]: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逐漸在經濟轉型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大的步伐,人們對于農村和農業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知識,農業觀光園也就隨之誕生了。
1、楊凌創新園景觀節點及現狀分析
楊凌區位于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的腹地,寶雞與西安的中心位置。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經國家批準的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十大科技工業園區之一, 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一,號稱中國農業的“硅谷”,因此楊凌農業園是中國觀光農業發展的縮影,是了解中國乃至亞洲觀光農業的鑰匙。創新園是楊凌觀光農業園之一,也是較為具有代表性的園區。
現在創新園是楊凌各類觀光農業園的集中體現,其中包含了農業科技展示,休閑住宿、農業采摘和農產品養培育研發等因素內容。創新園包括不同功能區,主要為四大區,觀光溫室、后勤服務區、創意藝術集裝箱酒店和大棚采摘區。其中觀光溫室依據不同的功能,分成八個不同的場館。依次為:夢幻花卉館、工廠化育苗館、夢幻花卉館、無土栽培館、盆景館、南方果樹館、現代農業創意館,西部特色展示館、超級菜園。
2、楊凌農業園景觀優劣分析
2.1觀光農業園景觀設計的弊端
每地區因多種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都有其獨一無二地方自然風貌。但是創新園內的創建缺忽視甚至破壞了這“獨一無二”,這個問題是觀光農業發展的普遍病癥。除溫室景觀外,園區缺少景觀必備的園林建筑、小品景觀和基礎設施,如供游人休憩用的桌、椅、凳等設施在園區很少存在,即使存在,在園區內的擺放也過于集中,設備大多都達不到使用的要求,質量低劣,處于閑置狀態道路方面,園區道路的設置沒有主次道路之分,特別是在溫室景觀中,園區并沒有利用道路的大小、材質等因素去引到游人,從而導致瀏覽線路混亂。
2.2園區景觀設計的優勢
創新園的溫室每一間溫室都是一片不同的“天地”,根據功能和主題的不同,景觀設計也相對具有其特色。每一處溫室都能全方位的滿足人對自然的體驗、對自然的渴望。而且館內每一處景觀都是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所組合搭建,植物配置上既考慮到了植物的觀賞性,還考慮了生態學特征,切通過立體種植,平面種植和人造景觀種植等方式加以地方的民俗、民風和農耕文化和歷史典故等元素元素通過并置,沖突,融合等方式增加了管內觀光內涵并給游人造成都市景觀所不可能擁有的視覺感受。
3、觀光農業園景觀改造建議
3.1人文景觀的改造
文化是園林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在園林景觀中它是無影無形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在景色中感受到它的存在,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銘牌,是這片地區在時間長河中的積淀,沒有文化的園林則是毫無特色,失去地域靈魂的園區。只有充分的發掘和研究關中地域的民俗和人文歷史的傳統,經濟發展的情況,滿足當地自然景觀,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基礎條件下保留園區內的應該存在的農業特色,在園區主要景觀和景觀節點的設計上繼承當地的農耕傳統文化,在結合現在造園技術的前提下再現傳統民俗,農業園的發展才會長久。
3.2自然景觀改造
觀光農業園自然景觀改造應當遵守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園區的景觀空間的設計上一定要遵守楊凌當地的自然生態、地理環境。保留、還原楊凌的平原地貌特色和植物景觀特色。在植物的選擇上應選擇當地常見、且有地方特點的景觀樹種或者農作物,把農作物的觀賞價值通過組團等園林種植常用的手法表現出來。
3.3完善全區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的高低,是園區景觀設計細節的體現,細節的完整與否又決定著這一園區旅游觀光品質,以及人性化程度。增加基礎設施在園區內的布局是當前園區建設或改造的首要任務。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具有農業特色的觀光園區,設施在滿足功能性的同時,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上可以在基礎設施的設計上更加本土化,包括外形設計的本土化和材料使用上的本土化,可以使用鄉土的自然材料,如鄉土植物、當地出產的石頭、木材等,既滿足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又不需要二次加工而直接用于園林基礎設施營造。
[參考文獻]:
[1] 張天柱?現代農業觀光溫室景觀設計與案例分析 [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年
[2] 劉鳳妮?重慶農業觀光園區景觀設計的現狀研究 [D]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3] 尚麗娟?森林度假酒店環境景觀設計分析―以龍泉森林度假酒店環境景觀設計為例 [D] 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4] 杜潔?觀光農業園景觀設計―以北戴河集發農業觀光園中民俗作坊園為例 [J]安徽農業科學?2010年
[5] 杜潔 耿美云?淺析856農場現代農業園景觀設計 [J]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 第26卷 第2期
[6] 段淵古 趙菲?農耕文化主題公園設計理論與方法―以楊凌后稷教稼園設計為例 [J] 安徽農業科學?2008年
[7] 冷暢儉 陳友富 羅廣宇 謝浩波 鄧志輝?大學博覽園景觀設計[N] 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 第22卷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