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

    第1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滲透呢?首先要有明確的意識,教師在訓練學生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時,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材等課程資源中的顯性和隱性素材,結合青少年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抓住有效的教育點,潛移默化、點滴浸潤。對于有效的法制教育資源,在教學設計時就應將法制教育作為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能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識,懂得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制意識,懂得自我保護,將知識與其溶為一體。

    一 有意識的結合相應的課文內容并滲透。

    作為英語教師,同樣要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依據英語課程的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對學生因勢利導,使英語課堂教學與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統一。與此同時,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為實現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堅實的平臺。教材中有許多圖文并茂的闡述,都在于強化青少年遵循學校,家庭秩序的意識。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1 Nice to meet you其話題的主要內容就是主動問候,自我介紹和禮貌道別等中學生日常禮儀教育。學生通過對話學習仿效,使“知”與“行”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渾然難分的整體。不僅能豐富同學們禮儀規范方面的認識,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從中得以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得以糾正。作為一名青少年,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正是法制意識形成的基礎。又如八年級下冊Unit 7 Reading----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更是以生動的圖片和翔實的描述,告訴孩子們,在公共場所應該遵循的規則。規則就是法,法就是規則。同時也向青少年傳達出淺顯易懂的法律思想:規則可以方便人們的行為,有利于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 再如九年級Unit7 Could you please clean up the city park? 談論到參加自愿者,做公益活動。此時便可教育孩子們應該多參與公益活動,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我們生活的環境都獻一份力。

    同時教材從七年級起始年級開始,就循序漸進地滲透著這樣一種由淺入深的法制意識的形成過程:學校,家庭生活有規則,社會生活同樣也有規則,人人都離不開規則,社會也必須在一定的約束下才能夠正常運轉。青少年必須遵守規則,遵紀守法,才能夠健康而茁壯地成長!

    二、對學生進行“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教育

    遵守公共秩序,不擾亂別人的生活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作為中學生,更應該學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教師結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對公共標識的介紹,教育學生如何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規,讀懂交通指示牌,安全行路,文明出行。七年級下冊Unit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便教會學生如何認路,如何描述路,也可以借此教育學生如果遇到別人問路,應該怎么禮貌的回答。在八年級下冊以及九年級教材中都出現過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問題,在講到這部份內容時,便可以告訴學生到了一些公共場合,如醫院,電影院,學校,要注意停放好自己的車輛,不要影響別人的正常工作,影響公共場合的形象;到電影院,還有其他一些場合,要保持安靜,不能大聲喧嘩,不能隨手亂扔果皮紙屑,更不能追逐打鬧。同時在一些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吸煙對人體有害。課本上的這些知識,不僅讓學生在生活中鞏固了舊知,活學活用,還讓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

    三、對學生進行“健康安全”教育

    現在的學生接觸面比較廣,思想比較豐富,活躍。一次小小的生日都搞的很隆重。那么,老師要適時引導好他們,慶祝生日可以,但要做一健康的,有益的活動,不能做一些不正當的事情。比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中談論到了多種類型的聚會,在一邊學習知識內容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學生應該要健康的參與聚會。作為中學生,不應該飲酒,吸煙,甚至不能駕車,這一點在九年級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也有體現。中學生處于從非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他們無法理性的去判斷事情,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的融入法制健康教育,能夠利于他們的成長,能幫助他們去辨別是非。

    此外,身心健康也是尤為重要的。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便提到了運動,飲食均衡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同時文章中還提到了中西醫對于健康所提的觀點。使他們生活得健康快樂,擁有健壯的體魄,并且遠離疾病。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活潑開朗的個性和對生活、未來積極的態度,逐步形成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另外這部份內容還提到了上網問題,在詢問學生多久上一次網的同時也可再追問學生上網都主要做些什么,此時便可告知學生應該如何安全的上網,怎樣去避免網絡帶來的危害。

    四、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愛護環境”教育

    第2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五步三查;初二英語;聽說課

    一、什么是“五步三查”教學模式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是全國教師培訓基地和中國名校共同體結合課程改革初遇到的問題,總結出一個推進課改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中“五步”主要指在課堂教學時,第一步,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第二步,包括對學和群學,對學指兩個具有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一起合作學習,群學指采用分組制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內學習;第三步,組內匯報,讓每個成員向整個小組匯報自己學習情況;第四步,班內大展示,每組由組長或全組成員在班級總結本組的學習情況及學習內容,展示組內成員對于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第五步,班內進行達標測評,評出最優小組。“三查”則指,教師在學生獨學時,對單個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監督調查,在組內小展示時,對小組內學習情況的調查,以及最后的測評時,對全體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

    二、初二英語聽說課的特點

    對初二英語聽的要求是:能夠聽懂接近自然語速、熟悉話題的簡單語段、識別主題,獲取主要信息;能聽懂簡單故事的簡單情節發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能聽懂廣播、電視等媒體中初級英語教學節目。對于說的要求是:能根據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能引出話題并進行幾個話輪的交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或根據圖片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在上述口語活動中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外研版八年級英語教材,探討“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三、“五步三查”模式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獨學環節:即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在此環節中,學生主要的活動是完成導學案中聽說課所需要的重點短語的英譯漢以及重點句型仿寫。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課前完成,亦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目的是為聽說課的順利進行掃清語法詞匯障礙。對學、群學環節:對學是指兩個具有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合作學習,具體應用到聽說課上,對學環節進行了稍微調整,因為找到兩個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很難把握,而且這樣分配容易出現分配不均的情況。因而,對學環節簡化為同桌之間的探討合作學習,常見的對學環節體現在聽說課的對話練習中。比如,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1 activity 6 中,“Work in pair. Talk about a place of interest in your hometown.”在這個對話練習中,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學生A:來自別國的游客,學生B:給學生A介紹當地景觀的本地人。該練習中,教師可以給出提示以及可以使用的相關表達,來幫助對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群學指的是采用分組制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法在聽說課上的運用也比較多,比如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課文,以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4 unit1為例,在理解課文內容以及基本語言點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角色表演,比如“Work in groups,and act out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doctor and a patient.學生A:醫生,學生B:家長,學生C:病人,學生D:護士。小組學生可以以課文為基礎,加上自己的理解與演繹,來完成分角色表演。教師還可以安排小組合作需要討論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主旨大意,段落匹配以及課本的圖片進行討論,這樣不但可以互幫互助,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成員交流自己不懂之處,并且共同解決問題,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彌補自身的知識缺陷。組內學習匯報,即組內小展示,這一步是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向整個小組各自匯報學習內容的學習情況。比如,在完成課文框架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先獨立完成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然后再向組員匯報自己的成果。以module7 unit1 為例,在聽后環節中,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完成如下思維框架,并且向組員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交流。

    班內大展示,每個小組由組長或者指定一名成員在班級總結小組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內容,展示組內成員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這個環節可以由組長來完成,也可以是組員共同完成。例如,根據表格或者思維導圖來復述課文,或者小組一起到班級前面完成課本的表演。

    最后,進行達標測評。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設計出課堂檢測的活動,以便檢測學生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比如“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in the box”,教師隨時給予批改,評出最優小組。一個合理完善的評價機制是“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只有評價合理才能夠達到小組合作的真正目的。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教師不但及時對學生小組情況進行評價,而且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多維評價。“三查”則指,教師在學生獨學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即了解學生提前對本節課短語句子的預習情況,以便課堂各個環節的順利進行。在組內小展示時,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保證每個組員都要參與展示,盡量兼顧整體。最后的測評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同時,教師評價不但要關注整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能力、態度等,還可以讓學生互評,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等,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公平、客觀、全面的評價,這樣來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而言之,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課堂上,采用“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挖掘英語學習材料,使學生擁有更加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并盡量加深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斷創新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努力為我國初中英語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添磚加瓦,以滿足我國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創新要求。

    第3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一、相關背景知識制成圖片或幻燈片導入

    對于介紹一些科技常識、歷史事件等的課文,我們可以搜集整理一些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制成幻燈片,或從網上下載一些精美圖片,讓學生欣賞,結合自己的感想發表一下意見,然后再去閱讀書中課文,開展語言學習。如在講八年級下冊《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從網上搜索各類型的機器人圖片,讓學生觀看,并想象機器人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這樣,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

    二、直接利用課本插圖,以問答、討論的形式導入

    現在的教材圖文并茂,對于畫面精美的文章,通過對配畫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

    三、課前放音樂、歌曲或相關的視頻導入

    選擇的樂曲、視頻等一定要與所學知識相關,既對學生進行美育,又把他們帶到所學知識的情境中。例如,在導入七年級下冊Unit 3《Why do you like koalas?》時,我首先給學生播放課本40頁與之相關的歌曲,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歌聲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四、進行小組活動導入

    由于青少年自尊心、榮譽感強,提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上課開始時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以游戲的形式,再導入對新知識的學習,來加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如在學習“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時,讓各小組對以下幾個問題發揮想象,看哪個小組的答案最完美,并給予表揚。

    How many Chinese dynasties can you think of?

    How many famous characters history can you think of?

    Can you think of famous characters from the history of other countries?

    五、學生表演導入

    這種方式是為了鍛煉一些具有較強的個人能力而專門設置的。在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共性的一面,還要突出學生有意義的個性的一些東西。方式可以采用暢談式(Free talk)、表演式(acting)、演講式(Speech)等形式。

    第4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課本場景中的內容通過圖片、文字或者是電影展示,進而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重視課件的學習。例如,在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2“Time off”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世界的風景勝地,然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鼓勵學生用英語表述旅游相關的內容。

    二、運用真實的教學案例,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階段通過課堂情境教學的方法,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作用,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真實案例,結合實際場景,將這些生活的細節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學習Module 4 Seeing the doctor時,可以現場組織兩名學生進行實戰演練,模擬真實情境下醫生與患者的對話。通過這種模擬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可以調動課堂氣氛。

    三、通過音樂教學,創建教學場景

    音樂具有舒緩情緒、陶冶情操的功能。初中生也大都喜歡音樂,在英語課本中,也會出現一些英文歌曲。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播放英語歌曲,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放松心情,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另一方面,英文歌曲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聽力。現在的英語教材中,每個章節都會出現英語歌曲,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歌曲播放,也可以指導學生學習英語歌,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四、通過游戲,創建情境教學

    第5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1一、指導思想

    針對本學年學校要求教材整合的實際,因此在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中我準備應用:

    1、整體設計,體現靈活開放,設計以學生技能,語言知識,情感,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

    2、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3、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知、體驗、實踐、合作;

    4、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學生發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

    讓英語學生學習生活中成為最實用的工具而非累贅,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味到輕松和快樂。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3)(4)班從整體而言,學生成績兩級分化嚴重,這也是初二學生的特點。優秀的學生英語基礎好,善學習會思考,成績出色;而還有部分同學英語基礎差,個別同學甚至連26個字母都背不全,學習還懶散,對英語課興趣不大,主要表現在:

    (1)在聽、說、讀、寫等的技能未達標,連音標和單詞的拼讀都有待提高;

    (2)上課時精力不,對英語有的抵觸心理;

    (3)學生自覺性很差。

    (4)學生在情感,學習策略還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明確,學習習慣有待進一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有待加強。

    三、教材分析

    本冊書共有十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都列出了明確的語言目標,主要的功能項目與語法結構,需要掌握的基本詞匯,并分為sectiona和sectionb、reading三部分。sectiona部分是基本的語言內容,sectionb部分是知識的擴展和綜合的語言運用。每個單元還附有selfcheck部分,學生可用來自我檢測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在本書主要安排了一般將來時,過去進行時,句子的成分,情態動詞,現在完成時及賓語從句等語法內容,增加了復習單元文化背景知識和學習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務型學習成份和語篇輸入。

    四、工作措施:

    (1)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采取集體備課等形式,對教材認真研究,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針對教材整合的實際,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為學生積極創設情景,盡量讓學生在較為逼真的情景中滲透文化,了解文化,設置任務,完成任務。

    (3)規范晨讀制度:規定晨讀內容,每天朗讀課文中的對話和短文。目的:培養學生語感

    (4)每周做1—2次聽力練習。

    (5)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

    八年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2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在聽完宗校長新學期工作計劃和對教科研室工作計劃介紹后,內心無比激動,受到很大鼓舞。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的工作計劃如下:

    在教研工作方面,一如既往地進行業務理論學習,充實博客內容。針對學生情況研究本學期的教研課題。及時記錄教后札記并進行積極思索。按時教案以及精品教案。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嚴格要求抓基礎,抓單詞,在教單詞時,把單詞的讀音與拼寫有機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學會通過音標記單詞,黑體單詞與非黑體單詞分開抓,運用多種方式加大對單詞的考查力度;抓筆記,筆記是運用單詞的鑰匙,抓重點單詞、句子結構的用法,精講多練,通過練習,讓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做好單元檢測工作。其次,抓課文朗讀,默讀課文不等于他們能流利的朗讀課文,八年級的課文較長,知識點都在課文中,讓學生背誦課文較難,只能通過朗讀讓他們充分理解所學知識,本學期注重學生語音、語調、語速的培養,爭取讓大部分學生能快速流利的朗讀課文,以此提高他們對英語的興趣,通過此種方法也能讓他們的聽力水平有所提高,檢查朗讀情況,以小組為單位,組長負責把關,并且定期舉行朗讀比賽。第三,做好優等生的培養工作,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各班優等生的所占比例及質量,做好偏科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教給他們學習英語的好方法,激勵他們努力學習英語,提高英語成績。第四,在教學中,我會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用熱情去鼓勵學生,用方法去鞭策學生,用行為去指導學生,圓滿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

    本學期學困生轉化是五班的胡子卓。我會努力作好他的轉化工作,他反應很快但對學英語興趣不濃,學習不是很認真,性格外向,喜歡表現自己,所以我要根據他的特點多一點耐心,多給他一些鼓勵,爭取讓他有一個較大的進步。

    教學進度及期末復習安排:

    本學期共19周的時間,除去放假時間,教學時間為18周。

    unit 15課時第一周----第二周

    unit 25課時第二周-- -第三周

    unit 35課時第三周-- -第四周

    unit 45課時第四周- --第五周

    unit 55課時第五周-- -第六周

    review and mid-test2課時第六周

    unit 65課時第七周----第八周

    unit 75課時第八周- - -第九周

    八年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3一、本學期的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中,堅持以下理念的應用:

    1、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目標設計以學生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4、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即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

    總之,讓學生在使用英語中學習英語,讓學生成為GoodUser而不僅僅是Learner。讓英語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最實用的工具而非累贅,讓他們在使用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味到輕松和成功的快樂,而不是無盡的擔憂和恐懼。

    二、所教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今年我教的是八十班,整體來說,該英語成績不容樂觀,沒有尖子生;中部力量薄弱,是重點發展對象;個別同學嚴重偏科,對英語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

    三、奮斗目標

    鉆研新課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努力達到學校規定的教學指標。縮小班級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可行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和課標,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加強直觀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需求,及時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提高學生興趣。

    如英語演講比賽、單詞聽寫比賽、朗讀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學唱英文歌曲,課前五分鐘活動等。

    5、注重個別輔導,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培優補差。

    6、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五、提高學生成績的可行措施

    1、每天背誦課文中的對話。

    目的:要求學生背誦并默寫,培養語感。

    2、每天記當日學過的單詞或對話,每日進行檢查。

    實施:利用“互測及教師抽查”及時檢查,保證效果并堅持下去。

    3、認真貫徹晨讀制度:規定晨讀內容,加強監督,保證晨讀效果。

    4、堅持日測、周測、月測的形成性評價制度:對英語學習實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給學生檢驗自己努力成果的機會,讓進步的同學體會到成就感,讓落后的同學找出差距,感受壓力。

    由此在班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競爭意識。

    5、對后進生進行專門輔導,布置單獨的作業,讓他們在小進步,小轉變中體味學習的快樂,樹立學習的自信,盡快成長起來。

    6、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7、實施"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8、在教學中根據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

    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9、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10.針對學生閱讀能力差的問題,本學期進行閱讀能力訓練,每周閱讀三篇英語短文,并準備專門的閱讀摘抄本,定期檢查。

    (要求:翻譯并摘抄新詞匯、優美句子等)

    12.準備聽寫本、短文本、筆記本、摘抄本,加大學生訓練的力度,培養各方面的技能。

    八年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4這一學年,我任教八年級英語一班和三班。結合上一學年教八年級的經驗和教訓,本學年我將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統籌安排,有的放矢。

    人教版英語八年級,尤其是八下教材,內容偏多,對于農村地區學生來說,學好全部內容有些難度,我決定在備課上多下功夫,統籌安排,整合資源,將重復知識點,相關聯知識點和語言信息整合在一起,備課時力爭做到詳細,層層深入,追求高效。

    根據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和增補,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重點更突出,難點更容易突破,讓學生輕輕松松學好英語。

    第二,激發興趣,引領學生主動學習。

    八年級教材內容相比七年級難度加大,學生也過了剛入初中的新鮮期,一些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英語有所松懈,壓力加大,所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其重要。

    我將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充分詳細備課,安排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有事可做,讓所有的學生都愿意參與其中。

    每堂課前五到十分鐘進行復習,對學生情況進行各種形式的檢查,鼓勵學生養成復習的習慣,從復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肯定他們的付出,尤其是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每堂課結束時也留出一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使優等生有繼續拔高的機會。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成功了一半。在開學前兩周重點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做到關注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整,學習用品是否齊全,帶領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嚴格落實學生上課三大步:預習、聽講、復習。督促學生大聲朗讀,重視聽說,并讓學生養成善于總結,查漏補缺,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

    八年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5一、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優良的英語學習興趣、習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技能,有較好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實際應運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注重綜合能力的開發、提高,培養他們的觀察、思維、記憶、想象和創造等方面的能力;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觀意識,并結合課外學習,達到教學的最優秀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習慣,并做到持之以恒,使本年段的英語教學能進一步發展、提高。

    在這一學期中,主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繼續培養學習英語的學習習慣,要很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學習任務,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把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放在學科教育的首位,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為學科和學生本人再創佳績。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英語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冀教版英語,教材編排有以下目的:

    1、要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英語的訓練,掌握最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及培養初步援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養成良好的外語學習習慣,掌握學習外語的基本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

    2、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

    3、培養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三、教材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從語音、詞匯、語法、閱讀等方面著手

    1、語音教學本冊課本在上冊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運用音標和單詞的發音規則,著重抓好學生的預習,自學能力。

    2、詞匯教學本冊課本所要學習、掌握的單詞約400個,另有固定搭配和習慣用語若干條,任務較重。

    3、語法教學本冊課本的語法教學項目有:動詞過去完成時、過去進行時、情態動詞、五種簡單句的結構等。

    4、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本冊課本中的閱讀課文比上學期難了很多,仍以對話為主,還有一些簡單的短文。

    因此,提高學生的聽說、表演對話的能力仍是本學期的一個教學重點,還應有一定的語法基礎,具備相當的句子表達能力,能運用一定的詞組和句型。

    四、學情分析

    從整體情況來看,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興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不夠一年級水平,所以在課堂教學時,出現有學生不守課堂規則,不愿聽課、睡覺或是做與課堂無關事情的現象,這使得課堂難以調控,難以形成英語學習氛圍。有少部分學生基礎較好,自制能力較強,能認真聽課,按老師要求完成各項任務,。總的來說,本班的英語教學具有挑戰性,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

    五、教學措施

    1、依據學生基本情況,逐步激勵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

    2、重視課堂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3、有意識培養學生聽力、表述、朗讀、書寫和作業的基本能力。

    4、重視思維過程系統編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點面結合,逐步擴展,循環往現,以加深影響。

    5、特別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初二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十分關鍵,而這屆學生英語底子薄,興趣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特點研究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特點、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及模式。同時,要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于好的學生要加大知識的容量,拓展知識的層面,使好學生成績更上一層樓;對于差生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使差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重點:筆頭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應保證學生在寫之前明確他們要做什么,應有一定的示范、例子,使他們明白該怎么做;聽寫是培養學生寫這一技能的有效方法。

    【一】、閱讀訓練

    1、讀材料題目

    2、讓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一遍對話或短文

    3、當學生找到答案時,鼓勵他們回答

    4、再細讀一遍,進一步理解文章

    5、對于生詞何習慣用語,讓學生推測

    6、學生間的討論

    7、加強閱讀訓練,培養閱讀能力

    【二】、語法教學

    教師應控制講解時間,重點必須在學生言語訓練上,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探索和歸納。

    【三】、其他方法、措施

    六、教學進度

    第6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構建 趣味盎然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育,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信心、策略和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英語教育來說尤為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設計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如何精心設計教學,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成為每個英語教師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以繞口令、唱歌、吟詩等切入進行課前引趣

    精心挑選符合教材內容的經典繞口令、世界兒童名歌、有意義的詩歌,讓學生在課前幾分鐘邊聽邊學習它們,來營造英語學習氣氛,為課堂教學熱身,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例如,為了練習和區別音素[ai]、[i],讓學生先聽繞口令:“I like to sit and think and fish,and think and fish and sit. And think and sit and fish and wish the fish would bite a bit!”然后邊聽邊練習,最后讓學生輪流練習繞口令,直到熟練。這樣既能增加學生學英語的樂趣,又能提高學生的發音能力。

    又如,教完七年級上冊Unit1《My name is Gina.》中的數字one to ten之后,教學生唱數詞歌曲《Ten Green Bottles》,學生很感興奮。經過幾天課前的學唱,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十個數詞,而且唱得很熱情、很有趣。

    再如,在教九年級Unit15《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讓學生在課前自創或搜集詩歌,然后朗誦詩歌來呼吁人們保護環境。如詩歌:

    Nature is crying.

    People chopped down the trees.

    People broke the mountains.

    People killed the animals.

    People polluted the rivers.

    Nature is crying .

    She needs our hands.

    Please protect the nature.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通過詩歌的朗誦,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語言表達能力也越來越強。

    二、以多樣的教學形式為舉措實現課中激趣

    1.運用Daily Talk。Daily Talk是英語教師喜歡的一道課前“開胃菜”,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的平臺,又能提高英語口語、聽力等綜合實踐能力。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就要培養他們進行Daily talk。Daily talk的內容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9《How are your weekends?》時,要求他們談論有關周末的活動。Daily talk既能使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又能為教師課堂導入做好鋪墊。因此,Daily talk就像一座橋梁,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開展英語游戲。游戲是初中學生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它既能調節課堂氣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在平時英語課中應盡可能讓學生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如:在《Let’s play soccer》這一單元時,學生學習各種球類的表達后,可以讓他們邊打球邊操練剛學的語言;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3《Why do you like koalas ?》讓學生在方框中填入九種動物的單詞,然后教師說出三個動物單詞,如果學生把這三個動物單詞填在同一條線上,那么這位學生就是獲勝者。這就是英語教學中的Bingo游戲。

    3.利用膾炙可口的順口溜、口訣、歌謠。英語語法學習很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英語語法學習的順口溜、訣竅歌。如在教be動詞單復數時就用順口溜:“我用‘am’,你用‘are’,‘is’跟著‘他’、‘她’、‘它’,is單數,are復數。”又如:句型轉換題句子中有be動詞或情態助動詞,改成一般疑問句的順口溜是“一調、二改、三問號”;區別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的口訣是“名尾s,形原形,形跟名,名不跟”;主動語態改被動語態的口訣是“三變,一不變”。以上這些順口溜、口訣、歌謠使得繁瑣的語法知識成為a piece of cake。

    4.進行形象逼真的角色扮演。進行角色扮演,來訓練學生靈活地進行英語交際,讓他們活學活用。教師要創造情境,使學生的角色扮演更真實。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8《I’d like some noodles》的對話時,先布置好飯館的環境,然后讓學生裝扮成服務員和顧客,進行點菜的會話實踐。

    5.采用熱情洋溢的評價。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重視教學評價對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多采取鼓勵、表揚的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對學生的每一個正確發音、每一個響亮回答、每一次精彩表演等等,都給以“Well done!”“Good job!”“Wonderful!”等評價。尤其是對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把簡單的問題給他們回答,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激勵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以實踐體驗活動為載體達到課后增趣

    1.布置“特色作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特色作業”。如學完了八年級上冊Unit 5《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的“An invitation to a birthday party”后,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按其所好,喜歡畫畫的可用畫筆設計一張邀請卡;喜歡歌舞的可以為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配上自編的舞蹈;喜歡演講的可以收集中國中學生和外國中學生過生日方式的有關資料,并加以比較,然后演講介紹相關的內容。每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作業,這樣作業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了自由發揮、自我創造的機會,所以他們會完成得輕松、愉快,作業的質量也會提高,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2.設計英文小報。學完七年級英語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編輯英語小報。每個月學生出一期英語小報,每期的主題與最近所學的課本內容相關。然后進行全班評選,選出最佳才藝獎、創造新穎獎等。最后,讓學生把這些獲獎的小報貼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教室里增添了一道英語學習的靚麗風景線,為學生相互學習和鑒賞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建立英語閱覽室。為了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了增強其閱讀能力,教師除了選印各種體裁、題材的文章讓學生課后自由閱讀,還可建立學生英語閱覽室,室內擺放各種英語簡易版本的世界名著、雜志、報紙,每天下午定時對學生開放。開放期間可以常播放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閱讀自己喜愛的書。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適當摘抄一些優美的英語句子進行背誦。進過一年的閱讀,學生們漸漸地喜歡上了英語,而且興趣程度不斷加深。學生的英語知識面不斷擴大、拓寬,同時也加強了英語的其他技能。

    總之,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應用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把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有效地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因為教學內容的吸引而興奮起來。只有這樣,我們的英語教學才能更具有實效性、科學性和時代性,才能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出符合時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於雪梅《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與保持》(《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12)

    第7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一、依據學情,創建活動小組,給學生一個發展的天地

    根據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我們設立了四個英語興趣活動小組:英語課文表演小組――英語基礎扎實且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的同學參加;英語對話表演小組――英語基礎較好且有一定的會話能力的同學參加;英語朗誦小組――英語基礎一般的同學參加;英語書寫小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參加。活動小組成立后,同學們踴躍參加,積極性高漲,每組由小組成員選出兩位小組負責人,組織和負責本組的活動。

    二、因材施教,明確任務,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在英語“第二課堂”上,我設計了較為簡單的活動來激發成績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成績好的學生設計較難的內容以避免他們產生自滿的心理。給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任務,這對他們更好地、更均衡地發展是十分有利的。英語活動小組成立后,我就在教學活動中付諸實施,將每單元、每節課的學習任務根據不同的要求布置給四個活動小組,例如我們在學完八年級下冊Unit4之后,在復習鞏固該單元的重點語法“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讓第一組的同學說句子,第二小組的同學做記錄,第三小組的同學大聲朗讀出來,第四小組的同學用自己的話把他轉述出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所長去展示,使各小組的任務都能出色完成,每個參與的學生都從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多展示、勤交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在以素質教育為主的初中階段我們仍把聽和說作為學習英語的主要手段,因此課堂上的對話表演、朗讀課文和復述課文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課堂上教師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那么每周一到兩次的“第二課堂”恰好可以彌補課堂上的不足。在課堂上沒有參與對話、朗讀或復述課文的同學,可以在“第二課堂”活動中進行訓練和表演,給每一位同學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舞臺。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可給他們指派“小老師”幫助他們進行朗讀、對話和背誦、復述課文的表演,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演給予適當的評價和獎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八年級下冊Unit2的Reading時,在課堂上我要求程度好一些的學生根據所給的關鍵詞復述課文,程度差一些的學生熟讀課文,在當天下午的“第二課堂”中,我提出的一幫一活動得到了學生的熱烈響應,迅速結成幫扶對子,在好學生的幫扶下絕大部分學生都順利的復述出了課文,連平時最不用心的學生也能順利地讀出課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第二課堂”中教師還可讓學習較好的同學把語法學習、單詞記憶、課文背誦、課文復述的經驗進行交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扶,也請學習進步很大的同學談談最近學習的心得體會,讓不愛學習的同學也說說得到幫助后的感受,讓更多的同學都能在“第二課堂”中有展示交流的機會。

    四、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廣泛,營造一個學英語的良好氛圍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我們又開展一系列的英語活動,像英語書寫比賽、英語聽力比賽、英語詩歌朗誦比賽、英語對話演出、英語課本劇表演、英語現場作文大賽等。同時我們又確定每年的12月底進行全校英語“語言能力”匯報演出,形式不限,學生可以表演英語短劇,可以進行英語朗誦,講英語故事,唱英文歌曲等。每一項活動都有很多同學積極踴躍的報名參加。

    在“第二課堂”中我們還組織學生觀看英文經典原聲電影,讓學生背誦經典臺詞,分組進行角色分配,現場配音表演,其他學生評價打分,學生興趣非常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地去學習英語,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第二課堂”上,我們請來了外籍教師與同學進行互動,讓學生面對面的與外國人進行英語交流,學生從剛開始的局促不安到后來的能順利地與外籍教師談論天氣,聊體育健身,聊食物,聊顏色等。收獲很大,以至于有些同學驕傲地對我說,我們都能和外國人對話了。

    第8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一、復習導入法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 ”。在備課時,我努力去挖掘新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注意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通過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教師可以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而導入下一節新課的教學;或者結合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用已經學過的舊知識導入到新課的學習。從舊知識自然地銜接、過渡到新知識的導入,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舊知識,而且把新知識簡單化,易于學生接受和掌握。可謂一舉兩得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學新目標九年級英語Unit 4 Section A “What would you do?”的設計,考慮到本節課的重點語法內容是虛擬語氣,如果教師直接講新內容,既單調、枯燥,學生也不易理解,因此我就利用學生在八年級學習過的條件狀語從句來導入新課。我先說:If I am free tomorrow, I will go shopping. 然后問學生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free tomorrow?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并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這時候我就會呈現有關的句子。然后再利用這些句子導入新課虛擬條件句的學習: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I would give it to charity. 隨后讓學生注意觀察它們之間的聯系與不同,并拋出一系列問題:虛擬條件句的結構是怎樣構成的?什么是虛擬語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愉快地走進了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圖片導入法

    圖片色彩豐富,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啟發性,使人一目了然。在上課初始之伊,教師用合適的圖片導入新課,創造一定的教學情景,可以立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引發學生注意,激發其學習的熱情,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課堂增添生動活潑的氣氛。而且還會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識,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我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3 Section A “Why do you like koalas?”一課時,我就是采用圖片導入的形式。因為這一課有許多動物的詞匯,所以我就向學生出示一張動物園的彩圖和與本課有關的動物彩色圖片,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圖片一展出,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通過圖片,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有關動物的英文單詞。然后,我和學生進行這樣的問答練習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What kind of animal do you like?Why do you like...? 由此自然過渡到新課“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教學中,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歌曲導入法

    工作在第一線的英語教師都有著這樣的一個同感,那就是上語法課是最枯燥、最無味的,也是學生最不喜歡上的課。而且語法課有一定的難度,這就更加深了學生的厭惡感。如果一開始上課,老師就一味地給學生講授語法知識點,那樣會讓學生感覺課堂枯燥無味,失去興趣,進而失去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如果我們上課前,能給學生播放與本節課教學內容有關的歌曲,那效果就會不一樣。優美的音樂能愉悅學生的情緒,能活躍和豐富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學生隨著優美動聽的旋律和輕松歡快的節奏,會饒有興趣地參加到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我在進行定語從句復習課教學的時候,就借助多媒體播放了含有定語從句句子的動畫歌曲“Lemon Tree”。動感的Flash很符合學生的口味,其輕松活潑的旋律、生動有趣的畫面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學習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接著我讓學生分析歌曲最后一句的語法現象:Yesterday you told me about the blue blue sky and all that I can see. 由此就很自然、輕松地導入到本節課的語法話題的復習,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 情景導入法

    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個有趣的、與本節課內容有聯系的真實語言環境去吸引學生參與,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使學習語言的單調過程變成活潑有趣的活動過程。例如在教學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中的has been to和has gone to的學習時。我先讓一名學生去教師辦公室然后回到教室來,進而學習He has been to the teacher’s office. 然后再讓一名學生去教師辦公室,在這名學生還沒有回到教室之前,就學習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 office. 用同樣的方法再設情景并改換人稱來進行操練這兩個句型,讓學生在使用中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就活躍多了,課堂氣氛熱烈。這樣的導入就會使句型的操練變得生動、有趣,能使教學活動形象直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故事導入法

    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都有著愛聽有趣故事的心理。故事對于學生來說有著一種特殊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使用一些學生能聽懂的、簡單的英語,并借助圖片、動作、手勢等輔助手段,給學生講述一個與本節課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 ,進而輕松地進入所學的新知識。例如我在教學新目標九年級英語Unit 11 Section A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的設計中,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學會指路和問路。我借助簡筆畫和手勢,用簡單的英語向學生講述這樣的一個小故事:“Tom 想去鴿子廣場,但他不認識路。首先他詢問了路邊的一個大叔,問道:Pigeon Square?這位大叔聽后疑惑地看著他,什么也沒有說。這時Tom看到有一輛出租車過來,于是他走向出租車司機,這次Tom沒有說話,只是做了一個鴿子飛翔的動作,司機立刻讓他上了車。可是沒有想到Tom并沒有到達他的目的地――鴿子廣場,而是被司機誤送到了飛機場。”我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同時還不斷地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也參與到故事發展的猜測中來,當結局和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時,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就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中,教師很自然地導入到新課的學習。

    六、問題導入法

    第9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教學弊端;影響;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因此,教育是生存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陶行知又指出:要是兒童的生活才是兒童的教育,要從成人的殘酷里把兒童解放出來。[1]初中英語教學也必須如此。《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2]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余杭區城鎮初中學校為研究對象。對象主要分布為余杭鎮、臨平鎮、瓶窯鎮、運河、良渚五大鎮的所屬初中,共計1500名在校學生。

    2.研究方法

    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獻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經驗總結法等。

    三、結果與分析

    1.Go for it教材的生活化特點分析

    根據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和《英語課程標準》,英語教學不能脫離了生活實踐,僅僅教課本;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語法詞匯等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英語教學應從實際生活中來,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課程目標。所以英語教學必須是:生活即教育。我們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具有發展性、拓展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教材內容生活化,教育教學要求英語教學應該是實際生活的教育。例如,以七年級1-6課的語言目標為例,就可以看出生活化內容的比例。即,Unit1:新生入學時問候他人,詢問和給出電話號碼;Unit2:確認物主關系;Unit3:介紹家庭成員;Unit4:談論物品的位置;Unit5:用“have”談論擁有物品,提出建議:Unit6:談論有關食品的好惡。

    2.教學現狀與分析

    (1)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信心不高

    據全國養成教育總課題組專家在北京市20多所學校的調查,由于不愛學、不會學而煩惱的孩子,初中達到了58.6%,嚴重影響了教育質量。筆者對1500名學生關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七年級510位學生中將近50%的學生對學英語感興趣有信心;八年級504位學生中有39.6%對學英語感興趣有信心;九年級532位學生中僅有28%對學英語感興趣信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余杭區初中生對英語課的興趣和信心度不高。

    分析原因,我們發現在現在的英語教育教學中仍然有不少這樣的老師:只會教書,只會拿一本書要學生來讀它、記它,把學生當書架子,拿書本來配學生的老師。[3]教師以課本為教育,學生知識只是讀書,教師只是教書――照本宣讀,死教書。據此,筆者做了一項調查,即10個學校近40位教師關于是否要求學生背課文進行調查,其結果是將近85%的教師要求背。筆者認為對英語學習來說,背課文確實有很多益處,但不能死記硬背。

    (2)部分教師出現教學行為偏離教育的本質

    案例1:start U1,第一頁 學生進行互相的問候,課本上是:Hi. Peter----Hello,Frank。學生互相問候時,仍是用Peter Frank。其實對方根本不是Peter或者Frank,而是實際教室里的學生“張三”“李四”了。

    案例2:七(下)U2,where is the post office?學習地名,問路和指路。教師就按照課本上提供的圖片,很抽象地進行紙上教學,而且2a的那張圖還不是十分清楚。一節課下來,教師僅僅“教”了那幾個地方(1a)和(2a)的圖片,學生也了解了這幾個地方的名稱、幾個方位介詞和幾句問路指路的用語。

    從上面的兩個案例來看,目前個別教師的教學行為出現了偏離教育本質的現象。陶行知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4]陶行知又指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謂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5]筆者認為教學行為偏離教育的本質主要表現為:偏離英語課程目標,和實際生活脫節。首先,我們的教育承擔了不應由它承擔的過多的社會壓力:升學、就業、致富、當官、成名成家,這些壓力通過考試、升學的途徑,全部加到了學生和家長、教師和學校的身上。[7]而如今的英語教師由于上述的壓力,在教師的教學行為偏離了英語課程目標,變成為考分而教,死教書,教死書、背書本、題海戰術等現象再次發生。

    (3)教學重聞知忽視親知,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

    根據下列句子及所給單詞的首字母,在答題紙上按題號寫出各單詞的完全形式(每空限填一詞)

    71. My mother is a teacher and she has taught English in this school for 20 years.

    72.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building gets less sun than the south.

    73. If the sky is clear, there’s no rain or cloud and you can see very far.

    74. Bella can speak two languages, French an Chinese.

    75. Sugar can be used for making food and drinks sweet.

    76. Susan was born in a village but she works in the city now.

    77. Jack is the tallest among the three students.

    78. Please don’t make a noise because the baby is sleeping now.

    79. It is reported that two men were killed in a car accident early this morning.

    80.My doctor advised me to take the medicine twice a day,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上面的是2011年杭州市高中招生文化考試英語卷[9]第八題,從考題設計來看是比較貼近生活,是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但是在研究對象的測試中得分率只有4.7,這不能不說明我們的教學出現了重聞知而忽視親知的嚴重性。“墨辨”提出三種知識:一是親知,二是聞知,三是說知。親知是親身的來,就是從“行”中的來的;聞知是從旁人那兒得來的,或由師由或由課本傳達;說知是推想出來的。現在的不少學校老師因為升學、高分知識注重聞知,幾乎聞知概括了一切知識,親知幾乎完全被揮之門外。[6]所以出現“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筆者根據多年對學生學英語效率的觀察發現,很多班級學生的成績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呈下降趨勢,無論是優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當然這里存在著試卷難易度等原因,但教師脫離實際生活、死教書的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也是造成該影響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師對教材和學生的熟悉程度不高

    案例4:七(下)U9的句型:什么時候開始做某事時。教師提問學生:When did you start playing soccer?該教師一個一個地問學生,然后學生又進行小組互相問,最后請代表匯報:某某5歲開始踢足球,某某10歲開始踢足球等。學生似乎做的不錯,老師也很滿意。

    案例4是筆者研究過程中所聽的一節公開課,課后我對這個班級的同學進行了“你踢足球嗎?”的調查,結果顯示53位學生中只有7位踢過足球,但現在也幾乎不踢球了。那么學生是怎樣回答老師的問題和互相聯系的呢?聰明的學生按照課本的知識點和老師的意圖作出的反應。因此這位老師的這個教學環節不實際,不是語言的真正的交際,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學。其實老師把soccer擴大選項,如乒乓球、籃球、游泳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學習,那樣教學效果就非常明顯了。陶行知認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8]但在教學實際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對教材和教學對象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急急忙忙上課,其效果可想而知。

    四、結論與對策

    1.結論

    從研究所獲得的數據分析來看,目前余杭區初中英語教學對教材生活化的把握不是非常到位,或者說沒有很好地對其進行分析,沒有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落實,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對教學的重視程度,其次就是對教學方法的選擇。

    2.對策

    (1)構建模擬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模擬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情境就是為了讓學生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活動融入到英語學習之中,在優化的情境中,“將知識的系統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融為一體”。在模擬的生活場景之中,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進行語言練習,最終讓語言綜合能力達到質的飛躍。學生的角色扮演不一定要局限于書本上所要求的角色,我們應該讓學生扮演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如歌星、球星或老師等。通過讓學生表演某個他們喜歡的角色,他們的話語自然多起來,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得到提高,這樣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興趣的指引下就能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例如:人教版 Goforit八年級下冊 UnitZ: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landed?其教學要求是:要掌握 payfor,spend,eost的用法。可以進行如下的情境設置。

    課堂情境設置:

    Teacher : what are these?

    Students:they are pictures,basketball,souvenir,VCD of S.H.E,clock.

    Teacher :who knows where these things come from ?(學生用英語做了很多猜想)Oh,no these come from the Shenzhou 6. Fei Junlong and Nie Haisheng took them from the space. Now who wants to buy these things? You can buy one of them or buy all of them. The one who pay more money for it/them. Now I am the auctioneer (拍賣師),and the auction begins.

    Auctioneer:who’d like to have the picture? I will sell it for 55 Yuan.

    S1:Let me have a look .If it’s good enough,I will buy it.OK. I’d like to pay 65 Yuan for it.

    S2:the picture is so beautiful,isn’t it? Since it’s from the Shenzhou 6,I will pay 70 Yuan for it.

    S3:I love the picture very much. I will spend 80 Yuan on it.

    Auctioneer:who would like to pay more? One,two,three. OK,it’s yours, You can have it now.

    再例如七(下)U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第一課時,教學內容:Section A(1a―2a);語言教學目標:學習地名,問路和指路。筆者第一步,布置課前任務,前一天,讓學生和同學或家長去觀察自己居住的小鎮的主要街道和建筑,查找建筑物的名稱,并畫一張簡易圖。

    第二步,實際上課直接根據他們所畫城鎮簡易圖為課本進行教學。如臨平第一人民醫院( Linping No.1 People’s Hospital),婦保醫院( Linping Women’s Hospital),臨平公園Linping Park),余杭圖書館( Yuhang library),大紅鷹超市(Dahongying Supermarket)以及各種銀行賓館等。說明:不同的學生在畫簡易圖時有不同的側重點,這對教學沒有影響,反而更貼近生活,同時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材中第一課時沒有road這次的學習任務,但是我們所生活的鎮上有很多,如東湖路(Donghu Road),沿山路(Yanshan Road),此時根據實際生活,應該在此把教材拓展。該課的語言教學目標是用Where is the …?It is on/ behind/ next to/ across from/ in front of…來問路指路,教師就可以以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如對話:余杭圖書館在哪里?――在世紀大道上,寧波銀行的對面。(Where is Yuhang library? It is across from Ningbo Bank, on Centry Ave)。

    (2)改變傳統觀念,豐富與優化教學方法

    中學英語的課程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揚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拼搏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全面貫徹新課程的要求,更好地實施中學英語的生活化教學,我們首先應該在英語教學的觀念和方法上有所改革和突破,使課堂教學上更貼近學生,更貼近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則之下,書不過是一種工具罷了。所以,書不可以死讀。”“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善于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寫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要認識到:是生活,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并在教學實踐中運用這些先進的理論。

    (3)吃透教材,熟悉學生的實際生活

    陶行知先生認為,書雖然是一種工具,但不可不用。教材的編寫如《新目標》都遵循了《課程標準》的編寫原則,具有發展性、拓展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等特點,而且所選用的教材都制定了某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因此,教材不可不用。教師如何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刪減、拓展呢?吃透教材,并熟悉學生的實際生活。陶行知認為:教的法子必須根據于學的法子,怎么學就怎么教;教師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要是兒童的生活才是兒童的教育。因此,教師應該去熟悉教材、熟悉學生的生活。具體的途徑可以通過組內研討、網絡研討以及聽取相關專家的專題報告等,在熟悉學生的方法與途徑中可以有參與活動、聊天、網絡(QQ)等形式。

    參考文獻:

    [1][5][11] 陶行知.1930年1月16日全國鄉村教師討論會,陶行知的演講記錄稿:生活即教育.

    [2] [10]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3] [4]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課標)Go For It!七年級上冊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8] [11]陶行知. 1927年6月3日在曉莊學校宴會上的演講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china成人快色|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福利app|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