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劃生育手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之間選取200例我院接受計劃生育手術的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均為接受清宮術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隨機平分后觀察組100例患者年齡平均為(56.2±6.3)歲,其中50例清宮術患者,50例人工流產手術患者;對照組100例患者年齡平均為(57.5±6.1)歲,其中50例清宮術患者,50例人工流產手術患者。2組各項基本資料比較有均衡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術前實施B超檢查,對妊娠狀況、宮腔內占位性病變具置、孕周情況進行確定。手術開始前完成常規心電圖以及血常規檢查,通過丙泊酚、枸櫞酸芬太尼實施靜脈麻醉處理。觀察組選擇超聲診斷儀伸入到宮腔中實施縱橫掃查,設置探頭頻率3.0MHz,觀察占位性病變位置、孕囊位置、子宮及宮腔病灶位置、占位性病變大小、組織物位置,確定患者宮內有沒有出現畸形。通過超聲引導于宮腔內進入手術器械,使吸宮器深度、位置能夠顯示出來,將孕囊吸出,另外經超聲引導將病變組織、孕囊組織物完全刮除。對照組術中不應用超聲引導實施手術,在子宮內伸入探針,對宮腔深度進行測定,另外將吸管送至孕囊位置,開啟負壓吸引器,等到負壓值處于450mmHg左右時,實施吸宮處理,經占位性病變組織、孕囊組織、孕囊吸盡。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中接受人工流產術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感染發生情況;比較兩組中接受清宮術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感染發生情況。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清宮術患者手術情況。觀察組50例接受清宮術手術的患者手術時間為(3.44±1.20)min,術中出血量為(9.88±3.26)ml,感染的患者有0例,感染率為0%;對照組50例接受清宮術手術的患者手術時間為(6.52±2.31)min,術中出血量為(23.64±4.87)ml,感染的患者有7例,感染率為14%。觀察組清宮術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人工流產患者手術情況。觀察組50例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手術時間為(3.20±1.00)min,術中出血量為(36.61±10.20)ml,感染的患者有0例,感染率為0%;對照組50例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手術時間為(6.59±2.15)min,術中出血量為(62.38±13.25)ml,感染的患者有8例,感染率為16%。觀察組人工流產手術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以往實施計劃生育手術一般是依據手術操作者經驗進行操作,存在一定盲目性,手術安全性無法得到足夠保障[2-3]。當前由于醫學技術不斷進步,各類醫學技術在臨床都得到廣泛應用。計劃生育手術中通過應用超聲技術,能夠保證操作在可視化下進行,減少了以往手術操作的盲目性,手術操作準確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明顯提升,術中出血量能夠明顯減少[4]。另外通過超聲引導,手術操作時可以對手術器械進入宮腔內的深度以及方向進行準確把握,減少了宮腔內其他臟器組織受到創傷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夠幫助手術將孕囊以及其組織、占位性病變組織徹底清除[5]。通過超聲形成圖像可以對宮腔內容物變化進行動態觀察,了解患者子宮手術具體狀況,提升手術操作的準確性,直觀下刮除孕囊組織以及相關病變組織,可以防止子宮壁受到過度勺刮,上述特點也能使手術時間得以縮短[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接受計劃生育手術中應用超聲檢查引導后,清宮術患者及人工流產患者手術時間、術中流血量、感染發生率均少于術中未應用超聲檢查引導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婦科計劃生育手術中應用超聲檢查輔助能夠提升手術效果,且能減少感染,對于清宮術患者及人工流產術患者均有良好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娟.超聲監護聯合米索前列醇用于計劃生育手術中的臨床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3):519-520.
[2]林經萍,盛曉濱.超聲設備及宮腹腔鏡聯合應用在計劃生育并發癥診療中的地位[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9):1004-1005.
[3]菅麗巖,劉蕊,侯慶香,等.腹腔鏡與超聲介入治療盆腔膿腫62例療效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6):411-414.
[4]王玉玲.超聲引導下手術與常規手術對婦科計劃生育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6):9-10.
[5]吳瑩.超聲監護聯合米索前列醇用于計劃生育手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4):38-39.
【關鍵詞】 計劃生育手術;護理安全;護理對策
由于計劃生育手術比較特殊,相比其他的手術更加容易產生護患糾紛。本文中就自一零年四月到一一年的四月這段時間的五百四十五例被進行計劃性的生育后代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滿意度還有相關的糾紛案件進行調查分析總結來得出存在的問題原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是由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這段時間的五百四十五例被實施生育手術患者,平均在三十歲左右。所實施的手術主要有人流手術,結扎手術、上環以及取環手術。
1.2 方法 詳細的調查護患糾紛和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并對其分析原因。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使用分析軟件SPSS 1.8進行數據分析。
2 結 果
2.1 545例的手術患者對護理服務的反映調查 見表1。
3 討 論
實施計劃生育是服務站的主要職責,是計劃生育手術的主要承擔方。如今,我國的計劃生育手術軟硬條件還是相對比較低,護患糾紛時有發生,采取針對性的切實有效對策是解決當前手術護理服務存在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3.1 計劃生育手術中存在的問題
3.1.1 手術時對無菌技術、手術操作規范認識不夠 在現階段,我們國家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一般都是由各計劃生育主管部門下屬的服務部門同衛生部門所管轄的醫療機構一起負責的。雖然多數都是由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來完成,不過還是存在服務人員水平低,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缺少對無菌技術和手術操作規范的相關培訓,對手術的并發癥等不能提前預見,對于術后注意問題及術后恢復問題不能詳細說明,導致術后感染等隱患。
3.1.2 急救藥品和設備準備問題 護理生育手術的相關準備和患者的安全有直接的關系,尤其是緊迫的搶救工作,所以在急救的準備上要確保做到位,包括藥品以及設備。
3.1.3 患者隱私權問題 生育手術的特殊性,它關系到患者的隱私,可能包括患者的婚姻情況、個人的家庭的情況,在護理的過程中最基本的要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保密工作要做到位,防止患者隱私受到侵犯。
3.1.4 其他風險問題 計劃生育手術在實踐中涉及到的領域很多,具有很大的風險,我們要對手術進行深入的探索以促進醫療救助工作的有效順利進行。
3.2 對策
3.2.1 加強手術設備及手術室消毒、滅菌工作 ①每天在手術前要對手術室進行通風半小時,并進行濕式衛生打掃,對于室內器具要進行紫外線消毒。保證每個星期都要對手術室進行徹底打掃并消毒,消毒方式可采用甲醛、乳酸熏蒸和紫外線等。②在進行消毒之前,要對所用醫療器具進行清潔,消毒過的和未消毒的要進行單獨存放,并進行標注,以防止二次污染。③所用醫療器具等相關物品要做到按規定消毒、處理。④手術室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規范,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執行。
3.2.2 按時準備急救藥品和設備 計劃生育手術中,緊急情況時有發生,對急救藥物急救設備的需求很大。所以,對于急救設施要定期由醫護人員進行檢查并要由專人看管確保有足夠的急救藥物急救設備應對緊急情況,時刻保持應急狀態。
3.2.3 尊重患者的隱私 醫護人員要自覺得將法律意識提高,不允許將患者的隱私公開,要保護和尊重患者的隱私,并且,在護理過程中尊重患者意愿遮擋敏感部位。在記錄文書時要對患者說明情況,確保一切按規定操作。
3.2.4 維護患者知情權 計劃生育手術過程中,未知的意外隨時都可能會發生,尤其是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醫護人員在日常培訓中要注重醫療知識的吸取,養成時刻保持與患者良好的溝通,在護理時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其相關信息避免在護理的時候出現可以事先溝通得以避免的事情發生。
4 結 論
建立完善的生育手術安全管理保障護理質量的體系,關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告知,保持良好的溝通,培訓醫療護理技術,以患者滿意為先,保護患者的隱私,減少醫患糾紛的產生,提高醫療水平,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 鄒國紅.計劃生育手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115):236-237.
[2] 陳維英.護理的基礎知識[M].3版.南京:南京蘇科技出版社,2007:190.
[3] 李雙梅,馮曉輝.醫護人員體會生育計劃手術患者的心理[J].中國醫學藥物指南,2009,8(25):168-169.
[4] 郭金利,范湘玲.臨床分析在生育手術中咪達唑侖加鹽酸哌替啶的作用[J].現代中國藥物應用,2007,7(19):15-17.
【關鍵詞】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1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018-02
現代社會,女性的流產率、剖宮產率逐年上升,重復流產、低齡流產等現象越來越普遍,使計劃生育高危手術的在數量上與危險程度上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本文選取2008-2012年在我中心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18176例婦女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2012年在我中心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18176例婦女作為研究對象,年齡范圍21-63歲,平均年齡(43±2.1)歲,經篩查后確認為高危手術4103例。
1.2研究方法
對確認為高危手術的4103例進行術后電話隨訪,隨訪時間為術后1周、術后1月、術后3月,若發現異常者,及時來院就診;詳細記錄高危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008年-2012年我中心實施的計劃生育手術有人流、藥流、放環、取環、輸卵管結扎,其中手術量最多的分別為人流、取環,詳見表1。其中高危人流手術比例總體呈遞增形式發展,并發癥發生率呈遞減形式發展,詳見表2;高危取環手術比例與并發癥發生率均呈遞減形式發展,詳見表3。
根據調查顯示,計劃生育高危手術主要因素為閉經,主要成因包括宮內節育器嵌頓及斷裂;流產次數頻繁,時間間隔短;子宮高度傾屈,內膜修復障礙[1]。閉經時間超過1年者取環手術出現并發癥的機率相對較高,本次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閉經時間超過1年者,IUD殘留5人,取環失敗4人,子宮穿孔1人,在并發癥總數中所占比例為21.01%。一般情況下,閉經后0.5-1年內,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下降幅度尚未明顯,內外生殖器的萎縮現象也尚未明顯[2],在這一時間段取環,成功率相對較高,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若閉經超過1年,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明顯下降,內外生殖器的萎縮現象明顯,致使IUD過大,容易形成嵌頓,手術操作難度加大,在取環過程中容易傷及宮頸、子宮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用于計劃手術中,有效提高了計劃生育高危手術的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例如超聲引導技術的發展,在手術中,醫生可根據顯示的宮頸、子宮、盆腔實際情況準確找出宮腔的深度與方向,定位環位、環型[3],有效降低了手術操作難度,縮短了操作時間,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避免在手術中盲目刮宮,使術后閉經、子宮內膜損傷的情況得到明顯減少,并杜絕了人流不全與子宮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而隨著可視人流技術的推廣使用,也減輕了人流對人體的傷害,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張英.計劃生育手術致子宮穿孔12例防治措施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1,09(16):142-145.
1.濰坊市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科,山東濰坊 261041;2.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山東濰坊 261041
[摘要] 目的 探討計劃生育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 抽選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該院計劃生育手術室接受治療的300例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150例)、實驗組(150例)。對照組行常規手術室護理,實驗組行常規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結果 實驗組的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護理質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計劃生育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安全管理,可有效規避各種安全隱患,優化手術室綜合護理質量,從而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手術安全性得到提升。
[
關鍵詞 ] 護理;風險;安全管理;計劃生育;手術室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a)-0045-02
[作者簡介] 劉曉媛(1981-),女,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工作。
計劃生育手術室屬于醫院的重要手術科室,承擔著各類大大小小的婦產科手術,具有安全隱患大、手術風險高、工作任務繁重等基本特點,術后極易誘發繼發性感染、嘔吐窒息、暈厥以及出血等安全隱患[1-2]。倘若手術操作失誤,不但會給患者造成經濟損傷、機體損害,情況嚴重時還可誘發死亡危險。因此必須加大對計劃生育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規避護理安全隱患,降低手術室護理差錯發生率,減少護理糾紛,優化護理質量,提升患者的手術安全性。本文為了探討計劃生育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抽選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該院計劃生育手術室接受治療的3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進行手術室護理,詳細報道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該院計劃生育手術室接受治療的300例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3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150例)、實驗組(150例)。在對照組的150例中,患者年齡:19~32歲,人均:(26.85±3.02)歲;手術類型:處女膜修補術35例,診斷性刮宮術20例,清宮術10例,人工流產術70例,藥物流產術15例。在實驗組的150例中,患者年齡:19~30歲,人均:(26.67±2.98)歲;手術類型:處女膜修補術33例,診斷性刮宮術24例,清宮術11例,人工流產術65例,藥物流產術17例。比較兩組基本資料(年齡、手術類型等),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150例行常規手術室護理,實驗組150例行常規手術室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安全管理。具體方法:①優化工作環境,使護士工作壓力得到緩解,從而減少護理差錯;②督促護士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加強護士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以促進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③定期進行手術室護理技能培訓,對護士的護理技能進行考核與優化,以降低手術室護理差錯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④制定、執行安全管理條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護理滿意度、切口感染、護理差錯、護理糾紛、護理質量控制。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分為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0~59分)。
1.4統計方法
統計數據軟件包:spss17.0,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控評分比較
比較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質控評分,實驗組的護理質控評分(98.85±0.79)顯著高于對照組(84.46±1.15),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其他觀察指標比較
比較對照組、實驗組護理差錯發生率,實驗組的護理差錯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比較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實驗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比較對照組、實驗組的切口感染率,實驗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總滿意率:95.33%,對照組總滿意率:87.33%,比較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討論
3.1計劃生育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安全隱患分析
3.1.1人為隱患①在手術室中,護士承擔的工作較多,包括:術前談話、術中記錄、術后監測等,工作較為瑣碎,易出現記錄內容不全或者手術登記本錯記、漏記等現象,例如:節育器類型、大小描述不詳細或者記錄不全等,從而造成護理風險;②在護理工作中,由于不注重溝通技巧,無人性化服務觀念,用語措辭生硬、直接,使患者的隱私未得到應有的保護,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傷害,嚴重影響護理質量;③在對患者實施婦產科手術時,常用到超聲影像技術,由于缺乏專業技術,護士所具備的能力難以達到手術護理要求,因此在手術室護理中常出現各種護理不當的現象,例如:無痛麻醉后,患者會發生欣、躁動、不自主活動等現象,易產生墜床、撞傷風險,由于護士不清楚無痛麻醉臨床表現,導致風險發生;術前洗手不嚴格遵循“六步洗手法”,從而將細菌帶入手術室;對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時,工作怠慢,不按照相關程序處理;由于過分追求速度,導致抽檢合格的手術包仍具有安全隱患,例如:繼發感染、隱血陽性等;術畢,對患者進行陰道擦洗護理時,由于粗心大意,將棉球落在患者陰道內[3-4]。④由于大部分護士的工齡較短,護理經驗不足,且責任識薄弱,因此發生技術差錯的概率極高,例如:在無痛診刮后,患者在意識不清醒的狀態下突發舌后墜現象,并帶有明亮的打鼾聲,護士誤將打鼾聲當成普通的呼嚕聲,從而對患者造成生命威脅[5]。
3.1.2環境隱患室內空氣質量屬于影響護理安全性的關鍵因素,若室內空氣質量差,極易誘發術后切口感染;由于手術較為復雜,工作量大,需要不斷傳遞手術器械,再加上術中需要用到揮發性制劑、具有輻射性的醫療設備(麻醉劑、監護儀等),護士易產生緊張心理,從而使護理工作質量受到影響,可能產生護理隱患。
3.1.3管理隱患管理人員在安排手術室護理人員時,由于安排不當,而發生部分護士工作超負荷的現象,可能誘發護理風險;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缺乏業務培訓與管理,導致專業能力不合格的護士負責護理工作,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護理風險;由于護理服務管理力度不強,許多護士無人性化服務意識,在護理服務中,態度冷漠,從而引發護理風險;由于醫院未實施手術室安全隱患管理,未定期分析、探討、總結風險事件,未制定風險干預措施,從而引發系列性的護理風險。
3.2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規避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
①優化工作環境,使工作壓力得到緩解,從而規避意外風險。在安排值班人員時,要科學合理,使護士工作壓力得以減輕,從而以輕松、愉快的狀態投入工作,使護理質量及效果得到提升;由于術中會存在一定的輻射危害,當發放防輻射衣,避免護士人體受到損傷,從而緩解其緊張、憂慮心理,降低護理操作不當的幾率[6]。②加強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定期進行護理技術考核,降低護理差錯率。為了增強護士的法制意識與責任意識,使其護理行為得以規范化,使護理職業風險得到規避,當為護士發放《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手冊,并定期進行考核,以增強護士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從而提升護理自律性,增強護士的責任意識;定期舉行“手術室護理技能”培訓活動,對護士的護理技能進行考核與優化,以降低發生護理差錯的概率;重視環節質量控制,加強對手術室護理環節的控制,例如:登記患者基本手術資料時,要進行重點核對;術中用血時,要認真核對血量、血型,以確保無誤;加強巡視護理,做好指標監測,以規避手術意外。③執行安全管理條例,實施護理隱患管理。要改變管理思路,根據計劃生育手術室情況,制定詳細的安全管理規章,以提升護理風險管理力度;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由經驗豐富護士或主管護師專門負責護理風險管理,定期召開“護理風險事件分析大會”,針對護理風險事件,制定相應的干預方法;要重視對護士業務技能的管理,加強安全教育,優化護士業務技能,以滿足計劃生育手術護理工作的需求;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分別給予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以減少護理風險因素。
3.3護理安全管理對計劃生育手術室護理的重要作用
據相關報道研究顯示,在手術室護理中,對患者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意義重大,可有效減少意外事件、醫療糾紛,降低切口感染率,還可使護理滿意度、綜合護理質量得到提高[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護理差錯發生率(2.67%)比對照組(6.00%)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2.67%)比對照組(8.00%)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切口感染率(4.67%)低于對照組(10.00%),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5.33%)比對照組(87.33%)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護理質控評分(98.85±0.79)顯著高于對照組(84.46±1.15),P<0.05,有統計學意義。此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8]。充分說明,在計劃生育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安全管理,可有效規避各種安全隱患,優化手術室綜合護理質量,從而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手術安全性得到提升,充分體現了現代護理學中“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當加強對安全管理的實施力度。
[
參考文獻]
[1]劉贊.安全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49-50.
[2]周加玲,王志成.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0,39(13):1764-1766.
[3]刁國宣,藺習鳳,柴靜,等.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與安全隱患的防范[J].重慶醫學,2008,37(7):773-774.
[4]賴曉萍,王美珍.手術室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與安全管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3):1845.
[5]朱玉玲,李蕊.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7,15(3):142-143.
[6]魏麗娜.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及風險控制[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1):115-116.
[7]秦瑤.手術室護理中安全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探析[J].吉林醫學,2014(18):4108-4108.
【關鍵詞】 計劃生育;無菌技術;無菌手術;臨床效果
計劃生育手術是泌尿外科和婦產科的一種最基本手術,雖然這種手術較小,但是手術引發的并發癥經常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因此,為了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和確保受術者的安全,需要加強手術過程中的手術質量控制和手術中無菌技術操作的控制。無菌技術是整個外科手術中的生命線,因此做好計劃生育手術無菌技術操作顯得尤為重要[1]。無菌技術主要是做好手術過程中的消毒和滅菌處理,保證整個環境中沒有微生物或者細菌滋生,這種技術在醫院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我中心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的50例實行計劃生育手術中實施無菌技術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具體的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中心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的50例計劃生育手術的對象,其中女性有48例,男性2例,年齡在27-47歲(平均年齡在32±3.5歲)。其中女性輸卵管結扎有45例,流引產的3例,男性輸精管結扎的2例。
1.2 方法 對我中心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的50例對象進行計劃生育手術時進行各方面全面的無菌處理。具體操作如下:
1.3 無菌標準 ①消毒:主要是利用化學和物理或者生物的方法進行殺死存活的微生物,并達到無害化,需要消毒處理的有手術室空氣和手術人員的手以及受術者的皮膚和黏膜;②滅菌:主要利用化學和物理或者生物的方法消滅器械和敷料以及物品上的一切細菌,經常需要滅菌的有手術器械和敷料以及一切與手術區接觸的物品等。
1.4 無菌技術
1.4.1 手術室消毒、滅菌技術 手術室每天進行手術之前進行開窗通風30分鐘,同時進行濕式清潔床面和臺面以及燈具與地面等。并且每天進行空氣中的紫外線消毒處理,照射時間不得小于1個小時,嚴格做好紫外線消毒累積時間記錄。另外每周對手術室進行徹底的打掃,在打掃之后進行紫外線的消毒和殺毒處理,并且定期的檢查消毒和滅菌的效果,及時做好空氣培養。
1.4.2 手術器械和敷料消毒、滅毒技術 在進行手術之前需要對器械和敷料進行嚴格的消毒和滅菌處理,一般對于血污染的手術器械和敷料以及物品需要先用消毒液進行浸泡和無害處理。手術包需要合理的進行包裝和安放,一般包的內部置于可進行檢驗滅菌效果的變色膠帶或者是硫磺小瓶,并且手術包需要進行高壓蒸汽消毒處理,高壓蒸汽的壓力在2.18-3.67kPa,溫度在121℃,各類物品消毒的時間也不一樣,其中手術包需要30min處理,橡皮手套需要15min,器械一般需要10min。另外,對于部分的器械及物品需要進行煮沸消毒,一般在沸水中煮20min,有的器械還需要進行浸泡處理,一般消毒時間在20-30min,對于肝炎病毒和性傳播疾病分泌物的污染品一般需要浸泡2小時以上[2]。
1.4.3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參與手術的人員包括術者、助手、手術室護士均要本著一切為患者著想的思想,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每一個人在完成每一個動作步驟時都要嚴格無菌,杜絕一切可能造成感染的機會。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打好扎實的手術基本功,勤學習、勤動腦、勤演練。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資料均利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 果
通過在計劃生育手術中采取無菌技術處理,50例受術對象在行計劃生育手術后均無感染情況和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效果顯著。
3 討 論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它是控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的一項重要措施。計劃生育手術是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一種重要手段,主要是實行結扎、上環或者人流、引產等,但是在行計劃生育手術之后出現感染或者是出現并發癥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嚴重的困擾和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的甚至出現死亡。因此加強手術的成功率是非常關鍵的,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手術過程中的質量控制[3]。根據筆者的多年臨床經驗,控制好手術中的無菌處理是有效防止手術并發癥和感染出現的重要措施。下面主要對無菌技術進行簡述。
無菌技術主要體現兩個方面:消毒和滅菌。一般在消毒和滅菌之前需要徹底的清潔物品和手術器械,并且將已經消毒和未進行消毒的物品進行明確的標注,分開擺放,一般為了保證整個消毒和滅菌的物品不再受到污染,需要制定相應的手術室工作管理制度[4]。其中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和受術者的消毒具體如下:
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①手術人員在進入手術室時需要更換手術室的專用鞋和刷手衣,戴帽子、口罩;②手術之前需要進行手刷和手的消毒處理;③穿上無菌手術衣和戴上無菌手套;④手術中任何的操作步驟都需要按照無菌技術的操作規范進行。
受術者的無菌操作:①行腹部手術時,需要在手術前一天進行手術區域的皮膚的清潔處理;②手術區的皮膚消毒主要以碘酊和酒精為主;③行腹部手術時,鋪消毒巾應先鋪對側小手術巾,并且依次為上、下以及近側,同時巾鉗夾好;④在行陰道手術時,需要做好外陰皮膚的清潔及陰道沖洗消毒處理;消毒范圍一般為:上到,下到臀部以及大腿兩側內的1/3處,順序為、、大腿內1/3處、會陰、;⑤進行男性輸精管結扎前,必須徹底清洗陰囊的褶皺處。
通過本文的實驗研究,在計劃生育手術中實行無菌技術可以有效防止術后出現感染和手術并發癥的發生[5],并且這項技術在實際操作中也不是很難,而且臨床效果比較明顯,在計劃生育臨床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明輝.計劃生育手術的無菌技術[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0,16(06):283-284.
[2] 孫天富.節育手術室消毒滅菌管理[J].中國優生優育,2009(02):347-349.
[3] 鄒凱.影響門診手術室感染管理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醫療前沿(下),2008(03):234-235.
關鍵詞:舒適護理;計劃生育手術;SDS得分;SAS得分
計劃生育包括人工流產、安放和取出節育器、輸卵管結扎、輸精管結扎,還有輸卵管復通、輸精管復通。計劃生育手術較為簡單,術后恢復時間也比較短,因為手術過程涉及患者的隱私部位,會讓患者擔心焦慮。出于個人的需求和國家政策的要求計劃生育手術受術者越來越多,怎樣可以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環境及提供舒適護理,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舒適護理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優質整體護理,改變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單純技能護理[1-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9月到我院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患者共90例,年齡在20~47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1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9例。其中進行輸卵管結扎40例,人流手術29例,安放節育器21例。90例患者隨機分配,每組45例,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受教育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傳統的護理方法。
1.2.2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法,舒適護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2.2.1術前準備,詳細了解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是否有其他疾病,詢問的時候語氣要溫和尊重個人隱私。一般患者會擔心手術后是否會影響今后的性生活及生育能力[3],護士要真實的告知,這樣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1.2.2.2手術過程中尊重患者隱私,體諒患者感受,術中有一個護士專門負責指導患者進行放松、深呼吸以減輕緊張情緒,給患者以鼓勵和安慰,如果手術過程中出現較嚴重的疼痛應停止手術,讓患者暫時緩解疼痛再繼續進行。計劃生育手術過程會暴露患者的隱私部位,會讓患者感覺到不適,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隱私部位暴露[4]。
1.2.2.3與患者家屬溝通,家屬是和患者接觸最多的人,告訴家人術后的護理注意事項。由于家屬對手術不了解會產生擔心焦慮的情緒,護士給家屬發放手術知識宣傳冊,安撫家屬的情緒,讓家屬在舒適的環境等待。
1.2.2.4術后護理,詢問患者是否有不舒適的感受,患者臥床休息注意保暖,為患者提供食物和熱開水。有專人在病房巡查,為患者提供服務。
1.3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表(SDS)對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進行評估,比較兩組SAS、SDS得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使用χ2檢驗。P
2 結果
護理后SAS得分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
3 討論
3.1舒適護理有效緩解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 通過數據分析,護理后SAS得分中,實驗組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后SDS得分中,實驗組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舒適護理對患者情緒安撫是有一定效果的,臨床發現就診的患者還未生孕的婦女更容易焦慮,因為她們比較擔心術后對生育能力會有影響。護士應加強對這部分患者的關懷,增強她們的自信心,保護患者的隱私。兩組患者護理前SAS得分和SDS得分都比較高,因為患者對手術不熟悉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剛到醫院就診對醫院的環境比較陌生也容易有焦慮的情緒。
3.2如何更好的進行臨床舒適護理 首先要提高醫務人員的自身素養,注重對患者人文關懷,注重服務的質量。舒適護理不僅僅要求醫務人員有良好的職業技能,更注重的是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人文環境,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結合中醫理論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運用中醫五志相勝的原理,喜勝憂,悲勝怒,思勝恐、恐勝喜,讓患者保持平靜的心態接受手術,《東醫保鑒》指出,欲治其病,先治其心[5]。計劃生育手術有其特殊性,手術涉及患者的家庭,生育等私人問題,醫務人員要對患者的個人資料保密,維護患者的隱私。如何更好的提高舒適護理需要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努力。
總之,舒適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焦慮、抑郁的情緒,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余輝映,楊黔英,陳鳳詩.舒適護理在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觀察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20-21.
[2]李瑞愛,盧偉燕.計劃生育手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探當代醫學[J].2011,17(33):1009-1012.
[3]劉利.舒適護理在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中的研究[J].大家健康,2012,6(8):40-42.
關鍵詞:米索前列醇;人工流產;妊娠;出血量
米索前列醇能夠較有效的收縮子宮平滑肌,有效減輕產后出血[1]也可與米非司酮聯合用于終止早、中、晚期妊娠,其能促進宮頸口擴張,縮短人工流產手術時間,減輕手術疼痛,本文目的在于考察米索前列醇的應用對人工流產手術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到我站進行人工流產的女性9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9例,A組平均年齡和體重指數分別為(26.5±2.5)歲和21.2±2.5,平均懷孕次數為(1.8±1.3)次, 初孕婦20例(40.8%);B組平均年齡和體重指數分別為(25.8±2.6)歲和23.3±2.2,平均懷孕次數(2.3±0.3)次, 初孕婦19例(38.77%)。兩組各項沒有統計意義上的差別。兩組除了進行相同的人工流產之外,A組術前3h將200ug米索前列醇放入陰道后穹窿[2],AB兩組術前均未使用其他藥物。
1.2評價方法與統計學處理 對AB兩組終止妊娠過程進行觀察,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需要擴張宮頸的人數與需再次清宮的人數,并且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進行,用t檢驗分析手術時間、出血量等計量資料,用χ2檢驗分析需要擴張宮頸的人數與需再次清宮的人數等計數資料,用P>0.05表示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A組的手術時間明顯比B組短,出血量也大大減少。A組需要擴張宮頸的人數有15例(30.6%),需要進行再清宮的人數有1例(2.04%);而B組需要擴張宮頸的人數有44例(89.79%),需要進行再次清宮的人數有7例(14.28%)。兩組各項都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別(P
3 討論
近年來流產率在我國不斷增加,人工流產術對恢復月經排卵和以后的妊娠有非常大的影響,若流產手術操作不好很可能會引發不孕癥[3]。而且對婦女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和生育有較大的影響 [4],研究顯示進行無痛人工流產的患者進行重復流產的概率也較大,對于流產之后相應的注意事項的注意程度明顯不如傳統人工流產患者,提示我們要更加注重計劃生育宣傳工作[5-6],加強人們對于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重視。本文考察了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產中的作用,手術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縮短,手術前后的流血量也較少,需要進行擴張宮頸和再次清宮的人數遠少于未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患者,兩組患者各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比例相差不大,證實了使用米索前列醇可以促進宮頸口的擴張、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術中術后出血量,降低人流綜合征發生率,提高手術的成功幾率。
參考文獻:
[1]曹春芳.米索前列醇用于產后出血的療效分析與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9):29-30.
[2]趙玉沛.計劃生育診療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1-33.
[3]王金鳳,王俊霞.不同劑量米索前列醇陰道給藥對宮頸擴張的觀察[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13(3):199.
[4]茍麗萍.計劃生育手術婦女心理問題研究中國[J].傷殘醫學,2013,21(6):339-340.
【關鍵詞】 腸損傷;子宮穿孔;計劃生育手術;急救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361-01
子宮穿孔是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及人工流產等計劃生育手術后常見嚴重并發癥,可能引發出血、感染、腹內臟器損傷等,部分患者可合并腸損傷,如不及時救治,將威脅患者的生命[1]。本文回顧分析了14例計劃生育手術引發子宮穿孔合并腸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行計劃生育手術引發子宮穿孔合并腸損傷患者14例,其中,5例為外院轉診至本院者,另9例均為本院手術者。年齡在22-41歲之間,平均為(29.6±3.4)歲;病程在2min-4d之間,平均為(1.6±0.5)d。所有患者均接受過相關計劃生育手術,14例在就診時均存在惡心嘔吐及腹痛癥狀,12例進行性腹脹,12例頭暈,8例腹壁緊張,11例腸鳴音顯著減弱,6例煩躁。
1.2 急救方法
計劃生育手術中一旦發現可疑組織物或者無宮底時,立即停止手術操作,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存在全腹劇烈疼痛并伴有惡心嘔吐等,警惕子宮穿孔合并腸損傷。隨著腸道蠕動以及子宮收縮,經穿孔部位的腸管、系膜、網膜等容易發生缺血性壞死或者嵌頓,可引起低血容量休克以及血壓下降等。應及時準確地判斷病情,并立即實施相關的急救措施,
患者均遵醫囑進行補液,予以持續心電監護及嚴密病情觀察,同時進行心理護理、解釋溝通以及術前準備。快速建立靜脈通道,行肘靜脈血穿刺并予以18GY型靜脈留置針,快速靜滴0.9%的氯化鈉注射液或者平衡液,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及生命體征,待患者病情完全穩定以后,送至手術室實施子宮穿孔修補術、腸壞死部分切除術等。本組1例行開腹子宮修補術以及腸修補術,其余13例均行腹腔鏡下子宮修補術以及腸修補術,以生理鹽水進行盆腹腔沖洗,確認創面無出血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并常規關腹。術后均予以甲級心電監護,并密切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情況,注意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監測血象及體溫變化,觀察腹部切口是否有滲出及出血,雙下肢是否有浮腫現象等。對于存在感染風險者,積極予以抗生素等進行抗感染治療,并進行全身并發癥的預防性治療。
2 結果
本組14例患者中,7例為院內人流術所致子宮穿孔以及結腸系膜損傷,3例院內取節育環所致;3例為院外行取環加人工流產術發生子宮穿孔以及小腸損傷轉至本院;2例院外放置宮內節育器發生子宮穿孔并發腸損傷。患者均及時準確診斷,并予以有效的急救措施、子宮修補及腸修補術,麻醉及手術順利,術后常規禁食并予以持續胃腸減壓約5-7d,并予以胃腸營養支持、抗炎治療及補充水電解質等,病情穩定,大小便恢復正常,無腹部壓痛及反跳痛等,經查體無異常,均于5-7d后痊愈出院。
3 討論
計劃生育手術引起子宮穿孔的原因包括:計劃生育手術前,病史詢問不充分,手術適應證及子宮穿孔高危因素把握不當;術中對于患者的子宮大小以及方位確認不準確,導致術中手術器械的進入方向以及深度偏差而損傷子宮;術中未嚴格遵循手術規程,用力過猛導致宮壁直接受損;患者存在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哺乳期子宮脆軟、妊娠不久以及多次人工流產引起宮頸管粘連等危險因素[1-3]。針對這一系列原因,在行計劃生育手術前,應先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尤其應注意子宮穿孔高危因素,對于剖宮產以后再次妊娠以及哺乳期妊娠者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婦產科檢查,以明確子宮的大小、位置以及宮頸管等的情況,以免術中手術器械置入方向或者深度偏差。應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術者操作,并嚴格按照相關規程及要求謹慎手術,注意手術應穩、準、輕、巧。
因計劃生育手術所引起的子宮穿孔并發腸損傷應早期準確診斷。由于人體結腸中存在較多細菌,發生穿孔后極易形成腹腔感染,嚴重時還可引起膿毒血癥,這也是造成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3]。發生子宮穿孔并發腸損傷時,接受手術治療的時間越短,其腸道內細菌以及代謝物對于腹腔所產生的污染程度也就越輕,所致并發癥更少[2]。故早期及時診斷和治療是減少并發癥、促進傷口愈合的關鍵。因小腸損傷多較為隱蔽,極易發生誤診、漏診等,從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惡化。臨床研究顯示,腸系膜損傷尚未累及腸管時,患者的癥狀多較輕,且無特異性體征,多在發生腹膜炎后才得以證實,導致術后并發癥以及死亡率提高[4]。因此,對于存在持續腹痛者,積極予以腸道CT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根據腸系膜及相關腸管肥厚、腹腔積液等表現及時診斷患者的腸系膜損傷情況。
對于院外轉入患者,在就診時即應告知其有子宮穿孔伴腸損傷。應詳細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尤其是對于經宮腔手術操作者,應警惕子宮穿孔伴腸損傷。詳細詢問病史,嚴格掌握手術操作規程以及緊急處理措施。予以系統性全身無力檢查,對有宮腔操作史且術后發生腹脹、腹痛、腸鳴音消失、腹肌緊張等腹膜刺激征者,應警惕腸損傷。確診后應快速予以持續胃腸減壓,并應維持至術后5-7d左右,以減輕患者的腹脹癥狀,從而減輕縫線張力以及傷口疼痛感,有利于傷口盡快愈合,同時還可改善患者胃腸壁的血液循環狀況,有效促進恢復患者的消化功能。一旦確診為子宮穿孔并腸損傷,應在明確手術適應證及禁忌癥、相關高危因素的條件下立即做好手術準備并實施手術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常用術式有腹腔鏡或者剖腹修補術。術中應明確損傷部位,并嚴格掌握解剖結構,根據損傷部位及嚴重程度選擇適宜的手術方法及縫合方法,例如小腸損傷者可實施單純修補術,采用漿肌層荷包縫合的方式進行縫合,但應注意避免術后腸腔狹窄;對于缺損過大或者發生腸縱行裂傷者,如予以直接縫合容易導致腸腔狹窄,可實施小腸部分切除術;對于結腸損傷可實施Ⅰ期腸修補術,同時對腸系膜損傷者應密切觀察是否存在腸曲缺血或壞死等,一旦發現腸壁顏色暗紫或者呈黑色時,即可考慮實施Ⅰ期腸管修補或者腸袢切除吻合術,同時應將系膜裂孔縫合,以免發生內疝。對于腸損傷極愛哦為嚴重者,可直接切除部分腸斷。
本組14例計劃生育手術所致子宮穿孔并腸損傷患者,經嚴密觀察、病史詢問、早期診斷和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后,均得以康復。提示對于計劃生育手術所致子宮穿孔并腸損傷應早期準確診斷并及時實施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和手術治療,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死亡率,促進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閆占春.計劃生育手術致子宮穿孔腸損傷4例[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1,22(1):41-42.
[2]王卓,肖杏元,王仲勛等.節育手術致子宮穿孔及臟器損傷11例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08,21(1):58-59.
計劃生育相關手術常見的有輸卵管結扎術,輸精管結扎術,輸卵管復通術及輸精管復通術四種手術。前兩種手術為絕育手術類,目的是永久、有效的獲得避孕效果,達到絕育目的;后兩種手術屬絕育術后的恢復性再通手術類,屬功能修復手術,目的是再次獲得有效地自然生育能力。兩類手術目的不同,術后效果迥異,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心理期望不同,耐受手術刺激的能力各異。因此,為了保證手術過程的順利進行,手術室巡回護士除了要保證手術用器械供給、及時建立靜脈通道、配合麻醉給藥,維持有效的手術室運作秩序外,還要注意對患者情緒的觀察、重視對患者心理護理。
1心理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術中及術后一段時期之內均為患者的圍手術期。這一時期患者的心理波動很大,作為手術室巡回護士,要特別注意對患者術前的心理護理。進入手術室前,大多數患者都表現為焦慮、恐懼、情緒低落,容易喪失對疾病治療的信心,放棄治療[1]。這時,手術室醫護人員的言行、特別是巡回護士的言行對患者的心理影響很大,護理人員要關心、愛護、體諒患者,絕不能漠視、冷落患者,與患者多進行溝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建立真摯的護患關系,同時向患者和家屬進行相關知識教育,鼓勵家屬從心理上和生活上給予關懷和支持,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心理環境。
2術前護理
2.1講解手術相關知識:針對患者手術知識的缺乏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健康宣教等,要做到態度和藹、言語溫馨、關懷真誠。
2.2術前常規準備:核查術前用藥情況,有無義齒、各種導管是否完整通暢等。如術前日晚飯是否進流食,術日晨是否禁食水。接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協助了解術前常規準備情況,認真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式。
2.3了解術前補液情況:術前用藥后應注意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和呼吸,必須用推床護送至手術室,以避免途中步行跌倒而發生意外[2]。
3術中護理
3.1環境的準備: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維持患者正常體溫。手術室的適宜溫度為22 ℃~25℃,相對濕度40%~50%。
3.2建立靜脈通路: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應首先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以保障麻醉及手術輸血、補液及給藥的需要。必要時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使用靜脈套管留置針和三通以保證麻醉、搶救用藥快捷方便。
3.3輸液、輸血的護理:維持水、電解質及血容量穩定。輸液的速度根據病情調節,一般對嚴重脫水、失血、休克、高熱和椎管內麻醉引起血壓下降的患者應快速補液,必要時加壓。輸液中應嚴密觀察有無輸液導管脫落、滲漏現象[3]。
4術后護理
計劃生育相關手術完成后,巡回護士應恰當約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突然煩躁而發生墜床、輸液針脫出、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況,同時在護送患者回病房的過程中注意保暖,并與值班護士詳細交代手術中基本情況、術后注意事項等,待值班護士測量血壓、氧飽和度正常后返回。
5器械護理
(1)已生銹的器械切忌不可用刷子、鋼圈刷洗,必須使用符合醫療器械的除銹產品。(2)對特殊儀器、精密儀器使用手工清潔或拆下清洗,輕拿、輕放。(3)高溫滅菌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保證達到無菌水平。(4)清洗后烘干,完全浸潤在油稀釋液中上油,盡量不采用擦拭上油的方法。(5)建立器械消毒交接登記本,認真記錄器械包的名稱、數量、接收器械的時間,器械的完整性、有無器械包丟失、器械損壞,應及時與供應室聯系。
6護理體會
計劃生育相關手術的手術創傷雖然較小,手術持續時間一般較短,但手術操作精細,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影響較大,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有責任協助醫生給患者做好檢查,指導患者進行各種術前輔助檢查,確認術前診斷;認真收集與患者相關的信息,交待術前注意事項,介紹手術目的、方法、麻醉方式和手術、術后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關心并細心了解患者術前心理反應。
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患者態度誠懇,主動與其交談,給予其心理支持,同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手術的有關知識,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和手術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增加對手術治療認識和信心,減輕心理壓力,術后巡回護士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及時告知手術順利結束,交代術后注意事項,使其心情愉快,早日痊愈出院[4]。
參考文獻
[1]馮寶琴,譚惠霞.加強手術安全護理,防范手術病人潛在性損傷.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12):28
[2]黎彩玲,戴紅霞.手術病人的安全與風險.護理管理雜志,2007,7(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