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農業產業培訓范文

    農業產業培訓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農業產業培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農業產業培訓

    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探究

    摘要:以山西省為例,分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進一步促進山西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與發展,推動山西省經濟快速增長。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山西省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雖然通過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經營理論和技術的不斷深入與推進,我國已經逐步走上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但要想追趕并超過西方農業強國農業發展水平,可能還需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水平。分析了山西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并針對當前暴露的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建議,旨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

    1農業產業化經營概述

    1.1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涵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指在農業生產中,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到銷售的全過程中引入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而這個管理體系需建立在工業管理的基礎上。產業化經營是西方國家農業常見的一種發展方式,但在我國卻屬于一種新型理念。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斷實踐,相應的理論結構也更加豐富。現有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理論已經成為具有完善框架結構的管理體系,基本適應我國農業發展需求[1]。

    1.2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特征

    點擊查看全文

    談農業產業體系推動鄉村振興

    摘要: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順利完成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基于鄉村振興的視角,從農業產業化體系的主要特征和發展意義入手,探索農業產業化體系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以富順縣馬安村的脫貧摘帽為例,分析農業產業化體系發展的現狀,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化體系;脫貧;現狀;對策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報告中首次對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將鄉村振興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強調以農業生產體系為基礎,農業經營體系為驅動,構建農業產業體系,同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進一步完善農村農業的經營制度,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奠定制度基礎,大力發展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是必須要完成的硬任務,只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才能確保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目標的圓滿完成。農業產業體系是現代農業產業組織創新發展的最新表現,也是解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的關鍵,因此,在農村大力構建農業產業體系,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對于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和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戰略意義。

    1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產業體系的主要特征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發展的全新思路,指明了方向。我國現代農業體系把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作為最終目標,保證我國農業沿著科學發展道路走,這也是對我國今后農業發展的原則。現代農業產業組成要素構成一個功能強大的體系,是改造我國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農業產業體系是以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工合作為前提,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共同體為紐帶的新農業組織形式。

    1.1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實現聯合發展

    農業產業體系涉及散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主體,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具有明確的定位,發掘自身優勢和潛力進行分工和合作,從而構建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實現農業產業經營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效率達到最大化。龍頭企業的優勢體現在人才團隊、技術支持、資金保障、農產品質量、銷售市場等方面,在農業產業體系中起到核心作用;農民合作社是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服務組織,連接著龍頭企業與家庭農場,起到橋梁作用,在動員和組織農民加入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農民合作社的主體為農民,最終讓農民受益;以家庭農場為主體,家庭農場(專業散戶)擁有土地、勞動力和農業基礎技能,主要負責種植和養殖生產。農業產業體系各成員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又通過合作過程、協議保障等方式實現共同發展、互利共贏,農業產業體系中的現代化的農業企業是“龍頭”,合作社是“龍骨”,家庭農場是“龍甲”,實現了信息與技術共享、效益提升和成本降低,從而達到農業經營的體系化、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農業收益最大化。

    點擊查看全文

    基于工業化理念下農業產業的進展途徑

    本文作者:王禾清 單位:個舊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1基本內涵及其必然性

    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產業發展,是指利用工業優越的發展載體、良好的組織形式、優良的質量標準、創新的市場營銷等要素組合而成的工業發展思維和成功經驗運用到農業發展上來,從而更大地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當前,個舊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要提升個舊農業特色水平,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必須從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用工業化的思路發展農業產業,把工業管理理念、組織方式、營銷手段、科學技術引入農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推動農業企業化管理、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產業發展,其實質就是要在農業產業領域努力促進和實現效益、項目、科技和品牌的統一。效益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沒有效益就沒有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項目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載體,沒有項目就沒有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基礎;科技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先進手段,沒有科技就沒有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品牌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標志性成果,沒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就沒有現代農業發展的競爭力。

    2現狀與特點

    個舊是一個工礦城市,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對城市供給和農村穩定有著重要影響。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加快農業產業培植、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個舊實際提出了圍繞以農民增收為中心;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和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兩個基礎;建立完善農業發展的支撐保護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三大體系;調整優化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農業產業化經營四個結構,采取科技服務,市場信息、依法行政、山區和壩區分類指導、示范基地建設五大措施;發展以玫瑰花、菊花為主的花卉產業,以大草烏、燈盞花為重點的生物資源產業,以雜交玉米、雜交水稻為主的制種產業,以蘆筍、青刀豆、洋薊等中高檔蔬菜為重點的蔬菜產業,以奶牛、肉牛養殖及其深加工產品為主的畜牧產業、烤煙產業等六大產業及圍繞市場,服務城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業農村發展思路,為個舊的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發展的特色日益突出,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間,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2%。

    2.1農業產業向區域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業產業化工作高度重視,按照穩糧、擴經、提質、增效的要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個舊加大優質糧食和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力度,實施“百畝核心區、千畝示范區、萬畝輻射帶動區”的馬鈴薯高產創建項目,通過配套良種、良法和良技推廣,促進馬鈴薯產業迅速發展;實施優質稻基地建設項目,帶動全市優質稻種植面積達2000hm2;2009年實施2667hm2超級雜交稻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超級雜交稻平均畝產量達850kg以上,比一般雜交稻畝增產200kg左右;同時在南部山區加大優質雜交玉米推廣種植力度,帶動全市旱糧種植面積達6666.67hm2以上,年增產糧食606萬kg;推廣糧食間套種技術1萬hm2,年增產糧食1000萬kg。大草烏種植面積達333.33hm2以上,打造了南部山區的特色產業;冬季雜交玉米制種規模穩定在666.67hm2,形成全國縣級冬季最大的制種基地;以蘆筍、“小鐵頭”、魯沙梨、紅梨等為主的果蔬產業發展迅速,年種植面積在9333.33hm2左右,年產值上億元;水產養殖面積1333.33hm2以上,魚苗繁殖在全州名列前茅,是全省最大的魚苗繁殖基地之一;烤煙種植面積1333.33hm2,農民烤煙收入4000余萬元,成為南部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點擊查看全文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產業化問題思考

    摘要:農業產業化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實現農業的科學布局、專業化、規模化、系統化的生產與發展,從而形成農業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因此,在現代化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上,需要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的全面推進與落實,要有效地解決農業產業化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技術的創新,提升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為現代化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字: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問題思考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同時人口數量比較多,而我國的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原來的農業經營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轉變農業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提高農產品的生產量,有效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現階段,一些發達國家農業產業發展主要以大農場和精細農業模式為主,這種模式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結合這一發展趨勢,就需要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下,加強對自身農業問題的全面研究,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全面建設,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1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化問題

    1.1農業生產勞動力問題。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創新,社會產業也在不斷的轉型和升級,農業產業化將會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農村大量的勞動力進入到城市中,農村主要以老人和留守兒童為主。從長遠的發展來看,這種勞動力分配結構會產生一連串后續問題,如農村呈現老齡化、空心化,給農業的整體生產效率帶來嚴重的影響,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穩定發展。

    1.2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很多地區農業機械已普及使用,不難看出這種機械化生產效率比較高,但是整體的覆蓋率還較低,特別是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規模化生產并沒有形成,還存在大量分散經營的狀況,導致農業機械化推進受阻,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

    1.3農業產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保障,涉及到農田水利建設、道路建設以及醫療衛生等多個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相應資金投入較少,導致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比較緩慢,嚴重地制約了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力水平。另外,由于我國一些西部地區受到地形復雜的影響,導致農產品的生產不能及時銷售,最終造成農產品滯銷,降低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力。同時,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夠全面依靠農業機械化作業,也會影響到整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

    點擊查看全文

    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

    0引言生態休閑農業是以生態景觀資源為物質基礎,以鄉村旅游為載體,滿足人們對原生態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生活的追求,是對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是將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實現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協同發展的的新型產業模式。隨著全國各地生態休閑農業的蓬勃發展,諸如生態資源過度開發、項目重復、游客垃圾遍地污染環境等現象。想要真正使生態休閑農業成為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就必須尋求一種能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促使農業、農村、農民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國的生態休閑農業需要借助產業化發展思路,使生態休閑農業走綠色產業化發展之路。

    1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是指以市場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以生態資源合理開發為基礎,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以生態休閑農業產業鏈中的領軍企業為核心,通過一體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真正發揮生態休閑農業的規模經濟和產業集群效應。

    1.1“農業、農村、農民”經濟改革的戰略轉型

    “農業、農村、農民”(簡稱“三農”)問題一直是農業經濟改革中的重要議題。從總體來看,當前我國農業基本上仍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尚未形成規模經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全面來襲,傳統的農業結構已不能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有效應對國外集約型農業的挑戰、加快產業轉型、提高農業經濟競爭力已成為當今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嚴峻事實。于此同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引進科學農業技術,部分農業經濟強縣實現了連續豐收,大大扭轉了農產品短缺的市場局面,從總體上包括糧食在內的大多數農產品的市場供給已進入充裕階段,這既反映了農村經濟建設的卓越成果,但也帶來市場的供需失衡,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預測和規模運作,農民的收入不能得到穩定保證,因此,創新農業經營組織,積極進行市場化運作成為深化農村改革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在戶籍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征收之后釋放的大量剩余勞動力,如何解決和穩定這部分人群的生活也是“三農”問題的關鍵之一。由此,只有實行農業產業戰略轉型、創新農業經營組織形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才能解決農業發展的深層次及長遠問題,而生態休閑農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為農業生產與經營形式的戰略轉型指明了方向。生態休閑農業一方面可將單純生產性農業向較高附加值的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實現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發揮產業集群效益,另一方面可借助原農業生產資源,拓展農業生產的內涵和外延,發展集農業種植、生產、加工與休閑、游覽、科普推廣、農產品展示、銷售、農家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特色農業形態,為農業注入了新鮮活力,可以為區域農業、農村、農民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

    1.2社會休閑需求增長的市場推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帶薪休假制度的推行等外部利好,社會消費結構已由生存型和溫飽型轉向發展型和享受性,從國外內休閑旅游的人數和收益的增長數據可以看出,市場對休閑產業的需求空前暴漲,并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享有天然生態資源的生態休閑農業來說,自然而然成為都市人們休閑旅游的首選,這也為我國的生態休閑農業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生態休閑農業不僅是滿足人們休閑生活需求的途徑之一,更是一種綜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創新產業類型,只有借助于產業發展思路才能真正提升區域休閑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競爭力,提高人們對休閑產業的市場滿意度。

    點擊查看全文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四虎www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激情成人综合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国产日韩美国成人|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成人福利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