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閱讀能力助力高中政治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好高中政治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閱讀能力需要教師有效引導與培養。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妨精心設計閱讀環節,給予學生閱讀機會;在教材內容研究中,不同閱讀材料采取多樣化閱讀方式;在閱讀訓練中,以達到提升閱讀興趣與解題能力為目的。
關鍵詞:高中政治;閱讀能力;教法探究
高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要學好政治需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基于高中政治涉及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理解并掌握它們需要逐字逐句式閱讀,需要問題思考式閱讀,也需要課內外聯系式閱讀,更需要理論聯系式閱讀。在政治學科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智力,有助于提升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政治敏銳性、自覺性等政治學科素養。為此,教師通過轉變學生的閱讀觀念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對提高高中政治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1]。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深刻體會到閱讀對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性。現已初步形成了“思考與理解為杠桿、課內外聯動、精泛研結合、提高實效為目的”的閱讀模式。
一、精心設計教學中閱讀環節,課堂上給予學生閱讀機會
當前一些政治教師閱讀的教學理念滯后和現行學生對閱讀政治教材的能力不強。課堂上學生閱讀的時間少,教師講的多、滿堂灌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對政治教材不懂閱讀,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知識感知膚淺,不能深刻理解一些概念和原理。首先,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中閱讀環節,讓出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創設有吸引力的閱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恰當地引用中國的古詩名句、成語、典故,能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易于理解、掌握知識的深刻內涵。例如,必修四哲學中用“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記住矛盾的特殊性;用“打蛇要打七寸”記住重點論;如指導學生品讀“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月生,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而寒暑相推而歲成焉”使學生領悟運動和規律的知識等,這樣閱讀讓學生記得更加牢固。其次,教師在課前可通過班級微信群或QQ群布置學生對教材內容或延伸知識內容進行閱讀,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例如,物質概念可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物質的特性有那些?唯一特性說明了什么?物質和意識有什么關系?哲學上的物質與物理、化學中講的物質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舉例并思考、討論,并引導學生聯系前面學習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知識來理解。此種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增強閱讀的目的性、針對性。
二、“熟讀深思子自知”———泛讀、精讀(研讀)高中政治教材
由于教材內容設置的多樣化,教師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認知水平的迥異。[2]在教材內容研究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即以泛讀、精讀(研讀)兩種方式較多。1.指導學生進行泛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政治教材編寫的客觀要求。教師應指導學生對不同內容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如高中政治包括四大塊,如經濟、文化、哲學課本目錄適合采用泛讀,如每單元知識框架體系。高中政治每個模塊的引言都會介紹如何閱讀這教材,如閱讀必修四哲學按引言要求理解單元、課、框、目四個層次,每學期開學之初讓學生像看故事書一樣去看書,讓學生對教材有大概的了解。大體掌握教材的編排結構,如有幾單元,每單元有幾課,每課有幾個框題,每框題有幾個目題,了解全課的框架結構和脈絡體系。2.指導學生用精讀(研讀)精讀(研讀)是深入探討某些問題而仔細研討的一種閱讀方式。教材中正文、輔助文和綜合探究,基本概念原理適合采用精讀、研讀。但在教學中往往教師只講授課文中的正文,而沒有抓住教材的四個層次讓學生去理解,割裂了它們的聯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方面對教材中的輔助文也重視不夠,如教材中“相關鏈接”是對相關原理、實例的應用,而教材中“名言”往往與原理緊密相關。只有注重課本中的關鍵詞、關鍵句,要仔細推敲,逐字逐句進行分析研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把握材料要義。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必須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對“手到”要求學生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劃出關鍵句子,點出或圈出重點字詞,用不同的顏色體現不同點。把主要觀點標出來,重要論點劃出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如“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教師這樣不僅要求學生邊讀邊做標記,還要求學生養成做閱讀筆記的習慣,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弄懂一課或一段材料應先讀什么后讀什么,讀什么可獲取什么有效信息;如有些概念原理要劃分主謂賓、定狀補去讀。例如“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理解:可要求學生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謂賓,可看出發展是核心,是怎樣的發展呢?要科學的發展,“觀”是一種世界觀,是我們的指導思想,進而結合第一要義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根本方法是什么,學生記憶時可先記住句子主干,再根據理解為其加上定狀補成分,一個定義就這樣簡單而又透徹地弄懂了。
三、重視對學生的閱讀訓練,提升政治科閱讀興趣與解題能力
1.訓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水平政治教師除了課堂上要有閱讀環節,更要通過作業尤其是考試來檢測學生閱讀能力有否提高。指導學生在看到試題之后,要先閱讀材料,要煉字、煉詞、煉主旨去審題,由面到點,用追問法去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表現在哪等,按語文分析法抓住要點,劃分層次、歸納其中心思想,把握題目命題者意圖,從而獲取和解釋材料信息,然后調動和應用課本知識進行答題。在訓練中特別強調學生不要怕,不怕材料內容多,要敢讀、善于讀,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透過現象揭示本質;敢寫,多動筆寫出答案,才能發現不足,慢慢的閱讀能力才有進步,解題方法才有提高,進而提高學習成績。2.拓展學生課外政治知識的閱讀如列舉閱讀書目,開辟班級閱讀角,征訂相關報刊雜志等。筆者曾擔任校本課程閱讀選修課,在完成相應教學內容后,讓學生課外去閱讀相關的知識來補充對教材的認識。例如,講完哲學辯證法時推薦學生去讀的《矛盾論》和《實踐論》等。另外,也推薦學生去閱讀科普、哲理、道德、法制修養等方面的書籍與報刊,指導學生分析時事政治,如近來國際風云變幻,中日、中韓等國際關系忽冷忽熱,德意英法作為美國傳統盟國為什么不顧美國的警告執意要加入由中國倡導的亞投行?這可指導學生聯系必修二第四單元政治知識去分析。隨著學生知識閱讀面的擴展、閱讀理解水平的提高,就能開闊視野、活躍思路,加深充實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鄒秀平.發展性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施[J].中小學教育,2014(5).
[2]陳安花,劉正安.新課程理念下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研究[J].企業導報,2015(8).
作者:鐘榮基 單位:武平縣十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