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職業教育一體化動態設置機制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吻合產業發展和崗位群技能,設置現代職業教育新專業(方向),首先要把握區域產業發展規律和方向,前瞻性地設置或調整專業。通過分析,明晰人才培養規格,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融合崗位群技能、行業標準、崗位規范、考證體系等,優化課程體系,凸顯教學內容的職業化和生產性,并逐步完善一體化專業設置保障機制,實現現代職業教育專業一體化動態設置,為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定位和課程體系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一體化動態設置機制;人才能力發展數據庫
一、引言
現代職業教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大力進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將產業轉型升級、崗位群技能作為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定位的主要依據,將就業為導向設置專業轉向吻合產業發展和崗位技能為導向[1],進行專業方向調整和新專業設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將“優化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布局”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首要工作,提出“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能力,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戰略部署,按照現代產業生產方式和產業技術進步要求,合理設置和布局專業、專業群”。因此,進行專業方向調整和新專業設置,必須吻合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和崗位群對技能的新要求,分析產業發展的規律,動態把握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能力、素質的新要求,建立現代職業教育人才規格發展思維,形成現代職業教育吻合產業發展的專業動態設置機制[2],探索專業科學發展和精準人才培養定位的措施路徑,根據崗位層次,科學、動態地設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各個專業。
二、把握區域產業發展規律和方向,建立產業人才能力發展數據庫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人才成為支撐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促進了各行各業生產力的發展,成為最受行業企業歡迎的現代職業人才隊伍。要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滿足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飛速發展對人才規格的新要求,在專業設置或調整前,把握產業發展對人才要求這一關鍵環節,必須與政府、行業協會、學會、企業等深度合作,剖析產業發展對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識的要求[3],建立產業人才能力發展數據庫,根據數據庫中人才類別、崗位設置、技能要求等數據,構建跟蹤產業發展的人才崗位數據庫,并詳細記載對職業人才在技術、方法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定期對數據庫信息進行更新,確保數據庫內產業數據的實時性,以便作為剖析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依據。
三、立足產業人才能力發展數據庫,明晰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
校企合作、專家領銜,對建立的產業人才能力發展數據庫進行分析,找出產業發展的規律,重點梳理該產業的崗位設置以及崗位能力要求,瞄準重點崗位,剖析并匯總崗位技能指標及要求,以此為基礎,確定專業人才的核心崗位和技能目標,借助職業標準和崗位規范,定位職業素質指標[4],從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在能力、素質方面的規格,對非重點崗位的技術能力數據做補充性設置,保證人才培養的完整性,從而得出吻合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依據人才培養規格,確定專業人才在技能培養、素質養成方面的整體目標要求,再通過合作企業走訪、畢業生調查、行業協會專家咨詢等途徑,對確定的技能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進一步優化,最終得出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指導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
四、對接產業行業崗位群技能,動態調整專業課程體系
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面向移動互聯軟件產業,該產業包括了眾多崗位,由移動軟件開發、WEB應用開發、大數據分析與運維、商務平臺設計與編碼、軟件技術服務等多個崗位組成,這些崗位是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設定的依據,要分類進行崗位能力分析,構建崗位能力模塊群,依據崗位能力進行課程設置,構建課程體系。例如:移動軟件開發崗位主要具備UI設計能力、APP編碼能力、移動服務設計與開發能力等;WEB應用開發崗位主要是基于WEB服務器+瀏覽器模式,培養學生UI界面設計能力、后臺數據庫管理能力、JSP/PHP編碼能力、數據高級編程能力等;大數據分析與運維崗位主要培養海量數據存取能力、數據分析統計能力、數據安全管理能力等;商務平臺設計與編碼崗位主要培養現代在線購物商務平臺的架構能力、平臺設計能力、UI設計能力、編碼能力等;軟件技術服務崗位主要培養各類平臺維護運營能力、技術支持能力和升級服務能力等。圍繞這些能力要求,校企共同探討對應課程內容,根據崗位能力進行課程定位,設置符合崗位能力要求的課程,按照崗位方向設置課程模塊,按照崗位技能層次關系、工作流程先后順序進行課序設置,從而實現課程順序上的連貫性、技能上的遞進性和內容上的科學性,圍繞人才規格能力目標,構建科學、實用、超前的專業課程體系,每學年對課程體系動態更新,保持課程設置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五、嵌入行業標準、崗位規范,設定專業人才考證體系
現代職業教育以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培養的是一線技術能手、熟手和能工巧匠,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職業人的素養、技術員工的素質和技術能手的能力[5],而原來的考試、上機、實驗等考核方法,不能完全精準地反應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必須通過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國際職業教育機構、行業企業認證機構,采用第三方的行業化、職業化、規范化的考核認證方式,才能體現培養技術過硬、素質優良的現代職業人才。如機電一體化專業將德國AHK職業資格標準引入,考取AHK職業資格是學生畢業的必備條件之一,實現畢業證和技能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考評。考證可以按照專業方向進行設定,形成考證體系,滿足不同技術領域的考證需求,實現多元化的評價機制[6]。如軟件技術專業根據課程模塊方向,可以分成軟件編碼方向、軟件測試方向、數據庫運維方向等,在進行考證體系設定時,應根據不同方向的技能要求來設定,形成科學、全面的職業技能考評體系(見表1)。設置科學的專業人才職業化、行業化、技能型考證體系,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專業化、職業化和行業化水平,彰顯專業人才培養層次,保障教學和學習效果,有力地拓展專業知識,實現標準化能力鑒定,推進專業考證體系改革。
六、建設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集團,推進一體化專業設置保障機制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單是某個職業院校的事,更是整個職業教育事業、所有職業院校的事情,因此,應該吻合產業鏈、產業群,多校聯盟、校企融合,實現政府支持引導,校企行三方共建、共贏,組建基于區域的現代職業教育集團,共建區域產業人才能力發展大數據庫,全面積淀各行各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7],同時明晰人才培養規格,形成區域化人才培養規格的電子數據,支撐區域內學校瞄準產業發展、統一人才規格,校企行融合培養各類技能型人才。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集團必須有專門的建制,設立專門機構和人員編制,將集團運作常態化[8];制定一系列章程、制度,創新集團工作方式和路徑,保障現代職業教育專業一體化動態設置機制的有效運行,從而保障其長效發展。
七、結論
現代職業教育專業一體化動態設置機制,是保障專業設置合理性、專業定位準確性的一項新機制,它可以前瞻性的定位人才培養規格,解決人才培養滯后于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為深度開展“崗學交替、企校雙制”人才培養奠定基礎,保證了課程體系的先進性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翠苗.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群動態設置機制研究[J].軟件工程師,2014(12):19-20.
[2]朱翠苗.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產學并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軟件,2013(6):134-137.
[3]鄭廣成.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服務外包實訓體系優化的研究[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12-14.
[4]唐林偉.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樣態與超越[J].2017(2):61-66.
[5]付達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理論與實踐[J].2017(01):10-14.
[6]聶靜怡.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基于教育理性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5(12):35-37.
[7]朱翠苗.“崗學交替、輪轉互動”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探索[J].軟件,2016(8):70-73.
[8]付達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理論與實踐[J].2017(1):10-14.
作者:朱翠苗 周琪瑋 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