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教融合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石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石,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產教融合能促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促進職業院校和企業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產教融合,使職業院校與企業發展共贏;能夠打造一支創新型師資隊伍;能夠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專業設置與產業升級才能協調。
【關鍵詞】產教融合;職業教育;改革
1產教融合,職業院校與企業發展共贏
只有產教融合,才能使職業院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發展。一是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是產教融合的具體體現,突出在做中學,做中教,既能使學生熟悉工作環境,崗位要求,操作規程、又能和企業員工打成一片,便于企業員工對學員進行傳、幫、帶,使學員盡快掌握崗位技能,健康成長。二是產教融合學生進行頂崗勞動,節約了企業的勞動成本。學生畢業后,企業可以根據崗位的需要優先選拔優秀的學員,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補充了員工隊伍的短缺。節約了招聘及招聘后的培訓成本,能夠很快地進入角色,而且他們的工作能力已經與工作一二年的技師不相上下,多數人將會成為企業的佼佼者,使企業的員工隊伍更富有活力,更快適應企業的產品生產、產品開發,產品研究。同時,使技術服務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三是產教融合保證教學設備和生產設備同步更新。當今是一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迅猛異常的時代,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速度永遠跟不上生產技術進步的腳步,只有走產教融合的道路。一方面,企業為職業院校投入最新的技術設備用于教學,保證教學設備與生產設備技術同步;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研究開發新的技術設備,用于教學和生產,這樣也能保證教學設備與生產設備技術同步。四是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和科研力量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培訓員工隊伍。五是企業可以利用職業院校的有關資源減少投入,如校內實訓基地。
2產教融合,打造創新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學院發展的首要條件和動力,創新型的師資團隊是職業學院發展有競爭力的具體表現。產教融合,打造一支一專多能、專兼相融、德才兼備、勤奮敬業、創新發展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對于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教育的成敗得失關鍵在教師的師德和專業素質。職業院校的師德是對國家、民族、人民有一分擔當和責任。關系民生、關系國計、關系民族興亡,文化傳承。職業院校教師的師德是學生人生的一面鏡子,引領學生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職業院校知識的傳授過程與人的德性成長緊密相聯。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的教育,時時都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過程所形成的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職業院校的師德融入教師的專業發展。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要請進來,派出去。要把行業有影響的大師和企業的能工巧匠請進職業院校,成立專家委員會,參與職業學院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人才質量的評估、技術研發和技術前沿發展動態的講座。派出去,把職業學院的教師派到企業去,帶著問題和任務進企業,向企業能工巧匠學習,收集教學案例,參與企業產品研發、技術革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提高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經驗及研究成果,及時向學生介紹該領域最新科研成果及研究動態,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講得有激情,有創新精神,學生學習才能有動力,起到鼓勵、支持學生大膽創新,勇于參加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的作用。
3產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不僅僅要具備專業技能,更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和道德素養,才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職業院校要把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培養融入到教育的全過程。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一是職業院校要把職業精神融入專業課程中,專業課的學習,要關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做到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技能培養、品德修養相一致。二是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職業精神培養的特殊作用,讓優秀的產業文化、企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實訓基地、進宿舍。三是學生在頂崗的勞動中,直接在企業文化的浸潤中,受企業文化的影響和約束,受企業規章制度的管理。企業文化在工人師傅勞動中的自然流露,時刻都在影響著學生。四是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和社會服務,是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重要途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交流、思考、質疑、交往、包容、做到互相欣賞、互相傾聽、互相激發新的見解。著力打造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兼備的學生,只有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學生在工作中,才能充滿激情、充滿動力、充滿創新精神,才能讓學生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的更好發展,進而達到職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4產教融合,專業設置與產業升級相協調
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一是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貼緊市場、貼緊產業、貼緊職業,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對接,適應本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需要。二是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產業的相關專業,以及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先進的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和態勢,預測人才長遠需求的變化趨勢及動態,把握好方向,可適度超前建設相關專業。三是建立專業動態調正機制。為了適應現代化產業發展的新要求,為了增強職業院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促進職業院校的學生更好地就業,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接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增設面向產業鏈中高端的相關專業,適應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把握好變化的趨勢,及時根據預警信息,調整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對接不緊密的專業、前景不看好的專業。四是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專業、精品專業,樹立高職院校獨立的特色。五是根據互聯網+行動要求,積極發展新興產業的相關專業,也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的專業,開發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由此可見,產教融合對于職業院校發展十分重要。對于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職業院校要想在競爭中留有一席之地,必須探討出適合社會發展及專業人才需求的道路,產教融合無疑為職業院校帶來生機及力量。只有合理地進行產教融合,才能推動職業院校的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追求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的融合[J].中國教育報,2015.
[2]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要避免隨意[J].中國教育報,2015.
[3]以產教融合理念統領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J].中國教育報,2015.
作者:董欣 單位:黑龍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