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師范教育專業化發展戰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教師〔2011〕6號)中提出了10項基本意見,特別是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方面,提出了“教育實踐課程不少于一個學期”“聘請中小學和幼兒園名師為兼職教師”“建立課程管理和質量評估制度”等新要求。各高師院校應遵循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認真落實教師教育改革政策,培養教師教育優秀人才。我國教師教育已形成了兩種發展思路:一是綜合性大學(包括綜合性師范大學)在原有的專業教育平臺上輔修教師教育課程模塊,二是師范院校是在原有的師范教育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教育。可見,教師教育已經不再是師范院校獨有,師范院校的“師范”特色正面臨危機,怎樣進行深入的教師教育自我發展路向研究是當前的緊要問題。
教師教育新問題
1.教師教育關注課程及實踐,缺乏職業精神養成
教師教育的培養計劃一般以課程和實踐為載體,關注課程的多樣化與內容的充實度,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實踐環節的落實,但缺乏教師教育職業精神養成訓練,尚未創造出教師教育的職業精神氛圍,使得師范生教育缺少職業精神的引領作用。
2.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脫節,造成雙方的認同壁壘
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脫節,尚未形成機動機制。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合作引領中小學教師時因脫離基礎教育實踐經驗而缺乏理論深度和高度,基礎教育工作者執著于基礎教學而不能汲取到具有前沿性和指導性的思想,這造成了雙方的認同壁壘。而師范生的培養不僅需要高校教師的理論講授,還迫切需要基礎教育一線教師的經驗傳授,由于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融合平臺的缺失,影響著師范生的培養質量。
3.教師教育的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教師教育實質特色
雖然各師范院校設置了各類教師教育課程服務于教師教育能力的培養,但目前教師教育能力尚未鑄成堅固的特質,各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趨向性基本一致,特別是在教師教育大環境已放開的氛圍下,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特色尚未顯現出來,且培養出的人才專業性顯現度也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實質特色。
教師教育發展戰略———專業化培養
我國很多師范院校在專業化道路上努力探索和改革著,一般以三種模式存在。第一是院校整合力量,成立校級的教學部,宏觀層面統一管理;第二是院校設立處室,協調教師教育各個環節;第三是院校成立獨立的教師教育中心或研究所,強化教師教育的諸多環節。無論哪種模式,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均體現出校內資源的有機整合,宏觀協調,微觀管理,全面體現教師教育,并從以下幾方面顯現出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培養。
1.應符合“育人文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思想
要實現“育人為本”理念,就要科學整合教師教育資源,反復進行實踐檢驗,統一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實現師范生的全員管理、全程培訓,強調教師教育的連續性和教師發展的終身性,體現出“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
2.應強化教師教育理論研究要想實現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必須重視
理論指導實踐的積極作用,俯身研究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需要,認真開展理論研究、實踐研究和政策研究,積極有效地為學校教師教育各項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為地方政府和國家的教師教育決策提供科學的咨詢信息,發揮教師教育理論的先導作用。
3.應形成職前培養職后培訓機制
教師教育專業化應以高師院校為主體,搭建校內校外兩個平臺,在現有教師教育隊伍基礎上,吸納熟悉基礎教育的學科優秀教師,聘請重點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和調研員作為兼職教師,實現高校與基礎教育優秀教師的優勢互補,提高師范生的培養質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校內與校外結合、高教與基教結合、學校與政府結合、城市與鄉村結合、職前與職后結合,在開放、廣闊的平臺中培養和培訓教師。以教師資格證為紐帶、以職務評聘為杠桿,合并師資培養培訓機構,實現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
4.應創造教師職業精神養成氛圍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責任,教師職業精神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職業行為,因此,將教師職業精神貫穿于師范生培養的全過程,將教師教育思想和理念體現在學生管理、班級工作、學生社團組織活動及日程交往各個環節中,通過感染、熏陶和身教來實現教師職業精神的養成,創造教師職業精神養成氛圍。見下圖。
5.應開創全員塑造、全程培養的新局面以培養教師為目的,鼓勵學生參與,將教師職業精神訓練融合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管理中,突出教師教育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使教師專業教育成為學科專業厚實學習基礎上的二次選擇,促使教師教育專業化,形成全員塑造、全程培養的教師教育新局面,這是教師教育專業化的精髓所在。
綜上,教師職業是個專門性職業,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師專業化作為教師教育發展的理念,符合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潮流與趨勢,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代表著我國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因此,高師院校需轉變傳統的教師教育觀念,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通盤考慮,整體設計,實現教師教育的連續性、可發展性與一體化,使教師教育專業化科學順暢地發展。(本文作者:于冰、薛明智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