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不僅關系到國家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而且還關系到國有資產安全和各項事業發展。然而近年來,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之現狀尚不盡如人意。這種現象的存在不但影響了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質量,更不利于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將從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入手,深入分析這些現象存在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道德;現狀;對策
一、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
(1)責任意識不強。一是業務素質方面,有的會計人員業務知識貧乏,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知之甚少,無論是業務素質還是專業技能都難以適應會計工作的需要。二是工作態度方面,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單調、枯燥、重復、乏味,不具有挑戰性,這些特點很容易誘發會計人員的懶惰性,造成行為散漫、紀律松弛、作風漂浮、工作不實的消極局面。有的會計人員,甚至把財務部門當成養老的地方,工作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乏積極進取、精益求精的精神。三是創新思維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也將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有的會計人員難以適應這種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他們專業知識老化,慣性思維嚴重,工作因循守舊,沿用舊思想、舊方法思考解決問題,缺乏新思想、新思維、新辦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缺乏創新意識。(2)誠信意識喪失。有的會計人員不注重自身道德修養,缺乏會計人員應有的誠信為本、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漠視會計法規、國家政策和財經制度,唯領導命令是從,經常為他人所左右。特別是當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他們不但不能堅持原則,據理力爭,反而喪失立場甚至協同作弊。他們偽造虛假憑證、登記虛假賬簿,出具虛假報告,提供虛假信息,為違法造假活動出謀劃策,人為制造會計舞弊案件,使會計行為偏離了既定的會計目標,失去了會計監督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義,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局部利益乃至個人利益。(3)法律意識淡薄。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掌握單位的資金命脈,工作的特殊性容易受利益的影響,同時,財務監督系統的不完善、日常警示教育的不及時,容易滋生貪污腐敗的行為。少數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喪失了法制觀念,他們有的偽造、編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以身試法;有的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監守自盜;有的通過收入不入賬、虛報冒領等手段,侵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所有這些違法行為雖然是少數會計人員所為,但也反映出在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隊伍中確有部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職業道德淪喪。
二、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是思想層面不重視。多數事業單位,收入來源為財政撥款,單位創收能力薄弱,無成本利潤核算,導致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對于財務工作思想重視程度不夠、人員配備不足、素質層次不高。有的單位財務人員身兼數職、疲憊不堪,在做好原有本職工作的同時,仍要兼職做好財務工作,工作精力與工作效果難以保證;有的單位雖設專職財務人員,但是人員的學歷、職稱和業務水平都不高,無法滿足復雜的財務工作需要,財務工作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核算監督作用。二是業務素質不過硬。目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良莠不齊,他們有的學歷層次低、非科班出身,賬務處理只能是“照著葫蘆畫瓢”;有的年齡偏大,專業知識陳舊,專業技能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學習能力差,完全依靠吃老本來維持工作現狀。三是激勵機制不科學。有的單位由于受單位負責人思想認識的影響,對會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會計人員在績效考核中被邊緣化。職稱設置不盡合理,職務晉升通道狹窄,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職能作用的發揮。四是管理體制不合理。目前,我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體制改革還不徹底,人員流動難度較大,會計人員屬于單位內部職工,與單位負責人屬于從屬關系,也就是說,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擁有完全的領導權和管理權,因而,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對本單位會計人員職能作用的發揮和職業道德的提升將產生直接的影響。五是內控制度不完善。有些事業單位既沒有設置獨立的內審機構或專職的內審人員,也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有的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單位負責人重視程度不夠,會計人員在本單位重大經濟活動中缺少話語權,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和審核監督形同虛設,難以起到應有的監督制約作用。
三、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對策建議
(1)提升業務素質。一方面,財政部門作為會計業務主管部門,要從宏觀角度考慮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建議對轄區內會計人員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可采用集中授課與業務研討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集中學習和研討,改變目前“各自為戰、閉門造車”的工作現狀;另一方面,事業單位主管部門,也可以考慮定期組織系統內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現場觀摩活動,通過觀摩,學習其他單位好的經驗和做法,彌補本單位會計工作的不足,從而達到“以觀摩促規范、以學習促發展”的目的。(2)創新培訓模式。目前會計繼續教育采用的是學時制,即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每年要進行90學時的學習,在這種培訓模式下,會計人員被動應付,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建議借鑒“學習強國”APP模式,由學時制更改為學分制,由“要我學”模式,變為“我要學”模式。培新欄目可以設置:視頻學習、文章學習、每日答題、專項答題、挑戰答題等欄目,通過全年積累分數,達到培訓效果,通過“配餐制”改為“點餐制”的做法,進一步提升財務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針對性。同時,建議有條件的單位和部門,組織會計知識大競賽,通過選手登臺答題等方式,既能展現財務人員良好素質和個人形象,又能通過知識競賽活動,提升個人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3)完善考核機制。一是改進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可根據會計工作自身的特點,結合工作量、工作效果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充分體現效率優選的原則,努力改變“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尷尬局面。另外,也可考慮由財政部門根據平日工作情況,對轄區內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進行考核,年終根據考核結果劃分等次,對于成績突出的予以表彰獎勵。通過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大力營造“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從而帶動整個轄區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不斷提升。二是改善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稱結構。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具有工作周期長,人員更替慢,崗位相對穩定的特點,建議人社部門合理設置初、中、高級職稱崗位,給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以更多的晉升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4)優化執業環境。對于當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的現象,單位負責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修訂后的《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從立法的角度規范了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法律義務。單位負責人應加強學習,了解基本的財經政策和會計規范,更新管理理念,強化責任意識,進一步確立自身對本單位會計工作的主體領導責任,支持會計人員履行職責。為確保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防止因堅持原則而遭受不公正待遇,需要繼續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建議嘗試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委派制,被委派單位無權擅自撤換被委派的會計人員,同時完善會計人員的定期輪換、述職報告、誠信檔案等制度,確保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5)健全監管體系。一方面,事業單位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包括不相容崗位分離、會計崗位輪換等制度在內的內部控制制度,在處理會計業務事項時,嚴格崗位分離,防范財務風險。對于具備一定條件的事業單位可以考慮設置獨立的內審機構或專職的內審人員,并賦予相應的監督職能。另一方面,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同時,還要考慮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外部監督體系,財政、審計等外部監管部門在履行監督職責時,要堅持獨立性原則,對舞弊造假行為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采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進行嚴懲,絕不姑息。(6)開展警示教育。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會計人員學習財經紀律、開展廉政講座、觀看警示影像、參觀廉政基地等形式,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活動,將違法違紀人員懺悔錄作為“”的反面教材,通過真實、鮮活的警示教育,進一步倡樹清風正氣、增強廉潔意識、筑牢思想防線、構建預防格局。引導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嚴守職業道德,不碰紅線、不越底線、不觸高壓線,管好單位的“錢”,當好單位的“家”。綜上所述,會計職業道德是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在要求。我們應該自覺遵守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不斷提高會計行業的道德水準和工作質量,使事業單位乃至整個社會的會計工作處于良性循環軌道,推動我們國家各項事業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一定要從我做起,不負眾望,以嚴明的管理制度約束自己,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履職盡責。
參考文獻
1.石曉玉.淺談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和專業能力.商業經濟,2014(10).
2.顧俊.事業單位財務基礎性工作創新策略.行政事業單位財務,2014(09).
3.邢霰,王輝.淺談中小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
作者:吳鵬飛 單位:煙臺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