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然后重點論述了新時代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策略,包括強化職業培訓與正向引導;完善激勵制度與評價機制;輔導員自覺提升職業道德水平。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素養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1]。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均對加強師德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的培養指明了方向。因此,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開展探討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一)價值觀念失衡,行為失范偶有發生
一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多元文化的傳播,當前社會中的功利風氣、拜金思想直接影響了高校輔導員的價值觀念,對其產生不良的暗示及影響;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既是學校的教師,需要遵守學校的管理規定,同時為了得到學生的信任,輔導員更是學生利益和意愿的代言人,因此兩個身份的不同要求,容易導致輔導員陷入角色沖突,價值觀陷入兩難的境地。
(二)職業倦怠,工作淺嘗輒止
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較為繁雜,涉及學生相關的方方面面,輔導員既要承擔行政工作,又要承擔教務任務,既要處理學生的日常事務,又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有任何問題,輔導員便要進入工作狀態。輔導員工作的繁忙與壓力,導致部分輔導員逐漸出現職業倦怠現象,具體表現為工作責任感下降、工作態度消極、工作效率下降等。
(三)評價機制及激勵制度不完善
社會、學校、學生既期望輔導員是工作精英,同時也是道德模范,雖然各個高校均強調輔導員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但是在評價機制和激勵制度方面略顯薄弱。現行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陳舊,教師、學生在評價中容易敷衍了事,而非根據教師的實際工作狀態如實評價,導致評價結果的參考價值降低[2]。在高校中,輔導員較之專業教師處于較為模糊的地位,福利待遇、晉升空間相對有限,激勵力度不足,勢必會影響和限制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
二、新時代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策略
(一)強化職業培訓與正向引導
高校是輔導員職業道德發展的主陣地,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因此,高校應在工作技能、授課技能的培訓之外,設置或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培養版塊,開設專門的課程,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引導高校輔導員內化職業道德,端正職業行為[3]。此外,高校還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據,以職業化要求為目標,定期舉辦輔導員論壇,要求輔導員就職業道德方面的議題進行分析討論,強化對輔導員職業道德的正向引導。
(二)完善激勵制度與評價機制
激勵制度與評價機制是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條件,因此高校應完善輔導員的激勵制度。具體實踐中,從輔導員選聘開始,圍繞資格認定、業務培訓、考核評價、職稱(務)晉升等,學校要給予考評結果優異的輔導員晉升晉檔、換崗交流、物質獎勵等。同時,學校還要制定和完善輔導員職業道德考核評價機制。采用定量與定性考核、結果與過程考核、共性與個性考核、實踐管理與理論修養考核的方式,綜合評價輔導員職業道德狀況。對輔導員職業道德進行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保證輔導員言行自律的持續性發展。
(三)輔導員自覺提升職業道德水平
輔導員承擔著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重任,如果自身不能主動提升職業道德水平,可能會導致教育引導的偏差,對學生產生不可扭轉的負面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主動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學習先進模范的優秀事跡,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相關培訓,以正確的價值理念引導人,以先進的政治理論教育人,以高尚的品德操守影響人;只有深刻清醒地意識到“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對輔導員職業道德的要求,不斷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輔導員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完成對社會、對學校、對學生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三、結語
高校輔導員既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更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這樣才能更好地承擔輔導員的工作任務。加強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建設能使輔導員更加明晰自身應該持有的道德素養和行為規范,才能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承擔起時代重任。
參考文獻:
[1]陳雯.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校研究報),2013(5):56-59.
[2]寇漢軍,李輝.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的困境與思路[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7(4):23-26.
[3]萬國權,章晶晶,蘇文義.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對策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6):187-188.
作者:聶文龍 李安冬 單位: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