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大數據、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已融入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網+”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互聯網+”時代,要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加快實現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體系的更新換代,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不應該只停留在對基礎知識和相關軟件應用的教學之上,也要與時俱進,為學生提供新的技術知識與工具;縮小城鄉信息技術教育差距,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加強對中小學學生信息倫理教育觀念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技術課程;必由之路;問題;對策;社會的發展與教育密不可分,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人才。不同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同,對教育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強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強并推進信息技術課程,有利于加快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并促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步伐。但目前在我國中小學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看待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以及如何解決信息技術課程在推進過程中的問題,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思考的重點。
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快推進信息技術
課程建設是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必由之路“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自身的優勢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促進傳統行業不斷轉型升級,促進傳統行業不斷轉型升級,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以此來加快社會前進的步伐。“互聯網+教育”便是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相融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它創新原有的教學理念,發揮教育的育人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國家更加重視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2020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攻堅行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發揮人工智能優勢;完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建設普通高中人工智能樣板實驗室,保障中小學校具備開設人工智能課程的環境條件;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教學與師資培訓,搭建區域間人工智能教學成果交流平臺。這對中小學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信息技術教育最直接的體現形式,直接面向學生,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及素養的培訓與教育,中小學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優勢,緊抓信息技術課程,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和信息素養,提高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中小學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學生計算思維有利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還能夠通過強化信息倫理教育提高學生的信息倫理觀與信息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在面對著來自網絡世界的各種誘惑的同時,學會明辨是非,能夠抵制住來自網絡世界的不良干擾。因此“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也是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信息技術課程發展不平衡,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在城鄉區域發展方面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方面也存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提出要加快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高質量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但國家的政策紅利并沒有完全惠及農村中小學,教育經費對基礎教育的投入相對于高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農村地區的中小學信心技術課程在硬件和軟件配備方面存在不足,難以滿足學生的實踐培訓需求。此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信息素養偏低,信息技術水平堪憂,相較于城市來說,農村地區存在教師觀念落后、培訓力度小、培訓流于表面、教研人員結構不完善、信息技術課程仍停留在對信息技術課程工具的使用上等問題。由于我國的信息技術課程并沒有完全提升到與語文、數學等主科同等的地位,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沒有引起很高的重視,信息技術教師的薪資待遇相較于主科教師的薪資待遇較低。任課教師缺乏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學生成長成才重要性的認識,致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
(二)突出強調知識傳授和操作性,忽視了對信息倫理教育觀念的培養
中小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樹立良好品德、轉化形成正確的信息倫理觀以及樹立、強化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的關鍵時期。2000年教育部規定,我國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時,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要讓學生明確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需承擔的責任,這表明了加強信息倫理教育觀念的培養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重視中小學階段信息倫理教育觀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強化社會責任、正確認識網絡與現實的關系,防止他們沉溺于網絡世界而無法自拔。但無論在信息技術教材編寫中,還是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因對知識的傳授相較于對信息技術倫理的傳授更加直觀,所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便呈現出過于突出強調單純的知識傳授和基于知識的技術性和操作性問題,忽視了對信息倫理教育理念的傳授。
三、“互聯網+”時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問題的應對之策
(一)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加快實現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體系更新換代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人才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國家和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因此中小學要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要從上到下、由內到外地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培養信息技術人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價值及其重要性。學校領導要發揮帶頭人的作用,充分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而不是讓信息技術任教師成為學校的計算機維修工、復印專員、報表專員、攝影師、音響師;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爭取將其提高到與語文、數學、化學、物理等學科同等重要的地位,適當增加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時數,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高考選考科目;加快實現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體系的更新換代。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還需將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等內容納入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范圍之中。此外,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接受及可操作性的程度,選用適配的信息技術工具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應用操作能力;完善中小學課程體系,更新教材、讀本,避免出現課程內容不銜接的問題。
(二)縮小城鄉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差距,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縮小城鄉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差距,首先要增加農村學校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地區中小學的辦學條件,確保投入準確落實到信息技術教育之中,滿足農村學校對于信息技術設備及軟硬件資源配置的需求。政府和學校要加強對城鄉學校間信息技術課程的管理,定期舉辦信息技術比賽和交流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城鄉信息技術教育共同進步。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需及時更新培訓內容和形式,讓任課教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新的理念與技術,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多開展教師交流培訓活動,分享教學心得與感悟,調動教師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并提高其薪資待遇,設立引進和保障機制;高校要加快培養專門的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面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隊伍。
(三)加強對中小學學生信息倫理教育觀念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對中小學學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他們正處于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摸索前進的階段,他們的思想尚未成熟,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他們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擾。因此應該讓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課程重視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倫理教育觀念,使信息倫理內涵中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感、行為準則貫穿于教材內容的全部模塊。其次,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的信息倫理教育,讓學生明確自身在網絡環境中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通曉并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培養信息技術人才,需要從中小學階段抓起,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有效推進信息技術課程的更新換代,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程序設計課程進課堂,提高信息技術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強化學生計算思維與信息素養,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和教育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如此才能解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揮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作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信息技術人才。
作者:明鈺英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