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ERP信息化中小企業預算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日益深化,內部職能優化逐漸成為結構優化的關鍵,而財務管理,尤其預算管理,則是內部職能的典型。中小企業是我國實現經濟結構改革的主體,是推動新型管理改革的重要支撐。為此,中小企業的預算管理研究成為當下財務管理領域的重點課題。但在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突出特征的信息化、網絡化環境下,中小企業的預算管理研究更加突顯共享化、聯動化。而如何實現及優化信息化環境下中小企業預算管理,卻仍尚未定論。基于此,本文基于中小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的實施可行性及實施原則,著重歸納與梳理其實現模式及路徑,并結合網絡化提出具體的優化策略。期望本文結論對中小企業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啟示。
根據中國2015年的經濟普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納稅總額是我國總稅額的50%以上,創造產品是我國總價值的60%以上。同時,我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對象就是占我國市場主體的中小企業。為此,這在一定程度上突顯了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但在此背后,中小企業的預算管理水平卻仍然呈現出混亂、傳統等特征。根據現代管理理念,預算管理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規范化或標準化預算管理,企業遵循著傳統的預算范式和預算標準在執行和推進;二是精細化或全面化預算管理,企業將預算管理貫穿生產、營銷等全程、全員和全局;三是個性化或自由化預算管理,企業根據自身需要靈活轉變預算管理。但當前中小企業預算管理仍然停留在標準化向精細化轉變過程,急需借助信息化實現精細化預算管理。為此,探討中小企業的預算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中小企業預算管理ERP信息化實施的可行性及原則
ERP是一種以集成化、流程化和系統化的思想為支撐,以網絡技術、電子商務和網絡科技為手段的企業資源管理平臺,它更充分的平衡和優化了企業的人財物資源。ERP包含了財務指標分析、財務動態評價、財務信息實時遠程查詢、資金管理和預算控制等眾多模塊。但其中較為關鍵的模塊和資源初始控制模塊就是預算管理模塊。ERP信息化的實施可行性可以劃分為三方面:一是信息化發展迅速,目前眾多企業集團開始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而其中預算管理與財務分析、會計匯總等可以實現快速的信息比較、信息對接與信息傳輸,同時人工智能等大數據為ERP的信息化共享和實時監測提供了條件支撐。二是政策條件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重強調以預算管理為典型的內部職能優化的重要性,同時財會分離等輔助性財務政策條件為預算管理在眾多財務模塊中更加凸顯奠定了基礎性條件。三是環境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中小企業對預算管理的需求不再單一化,而是更加復雜、快速化,更需要信息化加以支撐。中小企業實施ERP信息化預算管理具有三方面原則:一是與企業的整體戰略規劃相匹配,企業的ERP信息化預算需要以戰略管理目標一致,以戰略的全局觀推進預算管理的精細化;二是ERP信息化預算管理是一個動態調整過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明確不同的標準、方針策略、關鍵需求和信息化目標等,以實時調整不同的預算方案;三是ERP信息化預算管理需要具有精準時效性和準確性的財務信息,高度協調企業人財物等各項資源。
二、中小企業預算管理ERP信息化的實現模式及實現途徑
(一)中小企業預算管理ERP信息化的實現模式
中小企業預算管理ERP信息化的實現模式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預算編制、預算控制的實施與調整、預算考核與反饋。首先,中小企業的預算編制方法中降低零基預算的作用比例,增加滾動預算的作用比例,甚至在部分中小企業中以滾動預算作為預算管理的主流方法,這更能靈活的調整預算方案以實時適應企業發展。同時,預算管理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業務部門,而是要納入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等眾多職能部門,且預算職責不再局限于財務部門,而是眾多部門在信息化平臺上的協同職責。預算控制的功能可以通過人工權限審批和系統設置權限自動審批兩種途徑實現,將預算指標與ERP系統中的子系統指標進行實時比較。其次,中小企業的預算部門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工序、作業、車間、項目等幾個層次,而是要實現全面、全環節的預算管理,在財務部門、審計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等眾多職能與業務部門中均設置預算管理指標與內容,明確各作業部門、職能部門在預算管理編制、執行與決算比較中的職責邊界,這也為預算管理考核提供了基礎依據。同時,在企業預算執行過程中,企業將經營事項對應的數值輸入預算管理信息系統中,實時與控制邊界進行對比,并以此動態調整預算方案。最后,ERP系統不但能夠實時跟蹤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而且可以實時將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匯總,這為部門的預算執行分析與考核提供了直接數據。同時,預算信息管理模塊可以借助ERP信息平臺與企業中的其它財務模塊,甚至業務模塊實現快速對接與共享,這更益于當下推進財務業務一體化進程。
(二)中小企業預算管理ERP信息化的實現途徑
中小企業預算管理ERP信息化的實現途徑可以歸結為三方面。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尤其針對目前ERP系統與企業系統更新升級的兼容性,只有企業在信息化系統中加大人財物投入,才能確保ERP系統與其它系統間的數據共享與傳輸。二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責任不清、業務重復、流程混亂等問題,而ERP信息化預算則需要企業重新設計業務流程,確保信息流動暢通、共享、及時。因此,企業急需精簡機構、明確職責邊界、優化信息流動流程和信息審批程序。三是目前中小企業缺乏集會計、計算機、審計等多項專業知識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部分企業僅僅是構建了ERP軟件,而并非領會信息化預算觀念。企業必須加強ERP原理培訓工作,確保信息輸入無誤基礎上,提升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溝通意識,降低系統預警頻率。
三、中小企業預算管理ERP信息化的優化策略
(一)構建預算信息聯動監管
在互聯網環境下,預算信息的聯動化監管直接關系著其它模塊的管理效能,甚至決定著整個企業的信息化系統的管理效能。首先,企業要拓展計算機在預算管理領域的應用層次,以ERP系統為依托,構建各部門的預算數據平臺,實現預算信息管理系統與業務系統間的數據傳輸與對接,促進預算數據的信息化共享與監測。同時,企業要加快信息系統建設,完善預算數據分類監管模型,如專項預算、一般預算,通過“數據+模型分析”的數據化模式,實現各部門預算的實時監管。其次,企業利用ERP信息系統的風險預警功能,指導各部門及時處置預算的風險預警,形成部門的、即時的“監測-預警-篩查-反饋”的新型預算信息化監管機制。最后,針對企業中的重要項目預算、專項預算,企業要實施重大項目聯動監管,在項目的內外部、上下級間實現職能與業務間的橫向與縱向配合,職能與業務部門加強溝通,整合各自優勢,形成預算信息化監督合力。
(二)強化預算人員綜合培訓
企業需要強化預算人員綜合培訓,以適應網絡化、信息化預算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一是推進預算職業化建設,在預算管理部門選聘員工時,優先選擇具有計算機、財務、審計、風險管理等多項專業技能的員工,逐步提升預算管理隊伍的專業勝任力水平,促進中小企業預算管理向專業化和職業化轉型。二是企業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培訓在職員工,定期邀請ERP信息系統軟件開發商講解操作原理,邀請會計師事務所中的財務管理人員講解預算管理專業流程知識;定期派遣各部門員工到優秀企業、信息軟件開發商等典型機構進行學習,通過短平快等方式快速培訓ERP信息預算管理人員。
四、結語
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尤其在信息化條件下,預算信息化更成為企業應對復雜環境、消耗產能的關鍵路徑。但筆者根據實踐經驗發現,在現有ERP信息化預算管理實現模式和實現路徑下,只有構建預算信息聯動監管機制及強化員工的ERP信息觀念才能促進預算管理信息化,甚至與其它模塊信息化實現共享與對接。同時,ERP信息化也將成為預算管理信息化或精細化預算管理的重要支撐條件。
參考文獻:
[1]李志偉.中小企業預算管理實施ERP信息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3(16):79-80.
[2]劉麗軍.企業ERP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15(8):68-70.
[3]張秀雯.ERP環境下中小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流程設計及實施績效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4.
作者:宋子發 單位: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