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師檔案規范化創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管理手段的檔案化,體現了管理思想中的在場性、過程性和記錄性,能夠有效防止管理過程中的近因、調和效應,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以往教師評判中的隨意性。但基于沒有較為科學的檔案理論指導和嚴格的行業標準此類檔案從興起之初就存在很多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目的復雜,功利明顯。建立此類檔案,目的何在?有的高校是為了迎接上級評估,有的高校是為了迎接專項檢查。一旦評估或檢查過后.這些檔案往往被束之高閣甚至棄為敝履。有的學校建立此類檔案往往是從管理教師這個角度出發.把它作為領導或組織裁定教師進退升降、評先選優的法寶。還有的學校甚至包括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儼然把建立此類檔案作為工作創新、表現政績的標志。若上級重視教師的師德教育。那就建立師德檔案;若上級重視教師培訓。那就建立教師業務培訓檔案。當然也有些學校建立此類檔案,是立足于架構一種載體,營造一種氛圍,生成一種機制。
2、類別眾多,外延泛化。目前筆者所見到的教師檔案除了上述的類別之外,個別的學校還別出心裁地推出了教師家訪檔案、教師自我學習檔案、教師學生談心檔案、教師課堂教學剖析檔案等細之又細韻檔案類別,簡直就是教師職業活動的全記錄,幾乎使教師的整個活動都做到了檔案化。如此種種,無疑是曲解檔案,導致檔案概念外延泛化。
3、標準蕪雜,各行其是。檔案業內人士皆知,某個檔案類別的形成,它需要明確的建檔目的、科學的建檔范圍、完備的管檔程序及管理要求。而時下引人眼球的教師檔案,缺失的就是嚴格、科學的立檔標準。首先,從定名上看,譬如教師業務檔案,有的稱之為教師業務檔案,有的稱之為教師成長檔案,還有的稱之為教師發展檔案等。其次,在建檔標準方面也是各行其是。如某所大學為迎接教育部本科辦學評估,組織教師建立教師科研檔案.不同院系之間的歸檔范圍、要求都不盡相同。一校尚且如此,不同類別、層次的學校之間名稱的混亂與標準的無序就可想而知了。這實在是有違檔案建設管理的規范化和嚴肅性。
4、多頭管理,虎頭蛇尾。如上所述,從建檔和管檔主體上說,有的高校是教學部門或人事部門,有的高校是學院或系部。作為學校主管業務的檔案部門,反而被邊緣化,“靠邊站”。而實際上根據《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從管理機制來說,高校檔案部門直屬校長室領導,其職責就是“負責接收(征集)、整理、鑒定、統計、保管學校的各類檔案及有關資料”,因此檔案部門對各類檔案的標準制訂、生成建檔、日常管理應該負有絕對責任。此外,由于此類檔案在建檔之初往往就充滿著強烈的功利性,為了某種管理目的,每凡建檔之初.往往聲勢浩大,但一旦某種管理目的達到,繁華過后是寂靜,這些檔案便不再有人問津,更談不上持續的充實、調整或革新。
二、價值判斷:必須著眼于教師與組織的共生來界定教師檔案建檔利用的意義
如何看待當前學校泛檔案化的現象,教育界、檔案界是見仁見智,有時甚至各執一詞。筆者認為,要認清這個問題,必須正確把握建立此類檔案的價值取向,即為什么要建立此類檔案。對此,目前存在兩種觀念:一種認為此類檔案是學校或教育管理的輔助手段。是為管理教師服務的,視之為“工具”:另一種認為此類檔案是為教師的發展服務,旨在通過對教師成長過程的記錄.使教師產生自我上升的動力,視之為“導引”的措施。筆者認為,建立此類檔案,定位于管理工具,那僅僅是手段的革新,仍然處于膚淺層面。而終極目的應該著眼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著眼于生成一種向上、互通的組織文化,這才是此類檔案建立與管理的價值所在。
1、從積極方面說。管理手段的“檔案化”體現了管理理念革新的成果。時至今日,不少學校評判教師的時候仍然存在著標準簡單甚至“一言堂”現象。管理過程中通過過程性、有稽可查的信息記錄。不僅增強了管理手段的豐富性,同時也為檔案思想服務于教育管理、培養師資隊伍開辟一種新路徑。第一,檔案管理為教師發展性評價和自我成長提供了信息依據。傳統的教師考核往往重于組織的定性評價或學生、教師測評等簡單化的定量評價。而教師檔案通過對教師職業活動的過程性記載,一方面為評判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定性與定量依據,另一方面,教師本人通過對自我成長發展信息的把握以及對他人成長的借鑒。形成暗示與啟發效應,容易產生見賢思齊的激勵效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檔案化管理對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和自我發展具有記載、導向、軌跡功能。第二。管理手段檔案化為檔案服務于經濟社會提供了新的路徑。長期以來,檔案的利用傾向于對國家法定檔案的實證利用或加工編研等。實際上。檔案建立與管理中所蘊含的系統化、規范化的思維行為方式,對于眾多領域的管理革新具有借鑒意義。近年來,教師檔案之所以取得如此迅猛的發展并得到廣泛應用,從本原上說,就是檔案形成與結果使用具有很強的普遍適用的意義,同時也昭示著一個道理:檔案管理思想在經濟社會等管理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已被實踐檢驗的恒久生命力。
2、從消極方面說,物本理念指導下的檔案化管理容易成為影響個體全面發展的桎梏.并因規范、標準的缺失而使此類檔案陷入迷失。第一.檔案管理目的的功利化,容易使教師職業淪為教育管理進程中的“軟暴力工具”。教師檔案如果僅著眼于管理教師,這本來就是一種物本管理理念指導下的功能分析,也就是把教師當作一個物性的客觀存在來對待。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檔案越發展,就越容易成為阻止教師自由發展的制約。基于此,此類檔案應該去功利化,始終著眼于教師的職業生長和教育人才培養,那才富有資政意義。第二,建設標準的缺失,降低了教師檔案的規范化、普及化和流通性。檔案建設離不開標準的設定,否則必然陷于無序與混亂。不具有規范化的管理現狀,不僅給此類檔案的普及帶來難度,而且還因為學校之間建檔標準的不同,在教師流動時使此類檔案因新老單位的內容、體例不“兼容”等難以對接,甚至不得不“另起爐灶”。
三、出路對策:推進教師檔案建設規范化勢在必行
教師檔案從其類別歸屬上看,仍然屬于行業內部檔案。目前無論從宏觀的檔案標準還是行業的檔案標準方面來看,都沒有統一標準,使此類檔案的發展處于信馬由韁的狀況。基于此,筆者對推進此類檔案的規范化提出如下策略:
1、端正管理理念,防止工作信息記錄、臺賬以檔案的名義泛化。目前教師檔案得到空前發展,我們在為檔案思想運用普及化感到欣喜的同時也必須看到背后所夾帶著的功利主義、形式主義等傾向。作為此類檔案的發起或建檔單位的學校,尤須著眼于此類檔案對于教師個人成長發展與學校管理民主化、人文化的需要,根據學校類別和具體情況。遵循檔案自身規律,不貪多求全,不人云亦云。
2、制訂行業標準.教育主管部門對此類檔案出臺相關規定。雖然目前此類檔案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但仍然屬于自發式、自由式的,迫切需要嚴謹、科學、可行的操作辦法予以約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第四條規定:“國務院各部門經國家檔案局同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部門經本級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統專業檔案的具體管理制度和辦法”。筆者認為,既然教師檔案已在教育管理進程中發揮著管理與文化的雙重功能,教育部門可以會同檔案行政主管部門,制訂出臺相關標準,明確相關管理要求,使此類檔案的規范化水平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有效避免目前亂相叢生的現象。
3、抓住關鍵問題。促進此類檔案健康有序持久地發展。無論是否出臺行業性的建檔管理標準,此類檔案建立管理規范化的問題,有兩個方面必須得到確認:一是此類檔案的建檔主體和日常管理應該是組織與教師共建共管。如在檔案信息的公開上,教師本人的職業檔案應該對其本人全部公開,其他教師的檔案可以在不涉及他人隱私的前提下有條件公開。這樣可以讓教師對自己和他人的發展軌跡相互比較,審己度人,發揮檔案的激勵導向功能,而不應使此類檔案只成為學校或教育主管領導手中的獨門利器:二是要妥善處理好此類檔案的去向歸屬。
此類檔案記載著教師職業發展的全過程,有的材料是教師干部檔案的一部分.有的是教師干部檔案的基礎性、佐證性材料。當教師的職業生涯終結之后,這些材料除國家規定的干部、文書、科技等檔案應該收錄之外.其余的材料應該退還給教師本人,讓其作為教師本人職業發展的印記加以珍藏,是具有文化意義的。教師檔案在時下的教育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學校教師文化、制度文化和檔案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推進教師發展性評價、促進其職業生長的有效手段。雖然教師檔案規范化建設涉及眾多學校,但的確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否則必然是積習難除、沉疴不起。這對于教育和檔案事業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