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足球發展困境及應對策略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文以校園足球的發展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校園足球發展困境及應對策略。根據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體系、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發展的時代需要,面對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缺乏專業足球教師隊伍、落后的思想觀念、課程制度體系不完善等發展困境,提出校園足球發展應改善足球教學設施、完善師資隊伍建設、轉變思想觀念、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管理制度體系,為今后的校園足球可持續開展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校園足球;意義;困境;策略
近年來,教育局、體育局等部門頒布多項校園足球政策,校園足球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足球是一項競技類體育運動項目,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內容,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競技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梯隊,也是中國足球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說,校園足球的發展影響著中國足球的發展。通過對校園足球發展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校園足球的發展帶來一定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為校園足球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校園足球發展的時代意義
1.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體育課中,足球運動的開展深受學生喜愛。校園足球發展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足球技術水平、激發學生足球運動興趣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足球是一種團體運動項目,需要隊員相互配合,能夠增加與人交往的溝通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緩解心理壓力。作為一項競技類運動項目,足球帶來的更多是一種文化精神,傳遞敢于拼搏、任勞任怨等意志品質,能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因此,對于當前階段來說,校園足球的發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思想品質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1.2推動學校體育課程改革
學校體育作為國家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過去一段時間,教育部、體育局、地方相關部門多次頒發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文件。許多省、市教育局和體育局將體育中考分值大幅度提升,增設多種體育中考運動項目,推動了體育課程改革的熱潮,明確了體育的重要性。如今,足球已成為大多數地區體育中考必考項目之一,校園足球的發展不僅推動了體育運動的發展,緩解了學生的升學壓力,強化了學校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增強了校園文化建設,豐富了課外體育活動,還促進了國家足球課程體系建設,推動了學校體育課程發展。
1.3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足球作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作為舒緩生活壓力的有效途徑,逐漸受到大眾的喜愛,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對時代的發展,校園足球也將跟隨時代的發展需求,加強建設,推動社會足球賽事的發展,豐富人們的業余體育活動,傳遞體育精神,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1.4落實國家戰略發展目標
目前,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肥胖、近視、體弱多病,慢性疾病等問題日益突出。國務院、教育部、體育局等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如《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等相關文件,急切改變這一現狀,增強青少年體質,大力發展足球運動。校園足球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重要載體,更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經之路。可以說,校園足球的發展推動著中國足球的發展,促進著國家體育的發展。
2校園足球發展面臨的困境
2.1場地、器材設施不足
足球作為集體運動項目,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非常嚴格,寬闊的場地,優質的地面材質等,這些都是足球運動的保障[2]。許多學校基礎設施條件未能夠得到滿足,出現了足球場面積不足、體育器材缺乏及訓練設備不齊全等現象,部分農村學校體育條件更加惡劣,學生在水泥地、土地、石子地上訓練,更談不上標準的足球場、高端技術訓練設備、綜合運動場館,這也導致學生在進行足球訓練時,容易出現受傷、訓練技術有缺陷、技術難以提升、學習興趣低等問題。
2.2缺乏專業足球教師隊伍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推進校園足球的工作中,體育教師的力量舉足輕重[3]。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足球的發展未能得到校領導的重視,足球教師師資力量匱乏,同時也出現了部分學校并未開展足球課程、足球課經常被主科教師占用、足球教師也非專業的教師、教師教學技術水平低及教學懈怠等現象。現今,隨著國家足球政策的出臺,足球教師隊伍逐漸建立,教師隊伍的組建情況雖有所好轉,但足球教師隊伍仍然不能滿足學校教學的要求,而且足球教師數量不足,也成為校園足球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2.3落后的思想觀念
家長、學校、教師、社會長期以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好壞,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以文化成績看待學生好壞”的態度,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期盼,學校“一分壓倒一千人”的口號,過分注重文化成績,嚴重忽略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長期以來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久而久之便產生“重文化,輕體育”的態度。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學生不愿意上足球課、上課時不認真、上課叫苦叫累等現象較多,加之落后的思想觀念,嚴重阻礙了體育學科的建設。
2.4課程制度體系不完善
目前,隨著各項體育政策的實施,各學校紛紛將足球運動融入校園。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為避免學生發生意外情況,大大減少學生運動時間;有的教師教學態度散漫,教學課程評價單一,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部分主科教師占用體育課,導致體育教學計劃不能順利進行,違背了課程設置的要求。再則,大部分體育教師大多數進行足球實踐教學,忽視了足球理論的學習,不能合理結合理論課程進行教學,從而導致學生苦練、盲練、學習效率低下等狀況。
3校園足球發展困境的應對策略
3.1改善足球教學設施
足球運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影響著足球技術的發展,改善足球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刻不容緩。學校首先應大力配齊相應足球器械,擴大足球場地,建設足球場館,利用多媒體、VR等教學設備教學,改善足球教學設施不足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者,制定完善的器械、場地管理使用辦法,保證器材的合理使用,提高場地的利用率,提高足球技術水平。最后,學校財政需要進一步優化投入結構,設置校園足球專項經費,支持教育、體育等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保證足球教學和足球賽事的順利進行[4]。
3.2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是足球開展的基礎,針對師資隊伍的不足,教育部門及學校應做到以下方面。第一,通過多種渠道,大力引進足球教師,保證體育教師隊伍的完整;第二,學校應定期對足球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足球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5];第三,定期舉辦教師的德育工作大會,加強教師自身建設,提高思想意志品質,建設高素質、高要求、高標準的師資隊伍;第四,鼓勵與高等體育教育專業院校合作,深入交流,合作培養足球專業技能人才,同時也可聘請校外專業足球運動員、優秀教練擔任兼職教師,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
3.3轉變思想觀念
校園足球的發展受到了落后的思想文化的阻礙,應加強思想文化的建設,擯棄陋習的落后思想觀念。作為學生,應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多參與校內外體育活動;作為父母,孩子承受很多學習壓力,身體健康得不到發展,更應提倡和鼓勵孩子參與體育活動,同時自身形成鍛煉習慣,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為教師,學生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重要,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學校領導,應重視足球運動的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氛圍,舉辦濃厚氛圍的足球校園文化活動,傳播校園足球文化。
3.4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管理制度體系
體育教學計劃分為學年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計劃,相關教育、體育部門應該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學校教學設施等季節氣候特點,合理設置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有理有序地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杜絕出現占課、曠課、不良教態等現象,加強體育課程管理,完善教學制度體系。學校體育管理部門應設置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力求做到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絕對與相對相互補,共同聚焦學生發展性評價[6]。同時應該設置完善的規章制度,如學生意外傷害管理辦法、課程體系管理辦法等,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最后,應該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豐富課余體育活動,舉辦足球體育賽事,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足球興趣。
4結語
如今,中國足球的國際地位不容樂觀,體育局等相關部門應大力發展足球運動,一方面提升中國足球在國際的地位,為實現2035年體育強國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加大足球的改革力度,大力發展足球文化,推動全民健身計劃,增強國民體質,構建和諧社會。在國家政策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校園足球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場地和器材設施不足、缺乏專業足球教師、思想觀念落后、課程制度體系不完善等困境,學校及相關部門需要在場地器械、思想觀念、師資隊伍、體育課程管理等方面不斷反復探索,不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校園足球建設,促進校園足球發展,構建全新校園足球文化。
參考文獻
[1]朱曉峰,阿英嘎.系統動力學視域下校園足球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0,34(4):11-21.
[2]韓玉穎.西安市城區足球特色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8.
[3]賈鈺,朱鳳年.農村中小學校園足球的有效推進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3):1-2,5.
[4]梁冰.從足球熱思考制約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50-153.
[5]彭瑞.影響校園足球文化發展的因素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S2):71-72.
[6]于素梅.一體化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建構[J].體育學刊,2019,26(5):15-19.
作者:后趙兵 鐘翔 張琴 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