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學習環境和知識管理的科研團隊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前網絡時代背景下,電子設備的可移動性和便捷性為人們的閱讀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一種全新的移動學習方式也正在普及,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也對高校科研團隊建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文章將對移動信息環境下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構建影響因素的評價模型,提出了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能力提升的對策。
[關鍵詞]移動學習;知識管理;科研團隊建設
現代化的網絡技術給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研究途徑,使得科研人員可以利用瑣碎時間進行知識學習,例如在通勤過程中使用手機、平板等可移動電子設備,通過網易云課堂、慕課網等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對于高校科研人員的個人發展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對于高校科研團隊的整體科研實力提升也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1]。
一、移動學習環境下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當今時代,高校的科研團隊已經成為國家創新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科研水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的前沿科技的發展水平。因此,探究影響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方式對于加強高校科研團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團隊內部機制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2]。隨著移動學習概念的日益普及,學者們也開始注重加強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科研團隊的知識管理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在移動學習過程中擺脫知識點破碎、散亂的缺點,真正地做到將知識的積累有效利用起來。這一研究對成員知識水平有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移動的學習和交流環境還能促進團隊成員間的知識共享和信息交流,幫助成員之間運用互聯網技術、設備與思維進行知識管理,從而建立起對團隊和個人更有價值的移動知識數據庫[3]。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講,以知識管理為視角對科研團隊的建設進行研究,旨在進一步拓寬科研團隊研究的視野,并豐富知識管理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從現實的意義來看,構建起以知識管理為理念和方式的科研團隊內部運行機制,可以為當下的科研團隊建設提供新的有效視角、思路和方法。知識管理研究不僅能夠促進高校科研團隊的知識管理水平,還能幫助高校或高校科研團隊建立科學的知識獲取和共享的體系和制度,促進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效率和水平,最終實現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增加。高校科研團隊加強移動學習環境下的知識管理,對于整體的團隊建設和科研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外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對比
“知識管理”這一理論最早由英美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研究,彼得•德魯克用該概念對知識管理活動進行形容,在20世紀后期,英、美、歐洲社會各領域普遍開始應用知識管理概念。日本管理學教授野中郁次郎也提出了知識創造理論和SCE知識轉化模型,由此可見,國外的知識管理理論研究得到了深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知識和信息逐漸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國家發展最主要的資源之一[4],我國對于知識管理的需求逐漸增加。在1998年,知識管理思想、概念進入我國,國內學者積極引進、翻譯國外相關著作,出版了許多優質的知識管理著作,推動了知識管理理論在我國的發展。這一定義準確概括了知識管理核心功能及獨特的管理特征和目的。盡管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應用各種不同方法對知識管理進行研究[5],但目前針對高校科研團隊的知識管理研究較少,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缺乏對于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機制、影響因素、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定量分析和測度也鮮有研究。
三、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的因素與指標體系
由于移動學習環境下的知識管理發生了較大變化,對此筆者采用了科學的方法,深刻挖掘出新環境下影響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的因素,對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探究。
(一)優化專業知識資源高校科研團體通常是將本專業優秀的人才聚集在一個項目團隊中,相互討論,互相促進,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科研產出率。為保證高校科研團體人力資源和科研成果產出的穩定性和專業性提供了保障。對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進行績效考核的主要因素就是判斷高校科研團隊在知識管理工作中是否將專業知識資源進行了良好的組織,建立移動的信息共享平臺,整合項目團隊內部信息資源,形成一種靈活的知識轉化機制(如圖1),保障科研團隊全體成員隨時隨地都能夠良好的接收、使用共享知識。
(二)提高科研效率移動學習環境下的高效知識管理能幫助提升科研效率。在科研工作中,高校科研團隊能否通過優勢互補和知識共享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也是評價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優勢互補工作模式能幫助高校科研團隊提高科研效率,改善團隊專業不平衡的發展狀況,通過團體的力量帶動科研取得進展,提高項目完成率。
(三)增加團隊知識交流移動學習環境對于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科研交流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科研人員,由于各自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不盡相同,各自承擔的科研任務也存在差異,所以使高校科研團隊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合作意識不強,對科研項目難題的討論和交流重視性不足,導致每個人都埋頭苦干,但是得不到良好的思想碰撞,不能產生新穎的科研想法,進而導致高校科研團隊工作效率不高,團隊活力不強。在知識管理工作過程中,高校是否有效形成良好的知識交流氛圍也是重要的知識管理績效因素。盡管科研是一項較為嚴謹的工作,但也不能因此失去團隊的靈魂和團結力。良好的知識管理要求團隊能夠進行合理的分工,并為團隊科研人員安排交流機會,使得科研人員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發揮各自的科研實力,保障團隊共同向前發展。
(四)重視團隊整體發展評價為了激發團隊內教師個體的創新能力,現有的評價體系一般比較重視針對教師的評價與激勵,忽視針對團隊整體性的考核,忽視對不同類型的團隊、承擔不同責任的人員的分類評價[6]。知識管理與高校科研團隊管理相結合,使得團隊得到良好的發展,是知識管理評價因素中最核心的部分。團隊整體發展評價是高校科研團隊運作過程中知識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為知識管理和高校科研團隊內部管理的交叉研究提供一個突破口。良好的團隊評價方法能避免形成針對每個科研人員的單一評價體系,造成惡性競爭,不利于科研合作創新和形成高水平的學術團隊。
四、建立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評價模型
基于上述理論和移動信息環境的背景,筆者對部分在杭州高校進行實地調研,對研究概念進行界定,根據知識管理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其網絡結構與特征,構建了網絡模型。
(一)數據采集與分析根據上述分析,筆者首先提出了移動信息環境下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的影響因素,然后針對杭高校科研團隊進行實地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數據。
(二)模型分析與修正確定影響因素和變量度量,應用加權計算,將過去的定性問題定量化。同時,對構建的理論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對假設的理論模型進行評估,并計算評估各類適配度指標。在針對評價因素指標的權重規劃上,由于與知識管理和團隊建設的相關因素較多,文章采取了主成分分析法,根據各高校科研團隊的科研數據,得出4個重要的評價因素指標以及對應權重。設置一級指標:專業知識資源優化能力,權重為30;團隊科研效率,權重為30;團隊知識交流程度,權重為20;團隊整體發展評價,權重為20。
(三)評價等級評價指標體系按照等級來進行評分,根據優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較差(0分),在高校科研團隊根據影響知識管理績效的因素對內部進行改善前后,由團隊管理人員進行打分。
(四)假設檢驗與分析根據對杭州多所高校科研團隊進行觀察分析,發現在高校科研團隊根據影響知識管理績效的因素改善前后,團隊的調查結果普遍發生了較大變化,其中95%的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機制有較大的改善[7]。同時,將得到的結果進行深入分析,針對不同的評價因素改善前后的變化,得到了不同的評價結果,針對四種主要評價因素對團隊建設的影響程度,探究得到新的改善對策。
五、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提升對策
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基于移動學習環境的特性,根據模型中各個指標的對知識管理水平的影響,根據實證分析的結果對高校科研團隊知識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找到了一些在當前移動學習環境下提升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的對策。
(一)建立移動學習的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高校科研團隊的績效評價體系設計需要保證科學性和合理性。移動學習環境下評價體系應當根據高校科研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將高校發展目標與科研團隊發展目標相結合,采用定量、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重視移動平臺體系建設運用科學的篩選方法對評價體系所使用的指標進行設置,對于不能量化的指標采用定性評價的方法,避免主觀評價產生的誤差。同時,高校還應當根據不同團隊的科研能力,對不同團隊設置不同的績效目標。
(二)建立知識交流平臺高校科研團隊各成員之間的知識交流,能有效提高團隊整體科研水平。在可移動學習環境下,知識交流水平成為團隊科研水平提高的關鍵。因此,在知識管理工作中,高校科研團隊應當注重知識交流平臺的建設。尤其是在移動學習環境背景下,更應加強團隊的實時交流,真正將知識的積累和共享擴大到整個團體中。通過及時交流,將每個人對知識的總結和創新能夠放入團隊所有成員共同使用的知識庫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網絡思維進行有效的知識管理,基于科學的知識轉化途徑,建立起對個人和團隊都具有重要價值的移動知識數據庫。使團隊成員能在知識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進行思想交流,讓創新的科研想法在團隊中流動,幫助團隊成員拓展科研新思路。
(三)采取團隊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在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中,團隊整體發展績效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因素。既可以使優秀的學術團隊加強團隊建設和管理,促進團隊科研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時還能使科研水平較低的團隊發現差距,及時調整,使不同層次的團隊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由于團隊中成員的水平有所不同,也需要重視對產出良好科研成果的個人進行鼓勵和表彰,充分發揮表彰的激勵作用和先進的帶頭作用,重視團隊發展中個人發展。
(四)重視科研團隊的人文氛圍建設團隊凝聚力是團隊建設的關鍵,高校科研團隊建設應當注意處理好內外部的競爭,通過移動學習環境下的知識管理和知識交流,加強成員間的相互尊重意識,對成員研究的知識內容進行統一記錄,積極鼓勵團隊成員相互交流,加強團隊成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與支持,為團隊工作創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關系。綜上所述,高校科研團隊作為知識團隊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主體,承載著知識創造和傳播的重要責任,在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的改進是實現團隊知識有效的獲取、管理、共享、轉移和擴散,促進知識流動和交易的關鍵環節。因此,高校在科研團隊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移動學習背景下的新型知識管理方法,不斷提升團隊知識管理能力,為團隊成員的知識獲取和知識交流提供良好的途徑,加強高校科研團隊的科學建設,推動我國科研和創新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立超.“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教育科研競爭力的定量比較[J].中國高校科技,2019,(S1):24-27.
[2]劉峰,于智恒.基于DEA的高校科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9,(36):26-29.
[3]劉曉雯,余新麗.一流大學建設中高校科研績效評析[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9,8(6):32-35.
[4]范君.高校學報特色欄目服務教學科研功能分析及策略———以《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9,(12):36-37.
[5]張雪蘭.財務共享理論視角下高校科研經費報銷難的破解[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24):93-94.
[7]蔡躍明,吳丹,楊煒偉,等.“移動通信”課程中一種科研促學的教學方法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9,41(4):123-126.
作者:李鎮華 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