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建筑業的規模不斷擴張,建筑數量與建設速度日漸提升,但是建筑工程的質量卻難以滿足現實需求。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因素較多、較雜,質量監管的工作量與難度都極大,文中將對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質量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方法探討
建筑工程的質量影響著建筑使用的效果與安全性,如果不對工程質量予以嚴格的把控,就很有可能導致質量安全隱患的產生,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人員與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建筑業的競爭愈發激烈,人們對建筑質量的關注度越來高,對建筑工程予以質量管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1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因素分析
1.1施工工藝的選擇
施工工藝包括施工方法、人員技術水平、設備與材料質量等內容,它對工程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施工工藝貫穿施工中的各個環節,因此對其展開控制與管理是十分困難的,有時由于監理人員對工程建設過程的了解不足,監理工作很難有效落實,施工工藝無法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施工人員可能會引進質量較差的材料或者器械,這對工程建設質量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1]。
1.2相關人員的技術水平
人員的技術水平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觀因素,其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如果設計人員的能力與素質與現實需求不相符,工程結構就很可能存在不合理之處,甚至是嚴重的質量缺陷,這種缺陷在后期的管理中是難以發現或更改的,例如某開發商為降低成本投入,授意設計人員將高度為33.3米的商品房結構設計為底層框架加九層磚混結構且其頂層框架未使用現澆結構,以至于整個建筑的剛度與質量不均勻,商品房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現了嚴重的裂縫;第二,如果施工人員的能力與素質與現實需求不相符,工程建設中就很可能出現不達標的地方,這種質量問題是可以通過采取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而避免的。
1.3質量管理力度
施工建設的過程中質量問題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提升質量的重點在于如何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對施工過程予以管理就是為了能夠有效的找到問題,但是就我國建筑施工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質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強,制度管理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工程管理工作基本依賴人力完成,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如果現場管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就很可能忽視對工程的質量控制,導致質量安全隱患的發生。例如某玻璃廠建設的廠房工程建設結束后,參建各方項目負責人認定工程質量合格,但是廠房在投入使用后的第二天就發生了垮塌,鑒定結果顯示,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單位管理人員與監理單位均未按照相關規定與方法對工程予以質量控制。
2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的完善是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的前提與保障,政府部門應當從法律層面上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管工作進行規范,讓質量監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提高監管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視度。各方參建單位也應當對工程質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關注,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與工作機制,確保質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性與有效性。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各方單位應當對管理模式予以創新,傳統的方式主要根據施工過程展開各項工作,以至于工程量與工作難度都較大,為了有效提高質量管理工作效率,在監管中管理人員應當以施工對象的特征為依據展開工作,這種管理模式更具針對性,管理人員可以快速找到建筑建設中存在的質量問題,保證工程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2]。
2.2全面控制質量管理存在的風險因素
通常情況下,建筑建設中容易導致質量問題發生的因素均為隱性,從表面上很難看出來,而風險因素一旦產生卻會對建筑質量與建筑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需對風險因素予以全面的分析與把控。就當前的工程建設情況來看,建筑施工中的風險因素包括多個方面,第一是資金,資金供應的充足程度影響著工程建設進度與質量,如果資金落實不到位,施工單位就很難將高質量的設備與材料引入并投入建設,繼而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第二是施工設備與材料,材料與設備是工程建設展開的基礎,除了要保證引進與購買的材料、設備具有高質量外,還需保證材料的存儲符合規范,設備定期接受清潔與維護;第三是人員技術,一方面要保證設計人員設計的工程建設方案無質量缺陷,另一方面要保證施工人員與監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可滿足工程建設需求。
2.3實現質量管理控制全員化與全程化
為了保證質量管理工作的全面與有效,應當努力實現全員化與全程化質量控制。全員化是指除了工程管理人員與工程監理人員外,基層施工人員也應當樹立質量管理意識,通過規范自身行為等方式避免質量問題的發生,無論是風險控制還是質量管理都要依賴于整個施工隊伍,全局風險意識的樹立是提高質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關鍵[3]。全程化是指對建筑施工建設的整個過程都需予以嚴格的質量管理與控制,避免質量安全隱患的發生。施工建設展開以前,應當安排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設計人員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與優化,避免建筑設計存在較大的質量缺陷,施工單位應當與設計人員進行必要的交流,了解其設計意圖,以便于更好的安排施工人員與施工計劃,明確各自的責任與分工,在施工開展以前還應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為后期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施工中,管理人員應當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對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設備、技術手段等予以全面的控制,同時需要對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崗。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相關部門還要對建筑工程進行驗收,根據相關標準對工程進行檢驗,檢驗工作要分批、分項、分部進行,施工單位要嚴格遵守自檢程序,監理單位嚴格依照旁站、巡視、平行檢查制度進行監理,在交接過程中也應當有專業負責人檢查,確認質量合格后才可填寫交接的各項文件。
3結束語
建筑工程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建筑規模與建筑數量都有極大的提升,為了保證建筑使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應當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予以關注。施工工藝、施工設備、材料、施工設計、人員技術水平、管理力度等都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建設中,施工與監理等各方責任單位應當從這些角度入手,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管理與控制,努力實現全員監管與全程監管。
參考文獻:
[1]徐盟.探究如何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5,(22).
[2]周秉佳.淺析建筑工程質量管理[J].民營科技,2014,(2).
[3]金康.對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12).
作者:梁晶晶1 楊龍2 單位:1.湖北省襄陽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2.湖北省襄陽漢江緣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